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络金融的特点范文

网络金融的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金融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网络金融的特点

第1篇:网络金融的特点范文

1、网络金融犯罪的现状从近几年公安机关查处的金融网络犯罪行为来看,利用网络进行金融犯罪的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种形式:第一,利用黑客技术非法入侵网上银行系统。此类犯罪具有高科技性和隐蔽性,也是网络金融犯罪的最主要犯罪形态。据有关数据的统计,非法入侵网上银行系统,窃取客户信息实施犯罪占到了互联网金融犯罪35%。一些网络犯罪份子利用自己手中所掌握的高超的计算机技术,通过攻击网上银行、证券信息系统和个人主机,窃取用户个人信息和账号密码。并通过盗取的这些信息来盗取客户银行资金,或者将客户信息进行贩卖。第二,“网络钓鱼”的横行。现在钓鱼网站横行,大量不法分子通过设计钓鱼网站,建立虚假的证券、金融网站,来骗取用户注册,以此来获取客户信息。或者通过发送含有病毒和木马程序的电子邮件,来破坏用户电脑系统,以获取其个人信息,进而窃取其资金。第三,网络洗钱活动猖獗,且具有极强的隐蔽性。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也给洗钱犯罪提供新的手段。从事洗钱犯罪的不法分子,通过获取他人账号,在网络电子购物网站进行消费,通过此将不法资金合法化。同时因为购物网站一般世界各个角落,以使得其犯罪很难被发现。

2、网络金融犯罪的主要特点通过以上现象,我们可以发现网络金融犯罪具有新的特点,现在将其特点归纳如下:首先,网络金融犯罪的犯罪分子呈现专业化、高智商等特点。从事网络金融犯罪的不法分子,往往都是对计算机有着深入的研究并掌握着网络技术的人。这些人往往有着较高智力水平,其破坏能力巨大,反侦查能力也是一流。其犯罪行为也往往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技巧性,让人防不胜防。其次,网络金融犯罪往往具有很高的收益,通过入侵银行的系统,往往不法分子可以攫取巨额的收益。根据公安部门的有关数据统计,作案金额一般都在30万到40万元以上,已经破获的案件中最高的金额高达1500万元。巨额的收益往往刺激着犯罪分子前仆后继的进行犯罪。再者,犯罪本身具有隐蔽性和成本低等特点。相比较传统的作案手段,网络犯罪往往是其策划阶段较长,其一旦实施起来,仅需数秒就可侵入他人计算机系统,盗取有用信息,且可以及时毁灭证据,因此此类犯罪具有极强隐蔽性,且不易于留下证据。而且这类犯罪所需成本极低,仅仅需要支出少量的费用,便可以获得巨额的财富,因此刺激一些人铤而走险。

二、网络金融犯罪的司法认定

传统理论中,往往把这种犯罪依据其所要达到的不法占有他人财产的目的,将其认定为财产犯罪,而忽视这种行为损害了计算机操作系统有序性和完整性的法益。因此,利用网络手段进行金融犯罪,应该构成两个独立罪名,一个是根据其侵害的财产法益的方式不同认定财产犯罪,另一方面是根据其破坏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形式,认定其非法侵入金融计算机系统犯罪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犯罪。非法入侵计算机信息系统犯罪,是指以破坏计算机系统安全为手段,非法侵入他人不对公众所开放的系统中去。而金融行业的计算机系统具有一定保密性,但是因为业务需要,需要与外界电脑进行连接,不可避免的会遭受到不法的入侵。而不法分子不管出于何目的,只要通过无权限的手段进入到其本不该进入的领域,都将视为非法入侵他人计算机系统犯罪。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犯罪,是指利用非法程式侵入他人系统,并对他人系统进行破坏和篡改,导致他人计算机系统遭到破坏,以至于不能正常运用。而在金融网络犯罪中,这种情况普遍存在。往往不法分子都是通过木马和病毒程序破坏他人的安全系统,进入他人系统之后对他人网络实行破坏,以实现其不法目的。在实现其不法目的之余,也对他人的互联网系统进行了破坏,因此也就构成了本罪。而行为人传播计算机病毒的行为,因为其对他人电脑系统具有极强的破坏性,就可以单独认定为此罪。

三、结语

第2篇:网络金融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网络金融;金融风险;应对与防范

一、网络金融风险的涵义、种类

(一)涵义。网络金融风险,顾名思义,主要是指,相关金融机构开展网络金融业务过程中形成的风险形式总称。网络金融是在互联网全面发展之后,金融行业与互联网技术不断结合下形成的产物。网络金融风险的形式很多,其中,操作金融风险、安全金融风险、技术金融风险、市场金融风险等都是较为重要的风险形式。

(二)具体种类

1、安全风险与技术风险。就现阶段而言,网络金融的安全风险主要表现在计算机系统崩溃、病毒攻击、计算机磁盘破坏等内外因素。由于上述一系列因素的客观、广泛存在,使得网络金融安全风险一直都是制约网络金融发展的重要所在。其中,来自黑客群体的有意攻击,已经成为网络金融安全风险不断滋生的集中体现。

网络金融业务开展中衍生的技术风险,主要是伴随着支持网络金融发展的技术系统而客观存在的,任何开展网络金融的金融机构都需要选择一定的网络金融技术系统予以体现,然而,相关的金融技术系统难免存在技术缺陷或者系统漏洞,这都会引发技术风险,另外,我国各类网络金融机构的金融团队技术陈旧,系统更新不及时等一系列不良因素也能引起相应的技术风险。

2、市场风险与信誉风险。网络金融业务开展中衍生的市场风险,主要是由网络金融机构与网络金融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引发的,很多情况下,为了更好地获取网络金融支持,一些网络金融客户利用信息不对称现象,将自己的信用情况进行“隐蔽”,结果使得相关的网络金融机构由于信息不对称原因,难以对这些金融客户的信用情况进行明确了解,以至于引发相应的网络金融风险。

网络金融业务开展中衍生的信誉风险,会因为计算机系统崩溃等客观原因,员工操作等主观原因的广泛存在而引发,对于从事网络金融的金融机构来说,上述要素的存在,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金融机构的网络金融服务在广大金融客户群体中的信心,从而形成相应的金融信誉风险。

二、与传统金融风险相比,网络金融风险的不良影响

与传统金融风险相比,网络金融风险的形式更具多元化,且具有更为明显的风险破坏性,相对而言,网络金融风险应对防范成本更高。

(一)风险形式呈现多元化趋势。与传统金融不同,网络金融的交易范围更广,涉及技术更为高端,而网络金融风险受到网络金融高效性、广泛性、实时性的特点影响,其金融形式更具多元化特征。对于网络金融风险来说,其具体形式不仅包括:信誉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一般风险形式,也包括:技术风险、网络安全风险等形式。网络金融风险形式更具多元化,意味着网络金融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会面临更加复杂的各类风险,也会在更大程度地对网络金融的具体发展形成不同的不良影响。

