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范文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第1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范文

(一)我国低碳金融的政策法律支持不足

就目前而言,我国低碳经济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虽然政府对于低碳金融的关注日益增强,然而相关的政策法规还没有成型,信贷投融资和税收等一系列配套的政策服务的不完善,不能够达到为低碳金融发展的投融资提供宽松的政策支撑。

(二)我国的低碳金融服务业务的准备不足

我国的经济发展中低碳金融尚处于初级阶段,金融业特别是银行类的利润幅度、利益空间以及管理水平等方面水平仍然较低。特别是没有优良合理的安排好银行业的人员分配、公司治理、机构配备的各方面的情况。低碳金融业务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成套的风险包括社会风险、环境风险、科技力量风险、国内市场化的风险及一切其他不可预知的风险。

(三)金融业特别是银行在绿色信贷方面的比重仍小

目前,在绿色信贷方面,中国主要倚重的是绿色信贷银行公司,很大范围的体现在银行上。银行不断提高的绿色信贷利益在银行业的信贷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依然是较低的,导致此结果的原因是绿色信贷所需要的外部环境的不乐观。目前绿色信贷仍然较模糊,银行业金融机构缺少专业的相关人员,绿色信贷的产业项目标准和指导目录仍然不明确,无法去制定金融机构内部的考核评定办法和无法细则化。

国内银行业发展低碳金融的完善建议

(一)加快建立与低碳金融有关的政策、法律、法规

到目前为止、金融企业的相关社会环境保护的责任没有制定出来相关的法律法规。就目前而言,我国低碳经济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虽然政府对于低碳金融的关注目益增强,然而相关的政策法规还没有成型,信贷投融资和税收等一系列配套的政策服务的不完善,不能够达到为低碳金融发展的投融资提供宽松的政策支撑。我国虽然大力宣传赤道原则,但是效果欠佳,金融企业对此回应甚少。所以,建立健全的低碳金融法律法规,明确金融企业的社会责任,并使之体系化是当务之急。在现在的法律法规中明确贷款人的相关义务,科学审慎的评判金融企业的环境社会问题。同时,对社会环境的评估报告去参照赤道原则做出相应的更改。

(二)完善低臌金融投资市场体系

低碳金融业务要在市场经济中的发展。现在,银行业的产品相似和一些规则制度的相近,银行业的发展受到了限制,活力不足,银行准入的不完善,在市场竞争中让银行之间竞争发展,通过这种方式推动低碳金融业务的开展显然是力不从心。经理人市场竞争机制在推动低碳金融发展中的意义得到证实。低碳金融投资市场体系的完善对低碳金融业务的开展发挥着重要积极地作用,低碳金融普遍得到公众的认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需要建立完善的低碳金融投资市场体系。

(三)绿色金融的发展需要绿色信贷的推动

第2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范文

各级节能主管部门要积极贯彻落实《“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十三五”全民节能行动计划》等相关要求,积极宣传节能文化、普及节能知识、提升全民意识,培养广大民众勤俭节约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积极配合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开展节能公益广告征集评选展播活动,推动优秀节能公益广告在电台、电视台、地铁及公交移动电视网络集中播出。要组织开展企业节能自愿承诺活动,组织新闻媒体进企业系列报道活动,深入报道企业先进技术及典型案例,推广节能新技术和高效节能产品。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开展具有特色的节能宣传活动,广泛宣传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新资源观。

各级应对气候变化主管部门要贯彻落实《“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积极宣传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低碳发展的必要性,培育绿色低碳发展意识,选择优秀案例展示工业低碳发展成果和成功经验,推动工业企业和相关单位开展低碳行动。各低碳试点省市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在全国低碳日前后开展宣传和交流活动。

各级教育部门要以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为重点,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开展贴近学生、形式多样的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实践活动,普及生态文明法律法规及科学知识,培育生态文明意识,推动形成勤俭节约人人尽责、节能减排人人担当、绿色环保人人作为、生态文明人人践行的校园新风尚。

各级科技主管部门要广泛地开展节能减排低碳科技示范活动,引导企业采用先进适用的节能与低碳新技术和新工艺,推动相关产业的低碳升级改造,引导全社会把使用节能减排创新产品作为一种自觉行动。

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积极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 和《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7 - 2020 年)》,大力宣传并全面推行绿色制造,以多种形式在工业企业、园区宣传一批绿色制造企业的重大技术、典型模式以及标志性产品。要重点宣传普及工业领域节能低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相关知识,引导企业职工自觉参与节能低碳行动,形成良好的绿色发展氛围。要组织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单位从自身推动工业低碳发展的实际出发,在全国低碳日前后开展各具特色的工业低碳发展经验宣传和交流活动。

各级环保部门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全面贯彻落实《“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及新《环境保护法》,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推动绿色发展,努力实现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充分利用节能宣传周活动引导全民自觉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倡导勤俭节约的消费观,推动全民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加快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积极弘扬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理念,通过创新开展全社会宣传教育活动等方式,促使公众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当中来。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抓住建筑领域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宣传,引导绿色生活方式及消费。积极宣传更高水平建筑节能标准,提高建筑门窗等关键部位节能性能要求。重点宣传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的特点,引领节能建筑新标杆。加大绿色建筑宣传力度,推广绿色建筑使用技术、产品和高效运行管理措施。结合旧城更新及环境整治、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及危房改造等工作,宣传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加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宣传力度,提高运行效率。积极鼓励公共建筑建筑业主及使用人开展能效对标,引导公共建筑物业管理单位设置能源管理岗位,聘任能源管理专业人员,实施专业化用能管理。鼓励农村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居住建筑按《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T 50824)、《绿色农房建设导则》(试行)等进行设计和建设。加强农村建筑工匠技能培训,提高农房节能设计和建造能力。积极研究适应农村资源条件、建筑特点的用能体系,引导农村建筑用能清洁化、无煤化进程。

