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职业道德的核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职业道德 职业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职业道德是在当今社会发展阶段在广大社会成员个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追求水平不断提升的带动和影响下产生的新生教育核心理念内容之一。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参加就业之后的从业工作态度等,都是职业道德核心价值理念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职业院校在校就读学生个人职业素质的前提条件,以职业道德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
一、以职业道德为核心的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基本内涵
所谓构建以职业道德为核心的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具体指在全国范围内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以职业院校教育工作开展的内在规律和特点为基本教学准则[1]。在此基础上,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教学理念。相应教学内容的设计最大限度地突出了对学生在“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勇于承担工作责任和乐于与他人团结合作”等方面职业道德素质内容的培养。
以职业道德为核心的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构建与以往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方式有较大的区别。在新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当中,授课教师以学生作为整个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中心和主体,自己则作为知识内容的教育引导者。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以职业院校的文化建设作为思想内容传播的载体和媒介,将爱国主义政治思想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培养学生在相关知识内容方面的自主探究和实践应用的能力,将成为新型教学模式最主要的工作目标[2]。
二、构建以职业道德为核心的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必要性
(一)满足与职业院校的办学方向相符需求。
业院校是教育行业中的一个较特殊的教育院校,职业院校培养的多是技能型人才,其为社会输送了更多的实践型人才,所以在办学中职业院校的办学方向是比较明确的,即为各个职业岗位输送符合职业要求和标准的学生。不同职业除了专业技能各有千秋外,其同一个要求就是对从业人员有着统一的职业道德标准,因此,在职业院校教学过程中,必须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其以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我国在构建社会主义文明社会之中提到“爱岗敬业”是每一个人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职业院校教育目的,除了培养学生各自需要的专业技能外,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及职业观是极为必要的[3]。当代职业院校已经将职业道德作为教学内容之一,并且从各个方面开展了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教育活动,以此培养适应社会新需求的新型建设人才。职业院校构建以职业道德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符合现实要求的,这与职业院校的办学方向是一致的,必须坚持。
(二)满足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建设者需求。
在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符合当前社会对新型建设者的需求目标。职业道德是每一名职业人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这既是岗位要求,又是社会要求,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更深刻地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按照职业规定标准执行工作内容。职业院校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同时,也将职业道德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全面遵循“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这是当今职业院校与时俱进、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具体表现[4]。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逐渐提高,从注重专业技能到重视职业道德素质,这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想成果。当前社会对新步入工作岗位的学生要求更严格,需要在具备才能的同时,有良好的德行。因此,职业院校必须认识到构建以职业道德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必要性,这不但关乎学生未来的发展,还对学校的声誉、发展有重要影响。职业院校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将其输送到工作岗位上,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打造良好的院校形象。
(三)满足构建和谐社会的需求。
职业院校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强调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性,与满足构建和谐社会的需求相符合。当前,我国开放程度日益扩大,并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一些外来观念影响着年轻人的思想。职业院校作为培养大批应用型人才的摇篮,应当肩负起重塑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的重担,构建以职业道德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强化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品质,为社会输送兼具诚信、文明、礼仪等素质的人才,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5]。通过构建以职业道德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全面打造“德才兼备”人才队伍,使之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栋梁,这样才能消除社会中的一些不和谐因素,构建真正和谐、友好的社会。
三、有效构建以职业道德为核心的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途径
(一)提高教师队伍人员素质。
职业院校构建以职业道德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首先应强调教师队伍人员的素质。应该着重打造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通过教师言传身教,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认识到培养职业道德品质的重要性。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职工作,教师素质水平如何对学生将产生重大影响,只有引进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才能使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真正发挥作用,影响职业院校学生。对此,职业院校需要严格规定招聘程序,招收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时,积极引进业务精、觉悟高的教师,对于不符合教育职位标准的人,应该坚持杜绝;思想政治教师入职后,应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不断获取最新理论知识,融合各种职业道德规范,为学生制订充实的学习计划,改进课堂授课方法;职业院校应该邀请一些专业学者,到校开展讲座,可以聘请这些专业人士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团队中的兼职教师,以此提高整体团队的教育水平。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
构建以职业道德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模式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素质教育。积极推广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培养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基础。职业院校学生年龄较小,如果不能引导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就容易引发学生的不良行为,这都会影响学生未来职业素质的提高。因此,职业院校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纳入心理健康课程教育,同时开办心理健康普查和心理咨询室,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倾诉对象,缓解压力,安抚情绪,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W生保持平稳、积极的心理状态,能够更主动地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学习。学校围绕职业素质进行授课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通过实例向学生导入职业素质的重要性,让职业院校学生认识到具备职业道德素质与职业技能是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向不同的学生灌输该职业的职业特点和职业需求,为学生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奠定基础。
(三)重视实践教学,促进学生活学活用。
构建以职业道德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要发挥其积极作用,必须重视实践教学,促进学生真正理解握职业道德是什么,能够活学活用。例如,学校可以与企业展开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平台,开展为期1个月的短期实践,让学生提前作为职业人感受社会环境与工作环境,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且直观观察职业人的工作内容和行事准则,促进学生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公益性活动,比如“学雷锋志愿活动”,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
总而言之,以职业道德为基本核心理念、构建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是在当今社会发展进程不断推进的影响下而产生的新型教育手段。只有职业院校相关授课教师真正认识到职业道德核心教育理念在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才能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措施,最终实现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的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魏立娜.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职业素质培育――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6(Z1):52-54.
