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范文

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

第1篇: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 英语教学 职高

前言

在职高院校的各项教学任务中,英语教学无疑是最具有难度和挑战性的。职高学校与普通高中相比在教学侧重点和师资力量方面有很大不同,在职高学校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手段较为单一,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不高,这些就导致了英语教学效率低下。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职高院校英语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思路,在英语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有利于实现多媒体课堂、网络化课堂和打造个性英语课堂,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具有较好的推动作用,是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现代信息技术使英语课堂教学手段更加丰富

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手段是围绕着教师为中心,通过对知识点的讲解、练习等达到传输知识的目的,教学手段极为单一,教师和学生对教学方式的选择性较低;而将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可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进行英语教学,有利于增加课堂容量以及提高课堂效率,对创设语言环境、活跃学习氛围以及开展分层式教学都极为有利。

二、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更便于师生交流

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结合起来,也可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便利和顺畅。英语是一门比较复杂的学科,如果只是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进行英语的学习,则效果不明显,而且对所有学生同等对待、“大锅烩”式的教学既不利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力的提高,同时也不利于基础差的学生英语基础的夯实,无法做到因材施教,因此很多学校都将英语教学立足于“分层式教学法”。然而如果没有师生间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教师就不能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给师生交流带来了便利,这种交流不仅体现在英语课堂上,也体现在课外。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人机交流的方式进行模仿式发音练习,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以及相关测试,教师也可通过计算机查询学生在英语科目上的各项指标情况。另外,通过BBS以及各种即时聊天工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可使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利于促进师生间的感情,从而使学习气氛更加融洽。

三、现代信息技术可极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效的学习是与兴趣无法分开的。从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高,主要是由于课本知识的讲解较为枯燥,尤其是涉及语法课和记单词等更是如此,因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课堂节奏缓慢。而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可将枯燥乏味的英语知识通过图像、声音、文字、影片等多种方式呈现在课堂上,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英语教学的中心,将以往的被动式学习变为主动式学习,使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高度集中,通过听、说、看等多感官的作用,有利于同时开发学生的左右脑,使思维变得活跃,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尤其是对提高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提倡的,在英语教学中,创新能力体现在:教师和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外的信息资源并将其作为课本知识的扩展,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发挥,教师在此过程中可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职高英语第一册Unit 3 School Life中,围绕着本单元的主题“American high school life”,教师通过搜集网络资源,并借助于PowerPoint课件和影片等向学生展示美国高中生活,然后通过分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体会美国高中生活与我国有何不同?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在表达方式上区别何在?同时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提出与本单元内容相关的几个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回答问题,对创造性的回答要给予表扬。

五、有利于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与时俱进

第2篇: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范文

关键词:录井技术;勘探开发;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P631.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3-0000-01

Modern Information Logging Technology Role in the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u Bosen,Ma Enfu

(Daqing Drilling Engineering Geological Logging Two Company,Songyuan138008,China)

Abstract:Based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a collection of modern logging technology of sensor technology,computer technology and integrated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modern technology,because of its unique features,for oi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to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to increase oi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efficiency,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logging technology.

Keywords:Logging technology;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Information

录井技术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地层评价,包括岩性的确定、地层划分、构造分析、沉积环境分析、岩相古地理分析及以单井评价为基础进行区域对比以确定岩层或构造中是否容纳着工业油气流。除此之外录井还肩负着收集、处理和传输钻井勘探过程中的地下和地面的地质、气测、泥浆和工程参数信息的任务。石油勘探开发行业实现信息化的过程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现场各种施工参数的数字化,对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科研、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使石油行业进入信息时代。而录井技术正是石油勘探开发中实现这一跨越过程中的信息采集的第一站。

一、现代信息录井技术的定位

21世纪的今天,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得到飞速发展的同时,传感器技术也在逐步向智能化芯片结构和无线化数据传输方面发展,所有的这些技术发展状况都为现代录井技术走向信息化发展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熟的信息录井技术使得我们在以后的勘探开发过程中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开采和利用我们有限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综合录井在石油勘探开发中,无论是现场数据的分析采集还是基地资料的处理解释,都是围绕“收集信息、传递信息、评估信息”在做文章,可以说,录井公司就是石油勘探开发的信息服务公司,现代录井应该定位为信息产业。

