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字媒体技术创新范文

数字媒体技术创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媒体技术创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字媒体技术创新

第1篇:数字媒体技术创新范文

数字媒体艺术所涉领域范围甚广,它是由计算机技术、观念艺术及媒体创新后融合而成,其中艺术观念在数字媒体艺术中占有核心位置。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在他的著作《论艺术》中指出:“文艺创作是艺术家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情感并在唤起这种感情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个人情感及观念在艺术表达中尤为重要。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勒内.佛朗索瓦.马格利特的作品《红色模型》中,现实观念与创新艺术相结合的思想产物造就了计算机超现实主义拼贴艺术的出现。自达达主义形成以来,通过艺术形式发现真正的现实的艺术新思想,装置艺术与波普艺术彻底颠覆了传统的艺术思想,数字媒体艺术也开拓了新的发展空间。

二、观念创新的定义

英国艺术世家E.H.贡布里希曾说过::‘在整个艺术发展史中,并非是技术熟练程度的发展史,而是观念和要求的变化史’。观念的创新实质是思想的革命,创新理念是在已经固化的思维中提出新的观点及理念以突破原有思维方式,这种方式应符合未来世界发展的需要。“创新思维”其核心理念是指以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或独特的表达方法来表达某一主旨的思维模式,也是对能够有创新性成果和各类具有相当创造力思维模式的总称。创新艺术意味着新思维、新理论。现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及进步,仅以传统的艺术理论、技术理论及艺术思维方式、技术参考来看待新艺术、新技术已经是远远不够的。在思维创新的过程中,外界及自身情感因素都会对创新的结果产生直接影响,例如感情、灵感、直觉、或外界的启发等,这些因素甚至能够对成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法国超现实主义代表人物马塞尔.杜尚通过《泉》这一作品,向世人展现了其新艺术思想:生活中一件平常的东西放在一个新地方,被赋予一个新视角、新名字,就意味着它本来的意义已经发生改变了。1917年,杜尚将自己从商店买来的男用小便池起名为《泉》,并送到纽约独立艺术家协会举办的展览上,这无疑颠覆了传统艺术的观念,它将尖锐的矛头指向传统艺术思维,同时他将生活中的普通的东西提高到艺术品的高度并加以肯定,它意味着生活与艺术之间并无不可突破的界限,生活即艺术。此事件也成为现代艺术史上里程碑式的存在,为后来的波普艺术开创了先河。

三、观念创新的表现形式

创作方式的创新。数字媒体艺术的观念创新更多的依赖科技创新,科学理论与创新观念相融合的结果。目前关于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主要有:交互式数字媒体艺术、算法式数字媒体艺术和基于人工智能的数字媒体艺术三种形式。例如哈罗德.科恩编写的名为“阿伦”的艺术创作软件和我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研究出的创作软件,此两款软件通过人工智能就可以自动进行艺术创作,这一创新方式赢得了计算机界和美术界的广泛好评。1、关于艺术作品内容的创新。在传统的艺术创作中,艺术作品的内容表现方式较为单一,西方艺术艺术创作多围绕宗教题材,东方艺术创作多关于山水风光及人物的题材创作。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影放映技术及摄影技术的问世,使人们逐渐开始反思传统美学中的时空观和审美观。现今的数字媒体艺术发展迅速,不仅可以表现过去,也可以表达未来;可以表达现实,更可以表现虚拟,其表达方式可谓多种多样。例如科幻电影中《阿凡达》中的潘多拉星球上的世界,就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实现的世界,作品中所呈现的内容无疑是创新思维及科技的推动结果,经历了由客观到主观的转变。2、数字媒体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主要以挑战客观世界为表达对象。而数字媒体艺术则向主观世界发起了挑战,其表达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数字媒体艺术在传承了各种艺术创作风格的思想,同时通过科技技术的进步也发展开拓了其他新领域:时空反转、拼贴重组、虚拟与现实、抽象与意象等。3、现代艺术发展中的核心思想是“生活即艺术”。当旧社会“艺术只是特权阶层的精神盛宴”这一认知被打破,将人们从传统美学价值的思想观念中解放了出来,“艺术人人都可以创造”这一观念开始诞生。艺术的欣赏者变为参与者,人人都可参与艺术创作。参与者角色的变化同样也在改变着人们对数字媒体艺术的看法,加速推动了数字媒体艺术大众化的发展。

随着我国数字媒体艺术的持续发展,人们关于艺术的理解和认知也在耳濡目染中发生变化。数字媒体艺术的高速发展将艺术观念表达为人皆可赏的艺术形式,这在相关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艺术价值观的取向。由于数字艺术媒体良好的互动性,它从根本上改变了艺术创作方式,也使大众的审美观念发生极大的改变。以现代科技为主流的数字媒体艺术对传统艺术的价值观及审美观念形成巨大的颠覆,对促进人们艺术思想方面也有重要积极作用。

作者:寇雨斌 单位:吉林动画学院

参考文献:

[1]朱润.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特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2]林村.浅析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新运用[J].科技传播,2014,02:122-124.

第2篇:数字媒体技术创新范文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媒体艺术 展示设计 运用 发展 创新

近年来,随着人类传播活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不断成熟,新的数字媒体艺术相继出现并逐渐成为展示设计中最重要的表达手段之一。传统的展示设计表现手段只是采用静态实物或者图像的手段,已经很难吸引大众的眼球,所以要顺应趋势的发展,善于运用数字媒体艺术的表达方式。数字媒体艺术实现了数字技术与现实艺术的完美结合,能够讲展示设计进行全感传播,增加展示的信息容量和形式,增强了传播效果和潜能,使展示效果得以提升,使展示设计行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数字媒体艺术的概述

人类在告别工业时代后,数字技术不断走入人们的生产,工作和学习中,新媒体的出现也改变了信息表达的传统方式,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模式,对艺术的表现形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数字媒体艺术是一种综合性学科跨越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多种学科,涉及艺术设计,造型设计,交互设计,计算机语言,信息与通信技术,数字图像处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属于交叉学科领域,数字是其科技基础,媒体强调其是立足于传媒行业,艺术明确其对象是针对的是艺术产品数字产品和艺术设计的创作。数字媒体艺术是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它是⒁帐醯母行运嘉与具有逻辑性的理性思维结合起来,随着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影,电视,广播等也向着数字电视,数字电影,数字视频的方向发展,利用数字技术使艺术的表现形式有着越来越多的可能性,从静止到运动,从物质到非物质,从场景真实到虚拟,从单向到多向,从视觉到听觉等等,为展示设计提供了更丰富的手段。

