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字媒体的特点范文

数字媒体的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媒体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字媒体的特点

第1篇:数字媒体的特点范文

数字媒体艺术是指利用计算机为核心的数字信息处理设备,通过各种软件,硬件创作平台,对艺术创作理念进行描述和实现,最终完成数字技术基础上的艺术作品的创作和传播。追溯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历史,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人们根据数控机床的原理,将用绘画笔代替数控机床上的刀具这一设想变成现实,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平板绘图机,从此便打开了由计算机辅助绘图仪代替人工绘图的历史大门。数字媒体艺术发展到现在已经进入到艺术形式更为普遍且为大众所接受的新的发展形态。与传统艺术形式的区别在于,数字媒体艺术是基于计算机技术进行各种创作的,例如已经相当成熟的数字绘画艺术、数字影像、3D动画、数字音乐等艺术,都是依托计算机技术进行创作。众所周知,大多数依托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领域本质上提供给我们的是一个虚拟的世界,数字媒体艺术也不例外。用专业一点的术语来讲,数字媒体艺术采用了区别于传统的艺术创作手段——数字化,并且将这种创作依托互联网技术,使得艺术接受者或者说欣赏者通过网络感受到一种全新的艺术世界,这一全新的艺术世界本质是一个虚拟的数字化世界。了解了数字媒体艺术的基本概念,不难归纳出数字媒体艺术的一些基本特点。1.1数字媒体艺术依附于数字技术的发展。对于数字媒体艺术的这个特点用一个词概括就是“数字性”。不管是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基础还是作品的创作质量,都高度依附于数字技术的发展。换句话说,数字技术的发展程度基本上决定了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程度。数字媒体艺术已经不再像传统艺术那样,完全依赖于艺术家本身的艺术创意和艺术家将自己的创意通过自身动手物化成艺术作品的创作能力。一句话概两者的差异性就是传统艺术更多的是“人的艺术”,而数字媒体艺术更多的是“技术的艺术”。1.2数字媒体艺术具有更强的可交互性。数字媒体艺术基于数字技术存在,然后依托互联网呈现给这一艺术的欣赏者,这一点与传统的艺术创作方式一样。除了这个特点外,数字媒体艺术还具有传统创作艺术不具有的特点,那就是交互性。传统的艺术创作具有很明显的单向性特点,即艺术家们创作,创作的结果呈现给作品的欣赏群体。数字媒体艺术则使得依托数字化技术创作出的产品往往能够和欣赏群体产生交互的过程。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都有过点击、打开网页的经历(网页设计和开发是数字媒体艺术中的一个具体应用实例),你每进行一步点击鼠标的操作,界面都会产生相应的响应,如点击打开一个视频的播放键,那么该界面就会响应你的这一操作即播放视频。这种交互性大大提高了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欣赏者的参与积极性。1.3数字媒体艺术具有虚拟性的特点。数字媒体艺术的虚拟性很好理解。一方面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离不开互联网这个虚拟的平台尤其是在现如今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另一方面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呈现过程是通过互联网这个虚拟的平台呈现给大众的。

2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阶段

2.1计算机自动绘图成为可能。在介绍数字媒体艺术的概念时提到过利用计算机辅助绘图仪代替人工绘图的世界上第一台自动绘图机,这一历史性的发明是数字媒体艺术的起源。它实现了由人创作到利用计算机程序控制的自动创作。这一发展阶段中另外一个具有突破性发展的要数在1963年,美国麻省理工大学伊凡•苏泽兰提出的使用键盘等输入设备通过计算机程序实现一系列绘图等操作,最终在计算机屏幕上输出所绘作品的绘图模型。特别是最终这一理论模型称为世纪可操作的技术之后,为后来计算机辅助绘图技术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尽管这一阶段已经基本实现了利用计算机代替人工进行自动绘图,但是这一阶段创作的图形仍然是以二维为主,并且还未使这一项技术可以成为艺术家们通用的创作手段,就更别说在大众中发展开来,当时能够操作这一技术进行基本绘图的只能是那些技术研发人员。2.2发展与应用均走向成熟。虽然说在第一阶段的初步探索中,使用计算机进行艺术创作的人员中大部分还是科学家和工程师,而且作品还是以平面几何图形为主。但是第一阶段的初步探索为后期数字媒体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具有相当大的贡献,因为数字媒体艺术的模型已经成型而且有了一定程度的实现。后来个人计算机面世,这就为数字媒体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技术性支持。有了这个技术支持,制约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就是它的“艺术性”还不够成熟。随着大量研发人员投入到新的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系统的研制中去,成果以突破了之前的二维创作限制进入到全新的三维创作时期最为突出。三维创作的大门被打开之后,利用计算机进行艺术创作进入到一个崭新的成熟阶段。在这一阶段,除了大批的商业性图形图像设计和排版软件面世,数字媒体艺术也进一步影响到传统的美术绘画领域,促进了计算机三维动画迅猛兴起。随着计算机动画的不断向前发展,数字媒体艺术还渗入到影视制作领域,尤其对影视特效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这一阶段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字媒体的艺术创作已经非常成熟,这就为数字媒体艺术在新时代—互联网时代结合时代特征发展与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3网络时代的发展。对互联网的认识首先要意识到互联网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性的一个虚拟的世界。数字媒体艺术的独特魅力也正是因为它借助了互联网的这个平台并且依托高超的数字化技术进行创作,让数字媒体艺术在现如今这个已经离不开互联网的世界大放光彩。互联网使得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更加趋向于大众化。随着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内容在互联网上得到普遍应用,而且随着具有更强交互特点的网络技术的出现以及现如今移动设备的高速发展都使得为数字媒体艺术的大众化普及提供了条件。以上是从纵向的角度分别介绍了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三个阶段,有了这三个阶段的了解,就可以对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进程有一个总体的认识。此外,通过数字媒体艺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实例让大家对数字媒体艺术有一个更加直观的了解。在这样一个依托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包括日常几乎每个人都要用到的网页信息浏览、各种游戏的娱乐、网络动画的欣赏等都是数字媒体艺术的体现。此外,数字媒体艺术还在数字绘画、数字印刷、数字影视制作、影视特效、虚拟现实艺术、数字音乐、新媒体与数字装置艺术等方面均有卓著成就。

3数字媒体艺术的五大技术支持

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对数字媒体艺术本身应该有了整体的把握和认识,作为数字媒体艺术本身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数字化”,下面就着重介绍一下实现数字化创作手段的五大技术支持:文字的数字化、数字图形图像、数字音频、数字视频、网络与通信。3.1文字的数字化。文字是人与计算机交互过程中最基本的信息,要使计算机能够识别、处理、存储文字信息,目前采用的技术是对文字进行编码。最早的编码表示美国的《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简称ASCLL。常用的汉字编码采用GBK码,共收录了21886个字符其中汉字21003个。后面又出现了Unicode统一编码,从理论上讲Unicode编码能够覆盖几乎任何语言的编码表。解决了文字的在计算机与人交互过程中的最基本的存储与转换的问题,就要考虑如何采取合适的方式将文字信息输入。最早的文字输入方法是键盘输入方式,随着技术的发展,文字的输入方式也得到了丰富的发展。例如智能手机中的手写输入、语音输入等。3.2数字图形图像。数字图形图像是指由图像输入设备如数码相机、摄像机、扫描仪等,并以数字化方式存储在计算机中的信息,可以是绘图、照片等。除了数字存储的特点外,数字图形图像的另外一个重要参数就是图形图像的色彩,色彩不仅要求强调色彩的亮度、色调、饱和度等基本属性还要注意不同的色彩空间。3.3数字音频。数字音频是相对于传统的模拟音频而言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已经逐步取代了模拟信号处理技术。数字音频是一个表示声音强弱的数字序列,通过计算机及相应的数字音频设备以二进制数字组合的方式记录和编辑声音,实现音频信号的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最终以数字信号存储到计算机中。当需要这些音频信号时,计算机还可以将存储的数字信号还原为原来的模拟信号然后输出用户所需要的音频。3.4数字视频。同模拟音频与数字音频之间需要转换实现,数字视频也是需要将传统的模拟视频通过一定技术实现转换为数字视频。设计原理同数字音频与模拟音频之间的转换一致。3.5网络与通信。网络最初只是作为一种用户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更加注重与用户之间的交互作用(互联网的交互性在上文已有介绍)。可以说数字媒体艺术的“艺术交互性”要很大程度上以来网络的这种“技术交互性”。最早的移动通信是依赖无线电的发明,如今已经发展到现在的4G时代。