二、现代信息录井技术是钻井信息技术前提基础

21世纪将是由科学钻井向自动化钻井迈进的时期,当前国际钻井技术发展的总趋势是以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为特点,向自动钻井阶段发展。钻井信息技术是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创新增效的基础。钻井是高风险、高投入的行业,其成本已占石油勘探投资的40%以上,大力发展钻井信息技术已成为国内外钻井界的共识,并纷纷倾力投入开发,将钻井信息技术应用于钻井工程设计、数字化的钻井工程施工模式、生产组织、管理决策和钻井技术研究方面。

综合录井在随钻地面信息采集上相当丰富,占半数的功能是为钻井工程服务的,但因部门条块分割等因素,使得录井对钻井工程服务的意识不强,录井资料的工程综合应用研究开发不足并相对落后。自动化钻井技术所包括的十大技术中,前四项就是录井应该做的:(1)地面数据采集、录井应用技术;(2)井下随钻测量和随钻地层评价技术;(3)井下动态数据的采集、处理与应用系统;(4)地面与井下数据的集成与综合解释软件。录井业进一步加大此类技术的开发力度并实施相应的服务将大有可为。钻井信息技术的三大重点及发展方向是:以随钻测量技术、智能电子钻柱技术为代表的自动化信息采集技术;基于WITSML标准的井场信息集成与传输技术;以钻井模拟各级专家系统为代表的智能决策系统技术。

石油勘探开发需要钻井新技术发展的带动,都给录井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关键在于改变观念、开阔视野,以科技为先,共同发展。

三、现代信息录井技术进展

目前国内录井信息远传技术服务做得较好的有中石油的辽河地质录井公司、大港地质录井公司和新疆地质录井公司,中海油的中法地质服务公司,中石化的胜利地质录井公司等。这些公司的技术研发投入较多,获得的收益也较高,2007年度一些公司的录井信息远传及相应的信息服务收益已经达到2000~3800万元,接近其主营收入的1/lO。就录井信息远传技术本身而言,它已是成熟的技术,应深入进行研究的是井场信息的集成远传及信息的广泛应用。现场综合录井仪采集的信息虽然已经实时传送到后方基地,但甲、乙方各类技术人员及领导仍然在频繁地往井场跑,形成了双重的费用支出。这并非传回的信息没有价值,问题是对信息的应用研究不足,造成信息资源的效益难以充分发挥。为了充分利用传回的井场信息,需要构建后台网络专家决策系统,而目前国内尚未开发出较完善实用的此类系统。国外一些著名的油公司因具备多年的研发经验及人才,已有成熟的专家网络决策系统,但他们不会将核心技术和最先进的内容轻易拿出来,近两年国内一些油公司花大价钱买回的此类系统因水土不服等种种原因难以正常运行,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国内各家录井公司一时还没有能力独自开发这种聚集多方面高技术人才、专家的网络决策系统,由中石油、中石化这类大公司来投资,走联合开发之路应该是解决问题的较好途径。井场实时信息的采集、远传、处理和应用是建立数字化油田的核心内容,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配置优秀的人力资源才能实现,选拔合适的人才形成一个有效的团队,并经过连续不断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才能收到应有的成效。

第3篇: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范文

关键词:体现新理念; 弥补不足; 有利于能力的培养; 增强学习兴趣

从科学的角度去看,现代社会所必须的信息已远远超过任何个人所掌握的知识限度,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育模式已无法适应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的冲击。灌输和掌握现成知识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揭示知识的规律、结构以及内在的联系,要求将知识传递型、复制型向知识创造型、操作型转变,网络化教育随之而生。随着网络的发展和全球知识信息网的发展,进行网络化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尤为重要,所以网络教学势在必行。

“知识膨胀”,信息量大;知识更新速度快;人才竞争更加激烈,与传统的教学相比,网上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它有着独特的特点和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新理念

在网络教学下,师生的角色发生了转变,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可以说网络教学具有人性化特征,最能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新理念。在教学中,是以学生的个体发展为本,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特征,其核心是“教为导,学为主,疑为轴”,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习惯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活动只起到了辅助的作用,并融入学生的主体活动中,创设情境,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讨论质疑、积极思考、勇于探讨,以形成一个热烈、积极向上的求知氛围。

