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档案管理工作的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现代化档案;管理技术;机制
1.树立现代化档案管理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先进、科学的档案管理理论的指导,整个档案管理的发展便会受到影响,也就谈不上档案管理的现代化。1946年美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档案随之开始了它的第三次革命—从纸质档案到电子档案演进。由于纸质载体的时空局限性阻碍了档案信息的快速传递和资源共享,因此电子档案以其存贮方式的高密度、传输迅速、体质轻巧等优势受到人们的厚爱,以计算机技术为主体的信息技术革命浪潮,以不可阻挡之势猛烈地冲击着社会的各个方面,也冲击着档案工作人员的传统理念和思维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档案工作人员应用先进的思想理念武装头脑,着眼科技发展的趋势,运用科学的眼光看待档案管理积思考解决档案新新载体方面的问题,如电子档案的法律效力、信息安全、成本收入、载体寿命等,站在时空的高度,总结档案载体从难到易,档案信息传播与转化从慢到快,档案信息利用的时限性逐渐减弱等规律,思考电子档案取代纸质档案时,档案管理工作应当怎样实现自身的价值。同时,为适应档案新载体的保护,思考档案馆库的建筑风格,档案库房的设计、室内设计的布置等,立足现实,放眼未来,思考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才能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促进档案事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2.学会现代化管理技术
目前,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已深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和角落,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档案信息,可以广泛的实现档案信息共享。而实现档案的信息共享就要求我们既要有扎实的档案管理理论基础,又要掌握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计算机应用与管理知识,这样才能做到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为转化,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档案管理人员要学会用计算机和网络知识,通过技术处理,采取必要的手段加以鉴定、利用和保密控制等,以适应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各方面对档案利用的需要。
3.建立现代档案管理体制
建立适应当今信息社会发展要求的档案管理体制,对发挥档案信息载体作用,实现信息共享,提高档案工作效率,促进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目前,档案管理体制滞后于形势的发展,仍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模式,关系不顺,相互封闭,各自为政,设施陈旧,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浪费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必须要有现代化的管理档案管理体制,档案馆与行政机会之间建立合理的关系,档案馆设施设备要达到现代化的要求,以利于档案事业的科学合理发展,最大限度的充分发挥其档案管理职责。
在具体工作中,现代档案管理体制应将传统的档案服务提升为信息和知识服务,在不同的类型档案管理部门进行档案制度建设的试点与探索,进一步理顺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关系,使其朝着有利于档案工作的方向发展。同时,要加强档案工作制度建设,以制度保障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以制度来协调各方向关系,要将依法治档纳入档案管理现代化的主旋律。宏观上,依照档案法检查督促档案行为实现宏观的间接指导,微观上依据健全的档案标准化体系,体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 档案
规范化管理
为了更好地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四川省档案局于2005年6月制定了《四川省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并在全省各机关、企业、科技事业单位、各级档案馆开展了评审认定工作。我院于2006年底通过了四川省科技事业单位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省二级的认定。成为荣县科技事业单位中首家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达省级标准的单位,作为基层综合医院,我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抓好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
一 基本情况
我院于1988年就建立了综合档案室,下设2个分室,集中保管所形成的各种门类或载体的档案,分别于1989年、1991年经四川省档案局批准我院档案工作达省三级、二级标准,2006年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达省级标准。现有库房面积234平方米,阅览室3间60平方米,办公室面积40平方米,电脑3台,共库存15种门类的档案共444647卷(件、册),每年提供利用档案2000多卷(袋)。
二 抓好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具体做法
近年来医院通过管理年活动的开展,使医院医疗业务建设和发展取得长远进步,同时也对档案的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医院自身发展的需要和上级贯彻《档案法》力度的加强以及《四川省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的制定和《四川省医药卫生档案实体分类试行规则》的下达。医院决定下大力气,按照以上规定,抓好档案工作。其基本做法简要概括性为“一个提高,两个坚持,三个规范,四个到位”。
