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商业管理运营范文

商业管理运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商业管理运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商业管理运营

第1篇:商业管理运营范文

关键词:BIM;商业地产;运营管理

BIM又称建筑信息模型,作为工程建造方面的专有技术,其从三维角度建立模型、信息数据等,为现代商业地产运营管理做出贡献,但其价值并未被完全发掘。设计、建造、运营管理等团队对BIM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为商业地产增加更多收益,达到商业目的。

1传统运营管理的弊端

传统商业地产运营方式对于现今快速发展的商业经济社会来说相对滞后。传统商业运营管理仅实施人工管理,始终不能细化到每一项角落,这往往被管理者忽视,成为问题隐患,对业主及管理者均造成巨大威胁。建筑在进行土建、安装、水暖等全方位设计时,会将大量不同专业的图纸进行综合计算。此过程多为传统平面图纸的结合,无法迅速计算出各类图纸结合后的设计缺陷,如管线碰撞冲突;且设计复杂的建筑物构想无法在平面图纸中表现出来,制约设计师的创造思维,如复杂空间的定位与优化调整。而是这些细节的疏忽,导致在建设过程中发生特殊建筑造型无法精准计算、工期无法控制、成本无法控制、设计缺陷无法避免等各类经济、资源、安全等损失,有些损失甚至无法挽回。传统的商业地产运营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缺陷。一般商业地产管理是开发商、持有资产方或聘请的专业商业运营管理公司对商业项目进行的全面且有效的经营管理,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商业地产的招商、推广、调整租户及业态、物业管理等,通过良好资产管理运营,为资产持有方带来租金收入及资产溢价。但在传统非BIM开发模式里,设计及建设方无法为后期运营方的管理软件提供BIM原始数据,有可能在设施设备管理、设计划分不同区域业态及面积、改造及弥补设计缺陷、应对突发事件与安全问题等方面带来诸多不便,出现若干不确定风险,无法顺利实现资产保值增值。若开发商后期不持有该资产,无法享有资产增值带来的利益,前期开发时则失去运用BIM的动力。所以传统的商业地产急切地需有现代建筑开发技术来引导,并对商业地产进行有效的监管与运营。

2基于BIM的商业地产运营管理应用

2.1案例应用

上海中心大厦的顶部,如图1所示,它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中心,紧邻知名的环球金融中心和金茂大厦。作为上海市中心最高、最具有代表性的经LEED绿色建筑体系认证的超高层项目,上海中心大厦体现了BIM模型技术的核心应用理念及成果。其有别于传统建筑的特点、难点在于众多建筑材料及设施设备的建设使用,众多因素复杂地互相联系在一起。作为一个全球瞩目的建筑,通过人力想象、大脑运作,显然费时费力,因此该项目运用了应用了特有的BIM模型技术,将所有物理专业、资源分配、设备管理、成本计划等事项均转化成直观、可操作的直观数据,可避免重复工作、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减少资源浪费。在该项目全生命周期里,BIM在不同阶段解决了不同的需求,不同阶段的BIM软件的信息衔接也尤为关键。20327块玻璃幕墙没有一块是相同的,设计阶段可通过BIM计算出其不同尺寸;用三维模型方式呈现出立体模型,给设计建造留有优化、创新的余地。此外,BIM技术作为后期运营管理阶段的辅助工具,可按照空间、环境等计算数据来协助分类每层建筑的局域划分,便于运营管理;在照明、消防、设施设备管理、应急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有效辅助了招商、运营、租赁、物业管理等各工作环节,避免了信息移交的遗漏,减少了资源、人力、经济的浪费,有效实现运营期的高效管理。该项目从项目规划设计到其进入运营管理,期间都充分运用了BIM技术,充分体现了BIM技术对现代商业地产运营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2.2BIM价值体现与效果

BIM技术对于现代商业地产运营管理有着重要的价值体现。商业地产的建设和商业运营管理都至关重要。BIM技术将庞大体系简化成立体的三维模型,通过计算得出直观化的数据结论呈献给管理者,让管理者切实有效地管理操作,实现了商业地产的有效透视。BIM模型技术将商业地产从开发到运营这一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所有事项计算出合理的应对方案提供给管理者作为依据,这有助于协调管理者在管理运营商业地产时解决困难,但实施还是要靠管理者的进一步分析与思考。BIM可根据商业资产持有者或管理者的要求,模拟多种适应商业地产发展的实施,帮助其选择最优经营管理方式,尽可能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年限,确保建筑物的保值增值,为资产持有者带来更多收益,促进商业地产管理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3未来展望

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中,BIM作为一种建设辅助技术,在行业中越来越广泛的被使用。它改变了行业工作方式,细化和优化了建筑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每一个细节,避免了工作缺陷与差错,降低了不必要的项目成本,能够协调和分享信息给更多的项目相关者。在将来,BIM技术会得到更大的改革创新与发展,或甚至可能被其他更有效的模型技术所取代。当前的BIM技术主要还是以3D技术作为支撑,构建立体模型,计算建筑数据,从而对项目进行引导。将来的BIM模型技术会广泛地使用4D、5D或nD的构建技术,其演变模型也将更为真实化,精确化。结合现代化科技的发展,BIM技术将会走入寻常人家,走入不同领域,以建筑的构建模型,运用到教育、企业管理、文化等领域,推动社会发展。

3结束语

BIM技术能给商业地产管理者提供直观的立体数据,起到一定的作用。商业地产的运营管理者不能完全依赖BIM技术来提高商业地产管理水平,主导者还是开发者、运营者、管理者。BIM作为一种辅助工具,为建筑行业带来了较多益处,因此运用与推广BIM技术,将为商业地产运营管理带来更大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王延红.建筑施工管理中BIM技术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7,(2):66-67.

[2]徐迅,李万乐,骆汉宾,等.建筑企业BIM私有云平台中心建设与实施[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4,(2).

第2篇:商业管理运营范文

关键词:BIM;商业地产;运营管理

BIM又称建筑信息模型,作为工程建造方面的专有技术,其从三维角度建立模型、信息数据等,为现代商业地产运营管理做出贡献,但其价值并未被完全发掘。设计、建造、运营管理等团队对BIM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为商业地产增加更多收益,达到商业目的。

1传统运营管理的弊端

传统商业地产运营方式对于现今快速发展的商业经济社会来说相对滞后。传统商业运营管理仅实施人工管理,始终不能细化到每一项角落,这往往被管理者忽视,成为问题隐患,对业主及管理者均造成巨大威胁。建筑在进行土建、安装、水暖等全方位设计时,会将大量不同专业的图纸进行综合计算。此过程多为传统平面图纸的结合,无法迅速计算出各类图纸结合后的设计缺陷,如管线碰撞冲突;且设计复杂的建筑物构想无法在平面图纸中表现出来,制约设计师的创造思维,如复杂空间的定位与优化调整。而是这些细节的疏忽,导致在建设过程中发生特殊建筑造型无法精准计算、工期无法控制、成本无法控制、设计缺陷无法避免等各类经济、资源、安全等损失,有些损失甚至无法挽回。传统的商业地产运营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缺陷。一般商业地产管理是开发商、持有资产方或聘请的专业商业运营管理公司对商业项目进行的全面且有效的经营管理,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商业地产的招商、推广、调整租户及业态、物业管理等,通过良好资产管理运营,为资产持有方带来租金收入及资产溢价。但在传统非BIM开发模式里,设计及建设方无法为后期运营方的管理软件提供BIM原始数据,有可能在设施设备管理、设计划分不同区域业态及面积、改造及弥补设计缺陷、应对突发事件与安全问题等方面带来诸多不便,出现若干不确定风险,无法顺利实现资产保值增值。若开发商后期不持有该资产,无法享有资产增值带来的利益,前期开发时则失去运用BIM的动力。所以传统的商业地产急切地需有现代建筑开发技术来引导,并对商业地产进行有效的监管与运营。