2 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当今最具有影响力的传统教学模式有经典性的教学模式、程序性的教学模式、探索性的教学模式、开发性的教学模式等,而我国来说经典性的教学模式是凯洛夫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模式,其注重传统的知识的再现、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以课堂为中心三大主要特点,这种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产生了学生重书本、轻实践,“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其结果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差,与社会需要严重脱节,这是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病所在。而网络教学打破了校园传统形式。随着网络教学在学校中开展,校园逐步形成了以校园网络为依托的新环境、新模式、新方法,利用网络的丰富性,可以让教师就地取材,编写翔实丰富的教学结构体系,摒弃传统“空对空”的说教方式,从资源的收集、制作还是系统的维护和教学管理,都体现了一个“数字化”的校园,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形式。网络教学已突破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单一的形式,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因材施教,学习分层次,使学生的被动学转变化主动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以及个性的发展,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3 有利于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方面的作用也因网络的出现而受到冲击,新的媒介带来的新观念,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讲授者变成了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及信息的组织者,讲坛上的“权威”已不复存在。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已不仅仅是刻板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将知识恰当有序地传授给学生。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更多地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即以引导为轴线,以知识传授为内容。一方面,一些教师的陈旧教育思想和教学习惯形成冲击,使教师对教学信息的垄断地位受到威胁,迫使教师不得不重新思考,重新对自己定位,调整自己的教育思想使之与新的条件相适应;另一方面,新的媒体的出现,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和提高的空间,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教学信息的表达手段,使他的教学活动更能丰富多彩、引人入胜,更易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4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平时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采用类比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计算机开机,内存可存储信息;断电,内存中的信息消失。最恰当的比喻就是教室中的黑板。上课前,黑板是空的,上课时教师在上面写下许多信息,下课了黑板上的内容就被值日生擦掉了,以便下一节课再次使用。黑板上有重要的内容,我们都会及时地记到本上,需要时可翻阅。书本正像是磁盘。所以我们上课时记笔记就和常说的 “存盘” 是类似的。教师如何安排和书写板书、何时引用教案、何时嘱咐我们记笔记,这就是如果我们有兴趣就可以深入了解的 “内存管理”,于是学生就很轻松地记住了知识点。

第4篇: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范文

关键词:现代化信息技术;病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057-01

1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医院领导重视不够,档案信息化意识不强

在传统的档案管理中,由于分工不明,县级医院档案未设定专门工作部门,另外档案在医院工作中发挥作用和开发程度不够,导致医院领导和职工对档案工作的认识有偏差。至今仍有不少医院,对档案管理的意识还较淡薄。“重临床、轻档案”的意识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认识不到档案工作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除去病案重视度不足外,对病案的信息化意识也不足。比如:习惯于手工档案管理模式和工作方法,重收集轻整理、重保存轻统计、重使用轻编研的情况普遍存在。因此,这就需要各大医院在此后的发展中,不断地对档案工作进行规章制度的建设,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以此来提高档案管理质量和效益。

1.2对档案信息化管理投入不足,硬件技术落后

由于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认识不足,特别是医院领导重视不够,所以大多数医院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投入严重不足,导致信息化建设硬件条件跟不上,整体基础设施落后。一方面,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硬件条件缺乏。目前很多医院档案管理业务部门不具备配套的加密计算机、专业扫描仪、移动硬盘、笔记本电脑、档案管理专用机房等。另一方面,档案管理基础设施薄弱,很多单位没有建立专门的档案信息管理局域网,缺少大容量服务器,不能保证档案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已经在医院管理中广泛运用,但利用计算机等现代管理手段对医院档案进行管理。还非常有限,基本停留在手工收集、检索,不利于医院档案的收集、利用和开发。因此,这就需要在医院的病案管理中,加入信息化的管理,并且投入现代信息化设备,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医院病案的有效管理。

1.3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信息化知识,严重影响档案科学管理水平

现代社会的信息化发展,传统的医院档案管理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严重影响着医院病例档案的科学管理水平。其中,一项就是档案的管理人员,缺乏信息化知识。主要表现为:目前很多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缺乏管理专业知识,不少档案管理人员要么是转行做档案管理工作的,要么是兼职做档案管理工作的,档案专业出身的人极少。在职人员大多数没有在职培训或外出进修的会与条件,不具备良好的信息技能和素质。诸多的信息化知识不足,就导致传统档案管理人员不适应新时期的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人才因素严重制约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

