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理念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校本培训;青年英语教师;实施策略
基金项目: 江西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在英语教育专业学生中开展校本培训实践研究》(2013SK16)成果
一、引言
随着高考英语社会化进程的开启,新形势下的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作为教学主体之一的教师,特别是基础教育英语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不可能依靠单一的培训就可以完成,需要在具体的外语教学情境中展开。而在《英语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要真正地实现新课程的要求,切实有效地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教师培训是关键。
针对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后需要较长适应期的问题,高校英语师教育专业应培养“零适应期”师资,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就熟练掌握在职教师所需的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技能。高校英语师范生教学内容应强调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培养,强化技能训练,更新培养模式,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具体来说,许多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会发现自己在大学里学到的教育教学理论都派不上用场了,大多数人难以应付教学情境的复杂。如何实现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适应学校实际教学工作环境,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入职教育是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的一个过渡阶段。为了的需求,从而提高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的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加强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生实践应用能力。在英语教育专业学生中开展校本培训是一种新的尝试。
校本培训模式的建构,就是要“面向英语教育现象本身”,面向学校本身,面向英语教学本身,在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寻求教育理论及英语教学理论的支持和引导。通过实际的外语教育教学来检验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正确与否、解决问题的设想与方法是否有效, 而不是纸上谈兵。外语教师为了改善外语教育教学工作去观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 充分地投入使自己的外语教育教学行为更加合理而有效,因而能有效的推动外语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二、校本培训的实施策略
1、转变教师继续教育观念
校本培训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全新的教育理念、完善的知识能力及创造精神的特色教师,因此,首要的问题是转变教师的继续教育观念,树立主体教育观念。校本培训的主体是教师,必须增强教师的主体意识,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青年外语教师应从自身发展需要出发,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利用身边的资源不断为自己“充电”,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和能力。
2、健全校本培训机制
校本培训作为促进青年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其过程是漫长的,必须建立相应的运行机制,使校本培训在该机制的推动下持续开展。一是激励机制,要激发青年外语教师立相应的运行机制,使校本培训在该机制的推动下持续开展。要激发青年外语教师的内在驱动力,增强教师的自我发展能力,鼓励每一个教师成才、成名、成家。二是制约机制,要加强制度建设,使校本培训与青年外语教师的评优评先、晋级晋职、选拔任用、待遇福利等有效地结合起来。三是导向机制,要致力于学习型校园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促进教师之间互帮互学、共同发展。四是保障机制,要在培训的经费、时间、物质条件上给予足够的关注,及时解决青年外语教师在校本培训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培训之中。
3、科学确定培训内容
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重点还是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上,这是当前现代化教育所决定的。校本培训的目的是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因此,培训内容的确定要以教师为本,以能力为本,以发展为本。要以教师的需要为本,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精神,弘扬教师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将能力培养作为关键,根据青年外语教师的个性与个体差异选择培训的内容和方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首先,实行专题讲座模式。立足于学校和教师发展需要,要经常邀请外语类资深教育专家 、学者或组织有经验的教师,通过讲座、报告等形式进行讲座,开阔青年教师的视野,更新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可以选聘思想政治素质好、经验丰富、教学与科研水平高的老教师、骨干教师作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导师要向青年教师传授自己的教学经验,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思想品德水平和掌握业务知识,带领青年教师钻研教材、教法,进行教学改革与研究。同时青年教师要虚心好学,把他们前卫的教学思想、先进的教学方法、崭新的教学理念、高超的处理教材艺术、因材施教的典型经验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去,博采众家之长,补自己之短,进行经验“整合”,加以高度凝练,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在教师培训中要充分重视教师自身的经验和教师之间的合作与讨论。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和碰撞有益于培养教师在不同的教学目标下的教学设计能力, 教与学互动能力, 发展教师的教学个性,有益于共享资源和教学研究成果,促使教师互相帮助, 扩大自己的视野, 扬长避短, 重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
其次,实行互助听课的形式。有研究表明,同事之间互助听课有利于授课质量的提高。提高授课质量实际上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因此听课作为一种教师培训和评估的重要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各高校的教学管理活动中。一堂课的教学涉及到教学内容的处理、 教学方法的运用、课堂结构的安排、师生的双边活动以及教者的语言、板书、教态等各个方面。 听课时将这些信息及时、准确地记录下来, 有利于课后进一步研究、学习,也为全面、准确地评价一堂课提供依据。根据实践中听课的体会和同事们相互之间探讨的经验,试提出一些策略性建议。听课的目的不是通过评课对教师的能力进行评价,而是帮助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的优势和不足,加深对先进的教学理念的认识。青年教师们通过培训,努力克服了焦虑畏惧心理,以“发展”的眼光、积极的态度对待听课和评课活动。
另外,加强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教研水平的高低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教师素质的高低。青年教师有着自己独有的优势,如精力充沛、思想活跃、视野开阔、思维敏捷、情感丰富、学习能力强、知识结构新、接受新事物快,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的能力强, 富有创造力、可塑性强等,为保证这些优势能充分有效地发挥出来,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科研创新意识的培养,使其更新教育理念,自觉参与教研活动。
三、结论
校本培训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青年外语教师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较强的专业教学能力。通过校本培训,激发青年外语教师自主发展的动机,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能力素质。校本培训是青年英语教师在职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范学荣等. 大学青年英语教师“校本培训”的实验性研究[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5(9).
[2] 敖国儒. 实施教师校本培训的策略研究[J]. 教育探索, 2005(6).