(二)破坏性更大。网络金融的开展,是依托互联网的开放性实现的,互联网的日臻成熟不仅能够为网络金融的繁荣提供网络环境支持,而且也会对网络金融风险的滋生,形成一定的不良影响,不仅如此,因为互联网的开放性,乃至无国界性,使得网络金融风险,甚至金融危机更具破坏性。总而言之,与传统金融风险相比,网络金融风险的破坏性更大。

(三)防范成本更高。以商业银行柜台业务为代表的传统金融主要以纸质货币结算形式为主,而传统金融风险一旦形成,则能够拥有一定的时间,进行必要的风险应对,其金融风险应对防范成本较低,与传统金融风险相比,网络金融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实时性、高效性鲜明优势,而网络金融风险同样具有相应的发展特点,在这样的情况下,相关网络金融机构发现已有的网络金融风险,却因为网络金融形式的实时性、高效性特点,为风险应对、风险防范举措的实施提高了解决难度,增加了网络金融风险防范成本。

三、网络金融风险应对防范对策

网络金融风险不断呈现复杂化、多样化特点,并且形成了一系列较为明显的不良影响,为此,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各类网络金融机构都要结合自身实际,提出网络金融风险应对防范对策。

(一)加强基础建设。加强网络金融基础建设,需要从加强团队基础建设、硬件基础建设角度入手,其一,从团队基础建设来看,很多网络金融风险的滋生,都源于相关金融机构人才的缺失上,所以,加强团队建设,实现专业人才素养的不断提升,为形成较为优秀的网络进入业务专业人才建设,提供多途径、全方位的发展基础保障。

从硬件基础建设来看,我国现有的计算机硬件系统普遍趋于陈旧,并不能更好地为网络金融业务的开展提供更多的硬件保障,进而引发一系列金融风险,由此,相关政府部门、各类网络金融机构都需要结合各地发展实际情形,推动现有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升级、更新,并积极形成核心技术生产保有优势,为网络金融业务的开展形成更为良好的硬件基础保障氛围。

(二)构建防范机制。网络金融防范机制的形成、加强,是充分应对网络金融风险,保障网络金融业务不断有序、高效发展的关键举措。防范机制的具体实施,可以主要从强化防范职能、建设防范队伍、形成防范制度等几大方面入手,形成必要的防范脉络。其一,强化防范职能。网络金融风险贵在防范,所以,相关网络金融机构要重视金融防范职能的实施比例,将网络金融风险防范作为日常工作的常备部分予以保障性实施,其二,建设防范队伍。构建专业网络金融风险防范团队,为实现金融防范工作开展形成必要的团队实施保障,其三,形成防范制度。各级政府部门,相关网络金融机构都要形成网络金融风险防范制度,将所有的业务防范行为都置于不断完善的制度之下,并逐步形成“制度防范保障+人才防范保障+职能防范保障”的风险防范脉络。

(三)强化法制建设。我国现有的法律现状,并不能完全适应网络金融业务具体开展,所以,各级立法机关要充分借鉴西方国家的法律建设情况,为我国现有的网络金融业务开展的安全性、便捷性,形成更具针对性地专有法律建设,不断填补、完善应有的网络金融风险防范方面的法律、法规。而不断强化网络金融法制建设的关键还在于,各级政府机构更要依托政府管理优势,促使不同地区的网络金融机构加强内部法制观念,将网络金融业务开展不仅满足、从属于中央、地区不同的法律法规之下,更要依存于金融机构内部法制机制之下。

(四)形成全面信用制度。我国网络金融业务在不断开展的过程中,由于信用制度的相对缺失,经常性地引发一系列潜在或者明显的金融风险,由此,在这一情况下,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必须要积极引导各类网络金融机构形成必要的信用制度。归纳而言,我国政府部门要引导网络金融机构效仿传统金融机构构建个人信用制度,并逐步实现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为我国各类金融机构的网络金融业务充分开展,尤其为网络金融风险防范形成必要的信用保障氛围。

四、结语

本文以“网络金融风险应对及防范”为主要研究主题,着重从网络金融风险的主要种类分析入手,对网络金融风险的不良影响进行简要阐述,继而提出网络金融风险应对防范对策。

(作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龙泉校区)

参考文献:

[1] 黄剑.论我国网络金融的风险防控[D].西南财经大学,2014.

第3篇:网络金融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网络金融 风险 金融监管

一、网络金融在我国的发展及网络金融监管的现状

网络金融是金融与因特网的融合,是网络时代实现资金迅速配置与流通的新金融模式。我国网络金融发展很快,拥有着高效率、低成本的优势。但是在既没有行业的规范标准、又缺乏监督管理的情况下,势必会出现各种乱象。总的来看,在我国“一行三会”金融监管模式下,目前对网络金融的监管仍是以原有监管机构和监管范围为主,没有设立新的监管机构,也没有增添新的监管条款,所以我国的网络金融监管还存在一些问题。

二、目前网络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监管部门自身技术、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网络金融业务的综合性、高科技性对监管部门人员的自身水平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熟悉相关的专业管理知识和金融业务,又要有一定的计算机水平和计算机信息工程实践经验。只有在拥有高科技软硬件配备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对金融机构进行有效的监管。而且,如果没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监管队伍,在监管传统金融业务比重较小、现代化程度高的网络银行时就会出现困难,当网络银行开发出一些科技含量高的、新的金融产品时,监管部门对它的监管就会显得十分不足。

(二)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现有金融法律体系主要是针对传统金融业务。大部分国家的网络金融起步比较晚,有关法规对交易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也不是很清楚,与网络金融配套的法律法规也不完善。网络银行推动了金融创新的脚步,金融监管的监管手段和法律法规可能会越来越落后于网络金融的发展和创新。这些年来,虽然在国务院的领导下,互联网金融调研小组开展了对互联网金融企业及其监管等问题的调研,但是,一部统一的、规范化的网络金融法规政策出台还需要一定时间。

(三)现行监管体系覆盖面不足,网络金融管理零乱

现在的金融监管体系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主要是针对传统的商业银行,重点是通过对业务凭证、银行机构网点指标增减、报表的检查稽核等方式实施。然而在网络金融时代,帐务收支无纸化,处理过程抽象化,机构网点虚拟化,业务内容的大量增加,均使现行监管方式运行效率大打折扣,监管信息的真实性、全面性及权威性受到严重的挑战,对基于互联网方面的银行服务业务方面的监管将出现重大变化。

目前,我国对网络金融的监管主要由三方负责:央行、银监会、政府部门。此外,有企业主管部门管理的,也有归工商管理的,还有一些类似于民间借贷中介的P2P贷款平台没有具体对应的监管部门。可以说,网络金融监管处于法律真空地带,央行和银监会等都无法确定权限实施监管。管理零乱是造成互联网金融风险不可预测,经营不规范和监管不统一等乱象的主要原因。

(四)传统的分业监管受到挑战

网络金融有着形态虚拟化、业务边界模糊化、运行方式网络化等特点,一旦各个监管机构之间配合不到位,监管范围模糊,就会导致重复监管、交叉监管或监管真空,大大降低了监管的有效性。网上金融交易过程基本全部在网络上进行,其特点使网络金融业务脱离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由于各监管机构之间配合不协调,信息不能共享,监管范围不清,容易造成监管真空和重复监管,不利于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三、完善网络金融监管的建议