2 现代化信息技术在病案管理中的应用

2.1转变观念,提高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认识

要想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在病例档案的管理中,首先要在医院中进行传统观念的转变,进行对现代化信息技术认识的提高。首先,首先必须加强学习,转变观念,增强档案管理意识。具体地说,一要充分认识档案信息资源的巨大价值及其信息化管理的重大意义。其次,要把档案管理信息化纳入医院整体发展规划之中,科学规划好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使其与医院其他方面和部门的建设整体规划,共同部署,同步推进。

2.2计算机病案信息管理系统

在病例档案管理中,加入计算机病案信息管理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才能够提高对医院中病案信息管理的效率。首先,计算机病案信息管理中包括专家系统。此系统在病案管理中引进人工智能技术,就是用专家的知识来提炼分析和总结病案中蕴藏的信息。它不仅能够进行信息的存储和利用,而且可以把专家对疾病诊治的优化方案存入计算机内。计算机根据对病人的检查获得的各种数据自动分析比较、识别诊断疾病,选择最佳方法为病人治疗。其次,还包括有病案首页系统。其主要特点是可用扫描仪输入病案原件,以大容量的光盘进行储存。以原件形式保存,使光盘成为病案原件的可利用的“复制品”。因此,它不仅具备病案首页管理的功能,还可通过输人的首页信息经屏幕显示病案原件。这样就可以为医院节省很多的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最后,还包括电子计算机的记录载体的应用。其主要特征是:医生和护士通过电子计算机将病人的诊疗情况记录到作为载体的特殊光卡上,各医技科室问的诊断信息和各医疗机构间的治疗方案可以互通,已经记当在案的资料无法抹掉或篡改。在电子计算机的记录下,可以确保医院中的病例档案在计算机系统中保存良好,需要病人病例档案时,可以及时地对病例档案进行检索、查询等。基于这样的计算机系统,可以为医院的病例档案管理提供更为可靠的储备工具与查阅设施,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2.3条形码自动识别技术

第5篇: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范文

【关键词】现代煤矿信息化系统;电子技术;应用

我国煤炭主要通过矿井开采获得,地质灾害繁多、地质条件复杂等因素直接对我国井下作业的安全性产生了影响,导致危险系数的直接提升,这同时也是我国成为世界煤矿开采条件最差国家的原因。所以,我国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是目前煤矿行业十分迫切的需要,同时这项工作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对于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的加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煤矿信息化系统设计分析

煤矿瓦斯传感器检测网络在设计过程中会与很多网络应用问题直接相关,所以传感器网络设计起来也非常复杂,不仅需要对煤矿瓦斯无限检测网络的应用目的进行明确,还要保证网络在可复杂的生产环境中得到随时的检测。为了使这种要求得到满足,煤矿企业在煤矿瓦斯传感器检测网络设计的过程中将ZigBee技术引进来,这项技术的应用可以与系统设计的实际需求相符合,使井下瓦斯浓度实时反馈的需求得到相应的满足,与此同时,经过对这一技术的细致考察,并与系统实际需求相符合,对这种在ZigBee基础上的瓦斯系统基本方案进行了最终的确定。

一般来说,在煤矿中矿井的长度与深度都应该在10km以上,那么如果以1km分布10个节点来计算,在每个矿井中需要同时包括感知组件、执行组网等内容,在必要的时刻这些不同的节点还会对接受信号的灵敏度进行一定的调整,同时针对信号发射的功率等方面展开相应的调整。需要在地面系统中设置信息控制中心,通过这个信息控制中心对井下的瓦斯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同时将这些瓦斯数据存储起来。在井下工作时,需要与实际需要相结合对节点进行设置,在节点设置过程中会通过电池进行供电,为了避免复杂环境对信号产生的干扰作用,在实际工作中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对节点进行布置,比如可以通过抗干扰的直序扩频通信方式对节点进行布置,这样每个节点都会拥有非常强的抗干扰性能。

2.煤矿信息化系统中电子技术分析

ZigBee节点选择Atmega128L低功能耗微处理器芯片、TI的CC2420芯片与其联合发生作用,TI的CC2420芯片主要在射频部分发生作用,在使用过程中选择低功耗版本的目的在于可以使FLASH存储器的功耗得到控制。每个节点的主要作用是收集井下的瓦斯浓度,同时发送给各个节点。煤矿信息化系统中各个ZigBee节点都是由传感器模块、CC2420收发模块、Atmega128L单片机模块、电源管理模块以及存储模块构成。其中,传感器模块主要的作用是收集区域内的瓦斯数据,同时进行数据转换,此外还有实时监测的作用;Atmega128L模块主要负责处理ZigBee节点的数据,同时进行同步定位以及各节点功耗的管理,此外还可以使整个系统的能耗负担得到减轻,并对信号进行模数转换;CC2420收发模块主要提供SPI接口,促进与Atmega128L之间通信的实现,实现与其它节点之间的无线通信;存储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对数据进行存储;电源管理模块为其提供系统能量。

