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园专题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专题区的内涵与特点
幼儿园专题区脱胎于传统的幼儿园区角,是一种教师为了满足幼儿的内在需求、促进幼儿发展,通过组织某一类物质或精神资源而创设的,供幼儿在特定领域从事可持续、较体系化的探索、游戏和学习活动的空间。幼儿园内的图书馆、博物馆、种植园、饲养区、科学发现室、炊事室、民间工艺坊和表演区等都可以视作专题区。
与幼儿园以往常见的活动区角相比,专题区规模更大,拥有相对独立的区域以及更加完备与真实的设备、设施。如幼儿炊事区一般设在独立的房间内供全园使用,配有便于幼儿操作的烹饪台面、水池、灶具、炊具及餐具等设备,而传统意义上的美食角往往附设在班级活动室内,操作设备多为零散的拟真游戏材料。通常,专题区具有较全面的教育功用,既可以作为单独的活动类型发挥自身的教育价值,也可与幼儿园其他教学、游戏活动相得益彰,发展成为成熟的专题区活动甚至自成课程。活动区的主要功能是为幼儿开展游戏提供活动空间,为主题活动的开展提供相应的环境支持,是完整课程体系的一部分,但其自身的教育作用是有限的。例如,江苏吴江市金家坝幼儿园利用生态园,组织分班饲养、公共饲养、家庭饲养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饲养活动,开展集体教学、小组探索、个别游戏等多种活动,使幼儿在认知、技能、情感、态度上均得到了发展,达成了涵盖五大领域的教育目标,而这一切是难以仅仅通过班级饲养角实现的。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虽然使用了“区”“室”这样的名称,但并不意味着专题活动的开展在空间上是固定的。由于不同专题活动的特点和不同幼儿园的条件各异,某些专题活动可能没有固定的区域,如江苏常熟市实验幼儿园的科学发现区并没有固定的探究场所,只是将有关科学探究的材料放在一个相对固定的角落。活动室、操场、楼梯间等都可以成为幼儿探究的空间。我们主张从教育资源使用的连续性、系统性来理解“区”“室”,即一切有助于专题活动开展的空间都可以被纳入专题区的范畴,专题区是确定区域与灵活空间的结合。
专题区活动继承了传统区角活动低结构性的特征,其具体特点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专题区活动是生成的。由于该类活动的维持主要依赖于幼儿与材料之间的互动,教师很难预测幼儿会以何种方式作用于材料,获得何种经验,伴随何种情绪体验,因此更应针对幼儿的不同经验给予不同的指导。(2)专题区活动是生活的。无论是种植、饲养还是科学发现、表演,每一项活动均源自生活,而幼儿开展这些活动的方式是直接体验式的,也是生活化的。(3)专题区活动是开放的。任何专题区已有的活动总能成为新的活动的起点,且生生不息。例如,北京丰台第一幼儿园的图书馆开放后,因缺乏管理,问题接踵而至,这又成为幼儿制定管理制度的契机。(4)专题区活动是发展的。由于幼儿的兴趣与需求是专题区建设的基本依据,因此即便是同一区在具体内容上也是不断变化的,开放与发展的特性为专题区不断寻找并吸纳新的课程资源提供了可能。(5)专题区活动是具有内在规则的。任何一种专题区借鉴的人类活动都具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与规则,幼儿在活动中可以习得相应的自然或社会法则,如必须按时令种植,这些法则规定了专题区活动的基本程序,保障活动能够依照某种内在秩序持续下去,也为教师指导活动提供了基本的思路。
二、专题区的价值与优势
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过程来看,建设专题区具有如下四种特殊价值。
其一,专题区为发掘课程资源标定了方向。没有头绪是幼儿园开发课程资源时经常遇到的问题,专题区建设能够帮助教师较快地明确收集课程资源的范围,减少因缺乏目标而带来的盲目性。如江苏无锡港下幼儿园地处城市化程度较强的乡镇,长期苦于缺乏特色鲜明的课程资源,自确定了建设儿童博物馆的方向后,幼儿园为每个幼儿准备了“藏宝箱”,让幼儿集中收集喜欢收藏的东西。
其二,专题区为梳理课程资源提供了思路。初步收集到的课程资源必须经过科学筛选、整理才能进入课程,发挥教育价值。依据专题区安排相应的资源,能使课程资源层次化、体系化,便于管理。
其三,专题区为整合课程资源搭建了平台。幼儿在专题区的活动需求通常涉及多个领域,这为课程整合创造了条件。如江苏苏州花朵幼儿园的炊事活动包括了“制订计划”“采购”“择菜”“洗菜”“烹饪”“品尝”“整理”等一系列活动,将数学、饮食卫生、人际交往、劳动技能、分享等多方面的经验与发展要求整合在一起,符合幼儿的成长特点。
其四,专题区为提升课程资源提出了要求。专题区虽然具有生活化的特点,但它不是对生活的简单复制,如制作民间工艺品不是为了让幼儿掌握制作技艺,而是要发展幼儿对民族工艺的敏感与热爱。专题区所利用的课程资源总是依据幼儿需求不断变换的,这会促使教师努力去发现蕴含在这些同质异态的资源中的永恒价值,从而帮助幼儿在获得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专题区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的有效性也得益于其具有易于开展、形式丰富和组织多样的优势。首先,比之系统的课程开发,专题区建设因集中于一个专题而相对简单,教师便于上手。例如,有五所参与本课题研究的幼儿园是毫无相关经验、从未参与过规范研究的农村幼儿园,但在得到几次指导后便能胜任初步的课程资源开发,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其客观原因是由于专题区建设所需经验易与教师已有的工作、生活经验相衔接,这既提高了课程资源开发的效率,又避免了教师因不熟悉而导致的对课程建设的恐惧与排斥,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其次,专题区活动均会采用游戏、探究和教学等形式,实现了玩、学、教的结合,在尊重幼儿自主性的同时方便教师的指导。第三,专题区活动囊括了个人、小组、集体等基本组织形式,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不同幼儿的活动需求,为教师实现因材施教创造了条件。
三、专题区的建设与维护
(一)基本原则
建设专题区应遵循以下四条原则。
第一,教育性原则。专题区是为幼儿园开展教育活动服务的,因此不是所有幼儿感兴趣的事物都可以进入专题区,只有那些能够促进幼儿经验积极生长的资源才是值得开发的。例如,南京市梅花山庄幼儿园为幼儿选择民间文化时紧紧把握“引发幼儿探究兴趣、萌发幼儿审美意愿、促进幼儿能力发展”的标准,保留了那些健康、有趣、优秀的民间文化,剔除了带有愚昧、封建色彩的糟粕。
