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河道治理的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按照县人大常委会2009年工作监督计划的安排,县人大常委会农资环工委牵头组织部分县人大代表成立调研组,在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宣长友的带领下,于5月底至6月初,就我县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听取了舒桥、船寮、东源、高湖等乡、镇政府及部门领导、部分人大代表的意见,并实地察看了舒桥、船寮、东源、高湖等乡、镇小流域综合治理现场。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主要成效
船寮港流域综合治理成效明显。源头黄洋钼矿的百法无序开采得到有效遏制,投资1602万元建造了6道矿山废碴固碴坝,固定废碴1785万方,植树种草绿化1300亩,新建大型排水沟1**0米;十一都源中下游的河道疏浚工作已基本完成,畅通河道取得明显成效。河道清水工程有效缓解了治理区河床淤积抬高,降低了水位,有效地降低洪灾的发生率。
温溪镇防洪堤累计完成4190m,完成投资4276万元,将温溪镇集镇横溪以下段防洪能力提高到20年一遇。
四都港流域综合治理。先后完成了油竹新区防洪堤、田步洋、下尾段、徐岙段、赤岩段防洪堤;仁庄镇防洪堤、山口下殿潭、板石防洪堤、汤洋乡防洪堤、方山乡防洪堤等防洪堤长度的建设工作。
水毁工程以奖代补项目。20**年完成投资1278万元,07年完成投资892万元,**年完成投资685万元,近两年对山塘整治的力度逐步加强,**年投入约880万元。
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减少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实施生态林保护制度,加强生物防护措施。加强森林资源培育与管护工作,森林覆盖率达74.5%,有效地改善了沿河沿溪的景观和生态环境。
二、我县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详细措施如下
(一)重视前期规划,强调综合治理
1、小流域治理坚持“合理开民、得用,保护水土资源,防治水土流失,减少水旱灾害”,坚持以“上蓄、中拦、下疏、疏围结合、因势利导、防冲防淤,降低水位、减少水患”为指导思想,实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坚持不懈,讲究实效,目标明确,治一段成一段。先后编制完成船寮港、四都港、祯埠港、管庄源、贵岙源等各主要流域水电梯级开发规划报告和中下游滩地开发规划报告。
2、由于财力、物力、人力等因素的限制,工程项目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对山洪条件下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又没有实施防洪工程项目的区域,建立以非工程措施为主的防洪避洪体系,因地制宜,做好小流域防洪避洪应急预案。**年完成编制《全县小流域防洪避洪规划》,指导各乡镇完成《乡镇小流域山洪避洪YU案》编制。
3、开展全县水域调查与水域保护规划工作。20**年底,根据省水利厅统一部署,我县开始着手部署全县陆地水域调查工作,对全县范围内所有河流、水库、山塘进行了普查。调查工作历时一年,通过调查,全面掌握了我县现有水域基本数据,为加快水域综合治理步伐提供基础数据。
4、20**年12月,完成《青田县水域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并通过丽水市水利局审查:现阶段水域划界以开始野外测量等前期准备工作,为全面监管我县水域,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河道打好基础。
三、我县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存在问题
(一)、施工硬件方面
部分河道疏浚不规范,该挖的没挖掉,挖掉的地方高低不平。寮港赤岩段河道疏浚时,疏浚的太深,防洪堤的堤底都在外,洪水来的时候,有被洪水冲毁的危险。后续管理不到位,部分河道刚疏浚完,就有很多废渣、弃渣倒进来。
(二)资金拨款安排方面
我县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主要有三部分:一是由财政局下面的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导的小流域生态农业工程建设,项目由县里上报,资金由省财政直接拨付,目的是偏远山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面貌,促进农民增收;二是水利局主导的防洪堤建设,目的是提高防洪能力;三是由砂石料办公室主导的河道采砂疏浚工作,目的是提高防洪能力。但有时资金到位不及时,影响到工程的开展进度。
三、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与城建、交通、林业、农业环保惟及船运等专业规划有发生交叉现象
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涉及的面相当广,由于青田的特殊地理环境,河道治理经常会与城建、交通、林业、农业环保惟及船运等有发生交叉,在有关的专业规划上也经常出现冲突,给小流域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困难。
四、我县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意见建议
1、编制规划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制订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坚持走“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的路子。
对小流域要采取“治理、保护、管理”的方针,治理是指河道疏浚;保护是指原生态保护;管理要依法、科学、到位,不得对河道采砂行为乱收费。船獠港流域要重在治理,有科学地进行河道疏浚;四都港、祯埠港和小溪流域要重在保护,其中四都港和祯埠港流域要规定不好挖砂,严格保护好现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小溪流域民间用砂可以就地小规模挖取,但不好作为商业用砂外运,破坏生态环境。
2、开展试点
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浩大,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任务,要根据财力逐步实施。近期,要在规划的基础上,根据轻重缓急,筛选灾情严重影响大急需治理的小流域,开展综合治理试点。对列入综合治理试点的,要将综合治理区的项目进行分解,落实到各相关部门,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并将综合治理试点项目明确为工作重点,各司其责,加强协调,形成合力。要因地制宜,针对具体的小流域特点,科学地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理措施,实现综合治理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3、强化管理
要提高小流域的生态质量,维护小流域的生命健康,不仅要治理,更要重视管理,落实以防为主,切实加强对河道的管理,严禁在河道弃土弃渣和在河道内占地建房,规范河道采砂管理,清理“三无”小水电。切实加强沿溪沿河森林植被保护和培育,引导农民科学山地耕作和营林作业,从源头上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森林植被质量。加强和规范小流域的采砂管理:对小流域要认真落实保护措施;原则禁止小流域内的外运型商业采砂活动,搞好小流域保护和疏浚规划,规划疏浚区域之外原则不得安排商业及填方用料的采砂;积极探索村民自用用砂开采与小流域保护的有效管理办法。
4、加大投入
xx河位于xx江的东上游,是xx江的一级支流。由东北向南流经汇xx的xxx、xx、xxx、xxx村汇入xx江河,河道全长10.15Km,流域面积48.2Km2。流域内汇xx境内有1座小(一)型水库,xxx 76口、小水电站1座、机组 2台(总装机容量 7200 千瓦)、石河堰 2 座。
二、组织体系建设情况
县发改局为xx河河长制联络员单位,成立了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有序开展相关工作。沿河村支部、村委会高度重视,根据河流自然属性,完善本行政区域xx河的基本信息,确定了辖区内河流段各分级名录乡、村级河长,设立了以村主任为河(段)长、库长。设置河长制办公室,落实办公室工作人员。乡、村二级河(段)长公示牌设置到位,明确了乡村二级管理职责。为改善河道垃圾污染严重的现状,设置河道保洁人员共 31 名。
三、制度建立情况
1.河长制工作会议制度。根据工作需要,结合实际,由领导小组组长主持召开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河段长会议由乡级河段长主持召开。
2.巡河制度。乡制定了《河段长巡河制度(暂行)》,乡级河段长每月巡河三次,村级河段长每10天巡河二次,并结合实际情况不定期进行巡河。河道保洁员每天开展巡河,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处理。
3.明确河道保洁员,加大河道保洁力度。设置河道保洁人员共31名,河道保洁员专门负责巡河以及河道漂浮物和垃圾的清理。
四、工作任务细化实化情况
(一)开展了问题摸排。联络员单位与我乡一道坚持问题导向,加强了摸排。目前,由各村报备以及xx河河长制办公室摸排的xx河流域的污染点源 2 处,主要涉及生活污染、企业污染二大类,初步形成xx河问题清单。其中,生活污水5处,生活垃圾2处,工矿企业2家。
(二)加强了巡河督导。市级河长带队巡河2次,县级领导带队巡河5次,县发改局巡河7次,乡主要领导不定期对河道进行抽查。
(三)突出了立行立改。结合现状问题,制定了《汇xxxx河环境治理整治作战图》,制发了《xx县汇xx河长制工作四张清单》。坚持立行立改,按照时间节点开展初期治理,取得初步成效。启动了金林煤矿、杉树坪、月台煤矿污水处理、河道护坡拦截煤碴,投入资金杉树坪煤矿近50万元、月台煤矿近70万元、金林煤矿80余万元。乡建立河面漂浮物打捞、河岸垃圾清理等工作机制。
五、开展河长制宣传活动情况
1.强化宣传教育。xx河流域各村组织召开了河长制工作专题会议,组织学习了《xx县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实施方案》、《xx县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会议制度(暂行)》等重要文件,在交通要道、河道旁悬挂河道环境保护标语30余幅,并通过会议等多种形式对河长制工作进行宣传,营造浓厚宣传氛围。通过乡、村、组的河长制专题会议,增强群众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逐步形成共同关心河流保护和水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六、信息报送情况