ZigBee技术将IEEE802.15.4无线标准技术作为基础,IEEE802.15.4处于介质访问控制层与处理物理层中。ZigBee联盟以上述内容为基础,制定出了高层应用规范,同时还包括其他方面的产品应用资料。

3.电子技术在煤矿信息化系统中的实践应用

3.1 Atmega128L模块

通过综合考量成本以及Atmega128L系统性,在Atmega128L设计研究过程中,将系统控制中心作为Atmega128L单片机,它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同样适用,同时这种单片机的功耗也比较低,在工作过程中电压保持在1.8―3.6V,从功耗控制系统整体来看,是非常先进的,所以与煤矿井下作业的实际需求非常符合。

3.2 CC2420收发模块

CC2420中的低噪声放大器可以将天线作为媒介对射频信号进行接收,再对该信号进行转换,将其转换为2MHz的中频信号,这些工作完成以后就形成了同正交分量、分量双路的中频信号。再对这两种信号进行滤波,同时将其放大,经过放大的数据会通过模数转换器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CC2420内部的工作电压为1.8V,正因如此才对较低的功耗给予了保证,所以CC2420主要在电池等进行供电的设备中适用。外部数字I/O接口电压为3.3V,所以CC2420与外部数字接口之间的逻辑兼容问题不再存在,并对芯片上的直流稳压器进行转化,将其转化为电压,这样在3.3V和1.8V电压之间的转化就会变得非常方便。在这种情况下,完全可以通过3.3V的设备实现正常工作,不需要外加一个电压转换电路了。

同时为了避免Atmega128L芯片内部存储器不能使实际需要得到满足情况的出现,需要与外部扩展存储器联合,使系统的存储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这一设计系统所用的瓦斯传感器中的敏感材料是二氧化锡,这种物质可以精确的检测出气体的浓度。传感器中敏感组件电阻的变化为电压在负载电阻上的变化。负载电阻、驱动电压以及检测电压取值都应与公司提供的资料相结合,保证传感器处于一种最佳的工作状态中。

4.结语

为了与信息化技术发展形势相适应,促进煤矿信息化系统的开发应用,对电子技术的研究势在必行。本文以煤矿信息化系统设计为着眼点,对煤矿信息化系统中电子技术的实践应用展开了进一步的分析与探讨,供大家参考。

参考文献

[1]蒋华勤.现代煤矿信息化系统中电子技术的应用[J].煤炭技术,2012(11).

[2]乔艳霞.现代煤矿信息化系统技术的具体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17).

第6篇: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教学

从数学教学角度来看,现代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为数学教学服务,让学生便捷、有效地接受初中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应以改变教学理念为基础,才能真正发挥出初中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作用,教师以课程内容为基础,在现代信息技术中选用适当的教学软件,可以更好地为学生创造学习环境,使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辅助功能逐渐发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自主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有效地改变学习方式,加强学习数学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初中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意义

初中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是先进教学理念的体现,可加强学生的信息能力与素质。相较于传统数学教学,初中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优势主要体现在:①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相结合,通过制作各种适宜的数学教学课件,将数学知识生动直观、图文并茂、有声有色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不仅能激发其学习兴趣,还能积极引导其开拓思维。②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在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将数学知识化抽象为形象,有效提高学生数学思维。③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可丰富教学资源,扩宽学生视野。④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可以改善教师教学方法和理念,简化教学环节,使学生积极主动地以各种方式进行数学活动,如观察、实验、验证、交流等。⑤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环境下,采用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知识水平主动参与学习,且可以加强教师与学生间的协作学习。该类教学模式在数学教育中,是顺应21世纪新形势、新变化的发展。

二、初中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中出现的问题

目前,在初中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中,传统数学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应用信息技术时产生了许多难以避免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存在于教师和学生身上。

