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职业道德的好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要:在职业培训中,学校应重视,且努力做好职业道德教育,促使他们既掌握所从事职业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等专业素质,又具备该职业所需的职业道德,为社会输送技术过硬、品质过优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职业培训 职业道德 教育
德国哲学家恩格斯曾说:“每一个阶段甚至每一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这里的“道德”指的既有社会道德,又有职业道德,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社会道德包含职业道德,而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具体表现。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必须遵循的符合职业特点要求的行为准则、思想情操与道德品质。①因此,在对学生开展职业培训过程中,学校应重视,且努力做好职业道德教育,为社会输送技术过硬、品质过优的专业人才。
一、职业培训中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
在进行职业培训后,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还远远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落后于社会的发展需要。鉴于此,其目前情况如下:
1.学校侧重于技能培训,忽视职业道德教育
学校为培养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安排教师重点讲授专业理论、技能操作课程,加大专业课的课时数,而对职业道德的教育的重视不够,没有把其放在应有的位置,且教师在教学中教学方法单调、教学模式一层不变,未能使学生看到“好处”、成效,不能激发学生对职业的热爱、对职业道德的关注。
2.教师只重视技能培训,不重视职业道德教育
部分学校是直接安排专业课教师顺带上职业道德课;部分学校虽安排思想政治课教师上,但这些教师沿用“老套路”,不结合职业道德教育实际进行教学。这些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训,未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水平,这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亦使他们缺乏提升个人修养的动力。
3.学生没有意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相当一部分学生只图眼前境况,却未能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待职业道德。普遍认为只要掌握了职业技能就可以找到好工作,职业道德的好坏与是否有利于自身发展没有多大关系,看不到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是否影响将来的发展空间,继而忽视职业道德培养。
二、加强职业培训中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每一行业都有其职业道德,且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因此,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都必须重视职业道德教育,遵守本行业的职业道德。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那怎样才能抓好学生的职业道德,做到“道德”与“技能”并重呢?
1.增强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首先要从道德意识抓起。职业道德教育在职业培训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学校要督促教师做好培训工作。一是要根据学生实际,细化,并强化职业道德要求,适时地拓展职业道德知识。二是要结合学生专业,有针对性地开展本职业道德教育。三是要灵活运用培训方法,结合现场观摩法、师生互动法、影片赏析法等教学方法,生动地讲解职业道德。
2.把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技能培训中去
教育部在《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学校要将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加强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养成教育。”学校应积极贯彻教育部的文件精神,加大职业道德教育的力度,一手抓“技能培训质量”,一手抓“职业素质质量”。对学生进行职业培训时,在开展专业课过程中,也要视专业、对象的不同而开设相应的职业道德教育,且要把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技能操作培训中去讲解、示范及运用。职业培训的职业道德教育,要从基本的道德着手,从基本的职业行为规范开始,再深入地讲解本职业的“行规”,培养学生认识、接受,乃至实践“行规”。通过培训,努力使学生对职业道德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想认识”,身体力行,做到“知行合一”。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掌握职业道德的理论知识,又可以使这些枯燥的理论转化为指导他们具体技能训练的“武器”。
3.改变学生对职业道德的原有认识
从学生到员工,他们的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对学校、企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当学生在接受培训时,一定要改变他们对职业道德是空洞的、不切实际等原有的错误、肤浅认识,要联系实际生活、工作,排除他们心中的疑虑、困惑,让他们在从事本职业活动时,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行为哪些该做、不该做,在做正确时才能得到认可时,就可以增强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这样,他们便以高度的责任心去开展工作,一心一意地为做好每一件事。此外,也要使学生意识到职业道德可以提高自己的社会威望、收入等,与自己将来的发展息息相关,这样才能促使他们自觉地、实事求是地按照职业道德的要求去规范言行举止,促进他们不断进步。
三、职业道德教育在职业培训中的作用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从业人员,不但要掌握所从事职业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等专业素质,而且还要具备该职业所需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每个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要求,这样才能完成所从事职业对社会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因此,在职业培训中,学校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丰富德育教育,切实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身教重于言教”,教师需密切结合学生专业,丰富教学方式,提高职业道德素质,从行动上影响学生,做好表率作用,促使学生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从业观”;学生需扎实地掌握本行业的规范、准则、礼仪等职业道德,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为社会提高“德”“能”兼备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宦平主编.德育·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第二版第三册)[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10-11.
关键词: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现状;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9-0073-02
职业道德是每个行业从业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的规范。早在2001年9月,政府就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倡导社会各界都必须高度重视职业道德,认真履行本行业从业者所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尽管不同的行业具有不同的职业道德规范,但遵守职业道德已经深入人心,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知。会计从业人员同样需要遵守特定的职业道德,在日常的工作中严格履行职业道德。然而,在现实中,一些会计从业人员忽视对职业道德的养成,既不注意职业道德的系统研究,也不注意职业道德的严格遵守,严重影响了会计从业人员的形象。因此,需要全面了解目前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现状,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合理解决。
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内涵
从定义上来看,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从业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也是会计从业人员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和最根本的道德准则。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不遵守道德要求和道德准则,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会计从业者,更遑论优秀的会计从业者。在现实经济活动中,职业道德更表现为一种调整会计从业人员与其他经济主体之间关系的标准和依据,同时也是调整会计从业人员与社会、国家关系的重要标准。与其他职业相类似,会计职业道德是社会最基本道德规范在会计工作中的体现和发挥。有学者将会计职业道德概括为爱岗敬业、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密守信六个方面。据此,我们可以将会计职业道德概括为敬业、守法、公正、透明、奉献、守信。
