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浅谈研发管理体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血站;档案开发;利用;
一、构建血站档案管理体系与档案开发利用的关系
首先,档案开发利用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长远性的基础工作,对档案信息资料的依赖性强。一方面档案开发利用具有导向作用,通过血站开发利用收藏的档案信息资料,有助于医疗专家学者能够及时了解市民的健康动态,掌握医疗卫生的发展方向,并通过对长期以来档案信息的掌握,迅速确定科研创新课题,明确研究方向,较好地指引血站的创新建设;另一方面,它能为医护从业人员提供详实的病例及处方等方面的信息,加快档案管理体系完善进程,避免重复劳动,提高医护工作的前瞻性和高效率。应该说血站医护需要、科研创新以及档案管理体系构建的过程都需要大量的经过开发可以利用的档案信息资源的支持。
其次,血站档案管理体系是服务医护实践和科研创新的重要保障,是血站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制度基础和机制保障。以开发利用为导向的血站档案管理体系构建工作的开展,能够改变传统的、静态的服务模式,增强血站工作在整个工作中的重要性和活力,扩大血站救治患者的价值,因此以开发利用为导向构建档案管理体系是血站工作创新的重中之重,也是这些档案资源得以开发利用的重要保障。
二、构建血站档案管理体系的措施
血站档案管理体系的构建,就是要通过构建包括制度理念层面,软硬件配备层面,人员业务层面等一系列的档案整体管理体系。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2.1建立健全制度机制
(1)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是构建科学的档案管理体系的关键,也是切实推动档案工作规范化的前提。血站应结合实际,依照《档案法》、《卫生档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订出包括对各科室的各类档案材料的统一管理制度、统一考核制度在内的档案使用及保密制度等。
(2)树立开发利用理念。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开发利用,因此工作人员要树立开发利用观念,以开发利用为导向,不断创新血站档案管理服务方式,不断提高档案服务质量,不断完善血站档案管理体系,以满足血站内部各部门对档案信息的需求。
(3)建立督查考核机制。血站应建立档案管理督查和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把档案建设作为档案人员的考核内容之一,定期对各科室的档案信息进行督促检查,建立协调各科室档案信息收集、整理、存储以及开发利用等方面关系的保障机制。
2.2软硬件设施的升级
(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血站档案的开发利用的途径就是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这就要求投入一定的资金进行软硬件方面的建设和配备。比如办公场所建设,电脑等数码信息产品的购置,档案管理系统的采购和研发,这些方面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2)加快信息化的进程。血站档案管理信息化是开发利用的前提,因此要对原有档案进行梳理分析,充分利用本单位研发或购买的血站档案管理软件设施,对血站档案文本、图象、视频等诸多媒体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同时要做好技术保障和隐私保密,切实加快档案资料的信息化进程。
(3)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在档案信息管理过程中围绕开发与利用,以信息化为前提,构建完整的档案资源信息共享交流服务平台,包括有机组合档案信息采集、移交接收、归档存储、开发利用等全过程的平台,逐步实现血站内部科研医疗信息共享。
2.3以人为本重视提升
(1)强化档案管理意识。档案管理工作的好坏取决于血站领导及医务人员对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因此在血站日常管理中要利用一切条件和时机不断深化工作人员的档案管理意识,不仅要把档案工作纳入议事日程,而且要将档案工作的创新贯穿于整个医务管理中。
(2)重视人员培训学习。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和需求,制定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体系并规定培训的内容和目标,加强档案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学习。通过工作自查对比和实地走访参观学习相结合,切实提升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另外也要注意档案工作人员的组成和专业背景,优化从业团队提升工作效率。
(3)提升整合信息能力。血站应根据实际工作的现实需要,优化配置档案管理专业人员队伍,切实提升工作人员整合各类档案信息资源的能力。其突破口在于档案管理工作的科研创新。因此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应该把档案管理工作纳入血站科研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来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内驱力和整合力。
2.4加强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思考。
(1)丰富档案部门的资源,加大档案部门信息的收集广度和深度,可以采取广泛收集与重点收集、有偿征集与无偿捐赠等各种方法,广泛收集档案资料,丰富档案部门存储的资源。在高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还应该利用互联网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2)要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提高对档案资源开发利用重要性的认识,正确认识信息收集和服务的关系,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开发利用的服务工作上来。要关注市场经济对档案资源和信息的需要,改变档案服务的消极被动状况。
(3)要积极开发研究项目,档案部门要解放思想,开阔视野,主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可以为领导提供历史上经济发展的各种数据和经验材料,提供决策依据和各方面的情况,使档案部门在经济建设中,最大限度的提高各项服务,发挥自己的特色作用。
三、总结
科学高效的档案管理体系是档案开发利用的基础和前提,开发利用的程度和水平又有利于健全和完善血站档案管理体系,也代表着血站工作的发展需要。血站档案信息的数量、质量、范围以及多元化载体服务体系的建立,直接关系到血站医护水平和科研创新的成效。因此,血站应积极开展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构建科学、完善、高效的档案管理体系,这也是当前血站建设和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参考文献
关键词:iris质量管理体系 铁路企业 高可靠性
一、前言
面对铁路行业高速发展和目前铁路行业统一管理滞后的问题,为了提高铁路产品质量,减少事故发生频率,统一规范化管理铁路行业,促进铁路行业发展的步伐,欧洲铁路工业联盟研究工作组联合其旗下的庞巴迪、阿尔斯通、西门子等企业研制颁发了国际铁路行业标准iris(international railway industry standard),成为全球认可的一套针对铁路行业的质量评估(管理)系统。 iris标准取代了原有系统集成商的评估方法,成为统一的规范要求,体现了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以产品全生命周期为核心管理思想,增加铁路产品在安全性、可靠性及质量上特殊要求。
二、iris的产生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轨道交通发展迅速,主要体现在地铁、城轨、磁悬浮、客运专线等等。我国高速铁路更是发展迅速,通车里程已达到世界第一。目前,在铁路装备行业采用的是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这个标准适用于各行各业,但没有兼顾铁路行业的特殊要求。因此,在整个铁路的供应链中,不同的顾客会提出不同的要求,供应商就要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这样大大增加了成本,降低了效率,不利于行业发展。 因此,铁路行业需要一套针对铁路行业特点的质量体系来提高整个行业管理水平,确保铁路高速发展的需要。
三、iris 的特点
