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低碳发展理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低碳;CLPV理论分析
本文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小样本非等距灰色预测模型建模及其应用研究》(批准号:71301061);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区域性碳交易平台的系统研究》(批准号:11YJAZH084)共同资助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2月11日
一、引言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流通量和消费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且呈稳步增长的趋势,流通领域事实上已经成为农业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的重要约束条件。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农产品物流产生了内在的需求。2009年11月我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因此,在跨区物流的现实需要和低碳驱动的外在诉求下,使我国的农产品物流业面临巨大挑战。
二、农产品低碳物流发展SWOT分析
农产品低碳物流是指在农产品生产流通运输销售过程中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新能源研发和政府支持等手段,减少能源的消耗和碳排放量,在力求降低成本,保证产品质量与服务水平的基础上,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破坏,强调了农产品物流的社会和环境效益。本文结合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路径,基于低碳经济视角并借助于改进后的SWOT-CLPV矩阵分析模型为农产品物流有效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战略选择。
1、Strength-优势。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四季分明,各地根据自身优势发展特色农产品,我国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具有一定的内部优势。中国农村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的新阶段,我国农产品极为丰富、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各类农产品除满足农村的自给自足外,大部分是需要大批量地及时运往城市和周边地区,甚至出口到国外。农业发展所需的大量农用生产物资也需要低成本便捷地运往农村。农产品不仅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特别是轻纺工业,70%左右要靠农业来提供,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大。在居民生活与消费水平的提高和低碳趋势的指引下,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呈现出新鲜化、安全化、个性化等多样化的特点,要求在低碳视角下构建新型的农产品物流体系,以及时提供品种丰富、质量安全可靠的农产品。这些都加大了农业物流市场的需求。
2、Weakness-劣势。在低碳经济的驱动下,中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均处于初级阶段。土地资源区域差异显著,农业发展不平衡,组织效率低。中国农业从业人数虽然很多,但是多数农户都采取以单户经营为主的零散方式进行采购、生产、销售,缺乏规模效益。农产品的生产地和消费地存在着点多面广的问题,所以农产品的运输、仓储、装卸等物流过程都比较复杂,加上物流设施手段相对落后,物流难度大,流通加工水平不高,附加值低,长距离运输保鲜技术水平低。农产品质量标准不规范而且混乱,农产品物流专业技术和信息化水平低,基础设施不完善,运输过程能耗大,不可避免地产生碳排放,污染环境。所以,中国农产品低碳物流的发展还处于萌芽阶段,发展相对落后。
3、Opportunity-机会。机遇是市场对物流服务的需求。2009年3月,国务院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物流业专项规划《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10年颁布了《农产品冷链物流专项规划》,2013年10月25日“中国农产品流通大会暨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冷链物流高峰论坛”隆重召开;我国现已成立的中国物流协会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是物流业最有权威的行业协会。国家出台的这些相应政策和成立的行业协会加大了对物流的扶持力度,加快了建立畅通高效、安全便利的农产品物流体系。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农产品物流总量也稳步增长。地区间的物流加强合作,能有效应对农产品物流的季节性和地域性难题,最大限度地提高物流资源的配置效率。近年来,“三农”问题得到关注,在低碳视角下发展农产品物流是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宏伟目标的瓶颈。
4、Threat-威胁。我国农产品低碳物流企业在组织运作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我国加入WTO以来,国外物流公司挤进中国市场给我们带来技术和经验的同时,对我国的物流企业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欧美发达国家在广泛呼吁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提出了碳关税和碳标签等概念,对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形成了贸易壁垒。但是,在我国领导和政府的观念仍未改变,仅有农产品物流的思想而缺少低碳理念,致使农产品低碳物流约束薄弱。我国农产品一般是初级产品未经加工,附加值很小,而且生鲜农产品又有易腐易坏、包装难、装卸难、运输难、仓储难等特性。政府对于保鲜技术和物流等后续农产品处理加工方面的投入又明显不足,我国采后商品化处理为1%,保鲜储藏比例不足20%,技工比例不到10%。
三、农产品低碳物流发展CLPV战略选择
S、W、O、T四种因素相互作用可以形成四种不同的市场环境和战略态势:即(1)影响企业优势能力发挥的“抑制性”(C,Control)的市场态势,是“弱强”的碰撞;(2)具有“杠杆作用”(L,Leverage)的优势态势,是“强强”的联合;(3)由外部威胁和内部劣势共同作用下危害较大的“问题性”(P,Problem)竞争态势,是“弱弱”相遇;(4)降低企业优势能力强度的“脆弱性”(V,Vulnerability)竞争态势,是“强弱”结合。面对复杂的市场形势,农产品低碳物流发展应该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战略。
1、W+O=C战略选择。在低碳视角下,针对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劣势,应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推进农产品物流规模化发展,坚持政府扶持和宣传导向并重。(1)我国农产品物流企业小而散,所以政府要鼓励农产品物流企业进行重组以整合物流资源,淘汰那些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农产品物流企业,促进物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农产品物流企业向集约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2)利用国家的政策支持,政府应完善农产品低碳物流基础设施,尤其要加强冷链物流的发展,提高农产品低温加工保鲜技术,为农产品流通创建良好的硬件和软件基础;(3)利用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快建立健全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尽快制定物流行业能耗和碳排放参考标准,建立完善的农产品低碳物流监管体系,对农产品物流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4)利用现行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农产品的增值,使农民走上小康之路,必须通过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实现大量、优质、廉价的农产品从供应地到需求地的物理性转移。
2、S+O=L战略选择。在相关政策的扶持下,利用现有优势及有利市场机会,继续稳步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1)制定农产品低碳物流发展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突出低碳品牌优势,同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2)在发展低碳物流时,我国必须正视和细化物流政策性问题,要打破行业、部门和地区的局限,按照大流通,低碳化的思路来进行全国的物流规划整体设计,将低碳化真正落实到农产品物流过程中;(3)学习国外农产品低碳物流的先进管理办法,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倡导国际化低碳理念;(4)优化物流各个环节的能力,提高国民认知低碳的姿态,将低碳环保观念贯穿于整个环节,提升农产品低碳物流的发展效益。
3、W+T=P战略选择。加大低碳物流知识的教育,完善农产品物流市场体系建设,首先发展好本国的农产品低碳物流,促进农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和实施品牌化战略。(1)建立标准化和现代化的农产品经营流通体系,以保证食品安全和物价稳定;(2)合理规划并建立农产品物流中心园区,合理布置物流设施和节点布局,提供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调整运输结构,发展多式联运,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碳排放,保护环境;(3)完善农产品“低碳通道”网络,改善农产品物流业能源结构,逐步建立低碳能源系统,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以建立高效畅通的农产品低碳物流;(4)在适宜农产品生产的地区,科学规划交通布局,加大农村公路交通密集程度,保证路面质量,提高农村公路的使用年限,同时提高运输工具的效率,减少其碳排放量。
4、S+T=V战略选择。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有效发挥农产品产量大、品种多的优势,积极规避外部威胁,有力应对挑战。(1)有效利用农村经济发展迅速的优势,加大资金投入,生产出更多优质产品,满足国家和人民对农产品安全的要求;(2)利用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各地特色农产品,培养农产品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有效应对外部竞争;(3)利用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关注度的提高,积极宣传低碳经济理念,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使农民能够快速便捷地获取有用信息,提高农产品物流领域的信息化水平;(4)利用特色农产品物流的优势,对农民合作组织进行规范化的物流管理,组建合作组织自主运营的物流系统。
主要参考文献:
[1]唐建荣,张白羽.中国经济增长的碳排放尾效分析[J].统计信息与论坛,2012.1.
