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字化管理建设范文

数字化管理建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化管理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字化管理建设

第1篇:数字化管理建设范文

[关键词]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数字化;现代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8.136

[中图分类号]G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8-0-01

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方式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档案资源的调阅费力、耗时以及占用空间大等。应加强城市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增强城建档案管理的数字化能力。为此,要借助先进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设施,以电子化的形式保存城建档案,注重城建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以提升城建档案的管理效率,更加有效地体现城建档案的重要功能。

1 规范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指标和要求

城建档案信息化的指标是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条件和基础保障,也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方式。在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它逐步成为一个关键性组成部分,为使共享信息资源更加有效,要确保档案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为此,应严格要求档案信息的搜集、整理、储存、加工等一系列工作,确保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性。这要求相关人员根据行业规范和国家要求,制定有关指标规范,其主要涵盖:①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的数据格式要求。信息管理系统中录入的信息需要确保格式一致,以增强信息资源共享和传递的有效性;②处理业务的要求,换言之,即涉及档案业务的要求;③管理性的指标和要求,规范管理档案管理工作者的行为和设备等,包括提取与录入档案信息,以及规范档案管理工作者的行为等。

2 建设城建档案信息管理系统

目前,一般由专业开发软件的企业来建设城建档案管理系统,但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者也应参与前期的方案探究与调研事项,并认真调试测试软件。除此之外,为更加有效地共享信息资源,应当统一电子政务资源以及城建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城建档案管理的起点,使其可从更高的视角上进行信息化建设,大大提高城建档案管理效率。对于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网络建设,应在实现各种开放需求的过程中,创建一定的硬件平台与软件平台,提升网络的稳定性与可靠性,规避档案信息化风险。

3 设计城建档案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储存

目前,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基础性条件业已具备,且逐步健全了硬件与网络设备,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另一重点是管理和设计数据库。因此,要科学设计数据库。首先,城建档案管理数据库需涵盖三项内容,即文档库、影像库、空间库。其中,数据库不同,文件的储存格式也不同,所有的数据库间存在相互联系,在用户调取某一种信息的过程中,其他文件库都能对其实施管理和编码。其次,创建高效检索系统。有效检索信息资源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否则,信息系统就仅成为记录数据的工具。在设计数据库的过程中,要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有效整合不同载体的档案信息资源,多层次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受系统检索效率的制约,因此,在设计档案管理数据库时,应遵循科学与安全原则,并注重提高信息检索的效率。

4 应用及管理城建档案信息资源

在应用及管理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创建与完善信息化安全管理机制。立足于我国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创建与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和体系,清楚划分登录系统不同工作者的责任与权限,提升系统信息的安全性。其次,注重培养信息化的专业性人才,持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者的素质,有效实现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

5 注重建设城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人才队伍

城建档案信息化的一个重要保障是具备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信息化人才专业队伍。建设人才队伍除要提高内部管理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外,还应培训、引进现代化的管理人才和信息技术开发的技术性人才,以优化队伍结构。尤为关键的是,要不断更新各个级别领导的知识领域和结构,确保城建档案信息化具备一个优秀的引路人,且形成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链,在城建档案管理工作者和信息技术开发工作者紧密配合的基础上,实现城建档案的信息化建设。

6 结 语

城建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建设处于一个理想的发展阶段,人们的认知能力与思想意识的改变决定了其发展趋势与发展方向。档案管理人员不能停留在以往陈旧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中,应创新思想,立足于城建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纵观历史发展趋势和新形势,确保城建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建设能有效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与社会文明的进步。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涛.云存储技术在图书馆随书光盘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5).

第2篇:数字化管理建设范文

现阶段随着我国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对高校各方面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其中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面临很大的挑战。高校招生人数增加,学籍档案数量也大幅增加,为档案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因此加强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显得比较重要。本文主要就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的重要性及主要特征进行分析,并就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问题及优化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

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

高校学籍档案是学生入学到毕业期间在学校的学习状况及生活状况的记录,这些记录对学生以后就业和升学都是比较重要的证明,所以加强对高校学籍档案的管理就很重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其在学籍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比较关键,从而提高学籍档案管理效率。

1.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重要性及主要特征

1.1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重要性分析对高校学籍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能够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减少人力劳动的投入。由于高校学生学籍档案中存有学生比较丰富化的信息,加上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加,自然在学籍档案管理上带来很大麻烦,而数字化管理下能将管理问题得到有效解决[1]。不仅如此,在数字化管理方式下对学生学籍档案在信息的完善性层面得到增强,数字化管理将不同学习信息内容进行集中呈现,让学生的档案信息更完整。另外,学生的学籍信息共享成为可能,实现对档案的科学化管理,让学生的学籍档案为学生和学校及社会服务。

1.2高校学籍档案主要特征分析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有比较鲜明的特征体现,首先是在学生学籍档案形成过程中较分散化,是从各项活动及教务处和学生处等层面进行收集的,材料的分散性在具体搜集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困难,在人工劳动上的付出相对较多。再者就是学籍档案内容较广泛,从学生学籍档案的内容层面看,主要有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奖惩情况等[2],而电子学籍信息则包含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期间的所有基本信息内容。基于学籍档案的内容广泛性及材料搜集的困难性,使得档案形成在周期性问题上比较突出。

2.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问题及优化策略探究

2.1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问题分析从实际发展情况看,我国高校学生的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过程中还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籍档案数字化基础设施方面相对比较薄弱,主要是多媒体技术及通信网络的传输数据在速度上达不到标准要求,存在安全性问题,数字化程度还不是很充足,当前高校使用的数据库及网络技术和时代的发展步伐无法紧密结合。学校对学籍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建设存在重视硬件轻视软件的现象,这些方面对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再者,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人员的档案意识不强,在对学生的学籍档案收集整理过程中不积极,在信息上没有完善化,尤其在时间编排和材料分类层面较混乱,以及在组卷装订方面没有得到规范化。另外,高校学籍档案的管理系统层面没有得到完善,以及在学籍档案管理人员自身对计算机操作的水平方面相对比较薄弱,因为学籍档案的管理工作相对比较复杂化,工作内容不容易量化,造成档案管理人员的流动性较大,管理队伍不稳定等[3]。除此之外,高校学籍档案的信息保密性及安全性需得到加强。

2.2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优化策略探究

第一,针对高校学籍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建设要从多方面考虑,在管理过程中遵循相应的原则,这样才能将数字化管理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主要就是将协调统一的原则得到充分体现,学籍和成绩管理是重点管理内容,在学籍档案数字化建设过程中与学校整体发展相结合,建立独立的学籍档案管理系统,实现学籍档案的科学收集及管理和共享[4]。另外,还要遵循学籍档案数字化的标准规范管理原则,确保数据格式及数据库建立的规范统一,在兼容扩展的原则层面得到显著体现。

第二,对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加强要从基础设施建设层面着手,从具体措施实施来看要配置高容量及高服务器和刻录机、扫描仪的学籍档案管理软件,并要对学籍档案的资源网站等服务系统的建设进行完善化。还要将电子文件的收集归档及管理工作得到完善,在相关制度建立上进行加强和完善,使电子文件的归档安全性得到保障。

第三,高校学籍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建设离不开专业的管理人员,所以要加强管理软件的开发人员及学校学籍管理人员之间的联系,结合实际开发出适合学校学籍档案管理的软件,这样才能真正将数字化效果良好呈现[5]。不仅如此,在信息技术高水平的学籍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层面要加强,提高自身信息技术水平,在专业化培训及考核层面严格按照要求,培养适合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人员,只有这样才有利于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目标实现。

总而言之,针对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的策略实施,要和实际相结合,不断增强管理人员在这一领域的管理能力,学生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是发展趋势,所以要充分重视。

参考文献:

[1]秦芳远,刘环琼.学生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实施方法研究[J].兰台世界,2015(23).

