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绿色运输报告范文

绿色运输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绿色运输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绿色运输报告

第1篇:绿色运输报告范文

关键词:绿色港口;环境影响;政策支持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8-0027-02

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化程度与城市化程度都在不断提高,但是随之带来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突出体现的就是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以及全球温室效应的严重化,可以说,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前提就是如何实现绿色的工业化生产。在此背景下,理论学界也提出了不同的概念,如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低碳经济等,虽然表述不同,但是核心都是为了实现人类的可持续性发展。早在1989年,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预警小组就公告世界正面临七大生态环境问题,分别是全球气候正在变暖与海平面上升;土壤过分损失与人均耕地不断下降;森林资源日益减少;淡水供应不足成为发展的制约因素;臭氧层损耗是是潜在的不容忽视的环境危机;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动植物资源急剧减少;人口迅速成长,形成与日俱增的压力。经过二十多年的社会工业化发展,环境问题越发严重,地球正面临着十大环境问题的挑战:全球气候变化、氧层破坏和损耗、酸雨污染、土地荒漠化、资源危机、森林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海洋资源破坏和污染、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

一方面,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碳的排放总量和能源消耗将继续提高,因此,中国不仅具有发展绿色经济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也存在发展绿色经济的空间。另一方面,绿色港口作为绿色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也具备发展的要求和空间,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中国绿色港口建设明显滞后,尚处在起步阶段。此外,国内对绿色港口的认识还不全面,往往认为绿色港口就是绿化港口,甚至有的港口做些植树种草等绿化工作就宣称自己是绿色港口了。中国能源匮乏、环境日益恶化,绿色港口作为一种能耗少、污染小的新型港口是港口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学习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做法,对于我国建设绿色港口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绿色经济理论

绿色经济的核心是资源化、减量化、再利用,绿色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是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基础。绿色经济就是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充分利用能耗低、投入少、排放低、收益高的工艺,在社会生活中实现绿色消费,减少生活垃圾与废物的排放。

首先,环境保护是绿色经济发展的基础。绿色经济是针对全球经济快速增长与环境的日益恶化的突出矛盾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过去,人们片面的追求经济的高增长而无视环境的承载能力和损坏程度,遭到了自然界的强烈报复而经济损失惨重。实践证明,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污染的想法往往事与愿违,得不偿失,必将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环境保护必须成为经济发展的前提基础。发展绿色经济有必要提高各行各业环境的准入门槛,将高污染、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企业坚决拒之门外,保护和改善环境必须从现在做起。需要说明的是,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并不矛盾,二者完全可以良性互动,经济是环境的调节器,环境是经济的晴雨表,经济的发展可以为环境保护提供人才、技术、资金等的支持。良好的环境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优质充足的资源,使经济发展更加稳定、高效和持续。

其次,促进人与生态健康发展是绿色经济发展的目的。人的健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方方面面的内容,需要均衡的营养、适当的运动和戒烟限酒,而生态环境的好坏也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绿色经济将环保理念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把人与生态健康视为绿色经济发展的目的,保障百姓吃上安全无污染的农产品,用上干净的自来水,置身于空气清新、绿树环绕、鸟语花香、生机盎然的生态环境之中,人的健康得以让经济发展得更加健康、稳定和持续。

3 港口发展历程

1992年在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上通过了《港口的发展和改善港口的现代化管理和组织原则》的研究报告,在该报告中将港口的发展划分为等三个阶段,即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港口,时隔七年随着港口的发展又提出了第四代港口的概念。与此同时绿色经济理论渗透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对绿色经济的强调,使得建设绿色港口的理念逐步得到重视。因此,可以将绿色港口归入到第五代港口的范畴。

(1)传统型的港口。第一代港口只是传统型的港口,主要出现在19实际初,发展于20世纪中叶。由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使得港口最初的功能主要集中在货物的仓储与运输,强调货物的流转,不具备其他的附加功能,因此港口功能单一。

(2)运输服务型港口。运输服务型港口发展与20世纪中叶,属于第二代港口的范畴。由于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货物运输的要求已经超出了运输本身,因此要求港口除了提供基本的仓储运输服务以外,还需要港口具备为临近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在此阶段,港口开始向着规模化、专业化、大型化发展,港口实现的经济规模已经占据地方经济的重要地位。

(3)国际物流型港口。国际物流型港口发展于20世纪后期,属于第三代港口的范畴。随着集装箱运输方式的不断发展,国际货物运输已经出现了一个新的内容,即国际多式联运。由于海上运输在国际多式联运中的主导地位,使得对港口功能的要求提升至一个新的高度,港口已经发展为现代物流的中心以及内陆集散货物的中心。在这一期间,港口的大型化、专业化与规模化已经成熟,而且港口的深水化、集装化也已经体现。

(4)国际枢纽型港口。国际枢纽型港口发展于20世纪后期至21世纪除,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起来的。虽然第三代的国际物流型港口已经具备了物流中心的功能,但是与国际枢纽型港口的功能相比,并非全面。国际枢纽型港口的功能已经扩展至港口临边工业城市,甚至延伸至内地,以港口为枢纽的物流网络已经形成,信息化已经成为港口的重要特点。

4 港口发展最新趋势以及政策支持

4.1 港口发展的最新趋势

第一代传统型港口的主要的功能是货物的仓储与运输,服务功能单一,没有衍生的服务功能,服务对象对港口也没有额外的功能要求,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港口只能提供基本的服务功能,而且港口的服务消费对象对港口的要求也只能停留在初级水平。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港口装卸工艺与装卸设备的不断改进与提高,港口的服务消费对象对港口的要求不断提高,在此背景下,出现了“运输服务”型港口、“国际物流”型港口与“国际枢纽”型港口。进入到21世纪,工业化程度的提高,社会对港口的建设模式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现在的港口不仅具有上述几代港口的功能与服务水平,而且将港口的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相融合,即上述的第五代港口――绿色港口。

工业化发展带来全球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影响。人们要求工业生产效率的同时更加要求绿色经济。港口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部门,是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的主要部门,因此,需要建立一个低污染,低能耗、高效率的现代化绿色港口。这种新型港口除了要求生产的规模化、经济化,更加要求港口的绿色化,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本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4.2 绿色港口发展政策支持

(1)培养环境保护法制理念。

自1979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以来,陆续颁布了大量涉及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以及地方性法规与地方性规章,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和地方性环境保护标准,一方面体现了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逐步提高,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某些企业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保护,忽视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港口企业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应当适应绿色经济发展的潮流,培养环境保护法制理念。

(2)制定地方性绿色港口环境标准体系。

环境标准分为国家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和环境保护部标准,国家环境标准包括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环境检测方法标准、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国家环境基础标准,地方环境标准包括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其中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强制性标准,地方环境标准是国家环境标准的补充和完善,优先于国家环境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经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据此,可以根据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地区特点、港口企业特点制定一套符合地区经济发展的绿色港口环境标准体系。

(3)完善港口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规划体系。

遵循环境影响评价 “早介入”的原则,在港口新建、改建及扩建项目的可行性报告阶段根据项目特点、港口生产环境的特征以及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对港口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进行环境影响分析、预测、评价,进而在评价的基础上提出预防、降低环境污染的对策和措施,预防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不良环境影响,协调港口经济生产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预警小组,生态问题的全球大气候[J].望,1989:44.

第2篇:绿色运输报告范文

海啸来袭,高楼林立的城市瞬间变成,房屋、桥梁、汽车……一切都被龙卷风毫不留情地卷上天。温室效应令全球海平面升高,整个北半球被全部冰封……在罗兰・艾默里奇2004年的作品《后天》中,这些耗费巨资打造出来的灾难场面冲击着每一个在荧幕前的观众。这一切虽然只是导演的假设,但假设已足以震撼每一个人。罗兰・艾默里奇的假设和科学家的预测不谋而合,这说明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已趋于统一。

气候变化的挑战

不久前,德国邮政DHL集团公布名为“Delivering Tomorrow-2020年后的顾客需求”的研究结果,其中气候变化的挑战是和物流业密切相关的一个议题,在该报告中占据了相当的位置。

据预测,全球二氧化碳碳排放量将继续增加,2015年将增加到343亿吨,到2030年将达423亿吨。气候变化已被公认为是目前人类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报告中指出,作为二氧化碳的最大排放者之一,物流企业将会发现自身处于一种非常困难的境地,其活动会处在严密的监督之下,而且油价的上涨和顾客对绿色供应链的需求要求企业有巨额投资和科技创新。“全球的个人、团队和国家,都将集中他们全部的智慧和能力,与气候变化做斗争。”报告作出如此预测,可见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已迫在眉睫。