(一)一个提高。提高对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档案是一个单位乃至一个国家宝贵的,不可再生的精神和物质财富,是方法的汇集、经验的汇集、智慧的汇集。档案工作,档案建设是一个整体,只要各单位重视档案工作,自觉贯彻《档案法》,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水平,我国的档案管理水平才能实现提高。
(二)两个坚持。
1、坚持把档案工作列入单位发展规划,档案工作与单位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单位事业发展为档案工作的进步构筑更高的平台和宽松的环境,档案工作的进步又反过促进单位的建设和发展。国家综合医院评审,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开展,对档案工作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医院需要做好档案工作。
2、坚持把档案工作纳入整体管理,在把档案工作列入发展计划的同时,应更加重视落实工作,使档案工作与各项工作在年初同时布置,年中同时检查,年末同时目标考核。
(三)三个规范。规范档案管理机构、职能分工和业务建设。
1、规范档案管理组织机构,由一名院领导分管、综合档案室组长主管档案工作,各科室负责人为档案资料员,形成了档案管理网络系统。
2、规范档案管理工作职能分工。医院建立了综合档案室,下设2个分室,配备了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专人负责档案的管理和文件材料的收集、档案整理、归档工作,监督和指导档案资料员的档案资料形成和收集工作。
3、规范档案业务建设。按照《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四川省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四川省医药卫生档案实体分类试行规则》的要求,一是按照档案管理有关业务建设的要求,结合实际,加大了档案管理基础设施、装备、装具等的投入。对业务档案库房进行了扩大调整。二是重视和不断完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制定和完善了符合该院实际和档案工作人员职责、档案管理、利用、保密、鉴定、销毁、库房管理等制度。制定了《荣县人民医院档案管理办法》和分类大纲,保证了新规则在医院有效实施。三是做到档案资料的收集与科技活动、业务工作“三同时”(同时计划、同时检查、同时总结)。有效地保证了档案资料收集及时、完整。四是抓好档案日常管理。明确了各种门类和不同载体的档案资料的归档立卷时间。日常管理重点是档案库房管理,它是档案人员自觉性的管理、责任心的管理。档案工作人员恪尽职守,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对档案温湿度情况,安全状况等,做到每天检查,常年不断,并天天有记录,确保了室藏档案无霉变、无虫蛀、无鼠咬等受损现象。五是搞好档案信息开发利用,档案工作根本目的是利用。我院搞好档案利用,重点放在档案作用的宣传、档案服务方式的转变和提供服务态度等方面,引导档案信息利用,使其在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病人病历咨询等方面收到较好效果。
(四)四个到位。
1、资金投入到位。俗话说经济是基础,没有必要的资金投入,就不可能有与医院发展相辉映的档案管理水平。
2、人员到位。人员的投入以及组织起有效的运作,是搞好档案管理必不可少的,人的因素是决定性的。
3、制度到位。档案管理是一项制度的管理。自觉的管理是非常可贵的,但还不够,必须用制度管人管事管过程。
4、管理到位。管理到位就是工作落实到位。硬件投入了,人员机构到位了,制度也有了,最终靠落实。就是使用上述各要素高效结合起来,有机运转。管理重在过程,抓好过程,才能显现于一时。要重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过程管理。
三 抓好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几大因素。
(一)领导重视是决定因素。领导重视是搞好档案工作的前提。搞好档案工作管理因素很多,组织机构、挑选人员、资金投入、规范管理等都重要,但领导重视是前提,领导认识到位了,工作重视了,办法就有了。因此,领导重视是搞好档案工作决定性因素。
(二)档案工作人员是关键因素,挑选好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特别是综合档案工作人员是搞好档案管理的关键,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细致、繁琐、单调、清苦的工作,这就要求档案工作人员,一要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二要有良好的基本素质,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三要淡泊名利,有良好的职业作风。四是要一丝不苟,甘于吃苦。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重要性
一、会计档案的作用
1.会计档案直接影响经济工作
从宏观来说,国家利用各企事业单位、各机关的会计档案反映的数据逐级汇总,可以考核国民经济各部门有关计划和预算的执行情况,从而制订更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计划和决策;从微观来说,各企事业、机关单位利用会计档案提供的原始数据,科学地预测未来,制订最优化的管理方案,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2.会计档案保护国家利益不受侵犯
改革开放给经济建设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由于原有法律法规还不完善,一些单位和个人利用政策上的漏洞,巧立名目,随意提高开支,铺张浪费,使国家财政收入大大流失。而会计档案将这些违反国家财经法纪的情况真实地记录下来,及时发现问题,阻止腐败的产生、蔓延,打击经济领域的不法行为,解决经济纠纷,从而确保国家的经济利益。
二、电算化下会计档案管理的内容
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会计基础工作,单位必须加强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和健全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调阅和销毁管理制度,并由专人负责管理,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要做好防磁、防火、防潮和防尘工作,重要会计档案应准备双份,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采用磁性介质保存会计档案,要定期进行检查,定期进行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通用会计软件、定点开发会计软件、通用与定点开发相结合会计软件的全套文档资料,以及会计软件程序,视同会计档案保管,保管期截止该软件停止使用或有重大更改之后的五年。