[2]李杨,韦恒.我国农产品低碳物流的问题与对策[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3]黄莉莉,朱奇彪,胡豹.中国超市经营生鲜农产品的SWOT-CLPV矩阵分析[J].现代商业,2010.3.
[关键词]低碳 海洋经济 可持续性
一、引言
全球气候的进一步变暖,倒逼着人类重新思考发展方式。低碳经济、低碳技术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由于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贸易结构、发展阶段等客观原因的存在,面临着极大的温室气体减排压力。据统计,我国已是世界上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为应对来自国际上二氧化碳减排的压力,2009年11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 年下降40% ~45%。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低碳时代已经来临。
广阔的海洋拥有丰富的蓝色碳汇,孕育着巨大的低碳经济发展潜力。据目前测算,地球上每年使用化石燃料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约13%为陆地植被吸收,35%为海洋所吸收,而其余部分暂留存于大气中,可见海洋固碳能力不可小觑。目前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模式属于高消耗、高污染和低效益,一些新兴海洋产业尚未形成规模,传统产业存在资源浪费、环境污染、掠夺式经营等问题。另外,我国近岸海洋生态系统面临的环境污染、生境丧失、生物入侵和生物多样性低等主要生态问题依然存在,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缓解。而海洋经济是高度依赖海洋资源、环境的特殊经济体系。这种特征也注定了当前海洋高碳经济增长方式必然是不可持续的。
我国为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于2011年2月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其中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在该示范区内角色之重,其已成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先导区、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可见,加快舟山群岛开发开放,全力打造国际物流岛,建设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对于促进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具有特殊意义。基于此,又考虑到国内关于海洋经济的研究相对甚少,且题材单一,因而本文以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为例,从低碳角度探讨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以供有关部门参考。
二、低碳背景下的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飞跃式发展,按当年价格计算,我国GDP从1978年的3645.2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471564亿元,增长了近130倍,年均增长率达15.9%。如此之快的持续经济增长实属罕见。但我国的经济增长是建立在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之上的,树木乱砍乱伐、能源肆意开采、生产技术落后等等,直接威胁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以1990年~2010年我国碳排放为例,如下图所示,我们观察到在近二十多年内,从增长速度角度看,我国GDP增长速度明显大于碳排放,即我国碳排放强度在逐年减小,但2010年该值仍高达70%多,离我国2020年的减排目标差距还比较大,碳减排任务还相当严峻。
经济总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海洋经济的变化。由于受历史问题和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影响,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总体上说,既晚又偏,受我国海洋统计发展的制约,相关数据并不详实。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监测,去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或将突破4.3万亿元,比去年增长13.1%,可见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渐显著。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经济的发展必是未来的潮流。并且实现海洋经济的低碳化相对其他经济类型,有其先天优势,所以比较容易实现。抓住海洋经济的低碳发展机遇,对我国实现低碳经济模式的作用可见一斑。
舟山群岛是中国沿海最大的群岛,位于长江口以南、杭州湾以东的浙江省北部海域,毗邻我国内陆经济中心上海,是我国重要的现代海洋产业基地。其拥有渔业、港口、旅游三大优势。舟山是中国最大的海水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基地,素有“中国渔都”之美称。2011年全市实现渔农业总产值150亿元,海洋经济总产出1758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5.9%,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8.6%,成为全国海洋经济比重最高的城市;并且该群岛港湾众多,航道纵横,水深浪平,2011年舟山港域货物吞吐量达到2.6亿吨,海运运力达到452万载重吨,万吨级码头达到47个,是中国屈指可数的天然深水良港集群地;另外,还拥有保存完好的海岛自然景色,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去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数突破213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42亿元。可见舟山群岛优势之明显,地位之重要。
鉴于上面介绍的舟山群岛具有一般性和代表性,我们以舟山群岛为例,观察其目前在低碳背景下海洋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主要概括如下几点:
1.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
丰富的海洋资源是舟山群岛的天然优势,加之地位优越,使舟山在以前进行经济发展的动力不足,主要以渔业为主,此时第一产业占据着绝对地位。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在全国经济发展大潮中,各地区抓住机遇,进行经济改革发展,舟山也紧跟潮流,经济实现了较快发展。但此时产业结构偏向第一、二产业,海洋服务业相对偏弱。据《舟山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资料,2011年舟山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从2006年的12.3:41.6:46.1调整为9.9:45.1:45.0。虽然第一产业是低碳产业集聚区,利于当前低碳目标的实现。但没有现代海洋工业、服务业做后盾,这种发展的可持续性将难以进一步延续,甚至存在带动整体经济出现倒退的可能。再者,第二、三产业具备更先进的技术,往往会给予第一产业给多的技术支持,向现代渔业方向迈进。另外,第三产业的占比优势还不很明显,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海洋产业结构比还有较大差距。
尊敬的Alan Morrell公使先生,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同行:
大家,上午好。
作为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的院长,我非常高兴由中国和澳大利亚各位专家参加的“中国&澳大利亚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在BIAD召开。我在此预祝此次论坛获得圆满成功。
作为一名中国的建筑师,在这十多年的时间中经历了很多意义重大的事件,让我记忆深刻。澳大利亚和中国是两个特殊的国家,在新的世纪里,两国都分别成功举办了奥运会。澳大利亚的悉尼举办了2000年奥运会,中国的北京举办了2008年奥运会。众所周知,悉尼奥运会是历史上第一届绿色奥运会,在奥运会的选址,野生动物的保护,清洁能源利用,场馆建设中再生材料的使用,以及临时场馆的再利用方面,这届奥运会都堪称典范。
在2008年奥运会中,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和很多设计同行一起,主持并参与了奥运场馆的建设。北京奥运会在努力的借鉴悉尼奥运会的宝贵经验,提出了绿色奥运的口号,并最终举办了一届成功的,出色的奥运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对奥运成果的总结和反思,形成了将奥运场馆建设中取得的成果运用到整体的城市的建设和规划中去的理念,这为全球,特别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建设,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我认为,我们不仅仅应当关注现在取得的成果,更应该关注这些成果对于未来的影响。要从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长时间关注城市改革发展的进程,为城市的未来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这或许也是本届论坛举办的主要初衷。