关键词:汉语培训教学;新课程理念;汉语教学法;汉语教学素养
【分类号】G622.4
在近几年的汉化培训教学实践中,我们对如何在少数民族教师汉语培训教学中更好地实施新课程理念,有了一点的认识,因此不揣简陋,浅谈而已。
一、教师对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教师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在教学中自觉不自觉得表现出一定的教学行为,正确积极的教育理念,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教师个人的教育理念的提升,绝非是学习一下新课标,看看书、听听报告就能很好得到提升的,也绝非领导在大会小会上批评教育一下就能改变的。汉语教学需要积极吸收理论的新观念、新方法、新成果,需要新理论、新方法的指导。新课程教学理念对传统教学理念进行了积极的扬弃,新课程提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完整的目标,使课程目标更加具体化、更具有可操作性,这在汉语强化教学中是非常重要必不可少的。对这一新的教学理念,教师应有较为深刻认识,认识不能仅停留在对理念表层的认识上,教师也不应成为这个理念的被教育、被训练的对象和被动的理念接受者。对于新课程理念,教师应是学习者、研究者,更是新课程理念的构建者。
二、教师在面向全体学员的同时还要注重提高教学效率
在汉语培训教学中,我们常常面临三个矛盾:一是差异教学与完成整体教学任务之间的矛盾;二是教师讲授与学员自学之间的矛盾;三是照顾汉语水平差的学员与提高汉语水平较好的学员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些矛盾,课堂教学就需要在实现面向全体学员的同时注重效率,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首先,要兼顾全体,调动思维,提高效率。在教学环节的安排上,注意照顾到各类汉语水平不同的学员。教师应确定在整个课堂教学结构中,哪些是在“补充”,哪些是在普及,哪些是在“提高”;哪些是在“自达目标”,哪些是在“导达目标”,哪些是在“助达目标”。环节安排要照顾多数,兼顾少数,面向全体。在教学活动的安排上,教师要注意调动全体学员的思维。其次,组合学习,抓中促端,以精取胜。在汉语培训教学中,要调动好全体学员的思维,不妨利用组合优势进行教学,或有效组织合作学习开展教学。汉语强化培训课堂活动的指导思想应是“抓中间,促两头”。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这就需要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充分注意合理和科学,在课堂结构和活动安排上合理分配各环节的时间,抓住主要内容,精心设计,做到讲解精到,练习精要,从而极大地提高汉语强化教学的课堂效率。
三、教师要对汉语教学方法及教材进行深入的思考研究
教师要积极地研究教学方法,寻找到适合自己和学员的好的教法和好的学法。还要认真钻研教材中的语言材料、语言知识点、注释解说、练习题等,从总体上对教材的编写理论、指导思想、教材结构、教学资源等进行全面把握,从而更好地实现教法灵活有效,策略运用得当,学法指导渗透,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和学员学习的效率。
四、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汉语教学素养
在汉语培训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汉语教学素养,教师要想在汉语培训教学中教好,必须严谨治学,知识渊博。“教师必须不断地长进,才能教大众。一个不长进的人是不配教人,不能教人,也不高兴教人”[1]的。因此为师者只有达到厚积薄发,游刃有余的境界,才能胜任汉语教师的职业。从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态势和汉语培训教学的特点来看,汉语教师必须站在科学发展的前沿,因为今天汉语教学内容的流动性、变异性加大了,汉语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而宽厚的知识,对所教学科有透彻的了解,又要博采相关知识。
提高汉语教学的素养,最重要的是教师对自己爱心素养的不断培育,应时刻不忘这样一句话:“爱应该是教育的工具,又是鉴别教育的尺度。”。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教育成功的基因,没有爱心便不能为人师。热爱学员的教师,也会得到学员的热爱,讨厌、怨恨学员的教师,也自然受到学员的厌弃。教师应该真正地认识到“尊师”必须以“爱学员”为先决条件。真诚对待每一位学员,在学员面前不敢有丝毫虚伪与欺哄,要做到言出必行。在汉语培训教学中,教师与学员的人格尊严是平等的,被尊重是学员内心的需要,是学员进步的内在动力。我们常说“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尊重是教育成功的基础。”作为教师,在汉语强化培训教学工作中,要以自己的行动、以真诚的爱心来鼓舞学员,使每个学员在汉语强化学习中都能得到发展。
五、教师要时常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自觉的反思
在汉语强化培训教学中,教师应该时常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自觉的反思。因为“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这种改造或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指导后来经验的能力”[2]。所以教师一定要进行自我反思。而这种反思应该不是“被”反思,它应该是教师的一种自觉自愿教学行为,它应该是对一种教学境界的自觉追求。然而令人遗憾是很多是时候这种反思被规定为一种模式,教师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反思”,而没有从心灵深处自觉反思。教师要想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人,成为一名科研型教师,就必须时常反省自问。教师备课的立足点,应从传统的“我想怎么教”转变成站在学员的角度上的“我该怎么学”的立场上,更多地考虑学法的指导,考虑学员的全员参与,改变教的方式和学员学习汉语的方式,才能从一点一滴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总之,有了反思,教师就能不断地探究和解决汉语强化培训中自身以及教学目的、教学难题等方面的问题,就会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走出教学困境,使自己的汉语教学日教日新充满无穷的魅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教师培训;翻转课堂;可行性;操作性;结构模型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3)07/08-0039-04
所谓“翻转课堂(反转教学、反转课堂或颠倒课堂)”,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课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其核心一是“让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二是互动的个性化指导。教师培训存在着针对性不强、内容泛化、方式单一、质量监控薄弱等突出问题。导致针对性不强的原因很多,其中可能包括:没有以参训教师为中心,而是以培训者为中心;缺乏多元主体交往互动;个别化指导和跟进指导缺位。“翻转课堂”的理念对解决当下教师培训针对性不强的问题,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借鉴。