[2]吴放.浅谈高校如何建立服务型档案馆[J].山西科技,2015(04).

第3篇:数字化管理建设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 建设 管理 策略

中图分类号:F28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5-0213-01

引言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化的网络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也在因此而在发生巨大的变化。面对信息化时代的据带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难以应付学生对信息化知识的需求,教学模式的改革也迫在眉睫。数字化校园建设通过网络与外部世界进行联系,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资源,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开放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数字化校园的定义

数字化校园是指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科研和管理水平与效率的目的。

二、数字化校园的内容

1、虚拟课堂。虚拟课堂是指利用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共同构建网络教学环境,使真实的教学环境通过网络再现于教师和学生。这是一套以计算机网络为媒的群体公共通讯系统,学生只要将虚拟课堂软件安装到自己的计算机上并启动运行,便可进入虚拟课堂的界面。该系统的特点是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通过联网的计算机进入该系统,且可随意参与任一节课堂的学习,不必保持同步。

2、虚拟实验室。虚拟实验室是指利用动画技术、仿真技术和认知模拟方法共同创建出一个可视、可操作的三维环境,在这一操作系统中,学生可根据每一个动态模块来进行自由选择,实现自主性的“教与学”。虚拟实验室模拟真实的实验环境和实验器材,并通过动画演示再现了完整的试验过程;通过色彩动画的演示让学生清楚的观察到实验现象;使学生进行实验学习不受场地、器材、时间、自然环境的限制,为学生创造了更自由更丰富的实践机会。

3、虚拟图书馆。虚拟图书馆是将计算机网络的集成、搜索、存储技术一并应用于图书馆的各项服务中。虚拟图书馆将所有的图书资料都转化为数字形式,读者通过网络访问数据库可阅读到电子杂志、电子图书、多媒体声像资料等;对于校园的数字化建设来说,虚拟图书馆的关键作用是通过局域网、校园网与Internet连接到办公室、课堂等,学生和教师能够方便的共享查阅和下载各种教学资源。

4、虚拟考场。虚拟考场是指由题库、考务系统、组卷系统、考试及监控系统、考试结果分析系统等组成的模拟在线测评系统。在某门课程学习结束时,教师可在虚拟考场上列出考试内容范围、难度要求、题型分布等考试讯息,并对学生进行考评测试。学生课后在复习和巩固时也可以根据根据自身需要从题库中抽取题目进行练习,也可以在学完各阶段的内容之后,随时随地在题库系统组卷后进行自我模拟阶段测试。

5、虚拟教务所。虚拟教务办公室的主要任务是对学校的教学资源、人力资源进行调配和整理管范,实现整个教学过程的规范化管理,及时、准确地反映教学现状、分析教学效果、教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导入、本科生学籍档案日常管理、成绩管理等。

三、数字化校园建设策略

1、基建阶段

这个阶段重点完成网络铺设,使网络的接入线路覆盖整个校园,完成全校信息主干网与外部网络接入任务,并在此基础上,扩展基本网络服务类型,提高基本网络服务的承载能力,使校园网络核心服务器基本满足校园信息化的需要。同时,加强网络应用支持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建立网络教学系统及网络教学资源库管理系统,实现校内收发文的电子化和网络化。与此同时,在院校统一规划的指导和网络管理部门的协调下,院校中的各个单位应完成单位内部的综合结构化布线,使网络线路到达所有的办公室、实验室及教学场所,建立单位内部的综合管理自动化系统。

2、功能扩展阶段

进一步完善网络建设,继续扩展基本网络服务类型,提供诸如数据库服务、认证服务等服务类型。同时,我们要重点充实和扩展校园网上信息量,建设全校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使院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办公全部移植到网络环境下,实现网上查询、统计等功能,提高办公效率,增加管理透明度。

3、系统完善阶段

这个阶段应在前面建设的基础上堵漏补缺,修改完善校园网络中的各种系统和服务,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系统建设,重点解决校园信息化建设中的安全性、实用性的问题。同时,院校的各个单位应加大对信息化建设人员的投入,使建立起来的系统得到充分利用,配合院校的整体建设,实施本单位信息系统建设,将本单位的信息充分反映到校园网络上,为单位内部甚至全校师生提供充分有效的信息资源。

四、数字化校园管理策略

1、建立职能机构,形成分工合作

要成立跨部门的、由院校主管领导牵头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专家小组和实施工作小组。领导小组负责整个工程的领导、组织、协调和重大问题的决策;专家小组负责对工程的技术路线、方案和产品选型等重要技术问题进行顾问、评估、论证和指导;实施工作小组负责整个工程项目实施的具体工作,包括调研、需求分析、规划方案设计、标准的制定与推广应用、培训组织、示范项目的开发、推广与应用等工作。各单位设联络员,负责联系与落实有关本单位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相关工作。

2、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

信息主管部门一方面要加强与兄弟学校的资源共享,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各个学院的学科专业优势,有力指导和组织专业教研室和教师参与资源库建设,同时也要通过购买和下载一些资源内容以达到资源的持续更新。

3、完善数字化校园运行服务体系

为了数字化校园的稳定运行,信息主管部门应做好用户服务、技术支持、应用管理和系统管理四个方面的工作。用户服务指直接为最终用户提供问题解答、操作指导、密码修改等服务;技术支持指为学校各部门提供软、硬件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技术指导与服务;应用管理指为保证信息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而相应应用系统进行的安装、配置、优化、监视等运行维护工作。

4、加强技术管理人员的自我研发能力和网络管理能力

数字化校园的运行给信息主管部门提出了更多的技术挑战,除了常用的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等,还应逐渐向更多的技术领域探入。同时随着系统的深入使用,为了满足系统更个性化需要,也要进行必要的二次开发甚至是三次开发。这就意味着技术人员必须不断学习和参加培训,不断积累和创新,力求运用新技术和新方法来解决问题,以提供更好的技术管理和技术支持。

五、总结语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个需要长期时间的任务,在实施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要克服遇到的问题和促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顺利进行就要求我们建设完善的制度对数字化校园建设进行良好的管理,从而促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成功进行和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第4篇:数字化管理建设范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特征