第二,科学性原则。专题区的建设不仅需要教育教学经验,还需要大量的专门知识,如建图书馆需要有图书分类的知识,种植需要有栽培植物的知识。专题区建设应积极运用这些专业知识,确保科学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必须事先掌握全面的专业知识。我们认为借助这一时机恰好可以帮助教师脱去“全知全能”的虚假外衣,成为真正与幼儿一起探索的“合作者”,这有助于幼儿意识到真理源于用科学的方法探索,而与人们的特定身份无关。
第三,适宜性原则。一方面,专题区及其活动数量要得到控制。专题区不宜过多、过杂,由于专题区具有很强的整合性,不同专题区的活动对幼儿身心发展的核心作用很可能重复,因此建议一所幼儿园集中精力建设一到两个专题区,工作的重点是持续引入新鲜的课程资源开发活动,使幼儿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能不断面对可与既有经验发生联系的新的挑战。某一专题区的活动也不宜一味求多求全,以免活动过于仓促而无法深入。另一方面,专题区的活动内容、形式要适宜于幼儿的身心发展。活动要着眼于以游戏、探究的形式发展相应年龄段幼儿的某种关键经验,而不是单纯的知识记忆与技能练习。
第四,操作性原则。在专题区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他所从事的任何活动都不能超出其最近发展区,应符合其实际能力。同时,创建专题区的物质条件也应在幼儿园可承担的经济、技术范围内。例如,江苏扬州市公道幼儿园供幼儿饲养的蚕、鱼、龟、蛙、蜗牛、鸽子、鸡、鸭、兔、蟹等动物,多数来自野外捕捉、农户和家长赠送,且有蚕农等指导饲养活动,这就保证了幼儿园不会因为建设专题区而承担额外的经济或技术负担。
(二)主要程序
尽管每所幼儿园创建不同专题区的具体方法、步骤各有特点,但专题区建设的程序仍有章可循,都要经过如下六个环节。
第一,研究自身,确定方向。这是幼儿园专题区建设的起点,幼儿园应详细分析自身特点,包括地理位置、社区的生产及文化资源、园所优势、教师特长、幼儿兴趣等,初步确定拟创设的专题区。下表呈现了八种常见的专题区所需的基本条件,这些条件虽不是必需的,但可供各园在确定方向时参考。
第二,制定计划。大致设计出专题区建设的主要环节,规划课程资源的分配与利用。具体来看,要计划专题区的空间布局、需添置的设备及材料、需装修的区域设计方案、动植物资源的种养顺序、不同年龄班的主要活动、拟聘请的校外专业人员等。
第三,准备软硬件。依据计划从物理环境和知识储备两方面准备。在物理环境方面,要做好活动场地、设施、材料、工具的准备工作,一要为幼儿准备专门的工具,如自制适合幼儿使用的小铁锹、小铁锄、小镰刀等;二要准备进行活动记录的设备,如录音笔、照相机等。在知识储备方面,可组织教师学习初步的相关知识,聘请专业指导人员。幼儿园应引导幼儿及家长参与这一环节。
第四,实施并记录。教师组织幼儿在专题区内开展活动,应做好儿童行为、语言及作品的记录与保存,具体方法各课题实验园已撰文详细阐述,故不赘述。
第五,反思与调整。结合记录,对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组织教师、专家、家长甚至幼儿讨论解决策略,并运用对策调整活动。此环节可根据实际情况反复多次进行直至解决问题。
第六,生成建设制度①。这一环节并不是最后一步,它贯穿于第三到第五环节,即在专题区准备与建设、维护的实践中逐步生成活动制度,并完善成文,成为幼儿园课程管理的组成部分。
(三)注意事项
为了更好地发挥专题区特有的教育优势,教师还需处理好两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大教育观; 家长学校; 保教质量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3-111-00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教育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能否与幼儿园配合,共同教育幼儿。几年来,我园始终把办好家长学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架起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桥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有效地推动了幼儿园的发展。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切良好的学校教育都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的,家庭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无可估量的作用。我园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有关部门的指示精神,教职工克服狭隘的教育观,树立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大教育观。思想认识到位后,工作积极性更高了,干劲更足了,动员家长参加家长学校的培训学习,向家长宣传做好家长工作的一些方法、途径及计划安排,使家长认识到参加家长学校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主动参与,形成教育的合力,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二、加强领导,规范管理
家长学校是密切家园联系的一条途径,是宣传幼儿教育、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技能、争取家长理解和支持的主阵地。每年都把办好家长学校工作纳入园整体工作计划,切实加强领导,健全家长学校各种组织机构。
首先成立了由园长、副园长组成的家长学校校务委员会。主要任务是制定家长学校章程、规章制度,落实家长学校计划,统筹领导家长学校各项工作。其次,成立家长委员会。每班推选出1名素质较高、重视早期教育、关心幼儿园发展的家长,组成幼儿园家长委员会,并颁发聘书。其任务是听取家长学校办学情况报告,配合协调家长学校管理,讨论办学方案、教学计划、规章制度、各项活动的开展、征求家长意见等。再次,成立由园领导、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保健医生组成的家长学校授课教师队伍,负责家长学校教学计划的实施和对家教工作的研究。
三、形式多样,注重实效
在家长学校的教学内容上,我们既有每学期的重点专题内容,又有连续性、全面性的活动内容,使家长全方位地接收信息、受到指导。
1.专题讲座经常性
