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场教学存在的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目前教学中仍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材建设滞后,知识更新慢,且偏重于理论,不适宜高职学生;教材整体性和连续性差,很多教材的工程案例都是简单罗列,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教学模式较单一,仍然以在课堂上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实际操作较少;工程案例不能贴近工程实际,且存在理论与实践相互脱节的问题,不能实现教学与岗位职业要求相一致。由于问题的存在造成了学生还在学习落后于现场实际工作的知识,甚至是被淘汰的知识,大量占用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同时,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学习的知识片面且不够扎实,致使学生不能很快的适应岗位工作。
二、改革的思路及方法
针对存在的问题,通过相关文献的研究、企业专家的指导、专业教师施工现场的学习,进行教材的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及模式,对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可行性进行检验和评价,并逐步完善。
1.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专业教师不仅应该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派专业教师到大型的技术先进的施工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深入第一线学习先进的施工经验,充分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并逐步实现“双师”制度。
2.教材及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在学院“骨干院校”建设中,聘请经验丰富的企业专家对各项工作进行指导,通过专家提供的咨询,增加教材中没有的、实际工作中需要的新知识,去除工作中已经不用的知识点,形成与时俱进的讲义,并及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专业教师在施工现场挂职锻炼过程中,搜集施工中的文字资料和案例,将典型的工程实践案例融入到讲义当中。
3.实训室的建设
通过专业教师到施工现场的调查研究,明确校内应该具备哪些实训设施,结合专家的建议,建成新的实训室,将实际工作中已经不用的设备淘汰,引进施工现场常用的设备。理论授课可以直接在实训室进行,学生在授课过程中随时动手操作,解决了理论课后很长时间才进行实训的问题。
4.教学模式及方法的改革
参考相关的文献资料,研究其课程改革的方法,通过多方考察、学习和指导,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教学中,采用以专家咨询为基础、岗位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案例贯穿始终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引入文字和视频形式的案例,使内容更加生动;实践教学,采用实训室和施工现场相结合,并实行“双配制”,即在施工现场由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指导。
5.改革的检验及评价
选取教育程度相同的不同班级进行对比,一部分班级按照原来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另外的一部分按照计划的模式和方法进行。改革的检验主要通过校内考核。考核方式分为过程考核和最终考核,过程考核模拟施工现场的实际工作来进行,最终考核中理论的内容大幅减少,考察实际操作能力的主观题大大增加。通过考核发现,无论是实践考核还是理论考核,新模式的学生表现明显好于原模式的学生。改革效果评价主要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和顶岗实习企业评价,学生表明,理论教学中,有了生动的视频案例,老师的讲课内容不再那么枯燥无味;实践时,可以到施工现场,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内容变得直观、立体,学生不再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动手操作,印象更加深刻;顶岗实习企业表明,学生来到单位以后,能够很快适应工作岗位,并且,对后续知识的学习的能力明显加强。
三、结语
任何机构想保持良好的发展,都需要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体系,高校领域也不例外。目前高校虽然建立了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和质量评价规范,但针对焊接实训教学,由于其场所和教学过程的特殊性,在整个教学过程的管理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1、物品管理松散
目前焊接实训室的各项准则没有对现场物品进行合理科学的布局,导致材料胡乱堆积存放,焊接工具违规摆放等现象仍然存在,每次实训需浪费较多时间和精力去整理。
2、操作过程管理无依据
在实训过程中,学生的行为没有详细的参照依据,焊接操作不规范,衡量其操作过程时没有详细的评价标准,学生实训成果的考核过于简单粗放。
3、学生管理不严谨
在目前的焊接实训教学中,对学生的行为约束仅靠课堂纪律,无具体参考标准,导致部分学生态度不严谨,行为随意。比如操作设备时,学生喜欢把水杯随意放在设备外壳上,易造成意外事故影响实训安全。
针对在焊接实训教学期间存在的管理问题,迫切需要引进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改善实训工作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障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以便于在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同时实现整体素养与现代企业要求的对接。
二、6S管理的内涵与目的
6S管理源自日本,是现代企业中广泛应用的现场管理工具,其内容是指通过“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T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ECURITY)”六个项目,对现场中的人员、机器、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管理。[1]六个项目之间彼此关联,整理、整顿、清扫是对生产要素进行具体操作,清洁是指将上面的3S实施的做法制度化、规范化,保障贯彻执行;[2]素养是指通过6S管理培养良好习惯,提升员工整体素养;安全是6S管理的基础,顺利开展的保障。通过对现场所有物品、员工行为、工作方法及作业流程进行6S管理,可以规范现场工作,强化操作流程,培养员工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提高生产效率,保障生产安全,提升企业形象,在企业中被广泛推行并取得良好效果。作为提高企业现场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6S管理模式在日本被视为绝大部分企业最基础、最实用的管理法宝,在美国,在西欧等国家也被广泛应用,进入中国后,其管理理念和方法迅速扎根中国并快速发展到各行各业[3]。