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澳大利亚各方面的领导和建筑专家,希望通过中澳双方的交流互动,能更好地促进中国城市建设的发展。
通过参阅一些绿色建筑和绿色技术方面的著作和文章,我对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及“低碳经济”等新兴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激发了我更进一步的思考。我想,这些理念和概念并不仅仅是新的专业范畴的扩展,学习这方面的新思想和新技术的同时,要把它们和传统的建筑理论和知识看成一个整体,这对于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培养以未来角度看待当今建筑设计工作的理念,都将是一个非常有益的过程。
在这里,我想通过引用三本著作中的三段话,把最近的一些个人体会与在座的各位分享一下。
首先,我想引用英国的著名建筑师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Gee roleRogers)的著作《小小地球上的城市》中的一段话。他说:“城市最明显的,第一位的特征在于,它们就像一个活的有机体,汲取资源,并排放废物。随着它们变得越大、越复杂,它们就越依赖于它们的周边环境,就越显示出顺应周边变化的脆弱性。它们既是我们的荣耀,也是我们的祸根。在大自然中,我们不是唯一构成自然界的生命体。(The first and most obvious thlnq abOutcities is that they are like organisms,suckingin resources and emitting wastes,Thelarger and more complex they become,thegreater their dependence on surroundingareas,and the greater their Vulnerability tochange around them,they are both ourglcryandourbane WearenotaloneInthenaturat world_n making them,――RichardGeorge Rogers)这句话强调了当今城市发展的现状,这与此次论坛的内容有着直接的关系。对于城市的环境和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很多人都有所思考,但是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7很自然的,我们会想到通过技术这一途径。诚然,技术在当今城市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同时,技术又具有表面性,它只是一种手段,该如何更合理的运用这个手段?
接下来,我想引用2010年4月19日《纽约时报》上的一段话,作者是一位学者约翰蒂尔尼(John Tlerney),他写道,“自第一个地球日以来。风能和太阳能以种种名义而风靡一时适当的、可再生的、可持续的。但到了今天,它可提供的电力依然不到全世界电力供应的1%,人们一旦发现它需要多少成本和土地后,仍然会对它采取回避态度。(Since the firstEarth Day,wind and sOlar energy havebeen fashionable by a varlety of names:alternatlVe,app rop riate,renewabIe,sustainable,But today,despite decadesof subsidies and mandates,lt providesIess than 1 percent Of the eIectricaIpower in the wo rId,and peopIe stilIshun lt once they discover how muchrt costs and how much land 11 requires――John Tierney)由此,我们不得不反思,在提到绿色和低碳的时候,是否由于思维的惯性,就顺理成章地会想到利用技术的手段?也许,正是这种思维方式,造成了我们当今城市发展中遇到的很多问题。近几年,中国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发展形势还是很好的,以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为例,本院正在新疆吐鲁番规划建设70万m2的住宅小区,利用太阳能技术,通过光电转换,可以达到13.4兆瓦的发电量,完全可以满足小区自身的需求,另外还有一部分电能被输送到电网中去。但是,这是不是就可以说,我们已经解决了当前生态环境的问题,解决了我们利用清洁能源供给人类发展的问题?答案究竟是什么,我还在思考。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教授斯基娅,沙森(Saskia Sassen),是一名城市问题和环境问题权威专家,2009年11月份,她在荷兰的塞尔斯克大学城发表了一个名为“城市与自然之间的桥梁”的演讲。在这里。我想引用她演讲中的一段话,她说,“虽然在一些其他的环境领域中,可以通过科技手段来解决,但在处理城市的环境问题时科技手段并不适用。非科技因素是城市环境的关键部分:能源,贫穷与贫富差距、思想体系和文化偏好等问题,是导致问题的根源,但同时也是解决问题的途径。“(WhIIe in some 0f theother environmental domains it is Indeedpossible to confine the treatment of thesubject to scientific knowledge,thisis not the case when dealIng with thecities,Non-scientific elements are crucialpart of the Dicture:questions of power,of poverty and inequality,idecIogy andculturaI pre~rences,are all part 0f thequeshon and the answen――SaskIaSassen)我想,对于中国,乃至整个发展中国家而言,大城市到底应该如何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进而和全世界的文明同步,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这里,我也想提出我的疑问,是不是在提到低碳和绿色的时候,只是把重点放在技术的开发上面,会不会将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客观上变成一个奢侈的形式。所谓的“绿色”到底是什么7这是当前国际和国内学术界应该思考的问题。希望在我们的论坛中,通过来自澳中两国专家学者的交流,能够找到问题的答案。
谢谢各位。
(本刊实习记者苗淼根据讲话整理)
作者,朱小地,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总建筑师
7月3日―4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主办的“第七届全国中小学特色学校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教育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等领导出席,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学校及相关专家近300人参与论坛。
自2007年以来“中小学特色学校发展高峰论坛”已成功举办六届。此次论坛主题为:特色学校――学校文化的传承与建设,旨在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年)》精神:“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人才。”论坛分别在清华大学(清华大学礼堂)举行了开幕典礼和特色学校建设专题报告,在北京十九中礼堂举行了全国特色学校代表专题论坛,就中小学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特色项目的选择与建设策略以及特色管理模式研究等话题进行了广泛而踊跃的交流。同时,与会人员也参观了清华大学附中、北京十九中等北京知名特色学校。
论坛上,遵义市教育局副局长罗义国作题为《走特色发展之路打造遵义教育品牌》的专题报告,以“红色遵义多彩校园”特色学校建设工程为主题,从遵义市为什么要在贵州省率先推进区域特色学校建设、推进特色学校建设的做法以及特色学校建设取得的初步成效等几个方面来探索遵义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新举措和新路径。罗局长的发言取得了热烈而积极的效果,得到了与会人员的普遍赞誉,也进一步展示了遵义市打造区域特色学校建设的坚定决心和整体发展的优化思路。
遵义市丰乐小学亦作为“红色遵义多彩校园”特色学校建设工程代表学校在高峰论坛上进行了经验交流发言。丰乐小学校长胡芳容以《阅读天下丰乐人生》为主题内容介绍了丰乐小学在特色学校建设发展中的一系列经验,与参会的全国各地特色学校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同时,遵义市部分项目学校也作为全国特色学校建设代表参与了高峰论坛,交流经验的同时也收获了更多的启发。
此次特色学校建设高峰论坛总结了全国各地特色学校建设的经验,探索了特色学校建设规律,进一步推动了全国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加强了地区间特色学校建设与发展的交流与合作,更好地促进了全国中小学校的均衡发展、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论坛取得了圆满成功!