每年制定讲座计划,邀请有经验的教师就幼儿生理、心理、卫生保健、教育等系列作为讲座的内容,切实提高家长的素质和家教水平。根据小、中、大班幼儿年龄特点举行一些有针对性的讲座。如:针对小班家长的需求,家庭教育专家作“今天如何做父母”的专题讲座,家长出席率达到了98%以上。家长们对老师深入浅出、幽默风趣的报告非常喜欢。针对大班家长,孩子即将进入小学,邀请专家作幼小衔接专题讲座:“过好人生第一关”“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还有“关注孩子的心灵健康”“如何开展家庭亲子阅读活动”等专题讲座,都使家长受益匪浅。
2.家长座谈制度化
家园互动座谈会,教师与家长面对面,共谈教子热点问题,共享教育成功感受,共商家园共育大事。座谈会上家长踊跃发言,或成功经验,或育儿困惑,取长补短,各有所获。保健医生积极与家长沟通交流,向家长宣传幼儿的健康教育,如卫生、作息、营养等方面专业知识。让家长们明白,我们要培养的是“活泼开朗身体好、勇敢自信善交往、好奇探索兴趣广、文明礼仪习惯好” 的新世纪儿童。
3.家长开放实效性
著名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教授主张:必须把幼儿园与家庭、社会三个方面的力量结合起来,幼儿教育工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园家长学校努力做到教学内容系列化,教育形式多样化,教育活动科学化。幼儿园定期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请家长来园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参与孩子们的各类游戏,观看孩子们享用喷香的午餐等。让家长能亲身了解幼儿在园的半日生活程序及学习、生活、游戏、运动等活动内容,了解老师们怎样教育孩子、怎样组织孩子们的各项活动,并进行意见反馈和交流。
4.亲子活动趣味性
组织亲子活动,拉近家园距离,增进亲子感情,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亲子绘画大赛“美丽的昆山――我的家”、 “庆六一亲子游园会”、亲子小制作“树叶粘贴画”、“我为奥运加油”等系列活动。家长们的积极参与,使得活动有声有色,丰富多彩,家长们个个都尽兴投入,感到自己回到了幸福的童年时代,也加强了家园联系与家园的共育。
四、加强反馈、有效指导
工作落实了,效果的反馈很重要,它将有助于进一步改进工作方式,调整工作计划,以便使工作更加有的放矢。
首先借助学校网站,通过幼儿园网站“家园共育”主页,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园的各方面发展情况及相关育儿知识,家长也能反馈孩子在家的情况。各班开设“温馨小语”栏目,向孩子说出老师的悄悄话,提出对孩子的希望;增设了“我想对你说”栏目,方便孩子用图画的形式与老师讲话;“宝宝家信箱”则是家长与老师沟通和交流的空间。其次发放问卷调查,请家长填写,以便老师了解孩子和家长的情况。如开学一段时间后可以设计这样一份调查表:“你喜欢上我们的幼儿园了吗?”“你喜欢上我们的班级了吗?”“你喜欢参加哪些活动?”既让家长了解孩子入园后的感受,又便于老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再次凭借家教专栏,向家长介绍每月幼儿园活动开展情况及相关活动照片,宣传幼儿教育观念,指导保育、教育的经验与方法,公布幼儿园营养膳食,介绍家长成功的育儿经验等。
实际上,这些边远农村的幼儿教师们,最开心的事情就是进城听课,但这种机会少之又少,有多位教师谈及自己至少有十年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和学习活动时,眼中透出丝丝无奈和失望。据我了解,她们的园本培训也几乎为零,有的幼儿园特别是一些民办性质的幼儿园甚至连最基本的备课都省略了,教参是大家合用的,在幼儿园里连一本可查阅的专业书籍和杂志都没有。
农村地区,特别是边远的农村现在几乎成了培训和学习的一个“盲区”。教师们长期在“培训盲区”中生存,加上原有的学历或教育素养并不高,因此只能维持一种低水平的工作运行状态,长此以往,似乎形成了一种对学习的漠然感和专业发展的茫然感。
如何才能改变“盲区”中教师的状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呢?我认为至少有以下五条道路可以选择:
1、免费的短期“自助式”分层培训。这种培训时间短、针对性强、见效快。教育行政部门、教师进修学校、职业中学、师范学校联合起来,定期举办“自助式”培训班,聘请专家辅导、举办专题讲座,定期进行示范观摩活动,经常对乡幼教辅导员、园长、骨干教师、农村幼儿教师进行分层培训。可以先列出培训清单供幼儿园和教师选择,以确保培训的有效性。
2、有计划地巡回指导。针对农村教师集中外出培训难度较大的情况,教育行政部门可以组织人力,成立指导小组,充分发挥县级示范幼儿园的作用,派遣幼教专家、教师骨干,深入农村,根据当地的工作情况和教师提出的具体问题,开展专题讲座,训练专业技能,进行示范教学,对幼儿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
3、实实在在的城乡结对。让城市的一些优质幼儿园和农村的幼儿园结成帮扶对子,选派有经验的城市教师去农村支教,农村教师则到城市幼儿园学习。双方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等,跨园自主拜师和认徒,并完成结对计划书,学期结束由双方幼儿园协同进行考核并评优。
【关键词】构筑理想课堂;《主题文件夹》建设;优化网络教研
在幼儿园的教研活动中,原本教研即满足幼儿园自身发展的需要,又立足幼儿园的长远发展,对促进本园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近年来,按照新《纲要》的要求,我园积极拓展原本教研内容和新模式,立足原本实际,以研促教,努力寻求有幼儿园自身特色的原本教研之路。
一、以“构筑理想课堂”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教研模式
课堂教学研讨是幼儿园最基本一种的教研模式,我园把目光聚焦于课堂,立跟课堂,进行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的探索,通过“精品教案分享”、示范课、展示课、汇报课、教学比武等多种方式和途径,进行课堂教学研究。将原本培训直接走进课堂呈现课程的魅力,让教师充分“卷入”到课程当中来,在参与中提高。
(一)立足课堂,强化基础教研
幼儿园教研活动已形成制度化――每周周二集中教研活动,每周五年段组活动,平时根据计划每月安排一次大型教研活动。通过“专业素养+人文素养”的培育,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以“支架式”理论学习、“问题挂牌式”专题讨论、“互诊互评式”集体备课、“滚动推进式”导师制度等,不断锤炼教师的教学技能,积淀教学基本功。
(二)抓住问题,重视应用教研