近年来,为了控制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二氧化碳的排放,各大快递巨头纷纷出台相应政策,为物流行业做出表率,在塑造企业形象的同时,切切实实负起了保护环境的责任。

与碳减排博弈

今年年初,在国际环保机构Clean Air-Cool Planet的环保评比中,DHL的“绿色运输项目”荣获行业最高分。据了解,“绿色运输项目”的核心内容是帮助客户减少他们的碳排量。由此可见DHL不仅关心自身对环境的影响,在帮助客户减少他们对环境的影响上也是不遗余力的。在这项服务中,客户可以选择其全球范围内业务的部分或者全部加入“绿色运输项目”,并支付投递费用的3%作为“绿色基金”。DHL将计算每票快件在整个投递过程中所产生的碳排放量,每年给客户办法证书,标明以其名义消减或抵消的碳排量。DHL希望通过改进这个项目,使得碳效能能够在2020年实现30%的提高。

DHL选择和客户“并驾齐驱”实现碳减排,而另一快递巨头TNT则选择独善其身。早在2007年8月,TNT就已向全球隆重推出了“心系我星(Planet Me)”二氧化碳减排战略。该战略分为二三部分:“橙色准则”,以公司为主体,在企业运营中的全部链条中推行碳减排行动;第二,“橙色选择”,激发员工的减排意识,让员工从自身参与和支持减排行动:第三,“二氧化碳排放计量”,检视公司内部运营,管理、测算、报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能够更好地追踪和监控碳排放足迹。前两者分别为公司和员工对碳减排的承诺,而第三者则是对前二者的检视,三者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实现碳减排。

更新运输工具

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快递企业对运输工具的使用是其产生二氧化碳的根源。据统计,交通运输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的比例高达18%。对于快递企业来说,采用节能环保的运输工具无疑是既能保证其全球的业务量,又能减少因大量使用飞机、车辆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的有效措施。

目前,DHL的机队更新计划已经开始实施,新型的波音757、767飞机已在其欧美航线上投入使用,更为节油和噪音更低的波音777飞机也已在其亚欧航线上使用。DHL公共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执行副总裁Monika Wulf-Mathies认为,在油价高企的时代,更换飞机是迟早要做的事情。考虑到欧洲将于2011年在航空业实行碳排放的交易机制,航空公司需要为自己排放的二氧化碳“买单”,更新机队就鼹得更有必要。

在车辆方面,日前DHL集团与国内领先的汽车制造商东风汽车宣布,双方将共同合作存武汉市试运行被命名为东风之星的中国首批两辆零碳排放电动快递轻卡。东风之星全部由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整车的设计、制造和装配,其驱动能源不足传统的燃油,而是一组蓄电池,在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实现零碳排放。这一举措也是DHL为实现全球零排放的重要布局。

当然,在更新运输工具方面,TNT也不甘落后。早在2005年,一项名为“清洁驾驶”的活动就开始了TNT推进运营车辆碳减排的征程。此后,TNT又在英国、荷兰投资了100多辆纯电动或混合电动快递车辆,因地制宜研制出不同的适用燃料。2008年4月,10辆全新的Hino混合燃料快递车在澳大利亚投入使用。TNT在新型环保车辆的研发上又迈进了一大步。

TNT在全球拥有14500辆运营车,超过26610辆货车与46架专用飞机,其庞大的运送队伍导致了庞大的碳排放量:2008年,机队的碳排放量占集团碳排放总量的50%以上,占TNT国际快递业务碳排放的66%,其运营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公司碳排放总量的28%,占国际快递事业部的碳排放量的20%。因而,研发环保车型,更新交通工具,TNT势在必行。

研制新燃料

随着能源和环境危机的口益严重,寻找一条能够同时化解这两种危机的“一石二鸟”的方法就被提上了日程。早在2006年,DHL公司在瑞士和瑞典分别成立了一支拥有24辆车的车队。与普通车队不同的是,这个车队使用的是从民用垃圾中提炼出来的天然气燃料,每年能减少12吨二氧化碳的排放。此外,生物燃料、混合动力汽车等可持续环保项目都是DHL公司推行的对象。

TNT是研制新燃料的领航者,其新燃料项目的研发遍布全球各地,如,其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市投放了59辆采用生态燃料的卡车、其法国公司在实验一种名为B30的由植物油和柴油混合而成的生态燃料、其印度公司在测试一种名叫jatropha的印度松子油可再生能源。这些新颖的生态能源需要经过评测,如果同时兼备优越性和经济型,将会被全面推广使用。届时,大幅度降低对空气的污染将不再是纸上谈兵。

从日常做起

第3篇:绿色运输报告范文

年下降40%-50%。其中,物流行业对于绿色经济,以及节能环保的基础建设作用更为重要。物流环节中的运输,仓储,包装,以及废料处理都对环境有着重要影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节省由传统汽车所消耗的每年50%以上的石油产量;利用可降解的包装材料将可大量减少废旧包装对于土地,环境,水源地的污染。欧美国家对于出口到其产品的外包装也提出了更为环保,更为绿色的要求。并且很多跨国公司都积极响应这一行动,施乐,惠普,霍尼韦尔石油等能源巨头在对物流以及供应商的选择上都实施了逆向物流的考核标准。由此可以看出,绿色物流是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基础和铺路石。加强各种运输方式和运输企业的相互协调,建立高效,安全,低成本的运输系统;鼓励企业加快发展产品和包装物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等都可以为资源,环境带来巨大贡献。因此,在我国推动绿色物流是一种必然选择,并且也存在着大量商机。

关键词:物色物流,可持续房展,低碳经济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00-02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世界经济体,以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其物流业的发展,却略晚于欧洲,以及西方国家。“物流”(LOGISTICS)一词最早出现于上世纪60年代的欧美军队中,主要用于负责保障军队的物资运输,以及后勤保障。良好的物流系统对于整个军队的作战体系,乃至于左右战争的胜利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物流”逐步进入到了日常生活中。“物流”的概念最早从80年代传入中国。20世纪以来,高速的经济发展,信息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更为频繁的国际贸易,都加速了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在不断加深,已经成为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动脉。最近几年,随着电子商务模式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物流业的依赖,变得前所未有的加剧。各企业也都努力尝试自主成立自己下属的物流公司,以提高服务质量。截至2009年,我国统计参与物流工作的人员达1676万,预计至2020年将达到2630万。物流业的发展对于中国的国民经济正起到前所未有的作用。物流,不仅作为国家的基础产业,更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和命脉。

然而,目前我国物流行业,还是属于“小而多,鱼龙混杂”的局面。据统计,物流企业的数量正以每年16%――25%的数量增长。目前,在全国有70万家的企业机构与物流业务相关。但是,没有一家物流企业的市场份额,可以占到2%以上。同时,目前中国的物流业又处在一个高污染,高能耗,低环保的水平。无论是,国外法律法规,经济团体对于行业的要求,又或者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产业升级都需要对现阶段粗放型的物流模式做出改变。“绿色物流”的概念,也正顺应时代的需要,水到渠成的被适时提出。曾有学者指出: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中的瓶颈,主要来自于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绿色物流理念的引入从思想上促使我国开始重视物流过程和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环保物流,进一步推进循环型生产方式,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一、绿色物流的产生背景

20世纪,人类社会工业发展前所未有的激进,其产量几乎超过之前所有人类历史的产品总和。人类大肆的利用自然资源,任意挖掘,砍伐捕捞都对自然资源产生了极具的消耗;同时,经由工业生产产生的化学污染,尾气排放等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温室效应,海啸,恶劣气候的频发使人们逐渐品尝到自身对环境破坏造成的苦果。人类普遍认识到经济的发展必须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依托,必须形成:人,经济,环境的和谐同步发展,这也就是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的初衷。

其中,物流业的发展又是对环境高污染的重要因素。据统计,全球超过50%的石油资源用来供应物流业的运输(海运,空运,公路运输等),大量的森林资源用作物流业的仓储,以及货物外包装。自然资源大量消耗的同时,运输工具尾气的排放以及废弃包装的丢弃又对环境产生了大量影响。

在中国,物流业随着电子商务模式的成熟正处于发展的期。随紧随而来的,坏境,资源问题变得更加醒目。以2008年为例,我国交通运输业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7.86%,其中运输业中的汽,柴油的消耗量更是占全国消耗总量的54.6%。在当今中国经济处于焦灼的转型时期,绿色物流的提出更是显得尤为重要。我国曾于2009年颁布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发展计划》,确定了物流业节能减排,技术革新,提高效率,发展绿色物流的重要任务。绿色物流的发展不仅是中国作为对外贸易联系的窗口,同时也是自身转型发展的必备条件。所以,在我国,推动绿色物流的发展,势在必行!