通过分析焊接实训教学期间存在的管理问题,结合6S管理模式的优越性可以看出,高等院校在焊接实训期间,借鉴企业的6S管理模式来规范焊接实训教学过程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必要性。
三、6S管理在焊接实训课中的实践
推进6S管理模式,需要从焊接实训现场入手,找出问题,及时整改,同时为了切实提高管理质量,还需要不断深化推进6S的执行,及时反馈实施经验,实施要点如下:
1、实现焊接实训教学与6S管理的有机结合
针对物品管理松散,胡乱摆放的问题,着重推进“整理、整顿、清扫、清洁”4个S,首先区分该物品是否为焊接必需品进行取舍整理,然后进行彻底的清扫,以改变焊接场地脏乱现象;接着针对现场有效物品进行整顿,针对不同类型物品划定区域,做标识,各类物品定方法、定位置整齐摆放,并通过划线、粘贴指示牌等方法加以标识,实现实训设备摆放整齐,科学布局,取用快捷。
操作过程管理无依据和学生管理不严谨的问题则体现了“素养、安全”的必要性,6S管理在于通过规范现场工作,提高人员的素养,要保障学生的操作行为有据可依,需要在日常的“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中将好的方法纳入管理规范中,制定焊接实训管理制度,学生焊接操作准则,使得学生的行为更加规范化、习惯化,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尤其针对学生上课不注重安全的问题,制定安全操作章程,严格执行设备安全操作规程,保障焊接实训安全。
2、深化推进6S管理
为保障6S管理不再是流于形式,得以持续执行,成立了6S管理的组织机构,以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工作,保障6S管理工作的正常推进;其次制定了相应实施方案和细则,以确保6S管理实施过程中的一致性和有效性;最后针对6S管理实施情况制定了相应的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以方便对6S管理实施过程进行实时了解,确保管理质量。
3、总结反馈,实时掌握推行效果
焊接实训车间由于其自身环境恶劣、物品杂乱等原因,在现场管理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6S管理在焊接实训教学中推行既容易产生立竿见影的成果,又容易存在问题死角影响现场管理进程,因此,在推行过程中需实时总结反馈,一方面能够总结经验,为6S管理的进一步推行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也能根据出现的问题和原因为其他实训车间的管理模式提供借鉴。
四、结语
1、改善焊接实训环境
通过对现场物品的“整理”、“整顿”、“清扫”、“清洁”规范了实训场地的现场管理,从而使实训场地物品的类别、数量、质量清楚,布局科学合理,实训环境更加宽敞、整洁、有序,有效提高空间利用率,同时也提高了教师在实训教学准备和指导过程中的工作效率。
2、规范焊接实训课程
通过对焊接实训的操作规范、操作流程和考核标准等准则文件进行“整理”、“整顿”,焊接实训课程中每一步都有据可依,操作过程更加规范。
关键词:体育教学;反思;六法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12-0019-02
教学反思是体育教师的一项重要教学技能。科学可行的教学反思方法有助于体育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及时研究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和途径,快速的提高体育教学技能和体育课堂教学水平。笔者经研究分析和总结,提出以下几种教学反思方法,以供同仁们参考和借鉴。
一、“撰写日常教学日记”提升法
撰写教学日记是体育教师利用平实的文字把体育课堂教学的真实感受、体会、疑惑、酸甜苦辣和得失利弊等典型事例详细的记录下来,在课后反思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技能的反思方法。如,体育教师可在一节体育课,一周、一个单元或一个模块的课程教学结束后,通过翻阅已撰写的教学日记,把课堂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及时归纳总结,并一起与同组的体育教师展开讨论,谈谈问题形成的原因,解决办法、补救措施和启发,今后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应对措施等,争取达成共识。[1]同时与大家讨论共同关心的难点或热点问题,从大家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讨论中吸取精华,取长补短,以获取教育教学经验或得到启迪。
又如可通过翻阅教学日记,认真总结和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认知水平,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环节安排是否恰当,教学方法选用或运用是否得当,学生的运动技术、运动技能,思维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是否得有效的训练,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和恰当,重点、难点是否突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正确和妥当,哪些方面做得不好,哪些方面需要调整和改进,学生学得是否愉快,成败得失的原因是什么?还有什么困惑等等。[2]对于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反思纠正,成功的方面继续要加以改进和发扬,疑难问题要及时向老教师和优秀教师请教给予解决。通过长期持之以恒的学习、总结、反思和积累,必将使自己的教学技能得到突飞猛进的提高。
二、“撰写典型教学案例”提升法
撰写教学案例是体育教师把平时值得研究的典型问题或事例进行归纳总结,并用精炼的文字以案例的形式呈现出来,为自己今后反思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技能提供可借鉴的典型案例。如,体育教师可对一个真实的教学情景,典型的教学案例或非预设生成的突发事例采用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评析与反思的形式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和手段。在这些值得研究的教学典型案例中存在着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既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典型事例,也有反映一个案例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通过对这些典型事例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和手段。撰写教育教学案例,有助于体育教师把教学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提高专业素养,外化为教学技能或教学能力,也有助于增强体育教师对教育理论的学习,钻研、理解和运用。[3]通过撰写值得研究的典型教学案例,再经过总结、反思和分析研究,把解决疑难问题、热点问题和非预设生成等典型教学案例的经验、方法和手段,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供同仁们共同学习借鉴或参考。
三、“参与集体备课”提升法