iris 遵循“八项质量管理原则”[1],即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以及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和与供方互利关系8个方面。
3.1.覆盖范围更宽。iris针对铁路行业特点增加了很多环节控制和管理的内容,如项目管理、投标管理、绩效管理、全寿命管理等。在管理内容方面,涵盖了铁路机车车辆与零部件制造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不仅包括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而且涉及到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标准的内容;不仅包括产品的质量成本管理,而且包括产品的制造成本管理。
3.2.覆盖广度更深。iris 管理体系在管理深度方面提出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不仅要求供应方去全面系统地识别顾客的需求,而且要求企业能在产品运行期内提供完善的服务。
3.3.关键环节增加强制管控。iris 管理体系强制管控的基本要求有12项,被称为ko项。这些强制性项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质量管理体系总要求,设计开发的输入、确认和批准,项目管理,质量过程控制,首件检验,变更管理,不合格过程控制,试运行和客户服务、生产过程和服务的规范等。特别是iris 还明确规定了在合同项目中若涉及到转让和外包的情况,那么外包流程强制要求还应包括可行性研究、计划、风险评估、客户沟通等流程以确保符合客户要求。
3.4.产品质量目标的针对性更强。铁路交通运输服务的满意度主要集中在安全、正点、舒适、经济等几个方面。针对这些要求体现在机车车辆的运营上,要在产品的性能、安全、成本、效率等方面加以体现。
四、推行iris质量管理体系的益处
iris作为铁路行业的管理体系,体现了以产品的生命周期为核心的管理思想,并增加铁路产品在安全性、可靠性及质量上的特殊要求,在合理成本下确保顾客的满意。推行iris认证,对铁路行业来说,首先统一并规范全行业的质量管理,其次,有利于提高行业的质量水平和效率,最后,有利于降低供应链的风险。
iris对铁路企业的益处[2]。
1、与世界先进的管理方法接轨,提高行业的管理水平。
iris标准是集当今全球铁路轨道交通行业霸主多年评价选择供应商的经验总结为一炉,同时又融合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理念,是在iso9001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2、减少精力,降低评估成本。
通过iris认证,可以同时满足不同顾客对管理体系的需求,大大减少应对不同评估体系所花费的精力和财力,降低了评估成本。
3、提
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iris标准对质量的要求非常严格,并明确提出对成本控制的要求,质量和成本双管齐下,做到低成本下的高质量。
4、拿到走向世界的通行证。
对于铁路企业而言,通过iris认证,是进入这个领域的资格。
5、为参与全球竞争,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机会。
对企业而言,通过iris认证后企业的证书将被放到全球iris数据库和国际权威网站,被公众、供方和顾客所浏览,这种宣传和广告效应将为企业带来更多与顾客合作的机会。
对于我们机加企业来说,除上述益处外,还有以下几方面好处。
1、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公司现在建立的iris标准,增加了投标管理、成本管理、项目管理和绩效管理等。在内容上可以说是面面俱到,涵盖了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不仅包括了质量管理的内容,而且涉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环境管理的内容;不仅包括质量成本,而且包括制造成本。如果按照iris建立管理体系,将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2、促进全员素质的提高。
iris标准不仅融汇了许多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而且注重管理的细节,有很多强制性的要求,那么这就要求企业要按照标准管理流程,改变过去的传统观念和做法,在管理上与国际接轨,要做到这一点,企业必须加大员工培训力度,提高员工的素质。
3、为企业培养人才,加速企业发展。
企业发展需要人才,企业要实现iris标准认证,不仅需要质量管理方面的人才,还需要项目管理、投标管理、成本管理、绩效管理等方面的人才。iris标准的建立,让企业培养了一批各方面的管理人才,为企业高端产品开发提供了保障,并加速企业发展。
4、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iris标准不仅是一个质量管理标准,还是一个成本管理标准,因此企业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还要保证在项目管理中,将成本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以保证供应链的持续发展。所以推进这个标准,是帮助企业用最经济的方法,用最简洁的途径,来实现质量和效益双丰收的途径。
综上所述,应用iris质量管理体系,整个铁路行业和企业就可站在同一平台上,采用相同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模式,进行直接沟通,并且共同负责车辆的整体质量、行车安全以及可靠性等。随着我国铁路行业不断参与的全球竞争,我国铁路企业也逐步开始将iris标准引入到日常的质量管理体系之中,并且将其进行推广和应用,企业推行iris质量管理体系是生存发展之需,也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关键词】烟草行业 现代安全生产 企业管理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生产工艺的不断创新、“以人为本、以人的生命和健康为本”理念的不断深化,都对企业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安全生产是企业的灵魂,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有必要放眼长远,构建现代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从思想、制度、机制、文化、监管和新技术等层面,既要注重宏观角度的规范,又要注重微观角度的落实,严把生产安全关,严把生产质量关,严把生产监管关,着力提升烟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烟草企业健康稳定持续快速发展,始终立于产业发展的前沿阵地。
1.新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内涵和意义
新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是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管理模式而言的。事实上,长期以来,我国烟草行业承袭固有的管理机制,虽然在企业运行的过程中,也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随着行业发展的深度调整,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安全生产面临的新挑战、新问题、新困境不断涌现,这就为创建新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创造了可行性条件。
1.1新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内涵
新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重在“新”的意义的凸显,传统意义上,在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管方面,强调领导重视,但是在具体的组织和执行环节,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新的管理体系重视责任细化,重视目标制定,重视落实环节的督促和执行;在安全生产的制度建设方面,新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重在“制度钢化”和“制度创新”,制度钢化是指对于安全生产制度无论是谁,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无条件严格遵守,不能破坏其权威性和稳定性,同时安全生产制度又要具有创新性,要富有前瞻性,不能一成不变;安全生产文化建设方面,注重人的力量的挖掘,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形成“全员重视、全员参与、全员献计”的浓厚氛围。
1.2新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意义