(一)完善网络金融监管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现行的金融法律如证券法和商业银行法等,其立法基础是传统金融行业和传统金融业务,很少有关于网络金融的相关内容。与网络金融的迅猛发展相比,我国相关领域的立法进程较为缓慢,目前涉及网络金融的法律仅包括刑法、电子签名法等。所以,我国需要及时修订金融法律,补充相关条款。要从金融产品消费者权益保护、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信息网络的安全维护等方面加快网络金融相关法律的立法进程,慢慢建立起网络金融发展的基础法律体系。

(二)培养复合型网络金融监管人才

由于网络金融业务的不断深化与升级,现在的人力资源结构已经不能满足网络金融创新与监管的需求,亟需一批综合型、复合型人才,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学识与经验,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首先,大学要顺应网络金融的发展趋势,将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类课程与网络技术课程交叉教学,重点开设风险监管类课程,为网络金融发展储备高素质人才。其次,适度引进国外专业的网络金融监管人才,在改善本国人才结构的同时,学习国际上先进的监管经验与技术。最后,要加强对现有的监管人员的教育提升。可以通过交流访问、委托培养、考察学习等方式对监管人员进行在职培训,使其充分认识到潜在网络隐患。

(三)加强各监管机构间的协调

要协调各个监管机构,在条件成熟时形成统一的金融监管部门。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金融机构内部风险控制机制、法律环境、金融经营者的素质、金融监管水平来看,现阶段我国“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原则是符合我国的国情的。但面临我国已加入WTO的现状及网络金融迅速发展的现实,我们应特别关注混业经营、混业监管问题。在目前并不能快速转变金融监管体制的情况下,要注重加强各个金融监管机构间的协调,加强彼此沟通与合作,避免监管真空或交叉,同时也要积极为建立集中统一的监管体制创造条件,并且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将金融监管集中于一个部门。

参考文献:

[1]赵艳.网络金融监管的难点及对策研究[J].学理论,2011,(1).

[2]王石河.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挑战[J].现代经济信息,2012,(10).

[3]严伟荣.初探中国网络金融风险监管模式的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3,(6) .

第4篇:网络金融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网络金融;特征一、网络金融概述

一)网络金融内涵所谓网络金融,又称电子金融(e-finance),从狭义上讲是指在国际互联网(Internet)上开展论文的金融业务,包括网络银行、网络证券、网络保险等金融服务及相关内容;从广义上讲,网络金融就是以网络技术为支撑,在全球范围内的所有金融活动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狭义的内容,还包括网络金融安全、网络金融监管等诸多方面。它不同于传统的以物理形态存在的金融活动,是存在于电子空间中的金融活动,其存在形态是虚拟化的、运行方式是网络化的。它是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产物,是适应电子商务(e-commerce)发展需要而产生的网络时代的金融运行模式。

二)网络金融的特征1、业务创新。网络金融以客户为中心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创新性特征。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扩大市场份额和增强竞争实力,网络金融必须进行业务创新。2、管理创新。管理创新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金融机构放弃过去那种以单个机构的实力去拓展业务的战略管理思想,充分重视与其他金融机构、信息技术服务商、资讯服务提供商、电子商务网站等的业务合作,达到在市场竞争中实现双赢的局面。另一方面,网络金融机构的内部管理也趋于网络化,传统商业模式下的垂直官僚式管理模式将被一种网络化的扁平的组织结构所取代。3、市场创新。由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金融市场本身也开始出现创新。一方面,为了满足客户全球交易的需求和网络世界的竞争新格局,金融市场开始走向国际联合。另一方面,迫于竞争压力一些证券交易所都在制定向上市公司转变的战略。4、监管创新。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网络金融监管呈现自由化和国际合作两方面的特点:一方面过去分业经营和防止垄断传统金融监管政策被市场开放、业务融合和机构集团化的新模式所取代。另一方面,随着在网络上进行的跨国界金融交易量越发巨大,一国的金融监管部门已经不能完全控制本国的金融市场活动了。

二、网络金融的风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网络金融的兴起使得金融业变得更加脆弱,网络金融所带来的风险大致可分为两类:基于网络信息技术导致的技术风险和基于网络金融业务特征导致的经济风险。首先,从技术风险来看,网络金融的发展使得金融业的安全程度越来越受制于信息技术和相应的安全技术的发展状况。第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如果难以适应金融业网络化需求的迅速膨胀,网络金融的运行无法达到预想的高效率,发生运转困难、数据丢失甚至非法获取等,就会给金融业带来安全隐患。第二,技术解决方案的选择在客观上造成了技术选择失误风险,该风险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所选择的技术系统与客户终端软件不兼容,这将会降低信息传输效率;二是所选择的技术方案很快被技术革新所淘汰,技术落后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其次,从经济风险来说,网络金融在两个层面加剧了金融业的潜在风险:其一,网络金融的出现推动了混业经营、金融创新和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发展,在金融运行效率提高,金融行业融合程度加强的同时,实际上也加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其二,由于网络金融具有高效性、一体化的特点,因而一旦出现危机,即使只是极小的问题都很容易通过网络迅速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引发连锁反应,并迅速扩散。

三、网络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务规模有限,收入水平不高,基本上处于亏损状况。第二,网上金融业务具有明显的初级特征。我国的网络金融产品和服务大多是将传统业务简单地“搬”上网,更多地把网络看成是一种销售方式或渠道,忽视了网络金融产品及服务的创新潜力。在主观方面,主要存在两点问题:第一,未能进行有效的统一规划。我国网络金融的发展因缺乏宏观统筹,各融机构在发展模式选择、电子设备投入、网络建设诸方面不仅各行其道,甚至还相互保密、相互设防,造成信息、技术、资金的浪费和内部结构的畸形,不仅不利于形成网络金融的发展,还有可能埋下金融业不稳定的因素。第二,立法滞后。一方面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网络金融立法滞后。我国此类法律极为有限,只有《网上证券委托暂行管理办法》、《证券公司网上委托业务核准程序》等几部法规,并且涉及的仅是网上证券业务的一小部分。另一方面与传统金融业务健全的法律体系相比,网络金融立法同样滞后。面对网络金融的发展和电子货币时代的到来,需要进一步研究对现行金融立法框架进行修改和完善,适当调整金融业现有的监管和调控方式,以发挥其规范和保障作用,促进网络金融积极稳妥地发展。

四、建议应采取的对策针对上述风险和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1)确立传统金融与网络金融并行发展的战略。(2)建立专门的指导和管理机构。(3)加快网络金融立法。(4)造就复合型金融人才。(5)改革分业管理体制。(6)加快电子商务和网络银行的立法进程。(7)银监会应提高对网络银行的监管水平。(8)大力发展先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建立网络安全防护体系。(9)建立大型共享型网络银行数据库。(10)建立网络金融统一的技术标准。

【参考文献】

第5篇:网络金融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传统金融 互联网

一、互联网金融产生的条件

互联网金融不是简简单单的把互联网和金融联系在一起,互联网金融本身的出现是时代和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互联网金融的产生需要三个条件。

