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发生在身边的事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我爸给哥哥找了一份工作(哥哥是名中专生,未分配),但哥哥却不喜欢,他只喜欢当一名售货员,这样一来,爸爸妈妈自然是很不放心的。哥哥一走,爸妈便在我面前说个不停,好像一切都成了我的过错,我也只能把爸妈的话当做耳旁风,在我心中,我觉得哥哥是正确的,身为一个男子汉,需要有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它能够促使个人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
红日西坠,穿着一身漂亮西服,哼着小调的哥哥进了门。
“当今社会风气不好,不三不四的人很多,你当一名售货员,如果售不好,轻了,老板给你脸色,重了,克扣工资受处分;顾客却嘀嘀咕咕地说三道四……”妈妈那苦口婆心的话还没说完,哥哥便争辩道:“怎么会呢?现在还是好顾客多!”“别高兴那么早,到时候后悔恐怕都来不及啦!”爸爸带着严厉的口吻说。“我的事不用你们操心。”哥哥急不耐烦地说,“我自有分寸!”“什么……你说什么……你这个畜生,你给我滚出这个家门,永远都不要再给我回来!”爸爸用颤抖的手指着家门呵道,哥哥一句话也没再说,赌着气走了。
在平凡的生活中,各种琐事多得让人头疼,而我这个人却总是丢三拉四的,所以在我身上总是有故事发生。就在前两天,我忘记了带照片给班长,而我中午又在学校里代伙,不回家,于是我就打了个电话给在家的爸爸,因为匆忙,只留下了一句话:“照片在床头,找到就送来。”
可是当我中午吃完饭回到教室的时候,只见外面冲进来一个满头大汗的人,我定神一看是爸爸,他跑过来说没找到,我一颗充满希望的心像被一块大石头狠狠地打到了深渊里。我扭头就走,心想你连个照片都找不到。爸爸二话不说,拉起我就上了摩托车,向家驶去。当我到家时,发现床头柜里的东西全都倒了出来,我房间里乱七八糟的,我惊呆了!爸爸无奈地摇了摇头,说:“你说就在床头,看,找遍了,没有,你自己也找了,还是没有,你自己想办法吧!”当爸爸说这句话时,我感觉爸爸对我多狠啊!连找照片都不肯。
可事后我才知道,原来是我错了!
我气呼呼地从家里回到学校,心里别提有多沮丧了。可是当我晚上回到家时,却惊奇地发现我的书桌上有一个小袋子,打开一看,居然都是我的照片。看着忙碌的爸爸,我的眼泪不住地流了下来。第二天清晨,爸爸早早地就上班了,家里只剩下我和妈妈,妈妈告诉我,在我回学校以后,爸爸在家里又找了好长时间,连午饭都没有吃,下班回来又找了好久,好不容易才在一本书里找到了照片。听了这一切,我的泪水又涌了出来,一股暖流在我的心中涌动了出来……
父爱是隐藏在心里的,父亲又是一个不善表达的人,但我却从他无声的“语言”中感受到了父亲对我的爱,无私的爱!
西北新村小学四年级一班
刘瑞龙
星期五的早上,第二节课的预备铃响了,我们迅速的向教室跑去。突然,一件令人难以想象的事发生了,一名同学被撞伤了,我们立刻把她送到校医务室去,并向班主任老师报告了这件事,疼爱我们的班主任飞快的把我的同学送往医院进行治疗了,当班主任回来告诉我们,我的同学已经接受了治疗,我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
通过这件事,我了解到了,可预防和不可预防的两种安全知识。比如,可预防的是,同学们在玩耍时,要学会保护好自己,还要去关心他人的安全,在上学的路上不要玩耍,要遵守交通规则,更不要去玩电,玩火……
当前,语文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而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又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尺。但长期以来,学生这两方面的能力均未得到积极有效的培B,很多时侯甚至是本末倒置,与大语文的教育背道而驰。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及在教学中的实践与体会,我在此谈谈初中作文教学的积弊与诊治。
一、初中作文教学的积弊
回顾学生九年来接受的语文教育,从小学一、二年级开始看图说话、写话,三年级正式开设作文课,直到初中毕业。花了九年的时间,效果如何呢?让我们来翻阅一下初中毕业生的作文本:书写普遍不过关,不是东倒西歪,便是“龙飞凤舞”,字体规范方正的,寥若晨星;错字、别字泛滥成灾;词不达意;标点使用也多是“乱点鸳鸯谱”。更让人深感头痛的是:编假事喊空话比比皆是,写作材料相同或类似,结构、语言雷同,缺乏个性,同一题目的作文完全是千人一面。既然叙的是假事,抒的情自然也不会是真的,多半是空发感慨,无病。这些弊病由来已久,久治不愈。病根到底在哪里呢?我想,应试教育是这些弊病的罪魁祸首!