对于烟草行业而言,构建现代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1.2.1从产业安全的角度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而言,尤其是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国烟与外烟争夺零售终端市场的竞争已日趋激烈,烟草行业急需改变原有的封闭思路并提高整体竞争力。[1] 实际上,这里内在的包含了信息化建设和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的创新两层含义,企业需要在这两个方面注重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这是烟草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实现烟草行业加速蜕变的关键所在。
1.2.2从行业发展的角度
安全生产关乎行业发展,在我国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各行业都抢抓机遇,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和安全监管,确保企业平稳健康运行。在这样的背景下,任何行业、任何企业出现安全生产的大事故,都将对该企业发展造成“一票否决”的致命硬伤,将会给整个烟草行业的发展蒙上阴影。构建新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实施无缝化管理,具有显著意义。
1.2.3从企业形象的角度
由于烟草行业的特殊性,企业往往更乐于承担社会责任,重视自我形象的塑造。事实上,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保障卷烟产品生产质量,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将是一条重要的途径。企业深谙此理,在生产实践中,注重安全生产管理各个环节的创新和优化,这将有利于烟草企业为自身发展赢得有利的外部环境和舆论支持。
2.安全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
我国烟草行业在长期的探索和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安全生产管理和安全生产监督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依旧存在诸多问题,在实践中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滞后,缺乏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对于安全生产管理新技术的研发、新策略的实施,新理念的应用都有明显不足之处。
2.1重视不足
此处的重视不足,不是泛泛意义上的缺乏重视。实践中,烟草行业相关领导对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已经有了足够的重视。但是,对新时期烟草行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面临的新问题,缺乏清晰地认识,尤其是对烟草行业安全生产信息管理、信息安全监管和安全文化建设方面,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缺乏有力的措施。
2.2监管缺位
烟草行业安全生产管理与安全生产监管是一个体系,相辅相成,不能将两者割裂,但是我国烟草行业的安全生产监管从制度保障、动态监管、技术创新、奖惩机制等各个方面都存在严重不足,而且过多依赖于内部监管,在实施环节难免存在“人情往来”“寻租空间”,这就为安全生产监管带来了现实困难,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效实施。
2.3文化建设形式化
烟草行业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存在“形式化”“表面文章”的现象,安全文化建设应该渗透到安全生产的各个实战环节,而不是简单地一个口号的制定,一个活动的举办,一场会议的召开就能够将整个企业的安全生产的文化氛围带动起来,这样往往形成短期效应,将容易使得企业内部员工和领导在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管方面出现松懈和麻痹、淡薄的现象。
2.4技术创新乏力
安全生产管理需要紧跟时展,紧跟企业工艺创新和设备更新,这就需要烟草企业立足实际,实施安全生产管理技术的创新。由于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技术投入产出效益上的认识存在不足,忽视技术创新和管理投入,过多的重视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使得现有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和技术难以适应企业的发展与变化。
3.新型安全生产的对策和建议
3.1构建新型安全生产领导机制
新型安全生产管理领导机制着眼于安全生产的全过程,着眼于安全生产的新问题,为安全生产管理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层次化、网络化的管理机制。细化责任,强调安全生产各个环节的责任落实。
在实践中要强化领导机制、健全组织建设、提高人员安全技能、重视人员雇佣期间的工作安全,将安全生产管理与相关人员的工作绩效紧密结合。[2]注重领导机制的创新,探索实施“值班安全总监”的制度,让每一名基层员工都有机会担当领导角色,并充分调动全体员工参与生产管理的积极性。
3.2构建新型安全生产保障机制
构建现代安全生产管理保障机制,是确保安全生产管理在实施环节,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前提。
保障机制主要涉及制度机制的创新和安全生产管理队伍的建设,尤其是管理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安全生产管理队伍,对于安全生产管理有重要意义。管理队伍在组织架构上要注重简化,职能权限不受任何部门的牵制。独立性强,确保他们在安全管理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问题,督促相关责任部门整改,并且在安全管理中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统,做好安全管理信息的汇总和分析,更好地指导下一步的安全生产工作。
3.3构建新型安全生产的监管机制
新型的监管机制,应该将烟草企业的生产环节、管理环节和监管环节实行分类指导、分层实施。以创新眼光审视现代企业的安全监管工作,首先要注重细节,严把监管环节,“安全工作无小事”,安全隐患往往隐藏在细节之中,要注重从小处着手,关注烟草配送、轮班期间的车间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节日值班等细节;制定详细的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应对计划;创新监管机制,在有条件的基础上,实施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监管的职责以招标方式外包给其他专业化企业或第三方机构,独立运作的监管机制将大大提高监管效率,并且减少不必要的内部成本开支,压缩寻租空间,减少寻租发生的可能性。
3.4加强新型安全生产管理文化建设
管理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理念,是烟草企业“以人为本”安全文化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3] “以人为本”的理念,内在的将“人”的价值放在了文化建设的关键位置。
“企业为人、企业靠人”的人本理念,在实践中将成为烟草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烟草企业要注重员工安全意识培养,将“企业是我家,安全生产靠大家”的理念内化为全体员工的精神共识和自觉实践;要注重打造内聚人心、外塑形象的优秀企业文化,问计于员工、问需于员工,以企业文化展现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理念和价值取向;营造安全生产管理的浓厚氛围,人人有责,人人是安全生产的监督员、责任人。为了自己,为了他人,为了企业,自觉实施安全生产细则,自觉重视安全生产隐患,自觉抵制麻痹大意倾向,自觉担当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3.5强化新型安全生产技术创新
安全生产要注重技术创新,它是保障企业技术创新与安全生产同步发展的关键。
烟草企业要注重原创技术的研发力度,注重科技创新,成立专门组织,加强内部人才队伍建设;其次要联合大中院校,充分挖掘大中院校的技术资源、智力资源,建立并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加速高校烟草行业技术成果的转化速度,注重社会效益和市场效益;建立技术分析机制,对于企业运作过程中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安全隐患,加强技术分析,加强调研诊断,最大限度地避免类似事故再度发生。