集体备课是体育教师借助于他人的评判, 特别是同事的建议(或意见)和帮助,充分认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客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总结和反思,借众人之力,集思广益使问题和不足得到解决和纠正的一种重要途径。[4]如,体育教师可根据学校或个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可行的集体备课计划,可具体到周、月和每学期定期进行的集体备课计划,内容包含学期初同组的体育教师在一起研究教学进度、教学实施的方法、手段、组织形式等,以及学期中期汇总阶段性的问题并讨论或商议应对的策略,并在学期末总结教学经验,提出下一阶段的改进方案。[5]集体备课的形式很多,如校内同组体育教师集体备课,县内外体育教师的跨区域集体备课,通过网络教研开展的跨市和省的集体备课,都是目前教研成本比较低,且高效、实用和具有新意的集体备课形式。如,可在体育论坛、QQ群和博客圈针对某个教材,大家普遍关注的疑难问题、热点问题或课题,通过网络协调实现跨市和省的集体备课。在规定时间内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或教案,并发送到网络教研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并由全国优秀的体育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专家进行“剥皮式”的修改,指导和点评,以鞭策上传者根据反馈意见或建议进行及时反思,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不仅充实了网络教学资源,还为体育教师提供了网络教研平台和丰富的教学资源,达到了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和共同提高的目的,采用此种教学反思的网络教研形式可有效地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关键词:安全工程专业;实习教学模式;实习教学改革
实习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这一环节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并完成课堂理论教学与现场实践的对接,使学生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通过实习教学,学生也可以充分了解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但是,当前高校实习教学模式,在实习教学内容和目标以及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使高校学生实习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1-4]。本文结合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和煤矿特色人才培养,依托省、校两类教研项目,运用调研分析、理论研究、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方法,融校企两大教育资源于全过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之中,开展了安全工程专业实习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
一、高校实习教学存在问题
与国外相比之下,其实我国高校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水平并不低,但由于诸多方面的影响因素,我国高校的实习教学水平却存在明显不足,其主要原因如下[5-6]。
(一)企业接受高校学生实习没有积极性
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生产企业经营目标就是追求生产效益的最大化。但接受高校学生实习不仅影响正常生产,而且还增加其他麻烦,比如实习安全问题等。有些企业即使勉强接受高校学生实习,也会由于没有“互利互惠”而缺乏接受实习的积极性,因此,高校学生实习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二)高校实习经费紧张
尽管我国不断加大高等教育投入,但教育经费仍然面临较大缺口。另外,多数高校在教学理念上仍然重视课堂教学,当课堂与实习教学发生矛盾时,往往牺牲后者,许多高校的实习教学经费投入也逐渐减少。并且,为了控制教学成本,许多高校不得已就缩减实习时间和实习内容。
(三)高校实习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不明确
当前,由于实习学生数量多,能够接纳学生实习的企业却较少,并且,实习单位不固定,高校院系制定的实习指导文件就难以制定明确的实习教学目标,也缺少针对性和系统性。因此,实习教师只能根据实际情况随机进行调整,最终实习效果差强人意。
(四)实习指导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当前,高校教师的学历水平越来越高,存在的问题是,刚获得博士或硕士学位就任教的青年教师,从事科研能力较强,但缺乏现场工程实践经验,也没有该方面的经历,进校门是学生,出校门当教师,这种情况下,当企业生产现场就不能很好的指导学生进行实习。
(五)实习考核体系不健全
我校安全工程专业依托煤炭这一行业背景,因此,实习地点多为边远郊区,造成学生实习管理难度非常大。并且,在实习过程中,一般选用1~2名教师指导几十名学生实习,实习监管难度非常大。另外,指导教师一般只根据实习报告或实习日志来评定学生实习成绩,并没有针对现场实习实际效果进行评价。这种实习考核体系下,学生往往忽视现场实践,把精力放在撰写实习报告上。学生学习主动性下降,实习效果一般。
二、实习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一)基地仿真+现场实习模式
我校安全工程学院在校企共建项目的支持下,建成了“安全工程专业模拟实习基地”,购买了矿井采煤与掘进实体模型。模拟实习基地建成后,安全工程学院将整个实习环节分为校内基地仿真实习与校外企业现场实习两大阶段。(1)校内模拟仿真实习要求学生观摩矿井系统运行,了解矿井安全生产环境和掌握矿井安全生产工艺流程,基于此,要求学生能够判别安全生产问题与矿井灾害,并针对相关灾害类型提出解决方案。实习基地模拟仿真过程中,强调学生参与其中、身临其境的沉浸感,实践表明,该实习教学方式极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矿井系统的模拟仿真的反复学习,加深学生对矿井生产安全的认识。(2)校外企业现场实习要求学生基于校内模拟仿真实习的认识,该阶段要求学生能够把专业模拟仿真实习内容与企业第一现场实践情况对接,对安全问题的判读以及对灾害的防范提出技术措施。由于有了模拟仿真实习的基础,学生在企业生产现场实习更加游刃有余。
(二)分散与集中实习教学模式
我校安全工程专业每届近100余名本科生。在黑龙江省范围内,每次能接受该数量的实习的企业屈指可数,在加上企业接受实习本身积极性就不高。而且我校安全工程工业专业方向涉及:煤矿安全、化工安全、机电安全、消防安全等,在具体到实习企业中,任何单位都无法同时覆盖全部方向的学生实习,造成学生实习内容与专业方向脱离。基于此,安全工程学院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本科生导师制度,提出导师负责制的集中+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根据导师企业课题研究实际,每3~6名学生为一组,参与导师校企合作的科研课题,这种分散+集中的实习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利用导师的科研资源,并将其转化为实习教学资源,而且导师可依据校企合作科研课题制定具体实习教学内容和目标。以安全工程专业2012级本科生为例,该专业共有120名学生,其中,60人参加了龙煤矿业集团公司所属煤矿实习进行集中实习,另外60人分别在大庆油田集团公司、鸡西宝泰隆化工公司、北京京煤集团矿山救护队等10余家企业进行分散实习,实习内容十分丰富,实习效果非常好。
