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市生态环保范文

城市生态环保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生态环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城市生态环保

第1篇:城市生态环保范文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我国是一个资源短缺的国家,可我们在生态建设上做得还不够。以往,我们只是一味地在造高楼,忽略了城市的内在——生态性。不过目前,国内也已提出了建立生态城市的目标,而生态城市规划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途径,国内很多城市都已经进行或正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这些都意味着我国环境可持续发展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当前中国生态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仍处于初始发展的阶段。生态城市规划是人类文明演进的标志,是规划理念的升华,是环保意识的觉醒,是发展观念的变革,是今后城市规划的目标和方向。

1.生态平衡与城市规划问题

目前,生态平衡已成为当前国内外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在自然界中,诸如森林面积减少、沙漠扩张、草原退化沙化、水土流失,气候旱化、洪水泛滥、环境污染及人口膨胀等,都是生态平衡失调的表现。人工、自然生态系统,如农田生态系统或城市用林生态系统生物种类较少,食物网、食物链比较简单,遇到自然灾害或人为干扰,很容易使其结构破坏,影响整个生态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因此,一般人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低,即生态阀值比较小,只靠本身的自我调节能力维持有序的耗散结构、达到稳定的平衡状态。在城市化过程中,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发生变化甚至破坏,特别是原有的生物群落大为减少或者不再存在。为了保持良好的城市环境与防治污染,必须把建立适宜的城市面积园林绿地系统列入规划之内。

2.城市生态建设规划的内容

城市生态建设与规划就是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日照和交通条件,维持原有的生态系统,减少对环境的干扰和破坏;实现对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降低资源消耗,充分利用再生资源;采用新型的自然清洁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和生物能等,以及各种节能措施,有效地减少能源消耗;减少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的排放,并利用生态技术实现“三废”的无害化、资源化和循环再生利用。

2.1可持续城市生态空间规划

主要是城市土地的生态规划,其内容主要包括:城市土地各要素与土地结构单元之间的关系分析、根据城市土地适宜性,制定城市经济发展战略、土地利用生态分区及其结构和功能分析、进行土地利用的生态设计等;

2.2可持续城市生态关系的调控

根据目前学界的观点,这是一种软规划,是在对城市社会、经济和环境背景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生态控制论原理对城市系统的生态关系和生态行为进行辨识、模拟和评价,找到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关键因子、机制和机会,从而不断调整系统的结构和关系,增强系统的活力。

3. 城市生态规划的原则

城市生态建筑设计既要为人创造一个舒适的局部环境,又要保护好外部的客观大环境----自然环境,也就是要对自然环境索取的能量和物质要少,而且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小。

3.1以环境为本

环境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而环境质量的优劣又是从人类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来评价的。在能源和物质材料的选择上,贯彻减少使用、重复使用、循环使用的思想,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包括节约土地等。

3.2将自然融入城市

充分利用当地自然环境条件,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维持原有的地理环境,以保持原有自然环境不被破坏,并得以延续。

3.3合理布局,节能、低耗、无污染。

在规划设计时,要力争做到布局合理,并综合考虑城市的地理特征和水、气、地质等条件及长远发展的要求。减少城市中产生的固体垃圾、污水、有害气体的排放,将妥善处理有害废弃物并入城市生态建筑设计中,同时减少光污染、声污染等等。

3.4强调整体效果

科学配置,完善城市生态的类型和布局,最大限度提高系统生态总量,发挥城市生态环境的最优效益,实现生态系统各子系统的相互协调,充分提高整个城市的总体功能。

4.城市环境保护策略

4.1大气污染整治

目前大部分城市的大气污染主要是采用落后燃烧方式,燃煤和汽车尾气引起,因此首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总悬浮颗粒,规划的远景目标应尽量使用气体燃料、型煤、太阳能、地热等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实行区域集中供热、消灭千家万户的小烟囱,扩大道路硬化率,通过强化污染源治理和加大污染控制技术等手段创建无烟控制区。调整工业布局,依据大气自净规律科学便理的利用大气环境容量;强化污染源的治理,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

加强城市绿化工作,建立城市立体绿化体系。提高城市绿化率大力发展植物净化。例如城市绿化建设、森林公园的建设等。包括房地产建设中的水景住宅也成为景观的一大热点。在道路街头绿化设计中,注重植物的多层次配置,乔灌花、乔灌草的结合,分隔竖向的空间,创造植物群落的整体美。城市绿地(包括林地、草地)是城市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和美化环境的重要因素。

4.2水环境污染整治

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是在对水污染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受纳水体的环境容量计算最大允许排放量并确定最佳治理方案。改善河道水质,使其达到水环境功能要求的首要任务之一是提高河水中的溶解氧、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从而削减河水的污染物。对受污染的河渠水体进行治理修复是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的迫切需要。特别是市区河道的治污工程,量大面广,需要的投资大,寻找先进实用、造价低廉的技术迫在眉睫。人工浮岛作为水体净化的重要手段,在城市河道生态修复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利用人工浮岛修复河道污染,成本低、能耗小、治理效果好,对环境污染小,其对城市河道水体修复后所带来的不仅是直接经济效益,同时带来的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极为可观。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碧水已远离了城市居民的生活,人工浮岛生态修复河道污染,使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与久违的碧水近距离接触,这必定大大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

5. 社会文化生态规划

城市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功能的发挥决定着城市的品位与内在价值,也是增强城市竞争力、吸引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何将城市的特色资源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有机结合,创造出一种独具特色、内涵丰富的城市文化,这是搞好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历史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一旦失去即成千古遗憾。既要保护原有文化资源,又要体现时代特色,做到在协调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协调,不断创作出有地方特色、时代特征,有整体美感的城市建筑群。

首先是要完善社会服务保障体系,社会服务保障体系完善程度是生态城市体现对人关怀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应包括对人从生到消亡整个过程的关怀,这既体现对人在正常生活状态下的关怀,更能体现人在需要帮助时得到的关怀,同时,也要体现在社会性、自然性灾难时有安全保障。社会服务保障体系应包括每万人医生数、社会保险普及率、每万老人“托老院”数、社会安全应急措施完善程度、特殊人群受益率等。其次是健全社会管理机制。社会管理机制健全是保证生态城市稳定、民主、安全的重要方面,没有完善的社会管理机制,生态城市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保障体系也不可能顺利运行。