二、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现状及在展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数字媒体艺术产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世纪之交时期进入深度的发展,在二十世纪末的展会人们就能够熟练使用数字媒体艺术来向人们展示艺术作品更多的信息。近年来,从国际国内上的通讯艺术,遥感艺术,交互影院等以及其他技术所产生的艺术形式中可以看出,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其自身的独特形式以及艺术家的个性的表达,已经实现了深入的发展。然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的运用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1、有些艺术家在由于一种急功近利的心理,在还没有完全掌握数字媒体艺术的技术就开始使用,出现了一些技术使用消化不良的现象,虽然运用数字媒体艺术可以赢得暂时的成果,但是有些艺术家就会沉迷于这种技术手段带来的成就感而忽略了艺术本身的创新设计,使技术变得热门,使艺术变得冷门。2、许多艺术家在使用新技能的时候逐渐迷失方向,虽然掌握了数字媒体艺术的技术和思维,但是数字技术也成为艺术家在创新设计作品中的瓶颈和障碍,甚至一些艺术家将使用这种经验当成了艺术创作的重要部分或是全部,抛弃了艺术创作的精髓。3、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强大背景下,一些艺术家过度沉迷技术,使艺术创新和创作身心体验的方式和感知能力正在逐渐减弱,使创造出的艺术作品太过浮躁甚至只是一个空有其表的躯壳,艺术美感所剩无几,观看者一般也只能看到作品的喧闹和嘈杂,人文精神普遍匮乏,导致使用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的作品产生粗制滥造的趋势。

三、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

数字媒体艺术是一种艺术形式,它借助于调动人们的审美而产生,审美是指人在实践中感受到客观事物或者自然现象的美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人需要用一种没有功利,没有情感地状态去面对,才能达到一种理性的认知,使主观与客观得到统一。数字媒体艺术的审美意在让人们感受到数字媒体的艺术美感,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是需要通过艺术家创作的数字媒体艺术作品来实现。传统的静态实物的展示方法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被淘汰,由于空间,时间,原材料和技术水平等方面的限制,传统展示方法的单调乏味已经无法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使之越来越成为一种被动的表达手段。数字媒体艺术可以呈现出图像,非物质,文字以及三围环境相互结合的展示方式,来满足文字和单纯的图形无法满足的人们对信息表达的新需求。在展示设计中不断运用数字媒体艺术,使展示设计中空间的设计思维得到有效的提高,重塑了传统的空间展示,并且能够实现从物质到非物质,从真实环境到虚拟环境,从单向到双向交互,从视觉到听觉等展示方式的转换,使展示效果加强,增强展示设计的整体性,比如可以利用数字媒体艺术三百六十度地展示一辆轿车的形态,还可以展现整辆轿车的拆卸和拼装过程,让观看的人们更加直接地了解设计创意和具体思路,将娱乐,信息,教育,知识等方面有机结合使枯燥乏味的展示变得生动有趣。在整个展示设计的流程中合理的空间设计是整个展示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在以往的技术手段中,都是根据实物将空间进行创设,切割,压缩等设计,但是运用数字媒体艺术可以可以将4D设计运用到展示设计当中,进而表现出思维空间的具体形成以及发展的过程,通过使用数字媒体艺术中的声光电等技术手段结合音响,立体声,动感座椅等元素呈现出空间的不同氛围,使观看的人们感受到实际的展示设计的意义。经过多次的创新应用实践,我们可以总结到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运用主要有:空间展示,数字媒体艺术打破了传统的空间设计思想和形式,改变了展示设计的空间面貌,扩展了空间艺术;二维展示,使静态形式多样化,是展示设计内容从静态向动态发展变化;交互式展示,将观众的参展过程变成一个主动参与体验,思考的过程;网络展示,将数字媒体艺术和展示设计内容相结合形成一个新型的展示艺术的方式。数字媒体的介入是展示设计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互动性,艺术性,娱乐性,商业性等艺术特征为展示设计带来了全新的设计思维和艺术形式。用心地去设计每一个数字媒体艺术的展项,将展示的主题和整体的氛围相协调,再加上人性化的互动意识才能是展示设计达到最好的效果。

四、数字媒体艺术运用于展示设计的注意事项

1、图像面对观众的第一界面,是展示设计中的重要因素。所以图像的制作要富有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可以使用多种手段,如绘画,摄影录像,动画等来完成图像艺术。2、要将展项内容与装置艺术完美地融合,装置艺术是展项的外型,外型与内容要融合在一起,这也是使展示设计成功的一个关键环节。3、为了达到更好地展示效果,要恰当合理地使用虚拟技术,可以运用计算机来实现图像的立体效果,再结合投影技术使图像,呈现一个虚拟的现实场景。4、协调好影像,视频以及互动设计方面,影像和视频是数字媒体艺术运用于展示设计的两个重要是元素,不仅包含图像的内容,还要包括环境,程序,音响,布景等其他因素。5、塑造好良好的空间氛围,尤其对于大型的展示项目,空间的设计要包括展项安置和展项的体现,可以结合多种科学艺术手段将有限的空间合理布置,打造出一个既出乎意料又情理之中的效果。6、一个优秀的艺术创意顺利实现,不仅要有基本合理的技术手段支撑,还要有其他技术环节的运用,协调,将这些艺术手法,技术手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展示设计的主题,确保展示的完成。

五、结束语

数字媒体艺术在今后的各类展示中都将发挥着强大的作用和效果,它使展示设计从空间展示,二维影像等很多方面都突破了传统的理念,尤其是虚拟现实艺术的应用,注入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数字媒体艺术对展示设计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所以需要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谋求更好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常林梅. 论数字媒体艺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元素[J]. 才智. 2013(07)

[2] 周华设. 基于符号学的数字媒体艺术解读分析研究[J]. 数字化用户. 2013(09)

[3] 李岱楠. 数字媒体艺术的文化价值研究[J]. 艺海. 2012(05)

第3篇:数字媒体技术创新范文

关键词:广播电视; 信息化; 创新; 数字电视

在“科技创新,应用服务”的大背景下,广播电视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逐步应用,广播电视技术已经由传统的模式转入了多元发展的时代,并在日益完善的发展中实现了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以下是笔者依据多年的工作积累简单的谈几点看法。