二、绿色物流的基本概念

绿色物流(GREEN LOGISTICS)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被提出的概念,目前各国对绿色物流的概念有着不同的概念。以美国为例,美国物流协会的定义是:一种对物流过程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认识并使其最小化的过程。在我国2001年出版的《物流术语》(GB/T 18354-2001)中,对绿色物流的定义是: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观其大意,绿色物流的本质就是,旨在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可持续发展,并且在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同时,最大化的,更高效的,更科学的进行物流系统的规划,控制,管理和实施的过程。

三、绿色物流的内涵

1.绿色物流是一个交叉性,多层次的概念

绿色物流是物流管理与环境科学,生态科学的交叉学科。绿色物流是同时处理日益增长的物流配送要求以及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相结合的综合问题。如何处理好,行业发展与环境,资源,生态相协调,平衡多目标之间的制约与发展是绿色物流的关键问题。

绿色物流又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绿色物流从管理和控制的主体上来看可以分为:社会决策层;企业管理层和作业管理层大致三个层面。需要从国家法律法规,企业规章制度,以及员工和群众普遍的认识和支持。这一点邻国的日本,新加坡都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榜样。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其自然资源,气候环境远低于中国。但是日本企业积极探索绿色工艺,

其产品不仅外观小巧,并且做工精细,节约资源。同时,日本人也积极将绿色概念投入到物流业中,新能源货车,新型环保运输模式,“5S”管理理论,产品包装的循环利用等,无不体现出日本人对于绿色物流的重视。

2.绿色物流涵盖产品的全生命周期

绿色物流包括了从原材料的获得,生产,包装,运输,配送至终端客户的多个环节,现代物流的定义还包括了,对退货,和废物,废料回收等逆向物流过程的生态管理和规划。其活动按产品的生命周期来看,可分为:绿色生产物流,物色供应链物流,绿色分销物流,绿色逆向物流等,涵盖生产运作的方方面面。

3.3绿色物流的最终目标是可持续发展

绿色物流是统筹与兼顾,企业的盈利,客户需求以及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有序利用等方面共同发展。从长远的宏观角度来看,追求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与经济利益的目标是一致的。短期内,我们可能需要做出暂时的牺牲,暂缓自然资源开放的脚步,为新能源投入大量资金,为环境保护投入固定建设,但从长期来看,这些都是值得的,保持自然生态平衡和保护自然资源,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和发展的权利。

四、绿色物流的构成

绿色物流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概念。绿色物流涵盖了产品生命的全周期,不同的功能要素可能分属于不同的企业,位于不同的地理位置。按照不同的功能要素和不同的行为主体可以将绿色物流分成以下要素构成。

1.绿色包装

物流环节中的运输,配送,再加工,会产生大量的包装材料。现阶段物流外包装的包装材料,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泡沫塑料,乙烯聚脂,以及木条,纸板,金属容器等形形的包装材料都被用于物流包装中。许多非可降解的包装材料被使用后随意丢弃,造成了环境以及对资料的污染和浪费。中国人也往往更注重包装的“面子工程”。据新闻调查,仅“申通快递”一家快递公司一天就会产生万余件包装盒,很多包装在被打开后,就被丢弃,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绿色物流下的包装,涵盖了包装材质和包装逆回收事项,并鼓励企业对于销售产品的包装进行回收,并给予补贴,做到包装材料的循环利用。以白色家电行业为例,企业在安排货物运送给顾客后,将拆下的外包装及时回收,并清洁后用于再包装。这一点,我们可以借鉴已经比较成熟的海洋运输中的集装箱运输模式,做到制定箱型标准,并且循环利用。绿色包装的普及将会为社会节约大量资源,并对环境保护带来重要贡献。

2.绿色运输

运输是物流系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活动,运输成本占物流总成本中的40%-50%。同时,运输也是物流系统中对环境影响最重要的因素。物流运输中消耗的汽油,占全球石油资源超过50%。同时,大量的汽油燃烧后带来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硫等化学物质被排放到了空气中,加剧了温室效应以及环境恶化。绿色物流下的运输,将进一步大力发展新能源货车运输,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货车给予强力的支持,并鼓励相关企业加强研发更新,并加快配套设施(充电站,充电桩)的完善。通过,不断地努力,逐步从混合动力,慢慢过渡到以电能,太阳能为动力的绿色运输。另外,绿色物流下还可以积极开拓其他模式的运输,比如德国最新探索的管道运输。从市中心的货物集散地,直接由地下管道运输到各港口码头,取消了以往箱式货车的提货,运输。这样既节省了运输费用,又提高了效率,减少了污染。

3.绿色仓储

仓储过程本身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例如,保管,操作不当引起货品损坏,变质甚至危险品泄露等。另外,仓库布局不合理也导致运输次数的增加或运输的迂回,同时绿色仓储也注重仓库对自身的环境,以及设备,货物的合理堆放。我们可以借鉴著名的日本“5S管理理论”。其强调仓库管理的安全,效率,环境清洁,同时加强对仓储管理人员的素养培训。并在日常的实际操作中,逐步探索适合自身仓储企业的操作流程,运作模式。通过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模式,提高仓储的利用效率。合理的仓储布局,科学化的仓储管理,将为绿色物流给予更好的支持。

五、绿色物流的应用

绿色物流作为一个系统概念,不仅需要由企业,员工的参与,更需要国家的支持与扶持。

2014年7月的政府报告中,中国将2016年的公车采购中新能源车的比例标准设定为:1比1。也就是今后,政府采购的公车中的50%及以上必须是新能源汽车。并且,这一比例在2016后,将逐步上升。同时,政府对于新能源货车也给予税收优惠和牌照费豁免。这些实质性举措都将大大刺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以及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新能源车的最终普及作出贡献,也为绿色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第4篇:绿色运输报告范文

(天津广播电视大学经管学院,天津 300191)

摘要: 发展低碳物流,是促进天津地区物流产业的长远目标。我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物流业作为我国重点产业之一,需要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发挥作用。本文论述了低碳物流对美丽天津建设发展的意义,分析了目前天津发展低碳物流存在的问题,并对加快低碳物流在天津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 低碳物流;绿色供应链;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3-0032-02

课题项目:本文系天津广播电视大学重点课题“天津开放大学学科专业体系规划与建设研究”(课题号:13XZ1011)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忻(1978-),女,天津人,助教,研究方向为供应链物流管理、开放教育。

0 引言

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保证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性重要议题。随着低碳理念与低碳技术的推动,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将彻底被以“低碳”为标志的各种绿色行动彻底颠覆。在供应链领域,从运输、仓储、配送到采购、制造、营销、交付和回收的一整条业务链中,每个环节都涉及到能源的消耗并排放出二氧化碳。F.Straube&S.Doch(2011)分析了运输成本与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揭示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减少将推动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低碳物流要求企业在兼顾其经济利益外,还必须将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思维融入所有的物流和供应链环节中,并形成完整的绿色供应链体系。

1 天津发展低碳物流的必要性

1.1 低碳物流的发展符合天津低碳经济发展的需要

全球气温变暖是我们目前所面临的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为了防止生态环境的继续恶化,发展低碳经济已悄然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话题。世界从此进入一个以低能消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时代,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将会逐渐转变。物流产业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由于物流活动的一个主要功能要素就是运输,而运输过程则主要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据中国统计信息网数据2014年3月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0.2万亿元,运输费用为5.4万亿元,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52.9%,体现了运输在物流活动中占据的高能耗地位。因此,对物流产业结构适当调整并升级以达到低碳的目,走低碳物流之路,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需求,是减少碳排放,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局面的必由之路。

1.2 低碳物流的发展展现天津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观点不但强调要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为目的,而且要以提升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环保意识和能力为考量,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发展低碳物流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降低整个物流活动中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贯穿到整个物流供应链的战略与管理中,将低碳物流与绿色供应链中的绿色采购、绿色制造和绿色消费环节结合,共同构成一个资源节约、生态保护的绿色低碳经济循环系统,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由此可见,低碳物流不仅仅是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环节,而且能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物流活动效率和环境保护利益的协调发展,提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1.3 低碳物流的发展增强天津全球一体化的竞争优势 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能源与环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日益关注的焦点,良好的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人们逐渐意识到自然环境与能源也是有价值的。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深,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淡化关税壁垒的限制,而非关税壁垒范畴内的绿色贸易壁垒(亦是环境贸易壁垒)应运而生。作为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强调节能降耗、增强企业竞争力与赢得客户,从之日起便得到众多企业的积极响应。因此,面对物流业蓬勃发展的今天,着力发展低碳物流模式是提升天津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优势的唯一出路。

