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含月的诗句范文

含月的诗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含月的诗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含月的诗句

第1篇:含月的诗句范文

1、商业价值与艺术价值

电视剧作为一种大众艺术,是集艺术因素和商业因素的综合体。一部韩剧收获的不单单是收视率带来的成功,还在于它可以将剧中的服饰、饮食、音乐等多方面因素作为独立的文化进行宣传并达到一定的经济效益。每一部韩剧都会专门配上OST(即原声带)并会作为此剧的周边产品投入市场。这些音乐在原创的基础上,由韩国明星演唱主题曲或插曲,利用明星效应更加提升了产品的经济价值。但值得一提的是,韩剧中的音乐不仅仅是为了做成商品而存在的,首先电视剧音乐是为电视剧服务的,韩剧在重视音乐的艺术价值之上才能谈其商业价值。只有好听的音乐才会受观众的喜爱,才有可能使观众购买相关的音像制品。

而中国电视剧制作者对音乐的商业意识相对单薄,很少有OST发行。目前中国有些电视剧如《一起来看流星雨》、《红苹果乐园》等一些青春偶像剧已慢慢生产出OST这些附属产品。由于对电视剧的音乐运用还未形成专辑意识,音乐都是零散的。很少有一部电视剧中的每首音乐都能深入人心,大多是注重主题曲的创作。如《水浒传》的主题曲《好汉歌》,《金粉世家》的主题曲《暗香》,《永不瞑目》的主题曲《你快回来》等,这些歌曲的成功不仅是因为由我国内地有名的歌手演唱,还因为曲风本身很契合电视剧的需要。形成一套整体曲风的电视剧音乐在中国还比较少,《还珠格格》、《红楼梦》等古装戏算是少数中的几个典例。现代剧的音乐体系制作显得更为稚嫩。中国电视剧音乐创作并不是所有的电视剧都注重艺术价值,更谈不上商业价值。电视剧的发展已逐渐走上商业化道路,消费者也会对原声带有所需求,有这样的买方市场,更能促进电视剧音像的发展。在这点上,中国电视剧需要培养一定的商业意识。

2、原创与模式化

韩剧中的音乐基本都是原创,这样的优势在于一首音乐成为一部电视剧独立专属的语言符号。在越来越多的观众声讨韩剧剧情走向模式化道路的时候,决然不用担心其音乐的雷同,因为每部韩剧的配乐都是不一样的,起码都是精心制作的。韩剧中的音乐为剧中人物服务,有时可以达到一首音乐只为一个人物服务,也就是说只有在这个人物出场时才会采用这一为其量身定做的音乐。音乐与人物挂钩,更能加深观众对人物的印象。如《伊甸园之东》中有一首插曲《红豆》只在男主角东哲和女主角英兰在一起的时候出现,忧伤的旋律正好契合了两人相恋却不能永远在一起的悲伤与无奈。又如《谢谢》中一首名叫《天使》的配乐,其欢快活泼的曲调为刻画小女主人公春天可爱天真的特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一创作手法借鉴于歌剧音乐的模式,比如歌剧中有主题歌,歌剧中还给每个主要人物创作一个相应的主题音乐。这种创作手法是一个很好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刻画人物形象和剧情发展,这就更需要电视剧音乐的原创力量来支持。

中国电视剧音乐存在模式化应用的问题,这导致电视剧音乐创作的定型化、形式化以致僵化,最终导致“新八股”的出现。以主题歌为例,本来是用来概括或深化主题思想的,或许是因为主题歌产生的综合效应好,以至于各种各样的电视剧都不忘在片头或片尾设置主题歌。主题歌的过度泛滥实际会弱化主题歌的实际功能。如《蓝色妖姬》、《别拿豆包不当干粮》的片头、片尾都是同一首歌曲,不仅浪费了宝贵的传播平台,也会使观众对歌曲感到厌烦。有些剧的背景音乐雷同现象严重,特别是一些栏目剧可能由于资金、时间、人力等多方面的问题,导致不同的剧使用同一首钢琴曲等。还有一些主题音乐繁杂,观众不容易分清楚哪个主题音乐属于哪个角色,很容易造成混淆,主题音乐与人物不符,更起不到真正的人物主题作用。所以应该像韩剧那样灵活运用音乐,不是每部电视剧都得配上主题曲、插曲、背景音乐等,关键在于原创出好的音乐作品,才能为电视剧增彩。

3、与剧情、主题的吻合度

韩剧的后期制作人员中专门设置了音乐导演这一职务,在中国似乎还未明确这一职务。在韩剧中音乐导演除了主题曲、插曲的选择之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根据画面和剧情的需要适时地插入和谐的背景音乐。“韩国人对什么样的画面搭配什么样的音乐似乎有天生的感觉。”[ 引自新京报报社编著:《韩剧全解密》第19页 中信出版社 2005年版]一般来说,韩剧有一个主题歌曲以及2―3段主旋律,这两段主旋律又会变奏为由不同配器演绎的几段曲式。通常这几段主旋律在节奏、配器以及所表达的情感上有所区别,以配合剧中不同的情绪段落使用,与剧情紧密配合、浑然一体。韩剧首先讲究音乐在电视剧中的艺术价值,再追寻其商业价值。如韩剧《检察官公主》的主题曲《goodbye,my princess》的歌词“goodbye,my Princess,我要放手让你走,请你展开翅膀飞向远远的天空。但是请你记得,一直以来守护你的我,goodbye……”不仅符合剧集主题,同时每当剧情发展到男女主人公发生情感纠葛时,这段主题曲就会响起,表达男主角对女主角的痛苦的爱,加深了观众对这部剧的印象。