1 信息化技术条件下广播电视技术创新的价值和意义

信息化是科学技术创新的一个衡量标准,同时也是“应用服务”的一个主题,因此,我们有必要认识到广播电视技术工程在信息化技术背景下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首先,在信息化技术条件下,电视广播为了顺应媒体之间的竞争,适应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广电行业发展,进行技术创新是非常必要的,一来可以满足观众对广播电视的更多的信息需求,二来能够积极改善传统的广播电视技术与媒体信息发展的相互矛盾;其次,“伴随着广播电视的全面数字化,传统的电视媒体将在技术、功能上逐步与信息、通信领域的其它手段相互融合,从而形成全新的、庞大的数字电视产业。数字电视是从电视节目录制、播出到发射、接收全部采用数字编码与数字传输技术的新一代电视。”数字电视的维护、技术创新都与信息化技术相互关联,而这种关联则深层次拉动广播电视技术的内涵发展;再有,广播电视以其独特的,能同时传播声音和图象信息的优势,较之其它传播媒介,更加逼真深入地再现生活,反映社会现状。欣赏精彩的电视节目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获得信息的重要手段。信息化技术的融入,不仅能够使电视节目更加精彩,而且能够实现通信领域与广播电视领域的对接,能够通过信息技术的传播实现电视广播更加完善的覆盖,从而为提升广播电视的核心竞争力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还有,广播电视是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发展体系,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作为主流媒体的广播电视,必须围绕整合、联动、集团化运作的方向发展,及时分析目前信息化技术条件下的广电发展现状和趋势、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并研究相关问题的解决办法与途径。通过技术研究和技术创新,全面推进广播电视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2 信息化技术条件下广播电视技术革新的现状及分析

广播电视技术从诞生以来,经历了机械电视、模拟电视直到现在的数字电视,特别是在互联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条件下,广播电视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研与标准的结合更加紧密,在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的同时,我国广播电视依托国内的科研力量,在技术上实行大胆创新,在广播电视技术的各个领域制定了多个自主创新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这些标准的产生不仅标志着我国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具体实践,同时也标志着在信息化技术条件下广播电视发展的现状。

2.1 广播电视技术革新的定位

信息化、集团化、产业化的刺激,催生了广播电视技术的创新,在整体的工程技术标准中,广播电视技术的技术标准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和应用,其定位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有线电视网络产业进入历史性战略转型和产业升级期,地面数字电视整体进展缓慢,卫星数字电视从“村村通”迈向“户户通”,CMMB网络基本完成全国深度覆盖,IPTV已经成为重要的新媒体平台,数字视听已经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大视频时代来临。”上述我们可以看出,广播电视技术的定位本身就是围绕信息化技术条件来进行创新发展的,再加之,有线电视、网络电视、移动电视无论是哪种,其实最关键的技术核心就是信号的传播。当前,为大家所熟悉的电视广播传输方式基本上有:微波技术、光纤传播和卫星通信技术。恰恰是由于传播方式不同,因此对传播的技术要求也不相同,在信息化的技术背景下,传输更加快捷,技术恒定,看干扰能力强,而且能与当下的互联网技术实现融通才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2.2 广播电视技术革新的实践

经过多年的发展,广播电视迎来了一次大的飞跃,即以数字技术为主体的技术革命,其最大特点就是以数字形式进行广播,随着有线电视、互联网技术和通信网的三网合并,给广播电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现代广播电视中,数字电视传输方式主要是无限数字传输和卫星传输,也就是说在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中,经过机械电视、模拟电视和电子电视的发展,技术水平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而信息化技术则是数字电视的核心重要组成部分,数字电视地面广播在应用需求上要实现移动便携的功能,还要实现传输快捷,那么满足这个技术标准的条件则是需要完善的数字及广播和接收设备,精湛的技术水平。地面广播(DTTB)系统所提供的蜂窝单频网功能,不仅提高了设备的功能利用,而且完善还可以宽带服务商、电视运营商以及无线接入的设施商的技术水平提升,促使广播电视传输更加人性化,更加市场化,同时也适应技术标准化的要求。

2.3 广播电视技术革新的内涵

信息化背景下,我国电视广播传输标准也可称之为数字电视广播(DBA:DigitalTV Broadsting and Application)。比较早的时候也称DBA—OFDM。DBM采用了PN序列填充的时域同步正频分复用多载波浪调制技术,这种独特的先进技术有机地将信号在时域和频域的传输结合起来,在频域传送有效载荷,实现扩频技术与技术信号的同步,成功规避了国外技术的专利,获得了较好的传输性能。目前从全球来看,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要先于蜂窝移动通信网络。而S/T-DMB、DVB-H、MediaFLO等几种移动数字电视标准中,基于S/T-DMB、DVB-H标准的网络建设及节目试播又超前于MediaFLO,特别是T-DMB在韩国以及在今后中国的发展,成为当前业界关注的最大亮点。韩国2005年5月最先实现S-DMB商用,又在2005年12月推出了T-DMB标准的手机电视。而美国、日本的MediaFLO、ISDB-T标准主要以在本地应用为主。欧洲采用DVB-H的 手机电视于2006年5月才开始正式商用。但从全球看,DVB-H的发展更有后劲。综上述,可以看出在信息化技术背景下的广播电视技术创新是将三网合并溶于一体的,其内涵的精髓则在于完全的技术创新。

2.4 广播电视技术的现状分析

广播电视的技术创新问题不仅是业界关心的主要问题,而且关系到社会文化的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健身,因此,建立完善的广播电视网络,提高广播电视技术水平是当务之急。在信息化技术背景下,数字电视代表了广播电视技术创新的较高水平,“数字电视以其传输质量好、容量大、以及可双向传送等特点得到迅速发展,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数字电视不但具有广播功能,更重要的是具有交互功能。从交互技术入手,具体论述了数字电视交互传输技术、人机交互技术数字电视界面的特征,认为交互传输技术为数字电视人机交互界面提供了技术基础。为设计友好、高效、人性化的数字电视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就当前现状来看,广播电视的技术革新现状就是要实现科学管理,运用技术创新的手段进行维护和管理,更快更好地传播电视广播信号,更加科学地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快三网合并后的技术力量提升,更加有效地发挥技术功能。

3 信息化技术条件下广播电视技术革新的创新性思考

笔者认为:信息化技术条件下的广播电视技术革新的创新要切实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技术手段提升功能为主旨,以“应用服务”为创新动力源,以科学的管理和完善的标准为技术管理和技术创新的能力战略体系为核心。

3.1 构建标准体系,推进技术创新

俗话说,行业发展,标准先行。可见,标准化的作业是广播电视技术创新的核心能力,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至今,有线电视的信道传输、信源编码、数字演播室、卫星传输和生硬广播等领域的基础标颁布之后,在我国电视广播的建设进程中,发挥了积极的支撑作用,同时也规范了技术管理、技术竞争和技术提升。在信息化技术的条件下,我们还应当充分研究国内外的标准和技术执行方案,并在广播电视的技术标准方面实现科技创新为先导,推进技术水平的提升,不仅3要完善技术管理的程序,而且要填充管理内容,要实现国内标准与国际技术与国内技术紧密结合的办法,依托国内的技术力量,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地面数字电视、数字电影等领域构建完善的标准体系,而且要通过标准的制定来规范行业的技术管理。