(三)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企业不愿意接受高校学生到本单位实习,其主要原因是校企没有形成责、权、利的统一,企业不但无利可图,还要承担一定责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实习体制很难保证实习教学目标的实现。黑龙江科技大学作为省部共建高校,我校依托黑龙江省煤炭企业,在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建有技术转移中心,教师经常活跃于煤炭企业生产一线,我校60%以上的教师承担过煤炭企业委托的科研课题。特别是我校依托服务区域煤炭经济的契机,建立多个产学研合作平台或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校企责、权、利的统一,极大提高了企业接受学生实习的积极性。
(四)实习教学与课程教学共同建设
1实习教学与理论课程共建。当前,高校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时,由于缺乏感性认识而失去学习兴趣。特别是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各门专业课程的知识内容相对独立,即使学生各门专业课程的成绩都较好,但是面对现场实际工程问题却不能举一反三。因此,我校提出将实习与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共建对位解决上述问题。例如,在“煤矿灾害理论与防治技术”课程中适当播放生产现场的短片,在讲解“五大煤矿灾害”时可明确告诉学生煤矿灾害的特点、灾害预兆与防治技术要点。
2实习与实验课程共建。专业基础实验会涉及实验室内的各种操作,而专业实验则涉及相对完整的工艺过程的实验。在实习现场,指导教师可引导学生辨识安全生产线中的各工艺环节存在的安全问题,并通过学校实验室规模和现场生产规模的对比,强化学生的现场工程意识;另外,由此也可以帮助学生由生产问题抽象出实验方案,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结束语
安全工程专业根据多年实习教学实践,创新实习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融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为一体,集“基地仿真+现场实习、分散与集中实习、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以及实习与课程教学共建”为一体的实习教学改革模式。该模式自始至终贯穿了一个“练”字,学生实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使学生知道怎样应用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而且较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这种实习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可在我国工科院校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泽军,周正,杨晓芳.工科专业生产实习效果和教学质量提升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1):142-145.
[2]雷存喜,龙立平,胡拥军.改革化工生产实习提高实践教学质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8(1):117-119.
[3]甘灵,张光远.大众化背景下加强工科学生实践环节的探讨[J].西南交通人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4):71-75.
[4]徐保明,胡传群,唐强.工科院校化工专业生产实习思考[J].广东化工,2011,38(9):191-192.
[5]聂春燕.高校工科生产实习而临的困境及解决的途径[J].长春大学学报,2008,18(2):79-80.
[关键词]认识实习:消防工程;探索与实践
消防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是在学生学完基础课后进行的一次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消防工程本科教学计划的组成部分,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目的是通过认识实习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感性认识,把书本知识和生产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消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本专业相关课程的学习做准备。
一、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专业认识不清晰。消防工程专业将认识实习安排在二年级的第二学期,此时学生还没有正式进入专业课学习,缺乏消防工程专业知识,导致学生普遍缺乏认识实习的目的性,甚至有的抱着出去旅游放松的心态,实习时走马观花,难以将看到的内容系统地联系起来,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现场讲解效果难以保证。大部分实习单位安排了接待实习的相关人员,给学生讲解现场知识。但是现场人员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难以保证实习效果。有的人员可能现场经验很丰富,却不善表达,难以将问题表述清楚,另外他们也不清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特点,常常过高估计学生,讲解侧重点不同,甚至有些人员无法给学生清楚地讲解,这样对于未接触过专业课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难度过大,尤其是对知识面较窄、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来说更是不知所云。
3.实习单位难联系。目前各单位都很重视施工和生产的效益,尤其重视安全问题。很多施工单位考虑到学生太多怕出意外,都不愿意接受学生在工地实习。另外一些服务性行业的单位,如负责消防系统运行管理的物业公司等,担心学生的参观会影响正常营业,也不大愿意接受学生实习,这就导致了实习单位难联系,造成了认识实习很难囊括专业范围,不能使学生很全面的了解专业。
4.认识实习中的纪律和安全问题。认识实习在乘车和参观行动中,不安全的因素随时存在,因此教师要随时对学生的安全保持警惕。
二、认识实习教学过程探索与实践
1.设计实习内容。消防工程人才应该具备工程知识、工程设计、工程实施、价值判断、社会协调和终身学习等各方面的能力。认识实习作为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为了使其收到理想的效果,在选择实习内容时,应紧紧围绕培养方案和社会需求,认真制定实习方案。
2.做好实习动员。为保证教学内容的落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现场实习开始前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实习动员。主要的内容包括:安全、纪律教育以及专业知识的简要介绍,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实习的目的和意义,当然,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安全问题。加强安全教育是实习的首要问题,因为施工现场时危险性比较大的地方,稍一疏忽就有可能出现事故,所以进入工地之前要进行安全教育;此外实习过程中还可能要接触一些学生从没有见过的设备和管道,因此必须明确告诉他们哪些可以动手,哪些绝对不允许动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和习惯。