[2]林秉智,林海榕,陈淑芳.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现状和可行性分析[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4):7-8.
[3]林秉智,林海榕,陈淑芳.构建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新模式途径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04):18-20.
关键词: 新形势; 建筑业; 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 D6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0)08-0125-02
一、引言
人类发展史证明,职业道德不仅受经济发展的影响,而且也有力地反作用于经济发展。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也证明:抓好职业道德建设,对于开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具有重大的意义。它不仅对企业的兴衰成败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还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影响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我国建筑行业在20世纪50年代是生机勃勃的,那时候的建筑工人和科技人员以主人翁的自豪感建设自己的国家,忠于职守,严肃认真,那个时代的建筑代表是于建国10周年之际矗立于首都的十大建筑。经过几十年岁月的冲刷,那些建筑物依然闪烁着光辉,无论是外型设计,还是内部功能;无论是施工质量,还是材料性能,无一不是最好最优的。然而,由于建筑企业的高度国有化,使人们端上了铁饭碗,吃起了大锅饭,建筑业的职业道德病滋生蔓延。一些管理人员只对上级负责,不对人民负责;一些技术人员业务不求上进;一些施工人员劳动纪律涣散。相继实行的承包制、股份制,使国家、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明显地联在一起,喊了多少年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心开始逐步变为职工的自觉行动。但是,由于历史走过的弯路,行业精神的传播出现了断代,建筑行业的青年一代职工,未能从老一代那里全面继承本行业的敬业乐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规范。因而,全面而系统地开展行业教育,特别是对青年一代开展行业教育,是建筑行业的重要课题。崇高的敬业乐业精神和严格的职业道德规范不可能自发地产生,必须通过教育。
建筑行业的行业教育,多少年来也一直是由师傅一字一句传给徒弟,让下一代逐渐领会建筑行业所特有的精神和特定的职业道德规范。许多家族世代为建筑工匠,一代接一代,不仅传授建筑技艺,也要传授道德、思想和风范。明清时代在修建北京的伟大建筑工程中,出现了许多杰出的建筑师,那些建筑师中许多来自一个地方。杰出的建筑木结构工程师蒯祥是吴县香山人,由于他的影响,香山那个地方涌现出很多能工巧匠。这种师傅带徒弟,传技术又传思想的授业方式在我国持续了几千年,使得中华民族的建筑技术得以传播和延续。
现代建筑业的飞速发展使师傅带徒弟的授业方式产生了根本性变化。年轻人可以从书本、电视、电脑中学习前辈创造和积累的经验,而不一定去拜师学艺。但是,这种变化使行业精神的传播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受到了一些影响。青年一代可以从建筑图册、技术专著、CAD程序中学到现代建筑的技术。但很难学到敬业乐业的思想。因而,为了振兴我国的建筑业,使我国的建筑技术水平达到世界前列,使建筑业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必须开拓行业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
二、职业道德相关概念
(一)职业道德定义
所谓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
(二)职业道德及其社会作用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与所从事的职业活动相适应的道德行为规范,是社会道德的一个组成部分。一句话,所谓职业道德,就是人们在从事正当职业并履行其职责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认为,职业首先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正是由于分工,才使与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职业道德具有客观的历史必然性。职业道德随着分工的出现而逐步形成,随着分工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在奴隶社会各种基本的社会职业都已初步形成。之后,经封建社会的发展,到了社会主义社会,科学技术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职业活动和分工越来越细,形成了千万种职业,以社会分工和职业的多样化为纽带的职业活动,日益加强着人们之间的相互依存的相互关系,从而使整个社会形成一个统一有机的整体。为此,必须要求在各种职业活动中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和规范。这一准则和规范则体现了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要求。由此可见,职业首先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具体的适用范围。它通过各种不同的职业道德有针对性地调整一定职业活动范围内人际关系,维持正常的职业活动秩序,保证职业活动正常进行,从而直接作用于社会的安定、和谐和健康的发展。
(三)建筑业职业道德建设的现实意义
建筑企业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造福,对用户负责。”多年来的实践证明,重视职业道德建设的建筑企业,工程质量优、社会信誉好、经济效益高。反之,轻则工程质量、社会信誉低、经济效益差。重则会造成重大事故,导致犯罪。可见,职业道德建设是建筑企业十分重要的一项基本工程。抓好这项建设,对建筑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和谐都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建筑业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途径
建筑业的工作者,它的职业道德成为了每个成员的自觉行为,并在整个职业活动过程中,自我教育,自我规范,才能不断提高职工的职业道德境界,真正起到对内培养统一群体风格,对外树立建筑行业形象的作用。但从总体状况看,还不尽人意。如:管理不够科学,职工对职业道德建设尚不够关心,认为那是领导的事。工作中以劣充优,以次代佳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何改革以上状况,如何以新的精神风貌跨入新经济时代,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抓教育体系,党政工团齐抓共管
建筑企业施工生产的环境为点多面广战线长,职工流动分散,从开工到竣工的全部生产都是露天作业,劳动强度大,社会交往频繁。因此,必须形成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能覆盖整个集团(总公司)的职业道德教育网络。
(1)纵向到底。就是从上到下的项目经理部、班组,都要有人负责职业首先教育工作和有人具体抓职业首先教育,以杜绝在实际工作中不认真执行上下工序间的质量互检制度和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等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现象。
(2)横向到边,就是在建筑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建立起工会、党委宣传部、共青团、劳动人事、教育、技术、质量安全、保卫等部门共同参与全方位抓职业道德教育网络,分工负责,共同把关,形成谁发现问题,谁都有责任管、有责任抓、有责任教育的齐抓共管局面。