2基于BIM的商业地产运营管理应用

2.1案例应用

上海中心大厦的顶部,如图1所示,它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中心,紧邻知名的环球金融中心和金茂大厦。作为上海市中心最高、最具有代表性的经LEED绿色建筑体系认证的超高层项目,上海中心大厦体现了BIM模型技术的核心应用理念及成果。其有别于传统建筑的特点、难点在于众多建筑材料及设施设备的建设使用,众多因素复杂地互相联系在一起。作为一个全球瞩目的建筑,通过人力想象、大脑运作,显然费时费力,因此该项目运用了应用了特有的BIM模型技术,将所有物理专业、资源分配、设备管理、成本计划等事项均转化成直观、可操作的直观数据,可避免重复工作、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减少资源浪费。在该项目全生命周期里,BIM在不同阶段解决了不同的需求,不同阶段的BIM软件的信息衔接也尤为关键。20327块玻璃幕墙没有一块是相同的,设计阶段可通过BIM计算出其不同尺寸;用三维模型方式呈现出立体模型,给设计建造留有优化、创新的余地。此外,BIM技术作为后期运营管理阶段的辅助工具,可按照空间、环境等计算数据来协助分类每层建筑的局域划分,便于运营管理;在照明、消防、设施设备管理、应急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有效辅助了招商、运营、租赁、物业管理等各工作环节,避免了信息移交的遗漏,减少了资源、人力、经济的浪费,有效实现运营期的高效管理。该项目从项目规划设计到其进入运营管理,期间都充分运用了BIM技术,充分体现了BIM技术对现代商业地产运营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图1上海中心大厦顶部俯瞰图BIM模型技术将商业地产从开发到运营这一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所有事项计算出合理的应对方案提供给管理者作为依据,这有助于协调管理者在管理运营商业地产时解决困难,但实施还是要靠管理者的进一步分析与思考。BIM可根据商业资产持有者或管理者的要求,模拟多种适应商业地产发展的实施,帮助其选择最优经营管理方式,尽可能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年限,确保建筑物的保值增值,为资产持有者带来更多收益,促进商业地产管理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2BIM价值体现与效果

BIM技术对于现代商业地产运营管理有着重要的价值体现。商业地产的建设和商业运营管理都至关重要。BIM技术将庞大体系简化成立体的三维模型,通过计算得出直观化的数据结论呈献给管理者,让管理者切实有效地管理操作,实现了商业地产的有效透视。

2.3未来展望

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中,BIM作为一种建设辅助技术,在行业中越来越广泛的被使用。它改变了行业工作方式,细化和优化了建筑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每一个细节,避免了工作缺陷与差错,降低了不必要的项目成本,能够协调和分享信息给更多的项目相关者。在将来,BIM技术会得到更大的改革创新与发展,或甚至可能被其他更有效的模型技术所取代。当前的BIM技术主要还是以3D技术作为支撑,构建立体模型,计算建筑数据,从而对项目进行引导。将来的BIM模型技术会广泛地使用4D、5D或nD的构建技术,其演变模型也将更为真实化,精确化。结合现代化科技的发展,BIM技术将会走入寻常人家,走入不同领域,以建筑的构建模型,运用到教育、企业管理、文化等领域,推动社会发展。

3结束语

BIM技术能给商业地产管理者提供直观的立体数据,起到一定的作用。商业地产的运营管理者不能完全依赖BIM技术来提高商业地产管理水平,主导者还是开发者、运营者、管理者。BIM作为一种辅助工具,为建筑行业带来了较多益处,因此运用与推广BIM技术,将为商业地产运营管理带来更大发展机遇。

作者:单雅娟

参考文献:

[1]王延红.建筑施工管理中BIM技术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7,(2):66-67.

第3篇:商业管理运营范文

关键词:管理会计;责任会计;商业银行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1-0107-02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商业银行如何改变以前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经营机制、管理方法,如何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应用现代科学的管理方法实现经营目标,有很多方面需要研究和探索,商业银行运用现代管理会计制度于经营之中就是其中之一。

一、现代管理会计的意义

现代管理会计是以现代管理科学为基础、为市场经济和现代管理服务的,比传统的会计可以履行更加广泛的职能。也就是它不仅能详细地分析过去,更重要的是能科学地筹划未来,并有效地控制企业的经济活动,使它朝着既定的目标进行,使企业取得最大的利润。管理会计要履行这些职能,就要依据所掌握的资料,具体运用运筹学提供的一些技术方法作为科学预测和决策的有力工具。对完成一定目标可供选择的有关方案能取得多大的效果较精确地进行定量分析,帮助管理人员在决策时据以做出正确的创新和选择,对长短期决策所选定的方案进行加工、汇总、改编,作为企业的长期预算,或一定期间内以财务预算为中心的经营预算,并进一步具体化为各个责任中心在一定期间内应完成的任务,加强预算执行中的控制,建立、健全责任会计体系。责任会计的主要特点是把测定工作成绩的会计同经营管理上的责任相结合,使之成为企业内部的严密的控制体系。搞好责任制会计的关键在于按着“行为科学”的原理,为各个责任中心确定目标,加强对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并按成绩的大小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以引导和激励人们为达到预定目标而进行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国有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是从经营体制、经营方式、组织结构到内部管理机制的一次重大革命,其难度和长期性、复杂性是可想而知的。目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大潮的冲击,国内商业银行经济效益普遍下滑、资产质量不高、劳动效率偏低,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的战略,应从粗放经营向集约型转变,把追求效益(利润)、质量、效率作为商业银行经营和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为此,管理会计作为现代经济管理的重要分支应得到逐步运用。虽然它不是系统、全面的,但其科学性、效益性已得到了普遍关注,并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管理人员单凭经验、直觉、主观意志进行管理的模式。可以预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在银行业的普遍应用,管理会计必然会得到全面的发展和应用。

二、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中的主要特点

1.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这也是管理会计区别于财务会计的一个重要特征。现代管理会计是从传统会计系统中分离出来,成为与财务会计并列的独立的学科,由于现代管理科学赋予它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技术,从而使它比传统的会计可以履行更加广泛的职能。它不仅能详细地分析过去,更重要的是能科学地筹划未来,并控制经济活动,使之按既定的目标进行。财务会计主要是通过凭证记账和定期的财务报表为外部同企业有经济利益关系的各种社会集团服务,管理会计则侧重于为内部管理服务。

2.方式方法灵活多样。财务会计统一以货币方式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必须严格遵循“公认会计原则”,从凭证、账簿到报表,对有关资料逐步进行综合,要严格按照既定的会计程序迸行,具有比较严密而稳定的基本结构,这是使财务会计资料能取信于企业外部的投资人、债权人和政府机构所必需的。管理会计不同于财务会计,这主要是企业内部改善经营管理提供有用资料,它在许多方面(不是所有方面)可以不受“公认会计原则”的制约,结构比较松散,领域更加广阔,方式方法也更加灵活多样。但并不是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各搞一套,而应是同源分流。管理会计的算账是以灵活而多样的形式对财务会计的有关资料进行加工、改制和延伸,对各种经营方案经营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由于它大大地丰富和发展了财务会计的内容,因而可以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同时兼顾企业经营的全局与局部两个方面,这也是管理会计区别于财务会计的一个主要标志。财务会计主要是以企业作为一个主体,提供集中、概括性的资料,来综合评价、考核企业的经营管理;管理会计则不然,它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必须同时兼顾企业生产经营的全局与局部来考虑、观察和处理问题,也要从企业的各局部出发来考虑、观察和处理问题,二者不可偏废。