4数字媒体艺术的审美特征

数字媒体艺术作为数字时代新兴的媒体形式,是科学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产物,与传统媒体艺术相比,数字媒体艺术有着自身独特的艺术创作手法和艺术审美特征。特别是21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媒体艺术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成就斐然。有些人会惊叹其发展的成就,陶醉于欣赏颇丰的艺术成果,有的人却发出了反对的声音,认为数字媒体艺术并不能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创作。高度依托计算机技术的数字媒体艺术能够进行艺术创作吗?如果计算机能作画,那么要画家干什么?诚然,科学技术人员现在已经能够利用计算机,将自然界或者真实世界中的物象模拟得十分逼真,但是从艺术的角度来讲,从美术创作方面也只能说是美术创作上写实性绘画的成就。艺术的灵魂是创造,而创造的灵感来自于哪?肯定是来自于艺术家本身的艺术创意或者说是一种艺术创作冲动。因为有了创意,创作才成为了可能。其实创作就是将创作者的思维和意识物化的过程。从这个角度讲,技术手段是永远不可能代替人的创造性思维,进行艺术创作的。数字媒体艺术同样不例外。我认为,认识数字媒体艺术千万不能只片面的认识到其“数字性”的特点,同时还要把握其作为一门艺术的“艺术性”。这不光是艺术家们对数字媒体艺术的特征的把握应有的认识程度,也是在如今数字媒体艺术更加趋向大众化发展的今天对大众的要求。时刻要认识到数字媒体艺术离不开人的审美意识才是我们对数字媒体艺术本质把握应该持有的态度。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深入领悟到数字媒体艺术的审美艺术特征?在前面的论述中,已经说明数字媒体艺术的审美特征离不开数字媒体本身的特征。首先,数字媒体艺术与传统经典艺术相比是缺乏规范的,比如,在数字媒体艺术是带着娱乐性质的,例如,很多网民在网络上进行网络艺术创作,创作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娱乐自己和他人。数字媒体艺术还有一个特点是:从审美的角度讲,数字媒体艺术吸收了传统艺术中的美学特性,同时又深刻地影响着传统艺术的传播及艺术表现形式。数字媒体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以及媒体传播形式的深刻改变使得数字媒体艺术更加大众化和平民化,这就引出了数字媒体艺术的另一个特点:具有较强的参与性。与单向的由创作者到受众群体的传统媒体艺术相比,数字媒体艺术更加鼓励人们参与进来。这种双向的参与是离不开技术层面的支持,比如:人机交互的发展。

作者:潘威 单位:浙江海洋大学

[参考文献]

第2篇:数字媒体的特点范文

一、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特点首先体现为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这一点从其名称上可以明显地感到。其中:数字是指计算机信息技术,如编程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编译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交互技术等都属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内容媒体是指设计及设计物的载体,包括材料学、数字存取技术等;艺术设计是具有创造性和符合审美要求的创造性活动,其本身就是一个涉及多学科领域的专业,广告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艺术设计、玩具设计、建筑装饰设计、影视设计、动画设计、游戏设计等专业或专业方向都属于艺术设计。

从应用和就业的角度看,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应用和就业面广泛。像广告、动画、创意、音视频节目、模拟现实、网络内容、游戏等领域中,数字媒体艺术设计都是不可缺少的,其应用主要包括策划、创意、设计与制作等。因此,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人员的就业面,必然是广泛的。

因此,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方面的从业人员应具有很强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总结和归纳能力、表述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创新能力、接受新事物和新思想的能力、管理能力、动手和实际操作能力,以及软件编程能力等能力。

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科定位的现状

通过对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基本特点和学科定位分析,可以看出:有关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科定位的问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目前,我国已有几百所高校建立起了以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命名的专业,归纳起来其被分为三大类一类是把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定位在计算机应用学科中,培养目标比较明确,所培养出的学生在网络公司、游戏创作公司、动画制作公司;另一类,也是极少数或极个别的学校将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归为艺术类,归为这类所培养出的学生应该说基本上不适合从事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职业。由于这是极个别的情况,在此不进行分析了;第三类。是将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归为艺术设计学科中,这种归类占绝大多数,就目前情况看,以艺术设计为主导从事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

(1)对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认识的问题

目前国内许多高校都开设有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科,但从整体的教学效果上来看都不尽如人意,这里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对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认识存在很大偏差。特别是很多高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科的教师大都是以美术或工业美术等相关专业教师,以及计算机应用软件操作的教师和极少数的影视方面的理论研究人员为主,教师之间对数字媒体设计的认识分歧严重,如:有强调编程等技术的,有强调新媒体观念的,有强调影片制作的,也有强调创意和编剧的。这也就直接就导致了整个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教学体系混乱,没有一条主线。另外,由于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综合性及其基础性,使得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与艺术设计学科其他各专业的关系及其密切,加之教师之间在认识上的不一致,致使专业建设无所适从,课程计划就像一个大杂烩,脱离实际,而没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结构框架,教学计划没有主线。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课程之间脱节,各门课程的教师各讲各的,每个教师都从自己的角度来强调自己的观点。

(2)师资构建问题

数字媒体艺术学科建设的师资构建存在很大问题。具体来说,在构建师资队伍时由于对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认识上存在很大的问题,会直接导致出现两种偏差,一种是认为艺术设计以艺术为主,忽略技术,所组建的师资队伍以美术或工业美术等相关专业的教师为主,强调艺术设计的表面效果,培养出来的学生都只会在表面做功夫,缺乏实际动手的能力,无法让市场接受;另一种则注重技术,一味只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把培养学生的目标定位在能直接投入市场的“工人”。无论强调哪一方面的师资构建都违背了数字艺术设计的本质。而对师资构建准确的定位是整个学科体系构建的基础,在构建师资队伍时是考虑艺术与技术分离开,还是对教师的要求是既有技术又要有艺术设计的能力,真正能够实现艺术与技术的融合。

(3)教学体系构建问题   基于对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认识上存在的问题,在构建教学体系时就会出现偏差。一方面,以现有教师的能力、学术水平以及特长为基础建立的教学体系,这些教师能上什么可课就设立什么课,即便认识到这样的问题存在,也不去重视,去解决;另一方面,课程体系中没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结构框架,没有比较明确的教学目标,课程之间无法做到环环相扣,各门课程的教师各展所能,培养出来的学生什么都知道一点,什么都不精。从以上的分析上来说,数字艺术虽然涉及面非常广,但对于培养来说还是有明确目标的。

三、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科定位需要考虑的因素

(1)定位要与学生实际能力相匹配

任何学科和专业,在设定培养目标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例如:让数学和物理都非常差的学生学习电子、通信、机械或工程等专业;安排对音乐或艺术一窍不通的人学习表演、音乐、绘画等专业,即使上述所涉及到的人对所安排的专业感兴趣,由于基础和性格、生理等原因还是不适合为他们安排这些专业。