第一是当今的社会属于高度发达的网络社会,根据相关的数据表明,到了2014年6月为止的时候,我国的网民人数达到了6.32亿,并且仅仅半年新增长的网民人数有1442万人,所以可以看出我国网民的数量基数是十分巨大的,而且全国的网络普及率达到了46.9%,如此高的网络普及率就保证了互联网金融所需要的客户源头,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网络手机也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并且一些高科技的技术例如云计算、大数据和数据搜索的出现,也为互联网金融在技术层面上提供了支持。

第二是金融服务的对象在降低交易成本方面有着十分巨大的需求空间。但是传统的金融市场本身的信息高度就不对称,本身的融资成本和时间上的损耗等等一些客户比较关注的成本都是比较高的,所以就导致了互联网金融这种创新的金融模式出现的需求增加了,正是这种内在的需求才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催化剂的作用。

第三是传统金融的供给和需求出现了断层,因此相较于传统金融来说的话要想维持发展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来进行增值保值,不过相对于一些中小企业作为主要的金融群体来说的话融资难的贷款利率相对来说是比较高的,这就对一些商业银行来说的比较难以向外贷款,所以就使得传统的金融供求结构出现了畸形,而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就缓解了这种畸形机构。

二、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模式

互联网金融相较于传统金融来说本身具有着很大的不同,其中最为主要的一点不同的地方就是在金融领域的业务模式上来说,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模式主要分为了三大部分。

第一个互联网金融业务就是通过第三方支付公司来进行业务交易。所谓了第三方支付是指具备一定信用和实力保障的非银行机构,采用与各大银行签约的方式,依靠通信、计算机和信息安全技术,在用户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间建立连接的电子支付模式。主要的收入就是靠交易的佣金和行业用户的资金信贷利息,以及进行一些业务所获得的的服务费等。这类模式以易宝支付、快钱、拉卡拉、汇付天下等为典型代表。

第二个主要的金融业务就是P2P网络贷款。主要指的就是资金供求的双方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成资金匹配与融通的行为,就是说借款人可以通过这个互联网金融平台找到本身具有一定实力的贷款人,这样来一起分担一笔借款的风险的行为。这个业务模式主要是通过向借款人一次性收取费用或者向贷款人收取管理费用等来获得收益的。

第三个主要的金融业务模式就是大数据金融。主要说的就是通过集合海量的非结构化的数据,通过这些数据进行实时的分析来掌握客户的交易信息和消费习惯,对客户的金融行为进行准确的预测。这样就能够在产品的设计和营销上采取十分有力的对策,提高信贷效率,大数据服务平台的运营模式可以分为以阿里小贷为代表的平台模式和以京东、苏宁为代表的供应链金融模式。

三、互联网金融的优势

(一)交易成本低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史不是很长,尤其是在金融领域里属于一个新兴的金融产业,而且互联网金融本身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以互联网为主要的依托,网络是互联网金融进行交易的主要平台。因此相较于传统金融来说,具有着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成本的交易比较低廉,只要在网络上就可以进行手续的办理。可以说在进行互联网交易的时候只要有网络就可以办理,在进行互联网金融办理的时候几乎不需要什么成本,本身不受资本资金的管理,也不受贷存的管理,因此就减少了很多方面的的资金资本。

(二)交易时间短范围广

互联网金融模式进行业务的主要平台就是网络,随着现代社会网络的普及率不断的提高和网民基数的扩大,人们越来越多的接触到了网络,网络极大的扩大了人与人交往的网络。因此在网络极大普及的便利条件下投资者可以直接在网络上寻找投资的目标和进行金融交易的对象,这样一来相较于传统的金融来说互联网金融超越的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这样的金融交易就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进行金融贸易。所以说互联网交易具有的更大的特点就是交易的范围十分广阔,几乎只要有网络覆盖就可以进行金融贸易。另外互联网金融在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很快的进行,减少了传统金融中那些繁杂的手续,所以互联网金融在进行的时候交易的时间更短了,也就提高了金融的效率,可以给客户带来更高效快捷的服务。

(三)交易效率高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互联网的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尤其是在金融领域来说互联网技术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在了云计算和大数据处理当中,其中的操作和运行的程序也日益的标准和完善,所以在交易的速度上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比如阿里小贷依托电商积累的信用数据库,经过数据挖掘和分析,引入风险分析和资信调查模型,商户从申请贷款到发放只需要几秒钟,日均可以完成贷款1万笔,成为真正的“信贷工厂”。这些都是互联网技术改善对互联网金融的影响,所以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在办理一些金融业务的时候,比传统金融更加的高效和快捷,省掉了很多繁杂的手续。在这样的背景下,客户的选择倾向就会自然而然地实现转移,在奠定客户基础的同时,也通过不断的实验进行改进,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第6篇:网络金融的特点范文

网络金融课程就是因教学需要,尝试性地将信息技术和金融理论与实务相融合的产物。网络金融课程的建设也是顺应金融电子化和财会电算化的发展趋势,而对其从业人员素质提出新要求的必然选择。

网络金融课程定位

金融类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院校。网络金融课程的培养目标是通过理论与技术的学习与实践,培养适应金融电子化业务发展的操作员与技术维护人员。所以,网络金融课程在教学方面的重点是注重信息技术在金融业务中的应用。例如:金融电子化业务解决方案的分析,以及如何结合不同金融企业的业务特点选择解决方案;金融电子化业务软硬件的现状与发展;金融电子化业务的技术应用与维护;金融电子化业务的安全评估与风险防范等。

学校对网络金融课程的定位是:以技术应用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的金融业务电子化的技术应用与技术维护的专业课程。网络金融课程通过以技术应用提高营运业务能力为主线设计教材体系;以网络经济特征和金融电子化为引导,以电子货币、网络金融产生与发展、网络金融业务营运模式、网络金融服务与清算、网络金融经营管理、网络金融业务监督、网络金融安全等为主要内容。网络金融教材以基础理论够用为度,专业技术与业务应用突出其针对性和实用性。

网络金融课程的内容

网络金融课程的内容由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经济理论、金融理论与业务等部分组成,并形成知识模块。

第一知识模块由信息技术、网络经济理论、金融电子化理论整合形成网络金融理论综述;第二知识模块由电子技术与货币理论组成,有机地将虚拟货币与实物货币理论进行融合,形成网络金融的货币理论;第三知识模块由计算机软件技术、网络技术和金融业务知识整合形成网络金融主要业务平台功能综述;第四知识模块由计算机软件技术、网络技术和银行业务等知识整合形成虚拟银行业务平台功能综述;第五知识模块由计算机软件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银行会计知识整合形成电子支付平台功能综述;第六知识模块由计算机软件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知识管理技术和金融管理知识整合形成虚拟金融管理平台功能综述;第七知识模块由计算机软件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风险管理技术和金融监管知识整合形成虚拟金融监理平台功能综述;第八知识模块由计算机软件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和金融安全管理知识整合形成虚拟金融安全管理平台功能综述。