各级交通运输部门要大力宣传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成效,充分利用视频、微信、海报等多种方式,在车、船、路、港领域宣传交通运输绿色发展理念。实施一批绿色交通项目,推动节能低碳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制定交通运输重点节能低碳技术和产品推广目录,推进港口电能替代和公路绿色拌和站。积极鼓励支持共享单车,倡导公众绿色出行文明出行,《中国绿色交通发展年度报告》,营造绿色交通氛围。

各级农业部门要继续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农村行活动,大力推广农村沼气、清洁炉灶和秸秆综合利用等技术,推进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大力推进节水农业,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强化畜禽水产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开展废旧地膜回收利用为主的农业清洁生产示范,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加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省、示范市和示范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大技术咨询和宣传培训,引导农民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提高节能意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各级商务部门要以“创建绿色商场,推广绿色技术,促进绿色回收”为重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流通领域宣传活动。加大绿色商场创建工作的宣传力度,鼓励流通企业按照《绿色商场》标准促进绿色供应链建设,采购绿色商品,开展节能产品促销,在营业场所布置节能环保宣传标识标语,引导绿色消费行为。鼓励流通企业使用节能技术、产品、设备开展节能改造,组织节能技术产品设备供应商与流通企业对接,举办节能技术交流会、改造案例分享会等,促进流通企业发现节能机会,挖掘节能潜力。举办社区绿色兑换活动,采取散发宣传册、图板展示和技术人员现场专题讲座等方式,增强社区居民对再生资源回收的认识。

各级国资委要督促国有企业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高耗能、高污染工艺与装备,发展低碳、清洁、高效能源,推广节能减排降碳新技术、新工艺,持续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带头履行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的社会责任。指导中央企业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开展节能、节水、节地及减碳等活动,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推动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切实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中央企业建设。

各级新闻出版广电部门要组织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媒体以新闻、专题、访谈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节能低碳理念和知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开设专栏,宣传接地气、贴近性强的节能低碳技术。全国节能宣传周期间组织中央和地方电视台,在重要时段循环播放一定数量节能公益广告,在全国范围内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各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要积极发挥公共机构在节约能源资源中的表率作用,深入宣传贯彻《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十三五” 规划》,组织各级各类公共机构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节能宣传活动,带头普及节能常识,推广新能源汽车应用,促进资源循环利用,践行垃圾分类,倡导低碳出行,共享绿色环境,推进节约型机关、节约型医院、节约型校园创建活动,培育崇尚节俭的社会风尚,厚植绿色生态文化,充分发挥公共机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社会深入、持久、自觉行动,以高效的能源资源使用效率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各级工会要组织开展“践行新理念、建功‘十三五’”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将生态文明作为职工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绿色生活行动,倡导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围绕大气污染防治、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组织开展“我为节能减排做贡献”活动,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针对长江沿岸环境污染隐患日趋增多等突出问题,大力开展小革新、小发明、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等“五小”活动,提高节能减排水平;深入开展以“三比一降”(比创新、比技能、比管理、降能耗和排放)为主要内容的对标竞赛活动,促进完成重点行业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发挥职工节能减排义务监督员作用,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各级共青团组织要在青少年中大力宣传生态环保理念,普及节能低碳知识。在青年中广泛开展节能减排创新创效活动,组织发动优秀青年走近青年志愿者、青年环保组织和学生社团开展宣传实践活动。充分利用“青年之声”互动平台、微博、微信和短视频、动漫等新媒体手段,倡导低碳生活理念,营造节能环保氛围。

各级妇联组织要在城乡妇女和广大家庭中持续倡导节俭养德、低碳环保理念,引导妇女从自己做起、从家庭做起。身体力行传播绿色发展理念,影响他人、奉献社会,携手共建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充分发挥妇联系统所属媒体特别是新媒体的作用,开展节能低碳、绿色生活、节俭养德等方面的宣传和教育,从而增强妇女和家庭保护生态、节俭节能、低碳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军队各级要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建军,强化财力资源集中统管,珍惜和用好宝贵的军费资源,持续深入开展“八节一压”、“红管家、好当家、小行家”、“红旗车分队、红旗车驾驶员”、“红旗船队、红旗船员”评定等活动。研究制订适合军队特点的新能源研发和推广应用政策,组织驻高原、海岛、边防部队新型能源综合利用试点建设。积极推行综合运输,科学统筹运输计划和运力使用,抓好“清煤工程”、既有设施抗震节能综合改造,搞好既有房地产资源调余补缺。积极倡导和建设军营节约文化,着力推进军民融合,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增强资源节约工作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提高服务保障部队战斗力的贡献率。

第3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范文

关键词: 电力企业;绿色低碳;运行发展

一、电网低碳发展的概念

低碳发展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发展模式,是指在保证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双赢之策”和必由之路。其实质在于提升能效技术、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生态平衡。电网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产业,是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载体,在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电网低碳发展目标分解

围绕电网绿色低碳化发展的总体目标,研究其发电侧、电网侧、用电侧的低碳目标,细分形成“降低生产碳排放”、“减少运行损耗”、“负荷整形”以及“用户低碳节能理念”四个子目标。

为实现电网低碳化子目标,剖析智能电网低碳产生低碳效益的具体实施路径,得出包括接纳可再生清洁能源、降低线损、电动汽车发展等6个具体实施路径。

三、电网低碳化运行发展思路

电网低碳化是响应电网企业深化“两个转变”发展方式号召的重要发展思路,旨在通过内部低碳运营,提高自身节能减排,高效运作,推进清洁能源发展,培育电网低碳运营理念和公司低碳管理理念;通过外部低碳引领,促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发展,推动电能替代,服务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建设绿色产业链,引导电力用户绿色消费、低碳生活,培育需求侧节能用电理念,促进全社会节能减排。

四、电网低碳化发展的建议与启示

(一)发挥绿色低碳电力生产引领作用推进高效清洁能源发展

建立低碳电源电网一体化规划低碳电源电网一体化规划过程中,电网企业需要将发电侧的碳排放水平纳入电网规划目标中,保证国家制定的电力系统碳减排指标能够充分消化。其次充分发挥能源管理部门在能源领域标准管理方面的作用,尽快完善可再生能源发电电源接入配电网的并网国家标准。