3.实习过程指导。在建项目有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工程都符合实习的要求。因此需要带队教师在实习之前对在建工程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各工地正在做什么、进行到什么程度,与实习要求是否吻合。对于某些实习单位配备的现场讲解员讲解效果不好的情况,需要带队指导教师进行辅助补充讲解,并适当引导现场讲解员介绍更多内容。在实习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多动脑、勤思考,学会通过讨论和查阅资料解决问题。
4.实习成绩考核。实习成绩考核时良好实习效果的保证,所以在实习动员时即要求学生在实习期间每天都要做好实习笔记,在实习结束时与实习报告一起交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应据每个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态度、遵守纪律、学习主动性等)、学习专业技术的情况和动手能力,评定实习成绩。一般总成绩可由实习纪律、实习笔记、实习报告三部分组成。指导教师应在每天记载日志来记录学生的表现情况,实习结束后认真批改学生的笔记和总结,公平、公正的给出考核成绩。
三、实践效果
1.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了学习信心,明确了努力方向。
2.为学生要进行的专业课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实习中基础知识的准备和实践知识的获得,学生在学习专业课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关键词:导游业务;实践教学
一、“参与-思考-激励-改进”教学模式
第一,参与。参与式教学即体验教学,因为《导游业务》具有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如果一味地讲授书本上的知识,势必会使这门课程变得十分枯燥,只有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来,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对于学生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且通过学生参与体验,更有利于学生将书本知识用于指导实践,提高操作水平。
第二,思考。学生通过参与体验,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能够使学生在将知识用于指导实践过程当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找到想象的实践与现实的实践是存在差别的,这样学生就会由简单的理想情况转入到对复杂现实情况的思考,从而使学生立足现实,提高自身实践水平。
第三,激励。经过思考,学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在这个时期学生非常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指导与激励,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参与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示范教育,从而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实践方法,树立信心,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修养。
第四,改进。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之后,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对其问题进行修正,并加以反复练习,巩固掌握的理论知识,在指导实践过程中不断充实,完善自己。
以上四个环节在时间上是顺承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同时后者又对前者起到巩固作用,它们共同构成环环相扣的四个环节,并且,这四个环节共同构成的教学模式又是一个永不停止的循环过程,每一次改进都是一次新的开始,进而进入到更高一级的参与体验,形成新的循环,不断充实、完善与发展。
二、示范教育与模拟操作相结合
第一,示范教育。所谓示范教育就是教师在授课当中引入学生、邀请的嘉宾以及自己的一些现场演示,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教师除了自己进行演示外可以将一些优秀的往届学生或毕业生请入到教室当中,在讲述他们亲身的同时,进行现场演示,学生通过自己年龄相仿、经历相似的学长们的演示与讲述中更容易学习到现阶段需要掌握的一些技能。教师同时还可以将旅游界的一些优秀人士(包括教师、导游、旅行社经理等)讲述他们的经历并进行演示,在景区进行现场导游词的讲解。通过示范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身边可供学习的榜样,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和自身的专业技能。
第二,模拟操作。通过示范教育,学生找到了学习的榜样和模拟的目标,在这一阶段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各小组准备幻灯片,按照《导游业务》的知识内容,从地陪准备接团到送团进行模拟操作,小组成员中有专人来模拟司机、领队、全陪、地陪等角色,其他小组要派成员充当游客,对模拟组进行现场提问,考察模拟组现场问题解决的能力。
在景区讲解环节中,各小组成员根据分工,对指定讲解景区进行介绍,时间为15分钟,地接需要在限定时间内讲完完整的导游词。讲解景区包含两个,一个是共讲景区,每组都需要讲解;另一个为抽取景区,在分组的同时已经抽取。通过共讲景区可以对比不同组讲解的区别,而抽取景区的讲解可以充分体现出每组同学的个性特点。
模拟讲解结束后,参加导游模拟讲解的指导老师对每组表现进行点评与指导,并对每组进行打分,主要包含小组总分及成员分数,满分均为10分,最后个人具体得分为小组分数乘以个人在小组表现中的得分,通过计算算出每一个参加模拟同学的分数,同时也评选出得分最高的小组,最后由指导教师进行总结。
通过将示范教育和模拟操作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够由最开始的想象到学习榜样再到模拟操作,使学生能够将《导游业务》书中的知识很好地与实践结合起来,并且有利于学生发现理想和现实中的差距,通过模拟找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不断完善。
三、结论
本文通过笔者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并积极探索适合旅游专业学生的实践方式;通过效果测试和现实效果,对听课学生进行调查,通过河北省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学生人数均高于听课学生总人数的50%,明显高于河北省20%左右的通过率,2007年通过率为86.7%;并且,通过学生实习和就业情况看,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均高于平均水平,因此,通过实践检验可以看出本文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徐春燕.“体验-挫折-诱思-激励”课堂教学模式――论导游专业课堂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理论版),2008(8).
