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字媒体理论范文

数字媒体理论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媒体理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字媒体理论

第1篇:数字媒体理论范文

慕课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形式,自问世以来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研究中的热点领域。本文在分析慕课及其特点的基础上,结合软件工程专业中数字媒体方向的课程建设这一角度,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对现有的理论教学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

慕课;数字媒体;理论教学

随着数字媒体行业的迅猛发展,相关人才严重短缺,高等院校面临的紧迫问题就是如何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数字媒体技术人才。课程建设是学校教育的关键,同时专业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综合技术水平,因此形成合理的理论课程教学方法便成了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本文借鉴慕课这一新兴的学习方式的优势,以软件工程专业下的数字媒体方向课程建设为研究对象,结合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情况,从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方面介绍笔者的一些想法和思考。

一、“慕课”发展的整体状况

“慕课”这一术语实际上是英文“MOOC”的音译,是“MassiveOnlineOpenCourse”的英文缩写,译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2008年DaVeCormier和BryanAlexander联合提出了慕课这一术语。斯坦福大学教授SebastianThrun与PeterNorvig联合开设了一门《人工智能导论》的免费课程,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16万多名学生注册学习。之后,投资商与顶尖大学合作推出了Udacity、Cousrera、EDX三大慕课平台。自2008年以来,全球已开设了13000多门慕课,包括近20种语言。2013年起,中国的大学开始加入到慕课实践中。2013年上半年,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相继加入Cours-era平台。同年9月,以北京大学第一批慕课课程上线为起点,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等国内高校纷纷加入到慕课的课程建设之中。2015年4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标志着国家首次以正式文件的形式表明对慕课这一新颖的教学形式的赞成态度。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表示,“十三五”期间,教育部将以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应用为抓手,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慕课能在多方面、多角度吸引众多学生对知识学习的需求,原因在于它具有以下特点。

1.课程的优质性。慕课课程的提供者通常来自于世界一流高校,高等教育资源质量高并且种类多。每一门慕课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针对性,每一个微课视频中的授课内容事先一定经历过反复的推敲和耐心的演练。据调查,除了课前的辛苦准备,授课教师还要每周平均花费若干小时进行课程答疑,每门慕课至少配备2位助教,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反馈。名师授课和精心准备决定了授课内容的精品性,针对性强的课程内容同时为高质量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积极的课下反馈为课程的品质提供了保证。

2.授课资源共享。这一全新的授课、学习形式的目标就是一流教育资源的无条件共享。慕课的开放属性对学生参与没有门槛限制,也没有数量上的限制。全球各地的学习者以在线注册的方式就可以立即成为慕课课程的学习者,获取在线学习资格以及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

3.课程学习的个性化和学习方式的灵活性。在线课程的内容由学习者的个人兴趣以及知识储备进行选择。慕课就像一个大型的“知识超市”,教师精心制作的课程就是货架上的商品,而学生对于课程的选择类似于商品的采购,同时,课程学习的个性化也反映在学生对授课风格的选择上。从这个意义来说,慕课的授课形式能够得到“因材施教”的良好效果,实现了学生自主完整课程的学习。

二、慕课背景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理论教学模式思考

(一)数字媒体专业理论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课程设置上,结合本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下的数字媒体方向开设的理论课程有:数字媒体技术基础和数字媒体新技术;实践课程有:数字媒体设计与开发和数字媒体应用实践等课程。该方向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了解该领域的最新动态和技术前沿;具备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软件制作动画的技能以及开发游戏软件的能力;掌握视、音频合成技术,能够熟练运用视、音频编辑、剪辑和特效制作等技巧进行独立创作。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在很多高校开设的数字媒体课程的理论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方向定位模糊导致的授课内容不明确。高等院校的计算机学院、传媒艺术学院和软件工程学院都开设有数字媒体方向的课程。软件学院开设的数字媒体方向既不能复制计算机专业的完全依赖编程技术,也不能照搬传媒艺术专业的全部学习软件操作,有必要和其他学院开设的相关方向有所区别:应当在学习多媒体软件操作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技术背后的算法和原理,这样才有可能进行日后的研发工作。

2.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理论授课中,学生往往喜欢看实际的案例,在讲授算法和原理的时候兴趣不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案例的搜集,并进行课堂的讲解提高互动。

3.缺乏课后的深入讨论。仅仅依靠课堂有限时间的讲授,学生很难将所学的知识和技术熟练运用,可以组成兴趣小组,在课后将所学知识进一步讨论,还可以将有趣的想法转变成科技作品。

(二)基于慕课的理论教学设计

笔者认为,可以借鉴慕课的优势,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对现有的数字媒体方向的理论教学进行改进,下面分别进行分析。

1.课前环节。通过对微课教学形式的强化,逐渐实现慕课教学模式。授课教师事先根据知识点进行归纳,并精心设计和制作十多分钟的视频课程。由于时间相对较短,教师能够抽出足够的时间对课程的授课内容、授课方式、语速语调进行反复演练和调整。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设计上,授课教师可以考虑结合当前数字媒体技术的前沿,将重点放在补充新颖的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实践和综合能力;重视先导课程的衔接,强化课程的系统性和组织形式。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前练习的方式促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提前准备和熟悉。

2.课中环节。教师可以将微课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方式。数字媒体专业实践性较强,因此,在数字媒体课程慕课化的过程中,应当结合课程的特点和学习者的实际情况,调整授课计划在理论和实践讲授时的侧重点。教师也可以将数字媒体课程群中实践性较强的部分以教师亲自演示的方式对学生直观呈现。同时,在授课形式上,可以考虑邀请企业的一线开发技术人员以项目案例的形式进行讲解。进一步,学生掌握了专业理论知识后,就可以借助实训及实验等方式,深入开发出优秀的多媒体作品。这样的课程设计不但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在授课细节方面,教师可以在幻灯片的设计上通过问答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听课积极性,促使学生对某一理论或技术细节进行分组讨论或辩论,积极营造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教学氛围。在教学流程上,则可以考虑采用基本概念讲解、技术分析、作品鉴赏三个阶段。

3.课后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意见反馈和评价考核两方面,从多种渠道收集学生对课程的反馈意见,还可以通过作业完成的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完善教学内容设计,及时调整教学计划。通过总结该课程教学中的运行经验、存在的问题及慕课教学的相关规律,积极探索慕课教学新模式。

(三)课程考核方式的设置

理论课程考核也是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方面,可以考虑通过课程讨论、章节测验和课后作业三部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察和评估。课程讨论:获取满分学生需要在“课堂交流区”中参加教师发起的讨论。慕课平台默认只有在该区域进行的讨论才能计算成绩。数字媒体课程每一小节都会指定讨论题目,学生可根据兴趣选择参与。章节测验:每次测验可以设置一些客观题,如单选题和判断题。每次测验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且只有1次完成机会。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和阅读延伸文献的基础上,经过调研和分析,撰写书面作业。具体要求可以提前进行说明。课后作业可以考虑采取学生互评的方式进行评分,并且设置合理的互评完成度的奖惩计分规则,体现公平和公正,同时鼓励学生的创新性建议。系统默认互评下的学生作业成绩,每个得分项去掉最低分和最高分取平均分,然后相加。

三、结语

慕课理念在高等院校的数字媒体课程教学中蕴藏着巨大的潜能,研究慕课对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数字媒体技术课程的授课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慕课的优势弥补传统理论教学受时间、空间制约的缺陷,提高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教学效率。

作者:刘玲慧 夏淑芳 贾朝龙 单位:重庆邮电大学软件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施一满.慕课(MOOC)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研究[J].学术论坛,2015,(9):177-180.