“翻转”教师培训课堂的可行性
1.“翻转课堂”是否适合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需要以参训教师为中心。有效的教师培训应该是以参训教师自主学习为基础,参训教师主体参与的培训。不论是教师职前培养还是职后培训,学习者如果没有主动参与、缺失自主性的话,那么真正的学习活动就没有发生,何谈学习效果?以参训教师为中心的培训,首先要实现主体参与,应该根据参训教师的学习特点、学习需求,围绕参训教师的现实问题,设计教学、组织活动。
“翻转课堂”对于改变教师教育,特别是职后以专家(专兼职培训者)为中心的培训现状无疑具有很大的冲击力。一是需要在培训前向参训教师提供学习资源,能够杜绝“因人设课”的情况,使“因课寻人”,寻找切实能够承担培训教学任务的培训者。二是对培训者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挑战,不能课前提供学习资源的培训者将无法胜任。三是习惯于讲授法的培训者,必须改变教学理念和方法,充分关注参训教师的学习需求和岗位实际,否则即便提供了课前学习资源,也难以应对培训课堂上的提问和针对性指导。四是促使参训教师必须在培训前通过网络手段下载学习资源,提交前置作业(问题、案例等),为培训做好专业准备;否则,培训中将无法参与专业对话。这将使参训教师自动激发学习动机,主动掌握网络学习技能,自觉梳理训前学习资源,从而为培训学习做好准备。
教师培训需要互动的个性化指导。有效的教师培训应该是以参训教师自我导向为指引,参训教师多向互动的培训。凡是有效的培训,其绩效在于实现问题解决和行为改善,促进参训教师在对学习进程的自我监控、自我反思和自我发现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导向的“自我”既是个体的,也是群体的;当参训教师的个体需求符合群体需求时,培训指导将具有普适性,更为有效。
传统意义下的教师培训注重统一告知,漠视个体差异;信息传递方式单向,忽视多元主体交互。“翻转课堂”因课内时间较为充分,这为教与学、学与学的主体间互动提供了可能,因前置作业为个性化指导提供了内容和对象。如果培训者将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作为培训课堂的话题,或将具有典型性的案例作为培训活动的议题,可以促成参训教师之间的问题研讨和经验交流,培训者自身也往往从中受益。这样的培训课堂迫使培训者不能够“一份讲稿次次用”、“自定问题,自问自答”;培训者必须课前认真研究参训教师的前置作业,认真分析所提问题,分清主要问题和个别问题,分别进行全班重点解答和个体针对性指点;精心选择典型案例,引导分组讨论和班级交流。课堂内指导不到位的问题、研讨不充分的案例,必将延伸到课外、训后,促成培训者的跟进指导甚至训后跟踪、参训教师之间的面对面或网络交互的实现。
因此,实现有效教师培训可以借鉴“翻转课堂”的理念,遵循成人学习特点和教师专业发展规律,对教师培训课堂进行“翻转”:培训者训前提供学习资源,要求参训教师课前自学并提交前置作业;课上突出对问题的针对性指导,组织典型案例分析研讨;课外跟进指导、训后跟踪指导,以及促进参训教师同伴间的互动交流。
2. 教师培训能否进行课堂“翻转”
教育信息化为“翻转”提供了物质条件。
首先,信息化教学环境为“翻转”培训提供了平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特别是“三通两平台”[2]的建设将全面改变教学环境和培训环境。云服务、云端资源和云端教室将助推中小学教学模式和教师培训模式的改革;信息化教学环境不仅为“翻转”中小学课堂,也为“翻转”教师培训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全方位的交互形式。
其次,信息化教学技术为“翻转”培训提供了手段。互联网和现代移动信息传递沟通工具日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远程网络和移动通讯等是新一代教师(包括教师培训者)普遍的生活方式。教师及学生不仅能够通过学校、网吧或个人计算机,还可以通过手机、iPad等随时随地上网学习。教学视频的录制与点播、学习资源的上传与下载等“翻转”培训基本条件,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掌握和使用。
“翻转”教师培训课堂具备了基础能力。第一,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普遍增强。教育信息化深入应用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应用能力。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对600多万中小学教师进行了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约占应培人数的76%。如,2012年通过实施英特尔?未来教育、微软“携手助学”、乐高“技术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计划”、联合国儿基会教师培训等国际合作教师培训项目,培训中小学教师15万人。这为教师参加“翻转”培训奠定了学习能力基础。第二,混合式学习方式被教师培训采用。《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2011年1月4日)要求,积极开展教师远程培训,将集中培训与远程培训相结合,促进远程教育与校本研修相结合,采取混合学习模式,开展大规模的教师培训。“国培计划”和各级各类教师培训积极探索和采用混合式学习方式,如教育部开展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试点[3],培训模式的改革创新为教师培训机构及培训者实施“翻转”培训积累了实践经验。
可见,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翻转”教师培训不仅具备了基本的物质条件,而且参训教师、培训机构及其培训者基本具备了基础能力,实施“翻转”培训有了现实可能性。实施“翻转”培训将有效促进参训教师和培训者教育技术能力提升和学习方式、培训方式变革,推进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创新,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翻转”教师培训课堂的操作性
其实,“翻转课堂”的理念在教师培训特别是远程培训中已得到渗透,并逐步被推行。如“国培计划”要求置换脱产研修和短期集中培训积极利用网络研修平台,开展网络研修,进行跟进指导;远程培训建立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机制,推动网上研修和网下研修结合、虚拟学习和教学实践结合的混合式学习。但是,“课内面对面培训+课外网络跟进指导”、“网上学习研讨+网下教学实践”等混合式培训,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结构比较,不难看出其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先教后学”,后者是“先学后教”。那么,怎样构建教师培训的“翻转课堂”,将“先教后学”翻转为“先学后教”呢?