第2篇:城市生态环保范文

【关键词】城市水土流失;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91 文献标识码: A

肇东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腹地。该市水土流失区大多数处在地势起伏不平的丘陵地带。境内的坤泥河流域、四站沟子流域、肇兰新河流域等小流域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目前,肇东市政府已将水土保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加大了水土流失的治理力度。搞好城市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对于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城市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归纳来看,城市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污染环境,加剧城市生态环境恶化。一些工矿企业特别是煤炭、炼焦企业在规划治理前,由于没有水土保持防护措施,一旦遇到大风天气,煤灰四处飞扬,给城市环境带来严重污染;其二,淤积道路,堵塞管道,污染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规模的开发建设活动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这些建设极易破坏原有的地貌、植被,产生松散堆积物,很容易形成水土流失,对城市的蓄排水工程造成严重淤积,导致城市水利工程效益和防护能力大大降低,城市的生态环境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其三,加剧城市热岛效应。受城市开发建设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柏油、水泥路面取代了城市原有的地貌,导致土地“石漠化”,加大了地表径流,增加了地面热辐射,从而加剧了城市热岛效应;其四,增加城市自然灾害频率,造成生态失衡。水土流失无疑会增加城市自然灾害频率。常见的自然灾害如:城市沙尘暴、城市干旱、洪涝等频频发生,造成生态严重失衡。

2.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

目前,肇东市政府已将水土保持工作纳入城市规划中,并组织水务、土地、林业、农业、环保等相关部门对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进行全面勘察,确立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目标。通过实施封育保护、封禁治理等措施,对水土流失的治理起到了有效的作用,水土流失大幅度减少,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以下结合肇东市的水土保持工作,对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的建设提出几点对策:

2.1加大水土保持宣传力度,增强全民水保意识

水保部门要搞好水土保持宣传工作,大力宣传国家水土保持政策、法规,增强全民城市水保意识,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将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纳入城市社会经济建设规划中,切实将水土保持工作落实到位。

2.2制定城市水土保持规划,加强管理和监督

结合城市的发展规划和现状制定出适应城市水土流失的水土保持规划,以指导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实施。在城市总体规划布局中,必须对规划范围内的水土资源的承受能力进行充分考虑,避免造成区域范围内的水土资源的失衡。搞好城市水土保持规划需要做好以下个方面的结合:一是同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相结合;二是同城市基层设施建设、城市开发相结合;三是同生态环境建设、旅游、观光、休闲相结合;四是同城市发展、城郊经济发展相结合。

在制定城市水土保持规划的基础上应建立行之有效的水保生态监管体系,实施“开发一片、建设一片、保护一片”的方针。城市水土保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切实将水土保持工作落到实处。

2.3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

要做好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各个城市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对开发区的建设要进行严格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建设中的水土流失;对市场水系应采取综合整治措施,以提高城市雨洪调蓄能力;对城市郊区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高生态系统功能,改善生态环境。各个城市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在水土保持工作中侧重点各不相同。有的城市以开展水系整治为重点,提高城市防洪抗灾能力;有的城市重点开展基础设施和开发区建设中的水土流失治理,防止水土流失危害;有的城市将城郊开发同小流域治理相结合,为市民提供一个观光、休闲的活动场所。

2.4搞好园林绿化,建立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

在防止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城市中,最重要的治本措施就是大搞植树造林,实行绿色覆盖。对城市弃渣堆积区、贫瘠废弃地宜种植适应能力强、根系发达、成活率高的树种、草种;对城市边缘的废弃地应栽植适宜的树种或草种,进行绿化保护,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对城市裸地、空闲地、工程开发恢复地应及时植树种草,使城市具有足够的公共绿地和生态用地;对城市的交通道路、住宅区以及广场公园进行绿化美化,改善生态环境;对城市周边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沿海林带、环城林带以及荒山荒坡造林,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

2.5配套建设城市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

城市水土流失的治理,必须采取配套的水利工程措施来进行综合防治。常见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一般包括:拦渣、护坡、防洪排水、防风固沙等。在水土流失治理中应根据具体清理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城市基建的劈山、挖基工程,要建设挡土墙以防出现山体、土壤滑坡坍塌现象;对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山沟以及流域,宜梯次建设谷坊、闸坝,以便拦蓄下泄的沙石;对正在施工的项目区应设置排水沟渠,及时排除路面积水,以防出现洪涝和淤积现象。

3.结语

近年来,城市水土流失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加强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势在必行。城市水土保持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必须将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纳入到城市总体规划中,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切实做好城市水土保持工作,以确保城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启明.浅谈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的建设[J].中国科技财富,2011(12).

[2]李晓瑞.浅谈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的建设[J].科学之友,2009(30).

第3篇:城市生态环保范文

【关键词】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1、我国城市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工业生产排放“三废”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危害

(1)废气的危害。我国每年均消耗9.7亿吨标准煤,煤的消耗占能源消耗的75.8%,石油占17%,天然气占能源的4.9%。这矿物燃料的燃烧,主要产生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烟尘等,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还会放出各种有害的气体如氟化氢(HF)、氯气(CL2)、金属粉尘。据统计世界每年排入大气的污染物约有6亿多吨。其中颗粒物1亿吨,SO2为1.5亿吨,CO2为2亿吨,NO2为0.5亿吨,其他污染物1亿吨。大气中有害气体达到一定浓度时,不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还会破坏自然环境。

(2)废水危害。地球表面月71%被海洋覆盖,但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不足1%,而且水在地域和季节上分布不均。城市工业对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工业生产对水资源的浪费和破坏十分严重,大量的工业污水流入江河、池塘、水井中,市民利用未经净化处理的污染水源,如浇菜、洗瓜果蔬菜甚至饮用,或者食用水中生物,以致危害人体健康。如我们吉安市的后河,就是被樟脑厂、电厂、线材厂等企业严重污染,而市内不少市民又在河内取水浇菜甚至洗菜,吃河内的鱼,严重危及市民身体健康。水污染中主要有毒物质是酚、氰、汞、铬、砷、铅等。就以铅污染为例:在城市居民饮用被铅污染的水源的现象不断增加,当人饮用了每升水中含铅量为0.3毫克的水时,铅便会在人体内蓄积,产生慢性铅中毒,尤其是儿童铅中毒率高,儿童铅中毒的表现症状是:智力低下。一般人铅中毒的症状有:食欲不振、口有金属味、双目失明、头痛、头昏、肌肉关节酸痛、腹痛、便秘等。

(3)废渣的危害。我国固体废弃物处理率很低,不到排放总量的四分之一,我国每年工业废弃物达5.8亿吨,累计堆存量达64.8亿吨,占地面积达58390万平方米,这些废弃物,这些物资存放在地球表面,而且不易风化和消失,随着工业的发展,这些废渣越积越多,他们污染土壤,使地表无法耕作,污染水体和大气,破坏生态环境。有些废物还会释放出许多危害人体健康的放射性物质。这些废弃物还会於塞河道,传播疾病。

1.2 城市基本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几乎每一个大小城市均在规划工业区、商区或经济开发区,大兴土木建设,造成市区绿地面积不断减少。是取土制砖破坏城市植被资源,再就是大量清基建房,不断挤占市区公共绿地,使市区内树木花草越来越少。

城市人口剧增,安居工程的大规模扩建,使居民的住宅越来越密集,大量侵占了城市有限的公共绿地面积,加剧了城市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