xx河流域联络员单位及各村均按照相关文件及时、准确的报送信息。先后报送了《关于成立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xx河流域河长制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xx河作战图》、《xx河四张清单》等,同时积极上报相关简报。
七、存在的问题
一是xx河流域内4个村没有建成污水处理站,污水无法处理。二是农村面源污染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虽然xx河流域各村组织人员对河道漂浮物打捞、公路沿线垃圾清运、保洁、秸秆等农作物和垃圾焚烧、农药化肥薄膜使用等逐步建立了长效机制,但由于群众环保素质和生活习惯在短时间内难以根本扭转,环保监管面宽量大,任务还比较繁重。三是一河一策编制工作尚在启动中,没有进入编制环节。
八、下步工作
1、加强宣传引导势头。以村为单位,以村民为载体,做到全面参与,要多形式、多角度积极做好宣传引导工作。通过对沿河村民发放公开信、倡议书、宣传资料等方式,增强居民爱河护河的自觉性,让群众及时了解河长制开展情况,引导更多的人参与到河长制管理中来,形成“共管、共享”的良好氛围。
2、加快建章立制步伐。继续按照总河长办公室相关工作要求,在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深入研究,建立健全部门联动制度、信息报送制度和工作督察督办等一系列制度,以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确保河长制管理落到实处。加快一河一策的编制工作,力促河长制工作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论文关键词】荒地排河;现状;问题;治理;实施方案
1河道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1.1河道概况
1.1.1河道现状。荒地排河开挖于1970年,位于独流减河以北,起自石化泵站(乙烯泵站),沿独流减河左堤北侧,经大港发电厂,穿津歧公路,在大港发电厂循环河北侧,东至挡潮闸入海,全长16.7 km,负责独流减河以北、北环路及上高路以南、八米河以东、海滨大道以西范围内的排水。排水范围内主要有天津石化公司、100万t乙烯、油建公司、大港发电厂、新泉海水淡化公司、古林街、石化园区、开发区、生活区、港东新城,正在建设的南港轻纺园,排水面积61.39 km2。
1.1.2水利设施情况。现有六米河、十米河、城排明渠、板桥河4条河道汇入荒地排河;沿河座落石化泵站(16 m3/s)、大乙烯排水泵站(13.8 m3/s)、十米河泵站(16 m3/s)、城排泵站(6 m3/s),4座泵站的排水能力为51.8 m3/s。wWW.133229.Com南港轻纺园的雨水、污水的排水规划正在编制,如果不开辟新的入海河道,其雨水、污水只能入荒地排河。
1.1.3历年治理情况。荒地排河从开挖至今,对解决该区域的排水问题发挥了很大作用。近几年来,虽然先后建设了大港发电厂节制闸、海口挡潮闸,并对险堤段和入海口淤积进行了治理,但河道治理与大港经济社会的发展相比仍较为滞后。
1.2存在的问题
1.2.1设计断面小,排水标准低。原河道负责排除荒地、农田的积水,排水采取自流形式,设计标准低,排水时间长[1-2]。
1.2.2地权与河道管理分置,年久失修。该河上段占地属津南区,由三角地指挥部管理,长3.3 km;中段占地属大港管理,长6.47 km;下段占地属塘沽,由盐场管理,长5.43 km。由于种种原因,3个行政区没有对河道实施有效管理,造成堤防及沿河水利设施破烂不堪。
1.2.3淤积严重,排水不畅。由于水土流失和海潮挟带泥沙沉积的影响,河道的淤积深度在1.5~2.5 m之间;另外,汛期多发位时,河道水位被潮水顶托持高不下,水位抬高,雨水不但不能入海,反而会造成漫溢,淹泡临河低洼的区域。
1.2.4排水面积加大,增加了排水压力。由于沿河企业、园区、城区的快速建设,使地面截留、渗漏减少,而企业的外排水标准高,导致排水量大幅增加[3-4]。
2治理的必要性、目标及规模
2.1治理的必要性
2.1.1城区排水的需要。天津石化100万t乙烯、南港轻纺园、陆港橡胶等一批大项目相继落户大港,东部城区建设正在加速,原先的农田、荒地、坑塘,正在快速转变为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城市。由于用地性质改变,排水标准也应相应提高。初步测算,荒地排河的流量达到70 m3/s时,才能满足排水要求,而现状荒地排河的最大排水能力只有10 m3/s,远远满足不了城区发展对排水的要求。大港城区附近另一条入海河道是独流减河。独流减河全长68 km,是大清河主要入海河道,担负着保卫天津市区防洪安全、渲泄大清河洪水入海的重要任务,大港段河道还担负着引黄济津和南水北调的引水任务,排水压力比较大。
根据有关规定和河道上下游的实际情况,大港城区及企业的雨水不能向独流减河排水。一是独流减河水质要求。根据天津市人民政府津政函[2008]9号《关于对海河流域天津市水功能区划的批复》的要求,万家码头至十里横河段日常期间2010年应达到ⅴ类水水质目标(饮用水输水期间2010年应达到ⅲ类水水质目标),十里横河至南北腰闸段2010年应达ⅴ类水水质目标。由于各单位排水不能保证达到ⅲ类或ⅴ类水质要求,因此向独流减河排水不符合天津市水功能区划的要求。同时,该段河道是引黄济津和南水北调的重要引水河道,一旦入独流减河的水质影响引水水质,不但影响市区居民的引水安全,而且将产生极其不好的政治影响。二是独流减河汛期行洪要求。独流减河负责大清河水系的泄洪,遇有上游洪水经独流减河泄洪时,设在独流减河左堤的口门必须封堵,避免发生险情,以确保天津市区安全。三是对沿河企业单位的影响:①对大港油田和北京地下储气库的影响。自大港电厂南北腰闸建成后,为保证大港电厂安全生产(水位要求、水中无杂物),除上游洪水下泄外,北腰闸不允许开启。因此,排入独流减河的水无法入海,只能囤积在河道内,抬高河道水位,造成漫滩现象,直接影响大港油田油井和北京地下储气库的正常生产。②对大港发电厂的影响。由于大港发电厂机组按海水冷却设计,冷却水中若有大量的污水对机组的腐蚀非常严重,不利于机组设备的正常运行。③对沿河生产单位的影响。沿河自然养殖户较多,苇地鱼池数千公顷,若排水造成污染,养殖户索赔损失,引起群众上访事件,引发社会不稳定。因此,荒地排河成为大港城区雨水排外的唯一河道,具有保证城区排水安全的重要意义。
2.1.2水环境治理的需要。当前,滨海新区快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而荒地排河做为城区外围唯一的入海河道,河道的水环境与城市发展不协调。因此,必须对荒地排河进行综合治理。
2.2治理目标
完善设施,提高功能,确保区域排水安全;推进水环境治理,创造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实现人水和谐[5]。
2.3治理规模
2.3.1工程任务。全面治理荒地排河石化泵站(大乙烯泵站)至入海口16.7 km河道。
2.3.2治理规模。根据企业排沥标准及各排水口入河流量,兼顾长远发展,进行分段设计:①十米河以上段工程治理规模:石化泵站排水流量16 m3/s,乙烯泵站排水流量13.8 m3/s,河道排水流量按30 m3/s考虑。②十米河至板桥河段工程治理规模:十米河以上排水流量30 m3/s,十米河泵站排水流量16 m3/s(正常运行12 m3/s),城排泵站排水流量6 m3/s,该段排水流量按50 m3/s考虑。③t型河口至挡潮闸段工程治理规模:t型河口以上河段排水流量50 m3/s,板桥河汇入排水流量20 m3/s,该段排水流量按70 m3/s考虑。
3工程实施方案
3.1设计依据
工程等级和排沥标准参照《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荒地排河治理工程按ⅳ等工程进行治理。遵循的主要规范、标准及文件有:《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天津市大港区河道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议书》。基本资料来源是2008年12月实测带状地形图和纵横断面图地面附着物调查成果。
3.2河道纵向布置
(1)石化泵站(乙烯泵站)至电厂铁路涵洞(0+000~6+820)段:按现状河道的走向进行布置。
(2)铁路涵洞至板桥河(6+820~8+450)段:按新挖河道进行考虑。
(3)t型河口至挡潮闸(8+450~15+200)段:按现状河道的走向进行布置。
(4)挡潮闸以下2 km段:按现状河道走向进行布置。
3.3横断面设计
(1)石化泵站至城排泵站(0+000~3+800):长3 800 m,按规划部门的要求,河道南侧预留10 m宽用地,北侧预留60 m宽用地,采用矩形断面,河道上口宽45 m,占地宽55 m。
(2)城排泵站至电厂铁路涵洞(3+800~6+820):长3 020 m,该段地形较为宽阔,采用宽浅式断面,河道上口宽80 m,占地宽110 m。
(3)电厂铁路涵洞至板桥河(6+820~8+450):长1 630 m,南侧为电厂住宅楼,北侧是建国村住宅区,建议采用矩形断面,河道上口宽60 m,占地宽80 m。
(4)t型河口至油田桁架(8+450~9+770):长1 320 m,河道向西侧扩挖,采用宽浅式断面,河道上口宽75 m,占地宽100 m。
(5)油田桁架至挡潮闸(9+770~15+200):长5 530 m,河道向北侧扩挖,采用宽浅式断面,河道上口宽95 m,占地宽110 m。
(6)挡潮闸到入海口(15+200~17+200):长2 000 m,以清淤疏浚为主。
3.4建筑物改造
沿途建筑物改造17处,其中:铁路方涵5处,需扩建3处,改建为桥1处,拆除1处;扩建节制闸2处;扩建导虹1处;左右堤需新建闸涵7处;新建交通桥1处、桁架1处。
3.5管道切改
需要切改管道19处、89条。其中沿河管道20条,跨越河道管道64条,穿越河道管道 5条。
3.6工程占地
工程共计占地140.08 hm2,其中利用原河道37.96 hm2,新增占地102.12 hm2。石化泵站至城排泵站共占地2.75 hm2,新增乙烯项目部0.21 hm2,新增津南区1.29 hm2;城排泵站至电厂铁路涵洞共占地18.15 hm2,新增津南区11.55 hm2;电厂铁路涵洞至板桥河共占地33.22 hm2,新增大港24.16 hm2;t型河口至油田桁架共占地13.04 hm2,新增占地13.04 hm2,古林街上古林村、建国村12.19 hm2,大港电厂0.85 hm2;油田桁架至挡潮闸共占地13.19 hm2,新增建国村9.23 hm2;挡潮闸至入海口共占地59.73 hm2,新增塘沽42.64 hm2。
3.7工程投资估算
3.7.1主要工程量。河道治理:清淤土方92.47万m3,挖土方78.96万m3,浆砌石21.46万m3,砼1.08万m3,复堤土方65.04万m3。建筑物改造:沿途建筑物共17处,其中:铁路方涵5处,需扩建3处,改建为桥1处,拆除1处;扩建节制闸2处;扩建导虹1处;左右堤需新建闸涵7处;新建交通桥1处、桁架1处。管道切改19处、89条。