[2]潘燕桃,廖昀赟.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慕课”化趋势[J].新视野,2014,(4):21-27.

第2篇:数字媒体理论范文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受到各国政府的关注。数字媒体艺术作为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新兴行业,在最近几年获得了迅速发展,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电影、电视、音乐以及互联网中的各种设计和操作,都离不开数字媒体艺术的支持。

1数字媒体艺术概述

1.1定义

数字媒体艺术,是一个新兴的行业,是一个以技术为主体,艺术为辅助,技术与艺术相互结合的专业,是计算机专业与传统的动画专业相结合的交叉学科。数字媒体艺术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美术修养的、可以利用计算机相关软件和设计工具对艺术作品进行设计和创作的复合型应用设计人才。

1.2主要特征

首先,具有媒体集成性。与传统艺术作品通过不同的材质和工具创作不同,数字媒体艺术的作品是创作者借助计算机技术以及数码技术等来完成的。电子地图等作品的出现,就在很大程度上凸显出数字媒体艺术的集成性特征,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氛围。其次,具有可编辑性和可复制性。借由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其本质仍是相应的数据信息,可以被编辑和复制,其真实性曾一度被人们怀疑,许多专家认为其是对于艺术作品内涵与价值的抹杀。而随着虚拟现实(CR)的出现,将现实与虚拟的进行了重新定义,在实现对艺术作品编辑和复制的基础上,将现实艺术与虚拟艺术完美的结合起来。因此,数字媒体艺术的可编辑性和可复制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艺术的传播与发展。最后,具有互动性和参与性。数字媒体艺术与互联网的连接,使得大众与艺术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自由表达对于艺术作品的理解和认识,新型的数字媒体艺术还改变了传统对于艺术作品的鉴赏形式,有视觉和听觉逐渐向着嗅觉、味觉等方向延伸。例如,当前社会中比较流行的3D、4D影院以及模拟游戏等,都是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成果。

2我国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数字媒体艺术在许多文化创意行业获得了广泛地应用,也获得了飞速发展,为我国文化艺术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我国的数字媒体艺术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下面分别进行分析:

2.1优势

(1)数字媒体艺术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沉浸感是与交互性同等地位的数字媒体艺术特征,它使得人们在欣赏数字媒体艺术时,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在数字媒体艺术中,可以应用相关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使用虚拟内容代替实际影像,却不会影响人们的真实感受。同时数字化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极大地扩展艺术创作者的视野,使艺术创作的范围更加广泛,甚至可以超越时间或空间的限制进行创作。(2)艺术创作走向平民化。传统的艺术创作对于基本功的要求极高,创作者必须具备较高的艺术功底和素养水平,并且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训练和练习。但是,数字媒体艺术的产生,使得艺术创作逐渐走向平民化,对于自身艺术功底的要求也逐渐减弱。以摄影为例,传统摄影需要摄影师对于光线和拍摄角度进行充分地把握,对照片进行修改也需要在底片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需要进行长期专业性的训练。但是随着数码摄影艺术的成熟,数码相机的普及和应用,以及Photoshop等软件的发展,使得摄影成为大众层次的艺术,只要对数码相机以及Photoshop软件具有一定的了解,就可以参与相关的艺术创作。

2.2不足

(1)创新能力不足。由于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时间较短,许多艺术家受传统思路的限制,对于其缺乏深入的认识,导致部分艺术作品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同时,还有一部分艺术创作者在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上缺乏创新性,使得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同质化、雷同化的现象比较严重,使得我国数字媒体艺术作品数量巨大,但是精品缺乏。(2)缺乏人文底蕴。数字媒体艺术正在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对于我国来说,虽然有着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但是数字媒体艺术却并没有实现与国际的接轨,导致我国传统文化特色在数字媒体艺术领域没有得到充分地体现,缺乏人文底蕴。(3)对于技术手段的依赖性高。数字媒体艺术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艺术创作者的灵感,提高了艺术家对于艺术的理解和创作能力,但是对于计算机等技术手段依赖性较高。过多的使用计算机软件等技术手段,虽然大大提高了艺术作品的创作速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艺术作品的质量和效果,但是创作者自身会逐渐对技术手段产生依赖性,养成艺术创作的惰性,从而逐渐失去艺术创作的灵感和创新意识,最终导致艺术创作停滞不前。

3我国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趋势

首先,与传统文化艺术的结合更加密切。目前我国数字媒体艺术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也处于探索阶段,专业素质不高,数字媒体的艺术性有待增强。但是,在我国五千年文化底蕴的支持下,随着艺术创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我国数字媒体艺术必将从传统文化中吸收更多的优秀元素,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其内涵更加丰富、民族特色更加鲜明,最终必将实现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完美结合。其次,不同学科间的融合更加紧密。数字媒体艺术涵盖的学科是多种多样的,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同学科之间的共同点将会越来越多,学科之间的融合也会更加密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和进步。同时,数字媒体艺术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工作人员需要加强与其他学科人员的交流,对相关学科的知识进行学习和融合。最后,基于数字媒体艺术开放性、互动性、集成性等优势,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必将产生更多的艺术表现形式,开创更多与虚拟物体互动的全新的形式,给我们带来更多的艺术体验。

4结语

总而言之,数字媒体艺术作为一个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视,及时进行解决。数字媒体艺术是顺应时展潮流的产物,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以推动我国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贝焕钦.中国数字媒体艺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4):8384.

杨益.中国数字媒体艺术现 状反思.青年文学家,2010(7):138.

张晖.解读我国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发展现状.文学与艺术,2010(3):273.