2 天津市目前发展低碳物流面临的问题

2.1 供应链领域内,低碳物流人才缺乏,尚未开启低碳物流理念的人才队伍建设 物流从业人员的素质决定着物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虽然天津市目前物流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规模都较大,但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学历程度都参差不齐,城市物流的低碳化发展,需要既懂管理又懂技术与操作的复合型人才,更需要众多企业组建一支“低碳型”人才队伍。培养低碳型物流人才可以减少物流操作环节的碳排放量,降低能源消耗,促进物流经济的合理化,是建设美丽天津的必要条件,也是促进低碳经济模式发展的基本要求。该市大型物流企业多为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仍然有计划经济的遗留,在低碳物流经济体制下,低碳型物流人才储备尚存在很大的欠缺,人才培养方案不完整。

2.2 物流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出现各自为政的局面,造成物流能力的浪费 据天津市物流协会统计数字显示,天津市物流及相关企业总数近万家,而其中有规模的仅有几百家,大多数当地企业业务以单一的仓储和运输为主,物流企业发展参差不齐,无标准、不规范、监管不健全,服务范围有限,这些都会造成物流服务成本较高,能源消耗浪费,难以实现供应链规模效益。

2.3 物流设施落后,社会化程度低,缺乏提供低碳物流服务的保证基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物流行业已超逾传统单一的运输服务功能,只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跟得上,物流业才能有继续长足发展的动力和基础。该市港口、公路及铁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相对落后,缺乏统一规划的物流仓储设施,缺少高效的物流数据平台,致使信息渠道不规范,全社会物流运行效率偏低,社会化物流需求不足和专业化物流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导致低碳物流服务基础设施相对短缺。

2.4 绿色供应链技术与管理手段尚未健全,企业缺乏对低碳物流的认识 天津市目前对低碳物流的研究有限,对低碳物流的操作仍处于呼吁阶段,大部分企业认识不足,在相关政策与实施措施正式之前,仍处于观望等待的状态。2010年,天津打造全国首个“低碳”研发基地,力争发展为天津乃至华北地区低碳技术产品研发基地。2011年,交通部在天津等十个城市开展首批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城市试点,但截至当前,符合“绿色货运企业标准”、“绿色货运车辆标准”的企业数量较少,大多数物流企业还未开始转型,专业化程度较低。

3 促进天津低碳物流发展问题的对策

3.1 培养低碳物流专业人才 低碳物流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培养低碳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应该有针对性地对普通高校,尤其是成人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在教学资源准备过程中,将低碳环保以及绿色供应链体系的相关知识融入到目前的教学资源中,坚持长期专业基础知识教育与短期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在学习传统物流与供应链知识的同时,学习物流二氧化碳排放测算、核查、报告以及审核等技能,以及物流低碳经济、物流低碳金融和物流代碳资产等知识。其次,推进低碳物流人才培养职业资格认证的工作,帮助物流管理专业人员全面熟悉低碳物流相关管理知识与技能,系统掌握现代企业低碳物流管理的理论与方法,能做到胜任低碳物流相关职业岗位,提高工作效率。最后,应提高目前高校物流教师的师资能力,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或者选派优秀教师学习发达国家低碳物流的知识与技能,深入国外企业或者政府相关部门了解法规政策,学习实践操作经验,提升教师职业素质,为培养优秀的低碳物流专业人才做好储备工作。

3.2 发展多式联运,完善绿色供应链体系,加强产业链条建设 多式联运通过各个运输环节和各种运输工具之间的密切配合,大大减少了货物在路途中的等待时间,从而降低了货物的库存成本,减少运输中碳的排放,同时,由于货物是在集装箱内进行运输,从而也节省了货物的包装,降低能源消耗,最大限度地发挥运输工具等物流设备的作用,通过能够实现公路、铁路、海运、空运等一体化并用,通过合理规划运输路线选择最佳运输路径,尽量避免了企业间各自为政的现象,通过电子数据交换平台,完善绿色供应链体系,有利于加强政府部门对整个产业链的监督与管理,通过宏观调控,实现使用对环境破坏最小的运输方式达到该市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双赢。

3.3 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发展,采用低碳环保设备,发展第三方物流 发展物流基础设施是需要在满足各种物流组织需要的同时,又能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分配方式达到各类设施共同发展的目的。合理发展运输设施与作业流程,整合现有的物流基础设施,提高设备利用率,采用多式联运、集装箱运输、铁路运输、运输网络等综合运输环境和运输效率,鼓励跨行业、跨企业的整合,增进物流设备的综合利用是物流组织实现低成本、高效率和优质服务的基本条件。政府及相关物流企业采购低碳环保型物流设备时需要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进行:在车方面,目前该市主要物流运输工具主要以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资源为燃料,碳排放量相当高,可以考虑利用传统汽车和内燃机减排技术、推广柴电混合动力汽车,推进甩挂运输,更长远的减排措施是研制可替代燃料;在航运方面,开发系统管理海运中碳排放足迹,开发系统识别碳减排能力和贯穿供应链的碳减排监测机制;在港口方面,应大力推广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油改电”和船舶使用的岸电建设。

3.4 尽快制定低碳物流发展策略,推出相应政策措施 供应链管理是一项长期的过程,制定相应的绿色采购制度,规范绿色制造流程,合理设计产品绿色交付及绿色回收过程,合理选用供应链分析软件,从企业内部系统流程中贯彻低碳、绿色,用精益化管理达到高效运转,进而降低碳排放;通过加强物流企业的合作,共享物流基础设施与运输渠道,共同配送,减少重复建设物流网点,可以有效提高运输效率,提高服务质量和降低能源消耗。因此,政府合理发展低碳物流,不一定意味着成本的增加,相反,低碳物流手段的应用,可以提高对客户服务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贺彩玲,张翠花.我国发展低碳物流的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1(8):22.

第5篇:绿色运输报告范文

[关键词] 绿色物流绿色运输绿色包装绿色流通加工

绿色物流(Environmental Logistics)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随着环境资源恶化程度的加深,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威胁越大,因此人们对环境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现代物流的发展必须优先考虑环境问题,需要从环境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即需要形成一个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这种物流管理系统建立在维护全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基础上,改变原来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与消费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即向绿色物流转变。因此,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强调了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强调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体现了企业绿色形象,是一种新的物流管理趋势。

一、绿色物流的理论基础

1.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过程构成威胁。1987年国际环境与开发委员会发表的《我们共有的未来》的研究报告提出,当代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有利于下一代环境的维护及其资源的持续利用,因此,为了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我们的自然环境。这种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同样适用于物流管理活动。由于物流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消耗能源和资源,产生环境污染,因而为了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自然环境。现代绿色物流管理正是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了物流与环境之间相辅相成的推动和制约关系,进而促进了现代物流的发展,达到环境与物流的共生。

2.生态经济学理论

生态经济学是研究再生产过程中,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转化和价值增值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物流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它既包括物质循环利用、能量转化,又有价值转化与价值实现。因此,物流涉及经济与生态环境两大系统,理所当然地架起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联系的桥梁。而传统的物流管理没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过多地强调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效益,导致了社会整体效益的下降。经济效益主要涉及目前和局部利益,而环境效益则关系到宏观与长远利益。现代绿色物流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绿色物流以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为指导,以生态学为基础,对物流的经济行为、经济关系和规律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以谋求在生态平衡、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生态与环境的最佳结合以及协调发展。

3.生态伦理学理论

生态伦理学迫使人们对物流过程中造成的环境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义务感。为了人类自身更健康和安全地生存与发展,为了千秋万代的切身利益,人类应自觉维护生态平衡。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人类对自然应尽的权利与义务。绿色物流正是从生态伦理学中得到了道义上的支持。

二、实施绿色物流管理的措施与对策

绿色物流管理作为当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无论政府有关部门还是企业界,都应树立绿色物流意识,强化绿色物流管理,共同构筑绿色物流发展的框架。

1.政府的绿色物流管理措施

(1)对发生源的管理。主要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环境问题的来源进行管理。由于物流活动的日益增加以及配送服务的发展,引起在途运输的车辆增加,必然导致大汽污染加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发生源进行控制:制定相应的环境法规,对废气排放量及车种进行限制;采取措施促进使用符合限制条件的车辆;普及使用无公害或低公害车辆;对车辆产生的噪音进行限制。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不断强化对污染源的控制,如北京市为治理大气污染两阶段治理目标,不仅对新生产的车辆制定了严格的排污标准,而且对在用车辆进行治理改造,在鼓励提高更新车辆的同时,采取限制行驶路线、增加车辆检测频次、按排污量收取排污费等措施,经过治理的车辆,污染物排放量大为降低。