3.7.2投资估算。工程总投资约6.08亿元,其中,河道扩挖、堤防加固1.35亿元,建筑物改造0.47亿元,管道切改0.44亿元,地上物赔偿0.11亿元,工程占地2.95亿元(新增占地1 02.12 hm2),绿化、景观0.32亿元,临时工程0.15亿元,独立费用0.29亿元(设计费0.04亿,建设管理费0.05亿,预备费0.20亿)。
3.7.3工程治理计划。分2期实施:一期工程投资4.85亿元,主要实施河道清淤、扩挖、筑堤,管线切改,建筑物改造,土地占用赔偿。二期工程投资1.23亿元,主要实施堤防护砌、绿化及景观建设。
3.8实施计划及投资匹配
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根据区域内各单位排水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进行资金分配筹集,按排水面积计算,各单位需投入的资金情况在工程实施前另行计算统计。
4效益与管理
4.1效益
荒地排河治理工程实施后,可以带来多方面的效益,主要有以下几点:为各大企业的排水提供可靠的保障;完善原排水系统的功能,有效提高排水能力,最大程度减少洪涝灾害带来的损失;保持生活生产的正常秩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打造宜居的城市水生态环境,达到绿化、美化、环保的目的,实现人水和谐。
4.2工程管理
治理工程完工后,由大港水务局按照《天津市河道管理条例》的规定统一管理,并做好日常维护,以保持河道的设计排水能力;依法行政,严格控制排水口门,确保排水安全。
参考文献
[1] 周兵.试论淮河流域污染治理的对策及其改进[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7(5):194-195.
[2] 李明生,肖仲凯,董小涛.石化行业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特点与对策[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0(2):7-8.
关键词:中小河流;治理;建后管理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湖北地处于长江的中下游,沿江两岸河流分布较为密集。蕲春县株林河属于蕲水河流的一个直流,起源于浠水县三角山,自北向南沿途流经浠水县洗马镇,蕲春县株林镇,在蕲春县株林镇黄城河村汇入蕲水河,全长38.6km,其中蕲春段长18.8km。本文作者针对于在株林河蕲春段勘测、设计过程中,通过工程建设和建后管理的现象进行了调查,并且对中小河流治理的措施和建后管理的方法提出了个人看法。
1.中小河流存在的问题
1.1、缺少配套设施、污染严重
城区河流是城市景观环境建设的重要依托,由于城区发展速度快,污水处理能力及管网配套建设的不完善,使城区内河道成为居民生产、生活污水排放处,严重恶化了河道水质,制约了城市景观发展。目前,现有水资源管理体制仍是水利部门管水源和防洪治涝,城建设部门管城区供水排水,环保部门管理污水,管水和防洪治涝的不管城区供水、排水和治污,管供水和排水不管水源,条块管理,各自为政,现有水利设施难以实现合理安排利用、统筹兼顾。
1.2、防洪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对于大型的河流来说,中小河流的特点是洪水暴涨,源短流急。由于在很多的中小河流中,防洪的设施相对于较少,并且防洪标准低,甚至很多地区都处于没有设防的状态,一旦遇到洪水就会带来严重的再好。一些对中小河流资源利用不当而导致该地区出现严重水土流失的现象,并且有有无节制的采砂、拦河设障、沿河违规违建侵占河道等现象更是使得河道萎缩严重,行洪能力降低。
1.3、管理薄弱,河流功能衰减
中小河流流域内岩石,堤防单薄,加之水土流失严重、不合理采砂、拦河设障、向河道倾倒垃圾、违章建筑等侵占河道的现象较多,洪水来时容易造成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且工业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逐年增加,两岸村庄生活污水、垃圾直排河道的情况相当突出,河道生态破坏严重。
2.中小河流的治理措施
2.1、完善水务机制
优化地方区域水资源,提升城乡水资源承载能力,注重统筹考虑防洪与排污、引水与排涝的相结合;道路、堤防、生态景观的相结合;综合考虑防洪、水源、供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与城市景观用水规划的相结合,切实缓解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提高城乡防洪减灾能力,加大城市污水管网建设,加大污水处理设备、资金投入,强化入河口排污监督管理,改善水生态环境,加大水源地环境保护,保证高质量供水,提高居民的生活整体水平。
2.2、统一规划,综合治理
针对于中小河流在进行治理和防治的过程中,必须要科学合理,并且要全面的进行规划。按照防洪保护的对象不同和相关的规范标准,给洪水提供足够的通道,在根据轻重缓急的原则进行有序的治理,全面达到根治灾害的目的。根据河流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开发过程的现状,以综合治理为主要的原则,在进行统一规划,分别从环境、经济等各个方面出发,提出中小河流治理的主要原则、任务和治理的方法,并且按照一定的程序选择出综合的治理方案和综合的布局。在整体规划的过程中,必须要抓住整个目标,规划好各个方面的关系,并且规划很高整体的关系,左右岸,上下游,各部门,各地区之间的协调关系;协调好近期和远景的关系;河流综合治理开发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等。必须要事实就是的进行,重视对河流基本情况,并且进行实地考察,对相关的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对于各方面的不同意见和具体要求要充分的听取,从而分重点、分批次的有序、有效的进行规划治理
2.3、强化监督检查
中小河流治理建设项目要在开工前、竣工后公示,县水务局应组织力量全过程跟踪监督、检查和指导项目实施,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推进治理建设项目有力有序有效实施。根据财政部、水利部出台的关于中小河流治理的规定在项目全过程贯穿绩效管理,作为加强管理的重要抓手,实行绩效评价结果的报告和公开制度,既为决策服务,又增强政策的社会公信力。
2.4、控制河流污染
目前一些地区的中小河流污染比较严重,水质上很难达到国家允许的相关标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啊到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对这些河流进行治理,提升河流的水质,符合广大群众的基本愿望。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河流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是人们赖以生存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治理中小合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美化了河流环境,减少河流的污染。但值得注意的是开展中小河流的治理,提升河流防洪能力的同时要减少可能对河流造成的二次污染,还青山绿水给广大群众。
3.中小河流建后管理措施
3.1、维修管理
堤防管理机构要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按划定的堤防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根据《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及地方河道堤防管理的有关规定,保证堤防系统的完整性,保护堤身、堤基、穿堤建筑物免受损坏。堤防管理机构要对堤防表面变形、近河岸冲淤变化、建筑物变形、渗透压力等项目进行系统观测,了解堤防的运用和安全状况。管理部门应制定详细的观测计划、检查制度、报告制度、编制规范化表格,并做好观测资料归档管理,为工程维修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每年汛后,由管理机构对堤防工程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安排落实工程的维修保养,对水毁工程进行修复。地方管理单位要对堤身隐患定期进行探查,发现险情及时维修加固,加强堤身整体性,确保防洪安全。对影响工程安全的重大问题、工程隐患应提请上级有关部门或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专题研究、妥善解决。
3.2、加大宣传力度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关乎社会的发展、关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以,我国各个相关单位应当加大宣传,让广大群众认识到其重要性,让人民群众意识到保护环境就是维护自身的利益,以人为本是河流治理的根本要求,提高环保意识,使群众积极参与到建设与管理中来,减少人为原因造成的破坏,鼓励群众为工程建设与管理建言献策。此外,相关单位还可以向整个社会募集资金,增加资金来源的渠道。为了随时掌握治理工程的运行情况,相关单位应当派专门的人员开展巡查工作并且做好巡查记录,如果发现了问题要迅速报告处理,确保建造的治理工程保持最佳的运行状态。
3.3、加强水利工程人员综合素质
现阶段,水利行业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无法满足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对工作人员的要求很高,它不仅要求工作人员拥有水利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求他们拥有地理学、地质学、环境学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技能。因而,施工单位要聘用拥有相关资质的人才,而且他们上岗之后,施工单位还要加强对他们的培训教育,以应对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结束语
中小河流治理是一个长期性的工程,并且不容易协调,涉及到财务管理、质量管理监督和档案管理等各个工作,要想全面的把握和提高工程的效益,那么就必须要全方位进行综合的治理。全国各个地区要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实事求是,在确保中小河流整体安全性的基础上,开展防洪排涝工作,分时期分阶段采取治理方式,一步一步的达到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目标,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身斌.中小河流治理和提升河流防洪能力的措施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4,03:312-313.