第3篇:数字媒体理论范文

关键词:字体设计;艺术美;独特魅力;情感形象

作为平面设计视觉传达三大基本要素之一,字体设计不仅为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美感,更传达了基本信息,同时展现了其艺术性与应用性。为了满足审美要求,同时,兼具鲜明的视觉形象,字体设计时必须集视觉审美、信息传递、情感表达于一体,为平面设计提供最为明晰、迅速和直接的载体。目前,有关字体设计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字体设计的功能方面,而对于艺术性及审美方面的关注仍微乎其微。汉字是一种表现力极强的文字,其艺术美不仅表现在字形结构方面,还体现在字体形态美感方面,二者兼具方凸显出了汉字体完整的艺术美感。汉字体源远流长,其神韵及形态之美是任何一种文字都无法比拟的。因此,借鉴汉字体的艺术美,将其充分应用于字体设计中,必然能够彰显我国字体设计的独特魅力。

1 蕴含民族传统文化而承载的内在美

自创造之时,汉字就已经具有了其内在价值及美学意义,最初的文字形式只是一种图形符号,主要功能即便于劳动生产及生活过程中信息的传递。在《说文解字》中已经对汉字造字的规律进行了阐述,即所谓的“六法论”。汉字体的内容与形态本身就属于一个庞大的系统,不仅凝结了劳动群众的智慧结晶,更稳定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使用内涵及惯性。因此,当代字体设计过程中切忌忽视汉字体的根源及传统文化内涵,若舍本逐末,将限制汉字体设计的创新性。由此可见,在字体设计时,首先要忠实我国汉字的思想及文化内涵,忠于我国民族的认同及使用习惯,避免胡乱改变而导致字体内在美缺失,曲解字体的内涵,误导大众。

2 传统美学思想的展现

汉字作为我国重要文学、艺术及美学思想的记录工具,其书写、设计、造型中会受到其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传统书法艺术中所提倡的筋、骨、气、意、情、韵等,均为汉字体的审美做出了精到的评判,各种绘画理论及国画美学原理也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例如:刘熙载着重强调了“阐”、“扩”二者的创新,提出了“书贵有神,而神又有我神、他神之别。若入他神,化我为古;若入我神,化古为我”,“诗不可有我无古,更不可有古无我”,兼具典雅与精神二者方为善。同时,刘熙载更推崇个性的自得,以性情为本等美学思想,这些都为艺术设计及创作提供了珍贵的启示。字体设计作为一门视觉艺术,切不可停留于视觉游戏或技巧上,应从传统美学思想中汲取灵感,关注美学规律及艺术本身,这样才能使艺术创作更具价值。

3 创新过程中的情态美

当前,字体设计往往在对象创新方面遭遇诸多问题,例如,传统与现念如何进行有效结合?内在与外在观念如何统一?个性与通用如何平衡?由于视觉美、丑观念本身具有矛盾,此矛盾观念在设计过程中也是真实存在的,需要设计者具体思量。字体设计过程离不开传统与现代诸多要求与审视,一个好的设计不仅承载了过去,更涵盖了现在与未来所有内涵,究竟能够走多远有赖于设计者思考的深度。无论是学习还是设计过程都不能静止地看待问题,必须在此矛盾状态中寻找平衡。字体设计及创新时充分反映了设计者的苦思、情态及真实状态。

4 形式与功能美

功能而言,字体设计以视觉审美及传播为基础,充分体现了其实用性特点,因此,要求设计过程中必须兼具字体的艺术性及传播性。字体设计主要研究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开发性设计,二是创意性设计。开发性设计是针对字体书写形式来进行开发与设计,以便进行印刷、排版或艺术追求,因此,其规范性极强;创意性设计主要是为了便于商业活动传播及诉求,因此所设计字体更偏科研。具体而言,字体设计形式美主要包括如下方面:(1)识别美。识别美是字体设计中最为基础的形式美,设计后无法识别的字体不会有人看到它的“美”,这是由于其不具有传播性,无法展现文化或商业诉求,不能和受众进行有效沟通,也许所设计形式满足艺术审美规律,但也只能算是视觉游戏。(2)结构美。结构美展现了字体的形式、结构变化之美。其中,结构内涵主要包括了笔形框架的塑造、笔画的自由组合所展现的秩序性与韵律,应满足艺术规律及视觉审美要求,外观上应展现出足够的形式美。(3)风格美。风格美是指字体设计创新过程中应独具特色,以提升作品的艺术气质、品味与高度。如宋体、黑体等各具特色,黑体简洁而又沉稳,宋体秀丽又不失庄重。字体设计形式既包括抽象美,又包括形象美,也包括抽象与形象相互结合的美,只要协调、统一,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就是一个好的作品。当然,独特的风格也有助于增强其识别性与传播性。(4)应用美。应用美主要关注的是字体设计形式与内容方面的统一性,所设计字体能够实现形、音、意的完美融合,使用时能否同环境合二为一,能否与文字编排共同形成一个极具美感而不失个性的整体。

5 悠远的意境美

意境强调了作品所展现的境界与情调,艺术角度而言,更注重的是作品的艺术审美境界,对于优秀的字体设计作品而言,同样应该展现出设计师的文化境界及艺术高度。字体的意象性特征为字体设计意境美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若单从艺术美角度而言,意境美属于一种极致与境界:情景交汇,意象相通,以深远的意境无言地征服观众。字体设计的意境美能够从视觉深入内心,从色彩、形态、声音、意境等全方位展现其内涵与艺术美,观众不禁深刻铭记了作品所要传达的信息,更受到了精神的洗礼,情操得以陶冶,思想境界也得到了升华。

6 深刻的情感形象

若艺术美对于设计而言具有普遍适用性,则字体设计所蕴含的情感形象则赋予其独特的魅力。所有人类活动均离不开字体,因此,字体拥有着独特的感情面貌,人们对于不同的字体所产生的感受也不同,因此,设计者只要把握了此内涵,就能灵活利用字体进行设计,观众也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并接受作品的情感定位及其所传达的信息。字体设计包括活泼型、怀旧型、创新型、朴素型、浪漫型、粗犷型、严肃型等多种情感类型,因而常常用来象征整个人类的精神文明。从古至今,人类不停地以笔记录所见所闻及内心的情感,并使得信息得到了永久性地保存,这种历史积淀的艺术性是任何一种符号都不可能达到的。

7 结束语

在多元化文化不断交融的今天,历史也赋予了设计者更多的责任,即构建现代化字体设计体系。以更高的视角审视字体设计,并推动其不断发展和创新。以我国传统文化底蕴为基础,以民族独特的情感及思维方式展现字体设计的文化内涵。与此同时,结合字体设计的结构美、形式美、情态美、意境美,塑造一个个拥有深厚情感思想的鲜活形象,将字体设计情感同观众情感融合为一体,从而获得一个完美的传达效果。

参考文献:

[1] 莫军华.字体设计[M].安徽美术出版社,2009.

[2] 郑笑仁.视觉传达设计中常用汉字字体之情感[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 陈丹.解构个性化字体设计的魅力[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9,23(4):62-65.