(2)对交通量的管理。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推动企业从自用车运输向营业用货车运输转化;促进企业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发展共同配送;政府统筹物流中心的建设;建设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信息网络等,从而最终实现物流效益化,特别是要提高中小企业的物流效率。通过这些措施来减少货流,有效地消除交错运输,缓解交通拥挤状况,提高货物运输效率。

(3)对交通流的管理。政府投入相应的资金,进行都市中心道路拓宽改造,制定有关道路停车管理规定;采取措施实现交通管制系统的现代化;开展道路与铁路的立体交叉发展,以减少交通堵塞,提高配送的效率,达到环保的目的。

2.企业绿色物流管理措施

推进绿色物流除了加强政府管理外,还应重视民间绿色物流的倡导,加强企业的绿色经营意识,发挥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从而形成一种自律型的物流管理体系。

(1)绿色运输管理。主要包括:①开展共同配送。共同配送(Joint Distribution)指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它主要是指对某一地区的客户所需要物品数量较少而使用车辆不满载、配送车辆利用率不高等情况,由几个中小型配送中心联合起来,分工合作对某一地区客户进行配送。共同配送可以分为以货主为主体的共同配送和以物流企业为主体的共同配送两种类型。从货主的角度来说,通过共同配送可以提高物流效率。如中小批发者,如果各自配送难以满足零售商多批次、小批量的配送要求,而采取共同配送,送货者可以实现少量配送,收货方可以进行统一验货,从而达到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目的;从物流企业角度来说,特别是一些中小物流企业,由于受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制约,运量少、效率低、使用车辆多,独自承揽业务,在物流合理化及效率上受限制。如果彼此合作,采用共同配送,则在筹集资金、大宗货物运输,通过信息网络提高车辆使用率等方面均可得到较好的解决。因此,共同配送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员、物资、资金、时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同时,可以去除多余的交错运输,并取得缓解交通,保护环境等社会效益。②采取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复合一贯制运输(Combined Transportation)是指吸取铁路、汽车、船舶、飞机等基本运输方式的长处,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多环节、多区段、多运输工具相互衔接进行商品运输的一种方式。这种运输方式以集装箱作为连结各种工具的通用媒介,起到促进复合直达运输的作用。为此,要求装载工具及包装尺寸都要做到标准化。由于全程采用集装箱等包装形式,可以减少包装支出,降低运输过程中的货损、货差。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的优势还表现在:它克服了单个运输方式固有的缺陷,从而在整体上保证了运输过程的最优化和效率化;另一方面,从物流渠道看,它有效地解决了由于地理、气候、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种市场环境差异造成的商品在产销空间、时间上的分离,促进了产销之间紧密结合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有效运转。③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是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方式。发展第三方物流,由这些专门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为供方或需方提供物流服务,可以从更高的角度、更广泛地考虑物流合理化问题,简化配送环节,进行合理运输,有利于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对物流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配置,可以避免自有物流带来的资金占用、运输效率低、配送环节繁琐、企业负担加重、城市污染加剧等问题。当一些大城市的车辆配送大为饱和时,专业物流企业的出现使得在大城市的运输车量减少,从而缓解了物流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压力。除此之外,企业对各种运输工具还应采用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和环境的原料作动力,如使用液化气、太阳能作为城市运输工具的动力,或响应政府的号召,加快运输工具的更新换代。

(2)绿色包装管理。绿色包装是指采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包装。绿色包装的途径主要有:促进生产部门采用尽量简化的、以及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装;在流通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实现包装的合理化与现代化:①包装模数化。确定包装基础尺寸的标准,即包装模数化。包装模数标准确定以后,各种进入流通领域的产品便需要按模数规定的尺寸包装。模数化包装利于小包装的集合,利用集装箱及托盘装箱、装盘。包装模数如能和仓库设施、运输设施尺寸模数统一化,也有利于运输和保管,从而实现物流系统的合理化。②包装的大型化和集装化。有利于物流系统在装卸、保管、运输等过程的机械化,加快这些环节的作业速度,有利于减少单位包装,节约包装材料和包装费用,有利于保护货体。如采用集装箱、集装袋、托盘等集装方式。③包装多次反复使用和废弃包装的处理。采用通用包装,不专门安排回返使用;采用周转包装,可多次反复使用,如饮料、啤酒瓶等;梯级利用,一次使用后的包装物,用毕转作他用或简单处理后转作他用;对废弃包装物经再生处理,转化为其他用途或制作新材料。④开发新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器具。其发展趋势是,包装物的高功能化,用较少的材料实现多种包装功能。

(3)绿色流通加工。流通加工(Distribution Processing)指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组装、价格贴付、标签贴付、商品检验等简单作业的总称。流通加工具有较强的生产性,也是流通部门对环境保护可以大有作为的领域。绿色流通加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措施:一是变消费者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如饮食服务业对食品进行集中加工,以减少家庭分散烹调所带来的能源和空气污染;二是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减少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的污染,如流通部门对蔬菜集中加工,可减少居民分散加工垃圾丢放及相应的环境治理问题。

(4)废弃物物流的管理。从环境的角度看,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结果必然导致大量废弃物的产生,尽管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加速废弃物的处理并控制废弃物物流,但从总体上看,大量废弃物的出现仍然对社会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导致废弃物处理的困难,而且会引发社会资源的枯竭以及自然资源的恶化。因此,21世纪的物流活动必须有利于有效利用资源和维护地球环境。

第6篇:绿色运输报告范文

关键词:绿色物流;绿色运输;绿色包装;绿色流通加工

绿色物流(Environmentallogistics)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随着环境资源恶化程度的加深,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威胁越大,因此人们对环境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现代物流的发展必须优先考虑环境问题,需要从环境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即需要形成一个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这种物流管理系统建立在维护全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基础上,改变原来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与消费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即向绿色物流转变。因此,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强调了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强调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体现了企业绿色形象,是一种新的物流管理趋势。

一、绿色物流理论基础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过程构成威胁。1987年国际环境与开发委员会发表的《我们共有的未来》的研究报告提出,当代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有利于下一代环境的维护及其资源的持续利用,因此,为了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我们的自然环境。这种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同样适用于物流管理活动。由于物流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消耗能源和资源,产生环境污染,因而为了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自然环境。现代绿色物流管理正是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了物流与环境之间相辅相成的推动和制约关系,进而促进了现代物流的发展,达到环境与物流的共生。

(二)生态经济学理论

生态经济学是研究再生产过程中,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转化和价值增值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物流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它既包括物质循环利用、能量转化,又有价值转化与价值实现。因此,物流涉及经济与生态环境两大系统,理所当然地架起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联系的桥梁。而传统的物流管理没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过多地强调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效益,导致了社会整体效益的下降。经济效益主要涉及目前和局部利益,而环境效益则关系到宏观与长远利益。现代绿色物流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绿色物流以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为指导,以生态学为基础,对物流的经济行为、经济关系和规律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以谋求在生态平衡、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生态与环境的最佳结合以及协调发展。

(三)生态伦理学理论

生态伦理学迫使人们对物流过程中造成的环境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义务感。为了人类自身更健康和安全地生存与发展,为了千秋万代的切身利益,人类应自觉维护生态平衡。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人类对自然应尽的权利与义务。绿色物流正是从生态伦理学中得到了道义上的支持。

二、如何实施绿色物流管理

绿色物流管理作为当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无论政府有关部门还是企业界,都应强化物流管理,共同构筑绿色物流发展的框架。

(一)政府的绿色物流管理措施

1对发生源的管理:主要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环境问题的来源进行管理。由于物流活动的日益增加以及配送服务的发展,引起在途运输的车辆增加,必然导致大汽污染加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发生源进行控制:制定相应的环境法规,对废气排放量及车种进行限制;采取措施促进使用符合限制条件的车辆;普及使用低公害车辆;对车辆产生的噪音进行限制。我国自90年代末开始不断强化对污染源的控制,如北京市为治理大气污染两阶段治理目标,不仅对新生产的车辆制定了严格的排污标准,而且对在用车辆进行治理改造,在鼓励提高更新车辆的同时,采取限制行驶路线、增加车辆检测频次、按排污量收取排污费等措施,经过治理的车辆,污染物排放量大为降低。

2对交通量的管理: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推动企业从自用车运输向营业用货车运输转化;促进企业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发展共同配送;政府统筹物流中心的建设;建设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信息网络等,从而最终实现物流效益化,特别是要提高中小企业的物流效率。通过这些措施来减少货流,有效地消除交错运输,缓解交通拥挤状况,提高货物运输效率。

3对交通流的管理:政府投入相应的资金,建立都市中心部环状道路,制定有关道路停车管理规定;采取措施实现交通管制系统的现代化;开展道路与铁路的立体交叉发展。以减少交通堵塞,提高配送的效率,达到环保的目的。