以数字化为前导的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发展一日千里,令人目不暇接。数字化的生存正引着自人类有史以来一场最为广泛而深刻的技术革命,网络已深深融入到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伴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大潮的推进,作为知识的殿堂——传统高校图书馆正面临着一次全方位的技术革新,一个集信息储藏、加工、交互与传播于一体的崭新载体——数字图书馆,正脱颖而出。数字图书馆替代传统图书馆,已是势之所趋。当前,如何加快地方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改造,主动跨入数字化时代,是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1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技术融合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主体方向

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区别只是图书馆在发展阶段上的区别,并不是本质意义上的区别。因为计算机的大规模普及和internet的畅通为数字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而传统图书馆的馆藏、分类、编目、查询、资源共享、传递等固有的模式,则是数字图书馆产生与发展的坚实基础,没有传统的图书馆,就没有日后的数字图书馆。

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这种既有区别又具有内在发展联系使图书馆人认识到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技术融合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主体方向。图书馆务必要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充分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进行技术革新和服务创新,这样,才能焕发蓬勃的生机与活力。高校数字化建设也应把握这一主体方向,进行全方位的技术革新和服务创新。

2人力资源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关键

人力资源,即数字图书馆的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及其后续储备人才,是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关键。建设数字图书馆必须确立“以人为本”。传统图书馆时代的工作人员的工作基本模式是人与书的结合,或者说是以书为媒介与读者的结合,也就是人与人的结合。而数字图书馆时代图书馆员工作的基本模式是人与计算机的结合,也就是所谓的“人机结合”,工作人员得通过计算机和计算机通讯网络来获取或提供信息服务。因此,数字时代图书馆员既要有扎实的传统图书馆学知识,又要兼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知识,并要通晓知识产权(版权)保护和网络安全维护知识,即是通才、复合型的人才。美国报刊曾称:电脑图书馆管理员、对答网络技术人员是21世纪头10年将问世的10种兴起职业中的两种稀缺人才。而在我国由于图书馆数字化起步较晚,计算机在全社会普及率不很高,目前,各类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图书馆尚囿于传统的馆藏、借阅工作模式。工作人员中的“两多”和“两少”现象较为普遍,即低学历者多,非图书馆专业毕业者多;图书馆学专业者少,懂信息技术者更少。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实施数字化建设,首先要解决人力资源这条“短腿”问题,必须注重对现有人员的信息素质培养,突出图书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专业教育,使之紧跟信息化的发展步伐。同时,要花大力气进一批能驾驭计算机开发、运行管理和维护的专业人才,并配备若干名知识产权方面的专业人才,为图书馆的数字化改造、信息化发展和网络化管理作好人力资源的准备。

3数字化资源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前提

数字化资源建设是发展数字图书馆的前提条件,不然,图书馆的数字化发展犹如无米之炊、无本之木。数字化资源建设要立足于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馆藏资源数字化;二是社会资源馆藏化。

馆藏资源数字化,就是根据各高校的学科特点、科研方向和日后的发展规模,建立个性化的数据库,实现目录检索、主题检索和全文检索;同时,还可根据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对相关的教学参考书、学术期刊作数字化技术处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全方位搜索引擎,实现网上轻松阅读和下载。

社会资源馆藏化,指对社会上已数字化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合和利用,大力拓展网上资源,通过对信息的搜索、跟踪和过滤,将有关资源分门别类地加以组织,供教师、学生使用。如根据学校教学的需要开通相关镜像站点,有用web方式提供网上检索服务。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是一项关联度较高的工程,鉴于图书馆又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政府部门务必在政策上给予特别的扶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在这一方面,国内一些地方高校已有所动作,据黑龙江省图工委自动化专业委员会的调查,目前,该省29所高校图书馆已有23所通过了自动化工作的评估,自动化建设的总经费达1855万元,购置各种硬件设备共计1317台(件),自动化应用集成系统计23套。在软件应用方面,采访子系统应用的有22所高校;流通子系统应用的有21所高校;查询子系统应用的有19所高校;期刊子系统应用的有18所高校;文献开发系统应用的有12所高校。21所高校拥有校际局域网,联入internet的有18所高校。其中,哈尔滨工程大学图书馆建立了中国船舶文献等5个专题数据库,存储14万多条数据。此外,东北农业大学的大豆专题数据库和大庆石油学院的中国石油网页也颇具特色。

4组织模式创新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保证

数字图书馆是一种崭新的图书馆形态。建设数字图书馆,必须要构筑一个能与之相匹配的新的组织模式。对此,我们通常可以从三个层面去理解:一是从数字图书馆构成要素去理解,即数字资源、网络化存取和分布管理;二是从技术层面去理解,主要包括用户接口、预处理系统、查询系统和对象库等基本构件;三是从社会组织系统方面去理解,作为社会整个的数字图书馆与行为个体的高校数字图书馆之间各自的组织结构及相互关系。

从宏观角度去探析数字化后的高校图书馆,它仅仅是日后社会广义数字图书馆众多节点的一个点,是狭义的数字图书馆。目前,学术界对狭义数字化的高校图书馆机构设置(组织模式)观点各异。笔者倾向于按主题来设置和划分高校图书馆的工作部门:

1)人文科学部门。负责人文科学方面数字信息的采集、整合、咨询、传播等工作。

2)自然科学部门(可根据各高校的科学设置状况,设置若干小组加以细分)。负责自然科学方面数字信息的采集、整合、咨询、传播等工作。

3)数字系统维护部门。负责软、硬件的维护,网络系统运行安全,数据保存备份等工作,兼管知识产权(版权)保护及诉讼工作。

4)管理部门。保障图书馆内部信息的通畅,负责管理指令的下达、执行和反馈,进行上下沟通业务联系及馆际间横向协作等工作,并对图书馆的总体发展方向、管理目标,作出科学、前瞻性的规划。

按主题进行部门设置、工作分工的数字图书馆组织模式,是对传统图书馆时代组织模式的创新,大大精简了传统的庞大工作部门,便于按学科,按工作性质加以划分,着重、着力于对信息的采集、整合、传播,突出信息咨询服务,有利于优化人员结构配置,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能。按主题进行图书馆组织创新,实质是充分发挥专家型馆员的学科“领头羊”作用,同时也迎合了数字图书馆各项业务之间相互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

同时,还要注重图书馆人员的素质提高。日后数字化高校图书馆的人员结构应加大高级专业人员的比重,按数字化的发展建设进程,逐步增加既具图书馆专业知识,又有信息学、计算机系统运行管理方面一技之长复合型人才的比例;要加大现有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力度,使之知识结构能适应数字化的发展要求。