3.6抢占安全生产信息网络阵地
抢占安全信息网络阵地,是提高我国安全科学技术水平,提升烟草行业自我防御能力的有效途径。
信息安全涉及通讯安全、网络系统安全、主机系统信息安全,数据与应用系统信息安全等。信息安全是当前烟草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实践中也关系重大。烟草行业在实践中要注重内联网的建设,将内联网作为安全的网络运行平台,有效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提高生产和管理水平,为大力推进信息化带动烟草现代化奠定必要的保障基础。[4]
参考文献:
[1]李建英.浅谈烟草行业信息安全[J].信息网络安全.2009(1):85-86
[2]李纯华.烟草行业信息安全系统建设策略[J].魅力中国.2009(29):223-224
[3]刘斌.烟草行业安全生产管理研究“四元”.湖南省南县烟草局 413200
关键词:计量检测体系 认识 管理
一、提高认识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完善计量检测体系在企业中对提高产品质量,节约能源,降低消耗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面对这样的形势,很多企业对于计量检测体系的观念却还是停留在表层,还有一些企业,没有正确的认识到计量检测体系不但包含了ISOl0012标准的全部内容而且还包含了企业对产品质量、工艺参数和物料、能源检测的控制措施。单就ISOl0012标准而言,不论是ISO9000-1994版还是ISO9000-2000版在测量设备控制章节中都明确规定要将ISOl00l2标准做为指南来使用。这是因为ISO9000的有关条款对测量设备及对测量过程的控制要求还不够细,而用ISO10012标准来给予补充、支撑和提升。也就是说只有建立并完善了计量检测体系,并使其平稳有效地运行,才能保证产品质量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二、加强管理
在充分认识计量检测体系的重要性的前提下,加大管理力度,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体系文件的管理
“持续改进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的目标”,这是ISO9000―2000标准指出的质量管理原则之一,企业应该在组织结构、产品种类、计量方针目标、环境条件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时,或通过内部审核与评审,或根据用户反馈的意见对需要修改的体系文件,及时进行修改,使其最大限度的满足企业对计量工作的实际需求。为了保持体系能够持续有效的运行,必须按规定对体系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通过此项活动既可以检查所进行的活动是否执行了程序,又可以发现体系存在的问题,以便实现对体系持续改进的原则。这里必须指出的是,一定要处理好计量检测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关系,我认为既然计量检测体系是一个单独认证的体系,最好有自己独立的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并单独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从另一方面讲,既然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体系是管理体系的一个子体系,那么就可以将计量检测体系文件和管理体系文件融合在一起。如何融合,有两个办法:其一,将计量管理手册作为一个程序文件进入质量管理程序文件,换言之,此时计量管理手册就成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第二层次文件,而计量管理程序文件就成了管理体系文件的第三层次文件;其二,不单独设置计量管理手册,而将计量管理程序文件浓缩,直接进入质量管理程序文件,再写一些操作性文件,来支撑已浓缩了的程序文件。但无论怎么做,文件必须包括ISO10012的全部要素和“国家计量检测体系的原则要求”的内容。至于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完全可以和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一起进行,但要单独做记录,因为计量检测体系必定是一个单独的体系。这种将两个体系文件融合在一起的做法,既可以使企业的管理文件更加协调,减少文件的重复,又可以减轻由于审核的过多而给基层带来过重的负担。
2.设备的管理
通过对测量设备进行检定/校准来使量值具有溯源性的做法,是保证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主要手段,它是计量检测体系的最重要的工作内容。可有不少企业的测量设备存在着溯源性管理不善的现象,特别是对那些至关重要的专用测试设备,由于没有现成的检定/校准、规程/方法和相应的测量标准等原因,就放弃了对它们的溯源性的管理,这是很错误的,因为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几乎全部都由这些专用测试设备测定的,对这些设备一定要科学合理地编写校准规范,进行周期校准。对于那些暂时不能校准溯源的,可以采取比对、利用标准样件测试、统计分析、使用标准物质等方法进行控制。有一些企业没有按标准规定的要求去做,在使用中发现不合格测量设备,不及时向计量部门报告,也不做记录,在校准中发现的不合格的测量设备,不但不做记录,甚至不统计一次周检合格率,只是修理完后就又投入使用了。这样做不但使不合格测量设备没有得到及时处理,而且不合格的程度得不到评价,就更谈不上给产品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追溯了。如果该设备在以往的测量中出现了明显的误差风险,应采取追溯的措施。一般的做法是在那些重要部位,由产品的研发或工艺部门明确规定超差追溯的界限,并形成文件。当在使用中发现不合格测量设备时,由使用部门立即向计量部门报告并提供超差追溯的界限,计量部门校准该测量设备,其校准结果如果已超出超差追溯的界限,计量部门以书面的形式通知质保部门,由质保部门组织测量设备的使用、计量等部门一起分析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对已实施的测量结果进行追溯。当在周期校准中发现不合格测量设备时,计量部门以书面的形式通知使用和质保部门,由质保部门立即到使用部门审查相关资料,再决定是否对已实施的测量结果进行追溯。如果被迫溯的测量对象已经检验合格,则说明不合格测量设备没有对被测对象造成影响,则追溯终止。
3.人的管理
任何规程的实施,设备的操作都是由人来实现的,所以对人员的管理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在加大学习和宣传的力度的同时,要努力提高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意识特别是法定计量检测机构,由于国家质检总局在开放国内校准市场方面的决心,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全国范围内校准市场的激烈竞争会很快出现。因此,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站稳自己的脚跟。首先,我们要在头脑中树立为客户服务的意识。客户就是上帝,满足客户的需要是我们的努力方向,我们要抛弃计划经济时期养成的衙门作风,树立一切为用户着想,主动为用户服务的思想,这是我们的生存之本。其次,要学习先进的检定技术,不断完善和更新自身的知识,更多从企、事业单位的利益出发,提供计量指导,帮助开展各种测量,多走出去,开展现场服务,解决企、事业单位的各种实际问题。
事实证明: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和集约化生产,必须提高计量检测水平。加强计量管理,完善计量检测体系,用准确可靠的测量数据来控制生产,指导经营,把做好计量工作转化当做企业的自觉追求,才能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从而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
参考文献:
[1]陈振光. 计量工作在工业企业中的作用[J]. 工业计量 , 1992,(01)
[2]唐盛国, 苗锡兰. 抓计量工作促综合管理[J]. 当代建设 , 1998,(02)
[3]“九五”工业企业计量工作意见[J]. 中国技术监督 , 1997,(10)
[4]张志良. 切实加强计量工作 努力提高经济效益[J]. 中国计量 , 1997,(07)
[5]切实加强计量工作 努力提高经济效益[J]. 上海计量测试 , 1997,(05)
[6]刘静. 浅谈计量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J]. 计量与测试技术 , 2006,(05)
[7]陆志芳•计量管理基础•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7.4
[8]郭廷标. 新型势下的计量工作(摘登)[J]. 工业计量 , 1997,(04)