4.面向未来。财务会计一般只反映实际完成的事项,侧重于对企业的财务经营活动作历史性的描述;预期的尚未发生的事项,一般不是财务会计赴理的对象。所以,描述过去是财务会计的一个重要特点。管理会计则不然,它为了有效地服务于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必然面向未来。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过去,历史记录可以作为预测未来的一个起点。从描述过去扩展到筹划未来,这是会计着重点的重大变化,也是现代管理会计的一个重要特点。

5.数学方法的广泛运用。财务会计也要应用一些数学方法,但范围较小,一般只涉及到初等数学。而管理会计为了在现代化的管理中能更好地发挥其积极作用,越来越广泛地应用许多现代数学方法,朝着量化的方向发展。一门科学的定量化,实质上也意味着一门科学的精密化、成熟化、完善化。

三、商业银行实行管理会计的几点设想

1.提高人们对应用的认识。管理会计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管理方法,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企业,在管理上必须要采取先进的方法,在经营上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改变僵化的、不适应商业银行运行的管理模式。这首先在认识上要有一个飞跃,乐于接受新事物,敢于开拓进取,从经营的大局出发,按照现代经营管理的要求,构造新型的、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会计管理体系。

2.建立相应的人才队伍。管理会计是现代科学的结晶,大量的计算机、数学知识等在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必须要有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简单的记账、算账,已不适应新型经营管理酌需要;要不断更新知识,培养批专门的业务人才,业务需要什么就学什么,学好什么。建立相应的淘汰机制,对那些不懂管理学、经营学,对新知识、新业务不闯不问,设置障碍的人要坚决淘汰。使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充满生机活力,在运行的初期就打下坚实的良好基础。

3.分步骤实行。管理会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银行的各个领域,因此,不能盲目地发展与应用,必须分步骤、有计划地进行。管理会计按其内容,大体可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决策,二是计划,三是控制。按其主体上可以区为“决策与计划会计”和“执行会计”两个组成部分,前者是以经营决策、经济效益的分析评价为其核心,而计划(预算)则是以责任会计为其核心,着重于经营活动进程和效采的评价与控制。我们认为,按现行的管理体制和商业银行的管理模式推行责任会计已基本具备条件。为了实现内部管理规范化、科学化,使经营机构之间以责任会计的实施为联系的纽带,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工作目标,就要以责任会计为控制手段,以提高各经营机构的盈利、竞争和市场的应变能力,将市场经营机制引入银行内部,激励经营者切实承担起各项经营责任,全面完成各项综合指标,保证商业银行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放益性,以真正建立起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经营机制。

Operatiing modern commercial bank with the management accounting

WANG Jing

(Changchun training school,China agriculture bank,Changchun 130012,China)

第4篇:商业管理运营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 营运资金管理

一、电子商务营运资本管理综述

营运资金管理在1966年Fess进行了分析,他指出对于营运资金的管理重点放在经营周期,也就是所谓的营运资金用于衡量公司经营周期产生的资金偿还到期债务能力。这个观点仍然把营运资金限定在流动资产总额的范畴进行的研究,并没有对营运资金组成项目进行综合分析[1]。之后在JOHN JHampton出版的《营运资金管理》艺术中对于存货、应收款项等流动资产进行阐述,并将研究内容拓展到信用评级和短期融资、消费者信贷等内容基本形成了营运资金管理的理论框架。Etiennot对营运资金概念进行了重新概述,“营运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非流动资产,将营运资金理解为企业融资的手段与方式。他还指出了营运资金管理对应的投资概念,并提出综合考虑与分析。”

营运资金的管理研究在实际的资料文献中研究较少,实际营运资金方面的研究大多都是针对营运资金组成项目进行研究优化,对于营运资金内部实际的意义内涵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因此不能够正确的管理应用营运资金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2]。

二、苏宁营运资金管理

(一)管理现状

(1)在全国工商联公布的 “201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榜单中,苏宁集团以2 798.13亿元蝉联榜首,这与其营运资本政策的助推不无关系。回顾苏宁的发展历程,其在营运资本管理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2009至2013年, 苏宁的门店数量从941家扩充到1 585家,苏宁希望通过增加门店数量实现规模扩张,而规模扩张必然带来存货的大幅度增加。但实际情形是苏宁存货增速逐渐放缓,且存货占流动资产比重始终稳定在30%左右,体现出苏宁对存货管理的严格把控。在应收账款方面,其基数较小,绝对数变动也较为稳定。这是因为苏宁加强了应收账款的管理,确定了最佳销售规模,减少了坏账风险。与此同时,苏宁应付账款从2009年的193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363亿元, 增长幅度高达88%, 反映出苏宁与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日益增强,换言之,苏宁的信用等级不断加强。

(2) 从2009至2013年,苏宁的货币资金占流动资产比率 (即现金占用率) 一直高于45%,但从整体上来看呈现下降趋势,说明苏宁提高了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率。苏宁的现金持有量相比其他电器公司要高,主要是因为其要更好地配合高风险、低成本的OPM战略,以防止供应商集体挤兑带来的资金链断裂的可能,体现了其较为稳健的风险控制理念。虽然苏宁一直被认为是市场价值较高的企业之一,但在看似风光无限的表面背后实则危机重重。2014年10月,苏宁的第三季度财务报告显示,苏宁营业收入滑落到796.75亿元,而其净利润连续三季度为负, 亏损更是高达10.80亿元。

(二)管理战略

(1)针对苏宁2009-2013年之间资金不断扩张以及信用等级不断加强来看,成功的原因在于苏宁果断的采用了OPM战略。OPM战略是高风险和低成本的经营策略属于营运资金管理风险性决策方法。通过大胆的利用以上防范,加快了苏宁发展规模的迅速扩大并增强了苏宁自身与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苏宁利用供应商在货款的结算商业信用政策,利用供应商资金经营自身事业最终达到苏宁自身营运资本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2)苏宁灵活运用现金管理战略,保证企业自身正常生产经营及资产流动性稳定运转的前提下,尽最大力度的降低现金的持有量和资本持有比重。苏宁最大化的提高了资金利用效率,提高企业自身市场价值。

三、营运资金管理的进一步优化对策

(1)扬长避短,线上线下相互融合。网购时代的来临迫使各行各业必须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这促使以实体电器连锁业为主的苏宁也实践着 “旗舰店+互联网” 的新商业模式。但是无论电子商务市场变得多大,电子零售也不可能代替实体店购物。现场体验、现场展示、专业促销员的讲解以及真实购物的愉悦感等都是实体店的优势。所以,虽然电子商务发展迅猛,但苏宁应明确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应用领域,线下部分持续完善网络布局和各店面的优化工作,线上寻求可盈利的电商渠道业务模式,建立可盈利的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的相互融合。

(2)合理和谨慎使用供应商资金。在强调把发展重心转移到线下的同时,苏宁应当注意运用OPM战略是建立在长期无偿占用供应商资金的基础之上的,这势必会影响供应商的资金周转。一旦商品市场或资本市场形势恶化,供应商资金吃紧,很可能会出现集体挤兑的现象,产生 “多米诺骨牌效应” ,进而危及公司生存。因此,苏宁在营运资金管理过程中,要权衡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关系,合理和谨慎使用供应商资金,并与供应商保持一种良性互动。同时,不应过分依赖OPM战略,而应建立一种有效的风险控制系统,探索适合自身长远发展的商业手段与途径。