第4篇:数字媒体理论范文

    论文摘要: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应树立以学失为本的教育理念,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想使学生能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得巧妙地运用一些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课堂口语和板书字体能起到先入为主的作用,语文教师应在课堂口语,板书上有让学生佩服的特色、魅力,发挥教师课堂口语、板书字体的作用,使学生在美感的陶养下,逐渐对语文学习发生兴趣,逐渐形成自觉学习、热心地钻研语文知识的习惯,从而达到语文课教学的目的。

    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说教式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提倡师生互动,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中职语文教师大都有过这样的体验:自己精心设计,饱含激情的讲述课文,学生却不予配合,在下面有窃窃私语的,有堂而皇之睡觉的,有玩手机的,有看课外书的……教师的讲课情绪直线下降,不得不停下课来,或训斥学生,或苦口婆心的讲道理劝学生学习,但经过多次这样的过程,学生中仍然有不少人依然无动于衷。什么原因呢?当前同行们普遍认为主要是学生文化基础太差,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没顾及学生的要求;教学过程中侧重知识的传授,轻视能力的培养;注重结论的灌输,看轻过程的享受等原因。笔者认为,除了上述原因外,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缺乏兴趣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引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教师的课堂口语和板书字体却能起到先入为主的作用:

    一、教师的课堂口语和板书字体是学生产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引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寻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心理学研究证明,学习兴趣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一般来说,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兴趣,就是要把课上得有趣味,能吸引学生。如何把语文课上得有趣味,能吸引学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除了要求老师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把课备的有趣味外,教师还应在课堂口语和板书字体上下功夫。即:储备一口流利的标准普通话,一笔漂亮的粉笔字。规范、优美、悦耳的课堂口语,漂亮、潇洒的板书字体可以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即美感。”美感能使人产生对美的感动,产生愉、满意感、赞赏感、幸福感等肯定性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有时非常强烈和突出,以至主体全身心为美感的激情所

    浸润、所充盈,感到精神健朗、感悟通灵、思想活跃,想象飞驰,好似顷刻间悟到人生真谛,窥见宇宙胜景,获得精神上的极大满足;在当时和事后,主体都会对这种情感格外珍爱,视之为人间乐事,而不断地加以回味和追求。这样的美感激情,会直接冲击和改变主体原有的情感或情感倾向,往往有出其不意的效果。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差,明辨是非的能力相对也较差,还有相当多的学生有逆反心理,单靠教师的正面说教,引导学生对语文课产生兴趣很难取得效果,有时甚至还适得其反。而”润物细无声”的美感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试想:当学生们发现那的充满感情的、标准的、播音员似的声音,一行行整齐、舒适、潇洒的板书字是出自正在给自己上课的老师处时,会产生什么样的感觉、和联想呢?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小学或中学的老师的课堂口语或板书字体给自己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甚至影响了自己的一生。许多人练字就是由羡慕、模仿老师的字体开始的,许多人对语文、文学的学习兴趣也是从羡慕老师的口语、朗诵、字体开始的。如果一位语文老师上课时只会按部就班地顺着课文的思路讲述,口语不标准,不清楚,或者说错音,字体一般、或难看、难认,学生难免感觉乏味,怎么能对课程产生兴趣呢?而教师美妙的课堂口语和字体却能为学生创设一种愉快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惊奇、兴趣、疑问、新鲜等情绪。使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主动地获取知识。因此,教师的课堂口语和板书字体是学生产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引线:

    二、教师的课堂口语和板书字体的魅力

    (一)语言、字体也能产生魅力

    说话、写字是人们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第一工具,几乎伴随人的终生,一个人的说话、写字水平不仅是自己的门面,也对自己的人生道路产生影响,而语文课是学生进行说话、口语交际、写字练习的主阵地。语文教师是学生口语、字体发展趋向的主要启蒙者和引导者,因而教师的课堂口语、板书字体水平的高低对学生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不多,许多学生不会正确握笔,写出的字歪歪扭扭,没有字形,更谈不上字体,需要语文教师的指导和矫正。20世纪80至90年代,受社会客观条件的制约,许多学生在课外把听收音机作为感悟和模仿悦耳的语音的一种补充形式,借以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许多学生有较多的机会在生活和社会实践的磨练中体验字体的作用。这些因素在客观上为教师的指导和矫正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教师的说教容易起到作用。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电视、电脑越来越垄断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课余时间里,愿意听收音机的学生越来越少了,重视自己的字体的学生也越来越少了,电视的精彩画面取代了单纯语音的收音机,电子打字取代了手写字,不少学生认为字写得好坏无所谓,只要会打字就可以了。因此,在这种新形势下,教师的说教就显得苍白无力了。说话、写字是学生的个性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进入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呢?中职学生在知识、学习方式、语言能力、思维水平等方面差别较大,能主动学习的不多,相当一部分学生处于想学但又不知从何处下手的朦胧状态,要想使他们能自己思考、感知、领悟,有效地进行个性化学习,需要一种特殊的魅力来引诱。魅力是多种多样的,笔者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实践中观察到,特殊的,让人难忘的语言、字体也能产生魅力。如:相同的一段话语,由播音员、评书演员、相声演员、普通人、语文教师、学生说出,其效果明显不同。播音员、评书演员、相声演员能使话语产生不同的魅力,让人难忘、留下深刻的印象,引起兴趣,甚至时常模仿。著名书法家的字体让人赞叹、羡慕、向往。字写得工整、漂亮的孩子常常得到老师的夸奖,同学的赞扬,使家长自豪。因此,面对那些不愿学习、知识贫乏、辨别是非能力差的中职学生,我们与其和颜悦色或声色俱厉地喋喋不休、苦口婆心劝说他们学习,还不如用自己的课堂口语、板书字体魅力来无声的吸引他们发生兴趣,自觉学习。

   (二)怎样使自己的课堂口语、板书字体产生魅力

    魅力是一种特别的吸引力,迷惑力,是以人为主要对象的。美国著名女诗人普拉斯说:.魅力有一种能使人开颜、消怒,并且悦人和迷人的神秘品质。它不像水龙头那样随开随关,突然迸发。它像根丝巧妙地编织在性格里,它闪闪发光,光明灿烂,经久不灭。”在日常生活中,有用语、笑的魅力、声音的魅力、眼神的魅力、身体的魄力、性格的魅力、人格的魅力、书法的魅力等等。人的魅力可以无所不在,包括发怒、忧伤、哭泣等负面情绪也会成为魅万的源泉。魅力一旦产生就有了一些神奇色彩,,它能吸引人对它作出更多的感情、时间、物质上的投资。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语文教师,要想使自己的教学效果好,讲课被学生所欢迎,就得有能吸引学生的魅力。古人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业精,师更亲”,教师有了魅力,学生就愿意亲近你,相信你,接受你的说教。语文教师的魅力在于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把课讲得有声有色,还应在课堂口语,板书上有让学生佩服的特色。