摘 要 经济增加值(EVA)由于比传统的衡量指标更科学、合理,因而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成为目前重要的经济考核指标。本文通过与传统经济指标的对比计算和和应用的阐述,并提出了在企业绩效评价中的作用,对企业如何运用经济增加值指标衡量自身的经营业绩具有指导价值。
关键词 EVA 效益 评价
随着加入WTO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逐步推进,我国经济在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国内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与挑战。面对这种形势,,国务院、国资委从2006年起开始对央企实施EVA考核试点工作,并于2010年在中央企业范围内全面推行了经济增加值(EVA)考核。
一、经济增加值(EVA)与传统业绩衡量指标的区别
传统的业绩衡量指标有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销售收入等。但这些都无法反映企业为股东所创造的价值,主要是传统指标没能把投资资本成本扣除,忽略了股东资本投入的机会成本,导致成本不完全,因此难以正确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
经济增加值通过引入资本成本率,不仅体现了债务成本,还反映了股东投入的机会成本,与税后净利润相比,考虑了股东要求的最低收益,综合考虑了资本的使用效率。同时也可避免因企业经营规模差异、经营风险、资本结构以及行业不同所造成的不可比性,可更全面地评价企业经营者“有效使用企业资本”和“为股东创造价值”的能力,体现企业最终的经营目标。它倡导的理念是:企业不能单纯以规模作为追求目标,还要注重自身的价值创造,要以经济增加值为导向形成资本纪律,有效利用资本。
二、经济增加值(EVA)的计算
经济增加值(EVA)是企业投资资本收益超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部分的价值,或者企业未来现金流量以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折现后的现值大于零的部分,也就是说股东必须赚取至少等于资本市场上类似风险投资回报的收益率。
经济增加值=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税后净营业利润-调整后资本×平均资本成本率
税后净营业利润=净利润+(利息支出+研究开发费用调整项-非经常性收益调整项×50%)×(1-25%)
调整后资本=平均所有者权益+平均负债合计-平均无息流动负债-平均在建工程
国资委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对利息支出、研究开发费用调整项、非经常性收益调整项、无息流动负债、在建工程、资本成本率、EVA考核目标值等进行了具体的规定。
1.资本成本率:从国际上看,多数行业的资本成本率在10%以上,根据测算,中央企业只有7%到10%。国资委从中央企业的实际出发,本着稳健起步的考虑,把资本成本率基准暂时设定为平均6%,主营业务可适当提高。具体资本成本率,由相关部门和专业分公司根据业务特点、经营风险、资产负债测算得出,报EVA考核推进工作组审定。资本成本率一经确定,三年不变。这意味着中央企业未来的投资至少要取得6%的回报。
例如在国外成功实施EVA的可口可乐公司在确定股权成本率上就采取了简单的方法:权益资本成本率确定为12%。事实上,基于EVA价值管理在于“行为引导”,目的是引导提升价值创造能力,而不是力图精确。
2.研发费用调整项的意义:鼓励加大研发投入,对研究开发费用视同利润来计算考核得分。曾有一个不全面的估计,中央企业研发投入占经营收入的比重大约是1%~2%,日本约是5%,而美国是10%左右。国资委的这项政策实际是在考核时将企业的研发投入资本化,鼓励央企通过研发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体现了鼓励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的政策导向。
3.非经常收益调整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操纵EVA的行为。
4.平均在建工程:对符合条件的在建工程,从资本中予以扣除。体现了政策导向,提倡把工程做好做强,避免盲目多元化,遏制央企投资冲动,合理控制风险,鼓励可持续发展投入。
5.EVA目标值=EVA基准值+ EVA改善值
其中,EVA基准值是指上年实际完成值和前三年实际完成值平均值中的较低值。
EVA改善值(即EVA)是当年EVA与上年EVA的差值,反映价值创造的真实水平。计算公式: EVA =当年EVA-上年EVA
经济增加值还可以根据资本回报率计算
资本回报率=税后营业净利润/调整后资本
经济增加值=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税后净营业利润-调整后资本×平均资本成本率=(资本回报率-平均资本成本率)×调整后资本
因此:要想增加EVA,须使资本回报率不能低于平均资本成本率。
三、经济增加值(EVA)的应用
经济增加值价值管理体系从分析企业的经济增加值入手,从业绩考核、管理体系、激励制度和理念体系四个方面具体提出如何建立使公司内部各级管理层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行为都致力于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管理机制,最终目标是协助提升公司的价值、创造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经济增加值可以真实地衡量企业的经营业绩,建立与经济增加值考核体系相配套的激励机制,可以鼓励管理层积极进行价值创造。如果要保证价值的长期、持续提升,就必须建立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价值管理体系,让价值管理成为企业核心管理制度的重要部分,使价值管理能够指导管理层和企业员工的行为。
到目前为止,以EVA为核心的价值管理体系的运用已经相当广泛,全球现有400多家大公司采用EVA作为业绩评价和奖励经营者的重要依据,其中包括AT&T、西门子、索尼、可口可乐等国际知名公司。
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2008年、2009年分别有87、93、100家央企参与了经济附加值考核试点,从2010年开始,央企全面实行了EVA考核。总体上看,近几年来,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EVA总体规模有所上升,已由2007年的2114亿元、2008年的2197亿元、2009年的约2413亿元,提升至2010年的约3000亿元。而按照国资委的预估,截至2010年三季度末,EVA为正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占比仅有41.7%,意味着超过一半的企业价值创造能力低下,全年情况很难出现重大改观。
四、 经济增加值对企业加强绩效评价的意义
第一,经济增加值作为衡量业绩指标,使决策与股东财富一致。传统评价企业经营绩效的指标没有考虑资本成本因素, 不能反映资本净收益状况和资本运营的增值效益。而经济增加值指标的计算不仅包括了股本资本的成本,而且经济增加值税后净营业利润是根据实际财务状况把一些财务处理不当的数据还原成真实的经营业绩, 克服了传统指标以会计报表为基础信息失真的缺陷。从这个意义上讲,经济增加值 是唯一能够给出正确答案的连续度量业绩的指标。
第二,经济增加值可以解决由于“股本资本免费”的误区而造成投资失误、重复建设、效益低等不符合企业长期利益的决策行为。在现有效益会计核算体系中, 由于没有一个完整的成本概念,导致经营者淡化和无视股本融资成本,将股本资本看作是一种无成本的资本,在微观上损害了投资人的利益。表现为:不计成本地扩大股权融资规模,盲目筹资,盲目投资;企业内部人利益分配往往只与利润目标关联,激励经营者以扩大股本投资方式去追求利润目标, 而企业资金效益普遍低下; 以较少的经营利润形式, 掩盖实质上的经营亏损。在宏观上表现为:表面盈利,实际上公司资本总量在缩水。而经济增加值 体系考虑了股本成本, 能够促进企业树立完整的成本观念和长期发展的经营战略思想。
第三,经济增加值避免为获得年度报酬而忽视长期发展,年度奖励计划通常会对长期的激励计划造成损害,因为它大多只基于年度绩效的评估,而对来年的报酬没有影响。为消除这种短视行为,扩展决策者的视野,我们把"奖金存储器"或"奖金库"作为奖励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正常范围内的奖金随经济增加值的增长每年向员工支付,但超常的奖金则存储起来以后支付,当经济增加值下降的时候就会被取消。当管理者意识到如果经济增加值下降存储的奖金就会被取消时,他们就不会再盲目追求短期收益而忽视潜在问题了。奖金存储器还有利于留住人才。即使是在经济周期里它也能提供稳定收入,同时,如果公司里的人才想离去的话,就必须放弃存储的奖金,从而给他们戴上了一副金手铐。
最后,经济增加值被应用于激励补偿计划,可以把股东、管理者和员工三者利益很好地结合起来, 使员工能够分享他们创造的财富,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和主人翁意识,对企业各层人员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