推进绿色物流除了加强政府管理外,还应重视民间绿色物流的倡导,加强企业的绿色经营意识,发挥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从而形成一种自律型的物流管理体系。

(二)企业绿色物流管理措施

1绿色运输管理

(1)开展共同配送:共同配送(Jointdistribution)指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几个中小型配送中心联合起来,分工合作对某一地区客户进行配送,它主要是指对某一地区的客户所需要物品数量较少而使用车辆不满载、配送车辆利用率不高等情况。共同配送可以分为以货主为主体的共同配送和以物流企业为主体的共同配送两种类型。从货主的角度来说,通过共同配送可以提高物流效率。如中小批发者,如果各自配送难以满足零售商多批次、小批量的配送要求。而采取共同配送,送货者可以实现少量配送,收货方可以进行统一验货,从而达到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目的;从物流企业角度来说,特别是一些中小物流企业,由于受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制约,运量少、效率低、使用车辆多、独自承揽业务,在物流合理化及效率上受限制。如果彼此合作,采用共同配送,则筹集资金、大宗货物,通过信息网络提高车辆使用率等问题均可得到较好的解决。因此,共同配送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员、物资、资金、时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同时,可以去除多余的交错运输,并取得缓解交通,保护环境等社会效益。

(2)采取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复合一贯制运输(Combinedtransportation)是指吸取铁路、汽车、船舶、飞机等基本运输方式的长处,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多环节、多区段、多运输工具相互衔接进行商品运输的一种方式。这种运输方式以集装箱作为连结各种工具的通用媒介,起到促进复合直达运输的作用。为此,要求装载工具及包装尺寸都要做到标准化。由于全程采用集装箱等包装形式,可以减少包装支出,降低运输过程中的货损、货差。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的优势还表现在:它克服了单个运输方式固有的缺陷,从而在整体上保证了运输过程的最优化和效率化;另一方面,从物流渠道看,它有效地解决了由于地理、气候、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种市场环境差异造成的商品在产销空间、时间上的分离,促进了产销之间紧密结合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有效运转。

(3)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logistics)是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方式。发展第三方物流,由这些专门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为供方或需方提供物流服务,可以从更高的角度、更广泛地考虑物流合理化问题,简化配送环节,进行合理运输,有利于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对物流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配置,可以避免自有物流带来的资金占用、运输效率低、配送环节繁琐、企业负担加重、城市污染加剧等问题。当一些大城市的车辆配送大为饱和时,专业物流企业的出现使得在大城市的运输车量减少,从而缓解了物流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压力。除此之外,企业对各种运输工具还应采用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和环境的原料作动力,如使用液化气、太阳能作为城市运输工具的动力;或响应政府的号召,加快运输工具的更新换代。

2绿色包装管理

绿色包装是指采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包装。绿色包装的途径主要有:促进生产部门采用尽量简化的、以及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装;在流通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实现包装的合理化与现代化:

(1)包装模数化:确定包装基础尺寸的标准,即包装模数化。包装模数标准确定以后,各种进入流通领域的产品便需要按模数规定的尺寸包装。模数化包装利于小包装的集合,利用集装箱及托盘装箱、装盘。包装模数如能和仓库设施、运输设施尺寸模数统一化,也利于运输和保管,从而实现物流系统的合理化。

(2)包装的大型化和集装化:有利于物流系统在装卸、搬迁、保管、运输等过程的机械化,加快这些环节的作业速度,有利于减少单位包装,节约包装材料和包装费用,有利于保护货体。如采用集装箱、集装袋、托盘等集装方式。

(3)包装多次、反复使用和废弃包装的处理:采用通用包装,不用专门安排回返使用;采用周转包装,可多次反复使用,如饮料、啤酒瓶等;梯级利用,一次使用后的包装物,用毕转化作它用或简单处理后转作它用;对废弃包装物经再生处理,转化为其他用途或制作新材料。

(4)开发新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器具:发展趋势是,包装物的高功能化,用较少的材料实现多种包装功能。

3绿色流通加工

流通加工(Distributionprocessing)指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组装、价格贴付、标签贴付、商品检验等简单作业的总称。流通加工具有较强的生产性,也是流通部门对环境保护可以大有作为的领域。绿色流通加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措施:一是变消费者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如饮食服务业对食品进行集中加工,以减少家庭分散烹调所带来的能源和空气污染;二是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减少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的污染,如流通部门对蔬菜集中加工,可减少居民分散加工垃圾丢放及相应的环境治理问题。

4废弃物物流的管理

从环境的角度看,今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结果必然导致大量废弃物的产生,尽管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加速废弃物的处理并控制废弃物物流,但从总体上看,大量废弃物的出现仍然对社会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导致废弃物处理的困难,而且会引发社会资源的枯竭以及自然资源的恶化。因此,21世纪的物流活动必须有利于有效利用资源和维护地球环境。

废弃物物流(Wastemateriallogistics)指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的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时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废弃物物流的作用是,无视对象物的价值或对象物没有再利用价值,仅从环境保护出发,将其焚化化学处理或运到特定地点堆放、掩埋。降低废弃物物流,需要实现资源的再使用(回收处理后再使用)、再利用(处理后转化为新的原材料使用),为此应建立一个包括生产、流通、消费的废弃物回收利用系统。要达到上述目标,企业就不能只考虑自身的物流效率化,而是需要从整个产供销供应链的视野来组织物流,而且随着这种供应链管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必须考虑废弃物的循环物流。即管理型物流追求与交易对手共同实现效益化;供应链型物流追求从生产到消费流通全体的效益化;循环型物流应追求从生产到废弃物全过程效率化,这是21世纪绿色物流管理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宋华,胡左浩.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2]张铎,周建勤.电子商务物流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刘志学.现代物流手册[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1.

第7篇:绿色运输报告范文

关键词:绿色物流;绿色运输;绿色包装;绿色流通加工

绿色物流(Environmentallogistics)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随着环境资源恶化程度的加深,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威胁越大,因此人们对环境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现代物流的发展必须优先考虑环境问题,需要从环境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即需要形成一个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这种物流管理系统建立在维护全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基础上,改变原来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与消费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即向绿色物流转变。因此,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强调了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强调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体现了企业绿色形象,是一种新的物流管理趋势。

一、绿色物流理论基础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过程构成威胁。1987年国际环境与开发委员会发表的《我们共有的未来》的研究报告提出,当代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有利于下一代环境的维护及其资源的持续利用,因此,为了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我们的自然环境。这种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同样适用于物流管理活动。由于物流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消耗能源和资源,产生环境污染,因而为了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自然环境。现代绿色物流管理正是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了物流与环境之间相辅相成的推动和制约关系,进而促进了现代物流的发展,达到环境与物流的共生。

(二)生态经济学理论

生态经济学是研究再生产过程中,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转化和价值增值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物流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它既包括物质循环利用、能量转化,又有价值转化与价值实现。因此,物流涉及经济与生态环境两大系统,理所当然地架起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联系的桥梁。而传统的物流管理没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过多地强调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效益,导致了社会整体效益的下降。经济效益主要涉及目前和局部利益,而环境效益则关系到宏观与长远利益。现代绿色物流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绿色物流以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为指导,以生态学为基础,对物流的经济行为、经济关系和规律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以谋求在生态平衡、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生态与环境的最佳结合以及协调发展。

(三)生态伦理学理论

生态伦理学迫使人们对物流过程中造成的环境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义务感。为了人类自身更健康和安全地生存与发展,为了千秋万代的切身利益,人类应自觉维护生态平衡。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人类对自然应尽的权利与义务。绿色物流正是从生态伦理学中得到了道义上的支持。

二、如何实施绿色物流管理

绿色物流管理作为当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无论政府有关部门还是企业界,都应强化物流管理,共同构筑绿色物流发展的框架。

(一)政府的绿色物流管理措施

1对发生源的管理:主要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环境问题的来源进行管理。由于物流活动的日益增加以及配送服务的发展,引起在途运输的车辆增加,必然导致大汽污染加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发生源进行控制:制定相应的环境法规,对废气排放量及车种进行限制;采取措施促进使用符合限制条件的车辆;普及使用低公害车辆;对车辆产生的噪音进行限制。我国自90年代末开始不断强化对污染源的控制,如北京市为治理大气污染两阶段治理目标,不仅对新生产的车辆制定了严格的排污标准,而且对在用车辆进行治理改造,在鼓励提高更新车辆的同时,采取限制行驶路线、增加车辆检测频次、按排污量收取排污费等措施,经过治理的车辆,污染物排放量大为降低。