2、魏咏梅.试论《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J].闽江职业学院学报,2001(2).
3、赵爱华.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辽宁高职学报,2004(10).
4、周彩屏.实施以能力为取向的导游实务课程教学改革[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
5、王雁.普通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关键词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多媒体 改善办法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自上世纪60年代末第一台PLC问世以来,PLC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钢铁、石油、化工、电力、建材、机械制造、汽车、轻纺、交通运输、环保及文化娱乐等各个行业。《PLC应用技术》因此成为了职业技术学校工科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本文中对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效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善办法三方面进行阐述。
1 教学目标
经过岗位需求调查我们发现,企业需要的是具有扎实专业基本技能、一定实际操作经验并且有较高职业认同感的一线技术人员。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根据常见工业控制对象的特点和要求,正确选择控制方案和控制规律,掌握常见传感器件和控制器件的选用和维护知识,熟练地掌握简单工业控制系统的安装和调试方法。
1.1 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分析控制要求,提出正确的控制方案,并且能根据控制方案,正确选择传感器、可编程控制器及其它器件;能够根据控制方案,正确设计、调试PLC程序;能够根据控制方案及设计、安装规范,正确进行线路设计与安装;能够依据调试规程,对控制系统进行最终调试。
知识目标:学生需要一定的传感器及电工技术的知识作为基础,学习PLC的硬件组成及主要技术指标、PLC的编程原理及工作特点、掌握PLC的各种编程方式并能熟练应用;熟悉常用低压电器的技术特性与指标。
1.2 素质目标
高职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就是造就大量具有高尚职业道德、良好职业素质的职业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 我们将使学生树立起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工程意识等职业意识,并强化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再学习能力等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能说、会做、懂设计的应用性人才。
2 教学方法及效果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课程教学采用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的方式。根据教学要求把课程设计成情景教学模式,采用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法、现场教学法、案例法、传统与现代结合教学等方法。
2.1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
教学过程中坚持工学结合,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驱动学生技能学习。将一个实际项目贯穿于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把项目的内容按照课程相关知识点分割成若干单元。开课时首先向学生说明项目的总体任务,解决的问题。根据不同的项目和任务,采用单独完成、二人合作完成、三人合作完成的方法,教师讲课时把理论结合实际项目、实际项目融入理论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与技术综合应用能力。
2.2 现场教学法
在实训场、生产一线进行现场教学,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进行一体化教学,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建立控制系统的现场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易于学生掌握较抽象的知识点。
2.3 案例教学法
课程教学采用大量工程典型案例、选取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讲解,有效地使难以理解的概念简单化、形象化,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2.4 传统与多媒体结合教学法
结合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技术,使其各擅其长。传统的板书能够清楚地展示教学过程,使得学生能够与教师互动,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而现代教学技术由于具有多媒体的优势,非常适于讲授那些素材丰富、概论性强的教学内容,还能够丰富学生书本以外的相关前沿及新知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更能满足目前出现的大规模授课的需要。
3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善办法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以及国外先进制造技术与控制技术的引进,PLC作为一种先进的自动控制设备得到了广泛应用。PLC应用技术在各高等职业院校中普遍以专业技术课程的形式出现。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理论教学还加大了PLC的实践教学内容,但是《PLC应用技术》课程的教学仍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PLC的产品和其他电子产品一样,具有种类较多,发展较快的特点。因此,常常造成教材内容和企业应用知识、学校教学专用设备与企业生产设备脱节,在PLC实践教学中只有简单的逻辑控制实训阶段,很多学生在工作中对PLC控制设备不知所措,不能很快进入企业生产的时间过程中。针对这一现状,只有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和PLC实训内容之余,能够在企业对PLC控制设备有更直观的了解,把学到的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满足企业的需要,成为企业需要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型人才。
(2)《PLC应用技术》是一门综合型课程,(下转第81页)(上接第79页)其控制包括机、电、液、气的控制,但目前该课程授课还存在缺少设备、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解决方法应该加大PLC实训设备的投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合理使用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资源,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PLC应用技术》教学的一个必要环节就是对学生进行考核,一般考核是通过笔试、实操考试和学生平时学习态度的综合评定来确定成绩。由于PLC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比如在企业实习中,这种评定方法很显然不能准确反映学生实际情况,所以应该对不同的教学形式指定不同的评定标准。
参考文献
[1] 翟彩萍.PLC应用技术[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2] 秦虹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现存的主要问题.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1(4).