建立发电权交易低碳化,实现电力节能减排和交易共赢。拓宽发电权交易的开展范围,进一步完善电力交易机制。可以尝试推行水火发电权交易。水电超出计划电量和必须跨省消纳的水电电量,由水电企业购买火电机组(本省或受电省)的发电权,以火电机组电价结算该部分电量进行。进一步加强发电权交易和其他电力交易品种的协调衔接,引导市场主体采取理性的市场博弈策略,促进行业良性、健康发展。

(二)充分开发电网企业自身运营全过程减碳潜力

加强基于绿色电网的降损管理,提升低碳化管理水平通过研究针对智能电网的降损措施及整合型的网损管理对策。在坚强智能电网降损环节,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如基于智能电网反馈技术,加强线损统计管理;合理规划输配电路径及新技术应用等方式降低网损,提高低碳化效益。

SF6作为六种温室气体之一,随意排放后产生的温室效应影响是二氧化碳的近2万4千倍。应在智能电网推广建设过程中引入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技术完善维护措施,减少SF6气体泄漏;并建立完善SF6回收机制。

(三)促进需求侧全面节能,推进电能替代

电网企业应鼓励发展电能替代项目,比如扶持电采暖等政策,对居民相关改造进行适当财政补贴,提高用户的积极性。其次,电网企业还应充分挖掘潜在目标客户,扩大电能市场。同时对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进行终端能源竞争力分析,寻找论证可能存在煤改电、油改电、气改电的领域、行业和设备。只有政府部门、电网企业和市场三者共同推动,才能最终电能替代工程真正成为一项利国利民的举措。

第4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范文

[关键词]环保低碳;可持续发展;生态革命;绿色能源

在2003年英国的能源白皮书中首先提到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并且制定了在以后几十年时间里其能源发展的策略,目的就是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相继美国2007年提出了能源法案,德国提出了将低碳产业作为重点支柱产业来进行发展,日本在2008年也制定了低碳经济发展计划。就目前来看,各国都已经认识到全球变暖带给人们的威胁和挑战,所以各国都在大力倡导低碳经济,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是进行能源经济的生态革命

低碳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就是一种能源的革命,主要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改革能源的利用效率,提高能源的应用,将能源最大化利用,力图以最少的经济成本换取最多的能源利用率,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成本损失。能源革命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提高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将经济进行低碳化发展,能源革命潜在地推动了能源经济的发展转变。能源经济生态革命的转变形式就是将过去经济发展过于依赖高碳性经济转向当前的低碳化甚至是无碳化的经济发展方向;将过去的高碳消费转向能源革命总的低碳甚至是无碳消耗的方向。这场能源变革是巨大的且影响深远。在能源经济的生态革命中,经济的发展要实现对能源的再利用,主张生态消费,实现各种能源产业运作环节的生态主张,逐步完善和建设绿色产业结构,而这些主张是保障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手段。

二、正确认识发展中的低碳经济

(一)生态经济与低碳经济的关联

生态经济是根据生态环境所能承受的范围,利用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及系统的工程法将企业生产与消费方式进行改变,挖掘所有的可用资源,发展部分经济和生态都高效的产业,构建合理的体制下和谐生态健康的环境文化。低碳经济是根据可持续发展观以创新技术、制度的手段,将产业进行转型,开发新能源,降低高碳消耗及减少温室效益,为经济的发展与生态保护取得双赢的经济发展模式。生态绿色的特点是低碳经济的一大特色,其最为重要的原则和理念就是可持续发展,它是对于生态系统的可承受范围内新拓展的领域。其理念主张是实现人类和自然和谐、经济腾飞的关键,也就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所必需注重的,这是我国目前实现经济长远稳健发展的唯一手段和方式。

(二)低碳与绿色的关联

绿色经济是根据市场导向,依傍传统产业基础,和谐发展经济与环境的新经济模式,体现了产业经济的健康、环保状态。我国倡导的绿色经济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从原来高消耗、高污染等非可持续发展模式向低能源消耗、较低程度污染以及对于生态影响最小的发展模式进行转变。二者在实质上是同一个概念、具有相同的含义,只不过是表示方式有所不同而己,它们都倡导环保和减少污染。

(三)低碳与循环的关联

循环经济是循环流动的经济,指人利用科技发展自然资源,将资源的投入、产出及废弃进行生态型的循环以发展经济。二者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外是二者都是实现绿色经济的一种形式。不同之处是,低碳经济是实现绿色经济的外在形式以及实现的根本途径,并且对于循环经济也具有一定的要求。在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中,目的是为了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所以对于循环经济的要求就是碳排放量的最小化甚至无碳排放。所以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注重与低碳经济相结合,达到低碳排放或者是无碳排放。

(四)发展低碳经济与建设生态文明和“两型社会”的关系

以往的以资源和能源消耗为特征的工业发展模式是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现在政府大力倡导的无碳经济或者是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等都是一种发展稳健经济的实现模式。而低碳经济要求能源领域中有两个重要的变革,分别为能源生产开发的变革以及消费者消费方式的变革,这种变革是促使经济由以牺牲环境向保护环境转变。所以低碳经济的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文明的必然途径。要实现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低碳是关键。这是实现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程度直接决定了我国“两型社会”建设的速度。其中,低碳经济是实现上述构想的关键;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两型经济”就是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经济发展的水平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符合“两型社会”的准则。

三、低碳经济的发展手段

实现低碳经济并达到经济的低碳环保要求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绿色发展的要求。在进行低碳经济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要结合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实际,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将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以及低碳经济结合起来,目的就是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一)大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与改善

要加强对于企业和民众的宣传工作,使得低碳经济理念深入人心,使得低碳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人们参与的重要性深入人心,通过人们接受这种理念来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作为地方和中央政府部门要对企业进行积极的引导,通过制定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并且对于地方的低碳经济发展作出统一的规划;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将碳的排放量以及对于环境的影响和对于资源的消耗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中一、二、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分别为10%、50%与40%。相对于传统的产业结构模式,我国产业结构已经取得很大的进步,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产业结构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在其GDP中的比重甚至占到了70%以上。所以我国还要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使得我国成为服务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以及技术和管理密集型的国家,使得服务业成为我国GDP贡献的主要力量。政府应该积极引导企业从事低碳绿色的产业,对于一些高消耗或者是高污染的企业采取处罚或者收重税的方式制约其发展;对于低碳绿色的产业发展要提供政策和资金保证,使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