目前,中国电视剧音乐质量个体水平参差不齐,总体水平还不高。电视剧音乐价值的标准不在于音乐这个“本体”有多好,而在于它是否能与电视剧中的其他构成因素(如情节、人物性格、时空、语言等)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比如电视剧主题曲,歌曲本身有魅力,能打动观众,并不能说明它就是一首优秀的电视剧主题歌。以《包青天》的主题歌《新鸳鸯蝴蝶梦》为例,虽然歌曲本身受到观众的喜爱,但其中的歌词“爱情两个字好辛苦”“不如温柔同眠”等,显然有悖于《包青天》的剧情和风格。中国电视剧中尤其以现代剧为代表,在配乐上显得不够成熟。如各家卫视今年兴起的栏目剧中,对音乐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以浙江卫视《因为爱》栏目剧为例,其中一期名为《爱情咏叹调》的剧中,不时夹杂着生硬的“乌拉拉乌拉拉”的童声作为音效,与这个以爱情为主题的电视剧相当不符。既没有让观众感到浪漫,也没有轻松幽默的感觉。当然,中国电视剧中仍有很多好的音乐,如《过把瘾》中的片头主题曲《过把瘾》和片尾曲《糊涂的爱》中的歌词都高度概括了全剧的主题思想。《过把瘾》中“爱就爱他个轰轰烈烈,爱就爱他个迷迷糊糊。”更多的是对剧情的概括,充满激情;而《糊涂的爱》中“这就是爱,它忘记了人间的烦躁;这就是爱,能保持着糊涂的温度。”则是有一种经历风雨后的感慨和总结。

4、传统与现代

韩剧的音乐创作在秉承本民族传统文化特征的同时,也注重借鉴和吸纳其他国家、民族的音乐特征并巧妙地加以融合。《大长今》没有采用纯粹的传统风格,而融入了更符合现代人欣赏需要的流行元素使得全局的配乐整体风格鲜明一致、异常动听。其使用了钢琴这种西洋乐器却让一部东方古装剧集完全没有不相宜、不和谐的感觉。在对传统音乐风格吸收借鉴基础上的全新创作,由于把握了观众心理,与电视剧情节结合度极高,所以极好地烘托了氛围,显示了打动人心的力量。而且音乐上还放了很多时尚的流行元素进去,甚至还有hip-hop的成分,由此也从音乐这一角度吸引了年轻一代对历史剧的兴趣。多元融合的创作方式成为韩剧中音乐运用的一大特点。

在流行音乐当道,传统音乐处于弱势地位的现代社会,中国仍有大量传统音乐在支撑着电视剧的发展,尤其以历史剧、武侠剧见长。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拥有丰富的传统音乐资源,各种传统乐器都可以被创作者用来为电视剧服务。如《大宅门》中使用大量的戏曲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增加了该剧的民族风格。所以说电视剧音乐并不存在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哪个好的问题,关键是看音乐对电视剧整体风格的把握,如《还珠格格》是部穿着古装的偶像剧,里面的配乐却具有现代化特征,但这并没有让观众觉得生硬,反而受到观众的喜爱并且传唱至今。而《红楼梦》中的配乐大多是根据原著中现有的词改编的歌曲,更具有古代传统风格。而今年播出的《步步惊心》这样的古装戏,在音乐制作上也是下了一番功夫,不仅符合剧情的需要,也刻画了角色的心态,让观众被美妙的音乐所渲染。

第2篇:含月的诗句范文

关键词:现代汉语 肯定句式 习得 难度等级 越南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3.044

1 引言

12类现代汉语肯定句式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也是初中级阶段外国学生学习的难点。对越南学生来说,习得该12类句式的顺序与其他语言背景的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本文以对比分析和难度等级模式为依据,对越南学生的习得顺序及习得难度等级进行分析。

2 12类现代汉语肯定句式的由来

2.1 本文研究范围限定为12类现代汉语肯定句式。

具体句式如下:

T1 :S+是+N(词组)。例句:图书馆东边是操场。

T2 :……的+是+N/V/小句。例句:我们说的正是外祖父。

T3 :S+有+N(词组)。例句:我有一件新衣服。

T4 :方位词组+V+有+N(词组)。例句:书上写有一个汉字。

T5 :S+是+时间词+V(O)+的。例句: 阿龙是一年前来中国的。

T6 :S+是+词组+的。例句: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T7 :S+把+O+V+RC。例句:我把信寄走了。

T8: S+把+O1+V(在/到/给)+O2。例句:他把那件衣服放在床上了。

T9: S+被/叫/让/给+O+V+RC。例句:活都被他们干完了。

T10 :S+被/给+V+RC。例句:活都完了。

T11 :A比B+Adj(+DC)。例句:这座山比那座山高。

T12 :A不如+B+Adj。例句:我不如他胖。

2.2 选定以上12类肯定句式的依据

第一,施家炜的《外国留学生22类现代汉语句式的习得顺序研究》一文考察了外国学生22类现代汉语句式的习得顺序,其中12类为肯定句,10类为疑问句。本文仅选用施文中的12类肯定句式,而10类疑问句式不做分析。这样操作的原因在于:我们研究了越南学生的作文以及口语表达的语料,发现越南学生主要使用肯定表达,语料中鲜少有疑问句,所以本文不将疑问句作为研究对象。另外,考察越南学生12类汉语肯定句式的习得难度等级摒除疑问句考虑到可操作性,即更有助于得出结论,便于分析原因。