三、电算化下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1.会计档案载体
电算化会计虽已实施,但因为实施时间不长,财会人员和单位领导对会计电算档案的组成内容不甚了解,缺乏管理会计档案的经验,很多单位只是将打印出的纸质档案存档,而没有将存储在计算机中的会计信息备份在磁性介质上归档保存,从而影响会计档案的完整性。
2.会计载体本身性质带来的问题
电算化会计档案需在一定的系统内才可视,因此目前许多企业因为没有将会计软件的版式及软件系统很好地保存,导致在电算化软件升级后,不同版本下的会计数据不能被调用,《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采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应当保存打印出纸质会计档案,并对保存期限作了规定,但目前由于一些单位受条件限制,没有配备激光打印机或喷墨打印机,还在使用老的针式打印机,致使打印输出的纸介质会计档案达不到规定的保存期限,没有按照国家档案局规定的库房管理制度标准,建立专门的电算化会计档案保护制度,未选择质量优良的磁盘介质进行会计档案数据备份,未实行备用盘与存储盘分离存放,导致电子数据因此损坏或丢失。
3.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
由于电算化会计档案更易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被修改,因此在没有及时修订单位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没有制定相应的会计电算档案保管人员职责情况下,会计档案的人为破坏和自然损坏现象在所难免。
4.缺乏必要的计算机维护、网络安全人才
众所周知,电算化下的档案管理涉及到软件、系统安全、维护等一系列专业的问题,但目前一般单位都仅仅对以前的会计人员进行一定的软件设施建设。
提供环境清洁与温湿度稳定适宜的专用会计档案存放仓库;配备具有高清晰度打印能力的激光或喷墨打印机,以它们作为输出纸质会计档案的工具:选用功能符合本单位实际业务的电算化培训,然后就去操作系统,在一定层面上而言,会计人员仅学会了操作,而管理与维护对他们而言就非常陌生,由此导致的结果与损失也非同小可。
四、如何改善电算化下的会计档案管理
1.完善会计软件
最好是具有档案管理辅助功能的电算化软件;强化系统的安全防护功能,如有联网,注意进行定期的补丁维护,避免因电脑安全或网络安全,导致会计档案泄密或被人为恶意修改。 转贴于
2.完善电算化下会计档案管理各项制度
(1)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归档制度。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和使用的全套文档资料及软件程序,都应视同会计档案保管;会计数据在未打印成书面形式输出之前,应妥善保管并保留副本,记账凭证、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应打印输出,并按照有关税务、审计等管理部门的要求,及时打印输出有关账簿、报表。
(2)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的保管制度。根据国家档案局的标准,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保管制度:选择优质的磁盘介质进行会计档案数据备份,备用盘与储存盘分离存放;做好防压、防尘、防光、防腐蚀工作,按分类和一定顺序对数据磁盘、光盘的著录等电子会计档案进行编号,标明时间和文件内容,制作档案管理文件卡片。
(3)建立严格的借用手续制度。查阅会计档案,需经财务部门负责人批准,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借阅手续,外单位查阅本部门会计档案,要有单位介绍信,并经主管领导、财务部门负责人批准。
(4)建立电算化档案定期备份制度。电算会计档案应定期将会计数据备份到磁性介质,并设立备查登记簿,提供备份时间、数量、保管方式等备份细节信息;同时由于磁性介质的特殊性,管理人员必须对这些会计电算档案进行定期检查、复制,以防止会计信息损坏。
3.提高会计部门人员素质,完善人员配置结构
会计系统是由人来操作的,一个系统是否安全,不但取决于系统本身,更应该注意操作使用人员的素质,未经有效的业务训练和不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员工本身,对系统的安全是一种威胁要提高会计人员计算机业务素质,必须大力加强人才培训的力度。各单位应积极支持及组织会计人员学习和提高会计电算化知识,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本单位尽快建立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创造条件。对会计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系统管理人员,应按不同内容、不同要求进行培训。对系统维护人员,应尽量用计算机专业人员,毕竟,计算机系统维护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这些计算机专业人员只要简单的会计培训,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颖.对会计档案管理的思考.辽宁经济,2008(3).
1、大部分案卷缺少卷内目录以至于部分未被案卷标题涵盖的内容永远无法检索而难以利用。
2、案卷标题不规范有标题但不能反映主题内容或标题缺少基本要素甚至没有案卷标题等现象较为普遍。
3、案卷厚薄不一有的一、二页纸一文一卷有的五六百页纸一类一卷。
4、档号不规范没有目录号一卷多册现象较多。
5、许多案卷未标页码如果使用中掉页很难发现。
6、组卷混乱现象比较严重如有按时间组的也有按职能部门管辖权限组的还有按文种组卷的。
二、提高档案管理基础工作水平的对策
1、重新组合案卷实现案卷规范化
将那些组卷过厚内容混杂的案卷进行重新组卷。重新组卷的原则是尽可能将那些相互存在某种联系的文件组合在一起。在重组案卷的过程中还应对那些无页码、无卷内目录、无案卷标题或标题不清楚的案卷要重新加工填写以保证全部案卷更加规范。重新组卷不仅可以优化馆藏、科学保管而且亦可以提高实行计算机管理档案后的利用效率。
2、全面普查案卷,去糟取精
这是实现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的第一步工作。因为一般的综合性档案馆由于多年来未做全面的清查加之移交单位划分保管期限不准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重份或无查考价值的文件所以首先要剔除这些无用的文件才能避免今后实行计算机管理时出现重复与低效率的情况。
3、规范著录工作
著录是实行计算机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也是直接影响输入计算机数据与信息的准确性的一项重要的前期工作。1986年国家颁布的《档案著录规则》是规范著录工作的最基本依据。但是由于各个档案室条件存在差异再加上计算机管理又提出了新的技术性要求所以各个档案室应该以《规则》为依据,并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计算机管理的技术要求制定出适合本馆著录工作的著录细则。