(二)加强绿色能源技术创新,形成低碳与无碳经济技术体系

要解决气候变暖的问题,就必须发展各种绿色无污染或者是无碳排放的新能源,不断利用科学技术开发新的能源。在能源利用的过程中,要做好能源的清洁工作,尽量减少碳资源的使用。政府部门应当积极引导高校、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展开对于新能源的研究开发、转化和利用,从而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中的无碳化。科学技术是解决我国较为紧张的资源问题以及污染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的关键。当前我国利用能源的效率比较低,并且在能源大量消耗的过程中还会造成大量的对于环境的污染以及温室效应。这对于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来说极为不利。所以应该在绿色新能源技术方面加大科技力量的支持,从而为经济的发展做保障。

(三)加强制度创新,形成降低碳化发展理念

对我国传统的高消耗、高污染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改造,建立我国低碳化的发展模式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途径。要加快建立可持续的绿色的经济发展体系和模式,通过对相关机制和体制进行创新,有效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所以,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有步骤地推动我国低碳系统的制度革新,实现生态化的产业结构制度创新、低能源消耗以及环境有效保护的机制体制创新、碳排放量监督的体系创新以及关于主张低碳绿色企业作信贷支持的体系创新,加大管理机制体制创新和促进低碳企业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力度,逐步实现低碳化的绿色的发展模式。没有消费就没有需求,也就不会有市场,作为低碳经济发展推动者的消费者,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也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发展低碳经济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公民广泛参与

由传统的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方式向低污染低消耗低碳的、绿色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不仅仅是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更是发展理念的革新,这种变革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观念甚至生活方式。所以,要实现低碳化的发展,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在其过程中政府要制定规则,起到指挥作用,引导广大群众改变生活方式,力求低碳化行为,树立全民的低碳共识。在经济发展中需要树立标兵企业,弘扬其行为,为社会做榜样。

(五)树立典型,完善制度保障

深圳是我国批准的第一个低碳生态示范点,为保障其示范的成功,住建部推行了保障性的政策,并给予技术支持,推向全国。另外,深圳市在住建部的支持下提高了每年的论坛规格,论坛主要以低碳生态城的相关理论和实际经验为交流目的,将深圳示范点向国内外进行推广宣传。之后在全国有条件的地区进行择点示范典型。推行该经济发展模式是系统工程,它需要组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进行合作。为了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和质量,将我们居住的城市建设成一个低碳消耗、和谐友好的环境,还需要国家相关部门的制度保障。政策方针能引导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法律制度能够规范和保障的经济发展,经济手段能促进低碳经济平衡发展。总之,在循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坚持低碳化守则,低碳化也是实现绿色经济发展的关键。加强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和已有能源的变革,以及树立全民共同参的共识,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剑波.英国“低碳国家转型”国策的法制化特征及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106-111.

[2]包玉华,胡夷光.关于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法”的探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2):29-31.

[3]单宝.欧洲、美国、日本推进低碳经济的新动向及其启示[J].国际经贸探索,2011(1):12-17.

第5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范文

【关键词】农业经济;绿色;低碳循环;环保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由此可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式是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由路径。

一、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综述

由于国家转方式调结构的深入推进,作为国家第一产业的农业相关产业也必须找到适合自身可持续发展之路径。在国家经济中高速平稳发展和生态文明概念深入人心的新时期,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成为党和国家重点部署的发展思路,也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课题,在此大环境下,我们有必要对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做初步探讨。(一)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绿色农业经济是以市场需求和经济、生态协同发展为根本原则,在传统经济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是对各种农业资源进行开发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然后在此基础上达到的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活动过程,其本质是要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与社会、生态资源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所谓的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发展,就是指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态势下,我们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积极运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等各种方式,尽最大可能的减少对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加强现有资源的循环利用率,从而实现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可持续战略的实施。

二、我国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的现实意义

(一)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是今后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由于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远远低于联合国公布的世界人均土地占有量,又面临着农业资源过度消耗的现状,高耗材、高污染的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现行农业经济发展需求,我国必须采取低碳农业发展模式,以提高我国粮食产量。(二)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可以保护我国生态环境和维护粮食安全由于我国可用耕地面积较小,并且多地出现建设用地越过“耕地红线”的问题,我国一直致力于以传统农业模式解决温饱问题,造成了农业土地破坏严重的现象。在传统农业经济发展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而且根据国家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的水土污染主要是由于农业的乱排乱放。因此,发展低碳农业有利于保护环境。进入新世纪以来,多重因素左右全球粮食供应,使得粮食安全从区域性问题上升为国际问题,从民生问题上升为国家战略问题,由于我国国内的粮食生产供应现状,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都受到了严重制约,因此,我国要加快转变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切实解决好粮食的安全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出路就在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

三、我国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所面临问题

虽然我国在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但是从客观角度来说,我国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我国现存的农业基础薄弱。首先,我国较为严重的人地矛盾,我国虽然国土面积广,但是人均可耕地面积远远低于世界人均可耕地面积,当前我国共有农业人口9亿,农户约占农业人口总数的27.7%,每户所经营土地不足0.5公顷;其次,我国农村劳动力短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主要劳动力青壮年集体外出务工,家里只留下“386199部队”,农业产业劳动力缺口严重;最后,农村人口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虽然国家大力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并推行职业技术教育,但是未从根本上提升农业从业者的文化水平,截止2008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村人口中初中以上文化水平所占比重不足18%。第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我国一直以来实行以工业辅助农业的发展路子,虽然有大量的辅农、助农、惠农政策,但是由于开展农业经济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可用耕地流失严重,面积减少,农业物资浪费严重,且已有农业基础设施功能较为老化,破坏较为严重。第三,农业经济服务系统未及时建立完善,鉴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农业经济发展方向起步较晚,相关的农业经济服务系统并未得到有效建立和完善,农业经济服务工作开展较为滞后,相关服务水平也较为低下。