敬业就是要求会计从业人员热爱自己的职业和岗位,能够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努力工作,刻苦钻研,不断学习会计最新理论知识,培养会计工作技能,同时能够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坚决做好每一项本职工作,并且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应有的业绩。守法就是要求会计从业人员熟知财经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既能够应用相关法律制度认真工作,也能够广泛宣传会计法律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在实际会计工作中践行相关的法律制度,说话办事依法循章。公正就是会计人员能够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处理各项工作任务,能够提供准确和真实的会计信息,为企业经营管理者决策提供依据。透明就是要求会计人员要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经济业务,既不篡改会计信息,也不编造和伪造会计信息,使得会计信息能够全面真实地反映实际工作。奉献就是要求会计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以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为工作依据,切实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要求。守信就是要求会计人员守口如瓶,严格保密会计信息或机密,既不为谋取私利,也不向周围熟人提供信息,办事公道、说话真实、诚实守信。
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现状
虽然多数企业都深知会计职业道德养成的重要性,并且在企业会计人员培训中着重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然而一些会计人员忽视职业道德的养成,不懂得会计法规、不按照法律办事、不客观公正地处理会计业务,甚至忽视良好服务态度的培养,严重影响了会计人员的形象。
1.职业素质偏低。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地处理各项会计业务是会计人员首先坚持的基本准则,但是一些会计人员更多选择按照单位领导的意见办事,通过违法、违反纪律的方式和手段来处理相关业务。领导的意愿意志代替了工作实际要求,违反职业道德,违规业务操作的现象开始出现,由此导致企业经济损失也在所难免。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会计人员职业素质偏低所致。
2.职业道德滑坡。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应该被所有会计从业人员所遵守。但是,一些会计人员在个人利益的驱动下,伪造会计信息、编造会计资料、篡改会计内容,给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正确决策带来了负向影响。也有一些会计人员禁锢于私欲之中,贪污公款、挪用单位资金,或者通过虚设账目、编造结算清单等方式,骗取或者侵吞单位资金,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3.职业水准下降。一些会计人员被企业领导所左右,按照企业领导意愿弄虚作假、编造数据、篡改信息,为企业领导提供帮助。这些会计人员从中也得到好处和利益,进一步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腐败分子与会计人员相互勾结,共同犯罪的案例屡见不鲜、频见报端,究其根源,会计人员职业水准下降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上述这些问题在宏观层面上破坏了市场经济的良好秩序,在微观上损害了投资者和根本利益。信用是维系市场经济运行的有效条件,没有信用的市场经济很难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同时,信用是立人之本,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内核。没有信用的人难以立足,没有信用的会计人员难以得到认可。会计人员不遵守职业道德,不讲信用,随意编造和篡改会计信息,其所提供的信息就不能够真实反映企业实际的经济业务,就会给市场经济秩序带来负面影响,也会给市场经济的投资者带来损失。相关案例的报道层出不穷,这也是近年来国家严打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犯罪的根源所在。上述问题不仅会破坏市场经济秩序,也会给企业投资者带来直接的损失和危害,有的企业也因此走向了衰退。不论是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会计职业道德的缺失都会导致相关主体的利益损失,造成人财务资源的浪费。为此,就需要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
三、解决会计职业道德现状的措施
【关键词】职业道德;社会环境;制度
当今社会是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背靠高速的经济运营模式,会计在经济中的地位已经提高到了相当高的高度,由此引入大量的会计从业人员成了行业目前的趋势。要满足日益增长行业需求,就必须培养更多的高级人才。而在这其中,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与培养尤为重要,但往往也是目前各类高等教育相对欠缺的一个薄弱环节。如何更好地加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已经成为了目前会计行业需要解决的头等大事。
一、浅谈会计职业道德
会计职业道德作为一种行业道德,是由该行业从业人员在日积月累的实际工作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的会计行业行业特性。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会计职业道德的评判标准不是依据某一个个体的观念,而是以整个会计行业的观念为准,在行业中产生并且不断发展变化。道德,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良好的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舆论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任何不同的行业都需要一定的行业道德意识来控制行业中的人际关系和协调行业的状态,得以发展成有一定特色的行业秩序,从而使得行业有更好的发展。那么如何来看待会计职业道德呢?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又有怎么样的必要性呢?以下简单地分析一下会计职业道德。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内涵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明确界定,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会计职业道德是调整会计职业活动中各种利益关系的手段,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相对稳定性。
社会性指:作为大众对会计职业给予的一种客观要求,会计职业道德依托责任观念,由此出发确定了会计职业所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伴随着经济制度等一系列改革的不断进行,会计需要为企业管理层、经融机构、政府机构等拿出他们需要的与时俱进的会计信息,同时还需要给社会公众、债权人及投资人提供相应的服务。会计职业道德的好坏,受控于会计提供的服务以及服务对象,涉及到全社会的多个方面,尤其是作为公共产品的会计信息,将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利益。
稳定性指:会计作为一门注重实用性的学科,它的中心目的是强化管理的状态,提升经营的效益,为社会大众更好的服务,让市场经济可以标准化、同时更加规范化。价值规律作为一项客观规律,是市场经济客观性的唯一表现形式。没有任何个人和团体,可以试图违背价值规律,更不用提去改造价值规律,我们只有去适应价值规律、掌握规律,在规律中求得突破和发展,以此更好的应用规律。相对于当前的市场经济活动而言,会计的主要任务是给单位经济业务采取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相应的,会计政策的确定、会计标准的确定以及会计方法的走向,都应当满足客观规律的要求、与客观规律保持一致的前进方向。我们面前的客观规律,每个人都相同没有差异,正是如此,在社会经济变动相当迅速的近日,会计职业道德应当强调自己的相对稳定性,更加紧靠历史继承性和经济规律。
(二)会计职业到的存在的必要性
每个行业的行业道德都具有鲜明的行业特性。会计职业道德从本质上来说体现了会计法律、行政法规的一系列内容。可以这么说,会计职业道德的存在即是从业人员在行业中持续发展不断前进的内在要求,又是社会大环境之下公众对于会计从业人员的外部要求。只有不断提升职业道德,会计行业的威信才能稳步增加,社会诚信也会随之改变,这对于目前中国的社会状况是有很大好处的。
当我们面对各种各样的社会压力、诱惑时,怎样面对这些事情,如何正确的对待各方利益,职业道德可以在心理上给予我们帮助、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会计职业道德作为支撑会计行业发展的基础,在整个行业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现状
前面说到,道德是人人后天养成的,由此从本质上来说,所有人得到的最初都始于同一个起点。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很久远,但是由于中国经济的波动性与一些列灾难性的磋商,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发展的并不如人意,甚至可以说出现了许多不好的现象。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 会计专业人员教育缺乏或者缺失
在我国,由于教育制度等一些列问题,许多高校都设有诸如会计、财务管理等一些列会计类性质的专业,一方面会计行业对于人员需求量大、工作相对易找,一方面会计从业人员的门槛较低、易于培养,这致使会计类学生人数一直处于全国各专业人数的前列。再加上会计证考试的开放与地区性的多样,无论你是否是会计类的学生,无论你的年龄有多大,都可以参加会计证的考试,取得证书后即可进入会计行业。这类举措进一步拉低了会计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或许在有些人看来,只要会算账那就可以当会计。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会计行业对于专业从业人员的要求过低,直接影响了整个行业中对于信息及时处理、信息正确反馈等一些列工作方式。
2、 会计行业环境的污染
简单来说,我国经济行业整体的态势虽然相当可观,但大环境之下任然时不时的会出现各类大跌眼镜的事件,诸如安然事件、浙江JY集团事件,如此种种可谓屡见不鲜。这反映出什么?许多企业顶风作案为的是什么?这里不难看出明显的出结论我国会计从业环境明显存在污染。许多会计从业人员无法面对恶环境的侵蚀,经不住诱惑, 在一些利益面前断然放弃了所谓诚信为本等的道德操守。诚信并不只是一个行业的问题,更可以看出整个社会的风气动向。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很多时候一些本来很好的会计从业人员就是在企业管理层、经融机构、政府机构的不禁意之间被拉下水。这些事件产生的后果往往是严重的、令人震惊的。
3、 会计行业制度不健全
安然事件是个十分有说服力的例子,是什么让该公司的会计人员敢于在财务报表上有所隐瞒以此来掩盖公司的真实经营状况?又是什么可以使该公司有机会隐藏其债务并且堂而皇之回避法律和规则对其披露信息的要求?