第二,根据《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简称《大纲》),12类肯定句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出现频率高、不断循环复现,是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基础性语法点。

2.3 外国学生12类汉语肯定句式习得顺序情况

施文结论:留学生在习得22类句式的主客观习得顺序一致,母语背景、性别、水平等级等因素对此一致性不构成显著影响。由此可知,无论是越南留学生还是其他外国学生,22类现代汉语句式的习得顺序都应该是一致的,现将其中12类肯定句式按照施文的结论整理如下:

表(一)

外国学生12类汉语肯定句式习得顺序

[[习得顺序\&1\&2\&3\&4\&5\&6\&7\&8.5\&8.5\&10\&11\&12\&句式\&T1\&T3\&T11\&T6\&T5\&T8\&T2\&T7\&T10\&T9\&T12\&T4\&]]

本文研究的内容其一是验证越南学生习得以上12类肯定句式的顺序是否和表(一)一致,其二是确定越南学生习得12类肯定句式的难度等级。

2.4 12类现代汉语肯定句式在《大纲》中的排序情况

《大纲》按难度等级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等级。由易到难,甲级最为简单,丁级最难。现将12类现代汉语肯定句式的分布情况整理如下:

表(二)

12类现代汉语肯定句式在《大纲》中的排序情况

[[句式\&T1\&T2\&T3\&T4\&T5\&T6\&T7\&T8\&T9\&T10\&T11\&T12\&大纲等级\&甲级\&丙级\&甲级\&丙级\&甲级\&乙级\&甲级\&乙级\&甲级\&无\&甲级\&乙级\&]]

第一,由上可知,《大纲》中的4个等级和施文中12类肯定句式的习得顺序不一致,即12类肯定句式的习得顺序与《大纲》之间不存在顺序递增的关系,换言之,12类句式的习得顺序与《大纲》等级之间的关系体现出无序性。

第二,循序递进的原则是《大纲》制定的基本原则之一。《大纲》中每一重要项目内部的难度等级之间是循环递进上升的,这符合第二语言教学与习得的特点和规律。

第三,《大纲》考虑到外国人学习汉语的难点,但是对部分语法点级别的认定是否合乎科学性还有待进一步的讨论,所以本文倾向于施文的习得顺序,并以此作为参考依据,验证越南学生的习得顺序,并考察其12类现代汉语肯定句式的习得难度等级。

3 越南学生12类现代汉语肯定句式习得难度等级

3.1 越南学生12类现代汉语肯定句式难度等级测定

根据“难度等级模式”,我们将12类肯定句式的汉越语进行对比,确定越南学生习得12类现代汉语肯定句式的难度等级。

3.1.1 我们将T1――T12例句的越南语翻译如下

T1:Phía ??ng th? vi?n là s?n v?n ??ng

T2:Ng??i chúng t?i nói ??n chính là ?ng ngo?i.

第3篇:含月的诗句范文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满堂灌”现象严重,学生被动接受,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不高。“学讲练”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改善课堂教学生态,让学生学得更加主动、有效,使教学活动更有目的性、实效性。

二、例谈“学讲练”模式在不同课型中的运用

(一)单元整合课

比如豪放飘逸的李白诗专题总结――探讨李白豪放飘逸的诗风,有教师设计如下。

自主先学环节:(课前教师布置学习任务)1、学生通读本专题李白的四首诗,标出每首诗中设置的主要意象,分析运用的手法,蕴含的情感,结合积累的李白的其他诗句,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诗美特点。2、读“补充材料”,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李白“豪放飘逸”风格形成的原因。

交流展示环节:小组交流,整合完善,做好记录,班内展示。

1、“豪放飘逸”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四首诗,从意象设置、手法运用、情感内涵等角度解读豪放飘逸的表现形式。

第一小组代表登台为全班同学讲解――“豪放飘逸”的意象设置: 迷人的仙境,皎洁的月亮,萧萧的战马,奔腾的黄河。学生能结合意象的特点把握诗人的情感,分析透彻到位。

第二组代表登台展示本组学习成果――“豪放飘逸”的手法运用: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巧妙的拟人,并结合相关诗句分析修辞效果。

2、分析李白“豪放飘逸”风格形成的原因。

第四小组展示:

(1)从时代背景分析,盛唐思想解放、激扬向上的时代氛围是李白诗风形成的土壤。

(2)结合龚自珍的评论“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儒、道、侠实三,不可以合,合之以为气,又自白始也”,析李白的思想对其诗风形成的影响。

(3)从诗人读书、游历的经历解读其诗风形成的原因。

探究质疑环节――作品与争鸣

有人评价《将进酒》:豪放是外壳,愤激是内核。有人评价《月下独酌》:题本独酌,诗偏幻出三人,月影伴说,反复推勘,愈形其独。因此,有人说其实李白并非真豪放,有人说李白是真正的豪放飘逸,你怎么看?学生独立思考两分钟后,自由发言。