四、我国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应对措施

一是优化农村农业产业经济结构,在基层大力普及绿色低碳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开展相应农业服务技术培训及继续教育,培养一批绿色低碳循环农业专家人才,发掘一批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种植能手,并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的规模效应和联动效应。二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模式进村进户。我国应大力开展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检修与更换,并普及农业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引导并向农村引入大量的资金,积极地研发新技术,扩展新视野,推动农民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三是建立新型化的农业技术专业服务系统,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发展,我国已经有足够的技术水平和物质基础为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建立专业服务系统,包括信息服务、大数据服务、物流服务及高端制造服务等,这个服务系统应该包括农业现代化的耕作方式技术的普及、对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对农产品及衍生品销售渠道拓宽等一系列的专门服务,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在我国基层推广。

五、结语

我们必须推进低碳农业的经济发展模式,确保粮食安全,并保护生态环境,突破现有农业的发展瓶颈,大力普及并使用新型化的农业产业化路子。

【参考文献】

[1]张宪英.我国低碳农业解读及其发展路径初探[D].复旦大学,2010(5).

第6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范文

在认识不充分的影响下,进一步导致了金融产品以及提供服务的相对单一,较难符合创新发展的多元化需要。由我国当前金融体系来讲,一些金融机构依据赤道原则开展低碳金融业务,呈现出了种类较少、规模不大的现状。且金融市场较难为低碳经济的良性发展提供完善的融资平台,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金融市场不完善,水平较为落后,因而令低碳经济建设中直接融资百分比有限。

二、发展低碳经济的金融支持与创新策略

1.提升金融机构对发展低碳经济的信贷支持

当前,金融机构实施信贷投入仍旧是我国一些经济欠发达区域低碳经济建设过程中配置资金的有效渠道,为此,应进一步提升信贷支持。可通过提升政策性支持,符合低碳经济建设中有关新能源开发、节能降耗等基础项目建设拓展的经费需要。另外,应进一步全面贯彻我国绿色信贷发展政策,提升商业金融单位针对发展信贷业务的环境风险核查评价以及动态鉴定,进而创建健全良好的绿色信贷工作系统。另外,应扩充业务规模,创建绿色通道,将排污许可凭证作为抵押物,有效缩减低碳项目面临的信贷风险。

2.推进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全面创新

创新为金融市场不断向前的核心动力,因此金融机构应依据我国低碳经济建设发展特征,全面更新服务、创新产品。可直接以基金方式投资低碳项目,进而为其供给更广泛、更可靠且持久的资金支持。另外,应创建良好的信用交易管理平台,推动低碳产品的快速交易。再者可推行低碳信用卡,吸引消费并扩充可再生性能源的再投资。为扩充市场需要,金融机构要加快推出低碳理财产品,例如同碳排放交易量融合的理财产品,同水资源、环境变化相关的环保产品等。金融中介单位也应积极创新服务管理模式,例如主动提供信用登记、为低碳项目做好资金结算、发挥托管管理功能,优质的进行清算服务,进而推动低碳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3.创建完善的支持低碳经济建设金融机构系统

完善的金融机构系统其效用价值十分明显,为此应进一步优化内部体系,提升其在低碳经济建设中的工作效率。可积极引入控股机构、股份制经营单位或是外资金融企业,提升其分支系统的总量,进而推动低碳经济建设中金融支持机构的多元化、丰富化发展。另外,应准许外资金融单位进行绿色信贷服务,发展绿色证券以及保险业务,进而借助其在低碳项目发展中的优势,推动合理有序的竞争,全面提升金融支持力度,促进低碳经济创新发展。对于我国低碳经济建设的倾斜政策制度应合理应用,快速组建同低碳经济建设相关的资产管理部门、信用评价单位、信息服务机构与独立的三方认证单位,激发他们在扩充低碳经济建设融资途径中的核心功能价值。

4.开创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多层次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为低碳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可在较大范畴中确保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而为经济建设发展筹措所需的充足资金,推动各区域经济建设实现稳定、优质的发展。为此,应积极发展培育良好的货币市场,例如票据贴现以及回购市场等,进而获取更多的资金量,扩充低碳经济单位的融资途径。另外,应做好资本市场发展建设,引导低碳经济单位利用股票、债券的发行使融资规模全面扩充。对于有能力的单位应基于资本纽带鼓励其跨区域、跨行业进行重组兼并,进而构建形成更大规模的新能源、降耗节能低碳集团,提升核心竞争力与市场影响力。

5.扩充商业融资渠道

为扩充商业融资渠道,应利用政府单位多边组织以及基金为清洁能源项目提供有力支持,并吸引外界风险资本,提升投入力度,优化低碳经济项目质量。再者,应有效应用融资手段,扩充民间投资,进而推动低碳经济单位积极完成技术创新,实现全面发展。

三、结语

第7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范文

呼和浩特市正处于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旅游市场迅速扩大,旅游产品更新换代的发展阶段。在全面建设休闲度假旅游城市的目标指引下,通过创建低碳旅游城市,对于提升呼和浩特市的旅游质量和服务环境,塑造城市旅游品牌,促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低碳旅游城市创建的背景分析

低碳旅游城市的建设是按照“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与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要求,全面改造和提升旅游城市的旅游业能级和质量水平,促使城市成为生态宜居、产品供给低碳化与体验环境畅爽的新型旅游城市。低碳旅游城市的创建是推动呼和浩特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引擎,可以进一步提升呼和浩特市的城市文明形象和生态内涵。

“十二五”期间,呼和浩特市将以打造“京津夏都”和“草原文化之都”为目标,全面启动休闲度假旅游城市的建设。这一目标的实现以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产业规模扩大、可持续发展为主要内容,并以旅游业的品质提升为内涵,对低碳旅游的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也为呼和浩特市创建低碳旅游城市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一)旅游业的转型升级需要以低碳旅游城市创建为抓手