关键词:低碳会计;低碳要素;会计规范
1.低碳会计概念
低碳会计是在传统会计,生态资源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低碳会计采用专门的方法计量污染物排放的成本,是反映、报告和衡量企业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一门新兴学科。低碳会计的产生是为了帮助企业实现节能减排、履行低碳责任。企业通过对低碳会计信息的披露,既满足了国家对于环保的要求,又树立了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
2.低碳会计研究意义
2.1 能源结构现状要求发展低碳会计
据资料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加速发展,中国的一次性能源生产总量从第十个五年计划末的21.6亿吨标准煤上升到2010年的29.6亿吨标准煤,年均增长6.5%;而另一份资料也表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现状中,煤占67.7%,石油占22.7%,天然气占2.6%,而新能源只占7%,通过这些数据表明,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现状比较突出,占主导地位。而煤炭又属于高碳排能源,据计算,每吨煤炭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分别多30%和70%。
2.2 经济的高速发展要求发展低碳会计
我国目前处于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高速发展阶段,能源消耗量大,城市和农村基础建设及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能源需求不断增加,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特别是进入21世纪,我国加快了经济步伐,在总量上成功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经济一直停留在“高碳经济”模式,能源消耗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面对严峻的现实问题迫使我国要跟上时展潮流,转变低效率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方式,缓解国内生态环境压力,积极推进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的变革。
鉴于我国的能源现状及发展需要致使我国的碳排放量较高,加快低碳会计建设意义重大。要积极构建低碳会计体系,帮助企业对碳成本和收益进行全面的计量,利于企业对环境相关决策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从而走好低碳发展之路。
3.我国低碳会计的发展现状
我国在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下,一直致力于发展低碳经济。我国低碳会计的发展虽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一定成果。2011 年 11 月北京、深圳、上海等 7个省市经国家发改委批准成为第一批在我国境内开展碳排放权交易的试点;2014 年全国十余个城市的环境交易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环境交易机构合作联盟”。目前我国低碳会计研究处于摸索阶段,相关研究工作还不是很到位,我国低碳会计的实施依然问题众多。
3.1低碳会计方面的法律有待完善
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但是其中并没有规定低碳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以及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使得低碳会计在操作中没有统一的方法。企业在披露低碳会计信息时就会有不同的方法,从而导致会计信息使用者无法得到真实全面的信息,降低了低碳会计信息质量。
3.2低碳会计方面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有待加强
我国低碳会计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对于低碳会计的基础知识认知没有权威的理论。而且,目前我国对低碳会计的研究以规范性研究为主,研究低碳会计的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要素确认等内容,理论研究的匮乏使得实证研究寥寥无几。
3.3缺乏精通低碳会计的会计人员
我国会计行业的从业人员有1500余万人,规模十分浩大,但是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很少出现精通低碳会计的专业人员。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低碳会计的发展阶段还不够成熟,在这一方面的理论还不够规范化和科学化,当然在实践中就会有很大的困难。
3.4社会公众对于低碳会计不够重视
我国低碳会计的发展相比其他国家来说相对较迟,在低碳会计的理论和实践方面都不够成熟。会计人员以及社会公众对低碳会计的认识匮乏,从而影响了低碳会计的发展速度。只有社会公众重视低碳会计,才能促进低碳会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从国家层面来说,有必要加强对低碳会计的政策支持和宣传,引导我国低碳会计早日走上正轨。
4.我国低碳会计发展的对策
4.1完善低碳会计法律制度,制定低碳会计规范
发展低碳会计,最主要是将其纳入会计准则的范围内,制定相关的会计准则,统一规范低碳会计的目标。要素和信息披露方式,使其有法可依。这样才能在实践中规范企业对低碳会计信息的披露,督促企业提供真实可靠的低碳会计信息。
4.2加强低碳会计理论实证研究
我国低碳会计的研究在理论上和实证方面都相当缺乏,应将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实际,建立适合我国实际的低碳会计体系。同时,理论研究的深入,要依靠实证研究来支撑,而实证研究又需要相关的理论依据。将理论和实证相结合,促进我国低碳会计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4.3培养低碳会计专业人才,提高专业水平
低碳会计的实施离不开高水平的会计人员。国家应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会计人员也有责任和义务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熟练掌握会计技能,以及经济管理知识的基础上储备一定的环境知识。此外,对涉及生态、能源、环境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也要有一定的了解和研究。
4.4提供公众环保意识,发动社会舆论监督
我们要大力宣传低碳会计,营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氛围,提高全社会的低碳环保意识,特别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为低碳会计的开展做好思想工作。而通过社会公众的监督,使得企业培养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承担相应的责任。
参考文献:
Abstract:The western Green Party and the position have the progressive significance, has the support, the promoter action to the low-carbon economy. This article in the absorption profits from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foundation, and further discusses it through the research and profits from the significance to the low-carbon economy and even the soci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eneficial enlightenment.