以教研组、年段组、帮教组为平台,以教学中出现的共性问题为焦点进行研究,具体方式和过程:“靶子课”呈现问题;“原点叩问”聚焦问题;“示范课”解决问题;“透视课堂”生成观点;“经典反哺”指导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高效性。实施青年教师模仿课、课堂教学改进计划,抓准共性问题,逐步提高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三)找准点子,加强专题教研
针对本园教育教学情况,组织开展了主题课程研讨,语言领域专题研讨、健康领域专题研讨、科学领域专题研讨、礼仪教育研讨等,我们先采用“组”的形式进行交流探讨,运用集体的智慧进行疑难的解惑。然后鼓励教师通过“实践――反思――在实践――在反思”的途径进行,直到教师教师获得较为满意理想的结果为止,从而提高教师教学、反思及改进能力。
二、以“落实主题课程”为目标的《主题文件夹》建设的主题课程教研模式
幼儿园《主题文件夹》的内容是以年段为单位,共同讨论、制定、收集,让教师边实践边研究,边研究边记录,记录内容包括主题的确立,目标的制定,主题计划、教案设计、主题下环境创设、家园互动、幼儿活动过程的记录、幼儿发展评价、活动反思等课程实施全过程。
通过主题课程研讨进一步完善《主题文件夹》的创建,要求教师将活动方案、活动后的反思、听课教师的评价、方案的调整计划及时予以汇总和整理,最终形成完整而有质量的文字资料,作为今后设计和组织活动的借鉴。我们通过这样的操作流程开展:年段组教师集体备课――第一次课堂教学展示――全体教师的听课、评课 、研讨、业务园长的指导――第二次教师改进课堂教学展示――全体教师的听课、评课 、研讨――第三次课堂教学展示――全体教师的听课、评课 、研讨,总结,形成最优化的教案,收集到主题文件夹中。通过这样的主题课程研讨,促使教师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尤其让教师探究“是什么”、“为什么”,逐步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智慧,从而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发展。
《主题文件夹》的建设过程,培育了教师的反思文化,倡导了教师的行动研究文化,使教师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萌发教育智慧,改变教育行为,从而落实课程质量。
三、以“教师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共同体”为特点的基于网络的教师专业发展教研模式
(一)以点带面,倡导个性教研
我园注重教师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营造学习文化,培育反思文化,鼓励教师多阅读,多写作,倡导行动研究文化,立足教研,努力打造一支学习型、反思型、研究型的师资队伍。
倡导教师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寻找课题,课题不求大,不求异,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要求教师的科研要研究真问题,科研的成果要能实实在在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有多个课题成果获奖。教师人人撰写论文、案例,多人次在市级获奖。
(二)依托信息技术,深化网络教研
网络教研是指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利用开放、交互动态的网络教研平台,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一种新型教研模式。
1.电子备课──上传教案交互修改,实现资源共享
备课是提高现代教学水平的前提和基础,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幼儿园历来把集体备课作为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教师集体网上备课,跨越了时间、空间甚至学科的限制,在一个广阔的背景上进行专题研究。
2.博客论坛──借助网络平台展示自我,收获研究乐趣
2006年,幼儿园全体教师均注册了教育博客。通过教师博客平台,构筑了一种资源共享、自主化、互动式的园本教研新模式。开展网络教研活动以来,园领导更起到了率先引领作用,经常参与网络研究,网上评课,发表观点并及时整理发表日志。
3.班级博客――借助网络平台,快捷有效地开展家长工作
班级博客、幼儿博客已成为幼儿园家园沟通必不可少的工具,在博客上与家长共赏孩子的教育问题,给家长提供正确的育儿及教育点子,深受家长的欢迎。
几年来,我园通过构筑理想课堂、《主题文件夹》建设以及优化网络教研这三大模式,通过强化基础教研、重视应用教研、加强专题教研、倡导个性教研、深化网络教研这五条主线为教研路子,以传统教研+网络教研相结合的园本教研为教师的发展和研究搭建交流平台,使教师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萌发教育智慧,改变教育行为,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参考文献】
关键词:标准、研讨、复制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仙河社区学前教育中心现有9所全日制幼儿园、一所亲子园。为规范幼儿园管理,也曾梳理、汇总、完善过各岗位的职责、流程,然而走进班级,并没有看到预期的效果。针对这种现状,我们进行了调研、讨论,查找问题的根源:一是实力不足。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师资力量的相对薄弱,单独每个幼儿园都不具备这样的实力;同时,仅就一家之见,缺乏园所间的横向比对,出台的流程与标准缺乏科学性和普适性,经不起推敲。二是精力不够。在当前幼儿园各项事务性工作的冲击下,幼儿园很难有足够的精力,去思考、规范每一个细节,所以就会存在不具体、不深入的现象。三是动力不强。流程和标准大多都是管理人员参考书籍、资料制定的,可操作性不强,一线的操作人员产生畏难情绪和惰性心理,执行不到位。另外管理人员吃不透、解释不清,考核无法跟进,也是以往造成流程和标准推行不下去的重要原因。
在商业营销领域,很多大企业采用连锁经营、统一管理的集团管理模式,即:总公司建立一个成功的标准模式用于各个分公司,使下属分公司直接拥有这些成功经验和品牌优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攀升。这种现代商业运作模式,既统一了管理标准,便于检查考核,又保证了公司运行的高起点和持续发展的强大生命力。在学前教育领域,也涌现出很多集团化发展的成功典范。作为企业办园的行政主管部门,能否借鉴集团发展的模式,如何建立一套具有普适性和可操作性的幼儿园操作标准?我们进行了不断地实践与探索。