多年来,人们片面地追求升学率,追求高分,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应试服务。在这个大气候的影响下,形成了封闭式的语文教学。学生被捆在课堂上,一切知识均来源于课堂,大量的练习、补课压得学生透不过气来。课外阅读没了,人与人的交往少了,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几乎要与世隔绝。这些生活单调的井底之蛙,他们的作文材料来源于教师的范文,和所谓的高分作文选。连结构也被圈定了,开头、经过、结尾该如何写,该占大多篇幅。老师说作文要以情感人,他们便只好把没病的人写病了,没死的人提前判处了死刑。他们戴着镣铐、枷锁跳舞,写出的作文不千人一面,万人一腔才是怪事。这样,不仅作文水平没提上去,而且让学生从小学会了说假话,做假人。如何根治这些顽疾呢?我认为,应让学生回到本应属于他们的生活中去。
二、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美国作家梭罗,在他享有盛名的《瓦尔登湖》中写道,“我要谨慎地生活,只面对生活的基本事实,免得到了临死的时候,才发现我根本没有生活过。我要深沉地生活,把生命的精髓都吸收到”。我们怎忍心既将孩子的身体整天关在教室里,又要让他们的头脑和心智束缚在写作的框框条条里?解放他们吧!一旦孩子投身于自然、社会,投身于方方面面的生活,观察并体验发生在身边的许许多多的事,他们的作文素材才会有真实性,才具备抒真情、发实感的基础。
试想,鲁迅先生如果没有丰富的童年生活,他怎么能写出“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栏杆,高大的皂荚树……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呢?还有“捕鸟”一事,同样写得充满生活情趣。正是有了这样一些童年生活,作者在离开百草园时,才由衷地发出“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三、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
刘国正有言:“宝库就在身边,很多人却没有发现,这是他们误以为面包和盐不是生命精金美玉,就不值得拾取和收藏的缘故。”正因为学生不善于观察生活,才会让值得写的东西从笔尖上悄悄溜走,而手握笔杆无所适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所以,作为老师,要教会学生观察,让学生独具慧眼,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生活中的纷繁的事物,从这些事物中提取值得写的事情,加工整理成材料。时间长了,材料多了,写文章时便能信手拈来。
鲁迅先生早说过:“此后如要创作,第一需要观察。”作家陆文夫能写出一系列关于小巷人物的小说,就是因为他深入细致地观察了小巷中的方方面面的事物,和千姿百态的人物。
关键词:习作;观察;积累;我手写我心;真实生活;真实情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叶圣陶指出:“作文首先要求说实话。其次才看写得好不好。”习作是表情达意的需要,所表达的应该是学生的真情实感,真实,乃作文的生命之基。
小学作文就是让孩子用自己的声音说自己的话,用文字的方式表现自己的童真童彩、童心童声。倘若我们能引导学生多观察发生在身边的人、事、景,这也就保证了作文的真实性。例如,写天气变化的、写活动、写感受、写事情等。要指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做生活的有心人,思考自己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然后,“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口”,放手描摹自己的真实生活、真实情感,达到再现生活、再现情感之目的。
教学生学会观察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观察中想象,在观察中表述,把现场观察与想象、思维、语言活动结合起来。例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写真景。美妙的大自然,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它既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又如一个千奇百怪的万花筒。例如,我班学生吴xx在《风真大》一文中写到“墙角的纸、土、沙、都卷了进来。电线呜呜直响,人们都眯着眼睛,手也挡在了眼睛前面,害怕沙子或者土都飞进眼睛里,人们要往前走,狂风又把人往后吹,人们眯着眼睛往下看生怕摔着,风刮来的土又飞进了小朋友的眼睛里,小朋友走得歪歪扭扭的,好像刚刚喝醉了一样。”这是学生观察、感受的真实体验,把这种体验真实地表达出来,这就是习作。