3.2 产学研结合,创新技术格局

在这方面我们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做到广播电视技术的产业化建设,以技术联盟为基础,实现广播电视技术在适应新的历史时期技术提升空间建设,真正做到技术的运用于广泛的技术探索,以技术产业带动运用能力,以能力战略的实现提升技术水平,以大力实施标砖推广和建设来拓宽服务领域;其次,要积极地与高校,科研单位进行深入合作,在广播电视技术的革新上要以技术能力牵引市场发展,要以行业的标准来规范科研技术的运用,要以技术能力的提升来完善行业技术战略的形成,以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来促进技术战略的实现;还有就是要加大科研力度,不仅要发挥技术优势和能力优势,还要制定比较明确的技术战略目标,及时保证信息化技术条件下的广播电视安全传输。

3.3 创新工作思路,实现技术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信息化背景下,高清晰、大屏幕是数字电视发展的重要趋势,目前我国的广播电视技术革新正沿着这个轨道健康发展。我们在建设、健全广播电视技术标准化体系,加快完善业务标准以及其他相关标准制定的前提下,要运用信息化技术,在已有的数字电视配套标准上,根据实际情况,加快技术创新的推进力度,规范推广发展,并且要以科学发展,统筹管理、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去完善技术体系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曹玉东. 数字电视技术的优越性. 华章,2010(13):45-46.

[2] 李建刚. 广播数字化现在进行时.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1):56-57.

[3] 苏广财. 数字电视发射机技术发展浅析. 广播电视信息,2010(4):33-36.

[4] 李鞍. 数字电视发射机技术发展简析. 西部广播电视,2003(9):34-35.

[5] 蒋晓东,张子洪. 数字电视发射机的技术原理与发展趋势. 科学之友,2011(12):111-112.

第4篇:数字媒体技术创新范文

关键词:数字媒体;语境;视觉艺术;创新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在人们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同时,媒体传播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开拓了视野,视觉传播作为主要的传播方式,为数字媒体的发展及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实际生活中,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发展,需要适应数字媒体时代的发展,才能有效的促进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进而是实现社会事业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因此,在研究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工作中,相关管理部门应结合数字媒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不断提高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能力。

一、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发展的现状

众所周知,当今时代是一个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都急速发展的数字化时代,数字电视、互联网及手机终端等媒体的形式不断出现,促使我国媒体语境进入了一个全新发展的数字媒体语境时期。以文化为体、科技为媒的时代,逐渐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重点问题。简而言之,数字媒体语境主要就是以数字媒体为载体,通过数字媒体、互联网及移动网络的形式,融合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及视频等多种艺术形式,借助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进行互动交流的一种崭新的文化语境形式。在一定意义上,数字媒体语境具有全面参与、无界传播、可复制性等特点。在数字媒体语境的发展背景下,视觉意识传播的内容更加丰富、传播的速度更加快。因此,在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研究工作中,重视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发展现状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二、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的技术创新

在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研究工作中,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技术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在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基础上,数字媒体艺术有效地将技术与艺术进行了融合及创新发展,同时增加了很多艺术门类,促使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获得了更好的发展。然后,在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在技术性艺术发展方面,并不是单一依靠技术发展的,而是在数字媒体的语境下,通过对视觉艺术进行合理的创新,逐渐提高其应用技术的。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获取的组成内容。因此,在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研究中,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的技术创新是非常重要的组成因素。

三、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的形式创新

为了更好的进行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研究,在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的形式创新,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研究问题。在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的活动中,重视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的形式创新,对于其本身的研究,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研究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的形式创新,可以有效的实现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的创新特征探究。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的形式创新,更多的表现在内容创新的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切实的将视觉艺术创新落实到具体的环境中,才能有效的实现视觉艺术的形式创新。因此,在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工作中,重视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的形式创新也具有很重要的影响。

四、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观念创新

在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的创新研究,还应注意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的观念创新。在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中,进行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的观念创新,可以为视觉艺术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我们都知道,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其本身也具有一定的人文色彩和价值,其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更多的是需要实现心灵和艺术的融合。因此,在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研究中,重视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的观念创新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媒体事业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发展,成为传统视觉艺术发展改变的重要原因。在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视觉艺术的发展有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在实际工作中,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文化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对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发挥了积极的影响。因此,在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研究过程中,注重数字媒体发展的特点,并强调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发展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丁蕾.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D].南京艺术学院,2013.

[2]董蓉.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J].中国新通信,2014,(24):94.

[3]张柏安.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J].信息与电脑,2015,(6):75-76.

[4]王骥腾.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J].西部广播电视,2014,(19):20.

第5篇:数字媒体技术创新范文

AMD(Advanced Micro Devices,超威半导体公司)作为全球著名的微处理器和嵌入式系统方案供应商,以自身敏锐的市场洞察力,非凡的创新力,高效的行动力从拓展中国市场的战略高度积极践行“互联网+”计划,并与云龙视界科技有限公司 (Cloud Vision Group Beijing / Xiamen / HongKong以下简称“云龙视界”)合作,全力推动数字标牌行业迈向智能化云媒体的更高层次,真正让“互联网+”变得触手可及,让“互联网+”成为价值源头。

AMD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AMD通过全面细致的调研,发现提升显示质量、降低TCO、建立持续化技术创新服务的合作平台,是中国数字标牌行业用户的普遍性需求。为此,AMD依托自身高效的行动力,在业内率先提供了标准化的APU(Accelerated Processing Unit)平台方案,以易于开发、便于管理、绿色节能等特质,并通过自身强大的技术创新力,使得数字标牌行业的需求得到了有效满足。AMD敏锐的市场洞察力,非凡的创新力,高效的行动力,三力合一,对于中国数字标牌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让“互联网+”变得触手可及。

对数字标牌行业来说,提升用户体验,提高图像的清晰度是企业让“互联网+” 落地的基础。目前,云龙视界已经开发出了行业内先进的信息内容展示管理系统,浏览这个系统的用户可以与数字标牌进行交互,放大或缩小广告产品的显示比例,轻松完成价格及产品信息的查询。在这些过程中,身临其境的显示质量是提升用户体验的第一手段,也是AMD 嵌入式R系列APU平台大显身手的地方。