5改善硬件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基础

目前,高校图书馆大多在筹划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尽管起点不尽相同,但都还属转型发展期。数字化发展,硬件先行。硬件建设要有前瞻性,要建立一套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灵活的结构化布线系统,这样,才能为日后数字化建设留足发展空间。考虑到高校数字化图书馆以数据处理和应用为主,最大限度地满足全校师生访问馆藏资源、网上资源的需求,因此在选择技术和产品时应选择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可即时扩展,且易于维护。总之,高校图书馆的硬件条件改善要突出能创造开放式的信息环境,重点要抓住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建设高性能、高可用性的图书馆网络及服务系统。目前,各地高校相继建设校园局域网,建议网络主干采用千兆以太网,同时配备1000m高速以太模块为主干的交换机和交换集成器,使图书馆局域网骨干带宽达到1000m的能力,能基本满足日后数字信息包括多媒体信息传输和交换的容量之需。

——多媒体阅览室建设。多媒体阅览室的开设满足师生多样化信息需求的有效服务手段。各校的多媒体阅览室建设要立足高起点、富规划,有条件的可配备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同时,能为读者提供扫描、拷贝、打印等系列化配套服务,实现文献检索课程的网上教学、人员培训。

——书(刊)厅电子化建设。随着数字图书馆时代的来临,馆内电子资源占馆藏资源的比重将日益增大,单一的印刷型载体书厅难以满足读者需要。就地方高校图书馆而言,随书磁盘、光盘的量将会逐年递增,而现行的图书入书厅,光盘归电子检索室的做法,给师生入库查阅带来诸多的不便。若采用磁盘和光盘上网、电脑入书厅的方法,且在书厅配备一定数量的联网工作站(开通节点),那么厅便兼具了电子阅览的功能,实现印刷型、电子型文献资源及网上资源的综合查阅,使用户在同一时点便可获取多媒体的信息,满足多方面的信息需求。

6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应量力而行、因“校”制宜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是社会信息化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项子工程,不应搞“小而全”、“大而会”,应遵循整体性原则,各馆的数字化馆藏资源必须各具特色,不必搞人为地重复。笔者以为,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原则取向是:因“校”制宜、科学规划、准确定位、特色鲜明、逐步推进。互联互动,网络资源共享,是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无疑也要遵循。目前,国家教育部正在实施的calis项目,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建设的总体规划,是总纲,各高校图书馆要在服从calis规划的前提下,从地方性、办学特色性及用户需求个性等因素出发,量力而行,使有限的人力、财力资源和硬件条件在建设网络信息资源中发挥的效能达到最大化,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资源共享。

(来稿时间:2001年9月)

参考文献:

1.吴志荣.数字图书馆——从理论走向现实.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10

第5篇:数字化管理建设范文

关键词:教学资源库;多媒体;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08-1pppp-0c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是校园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部“校校通”工程的实施,各高校都在努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离不开强大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问题已成为关注的重心。我校现代教育中心经过二十多年来的建设,已拥有了大量的视频素材、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软件等资料,本文讨论了如何利用现有这些资源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运用先进的管理软件,服务于全校,建立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1 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现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已成为各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重点问题,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立,增加了教育的新手段,方便了师生的使用,对促进教学改革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1)校园网是建库的基础

电教中心拥有的大量电视教材、多媒体软件等电教资料,随着教育信息量的越来越多和教育信息网络的到来,过去那种静态的教学资料使用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在网络时代,资料的使用管理必须改变传统管理模式,建立起一个系统的、规范的教学资源库才能适应发展需要,只有通过网络交流,才能充分发挥电教资料的作用,达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所以,必须运用现代的、整体的、系统的、网络协作的新思维方式来指导和规划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为电教资料的应用和开发拓宽天地。校园网的最大特点是便于传输,打破了传统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所受的限制,师生在办公室、宿舍甚至家里都可以使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备课、学习。在校园网中设置现代教育中心主页,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就挂在现代教育中心网页上,也可以在学校主页直接进入。建库首先要搭建一个系统平台,其功能可以在网上运行、视频点播、文本下载,当然这些都只限于本校权限的点播和下载。

(2)教学资源库的素材建设

建设教学资源素材库是一个非常复杂、系统而漫长的过程。网站的选材和提供的素材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做到为不同的教师提供不同的资源,提供方便、高效的搜索方法,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资源环境。在教学资源素材库的建设过程当中,素材是资源网站的灵魂和核心。素材的种类是否齐全,选取的素材是否有代表性、科学性和权威性,素材分类是否合理、检索是否方便都直接关系到资源网站的生存和发展。教学素材的来源和种类主要有:

①光盘素材。光盘素材是最主要的素材来源,它具有容量大、使用方便、保存时间长、价格较便宜等特点。随着电脑的普及,电脑软件也越来越丰富。软件的种类、数量在近几年呈迅猛发展的趋势,各种教育软件及相关的素材光盘也越来越多,这些素材光盘基本拿来就可以使用,无需更多的加工,为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提供了极大方便。

②将现有纸张载体的资料(图、文)数字化处理(扫描、重新录入)。一些资料如报刊、杂志、书籍、幻灯片、照片、图片等经过扫描、识别、校正、编辑后可做素材使用。

③一些电视科教节目、录像带等。这类素材经过视频捕捉、剪切、加工处理后成为主题突出,形象生动的视频片段,在教学中往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很好的素材。

④从Internet网上下载可用于教学的信息源片段。通过下载可共享的教学图片、文字、视频、动画等素材,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学习别人的长处,又可以丰富自己的资源库。

⑤制作原创素材。这是一个最费时间的工作,同时需要掌握较高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2 多种途径积极构建校园网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1)购置成熟的商业资源库,丰富网上教学资源。例如我校先后引进了超星数字图书馆、中国期刊/博硕论文库、EBSCO数据库、万方数据库、EI数据库等资源库等产品,并以此为平台建立教学素材资源库。这些资源的引进,缓解了校园网建设初期软件资源不足的问题,为学校建设网络资源库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同时在与课堂教学相整合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自主开发,积极构建校本资源库

商业资源库产品的发展是值得肯定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形式也越来越多样、资源加工也越来越标准化。但其缺陷也很明显,如片面追求教学资源的容量,造成信息查找困难,费时费力;资源内容的科学性不足、教学加工程度不够,不能有效地贴近教学需求尤其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的需要。此外各种商业资源库产品互不兼容,大大地降底了资源的使用效率。因此建立与学校教学实际相适应的校本资源库成为了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中心环节之一。

很多教师在长期教学活动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如备课用的参考资料、教案、讲稿、教学课件、教学素材、学生作品等),但这些资源比较分散,若不及时进行整理分类,既容易丢失,也不利于资源的共享。因此要改变等靠商业资源库的想法,充分调动各个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发动教师广泛参与,对于分散在教师人个电脑中的教学资料定期进行集中归档整理,并对优秀的课堂教学进行实录,边建设、边使用、边完善,立足于学科课程,立足于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立足于课堂教学,构建一个开放的、共享的、富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资源库。虽然这些校本教学资源在形式上可能不如商业资源库生动,但其内容的实用性和与教学实际结合的紧密程度是商业资源库无法比拟的。

(3)对现有的传统教学资源进行移植改造

很多学校经过多年的积累,拥有大量的电视教学录像带、录音带、VCD光碟和单机版CAI课件等传统教学资源,如果让其闲置,实在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对于这些资源必须加以充分利用,可以组织人员对它们进行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和交互式改造,以适应网络教学的需要。