    首先,在课堂口语上要努力做到发音准确,不读错音,不念错字,不使用方言,说普通话。汉字,在中国使用了数千年,其数量、字义在变化中,难记、难认,有些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又有不同的发音,不同的字义;在日常生活中常有人们念错字,发错音的现象,即使是汉语专业工作者,有时也难免出现误差。但中职学生文字根底较浅,不理解这点,在他们的眼里,老师是不允许念错字,读错音的;倘若教师在课堂上出现一次这样的错误,他们就会认为这位教师没水平,在心中形成长时间的不良印象,直接影响其学习情绪和兴趣,教师形象和课堂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因此语文教师在每次上课前千万不可大意,一定要认真仔细地将课文中的每一个字的发音、字义研究清楚,力求做到准确无误。方言,是不同地域的人日常使用的语言,有着很强的习惯性,固定性,但普通话既是我国的国语,又是我国的通用语,作为一名国语语文教师,更应该在课堂上说普通话,为学生做榜样,起示范作用,指导学生说好普通话。要想做到这点,语文教师就要在说普通话上下功夫,努力做到发音准确、规范,克服方言的影响。如:”事情,shiqing”不能说成”siqing",,生活,shenghuo”不能说成”senghuo"”你,ni不能说成nen"”学习,xuexi不能说成xiaoxi”等等。另外还要有声音的抑扬顿挫、激情起伏的配合等。语文教师的普通话说得标准、漂亮、动听,课堂口语就显得生动,有特色,就会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其魅力就会在学生的欣赏中显示出来了。

    其次,语文教师一定要能写出一笔好字,且有一定的书法知识。板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体现教学思路,显示课文的重点和观点,对学生起引路作用。为了充分发挥板书的形体效能,使板书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语文教师要讲究粉笔书法美。其审美要求是清楚、美观,书体以行楷为主,字的大小适中(以后排学生看清楚为度)。教学实践证明,写得一手漂亮粉笔字的语文老师,往往比较受学生敬慕。上课时,大多数学生会被教师优美的板书字体所吸引,并努力模仿。风流、潇洒的粉笔书法美,有一种电脑所无法替代的魅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领会文章的思路,而且还能陶冶学生爱美的情操。相反,如果教师板书字体潦草,字迹不清,板书就会失去它应有的作用。因此好的字体,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要想写好字,就必须对书法有所了解,有所研究。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的祖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创造并使用了不同的书体,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等。同时也随之产生了许多杰出的书法家.他们的风格各不相同,产生了不同的流派,前后相望,佳作如林,他们的形象一直是种楷模,是一种激励人前进的力量。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书法可产生方圆藏露、逆顺向背的韵味,轻重肥瘦、浓淡湿涩的情趣,抑扬顿挫、聚散疏密的笔调。断连承接、刚柔雄秀的气势;再辅以专门制作的纸墨,使书法艺术更趋变幻莫测。韵味无穷。语文教师了解和研究书法,不仅对自己写好字大有帮助,而且还能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执笔姿势,向学生介绍各种书体的特点,展示各种书体中刚、柔、平、激烈的美,并把这种美渲染得深入学生的心灵,使他们为之着迷,从而自觉参与这种运动中。此外,语文又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给学生讲授课本知识,还要将知识的范围拓宽到社会人生的”大课堂”,把语文课变成学生自主探究的”动态”课堂,变成乐学、尚学、陶冶情操的”美”课堂;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思想素质、健全人格素养等贯穿到教学中。教师可在介绍书法字体的同时给学生介绍著名的书法家,以及他们的成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等,让学生在向往中把他们当成追求的目标,这样学生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生生不息。

第5篇:数字媒体理论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设计;信息传播;传播媒体数字技术

一、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兴起

科学的每一次进步,都会对艺术设计领域的变革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成为艺术形式繁荣的发展动力。在整个艺术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医学和人体解剖学的研究,为素描、雕塑提供了重要的创作理论参考;几何与透视学的发展,为绘画提供了符合人体视觉原理的透视理论;颜料化学的进步,为油画家提供了明亮而富有层次的颜色表现空间;光学原理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使印象派画家遵循光学的原理,分析和组织物象的各种关系,同时光学应用的研究还促成了摄影技术的诞生,从而对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切都体现着科技对于艺术的重要推动作用。

进入20世纪以来,科技对艺术的影响变得更加强烈和迅猛,数字技术的发展为艺术创造了更广阔的表现空间,上世纪80年代初,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成为现代尖端的视觉表现手段和形式,快速迅猛地出现在电视、电影、平面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展示艺术设计和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等大众传播媒介和视觉艺术设计领域之中。计算机图形学的出现,被称为第三次图像革命,其意义甚至大于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前两次图像革命…。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数字艺术设计”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出现在艺术设计领域,它融合了“艺术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学科。数字媒体艺术是基于数字科技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生的艺术形式,关于新媒体艺术的特点新媒体艺术先驱罗伊·阿斯科特(RoyAscot)说:“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连接性与互动性。”从国际学术界和教育界对数字化“设计”的诸多称谓及科学内容的设定来看,数字媒体艺术主要涉及到视觉艺术、人机界面、信息传播、多媒体、数字网络、动画、广告、游戏、虚拟环境,虚拟产品设计等,其主要范畴都在2l世纪数字化“设计”的“数字媒介”囊括之中,由此就可以比较明确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基本内涵和范畴。

进入2l世纪,全球范围内以新媒体、数字影像、CG特效、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内容创作行业已经成为当代知识经济产业的核心产业,在美国、日本其产值超过了传统的汽车工业,而韩国更是将游戏为代表的数字内容产业作为立国之本,并已成为韩国经济成长的新动力。目前全球数字内容还在不断地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扩展,而这个产业也必将成为中国最具发展前途的产业之一。在未来的几年,数字媒体创作人才将是市场需求的热点。有关专家预测,我国将需要20万工业设计师和l5万动画设计师。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环境和人才需求,国内数字艺术设计却是刚刚开始兴起,还未建立完善的新媒体艺术理论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导致了设计产业所真正需要的核心职业设计人才匮乏和新媒体艺术设计在发展过程中诸多问题的产生。

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是对传统的艺术设计的伸展和丰富

新的传播形式和传播媒介的出现,使得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所涉及的内容得到极大的丰富和拓展。网络、数字电视、互动媒体、交互游戏、虚拟空间等都成为信息传播的形式和主要介质,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范畴受到突破性的冲击,数字载体的发展极大地延伸了视觉传达的设计形式和内容,在当代数字艺术设计的快速发展情况下,数字媒体艺术的设计理论和美学理论就显得非常薄弱。

新媒体艺术设计理论和美学范畴继承了部分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论体系。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论体系依然可以作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理论基础,在艺术理论基础上有几个方面是共同的:1.首先都要满足功能性的最基本的要求。2.美学的审美理论基础是相同的。3.设计的理论法则、平面视觉创意法则等是近似的.设计和表现的内容是基本共通的。在数字媒体设计过程中满足功能、审美需求,符合美学、设计法则,运用数字媒介所特有的声、光、电以及人机互动的特点来更有效地达到传播信息的目的,可以认为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内涵和特征是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进一步丰富。

当然新媒体艺术设计是时代的产物,它具有时代的先进性,它的表现形式更丰富,信息量更大,更具备科学性、时代性,因此在新媒体设计中还需要创新的传统设计理论体系,必须根据其信息传播的形式、媒介以及传播的复合性、学科的综合性、技术的数字化等特征来完善提高这一新兴学科。