第6篇:数字媒体技术创新范文

作家福楼拜曾有预言:“艺术愈来愈科学化,科学愈来愈艺术化;两者在山麓分手,终将在山顶重逢”。数字化时代就是科学和艺术重逢的时代。当下与计算机互联网联姻的数字媒体艺术是使用数字技术制作各种形式的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或信息?a品,如虚拟现实、网络游戏、数字音乐、电脑动画、录像装置作品、多媒体光盘、人工智能等等。

1 畅游于虚拟与现实之间的VR/AR

被称为灵镜技术的虚拟现实(VR),让体验者能够无限制自由观看由计算机技术产生“虚拟”的世界,以获得体验的沉浸感。VR技术的三大特征是:沉浸、交互和仿真。其中沉浸指体验者获得的身临其境的感受,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甚至嗅觉和味觉,体验者的感受并非来自于现实世界的真实事物,而是通过计算机等高科技技术“虚拟”生成的;交互,是指人机互动,体验者并不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是成为操控或者规划的主体;仿真,是指对真实事物的模拟与仿真,比如虚拟训练,产品设计仿真等,仿真强调对现实世界的模仿与再造。近年以“谷歌眼镜”为代表的VR技术突破将是模糊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界限。展示了未来的一种形态,它可能是我们未来搜索的入口,革新互联网和现实中人和人交流的方式。

而AR(增强现实),是将真实世界和虚拟影像相结合的技术。通俗的讲,AR体验者在头戴式设备中所看到的影像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体验者周边的真实世界,另一部分是计算机生成的内容。AR技术在现实世界上“增加”了一部分虚拟内容,将虚实世界完美结合。实际上,VR/AR技术目前正处于从专业应用转入终端用户应用的过渡时期,VR技术在产品仿真设计、虚拟军演等专业领域的应用早已是事实。然而2016虚拟技术元年的VR/AR热潮显然不满足于该技术在专业领域的运用,而是更希望虚拟现实技术能向智能手机一样进入每一个家庭,融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2 新技术下的数字媒体艺术的特征

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基础是数字媒体技术。在艺术创作领域,数字媒体技术不只具有工具的意义,它还参与或辅助艺术家的构思与想象。数字媒体艺术滋生了许多数字艺术门类,如激浪艺术、前卫电影、视频艺术到数码艺术和网络艺术,他们的发展和高科技拥有紧密的依存关系。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给艺术的媒介、创作、传播和欣赏等带来一系列新变,对媒体艺术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1 动感交互与参与体验

网络技术不仅为人类的信息传递与分享带来了速度、规模和形式上的飞跃,而且为人类营造了人机互动的交流空间和体验空间。“互动”与“参与”已成为了时下流行的字眼。交互性是数字媒体艺术最显著的特点之一,传统的艺术总有种遥不可及的感觉,而互动与参与拉近了艺术与大众的距离。数字媒体艺术增加了触觉和嗅觉。例如,现在模拟游戏,4D影院等都集中体现了数字媒体艺术的魅力,人们可以身临其境的体会到参与性与互动性在数字媒体艺术中的乐趣。

2.2 虚拟现实与沉浸体验

虚拟现实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使用者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如同身临其境一般,可以及时、没有限制地观察三度空间内的事物。虚拟现实技术是数码艺术中运用得较多的一种技术。在影片《侏罗纪公园》中观众可以看到早已消失了几亿年的恐龙,通过虚拟侏罗纪时代的视觉震撼诉诸人的感觉使人产生恍如身临其境的感觉。虚拟现实将人们的想象力和游戏心理充分激发出来,人们的经验世界被重新构建。新的体验空间激发出人们新的感觉和新的情感。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在新的时空中混合,成为无数虚拟个体尽情沉浸其中的一个社会环境。有别于传统的面对面互动,虚拟技术为人类提供了一种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沉浸体验。

3 创新科技与媒体艺术融合的思考

科技进步使人类突破了自己的心灵藩篱,改变了人的思考与创造的方式。数字媒体艺术是信息科学技术与艺术相互融合的产物。科技创新对新媒体艺术虽然重要,但也只是其手段,而非本质。比技术更重要的是数字媒体艺术本身所拥有的先进创作观念、表现形式等。当下数字媒体艺术实现了从创造图像艺术到创造视觉艺术。而技术创新推进媒体行业跨界交流,又给数字媒体艺术本身的发展注入了无线的生机活力。

3.1 技术性艺术并非“唯技术弃艺术”

数字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使数字艺术的奇观化呈现成为必然趋势。数字艺术的奇观化既呈现了影像化场景、不可替代的视听震撼,又蕴藏了多维的人文表达,构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视觉奇观。近年来,如《盗梦空间》《阿凡达》等大批超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借助了VR/AR等高科技,使无数的视觉奇观在人们眼前呈现,人们的想象力被无限地拓展,机器也被赋予了情感,增进了与人的互动。当然,数字技术的发展使电影追求特效、视听方面的炫技体验,视觉奇观层出不穷。艺术与技术的融合推动艺术的发展,信息革命直接导致了技术强化、艺术弱化,数字技术的高度发展加大了艺术对技术的依赖。当代艺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技术性艺术”,却并非“唯技术弃艺术”,技术可以改革和创新媒体的传播形式,但艺术传播不应为技术所扭曲,被新媒体带来的纯感觉的视觉尖锐化所代替。以技术创新为特征的数字艺术只有首先保证技术性不会越界这一前提,才有可能继续守持自身商业性和艺术性相融的价值和意义。

3.2 从创造图像艺术到创造视觉艺术

视觉文化勃兴的内驱力来自于人类本能的视觉需求和视觉欲望。人类在创造图像文化的同时也陷入了图像文化的重围。当人们对图像的依赖日益加剧。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日趋溃乏。数字新媒体在为人们提供更加自由创作方式的同时,艺术语言表达将更多显现出新媒体艺术特征:综合性、交互性、沉浸性,虚拟艺术不再局限于对真实的摹仿和复制,而更是对意境世界的建构,为人们提供了直观的、多维的沉浸体验。虚拟艺术正在将我们传统艺术中的意境数字化。虚拟意境的创造者身在二维或三维的空间,通过联想和想像,把世界呼唤到心灵中,建构一个遥在的时空,通过对时空的重构来创造人为的时空。在当下视觉文化发展的全球化语境中,数字媒体环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已不只局限于视觉艺术创作领域,而是整个视觉艺术创作机制、视觉传播构成与消费者参与的行为活动方式的全面创新,数字化带来的不仅是技术,而且是一种以视觉信息为标示的崭新的思维方式和生存方式。