1.3 市区居民生活的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城市居民的生活排放的大量垃圾,不但会污染人们的生活环境,而且又是传播疾病的渊源。由于城市垃圾的增多和未能及时处理,造成各种有害昆虫和鼠类的大量繁殖,这些有害生物携带各种病菌、病毒侵染人们的食物、血液等,造成各种疾病传播、蔓延、和流行,严重危及人们的生命。

1.4 工业机械作业和城市交通对环境的危害

城市工业生产的机械化,交通工具的空前发达和生活方式的现代化,使城市不得安宁,严重的噪音每时每刻都在危及人们的身体健康。据统计,全国有30%的职工在危害健康的条件下工作,占城市居民总人口的40%的人,生活在超过噪音标准的环境中。严重的噪音能使人烦恼,听力受损,工作效率降低。据测定,噪音超过50分贝就会影响人们睡眠和休息,超过70分贝对人就产生危害,表现心烦意乱,头昏头痛,神经衰弱,消化不良等症状。长期生活或工作在90分贝的噪音环境中,会影响听力,引起心跳加快、心律不齐、血压升高、冠心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等。

2、我国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

2.1 认识的原因

(1)在自然资源的利用上只看到自然资源本身创造的产品的经济价值,而忽视了自然资源生态功能所创造的经济价值,从而把自然资源的利用当做一种无成本的索取。以森林资源为例,森林的主要价值在于它的生态功能。据测算,全球陆地仅从森林得到的降水价值每年就达27000亿美元,仅此一项价值就是全球每年林产品价值的23倍,还有森林可蓄水,防止水土流失,栖息鸟类和其他野生动物,净化空气、防风固沙等功能,其价值是无法估量的,森林所创造的生态价值远远超出其林产品价值本身的价值。由于认识上的偏颇,我国至今未对自然资源生态功能的经济价值进行过认真研究和评价,由此各种建设项目的决策和规划并未顾及生态环境问题。

(2)微观经济的近利思想,是造成城市生态恶性循环的有一大隐患,比如吉安造纸厂、火力发电厂、水泥厂、樟脑厂等企业,他们各自均明知自身的工业生产的排泄物会污染环境,甚至影响本企业员工的身体健康,也懂得自身工业废弃物该如何处理,由于怕花钱只求眼前利益,缺乏持续发展战略,认为环保部门按规定收取了排污费,治理污染是国家的事,继续沿用旧的传统生产模式,使工业“三废”不能得到有效治理,以致祸害社会,造成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

第4篇:城市生态环保范文

本文结合宜昌市的生态环境现状及问题,对2013年新版《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中制定的 “育源头、厚围屏、清长江、保廊道、留绿楔”的生态环境保护策略进行分析解读,最后提出了城市总体规划中生态环境保护策略的制定方法。

【关键词】

宜昌市;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正文】

1宜昌市生态环境概述

宜昌地处我国生态系统的重要的过渡带,具有特定的地貌条件和水热条件,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生物多样性的地位极其重要,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基因库,同时宜昌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源头区,为我国提供了多种生态服务功能。

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划》,宜昌处于中度脆弱向重度脆弱的过渡带。因此,宜昌的生态环境保育显得极为重要,要努力防止宜昌市的生态环境衰退。宜昌处于平原向山区的过渡带上,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市域山地占69%,丘陵占21%,平原占10%,构成“七山、二丘、一平”的地貌特征。其西部主要是山区,地质灾害容易发生,在全国自然灾害危害性评估里,大体是中等水平。

2宜昌市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湖北省实施“一主两副”中心城市跨越式发展的战略背景下,宜昌市新版总体规划提出到2030年末,将宜昌市中心城区建成占地300平方公里,拥有300万常住人口的现代化特大城市。但是随着城市建设用地的急剧扩张,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逐步激化,严重影响了整个城市的和谐发展。

2.1库区源头存在的问题

本文所指的源头主要是三峡库区,三峡库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源头,是宜昌生态环境保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自三峡水库建成以来,随着人工的调控,库区的水位涨落速度、幅度和频率都与原来的天然河道有着明显的不同,增加了消落带的不稳定性,对三峡库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地质灾害等。

2.2生态屏障存在的问题

生态屏障既是宜昌生态服务功能的源头区之一,也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屏障的具体生态服务功能在于氧气制造、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育、水土保持和城市景观营造等。

宜昌长江两岸的山体区域与自然保护及风景名胜区构成了宜昌市的生态屏障,护卫着宜昌的发展。但是宜昌处于地质灾害易发区,且多数地区坡度较大,土地的开发利用尤其是坡耕地极易加剧水土流失。

2.3长江流域(宜昌段)存在的问题

目前三峡库区的长江江段已由天然河道变成了水库,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体污染和河床下切。

在水体污染方面,三峡水库运行后,库区水体流速减缓,自净能力变弱,流速的急剧减小不利于污染物的稀释扩散,在排污口附近易出现高浓度的污染区。同时宜昌市沿江磷化工企业群的污水排放,更加剧了长江的污染。

在长江河床方面,葛洲坝下泄水量含沙量减少,宜昌以下河床没有泥沙补充,使原河床泥沙下移导致河床下切,再加上航道违法采砂现象时有发生,河床下切更为严重。

2.4生态廊道及绿楔存在的问题

宜昌的廊道主要有山体廊道和水系廊道两大类。绿楔也是重要的生态廊道,主要是由连续的自然和半自然植被形式将城外的绿色郊野引入到城市组团间和城市中间而形成的。宜昌的生态廊道和绿楔主要分布在宜昌的各山脉、河流及渗入城市的自然和半自然植被带。

新生城中村的违章建筑破坏生态廊道问题:城市用地扩张过程中,原来的农村被城市包围形成新生的城中村,挖山平地私搭乱建的违章情况很多,对原有生态廊道破坏加剧。

城市建设阻断绿楔渗入:宜昌主城区组团感不强,连成一片,渗入城市的绿楔被城市建设活动阻断。

河堤生态廊道的破坏和公园绿地空间的缺失:宜昌水域较多,河堤堤岸长,水域廊道保护和河堤加固修复工作力度不够,没有考虑到河堤生态廊道中公园绿地空间的建设。

3宜昌市总体规划的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针对以上的问题,新版规划将宜昌生态环境保护的应对策略制定为:“育源头、厚围屏、清长江、保廊道、留绿楔”(如下图)。具体来讲就是要以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建设为抓手,提升森林覆盖率,强化水土流失治理,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大地质灾害敏感点的监控和治理,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和连续性。

图:规划区生态功能结构图

资料来源:《宜昌市总体规划(2011-2030)》

3.1育源头

源头区应当实施以保育为主、防治为辅的对策,工作的重点主要是水土流失治理和地质灾害防御。

水土流失治理:提高植被覆盖率,尽可能的降低地面;加强小流域的治理,通过对小流域的治理,缩小水土流失面积,阻拦由水土流失而损失的土壤颗粒物质;尽可能不在三峡库区展开大规模的开发活动,减少人类活动的影响,由此减少由开发不当而造成的水土流失。