第6篇:数字媒体理论范文

关键词:数字媒体;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手机、电脑、数码摄像机等数字设备先后普及,早些年不敢想象的虚拟现实技术(VR)也走到人们的生活中。智能移动设备、网络和数据等共同构成数字媒体,它区别于日常的大众媒体,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网络为载体,以数字化为技术手段,使信息在不同的移动设备中传播。高校人才的培养始终与时代接轨,在数字媒体行业日益盛行的今天,高校越来越重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因此,探究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简介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在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和数字媒体产业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宽口径的以艺术设计为依托,以数字技术为基础,将艺术设计和数字媒体技术相结合的多学科交叉型专业。该专业志在培养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理论和各种数字媒体制作软件,具有科学与美术设计素养,技艺双修,善于运用计算机和媒体工具设计与创作艺术作品的复合型人才。专业的方向包括数字影视艺术、电脑动画、虚拟现实、网络艺术、电子游戏、影视广告、网络游戏、移动媒体、数字音频和CG图像等。

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发展历程

我国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最早可以追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当时浙江大学和清华大学等高校率先开展了计算机图形技术的研究。1993年中央美术学院建设专业的电脑美术培训班,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正式建立提供理论基础。2001年我国首个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设立;2004年国家教育部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列入高校专业目录,属工学门类“电气信息类学科”,授予文学或工学学位。2009年全国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高校多达50余所,初具规模。2012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进行重新划分,列在艺术学学科门类下“设计学类”,授予艺术学学位,确定该专业学理和法理上的艺术身份。

三、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匮乏。我国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国外相比严重滞后,目前国外数字媒体已经处于成熟期,而国内却刚刚起步,现有的理念、经验和技术无法做到与国际接轨。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面临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师资力量匮乏的现状。高校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经验和教学经验,不断与本专业知识接触,是本专业领域的技术能手。尽管我国已经送出去了一批又一批教师到国外学习和接受数字媒体艺术学科先进的方法和理念,但是大部分教师掌握的知识有限,同时只会按部就班的重复国外的技术,缺乏创新思维,这直接影响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的整体水平。2.缺乏有序的理论教学方案。任何一门成熟的学科都需要有一套或几套根据学科自身方法和规律而构建的系统全面的理论教学方案。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由于在国内起步较晚、教师理论知识缺乏、研究热情不高等原因,导致国内各大高校都缺乏一套有序的理论教学方案。3.计算机技术的重视度不够。计算机作为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先进的科技发明,它在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目前高校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的培养,普遍忽略了对计算机技术的重视。一方面,部分高校排斥计算机技术的优势,认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仅是一门纯粹的艺术专业,在对专业课程配置的过程中,少安排甚至是不安排与计算机技术相关的课程。另一方面,多数高校虽然也重视计算机技术的培养,但是过于注重技术层面,程序化和呆板化的教学,使学生设计出来的艺术品更像是一种技术产品。

四、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学模式构建

高水平的师资力量是确保高校教学质量的前提,针对目前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存在的问题,建立完备的师资队伍迫在眉睫。师资力量的选择,应摆脱以文凭和证书为主的筛选模式,通过项目实践检测教师的综合水平。选拔集高超的技术与艺术结合的能力、思如泉涌的创新意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超强的责任感为一身的人才作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师。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教师还必须吸收来自国内外的经验,通过集体讨论和研究,构建先进完善的教学模式,以培养理论知识丰富、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专业人才。1.课堂教学模式(1)课程理论教学。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一般由公共课程、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构成,教学过程的首要任务是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高校应实行分层式的理论教学模式。一方面,基础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由具体化到抽象化的案例,锻炼学生观察生活、提炼生活和概括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专业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实践项目为引导,令学生积极参与项目过程,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技术能力和责任意识。(2)基础操作能力教学。当代大学校园里最常见一种现象就是知识仅存在于书本中。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艺术与技术的培养同等重要,技术培养的关键在于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每位学生都掌握基础的操作能力。教师可以运用数字媒体本身,将教学过程录制,配以详细讲解发送给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放慢速度,明确指点操作目标。同时,教师要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公众讲解,力求使每位学生都能了解并学会操作。(3)创新能力教学。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为社会变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社会变革的进程中,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要想不被淘汰,必须紧随时代的步伐,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创意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需要引导学生的艺术天分,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去发现和探索创意来源,允许其自由发挥、个性张扬、大胆创新,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实现技术与创新艺术的大胆结合。2.课外教学模式。课外教学模式是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理论联系实践为基础,尝试打破课堂教学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开放的知识空间和实际的锻炼机会,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1)社会讲座式教学。社会讲座式教学是聘请精通国内外设计的教授、社会人士、专家等人员不定期的来校向学生讲授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发展、设计思路、设计走向等内容,以此来拓展学生视野和增长见识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讲座,学生可以获得新鲜知识,实现自我更新。(2)企业实践式教学。企业实践式教学是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在专业教师和企业设计总监的带领下,使学生参与到实际的项目中,通过分析客户的需求,对承担项目下的不同类型作品进行设计和策划,同时根据客户的需求不断对作品做出调整,最终完成客户满意的高质量项目作品。作为目前大多数高校均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企业实践式教学将高校的技术力量同企业的实践经验相结合,不仅使学生在实战中得到了锻炼,而且也为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如此高校、学生和企业都能获益,达到了“多赢”的目的。同时,学生从企业实践中获得的技术经验,也为他们将来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数字媒体行业的不断发展,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学模式也必须更加丰富化、具体化和先进化,以便能够培养更多的人才加入到我国的数字媒体行业建设中。课堂与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有助于理论与实践充分融合,为培养更多具有良好的科学与美术设计素养、技艺双的修复合型人才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晓敏,安志龙.数字媒体艺术教学模式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8

[2]杨祥民,王平.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建设与教学培养模式探析[J].创意与设计,2016.01

第7篇:数字媒体理论范文

关键词:数字技术;艺术设计;数字媒体;新媒体艺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数字化时代。数字化是指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把声、光、电、磁等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或把语音、文字、图像等信息转变为数字编码,用于传输与处理的过程。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是基于数字科技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生的艺术形式,主要涉及到视觉艺术、人机界面、信息传播、多媒体、数字网络、动画、广告、游戏、虚拟环境,虚拟产品设计等方面,是高新技术与艺术思维的完美结合。新型的技术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新的思维空间和视觉空间,也带来了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一、数字媒体艺术的正确认识