网络金融知识模块中对学生技能培养的标准设计

网络金融课程的八个知识模块中,有三个模块着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为此,学院根据需求制定了以下标准,请见下表。

网络金融实践教学设计方案

利用信息化技术处理金融业务的特点是按软件提供的模板进行操作,所以,熟练应用软件是基本技能。

网络金融课程模拟实习主要分两种途径进行,一是整合利用免费网络资源进行模拟操作,二是利用综合实验室的业务系统平台和应用软件对网上银行、证券和保险进行模拟实践。但是,模拟实践与真实业务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因为各家金融机构不会将自己正在使用的软件卖给学校或其他机构作模拟练习,除非他们自己对员工进行培训。另外,对于一些小软件可以通过安装与运行来了解其功能。例如,CA证书软件、电子钥匙、数字签名、客户管理等软件。

虽然利用免费网络进行模拟操作成本很低,但网络资源是有限的,并且有些业务在网络上是不可能进行模拟的。例如,CA认证、电子钥匙加解密、数字签名、客户管理等。如果将以上两种途径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可以起到互相补充的作用。

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上银行实习模拟

网上公司银行服务模拟:网上银行服务中一般可以为注册用户提供如下网上公司银行服务模拟。东亚银行省略/maindoc/whp_servchina/,进入东亚银行网站主页,选择网上公司银行服务,然后在下拉菜单中选择示范,网上公司银行服务流程与内容就会根据你的选择进行演示,多次重复实践就会熟悉该软件的功能与如何操作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个人网上银行业务模拟:网上银行个人业务模拟一般由花旗银行省略/portal/citiwm_home_center.jsp、招商银行省略、中国建设银行省略、中国银行省略、中国工商银行省略、广东发展银行省略、深圳发展银行省略等网站提供。虽然各网站提供的服务或业务分类有细微的差异,但是基本功能是相同的。首先选择一家网站,进入主页面,选择个人银行模拟,或选择个人银行菜单,在下拉菜单中选择演示项目,个人银行业务流程以及内容就会根据你的选择进行演示,多次重复实践就会熟悉该软件的功能与如何操作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电子支付安全模拟主要是通过对中国金融认证中心省略/网站的浏览和学习,通过知识园地、解决方案和产品与服务,了解电子支付安全的要求和流程,以及电子印章、金融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和相关软件的应用。学生也可以通过对不同网站的比较,了解目前网上银行的现状与功能。

2.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上证券模拟实习

模拟炒股的证券服务系统由盛润2000、胜者之星、证券之星、天一证券等网站提供。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家网站注册参加模拟炒股。注册成功后系统会给模拟炒股者提供虚拟资金50万元或10万元人民币,模拟炒股者在网上炒股,除了资金和股票是虚拟的,其他操作与真实炒股没有区别。例如:选股、委托买入或卖出、撤单、查询等。通过一或两个月的操作,学生自己可以根据虚拟账面资金分析自己的成绩。另外,也可以进入招商银行网站选择手机银行演示,模拟仿真手机炒股。

3.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上保险模拟实习

进入保险网站后,可以了解我国保险业网上业务开展状况,查看各家保险公司网上保险业务的种类,了解网上投保的流程,了解各险种的特点与利益。例如: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省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省略/,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省略/cn/index.shtml,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www1.省略/aia/等,都可以查询相关的内容。学生也可以通过对不同网站的比较,了解目前网上保险的现状与功能。

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

在改革网络金融课程的教学方法上,学校利用博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省略/zjswljrzy)。学校的博客教学网站主要包括:案例、电子货币、教学视频、网络金融关键词、网络金融机具、网络金融拓扑图、网络金融在线测试、网络经济、网上保险在线实习、网上银行在线实习、学生作业、中国金融认证中心等。

学校的网络金融课程在历时五个月的教学中,采用博客这种新的教与学的互动模式进行试验,参与试验的学生是金融专业05级两个班的103位学生。实验初期,学生对新的教与学的互动模式不太适应,不知道如何学习与交流,但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都进入了状态,部分学生讨论的话题还有了一定的深度。例如:探讨网络钓鱼、Q币问题等。103位学生都创建了自己的博客,并对博客教学的方法、教学内容进行了讨论,很多学生还发表了自己的学习体会、网上调研的心得与调研报告。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访问量达到10182人次;对教学内容发表的评论达1972人次;对教学内容的疑惑与见解提交的留言有720人次。其中,孙丽丽同学的作业还被其他院校的教师引用。

采用博客教学最突出的效果是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拓展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空间;开放式教学吸引了更多的其他学校师生、行业职员参与交流讨论,扩大了交流的范围和受益的群体。

总结历时五年的信息技术与金融专业课程整合的思考与实践,学校深感虽取得了一点成绩,并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同时也面临许多困惑。例如,有些软件在实验室只能做部分实验,整体运行缺乏应有的数据资源。如果能与金融机构共同建立校内实验室,并且聘请行业专家管理和指导学生,或者对过去的数据进行修改,替换真实的客户名、单位名等,也许就会缓解运行缺乏数据资源的矛盾。另外,利用免费网络资源虽然成本低,但是存在不可控、不确定的因素较多。因为,免费网络资源针对的群体是消费者而不是学生,提供的资源也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不是教学需求,这些都是学校不可控的因素。所以,目前可利用的网络资源也不足,课程整合不能完全依赖免费的网络资源。如果有某家金融机构建立有偿网上金融业务培训,并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或者学校与行业机构在校外共同建立培训基地,面向社会有偿提供网络金融业务培训服务,也许会缓解这一矛盾。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金融专业课程整合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实践,课程内容与教学实践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作者简介:

李逸凡,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是现代教育技术与应用;

第7篇:网络金融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个人金融服务网络银行,制约因素

一网络银行的个人金融服务概述

入世以来,金融业与国际接轨使得国内银行面临严峻的挑战,国内外的银行竞争不仅局限于传统领域,而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网络银行这一业务领域上。网络银行又称在线银行,是网络经济下传统商业银行与电子商务结合的模式,现有传统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银行。它是以商业银行的计算机为主体,以银行自建的通信网络或公共网络为传播媒介,以单位或个人计算机为操作终端的“三位一体”的新兴银行。

随着国民个人收入水平和家庭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个人对理财的需求不断深入,形式趋向多元化。个人金融服务就是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按客户划分市场,对居民和个人家庭提供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总称。网络银行提供个人金融服务主要是网络支付服务和网上增值服务。网络支付服务是网络银行基于BtoC商务模式下提供给个人支付网上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方式。这一业务构成BtoC电子商务的核心服务项目。网上增值服务主要是提供给个人的账户信息查询、投资咨询、股票分析、开户、理财、转账、贷款、保险以及通过经济人购买各种金融产品等服务。