通过发展低碳旅游,呼和浩特市不仅能够彰显草原、山地、森林、湖泊、湿地等生态型旅游资源优势,而且可以推动以运动休闲、健康养生为特色的休闲度假旅游市场的进一步拓展,为实现旅游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动力。

(二)旅游产业的规模壮大需要以低碳旅游城市创建为契机

低碳旅游包括旅游生产的低碳化和旅游消费的低碳化两个部分,通过创建低碳旅游城市,将在旅游饭店、旅游景区、旅游交通等旅游产业的各个领域带来一场深刻的绿色革命,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效能优化,进而带动整个旅游产业的规模壮大。

(三)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以低碳旅游城市创建为途径

呼和浩特市旅游市场的快速增长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压力,各区、县、旗的低碳旅游发展也参差不齐。因此,将创建低碳旅游城市作为一项城市整体发展的重要战略,可以进一步深化旅游经济的低碳内涵和生态特征,是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低碳旅游城市创建的基本条件

旅游城市是低碳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同时低碳旅游也成为城市功能再开发、资源再利用的重要路径。2004年,呼和浩特市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经过近十年的建设与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呼和浩特市国民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2011年,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在此背景下,呼和浩特市创建低碳旅游城市已经具备了较为成熟的发展条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生态资源较为丰富

经过多年的封山育林、人工治理,呼和浩特市的自然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的保护和改善,生态资源类型十分丰富,构成了创建低碳旅游城市的重要基础。呼和浩特市的风电草原、大青山沟谷、黄河湿地、哈素海、哈达门高山牧场等资源地域特色鲜明,具备开发低碳旅游产品、建设低碳旅游景区的较好优势。同时,这些资源类型也符合现代人追求自然原生态环境的旅游需求,有助于低碳旅游市场的形成与拓展。

(二)城市经济基础扎实

“十一五”期间,呼和浩特市的经济发展速度始终保持在全国省会城市的领先水平,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也连年递增,不断夯实的经济基础是创建低碳旅游城市的物质保障。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不仅能够为开发各类低碳旅游设施和产品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更有助于在政府机构、社会组织、企业、公民之间形成共识,合力推进低碳旅游城市的建设进程。

(三)旅游市场拓展迅速

“十一五”以来,呼和浩特市的旅游市场规模扩大迅速,年平均增长率保持在20%左右,良好的旅游市场发展态势成为创建低碳旅游城市的基本保证。随着国内外旅游客源市场的不断拓展,呼和浩特市以草原为代表的原生态环境将具有越来越强的旅游吸引力,绿色、低碳、环保型的旅游产品也更加符合当前旅游市场的核心需求。同时,低碳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对于“天堂草原”这一呼和浩特城市旅游形象也具有强大的宣传作用。

三、低碳旅游城市创建的主要路径

低碳旅游城市作为城市旅游目的地的一种全新定位,在具体的创建过程中,需要全面整合旅游业食、住、行、游、购、娱等各个领域。在相关政策和制度的有力推动下,通过多个主体之间的协同配合,实现全行业共建低碳旅游城市,低碳旅游城市反哺行业发展的联动机制。

(一)试点“低碳旅游实验区”发展模式,推动旅游景区的低碳化发展

旅游景区是开展旅游活动的载体,在创建低碳旅游城市过程中,将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呼和浩特市应通过“低碳旅游试验区”的试点发展,培育一批低碳旅游发展的示范性企业,加快景区在规划设计、接待设施、旅游交通、产品开发、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的低碳化改造和技术更新。同时,以生态型旅游景区为主体,营造具有呼和浩特市地域文化特色的低碳旅游环境。

呼和浩特市目前正在建设的大青山生态旅游休闲带便可以成为首批“低碳旅游试验区”。大青山作为呼和浩特市的北部生态屏障,不仅形成了众多绿色农业园区的空间集聚,而且依托沟谷纵横的地形特点,开发了许多以自然观光、运动休闲、养生度假为主要功能的旅游景区(点)。已经开发和规划开发的生态绿道、森林木屋住宿、田园风味餐饮、山地自行车运动等低碳旅游产品,都将有力地提升呼和浩特市旅游业的生态品质。

(二)完善“绿色旅游饭店”创建机制,推进全市饭店行业的低碳竞争

旅游饭店作为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之一,是低碳旅游城市创建的主要力量之一。通过推行并完善呼和浩特市“绿色旅游饭店”的评定标准,将使旅游饭店在广泛运用节能减排技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成为实施主体,并营造饭店业低碳发展的良性竞争环境。

目前,呼和浩特市尚未形成绿色旅游饭店创建的发展态势,相关的行业管理监督机制还不健全。针对这一问题,呼和浩特市应着重从两个方面全面落实“绿色旅游饭店”的行业标准和创建活动:1.实体建设方面,提高饭店建设的节能意识,提高在隔热、照明等具体环节的节能水平,积极推广采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实现对中央空调、风机、水泵等进行信息化动态控制;2.饭店运营服务方面,鼓励员工提出节能合理化建议,倡导住店宾客实践低碳环保的绿色消费方式,开展诸如“绿色客房”、“绿色餐饮”等激励性体验活动,通过系列主题活动扩大低碳旅游住宿的影响力度。

(三)建立多层次的低碳旅游交通系统,推广绿色低碳的旅游出行方式

随着游客数量的快速增长,如何实现便利、快捷、舒适、完善的旅游交通成为低碳旅游城市创建面临的巨大挑战。目前,呼和浩特市的市内交通拥堵严重,公共交通的运行效率较低,中心城区与周边旗县区之间的旅游专线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景点的可达性较差。在旅游交通需求日益扩大的情况下,呼和浩特市应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逐步建立一个多层次的低碳旅游交通系统。