2. 抓观念转变,树立“用户第一”的思想观念
在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用户第一”、“一切为用户着想”是建筑企业取得当今市场通行证的法宝之一。要利用各种方式教育职工牢固树立“用户第一”的思想观念,使职工逐渐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
3. 抓舆论导向,形成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
良好的职业道德不可能自发形成的,要靠强有力的社会舆论作导向,培育良好的舆论环境。一是建筑企业内部小环境。不同行业、部门、单位,应从自身特点出发,通过各种有效宣传,如黑板报、宣传栏、广播、现场录像、演讲比赛等多种宣传形式,使职业道德建设成为全体建筑业人员的内在要求和自觉行动,并要每个具体岗位上收到实效。
4. 抓制度建设,辅之客观存在的经济、法律手段
建筑业职业道德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劳动者的职业行为得以落实和体现。因此,制度约束、经济惩罚、法律制裁,是劳动者遵守制度的监督保证。各部门、单位应针对自己的问题,找出管理制度方面的漏洞,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强化内部约束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狠抓“三个到位”。
加强行风和职业道德建设,组织领导是关键。为此,局党委始终坚持把行风建设和干部职业道德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从抓好“三个到位”入手,不断加强对行风和职业道德建设的组织领导,有力的保证了行风和职业道德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是认识到位。通过开展各种经常性的教育,使广大地税干部认识到,地税部门作为经济执法部门,行风和职业道德建设能否搞好,直接关系到地税部门的形象。要树立良好的地税形象,就必须端正行业作风,正确处理执法与服务的关系,正确处理征纳关系,提高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工作质量,以廉洁文明、高效的工作作风在社会上和纳税人中间树立良好的形象。基于这种认识,近年来,我们每年都要结合实际,开展思想作风整顿、职业道德建设大讨论、“廉政教育月”等一系列整顿教育活动,采取各种形式教育引导干部职工进一步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增强廉洁从税意识和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使文明执法、优质服务成为广大地税干部的自觉行动。
二是领导到位。多年来,我们始终把行风和职业道德建设作为税务部门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严格落实责任制,在全局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党委成员协手抓,相关科室组织协调,全局上下齐抓共管,干部职工广泛参与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格局,并坚持做到“两个同时”:即税收工作计划与行风和职业道德建设工作计划同时制定,税收工作检查考核与行风和职业道德建设工作检查考核同时进行。如在我局每月召开的局务会议上,局党委在听取各单位工作汇报或布置工作时,都把行风和职业道德建设工作作为重要议题,每次都专门拿出时间强调行风建设工作,切实做到领导抓,抓领导,常抓不懈,持之以恒。
三是责任到位。每年初,局党委都制定党委成员《关于行风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分工》及《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时,并将其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从市局到分局层层签订了《廉政责任书》,分解任务,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切实做到了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
二、建立三项机制,强化监督制约。
为推动行风和职业道德建设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近年来,结合地税部门实际和行业特点,我们从建立三项机制入手,不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制度规范和约束干部的言行。
1、建立制约机制。先后制定了《地税干部行为规范》、《首问责任制度》、《关于廉洁从税的几项具体规定》、《关于加强行风建设的规定》等四十余项规章制度,内容涵盖了干部的仪表言行、工作纪律、工作作风、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廉政建设等各个方面。同时,建立了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和干部廉政卡制度,为全局每一名干部职工建立了廉政档案,增强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
2、建立监督机制。为保证各项制度落实到位,我们重点抓了内外两方面的监督。在内部,每年都要对各单位进行一次内审,重点检查各单位的财务收支、经费管理和发票使用管理等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并在各单位设了内部兼职监督员,定期召开座谈会,了解各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等方面的情况。
3、建立激励机制。一是实行目标管理连带责任制和行风、党风廉政建设一票否决制。我们规定,在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中,哪个岗位、哪个环节除了问题,不仅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而且单位分管领导还要因责任不力而负连带责任,对在行风评议中被评为末位或在上级明察暗访中出现问题,被上级部门通报批评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制;二是设立行风奖。对在当地党委、政府组织的行风测评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单位,由市局统一进行表彰通报,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凡被评为行风“较差”的单位,扣发一定数量的年终奖金。
三、突出三个重点,提高行风和职业道德建设水平
为纳税人提供文明优质的服务是深化行风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密切征纳关系的大事。几年来,针对地税部门的行业特点,我们以文明服务为突破口,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努力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一是实行公开办税制度。为杜绝群众反映强烈的“人情税”、“关系税”问题,我们坚持依法治税,公开办税,做到税收法规公开、办税时限公开、违章处罚公开、工作纪律公开、社会监督公开,将公开内容张贴在各单位办税服务厅等纳税人较集中的场所。广泛宣传,接受纳税人监督。
二是搞好优质服务。深入开展“机关建设年”和“税企金桥”服务品牌创建活动,强化服务意识,围绕纳税人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规范税收服务,拓宽服务领域和渠道,认真落实社会服务承诺制度、首问责任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推行“一站式”、“一窗式”涉税服务,实行公开办税,限时服务,方便纳税人,提高工作质量和办事效率。牢固树立经济税收意识,发挥职能作用,服务社会经济和纳税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培植后续税源。一年来,共为户符合条件的 企业办理税收减免万元,为户下岗失业再就业人员减免税收万元,为从事再就业的下岗人员免费办理税务登记个,免收工本费元。以优质的服务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