练的环节――我的思考

请以“我眼中的李白”为话题,写一段文字,表达你对李白的感情和认识。

(二)散文新授课

在“讲练教”模式下,我是这样设计《江南的冬景》教学环节的。

第一环节:整体感知――理散文思路。

问题一:文中哪些段落描写江南的冬景?问题二:用文中一个词概括江南的冬景的总体特点。问题三:请为展现江南冬景的几幅画面命名,它们各有怎样的特点?教师以第五节为例,学生再为2、7、8、9段拟名。

第二环节:重点品读,赏江南冬景。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7、8两段中所赏句子,各小组派一代表PK、打分。然后每位学生将自己对所爱句子的赏析写在纸上,小组交流后推荐代表在全班展示。这些赏析中或指明手法或结合景物色彩抓意象特点,或分析意境作用及手法表达效果。

(三)加试名著课

名著加试题一般考察学生是否阅读和理解是否到位。学生公认《飞鸟集》魅力无穷,语言清新优美,思想深邃。但是诗歌太多,有些读不懂,所以有学生就不愿多读了。那么怎样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呢?我做了这样的设计与安排。

第一环节:知其人――东方诗哲。

学生了解诗人及诗作。

第二环节:诵其诗――清新隽永。

课前让学生边看诗歌边听录音,将325首小诗浏览一遍,顺手用不同的标志画出自己或体会深刻或有疑惑的诗句。然后让全班每个同学都参与到朗读展示这一环节中来。我把诗歌内容分成自然、真理、爱情、女性、人生、世界六大主题,每小组一个。然后小组成员根据主题找出相对应的诗句。小组再按不同的方式朗诵所选诗句。时间大约两分钟。他们在练习朗诵时,教师要巡视指导,单独朗诵和齐读相结合,男生和女生朗读相结合。从课堂配乐朗诵氛围看,效果显著,外校老师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说俨然是一场全班的诗歌朗诵会,班里人人都是自然的歌者。

第三环节:品其思――蕴含哲理。

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和人生体验,任选一句自己感受最深的诗句在全班鉴赏。为了便于他们好讲,课前他们将这些诗句写在黑板上。果然,每组代表分析极精彩,从中发现了丰富的人生哲理,体会深刻,讲解动情,令听课老师佩服。

第4篇:含月的诗句范文

关键词:物象;晚唐五代诗格;地位;分类

中图分类号:I206.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0-0000-01

晚唐五代诗格作者虽多,但大都不同程度地提到了物象,对物象高度重视。这一时期,有关物象的理论,认为物象不仅是构成诗歌不可或缺的一因素,也是诗歌创作的重要方法。

一、“物象”在诗格中的地位

首先,物象是构成诗歌必不可少的因素。如旧题白居易《金针诗格》中:

诗有三本:一曰有窍。二曰有骨。三曰有髓。以声律为窍;以物象为骨;以意格为髓。凡为诗须具此三者。①

又旧题梅尧臣《续金针诗格》:

诗有三本:一曰声调则意婉,律应则格清;二曰物象明则骨健,物象暗则骨弱;三曰意圆则髓满,格高则髓深。

在这里,诗人把“声律”、“物象”、“意格”作为构成诗歌必须具备的“三本”。其中把“物象”比作“骨”来表明“物象”在诗歌中的重要地位。贾岛在《二南密旨》中称“四时物象节侯者,诗家之血脉也。”虚中在《流类手鉴》中指出“夫诗道幽远,理入玄微。凡俗罔知,以为浅近。善诗之人,心含造化,言含万象。且天地、日月、草木、烟云皆随我用,合我晦明。此则诗人之言应于物象,岂可易哉?”②作诗的道理幽远玄微,普通人不知道,便以为诗道浅近。只有善于作诗的人才能够随心所欲地运用各种物象,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对物象的重视。另外,徐衍在《要式》中借虚中之语道出物象在作诗中的重要地位:

物象门:虚中云“物象者,诗之至要。苟不体而用之,何异登山明舟,行川索马。虽及其时,岂及其用。”③

其次,物象在诗歌创作中有着重要作用。贾岛在《二南密旨》中用“物象是诗家之作用”、“论引古证用物象”、“论总例物象”、“论总显大意”四部分来论述“物象”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在这四部分中,将具体的物象按照意义类型进行分类,并通过具体的诗例来阐释“物象”是怎样来表达诗人之意的。另外虚中《流类手鉴》、徐夤《雅道机要》、齐己《旨格》、徐衍《要式》、王玄《诗中旨格》、梅尧臣《续金针诗格》等都不同程度的对物象进行总结、举例物象应用的方法。

二、“内外意”指导下的“物象”类型说

晚唐五代诗格中对物象的分类是在“内外意”的指导下进行分类归纳成为类型的。

什么是“内外意”?《金针诗格》中指出:“诗有内外意:一曰内意,欲尽其理。理,谓义理之理,美、刺、箴、诲之类是也。二曰外意,欲尽其象。象,谓物象之象,日月、山河、虫鱼、草木之类是也。内外含蓄方入诗格”④ “内意”是指诗人在用物象时所融入的主观思想感情,但在晚唐五代诗格中一般把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限定于“美、刺、箴、诲”所表现的的儒家诗教观。“外意”则是物象本身所具有的形象意义。两者的关系是在诗歌中达到统一。《金针诗格》以“内外意”对物象所蕴含的意义进行概括。“《金针诗格》对物象的‘内外意’的要求是‘内外含蓄’,也就是具体诗歌创作中的‘内意’与‘外意’的恰切一致;既能在客观形象的描摹上完整统一,又能贴切地表达诗人的主观意绪。”⑤ 梅尧臣在“内外意”理论的基础上在《续金针诗格》中又有所发挥,进行了较为充分的阐释:

诗有内外意

内意欲尽其理,外意欲尽其象,内外含蓄,方入诗格。诗曰:“旌旗日暖龙蛇动,宫廷风微燕雀高。”“旌旗”喻号令也;“日暖”喻名时也;“龙蛇”喻君臣也。言号令当明时,君所出,臣奉行也。“宫殿”喻朝廷也;“风微”喻政教也;“燕雀”喻小人也。言朝廷政教才出,而小人向化,各得其所也。“旌旗”、“风日”、“龙蛇”、“燕雀”,外意也;号令、君臣、朝廷、政教,内意也。⑥

晚唐五代诗格中对“物象”的理解与分类基本上是按照《金针诗格》中所提出的“内外意”理论来列举归纳的。除了《金针诗格》中所专列的“诗有物象比”一目中列举出十一条对物象进行的分类外,贾岛《二南密旨》所列举的“物象是诗家之作用”、“论引古证用物象”、“论总例物象”、“论总显大意”四部分中在突出物象在诗歌中创作中的作用的同时,对物象按照意义类型进行了分类,并用具体的诗例来展示怎样通过分析物象来把握诗人立意的方法。其中“论篇目正理用”一目以“内意”归纳常见物象,共有四十七条,如:

梦游仙,刺君臣道阻也。水边,趋进道阻也。白发吟,忠臣遭佞,中路离散也。夜坐,贤人待时也。贫居,君子守志也。……风雷,君子感威令也。野烧,兵革昏乱也。赠隐者,君子避世也⑦,……

“论总例物象”更是大篇幅的列举了一系列的日常物象,如:

天地、日月、夫妇、君臣也,明暗以体判用。钟声,国中用武,变此正声也。石磐,贤人声价变,忠臣欲死矣。……竹杖、藜杖,比贤人筹策也。猿鸣,比君子失志也。⑧……

除了上述诗格外,《流类手鉴》中的“物象流类”也列举归纳了大量日常物象。晚唐五代的诗格在对“物象”进行类型化的同时,也将这种理论应用到对具体诗句的分析解读中。如《流类手鉴》中的“举诗类例”:

阆仙诗:“萤从枯树出,蛩入破阶藏。”此比小人得所也。己师诗:“园林将向夕,风雨更吹花。”此比国弱也。江淹诗:“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此君暗臣僭,贤人不仕也。无可诗:“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此比不招贤士也。⑨

又如徐夤《雅道机要》“明意包内外”:

内外之意:诗之最密也。苟失其辙,则如人去足,如车去轮,其何以行之哉?赠人。外意须言前人德业,内意须言皇道明时。诗曰“夜闲同象寂,画定为吾开”。……鹧鸪。外意须明飞自在,内意须言小得失。诗曰“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闻蝉。外意须言音韵悠扬,幽人起兴;内意须言无秽,贤人思退之故。诗曰“斜阳常古道,久客独踟蹰。”⑩

综合起来看,晚唐五代诗格五代的诗格中对“物象”的讨论主要是基于对“内外意”的理解。就其内容来看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诗歌创作中常用的物象所隐含的儒家政教意义上的文化寓意进行总结,藉此来指导初学者的诗歌创作;二是讨论如何将“内外意”结合起来,也就是怎样将经过提炼的物象与诗人要表达的思想主旨融合在一起,完整的表现诗人的思想意绪。以“内外意”(内意主要是诗句的比刺意义)为标准,既有对于物象的分类总结如《金针诗格》“诗有物象比”、《二南密旨》“论总例物象”、《流类手鉴》“物象流类”、《雅道机要》“明物象”等,也有对诗句中运用物象的举例分析来揭示诗句所蕴含的比刺意义。如《流类手鉴》“举诗类例”、《雅道机要》“明意包内外”、“琢磨门”、“创意门”,《续金针诗格》“诗有三本”等。在晚唐五代诗格的创作者心中,对于“物象”都有一个较为完整的物象类型的划分,形成一种力图赋予物象以理性意义,以各种风雅义理来作大规模的比附的诗学观念。

三、结 语

晚唐五代诗格中的“物象”概念是在“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晚唐五代诗格中对“物象”的理解及分类归纳在诗学史上具有开创意义。晚唐五代诗格通过“物象”来表达诗人的寄托之意,是唐代“兴寄说”与“兴象说”相结合的结果。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按照“内外意”所归纳的“物象”类型中,“内意”是限定于政教意义,这使得物象与政教相结合,是物象理论和传统诗教理论的合流。

注解

①张伯伟.全唐五代诗格汇考[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2,第352页.

②张伯伟.全唐五代诗格汇考[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2,第418页.

③张伯伟.全唐五代诗格汇考[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2,第452页.

④张伯伟.全唐五代诗格汇考[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2,第352页.

⑤李江峰.唐五代诗格中的物象理论[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2),第91页.

⑥张伯伟.全唐五代诗格汇考[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2,第520页.

⑦张伯伟.全唐五代诗格汇考[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2,第378页.

⑧张伯伟.全唐五代诗格汇考[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2,第379――380页.