1.教师存在的问题

教师在初中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①教师信息技术教学意识薄弱。初中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不断向前发展,而这也是基础教育现代化的体现,但现阶段大多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还很薄弱,通常不会自觉主动地将该技术应用于教学中。②教师自身信息素质偏低。由于教师信息技术操作知识与能力有限,使得信息技术的真正作用难以发挥,因此导致在初中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过程中,教师无法熟练操作用来制作课件PPT、Flash等软件,不能把知识用直观的方式表达出来。应用信息技术时,常出现使用不当的现象,课堂教学中过多的通过电脑屏幕讲解数学知识,而缺少与学生的交流,会使得课堂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2.学生存在的问题

学生在初中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难以集中注意力上。在数学课堂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地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学生受到好奇心的驱使,对现代信息技术存在强烈的兴趣,以致忽视数学知识的掌握,这是客观存在的普遍现象,降低了初中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作用。

三、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中的有效利用

1.在课堂教学中以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工具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图、文、声、像的演示将初中数学知识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直观、化静态为动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将初中数学理论知识化无形为有形,即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让学生对知识产生画面感,如教授关于三角形旋转的问题,通过几何画板软件将三角形旋转效果生动形象地演示出来,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三角形旋转过程中的各种状态。在教授初中数学式难点概念时,教师应化抽象为直观,让学生主动接受,如对函数概念进行教学,则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性对y=x+a类的函数以声音与画面直接显示出来。当学习几何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把静态的图形运动起来,刺激学生大脑。如教授“圆”时,教师可以应用几何画板对“圆幂定理”的有关内容进行演示,只需移动鼠标即可将相交弦、割线、切割线、切线长等定理对应的线显示出来。

2.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出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通过结合图、文、声、像模拟学习情境,如教授“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可以导入海上日出的情景,以海平面作为直线,太阳为圆,根据这样的情景引出线与圆的几种位置关系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教学效率。

3.通过信息技术设备制作数学教学课件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为提高教学效果,应在课件中使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动画、声音等,突出教学主体知识,使课件结构简单明了,布局有序合理。如教学“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时,以设问的形式导入,并在课件中展示呈轴对称的生活图片,以引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及创新意识。

第7篇: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 现代信息技术 实用性 双主性 辅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教育教学也要顺应社会形势的发展,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推动教学改革进程,全面实现教学的现代化。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肩负着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与综合能力的重要责任。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扭转长期以来数学教学的低效现象,改变枯燥而单一的灌输式教学,使教学更富有现代化气息,更富有趣味性,能够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参与热情,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有效性,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手段,这一点已得到了广大数学教师的普遍认可与高度重视。但是由于认识与操作上的误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会不可避免地对数学教学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如何使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数学教学服务是摆在广大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原则。

一、实用性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许多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会将课件制作得花里胡哨,集精美的图片、悠扬的音乐、动态的背景等于一体,这对于初中生来说确实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可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但是由于课件本身的实用性不强,缺少实质性的内容,与具体的数学教学内容关联不大,虽然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引发他们的关注,但学生只是将注意力集中在课件华丽的外表上,而并没有实现学生思维与注意力的正迁移,一节课下来,课堂看起来热闹非凡,但是问学生掌握了什么,他们则是一脸茫然,这样的教学同样是失败的。成功而有效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对认知对象浓厚的兴趣之上,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来实现三维教学目标。这决定了我们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时要充分地考虑到形式与内在的关系,也就是要增强课件的实用性。只有基于这一正确认识,教师才能在设计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时,将之与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学情结合起来,并以现代信息技术的新鲜有趣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数学知识的探究上来。因此,教师要准确而全面地掌握数学知识,能够深入其本质,这样才能在选择数学素材上做到精挑细选,选出最具代表性与科学性的素材,从而将学生的思维点集中在相关知识的探究上,让学生展开快乐而主动的探究,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双主性

所谓双主性,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如何处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与核心。以往数学教学低效的根本原因在于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次要地位,只是机械地接受。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这一核心理论同样需要体现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引导学生展开主体探究,并使他们在教师的启发与诱导下完成探究,构建知识,能够促进学生素养与能力的整体提高,能够真正实现有效教学。因此,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我们要避免教师机械操作、忽视学生主体地位与学习需求,只是按照预定的教学目标机械进行的固化式教学,这样的教学依旧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注定是失败的。在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要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与指导下,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这个平台来展开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经历数学探究过程,在探究中掌握知识、提升技能、培养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在制作与操作课件的过程中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思考问题,以学生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为学生的主体参与与自主探究预留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让整个课堂教学能够围绕着学生展开,使教学处于不断的动态生成中。