三是规范执法行为。为防止滥用权力、以税谋私行为的发生,我们不断深化完善“两权”监督制约,在全局实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理顺征、管、查之间的关系,使征、管、查之间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相互监督,从体制上推动和促进行风、党风廉政和干部职业建设工作,规范和约束执法行为。如在稽查部门,我们实行了“查前告知,查后反馈”制度,规定稽查人员在下户检查前,必须将《税务稽查告知书》交给纳税人,检查结束后,职业由纳税人填写《监督税务稽查反馈书》反馈给地税部门,对稽查过程中税务人员的违规行为,还可随时电话举报,这些措施,提高了执法透明度,较好地规范了执法行为。
总的看,几年来,由于我们对行风和干部职业道德建设工作思想重视,措施得力,我局的行风和干部职业道德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个别单位仍存有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对行风建设和干部职业道德建设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工作措施不力;二是关系税、人情税还不同程度的存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排查问题,制定措施,狠抓落实,以扎扎实实的工作推动我局的行风和干部职业道德建设工作不断深入。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动作用,狠抓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的落实,在继续做好领导干部离任审计、重大事项申报制度、礼品登记上报制度的同时,抓好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工作,对干部八小时以外的活动常过问、勤提醒,加强检查和监督,坚持八小时以内管住、八小时以外管好,使广大干部时时有监督,时时有压力,不断增强廉洁自律意识。
2、加大案件查办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案件和投诉多发部门和关键环节的监督,严肃查处在税收执法过程中贪赃枉法、以税谋私等违法违纪案件,严肃查办上级业务部门交办的的案件和司法、审计部门移交的案件。同时深入剖析典型案件,从中发现制度和管理上存在的薄弱环节,建立健全制度,堵塞工作漏洞。
3、深入开展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活动。加强与检察院的工作联系,建立预防工作机制,成立预防工作协调小组,建立预防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定期邀请检察院的同志做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同时加强对职务犯罪的预防调研和预防对策研究,采取有效措施,推动预防工作的深入开展。
竞争决定策略转变
研究供应链最初建立的原因时可以发现,链条的建立往往来自于最终用户和供应商之间在分销商的沟通服务情况下的双向选择,而维持供应链则需要分销商尽可能地为上下游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对于元器件厂商就是如何更多地销售产品,对于下游最终用户则是如何更好带来市场竞争优势。如同大多数分销商从不仅仅一条产品线一样,大的元器件厂商也不会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他们初入市场之时一般会选择几家分销商自己的不同生产线,然后根据实际结果对分销商的授权产品线进行动态调整,达到市场效果最佳化。面对这样的市场竞争环境,就要求授权分销商不能仅仅将业务局限在单纯的元器件分销上,需要为客户提供更多有附加价值的东西,才能更好的抓住现有客户,并在拓展新客户的基础上实现自身的发展壮大。
前几年,随着国内分销渠道的逐渐成熟,元器件授权分销带来的附加利润比例将逐渐减小,这就要求分销商在扩大市场需求的同时需要提供更有附加价值的产品,从而尽可能保证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产品技术解决方案是目前为元器件产品增加价值最常用的重要手段。对于上下游客户来说,分销商提供完善的产品技术解决方案是一个非常有针对性的服务,延伸了传统供应链所涉及的物流和选件供货的概念范围,利用分销商能同时接近本土客户和元器件供应商的优势,通过分销商的技术开发,为元器件供应商的新产品进行本土化的专业设计,从而以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提供给客户,加速其产品的上市时间并节约其上市成本,无疑将提升客户产品的竞争力。因此,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已经不仅仅是授权分销商提供的附加增值服务,俨然成为决定授权分销商能否壮大的第一次关键飞跃。
随着技术解决方案在授权分销商中的普及,分销商需要寻找新的方向摆脱同质化的竞争,将自己提升到一个新的服务高度。在日益激烈的分销渠道竞争中,分销商需要将供应链的涵盖范围进行二次延展,上游与原厂进行更紧密合作,不仅要更好地承担销售和物流职能,还要进一步延伸到市场职能领域,分销商作为最贴近客户的供应链环节,便于对客户的需求有着更为直观的了解,因此,分销商要有目的地为原厂收集市场需求变化和产品反馈,了解客户的运营详细情况,协助原厂进行新产品的开发与产品演进规划,尽可能提升原厂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为自己带来更多竞争优势。
从客户的角度来说,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分销商可以称为合格的分销商,只有创造客户需求的分销商才能成为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分销商,而如何创造客户需求不仅仅依靠通过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来带给客户最大的市场价值,还要参与到客户的产品发展规划中,一方面协助客户设计符合市场发展趋势的产品,另一方面尽可能为客户提供原厂有差异化的产品和有针对性的产品,让客户的产品更有市场竞争特色,特别是要擅于根据原厂和客户之间的运营计划进行有效地协调和规划,让双方的步调尽可能保持一致,将整个产业链进行有效地整合。一言以蔽之,就是分销商要争取走在客户前面,针对客户的情况帮助客户创造新的市场应用空间,帮助客户扩大其产品市场空间,才能更有效带动自己元器件的销售。
解决设计与供应的协调
为了适应分销渠道市场的竞争,分销商必须将供应链的生存范围再次扩大,进而覆盖整个电子产品的产业链,这就带来了新的挑战,要合理解决设计链和供应链这两个客户链之间的协调问题,授权分销商需要从之前的单一物流和选件为主的供应链向设计与供应协调发展的供应链过渡,再到涵盖整机产品市场、研发与销售的完整产业供应链的转变。在新的竞争环境中,需要在原有维持供应渠道稳定健康的同时,将设计管理作为发展的重点方向,并且围绕着原厂与客户的产品技术发展规划进行供应链的适应性调整。在建立原始供应链基础上,首先要通过自身的服务获取客户和原厂的深层次信任,进而对客户提供技术解决方案要突出产品的专业性特点以实现错位经营,根据产品特点满足不同客户的特定需求。之后,要更加注意原厂的产品开发和客户产品开发进度的掌握,确保原厂和客户产品设计进度的有效协调,从而尽可能节省客户产品的面世时间,带来最大的竞争价值。
如何尽可能提供给客户最大的价值?在技术链方面,分销商必须苦练内功,积累自己的技术开发实力,并且将自己的经营重心由单纯的供应渠道管理向技术研发方向偏移。特别是针对提供的产品技术解决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与技术积累,争取做到能够与客户一起开发下游产品解决方案,甚至是独立开发解决方案提供给客户。再深一个层次,分销商要站在客户的立场考虑市场需求,通过对市场进行有效地调研将市场需求和客户的实际情况想结合,力争在同质化服务中体现个性化,不仅满足客户的需求,甚至应该有能力做到超越客户期望,特别是如果能解决客户不能解决的技术问题就能更有效的抓住客户,创造更多需求。