4、统一分类号保证检索查全率
计算机检索的显著优势就是能够满足人们族性检索的需要。为了确保检索的完整性在分类过程中,首先根据《中国档案分类法》进行分类再因事制宜制定出一些具体细则。另外在分类的过程中还应加强校审力度以便及时校正分类人员的错误。并且还应经常组织大家统一认识统一标准尽量做到前后标引一致同一类文件标引一致从而达到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
5、规范题名保证检索查准率
档案的分类号保证了检索查全率而题名准确才能保证检索的查准率。但仅保证查全率是不行的,还须同时保证查准因此在著录时要统一规范题名。规范题名应掌握的原则与要点是在填写题名项过程中要规范机构简称尽量避免在检索时出现含混不清、文不对题和计算机识别不清的情况发生。结合计算机检索需要在著录过程中将题名中责任者、事由、文种,必要时加上人名、地点和时间等要素都填写完整。如果题名要素不完整。则要补齐如果题名冗长则删除多余的赘词。还要统一文种题名中经常有“请示报告”等含义不清的文种出现很影响检索的准确率。所以规定凡是要求批复的文件写“请示”凡不要求批复的文件则写“报告”等等这样就可在检索中区分出每份文件的实质作用。
三、加快数据准备推进档案现代化管理进程
在档案管理基础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计算机数据的准备工作是一个大工程尤其是对于那些建馆时间较长的综合性档案馆来讲由于馆藏案卷多著录工作不仅量大而且复杂如果没有一整套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工作程序与方法会使计算机因数据准备不足而无法使用甚至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的进展速度。在著录工作中只要掌握了以下重点便基本可以取得著录工作“多”、“快”、“好”兼而有之的效果。
1、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
档案管理的—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使档案为社会所用而实现计算机管理档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档案的利用率。综合性档案馆在推进计算机管理的过程中应先根据各全宗的重要程度、价值大小、利用率高低和是否开放的情况对所有全宗进行排队将那些可以开放的核心档案和社会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进行优先加工整理。这样就可以加快档案管理计算机化的进程和提高社会利用的效率。
2、分级次著录,省时省力
在著录过程中可以将案卷分为三个层次进行著录即将那些反映问题单一或查考价值不高的档案进行案卷级著录对那些一卷内几个文件涉及同一个内容且又排在一起的档案进行文件组合级著录而对那些重要文件或反映问题庞杂的文件则进行文件级著录。这样处理不仅能将揭示档案的主题内容和特征而且也可以减少著录条目和录入条目既节约了时间、人力与财力又提高了效率。
3、分门别类,充分利用档案原基础
[关键词] 电算化 会计 档案管理
一、会计电算化下会计档案的概念和特点
1.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的概念
电算化会计档案是指: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数据以及其他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和计算机打印出来的书面形式的会计数据;而会计数据是指记账凭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数据。
2.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的新特点
(1)载体的变化
与传统的手工会计相比较,电算化会计是运用计算机或者其他磁性介质为载体将原来手工纸制的会计凭证、会计账薄和会计报表等会计档案来实现保存,再连接打印机规范打印保存。这样会计档案管理在载体性、信息性和安全性上有着巨大的变化,使得会计档案管理迈进了信息时代。在新的档案保存方式下,会计档案有着占用空间小,保管易,查寻方便等优势,其特有的存储形式,也使得这些档案必须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中才能查看得到。
(2)档案有一定的统一性
由于电算化会计档案是在经过计算机定的编制好的程序软件环境下进行处理产生会计数据资料,这样就是得会计档案从会计分录,到科目汇总表,账簿都有特定的格式,就使得会计档案有一定的统一性。
(3)资源的有效配置
由于电算化会计档案主要是基于信息网络技术条件,利于会计信息的传送,检索,有利于其信息资源共享。这样方便会计档案的查阅同事有利提高会计档案的使用率。
二、高校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综合上述电算化会计的众多特点可以看出,电算化下的会计档案又它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
1.对会计档案的重视不够。由于电算会计发展时间不长,许多单位对电算化下的会计档案不够重视,没有对会计华下的财务档案设置专员管理,大多数是由会计人员主兼管,其他财务人员协作的模式,这样使得会计档案的装订,归档都由不同人员完成,如此工作的分散就使得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达不到基本的操作规范,档案在移交给管理机构时往往只移交纸质档案纸质档案,磁质档案不移交不能是纸质文档何磁质同步归档,影响了档案的整体性,未能达到电算化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2.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是一种综合技术性强的工作对从事人员要求较高。既需要具掌握一定财会专业知识也需要具备较好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的人员。如果计算机业务技能不熟,就会在管理当中因操作错误破坏数据,后果不堪设想。反之如果没有较强的财会专业技能就不能正确处理会计资料,进行档案管理。目前,会计档案管理主要有会计人员兼任,他们掌握熟练的财会专业知识,但是欠缺计算机的日常维护技能,未能对会计电算化后的电子文件、程序文件、财务数据等定期备份,未及时形成磁介质的电子档案。会计档案的不完整使得财务数据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一旦计算机及服务器出现故障,就会造成财务数据丢失,给单位带来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