通过上文灵活采用OPM战略营运管理的模式,为苏宁创造丰富的现金流,保证苏宁在充裕的现金流的支撑下实现企业自身规模的拓展与壮大,并游刃有余的利用先进管理策略,保证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过程中,最大化的提高现有资金的利用效率,迅速提升企业市场价值。本文最后就如何保持长久旺盛的营运能力,从电子商务企业角度出发给出营运资金管理发展对策,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第5篇:商业管理运营范文

【关键词】昆明地铁 商业物业 运营管理

昆明,四季如春的旅游城市,在建设美丽昆明、幸福昆明的发展要求下,昆明城市基础交通建设日益快速。昆明轨道交通是服务于云南省昆明市及其周边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全国轨道交通种类比较齐全的系统之一。系统包括昆明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正在建设并即将运营的昆明地铁系统,昆明铁路局开行的城市米轨列车以及于2013年开通的环滇池列车。2012年6月28日,昆明地铁6号线(机场线)正式通车,标志着昆明成为自苏州后第二个拥有城市轨道交通的地级市,同时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拥有城市轨道交通的地级省会。作为安全、高效的城市轨道交通工具的地铁,昆明地铁的运营,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标志着昆明正迈向现代化城市的行列。

随着地铁的开通运行作为辅助配套的地铁商业经济应运而生,通勤和消费是乘坐地铁的两大主要目的,地铁已由始建之初简单的交通概念范畴,逐渐演变为如今的城市商业概念;从当初单一的“一站式消费”发展到如今的“商圈式消费”,地铁商业经济通过借助地铁自身的核心枢纽功能及优势,联合周边商业形成商业辐射区,由点及面,快速全面催生城市商业经济。

地铁商业经济是依托地铁整合沿线站点的土地资源、商铺资源、广告资源、通讯及视讯资源、房地产资源等形成的多元化商业模式,以对地铁附属资源开发获得的收益弥补运营亏损, 是地铁行业普遍采用的模式。对昆明地铁而言,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在学习和借鉴其他地区成功经验的同时,也要结合当地商业特点和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充分挖掘自身资源,利用好自身优势,紧跟当地商业发展步伐踏踏实实走好以下三步:

一、商业项目业态设计

昆明地铁总设计线路六条,以“核心—网络”发展模式作为市域或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总体框架,线路总长近两百公里,首期地铁商业物业预留面积几万平方米,此类项目市场潜力巨大,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对地铁商业在充分的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做好市场、客户、品牌定位,以此作为各项基础工作的指导。

准确定位。由于昆明地质条件限制,给地铁现有物业设计与规划带来一定难度,极易导致功能设计模糊、设置不合理、规模差异大、配套欠缺等问题,商业物业经营要想达到预期效果,必须作较大调整,必须在后期业态的定位上花工夫。

在这方面,昆明可以借鉴南京的成功经验,依托特色街区,通过地铁站口与特色街区相连接,以地铁带来的巨大人流量来推动街区经济发展,带动地铁周边商业发展,最终形成具有各站点特色的商圈互动经济模式。

在商业业态设计过程中,最大的难点就在于如何以市场为导向, 形成聚合化、立体式的产品经营区域或服务业经营区域,把不同来源、不同层次、不同结构、不同内容的资源进行识别与选择、汲取与配置、激活与有序结合。同时,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发掘具有丰富商业项目策划经验的专业公司进行项目的概念设计和前期项目研究策划、商业类型细分、市场定位设计与确定,找到最为适合昆明地铁的商业业态是难点之二。在项目品类设计方面,避免项目雷同,业态种类相近,公益性与经济性相结合,凸显卖点则是难点之三。

二、商业项目招商

招商工作事关全局,是整个项目开发的重点工作。项目定位后,在充分做好招商前期准备的基础上,方可按计划、依步骤有序进行。否则,匆忙上马,效果不佳,岂不头疼。

找寻目标客户。第一步项目定位确定后,接下来就要根据项目功能定位情况进行客户筛选,包括区分潜在客户和显性客户,挑选出可能客户,根据客户的行业类别、属性、规模进行属性归类,最后整理、汇总。从中整理出的客户群中找寻主力客户,建立初期客户档案管理。

理顺招商思路。一是多渠道搭建招商平台。通过平面广告、媒体广告、网络广告等方式,尽可能多的拓宽宣传平台和宣传途径,在此过程中,实时跟踪宣传效果,有效控制、调整宣传力度和效果,确保宣传资金最大化,并从中找出最为有效且经济的广告方式,在下阶段进行持续性推广。二是多方式构建招商模式。选择自行招商、整体外包招商、分段外包招商、合作、中介五种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或1+1的方式进行项目招商。

控制招商周期。整个招商周期分为筹备期、启动、推进、后期四个时期,为有效开展每一时期的工作推进,需要对每一周期的时间区间进行合理划分,确保每一阶段工作的计划性和有效性。昆明地铁线路运营是分段进行的,其特殊性决定了招商工作周期会较其他项目用时长。在筹备期需要完成市场调研、广告资料准备、广告媒介选择、招商模式确定、招商策略确定、明确招商操作流程、工作进度安排;用时一般控制在60~90天为宜。在启动阶段需要完成筛选客户、客户档案建立、意向客户接触、招商策略调整;用时一般控制在60天左右。在推进阶段需要完成意向客户实质性谈判、合同签订、租金收取;用时一般控制在180~240天。后期主要是一些招商收尾工作,譬如:委托款项支付、配套物业服务等;用时一般控制在30~45天。

招商风险控制。招商工作是否能顺利开展完全取决于以上工作完成的质量好坏,在招商前期,一定做到信息收集准确、资料准备充分、媒体选择适合、对外宣传投放有效;在招商过程中,一定做到客户选择准确(商户业态、经营实力、商户运营和管理能力等作为主要关注指标)、营销措施有力、组织协调高效;唯有如此,招商工作才可达到预期效果和目标。另外,在招商过程中,务必要加强控制宣传、外包、谈判、合同签订过程中的风险控制与规避,避免出现外来因素造成的物质和声誉损失。

三、商业项目的运行管理

昆明地铁商业区基本都是密闭式购物区(Mall),招商工作完成后,对商业区域的日常商户管理、维护保养、氛围营造将成为管理工作的重心,也是今后商业顺利发展的直接决定因素,为此需要结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进一步设计和规划地铁商业这一特殊业态的规管机制,以制度保障、服务保障、运管保障作为商业项目管理的重点,以确保商业项目的有序运行。

统一商户管理标准。建立标准化的商户管理办法,建立配套管理制度,从而统一和规范商户经营行为,严格准入和退出机制,督促商户经营行为的合规性和有序性,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地铁商业项目的整体商誉,以此形成制度和规则性的保障。

提高维保服务品质。在加强商户管理的同时,还需要有配套的服务作为品质的保障的有效措施,要树立服务意识,践行服务承诺,提高物业维修、抢修的响应速度,提高物业维修质量,以服务质量满意度促招商和后续商业项目运营工作持续稳健发展。

第6篇:商业管理运营范文

关键词:农业企业 供应链 营运资金管理效率

营运资金管理对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稳定的供应链关系和良好的供应链管理水平能促进企业提高资金的营运效率。同时,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及农业企业是当前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哪些因素影响了农业企业营运资金的管理水平?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对农业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水平和影响因素进行全方位透视,这也是本文研究的着眼点。