地质灾害防治:定期对地质灾害敏感点进行普查,理清地质灾害敏感点的分布,对其可能的危害大小做出评估;对特定地质灾害点加强监测,对可能发生的灾害做出预报;对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地质灾害处,以工程措施或其它方法进行加固、拆除、改造等。

3.2厚围屏

加大林地保育,扩大地表植被覆盖率和加大生物多样性保育力度是生态屏障的保护的重点。加大林地保育,是宜昌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宜昌长江两岸的生态屏障来说,提高围屏的林地覆盖率,是保障宜昌生态屏障,巩固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手段,是增强这一地区水土保持能力的重要途径;加大林地建设,是保障水源涵养的重要途径。

3.3清长江

宜昌段长江流域整治的重点是水体污染治理和河床保底护底等问题。

水体环境污染:通过立法根治长江的污染问题,保护长江流域环境。目前长江流域重建设、轻环保;重眼前、轻长远;重行政手段、轻法治管理的倾向比较明显。同时,对长江流域环境保护必须实行专门性、综合性的法律约束。

河床下切方面:应采取护沙、保沙的河床护底措施改善河床下切现象,加大长江采砂监管力度,杜绝违法采砂现象。

3.4保廊道

宜昌市沿江发展,是典型的组团式发展的模式,各组团间多为没有开发的自然和半自然状况山地、农田等,大山余脉穿城抵江,构成了山体廊道。宜昌山体廊道建设的重点是:通过有意识保留一些山体不予开发,以连续的自然和半自然植被形式将山体廊道保留下来。

长江在宜昌穿城而过,长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廊道、中华鲟保护区所在地和宜昌主要的饮用水源地。长江既是宜昌和湖北发展的重要经济带,也是重要的生态廊道,保护好长江,对我国和宜昌当地,都有极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应。宜昌水系廊道建设的重点是:保障水环境质量,加强水源涵养地建设,整治水土流失。

3.5留绿楔

绿楔建设的重点是强化植被建设,保持植被的连续性;基础是加强城郊山体的绿化;关键点是避免人造的各种构筑物对绿楔用地的占用。

宜昌不宜建设太多的城市广场,控制城市广场的数量,代之以城市公园,以绿芯代替广场,这也是控制城市热岛效应的手段之一。对城市道路的建设,在市外,通过桥梁和涵洞,保障绿楔的联通,市内部分,通过路边绿化、城市街心花园,保持绿楔的联通。

4宜昌生态环境保护策略的启示

结合宜昌市总体规划的生态环境保护策略,笔者将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策略的制定方法总结如下:

4.1综合分析,明确问题

在编制总体规划制定生态保护环境策略前,需要对城市规划区生态环境现状结合城市经济、社会、空间、制度等要素来综合分析研究,得出城市规划区生态环境的真实现状情况,发现主要问题。

4.2整体考虑,分区治理

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其生态环境策略也必须把握全局,整体考虑。根据分析得出的整个城市生态环境现状问题,结合相关规划原理制定出统一的规划总体策略,为生态环境保护制定大方向,然后在具体的规划编制过程中,根据总体策略,对城市各片区进行分区考虑,一一提出合理的分区策略。

4.3政策先行,法制保障

城市政策是城市发展的纲领,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城市总体规划作为法定性规划,政府应当在编制规划前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用法制的形式保障规划策略在具体的建设工作中得以实施。

5总结

城市的发展必须以生态与环境资源作为前提,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应当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策略的制定,努力营造和谐的城市空间。结合宜昌市生态环境现状问题,宜昌市总体规划采用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提出了“育源头、厚围屏、清长江、保廊道、留绿楔”五条生态环境策略,集中体现了城市总体规划在制定生态环境保护策略中的综合性、整体性、政策性和法制性。在生态环境保护策略的制定上对其他城市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 2013,3.

[2]叶兴平,陈燕飞.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探讨――以拉萨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例[A].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9,9.

[3]蒋贵国,周介铭,张志龙.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以安县为例[J]. 西南农业学报,2012,03:989-992.

[4]饶戎. 基于城市规划的生态规划方法[J].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09,01:11-33.

[5]杨月兰,唐焱.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生态反思及启示[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7,01:18-22.

第5篇:城市生态环保范文

关键词: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

随着近几年来全球环境恶化,世界各国政府对于生态保护的意识都在不断提高,我国城市居民对于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也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是,由于我国城市对于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依旧存在着很多问题,生态环境建设效果一直不显著,本文将会提出部分有效措施来加强城市的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

1、目前我国城市水土流失的成因与危害

1.1、城市水土流失的重要成因

造成水土流失的成因有很多个,这里我们概括为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两类。导致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水文、地质以及气象,而人为因素则包括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的开发以及当地建设用地的布局等等。

1.1.1、造成城市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

一个城市的水土流失自然因素成因往往取决于这个城市的地理位置。因为不同城市,其所在地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与气象往往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不同城市的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外营力也不相同。比如说,城市所在地形坡度大、当地的土壤抗蚀力不够、当地雨量较大、当地地表的植被覆盖率低,还包括极端天气的发生,南方的台风暴雨及北方出现的冻融作用等,都会加快城市土体的物理风化,造成地表出现强烈的剥蚀现象,久而久之,成为了水土流失的重要土源。

1.1.2、造成城市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

每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都是依靠城市的建设用地来达成的。这些建设项目的施工,都必定要破坏或者说是改变城市原有的地形地貌以及地表植物、水土的生态环境、地质结构等。这些无疑是导致城市水土流失的重要人为因素。这些项目主要包括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业企业的发展建设、当地旅游业的开发与发展等。

1.2、城市水土流失主要危害

随着城市的水土流失不断加剧,造成的主要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2.1、城市的热岛效应不断加剧

城市的不断开发建设,导致城市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被破坏,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现代建筑,像柏油与水泥路面、钢筋水泥建筑物等。这些建筑导致土地逐渐石漠化,再加上地表运流逐渐加大,原有的植被与地形地貌被改变,导致热辐射不断增加,城市的热岛效应逐渐加剧。

1.2.2、城市空气质量逐年下降

城市的原有生态环境被破坏之后,现代城市的基建工程,废土、弃土、堆土,造成了城市尘土飞扬,建设中对原有的植被的破坏也进一步降低了环境对尘土等有害物质的净化和吸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的空气质量逐年下降,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渐渐恶化,影响着居民的身体健康。

1.2.3、城市的自然灾害频发, 生态环境失衡

近些年来,随着城市的水土流失加剧,城市的生态环境失衡,自然灾害频发。比如说城市的沙尘暴、城市水位逐年下降、地面出现下沉现象等。随着季节变换,城市的洪涝与干旱环境灾害发生频率越来越高,周期不断缩短。给城市居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埋下了很多隐患。