2对交通量的管理: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推动企业从自用车运输向营业用货车运输转化;促进企业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发展共同配送;政府统筹物流中心的建设;建设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信息网络等,从而最终实现物流效益化,特别是要提高中小企业的物流效率。通过这些措施来减少货流,有效地消除交错运输,缓解交通拥挤状况,提高货物运输效率。

3对交通流的管理:政府投入相应的资金,建立都市中心部环状道路,制定有关道路停车管理规定;采取措施实现交通管制系统的现代化;开展道路与铁路的立体交叉发展。以减少交通堵塞,提高配送的效率,达到环保的目的。

推进绿色物流除了加强政府管理外,还应重视民间绿色物流的倡导,加强企业的绿色经营意识,发挥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从而形成一种自律型的物流管理体系。

(二)企业绿色物流管理措施

1绿色运输管理

(1)开展共同配送:共同配送(Jointdistribution)指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几个中小型配送中心联合起来,分工合作对某一地区客户进行配送,它主要是指对某一地区的客户所需要物品数量较少而使用车辆不满载、配送车辆利用率不高等情况。共同配送可以分为以货主为主体的共同配送和以物流企业为主体的共同配送两种类型。从货主的角度来说,通过共同配送可以提高物流效率。如中小批发者,如果各自配送难以满足零售商多批次、小批量的配送要求。而采取共同配送,送货者可以实现少量配送,收货方可以进行统一验货,从而达到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目的;从物流企业角度来说,特别是一些中小物流企业,由于受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制约,运量少、效率低、使用车辆多、独自承揽业务,在物流合理化及效率上受限制。如果彼此合作,采用共同配送,则筹集资金、大宗货物,通过信息网络提高车辆使用率等问题均可得到较好的解决。因此,共同配送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员、物资、资金、时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同时,可以去除多余的交错运输,并取得缓解交通,保护环境等社会效益。

(2)采取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复合一贯制运输(Combinedtransportation)是指吸取铁路、汽车、船舶、飞机等基本运输方式的长处,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多环节、多区段、多运输工具相互衔接进行商品运输的一种方式。这种运输方式以集装箱作为连结各种工具的通用媒介,起到促进复合直达运输的作用。为此,要求装载工具及包装尺寸都要做到标准化。由于全程采用集装箱等包装形式,可以减少包装支出,降低运输过程中的货损、货差。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的优势还表现在:它克服了单个运输方式固有的缺陷,从而在整体上保证了运输过程的最优化和效率化;另一方面,从物流渠道看,它有效地解决了由于地理、气候、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种市场环境差异造成的商品在产销空间、时间上的分离,促进了产销之间紧密结合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有效运转。

(3)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logistics)是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方式。发展第三方物流,由这些专门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为供方或需方提供物流服务,可以从更高的角度、更广泛地考虑物流合理化问题,简化配送环节,进行合理运输,有利于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对物流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配置,可以避免自有物流带来的资金占用、运输效率低、配送环节繁琐、企业负担加重、城市污染加剧等问题。当一些大城市的车辆配送大为饱和时,专业物流企业的出现使得在大城市的运输车量减少,从而缓解了物流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压力。除此之外,企业对各种运输工具还应采用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和环境的原料作动力,如使用液化气、太阳能作为城市运输工具的动力;或响应政府的号召,加快运输工具的更新换代。

2绿色包装管理

绿色包装是指采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包装。绿色包装的途径主要有:促进生产部门采用尽量简化的、以及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装;在流通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实现包装的合理化与现代化:

(1)包装模数化:确定包装基础尺寸的标准,即包装模数化。包装模数标准确定以后,各种进入流通领域的产品便需要按模数规定的尺寸包装。模数化包装利于小包装的集合,利用集装箱及托盘装箱、装盘。包装模数如能和仓库设施、运输设施尺寸模数统一化,也利于运输和保管,从而实现物流系统的合理化。

(2)包装的大型化和集装化:有利于物流系统在装卸、搬迁、保管、运输等过程的机械化,加快这些环节的作业速度,有利于减少单位包装,节约包装材料和包装费用,有利于保护货体。如采用集装箱、集装袋、托盘等集装方式。

(3)包装多次、反复使用和废弃包装的处理:采用通用包装,不用专门安排回返使用;采用周转包装,可多次反复使用,如饮料、啤酒瓶等;梯级利用,一次使用后的包装物,用毕转化作它用或简单处理后转作它用;对废弃包装物经再生处理,转化为其他用途或制作新材料。

(4)开发新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器具:发展趋势是,包装物的高功能化,用较少的材料实现多种包装功能。

3绿色流通加工

流通加工(Distributionprocessing)指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组装、价格贴付、标签贴付、商品检验等简单作业的总称。流通加工具有较强的生产性,也是流通部门对环境保护可以大有作为的领域。绿色流通加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措施:一是变消费者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如饮食服务业对食品进行集中加工,以减少家庭分散烹调所带来的能源和空气污染;二是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减少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的污染,如流通部门对蔬菜集中加工,可减少居民分散加工垃圾丢放及相应的环境治理问题。

4废弃物物流的管理

第8篇:绿色运输报告范文

关键词:低碳水运 政策扶持 替代能源 互借舱位 低速航行 低碳港口

一、低碳、低碳经济、低碳水运

低碳,英文为low 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从“重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是全球未来发展的总趋势。当前,全球水运业一场没有硝烟的“绿色战役”已经打响,世界各国都将围绕“碳排放”进行新的博弈,水运业也不可避免地加入到这场持久的“碳减排”大战之中。

一直以来,在三大运输系统(陆运、空运和水运)中,水运被认为是最清洁的运输方式。据业内人士分析:“水运是典型的‘低碳运输’,其成本仅为公路的1/7,铁路的1/3。”目前,水路货物运输占全社会运量比重正逐年提升,随着水路运输装备标准化、大型化发展,水运低碳优势将更加凸显。但最新的研究发现,船舶也是重要污染源之一。全球每年排放的氮氧化物气体中30%来自水上船舶。根据国际油轮独立船东协会的研究报告,水运业目前每年消耗20亿桶燃油,排放了超过12 亿吨的二氧化碳,约占全球总排放量的6%。各种研究报告逐渐将水运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放到聚光灯下,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低碳水运就是指船舶在水上运输和停靠港口装卸货物时最大限度地降低船舶温室气体(GHG)的排放量。

自2000年起,国际海事组织(IMO)开始对温室气体效应进行研究。IMO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规划指出,未来将针对新船舶设定二氧化碳排放指数加以规范,并考虑制定船舶营运时二氧化碳的操作指数、二氧化碳测量的基本方法、二氧化碳的减排机制(包括碳税全球征收、温室气体交易或清洁发展等机制)、最佳实务指导书等方案。2008年2月22日,中国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课题组的《中国海洋发展报告》指出,中国部分海湾和城市附近海域污染严重,近海海域污染范围过去10年间扩大了近1倍,已超过16万平方公里。近年来,IMO对船舶的9大排放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限制,“船舶减碳指标”打算在若干年内完成,这些将涉及到我国水运业发展的根本利益,无形中提高了对我国水运业的要求。低碳水运既要解决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问题,还要解决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这要求整个水运行业要在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之中作出一个艰难的取舍。

二、低碳水运新思路

1. 制定扶持政策,发展低碳水运。新能源对技术的依赖性大,对企业开发资金有很高的要求,一般的小企业根本无法应付数目庞大的研发资金,只有当技术平均成本低于油价时,企业才可能转向新能源并从中获得利益。政府要提升低碳意识,高度重视发展低碳水运。编制发展规划,研究出台水运行业管理政策和法规,继续强化水运业的能源节约和产业结构优化。制定优惠扶持政策,搞好试点示范,以点带面,用政策来引导水运低碳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建立奖励机制,奖励水运界改善船舶的环保设计,并鼓励进一步进行低碳水运投资。商业银行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要敢于将水运企业的低碳经济项目作为贷款支持的重点,这对我国低碳水运的发展至关重要。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产业转型,促使国家经济结构进行根本调整,必须推进能源资源类价格改革,建立一套更能反映市场运行规则的能源资源类价格改革机制。到2020年,我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总投资将超过3万亿元。相信依靠国家巨大投资和国人的智慧,我国水运业定能在节能减排技术领域取得巨大成就。