张金磊等认为,其一,“翻转课堂”使得教师从传统课堂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成了学生便捷地获取资源、利用资源、处理信息、应用知识的脚手架。其二,在课堂中减少教师的讲授时间,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活动时间,让学生在交互协作中完成学习任务,并且通过教师评价反馈控制自己的学习。其三,学生是课堂的主角,但并非完全独立地进行学习,需要高度参与。他们根据学习内容反复地与同学、教师进行交互,以扩展和创造深度的知识。“翻转课堂”的这三个特征,是“翻转”教师培训课堂首先应该具备的。
作为成人教育培训范畴的教师培训,其课堂结构有着自身必须遵循的规律和要求。2012年10月12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了《成人教育培训服务术语》、《成人教育培训组织服务通则》、《成人教育培训工作者服务能力评价》等三项国家标准,是构建“翻转”教师培训课堂结构的基本准则。同时,还必须落实教育部有关教师培训工作的文件要求,如当前“国培计划”项目的培训课程要执行《“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和三个“国培计划”《项目管理办法》[4]等。
基于上述对“翻转”教师培训课堂的可行性的思考,根据“翻转课堂”的基本特征、成人教育培训国家标准和教师培训的有关文件要求,笔者构建了“翻转”集中培训的课堂结构并提出相关建议。教师集中培训大致可分为知识更新和技能提升两类。由于目标定位不同,“翻转”培训的课堂结构有所区别,前者是“学习新知指导解析网络研修”,后者是“示范观摩要领点拨岗位实践”。
1. 知识更新类“翻转”集中培训模型
知识更新类课程结构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图1),各阶段的主要活动及操作建议如下。
图1 知识更新类“翻转”集中培训课堂结构
课前——学习新知。在这个阶段,参训教师主要通过“自学”和“作业”实现知识反思。教师的自学一般分为两种方式:一是通过网络阅读培训者提供的学习资料,如浏览指定网页,或下载文本资料;二是在线或下载培训者的教学课件(如PPT演示文稿)进行阅览。在自学的基础上,完成培训者布置的作业。作为成人学习者,不宜向他们布置记忆类的作业,而要基于他们的工作需要和专业发展需求,突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提出问题,提交案例,促进他们理论联系实际。
课中——指导解析。培训者和参训教师(学员)的专业性对话是课堂教学的目标指向。对于培训者来说,要在课前分析参训教师提出的问题和提交的案例,梳理出主要问题和典型案例,课上进行问题指导和案例解析。而参训教师则在培训者的组织、引导下,围绕主要问题(话题)展开研讨,针对典型案例结合经验进行交流。课中,培训者在必要时才讲解知识,或者将知识嵌入指导、解析、研讨、交流等专业对话活动之中,也可以组织参训教师变换角色,“客串”培训者讲解知识和开展对话活动,让教学富有针对性和吸引力。
课后——网络研修。通过课后的网络研修平台互动,促进知识内化和深度对话。这是不同于中小学“翻转课堂”之处。一是由于中小学生的学习是长期连续的,而参训教师的集中培训是短期的且往往围绕一个主题。如果没有课后的网络互动,就会使所学知识得不到巩固和深化。二是由于中小学生是以学习为主的,而教师却是以工作为主,他们通常是利用课余和休息时间进行学习。网络研修平台,不仅为教师学习提供了环境和空间,还构建了学习型组织(如学科研修共同体)。
2. 技能提升类“翻转”集中培训模型
技能提升类课堂结构也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图2),各阶段的主要活动及操作建议如下。
图2 技能提升类“翻转”集中培训课堂结构
课前——示范观摩。技能提升类培训课前的“自学”重在“观”(观看、观摩),不同于知识知识更新类培训课前重在“看”(阅读、阅览)。参训教师在线(或下载)观看“微课”,如教学技能的操作视频,或者是指向教学技能的课堂教学片断。所谓“微课”,即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通常针对某个特定的主题,长度维持在10 分钟左右,通过媒体播放器,可以实现暂停、回放等多种功能,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笔记和进行思考,能够提高自学的效率。而参训教师的课前作业,则主要是由“微课”引发的个别化疑难和个性化需求,并在线反馈给培训者。
课中——要领点拨。技能提升类培训的课堂对话实现途径是培训者的精讲点拨与参训教师的技能微格训练相结合、培训者的评价反馈与参训教师的技能测试相结合。这四种方式的结合,有效促进了“师生”对话和“同学”对话。培训者的“精讲”针对的是参训教师的难点或弱点,“点拨”指向技能的规范和提升。参训教师的技能训练离不开要领讲解和示范点拨,需要培训者对技能使用的诊断评价和即时反馈,同时也可以从同伴处得到启发和帮助,因而技能培训会更具实效性和感染力,促进教学技能的掌握和提升。
课后——岗位实践。同中小学生学习技能一样,教师的教学技能学习也一定要反复练习,要利用教学岗位“在游泳池中学会游泳”。教学技能的实践运用能够得到同伴的批评和专家的指导,可能是许多教师训后的需求。为此,培训者要通过网络研修平台或实地回访等途径开展训后跟踪,参训教师也要利用网络研修平台或校本教研活动积极寻求同伴的帮助和指点。这是“翻转”教师培训与传统教师培训的不同之处之一,是信息化培训环境对教师教学技能提升的积极作为。
目的探讨急诊科内低年资护士培训中应用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模式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之后入职的36名低年资急诊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数字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18例)与对照组(18例),对照组护士培训时应用医院常规培训法来提升护士的综合素质,观察组则应用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模式,观察对比两组护士8项技能掌握情况。结果除了基础理论、操作技能和沟通协作能力无显著差异外,其他专业操作、临床分析应变等能力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使用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模式能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有利于护士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
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模式;应用效果
0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急诊科护士应变能力、专业技术等诸多方面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培训方式大都较为陈旧,而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就是一种新型培训模式。本文旨在探讨急诊科内低年资护士培训中应用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模式的效果,特收集我院2014年之后入职的36名低年资急诊科护士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4年之后入职的36名低年资急诊科护士,均为女性,年龄19~23岁,平均年龄21岁;学历分布:大专20例,本科及其以上学历16例。纳入护士采用数字随机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18例)与对照组(18例),两组护士一般资料、学历等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实施传统急诊科培训模式展开培训,即对新进院的护士对真空采血、建立静脉通道、输液等16项基础性操作及护理常识进行培训,护士长集中授课、演示,后期无再设培训课程;观察组使用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模式来展开培训,按照护龄设置年级授教,方法内容如下:培训内容。(1)一年级时以培养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为重要目标,包括内容有用药禁忌、常规输液异常排查、环境卫生消毒、真空采血技能、安全护理注意事项等,同时还需强化护士岗位责任意识,旨在培养出拥有严谨工作态度、爱岗敬业的护理人才。(2)二年级目标逐渐从辅助治疗再深入配合抢救,开始熟悉急诊室环境、设备、急诊程序操作等,密切观察患者病情,规范护理档案书写,并慢慢强化团队协作。③再次强化急诊专业技能,能全面专业护理基础知识,并逐渐提高到能协调组织、指挥抢救的重要能力,该阶段还着重培养其沟通技能、应急预案等[1]。教学培训方式,授课老师有一名班主任和一名护士长共同担任,满足本科以上学历,10年以上丰富临床经验的要求。培训中护士长先一对一带教,再根据学习进度制定确切的教学目标,接着以目标为基础安排可行的课程,每月定期授课不少于1次,为完成阶段性学习目标可实施不限次数的小课堂、一对一再示范、分小组谈论等教学形式。考核方式,每季度授课后由班主任和带教护士长组织理论与实际双重考试,考试成绩与实际工作质量及态度来一起评定护士是否完成一学年培训目标,合格者,升级再造;不合格者留在本年级再学习。