2、加强城市的水土保持有效措施

城市的水土保持工作, 被看作是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快, 各类建设项目严重影响着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如果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不能及时进行防治,对于日后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将会有重大的影响作用。所以加强城市的水土保持工作,已经迫在眉睫。

2.1、提高全民的水土保持意识,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

在传统的城市建设过程中,政府与当地居民比较重视的城市的发展,却忽略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因此,水土保持意识的缺乏导致水土保持工作的效率没有发挥出来。所以,要想加强城市的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首先,应该加强全民的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意识,大力宣传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让市民理解城市的建设发展不一定要以牺牲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前提。这样带来的经济发展只会是暂时的,得不到长久的安定与稳步发展。

2.2、构建高效率、科学合理的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监理系统。

全方位地规划、设计,各部门的互相配合,每一部门都相互协作,各司其职。将对城市水保的规划、实施计划融进国民经济社会整体发展规划中,有方向性地推进我国城市水土业的发展, 在城市建筑审查项目跟技术改造项目里, 一旦有涉及到水保方面的,就被要求报备给水行政主管部门实施审查水土保持政策。对于土地管理部门来说, 想要将城市水土保持融进城市土地资源中合理规划、利用, 就得在开发城市土地的同时, 结合当地城市水土保持方案, 提出合理的、适当的施工建议。就环境保护部门而言, 想要规划好城市水土保持建设方案, 就需在审核这一建设项目施工环境影响总报表时, 凡是涉及到水保项目的,就必须经过水行政主管机构的严格审查,合格后方可动工。

2.3、因地制宜,实施综合性的监管措施。

城市建设工程, 但凡与水土保持有一点关联的, 就要有专门的水保策略。对大部分的开挖工程, 都要做好基建护坡施工, 避免发生崩塌、滑坡等现象;而对堆土、填土的项目工程, 必须建有相应的拦挡措施, 防止雨水的大力冲刷, 造成水土的严重流失;对于基础施工中产生的泥浆应该严格监管,做好各项防护措施,规范泥浆的处理,防止泥浆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2.4、做好园林绿化工作, 创建良好、舒适的城市自然生态环境。

开发建设城市时, 针对那些城市裸地、荒废未利用地以及工程开发的部分恢复地, 应进行植被的恢复,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提高整个城市的植被覆盖率, 同时确保城市拥有一定面积的公共环保绿地。

2.5、不断完善政府的水土保持相关法律法规

法律作为法治国家的重要管理手段,可以严格规范人们的日常举措。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的进程较快,相关法律法规还存在遗漏与不足。所以,政府应该从我国的城市发展情况与生态环境现状出发,不断完善水土保持方面的法律法规,并安排政府部门对相关水土保持工作进行考核,确保所有工作都是合法安排的。

结束语

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发展速度逐渐加快,传统的城市发展状况导致城市的水土流失加剧,近几年来,其快速发展背后遗漏下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逐渐显现出来,全国各地的城市都在遭受着自然环境的报复。针对这些问题,政府与城市居民应该提高水土保持的意识,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科学合理的安排水土保持工作与监管工作,加强园林绿化工作,为创造一个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卓东.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0,(01) .

[2] 王琳琳. 试述我国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若干影响[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0,(03) .

第6篇:城市生态环保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根本,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按照国家生态市建设指标、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标准要求,统筹规划,上下联动,通过两年的努力推动开发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整治重点环境问题,加强环境管理,形成城乡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均衡发展优势,建成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资源能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园区。

二、工作重点

1.继续推进省级生态工作园区创建工作,按期完成创建目标。做好创建省级生态工业园验收的资料整编、现场准备等工作,申请省环保厅考核验收。

2.继续推进热电公司设备管网更新改造,配合环保局加强对热电公司燃煤机脱硫设施的督促检查,确保脱硫设施稳定达标。

3.完成开发区规划环评修编工作。

4.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准入管理规定,建设项目环保审批率100%,环保“三同时”执行率100%,禁止新建“十五小”、“新五小”项目。

5.按照“双创”工作要求,结合重点企业情况,使企业清洁生产、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环管认证等达到“双创”考核指标要求。

6.进一步完善“组保洁、村收集、区中转、市处理”生活垃圾收集运体系,逐步建立并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7.按照“双创”工作要求,加大植树造林力度,绿化覆盖率等达到“双创”考核指标要求。

8.污水处理厂2013年6月底正常运行,污水处理负荷达60%以上。

9.按照“双创”工作要求,城郊结合部卫生整洁,无乱排污水、乱倒垃圾、乱推物料、乱建棚屋、乱开店铺等现象。

10.组织推进生态村创建工作,确保完成年度创建目标。

11.组织对全区重点河道实施清淤等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村庄环境无“脏、乱、差”现象;秸秆焚烧和“白色污染”基本得到控制。

12.按照“双创”工作要求,结合农村农业面源污染情况,研究制定全区工作推进计划,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农用化肥施用强度、农药施用强度、饮用水卫生合格率、使用清洁能源的居民户数比例等达到“双创”考核指标要求。

三、工作安排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3年3月)。

健全组织,建立制度,摸清底数,制定方案,分解指标任务,明确目标责任。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3年4月---2014年12月)。

各部门对工作任务按序时进度组织实施,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考核验收阶段(2013年10月---12月)(2014年10月---12月)。

区“双创”领导小组组织对有关责任单位进行全面考核验收。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为保证“双创”工作顺利开展,区决定成立开发区创建国家生态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刘海山同志为组长,徐玉山、赵舜生、王建龙、花军阳四同志为副组长,田小平、孙秀凤、房桂茂、朱兴勇、许兴宏、刘兴华、朱满涛、赵红华、仇栋林、姚勇、金国荣、谢荣恒、唐俊、黄春彬、陆桂荣、陈波、邹财荣、吴焕发、任建年、黄振广、马健、张云桦和各村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工程建设组、农村工作组、宣传监察组4个工作组,明确分工,各司其职,狠抓落实,确保“双创”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2.深入宣传发动。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开展深入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双创”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和措施,动员全区上下支持与参与“双创”工作,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

第7篇:城市生态环保范文

【关键词】生态城,环境保护,贵阳,未来方舟。

中图分类号: S891 文献标识码: A

我国是全球城镇建设的核心地区,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从1981 年的6720 km2 增加到2008 年底的39140. 5 km2 ,年均增加超过1200 km2[1]。在环境资源危机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大背景下,国内外的城市建设正在向绿色、生态、低碳的方向逐渐转变。生态城市,一个新兴的城市建设概念,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追求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与能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宜居环境,已经成为全球城镇化的主流方向[2-5]。在国家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等宏观战略引导下,国家各部委陆续出台各种政策来促进我国城市向低碳、生态、绿色方向发展。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进行的低碳生态试点城(镇)申报工作、国家发改委开展的低碳试点工作等。在地方实践层面,近几年以中新天津生态城[6]、唐山湾生态城[7]等为代表的生态新城建设,正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生态城建设数量最多、建设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但在生态城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各地对于生态城市的建设标准并未统一,尤其是在作为生态城立足之本的生态环境问题上,未形成相关的标准。本文以国家首批绿色生态城区-贵阳中天“未来方舟”绿色生态城市为例,分析其在生态城市的建设中遇到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为国内生态城市的建设,尤其是其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提供借鉴的案例。