(2)要注重策划与创意能力的培养

策划和创意是一种选择。虽然,所有属于艺术设计的专业都要求学生具有策划和创意能力,在课程设置中也都包括了对策划和创意能力的培养,但策划和创意对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来说更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学生来说,在具有一定的艺术审美和修养的基础上,在了解和掌握了基本的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重点培养他们的策划和创意能力,培养他们用艺术的视角,结合数字技术进行策划和创意能力是一种比较恰当的定位。

(3)要注重数据处理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使学生具有能够从艺术和审美的角度进行素材的收集、整理和进行后期制作的能力。这个目标要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策划和创意能力:要有较高的艺术鉴赏力和艺术修养要熟练掌握处理素材所需的各种应用软件及其处理技巧要掌握和比较深入地理解相关理论。   (4)要注重提高人文和科学素养   计算机毕竟是一个高效、便捷的使用工具,是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实现手段,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基础应是设计者具有深厚的美术功底、艺术修养和完备的设计思想。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既要强调数字媒体技术软件的熟练操作,又要加强对学生人文和科学素养的培养。

(5)要注重提高理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数字艺术设计类专业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好的创意是一个成功作品的先决条件。但任何创意过程都是建立在“理性”的前提下进行的,在理性的前提下,多接受外部信息,扩展眼界,结合实际进行创作。

(6)要注重与市场相结合

就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本身来说,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同时又与行业相关,与市场的关系十分密切。在数字媒体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科的特点,不但要注重对艺术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且要加强与数字媒体行业的联系,扩大视野,拓展思路。培养创新能力。因此采用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模式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四、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学科)定位

对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来说,由于其综合性强,所涉及的专业领域多,因此,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源情况、师资情况和学校的特点来定位。学科定位如下表所示。

五、在艺术设计学科中构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科的思考

综上所述,如果在艺术设计学科中建立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科,应从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学科)的定位,及学科定位需要考虑的因素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的分析,笔者认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要找到准确的定位就需要从整个教学体系以及教学方法入手,从基础课程到专业课程,必须做到一环紧扣一环。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科的发展需要从一开始就要打下良好的根基。例如,“计算机基础”课程就是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科课程体系的起点。“计算机基础”课程在大部分高校当中都是作为公共基础课程来开设,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一些基础软件的使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只能做到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很难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而把“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科课程体系的起点课程就需要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科整个教学体系服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相关的基础知识,重点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生学会怎样用简单的软件作出好的作品。以PowerPoint为例,首先这是比较简单的软件,以目前学生对计算机的掌控能力,要学会使用这样一个简单的软件是很容易的,有了这个前提,那么课程中重点介绍的不再是Power Point各个菜单、各项功能是什么,,而是要告诉学生Power Point可以用来做什么,通过什么样的色彩、版式、动画效果、字体字号等元素的运用才能做出好的演示文稿作品,而软件使用上的问题只是一带而过,更多的让学生通过项目的设计制作,自己摸索软件的使用。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才能真正学以致用,也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3篇:数字媒体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艺术”思维;培养体系

1 背景研究

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多媒体与虚拟现实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顺应时代的发展开设了数字媒体艺术或数字媒体技术专业。2001年,中国传媒大学招收了首届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数字影视制作相关的方向)学生,并提出“以CG技术与艺术为核心,以宽带互联网络为基础,深入数字高清应用领域,进行以数字电影、数字电视、网络多媒体艺术为主的数字艺术的探索与实践”的专业定位,积极在数字媒体艺术这一领域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这标志着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在高等教育领域的真正开始。发展到现在中国传媒大学终于形成了一种跨学科、跨媒体、科学与艺术与人文相融合综合培养体系。

2 “技术-艺术”培养体系内涵

2.1 “技术-艺术”思维

“技术-艺术”思维是“技术-艺术”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它解决的是人才培养中的思维理念问题。该概念在《技术-艺术思维》一书中有详细的论述。从思维结构层面来说,“技术-艺术”思维一种将技术思维和艺术思维融为一体的复合型思维。对“技术-艺术”的理解有三个层次:第一,用技术做艺术。第二,用“技术-艺术”作为手段完成“艺术-设计-语言”三个方面的具体任务。第三,“技术-艺术”作为一种独立的思维方式,面向一切事物。利用技术-艺术合力想问题、做事情,探索事物结构,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技术-艺术”思维,为我们更有信心和能力进军人类思维研究的更高境界,增添了新的角度和力量。

2.2 “技术-艺术”培养体系

2.2.1 “技术-艺术”培养体系的内涵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技术-艺术”人才培养体系是一种将美术类专业培养手段与相关工学培养理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从我们数字媒体艺术、动画、教育技术学等专业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人才培养方法。这种方法要求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具备“科学精神武装头脑、工科知识奠定基础、艺术能力赋予创意、设计能力服务社会”的复合型创造能力。在对国家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服务方面,他们应该既是艺术创意设计家,又是能够解决相关技术问题的艺术造型工程师。

2.2.2 “技术-艺术”培养体系的构成

(1)课程体系设计

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技术-艺术”培养体系中,课程体系是对其最直接的体现,课程体系设计是在培养目标定位的基础上,设定学生在大学四年中课程结构,根据我们“技术-艺术”相统一,我们把课程分为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方向课、选修课四类,在这四个类型中,所有课程都按照课程类型被划分到艺术类、技术类、“技术-艺术”类三种类型中。

(2)知识结构设计

知识结构设计是“技术-艺术”培养体系内在构成,他直接告诉了我们要培养什么养的人才,该人才具有什么能力。按照我们培养“科学精神武装头脑、工科知识奠定基础、艺术能力赋予创意、设计能力服务社会”的复合型人才这一目标,我们的知识结构中包括理论课、艺术类型课程、技术类型课程、“技术-艺术”类型课程、实践类型课程五个层次。

(3)师资结构建设

师资结构建设是“技术-艺术”培养体系的支撑,是专业发展和教学工作的核心。师资队伍的机构对专业的培养体系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直接影响。

(4)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建设是“技术-艺术”培养体系的运行的有力保障。在“技术-艺术”培养体系中有很多教学任务的完成需要实验室的支持。对于实验室建设包括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硬件指的是实验室的基础建设,比如实验设备、仪器、实验场所等,软件指的是学生进行“技术-艺术”创造所需要的技术支持,一般情况下学生所学的技术应该处于该技术前沿领域。

(5)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是“技术-艺术”培养体系最终实践成果的体现。这里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技术-艺术”作品教学,学校和企业相结合的教学实践模式,以比赛、项目研究、学生素质拓展等为平台的综合实践。系统开展和研究学生就业教育,使学生真正成为“有素质、有作品的人才”。

2.3 “技术-艺术”培养体系的特点

首先,“技术-艺术”培养体系是针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自身特点提出来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最大的特点就学科的综合性,它是美术学、艺术学、工学、传播学、心理学等交叉而成的一门专业,其中既有感性思维为主的美术学等艺术类课程,又有以理性思维为主的工学的技术类课程,而以“技术-艺术”思维为主的这种培养体系就是针对这种交叉学科特点而设的,

其次,“技术-艺术”培养体系强调以作品教学为驱动,来提高学生创作的积极性,艺术表达能力,技术运用能力等,具有很强的实践教学特点。我们知道实践教学是巩固艺术理论、提高技术应用和加深对技术-艺术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数字媒体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这种强调作品的教学特点主要体现在对资源的混合上,这种混合体现在教师类型的混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混合、教室与实验室的混合等方面。要求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专业教师与实践指导教师、教室与实验室的界限,打破原来按学科设置教室、实验室的传统布局,对实践教学设施进行重新整合,形成以作品教学为契机的体系改革。