关键词:绿党 绿色政治 低碳经济
key word:Green Party green politics low-carbon economy
随着全球的绿色革命风靡各国,绿党作为当今社会一种新的社会力量和政治愿望的代言人,提出“生态优先”、非暴力、基层民主、反核原则等政治主张,渴望建设一个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社会更加平等、公正,没有军事结盟、核武器和战争的新世界。绿党在当代西方政治舞台上的出现,对西方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都产生了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当今世界又刮起了一阵低碳经济风,“低碳”主张已经成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发展理论,不可否认,绿党政治理论对于低碳经济战略具有思想先导、理论源泉的意义及支持、促进作用。
不少西方学者预测,21世纪决定哪个政党能够上台执政的关键因素是看这个政党是否能够恰当地实行绿色转向,并同绿党进行有效的合作。绿色政治理论及其实践对低碳经济的形成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何种意义呢?
绿色政治理论对低碳经济的意义,首先表现在于,绿色政治理论为低碳经济提供了思想先导和认识基础。60年代形成的绿色意识形态,经过70-80年代环保运动和绿党的政治实践,已对西方社会各阶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西方一些国家的政治家也不例外,他们把生态环保问题当作自己的施政纲领之一,企图通过打“生态品牌”取得广泛的政治支持,或作为自己取得政绩的突破口。例如,吉米・卡特在美国总统竞选中,更是极力把自己描述成“环保总统”。通过上述事例可见,在绿色政治理论的影响下,70-8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明显地具有了生态意识和环保观念,而且把这一观念同社会经济发展联系起来,逐渐形成社会共识。正是这种社会共识的形成,为提出低碳经济发展理论、推行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积累了必要的思想底蕴。绿色政治理论对低碳经济的意义还表现在于,绿色政治理论直接为低碳经济理论提供了理论要素和理论范式,成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理论源泉之一。因此,事实十分清楚地表明,绿色政治理论的许多思想观点和理论要素都被可持续发展理论所吸收和借鉴,成为低碳经济的理论源泉之一。
绿色政治理论中的许多思想观念都对我国实行社会经济低碳经济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今天,当我们选择了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时候,我们更有必要以理性的态度对待绿色政治理论,努力吸取它的合理因素。
虽然中国将毫无悬念地踏上低碳经济发展之路,但是考虑到中国本身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消除贫困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多重压力,低碳经济的发展之路有必须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低碳经济的发展只能是贯彻在消除贫困、推进城市化、实现工业化、节能减排等诸多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中一个,而不可能脱离中国的基本国情而简单地无条件地服从于低碳目标,而迷失发展的正确方向。其二,在争取国外的资金和技术支持的同时,坚持自主创新的技术路线,掌握主动权、话语权,在此基础上积极进行生产领域的节能减排;实施固碳技术,如碳转化、碳锁定、碳捕捉等,从根本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那么,中国的低碳道路究竟该如何走呢?笔者认为,在策略上应该循序渐进,从稳碳到减碳再到低碳,其中,首要的任务是稳碳,完成高能耗向低能耗的转变,逐步将碳排放控制在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对友好的阶段,然后进一步实行减碳策略。结合国外绿党在保护环境方面所做的努力,笔者认为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应处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规范。目前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气候可行性论证管理办法》等为数不多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法律法规外,我国还没有专门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因此,制定和完善合乎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规章制度是一个基本的前提保障。
二是要积极西方发达国家引进和研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一方面积极争取先进技术的转让,另一方面着力研发关键技术,并推广使用。
三是以政策倾斜和利益为导向鼓励发展低碳产业。可以通过一篮子的经济金融政策和制度安排激励相关主体增加对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投入,如在全国范围内征收环境税,以达到减少化石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
四是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普及低碳知识。只有全民参与才能真正使经济实现向低碳模式转变,公众的行为方式和消费选择的改变引导企业的供给和政府的决策,逐步在全社会形成低碳消费行为和的共同认识,从根本上促进低碳经济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斐迪南・穆勒一罗密尔、托马斯・波古特克:《欧洲执政绿党》,[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
[2] 俞可平:《全球化时代的“社会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
【关键词】低碳会计;实际应用;分析
一、低碳会计概述
1.低碳会计的概念
低碳会计是随着低碳经济所产生的一门新兴的会计学科,它的目的在于帮助企业实现节能减排,可以更好的履行低碳的责任。我们可以将低碳会计定义为在企业会计衡量的指标里将企业节能减排的情况、履行低碳责任的情况纳入进去,并对企业节能减排的情况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可以说低碳经济是与低碳会计密不可分的,我们将能够实现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经济模式称作是低碳经济,在低碳经济下要求企业在日常的生产过程中运用各种手段减少碳元素的排放量,以达到降低环境污染的目的。一方面低碳经济是低碳会计产生的基础,为了在低碳经济下对所投资本进行监督、核算和分析,就需要引入低碳会计;另一方面低碳会计有助于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低碳会计指标中将企业的碳排放量纳入到其中,这样就可以反作用于低碳经济,使低碳经济得到长期可持续发展。
2.低碳会计与传统会计的区别
传统会计对发生的经济事项主要是采用历史成本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等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将会计职能界定为监督和核算,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对环境的影响并没有在传统会计中反映出来,会计核算系统中也没有包含相关环境指标。
低碳会计与传统会计有所不同,其核算和监督的角度是从人类可持续发展、企业的长期发展等方面出发的,低碳会计的职能更加侧重在控制方面,从目标上看增加了一定的社会责任,在披露会计信息方面更加充分。
具体来说低碳会计与传统会计相比主要有以下不同:(1)在会计假设方面,货币完全具备的可靠性是传统会计的假设,使用的是定量指标,然而低碳会计是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假设为前提的,采用的是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法。(2)从会计职能方面来看,传统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角度主要是企业日常的经济活动,低碳会计主要是从碳排放的角度来控制和约束企业对环境的影响。(3)从会计目标上看,传统会计追求的是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属于短期的经济行为,低碳会计追求的是企业经济效益和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属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行为。
二、我国实施低碳会计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虽然我国低碳经济和低碳会计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处于起步阶段,在实施低碳会计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低碳会计理论和实证研究力度不强
在发达国家对低碳会计的研究已经是比较成熟的,但是低碳会计在我国的研究还是处在初级阶段,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规范低碳会计基础理论的认知,对低碳会计的理论研究也没有形成权威性的报告。我国会计界研究低碳会计还是处于规范化的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是会计目标、低碳会计的必要性、会计要素的确认、会计假设等,缺乏对低碳会计的实证研究,不利于协调好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2.法律支持力、操作性较差
在我国低碳会计在会计领域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规范,我国相关的会计法规有《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在这些法规中缺乏低碳会计的相关法规。同时在我国制定低碳会计的制度方面还是起步阶段,还缺乏一定的约束力。对低碳会计要素的确认、低碳会计信息的披露也没有进行统一的规范,由于没有统一的规范势必导致了在实际工作中操作性较差,低碳会计工作中的随意性也就很大。