一、贵阳中天“未来方舟”绿色生态城介绍

贵阳中天“未来方舟”绿色生态城在2013年已获批为国家首批绿色生态城区。生态城位于东二环中段东侧、贵阳市老城区东部、南明河下游北岸,北接乌当区,南临南明区毗,西与贵阳老城区东山居住区连片,紧邻贵阳一环林带顺海林场、马鬃岭林区,总用地810公顷,其中建设用地595.43公顷。根据上位规划,将把未来方舟生态城建设为以休闲度假、旅游商务、生态居住为主的新兴城市功能区。

整个生态城的生态规划由7大专项构成,涵盖了能源、水资源、生态环境、绿色建筑等方面。本文将就未来方舟生态城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举措进行介绍,包括水资源节约、水环境保护和垃圾固废处理。

二、水资源利用

通过开源节流,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实行“高质高用、低质低用”的用水原则,通过一些列技术手段,可实现节水、水资源涵养与保护、减轻未来方舟城市排水系统负荷、减少水污染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目标。

(一)非传统水源利用

根据低质低用,高质高用的用水原则,再生水作为非传统水源具有来源稳定、收集方便等优点,处理后的达标再生水用于低品质用水,如绿化用水、道路洒水、建筑冲厕等,利用分项见下表:

表1不同用水的水源分配表

序号 用水名称 非传统水源 自来水

1 盥洗用水 √

2 冲厕用水 √ 小型建筑可用自来水

3 绿化用水 √ 不足补充

4 道路浇洒 √ 不足补充

5 洗车用水 √ 不足补充

6 景观用水 √ 不足补充

(二)雨水渗透利用

鼓励开展雨水渗透利用,采用多种渗透措施增加雨水渗透量,减少雨水受污染机率,尽量采用渗透地面、绿化草坪砖停车场、渗透浅沟等雨水渗透设施,降低地表径流,减少市政管网雨洪压力,涵养水源,美化生态环境。

1) 公共活动场地、人行道、露天停车场的铺地材质,采用渗水性材质,如采用多孔沥青地面、多孔混凝土地面等。

2) 采用景观贮留渗透水池、屋顶花园及中庭花园、下凹式绿地等增加贮留渗透量。

图1 渗透地面等渗透设施

三、水环境保护

生态城内的主要水体为南明河干流,从西南部打渔寨进入本区,呈“S”型河谷由南向北流经生态城,作为生态城市的水景观核心,贯穿整个生态城,其水质及景观效果直接影响到生态城的品质,所以要对南明河的水环境进行重点保护。

(一)生态驳岸

根据南明河两岸的滨水空间主题及地块功能,对东、西岸的驳岸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南明河西岸紧邻水东路,所以驳岸的设计需考虑与水东路沿街景观、滨水主题、滨水步行道融合,主要采取人工驳岸的形式,辅以水生植物的栽种。东岸主要结合滨水主题和滨水步行道进行规划设计,采取自然驳岸和人工驳岸结合的方式。根据水文特点和景观要求,提出典型堤岸处理方式提出设计方案,并规划整个环形水系不同河段采取何种护岸类型。

(二)水生生态群落构建

植物群落的构建和形成是规划水系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恢复的基础,也是生态护岸结构完善和功能实现的关键因素,所以必须根据水系地带不同的环境,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和群落结构形式,才能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抗逆性高的植物群落,同时营造由丰富的植物群落体系构成规划水系地带的植被绿化景观。

在南明河水体中进行水(湿)生群落恢复,包括缓坡生态滨岸、浅水沼泽(洪水消长区)、浅水区和深水区,并配置相应的水生(湿生)植被。既可以营造美观的绿色园林景观,同时可以起到水体净化、土壤改良等生态功效。在种植或移栽植物时,应考虑水淹深度和土壤理化条件,并结合景观绿化和特殊需求,选择合适的植被。

(三)河流湿地

根据南明河现状条件和规划目标,在其河道内构建11处人工河流湿地。结合南明河河道水力特征及河岸景观设置需求,建议人工河流湿地均采用表面流型。在尽量减小对南明河河道自然岸线和水生生态系统破坏的前提下,通过对现状河道的整治改造,在河道两侧的滩地上进行局部扩展,就可以建立一种能提高河道自净能力的人工湿地。在确定湿地形式后,需要在湿地内引种相应的植物,按照水分梯度引种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在河道两岸及河道水体中营造层次鲜明的湿地植被景观,但在植物的配置上需更多的考虑其湿地功能的实现和湿地景观的营造。

四、、垃圾固废处理

在解决城市垃圾的问题上,未来方舟生态城采用了科学的解决办法,首先根据规划情况对不同类型的城市垃圾进行总量预测,随后有针对性的提出处置方案,最后将处置方案综合成为一套整体的垃圾固废收运回收系统,保证整个城市垃圾固废处理的高效。

(一)固废总量预测

1.家庭厨余垃圾预测:

公式:Mc=0.001*R*m*k

Mc――项目区厨余垃圾日产生量(吨/天);R――项目区常住人口,暂取80%住户在家用餐,即4万人;m――人均厨余垃圾产生量基数,取0.5kg/每人每天;k――厨余垃圾产生量修正系数,此处取1.13

计算得到,生态城内4个住宅社区的家庭厨余垃圾量为23吨/天。

2.一般生活垃圾预测

公式:Wa=0.001*N*Fw-Mc

Wa――项目区生活垃圾日产生量(吨/天);N――项目区常住人口,取5万人;Fw――项目区居民生活垃圾产生系数,取0.7kg/每人每天;Mc――项目区厨余垃圾日产生量(吨/天),按前一项计算结果为23t/d。

计算得到,生态城内的一般生活垃圾量为12.1吨/天。

3.餐饮餐厨垃圾预测

公式:Mc=0.001*R*m*k

Mc――项目区餐厨垃圾日产生量(吨/天);R――项目区非常住人口8.5万人;m――人均餐厨垃圾产生量基数,取0.4kg/每人每天;k――餐厨垃圾产生量修正系数,此处取1.13。

计算得到,生态城内餐饮餐厨垃圾为36.7吨/天。

4.林区废弃物垃圾预测

林区按速生杨计算(胸径50cm),每亩年落叶0.5t,林区总面积224ha=3345亩,废弃物总重=1673t。沿南明河湿地区按密植芦苇计算,每亩年收割1t,沿河湿地总面积2 ha= 30亩。