这一些列问题最初看似难以理解其实最后却很容易解释,我们的会计行业制度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漏洞。存在漏洞并不可怕,因为至今没有哪一项制度可以称之完美无缺,关键的地方在于为什么这些漏洞总是第一时间被违法犯罪的人员所查处,我们明知制度又不健全却又不及时的加以调整,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二)产生的危害
首先从最直观的角度来看,经济损失往往比较明显。安然从1997年到2001年间共虚报利润5.86亿美元,并且未将巨额债务入帐。2001年12月25日,国家审计署公布了对16家具有上市公司年度会计年度报表审计资格的会计事务所实施质量检查的结果。在32份审计报告中,有14家会计事务所出具了23份严重失真的审计报告,涉及41名注册会计师,造假金额大于71.43亿元。这些数字还有许多,或许当许多人听到这个数字时会惊讶,但他们更多的也只是惊讶于表面。
让我们继续深入的来看,表面数字的损失固然可惜,但没有会计行业威信丧失带来的伤害可怕。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国本已脆弱的会计职业威信怎么能经得住这一次又一次暴风雨式的打击,那些幸苦建立的行业诚信度又需要多久才能恢复?我们不能局限于表面,惋惜损失不如尽快改正错误。
三、如何改善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现状
(一)加强我国会计人员教育
学无止境。目前的社会可谓一日千里,会计行业的变化更是日新月异。会计从业人员如果连最基本的会计教育都无法跟上,那何来的建立诚信?我们需要的是有能力有道德的人才。只有更好地了解会计行业的变化,紧跟会计行业的脚步,会计从业人员才能够更好地去理解这一行业,从而自发地建立练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二)完善各项会计制度
我国的会计制度种类繁多并且各有牵连。最应当做的就是继续细化全职范围,更好的分配权力。接着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会计人员奖惩制度,很多会计从业人员会犯错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利益的诱惑,我们可以通过明晰化奖励机制严重化惩罚制度以此来规避一些为了利益而产生的风险。
参考文献
[1] 卢佩彤.企业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的利弊与对策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
[2] 任祎.浅谈资金集中管理理论的选择及运用[J].财经界, 2012(7).
论文关键词:法学教育;道德养成教育;实施途径
由于我国的法律制度长期受到贬低,甚至曾经被砸烂,法律仅仅作为政治训导工具而并未在社会生活中真正发挥作用,从而在客观上影响了法学教育的价值定位。并且,我国的法学教育在取得了由政治训导式教育向学科教育这一转变后,没有及时向价值观教育的转化,而是陷入了概念化、教条化之中,解释概念、注释条文、抽象议论多于具有理论深度的分析…,更忽视了法律道德教育,未将秩序与正义的价值理念放在法学教育的首位。因此,面对当前我国法学教育面临的道德危机问题,并基于法学教育并非等同于单纯的道德养成教育,我们应认识到法律相对于模糊性极强的道德价值观念来说,更注重程序的约束在法学讲授的过程中不能把二者相等同,而是应注重在法律的范畴内讨论其道德因素,其主要途径有:
一、发挥学校在道德养成教育中的作用
实施养成教育的主要途径,就是要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各个方面的教育和引导,把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的道德感情和道德信念,凝聚为按照道德要求去行动的习惯。其重点就是要从幼小开始,日积月累坚持不懈,古人也认为“必使其讲而习之于幼稚之时”,这样才能“习与智长、化与心成,而无礴格不胜之患也”。这就是说,在儿童时期,就要对他们进行道德教育,使基本道德规范逐渐成为他们的思想与品性。可见,中国古代思想家都十分重视“家训”、“家教”,在此过程中,家庭的角色固然重要,学校教育的地位也是举足轻重的。一方面,学校教育是承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纽带;另一方面,学校教育又是以上两者的基础。
我们知道,从思想道德层面来看,青少年时期犹如“一张白纸”。可以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在这段时期内如果能够使学生懂得道德的基本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就能够在以后的学习、教育和自我锻炼中,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而且能够让学生在思想上产生一道坚固的道德堤防,对一切不道德的观念和假、丑、恶的腐朽思想,就能自觉地抵制,并在这种斗争中锻炼自己识别善恶的能力,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在大学教育中,更要把道德教育提高到理性认同的高度,力求在“知行统一”和“理论认识与身体力行相统一”上下功夫,使道德教育同大学生的成才紧密结合起来。对于法学专业的学生更应该如此,原因在于法律的权威性首先要求法律从业者以及未来的从业者具有高尚的道德,然后才能真正为人民服务。
二、创新教学方法并使其多样化
鉴于法律与道德本质区别,如欲使法律与道德恰到好处地结合。就需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在传授法律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要融人道德教育。
第一,道德教育不同于专业知识的讲授,所以便有人提议,为了加强法学专业中的道德养成教育,应该开设专门的道德养成教育课程,这也未免不可,但具体的授课方法不能仅仅局限于道德理论知识的灌输,而是应该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教师引导性,特别是通过老师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归纳、分析基础上,提出引导性问题,然后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例如,曾引起社会极大关注的“王海现象”,可谓见仁见智。到底如何认识“王海现象”?这其中就涉及感性与理性、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又如“孙志刚现象”问题、法律援助问题、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以及由于科学发展而引发安乐死、克隆人等问题都是涉及法律与道德的典型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探讨,都有助于学生认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促进法律理性与道德理性的同步提高。
第二,“诊所式教育”,即学生在一个真实或虚拟的“法律诊所”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处于困境的委托人提供咨询,“诊断”他们的法律问题,开出“处方”,为他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亲自为他们提供法律服务,即“通过法律实践学习律师的执业技能”。这种教育方式所要达到的培养目标与法学教育的目的是吻合的,并在很大程度上有着传统法学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此种方法已经在一些西方国家的法学教育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且AALS委员会已经在《校内诊所的未来》中根据诊所式教育任务确定了诊所教育的9项目标,其中有一项是通过学生亲身接触职业律师的习俗来培养他们的职业责任感与道德感,这就说明了此方法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塑造学生的法律职业道德,这是传统法学教育很难做到的。所以根据我国法律体系的特殊性质,适当使用“诊所式教育”还是大有裨益的。