二网络银行下个人金融服务的特点分析

1.便利性的多元服务分析

个人或家庭从传统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下进入了网络世界的金融服务,便利性是网络银行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一大关键点。首先,个人用户可以不再受银行营业时间和营业网点的限制,24小时实现网上个人账户的查询、挂失,改密码、消费贷款、理财等多种业务。其次实现了任意时间下在线支付网上购物、订票、缴费和证券买卖等业务。如招商银行提供的个人银行大众版本中就提供了一卡通理财、存折理财、信用卡理财、网上支付卡的申请和理财、一卡通缴费、存折缴费、国债投资和消费者贷款等业务;中国工商银行提供的个人金融服务则包含了个人储蓄业务、个人消费和住房贷款业务、个人外汇业务、个人中间业务、个人电子银行以及个人理财等。这些多元服务的提供可以使客户足不出户完成所需的个人金融服务。

2.引导性的客户定位分析

近两年,我国的国民人均收入不断增加,银行利率的连续调整,股市的火爆,商品房价的政策控制等多方面都加深了个人或家庭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在详细了解自己的目标用户群的偏好、行为模式下结合自己网站的主题,实现清晰的网页和内容引导。改变过去同一化、大众化的服务方式,达到高层次化、专门化的金融服务水平。传统的一些商业银行对客户进行分层,主要是根据持有可投资性资产的数额进行分类。而网络银行则主要是根据个人客户所需的理财功能的多少对个人客户进行分层。进入招商银行的主页下可以清晰的看到个人网上银行业务内容的链接,进入个人银行业务网页后,客户层次分类清晰的显现。个人银行专业版、个人银行大众版、银证通/银基通、财富财户专业版。个人客户可以根据每一种网上银行服务的系统介绍、功能介绍、功能演示、申请指南、操作指导、常见问题解答来了解和确定自己所需网络的个人银行业务。

3.资讯性的内容认知分析

我国正处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过程中,新旧体制的交替,充满着种种的不确定性。网上个人金融服务是金融行业发展出现不久的衍生品,目前我国个人客户对其相关知识的认知和普及率还是十分低下。银行在网络上实行个人金融服务就特别注重内容认知这个环节。内容认知主要包含了各种个人金融业务的认知、操作步骤的认知、安全认知等。在招商银行的网上个人银行的主页上,可以看到一网通、移动数字证书、专业版转账汇款等各种业务的内容介绍;也可以看到各种业务之间区别的内容介绍;同时可以点击安全说明,了解实现网络个人银行业务所面临的一些安全性问题。通过这些内容的介绍,功能介绍、演示,能够是个人很快掌握相关的个人网上金融业务的实现和运作。

三发展网络银行下个人金融服务的制约因素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十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分析,截至2007年1月我国上网用户总数达到13700万,其中15%的网民平时会在网上购物;透过网上进行股票或基金买卖的比例有14%;而其它理财等服务为5.8%,还不超过6%。这一系列数据可以看出网络银行发展个人金融服务形式还比较单一,存在很大的上涨空间,因此需要大力发展网络银行中个人金融服务。但是在发展的同时,必须面对以下所分析的制约因素。

1.个人的文化观念相对落后

首先从中国国民分析来看,大部分人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对财富的认识还主要是积累现金和储蓄,投资理财的概念还没有转变。其次能够实现网上的个人金融业务的个人,基本要求就是必须配备电脑和文化素质较高。对于家中没有电脑和文化素质较低的个人则现目前无法实现个人的网上金融业务,但是这一部分家庭在整个国民家庭中却占有绝大多数。进一步分析,即便是家中配备电脑,文化素质较高,能很快熟悉网络个人金融服务的家庭很多也不愿意参与网上的个人金融服务。因为他们还存有顾虑,交易是否安全,帐号、密码是否容易被泄露,有多大的风险等等一系列安全和法律问题。

2.商业银行的宣传意识相对落后

一方面当前我国的银行主要是从完善功能和技术领先的角度投入了网络银行的个人金融服务,对于个人金融服务这个潜在的市场的需求了解甚少,而且潜在的需求转化为现实的个人需求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另一方面个人金融业务的开展与信用体系的完善密不可分,我国目前的信用体系发展缓慢,个人征信体系尚未建立,因此网上按揭等业务的开展也无从谈起;另外银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开展个人金融服务业务投入大,成本高,业务规模小,总体看得不偿失。这一系列的问题最终使得银行不愿意过多的投资开展网络开展个人金融服务业务,更不愿意冒风险对此业务进行大量的宣传和推广。只是为了保持该银行的核心竞争优势,搭建了这一平台。

3.网络市场环境不完善,信用机制不健全

个人信用联合征信制度在西方国家已有150年的历史, 而我国才进行试点。我国的信用体系发育程度低,许多客户不愿意采用信用结算交易方式, 而是以现金交易、汇款等方式进行。网络具有充分开放、管理松散和不设防护等特点,因此交易的真实性不容易考察和验证, 对社会信用的高要求迫使我国应尽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以支持网络银行的个人金融业务尽快健康的开展。其次,在网络经济中,获取信息的速度和对信息的优化配置将成为银行信用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商业银行网上支付系统各自为政,个人客户资信零散不全, 有关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其整体优势没有显现出来。第三,税务等与电子支付相关部门的网络化水平未能与银行网络化配套,制约了网络银行的个人业务的开展。

4.政府法律、法规制定落后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带来了网络银行下的金融法律、法规建全的新课题。网上银行的个人金融服务开展诱发新的网络犯罪,个人与银行之间的各种风险加大,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来进行规范管理,保障个人与银行之间的权利与义务。现阶段我国网络银行执行的是在2001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这一办法的实施,对规范和引导我国网上银行业务健康发展,有效防范银行业务的经营风险和保护个人客户的合法权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许多细节与技术问题上仍无明确规定。目前网络银行多采用协议形势,与个人客户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出现问题通过仲裁解决。然而一旦问题出现,又涉及责任认定、仲裁结果的执行等。由于缺乏相关法律,使得问题难以得到真正有效的解决。

5.具备网络技术和金融知识的人才缺乏

网络银行是金融业与高科技行业完美结合的产物,因此网络银行个人金融业务是否能够快速提高是决定网络银行能否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必须具有一批既掌握网络高科技知识,又精通金融业务知识的复合型的专业人才。通过他们实现网上银行系统与传统的后台业务系统之间的无缝连接,从而提高我国网络银行的个人金融业务的整体应用水平。但是我国现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培养的是在各自领域下的专业人才,同时具备计算机技术和金融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几乎是空白。更进一步的是我国面临外资银行激烈的人才竞争。

四 、我国网络银行下个人金融服务的前景

与国外银行比较,国内银行最薄弱的环节就是个人金融业务方面,主要停留在作为消费节余的存取款范围,理财、支付、信贷等个人金融服务市场占有率极低,而对方在理财、支付、信贷和信用资料积累有着相当丰富的经验,进驻我国后,势必会抢去这一业务大量的市场份额。因此我国银行必须转变观念和经营模式,树立以个人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下,锁定更多自己的目标客户群体,同时根据客户的需求确定自己的业务方向不断完善和发展个人网上金融服务,在面对国外银行的竞争和自身发展的环境中,独占鳌头,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和丽.个人金融服务:银行的热点[J].经济问题探索,2002,9:21-23.

[2]马思萍.网络银行的发展及其法律对策[J].法学与实践,2006,3:56-58.