[2]李丹枫.探析山区中小河流治理措施[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02:245-246.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明月”为你整理了这篇关于全县水环境专题询问会整改问题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关于全县水环境专题询问会整改问题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
县人大常委会社会事业工委
按照县人大常委会2021年工作计划安排,6月10-11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正冲率领调研组深入城区街道和镇村一线,就2020年全县水环境治理专题询问会整改问题落实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一行通过现场察看、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方式对询问会整改问题落实情况进行详细全面的调查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整改落实情况
询问会整改问题涉及县生态环境局、城管局、住建局、水务局、农业农村局、沛北经济开发区、沛县经济开发区等7家责任单位、共13个问题。截至2021年6月中旬,正在推进9个,已完成4个。
㈠正在推进问题(9个)
1、关于2020年第三季度全县28条河流83个断面水质检测有Ⅳ类66个、Ⅴ类2个、劣Ⅴ类7个,这说明我县城区部分河道尤其是城区及周边水体污染严重的问题。(责任单位:县生态环境局)
进展情况:
经排查,全县17条支流,排污口约960个,主要为生活、畜禽养殖和农业退水污染,已交办各属地落实整改。城区河道污染主要来自小区和道路雨污混流造成,集中开展了城区水环境治理攻坚行动,针对新城区佀楼河、正阳沟、石灰窑沟、老沛龙公路沟等主要河黑臭水体问题,集中开展周边居民小区、机关单位、学校医院、农贸市场等场所雨污混流排查,采取疏通污水管网、建设溢流井和提升泵站进行整改。
推进措施:
正在实施全面治理,实施城区截污工程,老城区实施雨污分流工程,建设排水管涵,减少入河污水排放;新城区疏通污水管网,改造错接和混接乱接的排污口,排查整治雨污混接管网,疏通污水管道,切断污水直排河道情况,实施河道清淤疏浚,目前工程正在加快施工。
2、关于农村厨余垃圾及粪便如何进行无害化处理的问题。(责任单位:县城市管理局)
进展情况:
⑴农村厨余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近年来,我县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行“其他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四分类,针对农村厨余垃圾无害化处理问题,实施农村厨余垃圾就地生态化处置,采取好氧发酵、厌氧发酵和干式厌氧两种处理模式,坚持因地制宜,按照“服务半径3公里、覆盖3-4个行政村,服务人口8000-10000人”的标准,投资3000余万元,先后建设垃圾处置设施共117处,其中阳光堆肥房39处、厌氧发酵池77处、干式厌氧发酵装备1处。经调查了解,我县在好氧发酵、厌氧发酵、干式厌氧发酵等方面,处理利用厨余垃圾涌现出一批代表村和示范点,分类处理取得一定成效,但厨余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宣传培训、推广普及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
⑵粪便无害化处理工作。积极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我县农村总户数为238436户,已改农村无害化户厕236338户,农村无害化户厕普及率为99.12%,农村无害化户厕使用率在90%以上,农村公厕建设累计建成1581座,实现自然村全覆盖。2019年6月,按照政府购买服务程序,对我县粪便垃圾无害化处理服务项目进行了招标,中标单位为徐州国新生物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已经建成了粪便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全套设备,已具备收运处置粪便垃圾的能力。经调查,我县部分畜禽粪便已送至国新能源公司处理,但城区环卫粪便还没有得到处理。目前,县政府与国新公司还未签订沛县粪污垃圾无害化处理特许经营服务正式合同。
3、关于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已经建设完成,但部分居民住户、沿街店铺未接入市政管网,污水收集率低,污水处理厂运转率低,不能发挥作用的问题。(责任单位:县水务局)
进展情况:
根据监测结果,目前13个建制镇镇级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率得到一定程度提升,整体实际处理负荷已由年初的不足30%提高到50%以上。今年2月份我县13个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全部完成升级改造工程,并于3月中旬委托兴蓉水务进行全面代运行管理。通过2个月的监测考核验收,各处理厂出水水质能够稳定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推进措施:
⑴针对目前分支管网不健全、入户率不高、雨污混流等问题,由属地牵头,水务局业务指导,全面排查镇级建成区污水管网覆盖情况,划定管网覆盖空白区或薄弱区域,结合该区域建设改造规划和近远期实施计划,科学确定消除管网空白区的方案对策;全面排查市政管网及居民小区、公共建筑和单位庭院内部管网雨污混流和检查井错混接、总排口接管等情况,列出问题清单,明确任务清单,推进实施管网修复改造和建设。通过雨污分流改造、分支管网建设、排水户纳管等整治措施,不断提高污水处理运行负荷率及污水进水浓度。
⑵督促兴蓉公司围绕龙固镇污水处理厂远程监控中心,建立、完善各镇污水处理厂自控系统与监控系统,实现驻厂辅助人员在远程监控人员指导下快速进行工艺调整。
⑶县水务局、生态环境局和属地建立健全部门联动、监督考核工作机制,县水务局负责镇级污水处理厂日常运行的监管考核,县生态环境局负责镇级污水处理厂日常进出水水质的监管考核,属地落实排水户的接管监督管理及污水处理厂的属地管理责任。
4、关于乡镇浴池废水达标排放的问题。(责任单位:县生态环境局)
进展情况:
浴池废水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单独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可通过接入城镇和村级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出水达到一级A标准排放。通过调查,目前全县共有浴池175个,接入城镇及村级污水处理设施的83个,镇驻地浴池污水基本上都接入市政管网,村级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铺设施工时,会将村内浴池废水接入管网,待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建成运行后,进行集中处理。下步将加强督查,对未接入管网的浴池督促属地政府落实整改。
5、关于我县城区还有迎宾小区、金星小区等28个没有改造的老旧小区和沿街独栋居民楼仍为雨污合流,沿街商户排水存在未经审批私自接入市政排水管网现象,造成污水进雨水管道的问题。(责任单位:县住建局)
进展情况:
按照住建部老旧小区改造指导意见和省市通知精神要求,目前老旧小区改造原则上改造2000年底前建成的小区,改造范围可适当放宽,但不应超过2005年年底前建成的小区,且改造计划中2001-2005年建成的小区占比不应超过15%,且应量力而行,不应增加政府隐形债务。
经调查了解,我县根据老旧小区现状和县财政承受能力,“十四五”期间计划改造老旧小区28个,其中2000年年底前建成的小区18个,涉及户数3716户,建筑面积35.38万平方米。2001-2005年建成的小区10个,涉及户数1053户,建筑面积10.1万平方米。这些小区改造初步设计方案在1月份已完成,对于小区内部排水方面全部实施雨污分流,并且高标准设计,小口径管道全部采用钢带缠绕波纹管,大口径管道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对市政道路已实施雨污分流的分别接入市政雨污管道,对于市政道路未实施雨污分流的,在小区排水末端分别设置雨污水检查井,先暂时接入市政混流管道,待市政道路改造完成后,再分别接入相应雨污水管道。
2021年计划改造并已实施迎宾小区、铁建公司、金星小区、石油小区4个小区,这4个小区是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改造项目,也是对县考核项目,目前进度在徐州市第一,江苏省也名列前矛。4个小区建筑面积12.3万平方米,涉及户数1236户,迎宾小区、铁建公司3月15日开工,总投资3800万元,目前完成总体工程量的80%。其中污水管网3135米,雨水管网2178米,化粪池33座,已全部完成。金星小区、石油小区4月15日开工,金星小区总投资1300万元,目前完成总体工程量的80%,其中污水管网510米,雨水管网420米,化粪池10座,排水工程已全部完成。石油小区总投资1200万元,目前完成总体工程量的80%。其中污水管网540米,雨水管网500米,化粪池8座,排水工程也已结束。除这4个小区外,通过前期调查,沛城家属楼、蔡庄楼、棉麻小区等8个小区也基本满足改造条件,计划9月份开工,年底前完成改造任务。
6、关于我县村庄污水处理工作的问题。(责任单位:县生态环境局)
进展情况:
我县于2020年起开始实施农村污水治理三年攻坚行动,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全县368个涉农行政村、1001个自然村的治理覆盖率、污水收集和治理率均达到100%的目标。2020年新完成216个行政村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和部分管网的建设,全县行政村治理数累计达到294个,治理覆盖率达到79.98%。今年,在涉农行政村污水治理率达100%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农污治理行政村向自然村延伸,270个自然村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建设已全面开工建设,并完善2020年已建设施的村内管网铺设。但因历史欠账大,自然村治理覆盖率不足,污水收集不足,设施无法正常运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效率较差。
推进措施:
编制专项规划,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完成沛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预计总投资33亿元,积极推进农污治理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坚持建管并举,建成后委托第三方开展社会化运维。
7、关于新城区污水处理厂已经建成,但是新城区的佀楼河、刘园大沟、石灰窑大沟、老沛龙公路沟水质依然污染较为严重的问题。(责任单位:县水务局)
进展情况:
2020年水务局对新城区及大屯片区近155公里的雨污水管网进行了清淤检测,主要探测管网目前使用的状态,查找损坏、混流管网,为下一步管网管理及改造提供针对性的依据。经排查共发现小区、医院、学校、企事业单位等雨污混流点位40个,市政管网混流4处,并根据这些问题,委托设计院进行改造设计,于2021年4月起集中实施了改造,目前小区、医院、学校等庭院混流截污已经改造完成,市政管网改造正在实施。同步对新城区河道进行清淤,目前老沛龙公路沟、正阳大沟已经开始清淤。
8、关于我县城区道路雨天易淹积水的问题。(责任单位:县水务局)
进展情况:
为解决汛期道路积水问题,水务局编制了《沛县城市排水专项规划》,颠覆性的改变沛县城区的排水走向,并充分利用社会资本,计划投资2.4亿元,实施沛县新老城区主干道不积水工程,该项目经县人大审议,列为2021年度重点民生工程。项目主要实施老城区歌风路、正阳南路、香城路的道路及排水设施改造,实施汉源大道与汤沐路交叉口、汉城南路与新沛路交叉口、东风路与汉城中路交叉口、汉城中路与汤沐路4个交叉口节点的排水改造,实施新城区萧何路与正阳路交叉口、周昌路、陈平路、红光路4个节点的道路与排水设施改造,共新建箱涵2.3公里,铺设雨水管网1.8公里,铺设污水管网4.6公里。目前新城区部分已经改造完成,老城区排水箱涵已经完成80%以上。
9、关于沛北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建设工程,保证工期和工程质量的问题。(沛北经济开发区)
进展情况:
沛北污水处理厂投资1亿元,主要处理工业污水,设计规模10000m3/d。杨屯镇人民政府委托江苏南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开展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江苏南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实地踏勘、调研,并收集有关材料,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环境影响报告书。镇水利站和建设局安排专人进行项目跟进,及时发现问题,督促进度。沛北污水处理厂新增收集管网正在铺设,其他管网的排查、疏通已安排安徽同绘家园土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正在施工中,计划6月底竣工,7月份正常运行,委托安鹏监理公司对项目进行监管。
㈡已完成问题整改(4个)
1.随着大沙河滩面果树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大沙河水质存在着被农药、化肥污染风险的问题(责任单位:
县农业农村局);2.对新城区污水处理厂及13个镇级污水处理厂运行中的出水量及水质情况进行监管的问题(责任单位:水务局);3.沛县经济开发区污染监控平台监控企业全覆盖的问题(责任单位:县经济开发区);4.完成《沛县污水处理厂尾水导流规划》编制工作的问题(责任单位:县水务局)共4个问题整改已全面完成。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我县各相关责任单位能够提高政治站位,坚持问题导向,认真对照问题清单,强化责任措施落实,积极破解各种难题,力促问题有效整改,综合施策,靶向发力,各项重点工程加快建设,水环境治理正在有力有序向纵深推进,全县水环境治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调研中也发现几个方面的问题和不足:
(一)主要河流和断面水质改善依然严峻。一是水系治理缺乏全面系统设计。水环境治理改造规划设计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城区河道污染主要来自小区和道路雨污混流造成,目前老旧小区雨污改造尚未全面完成,控源截污、河道清淤、生态修复等工作还没有达到无缝对接,一定程度上给水系贯通、碧水绕城工程带来持续压力。二是农业面源污染还缺乏长效监管治理机制。近期省环境监测中心对国考断面开展了周边支流水质情况调查监测,我县丰沛运河李集桥断面上游发现3条支流水质处于Ⅴ类(户屯村西侧支流)或劣Ⅴ类(陈楼河、石灰窑大沟),6月11日市水污染防治联系办已书面报告给县委主要领导,要求研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汛期断面水质下降。三是“河长制”作用发挥还不够有力。跨区域河流缺乏上下联动、协调配合机制,多头管理现象较突出,客观上存在管理边界模糊的情况,河道管理难度仍然较大。
(二)三级污水有效收集处理任重道远。一是在城区层面,雨污分流不到位。城区污水收集处理系统还没有完全形成闭环管理状态,新老城区市政雨污分流还未完善,混流截污尚未彻底解决,集污纳管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二是在镇级层面,分支管网不完善。分支管网铺设覆盖面不够,全县镇级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建设与省住建厅“十个必接”(机关、学校、医院、集中居住小区、工业集中区(非化工)、农贸市场、垃圾中转站、宾馆、饭店和浴室)规范要求差距较大、欠账较多,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偏低,目前镇级污水处理厂整体实际处理负荷仅达到50%左右,连续正常运行比例和运行质量不高,镇级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效能与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要求不相匹配,成为当前水污染治理的突出短板。三是在村级层面,处理设施不健全。全县村级污水处理站及配套管网建设数量多、范围广、投资大。自然村到户管网覆盖率偏低,污水收集量严重不足,不能保证建成设施正常运维,分支管网铺设延伸难度较大,真正发挥处理站实际效益,尚有大量工作要做。
(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亟待加强。一是农村厨余垃圾分类推广不到位。虽然我县近几年投入大量财政资金建设了村级阳光堆肥房、厌氧发酵池、干式厌氧发酵装备等垃圾处置设施,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空间依然很大,实际到户收集的有效厨余垃圾增量不足,城管部门每月仅考核下达给镇街的厨余垃圾任务“量”,而没有真正对厨余垃圾“质”的有效监督、分解和考核。厨余垃圾无害化处理推广的力度、深度和广度不够,还没有形成辐射全域、覆盖全县。二是环卫粪便无害化处理监管机制不成熟。农村无害化户厕基本改造到位,已改户厕23.6万户,普及率为99.12%,使用率在90%以上;农村公厕建设累计建成1581座,实现自然村全覆盖,基本全部投入使用。但我县对农村环卫粪便处理还没有形成切实可行的统一监管机制,多数业主还是采取自行联系买方,进行市场化无序处理,存在部门对粪便收集、输送流向、处理渠道、运转数据、责任体系等方面的监管空白。目前,城区环卫粪便还没有得到无害化处置。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强化生态思维,编制专项规划。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立足我县实际,以污水减量化、分类就地处理、循环利用为导向,统筹考虑我县城乡一体化建设、水系布局、功能分区等因素,科学编制专项规划,为协调推进水环境治理常态长效提供系统性指导。以规划推动水务工作由传统的河道整治保护向生态修复转变,由仅注重水安全向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水务服务和管理等多方面并重转变,为构筑现代化新型城乡水务体系,实现城乡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沂河;治理工程;建设代建;机制
中图分类号:TV5文献标识码: A
临沂市在国家治淮重点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续建沂河治理工程建设中,立足工程建设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积极探索工程建设代建制,围绕地方政府城市建设规划,实行沂河治理委托当地政府结合滨河道路建设代建的新机制,有力地促进了沂河治理地顺利开展,极大地提升了沂河治理综合水平。
1、基本概况
沂河治理工程是国家治淮十九项重点工程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东调续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水利部《关于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续建工程沂河、沭河、邳苍分洪道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批复》(水总[2008]219号),山东省境内治理范围为东汶河口至苏鲁边界,全部位于临沂市。治理河道长度114.47km,工程等别为Ⅱ等,工程规模为大(2)型。其中,沂河干流东汶河口至河口段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堤防级别为3级;河口至苏鲁边界段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堤防级别为2级。主要工程内容包括:干、支流复堤工程,干流河道护砌工程,堤防截渗工程,穿堤涵洞工程,以及防汛道路与坡道工程等,工程预算总投资3.28亿元,其中,工程投资1.54亿元元,移民占迁投资1.74亿元。
沂河是流经临沂市境内第一大河,境内全长226公里,流域面积9383平方公里,纵贯全市南北。为加快城市发展,建设大美临沂,临沂市近年来,以现代化生态城市建设为重点,以沂河为轴,进行了新一轮城市建设规划,以实现人与水的和谐相处、水利与城市的和谐发展为目标,以水城建设、城市供水、城市防洪、河道整治为重点,集城乡一体、水路一体、防洪安全与生态保护一体,加大了沂河等水系整理开发力度。各级在沿沂河滨河路规划建设中,与东调续建沂河治理线路基本一致,防洪标准相符,但投资规模和工程规模远大于沂河治理。
2、主要做法
2.1、立足实际,确立代建单位
各县区开展的沂河滨河道路建设,是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和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开展的一项集防洪、交通、生态于一体的大型公益性工程建设,各县区政府按照行政区划沿沂河堤防投资建设。其中,与东调续建沂河治理相重合的工程范围是,沂河沂南段左右岸,沂河右岸兰山段、罗庄段,沂河左岸河东段和郯城段,以及沂河右岸郯城重坊段。对此,临沂东调工程建管局立足实情,对这6段确定实行代建制,按照行政区划,分别与兰山、罗庄、河东、沂南和郯城等5县(区)政府签订委托代建协议,明确建设标准,委托县(区)政府实施。
2.2、明确目标,严格建设标准
为确保各县区保质保量完成沂河治理代建任务,临沂市东调工程建管局对各县区代建工程治理标准要求以协议的形式进行了明确。一是明确了资金投入。将各县区区划内沂河治理工程建设资金和移民占迁资金以及预备费,全部划拨县区,由各县区结合滨河道路建设包干使用。二是明确了代建工程内容。将沂河治理批复各项工程建设内容、范围、治理标准和工期,进行了明确。各县区根据代建工程任务,以满足沂河治理标准要求为原则,对本县区沂河道路工程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在保证工程质量地前提下,确保工程按期建成发挥应有的效益。三是明确了工程标准质量。要求按照批准的设计标准和有关技术规范要求,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确保工程标准质量。