第5篇:含月的诗句范文

【关键词】 古诗;方法;初探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01

古诗词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奇葩,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璀璨的明珠。古诗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认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汲取民族智慧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根据古诗特点,让全面理解古诗词内涵,提高课堂效率至关重要。

一、熟悉作者了解背景

中学教材中所精选的古诗词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诗人的作品都具有独特的风格.李白诗的豪迈奔放,杜甫诗的沉郁顿挫,陆游诗中的爱国情怀,王维诗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李清照诗的清丽婉约……

让学生了解诗人的写作特点和风格,由已学诗引出新诗,可以使学生兴趣盎然,轻松学习。

另外,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个人的生活遭遇,也对理解诗意至关重要。如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时期,连年的战争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学生知道了这些背景资料,就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等诗句所体现的诗人的爱国情怀就会有较深的感悟和理解。

二、吟诵结合找准诗眼

“诗读百遍,其义自见”。古诗的朗读学习是一个过程。在进行有的放矢的朗读指导中,应注意帮助学生体会语调、停顿、重音与节奏,也可让学生跟着多媒体课件吟诵古诗,体会诗句的韵律,语流的停延。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可以组织学生吟唱古诗,在吟唱中,让学生生趣、动情;让学生把吟唱与表演相融,深切感受诗句蕴含的诗意;让学生感知诗意,体会诗词的精意妙理,神思妙笔,达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境界。

三、抓住特征感受诗境

在历代古诗中,诗人总是取材于现实生活,每首成功的诗歌都着力表现一种意境,但每首诗的结构、写作特点、写作风格不尽雷同。从体裁上有律诗、绝句等;内容上有借物抒情的,有托物言志的,有借物喻人的……对于写法与意境相近的可以互相对比、拓展,可取异曲同工之效。如韩愈的《早春》与《晚春》,在内容上都是写春天的美景,在手法上都是借景抒情。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可互相借鉴,加深理解。

对于个别独特抽象的古诗,在教学时,可借助插图和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再现生活场景,对没有写或没有直接写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使古诗内容更清楚、完整和丰满。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句与诗句之间留下许多未直接描写的意蕴空间,可启发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意境,在生动感人的离别场景中品味“别”意,感悟真情。

四、诗以载道以情传情

中国古诗是丰富多彩的。就思想内容来说,有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的关切;有对保家卫国英雄人物的赞颂;有对腐朽统治的抨击;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歌唱;有对忧家思乡的愁怨;有对生活和人生的感悟……古诗的教学要抓住诗作所蕴含的情感,培养和铸造学生高尚的灵魂,使之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从“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和“天上来”的黄河之水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从“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体会伟人的爱国情怀;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中树立远大志向;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体会伟大的友情;从“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培养学生惜时若金;从“直挂云帆济沧海”,培养学生为理想而奋斗等。这样教学,不仅就能融德于诗,融道于诗,诗道结合,还能以“情”传“情”,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人生。

五、增加表象合理想象

表象是想象的材料,表象的数量和质量影响着想象的水平,表象越丰富,想象就越开阔而深刻。古诗本身的含蓄性和简洁性使得有些要点不便于学生理解,这就要注意让学生积累表象材料去理解诗歌。如马致远的《秋思》,学生对诗歌的意境难以深入体会,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从个别表象材料入手,引导学生想象这幅从未感知的图景。该诗由“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等表象材料构成了一幅画面,学生抓住这些表象,加以想象就会理解的更加透彻、明晰,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题。

六、日积月累陶冶性情

第6篇:含月的诗句范文

1、余光中诗歌的特点:从诗歌蕴含的情感来谈:余光中的诗歌不管是题咏爱情、风物还是怀念故土,都充满了感伤凄美的色彩,如“月是盗梦的惊魂,今夕,回不回去?”、“轮回在莲花的清芬里,超时空地想你,浑然不觉蛙已寂,星已低低”(《中元夜》),寥寥数语,寂静的夜和深沉的思念,便如在眼前。

2、除了爱情,“乡愁”是他的诗歌中经常出现的另一个主题,家国之思亦是若隐若现贯穿“乡愁”的始终。无论是《漂给屈原》,《夜读》,还是《乡愁》,都展现了诗人那伤感而悲壮的情感历程,在诗人的诗歌中,处处蕴含了个人与国家,个人与命运的双重关系。

3、从表现形式来谈:他的诗歌格律不是句句押韵,而是情感的互渗,在他的诗歌里可以找到整个情感流动的脉络历程。“空中有风,风中隐隐,有钟声,自无处来,向无处去,无始无终。背风而立,钟声涌起,如潮生远海,如回忆。钟声沉寂。”(《升》),这首诗多用四言句式,间杂三言、五言于其中,使得节奏轻盈,再加上以“忆”、“寂”结尾,不仅押韵有致,而且给人以悠远空灵的虚无之感,从而使得字面意义与蕴含的思想感情相契合,“风”、“海”、“钟声”、“回忆”浑然一体,一种落寞却不凄凉的美感萦绕于读者心中,这也是诗人情感的流动与诗句中的表征。

4、再从字面上来看,余光中先生的诗歌,文字简洁易懂,简洁流畅的文字里蕴含了丰富的感情,同时具有西方象征派的特色和中国古典文化的美感,这也是诗人写诗歌的成功之处。余光中先生的用字可以说信手拈来,在诗人的组织下成了情感丰富,意义深刻的抒情诗歌,这不得不叫人佩服。