计算得到,生态城内的林区垃圾量为1670吨/年,沿南明河湿地垃圾量为30吨/年。

5.医疗垃圾预测

医院床位数按5床/千人计算,项目区内共5万人。

计算得到,生态城内的医疗垃圾量为0.02吨/天。

(二)固体废物处理设施及路线规划

1.固体废物处理收运总量及处理设施统计

固体废物种类 固体废物收运总量(吨/天) 固体废物设施名称 固体废物设施需求量(个)

家庭厨余垃圾堆肥量 4.6 家庭厨余垃圾堆肥桶 1000

社区厨余垃圾堆肥量 18.4 社区厨余垃圾堆肥桶 500

生活垃圾回收量 1.2 分类回收垃圾桶 800

生活垃圾中转外运量 10.8 生活垃圾转运站 6

餐厨垃圾残渣外运量 30.4 餐厨垃圾收集站 4

林区废弃物集中堆肥量 3.7 林区废物堆肥厂 1

林区废物收集中心 4

医疗废物收运量 0.02 医疗废物收集站 1

2.固体废物处理设施及路线规划

处理设施名称 处理设施负责区域范围 设施处理量(吨/天)

1号生活垃圾转运站 商业H区 1.44

2号生活垃圾转运站 住宅A区 1.35

3号生活垃圾转运站 办公F区,商业I区 1.35

4号生活垃圾转运站 办公E区,住宅B区 2.97

5号生活垃圾转运站 住宅D区,商业J区 1.71

6号生活垃圾转运站 办公G区,住宅C区 2.07

1号餐厨垃圾收集站 娱乐O区,商业H区 10.4

2号餐厨垃圾收集站 办公E区,办公F区,学校K区 7.92

3号餐厨垃圾收集站 商业J区,学校L区,学校M区 3.92

4号餐厨垃圾收集站 办公G区,商业I区,学校N区 7.12

1号林区废物收集中心 林区Q区 1.83

2号林区废物收集中心 林区P区 0.73

3号林区废物收集中心 林区R区 0.37

4号林区废物收集中心 林区S区,沿河湿地T区 0.73

林区废物集中堆肥厂 项目全区 3.74

医疗废物收集站 医疗U区 0.02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编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2009年)[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2]桑东升,严爱琼,蒋坤富.低碳生态:引领世界城市发展方向[J].科学,2011,63(6):24-27.

[3]李海龙,于立.深圳市低碳生态示范城市建设[J].建设科技.2011(15):39-43.

[4]Dietmar Hahlweg.德国生态城市Erlangen[J].规划师,2003(01):29-30.

[5]沈孝辉.世界顶级生态城市库里蒂巴[J].决策与信息,2007( 10) : 73 - 75.

第8篇:城市生态环保范文

【关键词】探究;城镇化进程;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生态环境从整体上来看属于一个有机的系统,它能够随着人类参与而实现能量和物质之间的平衡,但是相对的,进行城镇化建设的过程当中因为人类始终在参与并且介入,导致大批资源形成了聚集的效应,而这种效应在城镇化的进程当中造成了生态平衡的破坏,还造成了大量环境问题,对于城镇化建设的整体工作产生了非常不良的影响,甚至对社会发展以及建设产生了非常严重的阻碍作用。针对这一现状,各级政府也实施了不同的生态治理举措,得到了一定的成绩,不过这些举措当中尚且还存在一些弊端,阻碍了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发展。

一.在城镇化的进程当中出现的环境问题

最近这些年以来,我国不断发展的城镇化进度令资源以及能源都出现了过度消耗的现象,同时还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平衡也逐渐被破坏,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渐渐地凸显了出来。

(一) 生活垃圾形成严重污染

当前我国大多数城镇都没有配备比较完善的处理污水的设施,导致大量生活污水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水源当中,对当地水质以及土壤等产生严重的污染,进而大幅度降低农作物的产量;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城镇,特别是一些二线城市,由于垃圾处理设备不够完善,导致垃圾堆积,特别是居民的日常生活垃圾,只能做到简单地集中堆放,无法进行无害处理,形成了多次污染,导致人们的日常生活存在非常严重的健康隐患。除生活垃圾之外,过分地使用农药以及化肥,或者畜禽养殖业进行了不科学的发展等都有可能让城镇的环境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这些情况都对整体的空气环境、土壤条件以及水资源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影响,继而可能会导致城镇化建设整个的水平以及生态环境的整体保护系统不能得到比较长远的效益。

(二) 工业污染的问题日趋严重

目前大多乡镇地区的企业都严重地缺乏具备科学性的规划管理模式,并且在经营模式上也呈现出了鲜明的粗放式,生产规模也相对较小,一部分中小企业由于资金的限制在治理污染的设备上严重缺失,导致出现了大量的废物。

在2013年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存在的雾霾就是因为在空气当中含有大量工业废气以及尾气等形成的,随着不断增加的雾霾天数,我国的PM2.5也变得越来越严重了,这种对空气的严重污染不但可能会影响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健康水平,严重的甚至可能会造成癌症,最终致死。说明在城镇化进行建设的过程当中如果不能重视工业污染,将会对地区生态产生不良影响。

(三) 水土流失情况不容乐观

进行城镇化建设的过程当中,不管是在地理差异上还是经济差异上都会形成不同程度上的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的消耗,通过这种消耗来进行基础性设施的建设工作,大多基础性设施落成之后都会在不同程度上造成城市地面硬化现象,继而降低了土壤暴露量,令直接渗透到地下的雨水量也不断地下降,造成内涝。

在2011年中旬,我国湖南长沙地区等都在大面积的强降雨当中出现了严重的内涝现象,其主要原因正是该地区的地面硬化现象。一部分原因是地方政府单纯追求经济上的收益,大面积占据土地,不断地扩大建筑所占的面积,片面提升GDP,却对环境保护的监督和管理非常薄弱,导致植被面积越来越小。众所周知,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都是无法再生的,因此,假如不能进行正确的规划和建设,就很可能会导致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在片面地进行城镇化建设的过程当中不断地流失,对于城镇化整体进程来说非常不利。

二.如何解决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当中出现的环境问题

(一) 加强政府人员以及群众的环保意识

当前我国的政府工作人员以及群众对环保尚且没有形成完善的环保意识,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几种手段来提升:首先,作为教育部门,需要在从幼儿园到中学的日常课程当中适当地开设环保课程,将其纳入到教学大纲当中,从小就对公民环保意识进行培养,令公民可以充分地了解环保对于人们的生存发展的必要性,树立起科学的环保观念,并且通过一些实际的日常行动来真正地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其次,我国目前的成人占到了总人口70%以上,达到了一半以上,因此成年人应该是环保的主力,与此同时还是急需进行环保教育的主要对象,不过,由于成年人在思想观念上基本上已经成型,想要提升环保意识是比较困难的,可以借助一些免费课堂来进行环保教育,或者开设专门的网络下载通道,提供免费的环保资源供人取用。