新生事物的发展是在质疑和改善中不断发展的,数字化对艺术设计的发展有利有弊。电脑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使得设计师们使用电脑进行设计,这是现代艺术设计史上设计方式的一次大革命,它标志着一种新艺术形式的产生。但是,对于数字技术的过度依赖,同时也让我们的设计师们进入了一个误区,让我们的设计师们过度的注重数字技术的学习,而忽略了对艺术理论的学习和领悟,这个错误的观念导致了软件应用能力很高,但设计水平良莠不齐。艺术创作中的数字技术固然重要,通过计算机数字技术可以制作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品,不仅仅能“再现客观”,更能“虚拟现实”,能为设计者带来更广阔的设计思维,更有效的设计方法,更独到的设计表现,更广阔的交流空间。即使这样,数字技术也不能成为艺术设计中的主导,艺术设计的灵魂还是在于设计,在于创意,而数字技术只能作为创意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现在很多设计师局限于对数字技术的追求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在数字时代,数字技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的相结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普及,数字技术已经融合到了艺术设计的各个领域。现代艺术设计与数字技术已经是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要科学的去认识和平衡数字技术与现代艺术设计之间的关系。时代的发展,设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设计不仅要适应时代,更要引领潮流,所以现代艺术设计必然要创造更新的设计文化。数字技术为现代艺术设计搭建了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设计师们应该更好地利用这个平台,在数字技术中融入传统设计文化、传统设计思维,并把传统的与现代设计思维相结合,通过现代数字技术表现出来,以超前的设计意识使现代艺术设计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对传统艺术设计的影响

1、设计思维能力得到了延伸

数字化技术的运用,替代设计师完成了大部分理性工作,给艺术设计的造型语言、设计观念、组织方式、工作方法、表现形式、设计效率等方面带来了崭新的面貌,产生了强大的震撼,其对传统艺术设计的影响深远。进入数字化信息社会的设计,设计对象和心理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大量与现代化科技有关的新产品层出不穷,而传统设计的产品也不断吸纳现代信息的元素,使设计出的产品在产品本身和制造方面都带有了智能化的色彩。设计的产品更具人性化,冷冰冰的产品拥有了人情味,使人们在科技包围的环境中不再感到陌生,这也成了现代设计的准则。数字化技术除了让我们有了一个便捷聪明的工具以外,同时使我们的设计思维得以延伸,设计思路更为大胆,设计触点越发广泛。开启了设计师原本无法触及的领域和长期封闭的灵感边缘。

2、设计内容形式得到了丰富

新的传播形式和传播媒介的出现,使得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所涉及的内容得到极大的丰富和拓展。网络、数字电视、互动媒体、交互游戏、虚拟空间等都成为信息传播的形式和主要介质,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范畴受到突破性的冲击,数字载体的发展极大地延伸了视觉传达的设计形式和内容。新媒体艺术设计理论和美学范畴继承了部分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论体系。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论体系依然可以作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理论基础。其在美学的审美理论基础是相同的。在设计的理论和平面视觉创意法则方面是相似的。在设计和表现的内容上是相近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是时代的产物,它具有时代的先进性,它的表现形式更丰富,信息量更大,更具备科学性、时代性。因此,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在继承传统设计理论的基础上,还必须根据其信息传播的形式、媒介以及传播的复合性、学科的综合性、技术的数字化等特征,来完善提高这一新型学科。

3、设计手段方式得到了提升

在传统艺术设计过程中,设计师是靠手工来绘制设计方案,。设计与制造由不同的人来完成。当产品完成之后,设计者再根据产品、静态图来讨论设计的功效。而使用者与产品之间是动态的,是多种感觉的一种直接交互的使用过程,这与设计者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具有很大的不同,设计者还得依靠使用者的反馈才能了解设计的成效,这造成了设计与使用的不连续性。新媒体艺术设计,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展示了其存储方便、修改容易,设计效果稳定等优势。消除了设计与使用之间的不连续性,使设计能在模拟真实使用的情景下完成,从而提高了设计的功效,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传统设计手段的局限,使构思、设计、制造和使用更具连贯和一致性,使产品更人性化。

三、数字媒体艺术推动了现代艺术设计的教育变革

随着数字艺术设计的发展,艺术设计的教育也发生了质的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注重的是对学生进行艺术史、艺术学等学术型的教育方式,学生们在学校学习的仅仅是理论知识,要通过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和对艺术创造的能力来自我完善才能真正地创作出艺术作品。这样的教育体制是不完善的,导致了很多不知道如何学习的学生放弃了艺术设计。数字时代的艺术设计强调的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而教育也同样如此,学生学习的不仅仅是那些基础知识,还要学习数字技术,在艺术修养和数字技术两者之间平衡发展,教育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新型的艺术人才。这样助于我们构建起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教学结构体系,是教育更具有时代意义。

参考文献

第8篇:数字媒体理论范文

新媒体时代,数字媒体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媒体的受众对于数字媒体的艺术性与表现性的期待越来越高。这些环境的变化促成了艺术的发展与创新,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培养人才的理念与思路也应该与时俱进。新媒体的发展要求数字媒体的形式更为多样,传播更加快捷,内容更加炫酷与震撼眼球。

分形理论强调整体对部分的依赖性,它超越了传统构成学,揭示了艺术形态新的构成规律[1]。分形艺术图形不仅丰富了传统的图形样式,更是以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引导着图形艺术的数字化转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应该把握这一良机,将分形几何的理论,分形艺术的设计工具,分形动画的制作等引入到教学中,引领学生学习多维的艺术设计工具与理念。

1 分形艺术的特性

与传统的数字媒体设计相比,基于分形的数字媒体设计具有如下特性。

(1)数字分形艺术节省了存储空间,各种美丽复杂的分形图形不再由像素组成,而是有数学分形算法的不同参数计算渲染生成。存储图形只需要存储几个简单的参数以及迭代吸引子即可,一张分形图片渲染后的结果可能几M,但是参数与算法的存储却只要几K,存储空间的压缩比达到上千。

(2)降低了美学的门槛,曾几何时,艺术作品的生成至少需要十几年的艺术积淀,数字分形艺术可以让算法生成艺术作品,这样没有绘画功底也可以通过各种分形软件调整参数生成符合自己需要的分形仿真作品,如闪电,地毯,山脉,迷宫等,这对游戏与动画领域是一个福音。

(3)分形算法可以节省运算时间,分形作品具有自相似性,局部与整理具有相似的特性,因此对于分形图像而言,可以渲染局部,然后扩展复制到整体,可以较好地优化空间。

(4)性能配置灵活,比如在三维游戏贴图中,传统的方式需要准备三种不同画质和加载效率的图,往往低效图看起来画质很差,而在数字分形图像用于贴图时,针对不同的运行环境,可以根据需要调高或者调低画质,只需要修改分形的维度参数,生成的分形艺术图都照样清晰。

因此,将分形理论与分形艺术引入数字媒体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分形艺术图形的冲击可以带动传统艺术在空间形态上的延展与数字化转变,激发学生的创意与灵感,使其在数字化的图形与二维三维的动画创作中采用更广阔的表达与更创意的思维。

2 基于分形艺术的专业教学改革

2.1 分形数字化转型的教学改革

分形图形是以整体与局部的自相似性为特点的,当一个复杂、精美的图形以多次重复迭代的方式拼贴形成一个复杂的具有冲击力的图像。这种不规则的图形是由数学公式生成,且多个不同的数学公式可以进行拼贴,为图形的外观赋予更多的、更复杂的变换[2]。将这些数学公式按照不同的取值赋予不同的颜色,就可以生成色彩炫丽的分形艺术图。