[3]王友文.网络银行发展的五大瓶颈[J].西部论坛,2004,11:99-101.

[4]蒋小萍.试分析网络银行的利弊[J].消费导刊,2006,3:55-57.

第8篇:网络金融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MSAP,专线接入,组网,金融

前言。随着金融类用户数据业务种类逐渐增多,业务流量逐渐增加,近年来,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为代表的多家金融机构纷纷开始对其三级网进行网络升级、提速改造。如何进行合理的方案设计成为问题的关键。

1.影响方案的关键因素

金融类用户普遍采用业务大集中的方式,各分支行、分理处产生的交易业务、OA业务、视频监控流和VoIP等业务统一汇聚到省行IDC中心进行交互处理,由于多数银行分支距离IDC中心较远,需要通过租用运营商的传输网络实现业务的高效、安全的传输。

金融用户对专线接入业务有如下需求:(1)将基层业务网点CT的业务数据汇聚到数据中心;(2)保证业务数据高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3)业务和带宽的扩展需求;(4)优质服务和快速响应;(5)利用现有网络资源接,就近机房提供客户的专线接入客户;(6)弹性网络,保证客户的带宽和业务扩容;(7)端到端的网络管理覆盖,保证客户的服务感受;(8)前期投资尽量合理,提高投资回报率,缩短投资回收周期。

1.1金融类客户特点及分类

按照各类金融机构的业务特点,将其分为职能型银行、大型商业银行、中小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邮政储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等六大类,依据各类金融机构的网点分布特点,可分为两大类:分布类型一:网点主要分布在市区和郊县的金融机构,包括职能型银行、大型商业银行、中小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分布类型二:其分支网点广泛分布到市区、郊县和乡镇,包括邮政储蓄银行、农村金融机构,以及个别大型商业银行,如中国农业银行。

1.2运营商网络条件

1.2.1机房分类。运营商的机房根据其拥有的传输设备、数据设备、机房空间、光纤线缆、供电等资源的不同,可分为A\B\C三类。

1.3建设方案的选择。从上述描述可看到,最终采用的何种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客户的分布、运营商的网络的特征及具体业务的需求。在选择解决方案时,可通过以下方式逐步判断。步骤一:判断客户类型,得出可被接入的运营商机房;步骤二:运营商网络支持能力判断,得出可选的业务承载方式;步骤三:客户需求提炼,得出可用的终端设备类型。根据运营商机房资源情况,本篇分别对EOS与EOP接入方案进行分析。以期为后续的解决方案提供建议。

2、基于EOS承载的接入解决方案

基于EOS承载的接入解决方案适用于密集城区客户接入的场景。该类客户分支点一般会相对集中,且同类用户数量较多,同一区域可接入的客户潜力大,靠近A/B类机房,可以利用 A/B类机房传输容量较大,光缆及端口等资源丰富的优势,实现用户业务的快速开通。

2.1.1.1方案说明。本方案通过在用户接入远端放置MSTP远端设备提供多业务的接入方式,实现用户业务的STM-1上联,局端采用的MSAP平台提供多种接入的汇聚,在保证金融类客户高可靠性接入的同时,能够实现其他用户、其他接入方式的弹性接入。可以实现远端设备的统一网管。用户IDC中心用MSAP平台实现接入业务的千兆汇聚落地,满足用户的需要。

方案特点:(1)客户分支点使用MSAP配套的小型MSTP设备,即插即用,实现多业务的单STM-1上联,方便运营商边缘网络向SDH的平滑演进;(2)局端MSAP设备可以提供多STM-1业务的接入,节省汇聚层传输设备宝贵的端口资源;同时可以通过扩展卡实现其他不同用户、不同业务的弹性接入;(3)单线接入用户接入性价比高。

3、基于EOP承载的接入解决方案建议

基于EOP承载的接入解决方案适用于运营商接入局端没有SDH传输资源或STM-1接口资源有限的局端。此类机房多为B类和C类机房,并且以C类机房居多。采用基于EOP承载方式可以解决运营商SDH资源短缺,并且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运营商原有PDH设备,提高运营商的投资收益。在部分同时涉及B类、C类机房的情况下,可以采用EOS和EOP混合组网的方式,因地制宜,满足金融类客户专线接入的需要。在运营商局接入机房,可以选用MSAP接入平台,也可利用协转设备接入远端后通过局端PDH设备实现业务的上传;用户端可通过光纤收发器接入运营商接入机房的MSAP平台或协转设备,或者利用用户端原有的PDH设备,通过ETH协转设备实现用户以太网业务的。

4、案例分析

河北中国工商银行专线接入项目

河北工行根据总行要求,要对现有三级网进行网络改造,新构建的通信网络有如下要求:

1、采用MSTP进行组网,为工行各网点为FE电口,各营业网点网络速率为4M,自助网点网络速率为2M。,市行端接口采用GE(端口),网点接口为以太网接口。

2、每个本地网组网时可根据实际情况混合使用MSTP和MSAP两种接入方式。如原有网点设备已经支持MSTP方式,只需要考虑扩容MSTP光端机板卡即可。如原有网点设备为PDH,建议更换为MSAP设备。

方案说明:经反复讨论,河北联通最终选择MSAP机框配合TP类远端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以太网业务,实现方案如下图所示:

方案特点:

(1)功能好:定位接入层,功能完善,满足大客户接入需要。①扩展性强,可灵活支持E1\FE\SDH等多种上联方式;②具备良好的终端兼容能力;③支持内嵌DCN方式,支持Corba北向接口,具备标准网管接口,方便管理维护

(2)部署快:规划、建设、扩容快速。①规划快速:支持环网、链、星及在环网上的链形扩展;②建设快速;③扩容快速。

第9篇:网络金融的特点范文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网络经济呈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势态。我国在网络经济发展中也呈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与此同时,网络经济还逐渐向金融领域融入。在网络经济的融入下,使得金融活动更具高效与快捷,与此同时也给金融安全带来一些较为明显的威胁。本课题笔者在分析网络经济下我国金融安全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网络经济环境下金融安全的强化策略进行了探究,希望以此为解决我国金融安全问题提供一些具有价值的参考凭据。

关键词 :网络经济 金融安全 问题

引言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呈现了迅猛的发展势态。与此同时,我国网络经济也较为快速地发展起来。而随着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活动的形式及内容更加丰富起来。但是,网络经济存在虚拟化与电子化的特点的,这些特点均会带来不同程度的金融安全问题。对于金融安全问题来说,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方面网络系统安全风险,另一方面为金融业务运作风险[1]。针对这些分析的存在,本课题在分析网络经济环境下金融安全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网络经济环境下金融安全的强化策略进行探究便具有较为深远的重要意义。

1、网络经济与金融安全相关内容概述

网络时代的高速发展带动了网络经济的发展。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们常听说的“网络保险”、“网上银行”以及“电子商务”均属于网络经济的范畴[2]。尤其是电子商务,这些年来在我国风靡一时,成为了带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主体之一。网络经济指的是将计算机网络作为基础,以高新信息技术作为核心,进一步对经济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的一种全新经济模式。网络经济所涵盖的领域诸多,包括网络游戏、网络音乐、网络广告、收索引擎以及网络支付等。网络经济也存在诸多特征,比如具有开放性特征、具有虚拟化特征以及具有环保性特征等。