国资委推行EVA考核,目标就是要央企做强,而不是做大;控制风险,避免盲目铺摊子,不是力求数字上的精确,更多的在于政策导向,在于引导国有企业重视价值创造。EVA 业绩评价体系相对于传统的业绩评价体系具有许多优势,在我国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和拓展前景,并且,我国的公司财务人员也有能力理解和使用这个指标,具备现实的使用基础。EVA 不仅像财务报告中的会计利润那样扣除了债务资本的成本,而且考虑了股东权益资本的成本,所以要获得较高的EVA,必须满足股东权益资本增值的要求。这样管理者能主动地将股东利益置于首位,对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摘 要 本文以力企业中班组管理为基础,建立以创新型班组管理模式,采用创新导师带徒形式,人人讲一课,大师出山、角色认领等方式进行管理体系的实施,将绩效管理融入到创新管理体系建设中,提高了班组管理水平和员工的综合素质,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 电力企业 创新性班组 管理模式
一、前言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需求,企业内部管理模式应该顺应现代社会发展和变革。电力企业关乎国计民生,为了更好的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保证企业内部充满活力,创新管理成为电力企业发展的源动力。班组作为企业的“细胞”,是最基层、最活跃的组织,开展班组创新活动就是要使企业的“细胞”充满生机和活力。班组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管理水平,对企业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创新型班组管理体系的创建
通过组建以班长为核心,以组长为纽带,剖析班组内人员各自优缺点,发挥班组成员特长使其相互之间取长补短,达到班组成员共同提高、整个团队协作氛围浓厚的目的。
(一)建立以班长为核心的管理体系
班组建以班长为核心,骨干员工为组长,采用人员自主管理模式,分设技术培训、数字化电网、安全培训、信息报道管理、运行及缺陷分析、库房管理等专业管理员,全员自主管理,推进班组创新管理工作。班长通过节点控制及协调班组工作,高效完成创建工作。
(二)创新型班组管理的创建过程
创新管理分为两个实施阶段,包括调研建立阶段和培训实施阶段。
1.调研建立阶段。根据班组成员的创新兴趣和意识,从意识中认识到创新管理对班组和个人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和个人情况进一步提炼更加符合班组和个人发展的班组共同愿景和个人愿景。
2.培训实施阶段。在深入创建创新型班组理念的同时,采取多元化的创新方式、方法结合员工职业生涯设计和绩效考核,在创争过程中明确目标、以具体方法深化创新理论、以技能提升证明创新成果。通过一系列的创争活动和创新方法的全面提高班组全员的综合素质和班组实力。
三、创新型班组管理体系的实施
班组必须引导员工树立创新观念,以观念创新、意识创新带动的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技术研发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为重点,构建创新机制,完善创新体系,激发员工创新动力。
(一)创新导师带徒形式
结合班组人员特点,将员工根据不同水平划分为3个层次,采取层层结对,即技师带高级工,高级工带中级工,中级工带新员工的带徒模式。
(二)开展“人人讲一课”活动
班组每周一人作为主讲老师为大家做专题讲座,培训内容涵盖电力系统相关内容及电网故障分析、创新理念等。“人人讲一课”活动能够强化班组学习意识、营造班组创新氛围、丰富班组学习内容。通过班组内部充分交流与沟通,并结合实际工作中的故障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有效建立“学习中创新、创新中学习”的氛围。
(三)“大师出山”行动
发掘员工潜能,通过“创新之星”评选活动评选出能够发现问题,并根据问题进行创新的人为“问题大师”;通过“技能之星”评选活动评选出工作技能突出、培训技能突出的人为“技能大师”;通过“绩效之星”评选活动评选出绩效突出的人为“绩效大师”。让“大师”承担这一领域的负责人,由他主要进行该领域培训课程的开发、讨论与实施,班组长与班组其他成员作为顾问与协作者,对“大师”的工作进行帮助。
(四)角色认领
根据班组成员的特长与自己的爱好进行职责认领,人人来参与,人人来负责,人人来当家,培养一种主人翁的气氛。梳理班组管理工作,结合班组需求,增加绩效管理员、月报表员、测距、信息主站专责员等,以A、B角进行细分,以防止因A角有事,延误工作的短板,实现自我管理,以此来提高班组的整体管理水平。
四、绩效管理在创新管理体系中的应用
将创新型班组建设工作与绩效管理机制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发挥绩效机制的牵引功效,有效促进和形成团队创新力,进一步凝聚团队精神,在追求绩效最大化过程中,把与绩效密切联系的“人”的重要因素,诸如提高人的素质、关爱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发展作为重要指标,一并纳入经常性管理日程,创新型班组建设以“绩效管理”为龙头,运用创新型组织理论指导绩效管理的深入,通过绩效管理的带动推进创新型班组建设的前进。
五、结语
自创建创新型班组活动全面展开以来,全体员工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对新知识、新事物报以积极的态度认知并接受。班组上下积极营造尊重知识、培养人才,形成了工作创新化、创新工作化的良好氛围,将创新型班组创建与企业文化建设、班组绩效体系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创新工作得以持续进行,不断增强班组发展的活力和生机。
参考文献:
[1] 段建军.浅谈如何提高班组管理水平[J].电力安全技术,2013(03).
[2] 董丽丽,万月忠,杜伟华.如何提高企业班组管理水平[J].经营管理者,2013(20).
【关键词】企业发展;经济增加值;发展前景
当前我国企业多选择应用权益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总资产收益率等业绩评定标准进行评价[1]。资本化市场大环境下上述指标的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自身营运能力进行反映,但在此过程中忽略了投资方存在其他选择时出现的机会成本。经济增加值在企业发展及管理中的应用可引起经营决策、战略规划、业绩考核等相关制度方面的变革,通过资源配置优化提高有关资本使用率以及创造企业价值增值等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2]。特别是在企业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的前提下,开展企业业绩评价时应将股权资本机会成本进行考虑,应用经济增加值可对传统评价指标的不足进行有效弥补,可正确反映出企业绩效,意义重大。
一、经济增加值概述
经济增加值主要指的是以会计报表应用为基础,通过科学性调整会计利润将全部资本成本提出后所得经济指标,可作为公司或企业资本收益与资本成本间反映的差额,类属经济利润概念范畴[3]。经济增加值作为一个企业开展业绩评价的指标来讲,其可针对管理层对企业股东创造财富的水平进行真实反应,与企业全部资本成本及税后净盈利均存在较密切关联。经济增加值计算方法为应用企业税后经营业利润值减去企业全部资本成本即可得出结果。其中税后净利润指的是会计在净利润基础上调整计算后所得数据,主要涉及研发经费、经营租赁、折旧摊销、重组费用以及坏账准备等调整项目[4]。企业全部资本成本主要包括股权资本、有息负债以及其他类长期性负债。经济增加值公式的应用可根据不同企业进行相应调整,确保最终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及真实性。经济增加值计算数据若大于0表示企业创造所得价值已经超过股东预期标准的最低标准,表明时间范围内企业运营能力相对较强,存在真实利润,对股东投资利益进行保障;若经济增加值小于0指出,公司实际盈利水平不能满足股权投资方应得报酬的最低范围,甚至该企业应用传统报表计算得出利润大于0,但实际结果为企业经营处于亏损状态;当经济增加值等于0时表明企业盈利水平恰好可满足股权资本最低风险报酬[5]。
二、我国企业发展中经济增加值应用情况