3.缺乏复合型低碳会计人才
低碳会计作为会计学科中的一门新兴学科,也是一门复合型的学科,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这就要求低碳会计既要懂得会计理论知识,又要对相关环境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我国低碳会计主要还是由一些专家学者来完成,这些专家不具备会计的实践经验,降低了低碳会计的工作质量。同时在企业中并没有开设关于低碳会计的培训课程,导致企业内部财务人员对低碳会计的了解不深,在企业内部缺乏既懂会计,又懂环保、资源的复合型人才。
三、完善低碳会计实施的对策
1.加大对低碳会计理论和实证的研究力度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为了更好的应用低碳会计我们要加大对相关理论的研究力度,这样可以为低碳会计的开展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为未来低碳会计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准备。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对低碳会计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对理论和实证的研究还是比较缺乏的,因此我们要加大对加大对低碳会计理论和实证的研究力度,构建低碳会计理论研究体系,为低碳会计实施提供理论指导。政府部门要对全社会进行低碳会计理论指导,要虚心的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关于低碳会计先进的理论知识和经验,并从我国实际的资源现状和环境出发,形成一套具备中国特色的低碳会计理论,进一步提升我国低碳会计理论水平。同时为了完善我国低碳会计的制度和框架,我们要结合各地资源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证研究,更还的实现低碳会计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这样可以使低碳会计报告具备较强的科学性、指导性。
2.不断完善低碳会计相关法律制度
从上述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关于低碳会计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因此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完善低碳会计的相关法律法规,首先在我国的会计法律法规的修订过程中,要在会计准则将低碳会计纳入进去,明确其合法地位,保证低碳会计的要素、目标以及信息披露得到统一的规范,使得低碳会计可以有法可依;其次要不断完善《环境保护法》和《刑法》等相关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避免出现企业为了短期利益而使用低碳会计的问题出现,并由财政部门和环保部门共同设立专门的机构,对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监控,加大对破坏环境的惩罚力度,对于未能及时披露低碳会计信息的企业,要予以严格的处罚;再次可以由财政部带头,中国总会计师协会、中国会计学会负责,通过我国法律专家、组织经济学家、会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加快低碳会计的研究进程。此外国家也应该制定相应的碳税优惠政策,对未完成碳排任务的企业进行征税,为了鼓励企业利用低碳会计核算和节能减排,国家可以通过直接拨款的方式予以鼓励,引导企业走上低碳发展的道路。
3.培养复合型低碳会计人才
低碳会计的实施需要会计人员具备较强的会计专业知识,更要懂得相关资源、环保的知识,因此各大高校、企事业单位以及会计师事务所要加大对复合型低碳会计人员的培养,使会计人员在熟练掌握会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储备丰富的环保、生态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在对会计人员的考核过程中,应该将低碳会计的知识纳入考核的范围,企业财务人员可以通过相关机构来进行低碳会计培训。各大高校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增设低碳会计学习科目,为企业提供高素质、高水平复合型低碳会计人才。
4.提高环保意识,充分发挥出公众的监督作用
大众的环保意识对于完善低碳会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大众的环保意识,增强他们对低碳会计信息的需求,这样可以为企业造成舆论压力。同时企业实施低碳会计也需要相关的监管,对于企业来说公众的监督可以使企业牺牲一定的利润,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道路,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全社会大力倡导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广大公众要接受低碳经济这种发展模式,要对企业实施低碳会计进行监督,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四、总结
综上所述,低碳会计是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必然产物,人类要获得长期的发展,必须坚持在低碳经济环境下实施低碳会计,然而在我国企业中实施低碳会计还处在起步阶段。因此,在实施低碳会计过程中认识到其中的不足,要求企业从自身情况出发积极的采取措施完善低碳会计,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文康.低碳经济视角下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17期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鲁宾斯德教授对于低碳经济的解释被广泛认同,他指出“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是指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从而实现低污染、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绿色经济模式”。低碳经济是通过较少的自然资源消耗获得较多的经济产出,它是一种可以创造出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同时促进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低碳经济的实质。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也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以及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变革。
低碳经济包括四个内容:(1)低碳经济是涉及经济、环境、社会的综合性问题;(2)低碳经济是对于高污染、高排放、没有约束的碳密集的化石能源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高碳经济而言的;(3)低碳经济主要包括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4)低碳经济是针对碳排放量来讲的,目的是为应对气候变化、解决人类生活、企业生产过程中过多的排放CO2等温室气体而引发的地球生态圈碳失衡而进行的自救行为。
二、低碳经济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关于低碳经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历史上CO2的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或者CO2的排放量与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Schmalesee(1998)、Galeotti(1999)证实了人均收入和CO2的排放量呈倒“U”型曲线。Grubb(2004)等通过对早期英国的研究得出,在工业化初期,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人均CO2排放较高,但是经过这一阶段之后二者之间的关系就显得较弱。Treffers(2005)等学者对德国GHG排放量的减少进行了探讨,他们认为政府采用一定的措施可以实现GHG排放量的减少与经济的较快发展。Wara(2007)认为,清洁发展机制不仅被看作全球的碳交易市场,而且能被看作是一种补贴和政治机制,因为它在实现政治目标方面是最有效的。
(二)国内学术界对低碳经济的相关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类文献主要是关于碳排放权分配问题。王伟中、陈滨(2002)等认为,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排放权分配应当遵循人均排放权分配原则和效益原则。潘家华(2003)考虑到除了以国际公平为原则的碳排放权分配,发展中国家站在人文发展的角度,坚持人均排放权分配原则。何建坤、刘滨(2004)指出,碳排放权分配应坚持“一种产权、两次分配”原则。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水平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差异,发达国家人均碳排放量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所以碳排放权分配必须坚持以公平为主的原则,在公平原则和碳排放“产权”界定清楚的基础上,各个国家可以通过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进行排放权的二次分配,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陈文颖、吴宗鑫(2005)等考虑到以“一个标准、两个趋同”的原则来进行碳排放权的分配。温室气体排放中的公平问题是国际气候谈判中的核心问题,考虑到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无论是历史水平还是当前水平都远高于发展中国家,我国应当坚持人均分配原则,以保障自身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基本权益。