(二) 对相关的法规进行适当的完善

借助对相关法律和法规进行适当的完善,能够显著地提升政府保护环境的力度,同时在立法的角度来对生态环保工作进行保障,其主要的措施包括:首先,借助法律来明确在生态环保的工作当中企业需要担负的义务以及拥有的权利,借助激励的政策来促使企业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其对环保的意识以及责任感;其次,对我国环保以及治理环境相关的法律进行完善,提升其执法的规范性以及可操作性;其三,相关部门需要设置比较详细且严格的惩罚规范,针对违法行为加强检查以及打击的力度,不但需要对违法的人员以及相关单位进行惩罚,还要对环保部门的责任人进行惩罚,降低违法行为的发生概率。

(三) 调整治理环境的手段

当前我国还是由政府采取一些强制性的举措进行环境治理,不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而且这种强制性的举措可能会造成群众的不配合以及消极对待,大大地降低了企业完成治理环境工作的积极性。综合西方发达国家进行环境治理的经验来看,我国政府部门可以适当地选择经济上的激励手段。例如,自愿协议或者是污染税等,调动企业的热情,令更多的企业可以自发参与到环保以及治理环境的工作当中去。

结语:

在我国当前的社会情况下,城镇化建设工作当中生态环境的治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否能够保证生态环境的良好将会对城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产生影响,同时还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当前我国很多地区进行城镇化建设的过程当中都采取了比较多的治理环境的措施,不过由于治理人员和群众都没有非常强烈的环保意识,还有法律保障环境和质量手段都不够完善等,导致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进行环保建设的整体水平都不够理想,因此,在强化环保教育,提升人们对环保的正确意识之外,还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保证环保工作可以拥有非常坚实的理论基础,在行为上则要对治理手段进行适当的创新,提升治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史亚楠,佟光霁.浅析城镇化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经济,2013(08).

[2]尤伟琼,王兴宇.云南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研究[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3(01).

[3]王莉萍.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纵横,2015(11).

第9篇:城市生态环保范文

如今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出现,促使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的发展不能通过牺牲环境来实现。然而尽管人们形成了正确的认识,却还是在水利工程施工时出现一些违背生态环境保护的情况。本文主要便是对此加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方面的建议。

一、水利工程施工中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

致使工程所在地的地理环境受到很大影响。在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当地的地理环境[1]。实际上这种影响也是有利和弊的。一方面,水利工程建设可借助打通河道和建坝蓄水等方式来保护附近的农业用地,这样农业用地就不会在遭受干旱洪涝等灾害的破坏。接下来借助雨水径流就能实现的土壤的自我调节和补充水分,这就使得土壤的肥沃程度得到了很大改善;而另一方面,在水利工程建设完成之后,因为上游有很多的泥沙沉淀物,这会促使水库水位出现上升的状况,而随之也会提升附近地下水水位,基于此,就会不断促使周围环境的变化,气温的升高会促使水蒸发速度加快,而水库附近土壤的含水量加大,易于造成土壤的盐碱化现象。

影响了工程所在地的生活环境。工程施工带来的噪音污染会干扰周边居民的生活,污染生活环境。水利工程施工场地通常是位于山区或峡谷地带,需要对一些特殊路段做经常性的挖填,亦或是进行爆理,因而导致对周边居民的严重噪声污染。此外,如今的工程施工以机械施工为主,机械施工导致了严重的工作噪音污染,这也会骚扰周边居民的生活。

影响了空气质量。就水利工程施工用到的材料而言,也会对当地的空气质量造成一定影响。由于工程建设采用的基础材料通常都包括石灰和水泥等,然而由于山地的地形地貌,就会容易导致其易于出现挥发和传播现象。如此,工程所在地的空气质量必然会遭受一定的不利影响。

影响河流的质量。我们知道水利工程施工会影响到河流的质量,由于水利工程施工会促使河流流速降低,而水中含有的重金属也会加重沉降,这就促使水质受重金属污染增大了可能性。此外,水利施工非常好的位置正是在于天然的河道,大部分水利工程的施工选择的位置都是在天然的河道上,时间一久,河道就容易受阻,容易出现局部河流断流的现象。而河流的水文泥沙也可能发生突变,进而使得河流的水质、水温和当地的气候等发生改变[2]。而一些比较大型的水利工程,极易对原有的地质构造造成破坏,进而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

二、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方向

要求各分管施工单位增强生态保护意识。在水利工程施工进程中,对于各自施工的任务和范围,每一个分管施工单位都要明确。对于施工所造成的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要设法将这种影响尽可能地降低。保证了每一个分管施工单位都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自己的施工范围内管理好相关工作,整个水利工程的施工尽可能地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就有了保障,这样生态环境和水利工程之间才能达到和谐统一。

对于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这两方面的效益都要兼顾。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应该将人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从而保证经济和生态系统的长远发展。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生态工程建设务必要兼顾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促使二者共同发展。因而需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再和以前一样只是进行单一的施工管理,而是要进行兼顾生态环境、施工和安全生产,做到管理的全面性。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时,兼顾两种效益,不但能够使施工过程中的生态问题得到解决,获得不错的工程效益,而且还能促使资金利用率得到提高,以免今后出现重复建设的情况,通过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来得到很好的生态效益。

兼顾循环再生综合利用和共生互补。共生互补是指水利工程施工借助多种措施来对运行、施工和生态问题加以处理,规划和协调好这些问题,从而建立和谐关系,促使自然环境和工程施工之间达到平衡,以实现组合的最优化。其中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针对水库所做的除险加固的土地利用。在进行基础工程时,会有大量的弃渣开挖出来,其堆放还需要占用土地,此外,需要占地建设的还有工程运行,生活和生产场所等,这就使得土地资源被严重浪费了。根据共生互补原则,就能促使用地得到一定程度的节约用,资金和劳力也能有所节约。此外,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也要做到符合循环再生综合利用原则。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大量垃圾也借助循环共生的原则来妥善处理,从而使生态环境得到更好的保护。对于水利工程施工的生态环境管理而言,综合利用土地资源是其核心工作。借助共生原则,可以变有害的为有利的,变废弃的为珍宝。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弃渣可以用于平地的填筑,同时与生物措施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相结合,这不但有助于生态效益的提高,还能通过工程造价的减少来提高经济效益。

一定要保护好施工现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现场的施工环境,不但有助于确保工程质量,而且也保障了施工的顺利进行。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很有必要在水利工程施工时通过有效的措施来保护生态环境。具体措施包括:对工程建设的投资、进度和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控制;对于垃圾专用道应该用封闭式的,施工路面要选择较好的以便使大气污染有所减少;对施工时间加以妥善安排,施工设备要尽量使用低噪音的;对生产和生活污水要认真细致地处理好,预防各种类型的水源污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