1.3效果评定标准。培训后对两组护士均实施技能客观评价,由培训班主任与1名深资质护士长共同展开评定工作,评定技能包括基本护理理论知识掌握、基本护理操作技能、专业操作技能、临床分析及沟通应变能力等8项内容,统计每项技能掌握良好的例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例数越多表示对应培训模式应用效果越好。
1.4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比较,以率(%)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护士8项技能得到良好掌握的情况对比结果,基本护理理论知识、基本护理操作技能掌握程度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另外四项技能良好掌握比例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传统急诊科护士培训一般主要针对对象为刚毕业入职人员,教授内容多和操作技能、常规护理理论等基础性技能有关,第一护龄过去后几乎不再设培训课程。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方法不仅重视基础技能、理论的夯实,第二三年时还继续层层深入,设置专业性更强、提升护士综合能力的培训课程,有效地培养出了一批拥有扎实基本操作技能,急诊应变能力强,综合能力显著提高的护士队伍[2]。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不同的护理培训方法后,临床分析应变能力、专业技能、专业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等能力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证实了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模式有利于急诊护士综合素质提高的结论。
参考文献
[1]胡英莉,黄静雅,邱丽娜等.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效果[J].护理学杂志,2013,28(21):4-6.
关键字:中老年教师 ;信息技术;“农远工程”
一、中老年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现状
农村小学中教师老龄化较为严重,中老年教师所占比例大,就以长兴县林城镇周边地区小学为例,中老年教师约占教师总数的40%--60%之间,对于如何切实可行的去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应是目前农村教育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走访调查了长兴县偏远地区两所32位农村小学中老年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情况,发现有以下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从主观上讲,一部分中老年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较弱或是进行信息技术操作时间较少:一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还有一部分教师存在畏难情绪,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以及运用望而却步。
二、中老年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现状成因
(一)部分中老年教师有“谈信色变”情绪。在调查中发现在中老年教师的心目中信息技术是一项很难掌握的技术,对于年龄相对较大的教师学习信息技术是比较困难的,所以一直处于观望状态,能躲则躲。也有些教师认为“人到中年万事休”,就应该颐养天年了,缺乏终身学习的意识,认为自己的职称等问题已解决,没有必要去花力气学习信息技术这种复杂的新事物。(二)有些中老年教师对信息技术认识不足。有些中老年教师由于受沿袭多年的“三个一”教育模式的根深蒂固,认为信息技术是无用功,甚至有些中老年教师认为凭借一本书一支粉笔就培育了一代代孩子。我们在调查统计中不难发现我们的中老年教师没有发现信息技术在新时期信息时代的教育教学中所产生的价值。(三)信息技术“基础薄弱”。现在的中老年教师,年轻时代大环境下信息技术处于空白阶段,更无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培训。据调查统计,中老年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经历大多为空白,从而信息技术能力几乎为空白。可见这对于教育信息技术零起步,并且记忆力和接受能力都在大为减退的中老年教师,要去应付并接受使人眼花缭乱的设备仪器、难以捉摸的软件实在有点“大费周章”。(四)教师教育信息的应用能力不足。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的过程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教师教育能力、学科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整合的过程。但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在有条件运用信息进行教学时,中老年教师中仍有一定比例的教师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不感兴趣,把更多的时间是花在打游戏上,一但要轮到上公开课了,就请年轻同事帮忙制作课件,这样就使得课件不符合自己的教学意图,只能是根据已有的课件上课,很难形成课堂教学特色,甚至经常出现“卡壳”现象,也使得自己本身应有的教学经验、能力不能得到体现。(五)信息技术培训方法“流于形式”。自2003年“农远”工程实施以来,各级对教师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非常重视,这是有目共睹的。自2011年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启动后,发现大多数的中老年教师都参加了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但大多只是为了积满学时学分,培训机构也只是将培训人员进行组织,并没有将培训活动进行“深层次”的挖掘。
三、中老年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几点建议
(一)信息技术学习和培训“多样化”。首先我们要改变观念,几年来由于培训方法不得力,因而给中老年教师造成了他们对信息技术的恐惧心理,越听不懂就觉得越神秘,越神秘就觉得高不可攀。所以首先要使中老年教师理解并领会信息技术给我们工作、生活带来的巨大好处、乐趣,除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外,两所学校也针对中老年教师信息技术了解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由主要领导主抓,专人具体负责组织每周两次信息技术校本课程集中培训,并且定期对授课教师和“听课学生”进行技能等考核。 (二)在教研活动中对信息技术进行“渗透”。不少中老年教师为了应付各种教研活动,请同事下载制作课件上公开课,在课堂上是上“课件”,而不是上“教材”。这样很难保证信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导致信息技术的应用效益不理想。因此,两所学校开展了由年轻教师担任组长分小组集体备课,大力开展“老中青”教师的互帮互助,充分发挥每一个中老年教师的经验和智慧,使中老年教师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利用青年教师的新理念、新想法冲击中老年教师的陈旧观念,使得教学资源得到了充分共享,也使得学校的氛围也变得更加和谐统一。(三)正确利用互联网查找资源, 增加“教学骨干”。互联网是一个海量的资源库,使世界各地的优秀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供相同知识的学习素材和教学指导,任何中老年教师可以在任意通过网络进行访问。这给中老年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宜,就是在应付旧的教育环境下的日常简单低效劳动方面都令人兴奋不已。(四)培训富有“娱乐性” 、“生活性” 。爱玩是人的天性,不分年老年少。现今电脑几乎“落户”到了家家户户,教师工作时间琐事较为繁重,休闲时间玩玩游戏在所难免。尤其是中老年教师他们非常喜欢聊天、玩游戏,他们在娱乐中发现了许多有趣的动画,音乐,MTV等,这些东西他们很感兴趣,有的就自己开始在网上跟别人学,自己试着做,慢慢的他们开始钻研起了“信息技术”,成为了“电脑高手”,同时更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和毅力。根据这一点,我们开始培训的时候就为了解决中老年教师的电脑基本操作开始,学会信息技术技术、设备运用。
参考文献:
[1]魏青松:《信息技术促进教师发展的研究》.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和限制,我国的职业教育一直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国家也未对其投入大量的资金。在国外发达国家,终身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人们普遍意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学到老,活到老”的思想观念得到了很好的传承。而就我国现阶段的思想状况来看,大部分民众都没有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念。将终身教育理念应用于职业教育管理活动中,可以让广大民众明确终身教育思想的重要性,让其明白自己能够从终身教育中获取何种益处,久而久之,职业教育管理活动就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这对于提升职业教育管理水平也是十分有益的。
二、终身教育理念下职业教育的管理原则
1.发展性原则
为了适应终身教育理念,职业教育管理工作必须遵循发展性原则,立足于学习者的发展,改变传统的以就业为指导的管理理念,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职业知识培训机会,将教育工作覆盖到学习者的发展全部。职业教育管理工作需要考虑到个人、家庭与社会的需要,着重对学习者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与择业指导,并帮助他们做好职业变动的准备。同时,还要丰富教育目标,职业教育不仅需要提升学习者的专业素养与学习能力,还需要加强对其职业道德、一般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此外,还要加强对学习者的“追踪”,在学习者完成学业后,不能置之不管,还应该对其学习情况展开追踪调查,如果有必要,可以进行二次培训。为此,可以对学习者建立起个人学习账户,为其终身学习提供更高的要求,这是终身教育理念最为显著的特征。
2.开放性原则
职业教育管理工作的开放性原则就是管理工作需要加强与其他教育系统和社会子系统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提升教育工作的开放性,这也能够让社会其他阶层获取到学习机会,实现教育机构之间的衔接与过渡。首先,成立专门的职业教育咨询委员会,有效协调教育系统与社会系统之间的关系,这需要涵盖到政府、教育、产业界等多个部门,并根据职业教育的发展原则制定出完善的法律法规,明确不同主体的责任与义务。其次,加强教育部门的联系,为学习者提供广阔的学习渠道,让学习者可以更加便捷地参与到不同的教育活动中去。再次,完善培训质量认证体系,让职业教育资格证书可以得到各个教育系统的承认,这一指标体系需要具有严格的评判标准、科学的评价方法以及公正的评价过程。
3.灵活性原则
在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课程管理、师资管理等活动中,还需要遵循灵活性原则,采用多样化的管理模式。只有多元化的课程才能够满足学习者的发展与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为了适应学习者的学习时间,可以安排长期课程、短期课程、日间课程、夜间课程;为了适应学习者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可以设置微型课程、虚拟课程等。在终身教育理念下,传统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学习者的需求,为此,必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积极应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开展远程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情境体验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此外,还要为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机会,职业教育的终身学习不仅仅针对学习者,还包括广大的教师群体。为此,学校方面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与教育,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让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兴趣爱好进行选择,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只有教师的水平得到提升,职业教育的水平才能够得到提升。教师的学习可以是多元化的,除了要为教师提供必备的学习机会,职业学校也必须做好教师的培训与教育工作,定期开展不同类型的讲座,鼓励广大教师参与到培训过程中,使其深刻意识到终身教育思想的重要性,进而将这种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地辐射到自身的教学活动中,实现终身教育理念的有效传承。
三、结语
【关键词】教学理念;培训措施;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0
教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第一生产力,有了精良的教师队伍,才会有高效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发挥着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观,都深深第影响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未来教育的效果。在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一个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理念,都是教育教学工作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时展了,我们现代教育应该具有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在一些师范类学校教育中,将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引入到师范院校的职前培训中已经是一个趋势和潮流,这也是我国转换教育观念实现教师教育理念现代化的一项意义重大的改革,是国家为提高国民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所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一、树立创新的教学理念提高培训质量
教学理念和观念相近,但有不同。理念应该作为一个观点,一种思想在具体实践中的体现。至于教育理念泛指所有的与教育问题有关的理念体系的总称。关于教学理念,有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解释。在宏观层面,教育理念是指关于教育发展问题的观点,这是教育管理层的理念,一般包括对教育产业观、教育先行观、教育效益观等的具体理念;在微观层面,指教学工作的主要实施单位和个人,关于教育过程问题的理念的总称,这是基层的理念集合。一般包括教育目的观、教育实践观、教育对象观和课程观等理念的总称。对于处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来说,教学理念主要是微观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是指一个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中的思想观念。
教师是一个需要创新的职业,因为其工作目的是培养国家发展和经济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在世界各国,也具有职前教育的说法,并把教师分为职前、在职两大类。我们现在说的职前教师,主要指没有正式从事教师职业的师范类学生以及教育学院的在校学生;另外一种即是接受入职前培训的愿意从事教师工作的人员;最后一种是具有任职教师资格的准备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员。笔者所研究的职前教育指的是师范类学生。
二、英特尔对教师职前教育的探索
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是一个舶来品,由国际化大公司英特尔公司创办,是一个国际化合作的大型项目。于2000年7月在中国本土登陆并正式启动,覆盖面遍及全国。在师范类学生中开展职前教育是从2003年开始,连同在职教师的培训一起,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及培训的一项基础工程。下面就把自己对未来教师职前培训的做法略谈一二。
1.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训练
