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汉语国际教育培养方案范文

汉语国际教育培养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汉语国际教育培养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汉语国际教育培养方案

第1篇:汉语国际教育培养方案范文

从近年来一些地区、国家和高等学校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种种举措来看,高等教育国际化其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思想、知识和技能,培养出对本国和对全球问题有深刻认识,在国内和国际上都具有竞争能力的人才。国际化的手段包括:瞄准目前国际上通行的标准与规则,从本国本校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国际交流计划;扩大人员交流数量,调整培养目标、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大力加强外语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到两门甚至三门外语,加大课程中和学校活动中国际知识、国际理解和外国文化的比重;加强信息交流和情报网络期刊等基础建设;提高师资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为本校与其他国家学校之间学历学位的相互承认创造条件;选择优势学科重点扶持,提高国际知名度等。这些是新一轮高等教育国际化浪潮的主要内容。

大学的使命是教学,培养和造就高层次人才,而课程的国际化,将有助于实现这一目的。当前课程国际化,即将国际/跨文化内容引入教学、研究、社会服务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大学教育的基本趋势之一。其目的是,要培养适应一个全球化的、变化不断加剧、联系日益紧密的世界所要求的人才。究竟什么是高等教育课程的国际化?对此,答案不一。较有影响的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定义。该组织对部分成员国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进行了研究,区分了两个概念,即国际课程和课程的国际化。“国际课程”是指,课程在内容上具有国际取向,目标是培养学生能够在一种国际和多国背景中行动(包括职业和社会方面),课程是面向国内和国际学生设计的。“课程的国际化”含义是,课程发展或者变化的过程,目标是将国际因素整合到正式课程和课程操作中。所谓“正式”是指课程的内容和资料,而“操作”是指教和学的手段、学生群体、课程的时间地点等。

该组织归纳出了9种国际化课程的类型:(1)具有国际学科特点的课程(比如国际关系、欧洲法律等)。(2)传统学科领域的课程通过国际比较方法得以扩大(比如国际比较教育)。(3)培养学生从事国际职业的课程(比如国际商务、管理、会计)。(4)外语教学中的有关课程,讲授、学习特定的相互交流沟通问题,培养跨文化交流与处事技能。(5)科际课程,比如超过一个国家的地区研究。(6)旨在培养学生获得国际专业资格的课程领域,比如建筑师。(7)合作授予的学位或者双学位课程。(8)课程必修部分由海外当地教师授课。(9)包含有专门为海外学生设计的内容的课程。据此定义,当前开展的面向石油行业来华留学生的特色课程体系建设,即可以看作是国际化课程中的最后一个类型,即专门为海外来华留学生所设计的课程体系和内容。

二、石油行业留学生国际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学校越来越重视国际化的重要性,但是在推进国际化课程体系方面,行业类高校在资源、政策、制度方面还没有十分成熟的经验。高等教育课程的国际化,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从点滴开始,鼓励、引导教师大胆尝试。一要重视和引导,二是要评估检查。要从量、形式、质多方面考虑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的努力。近年来,西安石油大学坚持开放办学,大力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在石油工程特色专业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工作中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建立了一套有效的适应行业需求的,针对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特色专业课程体系。随着学校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来华留学生教育课程设置、授课方式、考核方式以及毕业标准等方面,日益凸显与国内大学生培养体系中的差异。要及时总结和研究留学生学习石油工程等工科专业过程中的困难,反思现行课程体系中不适应留学生教育的情况,探讨建立适合留学生学习特点的石油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学校首先从顶层设计入手,以先进的办学理念和高等工程教育规律为指引,结合当今对石油工程类国际工程人才的素质需求,确立了国际化、复合型、应用型“三要素”为核心的来华留学生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多元文化背景下来华留学生的实际,创新学制设置,建立了以插班及单独编班4年制,以及以2+2、2+1+1为主要形式的“三类别”来华留学生培养学制。课程结构中搭建了中国文化教育课程模块、国际化需求课程模块、学科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实践课程模块“五个模块”。按照国际通行的留学生教育理念、教育部倡导的来华留学生“趋同管理”办法、多元文化背景下来华留学生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教育规律,建立了来华留学生“大类招生、分段培养、趋同管理”的教学管理方式,将来华留学生教学学制设置为“插班及单独编班4年制”、“2+2”、“2+1+1”三种学制,形成多元化的留学生培养学制(见图3)。即根据来华留学生知识基础、语言能力及文化背景等,在四年制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分别采取了中文授课与中国学生插班或英文授课单独编班形式。在2+2、2+1+1学制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二年级采取大类招生、单独编班模式,以国际教育学院管理为主,加强汉语基础、中国文化和基础课程教育,为专业学习阶段夯实基础。三四年级采取在各院系分专业培养,插入中国学生班学习模式,国际教育学院协助各院系管理,实现专业学习阶段中外学生趋同管理的培养目标。对于研究、实践能力突出的来华留学生,则在第四年鼓励带课程到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企业实习,进一步提高实践能力。着力搭建了多渠道招生平台和校企合作就业招聘“两平台”,构建了来华留学生教育培养的支撑系统,解决了留学生人才培养的“入口”和“出口”,形成完整的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体系。创建了以“3352”(“三要素”+“三类别”+“五模块”+“两平台”)为架构的来华留学生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见图2)。