(4)全方位获取网上开放性的公共教学资源

互联网上存在着大量的开放共享的公共教学资源,如一些教育及学科教学相关的网站,这些校外的资源无须占有本校服务器存储空间也能成为学校教学资源库的一个很好补充。将这些开放网络教学资源地址链接进行收集整理并到教学资源库网站上,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就可以更方便地检索和利用,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

3 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管理

良好的资源建设对提高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一个大型相对完整的教学资源数据库是需要很多人力、物力支持的,同时还需要学校的支持和有关部门的技术协助和管理。教学资源库需要一支热爱管理工作、熟悉管理流程、责任心强、会操作、能灵活使用系统的管理队伍。要提高管理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使之具备较完善的知识结构和宽广的基础知识,及时掌握最新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及信息技术,掌握精湛的专业知识和新兴的学科知识。同时这支队伍是网络教学实施的政策制定者,又是使用者,同时又是网络教学应用的推动者,这支队伍与教师的沟通及交互将会极大地推动师生应用水平的提高。因此管理与技术的结合,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的结合,将使网络教学不断地发挥创造性的作用。

4 结束语

多媒体教学资源库不仅能满足备课和讲课的要求,减少教师的重复劳动,而且功能完善、操作方便,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果。通过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大量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和适应性的教学资料,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最佳效益,有利于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促进现代教育改革步伐。

参考文献:

[1]周金玲.校园网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管理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17):250-251.

[2]王黎.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22(5):118-120.

第6篇:数字化管理建设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 协同环境 统一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07-02

数字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通过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应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随着网络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教育信息化、校园网络化已经成为教育模式改革和创新的必然趋势。因此,单一的软硬件结合的校园信息化模式已遭遇发展瓶颈,要想在新形势下实现高度信息化、教育现代化,为师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教学和科研环境,构建协同环境已是大势所趋。宁波工程学院一直十分关注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本文以OA(Office Automation)协同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为例,来谈谈数字化校园建设。

一、数字化校园的发展现状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推进,各种“智慧”系统的大力提倡,数字化校园建设进程也在快速发展。全国多所高校利用相应的现代网络设施和信息技术,构建一个含有多种应用系统的数字化平台,形成一个综合性的数字化虚拟环境,从而使得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更为高效。

然而,数字化校园的发展却不尽人意,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和难题,比如学校各部门在应用系统设计上只针对自己部门,而未站在学校的高度进行整体设计:各数据库资源无法实现共享;缺乏整体沟通协调或沟通协调不健全、工作不到位;软硬件建设与服务系统建设比重失调等等。这一系列现象为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和发展设置了较大障碍,造成了较为明显的信息孤岛现象,若长此以往,必将极大地影响数字化校园的实际应用价值进而严重阻碍校园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协同管理的重要性

数字化校园的协同环境包括校务管理、教学科研、校园生活服务等方面的协同,它保证了数字化校园的资源积累,促进了数字化校园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有效提高了学校各个部门及院系的沟通和管理效率,为在校学生的学习就业等营造了良好的协同虚拟环境。例如,传统数字化校园对于教学、科研以及教务管理系统等只注重计划与成果管理,忽略了教学过程和科研活动,限制了数字化校园的应用价值。而协同环境下的数字化校园则改变了这种传统定式,注重以人为本,以过程为主线,进而实现了有效的人际互动,使数字化校园的应用性强,且最大程度的体现出来。另外,鉴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大趋势及其体现出的诸多问题,一体化的数字化校园协同环境,即构建应用关联、资源共享、以人为本的协同环境已成为数字化校园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学校管理信息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OA协同管理的构建与应用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本文以宁波工程学院为例,讲述如何构建OA协同环境,其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对信息资源进行统筹规划,设置统一访问入口,实现单点登录;二是各项协同管理系统的分别构建,实现协同环境的立体化。

1. 统一信息资源规划

构建数字化校园协同环境的关键在于对校园的整体的分析和设计,从而达到校园网中各个协同环境的有效统一,实现整体协同管理。宁波工程学院为建设数字化校园有效良好的协同环境,设计组织了统一门户管理,即将校内分散的、结构不一的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进行集成和整合, 并设置统一的访问入口。基础服务平台的建设包括统一身份认证与管理平台、统一公共数据与交换平台、统一门户信息与集成平台。

1)统一身份认证与管理平台

为了应用系统安全、集中的管理,建立用户身份的统一管理机制,提供一站式身份管理、访问控制/执行、单点登陆。

2)统一公共数据与交换平台

在校园内搭建一个面向应用、安全可靠、操作便捷、技术先进、规范统一、灵活可扩展的数据平台,通过数据集成工具,进行数据过滤、清洗和双向传递,实现各业务系统、公共数据相互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

3)统一门户信息与集成平台

对校园网内的信息和应用系统进行整合,统一控制用户对信息和应用系统的访问,为用户提供单一的访问入口。用户界面可按照资讯、搜索、协作、业务服务和公共服务几个部分进行内容整合,对信息门户提供的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纳,根据用户身份提供满足其需求的特定信息和应用的整合,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2. 各项协同管理系统的分类构建

为实现学校核心业务的全面信息化,应用系统投入使用于教学、科研、管理、校园生活服务的各个智慧化环境。数字化科研资源的种类和总量满足学校科研和社会服务的需求,利于学科建设,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

1)校务管理协同环境

构建校务管理协同环境应以办公自动化为构建核心,以业务管理系统为辅助而形成的校级管理人员和部门之间的网络协作环境,从而达到了学校行政人员办公平台的统一性和各种办公资源的整体性。在构建校务管理协同环境的过程中,应注意3个方面:一是事务处理过程中人员和消息的沟通,可利用校级通讯录或邮件等方式进行预约或沟通;二是事务安排时相关人员的合理调配,由于学校各部门行政人员每天都有大量工作安排,因此应及时在校务管理协同环境中构建相关工作计划,以便合理调配时间和人员;三是办公信息的管理,应针对不同部门设置不同的资源存储系统,以便信息的及时更新与删除,从而提高行政人员的工作效率。

2)教学协同环境

构建教学协同环境应以课程教学事务为中心,其主要使用者是学校的任课教师和学生。从目前各学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情况看,教学协同环境发展较快,比如各高等院校特色图书馆资源管理建设等。可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完善和改进,如加入教学步骤和过程,进而达到学生之间可协同学习讨论,教师之间可协同备课教学,促进师生间的沟通交流。此外,应努力实现所有教学资源共享,形成完备的资源共享体系,为教学协同环境的构建打下坚实基础。

3)科研协同环境

构建科研协同环境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一个可为科研工作者提供网上沟通、交流协作服务的平台,同时设置相应的科研项目管理工具,从而提高科研项目的工作效率,促进科研项目成果的产生。科研协同环境一般主要包含三种功能:一是科研项目的时间安排,进展情况和重点难点等;二是设置相应的共享文件储存空间,实现信息及时分享和科研人员的沟通;三是供科研处各类信息:项目申请,立项通知,结题工作的开展以及其他有关项目的通知。