金融安全指的是把金融风险控制在可能引发金融危险的最低限度。要想使金融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构建系统化的金融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该体系的构建能够使金融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从而使危机的发生实现有效防范与避免。有学者提出金融属于现代经济的核心部分,由此可见金融在现代经济活动中是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的。长期实践表明,金融安全是存在诸多影响因素的,比如金融监管体系不够完善、又如投融资体制不够完善等。最为明显的是在网络经济发展迅速的条件下,使得金融安全遭遇巨大的挑战[3]。比如一些网络病毒的出现,又比如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网络渠道损害企业利益等行为,这都将在不同程度上引发金融风险。针对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分析网络经济环境下我国经济安全所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关强化策略便显得极为重要。

2、网络经济环境下我国金融安全现状分析

2.1 网络经济环境下我国金融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分析

网络经济环境下我国金融安全面临着的威胁种类诸多,主要包括:

(1)法律威胁。指的是交易各方在义务与权利等方面没有做出明确的分配,从而形成了违反法律相关条例的状况[4]。在我国,由于网络经济发展过程中在金融安全方面的立法上还较为落后,体现出相关法律法规不具完善性的特点,从而导致金融交易承受很大程度上的风险。

(2)信息安全威胁。现状下,怎样能够使信息安全得到充分有效的保障,成为了世界各界人士所关心的问题之一。在电子支付发展迅速的情况下,使电子支付网端以及手机移动设备信息终端等的安全性饱受考验。对于信息安全威胁来说,主要体现为数据的随意篡改、信息的丢失以及信息失窃等。在不法分子入侵水平逐渐提高的条件下,使信息安全威胁进一步加大。

(3)技术威胁。该威胁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方面是金融系统自身的威胁;另一方面为金融系统外来威胁[5]。其中,自身威胁包括相关工作人员操作不当或者在内部程序上面处理不当而出现的威胁。金融系统自身威胁出现,便会进一步造成企业内部重要信息数据丢失,或者发生企业内部员工欺诈行为等,从而导致企业遭遇巨大的经济损失。系统外部威胁主要有黑客攻击以及病毒入侵等。一旦企业遭遇这些威胁,便会带来不小的金融风险,因此融入先进技术,保证企业运行系统的可靠性及安全性便显得极为重要。

2.2 网络经济环境下金融安全引发威胁的主要因素分析

网络环境下金融安全引发威胁的主要因素体现在两方面:

(1)计算机网络系统因素。在进行金融活动过程中,需要将计算机作为活动运行的基础工具。然而,现状下,我国金融机构所使用的计算机其网络系统存在诸多安全隐患,比如遭遇黑客攻击、感染病毒以及信息基础设施受到严重损坏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均会导致金融活动受到阻碍。还有造成一些犯罪分子利用企业在金融活动过程中出现的网络系统漏洞,进一步窃取企业机密,导致企业遭遇巨大的经济损失。

(2)金融机构自身因素。金融机构自身在管理方面如果做得不到位,也将引发金融安全风险。在管理制度建设不足的情况下,企业内控便失去有效依据,进一步便会导致企业金融活动的开展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显然,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做好内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3、网络经济环境下金融安全的强化策略探究

3.1 构建完善的金融安全法律法规

要想使网络经济环境下金融安全得到有效强化,构建完善的金融安全法律法规显得极为重要。在对相关完善的法律法规进行构建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金融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加以规范,保障金融教育的合法性以及安全保密性。现状下,我国已经拥有了《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指引》以及《电子签名法》等,这些法律对于金融安全的保护来说,均有一定的局限性[6]。因此,便需要在此基础上,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金融安全方面所制定的完善法律法规,进一步对《网络银行法》、《网络金融法》等法律法规加以构建,以此使我国在进行金融活动过程中能够有法可依。

3.2 及时转变观念,增强金融安全意识

如前所示,在网络经济环境下对金融安全造成威胁的因素主要体现在计算机网络系统因素与金融机构自身因素方面。因此,要想使金融安全得到有效强化,及时转变金融机构相关人士观念便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才能够使这些人员的金融安全意识得到有效强化。与此同时,还需要增强全民的金融安全意识,这样才能够充分保障金融活动在开展过程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3.3 构建系统化的金融安全预警体系

对网络经济环境下的金融安全预警系统加以构建,能够使我国金融安全得到充分有效的保障。在金融安全预警体系构建之后,便能够对我国金融安全的具体情况进行定量分析,进一步作出相关评价模型,从而实现对金融风险的全程动态评估。在金融安全预警系统的构建过程中,需要分为四个等级进行构建,即为:国家区域地区金融机构[7]。以此构建系统化的金融安全预警系统,从而及时将金融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有效的反馈出来,进一步为金融活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起到充分有效的保障。3.4 做好金融机构内部管理的强化工作基于网络经济环境下, 要想使金融机构内部管理得到有效强化,需要做好金融机构内部各个环节的强化工作,比如构建完善的金融机构内部监督机制,在机构内部构建相关管理制度,从而规范内部人员行为,进一步使各类金融风险得到有效避免,从而使金融安全得到充分有效的保障。与此同时,还需要对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统加以构建,实现对金融风险进行全程监控及评估,从而使内部控制能够实现顺利进行[8]。并且,还需要对内部审计进行强化,规范内部审计人员行为,做好系统生成日志文件的定期检查工作,具备分析、处理潜在安全隐患的能力。除此之外,还需做好计算机系统的维修养护工作,定期做好查杀病毒工作,安装优化的防病毒软件,以此使金融机构信息安全得到充分有效的保障,进而使网络经济环境下金融安全问题得到有效避免。

4、结语

网络经济环境下我国金融安全还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我国金融安全进行强化便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这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完善,比如构建完善的金融安全法律法规、及时转变观念,增强金融安全意识、构建系统化的金融安全预警体系以及做好金融机构内部管理的强化工作等。相信从以上方面做好,网络经济环境下我国金融安全将能够得到有效强化,进一步为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健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晶.网络经济安全及其管理对策[J].学术交流,2014,04(09):136-140.

[2]薛宇文.网络经济环境下的金融业务创新——以“余额宝”为例[J].长沙大学学报,2014,02(11):102-104.

[3]涂智寿.网络经济环境下客户满意度动态分析评价模型[J].软科学,2012,05(09):141-144.

[4]孔维实.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金融信息安全问题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4(16):19-21.

[5]何德旭.娄峰.中国金融安全指数的构建及实证分析[J].金融评论,2012,05(09):1-14.

[6]曹廷贵.罗志华.我国应选择什么样的金融体制[J].南方金融,2011,09(13):16-20.

[7]韩少杰.网络经济时代下财务管理理论研究[J].会计之友,2011,06(32):25-28.

[8]郭芳.网络经济下企业管理发展趋势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3,03(12):288-282.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