以国际化人才培养需求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加强教材建设,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加强文化交融为出发点,根据国际化人才培养要求,结合来华留学生的特征和培养石油工程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基本要求,在整合原有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及学校现有国际化课程基础上,将国际前沿的学科知识和理论体系融入课程内容。构建了涵盖中国文化教育课程、国际化需求课程、跨国石油公司实践、中国传统文化延伸实践系列活动、国内外知名专家学科前沿讲座、石油石化企业实地研讨实习、石油工程类学生科技实践等多环节为特色的课程体系及其相关教学内容。在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方案中,注重专业教学与汉语言教学相结合,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人文素质教育课内教学与课外社会实践相结合。以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加强基地建设,拓展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关键,学校长期以来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特别是学校的石油工程类专业以行业为依托,历来注重实践教学。学校将专业实践教学作为来华留学生教育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了由课内实践平台、课外实践平台、校外实践平台组成的层次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表明,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来华留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第2篇:汉语国际教育培养方案范文

Key words: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Foreign students'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目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留学生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途径,留学生管理工作进而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水平的留学生教育,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标志,可以提高大学的国际竞争力,从而提高整体的教育水平。而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则是推动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的有效途径。为此,健全和完善留学生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探索富有成效的管理方法与模式,提高留管干部素质,建立完整留学生教育管理体系,构建一个规模适度、层次合理、质量优良、管理科学、效益显著的发展模式,才能保证我国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一、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状况分析

所谓“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指把跨国界、跨文化的视点和氛围与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功能相结合的过程”。具体来说,是指将大学的教育和科研置于世界背景中,在借鉴国外教学理论和科研成果的同时,也注重本国科技和文化的对外交流,提高大学的国际影响力,培养出具有国际理解力和国际竞争力人才的观念和行动。这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也是文化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教育国际化进程加快,外国留学生教育工作得到了迅猛发展,规模得到迅速扩大,学生层次有较大提升,接收院校大幅增加。特别在近十年内,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截至2008年,已累计接受来华国际学生146万余人次。2008年共有来自189个国家和地区的223499名各类来华留学人员,其中政府奖学金生达14000名”。

我国《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继续大力发展留学生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外国留学生规模。增加中国政府奖学金数量,优化来华留学人员结构。增加高等学校外语授课的学科专业,不断提高来华留学教育质量。”为贯彻落实《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各高校高度重视留学生的发展与管理,均把发展留学生教育纳入各高校的“十二五”规划中,来华留学生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随着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留学生教育培养层次、专业学科和留学生多样化,使留学生管理工作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笔者认为,目前,在我国高校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四个方面突出问题。

1.结构层次不合理。从留学生的教育层次来看,大多数高校留学生主要为本科生和语言培训生,学历生较少,高层次(研究生层次)比例较小,总体规模依然偏低。尤其,教育国际化层次和规范化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2.生源过于集中。大多数留学生主要集中在我周边国家,如蒙古、韩国、新加坡、印尼等,而欧洲、美洲则较少;

3.专业缺乏竞争力。目前,各高校所开留学生学科专业特色尚不够突出,缺乏竞争力。有的则尚未完全建立起全英文课程体系,课程基本采用中文授课,对外国留学生难度较大;

4.管理体制尚不完善。管理流程不畅,缺乏符合留学生特点的培养计划、考评、管理体系。

二、对加强和改进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对策性思考

为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建立健全科学化、规范化的留学生教育管理体制机制,笔者认为应采取如下对策:

1.完善管理制度,理顺管理体系。建立留学生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留学生招生制度、费用规定、教学培养、学籍制度、宿舍制度、考勤制度等。每年应对新来留学生进行入学教育,为新生宣讲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使留学生从开始申请学校时就了解并熟悉上述制度,为后续的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奠定基础。应强调为留学生服务化整为零,集中办理:接受申请、发送录取通知书,办理相关手续、政策法规学习、选课、体检、签证办理、年度审查等,均应采取提前统筹,统一办理的方法,以提高办事效率。应对留学生实行严格的学习、考试制度、请假制度,对那些学习不努力、经常旷课的学生,视情况轻重给予处理。

2.丰富课余生活,传播中国文化。为丰富留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帮助他们尽快融入中国社会,各高校应重视对留学生进行中国先进文化教育,有计划地、系统地为留学生开设多种多样的中国文化课程、讲座、社会实践活动;各高校每学期都应组织留学生参观旅游,使他们认识和了解中国社会;除课堂教学外,还应开设武术、太极拳、京剧等选修课;应安排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交流,组织留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举办留学生文化节;每逢重大的节日,组织留学生举办多种形式的庆祝活动,以满足留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多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增进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3.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实施“以情管理”。应树立国际化的留学生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以情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以服务促管理。“以人为本”,即应为留学生提供较好的人性化服务。包括为留学生提供舒适、方便的食宿环境和良好的生活设施,尽可能做到随时为留学生的合理需要提供帮助,使他们能够较快地适应在中国的学习和生活,更好地完成学业。例如,针对一些留学生汉语能力较低、刚到中国学习和生活不适应等情况,建立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选派有经验的教师对留学生日常行为进行专门的要求和监督。“以情管理”,包含了留学生工作者对留学生的关心与帮助。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应尊重、理解留学生的文化习惯、思想方法、帮助留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获得留学生的信任,逐步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协调融洽的师生关系。

4.突出专业特色,增强学科吸引力。扩大留学生学历教育,必须以特色求发展。应集中制定我国高等教育优质资源的海外宣传、策划和推介活动,组织高校赴海外举办教育展。如制作反映各高校教学成果的对外宣传资料、适时更新学校网页,以方便世界各国的留学生了解最新信息。同时,各高校应整合优势学科、师资等资源,突出专业特色,建立形成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国际教育课程体系,以彰显各校的学科特色和优势,吸引各国留学生前来学习。

5.建立科学考评制度,发挥奖学金激励作用。每年各高校应进行优秀留学生评选工作,对品学兼优的优秀留学生予以表彰并发给优秀留学生奖学金。特别是应对获得政府奖学金的来华留学生进行严格的年度审核考评,以决定下一年度是否发给其奖学金,以发挥政府奖学金的激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