习作源于生活,源于感动。丰富多彩的生活为作文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例如,在丁xx《妈妈的爱》中写道“我不情愿地喝下了药。接着,妈妈为我盖上被子去熬粥了。(下转第154页)(上接第153页)粥熬好了妈妈端过来,轻轻地吹了一会儿,小心翼翼地送到我嘴边,一口一口耐心地喂我。”这是学生体验后所写的真实情感。
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写真心。文章应该是思想感情的自然体现,是心里泉水的自然流淌。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个体生命,自有各自不同的喜怒哀乐。周xx在习作《可怕的第一次》中写道“晚上,我走进这间陌生的房间,东张西望,好像屋里藏着无数双眼睛在看着我,我害怕极了。在这黑洞洞的房间里,不知会有什么怪东西,电视里的鬼屋不就是这样的吗?”王xx在《比赛》一文中写道“尽管是第二次参加比赛了,但我还是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内心忐忑不安,像怀揣着一只小兔子‘怦怦’乱跳。”这些都是学生自己内心的真实告白。
一、立意角度多元化。
如果材料提供给考生的思辨空间太小,考生就容易把握不准,如2010年安徽省高考作文虽是材料作文(围绕《吴兴杂诗》包含的哲理进行写作),由于材料的内涵(诗歌本身是绝句,其内容不是很丰富,命题时又缩小到只能围绕“哲理”谈,范围就更小了)相对单一,考生选择的余地就不够广泛,因此当时颇受各界诟病。而今年却不同,材料本身的内涵相对比较丰富,两种对策的选择不是正与反的对立,也不是基于道德考问对与错的选择,因此能够多角度地启发考生理性的思维程序,写作弹性比较大。
就今年安徽省的作文材料而言,愚以为考生可以从这几个角度进行写作:
(一)从条幅内容的角度
面对既是辅助工具又是“隐患”(危险源——梯子倒下会砸人)的梯子,虽然条幅提醒大家“注意安全”,但是“隐患”却始终存在,虽然“几年过去了,也没发生梯子倒下伤人的事件”,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发生安全事故;条幅“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则醒目具体得多,不仅直接指明了隐患(危险源),而且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隐患问题。由此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写作:做事要有长远眼光、做事要讲究方式方法、做事应尽善尽美、要不断完善做事的方式等。
(二)从人的角度
拟制条幅看似简单,实则反映了许多问题,对待条幅的态度实际上也就是对待人或者事物的态度。由此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考虑: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而且要善于妥善解决问题;忧患不能仅仅是一种意识;防患于未然重在抓落实……
(三)从条幅内容和人两者之间关系的角度
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关注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要有悲天悯人的情怀,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和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的习惯;要关注各种社会现象,理性思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许许多多的司空见惯的做法,如何在精神层面上提升我们的境界和道德情操等。从这些层面我们则可以从“规章制度与人文关怀”“善于从小事中发现问题”等方面来立意。
关键词:童真日记 生活日记 观察日记 感悟日记 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204-01
很多小学生不会写作文或大多数小学生写不好作文,已成不争的事实。自“语文”单独设科一百多年来,作文教学一直是颇有争议的话题,有识之士从各种角度去探索有效的作文之路,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然而,时至今日,究竟如何教学生作文,仍然是见仁见智,没有形成语文界一致公认的有效作文教学法。
1 借鉴母语习得之法,训练学生写生活日记