新疆是一个欠发达地区,在这样的背景下实施职前培训,应该侧重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的实效性。职前培训的学生他们没有教学经验,对教学实践是一个空白。在英特尔培训中,要让学生掌握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现代教学实践的能力。模拟训练是对学生训练的一个重要形式,设计出"教师"和"学生"的场景,实战教学环节的设计内容。学生可以转换角色,完成不同角色所需要完成的信息技术内容。自己亲自设计教学环节,以及在各个环节中所需要的信息技术内容。然后按照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意见,使作品更加完善。
具体的形式是让学生以中小学教师的身份,依据现行中小学校所使用的教材内容进行具体单元的教案设计,主要是针对教学中所需要的演示文稿、新闻出版物、网站、评价量规等内容进行技术设计和创作,创作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自然与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进行了整合。信息技术与现代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是我国目前教育的重要理念。学员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学员可以设计单元教学计划,也可以模拟学生做一些电子作品。在教学设计中,学员要侧重教学计划的实施,对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事前准备内容等都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完成;而模拟学生多媒体电子作品和网站范例的设计、制作、交流等内容,则需要学员以"中小学生"身份来完成,教学设定的目标及为了实现目标而确定的实施计划,都有学生自己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完成。学生在这种角色互换中,得到了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2.重视培训的过程性评价
教学的评价历来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即是对教学效果的检测,也是对学生学习效率的反馈。对于较为落后地区的师范类学生的职前培训,要重视他们教学技能的掌握,然后用于指导日后的教学实践。培训中对于学生提交的作品,进行评价。在课程学习开始,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本次培训的教学目标,明确学习作业的呈现形式,公布课程学习的评价量规,并与学习者签订学习合同。这样可以让学生有效控制自己的学习进程及结果,体现了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教学。对于学生提交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包件,教师要为其制定作品范例的评价量规,以便使评价更加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比如其中的多媒体演示文稿、学生网站等作业内容,学员成交后要为其提供具体的评价标准。评价的标准应该本着促进学生学习学习能力的形成,是否将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充分整合等方面进行评价。学生范例中所用的技术是否体现了学生对预定学习目标的理解和掌握,是否对基本问题和单元问题等都有一个明确的回答,是否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采用学生自评与互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学员间的互评然后适当修改,使其更加完善。
利用英特尔模式对师范类学生进行职前教育,成为我国储备师资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将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充分整合,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未来教师对教学技能的掌握能力,可以有效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对于新疆这样欠发达地区的师资培训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邬志辉,教师教育理念的现代化及其转化中介[J],东北师大学报,2000年3期。
[2]祝智庭等,走向中国教育改革实践的英特尔.未来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第4期英
[3]英特尔.未来教育教材,中文5.2版,2003年6月
[4]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中国网站[EB/OL]http://。
(一)关于新的教育理念的学习中学生物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首先需要在教育理念上不断更新,由教师中心的知识传授向学生中心的自主建构,从学习结果的知识记忆到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从教师的单一评价向学生主体的多元评价,这些都需要新的教育思想的碰撞。因此,教育理念是继续教育最基本也是最基础的学习内容。
(二)关于新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技能的学习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中学生物课堂也在不断融入新的技术手段开展教学,由多媒体技术向电子白板技术的发展,由电子白板向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发展。目前许多新课改的学校已经建立起遍布全校的网络资源,每个教室、每个小组配有电脑,借助网络资源和网络交流来提高生物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新的技术手段的更新带动着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这就要求作为新时代的生物教师要掌握并灵活运用这些新的教学手段。
(三)关于教育科研知识的学习科研和教学是密切相关的,教学是科研开展的最重要的一手资料,科研解决的是生物教学中的基本问题。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学生物教师不只是开展教学工作,而且要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探讨中学生物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教学技能。但是,由于一线教师的核心工作是教学,很多教师在毕业后基本脱离科研,对于当前科研的基本热点问题,科研开展的程序性知识以及科研成果的展示方式,都不够了解,因此教育科研知识成为中学生物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有效开展中学生物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开展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的培训方式中学生物继续教育的理论传递是用来指导实践的,是与中学生物教学相互促进的,因此生物教学理念和生物教学实践相脱节显然是无效的。中学生物的一线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这是一线教师的已有知识水平,继续教育一定要在此基础上开展培训。具体来说,继续教育的培训包括三个相互渗透的环节:第一,通过事先采集或课堂自主发言的方式,由一线教师陈述自己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结合培训主题选择典型的教学案例。培训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分析具体的案例,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渗透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并提出指导一线教师改进教学的实践技能;第二,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践这些教育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开展观摩课程,开展小组互评,对观摩课程取得的成果和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进行交流和互动;第三,选取典型的案例,通过视频播放,对教师的实践进行分析,分析在这次实践中教师出现的理论理解误差,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不当行为等。这样相互渗透的三个环节,就促进了理论和实践的相互联系,在理论的基础上开展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的认识,促进继续教育的有效开展。