价值决定存在,只有对客户有价值的分销商才能获得客户的长期信赖。目前,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已经成为授权分销商必不可少的一项专业服务,多数授权分销商的员工构成也逐渐向技术支持人员为主的结构倾斜。下一步,分销商的目标应该转向整个产业链的有效覆盖和协调,利用分销商渠道和客户关系优势,将原厂与客户的运营规划有效的协调起来,进而挖掘原厂和客户的最大价值潜力,这既是对客户和原厂最有效的服务,同时也是分销商新的核心竞争力之源。
【关键词】职业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命题提出以来一直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在大学生教育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结合笔者工作的实际,笔者认为,高职院校课程作为思想政治课程之一,对高职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养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职业指导》课堂现状
大学生就业,历来是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对于大学生自身而言也是涉及个人未来发展的关键选择。当前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绝大多数以就业指导课程、就业辅导讲座为载体,通过对就业政策、形势分析,简历的准备和面试技巧等内容,帮助学生提升就业能力。课堂教学出现弱化甚至忽略职业道德内容,学生也普遍更重视求职择业技巧部分。另外,课堂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实践性;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时效性等使得课程失去了养成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统领,切实加强改进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职业指导》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成功人物的职业道德事迹作为案例教学,会使学生觉得亲切、可信、可感、可模仿,关于文明礼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勤劳节俭、遵纪守法等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在讨论案例的过程中无形中建立,成熟起来,并且在从感性到理性的循环往复中不断得到升华,从而真正掌握本门课的内涵和精髓,并使其认知、意志和情感发生一番刻骨铭心的变化。职业道德是《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内容之一,“百行德为首”,让学生立业前,通过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首先学会做人的准则,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发现大学生在就业价值观上的偏差,我们在就业心理辅导中就要有针对性的注重科学的就业价值观引导。这就要在概括精辟,寓意深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念中寻找方法和途径。例如一些大学毕业生自我评价偏低,过低估计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过低评价自己的意志力。择业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为悲观失望,抑郁孤僻,不思进取,不敢参与择业市场的激烈竞争等等。我们在心理辅导中就可以引导学生对于劳动态度进行思考。“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只要是通过自己的双手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的工作,都是值得肯定和骄傲的行为。当然,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竞争是实力的竞争,我们学生要想在未来就业市场上处于优势地位,必须依靠自身不懈的努力,打牢专业基础是关键。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医学生;创业教育
党的十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包含了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的价值取向和准则,作为新时期的“指导思想”,其内涵准则已经渗透到各行业各领域,在医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同样重要。
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就是以培养创业精神、创业意识、提升创业基本素质、提高创业综合能力为目的的教育。它是一种使人的思想道德境界与法律素养、心理品质等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视野不断开拓,创新能力不断加强,创业主题不断深化的终身教育,而不仅仅是一种专业技能教育。医学,作为一门专业性,同质性竞争较低的特殊学科,医学生的创业教育不仅关系着医学人才的培养,更关系到促进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改革与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医学生创业教育,就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思想培养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能力的教育及其过程。
一、培养医学生的创业精神
当前,医学模式正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教育也随之进行着改革,医学生的创业教育工作也应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结合医学教育的变化侧重培养医学的创业精神。医学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医学生就业的口径的单一性,传统观念中医学生毕业后就应该在医院工作,和“创业”是没有关系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创新创业已经是新时代中各行各业都面临的机遇,所以,医学院校对象牙塔中的医学生在大学阶段就应该开展创业精神的培养,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用创新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事业,用创业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事业。
二、树立医学生的创业意识
创业意识的培养应该贯穿在整个大学教育阶段,不仅在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更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体现,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校园文化”等手段开展相关活动,营造浓厚的创业精神的氛围。多层次、多角度、多实践的方式使医学生主动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创业。医学院校要帮助医学生转变观念,拓宽就业创业途径,创新思路,提高创业意识。同时,医学生自己要主动参与各种社会实践,在专业学习之余多了解医疗行业的发展与变化,大胆创新与创业。
三、提高医学生的创业素质
创业素质是大学生具有的创业方面的基本品质,是大学生在后天环境影响和创业素质教育训练下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和能力结构,包括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心理、创业伦理、创业品质等。