第二类文献主要是关于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途径和对策。谢军安、郝东恒、谢雯(2008)认为,发展低碳经济应该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架构发展低碳的社会行动体系,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推进节能减排,注重对低碳技术的创新和研发,从而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韩雪梅、刘欢欢(2009)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煤炭净化比重、充分发挥碳汇潜力以及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四个方面阐述了西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任奔、凌芳(2009)结合低碳经济发展的国外经验和我国现状建议选取一定的城市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示范区或者实践园区,让其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推进节能建筑、节能交通等示范工程。孟德凯(2007)从中国利益出发,指出我国可以从清洁发展机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碳汇三个方面来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朱四海(2009)认为,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根据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通过降低人为碳通量、开展碳预算、发展低碳技术、能源结构转换促进人类社会能源利用方式的改变。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牛文元(2008)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论证了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得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为:节能优先;化石能源低碳化;激励低碳技术研发以及建立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鲍健强、苗阳、陈锋(2008)从低碳产业、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城市和碳汇五个方面指出了多层次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卢小祁(2009)认为,通过农村低碳化建设、城市低碳化运营以及工业低碳化发展是将南昌建设为绿色花园城市的新型途径。宋德勇、卢忠宝(2009)指出,目前各国低碳经济政策的侧重点为:低碳能源政策、低碳技术政策、低碳产业政策、低碳消费政策,四种低碳经济政策都是以鼓励和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主的。
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而且能够在发展中均衡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减少环境污染,同时也有利于我国在面临气候变化的形势下,提升应对能力。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和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路径。
三、低碳经济的经济学分析
(一)低碳经济的理论渊源。低碳经济概念的出现与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两大主题密不可分,它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新变革。自2003年英国政府能源白皮书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以来,低碳经济正成为各国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保障未来能源安全的重要路径。低碳经济的出现必然有着经济学原理作为其重要的理论支撑,下面将从经济学的视角对低碳经济所涉及到的理论进行总结:
1、可持续发展理论。低碳经济首先让人们联想到的就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它要求人类在发展中讲究经济效率、关注生态和谐、追求社会公平,最终达到人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生存方式,这种生存方式不但要求体现在以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为主的环境生活领域,更要求体现到作为发展源头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去。它包括经济、生态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就是考虑“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
2、资源环境产权理论。发展低碳经济与环境资源产权理论密不可分。“产权的建立实际上是不同社会成员之间对资源权利的界定、保护和行使,关键在于相互间的排他性。当资源的稀缺发展到一定程度,资源的相对价格提高,从而使建立排他性规则所费的成本低于可能带来的收益时,人们才有建立该资源产权的激励”。
3、排污权交易理论。《京都议定书》中所规定的三种履约机制即:联合履行、排放贸易以及清洁发展机制都是实现并且推动低碳经济的全球范围内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排污权交易是一种基于市场的环境管理政策,它将环境承载力作为一种稀缺性的资源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进行优化配置”。
4、市场失灵理论。市场失灵是指:市场对于商品和服务的有效配置缺乏效率。由于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格没有反映环境的稀缺性,许多环境的市场价格实际上是零,纠正市场失灵的方向应该从经济组织的建立和政府的干预上入手。
5、政府失灵理论。政府失灵理论是指政府做出的决策影响了经济效率,阻碍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政府相关人员对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国家低碳经济政策能够有较好的了解。
(二)低碳经济的经济学内涵。实践当中有必要从低碳所涉及的经济学内涵进行研究,以下笔者尝试从四个方面对低碳的经济学内涵进行了分析:
1、“脱钩”理论角度。将物理学当中的“脱钩”概念引入到社会经济领域,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脱钩”理论主要用来分析经济发展和资源消耗之间的“解耦”关系的。评价低碳经济的主要标准不是单一的看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减少,也不是单一的看经济发展状况,温室气体排放量增长速度可以大于、等于以及小于经济的增长速度(后两者为理想状态)。由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向低碳经济转型是指:经济增长与温室气体排放量(主要为CO2)之间关系不断从“耦合”到“脱钩”的过程。“脱钩”:是指用较少的物质消耗生产出较多的经济社会财富,它反映出经济增长与物质消耗并非同步变化。脱钩指数用来衡量脱钩指标,具体表达式为:
其中,DRt为脱钩指数,EP为环境压力变量,DF为经济驱动力变量,它表示一段时间内环境压力变量的相对改变与相关经济驱动力变量的相对变化的比率。运用脱钩指标可以较好地检验某个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有效性,并且能够找出造成脱钩的原因,从而为国家制定灵活的脱钩政策提供依据。
2、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角度。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说能够表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趋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会随着经济的增长、人均收入的增加而持续地遭到破坏,只有人均GDP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生态环境污染反而会随着人均GDP的增加而下降,人均GDP和环境保护呈倒“U”型关系。
3、科斯定理角度。高排放、低效益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外部不经济导致市场失灵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解决环境问题可以从科斯定理入手。科斯定理指明:“在交易费用为零和对产权充分界定并加以实施的条件下,外部性因素不会引起资源的不当配置”。
4、国际经济学角度。国际经济合作是不同国家政府、企业及国际经济组织之间为了共同的利益,通过竞争与协调,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侧重在生产领域中,以生产要素移动和重新组合配置为主要内容而开展的经济协作活动。发展低碳经济就是建立在国际相互依赖基础上的重要国际经济合作形式,通过建立完善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加强其在国际间的流动,通过国际间的贸易,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实现碳排放权全球内的最优化配置,最终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作者单位: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分行)
主要参考文献:
[1]World Bank,2003.Capacity Building for the Kyoto Protocol(Workshop Report).Washing-ton,DC:The World Bank,2003.