三、重新审视传统的“灌输理论”方式
在教学实践中,“理论灌输”方法存在着诸多缺陷,如课堂气氛沉闷,忽视学生反映,讲授内容与学生的教材或资料重复,课堂缺乏交流,内容与社会实践脱节等问题,因此屡遭批判。如将此方法不恰当地运用于道德养成教育,可能将会产生同样的不利后果。
事实上,法学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方法选择问题,道德养成教育更非如此。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产生均有其特定的基础,任何方法的提出和采纳都不能脱离实际,新方法的引进对于传统方法应是一种丰富和嫁接,试图用新方法完全取代传统方法,实践证明是根本行不通的,即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因此,我们在创新教学方法的同时,也不能完全否认“灌输理论”这种传统做法,实际上,这种方法是真正能够使理性法律知识与感性的道德精神有机结合的有效方法,它能使老师在单位时间内充分阐述法的思想和精神,让学生面对面地聆听老师的思想和观点,并能在课间休息时与老师进行交流。课堂讲授存在的缺陷不在于方法本身,而是人们对这一方法的掌握不力、运用不当。我们应当启学生之所能,尊重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建立起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平等的双向交流的新模式,恢复灌输理论的本来面目。此外,道德养成教育可分为是理论教育和养成教育,在某种意义上,理论教育可以作为养成教育的前提,欲使受教育者将其道德行为习惯通过某种方式体现出来,必须有内心的思想驱动,而这种思想正来自于教育者日益积累的思想灌输,因此,道德教育方法就其本质来讲是辩证的,任何一种方法都可能顾此失彼,那种包罗万象、一成不变的教育方法是不存在的,简单地人为地确定某一种方法为教育方法,即使这种方法是正确的,也会因其不能广泛适用于所有方面而惨遭失败。因此,选择道德教育方法时,应坚持多元化综合运用原则。当然,多种教育方法的综合运用不是诸方法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理性选择和有机组合,即要坚持创新方法优先,兼顾传统方法的原则,从而使道德养成教育在法学教育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运用情感式教学在实践中树立法律职业道德
培养法律职业道德是法学专业中道德养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了法律职业活动法官、律师和当事人等不同角色的伦理关系。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这种独特性决定了法学教育必须寻求一种体现不同角色交往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情感体验的场所,促进学生养成道德人格。因此,在法律职业道德教育中应该进行体验式教育。
体验式职业道德训练方法,是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实际案例中道德取舍问题的评判,同优秀专业人士交流座谈以及直接为社会提供咨询服务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不断提高职业道德认识,从而形成优良职业道德。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将职业道德认识付诸于实践,做到知行合一,也便于学生形成职业道德自律意识。有学者也指出“道德知识对于个体的价值不仅在于实现从‘不知’到‘知’的跨越,更在于从‘知’到‘信’的的提升。……单单靠一般课程的教学和校园文化的影响,显然不足以形成学生坚实深厚的关于道德价值的理解。”其实,“任何人都不能被灌输或施加条件来诚实地讲话或公正地判决,因为实施这些美德都要求一种自觉意识和自由选择的品质”。因此,法律职业道德教育能够提高学生“进行反思性的道德判断能力”,并间接地感受律师在职业道德方面的行为。同时,要确保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成功,还必须将它延伸到活生生的司法实践中,因此,学校便应要求学生定期选择到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公安机关等部门实习。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实际上处于法律职业人员的地位而与当事人、律师、实习单位的人员等进行交往,直接面临义务与利益冲突的选择,这将有利于其法律职业道德意识的形成。
其次,受教育者在实践中如何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将理论转化为行为是判断道德素质是否提高的标准,因此还可以采取“内与心,外于行”等立体教育模式,“内于心”就是通过教育,解决道德的思想认识问题。这是一种心理过程,是行为能力形成的内侧。主要通过价值判断、选择、体验形成价值取向、情感、信念、行为方式和习惯等心理素质。“外于行”就是通过管理,解决道德的行为实践问题。这是一种行为过程,是受教育者思想认识的外侧。主要通过外在行为得以体现。养成教育是外化与内化统一于青年学生个体发展全过程的和谐教育,其根本目的决定了养成教育的内部机制必然是外化与内化的统一,二者是行为能力的内外侧,缺少了一侧都不能构成行为能力。因此,作为高等院校的教育者,不仅要使道德思想植根于青年学生的大脑,更应该通过多种方式使这种思想影响其行为与习惯,而作为法学教育者,更应该将法律知识与道德精神相融合,以使法学专业的学生能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前提下,彰显道德的本质。
一、个人道德与企业道德概述
1、道德的概念
伦理学认为,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一个有道德的人通常要具备以下条件:(1)不给社会添麻烦,不诽谤他人;(2)积极采取对社会和其他人有益的行动;(3)其人格受到社会及他人的尊敬。以上三个条件是相通的,因为在与社会和他人的关系方面消除了第(1)项的消极因素,具备了第(2)项的积极因素,结果当然就会有第(3)项的德高望重,就会受到社会和他人的欢迎。一般来说,有道德的人都会积极做出对社会有益的事,因而具有人格上的魅力,受到人们的敬爱。
2、中国个体道德思想的理论溯源
中国的道德源自中国圣人的仁爱精神。它是一种来自对天地(父母)给予生命的感恩,一种响应生命过程之中充满人类后天文化的爱。真正在中国历史上长期起到制止人们作恶作用的便是中国人特有的传统的孝悌忠恕的仁爱的精神道德。
除非人们具有这种道德,否则人将不成其为人,人将不具备基本的区别于动物野兽的人性。儒学以天作为道德的行上依据,有其超越性,但这种天不是人格神,不可能真正赋予人以良心本心,也不可能真的给人以奖赏或处罚,这种意义的天只是对于先前天论传统的借用,只是人的一种境界,而不是客观的实在。真正的道德主体是人,是人的那个内在的道德之心,而不是天。
3、企业道德的概念
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与管理活动都是在社会中进行的,因此其行为自然要受到道德因素的制约。企业道德是指企业不与社会发生冲突与摩擦,不给社会造成负担,积极采取对社会有益的行动,尊重人权,其行为受到人和社会两方面的欢迎。
企业贡献分为企业的社会贡献和企业人的社会贡献。前者以“社会贡献活动”和“文化支援活动”为中心,后者以所谓志愿者活动为中心。对社会有贡献的企业活动是促进社会性原则的行为,是有道德的行为,国家可以将社会贡献度高的企业作为一个融资标准。
美国管理学家梅奥提出:现代工厂的问题是清楚的,即如何在二十世纪的摩天大楼和地下铁道、烟尘和蒸汽的世界中,使之可能再现农业的有道德、农业的忠诚以及农业的社会感。这表明了其对企业道德的担心,工业社会企业道德会存在吗?如果存在,它的具体内容标准是什么?这种准则是适用于一门产业、一个国家还是全世界呢?它是以什么宗教为基础?是以“情景”或其他什么为依据呢?即使存在它会自觉地坚持下去吗?根据调查,有一半以上的人认为,在存在着一种伦理准则的情况下,如果一些实业家认为违反这种准则不至于被发觉的话,这些实业家就会违反这个准则,而这种现象对于问题的探讨就体现了道德在现代企业应用的复杂性。