创业素质教育是一种使人的素质不断提高的终身教育。创业素质教育并不是让所有的受教育者都成为创业成功这,而是培养大学生的一种创新创业精神,勇于担当勇于实践的精神,能够成为历史的开拓者。说到底,医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是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对医学生的专业知识之外的社会属性的要求,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性特征以外,还要使之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之成为未来社会的强者和创造者。
四、拓展医学生的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指的是创业的技能,包括创业的计划与决策、人事管理、市场营销、生产运作、财务管理等传统的管理能力以及把握商机、创建团队、善于沟通、高效融资等创业必备的能力。由于医学专业的特殊性,医学生的专业学习过程中,未涉及到相关专业知识,就要求医学院校在专业课程体系之外增加就业创业课程的内容中突出创业技能的培训,创业是一个实践过程,创业能力不可能通过创业一墩而就的,它需要在创业的实践中去提高、发展并完善。
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在医学生培养教育工作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医学生的创业教育工作,不仅是医学教育的要求,更是新时期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高职院校 职业认同 职业素质 职业情感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基于高职技术教育特色的“六维一体”素质教育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2SJDFDY066)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023-01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为了凸显职业教育特色,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加强了对学生职业认同与职业情感方面的教育与心理指导,为学生做好职业发展规划与顺利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职业认同与职业情感的基本内容
职业认同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指个体对所从事的职业的肯定性评价。也可以理解为个体用“正在从事的职业”或“未来想从事的职业”来很好的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
职业情感主要是指个体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情感,包含自己良好的职业习惯、职业道德、心理品质、人际关系等等。
2.高职院校强化职业认同和职业情感的意义
2.1 学生个体成长与职业发展的需要
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学生已是90后群体,他们身上存在着一定的共性问题,比如对学习、生活的难以适应、人际交往的焦虑、承受能力差、抗挫能力不强、缺乏团队合作能力和集体意识等等。这些大大影响了高职院校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与潜能的进一步开发,导致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没法顺利胜任自己的工作,跳槽情况频繁。因此,高职院校要重视学生职业认同和职业情感的培养,锻炼学生的价值选择能力,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职业情感,并对形成正确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情感进行正面的强化。
2.2 学校内在教育价值实现的需要
职业教育的最终培养目标是希望培养出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学生,并且这些学生能够具备熟练的职业技能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但是受到现在社会教育功利主义的影响,高职院校一直以来把培养高效率、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作为首要目标,主要传授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应的操作技能,轻视情感经验的积累;重视语言、概念、操作等的训练提高,轻情感表达、情绪感受等的培养和发展。这种教育机制往往忽略了学生不同的情感需求,不能很好的激发和调节学生的情绪机制,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职业热情,从而使得教育的价值型功能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
2.3 企业发展的需要
企业在选择高职院校毕业生时都希望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吃苦耐劳精神以及强烈的爱岗敬业精神。作为企业角度而言,他们会希望自己的员工具有强烈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情感,因为只有这样,他们会加倍努力的工作,热爱自己的岗位,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情,达到企业发展需求,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3.高职院校强化职业认同与职业情感的心理指导措施
高职院校经过几年的实践,总结出几条途径用以强化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将学生培养成知识、技能、情感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3.1 以内化于知识传授中为基础,提高认知能力
现阶段,职业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求他们具有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教学技术外,还应该把职业认同和职业情感教育内化于知识传授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通过课堂教学,营造出一定的情感教育的氛围,与同学们建立一种平等、和谐、互相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使教学活动不仅仅具有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的功能,还具有培养学生职业认同感和职业情感的手段。
3.2 以校园文化活动为基石,培养良好品质
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学校校园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我们可以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学生参加学院各种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及校外活动,通过广泛的师生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多角度、多方位的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品质,丰富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与职业情感体验。学院每年举办技能大比武,让具有专业特长的同学在专业领域发挥优势,增强职业自信心与职业认同感。
3.3 以创设职业情境为载体,增加切身体会