3.安全性方面,电子档案虽具有储存容量大,查阅方便快捷,能满足档案利用者又快又好地利用所需的资料和数据,最大限度地发挥会计档案服务的功能。但是电子档存放的磁性介质或光盘易被遗失、损坏,因此在安全管理方面,防盗、防火、防潮等是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电子档案又存在易改动、易删除和可复制,加上工作人员对电子数据的非法修改可以做到不留痕迹等不稳定的因素网络化的管理为网络社会的黑客、网络犯罪分子造成可乘之机,工作人员缺乏会计电算化安全基本知识,不遵守单位的数据安全规则,将计算机病毒带人会计系统中,是会计数据备份不及时,造成电子数据永久丢失,相对传统会计档案管理,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安全管理难度较大,较为复杂,一旦出现安全管理事故,损失则更大。这样从而增加了财务数据的脆弱性。
4.电算化会计档案查阅需要在特定的环境进行。传统的纸质会计档案直观可视性强,而电算化会计档案必须借助于计算机及其特定的软件软件系统才可显示识读所需的数据与资料。在无特定的平台电算化会计档案则无法打开,这样电算化会计档案就而失去利用价值。
三、高校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高度重视财务档案管理工作,树立好财务档案管理的意识,明确档案管理人,专人负责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查阅等日常档案工作。各会计单位建立会计档案的管理办法或制度,并严格执行使会计档案管理规范化,以确保会计档案的真实可靠性。
2. 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人员要求掌握计算机应用维护和会计专业技能,在相关的队伍建设方面应该增加专业的技术人才,以加强对电算化会计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在没有引进符合此岗位的复合型才次前应该对现有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多途径、多形式的培训学习,让档案管理人员了解会计档案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责任心。以便加强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为电算化会计档案的规范化、科学化、安全化管理提供保障。使电算化会计档案在各项工作中发挥作用。
3.加快会计档案工作现代化步伐,加强管理,利用大量的会计档案资料为各类财务检查提供最真实的依据。 充分发挥财务档案的潜在作用,更好地为财务工作服务。在现代化信息安全问题大部分都是因内部管理不善引起的,各单位要成立专门的组织负责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在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中,建立专用的会计档案室,用以保管存储会计信息的磁性材料,同时通安装网络安全软件,加强信息网络的安全建设,确保会计信息的网络安全。话说“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各单位要加强电算会计化档案的管理制度,明确何细化安全保护具体要求如各责任者之间的权限设置,数据加密和认证,实时网络监测,防范越权或个人对数据库的不适当操作破坏会计档案数据。
4.科学保存,定期检测,确保电算化会计档案安全有效利用。电算化会计档案是现代信息社会的产物,必须用现代化设施设备加以保管,以防止电子档案受潮、磁化、或破坏;定期检测已归档的电算化会计档案,及时做好数据备份防止磁性介质的损坏导致电子档案的丢失或不完整。对归档的电算化会计档案要根据规定编制检索工,方便以后查询检测。利用各种财务基础数据资料分析高校经济发展,财务运行中的特点、存在的不足,研究预防对策,为领导决策服务。
参考文献:
[1]董锦锦,谈如何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安全管理工作,学理论.
[2]汪永军,新会计准则下财务分析的研究,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3]俞峰,浅谈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措施,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会计档案 管理
近年来,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单位会计工作已经电算化,配套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笔者根据企、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实践,就如何加强会计电算化之后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谈谈个人看法。
一、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档案的变化
如今的电算化会计档案,包括存贮会计数据(各种凭证账簿、报表)和程序的软盘及其他存贮介质,系统开发运行中编制的各种文档以及其他会计资料,同时辅之以打印输出的各种纸质账簿、报表、凭证。与传统的会计档案相比,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档案一般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内涵更广泛。它除了包括打印输出的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外、主要是指电算化会计系统中的所有系统软件、会计软件程序及其全套文档资料。
2.存贮形式多,存放条件高。它一方面以打印输出的纸质账簿、报表、凭证的形式存在,另一方面主要以磁性介质或光盘的形式存在,包括存贮在计算机硬盘上系统正在使用的档案资料和存贮在软盘、光盘等存贮介质上作为备份使用的档案资料。后者受存贮介质质量、存放环境和存贮有效期等因素的影响很大,保存不当容易遭到破坏。
3.磁性介质或光盘上的会计档案较传统会计档案易于修改,且不留痕迹。
4.磁性介质或光盘上的会计档案必须在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系统环境中才可以使用,即会计电算化档案的调用需要一定的软硬件环境。
5.磁性介质或光盘上的会计档案的使用和会计软件的版本密切相关。实行电算化的时间越长,会计档案与财务软件的版本数越多。
二、加强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档案管理的措施
由于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档案发生上述变化,在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中,除了传统会计档案管理应注意的问题外,还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档案管理:
1.加强对会计档案中软件文档的管理