二、企业个体影响企业道德管理
1、企业主体和个人主体的区别影响道德评价
企业是现代才出现的,而我国的道德渊源古代,不可能要求古代的圣贤预见到现代生活出现的种种困惑,并提出完美的解答。显然企业需要仁爱精神,但需要怎样的仁爱精神?这就需要我们现实取舍这些影响具体道德的评价。
中国道德孝悌忠恕的仁爱主要源于天地(父母)给予生命的感恩,当这种感恩应用到企业中时,就缺乏相似点。个人与父母有血缘关系,父母养育自己,应该报恩。企业与员工是契约关系,企业员工离开时赔偿企业培养成本,没有人责怪其行为不道德。但如果某人将父母养育自己的成本赔偿给父母,脱离亲子关系,人们就会马上感觉其行为不道德。
2、企业相关方具体行为的收益与代价模糊,影响道德的客观性
企业作为经济运行主体,其相关方复杂,包括股东、消费者、交易伙伴、政府、媒介、雇员等。由于信息不对称,相关方不可能了解所有信息。在动作行为过程中,谁受益、谁受损失,具体的数据大小难以具体估计,如果知道得越具体,越容易作出符合企业道德的决策。
受功利主义支配的人首先考虑可供选择的行动会对受到影响的人的潜在后果,然后选择大多数人受益的行动方案。功利主义者接受这样的事实,即此方案可能会伤害他人,但是只要潜在的积极后果超过潜在的消极后果,他会认为此决定既有好处,又符合道德。
有时现实是如此复杂,难以以善恶评价为标准,难以用道德的准绳来判断行为,不是不重视企业道德,而是当准备用道德进行衡量时,其复杂性让人们止步,在犹豫的过程中容易滑入功利主义旋涡。
3、确定个体和企业权利的界限模糊,影响企业道德
古人云“士可杀,不可辱”,表明了人们对名誉的重视程度。除名誉之外,人们对自己的生命、健康、身体、姓名、肖像、隐私等与人身相关的利益也给予了同样的重视。企业有自己的法律责任与义务,没有通行的企业道德进行约束,企业的道德最终由企业中的个体实现。当个人的权利与企业道德矛盾时,比如企业认为拥有雇员个人的信息是为了工作方便,但雇员认为企业不道德,违反了个人隐私权等,该如何鼓励个人坚持企业道德?这种权利界限的模糊,严重影响了企业道德的发展三、坚持企业道德管理
社会总是变化发展的,封建社会的仁义道德也许对封建社会有积极作用,但到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实事求是,以一种人类的博爱精神对待企业,寻求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企业道德。1、高层管理者个体在培养道德行为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一个企业高层经理的道德品质往往会成为个人最终成败的关键,只有在道德上被人认可,才能通向权力之巅、才能行使有效领导。
企业创导的道德行为需要高层管理者的支持。企业的运行实际上涉及多利益相关方的博弈,不管是否懂得博弈论,其实每个人都在博弈中生存着。在生存的博弈中,大智若愚、以德服人便是高妙境界。这些都需要企业管理者具有敏锐的战略眼光,能处理好长期与短期利益以及企业内部与外部的关系。
企业道德需要管理者长期建设。“道可道,非常道”,在追求道的过程中,儒家修炼以炼心为主旨,着重于道德的净化与陶冶,把修身当作用世、治世的基础,强调在用世、治世的实践中修身。
2、组织中的个体提出道德原则的政策或建议
企业作为经济实体,其运行过程中哪些行为与道德原则违背、哪些没有,当事人最为清楚,应该鼓励当事人发表看法,完善本企业道德。例如企业如何对待告密者,假如企业在尊重知识产权方面缺乏诚信,剽窃技术维持产品的竞争力、蒙骗客户、以次充好、偷工减料,而雇员将企业本身的不道德行为曝光,这种行为是否符合企业道德也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3、培养支持道德的企业文化观
建立实事求是的价值观。例如海尔精神:敬业报国、追求卓越。敬业报国的中心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忠”。“忠”就是回报,海尔人就是要用最好的产品和服务来回报用户、回报社会、回报国家;“忠”就是真诚,海尔人真诚到永远。这和我们中国人特有的传统的孝悌忠恕的仁爱的精神道德有一定联系。
重视企业道德建设。通过企业公关作好形象宣传,重视最基本的危机公关意识和对紧急事件的妥善处理能力,提高企业道德形象,加强对违反企业道德行为的处罚。如安捷伦公司对企业员工贿赂、报销虚假发票的行为,不管什么理由,一旦发觉就立即开除。
有效的组织文化应该鼓励道德行为,制止不道德行为。应该承认,公司和个人可能会因为坚持企业道德而付出一点“代价”,但从长远来看,如果一个组织的流行文化和价值观与社会的文化和价值观不一致的话,这个组织就无法长久地运作。促进道德行为的组织文化不仅与流行文化更加兼容,而且从商业角度考虑也是明智的选择。
4、坚持职业道德
道德是调节个人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界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职业道德是符合社会道德的,而企业道德却不一定符合,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劳动的人们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以其内心信念和特殊社会手段来维系的,是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心理意识、行为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人们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非强制性的约束机制。
企业道德出现了断层,仅仅有职业道德是不够的。职业道德建设可以提高职业素养与道德修养、提升企业人文气质、增进合作、创建和谐向上的企业精神,最终提高工作效能。但企业道德是多个个体的合力作用,单个优不代表全部优,如何进行管理使整个企业道德提升也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探索和发展企业道德。作为在社会运行存在的经济实体,企业应该受到社会法律的约束。一个社会的法律固然重要,诚如病人需要医生和药物,但其实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教育更重要,如同人体自身的免疫力。我们相信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和企业家践行美德伦理,自觉自愿地承担起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职业道德已不是个人意义上的品德问题,而赋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即关系到千百万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于祖国的未来。今天,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在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显得极为重要。职业道德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相联系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规范。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做医生的有医德,当演员的有艺德,做教师的有师德。教师是“为人师表”的神圣职业,其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下一代的成长,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几天来的师德专题培训,更加强对自己爱岗敬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教育,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加强素质教育思想的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依法从教水平。