分形艺术图是形象艺术与数学相融合的产物,是以数字化的方程作为基本的作图元,拼贴组合成具有无数变化可能的带有分形特质的艺术图。用分形的方式作图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字化想象力,也可以将复杂的图形用简单的数学公式符号进行存?Γ?极大地节省了存储空间,也实现了传统图形向数字化艺术创作的转型。

2.2 打破维度的分形空间应用

传统的艺术图形总是以二维或者三维的形式出现,而分形的物体打破的传统整数维的理论。分形的空间在不断的迭代重复过程中,可以对空间进行无限的分割,从而生成非整数的多维效果[3]。电影《奇异博士》中对于分形的空间维度理论有着很好的应用,奇异博士对空间的折叠、时间的操控等都呈现了炫酷的分形效果。

2.3 基于分形动画的教学改革

新媒体时代的图像与动画生成正逐渐向动态而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多元化表现方式发展。传统的媒体正在数字化,而艺术的传播形式正逐渐轻量级地数字化。对传统的动画而言,是存储的实实在在的图像信息,图像信息随着时间的变换形成了动画效果,一部动画成品的实现需要大量的人力进行关键帧的创作与绘制,耗时耗钱耗人力。而利用分形软件制作的分形动画艺术感强,且动画的生成是通过数学公式的参数调整完成的,存储容量小而且动画效果炫酷。

由于分形可以对大自然的具有自相似的分形图形进行仿真和模拟,因此对于植物、山峰、火焰等场景的生成也可以使用分形进行模拟,同时将过程通过参数调节做成动画[4],产生的分形效果视觉冲击力强。如电影《奇异博士》中大部分的特效都应用了分形技术与分形的空间维度理论。分形的理论与技术近年来已被大量地应用于影视特效、舞台美术、影像装置等多个动态视频领域。

由于分形图像的生成是通过数学公式迭代拼贴而成,因此要想改变图像的外观只要改变公式的参数即可[5]。而分形动画的生成就可以在关键帧中改变参数,存储的数据量也即使数学公式及其对应的参数取值,数据量非常小,还可以保证图片的精美画质,数据传输快,数据视觉效果好,充分体现了数字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的实时性与高效性。

3 分形仿真引领教学改革

图像与动画、视频是数字媒体专业进行新媒体创新的主要载体,要培养面向新媒体时代的新型人才,需要打破传统媒体的创作方式,不局限于绘制图像、建模图像的传统方式,将媒体的创作与设计向数字化、动态化、交互化转型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分形艺术以数学公式引领艺术的潮流,既可以对大自然的实物进行仿真,又可以创新地设计具有分形美与混沌美的图像与动画视频,拓展了数字化媒体的创新形式。数字分形研究融合了科学与艺术,力争发挥科技的魅力,为艺术注入新的思潮与途径,为数字艺术带来了许多优势,也为数字媒体技术的教学革新带来了新思路。

第9篇:数字媒体理论范文

一、摄影摄像课程教学方式数字化

1.采用多媒体课件讲授摄影摄像课程

讲授摄影摄像课程时,我们都是在多媒体网络教室里,通过采用多媒体课件《现代摄影构图》和《摄像技巧》进行教学,这种数字化教学方式的直观性,解决了传统教学教师用文字、语言符号或黑板勾勒轮廓,讲述只有他自己脑海里才有的图像或作品而学生无法感知的困难,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知识的理解程度得到显著提高。而且这种数字化教学方式的集成性、超文本性、交互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不需携带更多的挂图只需带一张光盘就能方便快捷地完成教学任务,其教学效率更是史无前例的。

2.采用数字化设备和技术进行摄影摄像课实验

摄影摄像课实验包括现场拍摄创作实验和后期加工创作实验。对于摄影,过去现场拍摄创作实验所用的设备及材料是模拟照相机和感光胶片;后期加工创作实验是在暗房中利用扩印设备及相纸来完成。作为从事摄影摄像教学工作的教育工作者,有义务将新技术整合到摄影摄像教学工作中,使学生掌握新技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为摄影摄像现场拍摄创作实验准备了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将后期加工创作实验由暗房改在多媒体网络室,由使用扩印设备、药水、相纸改为使用安装了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的多媒体计算机来完成,由线性编辑到非线性编辑,学生不必再为耗材而担心,只需抓住时机、抓住创作灵感,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把所学的摄影摄像理论应用到实际创作中,掌握前沿的摄影摄像数字技术,创作出理想的作品。

二、摄影摄像课程学生学习成绩考评的数字化

1.摄影摄像课理论考试试题库数字化

摄影摄像课理论考试试题库的制作、保存、调用的数字化。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摄影摄像理论考试试题编制成在计算机上运行的试题库,并存放在计算机中,考试时只需学生输入考号即可随机调用试题。

2.摄影摄像课理论考试成绩评定数字化

数字技术的智能化,使我们编制的《摄影摄像理论考试试题库》软件通过计算机的自运算具有自动评定成绩的功能。当学生在计算机上输入自己的考号调出试题并答完试卷后,用鼠标在计算机窗口中单击“提交”按钮,计算机便立刻输出学生的考试成绩。

3.摄影摄像试卷存档数字化

摄影摄像考试包括摄影理论和创作作品两部分。数字化考试,由于在计算机网络教室中进行,学生只需将作品通过网络传输给教师主机,教师进行评析给出相应成绩后,将考生的作品以数字信号的形式刻录在一张光盘上存档备案,实现“试卷”存档的数字化。而在过去,在对学生的创作作品存档时,摄影作品用的是相纸且大小不同,既占用空间,又容易损坏;而摄像作品用的是录像带,作品的调看与保存既费时又费力。

三、摄影摄像课程教学数字化的效果

1.摄影课程教学数字化使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由于多媒体课件的信息载体的多样性和交互性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显著提高,教学内容表现手法采用对比方式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知识,课件所用素材的精品化及网络摄影摄像作品的丰富化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精神,拍摄创作和后期加工创作实验不需耗材,使学生“随心所欲”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创作出精美的作品,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

2.摄影摄像课程教学数字化提高了考务工效

由于《摄影摄像理论考试试题库》软件,使考试整个过程都在多媒体计算机上运行,考试时间就是整个考试过程,考试结束学生考试成绩就自动运算并显示出来,改变了以往考试需从教师出试卷到印刷厂印刷试卷、再派专人管理试卷、考试结束再由教师评卷的漫长过程;改变印刷试卷造成消耗大量纸张和费用的局面;改变教师评阅试卷消耗大量时间及精力的状况;改变存档试卷占有大量空间及查询困难的情况。总之,由于试题库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使考试工作过程简单化、人力物力投入最少化、考试工作所用时间最短化,从而使考试工作高效化。

3.摄影摄像课程教学数字化使教学模式全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