软件文档是进行会计信息系统维护必不可少的资料,它可以帮助理解别人的设计思路和编制的源程序代码,更重要的是保存完整的软件文档,在软件系统产生一些问题时,它对系统的维护是至关重要的。
2.加强对磁性介质质量和存放环境的管理
在选用保存会计档案的存贮介质时,应特别注意选用质量较好、可靠性较高的磁性介质,存贮介质的质量关系到会计档案能否被有效地使用。对存放在存贮介质上的会计档案应写好保护字样,存放在防潮、防热、防尘、防磁的场所。对存放往年会计档案的介质应定期复制,每次复制最好复制双份,存放在不同的地点。对使用时间较长的存贮介质应定期进行替换。对硬盘上的会计档案应定期备份到软盘或光盘上。
3.加强对磁性介质或光盘上的会计档案安全性的管理
对硬盘上的会计档案,应具有相应的安全保密措施,防止对会计档案进行修改。经常采用的安全保密措施包括用户识别控制,防止非法用户接触会计档案;操作日志管理应由系统自动进行操作登记,建立加密的机内操作日志,监督系统操作,留下审计线索;数据存取权限限制,对安全保密程度不等的数据,应给不同的使用人员赋予不同的操作权限,防止越权使用。对存放在软盘或光盘上的会计档案应至少一式两份,分别在会计和计算机操作部门的档案柜存放,以防止某一方面存贮介质损坏造成数据丢失或单方面修改会计数据带来问题。
4.加强对会计电算化软件的管理
磁性介质或光盘会计档案和软会计电算化件版本要相匹配。在对电算化会计档案进行管理时应注意保存各种版本软件系统的软件档案和相应的磁性介质或光盘会计档案。在具体进行操作时可在存贮介质的标签上注明软件的版本号,以利于使用。
一、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基础工作的意义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人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集政治性、政策性、专业性、技术性为一体的工作,涉及集体和个人双重利益,在学校人事管理工作及学校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人才市场的不断扩展,对人事档案管理规范化要求更加迫切,人事档案基础工作规范化,是实现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规范化、信息化的前提,能真正使档案在组织人事工作中达到“观其卷,知其人,用其长”之效果,为高校的人才选拔和人才交流提供祥实的信息,进而有利于高校干部人事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基础工作的规范能提升干部人事档案的价值,人事档案作为“人的管理”的基本信息的主要依据,它既存储了组织人力资源信息,又是管理的核心,是“人”的历史和现状的一个真实反映,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真实准确、完整系统的人事资源信息,有利于进一步与社会接轨,加快人才流动频率,提高人们的就业自由度。
二、做好高校人事档案基础工作的方法
1.健全和完善人事档案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
按照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条例、规定,结合实际制订和完善本校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规章制度,如《高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实施办法》、《高校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高校干部人事档案整理工作细则》,制定材料的审核、档案的保管和保护、查(借)阅、转递等工作的规定、办法、制度,实行依法治档,依法管档。
2.规范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
人事档案材料收集要做到完整、齐全。在具体收集工作中要明确人事档案材料的形成来源,理清收集渠道,这是做好档案材料收集工作的前提条件。材料形成来源有组织人事部门形成的,有个人形成的;基层单位形成的,上级机关形成的;本部门形成的,其他部门形成的。档案管理人员要根据《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尽可能将各级层、各部门、社会群团组织等形成的材料,如:干部履历表、年度考核表、晋升工资审批表、干部调动审批表、干部转正定级审批表、职称评审呈报表、教师资格审批表、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登记表、(离)退休审批表、教师公开招聘录用、聘用干部、续聘解聘、辞职、干部任免、入党入团、政审、公派出国、出境、各类奖励、处分、学历学位、教育、教学、科研材料,以及记载干部个人德、能、勤、绩、廉等各方面材料。这些方面材料形成量大,有规律,时间性强,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抓住时机,第一时间收集齐全,成套材料必须保持其完整性,不可缺头少尾,对于因历史原因而无法收集完整的材料要按规定写出书面说明。要建立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工作网,确保档案材料收集的保障性,各部门在材料形成之日起一个月内及时归档,做到随办、随收、随审、随归。所收集的材料数量要精选,内容质量要好,有一定保存价值。
人事档案材料收集要真实准确。人事档案材料必须是由法定作者形成,材料文字清楚、所指对象明确,材料内容符合档案人的客观实际,材料内容没有涂改造假,没有模棱两可的语言。凡头尾不清、来源不明,又查不清或对象不明确的材料不能归档。
收集的人事档案材料要规范,手续要完备。收集的材料必须是办理完毕的正式材料,凡规定需由组织盖章的必须有组织盖章,审查结论、处分决定、组织鉴定、民主评议、年度考核和干部考察中形成的综合性材料,要求本人签署意见者,本人必须签署意见或由组织注明本人已阅知。任免、评审等之类的审批表须注明任免或评审职务的批准机关、批准时间及批准文号。出国出境审批表须注明出去的任务、目的和往返时间等。
3.做好人事档案的整理工作
首先,整理人事档案时要根据材料形成的历史条件、主要内容、用途,辩证唯物的甄别材料的真伪和保存价值,并确定其是否属于归档范围。其次,对鉴别、分类、排序、编目、技术加工、装订六个步骤,严格遵循《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细则》,严格把关,既不能整“欠”也不可整“过”,做到严格审核、准确分类、排列有序、目录清楚、装订整齐。
档案材料审核鉴别工作必须以《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和《干部人事档案收集归档规定》等有关规定为依据。
一是审查档案材料是否齐全、完整。对原已归档且历史上形成的材料可维持原状,对新归档的材料属于成套的必须齐全,属于单份的必须完整。凡时间、来源和对象不明确或查不清的材料,一律不得归档。
二是审查材料手续是否完备。凡不符合归档要求或手续不完备的材料不可归档,要审核登记后统一到材料形成部门补办手续后方可归档。