【关键词】应用型地质学生产实习实践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受重庆市教学研究改革项目“应用技术型高校资源勘查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153149)和重庆科技学院重点教学研究改革项目(201506、201705)资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1-0220-02
近年来,国内各大高专院校迎来创办“应用型”大学的热潮,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受到空前的重视,但任何教学理念和方法均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在这过程中难免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困惑[1-4]。目前,地质学专业就业形势不乐观,如何在困难的条件下让高校培养的学生脱颖而出变得尤为重要,地质学专业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学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地质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更是不可或缺,高质量的生产实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外,重要的是能够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适应社会[5]。本文以重庆科技学院地质学专业湖南水口山铅锌矿生产实习教学改革为例,探讨地质学专业生产实习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学改革,以便更好的服务于地质学专业人才培养。
一、生产实习的现状与不足
按照既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第四学年上学期或第三学年下学期,学生跟随老师赴实习基地进行跟班实习,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评价及矿山地质勘查等环节。实习期间,有来自企业相关领导和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对各个生产环节做专题讲座和现场操作,让学生在了解企业文化和生产流程的同时,增加感性认识,巩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在实习环节中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成为教学的主体,该模式对生产实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仍然存在以下不足:
1.实习质量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生产实习与传统的教学和实践学习不同,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角,现场的技术工人成为学生实习的导师。往往由于缺乏学生现场的动手操作,学生只能现场观摩,以及文化差异、语言沟通等相关困难的存在,随着学生新鲜感的降低,逐渐出现厌学等现象,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不能得到充分锻炼的同时,实习质量普遍较低。
2.矿山生产的新工艺、新设备、生产模式不能与时俱进。
湖南水口山铅锌矿是曾经的“世界铅都”,有着120年的生产历史,由于其矿资源的枯竭、地下产水等问题,企业产量进入瓶颈期,矿山的生产设备普遍较老,生产模式及工艺很难与新型企业相提并论。因此,实习过程中学生很难接触到课本中学到的先进设备和生产线。
3.单位对学生的生产实习比较排斥。
单次实习的学生人数一般为50人左右,无论是安全还是生产方面,学生的实习均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影响和麻烦。但基于校企双方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及实习后的学生赴企业保持着良性的循环关系,实习仍然得以维持。
4.学生很难亲自操作生产设备。
矿山工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特殊性,生产过程中涉及到380伏的高压线、放炮及下井等高危作业环境,企业不可能让学生完成某些生产环节的实践学习。
5.实习考核模式不完善。
受制于学生不能操控设备和下井作业的限制,老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只能通过问卷或现场问答的形式来进行学生实践考核,实习成绩不能有效的反映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二、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在学校实践教学改革的背景下,随着实践教学体系的合理构建,实践教学条件的不断完善,如何让生产实习具有更好的效果,让学生做好工作前的预热工作变得尤为重要。通过认真分析矿山生产五大能力要求,梳理了各个能力要求对应的教学实现环节,最终通过不同形式的考核指标,达到对学生矿山生产实践能力的培养(图1),让生产实习教学更符合企业要求的同时,全面提升了学生实习质量,为学生在学校和企业间的衔接环节中搭建了桥梁作用。
1.加强实习前准备环节。
以往生产实习准备主要备齐实习工具及实习动员,而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生产实习所涉及知识面较广,需要将本科阶段学习的专业课程与企业生产高度融合,因此在实习前需要学生做好实习的常规准备外,还需要他们对实习区地质背景、矿产类型、成矿模式、矿物特征等进行充分的调研,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实习前准备。
2.推行虚拟实践教学。
由于专业性质、安全等原因,学生对诸多实习环节仅能观摩,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虚拟实践教学慢慢走近高校的课堂。学生可以在虚拟实验室内进行在企业实习所不能完成的实验环节,有效的弥补了实习过程中不能实际操作的不足。
3.开展企业技术人员教学培训。
深入校企开展科学研究、平台建设是推进“产学研”合作的核心,为了让现场企业技术人员更好的将其现场工作经验分享和融入到生产实习环节中,学校定期与相关合作企业技术人员开展交流,让技术人员能够把握科学研究前沿,明确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缺乏的是什么,让生产实习環节中除了学到某一单位的地质问题,更能促进学生们对地质问题和现场问题的深入学习,这样也不会觉得实习的乏味。
4.推行校企双方考核。
学生实习成绩考核是督促学生认真实习的有力推手,往往学生实习成绩由带队老师针对学生实习表现进行测评,这个成绩缺乏技术人员对学生实习质量的把控和评价,不能更好的反应学生真实实习表现和好坏,也给技术人员对学生缺乏有力的约束。通常学生知道技术人员不参与实习考核和成绩评阅,他们往往会出现对实习的懈怠心理的同时,还会伴随安全等一系列连锁问题。
三、实施效果
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完善(图1),师生在实施系统的实习环节之后,学生能够更好的将书本知识融入到矿山实践当中的同时,对矿山生产实习的兴趣日趋浓烈;实习单位越发愿意接纳我校地质类学生的生产实习,带队老师在生产实习教学环节中作用更加明显,教学效果得到大幅度提升。
问卷调查和招聘单位意见反馈发现,学生生产实习的经历和锻炼作用在后续工作中得到较好的体现,促使我校地质类专业毕业生质量评价及就业率参数逐年攀升,有效确保了我校地球科学系教学良好运行的同时,为学校强抓应用型能力培养坚定了方向。在现今矿山生产实习教学环节过程中,已经彻底改变了“推动式”的教学局面,学生成为教学环节中的主体,目前师生间“互动式”教学有效的促进了生产实习教学质量。
四、结语
生产实习是地质学专业人才培养环节中重要的一环,如何打好学生走上独立工作前的“准备战”是本科教学承上启下的一步。本文以重庆科技学院地质学专业生产实习改革实践为例,探讨了在提升生产实习质量的道路上存在的种种问题,以及解决该类问题的办法,以期为应用型高校地质类学生生产实习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吕源梅,罗艳杨,杨洪伟,等.地勘专业野外地质实习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J].高校学刊,2015(4):75-76.