第三,“技术-艺术”培养体系具有强调主体性特点。这里的主体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教师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是教学体系的主要实践者,教师的主体主要体现在教师对“技术-艺术”思维的了解和践行,体现在教师对课堂的组织、安排、对新技术的学习、对艺术现象的评价、对学生“技术-艺术”创作的指导等。二是学生主体。学生在“技术-艺术”培养体系中培养目标的完成是教师教学的最终体现,在学习和训练的基础上,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形成自身的艺术风格,技术特点,创作类型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3 结束语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一个顺应时展而生的新专业,也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专业,对该专业人才的培养我们应该在分析专业特点基础上,根据我们的培养目标,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等综合考虑,最后制定一套可行的培养方法.“技术-艺术”人才培养体系是一套还在不断完善的教育教学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变化,它也会不断更新其内容,以适应不同的情况。

参考文献

第4篇:数字媒体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数字新媒体数字新媒体产业链数字内容产业跨媒体出版

一、数字新媒体的概念及特征

“如今的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网等传播渠道,以及计算机、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移动电视、数字电视等都是数字新媒体的表现形态,从信息传播角度看,它具有多媒体化、集成性、交互性、超链接性的特点。

二、数字新媒体产业链

数字新媒体产业链的组成包括内容提供商、软件及技术提供商、网络运营商、平台提供商和终端提供商。

内容提供商指内容的制作者和提供者,数字新媒体的内容提供商主要源于四个方面:拥有传统内容资源优势的专业内容提供商;提供通道的电信运营商和移动运营商;实力强大的门户网站;新媒体受众。

软件技术提供商是在整个产业链运作中服务、资费、管理等环节的软件提供者和技术提供者。网络运营商拥有骨干和核心网络资源,通过建立虚拟网络来进行运营服务,为平台提供商提供网络支持,包括无线网络运营商、固网运营商、数字广播网络运营商等。平台提供商提供内容呈现平台,为网络交易、分享等服务提供空间、技术支持、服务支持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网络运营者。终端提供商指提供数字终端工具的厂商。

在数字新媒体产业链中处于内容提供商位置的传统出版社要想在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做好做强自己的本分。虽然同时作为网络运营商的电信和移动运营商也介入内容提供商的行列并且在与传统内容提供商的合作中显示出极大的强势,但与在这个领域努力多年的出版社而言么无论是作者资源还是编辑经验,都会相形见绌。

数字新媒体技术和数字新媒体服务平台的迅猛发展,催生和推动了数字新媒体内容产业的崛起与发展数字新媒体技术和数字新媒体服务平台为内容传送提供更多渠道的同时,也对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质和量上的要求。传统形式的内容形态不能简移到数字新媒体的内容形态上,需要针对不同数字新媒体服务平台的形态特征设计相应的内容创意和制作流程。

因此,数字新媒体环境下的内容产业应该是“依托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与各类信息产品行销渠道,向用户提供数字化的图像、字符、影像、语音等信息产品与服务的新兴产业类型,它包括软件、信息化教育、动画、媒体出版、数字音像、数字电视节目、电子游戏等产品与服务等,是智力密集型的、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

三、数字复合工程的开启将拉动传统出版产业的升级

复合出版,又称跨媒体复合出版,是指对内容文本经过一次编辑、加工、标记之后,既可以以图书、杂志、报纸等形态出版,又可以以游戏、卡通、动漫等方式呈现,一次加工,多次使用。复合出版是未来出版的重要形式。

2008年7月16日,上海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挂牌成立。作为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建设的第一个数字出版基地,该工程的顺利实施必将促进传统出版发行业的产业升级,促进我国数字出版的发展壮大,进而带动整个文化产业的进步与变革。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在实现出版业数字化转型的同时,将大力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将推动内容产业和创意产业的发展。数字复合出版将为内容产业注入丰富的高质量出版内容资源,实现内容的深度开发和多维应用,同时,数字复合还将为创意产业提供多样化的表现平台。传统出版产业经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改造后,将实现数字化转型,从而将出版生产力和产业化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四、传统出版社应加强数字出版意识

首先,要对数字出版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数字出版在数字新媒体浪潮中更应称为数字内容管理或数字内容产业”。对于出版单位这种具有内容生产特点的企业来说,并不是单纯生产某一介质的产品,而是生产“内容”。数字新媒体的出现与发展对于作为文化产业的出版业并不是毁灭性的冲击。相反,由于数字新媒体产业链的逐渐清晰,专业化分工更加细化的基础上,传统出版商将更加趋于其文化创意产业的本质。数字出版对于传统出版商就是要做好选题的原创性开发、内容的数字化管理,为数字新媒体产业链提供可供多种媒体传播的内容。“在数字出版的时代,谁拥有具有竞争优势的内容,谁就有了话语权”。各出版社在结合特色定位的同时,要进行立体开发,掌握内容资源的主导权,加强在数字出版产业链中的控制地位。

其次,要做好数字内容管理。数字内容管理对出版单位而言,意味着对产品内容进行统一的数字化加工和生产。今后的出版,出版单位将演变为内容提供商(ContentProviders),进行复合出版,对内容一次加工完成,以不同媒体形式出版。内容管理的目的是把非结构化的信息,制作成图书、报刊、光盘、网页等产品,供用户以各种媒体形式进行阅读、检索、查询、分析和共享。当出版单位采用了以数字内容为核心的管理系统以后,传统的编、印、发环节将被改变,这就是所谓的“流程再造”。出版单位可以通过流程再造,打通产业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媒体出版。

最后,要加强出版产业的纵向和横向合作。出版产业的纵向合作是指各个出版单位和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内容资源的集合。数字新媒体时代,内容的同质化现象也难以避免。为避免资源的浪费和同行的恶意竞争,各个出版单位应时刻关注业内风向,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进行选题开发,切忌不切实际的跟风。数字内容产业的一个特点就是内容的集成性,越是拥有海量内容资源的出版社,在市场竞争中越有优势。在纵向合作上就表现为出版社之间的重组、并购。出版产业的横向合作是指在数字新媒体产业链中拥有独自核心竞争力的各个产业环节之间的合作,包括出版企业与软件开发商、网络运营商、平台运营商、终端运营商之间的项目合作,也包括与这些企业之间的重组、并购,形成大型的传媒集团。

参考文献:

[1]张文俊.数字新媒体概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2]曹胜玫.当前数字出版产业链的相关问题及思考.编辑之友,2009.

[3]数字内容管理与出版流程再造.