韩军先生曾提出语文教学要从学生的成长规律出发,对学生进行长期耳濡目染的侵润,就像婴儿学习母语一样反复刺激,才能学好语文。笔者很赞成韩军先生的观点。这里试从婴儿学习母语的过程,谈谈小学生从童真日记入手,如何来突破写作的瓶颈。
众所周知,婴儿出生时,都不会说话,然而,有经验的家长每天都对着孩子说话,在不明就里的儿童看来,大人们就像对着“木头”在不停地唠叨。一年过后,奇迹发生了,孩子能吐出简单的一两个音节,两年过后,几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儿孩子都能用语言表达了,尽管很幼稚,甚至吐字不清,有时还借助手势,但家长是心领神会,非常开心。孩子之所以能在一两年内学会说话,得益于家长每天不停的在他耳边刺激,虽然婴儿开始听到大人的讲话像听天书一样,但日积月累,只要不是耳聋的孩子经过成千上万次的听力训练,都可以由不懂到似懂非懂,由模仿到学会说话。
写作,何尝不是这个道理?小学生开始到学校上课,很多话都已经会说,只是字不会写。于是一二年级的语文老师主要任务就是担负起教孩子识字的任务。因为识字量的限制,大多数一二年级的语文老师在下意识里并没有想到要教孩子如何去写话。等到三年级时,语文老师要求学生写作文,学生慌了,不知如何下笔者有之;在老师的再三指导下,仍写得语无伦次者有之;基本功不扎实,写出病句和错别字者有之。于是语文老师大呼:作文难教、难改。
事实上,只要方法得当,作文难的困境是可以摆脱的。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学习和思考,尝试从一年级起,就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写”童真日记,收到一定的效果。
一年级上学期,由于学生识字不多,很多字根本无法“写”下来,我就让他们以“说”的方式来“记”童真日记。每天利用课前5分钟,指名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说不清楚的地方,其他小朋友可以帮言。开始,每人说一句,班级人多,5分钟不够,下节课再接着说。保证人人都有机会练习“说”出童真日记。一个多月后,等汉语拼音学完,再指导学生真正地用笔“写”下来。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喜欢画画的小朋友也可以用画来稚嫩地表达自己想说的话。这样,既可以巩固新学的生字,又避免单调的反复抄写字词。总之,形式不拘,兴趣为主。
二年级上学期的时候,由于认识了几百个汉字,绝大多数学生基本能用笔写一两句完整的话。这个时候,要求他们用学过的字词写出完整的句子,写自己生活和学习的事,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有趣的事,学生很感兴趣。对学生写的过程中出现的别字、错字,反复纠正,不厌其烦。到二年级下学期,因经过一年多训练,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吾手写吾口”,写出一小段完整的话来。因为写的内容都是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人人都会说,写起来又没有其他限制,所以,学生写的兴趣很浓。总之,习惯为主,写话次之。
2 搭建各种表达平台,训练学生写观察日记
由于一二年级学生已具有写雏形童真日记的经历,到三年级对学生记童真日记提出进一步的要求,让他们学写观察日记。对一时不适应的同学可以让他们再写一段时间日常生活话题的日记,这样一步步为学生铺设写作日记的平台,课堂上再让学生写自由命题的作文时,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觉得作文并不难。
经过一年观察训练和如实记录,学生的观察能力明显增强,班级布置出现了什么些微的变化,老师或同学穿着有什么变化,都逃不脱学生的“火眼金睛”;由于观察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随之而来的变化是语言表达能力也提高了,写日记的条理性也增加了。在学生交作文本之前,笔者让同桌互当小老师,找找对方作文中的错别字或不通顺的句子,学生兴趣很浓,甚至连书写不规范的地方都给对方指出来。最明显的变化是批阅他们的作文时,错别字也少了,病句也少了。作文教起来省心多了。
四年级时,笔者对学生进行生活日记、观察日记穿插训练,目的是避免学生出现厌烦情绪。当时间紧,学习任务重时,笔者不要求学生天天写日记,每周只让他们写两三次,不过要特别强调的是,写日记时,一定要记录真实的人和事,不要掺杂虚构和想象的成分。总之,观察为主,辅以条理。
3 提供各种生活素材,训练学生写感悟日记