摘要:在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新世纪,中学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对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作为学校工作的中坚力量,其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学校教育水平的高低,因此作为校长,要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来提高教师的在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关键词:中学校长;学校管理;教育理念;教师素质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队伍素质提高的必要性
1.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
素质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教学理念的全新变化,素质教育指导思想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目的是让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和学会审美;课程结构以现代课程理论为指导;师生关系强调双向交流、民主平等,教师尊重、信任、理解、鼓励、扶植每一个学生;教育方法重视能力培养;教学途径实现教育的社会化;评价标准淡化惩戒,打破排名,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能适应社会、适应生活。这些新的教学理念都要求教育者抛弃以考分高低、升学率高低论成败的陈腐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抛弃重知识轻能力、重灌输轻启发、重书本轻实践、重死记轻思考、重接受轻创造的传统教学观,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抛弃唯升学者能成才,唯应试高分才有出息的人才观,树立唯才是举的创新人才观。
2.自身专业能力发展的要求
在教育理念、社会思潮、文化科技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要适用中学教育的要求,就必须在终生学习的理念下,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教育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知识结构也需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时时更新,不然,就很容易在课堂上线路出自身的无知和学术的武断,也不利于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形成,形成不良的教书氛围和人际氛围,所以教师素质的提高是职业能力提升的保证,也是自身职业生涯发展的要求。
促进教师队伍素质提高的创新管理策略
随着国家在中小学全面实施课程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以及课程、教材、教学方法以及教育理念的巨大变化,教师必然会对自身的职业产生一种危机感,要全面的提高教师的素养,就必须从教师素质、教师培训、教师激励、教师绩效评估以及教师适应心理等几个方面对教师进行管理。
1.健全教师培训体系、构建合理的教师队伍
教师培训是基础教育人力资源开发最重要的职能之一。随着终身学习已经成为现代化社会的重要标志,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理念的更新,使得教师教育与培训日显重要。首先保证每位教师都能正常参加上级单位组织的各类业务培训,其次还大力推行形式灵活的“校本培训”,对于不同层次的教师,要采用不同的培训策略,对刚毕业的青年教师而言,他们大多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必需的专业技能,需要实施的是技能教育和岗位意识的培养,对于中青年教师,需要的培养其中的潜力巨大、德才兼备、充满热情的教师,使之成为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在学校建设上发挥学科带头人的带头作用,对于教龄长,经验足的教师,需要进行的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培养,使之不固守成规,能扬长避短。针对不同的年龄层次、学历层次和教育水平展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灵活性、适应性和实用性的短期的培训。
2.增强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意识,提高教师专业自主发展能力
在当前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教育观念影响教师的工作方式。人在发展过程中,其自我意识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它意味着人不仅能把握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而且把自身的发展当作自己认识的对象和自觉实践的对象。人能构建自己的内部世界。只有达到了这一水平,人才在完全意义上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体” 。作为学校领导,应该要主动的激发教师的这种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因为意识是行动的先导,“一个观念,一种局面。”提高教师素质必须从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入手,通过培训、交流和竞争机制的开展,转变旧的教育观念,引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自身知识和能力的不足,通过对教师的任职资格作出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科学的有益的补充,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教师就能增强自己的专业水平,教师学习素质教育的新思想、新要求,对照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新观念、新做法,才能以正确的人才观、学生观、师生观、教学观,专业自主发展能力才能得到相应的提高,才能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成果。
3.改革新的人才引进和管理制度,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
随着基础教育学校人事制度改革逐渐地进入了实质性的操作阶段,对于中学管理来说,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不断提高考核的客观性、准确性和科学性,实施聘用合同制改革,能真正充分地调动和发挥学校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首先就是要将领导层深入到教学的第一线,针对所在年级的特点,共同制定年级组工作计划、措施,干部率先垂范,教师才能举步跟上,其次是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并重。学校教育目标明确,形成成目标体系,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来发挥激励作用,加强教育目标过程中的检查督促,随时组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作业布置、学生反馈等情况进行认真检查,形成详细周密的检查制度,才能保证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在这个过程中也同样提升了教师的素养。
4.建立现代教师的评价体系,激励教师素养的提高
教师激励是基础教育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核心问题。教师评价,是对教师工作的总结,一般来说,对教师的评价可以有两种,一种是单纯的奖惩性评价,一种是发展的动态性评价,传统的评价主要是以前者为主,现代教师的评价体系也要随着社会人力资源管理科学的发展而改革,教师是学校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对教师的绩效进行评估是人力资源开发中聘任、奖酬和培训的基本依据,也是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工作的参考。每一个教师都具有巨大的持续发展的潜能,因此必须提倡教师的评价能够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进步和思想素养的提高,对教师的评价不仅要注意到教师过去的工作表现和行为结果,学校对教师的教学效能的考核,还要注重教师的长期成长和发展,建立领导和教师间良性的互动和沟通,最终才能达到实现教师专业化、提高教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