4)校园生活协同环境

校园生活协同环境的构建主要面向学生,为在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数字化、信息化的呈现。学生可在此平台上各类信息,如活动通知、考试交流、就业信息等,也可发表日志,照片,上传各类文件(音乐、视频、学习资料等),类似个人空间的功能。可促进学生间的交流沟通,丰富校园生活,实现信息共享。

四、结束语

构建良好的协同环境,使数字化校园建设平台更优质、更高效地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服务,是数字化校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积极发展以业务流向为主线的协同工作管理系统,整合应用与服务功能,构建统一的信息共享和服务平台,建立一个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各部门工作效率、改善领导决策支持和面向师生员工服务的校务体系,是数字化校园建设成功的关键,也是高校信息化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

参考文献:

[1]战洪飞,李荣彬.基于协同技术的校园网络咨询系统研究.计算机应用研究,2009.1

第7篇:数字化管理建设范文

何为数字化?数字化就是将很多多变、冗杂复杂、难以分析的数据转变为可度量、方便理解分析的数据、数字,再运用这些数字、数据来建立适当的数字化模型,然后引入计算机当中,形成一定的管理系统,这便是数字化的基本形式。

那么,石油企业的数字化当然就是把油田企业中很多复杂难以分析的数据转变为可度量的数字、数据,把这些数据输入电脑中形成油田企业数字化有关的专门系统,进一步促进油田的开发、石油的开采与油田企业数字化的管理,从而,使油田企业跟上科技发展的潮流进行良好有序的发展。

二、油田数字化管理建设的基本内容

1.油田数字化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内容

数字化的管理主要是运用于计算机网络,电子通信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管理技术,油田信息化管理实质上也就是一个连接油田井下和地面信息,双向传输信息和处理各种信息的一套比较完善的管理系统。让在地面上的人员了解井下石油项目的情况,从而更好的实施计划管理,勘探石油情况,评估石油质量,与井下人员更好的协调工作,完善配合,从而研究怎样开发油田,开采石油,对整个油气资源数据的了解和数字化的管理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加上数字化管理有遥测、虚拟现实、智能完井和数据集成的关键技术,从而,大幅度的降低了油田开发石油生产的成本,提高了是由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并且,石油企业数字化的管理其实也是分成了三个层次的,第一个层次主要是针对单个油井项目的开发,单独的采集信息以及进行简单的数字化管理。第二个层次是中段石油开采与油田开发的数字化管理,其中数字化管理是双向的,让地面人员和井底工作人员互通信息,比上各层次更有深度一些。第三个层次针对的是后续石油的储存管理以及如何营销等决策管理。

2.推进油田企业数字化管理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

要想切实推进油田企业的数字化管理应该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

首先,油田企业应该具备了解油田数字化管理的人才,组成一个优秀并且专业的团队。其团队必须要有一定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创造性,他们可以利用头脑风暴的方式选择出来合理的检测点,从而也可以确定出监测点的数据。检测点数据对于油田的开采来说是比较重要的资料,在油田数字化建设中需要将检测点进行统一优化分析。

其次,其数字化管理的平台要不断升级优化。数字化管理平台如果一直停留在最初的阶段,一定是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与科学的进步,然而管理平台的建设与油田的开发、管理、储存环保工作息息相关,根据油田开发的工艺路线、安全环保要求上来看,管理平台的升级优化是必然的行为。然而油田应该采用效率更高、反应更快、成本更低的实用性数字化管理平台,不要盲目追求高端的数字化产品,此种行为无异于舍本逐末。数据采集工作需要实施二十四个小时的储存、探究、分析,及时完成数据分析的结果对数字化管理的效率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石油企业数字化管理平台一直停留在最初的科技水平,那么此家石油企业发展定会停驻不前,甚至倒闭。因此,石油企业数字化管理平台的逐步优化是很重要的数据管理平台升级的正常化,其应用系统的使用就会更加的正常化。数据化管理系统的优化逐步统一了各大系统的部署情况,提升了系统的优越性,同时也缩小了储存空间,使应用系统的稳定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也是推进油田企业数据化管理的必要条件之一。

最后,油田企业数字化管理流程要时常创新。创新是发展的必要前提,没有创新就没有出路,创新可以实现更高的工作效率,创造更方便的工作流程,也可以打造更舒适、更活跃的工作氛围。创新对于企业发展的好处不言而喻,只有时常创新数据化管理,才能保证石油项目有效率的开采,提高油田企业的管理水平与水准,保障项目的协调性,以便于用较低的成本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

三、油田数字化管理技术的基本内容

1.油田数字化管理的数据收集技术

不同于早期的人工收集信息有很多缺点与弊端,现在的数据处理主要是有专业的电脑的系统,具有专业性、准确性、时效性的特点。油田生产时的关键数据主要利用温度变送器传达,可以通过传感器与测量仪器等设备进行收集数据,如此便可以更准确的了解油井和油田项目的情况,不像人工采集时那么费时费力,油田数据化管理更加方便、快捷。所以油田数字化管理的数据采集技术更好的进行了油田数字化的管理。

2.油田数字化管理的数据识别技术

此类技术就像是数学学科的验算,因为,石油产业就必须像数学一样,其数据必须要精准无误,否则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我们将数据采集完成后必须要进行数据的识别,在数据化管理中也有一套识别数据的第三方软件系统,通过此系统来验证之前采集的数据是否精准无误,然后进行加工处理,控制生产项目,采集项目的安全。其中一项数据识别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直观的看到数据的状态,在计算机数据对应上可以把采集到的数据用直方图或者饼状图的形态展现给相关的工作人员,把作业做到稳定安全与无误,这也就是数据识别的示功图智能识别的特别设计。然后,还可以更深度的把示功图与标准图对比来深入分析,最终得出比较准确的工程情况,这样可以提高相关工作者的注意程度,让他们认真负责的进行施工,保证油田项目的顺利开展。

3.油田数据管理远程控制技术

第8篇:数字化管理建设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手术室;儿科

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的高速发展,对高性能手术环境设施与器械要求也逐渐提高,传统手术室中的各种设备与环境布局,容易引发患者进入通道时遭遇阻塞、调配各项设备过程中费时费力、以及主治医师在此过程中需要其他医护人员协助监控大量设备等问题[1]。且手术人员的增加与手术周转时间的延长,极易造成二次污染、占据无菌区的有限空间等影响。而手术室作为专业性极强的重点高危科室,其护理操作技术与质量好坏、医院整体安全及护理呈直接关系[2]。数字化手术室以智能化、一体化、人性化及自动化优势的发展为目标[3],利用设备数字化功能,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分别从环境、硬件及软件等方面进行整合,从而建立教学、医疗、科研等领域的信息共享平台,便于手术医师实时控制及观察设备运行情况,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该手术室模式已在骨科、神经外科及内窥镜等开发及运用[4]。本研究将探讨儿科数字化手术室的建设流程与管理策略,现报告如下。