3.3 技术创新推进媒体行业跨界交流

第7篇:数字媒体技术创新范文

从CRT到LCD、PDP的普及期,业界公认的时间是5年。而建立在LCD技术基础上的背光源换级,即LED背光源取代CCFL背光源,TCL、康佳、海信、创维等企业认为,用不了5年时间,快则2年,慢则3年。

下一个5年彩电市场的竞争将呈现“两横两纵”式的发展格局,横轴上平板化、数字化将是产品保持生产生命力的技术基础,而纵轴上绿色环保、多媒体娱乐将成为企业实现产品差异化突围的主流方向。

平板化、数字化是趋势基础

今年,国内彩电市场最大热点就是平板电视逆势崛起。从市场层面看,液晶与等离子的销量已全面超越显像管电视,并从城市流向农村。

今年,对于显像管电视的退市时间,业界再度出现新的说法。此前创维、康佳等企业已明确将退出显像管电视的生产,而长虹、TCL、海信等企业则表示,不会主动退出,但会根据市场订单量产。对此,业内人士坦言,应是渐进式,更不是厂家选择一个时间点后,突然清理显像管电视的库存。

而平板电视的热销,特别是液晶电视的国内销售总量已经突破1500万台,这被认为是一个新的信号,即接下来液晶电视的普及已经势不可挡。特别是LED背光源产品的出现,进一步提升了平板电视在“超薄、节能、环保、色彩显像”等方面的优势,这也将使平板化浪潮下“技术驱动市场、新功能刺激新消费”的定律再度显现。

最近两年来,随着我国电视内容从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的转移进程提速,相应的数字电视一体机市场也同比例增长。TCL、LG、长虹等企业分别推出了适应各地广电系统的地面数字电视一体机等个性化的产品。同时,也在积极拓展与各省市广电公司合作,通过以“大卡套小卡”的方式来实现一体机的竞争优势。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平板电视对显像管的替代是最近5年的竞争,那么从平板向数字化的相关技术的升级则将是未来10年的竞争。不过,由于数字电视的规模化量产,现阶段则将遭遇广电系统内部省市条块分割现状的挑战,势必增加企业应对不同区域市场的研发成本和营销费用的支出。

环保、多媒体娱乐是差异点

纵轴层面将是建立在平板基础上的功能性技术创新。近两年来,中外企业围绕产品的功能性技术创新一直在探索,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便是融合了网络技术的多媒体娱乐功能、融合了绿色节能技术的新品出现。

其实,今年互联网电视的热销并非偶然,其基因在于家庭对电视的娱乐、学习、购物等附加功能的需求快速增长,而互联网在中国市场的普及也步入新的周期,两者融合后便出现了互联网电视,可以借助电视的平台实现家庭的娱乐、多媒体观看等功能。同时,随着网络容量和速度的提升,互联网电视除了承载内容和信息提供职能,还将进一步朝着家电与IT数码融合者的角色转变,搭建家庭互联共享平台。

第8篇:数字媒体技术创新范文

关键词:媒体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就业;互动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7-100-03

一、媒体类专业及媒体类人才的“新”特征

媒体类专业可分为传统媒体类专业和数字媒体类专业,传统媒体类专业包括新闻与传播学下属的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播音等专业,数字媒体专业是基于数字化网络媒介平台而设立的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与其他专业教育相比,媒体类专业具有如下三个方面的显著特征:

(一)知识结构的变易性。受媒体技术革命的影响,媒体从以印刷技术为主流的报纸媒体、以电子技术为主流的广播电视媒体、发展为以数字技术为主流的网络媒体,媒体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格局也呈现为从新闻专业向广播电视专业、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专业的跃迁,媒体类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也相应地具有与时俱进的变易求“新”的特征。

(二)知识类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正是由于媒体类专业的技术规定性,决定了媒体类专业由文学艺术、传播学理论向兼具技术和艺术,并向整合心理学、哲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的综合性知识体系转移。专业人才既需要掌握宽广深厚的理论知识,又需要具有现代高科技的实践创新能力和文化创意能力,因此,媒体类专业人才的知识体系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特征。

(三)知识转化的时效性。某种意义上说,媒体类专业永远都是“新”媒体人才的培养基地,它既要求人才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更要求人才的知识能力迅速转化为产业创新能力。媒体类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是媒体产业的动力源,其所具备的创新能力素质对行业发展有着引领作用。其创新能力体现在与时俱进的“新”技术能力和“新”艺术创意能力上。

可见,“新”是媒体类专业人才的基本特征,“新”媒体技术应用开发与艺术创作能力、“新”媒体理论研究能力、“新”媒体文化创意能力与“新”媒体行业前瞻能力构成的综合性实践创新能力是媒体类专业人才核心素质。

二、国内外基于就业导向的媒体类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分析

(一)国内高校媒体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与就业关系分析。自1996年清华大学开设了新媒体研究专业和“新媒体研究”课程,特别是2004年,浙江大学在国内最早开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以来,以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和浙江大学等高校为代表形成了相对具有特色的媒体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1.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开设信息艺术概论、信息图表设计、动态表达基础、数字动态设计表达、互动媒体设计、脚本语言基础、数字影音设计、信息设计方法、信息结构设计、界面设计、人因工程与可用性评测、新媒体艺术、信息设计、交互技术、设计社会学等课程。人才流向国家重点发展的信息产业、动、漫与游戏产业及其相关领域(影视动画、数字娱乐、网络游戏)、交互界面设计、移动通信应用服务、多媒体应用与内容制作、公共信息设施设计、新闻和娱乐媒体、数字博物馆、数字图书馆、媒体艺术机构等。其人才培养创新性体现在超前的理念和前沿的课程,如人因工程与可用性评测等特色课程。

2.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该校国内首创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填补了中国高等教育相关领域的空白。该专业下设三个方向:数字影视制作方向、网络多媒体方向、游戏设计方向。教育目标是培养出在影视特效艺术以及网络多媒体艺术领域中进行创作实践、科学研究和教学的高级专门人才。偏重艺术实践,就业导向型,注重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3.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培养计划是,使学生学习和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基本理论及专业知识,接受数字媒体的软件开发与设计制作的基本训练,具有新媒体艺术创作能力以及面向网络的、新型的数字媒体研究与开发的综合知识和技能。就业方向包括影视、动漫制作和电子游戏企业,出版、图书、新闻等文化媒体行业,国家机关、高等学校、电视台以及其他数字媒体软件开发和产品设计制作企业。该专业科研实力雄厚,有一个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注重IT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上三所高校的媒体类专业培养方式各有特色,对于创新能力的理解也各不相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重视媒体设计思想及视觉传达的创新,中国传媒大学则偏重实务及从实践中创新,作为科研型的浙江大学则重视技术工具的创新运用能力。三种培养方案对于媒体类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有重要的启示:一是艺术主导型的院校通过艺术创意培养推动了媒体设计理念及其艺术化表达的创新;二是应用主导型的院校通过实务训练达到熟能生巧后推动了媒体技能创新;三是科研主导型的院校通过基础研究推动了媒体领域的技术革新。