三、辅

现代信息技术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优势,但它并不是万能的,不可以取代其他一切教学手段。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它与其他教学手段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相互补充的。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不能以偏概全,肯定现代信息技术而否定其他教学手段,而是要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手段的优势,实现强强联合,更好地体现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服务。众所周知,数学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尽管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寓抽象而深奥的数学知识于直观丰富的材料之中,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与形象性,但是它并不能代替学生的亲自操作。在做中学是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现代信息技术并不能代替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动脑思考,因此我们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过程中预留学生主动动手与动脑的机会,使他们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来获取丰富而直观的感性材料,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来展开自主探究,这样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展开独立思考与积极思维,使学生不仅可以真正地掌握这些知识,还能学会探究,掌握学习方法,更加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我们教师要勇于接受新事物,勤于实践,勇于探索,善于总结,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完美结合,使现代信息技术成为推进教学改革,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第8篇: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范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教学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正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如何正确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的功能特点,科学而有效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基础课程的教学相结合、相融洽,仍然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充分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的功能特点,发挥其优势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众多不足,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储备、传播和提取方式,引起了教育新的变革。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的信息技术给学生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与传统的教育技术相比,有着更强大的优势和显著地功能特点。

1.丰富的表现力

多媒体技术使得知识内容可以通过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影像等各种单一形式或者几种形式的组合来表现,从而使得知识内容丰富多彩。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刺激多种感觉器官,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增强学生进行联想的线索。

2.有效的资源共享与信息交流

因特网可以实现优秀教学资源的全球共享和及时更新,电子邮件、聊天室、BBS、视频点播、视频会议等可以实现教师、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沟通。信息技术进入教学将会空前扩展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源,他们可以访问各种电子化的课程资源库,获得直接相关的素材和资料;通过网络检索图书馆中的专业网站,获得该学科的最新信息。

3.良好的知识组织形式

与传统知识组织的线性特征相比,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所提供的非线性网状的信息结构,通过超文本、超媒体技术,这种知识的组织方式更符合人类的思维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的联想由虚幻的间接过度变为现实的直接链接。

4.自主式学习的良好实现

多媒体技术不仅具有模拟性,且可生动直观地展示原来无法直接展示的东西,而且具有交互性摆脱了传统的、被动的注入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能为学习者提供图文影像并茂,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因而易于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并为其实现探索和发现知识创造有利条件,从而有可能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真正达到让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实现自己获取知识甚至自我创造新的知识。

5.支持协作式学习

目前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中,常用的协作式教学策略有竞争、协同、伙伴和角色扮演等多种不同形式。学生可通过网络通讯技术与同伴、专家及其他读者合作,作品并进行交流。利用网络技术的电子邮件开展合作学习,并把自己的观念和信息有效地传播给其他人。学生可以建立个人主页或小集体主页,创设个性化的学习平台。

6.提供虚拟化的教学环境

信息技术能够提供虚拟化的教学环境,这意味若教学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物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是信息化教育的重要特征。虚拟教学环境有虚拟教室、虚拟实验室、虚拟校园、虚拟学社、虚拟图书馆等。虚拟现实技术能使学生犹如身在真实环境当中一般的感受。虚拟技术对于那些危险程度大、宏观宇宙、微观世界等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有着巨大的实现意义。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树立正确的观念并主动学习和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才能使信息技术真正发挥促进教育现代化,促进教学效率提高的积极作用。

二、科学而有效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最优化

第9篇: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范文

关键词 :     信息技术应用;教育教学管理;融合模式;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at the purpos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and the essence of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is the spirit of craftsman. Taking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events of skill competitio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practice of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 craftsman spirit by vocational skill competition.

Keywor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management; integration mode;

0 、引言

虽然当前现代信息技术在我国教育领域广泛运用,但是与教育教学管理的融合现状并不乐观,主要是缺少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方式和管理团队,导致整体的融合效果有待提高。因此,为着力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现代化发展,要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入展开深入研究,挖掘两者的融合点,并探索融合路径。

1、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的融合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的融合,推动了教育教学管理理念的改革,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入更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管理手段,运用远程教学以及多媒体设备,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育。在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同时,为其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使每个学生均能够有所收获,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对于教育教学管理质量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信息技术为开展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提供了诸多现代化手段和方法,并打造信息化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宽阔的学习空间且生动的教学方法,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切实增强了教学效率。