五年级,笔者再用半学期,让学生温习写生活日记和观察日记,然后再上升一个层次,教学生学写对生活的“感悟日记”。开始,学生不知如何写,笔者就示范写下水感悟日记,并指导学生多看书报,多与同学讨论,进行思想碰撞,这样才能写出有见地的感悟日记。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作文创新能力,培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因此,作文教学责无旁贷地永远担起训练学生创新能力的任务,并且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训练途径。
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呢?其实,作文是一项艰苦而富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需要长期的反复训练才能一步步提高,而这种训练是多形式、多方法、多渠道的。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指导学生搜集材料
作文,是有许许多多材料构成的。而长期以来,学生怕写作文,症结在于苦于无话可说。究其原因,是学生脑中空白,所掌握的信息较少,说来说去都是发生在身边的那几件事、几个人物,且人人都写,没有新鲜感。虽然事件十分感人,但是读多了,就显得苍白、平淡了。因此,作文中要提倡学生能挖掘生活本质,找出生活事件中新奇的东西,只有“新”,才有生命力。
最近,《中国青年报》报道了“老奶奶总也摔不死”,说的是妈妈那个年文章用这个材料:老奶奶摔在马路上,人们助人为乐去搀扶她。到了女儿的年代,照样用这个材料。这篇报道形象地告诉我们,现在的作文教学,应启发学生多注意身边一些真实感人、生动活泼的写作素材,不能囿于“整个大楼一片漆黑,唯有那间房还亮着灯”“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之类的陈词滥调。
这些新鲜材料的获取,除观察生活外,更多的是靠搜集资料,写作时才能胸有成竹,下笔千里。有了“竹”的形象,才能翻出竹的另一种精神、风格、品质。试想一个不知道“马”的人,怎能画出马,又怎能画出万马奔腾的鸿幅呢?所以,没有一定材料的储备,文章内容的创新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鼓励学生即兴演讲,口头作文
在作文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开阔性、准确性和深刻性。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是即兴演讲、5分钟口头作文等,多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在说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创造性组织材料,开启了思维活动,创造能力得以提升。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每堂课前5分钟进行,题目由老师当场出示,学生稍作思考便进行表达,内容不限,只要求围绕一个中心论题展开表达,语言流畅即可。“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说”的能力提高了,思维能力必然增强。比如,我出题目《桥》,有的说明桥的形状、构造,有的则说“是通向理想的阶梯”“沟通人与人感情的桥”“架起两岸人民心灵的桥”等。这样,学生的思路越来越开阔,慢慢就学会创造性选取、组织材料。
没有思维,就没有说话,而不经常说,就不存在创造性思维。即兴演讲、口头作文,可谓一箭双雕了。
三、培养学生多角度、多侧面认识事物的思维形式
事物是千变万化的,有它表面的一层,也有内在本质方面。我们不能流于它的表面现象,要理解它的本质,探究事物的奥妙。作文亦是如此,需要我们多样化思维。对一个事物从多角度去观察,就会有多个结果,在写作者脑海中形成思维的辐射,不断转换思路,进行多反方向思考,探求事物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一定能摆脱思维定势的影响,从而进行创造性思维。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新意、才有深度。比如,让学生认识“涂改液”,可以看出:①已改正别人的错误为己任;②在改正错误的时候,却留下痕迹,比喻不彻底。前者属正常思维,后者则有新意。再如“锁头”,可以理解:①重视的守卫者,②锁住一切外来的东西,③不让东西跑掉(包括好的、坏的),这些都不是游于“锁”的本意,因而都是创新。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首先选取那些带有多侧面理解的材料,然后引导学生如何进行反正思维,启发学生善于捕捉事物的“新、亮”点,能够透过字里行间,究其更深的内涵和更宽的外延。
一、从校园生活中丰富写作储备