学院利用校外社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机会,创设合理的职业情境,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考察自己的工作兴趣、特长和才能,更好的认识自己。也可以在这样的职业环境中,加深对工作环境及社会的认识,体会与同事之间建立合作关系的重要性,培养积极的心态与健康人格,提高自我剖析能力、责任心和团队合作能力。
3.4 以模块化团体辅导为手段,增强综合能力
高职院校作为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院校,除了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外,还特别关注学生心理水平,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近几年来,通过模块化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分年级、分层次、分类别对学生进行团体辅导。入学初期,以“适应性教育”为主题开展活动,让同学们更好的认识自我,掌握自我管理、自我调节的能力;入学后,开展以“职业生涯发展”为主题的活动,帮助同学们更好的找到自我定位,分析自我、展望未来,初步对职业有一定的认知,找到自我的职业兴趣与爱好,了解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进行调整,完善自我。通过形式各样的团体辅导,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职业取向,强化职业认同感,培养职业情感,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现如今,高职院校不仅仅要使学生有一技之长,更要加强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与职业情感的教育,优化他们的人格,培养他们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使其不仅有工作、有事业,而且敬业和乐业,从而更好的自立于社会。
参考文献:
[1]阚丽:《高职院校职业情感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08年11期。
[2]金蓓蓓:《高职学生专业情感培养的意义与途径探析》[J],《商业经济》,2007年9期。
作者简介: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积液;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364-01
胸腔积液是腹部外科术后一种常见的临床并发症,当积液量多或有胸闷、气促等伴随症状时需行胸腔置管引流治疗。留置中心静脉导管作胸腔闭式引流逐渐广泛用于临床,具有操作方便、危险性小、患者痛苦小、易于接受、保留时间长的优点[1]。此外还可避免因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操作不当而引发的气胸。我科目前均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经皮穿刺胸腔置管引流治疗腹部手术后的胸腔积液,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39例均为腹部外科术后患者B超提示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其中9例患者伴有胸闷气急症状。男25例,女14例,年龄32-62岁,平均45岁。
1.2用物准备一个中心静脉导管的配套盒,胸穿包,闭式引流器,利多卡因100mg,无菌手套,1630敷贴,3M胶布的工字帖,碘伏,无菌纱布,一段5cm高压消毒的压脉带。
1.3方法对患者和家属解释置管的原因,减轻恐惧情绪,以便取得患者配合。患者取坐位,B超定后碘伏消毒皮肤,戴无菌手套,常规铺巾,20%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左手固定穿刺点周围皮肤,右手持中心静脉穿刺针垂直于胸壁,沿肋骨上缘缓慢进针,当有脱空感并有胸水流出时,左手固定穿刺针,右手顺着穿刺针鞘送入导丝约10cm-12cm,拔出中心静脉穿刺针,再顺着导丝置入同等长度的中心静脉导管后抽出导丝,同时用导管夹夹闭导管,防止空气进入胸膜腔。为了减轻患者痛苦,39例患者均未缝合蝶形翼片。将体外导管呈S型弯曲后用1630透明敷贴覆盖,固定于胸壁,再将剩余导管用3M胶布的工字贴固定,导管开口处接消毒压脉带并和胸腔闭式引流器连接。对插入导管的刻度作标记并记录,防止导管滑脱。
2护理与观察
2.1穿刺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是血氧饱和度,必要时吸氧。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量、颜色和引流速度,并记录。置管早期嘱患者卧床休息6小时,观察有无疼痛、出汗、面色苍白等胸膜反应。
2.2置管成功后,初次放液不可超过800ml,24小时不超过1000ml[2]。必要时夹管采取间断引流,避免因短时间内引流量过多所导致的复张性肺水肿、纵膈移位、循环衰竭等并发症。
2.3下床活动时引流管妥善固定,勿折叠、扭曲、受压,闭式引流瓶应低于胸腔穿刺点平面60cm,防止引流瓶内液体逆流进入胸腔引起感染。避免剧烈活动,防止导管滑脱。保持引流通畅,观察水柱波动,正常水柱波动4cm-6cm,如波动不明显,患者有胸闷不适及时通知医生。因胸腔积液多为渗出液,蛋白含量高,积液粘稠易堵塞管道,必要时可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定时挤压引流管,鼓励并协助患者更换,以促进引流。39例患者中有2例在穿刺后第3天、第5天出现导管堵塞,B超检查发现胸腔少量积液,遂予拔管,未重新穿刺。
2.4卧床休息患者如需搬动时,应首先夹闭中心静脉导管,再用2把血管钳交叉夹闭胸腔闭式引流器,防止形成开放性气胸。
2.5保持穿刺处皮肤清洁、干燥。每次交接班时加强观察进针处皮肤有无红肿、疼痛、皮下气肿等。如敷贴1/3卷边或潮湿污染应及时消毒并更换。置管期间避免淋浴,预防感染。
2.6每天更换胸腔闭式引流器时严格无菌操作,引流管与导管连接处应牢固,以确保引流通道呈密闭状态。
2.7当患者症状缓解或消失、水封瓶无液体引流出、听诊呼吸音清、常规B超检查无积液或少量积液时,可考虑拔管。拔管时嘱患者先深吸一口气,在吸气末迅速拔管,拔管后用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24小时。注意观察穿刺处敷料有无渗液,患者有无胸痛、胸闷气急、皮下气肿等情况,39例患者在穿刺后2d-11d拔管,平均5d,拔管后均无不适情况,顺利出院。
3讨论
传统的胸腔闭式引流操作繁琐,由于导道粗,需切开皮肤放置,并且固定导管需缝合,损伤大,增加患者的痛苦和心理压力,而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有以下优点:
3.1导管组织兼容性好,导管针尖端光滑,富有弹性,穿刺时可减少局部刺激,不易引起疼痛、胸膜反应及形成继发性胸腔积液,同时不易损伤肋间血管导致继发性血胸[3]。
3.2创伤小,由于导管外径小,进针时不需切开皮肤,术后患者疼痛轻微,不影响患者睡眠和日常活动,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活自理能力。插管后局部不形成疤痕,不影响美观[4]。
3.3操作简单,护理方便,中心静脉导管较细并有韧性,置管成功后不需缝合皮肤,只需使用1603敷贴固定。
3.4取材容易,费用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外科切开置管传统闭式引流所需时间少,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3.5并发症少,导管入口处局部感染是胸腔闭式引流的常见并发症。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的定义,局部感染为导管入口处红肿、硬结,有脓性分泌物(面积
4体会
总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胸腔积液是一种操作简单、护理方便、经济实惠、安全可靠、创伤性小,且治疗效果良好的有效方法,临床上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朱代峰,桂淑玉.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4):479
[2]潘建新,任臻,高力明.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在胸腔积液中的应用[J].临床军医杂志,2008,12:36.