有助于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评价体系,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下,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更加智能化,且可以实现更加科学的考核与评价,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实时了解学生学习进度,以此来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的融合现状

教育管理理念落后,当前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在我国教育领域广泛运用,并取得了显着成效,逐步改变教学以及学习方式。但是,当前仍然有诸多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者,缺少教育教学管理理念的及时更新,并未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入进行创新尝试,缺少对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价值的正确认知。导致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进度缓慢,缺少专业人士的推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教学管理成效,同时也影响了人才培养。

虽然近年来,我国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着力推动信息化建设,运用了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然而仅仅局限于一些重复性的工作处理,并未实现与教育教学管理的深度融合,导致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难以充分发挥,整体的教育教学管理效果有待改进。特别是我国一些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地方高校,在开展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仍然以传统方法为主,且教学管理工作者和教师时间精力有限,无法对现代信息技术展开深入研究,难以保障两者的融合效果。

缺少专业化信息化的教育教学管理队伍,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的融合,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水平提出更高要求,但是当前大部分高校均缺少高素质信息管理人员,广大教职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有所不足。例如,部分年纪较大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者,虽然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但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接受力不足,面对信息化设备运用力不从心,难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另外,许多高校针对广大教职工缺少针对性的培训,教职工缺少有效渠道学习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这不仅影响了与教育教学管理融合的效果,同时也阻碍了教职工自身信息化素养的提升。

3、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的融合模式

转变教育教学管理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是开展教育教学管理活动的重要指令。因此,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推动管理理念创新,树立信息化教育教学管理意识,并着力推动信息化平台建设,将其作为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并不断完善相应的制度体系与监管机制,以此来保障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的深度融合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的融合模式运用,根本目标是提升高校教育教学管理质量与效果。因此,应引入所有教师积极参与,并广泛搜集相关意见和需求,将师生意见作为融合发展的风向标。高校方面应为广大师生营造良好的信息化氛围,以此来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融合发展速度提升。并且定期组织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者,开展学习正确认知,信息技术应用的优势和重要性,通过组织会议、讲座,向广大师生介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管理中运用的价值,以及信息化平台的具体运用,切实增强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性。

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方式。当前我国高校开展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主要是围绕教学活动展开,因此,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同样应将教学活动作为切入点和着手点。当前高校开展教学管理的过程中,主要是采取学分制,要求学生按照学校规定时间获取学分,才能顺利完成毕业。但是传统学分制教学管理缺乏灵活性,且管理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是由于高校学生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性学分制的一刀切管理模式,难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易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运用,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结合学生的优势和长处,采取针对性的培养方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内在潜力,实现扬长避短。例如,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高校教师可以基于信息化平台全面了解学生的个人喜好、学习能力、行为习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教育教学管理目标和计划。除此之外,广大教师应逐步创新传统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为学生提供更多自我展示平台。且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工具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例如微信、QQ,为师生之间交流互动提供了良好途径,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诸多局限,为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提供便捷,有助于促进教育教学管理方式的多元化发展。

完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的融合发展,不仅是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者的任务,同时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均承担着相应的使命和责任。在此背景下,大学生和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的主体对象,必须要转变其认知思维,逐步创新信息移交方式,形成与现代信息技术相契合的主体意识,提高自身现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另外,学校方面应注重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的运行机制建设,推动各类信息的采集整合处理与汇总,并明确不同环节的负责人,以此来促进信息系统的高效运转。

建设教育教学管理队伍。现代信息技术发展速度极快,在与教育教学管理融合的过程中,要求高校教育教学管理者和教师具备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高校应针对教师信息化技术运用以及信息化素养培育,予以高度重视,特别是计算机操作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一方面,定期组织高校教育教学管理者和教师参与相关培训,培训内容不仅包含现代信息技术实际应用的理论知识,同时亦包含计算机操作、信息化平台的实际运用,切实提高广大教师的信息化能力。另一方面,加强责任制的建设,在现代信息化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的融合过程中应明确管理者与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并进行量化处理,将量化结果作为绩效考核标准电气,对管理者和教师进行绩效考核。

4、 结语

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的融合模式,是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背景下,高校想要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管理质量,必须要着力推动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与此同时,转变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方式、完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并着力打造信息化教育教学管理队伍,从多个维度着手推进我国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发展,使其真正为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项丹.云计算与大数据时代下的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7(06):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