第5篇:数字媒体的特点范文

伴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可以说我们的艺术创作形式已经进入到了数字化的时代。艺术创作者们的艺术创作理念在向数字化的方向过渡,他们的艺术创作手段也开始渐渐具有了数字化的特征。这样一种新生代的艺术风格样式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审美特征。

1关于数字媒体艺术

数字媒体艺术指的是传统艺术与计算机图形图像数字化技术的融合。新一代的数字媒体技术包括传统的影视、广播、电视媒体向数字视音频、数字电影方向的快速发展,也包括日益普及的虚拟现实技术、计算机动画技术等。简单来说,就是利用计算机对图形和图像进行的创作、设计和制作,从而产生能让人们感到无比真实的立体动画和场景。数字媒体艺术包含了听觉和视觉上的感受,它是一种动态的艺术。数字媒体艺术审美主体涉及到了三维虚拟场景、动态构图、角色形象、运动规律、音效、灯光照明等多个方面,这些审美主体所包含的内容比传统艺术要多很多。具体来说,数字媒体艺术包括着以下的领域:数字图像(数字图形图像艺术创作、数字二维绘画);数字动画(数字影视后期艺术创作、数字三维动画);数字音频艺术(电脑合成音乐、声波艺术、数字音乐创作等);网络数字艺术作品的创作;虚拟现实艺术;电影、舞蹈、戏剧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数字媒体艺术。在数字媒体艺术看来,即使是同一件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如果不同的艺术家来赋予它不同的艺术审美特征,那么创作出来的作品风格也就迥然不同了。

2数字媒体艺术审美

在来谈数字媒体艺术审美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审美的概念。审美,指的是领悟和感受客观事物或者现象本身呈现出来的美,它是人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与客观事物或现象所构建起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性关系。审美成为了人类认识和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它做到了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统一,理智与情感的具体统一,从而能够追求发展,追求真理。具体到数字媒体艺术的审美,指的是人们通过观赏艺术家们根据数字媒体艺术理念和数字媒体艺术创作方式创造出来的数字媒体艺术作品,从而感受到和领悟到数字媒体所带来的一种别样的艺术之美。它的审美对象便是动态的或者静态的二、三维数字化图像作品。在高度的信息化社会里,以计算机为主要代表的数字媒体艺术,将会对当前的艺术审美产生革命性的、颠覆性的、深远的影响。在数字媒体艺术审美与一般审美的关系问题上,我们先要看到它们的差异性。由于审美对象的不同,一般审美是对现实美的感受,审美对象为现实的自然物和社会物,它们并不是专门为了审美而存在的。而数字媒体艺术审美对象为艺术作品,它们的存在则以审美价值为体现。不过数字媒体审美艺术和一般审美在实质上却是相同的,它们的审美都归根结底的指向了人类的审美精神,都归根结底的来源于现实。

3数字媒体艺术的美学特征

3.1数字媒体艺术表现着技术之美

技术的发展是数字媒体艺术的最大特点,技术与艺术作品融合,形成了特有的技能美。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直接决定了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技术环境为审美价值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每一次新技术的采用,都造成了新的视觉上的冲击。因此,与传统艺术相比,数字媒体艺术审美价值更多表现为技术之美。如著名导演卡梅隆创作的热播影片《阿凡达》,从它惊人的票房业绩就可以看出此片高超的艺术与科技价值。在全新的3D数字特效的支撑下,人们在影院中享受到了漂浮在云中的山峦、旋转飞行的蜥蜴、夜间发光的森林、一落千丈的飞流瀑布,这些拍摄手法和特技效果在以往的影视作品中都是不可想象的。在这些真实而脱俗的美妙视觉的背后,有着众多数字媒体技术手段的支持,他们搭配着全新5.1声道AC—3音响环绕的声音效果,给电影增添了巨大的震撼力。另外,先进的动作捕捉设备、自主研发的数字拍摄系统和强大的CG制作团队都支撑了这一完美艺术作品的出现。

3.2数字媒体艺术表现着动态之美

数字媒体艺术体现着视觉元素在空间中的不断变化和运动,与传统艺术的静态画面相比,它不仅包含了光影、构图、色彩等要素,而且还具有空间、时间、运动等数字媒体所特有的艺术特点。它的艺术元素并不是固定某点,而是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的在移动,时而加速运动,时而减速运动,有着丰富的变速运动,这就构成了一种动态的秩序,表现着数字媒体艺术的动态之美。

3.3数字媒体艺术表现着互动之美

数字化的艺术作品,在作者和观众之间、创作者与受众之间是一种共同参与、沟通互动、角色换位、共同分享的艺术模式。在网络艺术的互动性数字平台上,不管你是任何人,处在何地,只要进入到数字网络系统中,就可以找到你感兴趣的艺术作品惊醒补充、修改和再创造,他们可以对这些“开放式”的作品进行多次的再创造,不断注入新的想法和内容,在这个互动过程中,原创者和艺术家们扮演者向导的服务角色,每一个参与者都品尝着艺术参与的和艺术家的荣耀,在此,每一个观众都能够找到与自己有着共同点的艺术作品,他们享有更大的修改权和选择权,形成了艺术家与非艺术家之间的互动,使艺术创作得到了换位思考和真诚的对话机会,因此,数字媒体艺术表现着互动之美,人们得到精神和情感上的陶冶和满足。

3.4数字媒体艺术表现着未完成之美

在传统意义上,一件艺术作品,如果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创作者的目的,作者就会对作品进行收笔,而数字媒体艺术正在改变着这一局限,开放式的作品结构使得作品在共同参与和互动中可以随时删改、剪切和复制,这样就无限延续了它的创作动机和创作期盼,在这种大众化的创作链接中,你很难看到终结,只要有人欣赏和接受,作品就会在互联网中无限创作,无限传播,永不会结束和停息,艺术家们永远在期待着意想不到的艺术奇观的产生。

4结语

在数字媒体时代,传统的艺术形式得到了无比广阔的延伸,传统的艺术审美理念也被重新定义和诠释着。只有力图把握住数字媒体艺术的美学特征,才能进行深入的探索,从而对现代艺术进行正确和科学的定位。

参考文献:

邱晓岩.试论数字媒体艺术的新美学特征.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2022.

王伟毅.数字媒体艺术的多种可能性.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05.

马凌燕.论新媒体艺术与数字艺术的异同.湖北社会科学,2007.

第6篇:数字媒体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

新媒体是使用移动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借助卫星、无线通信网、互联网以及数字电视、智能手机、电脑等终端,向消费者提供娱乐服务与信息服务的媒体形态与传播形态。新媒体也叫作数字化媒体,近几年获得快速发展,怎样在新媒体背景下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成为数字图书馆要研究的新课题。目前,数字图书馆在进行信息服务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研究解决策略,支持数字图书馆更好的发展。

一、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特点

数字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的特点包括:1.需求性特点。信息服务体系能够按照用户要求,在信息快报、信息环境、界面设计等方面体现出个性化。尤其是客户能够定制个人馆藏,增强检索速度,充分满足客户要求。2.专业性特点。数字图书馆可以将专业领域知识、信息提供给客户,及时提供给客户其要研究专业的研究前沿、研究地位及研究现状,并分析与课题有关联的学科动态等信息。3.具有知识性特点。数字图书馆信息化服务能够凭借对不同知识知识的分析、把握、重组,建立起新的知识体系与单元,为用户提供较完善的增值信息与知识,从传统图书馆的文献服务逐步转变成数字图书馆的知识服务。4.具有主动性特点。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转变传统图书馆用户接受自己提供服务的模式,发展成为图书馆提供客户需要的服务,根据用户研究或学习爱好、兴趣、习惯、需求,为其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并将相关信息主动推荐给客户。5.具有智能化特点。数字图书馆客户水平差距较大,所需要的信息也不一而同,对于大量信息缺少分析处理能力。数字图书馆运用智能化技术处理知识与信息,降低人工参与的比重。客户在数字图书馆建立个人账户,填写需要的信息方向,计算机系统就会对信息进行挑选、加工,以符合客户要求,另外可以提供默认设置,让操作更加方便,减少客户搜索时间。

二、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要应对的挑战

在新媒体背景下,数字图书馆对信息服务的研究更加细致,在信息技术持续发展时,数字化信息数量逐步增加,既包括为客户提供的下载数字资源业务,也包括客户对数字服务的反馈与评价。数字图书馆在运行中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1.信息挖掘与储存能力较弱。因为信息时代数据量已从MB级逐步提高到TB、PB级,超过数字图书馆数据储存能力。所以,为获得更多有价值数据,要增加数据储存能力。数字图书馆储存信息的内容,既包括结构化馆藏信息,也包括非结构化、半结构化的个人信息,怎样有效存储、分析、整理这些数据,是数字图书馆面临的重要问题。