(二)国外高校媒体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与就业关系分析。比较而言,国外高校“新”媒体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历史长,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培养体系。我们选取麻省理工学院、普渡大学、包豪斯大学等著名高校相关专业为例:

1.麻省理工学院传媒艺术与科学系:该系属于建筑设计学院的一部分,它分博士、硕士和本科公共课三个层次来进行数字艺术教育,强调科研和实践。所有研究生都参与媒体实验室工作和获得资助。培养高端的媒体人才,为科研院所及尖端领域提供数字艺术人才。以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闻名于世。独特的实验室模式,使科研和实践创新能力并重。

2.普渡大学计算机图形技术系:该系将专业分为四个方向:互动多媒体、动画技术、工业设计和建筑设计,可分别授予理学士和硕士等学位。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全美最好的电脑图形业界的参与者、管理者和领头人。毕业生因过硬的技术本领,深得就业市场的青睐。重视计算机技术在图形图像领域的深度创新运用。

3.包豪斯大学媒体学院:该学院有三个专业,即媒体(经济)文化、媒体(艺术)设计与媒体(技术)系统。媒体文化、设计与技术一体三面,构筑媒体人才全面的知识结构。文化、设计与科学三位一体的媒体学科架构,是媒体学科上的创新之举。设置众多的项目课程。文化素质与科学技能并重,以项目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精湛的技术与大师思维。

以上可见,麻省理工学院和普渡大学为理工科院校提供了一个媒体类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很好的借鉴,前者的实验室模式以及后者在电脑图形领域的特色研究,都为学生的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包豪斯大学的课程安排注重对学生项目

设计能力的培养,“项目课程”的分量非常重,学分也非常大,是包豪斯大学媒体学院的重要教学计划内容,强调在“做”中学习的“项目课程”对增进就业助益颇大。

三、媒体类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与就业互动机制的个案分析

在国内高校新媒体类专业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媒体技术,与艺术系(以下简称“媒体系”)自2000年建系以来,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完成了由“传播学”向“媒体技术与艺术”专业的转型,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媒体类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增进就业的良性互动机制。这个机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动态的创新性人才培养计划结构,二是创新型项目带动人才培养机制。

(一)建立面向就业的动态培养计划体系。2004年媒体系对培养计划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在2004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中,影视制作类课程下降了2个百分点,而计算机类课程提高了3个百分点,其他综合类和基础理论课程都有所增加,其中类似《C++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课程体现了技术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

这一次培养计划的调整,对学生的就业导向和增进就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们运用统计学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媒体系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统计资料进行了分析,通过对SPSS统计软件频率分析所取得的图形化数据进行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从培养计划的角度来看,IT业、广播电影电视业、教育机构(考研、在高校任职或任教)这三大类型基本上是培养目标所指向的范围,最近几年七成左右的毕业生流向了这三种类型。第二,从2004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生从事IT业者为零,到所占比重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吻合了媒体系培养目标从传统媒体逐渐向数字媒体转变的思路,也可以看出课程调整提供给学生的知识结构对学生就业有较大的影响。第三,硕士毕业生IT业从业者呈波动上升趋势,2008年(占总毕业生数的1/3)和2009年(占总毕业生数约1/4)明显高于2006年和2007年所占比重。显示了数字媒体行业渐次成为媒体系的主要毕业去向,这与媒体系的培养目标吻合。第四,广播电影电视业就业人数近年基本上呈收缩的态势,而广告业历年所占比重都不大,并非媒体系毕业生的首选行业。一方面,由于偏重技术的数字媒体广告职业被划归到IT业;另一方面,传统广告业所要求的设计和策划技能并非媒体系教学计划所专注的目标。第五,商业、服务业以及其他职业类型所占比重较轻,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经过本科或研究生阶段的专业培养,学生的就业被纳入到既定轨道,培养计划对初次就业流向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对媒体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004届至2008届从事IT业的本科毕业生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其中x轴为时间轴,y轴为IT业就业者占当年总就业人数的百分比。为了简化回归系数,将年份自变量x转换为1-5的等差数列,最后得到如下回归曲线。可以看出前五年的IT就业基本拟合三次方程模型,在这五年内媒体系的IT业就业学生增速呈先慢后快的增长趋势。

从图1可见,由传统媒体向新媒体人才培养计划的调整与学生的就业之间存在互动关系:一方面,创新的内容对学生就业有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学生就业的流向指导着培养计划的调整。

2010年媒体系针对三网融合的就业市场进行了第二次大的调整,实行以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为主要内容的媒体类人才培养计划:第一,在2010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中,其中计算机类占比29%,比重明显加大(增加10个百分点),而影视制作类占18%,压缩了9个百分点。这些变化是系教学委员会根据数字媒体技术就业市场反馈调整的结果。第二,除了计算机类和影视制作类的变化较大,其他四种类型保持相对稳定,增减在5个百分点以内,但是课程安排有了一定的变动。为了适应数字艺术发展的需要,美术类课程在2010年的培养方案中增添了“数字表现技法”课程,艺术理论类课程新增“心理学与接受美学”、“网络虚拟艺术”课程,补充了从传统艺术向数字媒体艺术转变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基本理论。第三,为了区别于计算机系、艺术系的培养方向,媒体系在加大计算机类课程比重的同时,却没有削减艺术方面的课程比重,这是保持媒体类专业艺术特色的举措。2004年艺术理论类与美术类课程的总占比为20%,2010年这两门课程的总占比为21%,艺术理论类10%,美术类11%,增加了一个百分点,说明重视计算机技术的同时也重视学生艺术素质的养成。

(二)建立以项目带动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增进就业机制。技术开发能力和艺术创意能力的培养,还需要一种前沿的视野,以项目带动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是增进就业的途径之一。媒体系以国家级、国家部委及省各级科研项目、校企合作项目带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在校期间参与2010上海世博会黑龙江省网上虚拟体验馆、非接触式人机交互界面设计、基于数字仿真模型的网络舆论引导规律研究、古代孔庙祭祀的数字化复原研究、虚拟博物馆藏品数字化三维展示系统、基于动作感应技术的虚拟现实空间交互研究、与黑龙江晨报合作成立新媒体形态设计联合实验室等项目,为学生技术创新与创意设计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高平台,可以使学生的创新研究站在研究的前沿,这些项目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具有战略意义。具有良好创新素质的优秀毕业生先后进入到百度、华为、中兴、腾讯、奇虎、新浪、盛大、水晶石等新媒体领域,在手机、数字电视、网络媒体三网合一的时代,站在了行业最前沿。