一、文献回顾

(一)国外相关文献。

1.营运资金管理影响因素相关文献。Kenneth(1981)对五大类营运资金的主要战略性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并首次提出与战略相结合的永久性营运资金概念。Andrew(2005)指出实务中企业营运资金的影响因素十分复杂,要将企业组织内部营运资金的驱动力与外部商I和市场环境结合起来考虑。Wadhwa等(2006)认为通过供应链上的横向合作可以降低存货持有成本、缩短订货期,从而使制造商和零售商都获得节约营运资金的好处。David(2010)在一份对亚太地区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状况的调查报告中指出,服务外包供应商、技术提供商和金融机构等企业伙伴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水平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2.营运资金管理效率评价相关文献。对于营运资金管理效率的研究,国外学者最先开始对单项流动资产管理效率进行评价。Richard等(1980)首次提出企业应当采用现金周转期指标评价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水平,该指标衡量了营运资金周转一次所需要的时间。而Gentry等(1990)认为现金周转期仅仅将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周转期简单相加,无法反映出企业处在不同时期的营运资金周转情况,因此他们结合各项目权重后提出了加权现金周转期模型。Shin和Soenen(1998)采用净营业周期作为衡量营运资金管理效率的指标,与现金周期指标相比,净营业周期指标用销售额代替了销售成本。Jeng-Ren Chiou等(2006)以台湾地区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用营运资金需求和净流动性余额两个指标作为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的替代变量,并证明资产负债率、经营活动现金流对营运资金管理存在重要影响。此外,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了其他替代指标,如净商业周期指标、综合流动性指标等。

(二)国内相关文献。

1.营运资金管理影响因素相关文献。我国学者对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对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王金梁(2004)认为企业生产条件、经营状况、产品销售状况、结算方式等会对营运资金的管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宫丽静(2008)从供应链视角研究了影响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因素,并指出应收账款质量、供应商规模、供应商信用和战略合作伙伴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水平具有重要影响。郭晓莎(2010)认为供应链的有效协同对供应链中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效率能带来不同程度的积极影响。韩建新(2013)对2007―2009年制造业企业实施ERP的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选择合适的ERP并合理运营与把控,确实对提升营运资金的管理水平带来了帮助。曹志鹏和李倩(2014)对沪深两市57家钢铁企业2010―2012年的截面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供应链融资结构对资金密集型钢铁企业营运资金效率提升影响显著。

2.营运资金管理效率评价相关文献。针对如何评价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水平的问题,郁国建(2000)提出用购销周转率来考核,并认为一个综合的营运资金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应包含财务与非财务两方面。杨雄胜等(2000)认为现有的应收账款周转率评价指标应由应收账款平均账龄和逾期率指标代替才能更好地反映应收账款在营运资金中的重要地位。王竹泉和马广林(2005)提出应将企业营运资金管理重心转移到渠道控制上,并倡导将营运资金管理与供应链管理、渠道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等有机结合。王竹泉等(2007)将国内外研究中普遍采用的营运资金管理效率评价指标――现金周转期和渠道理论相结合,提出“基于渠道的营运资金周转期”作为营运资金管理效率的评价指标。徐扬等(2012)结合价值链管理理论,按销循环原理构建了新的营运资金管理评价框架,并提出侧重于流动资产项目管理的建议。

综上,从国内外的研究情况可以看出,学者对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各有千秋,且研究视角开始从企业个体角度转向供应链角度,但现有研究刚刚起步,对不同行业的供应链视角下的营运资金管理及其效率的探讨较少,有必要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二、相关理论与研究假设

(一)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主要由营运资金周转速度来衡量,在营业收入不变的前提下,企业的营运资金周转速度越快,营运资金管理效率越高,营运资金占用量越少,在一定程度上,越有利于企业降低运营的机会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关于营运资金管理效率的具体评价指标,本文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出发,借鉴了王竹泉等(2007)提出的营运资金渠道管理理论和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指标,采用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率作为评价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率=360/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营业收入/经营活动营运资金总额=营业收入/(原材料存货+预付账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在产品存货+其他应收款-应付职工薪酬-其他应付款+成品存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应交税费)

(二)农业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效率的供应链影响因素分析。供应链是围绕特定的企业,通过对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控制,根据产品生产阶段,组成的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供应链的结构如图1所示。供应链管理是把企业看成一个供应商――企业――客户的链条管理,企业要从整体上管理营运资金,必须将营运资金管理与供应链结合起来。

从图1可以看出,农业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离不开供应商、客户、关联方这些外部因素,也与企业自身的经营息息相关。因此,对农业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1.企业占用供应链上资金与营运资金管理效率。所谓占用供应链上资金,表现在企业对供应链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资金的占用,企业向上游供应商更多地采用赊购商品的形式,尽可能地延迟付款时间,对下游客户则采取提前收取部分甚至全部货款的方式,加快资金回流。这些对供应链上下游资金的占用属于企业间商业信用的表现,是一种供应链融资行为,这部分资金通常包括预收账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和其他应付款。以2014年度农业上市公司为例,这四部分资金总和占到企业流动资产总和的30%,占总资产的14%,因此不难看出,上述几部分资金作为企业营运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增减变动很可能对农业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产生影响。同时,它们的存在也降低了企业的资金成本,减少了企业对自有营运资金的占用,即对供应链商业信用的利用将使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效率得到提高。据此,本文提出:

假设1:供应链信用利用度与营运资金管理效率正相关。

2.企业供应商集中程度与营运资金管理效率。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倾向于减少供应商数量,并加强对现有供应商的管理,力图降低原材料成本,缩短供应时间。但过少的供应商数量或者过高的供应商集中度意味着对供应商的依赖,这种依赖可能会降低企业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供应商则借此抬高供应价格或提出其他苛刻的供货条件,难免会降低企业营运资金的周转效率。而当企业拥有多家供应商时,来自每处供应商的采购量只占总采购量的一小部分,此时企业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度降低,自身的议价能力也相对较强,可以要求以较低的价格通过赊购的方式获得稳定供应,从而提升营运资金的管理效率。特别是对产品周期相对较长的农业企业来说,较为分散的供应商集中度使得它们可以从容地“货比三家”,在与供应商的洽谈中有充分的回旋余地,并且在有必要更换供应商时,面临的转移机会成本也较低,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存货风险,提高营运资金管理效率。据此,本文提出:

假O2:供应商集中度与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效率负相关。

3.关联方占用企业资金与营运资金管理效率。很多上市公司为大集团公司下的子公司,且在同一供应链(行业)中,企业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关联方,这些关联方对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资金占用现象。以2015年度农业上市公司为例,关联方数量最多的亚盛实业有48家关联方,被占资金数额最大的则是中水渔业的1.68亿元,表现为对关联方的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和其他应收款的期末余额。关联方占用资金常常存在金额较大、拖欠期较长等现象,而且还款时常采用转让股权、债权、实物资产及其他非现金方式抵债,使得企业资产质量大打折扣,资本结构恶化,并导致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下降,进而使得企业的营运资金周转率降低。根据上述分析,本文提出:

假设3:关联方资金占用度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效率负相关。

4.企业存货周转速度与营运资金管理效率。农业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不仅受企业外部供应链的影响,与企业内部的存货周转速度也紧密相关,在企业的营运资金各项目当中,存货占有非常高的比重,以2013年度农业上市公司为例,企业总体的平均存货余额占流动资产平均额的48%,并且超过了当年企业营运资金的平均值,可见企业存货管理效率的高低也很可能影响营运资金管理效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企业的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其营运资金管理效率越高。据此,本文提出:

假设4:存货周转率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效率正相关。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文基于上述假设构建多元回归模型,选定2010―2015年沪深两市农林牧渔业板块上市公司年报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运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样本进行实证检验。样本选择过程中有如下考虑:(1)剔除ST板块公司;(2)剔除少量数据不全的公司;(3)剔除数据特别异常,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保留审计意见的公司。最终在44家农业上市公司中剔除了景谷林业、香梨股份、温氏股份等公司,选择了31家上市公司6年总计 186个样本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二)变量与模型。

1.变量设计。根据前文的分析,本文为研究供应链上农业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的管理效率,借鉴了王竹泉等(2007)的营运资金渠道管理理论,以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率作为因变量来反映营运资金管理效率。自变量包括供应链信用利用度、供应商集中度、关联方资金占用度及存货周转率,控制变量为资产负债率、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及每股收益。具体变量指标见表1。

2.模型设计。根据研究假设和设计的变量,构建模型如下:

OWCRa=β0+β1ChainCr+β2SupRa+β3Occup+β4InvRa+β5DARa+β6OCFPS+β7EPS+ε (1)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1.描述性统计及分析。本文使用SPSS软件对样本的因变量、各自变量及控制变量指标作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看到,因变量OWCRa的均值约为2.64,即样本公司的营运资金每年周转2.64次,该变量的标准差数值较大,接近2.96,可见同一行业不同样本公司的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率差异较大。四个自变量的标准差均不大,说明不同样本公司间这四个指标的差异相对较小,变量Occup的最小值为0,是因为有样本公司如神农基因、星河生物等部分年份披露的被关联方占用的资金数为0。另外,从表中还可以看到控制变量的描述性概况,它们的标准差相对因变量OWCRa的来说要小得多。

2.相关性分析。下页表3为本模型各变量的相关系数,可以看出供应链信用利用度(ChainCr)与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率(OWCRa)的相关性最大,这也验证了从供应链角度研究企业营运资金周转率的必要性。存货周转率(InvRa)与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率(OWCRa)的相关性也很显著,印证了前文“存货周转率对营运资金管理影响较大”的理论分析。同时,其他变量间也不存在自相关的现象。

(二)回归结果及分析。回归模型汇总及回归结果见下页表4、表5。从表4可以看出回归模型在整体上还是比较显著的,可决系数R2=0.648,模型拟合度可接受。F=46.752,Sig=0.000

(三)实证结论及分析。

1.供应链信用利用度与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率负相关。这一结果说明农业上市公司利用供应链融资的程度越高,其营运资金管理效率就越低,假设1未能通过。原因可能在于农业企业对下游客户的资金占用(如预收账款、应付账款)转为了存货等形式,使得从供应链上积累的资金优势并未得到有效利用。从前文对农业企业存货状况的分析来看,农业企业存货比例大这一问题较为突出,特别是林业及种植业的部分农业企业,存货比重大而周转率又不高,拖累了自身的营运资金周转效率。

2.供应商集中度与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率负相关。这表明农业企业的供应商越集中,其营运资金管理效率越低,结果支持了假设2。这可能与农业企业的行业特征有关,以养殖业企业为例,当其面临的供应商为数量众多且相对分散的养殖户、小作坊时,企业作为大客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可以压低采购价格或通过赊购方式获得供应,同时更换供应商的机会成本也较低,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存货风险,提高营运资金管理效率。

3.关联方资金占用度与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率负相关。这说明,农业企业被关联方占用资金的程度越严重,其I运资金管理效率越低,支持了假设3。与前述两个自变量相比,关联方资金占用度对农业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效率的影响力相对较弱。

4.存货周转率与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效率正相关。这一结果意味着农业企业的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其营运资金管理效率越高,支持了假设4。这也验证了当前农业企业去库存、提高存货周转速度的迫切性。

另外,控制变量资产负债率、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每股收益对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率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资产负债率与营运资金周转率正相关,企业运用财务杠杆可以提升营运资金的管理效率;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与营运资金周转率负相关,农业企业的经营现金流量越高,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效率越低;每股收益与营运资金周转率正相关,说明收益越高的企业有较高的营运资金管理效率。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根据以上实证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供应链各环节的关键因素影响着农业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效率。农业企业对供应链信用的利用、供应商的集中程度、关联方占用企业资金以及农业企业的存货周转速度这四个方面都在不同程度上对其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产生影响,这一结果也对从供应链视角研究农业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效率的必要性提供了佐证。

2.农业企业利用供应链信用未能提高营运资金管理效率。农业企业对外部供应链信用的利用节约了自有资金,但其营运资金周转效率并未因此得到提升,反而还受到拖累,这是因为农业企业生产周期较长,存货周转速度受自然因素和技术落后等因素的制约无法加快,从而影响了营运资金管理效率的提升。

3.农业企业加强关联方、供应商及存货管理可提高营运资金管理效率。农业企业减少关联方占用资金可以提升企业资产质量,加快自身资金回流,使得营运资金管理效率得到提高;农业企业在面对数量分散的供应商时有较高的议价能力及较低的转移成本,可以提升营运资金管理效率;农业企业对占营运资金比重过高的存货加强管理,提升其周转速度,可以提高营运资金的管理效率。

(二)建议。本文针对实证分析的结论,从供应链角度提出如下建议:

1.继续推进供应链融资,建设供应链融资信息共享平台。目前,供应链融资仍属于一个比较新的金融业务,如何更好地发挥其积极作用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在推动供应链融资的同时,农业企业还应注重建设信息共享平台,确保与供应链上下游的实时沟通,避免因融资过度引发客户及供应商的不满或因信息不畅导致不必要的资源占用和浪费,给营运资金管理带来副作用。

2.确定合适的供应商,借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优势加强存货管理。农业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生产需求确定供应商,并谋求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推动双方优势资源在生产经营中的良好契合,同时配合以存货结构优化等措施,按供应链环节将存货管理细分为原材料管理、在产品管理、产成品管理等,并利用信息技术结合库存和订单制定合理的采购及生产计划,根据政策指引增加市场紧缺农产品的生产,达到降低存货成本和数量以及节约资金的效果。

3.加强和关联方的沟通与合作,严控大股东资金占用现象。农业企业在与关联方发生正常往来的同时,还应当保持对自身资金链的敏感度,避免资金被大股东过度侵占,并积极通过集团督促协调、与关联方及时沟通、会计师事务所第三方监督等手段,推动所占资金的及时偿还,在谋求供应链全局发展的同时,将其对自身的负作用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Kenneth P N.The Strategic Determinants of Working Capital:A Product-1ine Perspective [J].The 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1981,(3):207-219.

[2]Anredw H.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Difficult,but Rewarding[J].Financial Executive,2005,21(4):52-53.

[3]Wadhwa S,Kanda A,Bhoon K S,et al.Impact of Supply Chain Collaboration on Customer Service Level and Working Capital[J].Global Journal of Flexible Systems Management,2006,7(12):27-35.

[4]DAVID M K.Working It Out:The 2010 Working Capital Score card[J].CFO Magazine,2010:41-43.

[5]Richards V D,Laughlin E J.A Cash Conversion Cycle Approach to Liquidity Analysis[J].Financial Management,1980,9(1):32-38.

[6]Gentry J A,Lee H W.A Weighted Cash Conversion Cycle[J].Fm the Journal of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Association,1990,19(1):90-99.

[7]Shin H H,Soenen L.Efficiency of 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 and Corporate Profitability[J].Financial Practice and Education,1998, (3):37-45.

[8]Jeng R C,Li C,HAN W W.The Determinants of 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J].The Journal of American Academy of Business,2006,(9):149-155.

[9]王金梁.析零营运资金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4,(2):84-86.

[10]宫丽静.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供应链的视角[D].中国海洋大学,2008.