尤其在处理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方面让我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1、对幼儿表现出信任和忍耐,做到态度要诚恳,体现出老师的和蔼可亲。在小朋友眼里,老师应该是一个青春的、阳光的、美丽的、有活力的、诚实的、无所不知的,同时又是亲切的、和蔼的,讲道理的,会关心人的、具有威信的大姐姐。
2、要尊重儿童,善于发现问题并揣摩幼儿心理,重视幼儿的感受。没有一个人喜欢被约束着,孩子们尤其如此,当我们必须维护秩序而让孩子们这样或那样做时,不要一味的强制或者责备,我们更应该告诉他为什么我们要这样或那样做,这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好处,让幼儿理解并接受它,并让幼儿渐渐习惯并自觉的遵守秩序和规定,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教师应该牢牢记住自己每一个学生的名字,用友善的说话态度,运用恰当的语言和适当的语调、语速,与幼儿进行沟通;做到善于倾听,能够利用眼睛和目光与幼儿进行交流。一个眼神可以是最好的奖励和最严厉的惩罚,它可以传达你对孩子的爱与信任。
4、老师的笑容永远是对孩子最好的鼓励与奖励,老师的目光就是对孩子成绩的肯定;多一份鼓励与肯定,少一声责备和呵斥;让我们的脸上每时每刻都带有阳光的笑容,让孩子眼中总是充满着阳光的色彩……
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本人还要从以下几点来要求自己
1、要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有为党的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立志奉献于教育事业的精神。
2、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崇高的敬业精神。忠于职守、兢兢业业,为人师表。
3、在精通本专业的基础上,注意旁收杂学,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有较宽的知识面。
4、有抱残守缺,不因循守旧,不断更新观念,不断学习新知识,研究新问题,探索新领域、新路子,勇于实践,大胆开拓。
5、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对学生充满爱心,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因势利导、循序渐进。
一、提高学员对职业道德教育必要性和皿要性的认识
军队后勤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军队后勤各类人员在履行岗位职责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后勤院校学员是我军后勤建设的接班人,对他们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具有特殊意义。首先是抵制腐朽思想文化侵蚀的需要.军队后勤人员管钱管物管生产经营,容易受到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和市场经济某些消极因素的影响,诱发各种违法犯罪间题,有的后勤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违法乱纪,最终走上犯罪道路,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其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军队后勤担负着全军人员的衣食住行和战备物资的服务保障工作。其服务态度、工作水平如何,既同广大官兵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又集中展示着我军广大后勤官兵的精神风貌。从一定意义上说,后勤工作是我军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窗口,具有广泛的示范效应。“窗口”工作搞得好不好,直接体现着我军精神文明建设的质量。再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军队后勤工作直接面对和参与市场,市场经济的一些消极影响,对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一种道德经济.任何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只顾局部,不顾整体以及钻营投机,不讲道义的行为,最终都会受到市场经济无情的排斥甚至惩罚。
二、在“应当如何做”上加强教育,增强学员职业道德规范意识
职业道德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具有很强的规范性.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职业道德规范就是指示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应该怎样和不应该怎样,并通过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良心的压力,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一种良好的职业习惯,进而成为完全自觉的行为。而自觉行为养成首先便要求有明确的规范内容,行业不同,道德规范和要求也不一样。只有明白了本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才能在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避免走弯路。根据我军后勤工作的特点,后勤院校在对学员进行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时,应包含如下主要内容:(l)爱岗敬业。爱后勤、爱专业、爱岗位;服从分配、立足平凡、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计名利,甘当配角;履行职责、忠于职守、勤奋进取、忘我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努力完成任务;遵守劳动纪律、按程序和规章操作,保证安全。(2)热情周到服务。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服务军队,服务人民、贡献社会;坚持面向部队、面向基层、面向战备,为部队服务,为战备服务的方向;改善服务态度,做到服务热情、细致、耐心、周到,克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不给好处不办事”的不正之风;提高服务质量,规范服务内容,改进服务方式和方法,想部队所想,急部队所急,方便群众,为广大官兵尤其是基层官兵排忧解难。(3)廉洁自律。坚持集体主义道德原则,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利益关系,公私分明、不以职(权)谋私,营私舞弊、不监守自盗、不受贿贪污,坚决反对损人利己、损公肥私、金钱至上、拜金主义、欺诈勒索的思想和行为,拒腐蚀永不沾。(4)遵纪守法。严格执行行业规章制度,坚持原则,不循私情,敢于同各种不正之风作斗争.(5)精通业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现代军事后勤专业知识,锐意进取,善于创新,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间题的能力,做本专业的行家里手。(6)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勤俭理财,合理使用经费,爱惜财物,开源节流,发展生产,搞好经营。
上述规范是针对所有后勤人员而言的,除此之外,军队后勤还包括不同的专业和岗位,如对军需、财务、车管、油料、卫生等专业学员,在教育中还须针对不同专业的学员提出不同的岗位道德规范,其内容要具体,简明扼要,针对性强,便于操作.