1991年《价值探索》(斯图尔特著)一书中首次将经济增加值理论框架进行系统化阐述。欧美国家于2000年左右将经济增加值理论引进企业管理系统中,我国直至2003年美国与我国公司合作推出《中国上市公司财富创造和毁灭排行榜》后经济增加值理论正式被我国企业认知并应用[6]。因我国21世纪初始各企业发展均处于价值本位缺失阶段,经济增加值管理体系的应用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我国企业治理及管理结构,加上该时间段内我国企业正面临大规模改革,为经济增加值管理体系在我国企业发展及管理中的应用提供了平台[7]。事实证明,国内企业经营效率低迷阶段,一旦将资本成本扣除多数将面临亏损,此时应用经济增加值管理体系可针对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建构出可真实反映出企业盈利情况的管理体系,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8]。但在经济增加值体系应用中仍存在一定问题,经济增加值体系与我国企业发展相契合,且经济增加值方法逐步完善,但是因我国新市场不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经济增加值中国化不能适应我国现有市场模式。国内大型国企经过对国外企业经济增加值体系应用的情况进行考察逐步接受经济增加值管理体系,为经济增加值在我国企业发展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中国央企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2009)的修订首次将经济增加值添加至中国央企负责人业绩考核条例中去,并逐步扩大其应用深度及范围,随着国务院深化改革工作的开展,国资委工作由企业管理转换为资本管理,针对国有企业的相关考核办法重心发生改变,主要对资本收益进行着重强调,并持续关注企业运行情况及可持续价值创造力。《关于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加强中央企业价值管理的指导意见》(2014)印发,针对经济增加值价值管理提出全新要求,认为需在两任期内建立科学化、过程可控、监控到位、激励约束全面化的价值管理体系,推动经济增加值由考核指标转向管理工作的改变,推动企业发展中对经济增加值的应用[9]。当前我国已经全面推广经济增加值理论,已经有部分私人企业特别是上市企业开展应用经济增加值管理系统。
三、企业发展中经济增加值价值体系建设
企业管理中对经济增加值管理体系的应用主要包括业绩衡量、管理决策、激励机制及经营理念4个方面,其应用核心为价值创造,通过形成企业激励文化带动创新发展。企业需以经济增加值为向导建立考核体系,通过确定目标值根据企业该阶段发展情况确定经济增加值考核所占比重,加强推进及完善经济增加值指标,定期开展财务培训对管理体系建设工作进行规范。企业管理者形成以经济增加值概念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及价值观,通过应用经济增加值指标对企业产业构成、业绩、资本回报等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做出适合本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方案,对战略实施进行动态性检测,控制预算针对战略资源进行最大化合理分配提高竞争力。企业发展中应用经济增加值可满足股东对财富追求的最大化,但与企业管理层注重的短期效益间存在一定冲突,为有效缓解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间的矛盾冲突,可设立中长期相关激励极度,提高经营管理人员工作激情,加快实现资本增值。经济增加值体系在企业发展中的应用可统一其经营理念,促进企业快又好发展。经济增加值主要基础即财务数据,通过对企业内部存在价值的驱动类要素进行挖掘,借助价值链条纽带打破企业内部层级条框,加强各部门及岗位间的合作交流,不仅可提高企业自身凝聚力还可更好形成企业文化,有利于创新增收。
四、经济增加值在企业发展中应用的重要性
经济增加值在企业发展中的应用可创造出真实的价值,因传统利润评价指标的运用仅能对债务资本成本进行确认,相应忽略了企业股权成本。实际情况中当企业会计计算所得利润与股东要求的最低风险报酬相比较低时,股东完全可降低投资选择其他报酬相对较高的项目,因此传统利润计算指标仍存在一定不足。经济增加值的应用可对投资资本成本进行调整并计算其经济利润,为企业创造更高价值。经济增加值作为企业评价业绩的指标可将企业经营决策与财务原则进行融合,确保管理者与股东利益挂钩,对权益成本要素进行考虑,提高经营者积极性使其从股东角度为企业创造更高价值,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针对经济增加值考核中应用原理来看经济增加值的应用相应降低了人为操作会计利润的可能性,有利于企业经营者从长远角度出发对研发项目支出进行调整,有利于企业创新及转型。经济增加值在企业中的体现主要表现在其市场价值上,经济增加值的应用不仅可直接反映出企业价值是否增加还可对其真实市场价值进行正确计算,有利于企业投资方对企业价值及前景进行了解并相应做出投资决策,可降低投资风险及损失。
参考文献
[1]颉小红.“经济增加值”在企业业绩考核中的作用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24):193-194.
[2]李扬.经济增加值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的应用[J].企业导报,2015,(22):19+13.
[3]聂珊珊.经济增加值在企业业绩考核中的应用分析[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5,(09):38-40.
[4]王翠霞,邓暾.浅谈经济增加值在企业实践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15,(24):254-256.
[5]刘海东.经济增加值在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中的应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5):61+91.
[6]刘瑜.试论经济增加值在企业业绩评价中的应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4,(04):75-77.
一、物流园区物业服务特点
目前,在管物流园区物业服务内容还是以四大基础服务为主,但呈现出与其他业态不同的特点。
1、客户多元
客户结构复杂且要求不同,且许多客户在园内有包装运输等环节;园内租户众多,多为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有着不同的文化。
2、秩序复杂
客户进出货物集中,容易造成堵车、交通事故,甚至损坏设施设备情况发生。
3、体系严谨
普洛斯、阿里巴巴菜鸟园、京东、中外运等品牌运营商,都有着其自有管理体系,因此现场服务除按照公司管理体系开展工作外,还要同时接受业主方体系的监管和考核,因此物业管理服务工作都在严谨的制度体系下进行。
4、政府关注
物流园属政府消防重点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要求高,对消防安全货品存放、安全生产等要求极高,政府各职能部门检查工作频繁。
二、服务保障体系
公司通过标准化运营体系、人才建设和三级品质管理,为物流园区物业管理服务提供保障。
(一)标准化运营体系
首先是标准化。公司以2001年开始创建的由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和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标准构建的基础管理体系,2009年创建的“三级管理制度体系”和2013年创建的“AAAA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这三个制度体系共同构筑了物流园区物业管理服务的保障基础。其次,结合各园区业主方要求,共同拟订有针对性的物流园区物业管理制度,如《***物流园物业管理手册》,内容包含:总述、物业资料和文档管理、物业服务供应商选择与管理、公共秩序及消防管理、设施设备维护保养管理、环境管理、风险管理、财务管理、物业移交流程、租房服务和客户满意度等11大项40小项内容,涵盖了物业管理基本流程和物流园业态所要求的服务流程。
(二)人才建设和专业提升
公司在园区类服务团队和人才的建设和使用上,也形成了独有的经验。为培养物流园区类项目管理人才,在宏观上,公司专门建立了物流园区管理人才库,搭建了经理、经理助理、主管级别的三级人才梯队,有针对性地制订培养培训计划,为培养对象配备专门导师,公司人力资源部开展全年跟踪。在微观上,公司对园区类项目开展共环节的培训,如治安维护、交通管理、沟通技巧、应急保障等。同时,片区不定期开展园区类项目经验交流,包括撰写理论和实践文章、参观不同类型园区等等,使管理服务经验不断得到提升。
(三)完善的品质检查制度
采取“公司三级品质检查体系+园区业主方检查”相结合的检查制度。
1、公司三级品质检查体系
公司采取项目“月度自查+片区季度核查+公司品控部季度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园区项目进行三级品质检查。其中,公司重点稽查各阶段整改提升情况和业主方要求落实情况。
2、园区业主方检查
园区业主方每季度均由其母公司或上级公司用飞行检查的方式,对园区物业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如普洛斯中国、阿里巴巴菜鸟网络、中外运等等,每半年均对全国物流园区进行巡回检查,检查后进行排名通报。
三、园区管理服务的两点经验
1、车辆管理:交通堵塞问题
位于广州市增城区的某物流园区,两侧毗邻招商局物流、中外运物流等多个物流园区和工业企业,西面北面均是断头路。由于园区业务量大,在工作日内大量货车、通勤车、私家车出入。特别是上午下午两个高峰时段,经常造成路口及道路拥堵,车辆长时间无法出入。解决措施:(1)调整线路将园区北门变成入口,东门变为出口,使两个出入口在一条道路上,并将车道改为单向行车,出行车辆全部采取左转,从园外道路直接进入市政大道,实现车辆有效分流。(2)高峰疏导在高峰时段,设4名秩序维护员在这两个高峰时段内进行现场车辆指挥疏导。在对园内行车线路进行了调整的情况下,使在园区出入口50米范围内行车顺畅。(3)交警协助协调当地交警部门,对园区周边道路交通进行治理,有效减少了相当部分非必要的车辆停滞。在以上三项措施的共同作用下,该园区周边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保障了园区正常业务的开展。