[11]郭晓莎,吕素萍.供应链理论与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基于苏宁供应链运作的案例研究[C].中国会计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营运资金管理论坛论文集,2010.

[12]韩建新.制造企业ERP实施对营运资金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

[13]曹志鹏,李倩.供应链融资结构对钢铁企业营运资金效率的影响[J].财会月刊,2014,(6):115-118.

[14]郁国建.建立营运资金管理的绩效评价体系[J].中国流通经济,2000,(3):46-48.

[15]杨雄胜,缪艳娟,刘彩霞.改进周转率指标的现实思考[J].会计研究,2000,(4):47-51.

[16]王竹泉,马广林.分销渠道控制:跨区分销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心[J].会计研究,2005,(6):28-33.

[17]王竹泉,逄咏梅,孙建强.国内外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会计研究,2007,(2):85-90.

第7篇:商业管理运营范文

1 引言

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商业环境中,信息的重要性被广泛接受,信息系统在商业和政府组织中得到了真正的广泛的应用。许多组织对其信息系统不断增长的依赖性,加上在信息系统上运作业务的风险、收益和机会,使得信息安全管理成为企业管理越来越关键的一部分。

管理高层需要确保信息技术适应企业战略,企业战略也恰当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

运营商对信息安全十分重视,在多年信息安全工作中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在各级公司均成立部门和专职安全岗位从事信息安全管理;然而,信息安全管理的水平目前主要还是由相应岗位人员管理水平和管理经验决定;为了使信息安全管理流程化,知识传承和经验积累更能显性体现,需要一个统一的信息安全管理平台,实现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流程的信息化,使得信息安全工作可管可控可视化,提高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效率,促进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化,提高信息安全管理水平,降低信息安全对持续发展造成的风险,最终保障安全目标得以实现。

2 安全管理的问题与需求

随着网络建设和业务的不断发展,企业对网络安全也日益重视。尤其是电信运营商,为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对各系统采取了一定的安全防护措施,部署了防火墙,防病毒系统等安全设备,具有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也建设了一些专业安全系统,安全能力得到了一定提升。

但安全是一个系统性、全局性的问题,目前仍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列举如下:

(1)缺乏统一的安全政策制定与执行。企业的安全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没有统一的平台,政策执行的效果也无法得到全面清晰的反映。

(2)安全事件无法及时发现。没有统一的安全事件收集、监控平台,安全事件无法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3)安全事件无法准确定位。安全事件发生以后,由于技术条件限制,无法准确定位到发生的位置,也就无法有效的采取措施。

(4)缺乏统一的主动作业质量考核与被动事件考核。没有一套量化的安全工作评价机制,难以对下级单位、合作伙伴的安全工作作出考核,难以调动安全人员的积极性。

(5)安全工作缺少统一展示的平台。各级管理者和安全工作人员无法及时共享整个中心及各地市的安全工作信息,影响安全决策的准确性、及时性。

3 平台方案

面向安全业务的信息安全保障管理平台首先实现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流程的信息化,实现信息安全工作可管可控可视化,主要功能包括:

(1)安全决策中心:安全管控平台的最高决策控制模块,企业管理层对于安全控制的方向和力度通过该模块进行调控,它是整个安全管理平台的核心。

(2)安全健康检查:安全管控平台的一项基础功能,通过对每个资产的安全检查,经过安全专家的处理,从而得到整体业务系统的安全状况,为管理层实时了解企业安全状况提供依据。

(3)合规性管理:在合规性管理方面,可以在接到明确的制度、要求之下,辅助管理人员开展一系列达标活动。

(4)关键安全事务管控:定义了事务之后,系统就自动跟踪整个事件的执行及效果,并且在此事件执行结束后,进行审计以确认执行结果是否与审批完全相同。

(5)安全运维管理:统一对系统内所有设备、应用进行操作管理,人员操作行为进行流程化管理。

(6)安全设备集中管理:对安全产品的集中管理、监控及告警,管理的安全产品包括:UTM统一安全网关、防火墙、IPS、IDS、VPN、异常流量分析等。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对设备的安全策略进行集中配置管理、分发和管理,协助管理员实时掌握设备工作状态和安全状况。

(7)安全项目进度及生命周期安全管理:一方面可以协助管理人员对项目进展进行跟踪,另一方面能够监控在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安全措施是否得到落实。

(8)安全公文管理:入网审批等公文的新建、处理批复、流转、查阅等,可支持工作流定义。

(9)安全对象管理:资产类型应包括:主机、网络设备、安全设备、应用系统、数据和信息。

资产的表现形式为其属性,包括通用属性及特有属性,通用属性为所有资产具备基本属性信息,特有属性为特有资产具备属性。

(10)安全例行工作:定期扫描(漏洞、基线、病毒)结果、加固工作、结果填报。

(11)安全数据采集:通过分布在各处的探针,收集原始的数据,并进行系统自动分析、处理,再经过专家系统的过滤和人工规整,呈现给管理人员的是符合人阅读习惯的可理解的安全事件。

(12)安全风险呈现:以安全对象为基础,结合不断更新的安全对象脆弱性、不断产生的威胁事件,进行持续性风险计算,并将最后的量化的风险显示到用户页面中。

4 结语

第8篇:商业管理运营范文

关键词:烟叶烘烤;设备运行;管护应用

中图分类号:TS4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532054

从2007年开始,福泉市烟草分公司按照国家局烤房建设要求建设烟区大型密集烤房群。截至2015年,全市共计完成大型密集烤房群及其配套设施1804座,随着烤房群及配套设施的逐年使用,各烤房群配套的烘烤设施设备均不同程度出现了损坏,如果不及时维护保养,则将严重影响烟叶质量乃至正常烘烤。在福泉市各烟区,烟叶烘烤设备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一般可以确保5a左右不大修。据全市陆坪和龙昌单元各烟叶分站调查统计,全市2015年进入烟叶密集烘烤的设备为1361套,其中烤房屋面漏水493座、助燃风机损坏249台、主控设备损坏460台、循环风机电机损坏142台、进风门电机损坏221台、发电机损坏38台、传感器损坏215套、炉桥损坏327套、大小门密封条损坏57套以及密封石棉绳损坏若干。近年来,由于行业没有专项运行管护资金导致设备损坏后没有得到及时维修,严重影响烟叶的烘烤质量,烟农利益受损。针对以上问题,成员深入烟区访谈调研,实地查看设备管护现状,在总结以前管护措施的基础上,提炼出了在市两烟办和烟草公司的指导下,筹措资金,落实人员,以单元合作社市场化组织实施为核心,单元中心站协调管理,生产股和烟基办督查考核,进一步提高专业化烘烤和设备管理水平。

1 目标

制定操作性很强的烟叶烘烤设备运行管护实施管理方案是促进了烟叶烘烤技术的进一步实施的基础。以前烟叶烘烤设备运行管护方案大多流于形式,责任不到人,落实不到位,没有具体的考核措施,均靠受益主体或受益户的自我约束来对设备进行自由式的管护;多渠道保证设备运行管护资金的来源,以前烟叶烘烤设备运行存在问题的最大因素就是行业没有专项的设备运行管护资金,而烤房烘烤设备恰恰是保证行业烟叶烘烤质量的关键之一,所以多渠道保证资金是促进烟叶烘烤设备运行管护的前提;在烤季内杜绝不产生因设备损坏维修不及时导致烟叶烘烤失败或烟叶烘烤质量受损现象的发生;烟叶烘烤设备运行管护烟农满意度达90%以上。