2.信息服务没有更好的利用数字资源。传统图书馆难以处理海量信息,并且图书馆客户的要求在不断变化,管理员储存数据与分析知识的能力较差,缺乏甄别有价值信息的能力,也难以创造性的重组信息。另外,管理员要按照新媒体特点和图书馆发展要求,从大量学术资料与信息中挖掘客户想得到的信息,增加管理工作量,提高工作难度。

3.图书馆中心地位出现变化。现在是信息化时代,图书馆并非是人们得到信息与知识的唯一渠道,客户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登陆网络,并获得想要的信息,客户多层次、多领域的信息需求,让数字图书馆面临挑战。图书馆在信息、知识领域的中心地位逐步弱化。

三、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改革创新策略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数字图书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增强数据的处理和储存能力,积极为客户提供各种信息服务,改革与创新服务策略,提高客户对数字图书馆的满意程度。

1.数字图书馆向客户提供一站式信息服务。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数字化信息具有资源庞大、数据结构及类型多等特点,信息的整理和搜索要确保其能发展出应有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数字图书要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图书馆信息资源包括馆藏资源与虚拟馆藏资源,馆藏资源是图书馆建立、发展中拥有的数字信息,如馆藏书目数据库、电子出版物、特色数据库等;虚拟馆藏资源有网络信息、网络数据、在线出版物等,因为数据库资源的来源各不相同,集成在一起的难度较大。借助Map Reduce、Map Reduce、云计算等技术,对馆藏文献、电子文献进行分类、整合,编入查询体系,客户可以通过关键词、ISSN号、书名等查询导航体系找到资料,并借助新媒体的传播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2.数字图书馆主动向客户提供信息服务。数字图书馆要分析客户行为、客户需求、客户心理,主动为客户提供相应的信息资源。管理员要研究不同用户对信息资源要求的差异性以及新媒体使用的特性,例如,对于科研人员、高校教师,管理员要充分认识他们的研究需要,为他们提供深入、准确、及时的科研服务;对于大学生,可以分析他们的浏览历史、查询习惯和查询方式等数据,为其配置所需的信息与知识。通过问卷调查、直接交流、网站等方法构建起包括客户姓名、学习、电话、爱好等内容的行为档案,建立客户需求数据库,以减少客户搜索信息的时间。

3.数字图书馆向客户提供专业化信息服务。数字图书馆为适应人们对学科知识的需求,向客户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首先,数字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要收集、整理各类学科的发展情况,了解客户需要的信息,并将图书馆资源介绍给他们,让馆内数字资源可以满足科研人员及高校师生的要求。其次,使用信息技术为客户构建起相关的知识库,既包涵搜索客户需要的显性资源,同时也包括人工整理、分析、加工出来的个性化信息资源。结合不同客户构建起不同的知识库,为客户提供学科化、个性化、智慧型信息服务。

四、结语

数字图书馆储存的信息资源是由馆藏资源、电子出版物、用户个人行为等方面提供或产生的信息。在目前新媒体背景下,借助用户行为有效挖掘而得到的检索目录、流通日志等数据;通过新媒体搜索、研究、整合数据,直接的体现出用户信息需求,在此基础上为客户提供针对性较强的信息服务,形成特色鲜明的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这既是增强客户满意度的科学方式,也是数字图书馆提供信息服务的重点环节,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增加投入。

参考文献:

[1]张琦.新媒体时代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改革分析[J].办公室业务,2016,07:186.

[2]陈园.三网融合背景下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J].图书馆学刊,2011,11:45-47.

[3]魏建国.三网融合与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系统构建[J].图书馆学刊,2011,12:65-69.

第7篇:数字媒体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数字教材;出版情况;要素;有效方法

随着数字出版技术以及应用模式更加的成熟,这就使得传统的出版产业开始朝着数字化与电子化的方向转变。在这一背景之下,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资源形式以及教学组织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媒体时代下教学所提出的各项新需求。目前来看,新媒体技术的出现推动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并且采用全新的教材资源形式,使得学生的学习模式得以创新与发展。

1数字教材概念以及发展情况

1.1概念界定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数字教材开始成为全新的教学载体,目前国内外对于数字教材仍然有着不同的概念界定,比如,国内将数字教材统称为有利于学生阅读,并且有利于组织开展相关学习活动,有效满足课程目标要求的电子读物或者电子书。美国数字教材白皮书则将其定义为能够满足学生电子书阅读而主动研发的电子化教材,利用数字应用来呈现视频、音频、文本、资源交互的集成模块。从概念角度来看,数字教材当中的承载形式主要是以数字阅读终端设备为主,而不是原本的传统图书数字教材当中的内容,包括影音、交互图文、动画等,因此可知,其内容更加丰富以及多元化。与一般的电子书形成极大的区别,从出版形式来看,电子化、数字化的逐渐出版,能够形成按需阅读。

1.2数字教材演变发展情况

从媒体角度来看,数字教材经历了静态媒体数字教材、富媒体数字教材、多媒体数字教材三种截然不同的形态。目前来看,随着技术不断地发展,媒体资源更加的丰富,并且其所具备的动态性和交互性逐渐增强,从发展历程角度来看,数字教材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产生的,其最主要的形式是以传统纸质教材内容为主,并且设计过程朝着简单数字化方向转变,比如,纸质教材直接转变成PDF等多种格式。随着数字出版技术,电子技术的逐渐发展,开始利用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呈现的全新多媒体数字教材。比如,新加坡政府曾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学校推广了大量的电子书包。近几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成熟以及移动设备的普及,使其与移动阅读终端有效的结合,并且注重了交互体验,其综合动画、图文、音视频为一体,因此,在国内外得到人们的快速认可。数字教材其中所具备的功能特性,往往会伴随着技术环境发生的变化而产生不断地改变。比如,语音识别、3D动画、AR增强现实等,除此之外,多媒体交互等多种新媒体技术逐渐发展,也确保数字内容更加的多元化与丰富,同时移动终端的普及以及受到人们的认可,确保数字教材有着更加广泛的应用场景。目前来看,随着苹果ibooksAuthor数字出版工具以及ibooks数字出版物的逐渐发行,其体系更加的完善,这就使得数字教材的设计与开发变得更为简单,因此,成为日后移动新媒体时代教材发展的主要方向。

2新媒体背景下数字教材的特点

在数字教材当中,将纸质教材作为基本载体,并且将课程教学作为其中的核心,将多媒体网络作为基本的手段,利用开发多样化、体系化、立体化的资源,能够打造出一个趣味性、交互性的环境,帮助使用者可以进行交互协作、探究式学习,并且更加具备富媒体性、便捷性、时效性、性价比较高等多个特点。

2.1富媒体性

数字教材当中最基本的特点就是能够集中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多种内容为一体,因此可知其具备富媒体内容,并且利用丰富的展现方式以及深度的用户交互等,能够使原本纸质化教材朝着生动方向发展,并且确保传达和承载的内容更加的全面与立体,使学生在学习时更加的直观。

2.2交互性

交互性数字教材的出现依赖于在开发与设计过程中,注重加强用户的体验感,利用多元化交互模块、教材资源测评方法等,使得学习方案、学习活动得以整合,由此能够使得数字教材的形态功能、应用方式更加的丰富,采用这种有效的交互方式,能够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材和教材使用者之间形成人机交互形式,并且能够确保人机对话;二是教材使用人员之间可以采用人机交互体验,比如,通过嵌入网络社区功能,确保完成个性化辅导、答疑解惑、测验评改等。