2.3、理清职责,加强建设管理
为切实加强工程建设管理,促进各县区保质保量地完成代建工程建设,签订了协议,建立了责任制,明确了各县区代建职责。规定:一是负责做好征地、拆迁和移民等工作,保障工程建设的外部条件。二是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和国家的有关规定,按照批复的工程设计具体负责实施,对项目建设的内容、工期、质量、规模、资金、安全及廉政建设负责。三是接受市东调建管局及上级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定期向东调建管局提供工程进展情况、工程质量情况及财务统计等情况。四是工程建设过程中如有变更,及时报市东调建管局审查,并按照规定办理有关报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实施。五是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对负责的工程项目实施检测。六是严格按照施工招投标文件和有关财务规定控制工程投资,用好、管好建设资金,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工期结算,负责编制竣工结算。七是负责有关工程建设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八是组织工程的分部工程和隐蔽工程验收、配合做好工程其他验收工作。
2.4、加强督导,确保顺利实施
临沂东调工程建管局组成督导组,加强对各县区代建工程建设的检查指导。一是监督检查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和国家有关规定,按工程设计实施。二是监督检查县区代建工程的建设管理情况,包括工程内容、投资控制、工期、质量、安全和工程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三是监督各县区建设单位招投标工作以及合同签订和履行情况。四是对各县区负责实施的代建工程施工质量、安全、进度等方面实行现场跟踪检查、监督。
2.5、注重检测,严把完工验收
各县区代建工程在结合沂河路工程建设中,执行了水利、交通、建设等不同的行业建设管理办法和标准,工程建设的组织形式不一,工程内容相互包含,项目划分各异,质量标准执行不同,工程资料与水利规范不尽相符,对此,临沂市东调工程建管局在代建工程完工验收上积极进行了探索,严格把关。一是确定代建工程完工原则。各县区所建工程,完成代建工程协议规定的工程内容或满足治理标准,即为完成代建治理任务。二是全面进行质量检测。为确保工程标准质量,临沂市东调建设管理局委托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检测中心站作为第三方,对各县区沂河路工程进行质量检测,提供正式检测报告。各县区沂河路工程达到沂河治理质量标准要求,即代建工程达到治理质量标准。不能达到沂河治理标准质量,进行整改,直至达到要求。三是加强资料审查。由于各县区在建设中执行了不同的行业建设管理办法,在资料审查中,对是否按水利建设管理规定整理资料,不做硬性规定,但要求必须做到齐全、真实、可靠、有效。四是召开完工验收会议。召集有关单位领导和专家组成验收组,检查所建工程是否完成代建协议工程内容或满足治理标准,并按设计全部完成;检查工程投入使用中发现问题的处理情况;检查档案归档整理情况;对验收遗留问题提出处理要求;确定尾工内容清单、完成期限及责任单位;对重大技术问题作出评价;形成“代建工程完工验收鉴定书”。
3、主要成效
3.1、提升了工程治理水平,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
沂河治理工程原批复复堤修筑68km,堤防截渗15.25km,险工护砌34处、17.89km,铺设防汛道路87.30km,新(改)建、接长穿堤涵洞28座。工程实行代建后,各县区按三级公路标准进行建设,实际完成堤防道路178.7公里,路面长度增加91.4km,宽度由6米增加到11至24米,结构由泥结碎石上升为水泥垫层沥青路面。河道护险24.07公里,建涵洞296座,工程内容和规模大幅度增加。工程建成后,各级沿河进行了绿化美化,形成了临沂沿沂河集防洪、交通、生态于一体南北交通大通道,提升了沂河治理的整体水平,提高了工程防洪标准,改善了生态环境,为临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3.2、调动了各级主动性,保证了工程质量和进度
沂河治理实行代建制后,进一步调动了各级开展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各县区将代建工程与沂河路建设相结合,作为各县区政府一号工程,加大了领导力度,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以及由分管县区长为指挥,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程建设指挥部,调集各有关部门力量,各负其责,参与工程建设,具体负责工程建设和占迁工作的实施,有效地确保了沂河治理工程建设的质量,加快了工程建设进度。
3.3、形成了建设新模式,提高了工程建设投资效益
临沂是一个水利大市,近年来,临沂市不断加大投入,加快了以大水城建设为中心的河道治理等水利建设步伐。同时,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水利的投入,为各级水利建设注入了新的强有力的活力。如何利用和整合好各级非经营性投资,搞好项目建设与管理,发挥好投资的最佳效益,是摆在各级面前一个新的课题。临沂市在沂河治理中实行代建制的做法,整合了国家和地方工程,整合了中央和地方项目投资,进一步提升了各级工程建设投资效益。这一成功做法,为今后在水利建设中推行代建制,提供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借鉴。
3.4、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快了整个工程建设步伐
东调续建工程涉及临沂市8个县区,包括沂河刘家道口枢纽、分沂入沭扩大、新沭河治理、沂沭邳治理四个单项工程,概算总投资16.9亿元,其中,沂河治理预算总投资3.28亿元。各项工程建设投资多,任务重,战线长,工作量大。沂河治理工程实行各县区政府代建后,近90%的沂河治理工程建设任务由各县区分别承担,一方面,缓解了东调续建市、县建管部门的工作压力,有利于集中力量开展其他工程建设。另一方面,由于各县区政府在建设中调集各有关部门参与工程建设,增强了工程建设力量,经过共同努力,进一步加快了东调续建工程建设步伐。
4、结语
沂河治理工程是国家治淮重点沂沭河洪水东调续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建设规模大、标准高、工期紧、要求严,建设代建新机制提升了工程的整体治理水平和质量,加快了施工进度,提高了工程建设投资效益,希望我们的经验能对以后的工程建设有所帮助。
镜湖遗迹保护要凸现个性
烟水天际,鸥鹭翔集。在古城绍兴的中心区域,浩瀚明洁的镜湖千百年来就这样滋养着绍兴人民。历经2000多年历史风云的洗礼和漫漫岁月的雕琢,镜湖有着属于她的独特文化魅力。
坐拥这一国内独一无二的城市绿心,如何让城市空间与镜湖山水风光、文物古迹和谐相处,加快建设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的经济强市,这一命题引起了市人大常委会的重视。
2003年4月,常委会组成人员到镜湖湿地视察。行走在苍苍郁郁、葱茏叠翠的绿色走廊,看到的是“芦锥几顷界为田,一曲溪流一曲烟”的情景。然而他们的目光却更多的是在敏锐捕捉存在的不足。
“东浦古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民居建筑虽然还有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但因年代久远破损之处也比较多。”
“湖区内尽管风光旖旎,但路网建设有待完善。”
“要以人为本,湖再美,更要宜居,造福当地百姓。”
“一些化工类企业的生产对镜湖水系造成一定的环境压力,建议搬迁。”
常委会组成人员在视察的基础上,又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有关镜湖新区空间发展规划情况报告,指出镜湖是绍兴大城市的点睛之作,要增强镜湖新区建设的历史责任感,按照“重在保护、重在生态、重在文化、重在特色、重在功能”的原则,抓紧完善和细化规划,严格依法办事,维护规划严肃性,特别是对划定的历史文化保护范围,要加强规划控制,切实做好文物保护、抢救和管理工作。
根据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市政府划定了历史文化保护区范围,明确建设控制地带,尤其是对东浦古镇加大了保护修缮力度,维持其原有水乡网络结构,传承其水乡文化,确保历史文化的可延续性,体现出昔日江南的风雅人情及世俗风情,使古镇的保护与更新,保护与利用充分结合。同时,公布文物保护单位,加强文物抢救工作,整治文物周边环境。大力开展考古工作,发掘文化遗存。综合治理城市水系,一些化工企业相继迁出了镜湖湿地,留存企业增加了污水处理设施,大大缓解了水环境的压力。
2004年7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纪南等又一次来到镜湖新区视察,肯定了镜湖新区在推进“五路十桥”等基础设施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对新建村民安置房,让群众舒适地居住在镜湖之滨表示满意。
常委会的视察和调研有力推动了镜湖新区的保护和建设工作。新区管委会对东浦古镇的形态各异的古桥梁和河网水系进行了维护和疏浚。对建于明代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湖避塘进行了修复。一家乾隆年间的老酒作坊王宝和酒厂旧址也得到修缮。东浦老街、徐锡麟故居也相继展现新姿。镜湖,作为绍兴水乡、酒乡、桥乡、名士之乡的缩影,被充分发掘文化内涵,历史文脉得以延续。
2005年5月,镜湖新区被授予国家级湿地公园称号。常委会组成人员又一次来到了镜湖。在梅山之麓,在湖畔河边,在东浦古镇,他们看到青山叠翠,碧波映照,白墙黑瓦间,乌篷船破水而来……
“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
李白的传世名句至今不绝于耳,镜湖胜景盛世重现。
把名人故居改造为“文物森林”
绍兴是著名的“名士之乡”,名人多,名人故居自然也多。恢复名人故居的四周历史原貌,是绍兴古城保护的又一重头戏。
书圣故里,位于绍兴城东北部,因王羲之而闻名于世。故里内的戒珠寺、题扇桥,笔飞弄、躲婆弄等都与王羲之有关。很多游客与书法爱好者常慕名而来。然而传说与故事很优美,故里内的景点却零散、单薄,一些缺乏美感的现代建筑还夹杂其间,找不到翰墨飘香的高雅格调。
这种窘迫的情形当时遍布绍兴市内相当部分的名人故居。游客多有反映,专家连年呼吁,这引起了市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针对这一问题,常委会多次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广泛深入的专题调研,并向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征求意见,组织专家座谈,2003年初,形成了内容翔实的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指出,文物史迹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要力求原汁原味的保护,坚持原模原样的恢复,做到有根有据的重建。保护名人故居,不仅要保护故居本身,更重要的是要保护名人生活的真实环境。而且要把古城范围内“三纵、二环、六线、八池、一百六十八桥”构成的河湖水系和历史街区、名人故居实行串联保护,把孤立的文物古迹、名人故居“文物大树”连缀成片,打造成原生态的“文物森林”。