结合目前呼和浩特市的交通发展现状,低碳旅游交通系统应当至少覆盖三个层次:1.城市公共交通。建立公交专用道,实现天然气能源公交车的全覆盖。开辟城市旅游观光环线,建立公共自行车租赁网点,引导游客出行向公共交通转化。2.景区外部交通。通过开辟旅游集散中心与主要旅游景区之间的旅游公交专线,实现各旗县区旅游景区外部交通的公共化与集约化,降低节假日交通拥堵所带来的负面效应。3.景区内部交通。通过合理规划,使游客能够采用观光电瓶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开展游览活动。在山地、森林、河湖、湿地等旅游景区内,可建设风景绿道,倡导低碳休闲旅行。

(四)健全低碳旅游城市建设的制度体系,加强低碳发展的政策保障

纵观呼和浩特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各地区的发展水平并不均衡。基于这一情况,低碳旅游城市的创建必须有健全的政策体系和制度规范作为保障,才能真正实现统筹协调发展。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低碳旅游城市的建设应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优势,制定资金、技术、人才、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具体政策,建立低碳发展的行业标准,并积极调动旅游企业和旅游者参与的广泛性与积极性。

第8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范文

推动生态文明环保城市建设,必须坚定走低碳之路,大力推进低碳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其中主要涉及到节能、环保、新能源、清洁技术和清洁生产领域。

城市生态建设是基于城市范围内、以城市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建设为依托、以低碳经济为内涵的一种城市生态化文明方式,它是城市生态化和城市低碳经济的有机结合体。

1 发展城市低碳环保经济的意义

1.1 发展低碳环保经济是当前城市建设的必然选择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使得一些大城市在原有高耗能、高排放城市特征的基础上,还要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能源稀缺、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排放等压力等诸多挑战。面对此严峻问题,节能减排已经成为改变城市发展模式、建设低碳城市的主要内容。在城市化高速扩展的发展的过程中,低能耗、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发展方式成了当前建设低碳环保经济城市的必然选择。转变现有的经济增长模式、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减少排放,建立完全符合低碳城市建设的节能减排要求。因此,转变城市经济增长法师,加快城市低碳经济的发展步伐、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等重要举措将成为建设低碳城市的必然选择。

1.2 发展低碳环保的城市生态经济的主要内容

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重点是产业结构区域合理布局以及城乡居民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消费刺激生产,只有大范围实施低碳消费和运用,内部需求才能与外部需求并驾齐驱,才能大规模地持续地推动一个经济体低碳经济的发展。

就河南而言,应该从城市低碳实践和运营开始,才能从根本上带动城乡整体低碳消费市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低碳规划。城乡规划明确区域分工和定位,解决工业企业分散、居民区和工厂混杂的问题,解决空间布局和社会格局中存在的污染浪费环节。有效的节能减排必须以工业相对集中为前提,工业相对集中才能实施专业化分工,资源优势互补,提高效率,节省能源;同时催生集群创新,不断产生新技术、新工艺,减少物质消耗,从而降低碳排放。

低碳建筑。低碳经济、低碳消费离不开建筑这个环节。发展低碳建筑要从设计和运行两个方面入手。在建筑设计上引入低碳理念,如充分利用太阳能、选用隔热保温的新型建筑材料、通风和采光系统、节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倡导居住空间的低碳装修,推广节能环保家用电器和环保新技术,鼓励从各个环节上做到“节能减排”,有效降低每个家庭的碳排放量。

低碳交通。城市交通工具是温室气体主要排放者,发展低碳交通是未来的方向。一是鼓励市民选择步行和自行车为主的交通方式。二是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和快速轨道交通系统。三是限制城市私家车作为城市主要交通工具。此外,应该倡导发展混合燃料汽车、电动汽车、氢气动力车、生物乙醇燃料汽车、太阳能汽车等低碳排放的交通工具,以实现城市运行的低碳化目标。

低碳生活。提倡市民的低碳生活方式。提出市民实践低碳生活方式的口号,制定阶段性目标,形成市民共识。政府在政策层面上发挥导向作用。在宣传上加强引导,让市民自觉进行低碳消费。在财力保障上,可在绿化建设、小区环保、垃圾利用、资源再生、市民广泛参与等方面进行应用试点工作。

低碳示范。建设若干低碳社区、低碳商业区和低碳产业园区等低碳发展综合实践区,以促进低碳技术的集成应用,带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为河南省建设低碳城市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低碳经济示范区侧重于倡导形成绿色消费、绿色经营的理念,形成低碳消费应用方式。提高公众意识和公众参与积极性,兴建低碳或零碳的新城镇及其基础设施。

2 建设生活文明环保城市的策略

2.1 深入调查、统筹规划,制定科学可行的发展规划

政府在制定组织发展从城市生态化文明的发展战略规划是,要将发展城市生态化纳入更新规划的理念中,以现代生态学为基础,利用自然生态过程与循环再生规律,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完善绿色市政规划、引导产业低碳发展、建设绿色交通系统、发展绿色建筑、健康可持续的推进城市生态环保的发展进程。

2.2 深入推进生态建设,建立区域合作机制

分解细化落实生态建设工作任务书,强化目标责任的督查、落实和考核。在整合全省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的基础上,形成全省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加强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管理。根据各个城市生态项目的差异性来挖掘、提升当地优美的自然生态资源和丰富的人文生态资源。加强城市间信息共享、市场互动、资源互补合作,较快实现城市生态项目的一体化,促进城市生态环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2.3 推动低碳生活方式,提高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充分运用多种宣传渠道,加大城市生态保护宣传力度,大力推行低碳意识。确立低碳生活理念,把这种理念融入到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之中。提倡市民每周少开一天车、午休时关掉电脑、少看电视、使用节能灯等等良好生活习惯。把低碳旅游作为城市生态文明的新内涵,提倡出行时多采用拼车方式;到旅游目的地,采用不行或者骑自行车的游玩方式。加快节约型、环保型生态城市建设,在城市交通系统中开辟非机动车专用通道,规划发展遍布城市的自行车租借系统。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推动城市轻轨和地铁快速轨道交通建设,大力发展电动和混合动力公共交通工具。

第9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范文

随着人们不断关注节能减排,绿色经济及低碳经济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金融产业作为经济活动的血液和调节剂,绿色金融的发展可谓正当其时。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到“十一五”末期,能源供应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能源节约取得明显成效,能源效率得到明显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技术取得实质进步,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高。