四、结论

媒体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与就业之间是一个互动的机制,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其一,由于媒体专业的特殊性,面向就业的媒体类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应该是一个动态的结构,随着就业市场的需求即时调整创新课程的教学内容。其二,面向就业市场的创新性教学内容设计,不仅增进就业率,还能提高学生就业的平台。高平台的就业去向又增强了在校学生实践创新学习的热情。其三,正确预见就业市场的动向,是制订科学合理的培养计划的关键。其四,以前沿性实践创新项目、校企合作项目带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既增强了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先进理念和创意能力,使之不仅具备专业技能,还可以成为行业先锋。诚然,在探讨媒体类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和促进就业问题中,还有许多更复杂的因素需要考虑,但营构动态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与就业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是媒体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最重要的一环。

参考文献:

[1]彭兰.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33.

[2]叶福军,潘瑞芳.浅谈我国高校数字媒体专业的建设状况[J].新闻界,2010,(5).

[3]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官方网站[EB/OL].http://tsinghua.省略/pubHsh/.

[4]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官方网站[EB/OL].http://animation.EUC.省略.

[5]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EB/OL].http://cs.zju.省略.

第9篇:数字媒体技术创新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发展;创新;趋势;预测

自第三次产业革命中计算机技术被发明应用之后,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快速的推广应用,短短几十年来,计算机技术成为了当今社会发展中最重要的科技技术,在各个行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更是带动了整个工业时代走向了信息时代。而计算机技术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如此大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技术不断的创新。以下本文就对计算机技术发展期间的技术创新进行探究分析。

1、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状

计算机技术作为当前社会发展中最重要的科技技术,其给社会所带来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可以说计算机技术是一种划时代的科技技术,极大了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变革。目前,从计算机的发展现状来看,其先进的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1.1现代微型处理器。总所周知,处理器是计算机硬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系统的核心,为此对处理器的技术改进是计算机技术中的重中之重。从处理器的发展趋势来看,其正向着越来越小的体形发展,目前我国的计算机处理器已经相当小,但还需要做出进一步的微型化处理,受一些量子效应的影响与限制,目前处理器中所采用的紫外光源由于波长过短,已经不是适宜再应用在计算机处理器技术中,为此,我们就需要不断创新发展,提高计算机处理器的研发技术。

1.2纳米技术在电子元件中的应用。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断扩大,使得计算机需要处理的信息量更大,提高计算机的运行效率与处理信息速度就显得非常重要。而当前大多数计算机仍然是采用电子元件作为数据信息处理的基础元件,而电子元件的信息处理能力还较为欠缺,不能很好的满足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需求。而纳米技术的应用,形成了新的纳米元件,极大的提高了计算机元件的集成度,使得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能力大大提高。

1.3分组交换技术。通过分组交换技术将要进行传输的数据进行分割,使其成为长度相等的数据段,然后再每段数据的前面加上相应的信息,来对数据发送的位置进行标识,然后根据这个标识进行数据的传输。这种数据传输方式采用逐段的方式对通信链路进行使用,使得通信的效率大大的提升。

2、计算机技术创新发展的趋势预测

按照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现状来看,计算机技术还会在未来得到更为广阔的应用与发展,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计算机技术仍然需要不断创新。在此,笔者对未来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发展趋势进行了大胆预测,认为计算机技术会向着以下几个发展方向不断创新改革,进一步的提高计算机的技术水平。

2.1大力发展纳米技术。纳米技术用于计算机元件中,能够有效的打破当前所使用的电子元件的性能限制,从而发展出生物计算机甚至是量子计算机,从而使计算机的性能得到质的飞跃,而这种计算机是当前计算机发展的重要趋势。由于纳米技术不受计算机集成以及处理速度这两方面的限制,因此需要大力发展该项技术。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可以产生量子计算机和生物计算机,无论它们的运算速度,还是它们的存储能力都远远超过目前的计算机。

2.2改善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当前计算机在结构设计方面主要是进行多任务的并行计算,这样可以利用同一台机器进行多个任务的处理。为了提升当前计算机和用户之间的交互性,应该重点发展集群性的计算机系统,强化系统的可靠性以及兼容性。

2.3网络技术的应用与软件技术的发展。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网络技术的研发应用也在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结合使用实现了相互促进的良好发展局面,提高了计算机的应用水平,扩大了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再加上各种软件新技术的不断研发,更是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应用与发展。目前软件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相信在未来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软件技术会更加完善成熟,从而为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更好的提供服务。

2.4多媒体性能。多媒体性能的开拓与进展把服务器、路由器以及转换器诸多互联网需要的设施的技术明显提高,其中包含有用户端、内存、图形片诸多硬件性能。互联网使用人不再像原来一样被动地接受解决信息的形态,而是更加以踊跃主动的形式来进入现在的互联网空间。除此以外还有蓝牙技能的发明运用,令多媒体通信技能无线电、数字信息、个人区域网络、无线宽带局域网等快速更新。基于新一代的互联网络的多媒体软件开发,结合以前的各类多媒体工作,便可以令PC无线网络发挥得淋漓尽致,兴起互联网新时期的潮流。多媒体性能数字化是促使将来技能扩展的主要方面,数字多媒体芯片性能就会变成将来多媒体性能生命里的核心。

3、创新是促进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计算机技术之所以能够得到快速的发展,主要是因为其拥有永不衰竭的源泉,那就是创新能力。正是在不断的创新下,才促使了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其相关的产业技术不断发展,才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这巨大的转变。而在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发展中,要注意结合实际需要,并注重与传统产业相互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发展。

缔造发明许多有关计算机科技用品的假设都是因为受到社会需要而产生,但是与此同时,又受很多外在条件的影响,比如经济条件、文化差异、组织的规模等也会对计算机科技的缔造产生阻碍。另外,传统、专有、封闭的科技体制的文化、构造、机构产生了与计算机科技体制相似的由专有发展到开放的变化。由此可见,计算机科技的缔造基于社会的发展,而社会的发展及需求也带动了计算机科技的缔造,是协调合作的。计算机科技的迅速发展,由此也产生了许多比起人们需求还要多的有效科技。

4、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其对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有着巨大的影响,并促进了信息时代的快速到来,成为了一种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而这些,都依赖于不断的技术创新。在软件、互联网、纳米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必将会实现高速化、智能化、多元化和微型化的计算机技术,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