三是要审查鉴定档案中的材料是否属于所管人员的材料及应归入人事档案的内容。有同名异人、张冠李戴者,及时纠正调整。有不属于归档范围的内容和重复的材料,要清理出去,并在《剔除档案材料登记表》中登记后,按照销毁规定集中销毁,不得擅自处理。
四是审查人事档案归档材料的载体和记录材料是否符合档案保护要求。按照《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归档材料必须统一使用16开规格的办公用纸,字迹材料应是耐久或比较耐久的,不得使用圆珠笔、复写纸、红墨水、纯蓝墨水及铅笔书写,不采用喷墨打印件、传真件归档,应选用激光打印件或静电复印件归档,归档材料采用原件,一般不得使用复印件。对历史上形成的且已归档的有保存价值的材料,可在维持原貌下进行必要的裱糊或复制。
干部人事档案分为十大类,即:履历;自传;考核鉴定材料;学历学位、职称、职业资格、个人科研学术水平、培训材料;政审、三个时间认定;党、团组织材料;奖励;处分;工资待遇(转正定级、招聘、任免调动、退(离)休、、辞职、退职、出国(境)、党代会、人代会、政协、派、群团会议等形成的审批表、登记表);其他材料。排列顺序为:干部(专业技术)职务变动表、目录、档案材料、备考表。而每类档案材料要根据材料内容的内在联系和材料之间的衔接或材料形成的时间排列顺序。一般情况下第一、二、三、四、七、九、十类适用于按时间排序,但特殊情况可特殊处理,如第四、九类中含有不同性质的材料,采取二级分类法排序,先将性质相同的材料集中后,再按时间顺序排列。而第五、六、八类适用于按材料内容和材料之间内在联系排序。分类是档案整理工作的重要一步,要做到认真鉴别,准确归类。
技术加工即对一些字迹材料不符合要求或纸张破损,以及纸张不规则或卷角、折皱等的档案材料,在保持其原貌状态下采用复印、扫描、拍摄、拆剪、补粘、折叠的方法进行复制、加工。在技术加工过程中不得损毁文字、照片,不得涂改、圈划、污损、撤换。
4.规范高校人事档案的日常管理工作
人事档案的日常管理是档案基础工作的环节之一。如档案的传递、接收、保管和保护、查借阅、档案检索等,要严格按照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八项制度操作,实行依法管档,科学管理。
档案归档入库后排架是一个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排架有利于档案管理人员快速准确的查阅到档案,提高工作效率。目前高校人事档案均根据各自实际选择其排架方法,常用的有:部门+姓氏笔画排架法、籍贯+姓氏笔画排架法、姓氏拼音排架法、汉字结构排架法、新的拼音排架法五种方法。笔者单位总结各方法利弊后采用的方法是:部门+姓氏编码排架法,即以学校各学院或部门划分为类区,再采用四角号码对姓名进行编码,取每字四码中的任意码组成一组x位数的号码(依习惯而取),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两字姓名用0补齐,从0—9的顺序往下排。重名重姓者可通过部门区分,另外可在档案盒脊附上标签,除编码、姓名外,再加上籍贯,查阅起来更加科学方便快捷,此方法简单明了,只要掌握四角号码编码口令即可,案卷间不必预留空余,易于随时增加或减少,便于Excel下操作。
1 强化文书档案管理认识,创新文书档案管理理念
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事业单位的文书档案管理过程中,需要以先进的思想来指导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特点,以便能够更好的实现事业单位文书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因此,这便需要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者充分认识到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创新文化档案管理的理念,将文书档案管理纳入到事业单位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这样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在以先进思想的指引下,能够更加顺利有序的进行。
2 建立完善的文书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保证文书档案信息的完整性
在事业单位文书档案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建设规范化的信息档案建设标准和要求,明确数字化档案资料建设、档案信息安全、档案资料管控等各方面的要求,逐步构建起系统完善的文书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从而确保文书档案资料管理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可读性。同时,还应该创新文书档案管理的载体形式,制定标准的文书档案要求,丰富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内涵,真正达到事业单位文书档案管理水平提升的目的,为充分开发和利用文书档案资料奠定坚实的基础。
3 强化档案管理人员培训,打造高素质的档案管理队伍
在事业单位文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过程中,为了最大限度提升文书档案的管理实效性,便需要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培训,全面了解信息技术的操作方法与规程、信息档案的管理方式与原则、信息的汇总和分析,不断提升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同时,还应该强化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培养和信息管理思维锻炼,让档案管理人员全面学习档案管理的方法、流程和实务操作,逐步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规范化、标准化和流程化提供重要的人才基础。
4 制定系统的档案管理制度,优化文书档案管理
为了最大限度提升事业单位文书档案的管理水平,便需要制定系统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增强文书档案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尽量影响文书档案管理的水平。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文书档案管理制度,是开发和利用文书档案资料的重要途径,所以需要在以往文书档案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和调整,保证所制定的制度与单位发展的实际情况保持统一和协调。同时,需要科学的分配责任,制定完整的领导体制,构建系统的质量监督体系,以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文书档案管理制度来强化文书档案管理的实效性。