一、确立标准化操作现场
在全面分析了本地区师资力量及教科研现状之后,我们提出了“以推出标准化操作现场活动为抓手,开展幼儿园一日活动精细化管理”的工作思路。即:将幼儿园一日活动各环节分解为若干模块,每个幼儿园自选一个模块进行研究,集中整个学前的教研精尖力量,逐园逐模块地反复实践研讨,将每个模块打造成一个个成熟的“母版”。本着成熟一个推出一个,推出一个复制一个,让每个幼儿园在锻造“母版”的过程中理解教育的真谛与内涵,看到幼儿与教师的发展,在显著的成效面前获得自信与动力;在对“标准母版”的研讨中反思与内化,在“复制母版”过程中,焕发出无限潜能,实现管理与保教工作的创新与提升。
二、制订流程与标准
我们在制订时牢牢把握四项原则:
1、来源于一线,落足于一线。制订标准前,课题组成员要深入一线观摩各岗位人员的工作,引导教职工自己描述自己的工作,课题组成员通过追问、挖掘、提升,提炼她们习惯行为当中的科学性,从而使制订出的流程和标准根植于一线,经得起推敲和实践的检验。
2、把握核心价值。在制订标准之前,必须牢牢把握每个环节的核心价值理念,也就是这个环节我们需要做什么?需要做到什么程度?可以采取的形式有哪些?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都是“以孩子为根本”,以“促进孩子的发展为宗旨”。如:在离园活动中,我们确定了“展示、培养、协调、保障”四个方面的核心内容,展示幼儿快乐的精神状态、保教人员积极、阳光的精神面貌,优质的服务态度以及幼儿在园一日活动的精彩回顾;培养幼儿有序的活动常规、自我服务能力;协调即与家长的沟通和对突发事件的处理;保障幼儿安全有序的离园。
3、流程简洁、易操作。把复杂的工作简单化,制订的流程要简洁、流畅、方便、易操作,一线职工才会乐于按照流程进行操作。
4、标准具体、明确。要避免模棱两可的描述。涉及到需要量化的数据,通过查找大量的资料和依据,确保数据的科学性和标准的说服力。如:在午餐主食的制作时涉及到的每个孩子出米的数量以及米和水的比例;分餐时每盆熟米饭是多少克?按习惯切割后每块大约是多少克?我们都要经过反复实践称、量、比较后,才最终确定。标准的描述语言要简短、直接,尽可能做到图文并茂,简明清晰。
三、组织观摩与专题研讨
每一个标准化现场的推出与推广都分为4个阶段,锻造推出阶段—研讨交流阶段—复制创新阶段—考核推进阶段
1、锻造推出
自2010年11月起,我们采用现场观摩方式,相继推出了第二幼儿园幼儿户外活动标准化操作现场、蒙台梭利幼儿园幼儿进餐标准化操作现场、第一幼儿园食堂配餐标准化操作现场、第五幼儿园区域活动标准化操作现场、第七幼儿园离园活动标准化操作现场、第四幼儿园食堂分餐后整理、第六幼儿园幼儿午休及睡后整理7个标准化操作现场。
2、研讨交流
观摩结束后,我们组织幼儿园各岗位代表集中进行专题研讨,观看视频、现场答疑、分组讨论,对各个标准化操作现场推出的方案、工作流程的制订、操作标准的实用性、推广性等方面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总结优缺点、提出建议,为后期的改进、推广奠定基础。
3、复制创新与考核推进
(1)制定复制、推广运行计划
专题研讨结束后,学前教育中心要求各幼儿园在一个月内制订出标准化操作现场的复制方案,然后组织幼儿园保教人员深入学习和领会,开始复制和推广。我们要求做到两点:
一是把握核心。各幼儿园在复制时必须洞察把握住核心的内容、核心的教育理念及价值观,在确保复制不走样的前提下进行创新;二是尊重实际。在充分尊重园所实际的基础上制订自己的复制方案,要让标准在自己园内落地生根,成为自己的东西。
为夯实每个标准化操作现场的复制过程,确保标准化操作和精细化管理的成果,学前教育中心制定了标准化操作现场复制、推广运行表,每学期按计划分步实施。
(2)检查考核巩固推行效果
按照运行计划,每学期我们都会对幼儿园标准化操作现场的复制情况进行考核。如上学期,把户外活动标准化操作现场的复制、推广工作作为考核重点,本学期在户外活动考核的基础上,又加入了对幼儿进餐标准化操作的考核,这样循序渐进,螺旋递增。考核结果纳入月度考核成绩,与奖金挂勾进行奖惩兑现。
四、扩大宣传,获得家长的认可与支持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卫生保健工作继续以《xx市儿童保健工作常规》为要求,以xx区儿保所工作目标为指南,围绕《幼儿园工作计划》,落实幼儿园新发展规划中卫生保健的工作目标任务,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开展好各项保健工作,促进园卫生保健工作质量的稳步提高,确保每个孩子在幼儿园健康、快乐成长。
二、主要问题
1、一园两部人员较多,在管理上还要进一步理顺和加强。
1、两大员工作日趋规范,但在具体环节的操作细致性还有待加强,在日后要加强检查的深度和力度和出现问题的连续性检查。
2、传染病的防控越来越严峻,重点梳理传染病防控各个环节,加强预防性消毒的工作,规范各种标示和放置,检查各项操作的具体执行情况,加强对教职工的培训、对家长的宣传、对幼儿的教育。
3、保研活动的培训更应针对问题进行研讨,结合教学工作重点细化培训环节,注重培训前的思考,有序地扎实推进保育细化工作。
4、对于老师书写的各类保健资料中的问题,加强和老师的沟通,对新教师进行相关书写内容的培训,提高保健资料的质量。
三、工作目标
1、总结经验,形成规范有序、运行流畅、适宜有效的保健工作管理网络及管理机制。
2、促进保教配合,形成较完善的保教配合指南及考核督查机制;
3、继续开展幼儿点心环节三位一体的专题研究,积累实践经验。
4、初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敬业负责的保育员队伍,各项常规工作落实到位,使保健工作整体水平稳步提升;
5、认真开展健康、安全教育,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的防控管理,提升各类人员传染病防控能力。
四、主要工作和措施
(一)保健管理
1、落实三大员网格化管理。梳理管理网络,完善多元化督评机制,促进两大员的精细化管理。
2、二大员培训指导
(二)关注专题性的保研研究。继续深入对“幼儿点心”环节的专题研究,完成研究报告。
1、以三层保育员的现场行为为“微格教研”的内容,剖析行为的规范、语言的多样、不同点心环节不同的站位等。
2、定期开展研讨,进行分析,改进问题,汇总研究经验
(三)健康安全教育
围绕“幼儿良好卫生习惯“培养继续做好健康教育,深入开展传染病防控的生活教育活动,加强日常习惯培养。
1、继续“健康小卫士“活动,梳理日常生活好习惯,进行主题教育、日常渗透与家长宣传(好习惯评比、保健小广播、保健进课堂、好习惯宣传廊、专题小报等)。
2、健康教育活动。设定不同年龄段幼儿每月的健康教育的聚焦点,继续开展多形式多途径的健康教育活动,收集相关的健康教育活动文本资料。
3、加强传染病防控的宣传,根据托幼机构传染病的发病特点,定期宣传传染病的相关知识.