按照《绍兴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决议》和调研提出的具体意见,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按照解放前的旧城图片系统地整建名人故居。书圣故里先后进行了一期、二期的整修工程。
2006年12月,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秋芳和其他组成人员,来到书圣故里进行视察。整修后的书圣故里文化风貌依旧,青石板路流露着沧桑,老台门格调淡雅、自然古朴,很有江南建筑特色。穿行在白墙黑瓦间,感受着翰墨飘香的氛围,视察组对保护工程表示满意,并要求政府抓好三期保护工程,让书圣故里更好地展现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近年来,绍兴市还先后修复了鲁迅故里、故居、大通学堂,扩建了沈园二期、祖居(纪念馆),新建了广场,重建了贺秘监祠。其中的鲁迅故里,因其古朴厚重的步行街道,“老房子新空间”的鲁迅纪念馆,传统风格的民居再现,风貌协调的街区氛围,使之成为了中国文物保护和利用的经典之作。
2006年7月,绍兴市人大常委会又听取了越王城规划建设情况的报告。绍兴城中府山脚下的越王台,曾是句践起兵伐吴的点将台,也是古越国都城旧址。建好越王城,对绍兴古城保护十分重要。鉴于越王城历史保护区是绍兴面积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历史街区区块,常委会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要深入挖掘越文化历史积淀,传承绍兴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时要以人为本,在设计中营造符合市民休闲、生活需求的新空间,不断提升市民生活质量,并要求各有关部门统筹规划,积极配合,形成合力,完善运作机制,确保越王城规划建设整体有序推进。目前,市政府正在积极完善规划方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越王城必向人们展现出越文化的精髓。
从名人故居到名人故里,从名人故里到历史街区,从历史街区到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绍兴走出的路,被国内外专家誉为古城保护的“绍兴模式”。
绍兴的水环境要真正保护起来
2007年1月19日上午,由市人大常委会黄秋芳主任带队的视察组,在绍兴市区西小河视察。
看着河水被抽干,露出黑黝黝的河床,施工人员手持高压水枪,轮番冲洗河床,冲出来的淤泥被管道吸走的场景,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这是绍兴市正在实施的清水工程的一部分,按照工程的实施要求,绍兴市区的15条内河都将被“清洗”一遍,让市区河水清起来。
对于水乡绍兴来说,水就是城市的魂。几年前,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做出的城区防洪与环城河综合整治规划的决议精神,市政府实施了环城河综合整治工程,对河岸、道路等进行综合整治,12公里长的河两岸新辟绿地54万平方公里,建设鉴水、河清、稽山等8个主题公园。工程完成以后的几年中,常委会对河道的水质情况每年都组织视察。2006年8月17日,市人大常委会在视察时发现由于多种原因,特别是河底淤泥堆积、污水排入河道、水面畜禽养殖污染和大量抽取河水等问题的存在,河道的水质离广大群众的要求与河水变清的目标还有着一定的距离。在听取政府多个专项报告的基础上,常委会组成人员指出,绍兴现有水环境尚需优化,亟待有效改善市区水质,提高排污管网覆盖率,全面开发水域功能,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并通过建立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把绍兴水环境真正保护起来。
人大常委会的意见引起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及时启动了“清水工程”。城建和水利部门采取清淤、截污、整治和引水“四管齐下”的措施,强化综合治理。清淤,即对市区主要河道进行一次全面清淤,彻底清除河底淤泥,增加河道水容量,提高河道自净能力。截污,即对市区建成区范围的生产生活污水未入网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小区进行全面调查,通过对市区排污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使具备入网条件的单位和居民小区的生产生活污水全部纳管入网。整治,即加强对市区河道的环境执法和管理,进一步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完善有关管理制度,使河道的日常管理落到实处。引水,即实施列入曹娥江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的市区引水工程,引曹娥江水进入市区平原河网,改善市区河道水质,为市区水环境的根本改观奠定基础。
经过环城河综合整治工程和清水工程,绍兴这座古老的城市终于又重现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美景,市民们真正在“蓝天、碧水、绿地”的美好环境中享受着美好的新生活。
如今的绍兴古城,府山、塔山、蕺山三山鼎立,郁郁葱葱,城在山中,山中有城,水性的城市有了刚强的筋骨。环城河里清波涟漪,古城平添灵动之气。城区内的古建筑、古遗址、古园林、杰出人物纪念地等,有着真实的历史遗存物,有着完整的历史风貌,也有着一定建筑规模的历史街区。
一、课程分析及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内容属地方性校本课程,是一堂理论与地方实践相结合的研究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区域地理关于河流的研究方法,也在必修三学过《美国田纳西河的综合治理与开发》,理论知识已经具备。本课要结合本地河流(石河)的具体情况引导学生学习石河开发的地理背景、开发的现状(石河一期工程)、未来的远景规戈Ⅱ(石河二期工程),并尝试提出自己的设想等,以达到既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又夯实理论基础、掌握学习规律的目的,还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二、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目标:掌握石河的水文特征及石河的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二)能力目标:增强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和竞争的意识: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探索地理问题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
石河的水文特征;掌握石河的开发治理措施。
四、课程内容
根据本课程的地位和作用、三维目标及重、难点的定位,开发本课程的内容如下:
美丽的蜕变
――记秦皇岛市石河生态工程
一、概述
石河,古称渝水,因临渝关而得名。位于关城西1公里处,北南走向,因河床绝大部分由卵石组成故称石河。发源于秦皇岛市北部青龙县境内马尾巴岭,经抚宁县进入境内西北山林区,至孟姜镇小陈庄入近海平原,穿京沈公路、京哈铁路到石河镇田庄以东入渤海,全长67.5公里,是秦皇岛市区内最大的河流。
二、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石河流域地形基本上属于浅山丘陵区。流域内除石门寨附近有煤矿、电厂、水泥厂等工业设施外,其他区域均为农田,植被覆盖率较高,土壤以沙壤土、棕壤为主,河床为沙砾石构成。石河流域气候属于半湿润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干旱少雨且大风频繁,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秋高气爽。
1972年在原户远寨乡小陈庄西建石河水库。石河水库坝址下游河道的过水能力相当于20年一遇的洪水防护标准,超过这个数值对沿岸农田和山海关城区即形成威胁。随着岁月的流逝,石河的防洪能力逐年减弱。河道的行洪能力已不足二十年一遇,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洪涝灾害,不仅威胁沿岸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也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发展。石河水系本应给城市带来的灵气和美感正逐渐消退。这一系列的问题,引起了山海关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石河的整治和开发迫在眉睫。
三、石河治理工程
2009年,山海关区委、区政府依照“防洪、生态、休闲、宜居”的要求,启动实施了石河生态防洪综合整治工程。
石河生态防洪综合整治工程是集水利、道路、景观建设于一体的综合治理工程。分两期实施:一期实施龙海大道至西关大街段;二期实施西关大街至燕塞湖段。一期工程自2009年10月18日正式开工至2010年7月19日竣工,水利工程从龙海大道至西关大街段,建设东西两岸及河心岛堤防11.6千米,防洪能力提高到五十年一遇国家防洪标准:道路工程修建堤顶路5.4千米,建设河心岛桥梁1座;景观工程为以石河水系为中心的沿岸景观、绿化建设,总面积约为50万平方米;湿地恢复工程治理范围从石河河道内机场航标灯至西关大街段,恢复湿地面积70万平方米,种植水生植物30万平方米。二期工程治理范围为西关大街至燕塞湖段。水利工程:按50年一遇国家防洪标准设计,治理河道全长6.3千米,建设堤防全长15.08千米:道路工程:南起西关大街,北至东干渠渡槽,全长5.25千米;景观工程:以石河水系为中心,沿线绿化50余万平方米。在东岸根据地形要求打造一条长5.25千米,宽12至20米的梯田式绿化景观带,同时石河二期的景观建设更“接地气”,大量融入山海关、大石河的文化元素。(石河一期、二期工程详细资料略)
现在,绿树成荫、碧水灵动的石河已经呈现出‘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迷人景色,为古城群众和四海宾朋带来回归自然,感受历史文化的精神享受,真正实现人与水、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四、课堂的部分教学设计
(一)教法分析
采用小组课下自主收集资料、自主探究、课上合作讨论、实践研究的学习方法。
(二)探究问题的设计
1.石河的自然地理特征?(学生展示要求:文字配套图片形式)
2.石河的水文特征”?(学生展示要求:学生要按照高考的思路总结整理。)
3.石河的“昨天”?(学生展示要求:石河的历史和开发前的状况?)