金融企业既承担着促进绿色生态、绿色投资、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同时也面临着环境风险与商业利益的权衡博弈,以及商业模式转型的机遇与挑战。

眼下,“十一五”的五年规划即将结束,节能减排任务随着“十二五”的来临变得日益繁重。而在绿色金融的推动上,各家银行也在逐渐发力,瞄准了这一可持续发展的领域。

绿色金融的机遇与挑战

目前,银行信贷在支持节能减排工作上已开展多项业务。主要是针对不同行业制定不同的减排要求,承诺达标企业获得融资;将排放权减排额作为抵押物,来为环保企业进行融资;开办专项治理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换代的项目贷款业务;开办排放权交易购买方专项贷款。

低碳经济为金融业发展开辟了巨大空间。近年来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以及其他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呈爆发式增长。世界银行统计,2006~2008年碳市场成交额连年翻番,2008年成交总额达1263亿美元,2012年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我国碳生产力水平低,去年底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节能减排市场潜力大。据测算,“十一五”期间我国节能投资总额累计可达6000亿元以上,潜在的节能市场规模达8000亿元。

近年来,一些银行通过与国外有关机构合作,在面向节能减排、清洁能源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开发等项目的“绿色信贷”产品研发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以国内首家加入“赤道原则”的兴业银行为例,从2008年加入“赤道原则”之后就开始探索如何使得中国企业在CDM交易中得到环境资源最大化。2009年兴业银行成立了可持续中心机构,希望通过可持续组织的力量推动可持续基金的发展。

同样,低碳经济也将给金融业带来全方位的挑战,最主要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低碳经济要求金融业经营管理模式转型。低碳经济的产业形态、技术特征、成长规律,要求金融业在经营管理中注重协调可持续,增强社会责任,开发适合低碳企业和项目要求的评级授信和风险定价模型,推进产品和服务的整合、创新,提高专业化运作水平。第二,低碳经济将带来金融业务结构的变化。低碳经济是对现有高碳发展模式的扬弃,第二产业、尤其是重化工业占比过高的经济结构要转型。金融业务结构上要相应压缩“两高一剩”行业贷款,增加第三产业、节能环保行业融资比重。第三,低碳经济要求金融业创新风险控制方法。为了防范产品创新、信贷结构调整等可能带来的风险,金融机构必须根据新的产品和业务运作特点,分析风险隐患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和办法、建立完善风险控制机制。第四,低碳经济需要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金融创新人才队伍。

我国银行业应进一步加强对国际碳金融发展的跟踪研究,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绿色信贷”及其他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提高产品定价能力,争取在全球碳金融体系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加大创新力度

绿色金融,亦可称为可持续金融,在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银行业必须扮演好两个角色:一是要成为低碳理念推广的“践行者”。探索建立节能环保金融服务的长效机制,即经营策略、管理机制和激励考核体系,从业务流程与规则上把好项目入口关和惩罚关。二是要成为低碳金融服务的“创新者”。

绿色金融正在成为金融发展最具活力的领域,绿色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对绿色金融的需求日益强劲,碳金融体系和交易技术日臻完善、成熟,交易日臻活跃。与此同时,应积极推进绿色金融模式和绿色金融业态的形成和发展,着力推动绿色信贷、绿色债权、绿色股票和绿色保险创新。

尤其在中间业务方面,银行有更广阔的创新空间。可利用商业银行下属的金融租赁中心或者与专业租赁公司合作,为CDM项目提供设备融资租赁服务;可凭借信息优势,作为CDM项目的咨询顾问,协调项目发起人、国外投资者、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之间的业务关系;发挥托管各种基金的经验优势,参与托管正在快速成长并大规模进人我国的碳基金等业务;积极推动保理融资工具在节能减排项目融资中的应用。鼓励金融机构为排放权交易提供账户便利、研发支持和中介服务。积极推动民间机构、中介机构以及具有减排技术认证能力的第三方机构的发展。在发展直接融资方面,应支持符合条件的环保企业或项目发行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资产支持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筹集发展资金。采取多种优惠措施,鼓励私募基金、风险投资、社会捐赠资金和国际援助资金加大对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资金投入。

带动产业升级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金融的导向作用很重要。

在过去中国经济的几轮发展中,金融企业在产业发展中投下了大量的资金,这些资金今天也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环保一系列矛盾。因此对历史投放的贷款要进行认真筛选,调整传统产业升级。

今年以来,管理层下发文件,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支持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方面严把信贷关,这也是在信贷政策方面进一步落实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具体措施,对于银行来讲,肯定面临着信贷结构调整的压力。

中国要实现2020年碳减排目标需要付出坚持不懈的艰苦努力。中国尚处于工业化中期,城镇化、工业化发展的任务非常艰巨,而且必将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对能源、资源的需求将持续增长。我国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决定了我国减排的巨大难度。我国工业多年形成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由于缺少必要的技术和资金,我国在减排目标实现上面临巨大的挑战。

商业银行应该成为践行绿色信贷、支持节能减排的“排头兵”。银行信贷结构的一个重要调整要体现在行业投放上。目前,信贷投放已体现出对结构调整的关注。自去年开始,信贷投放对有些特别需要支持和关注的领域加大了投放力度,对某些产能过剩领域强调要压缩。

因此,信贷投放结构合理与否,关键是看信贷投向的领域是否符合目前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目前,与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相关的产业,比如低碳、生物、清洁能源等新领域应该是信贷重点支持的行业。

近几年来,商业银行大力推行绿色信贷。目前,绿色信贷投放到节能减排、环保、新能源等众多行业,这些行业注重环境保护和企业效益协调发展。而绿色信贷又对银行调接信贷结构,降低贷款风险起到实质性的帮助。

另外,低碳产业发展应该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金融是低碳产业发展的主渠道,财政主要起到引导作用。据了解,我国财政在推动低碳产业发展将注重培育市场机制。在加大投入的同时,财政资金为低碳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保障,培育低碳企业,支持重大示范工程,形成低碳产业的自主创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