(来源:文章屋网 )

第7篇:含月的诗句范文

关键词:古诗;方法;初探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9-0021

古诗词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奇葩,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璀璨的明珠。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认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汲取民族智慧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根据古诗特点,让学生耳目一新,全面理解古诗词内涵,提高课堂效率至关重要。

一、熟悉作者,了解背景

小学教材中所精选的古诗词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诗人的作品都具有独特的风格:李白诗的豪迈奔放,杜甫诗的真实生动,陆游诗中的爱国情怀,王维诗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等,让学生了解诗人的写作特点,由已学诗引出新诗,可以使学生兴趣盎然,轻松学习。另外,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个人的生活遭遇,也对理解诗意大有好处。如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时期,连年的战争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因而对于“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等有较深理解,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全诗所充溢的爱国情怀。

二、吟诵结合,找准诗眼

“诗读百遍,其义自见”,古诗的朗读学习是一个过程,在进行有的放矢的朗读指导中,应注意帮助学生体会语调停顿、重音与节奏,也可让学生跟着多媒体课件吟诵古诗,体会诗句的韵律、语流的停延。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可以组织学生吟唱古诗,让学生在吟唱中激趣、动情,并让学生把吟唱与表演相融,深切感受诗句所蕴含的诗意,并通过吟诵,让学生感知诗意,体会诗词的精意妙理,神思妙笔,达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境界。

三、抓住特征,感受诗境

在历代古诗中,诗人总是取材于现实生活,每首成功的诗歌都着力表现一种意境,但每首诗的结构、写作特点、写作风格不尽雷同,从体裁上有律诗、绝句等;内容上有借物抒情的,有托物言志的,有借物喻人的……对于写法与意境相近的可以互相对比、拓展,可取异曲同工之效。如韩愈的《早春》与《晚春》都是写春天的美景,并借景抒情,在教学中可互相借鉴,加深理解,对于个别独特抽象的古诗,在教学时,可借助插图和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再现生活场景,对没有写或没有直接写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使古诗内容更丰满、清楚和完整。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句与诗句之间留下许多未直接描写的意蕴空间,可启发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意境,在生动感人的离别场景中品味“别”意,感悟真情。

四、诗以载道,以情传情

中国古诗是丰富多彩的,就思想内容来说,有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的关切,如杜甫的《春望》等;有对保家卫国英雄人物的赞颂;有对腐朽统治的抨击;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歌唱;有对忧家思乡的愁怨;有对生活和人生的感悟……古诗的教学要抓住诗作所蕴含的情感,培养和铸造学生高尚的灵魂,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从“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和“天上来”的黄河之水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从“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体会伟人的爱国情怀;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中树立远大志向;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体会伟大的友情;从“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培养学生惜时若金;从“直挂云帆济沧海”,培养学生为理想而奋斗等。融德于诗,融道于诗,诗道结合,以“情”传“情”,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人生。

五、增加表象,合理想象

表象是想象的材料,表象的数量和质量影响着想象的水平,表象越丰富,想象就越开阔而深刻,古诗本身的含蓄性和简洁性使得有些要点不便于学生理解,就要注意让学生积累表象材料去理解诗歌。如张继的《枫桥夜泊》,学生对诗歌的意境难以深入体会,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从个别表象材料入手,引导学生想象这幅从未感知的图景,该诗由“月落”、“乌啼”、“江枫”、“渔火”、“城郭”、“寺庙”、“钟声”、“客船”等表象材料构成了一幅画面,学生通过理解,加以想象,会理解得更加透彻、明晰。

六、日积月累,陶冶性情

古诗作为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源远流长,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成长。教师应在教学中注意知识的迁移与延伸,引导学生对古诗词浓厚的学习兴趣,有目的地让学生背诵古诗,并通过“古诗文大赛”、“经典诵读”等活动让学生熟记熟背。要求学生完成《必备古诗词》的任务,潜移默化地熏陶与感染,并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学写“古体诗”,不要求格律规范准确,要适时点拨指导,让学生体会到“写诗”的乐趣,尝到成功的喜悦,进而热爱古诗,日积月累,丰富知识,陶冶情操。

第8篇:含月的诗句范文

在古诗词中,有很多描写了生物学现象,蕴含着一定的生物学知识。笔者广泛阅读前人诗词解析,认真研究一些诗词名句中所蕴含的生物学内容,剖析和领悟诗词中所寄寓的生物学和人文教育价值,并将之自然地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教学中的实践,谈一谈认识和体会。

1. 诗词中的生物学现象或生物学知识 我国古诗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诗人在对自然景观的观察、筛选基础上融入个人的情感而创作出来的,所以,有大量的诗词描写了生物学现象,蕴含着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常用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描写生物个体的特征。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形象地描写了鹅的外形特征和习性特征。“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金黄甲”,描写了不同于其他“百花”的个体特征——在秋季开放。“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简洁生动地勾画出腊梅在寒冬开放,气味芬芳的鲜明特性。

(2)反映生物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如“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反映了不同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精确地反映出生物间的捕食关系并隐含着一条食物链;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如染”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说明春天来临,藻类植物开始大量繁殖……

(3)描写生物的生活、生殖、行为等。“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说明了动物的运动及生活环境;“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诗句,则描绘了与植物的生殖发育有关的现象。“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说明了鸟类的迁徙行为。