(四)继续做好各项常规基础工作
1、做好幼儿和工作人员的健康检查。做好幼儿六一健康体检工作,保证体检率达到95%以上。做好新进人员健康体检工作,保证健康体检合格率达到100%,确保持证上岗。
2、做好晨间检查和全日观察
3、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和防病工作
4、加强饮食营养卫生,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5、加强日常管理,强化安全意识。
6、认真做好防病工作:加强特殊儿童制度管理。
五、各月主要工作安排:
新学期,如何做好幼儿园保健工作计划
序 言
幼儿园保健计划是针对小朋友而制定的,幼儿免疫力较低,不管是卫生还是饮食方面都是需要相当注意,在制定的过程中需要全面考虑各种的因素。本文,我们来了解幼儿园保健计划的要点。
一、把好本学期新入园幼儿的体检关
对于新入园幼儿,每个幼儿必须持有体检表及预防接种卡,并且体检合格后才准入园。本学期中要完成在园幼儿的“龋齿”检查工作。
二、做好晨检工作
1、做好五大官的检查(包括皮肤、眼神)。
2、询问幼儿在家吃饭情况、睡眠、大小便有无异常。
3、查幼儿是否携带不安全物品来园。
4、做好药物登记,了解班里传染病情况。按时发药、喂药,并做好幼儿的全天观察记录。
三、做好春夏季节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工作
做好春夏季的蚊虫的消杀工作,消灭传染病的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杜绝春季传染病在园内的发生。
四、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提高幼儿心理素质
开展幼儿安全教育,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开学检查大型玩具和各类有隐患的积木。安排科学、合理的一日生活、活动常规并执行。
五、合理安排饮食
1、每周合理制定菜谱,必须每两周变换全新营养餐。
2、与后厨人员经常讨论,研究出符合幼儿需要的菜谱。实行花样化、多样化,稀稠答配,根据季节、气候特点对食谱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
3、做好膳管会记录,将家长的反馈及时传达讨论,提高菜谱的质量。
4、进餐过程的气氛应是轻松、愉快,而不是令人紧张、压抑的。
5、纠正幼儿偏食、挑食、边吃边玩等问题,要注重以饱为先的正面教育。
六、卫生安全
在卫生保洁方面,从幼儿园厨房到熟食间、寝室、活动室、户外场地、种植地、大厅等每一角落,我们都要制定严格的清洁制度和消毒制度,并在日常工作中落实到处。工作中我们要求厨房内炊事员加强自身卫生,保育员做到每天的清洁工作。幼儿园的房舍、设备、大型器械等隐患处,发现及时上报,并做记录和处理。
各班级的卫生,我们都落实到每位教师、保育员肩上,做到了一星期大扫除一次,每天小扫一次、消毒一次,保证了教室光线充足、空气清新;认真贯彻、落实每周二小检、每月一大检的卫生检查制度。同时加强对常见病的预防工作,加大力度切断一切传染源,杜绝传染病的传入与流行。杜绝一切卫生死角,做好教室内每天的通风工作,使幼儿有一个干净、明朗、清爽的生活环境。
七、教育培训
【关键词】现状与原因;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33-0109-02
依据农村本地区往届幼小衔接状况调研分析表明:部分幼儿进入小学一年级后存在以下问题:情绪焦虑,精神疲惫,自信心受挫,厌学失落感;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家长;没有时间观念,偶尔上学迟到,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任务,做事拖拉,畏惧困难;行为不愿受约束,不守纪律,不会听明要求,有时听课注意力不集中,随意讲话,东扯西拉,学习生活节奏缓慢等。究其原因,一是教育环境的差异,如幼儿园美丽温馨的环境布置与小学单调的校园环境对比;活动内容的不同,幼儿园以游戏、娱乐、生活为主的一日活动安排与小学以课堂学习为主的活动对比:幼儿园老师对幼儿生活上、活动、心理上的细心呵护关照与小学教师不再过多关注幼儿生活细节,注重学习成绩好差,幼儿要自主调节学习与生活节奏的差异;课业负担的加重,每天要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完成各科的作业任务,经常性的学习测试与评价的差异:执行作息时间的松紧要求不同。因此,孩子必须具有一定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才能跟上节奏。二是农村幼儿大多数为留守儿童,孩子监护人多是隔代老人,老人根深蒂固的陈旧育儿观念认为孩子必须过早地接受拼音、算数、写字等知识教育才能更聪明,才会更快地接受小学教育。加之,他们为减轻监护幼儿责任,节假日索性将孩子送进不规范的私人培训机构,过早接受小学化教育。这种思想与做法势必导致幼儿身心不和谐发展态势,是造成幼儿厌学的根源。三是民营与公立幼儿园并存,生源竞争激烈。为迎合家长口味,争取生源,少数偏远山区幼儿园只得违心违背科学教育的理念,大量灌输知识教育,忽视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学习兴趣的培养、综合能力的训练,导致幼儿园教育变异小学化,导致孩子后进不足。四是部分幼儿园与小学缺乏经常联系,未达成教育共识,幼小衔接工作不到位。因此,幼儿园、家庭、小学、社会需要共同携手,实施科学有效的衔接,才利于促进孩子的正向发展。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是他们成长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那么如何让幼儿轻松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适应小学生活呢?幼儿园应该如何做好幼小衔接教育工作呢?