2.3实效性

因为传统纸质教材有着再版时间长、日常知识内容更新慢等特点,因此,数字教材的出现,能够牢牢跟紧时展步伐,并且确保教材内容更新速度较快,随后利用网络传输等方式,及时将更新到的教材内容传送给使用人员,由此能够使得最新研究成果与教材内容相同。

2.4便捷性

数字教材能够在移动终端基础上确保储存更加的便利,并且实现远程传输,通过便捷的远程传输方式,能够解决传统教材在发行过程中,耗时长、发行环节多等多个问题,由此能够确保教材使用人员更加便捷与快速地获取所需的内容。因为采用便捷的移动终端能够存储相关的数字信息,能够确保其完备的阅读功能,并且更好地呈现数字教材所具备的富媒体内容,确保使用人员能够根据自己的时间进行阅读和学习。

2.5性价比较高

数字内容存在易复制等多个特点,因此,数字教材能够确保在零成本下进行复制,由此能够降低教材印刷所耗费的费用,并且从使用者需求出发,按照需按需提供相应的内容,确保共享更加便利,因此可知,对于教材使用者以及数字教材出版商而言,其具备极高的性价比。

3数字教材内容构成要素及应用情况

3.1文字与图形图像

图形图像与文字作为传统纸质教材当中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在数字教材编辑出版过程中仍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与传统纸质教材进行对比后,笔者发现数字教材当中的图文编配更加具备多样性,并且更加适用于屏幕端进行阅读,文字更加精炼,同时可以保证图形图像有着较高的分辨率。

3.2视频资源交互模块

视频资源交互模块作为数字教材当中最基本的形式,也是建立在数字教材中所具备的音频交互功能之上,确保不会占用更多的教材版面,使得数字教材的内容更加深化与丰富。在对于视频资源进行使用过程中,应当确保每段视频的时间适当,并且与受众视频观看习惯相互吻合,避免视频时间较长,而导致使用人员在观看过程中注意力分散情况的发生。比如在lifeonearth当中,视频资源主要是通过3D动画技术来实现科学可视化视频,但是因为各个学科存在差异,并且3D动画制作成本相对较高,而其他学科在应用实践过程中可以利用2D演示动画或者3D拍摄等进行实现,这些表现形式成本较低,容易实现,在有条件的前提之下,教材编写人员也可以在确保自己时间充裕的情况之下,将一些3D动画视频加入其中,确保教材具备更高的表现力和质量。3.3交互模块交互模块作为数字教材当中一个重点要素,它能够提高使用人员所具备的探索兴趣和阅读兴趣,交互模块当中,主要是在媒体标记语言以及脚本控制语言等方面,将交互设计加入其中。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数字出版浪潮的出现,对传统纸质教材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数字教材也开始成为教材数字化主要的发展趋势,在本文,笔者将数字教材整理、编辑、出版等多个特点进行简单的描述,希望能够为日后我国教育实现交互化与数字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魏杰.融媒体时代教材编辑的坚守与创新[J].中国传媒科技,2021(4):95-97.

[2]李明辉.全媒体时代教材策划编辑的宣传推广职能探析[J].科技传播,2020,12(15):58-59.

第8篇:数字媒体的特点范文

数字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和卫星等渠道,以计算机、电视和手机为终端,向用户提供视频、音频、语音数据服务、连线游戏、远程教育等集成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一种传播形式。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的内容服务,使传播者和接受者成为平等的交流者、所有交流者相互间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

二、数字媒体创意

“创意”(英文idea)创造性的想法,是表现主题的新颖构想、意念或主意、点子等。创意是数字媒体视听语言进行信息传播的思想内涵与灵魂,是具有感染力说服力的要素、是向受众诉求的主要动力,是改变受众思想动机的力量。希尔利・保利科夫说:创意就是用一种新颖的与众不同的方式来传达单个意念的技巧和才能,即所谓客观的思索,天才的表达。美国威廉・伯恩巴克指出:“创意,要使观众在一瞬间发出惊叹,立即明白产品的优点,而且永不忘记,这就是创意的真正效果。”

数字媒体创意是利用数字信息处理设备,通过构建在数字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上的创作平台,将创作理念通过视听语言中各个有效的视听元素如文字、图形、色彩、影像、声音并进行有意识、 有条理的编辑,创作出的高质量视听形象,通过各类数字传播媒体(如互联网、无线通信等)向受众传播,达到预期的传播目的并对公众产生深远的影响。

数字媒体艺术在创意与视听表现方面超越了传统大众媒体的表现形式。技术是数字媒体发展的发动机,创意是数字媒体艺术的灵魂,视听语言是创意的表现形式。

三、数字媒体类型

国际电信联盟(ITU) 从技术的角度定义将数字媒体分为五类:感觉媒体(Perception)、表示媒体(Presentation)、显示媒体(Display)、存储媒体(Storage)、传输媒体(Transmission)。感觉媒体是指能够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使人产生直接感觉(视、听、嗅、味、触觉)的媒体包括数字化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影像和动画等媒体,表示媒体是指为了传送感觉媒体的媒体,感觉媒体与表示媒体通称为逻辑媒体。显示媒体、存储媒体、传输媒体通称为逻辑媒体的实物媒体。通常意义下所称的数字媒体常指感觉媒体。在以上五种媒体中,感觉媒体是在数字媒体应用中呈现给用户的媒体元素,它主要包括:文本、图形、图像、视频、音频、动画等。

按照数字媒体的传播形式,可分为网络型数字媒体(如Internet 互联网)和封装型数字媒体(如软磁盘和光盘)。

数字媒体当前的表现形式包括:数字动画、数字电影、数字电视、数字出版、手机媒体、数字展示、数字广告、数字游戏、数字广播、网络媒体等运用数字技术,以屏幕为表现载体的媒体。

按形态数字媒体可分为四类:1、传统艺术作品的数字化产品,如民间木偶剧或皮影戏数字动画。2、利用数字技术创作的艺术作品,如数字绘画、影视特效等。3、网络多媒体艺术作品,如网页设计等。4、互联网交互式多媒体艺术作品,如QQ农场游戏等。

四、数字媒体传播特点

数字媒体传播是一个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融合的全新领域,数字技术是数字媒体传播的基础。数字媒体吸收了传统媒体大部分的内容表达形式 依托互联网、无线通信网络的技术与传播方式融合文字、图形图像、影像、声音、多媒体、交互技术等多种内容表现形式,全方位、实时迅速地向目标受众传播信息。传播有五个特点:1、所有人面向所有人的传播,2、受众的主动参与,3、信息碎片化,4、个人化的双向交流,5、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五、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Audio-visual language)又称影视语言,是以影像和声音为载体的传达人们思想、意图、情感的语言表述系统,就是利用视听刺激的艺术化设计向受众传播特定信息的一种感性语言。语言,必然有语法。视听语言的语法是各种镜头调度的方法和各种音乐运用的技巧。这些方法与技巧来源于受众长期社会生活的视觉和听觉实践总结,完全符合受众心理与生理的习惯及审美趣味。可以说:20世纪以前是“文字时代”,20世纪是“影像时代”。

视听语言的概念来源于苏联蒙太奇学派的诞生,视听语言是一种思维方式、表现方法和符号系统,它包括三个主要方面:视听元素――人、景、物、光、色、声六大基本元素,其中视觉元素:人、景、物、光、色,听觉元素:声。视听叙述规则――叙事方式、镜头表现的内容、剧作结构、蒙太奇思维。视听语言的运用――镜头内部运动、镜头分切、镜头组合、声画关系、不同段落场面的的安排组合与剪辑。