2. 诗词中的人文教育价值 在传统的自然科学教育认识中,科学教育是严谨的、理性的,人文教育是感性的,两者界限分明。在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两种教育显然不应继续界限分明了,只有把两种教育恰当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同时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才,更好地承担起社会的责任。在有意识地挖掘自然科学课程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的同时,歌颂自然,赞美生灵,热爱生活的诗词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载体之一,优美的诗词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科学知识,更可以使教学和学习的过程充满语言美和情感美,让学生时时得到美和爱的熏陶。

有许多诗句描绘了自然之美,抒发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如“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等。在学习生物科学的过程中忽然听到这样的诗句,学生往往能感受到大自然不同季节的美,学生也会在对美的欣赏、感受中认同生物科学的美。

很多诗词都是诗人借物言志的产物,其中与生命现象相关的诗词,往往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意义、人性伦理等问题的看法,同时又蕴涵着诗人的思想情感,反映了人类永恒的美好情感,如亲情、同情、坚毅等,具有深刻的人文教育价值。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借寸草抒发感恩母爱之情;“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忙”表达了对蜜蜂辛勤劳动敬仰和短暂而辛苦的一生的同情。

当然,诗人与生物学家观察世界的方式有明显的差异,诗词所着意的角度,与生物学研究着眼的角度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如白居易诗“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这首诗描写了燕子生儿育女的艰辛,赞美了伟大的父母爱。但从生物科学的角度看,其实是反映了生物繁衍后代的本能。但是,诗人诗句中所反映的人文情怀,却是经过千百年的文明积淀,潜存于人类内心的永恒的情感,这在以往的生物学教育中是被忽视的,而在今天却是需要通过教育去开启、唤醒和提升的。

3. 诗词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3.1 创设情景,巧妙导课。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夏日的夜晚,流萤点点,你知道萤火虫为什么能发光吗?”这可以作为《新陈代谢中的ATP》的导课。“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那么,除了从现象上来辨认性别外,怎样从本质上确定性别呢?”这可以作为《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导课方式。总之,利用诗词导课,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并使其能领悟到“生活处处皆学问”,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3.2 一语中的,突破重难点。诗词的语言简洁、生动、优美,教学中运用学生耳熟能详的诗句,能够唤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更好地理解生物学,将复杂的重点难点问题顺利攻克。

学习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时,有许多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对学生来说是难点,此时引用诗词可以有效突破难点。如引用“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来形容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形成但形态不够清晰的特点;引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形容从细胞的不同方位观察,各分裂时期的图像也不同。

另外,从“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的有性生殖到“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营养生殖,从“阳光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的生态系统能量来源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诗词无不简洁生动、高度概括地描述了各种生物学现象。

3.3 编制习题,寓教于乐。由于诗词语言优美、简洁生动,令人人印象深刻便于记忆,故可用于编制习题对所学知识进行检验和强化。试举例如下:

(1)古代诗文中蕴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如“凡是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说明了生物的遗传现象。

第9篇:含月的诗句范文

清代画家、诗人张若驹写有一首《五月九日舟中偶成》:

水窗晴掩日光高,河上风寒正长潮。

忽忽梦回忆家事,女儿生日在今朝。

清代诗人袁枚评论这首诗说:“此诗真是天籁。然而把‘女’字换一‘男’字,便不成诗。此中消息,口不能言。”(《随园诗话》卷八)

这首诗从眼前景写起,抒发了对家人的深切怀念之情,写得极平淡自然而意味深长。诗中表现了父女之间的一片真情,袁枚称之为“天籁”。这种父女之情,是通过身在他乡的父亲于江上舟中想起今日是女儿生日一事表现出来的。袁枚认为,如果将女儿换成儿子,便诗意索然了。并说“此中消息,口不能言”,为什么呢?

袁枚在这里“口不能言”的“此中消息”,其实只是一个“辞趣”与“题旨情境”的关系问题。

“男”字与“女”字在古诗词中分别带有绝然不同的情味。男子威武、刚强,有一种阳刚之气;女子温柔、委婉,具有阴柔之美。古人把缠绵悱恻、依恋不舍的情态称之为“女儿态”,把写得委婉柔弱的诗句称之为“女郎诗”。如元代诗人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评宋代诗人秦观的诗: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

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

前两句出自秦观的《春日》: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春日》这首诗写雨后春景。雨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

“退之山石句”指的是唐代诗人韩愈的《山石》中的诗句,其前四句是: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此诗写诗人黄昏到寺院所见景色。首句写寺外山石的错杂不平,道路的狭窄崎岖;次句写古寺的荒凉陈旧,到黄昏时众多的蝙蝠窜上飞下,纷纷攘攘。仅此两句,就把整个深山古寺的景色特征凸显出来,使人如临其境。以下两句是入寺坐定后所见阶下景物:芭蕉叶子阔大,栀子果实肥硕,是新雨“足”后的特有景致,给人丰硕充实之感,读之令人顿觉精神爽快。

元氏以《春日》的前二句与《山石》相比,以显其纤弱,并称之为“女郎诗”。可见,“女”字在古人的心目中是与缠绵柔情联系在一起的。

而“男”字则常与壮志豪情和远大志向密不可分,如唐代诗人岑参《送费子归武昌》:“男儿何必恋妻子,莫向江村老却人。”又如唐代诗人杜甫《后出塞(其一)》:“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表现了一个男子应不恋小家,慷慨赴边,为国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