一、幼儿园必须制定落实科学的幼小衔接规划
一是幼儿园应立足幼儿远期发展制高点,以科学幼教理念为依据,因地制宜,制定符合本土特点的园所与班级学期幼小衔接工作整体与阶段规划,将此项工作作为学期教研专题去落实具体活动,并形成教育活动系列。如: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全面学习《3-6岁幼儿学习发展指南》,明确各阶段幼儿身心发展与认知规律,确定各阶段幼儿学习发展目标,制定各阶段幼儿幼小衔接活动专题内容:领会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及科学有效的实施策略。大班要经常性地开展研讨交流活动,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是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单方面的事情,需要家长的参与,家庭因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我们要重视做好家长工作。首先,要彻底更新家长落后的教育观念问题。幼儿园开展幼小衔接活动可以邀请家长代表参加,通过定期的专题教研活动与家长会、公共宣传教育栏等形式向全社会、家长宣传幼小衔接的基本理念与做法,让家长和教师达成思想共识。活动形式多样化:如成立家长学校,聘请幼教专家和优秀家长代表来园讲课,使家长接受家园共育的科学理念。重点要教育家长对孩子多陪伴、少放任;多放手,少依赖;保持家园作息规律与生活学习习惯的一致性:家长要有意识地配合完成幼儿园老师提出的任务,放手让孩子学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而不宜娇惯孩子;暑假中要多带孩子去小学参观,平时让孩子和小学小朋友一起玩耍活动,了解小学学习情况;让孩子多阅读,增长见识,发展心智,不宜送孩子去不正规的幼儿培训机构参与超前学习,认识其弊端;为孩子准备入学必备的学习生活用品。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入学心理诱导。其次,通过召开大班家长会和举办专题讲座、参与幼小衔接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明确幼儿园和小学最明显的几点差异:如生活环境的差异、学习内容、要求与活动节奏的变化、人际交往的变化、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变化将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才能合理地从生理、心理、行为习惯、教育策略等方面为孩子做好人学前的准备工作,使幼小衔接工作有科学依据。还要适当介绍园内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计划与措施,争取家长的支持配合。要充分发挥宣传教育主阵地的作用,搭建幼儿园与家长沟通的窗口。可以在园区积极开辟幼小衔接宣传展板与班级“家长园地”,大班可设立幼小衔接专栏,有计划地选择和更换内容,让家长在小小的“园地”中,不断接受科学的教育观、儿童观。及时主动地与老师交流孩子的表现情况,从而提升教育理念,调整对幼儿的教养方式,形成家园合作的局面。
二、针对幼小差异,重视大班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跟进教育策略
1.生活环境布置和活动节律逐渐与小学接轨
教室环境布置逐步接近小学化:可改变课桌的安放,改围坐为分组座位,定期调换座位,以利于训练幼儿注意力的集中。室内布置尽可能简单实用,可以布置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主题墙、孩子综合表现评比方面的专栏。大班末期的作息制度可适当更改,如适当缩短午睡时间,延长每节上课时间:每周逐渐增加上课或智力活动次数,逐步减少游戏活动时间。强化训练孩子时间观念,要求孩子按时上学,不无故缺课,做事守时有条理。
2.强化训练幼儿对小学环境和学习的适应能力
为了消除幼儿入学后对环境的陌生感,可以让其与大班孩子结对子,观察学哥、学姐做作业的情况。幼儿毕业前夕,可组织大班孩子到小学参观访问,让孩子提前熟悉小学校园环境。走进课堂和一年级孩子一起听课,感受他们的学习生活,以熟悉的榜样来激励孩子爱上小学的强烈愿望。持续关注幼儿注意力与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培养。训练幼儿课堂上认真听课,积极思考质疑,先思考再举手发言,耐心倾听同伴发言的习惯,有时将评价发言权交给幼儿;多尝试小组讨论交流学习形式,学会合作互动学习。要求幼儿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作业不拖拉,可每天布置少量作业任务,让家长配合督促签名。
3.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
要充分给予幼儿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自己独立穿衣、背书包上学、整理学习用品,不依赖大人。集体生活中安排幼儿轮流做值日生,负责班级幼儿进出场组队秩序,管理门前植物区花草,帮助照顾病弱小伙伴。帮教师收拾碗筷,打扫卫生,鼓励幼儿主动为班级服务。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和劳动观念,力求家园一致,请家长配合幼儿园老师的要求,让幼儿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浇花、择菜、收拾自己的生活用品和房间。幼儿园可以精心组织一些生活自理能力比赛活动:如在规定r间内完成穿衣、系鞋带、穿鞋、收拾玩具与学习用品的评比活动。培养责任感与独立生活自理能力,克服做事拖拉、凡事依赖于师长的坏习惯。
4.提高自主意识与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集体生活最能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将这种能力培养渗透于一日活动教育中。抓住契机主动从幼儿学习生活的细节上人手――如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怎么办?游戏时。如何制定合理的游戏规则?如何与同伴合作?遇到困惑时,教师要引导孩子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想办法,尝试和同伴商量,学会大胆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听取他人好建议的习惯。从而有效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与合作协调或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幼儿园与小学交流对接,共同提升幼小衔接工作成效
幼儿园与小学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合作单位,三年的幼儿园教育对即将进入小学的孩子发展成长影响深远,小学教师对幼儿园入学孩子的评价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择园导向,幼儿园要与当地小学加强长期合作交流,共同组织参与幼小衔接主题活动,力争在思想观念与教育实践活动中达成一致目标,携手共进。
关键词:目标体系;德育内容;工作渠道;德育科研
一、科学构建幼儿德育的目标体系
我园的德育目标就是《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阐述的内容。这是我园德育的一级目标。在一级目标的基础上,我们又把它分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行为习惯、个性心理品质等四大方面的二级目标,然后我们再把二级目标按小、中、大年龄段制订了相应的德育目标,使各级目标既呈现出一个整体状态,但它又是层层推进的。
二、精心选择幼儿德育的内容
德育内容选择的恰当与否,是关系到幼儿德育工作是否能取得良好效果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我园在选择幼儿德育内容时注重以下几个因素:科学性、规范性、全面性、层次性、系统性和先进性。
三、努力拓宽幼儿德育工作的渠道
1.课程教学是基本途径
赫尔巴特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渗透于教学,只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这一著名的“教学的教育性”原则,指出了德育是教学活动的题中应有之义。我园在实施五大领域的课程中,始终坚持在每一门课程、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时机渗透德育。
2.专题教育使认识深化
结合时事组织德育专题教育,目的性、计划性更强,内容更集中、系统、直接,对幼儿良好道德情感的形成有着强烈的震撼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良好的情感是良好行为的肥沃土壤。我园每年都开展一些系列专题教育活动,如:“争做环保小卫士”系列教育活动;“爱家乡、爱祖国”系列教育活动;“革命传统教育”系列教育活动等等。