5 加强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强化文书档案管理
依安县依龙镇综合文化站 161520
[摘要]据当前现状分析,文书档案管理制度不仅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阻碍企事业单位的向上发展,与社会档案需求的脱节程度也日趋明显。基于这一背景,本文围绕文书归档管理工作对事业单位的作用展开了分析,概述了事业单位文书档案管理实践中的若干问题,并藉此提出了优化其管理效能的相关建议,以期对新时期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创新提供有益参考。
[
关键词 ]事业单位改革;档案文书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文书档案现代化管理对事业单位的作用
(一)提高文件传递的安全性。传统的文件传输方式,主要是通过邮政投递系统或是其他快递方式,受限于时间与距离的影响,同时,档案管理人员私存文件或者丢失文件的状况也时有发生,其他原因造成文件的延误、丢失亦属常事,都为档案管理与使用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不便。所以,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亟待引入并推广现代化技术进行文件归档管理,比如,通过计算机网络方式进行文件传递,能够极大程度为文档收编节约传递时间,提高文件传递速度,确保文档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
(二)确保文件保存的稳定性。互联网科技的快速发展,很多事业单位档案室已经逐步开始普及上述现代化的办公方式。纸质文书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缩短寿命,一旦纸质文书受到破坏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而电子文件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通过选用不同的电子载体,将文书档案以电子方式进行保存,可以实现文书档案信息与载体的分离利用,同时,电子载体具有存读方便、快捷、保存时间长、易于传递、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比较小、不易损坏,稳定性比较强等特点,能够提高文书归档工作的质量,确保文件保存的稳定性。
二、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实践中的常见问题
(一)缺乏管理,重视不足。据客观而论,部分档案管理工作局限于行政管理阶层,对基层档案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领导甚至对档案管理认知存在偏差,比如,只关注单位经济效益与发展前景,漠视档案管理工作对事业单位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导致内部档案管理工作长期缺乏有序部署与严格管控,档案资料的收集归档不全、整理不规范、散乱等现象严重,难以为单位发展提供资源支撑。
(二)配套不全,条件较差。健全的档案管理工作体系必须配备完整且匹配的相应基础设施与监管机制,但当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在于档案管理“软”、硬件条件“差”,比如,档案柜架等基础设施的配备装具参差不齐,致使档案工作陷入被动局面;或是部分基层档案室建设缺乏专项启动与维修资金,导致纸质档案资料在长时间的存放下出现霉变、虫蛀等现象。
三、优化事业单位档案文书管理效能的具体措施
(一)全面推行文书归档规范化管理。完善、健全的制度是促进文书归档管理顺利进行的基础保证,在文书归档管理过程中要始终以制度为标准,督促管理人员认真学习与档案管理相关的制度与准则,建立统一的工作标准与规章制度,并要求全体人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作业,确保每一工作环节有序进行,践行文书归档的规范化管理原则。
(二)巩固单位领导及全员档案意识。领导的重视是推动文书归档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具有提高全员档案意识的积极作用。然而,基层档案室文书档案数量较多,经费却相对紧张,由此要求文书归档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以保证文书归档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要增强领导的档案意识,将档案归档管理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进行研究,对有关管理人员进行考核,不断提高全员档案意识
(三)积极利用现代化技术辅助管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的办公模式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应用,用现代化的方式进行文书档案管理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中,要将文书档案由纸质档案转变为以光盘、磁带、计算机硬盘等为载体的电子文件,以网络化的方式对文书档案进行管理,逐步实现从手工作业方式向计算机管理方式转变。同时,国家财政部门也应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基层档案室的配套设施,加强地方文书档案信息网络与资源的一体化建设,实现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同时夯实对电子文件的管控,最大限度确保电子文档的安全性和信息可用性。
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改善措施,首要建立在提高认识、加强重视的基础上,同步加大建设资金的投入,为档案管理工作以专款专用、准确预算、恰当使用、详细记录、及时结算等位为准则设置专项资金,优化工作机构设置,并在综合考虑实际情况与能力范围情况下,积极投建电子档案室或数字档案室,自上而下全面覆盖档案管理每一环节,确保事业单位档案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利用等环节的安全便捷。
参考文献
[1]刘嫔兰.云计算在企业单位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今日中国论坛,2013(07)
[2]陈萍.新时期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分析[J].广东科技,2013(12)
[3]李海珠,都蕾.试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创新思路[J].今日中国论坛,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