2. 组织科技攻关,加大研发力度。要大力组织科技攻关,开发船舶节能成套技术,尤其是船舶主机的相关技术的研发,争取在以节能环保为代表的低碳船舶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满足强制性新造船能效设计指数及排放要求。开展船舶燃油系统优化工程,推广节能运输装备,大幅减少船舶运行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顺应节能环保潮流,大量新技术不断涌现。欧盟将推出新的船舶设计和设备。韩国大型造船企业STX海洋造船开发的船舶节能成套技术,被称为“绿色之梦”,采用了一系列绿色技术和绿色理念,最主要的改进之一是船舶推进系统能大幅减少船舶运行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可节省50%的燃料。美国总统轮船公司将在船上推广节能装置的运用,以减少燃油消耗,降低排放。奥巴马上台后,很快签署了《京都协议书》,宣布加入国际节能减排计划。美国议会也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规定至2020年,美国有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实施碳减排限额的国家进行贸易限制。发达国家已全面部署,纷纷开始向外输出储备已久的环保、节能技术。绿色贸易壁垒、技术垄断、碳关税……发达经济体正“抢滩登陆”低碳市场以期瓜分低碳经济蛋糕。而目前仍然大量依赖煤炭等“高碳”能源发展经济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稍不留神,就可能在发展的路上被“绊倒”。形势严峻,中国若想在低碳水运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加快技术研发,提升产业核心技术能力。否则,一旦被发达国家形成产业标准和技术垄断,中国水运企业将在发展自主环保技术上举步维艰。面对困境,中国已经向全世界摆出迎难而上的姿态。目前,中国已经实施大规模的节能减排行动,并作出了40%—45%的减排承诺。中海集运针对船舶实际情况,进行大量的科学分析和研究,积极调整机务安全管理的思路,大量采集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在经过项目可行性研究,结合大型集装箱船舶的坞修工作,分批将船舶的传统防污漆改为新型防污漆,进一步减少船体阻力,降低燃油消耗。还对新建的部分大型集装箱船主机气缸油注油器进行改造,将原来的机械式注油器改造成ALPHA注油器,并对各轮气缸油使用进行指导和监控,使改造后的各轮气缸油油耗较改造前下降17%。#p#分页标题#e#

3. 互借舱位,低速航行。节约运输成本,提高运输质量,是每一个水运企业都必须考虑的问题。在集装箱运输中,当经营同一航线上的几家企业不能揽到足够货源时,船公司可以互借舱位,以减少过多富余载重带来的成本,实际上也减少了碳的排放量,可谓一举两得。低速航行是水运业推崇的低碳水运的重要方式之一。曾几何时,在国际贸易快速发展和船舶日益大型化的背景下,“多拉快跑”在人们的观念中根深蒂固,然而,这种观念却与节能减排的大方向背道而驰。事实证明,低速航行是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的最显著措施之一,有助于降低燃料消耗和运营成本,减少维护需求,并进一步达到环境平衡。在2009年中国国际海事展上,德国劳氏执行总裁Hermann J. Klein博士称国际上所有的大型集装箱运输公司都在考虑把低速航行作为减少各自船队运力过剩和运营成本的一个方法。“水运中的二氧化碳减排问题是在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重要议题之一,减少与水运相关的排放将极大提升水运作为环境最为友好型运输模式的形象。”在展会上,中远集团总裁魏家福呼吁水运联盟的成员响应他提出的“超低减速”,得到了很多国际水运企业的响应。“所谓‘超低减速’就是要放缓船舶行进的速度,此前,中远集团旗下的集装箱运输企业中远集运已经与一些船级社合作,在十几条船上进行了减速的试验,将船舶的行进速度从每小时24海里降低到每小时18海里。”通过减速慢行,可以降低燃油成本,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如果按照这样的行进速度,中远集运一年可以节省18万吨燃油,相当于减少54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第9篇:绿色运输报告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环保;绿色施工;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has a long life cycle, resources, waste energy consumption comes etc. Characteristics. Therefore push to reduce the discharge of pollutants and emissions, energy saving, consumption reduction as the basic tenet of "green construction",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struction a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iz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Keywords: building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reen construc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满足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同时建筑业自身也必须符合国家节约资源能源和生态保护的基本要求。因此,我们要把实施绿色施工作为重点。

一、绿色施工的概念

绿色施工并不仅仅是指在工程施工中实施封闭施工,没有尘土飞扬,没有噪声扰民,在工地四周栽花、种草,实施定时洒水等这些内容,还包括了其它大量的内容 它同绿色设计一样,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如生态与环境保护、资源与能源的利用、社会经济的发展等。

二、建筑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因素

建筑施工期间,各项施工活动、建筑原材料装卸、运输等不可避免地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影响因素主要为废气、粉尘、噪声、固体废物和污水等,其中以粉尘和施工噪声的影响较为突出。

一) 大气污染因素

建筑施工过程中对大气环境影响的主要为建筑粉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建筑施工过程中粉尘污染主要来源于:

1、土方的挖掘、堆放、清运、回填和场地平整等过程产生的粉尘;

2、建筑材料如水泥、白灰、砂子以及土方等在其装卸、运输、堆放等过程中,因风力作用而产生的扬尘污染;

3、搅拌车辆及运输车辆往来造成地面扬尘;

4、施工垃圾堆放及清运过程中产生扬尘。

二)水污染因素

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废水主要有施工废水和生活废水两部分。各种施工机械设备运转的冷却水及洗涤用水和施工现场清洗、建材清洗、混凝土养护、设备水压试验等产生的废水,这部分废水含有一定量的油污和泥沙。生活废水包括食堂用水、洗涤废水和冲厕水。

三)固体废弃物污染。

建筑施工垃圾主要来源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施工期间可能涉及到河沟填埋、土地开挖、道路修筑、管道铺设、材料运输、房屋建筑等工程,在此期间将有一定数量的建筑材料如砂石、石灰、混凝土、废砖、土石方等。

四)有毒有害化学品污染

建筑施工过程中一些化学产品的使用增加了施工中的化学伤害和对现场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三、绿色施工在推动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绿色施工以打造绿色建筑为落脚点,但是又不仅仅局限于绿色建筑的性能要求,更侧重于过程控制。它是建筑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实践,是实现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建造方式从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绿色施工正是实现这一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绿色施工同时也是企业转变发展观念、提高综合效益的重要手段。因此,绿色施工在履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社会责任的同时,也节约了企业自身成本,促使工程项目管理更加科学合理。最后,环境效益是可以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建筑业企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势必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进而形成潜在效益。企业树立了自身良好形象有利于取得社会支持,保证工程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所以说,企业在绿色施工过程中既产生经济效益,也派生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最终形成企业的综合效益。

四、绿色施工的主要途径

一)加强政策引导,提高全社会的“绿色施工”意识

1、完善法律法规及评估体系。为规范引导建筑业转向绿色可持续发展,应建立有效的发展绿色建筑的行政监管体系和政策法规体系,健全发展绿色施工技术的标准支撑体系,制定绿色建筑施工的评估体系。

2、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针对目前全社会还没有广泛形成对绿色施工的基本认识和主动意识,应进一步加强对公众的绿色施工意识,挖掘民众对绿色施工的积极性,使其充分认识到绿色施工的重要意义。

二)实施科学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1、实施科学管理。企业管理水平低是导致当前我国绿色施工推行进度缓慢、绿色施工经济性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企业应该认识到,绿色施工决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为了社会公众利益、不仅仅在于为了环境保护,实际上它也与工程项目管理的投资、质量、进度目标密切联系在一起,密切关系到施工企业自身的发展。

2、推进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为使企业实施绿色施工制度化、规范化,企业应积极参与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体系认证。作为国际贸易的绿色通行证,ISO14000的基本思想是污染预防和持续改进,它要求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并在自身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使其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每一个环节的环境影响最小化。

三)减少环境污染,实施节能降耗

1、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绿色施工强调绿色环保意识,不断采取改进设计、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在保证建筑工程质量、成本、功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废弃物。

2、防止有毒有害化学品污染。施工现场要设置专用的油漆、油料和危险化学品库,仓库地面和墙面要做防渗漏的特殊处理,使用和保管要专人负责,防止油料污染水体和土壤;禁止将有毒有害废弃物作土方回填。

3、可回收资源的利用。对已经形成的固体建筑垃圾,通过改善管理、分类,并加以回收循环利用和再加工综合利用等措施来实施对废弃物的处理和回收,有效控制污染,实现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4、节约资源。绿色施工以确保建筑物在投入使用后各项功能的正常发挥为前提,以提高工程质量、保持生态环境和节约资源、提高效益为目标,对节材、节水、节能、节地赋以实质性的措施。

五、结语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绿色建筑必然要求绿色施工,不仅要在节能方面达到相关标准,而且要在污染方面严格控制。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推进,相信绿色建筑的未来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1]金礼学。浅谈绿色建筑和绿色节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0):313- 313.

[2]张燕林。绿色施工常见问题研究[J].山西建筑,2009,(28):130- 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