2、工程改造:屋顶渗漏问题
由于物流园仓库结构特点,以及华南地区多雨的特点,普遍存在屋面渗漏水、包边脱落等问题,反复维修均未能彻底解决,影响了仓库的正常使用,此问题在多个运营商的物流园区均存在。针对此情况,2014年,粤华物业以增城某物流园为突破口,提出了在加装溢流系统的措施,得到了园区业主方的大力支持,在该园区共加装了350多个溢流口和50多个集中导流管。同时,物业服务中心制定防漏水巡查制度及应急处理预案,每到雨水天时,服务中心都会安排工程技工到各仓库对库内进行检查漏水点并做好记录,待天晴时就安排修补,并在修补后跟踪修补效果。这一系列举措,基本解决了由于设计缺陷带来的渗漏水问题,也通过此园区的示范作用,在其它园区有效推广。
四、延伸:智慧园区管理
1.战略成本管理的思想突破与实践特征——基于比较分析的视角
2.中国企业成本管理趋势研究——基于文献数据的实证分析
3.宏观公益性医疗改革探索与微观医疗服务机构应对举措——基于公立医院战略成本管理的视角
4.供应链成本管理研究:量表开发与验证
5.应计盈余管理影响企业的成本粘性吗
6.组织环境对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影响研究——基于中铁二局的案例分析
7.基于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的知识库构建研究
8.基于环境经营的排污成本管理研究
9.价值链成本管理为基础的跨组织资源整合:一个实地研究
10.生态文明、大数据与财务成本管理创新——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4学术年会综述
11.我国科研项目成本管理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12.从KD纸业公司看企业环境成本管理
13.公立医院成本管理方法研究
14.基于研发项目生命周期的成本管理模式研究
15.改革开放30年中国管理会计的发展与创新——许继电气与宝钢的成本管理实践与启示
16.基于价值星系的战略成本管理研究——一个企业间的战略视角
17.成本管理系统解析:实务发展、制度变迁和学术研究
18.项目成本管理研究综述
19.我国建设项目成本管理理论及应用分析
20.国外电网成本管理经验及对我国电网企业的启示
21.国有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方法应用情况调查分析
22.论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23.供应链成本管理:发展过程与理论结构
24.建设项目成本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25.供应链成本管理理论基础和方法研究
26.房地产企业的目标成本管理——以龙信房产公司为例
27.房地产动态成本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28.战略成本管理研究
29.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体系研究
30.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基于价值链分析的装配制造型企业采购成本管理研究——以星玛电梯为例
32.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在我国应用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33.我国与美国公立医院成本管理的比较及启示
34.战略成本管理应用研究
35.企业成本管理方法研究综述
36.中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现状与发展
37.成本管理理论的发展与研究趋势
38.全面实施标准成本,实现电网企业成本管理的标准化和精益化
39.基于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策略研究
40.战略成本管理在国有制造业企业中应用的探索——兼论作业成本法
41.成本管理的概念扩展与创新实践
42.精益生产成本管理模式在我国汽车企业的运用及优化
43.目标成本管理和作业成本管理融合研究综述
44.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分析
45.供应链战略成本管理研究
46.标准成本法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47.战略成本管理研究综述
48.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模式构建
49.从事后核算到过程控制的医院全成本管理研究
50.医院成本管理引入作业成本法的可行性分析
51.作业成本法在第三方物流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52.试述成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53.1949-2009年中国企业成本管理发展历史考察
54.对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成本管理思想与方法的研究
55.浅谈企业战略成本管理
56.企业成本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57.成本管理新理念:价值链成本管理
58.企业成本管理理论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分析
59.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问题以及成本控制研究
60.战略成本管理在营销过程应用的探索
61.对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探讨
62.BIM技术应用于总承包成本管理的优势分析
63.房地产企业责任成本管理研究
64.战略成本管理的应用——价值链分析与作业成本管理的融合
65.成本管理理论新进展及其对企业绩效评价的影响
66.论战略成本管理业绩评价体系的构建
67.目标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的运用探析
68.宝钢精益成本管理应用案例研究
69.基于现代精益成本管理的中国制造业发展
70.精益成本管理模式及其启示
71.精益会计企业成本管理体系研究综述及展望
72.我国制造企业成本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问题策略的研究
73.ERP环境下精细化成本管理研究
74.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理论框架研究
75.浅析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76.浅谈企业如何加强成本管理
77.我国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和管理现状个案调查
78.供应链成本管理研究综述
79.构建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理论框架
80.房地产开发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的对策
81.中国成本管理体系研究的现状与未来——改革开放30年回顾与展望
82.挣值法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与实现
83.电网企业深化成本管理的举措研究
84.我国高校应实施战略成本管理
85.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模式
86.战略导向的物流成本管理影响因素与实施
87.我国目标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对策——以邯钢集团的目标成本管理为例
88.低碳视角下的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分析
89.精益生产对成本管理的影响
90.关于商业银行成本管理模型的研究
91.关于施工企业成本管理问题的探讨
92.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研究
93.浅析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
94.供应链成本管理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
95.浅谈企业的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
96.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97.钢铁企业集团成本管理系统集成架构及应用研究
98.新《医院财务制度》下的成本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