[2]周慧杰,朱文.《地质学基础》实践性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以广西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为例[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4(2):142-145.
[3]史勇,高泽斌,肉孜阿木提,等.浅谈机械制造生产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疆农机化,2014(4):62-64.
[4]张金阳.地质学专业学生野外生产实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和建议[J].教改教法,2016,359(8):44-45.
关键词:工程地质与土质;教学过程设计;六步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5-0145-02
《工程地质与土质》课程的特点是:理论丰富、实践性很强。因为工程地质与土质课程内容庞杂,如何在这种情况下,既加强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又能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全新课题。因此,我们以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载体设计了学习情境,基于完整的职业行为和岗位任务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根据工学交替、教学做合理衔接实施教学过程。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了学生自学、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从综合职业能力来考虑路桥企业职业岗位工作任务,提炼典型工作任务作为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学习行动的目标在实际“情境”下完成对知识构建,学习行动的过程即完整的工作过程。学生是行动过程的主体,教师为行动过程的导向。通过这工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2教学过程设计基本步骤
工程地质与土质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是,首先由教师进行任务导入,接下来进行相关知识的引导,根据知识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训练,在训练结束以后,让学生进行相互点评和教师点评,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根据归纳总结和学生实习的效果,我们来进行知识拓展,这个过程遵循了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的基本步骤。
(1)资讯阶段——解决做什么的问题。教师首先要向学生布置任务,随后发放学习工作单,教师简介完成本任务所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职业技能,指定学生的学习内容、思考的问题、参考资料等,学生从学习任务中分析其中的必要信息。
(2)计划阶段——解决如何实现的问题。班、组长组织学生交流对学习任务的认识,根据工作单初步制定计划,包括计划成果提交,确定成员分工等。
(3)决策阶段——解决计划是否合理的问题。教师参与实施方案的调整,为进入实施阶段做好准备。
(4)实施阶段——学生按照实施方案完成任务。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学习工作单的引导下,完成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对每个完成的步骤进行记录。
(5)检查阶段——解决实施计划是否完成的问题。学习性的工作任务完成后,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价,让学生回答自己这次任务完成的如何?有没有更好方法?通过不断地反思,学生逐渐积累经验,不断提高。
(6)评价阶段——每个小组选代表做汇报,培养自信心,演讲能力同时能得到提高。教师对学生团队进行评价,指出任务完成的整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学习工作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的最终成果就是提交学习工作单。
3教学过程设计实例
下面以土的压实性内容为例介绍我们的教学设计过程,确定本次课的能力目标是能够对土质路基的压实质量进行判定。
3.1资讯阶段——任务引入
某公路施工现场附近有一土料场,该料场的土料为低液限黏土,可以作为路基填料。你作为该公路土质填方路基施工现场的工长,为了控制路基压实质量,请指导并协助试验员完成相应的工作。
3.2计划和决策阶段
做好小组分工,编写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取土样做击实试验,确定该土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
(2)判断工地现场土样的含水率是否满足填筑要求;
(3)路基填筑一层后,检测压实质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3.3任务解决过程
(1)在施工现场取土样做击实试验,结果如下表,确定出工地现场土样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
表1击实试验数据
通过击实数据的整理能够确定出工地现场土样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那么工地现场的土料是否可以直接用于填筑?
(2)判断工地现场土样的含水率是否满足填筑要求。
要判断工地现场土样含水率是否满足填筑要求,就要对工地现场的土样进行含水率测定。分四组进行含水率测定,每组做两个试样,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试验结果,当工地现场土样的含水率满足ω=ωop±(2%~3%)时,适合填筑,否则应进行处理。
(3)路基填筑一层后,检测压实质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设计中要求压实度为95%)。
要判断工地现场压实质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要用到压实度的计算公式: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土样的最大干密度已经求出,只需得到压实后土体的干密度。根据公式ρd=ρ/(1+ω),确定出土样的湿密度和含水率即可。分四组进行测定,每组做两个试样,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试验结果,当工地现场土样的压实度不小于设计值时,压实质量满足要求。
3.4检查与评价阶段
每个小组完成自评和互评,教师对学生团队进行评价,指出任务完成的整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3.5归纳总结
对本次任务相应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分析、归纳、总结和提升。本节主要学习内容有:压实性的概念;影响击实效果的因素(土的种类、土的含水率和击实功的大小);压实特性在现场填土中的应用,一方面用来判别在某一击实功作用下的土的击实性能是否良好及土可能达到的最佳密实度范围与相应的含水率值,为现场填筑确定合理的含水率;另一方面是判别土质路基压实质量的评价依据。
4结论
根据教学应用的效果来看,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大为提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同时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和沟通与交流的能力,因此,这种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了职业技能,理解了职业知识,进而实现了学生实际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