1建设儿科数字化手术室的意义

1.1有利于快速获取患儿信息

数字化手术室是融合数字信息化与医学净化工程,及时将患儿个人信息进行系统集成,尤其对于小儿先天性疾病的治疗中,需要患儿个体化的影像学数据,为手术主治、麻醉医师及手术护士提供更快捷、通畅的信息交流与精确手术导航,提高手术与环境的安全性、高效性。

1.2有利于科学举证

近年来,因整体医疗环境的变差,儿科成为医患纠纷的高发科室,致使儿科医师的就业环境遭受巨大干扰,为证明医学团体治疗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通过视频、音频等形式将整个手术过程进行摄影储存,以互联互通的方式,在治疗过程中告知患儿家属改变手术方案的原因,实现直接有效的沟通,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医患纠纷,保障医疗团体的权益。

1.3有助于远程会诊

儿科手术精度高、难度大,对手术者的要求较高,而传统手术中主任医师往往需在现场进行会诊与指导,若因故无法到达现场协助,将造成因时间延误最佳救治时间。因此,遇到较高难度的儿科手术,数字化手术室可在任何地点以远程音视频的会诊形式参与及指导手术治疗,实现远程指导,更好的为患儿提供最佳治疗方案。

2数字化手术室建设要点

2.1数字化沟通

利用互联网技术及任何科室地点进行远程医学技术咨询与交流,实现零距离沟通及远程手术演示,在手术过程中能够及时对患者PACS图像、相关资料以及所有内窥镜影像均可双向进行随意的传送与整合,尤其对于小儿先天性疾病治疗中的信息,需要患儿的个体化影像学数据。

2.2数字化控制

授权医师通过声控、有线或无线触屏控制无菌区手术室所有图像管理、内镜、全景摄像机及电刀、床、导航等常规设备,将系统与手术设备进行有机整合,巡回护士可以触摸屏对手术室设备进行管理。

2.3数字化整合

通过数字化集线网络搭建院内数据交换与图像配送平台,以实现手术中诊断图像与外界互通的无缝数据传输及交换。同时,手术中无菌区内任意调阅生命体征、麻醉信息、全景摄像机、内镜、超声等所需图文资料,以提供快捷方便的手术保障[5]。

2.4数字化记录

建立基于网络在线实时监控处理,实现无纸、数字化操作以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效率与质量,安装相关系统记录手术全过程,采集麻醉机、监护仪等设备数据,自动生成报告与医院HIS、PACS以达到无缝兼容,并网存于内部的数据库。

3儿科数字化手术室构建内容

3.1系统硬件设备

一体化工作站、手术室显示器、智能中控系统、内窥镜显示器、移动示教与扫码装置等属于数字化手术室中硬件设备,为避免安装后出现不合适、无法使用等意外事件,在安装前需根据有关使用人员工作需求及其自身经验进行适当调整后开始安装。

3.2系统软件

在配置硬件设备的基础上,数字化手术室软件平台包括手术标本、手术过程、手术耗材、手术示教、手术器械、视频、输血以及家属谈话等管理系统。将患儿的EMR、PACS、LIS等系统与数字化手术室系统相连接,以实现手术室与儿科病房、急诊、门诊与HIS系统实时连接,并提高上传效率,最大可能的实现“一人一档案”。集中处理患儿的电子病历、检验学资料、就诊病史及影像学资料等信息,加快各系统间查阅时间,因此在该项目筹建过程中,需对各供应商的信息端口进行完善与对接[6]。

3.3数字化信息系统

该系统可分为手术室室内与室外两大区域,室内可通过与院内信息系统以方便医师获取及查看患儿信息,同时具备视频采集功能,可预览并采集麻醉机、术野、室内全景、监护仪、腔镜等视频信息。通过视频切换功能将患儿病情信息输出至医用专业显示屏上,并以对置式的人性化设计,使术中每位医师与护理人员均可随时查看患儿手术视频及影像。手术室外通过院内光纤将视频无延时传输至会议、示教及办公室中,以方便远程手术示教,最终根据具体需求将手术录像视频进行压缩后,由视频管理系统编辑及储存。

4数字化手术室设计原则

(1)稳定性:手术操作平台中避免常见病毒感染与死机现象,采用较为成熟、稳定和可靠性的硬件设备及配件,利用冗余设计用于系统关键部分,可具备一定抗干扰与容错力。(2)可扩展性:为日后可在共享主机的基础上拥有第二间数字化手术室,安装相关系统时需预留升级空间。(3)数字化:PACS图像的远程传送、储存与调阅方式、手术室设备的管理与控制必须实现无纸化管理,皆以数字化格式使用,并符合智能化、数字化要求。(4)实用性:在满足技术指标与功能要求的基础上,采用集中管控模式的设计,避免过度投资,坚持实用化以满足院内实际临床及院务管理的第一要素。(5)易操作、管理性:为方便医护人员管理与操作,降低其工作强度,需具备自动化管理能力与良好的操作技术。

5数字化手术室管理策略

5.1手术过程管理

对患儿入手术室-麻醉-术中-术后-转移至复苏室-病房的全过程进行管理追踪,通过全程与手术麻醉、排程系统的信息对接,获取最新的手术状态,并显示于手术室门口、护士站及走廊,方便医护人员随时了解与掌握第一信息。利用无线网络及条形码技术,在整个围术期间进行患者身份确认、手术安全相关信息核对,以确保手术安全及提高工作效率。

5.2手术器械管理

将手术器械清洗灭菌、存放配包、使用及回收的全过程,采取设置关键业务点与器械标签核对环节,并实施闭环监控管理体系。对无菌器械包的基础与动态状况,手术包数量、过期、手术间占用情况、低储等情况,进行预报警提示及检索。为增强质量控制,消毒供应中心与手术器械信息手术室共享,以提高手术器械管理水平[7]。

5.3输血管理、患儿家属谈话系统

将医院血库中的血液管理延伸至手术室,在全过程动态管理中确保及提高血液质量与管理效率。为保证安全用血,以智能血液冷藏箱联合电子配血及发血系统,实施手术室血库前移,并将手术患儿必需的血液提前放置手术室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数字化手术室在术中可通过远程影像,结合患儿影像资料、手术信息与家属进行沟通与对讲功能。

6结语

数字化手术室是在医师手术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而来[8],患儿信息随着医疗领域的深入应用,已逐渐实现数字化管理,该模式采用智能化综合控制系统对手术室进行集中管理,为手术提供更为安全、高效与便利的环境。在手术室建设过程中,手术室内的所有操作均需与院内门急诊医生工作站、电子病案信息、手术室信息、病区医生工作站、PACS等临床信息系统进行对接[9]。而数字化手术室是系统中较为关键的部分,不仅提供患儿的影像学、检验学资料,还可掌握其就诊记录与治疗过程等全面的信息资料,以辅助医护人员做出更合理的手术方案。为有利于科学举证、远程会诊与快速获取患儿信息,本研究以数字化沟通、数字化控制、数字化整合及数字化记录为手术室的设计要点,通过建设系统硬件、软件及数字化信息系统设备[10],使患儿病情信息输出至医用专业显示屏上,并以对置式的人性化设计,使术中每位医师与护理人员均可随时查看患儿手术视频及影像。并通过手术过程管理、手术器械管理及输血管理、患儿家属谈话系统管理[11],方便医护人员随时了解与掌握第一信息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结合患儿影像资料、手术信息与家属进行沟通与对讲功能,以便家属第一时间了解患儿疾病情况,提升患儿家属对医疗护理的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12]。综上所述,经建设数字化手术室流程与管理后,明显优化了手术室基础服务,完善护理工作流程,显著提升手术室精益管理,加快手术室工作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覃颖鲜,邢丽,张月.介入手术室护理风险脆弱性分析及防控措施[J].重庆医学,2018,47(1):139-140.