4.石河的“今天”?(学生展示要求:石河生态防洪综合整治一期工程措施和成果。)
5.石河的“明天”?(学生展示要求:石河生态防洪综合整治二期工程规划和具体措施。)
(三)作业
关键词:水利工程;河堤加固;设计方案;稳定计算
1项目概述
广东省某县级河流,为一级支流,干流长28km,流域面积180km2。本治理工程主要位于河流入口段,河段全长6km。通过现场检测分析,该河道存在局部淤堵,沿河两岸堤防堤坡偏陡、堤顶欠高欠宽,跨河桥梁下游消能防冲设施破坏严重,穿堤建筑物年久失修、老化损毁严重,加上汛期巴河干流水位顶托,河道行洪能力不足,防洪能力不能满足规范要求。
2 堤线布置
经过历史洪水的考验的分析得知,现有堤线布置总体是合理的,绝大部分河段两岸堤防基本顺直,既能满足河道宣泄洪水及地基稳定要求,也有利于兴利除弊,同时能够兼顾上下游及两岸防洪需要。仅右岸桩号0+800~1+160之间段河堤凸出于河道之中,致使左岸河堤迎流顶冲。因此本阶段河道治理除本段河堤外,都是在现有堤身基础上进行,加固后堤身轴线略有调整,以减轻对岸河堤的冲刷。
3 设计方案选择
为了减少工程占地,本阶段以外培加高为主,部分堤段采用内培加高。结合实践,本堤身整险加固方案有两种:
(1)防渗处理和堤身加培结合方案。迎水坡填筑黏性土防渗,背水坡填筑代料土。迎水坡黏性土填筑厚度1m,顶面同堤顶高程,下部设1m深齿槽。
(2)堤身加培后防渗处理方案。采用代料土加高培厚堤身后进行防渗处理,主要采用锥探灌浆,局部渗漏严重堤段采用水泥土防渗墙。锥探灌浆孔布设于迎水侧,共6排,深8 m,排距1m,孔距1m,梅花形布置;水泥土防渗墙布置在迎水侧堤肩,深10m,成墙厚度0.25 m。
两方案技术上都是堤坝防渗处理的常规措施,能够较好地满足工程需要。但方案一为土方填筑工程,施工简便,一般的土方机械即能满足工程需要,工期容易保证,方案二除需要常规的土石方施工机械外,还需要大型的深层搅拌机械,水泥土防渗墙孔斜和施工单元之间的连接控制较为困难,且由于工序多,需要的施工工期较长。综合技术、施工难度、工期等方面,防渗处理和堤身加培结合方案较为优越,技术可行、施工简便、工期短,因此采用迎水坡采用黏性土料填筑方案作为河道两岸堤防的加固方案。
4 堤身加固设计
4.1 堤身填筑设计
为了减少工程永久占地,堤身采用外帮加培为主,迎水坡填筑黏性土料防渗。根据《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的规定,斜墙防渗体底部厚度不小于设计水头的1/5,顶部宽度应满足机械碾压的需要。因此拟定黏性土填筑厚度为1m(水平厚度2.23m)下部设1m深齿槽填筑土料渗透系数
根据工程现状,本河段堤防左岸现状堤顶高程38.42~41.70m,右岸现状堤顶高程 37.47~42.88m,堤身高度一般为5~6m,堤身单薄,堤顶宽度1.5~5m,坡比一般为1:1~1:2,所有堤段均未护砌。本次河道治理设计按5级堤防标准达标,堤身达标处理总长 12.28 km。堤身断面达标主要包括:1)堤顶高程按10年一遇洪水设计洪水位加0.8m超高控制,为不降低现有堤防的防洪能力,堤顶高程按“只抬不降”的原则进行;2)设计堤顶宽度4.0m;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和填筑土料的物理力学指标,各堤段堤身内外边坡均按1:2设计。
4.2 堤身护坡设计
根据设计洪水水面线计算成果,在设计洪水工况下,河道水流速度大部分都>1m/s,58 个断面中流速>1m/s的有37个,占63.8%,其中流速>1.5 m/s的断面为14个,占24.1%。因此为了保护防渗黏性土料,避免汛期洪水冲刷,拟对堤坡进行护砌。
护坡通常采用草皮护坡、干砌块石护坡、预制混凝土块护坡、植草混凝土框格护坡等型式。草皮护坡施工简单,造价低廉,具有保持水分、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但抗冲性能差,适用于堤内坡和外滩较宽且流速较小堤段的堤外坡护砌;干砌块石消浪能力较强,但对块石料的要求较高,受料源限制,且较难铺砌,铺砌后外观稍差;预制混凝土块防浪能力、抗冲性能强,铺砌后坡面平整、外观美观,且易于铺砌、取材容易、方便管理。干砌块石护坡与预制混凝土块护坡,均适用于外滩窄迎流顶冲堤段,干砌块石护坡与预制混凝土块护坡造价相对较高。植草混凝土框格护坡兼备草皮护坡和预制混凝土护坡及浆砌块石护坡的优点,造价比混凝土块护坡低。
本次河道堤身防渗体填筑一般不在主河槽,局部主河槽堤段下部需设置垂直挡土墙固脚,护坡一年中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水面以上,因此本次加固堤内坡采用草皮护坡,外坡采用植草混凝土框格护坡。根据类似工程经验,植草混凝土框格采用C20预制混凝土结构,净空尺寸取 800×800,边框宽150mm,厚200mm,护坡从坡脚护至堤顶线,采用M10水泥砂浆勾缝,空心部位填土种植草皮 坡脚设断面0.6m×0.6m的浆砌石脚槽,堤顶设断面0.3m×0.6m的混凝土路缘石。
5 整治后渗流及稳定计算分析
5.1 渗流分析
1)渗流计算。根据工程布置设计成果,陈庙河堤身防渗采用迎水坡加培黏土处理方案,防渗体渗透系数1×10-4cm/s。整治后堤防防渗能力将会有较大的提高。通过计算,各断面下游水力渗透坡降及渗透量成果见表1。
2)结果分析。根据地质报告成果,背水坡水平出逸坡降允许值为0.3,从上表可以看出,在设计水位工况下,各计算断面背水坡水平出逸坡降均能满足要求,且单宽流量较小。
5.2 稳定计算分析
本工程采用不计及条块间作用力的瑞典圆弧法进行抗滑稳定计算。计算采用北京理正软件研究所编制的岩土工程边坡稳定的计算程序完成,自由水面线由渗流分析成果确定压缩性较大的填土中发生水位降落时,将产生附加孔隙压力,因为水位骤降过程中孔隙水压力来不及消散,这次计算按设计规范采用了近似的方法来确定,即不考虑降落时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对孔隙水压力系数取近似值为 1,并对土单元总应力的变化根据土条重量变化予以简化处理,得出近似公式:
u=u0-(hw+hsne)γw
u0=γw(h1+h2+h3-h')
式中:u0为水位降落前的孔隙压力;hw为计算点土柱的坝面以上水位降落高度;hs为计算点土柱中砂壳无黏性土区内库位降落高度;h1为计算点上部黏性填土的土柱高度;h2为计算点上部砂壳无黏性填土的土柱高度;h3为坝面以上至水面的高度;ne为砂壳无黏性填土的有效孔隙率;h'为在稳定渗流期水流达A点的水头损失值。
通过以上稳定计算成果可以看出,本次河道流域通过整治后,上背水坡在各种工况下形成稳定渗流期稳定安全系数均满足规范要求。
6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结合中小河流堤防存在的堤坡偏陡、堤顶欠高欠宽,抗洪能力低等问题,对其采取加固设计。通过方案比选而优化选取迎水坡采用黏性土料填筑方案作为河道两岸堤防的加固方案;同时深入地提出其采取的可行设计措施,通过加固分析表明,加固后河堤渗流及其稳定性均满足要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