[3]项爱民.中心静脉穿刺针留置治疗单纯性气胸的体会[J].临床肺科杂志,2006,11(1):54-55.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指导 重要性 心理
面对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士关注大学,对大学进行了一个重新的定位,对于大学教学工作者来说,如何看待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将会对大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需要从事大学就业指导的相关老师,我们不仅要从现实的角度激励大学生们要努力的学习就业知识,同时还要对他们进行心理的辅导工作,在进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要认识其重要性,并且对其进行创新性的教学,解决大学生对就业产生的疑问,甚至是盲目的就业利弊等等。所以本文对大学生学习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性、对就业产生的影响,以及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中对就业的认识进行分析。
1 就业指导课程对大学生的重要性探讨
由于大学生对于实际的找工作过程中会存在着盲目性,对于寻找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有很多的疑惑。例如,简历的制作、面试技巧、就业形势以及劳动的合法性等方面都存在着疑惑,从对实际的工作认识上来讲,就业指导课程就要涵盖这些知识,因此大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的学习显得非常重要。从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来讲,就业指导课程能够为那些多次寻找工作失败的人进行一个心理的辅导。在当代学生的心理比较的脆弱,但是需要他们承受的压力很大,通过就业指导课程能够为大学生们开一扇心理的门,为大学生们提供一片心灵的净土。根据数据的统计,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大越来越成为引起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原因。在这种就业环境下更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拥有较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沉着应对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对大学生开展心理辅导,是一项有效改善大学生心理因素的措施。
2 大学生心理问题对就业的影响探讨
2.1 培养大学生适应能力为出身社会打下基础 大学生的适应能力是以后进行工作的必备能力,因此在大学学习的时候要进行大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大学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为大学生以后提供重要的就业指导。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要从心理的辅助上不断提升大学生的适应能力,由于大学生具有其特殊的性质,因此其适应能力也是有着不一样的特性,其主要表现在尤其是大一的时候,因为从中学到大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为有很多人认为到了大学就学习轻松了,其实不然,如果你想要获得好的收获,你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面多各种各样的新课程,很多同学在学习的竞争上很激烈。有一些同学就产生了不良的心理反应,对于以前的那种中学成就感就莫名的消失了,接着而来的就是激烈的竞争,对于那些性格上喜欢争强好胜的同学就是一种打击,因为来到大学学习的同学很多都是非常优秀,就会造成他们经不起失败的考验。所以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对他们进行思想上的教育,就能打开他们的心结,培养出一个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大学生。
2.2 培养大学生的交流能力适应企业的需求 在当代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的时代,我们要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成功率,与此同时还要契合企业的要求,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就业指导课程,我们要培养大学生的交流能力。因为现在的大学生有很多都是家庭的小宝贝,缺乏交流能力,很多都是以自己为中心,这样就使得在大学学习和生活的时候处理不好自己的人际关系。我们都知道大学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因此在大学生活中,不仅要学习,而且还要处理相应的人际关系。所以开展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程对他们的交流能力进行培养非常必要,因此从大学生的心理指导上加强他们的交流能力的培养。有一个关于大学生交流的例子,有一个身体比较弱小的女生,由于性格内向不会交流沟通与同寝室的同学产生了误会,而那个女生在平时本来又是很霸道,经常会做一些影响他人的事情,由于这个小女生觉得说不过,就刻意的回避问题,时间长了就觉得自己很窝囊,因此就对其产生了一种恐惧的心理。我们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来,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交流能力的重要性,因此通过心理指导课程对大学生进行交流能力的疏导,倡导他们要进行积极的交流,为以后的就业训练自己的交流沟通能力,这样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习到专业的知识,而且还要学习到以后工作中需求的交流能力。因此实现交流能力的提升对我们以后的就业势必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2.3 多元化就业指导课程为学生提供就业认识 大学生开展就业指导课程的学习,是为大学生在以后的就业过程中能够更好、更加平和的接受大学学习和工作的转变。在大学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采取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就业课程的专业教导,通过实际的例子,比较生动的将就业课程的教学与现实的工作联系起来,不断提升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不仅在课堂上对就业课程的关注,而且从课外也要对就业知识进行学习。以此来稳定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使他们在以后的就业中不会手足无措。
3 总结语
在大学开展大学生就业辅导课程,能够为大学生在以后的就业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就业经验;在学校进行大学生的心理辅导,解决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思想难题,为造就一个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打下基础,使得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能够经得住困难的考验;在大学进行大学生就业课程的教学能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机会,培养出一批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适应工作的实用大学生。
参考文献:
[1]郭素萍.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目标达成度研究[D].西南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