三、多方引导,促进庆好职业道德行为养成
【关键词】职业学校 德育教育 岗位树人 指导
现今社会的发展竞争可以说非常残酷。企业的生存方式已逐步转化为以诚信树立企业品牌的时代,企业中需要的人才大部分要来自现今在读的在职学生。学生的德育教育就是对每一个学生诚信意识培养的最佳途径,怎样使德育工作做到恰到好处才是关键问题。
一、德育教育的目标———岗位塑人
首先,让学生建立起充分的自信心,使学生具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乐观就业态度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岗位塑人精神。帮助职业学校学生摆脱低人一等的自卑心里,以虚心、好学、踏实的心态走向实习就业岗位。在德育教育过程中不仅应该使每个职业学生在德育工作的指导下,形成正确的人才观,而且应达到每个职业学生在离开学校后都能够非常从容的应对人生的各种不同境遇里发生的不同事情。学生在学校里接受的仅仅是基础理论教育。尽管职业学校式的基础教育十分重要,但它并不是人生所受教育的全部,现今社会终生学习浪潮最终决定了人才的成长最终还要在社会的实践和自身的不断努力中来得以实现。
二、德育教育的内容———职业道德教育
“德”的内涵包括政治素质、事业心、责任感、务实作风和心理素质。强调“德”不仅是我们这个时代对在职学生的要求,也是所有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时非常看中的一个标准。由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岗位性、职业性、生产性和社会性决定了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技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培养成材目标的重要内容。通过实习过程中以职业道德教育为核心内容的德育教育工作,来促使职业学校学生对“职业道德”本质的认识,加深学生对“职业道德”的内在情感,磨练学生的“职业道德”意志,坚定学生的“职业道德”信念,最终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三、德育教育的途径——实习准备过程的指导
1、学生面临毕业实习的同时也是人生第一次择业上岗。
心态是十分复杂和矛盾的,一方面是对即将从事的职业有着种种美好的憧憬与期待,另一方面对所从事职业的岗位要求、职业的经营方式比较模糊。这一阶段可以结合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组织专题性的交流会或讲座。
2、从宏观角度入手加强学生的理论修养使学生实现: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理论知识与参加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保护团队精神的统一,坚持具备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帮助学生培养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进而使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劳动就业观念。
3、同时可以邀请在校求学阶段比较优秀的,在本人工作岗位上有一定工作成绩表现突出的优秀毕业生作如何适应工作环境和如何创业的报告,利用其自身的成功魅力来感染学生。单科教师可以侧面赞赏,增加其本人的感染力,而且利用优秀毕业生可增加榜样的可信度,引导学生学其内在的精神力量,进而提高对职业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加深对职业道德理性感触,坚定学习职业道德的信念,进一步坚定岗位塑人的信心。
4、在择业与面试过程中的指导。
学生在酒店的实习期也正是企业的试用期,学生在实习的同时也正是面临人生的第一次择业的时期,此阶段的来临也正是学生的关键时期,应给予学生以下指导:选择用人单位时的心理指导与面试技巧的指导。在心理指导方面,可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表现来给以不同的指导,帮助学生分析所适宜从事的职业和岗位,在所从事的岗位上如何扬长避短发挥最大的能量,帮助学生在择业时达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正确定位,使学生能在实习过程中以至今后的工作中能更好地爱岗敬业,从而实现岗位塑人的最佳效果。
5、制定相应的实习规章制度。
学生在实习前就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基础。职业道德习惯是人们自觉地按职业道德规则和规范选择自己行动的行为方式。只有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是学生的内在品德得以表露,才能使学生做到“物有本末,事有终始”。这种做事的态度在学生未形成一定的职业道德以前必须要以一定的规章制度进行约束,在工作实习过程中逐步得以形成。
6、在学生未到用人单位实习之前,职业学校及时与单位联系了解情况。
实习过程中,主管学生实习就业的部门或个人应定期与学生或酒店沟通,通过酒店掌握实习学生的工作表现加以记录并建立个人实习档案,方便了解学生实习全过程。职业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应得到延续。职业学校应帮助学生以最快的节奏适应酒店的工作环境和该企业的企业文化,完成从学生到职员之间的角色互换。
四、德育教育的有利补充———缓解学生的心理冲突
心理冲突是导致心理失衡的重要原因,也是产生挫折感的重要来源。学生在校园中感受到的是自由与热情,过的是没有社会压力的生活,而我们在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要求学生要成熟、稳重、有责任感,学生短期内无法完善自己,从而造成心理冲突。学生在现今社会的影响下把自己成功的标准定格为超过、压倒或打败别人,而我们的德育则教育学生要团结合作、谦让、牺牲等,由此构成心理冲突。解决好学生的不同种类的心理冲突就需要辅导员、科任教师以至于整个职业学校在学生没有走出职业学校之前进行不同层面的教育,如通过企业现状分析或者利用企业自己的宣传予以引导,对学生更有说服力。
结语:新时期我们要针对当代在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创业的精神,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在职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技术性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社会药房 药学服务 实习前 强化训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4-0046-02
实习是药学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学生实习前进行强化训练,是在新形势下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主义代化建设需要的药学人才、提高实习生整体素质而开展的新课题。笔者认为,从事社会药房药学服务是药学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之一,本文通过对合理的实习前强化训练的内容和方法的探讨,为药学专业实习生更快地适应社会药房药学服务工作、缩短适应期提供教学改革的方向,并为其更好地开展药学服务工作,提高实习质量,顺利完成实习任务,更好地适应社会药房药学服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提高社会药房药学服务总体水平。
一 强化训练内容
1.处方调剂
处方调剂是医院药房同时也是社会药房的常规工作之一。调剂工作的质量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药房医疗服务的质量,其工作过程包括收处方、检处方、调配处方、包装、贴标签、复处方、发药以及安全用药指导等环节及内容。调剂人员按方配药工作是要承担法律性责任的,这项工作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更要求具有经济性和服务性的意识。药学专业学生在掌握处方调剂的相关理论知识后,必须有一定的专业实践工作,才能逐步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具备处方调剂能力。为了让药学专业学生在进入药房实习前就对处方调剂具有感性认识,获得一些调剂技能和经验,尽快适应实习岗位工作,处方调剂是实习前强化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