3.融入幼儿一日活动之中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幼儿德育需融入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才能取得“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晨间接待可巩固礼貌教育;晨间活动不仅可让幼儿强身健体,还可培养幼儿之间的合作与克服困难的精神;生活活动让幼儿懂得要提高自理能力,学会节约,而且还要不挑食;游戏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学习交往、合作、分享、遵守游戏规则和废物利用……
4.建好幼儿德育主阵地
幼儿品德教育与其他教育一样,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必须要有基本的阵地。我园通过组织教师反复讨论并结合我园的实践和借鉴他人的经验,确立了“晨间谈话”“国旗下讲话”“家园共育栏”“区角活动”“自然角”“种植园”等发挥德育效能的教育阵地,以便让幼儿了解更多的道德常识,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5.有机整合多方面的德育力量
幼儿在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中,不仅接受幼儿园有目的的教育,还受到来自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我园注重调动多方力量,达成共识,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我园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学校学习材料进行家访、参观、散步、春游、秋游等方法,取得家长、社会的支持。
四、大力加强幼儿德育科研工作
幼儿德育工作需要有一套科学有效的方法,以帮助我们尽快地把握规律,积累经验,取得良好的效果。这些德育科研成果的取得,极大地调动了我园教师的积极性,使我园的德育科研呈现良性运作状态。
着力专业成长,提升教师业务素养
教师是园本教研的主体。因此,我县把抓好教师理论学习,提升教师业务理论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作为抓好园本教研工作的第一步。
1 突出理念更新
我们立足于对幼儿园的教研工作进行明确的理性指导,以保证高质量的教研活动的开展,县教育局科学规划,精心安排,对幼儿园园长、业务园长、教研组长、教师进行了分层次、分期分批、分专题培训,先后举办5个培训班,培训人员185人次。在培训过程中,我们采取“参与式培训”、“行动研究”、“案例教学”、“反思性教学”、“叙事式研究”等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让学员唱主角,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并通过活动的点评,让专家和学员直接对话,从而使教师更新理念。理念的更新使教师对园本教研工作的工作目标、方法途径、原则要求等有了更系统、更科学的认识。她们自觉以此为指导,更敏锐地去发现教学实践活动中的问题,选择适宜的教研主题,运用正确的教研方法,推进园本教研活动的开展。
2 突出骨干引领
骨干教师是幼儿园教研活动的中坚力量,在把握幼儿园普遍问题、组织园本教研活动、帮带新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具体问题等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从这个意义上讲,她们具有“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两家之长,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同伴互助”。因此,我们注重开发幼儿园现有的教育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幼儿园“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的引领作用,如诏安县实验幼儿园的刘旭华老师、诏安一中幼儿园的蒲淑娟老师、诏安县机关幼儿园的郭惠娟老师、南诏幼儿园的吴雯霞老师等,她们是省、市级骨干教师,参加过省、市培训,具有较高的理论修养、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突出的教学实践成果。我们注重发挥她们在园本教研中的专业引领作用。具体做法是:第一,举办专题讲座――在县级培训中,请她们举办《对(幼儿园课程标准)的解读》、《新课程理念下的幼儿课堂模式》、《如何加强教后反思,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等专题讲座;同时,各园在平时园本教研中,每学期至少请她们举办一次专题讲座;第二,举办公开观摩课――每学期至少让她们承担一节(次)公开课或幼儿集体活动;第三,结对帮教――在各园中,建立“1:2”结对帮教制度,每位骨干教师每学年结对帮教两名年轻教师。
3 突出自主学习
如果说专家、教研员、骨干教师的引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前提与基础,那么教师的自主专业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则是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关键。我们紧紧抓住这一关键,依托教研员的指导和督导,强调教师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各园做法主要有:第一,建立学习文件夹,教师对平时的学习情况作累积性的记录,县、园对其进行不定期的检查;第二,提倡问题解决式学习,即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水平、教育教学能力等进行梳理,形成学习专题,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循序渐进地开展学习与实践;第三,拓宽学习渠道,要求教师学会利用网络进行协商交流学习,即利用信息交流平台开展互动式学习:学会利用网络与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性学习,即将网上的资料素材整合到幼儿学习的课程中,让网络资源发挥最大作用。
着重园本特色,提升教研品质
以上级文件精神为依据,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立足各园办学规模、管理特点、师资水平、教学设备、校园环境等实际,围绕本园发展目标,提出园本教研课题,展开具有本园特色的教研活动,这是我县几年来园本教研管理的总体思路。在这一总体思路指导下,各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展开了一系列园本教研活动,从而推动我县园本教研总体水平的提高。
1 建章立制,优化园本教研管理
各园制订了“教研组工作制度”,每周进行一次教研活动,每次教研做到“五定”即定时、定点、定目标、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积极营造严谨、务实、民主、宽松的教研氛围,努力改变教师教学研究上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状态,鼓励教师经常性地开展经验交流和合作教研,积极参与各个层面的教研活动,让教师有机会相互学习,相互切磋,共同提高教学研究水平。诏安县实验幼儿园、南诏幼儿园还设立园本教研及园本培训的专项资金,对教师的专业培训所需经费方面给予充分支持。诏安一中幼儿园、诏安县机关幼儿园等建立起“教师成长档案”,记录了教师的点滴进步及成长过程,诏安一中幼儿园还为教师制订自我发展计划,如3~5年教龄的青年教师朝县级教坛新秀的方向努力,5~10年教龄的教师朝县级名优教师的方向发展。
各园在总结和提升特色教研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各自特色的教研模式。如诏安一中幼儿园坚持推行“专题理论导读、教学评研、课题研讨、自主式教研”四位一体的教研活动模式,使该园的园本教研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富有成效,具有典型特色。
专题理论导读――理念引领式:主要以“读书论坛”形式开展,每学期围绕本园教研专题,精心挑选与本专题相关的名家理论文章,组织教师研读,让园本教研站在更高的起点上,获得更高的理论支持,以推动教研向纵深、可持续方向发展。具体做法是每次活动由一位教师主要发言,进行导读,阐述书中某个观点;然后,大家围绕此观点进行交流互动,结合学期教研专题内容、开展方式方法等发表见解。一方面以此来引领教师理念的提升;另一方面幼儿园可将大家意见加以梳理、整合,形成专题教研活动实践方案。
教学评研――连环跟进式:主要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备课、听课、评课活动。具体做法是:两个教研组就同一内容先在组内集体备课研究,然后请一位教师执教,接下来一起评议,指出优点与改进意见后,再请一位教师执教,再进行评课,经过反复的研究与评议,促进每位教师进步与发展。
课题研讨――专题讨论式,根据课题研究内容,每次专题研讨围绕一个问题展开,采用平行班的分组研究方式,或开展集体大组讨论。由课题负责人和子课题组长与教师协商确立研究问题,彻底解决课题研究中的困惑,保证了研究的顺利开展。
自主式教研――问题跟进式:主要围绕日常教育教学及生活活动中遇到的棘手问题及相关策略开展研究,由教师自主选择讨论问题。比如“怎样面对孩子的撒谎”、“怎样处理共性与个性发展的矛盾”等,类似于这样的两难问题,大家互相辩论、各抒己见,共同提高。
2 创新主题,丰富园本教研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