[2]潘家华,庄贵阳,陈迎等.英国气候变化政策:通过激励机制促进低碳发展[N].中国环境,2006.1.27.
[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Z].2008.
关键词:机械制造;低碳;制造理论;技术
引言
由于社会快速发展,以往为了发展国家经济,大量开采资源和能源,导致严重破坏能源资源,出现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现阶段已经具备比较先进的低碳理论,为了健康持续发展国家经济,需要不断研究低碳理论和技术。
1低碳制造理论的基本概述
1.1低碳制造理论技术内涵
从本质上来说,低碳制造技术就是以最大化利用资源以及最小消耗能源为依据的现代制造方式,可以进行低碳生产,并且保证能够达到相互统一保护生态环境和机械生产的作用,实际生产过程中,为了满足以上目标需要在每个生产环节中都采取有效的措施,尤其是生产制造、物流运输、机械生产以及资源利用等阶段,以便于能够达到增加节能减排作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在传统机械制造技术中逐渐发展形成低碳机械制造技术,此外还可以有机结合制造技术、环保观念、降耗技术、节能技术等,建立低碳制造技术,从机械制造方面来说,低碳制造技术具备一定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和改进机械制造技术。经过不断发展和进步,已经具备先进的低碳制造技术,存在更加丰富的内涵,现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低碳制造技术。
1)应用清洁能源技术。
目前,应用清洁能源技术主要有潮汐发电技术、生物质技术、水能技术、沼气能技术、太阳能技术、风能技术等,合理利用上述技术,不但可以降低消耗传统煤炭、石油能源的产量,还能够有效降低排放污染的含量,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1]。
2)低碳设计制造技术。
低碳设计制造技术主要基础就是生产流程、制作设计方法、模型设计等,能够涉及很多领域。现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低碳制造技术,低碳制造设计数据库、低碳制造设计优化模型、低碳制造设计标准、低碳制造设计评价基础与流程、低碳制造设计方法和原则。
3)低碳制造技术。
对发展低碳战略方面来说,最关键的就是制造技术,低碳制造技术是面对实际机械生产的。在现阶段低碳制造技术主要有制造过程低碳技术、制造工艺低碳化、车间低碳技术优化等,实际应用低碳制造技术主要就是处理废弃物、循环利用废弃物,处理报废品、废弃以及油污[2]。
1.2低碳机械制造体系
低碳机械制造能够被当做在生产过程和系统资源,释放二氧化碳的浓度比较低。现阶段,使用产品、物流运输、资源利用、生产制造等方面应用低碳机械制造技术。实际生产过程中,依据相关方式来提高利用资源的效率,在生产制造、物流运输进行节能减排,从而达到机械制造目标。低碳机械制造体系包括原材料的开发、生产过程低碳能源和低碳化、低碳设计技术等三方面构成。其中由生态化设计、模块化设计以及轻量化设计构成低碳产品,低碳生产过程由生产管理、加工工艺、加工设备构成,原材料和低碳能源包括能源和原材料[3]。
2机械制造中低碳制造技术的应用
2.1轻量化设计
轻量化设计基本原则实际上就是在具备一定产品使用性能基础上,保证降低产品重量。轻量化设计是集性能、成本、配套设备、总量的一种综合设计优化方案,轻量化设计主要就是能够降低产品加工生产过程中材料的消耗,以便于整体增加利用能源的效率,达到有效控制产品碳排放量的目的。轻量化设计在物流运输工程中降低污染排放以及能源消耗,例如,运输车尾气。德国奥迪公司首先合理应用钢的强度和铝的轻质的特点进行设计,能够降低车身重量,达到降低设计制造的能源消耗,起到保护环境的目的[4]
2.2模块化设计
模块化设计基本原则实际上就是依据不同需求来优化组合功能模块。模块化设计机械产品属于实用的、前沿的一种设计机械产品方式,现阶段,由于不断发展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已经在航空航天、机械、军事、电子等领域广泛应用低碳制造技术。模块化设计核心实际上就是依据不同系统功能把系统分为不同步模块,然后优化设计组合不同需求模块,形成不同的产品。机械产品设计的时候会出现一定非功能单元。实际应用生产的时候如果利用相同标准来衡量非功能单元,会在一定程度上浪费能源和资源,极大程度影响产品使用功能。以此衡量优化机械产品的时候应用模块化设计能够保证在正常产品功能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资源浪费和能源浪费。模块化划分机械产品,利用功能模块来制造机械产品,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以便于及时改变低碳制造技术问题[5]。
2.3生态化设计
生态化设计基本原则实际上就是设计生产产品时,应该充分分析资源循环再利用和环境影响的相关问题。现阶段,国内不断发展绿色生态文明,已经广泛应用生态化设计。在设计产品的时候,不可以仅仅考虑片面利益,也应该分析环境影响。在选择设计原材料的时候,应该充分了解、使用绿色环保、可降解、可再生的材料。此外,也要增加利用效率和降低环境污染。生态设计中应该包括废物利用和回收,尽可能重新制造能够被翻新、降解的产品。生态化设计可以降低产品报废、生产以后环境污染问题,具备一定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献礼,陈涛.机械制造中的低碳制造理论与技术[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11,16(1):1-8.
[2]陆明.机械制造中的低碳制造理论与技术应用[J].才智,2011(29):38.
[3]李大涌.机械制造中的低碳制造理论与技术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7):41.
[4]王琴,王天宇.机械制造中的低碳制造理论与技术[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4(1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