2 设定方案

合作社维护工作在市两烟办和烟草公司的指导下开展,烟草单元中心站协调管理,单元合作社组织实施,生产股和烟基办督查考核的工作思路。

积极探索市场化的维修经营管理模式。在合作社的管理下,积极探索设施设备市场化专业维修管理模式,以单元中心站为核心,挂牌成立福泉市陆坪(龙昌)单元烘烤设备维修点,维修点设一区两室,即设备维修工作区,应急备件管理室和外聘人员休息室(即外聘人员宿舍,烘烤期间,专业维修人员不能离开单元中心站,以防维修应急),择优选聘专业维修人员。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积极争取和自筹设施设备维护管理资金,购买一定量的设施设备维护备件,采取设备更换+专业维修相结合的维修管理模式开展维护工作。本方案,设备更换工作主要考虑由包片维护管理人员(烘烤师)完成,在设备更换过程中,包片维护管理人员(烘烤师)可以逐渐逐步掌握设备的简单故障判断乃至排除;专业维修工作主要由合作社外聘的专业维修人员完成,以保障设备的及时维修,循环使用,不误烘烤;当然,设备更换和专业维修工作不是独立开展的,所以包片维护管理人员(烘烤师)和专业维修人员是经常合作共事,互相学习成长。为培养系统内设施设备维修人员,还可以将成长较快的包片维护管理人员(烘烤师)或具有设备维修专长的员工组织到设备厂家进行系统的学习深造,让自己的员工成为单元维修点的真正主人。

落实烤后设备管理责任人,积极强化设备闲置期的管理,确保第2年维修成本的降低,有效推进烟叶烘烤设备的制度化管理。

3 制定对策

为有效推进2015年密集烤房维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福泉市2015年密集烤房烘烤设备运行维护管理,维护管理组主要职责是筹措本年度烟叶烘烤设施设备运行维护资金;指导合作社对相关烤房设施设备配件及备件的采购供应;指导合作社选聘设施设备专业维修人员;对合作社进行设施设备维护过程的考核和补贴资金的收支情况督查管理。维护管理组下设设施设备维护小组,项目组长对整个项目的实施作全面的安排部署并抓好各环节的具体落实,包括人员的选聘安排,备品配件的管理,外聘专业人员及包片专职维护管理人员的维修管理工作调度,项目相关痕迹资料的签证把关收集整理等;副组长对所管辖区域内项目的实施负责,按照方案并在组长的安排下开展工作,包括维护管理人员的选聘安排,备品配件的管理,包片维护管理人员(烘烤师)的工作的调度,项目相关痕迹资料收集整理,签证审核把关等;包片维护管理人员(烘烤师)对所管辖区域内项目的实施负责,采集维修管理信息,全程跟踪外聘人员对设备的全面普查维修,集中收集损坏的设施设备到指定的维修服务点进行统一维修等后勤工作,对必须上门服务的维修及时上报,组织维修人员上门进行应急维修服务,指导安装调试烤房设施设备,建立维修台账,对外聘人员的维修等记录签字把关;对烤后设备的集中保养维护建立台账实施管理。

4 对策实施管理

第9篇:商业管理运营范文

认知负荷管理策略高职商务英语听力课程一、认知负荷理论概述

现代的教育理论特别强调对于“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课程结构的建立。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能够将学生作为活动中心,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感受和实践。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当中,“认知负荷”是教育者们不得不关注的一个重点因素。随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将”认知负荷理论“投入到具体的教学设计当中。特别是在高职英语专业课程进行的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之下,如何运用“认知符合理论”指导高职老师进行科学有序的听力教学、提高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英语听力课程的教学效率成为了人们关注的一个重点。

二、我国现阶段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听力课程教学现状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现状调查:为了对我国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听力课程的教学现状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本小组采用了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本次的调查对象为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2013级、2014级商务英语专业的两个不同层次的班级,参与调查的人数共50人。除此之外,本研究小组还对这两个班级的听力老师做了访谈式调查。在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之后,发现目前该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听力课程的教学现状具体如下:

1.学生方面。有45%的学生不喜欢上听力课,而33%的学生喜欢上听力课。此外,还有22%的学生认为对听力课无感,只是去保障自己的出勤率而已。学生的听力计划性弱,只有15%的学生在日常的英语学习中能够做到对听力的有效练习。51%的学生并没有任何学习听力的习惯;34%的学生虽然制定了听力练习计划单却不能保障计划的有效实施,所谓的英语学习计划不过是一纸空文。67%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听力学习当中独立性差,对于老师有着很强的依赖性。81%的学生认为目前市面上的听力材料过于繁多,希望老师能够为其制定练习内容和听力学习材料一明确自己的训练目标。有超过70%的学生认为目前所使用的英语听力教材内容陈旧、负担过重,教材编排不合理,使用欲望较低,致使他们不能很好地进行练习听力。

2.教师方面。在采访的几位听力任课老师当中,他们普遍反映现在高职商务英语听力教学所使用的听力教材难度很不适合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由调查可以看出,在目前我国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听力课程设计和安排上,往往会出现选择的教材内容难度不好把握、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造成学生在课堂内外的认知负荷过重的问题。而想要学生通过学校的听力课程训练而达到国家对于该专业的要求水平可谓是任重而道远。因此,本调研小组将尝试将认知负荷相应的管理策略融入到听力课程的设计和教学当中,来对商务英语专业听力课程进行改革。

三、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听力课程教学中认知负荷管理策略

(一)利用注意力分散效应对相关资料进行整合

在本次调查当中,笔者发现学习者的注意力之所以会被分散主要是因为学习者的学习源过多,他们为了理解所有的内容而不得不将有限的注意力分散到多个学习源上。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学习者为了对不同的信息进行整合,将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经历,并严重增加了个人的认知符合,久而久之则会使得学习者感到疲倦不堪最终导致学校效果的不理想。基于对注意力分散效应的认识,笔者人为课程的设计者可以将两个或多个互补的信息源整合在一起。当相同内容的信息以实际的信息源被整合在一起时,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对于学习者注意力的分散。

(二)精简听力信息,减少学生记忆负荷

经过调查发现,同样或者相似的信息以不同的形式反复多次出现并不会加强学生对其的记忆力反而在某种程度上会使得学生出现记忆模糊的现象,从而给学生带来一定的记忆负荷。也就是说,在对高职商务英语听力课程的设计上,如果一种信息已经以某种较为科学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就不需要再将其无休止的变换形式来增加学生的负担了。因此,课程设计者们在呈现一种知识信息时,需要对其形式、内容进行最大程度的精简,减少多余的形式和信息冗余,避免造成学生视觉、听觉的认知负担。

四、教学效果评价

本调研小组在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2013级、2014级商务英语专业的两个不同层次的班级进行了实践研究。其中,A班级采用了基于认知负荷策略的课程改革的教学资料,而B班采用了传统的听力教材资料。经过在两个班级为其一年的教学改革实践,现将两个班的听力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评定结果:

由上表可以看出,进行了课程改革的实验A班的听力成绩从第一学期的8.28分上升到了9.25分。上升幅度为11.71%;而采用传统教材教法的实验班级B,听力平均成绩从8.12分上升到了8.26分,上升幅度为1.72%。此外,在一年后的CET-4考试当中,实验A班的听力成绩平均分为151.6,而实验B班的听力成绩平均分为136.8。由此可见,在实验A班中采用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听力课程教学中认知负荷管理策略是大有成效的。

五、总结

在设计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听力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时,应该充分的考虑到学生们所能承受的认知负荷额度,并减少学生注意力的分散以度,同时对听力材料信息进行科学的精简。听力课程的更新和设计并不意味着对于课件形式上的多样化追求,而在于能够在其内容和模式上既做到创新性发展又能够尽可能的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听力练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