第一,处方调剂基本知识。处方的基本知识:掌握处方类别的种类、格式和内容、处方调剂规则、开处方要注意的事项、制剂与处方、小儿剂量的计算、拉丁文缩写、“四查十对”的内容等。
中西药调剂操作规程:(1)严格把握好审查处方。(2)做好处方评价工作。(3)做好调配工作。(4)应重视调剂过程中的心理调治工作。(5)做好药品调配后的复核工作。(6)把握好最后一关――发药。
第二,处方调剂强化训练:包括常见临床不合理用药、审核处方强化训练、发药交待等强化训练。
2.与患者或消费者沟通的技巧
第一,沟通的意义。(1)指导患者或消费者的合理用药:指导患者或消费者正确使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药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2)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与患者沟通可以积累丰富的用药经验,及时发现药品的不良反应并上报。
第二,沟通技巧。语言沟通技巧:在与患者沟通时应尽量使用具有安慰性、鼓励性、劝说性以及积极性的语言,并尽量通俗化,少用专业术语。通过沟通技巧的训练,使学生充分理解,有一些因为自身具有药学专业背景从而觉得很简单的事项,有些患者可能会反复问,应耐心地进行解释。
第三,沟通的主要内容。(1)了解用药主体:药学服务的目的是保证用药者的健康,前来药房购药的消费者可能是其本人用药,也可能是为其他人购药,用药主体不同,药品的用法、用量、品种等也不一样,因此,应要首先了解用药主体的相关情况。(2)推荐合适的药品:在帮助消费者选购非处方药时,药学服务人员需要详细询问用药者的病情;并注意保护特殊病人或咨询对话的隐私性;针对消费者片面的选药方式应给予耐心的解释;通过了解用药者的具体病情并结合其购买承受能力,推荐安全、有效、经济的药品。(3)介绍正确的用药方法:药品剂型有很多种,剂型不同,用药方法也不同。药品的服用时间、每天服用的次数等也不同。在患者或消费者购买药品时,应交待药品的服用时间(餐前、餐后等),用药方法(口服、含服、冲服、外用等);当几种药品同时服用时可能影响药效,应交待患者勿同服,如抗菌药物不能与益生菌药物同时服用,应间隔两个小时以上服用。用语需平实易懂、清楚明了,尽量不使用专业化的术语,必要时还可以指导消费者做简单的记录,对儿童、老人和精神不健全的购药者,应做重点交待,以免发生用药差错。(4)解释不良反应:药学服务人员应提醒消费者留意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这有助于消费者一旦出现问题能及时咨询或就诊,也便于企业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5)非语言沟通技巧:我们不仅要善于识别患者的面部表情,也要善于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避免将不喜欢或厌恶的表情显露给患者。沟通时保持眼睛和患者的眼睛在同一水平线,最能体现出彼此间的平等关系和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此外身体也能传递个体情绪状态的信息。
3.药品陈列
药品陈列是药店从业人员每天工作中不可少的一部分,药品陈列是以药品为主题,利用药品固有的形状、色彩、性能,通过科学分类和艺术造型来突出重点,以引起顾客的注意,提高药品对顾客的吸引力,增加其记忆和信赖的程度,从而最大限度地引起顾客的购买欲,最终达到提升销售的目的。因此,学会如何做好药品的陈列很重要。药品分类陈列原则如下:
分区定位原则:(1)按功效、用途分类摆放,如感冒药、五官外用、五官内服、滋补类等分开陈列。(2)按《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及药品分类管理规范陈列:药品与非药品分开陈列;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开陈列,处方药不得开架自选销售;内服药与万用药分开,易串味药品与一般药品分开陈列,处方药要闭柜销售,拆零药品集中存放于拆零专柜,保留原包装标签;中药饮片,装斗前需复核,不得错斗、串斗,斗标应用正名正字。
陈列面丰满原则:满陈列就是商品陈列架上无空闲区,如果某品种断货,则要将周转快的商品陈列上去,可以减少卖场缺货造成的销售额下降。
醒目易取原则:商品正面朝向顾客,排列整齐成一条直线,严禁倒置、反置。畅销、应季、核心商品取良好的陈列位置,可以陈列在端架、堆头或黄金位置,通过POP材料做陈列展示,容易让顾客看到商品,从而起到良好的陈列效果。货架最底层不易看到的商品要倾斜陈列或前进陈列;货架最上层不陈列过高、过重和易碎的商品,整箱商品不要上货架,避免过分拥挤。
关联性原则:把不同种类但有互补作用的药品陈列在一起,主要是运用药品的互补性,促使顾客的连带购买,提高客单价,同时也可以促进合理用药。
先产先出、近效期先出的原则:先生产的药品应先售出。
随手陈列原则:当顾客挑选好所需的药品后,应及时陈列,并将药品归位。
对于容易被盗的药品以空盒陈列,并提醒顾客如需购买请询问营业员,以避免药品丢失,造成经济损失。
4.药学职业道德教育
医药行业药品的特殊性决定了药学职业人员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其特殊性表现在药品对症治疗某种疾病的专属性,它既可治病救人,又可能危害人的健康乃至生命。社会药房在销售药品的过程中,有些药学服务人员为了个人利益,为到店购买药品的顾客推荐一些不符合顾客描述病症的药品,误导顾客用药,因此,要强调药学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讲解药学职业道德的相关内容。因此,药学职业道德要求销售工作做到认真负责,主动热情,服务周到,实事求是,讲究信誉,依法销售,这是销售工作的道德原则。
二 培训方法
第一,针对处方调剂,实习前可开设处方调剂实训课,开设校内仿真药房,并在课后向学生开放,可举行处方调剂比赛及进行考核,以帮助学生巩固实训内容。校外实训基地,包括医院药房和社会药房,主要供学生进行岗位见习使用,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岗位环境,认识处方,以更好地适应毕业实习和未来药房处方调剂工作。
第二,针对药品摆放,实习前开设专题讲座,讲座后到校内的仿真药房进行训练,及到校外实训基地见习。
第三,针对沟通技巧,实习前可邀请在社会药房工作的药学专业人员开专题讲座,给同学们讲授与顾客沟通时常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还可以举行真实的情境模拟训练。
第四,针对药学职业道德,实习前开设专题讲座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讲座后同学们讨论哪些行为是不符合职业道德的行为。
总之,为了培养更多的符合新世纪社会药房药学服务发展的药学人才,我们应继续坚持创新意识,加强与各院校及社会药房的交流,精心设计学生实习前强化训练,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药学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华璞、蒋志文、李秀娟等.药学本科实习前培训工作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0):68~69
[2]傅小达、马桂华、李莹等.开展处方调剂实训培养学生岗位能力[J].卫生职业教育,2009(23):94~95
[3]胡开艳、王力.浅谈医院中西药房调剂操作规程[J].医药与保健:下旬版,2010(1):114~115.
[4]翁文钦、于西全.门诊药师与患者沟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J].中国药业,2012(10):69~69
[5]鲁贝贝、陈玉文、徐丽娟.零售药店药品陈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药学论坛,2011(14):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