六、视听语言的本质与特质

视听语言本质是影视艺术独有的艺术手段,但现已广泛运用至其它媒体艺术领域,它既是一种大众传媒的符号编码系统,也是一种科技本位的独特文化现象。视听语言具有两大特质:内容与形式。内容-被摄物(演员、场景、道具)。形式――拍摄法(景别、角度、运动)。视听语言三大构成主体是影像、声音、剪辑。三者关系是视、听结合的艺术。首先是“视”(影像),然后是“听”(声音),这些视听部分(影像和声音)最后通过剪辑,构成一部完整的数字媒体艺术作品。

七、 数字媒体创意与视听语言表现特征

(一)综合性

数字媒体艺术涉及到多学科、技术、艺术、文化诸方面,蕴涵着多种的文化艺术理念。数字媒体创意与视听语言艺术对各种艺术特色的兼容并举有机结合,实现了艺术的“多样统一”与“变化统一”,实现了艺术语言的同一性和多元化的综合审美原则。数字媒体创意与视听语言艺术使用传统动画、影像、声音等表现手段,通过主题创意把多个视听要素联系起来,构建合理的逻辑关系形成独特创意,营造出丰富的视觉和听觉效应,这样作品就具有连贯性、整体性和综合性。受众的思想和注意力会随着创作者的引导来进行思考和转变。

(二)交互性

数字媒体就是以网络或者信息终端为介质的互动传播媒介。在数字媒体艺术创意、视听语言表现与受众之间,过程与结果之间所表现出的沟通互动、角色转换、共同参与,共同分享的艺术模式。搭建框架与舞台,在互动中引导受众积极参与和再创造,进而得到精神愉悦与情感的满足。

(三)娱乐性

互联网、数字电视、手机媒体、数字游戏、IPTV等为人们提供了广阔的娱乐空间,媒体的娱乐性充分体现出来。例如受众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实时、迅速从互联网库里搜索信息,浏览新闻、观看视频、分享图片和音乐,玩游戏等。

(四)虚拟现实

凭借虚拟现实数字技术水平的提升,数字媒体艺术创作领域得到极大拓展,全息投影、3D的特效等新制作手段与技巧,使传统媒体难以虚拟架构建的视觉特效在数字媒体创意与视听语言的编辑与整合中得以实现,虚拟现实给受众带来了强大的错觉力量,创造了一个虚幻现实,在这个虚幻的现实不仅拓展了人们的想象力与视觉疆域,而且有着自身的意蕴和无穷性,同时创造出多维空间,带来令人震撼的的展示手段和视听效果。

(五)技术与艺术的融合

数字媒体创意与视听语言表现的依靠数字媒体技术支撑,数字媒体技术与人文艺术有效融合在一起,综合了手机媒体、动画、影像、互动技术、数字内容等多种创新内容形式,打破了传统文化艺术内容表达形式与有限的创作空间,应用领域更加广阔。数字媒体创意与视听语言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立体表现特点,运用不同形式的媒体视听表现方式并使之融合,使受众愉悦接收并形成良好印象,有效提升信息传播力与影响力。

结语

数字媒体创意与视听语言表现形式的发展是呈现出互相影响、互相融合的趋势。数字媒体创意与视听语言表现形式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传统大众媒体的表现特点并加以发扬,这是一个传承与创新并重的过程。

数字媒体作为一种主要的信息传达手段,是与时代、经济、技术特征紧密联系的,数字媒体的高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与空间,不仅带来创作领域的的变化,也极大的影响创意思维方式,视听表现效果,作品形态与风格。数字媒体创意与视听语言作为一种信息传达与表现艺术,内容将越来越融合,类型将越来越多样,产品将越来越丰富。

参考文献

1 (美)罗伯特・弗兰兹,杨颖译:《创意无限》,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2 (加)马歇尔・麦克卢汉,何道宽译:《理解媒介》,南京,译林出版社, 2011。

3 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概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 陈念群:《数字媒体艺术创意》,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5 黄鸣奋:《互联网艺术创意》,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

第9篇:数字媒体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数字音频广播;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网上广播

随着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广播电视事业正在发生很大变化。如今,以数字化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冲击着传统媒体的管理、技术、营运和发展。

数字多媒体技术是一个相对概念,与“传统媒体”相对应。在“传统媒体”中广播频点、电视频道一直是人们公认的最宝贵的资源。而数字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广播电视频道资源得到了极大丰富。网络广播电视、CMMB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DAB数字广播、手机电视等一系列技术的应用突破了收音机、电视作为唯一终端的传统模式。笔者以几种比较成熟的技术做为例,浅析数字多媒体技术是如何应用与传统广播之中的。

1 DAB数字音频广播

数字声音广播第一个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采用的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广播系统是数字声音广播DAB(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系统。DAB的相关技术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由12个成员组成的协会――著名的EUREKA-147开发起来的。该系统实现了从信源编码、信道编码直到调制方式的完全数字化,采用了新的技术、新的频率和新的业务结构。

DAB与现行的广播相比,具有音质好、接收质量高、抗干扰性强、发射功率小、覆盖面积大、频谱利用率高等特点。其优点归纳如下:

(1)DAB广播的音频编码率达到了192Kbps以上,这已经接近CD级的接收质量了。

(2)在使用体验上,DAB收音机与传统的AM/FM也截然不同。DAB广播只需要用户记住相当有限的几个频段即可。

(3)DAB广播一个突出的优点是在高速移动环境下的稳定性。它采用了时间交织和分等级防错保护等技术,使得DAB具有抗多径干扰/快速衰落以及移动接收能力强,数据传送能力高的特点。

(4)DAB完全是数字信号传输,因此具有非常好的抗干扰和抗电波衰减性。

(5)频谱利用率高。信道可容几十路立体声,在传送声音广播节目的同时,DAB的数据信道还有能力传送其他附加信息如音乐、语言、发射的识别以及节目类型等信息的传送。

(6)数字广播具备加扰、加密功能,使有偿节目服务成为可能。

随后,在数字声音广播DAB的基础上又发展了DMB(Digital Multimedia Broadcasting)数字多媒体广播。与DAB广播不同的是,DMB广播是一种能同时传送多套声音节目、数据业务和活动图像节目的广播,它拥有巨大的潜在市场优势,多样化的服务使其拥有多种受众群体。

2 CMMB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

CMMB是英文China Mobile Multimedia Broadcasting的简称。它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套移动多媒体广播行业标准。它能为手机、PDA、MP3、MP4、GPS、笔记本电脑、车载电视等多种移动终端提供数字广播电视节目、综合信息和紧急广播服务。CMMB的主要技术特点有:

(1)采用先进的编码、压缩、调制等数字技术。电视业务视频压缩编码采用AVS、H.264/AVC,伴音压缩编码采用MPEG-4 HE AAC,广播业务音频压缩编码采用DRA。

(2)与DAB相同,CMMB也采用了OFDM无线环境下的高速传输技术。

(3)采用卫星和地面网络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天地一体”协同覆盖,全国节目通过S波段卫星对全国实现覆盖,卫星遮挡地区可采取地面同频增补方式,在城市人口密集区域采用U波段增补。地方节目采用U波段地面网络实现覆盖。

(4)数据广播采用可扩展的多协议封装复用传输,支持流模式、文件模式传输。

(5)加密授权系统对音视频流和数据广播流采用ISMACryp进行加扰,系统前端支持同密,终端采用多密,系统支持单向、双向和基于电子钱包的授权管理方式。

(6)运营支撑系统原则上采用两级架构体系,对内容统一加密,统一管理,支持公共服务、基本服务和扩展服务,实现各类终端用户的合法注册。

CMMB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套移动多媒体广播行业标准得到了国家广电总局的大力扶持。这反应出数字移动多媒体技术在广电行业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做好准备、提前布局也是我们现在应该面对的问题。

3 网上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