[2]王景华.精细化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与手术效率的影响[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8(4):203-204.

[3]李蒙,游月梅.基于CAS和SID的海信精准数字化手术室系统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9,26(9):97-99.

[4]汤琦.数字化、信息化手术室建设实践———设计与管理经验之谈[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8,19(7):69-71.

[5]梁伟杰.“互联网+”背景下数字化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探讨[J].贺州学院学报,2019,35(2):127-130.

[6]杨莉,徐伟丹,陈丽丽,等.数字化手术室安全门控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21):194-195.

[7]刘俐,方玲.工业工程理论优化应急手术器械供应管理的实践[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9,5(1):165-168.

[8]赵林.数字化手术室的建设及管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2):7-8.

[9]庞建会.数字化模拟手术室在外科学实验示范教学中的应用[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8,35(4):349-351.

[10]廖海涛.当代手术室的数字化实现[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9,(18):128-129.

第9篇:数字化管理建设范文

【关键词】油田站场、数字化管理、建设措施

【中图分类号】TE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2-0090-01

石油作为工业生产的重要资源,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油田的开发日益深入,油田的开发范围日益扩大,最新投产的油井数量也逐年增多。我国的油田资源虽然拥有相对丰富的储备,但是我国的油田大多分布于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相对恶劣,交通等基础设施较落后且社会的依托条件也比较差。而且如今油田的油区范围非常大,点多、线长、面广;油田的整体工作区域分散度较高,员工多、部门杂、事务繁,这些都为油田的生产运营和日常管理增加了难度。传统的组织经营与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油田站场的发展新需求,油田企业必须要借助组织结构的改革和管理模式的优化来创造新的发展动力,因此油田站场的数字化管理模式应运而生。

一、油田站场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性

1.1 有助于减轻工作强度,提升工作效率

油田站场的传统成产管理方式是以人工巡检、撒网经验式的管理方式为主,其管理方面较被动。而数字化管理则采用电子化巡视、精确的智能管理为主,也由被动转变为主动管理。将油田的员工从统计资料、看守油井以及巡护油区等重复、简单的工作中解放,大大提高了油田区的整体工作效率,初步实现数字化的操作、指挥理念。

1.2 加强风险预警,保障了生产安全

油田管理工作中数字化的应用减少了车辆巡检、巡护的次数,减少了员工亲自去投球、巡井以及井口操作的频率,如此就避免了抽油机在现场操作所带来的安全风险。系统的预警和数据的自动采集功能的实现也降低了高温高压装置在操作、巡检时的风险。对生产流程进行全程的跟踪监控、量化分析以及智能化的预警报警系统,为油田的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

1.3 改善职工的工作环境

油田站场数字化管理方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油田的劳动组织方式转变为在集体中生活、劳作,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技术型员工也从大批量资料的现场搜集、整理和核实转变为在室内即可进行操作,避免暴晒严寒等恶劣的天气对员工形成的伤害,方便了管理人员可随时对油区的生产情况进行监控。

1.4 优化生产组织,推进了现代化管理模式

油田站场管理的数字化将生产与管理两者融为一体,并建设与油区管理数字化相适应新型的劳动组织结构,优化了生产组织模式。严格把关生产流程,合理制定管理的级层,有效合并生产作业区,避免机构、人员的冗余,实现机构设置的扁平化,将技术管理与行政管理有效统一,降低了用工数量,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效率。

二、油田站场数字化管理的建设措施

油田站场管理的数字化建设就是借助网络信息、自动化控制、3G技术、数据智能处理、油气开采技术以及油藏管理等新型技术,利用技术和管理的革新来构建统一系统的数字化生产运营的管理平台。

2.1 油田站场中技术路线的数字化建设

油田站场技术路线管理的数字化建设主要以油井、站场以及管线等基本的生产单元为中心而开展的管理工作。在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实现数据采集与动态分析的数字化,利用先进电子设备和3G技术进行自动的日常巡护工作,为员工的安全和生产的安全提供保障。油田管理的数字化它的实质就是通过对生产过程中出具的采集,借助信息技术来进行智能化的辨识、监控,实现安全、稳定和高效的生产,用数字来代替人工。而数字化管理其核心就是在改善石油生产流程的前提下将油区的劳动结构和数字化技术相融合,按照生产流程的实际来设置组织部门,完成企业生产方式和组织结构的深化改革。尽可能的降低员工的工作难度和强度,增加生产的安全管理保证,进而提高油区的整体工作效率。

2.2 油田站场中生产作业区的数字化建设

对油田站场中的每个生产作业区的调度部门配置数字化的生产监控设备。它主要是目的是对本作业区管辖油区范围内的所有井、站以及管线等部门的生产信息进行实时监控。数字化的生产监控管理是以站场中油、水这两个模块的系统运营为主脉络,再根据生产部门的管理范围将其划分为若干个子系统,构建对采油区、作业区以及联合站、增压点等对油田区的整体系统监控。便于对生产作业区的当月和全年的原油和注水等生产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及时的掌握。油田的生产作业区也可迅速对其管辖范围内的基本生产站场中主要的生产数据进行查询,其中包括原油生产体系的油井总数、开井数量、日生产液量以及日生产的油量等;供注水体系井的总数、开井数量、开井日期以及注水量和配注量;站产作业区中未按时完成生产目标进行预警提示。

2.3 油田站场中厂级管理的数字化建设

在油田站场中采油厂和采气厂是数字化管理建设的基本单元,其中生产监控、安全管理以及优化分析是主要内容。在每个站场的生产管理部门都设置了完备生产信息库与应用数据库,为油田站场的整体生产指挥和调度提供有效的数据参考,同时把数据传送到油田站场的数字化指挥中心。站场中数字化的管理系统是遵照将复杂的工作变为简单化、将简单的工作变为流程化、将流程的工作转向定量化、将定量的工作转向信息化这样工作理念,对站场的整体运营进行智能管理。除此之外,预警系统的设置为紧急事件的发生提供周边有利的援救信息,比如消防措施、医疗救助以及应急的人员、物资等,避免了油田重大事故的发生和及时的善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