心理学表明,儿童天性好玩、好动。有意义的校园活动不仅能唤起学生的参与兴趣,还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体验,提升他对某一生活领域或主题的理解和认识,并且与一定的写作教学目标或训练重点具有密切的关联。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校园集体舞、拔河比赛、军训、运动会及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会观察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猜测人物心理,在“玩玩?看看、玩玩?说说、玩玩?写写”中“水到渠成”地作文。
如结合学校组织的“民俗进课堂――清明蒸面燕”的综合实践活动,我引导学生体验制作面燕的过程,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并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而关注威海地区的清明习俗,这样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不仅有了生动的体验,并且有了深刻的感悟。生物学科在爱鸟周带领学生到社区公@给鸟儿安人工鸟巢、语文老师就抓住此次契机,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有的学生在日记中写道:“大树有了鸟巢,就不孤单了……” 深深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校园生活是七彩的,只要老师做有心人,学生就一定也能做有心人。
二、从家庭生活中丰富写作储备
家庭生活是学生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了,但很多时候,越是熟悉,越是容易被忽略。比如,在孩子们的作文中,父母对自己的爱似乎更多的是体现在自己生病了,父母冒雨冒雪弃车而不用,任汗水湿透衣背;或是打了一夜的吊针,睁开眼看到父母熬红了双眼;要写印象深刻的一件事,一般也是选材考试失利,父母没有像以往一样大发雷霆,而是耐心地和自己一起分析原因,情辞恳切直至自己泪眼婆娑难有新颖的事例。这其实恰恰是因为学生对于家人的关爱、对于家庭生活的印记缺少情感体验的激发。
基于此,我借助课本综合性学习主题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以“献给母亲的歌”这一主题活动为例,要求每位学生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就自己感兴趣的专题搜集一到两则歌咏母爱的信息,内容包括:①描写母爱的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②新闻报道过的与母亲有关的感人事迹;③描写动物世界母子之情的作品;④展现母亲形象的绘画、摄影、歌曲、广告等作品;⑤与母亲有关的格言、俗语。这样在搜集、查阅、交流展示的基础上,激发了学生对于母爱的再思考,这时让学生说说、写写自己对母爱的认识,讲讲发生在身边的母爱小故事,就细腻、深沉多了。
另外,也可以“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中秋节等节日,引导学生通过“我为家人做点事”的体验,用心感悟亲情与爱,再通过日记的形式为学生的体验和情感的宣泄搭设平台,他们纯洁动人的情感就会像黄河之水汩汩而出。
三、从社会生活中丰富写作储备
叶圣陶先生说:“应该去寻找它(指作文)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平,这源头就是充实的生活。”可见生活是写作的基础,只有有了丰富的生活,才能激起写作的欲望,产生写作的冲动。
如学习人物描写,我以学校门口的早市为背景,引导学生在早市上留心观察,靠批发东西来卖的小贩叫卖声比较专业,与买者的交谈更圆滑;自家地里产的东西拿来卖的农民们,一般叫卖声比较朴实、略显生硬;自古买卖两个心思,常常因为不明原因就会争吵起来,以致脸红脖子粗;乞讨者在早市上屡见不鲜,有些可能是当成了职业,有些确实为生计所迫……喧哗嘈杂的早市丰富了学生的体验,给学生提供了无限的作文素材,在此基础上写出来的日记也就“动”感十足,妙趣横生了。
另外,我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到人才交流市场现场感受招聘会的氛围,调查社区居民的阅读情况,了解中学生压岁钱的使用情况、寒暑假学生上辅导班的情况等。在实践体验的基础上,学生为真情而写,为兴趣而写,为自己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而写,可以自由选择,写自己关心的、相信的和想说的话。当生活丰富多彩了,习作中的精彩镜头也就多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