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程勘察的意义范文

工程勘察的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程勘察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程勘察的意义

第1篇:工程勘察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勘察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 A

一、水文地质勘察的意义

水文地质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因缺乏水文地质方面的资料和数据而造成工程施工质量的现象并非鲜见。然而,水文地质工程建设与普通的工程建设过程中拟建地点的地质环境有所不同,在多数的工程勘察过程中,往往没有引起重视,甚至忽略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即使进行勘察,也没有对水文地质条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这就会给后期的施工和工程的运行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更会对工程质量、人员、设备的安全构成威胁。由于岩土体是工程的自然环境基础,影响着建筑物的稳定,决定着建筑物能否坚固耐用,而岩土体又是水文地质研究对象的一部分,因此,一定要把勘察工作做好,勘察好岩土体的工程地质特性,查清地下水对岩土体及建筑物的影响程度,作出针对性的预案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就能减轻或消除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

二、水文地质勘察的内容

工程地质中的水文地质勘察是在建筑工程施工前,对施工现场场地的地下水水理性质进行勘察,明确地下水的类型和存在状态,分析地下含水层的分布特点和地下水位的升降规律,勘察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以及其于地表水相互之间的关系,对地下水整体系统进行科学的勘察、分析和评价。评价的结果为工程建设提供有价值的水文地质依据,为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以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建筑施工质量,保证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我国以往在工程地质勘察中,虽然也对工程水文地质进行勘察,但是没能将地下水文勘察的评价结果与建筑设计和施工方案的需要有效的结合,使得水文地质勘察没能真正发挥作用,这也是我国多个地区建筑工程地基因地下水的问题而发生沉降、塌陷的主要原因。从以往的经验中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必须重视工程地质中水文地质的勘察工作,严把质量关,做好勘察评价,为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打下良好的基础。水文地质勘察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在对水文地质评价时,应将评价的重点放在工程区域内的地下水与岩土结构以及工程建筑物之间的利害关系上,对水文地质中可能对岩土工程产生危害的安全隐患尽可能的估算和预测出来,并制定有效的预防和规避的办法。第二,在进行水文地质勘察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和环境状况,根据建筑物功能的需要和地基类型的要求参考本区域内的之前水文地质问题的记录,为工程建设提供全面的水文地质参考资料。第三,为了保证工程的顺利施工建设,根据对地下水水理的勘察分析结果,分析水文情况发生变化时对建筑的影响作用,对不同情况下水文地质问题所带来的危害的可能性进行评价。

三、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的危害

地下水对工程的危害主要是由水位变化引起的,另外,地下水动压力作用也有一定的危害。下面从这两个方面对水文地质的危害做简要阐述:

(一)地下水位变化引发的危害

地下水水位变化由多种因素引发,主要是人为因素与天然因素,当地下水水位上升或者下降到一定的程度时会对岩土工程造成严重的危害,其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因水位上升引起的工程地质危害

地下水位发生变化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气候的变化、地球引力的变化、大气环境中气压的变化、地上河流水位的高低等等。水位上升使得岩土土体密度增加,岩土产生压密腐蚀工程的建设材料;地下水不断发生变化,岩土的胀缩变化使得土体不断发生变形最终产生裂缝和突起,裂缝的加大使地表的建筑物的稳定性降低,造成建筑物的破坏。在自然条件下,地下水的动力平衡发生改变是,对工程地质勘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2、因水位下降引起的工程地质危害

随着人类生产活动日渐频繁,对地下矿产资源和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使得地下水的下降幅度过大,地面沉降、塌陷、地面裂缝等地质灾害层出不穷,地下水资源水质恶化的情况日益严重,这对于建筑工程的稳定性以及人类生存和居住的环境都具有严重的危害。

3、地下水水位的反复升降造成的危害

地下水水位的反复升降对工程项目造成的危害主要包括:①地下水的反复升降增强了对矿井基础工程的腐蚀破坏程度;②地下水水位的反复上升与波动,使得矿井中土体的压密度不稳定;③使得钠盐层与石膏层等一些含有盐分的地层出现溶解作用,最终导致建筑工程发生较大程度的位移;④地下水水位的反复性升降导致矿井下设置的木桩存在交替性干湿的现象极易出现庸烂问题,导致地基基拙工程极为不稳定;⑤地下水水位的反复升降导致膨胀性的岩土出现不均匀性的胀缩变形,极易引起地裂或者崩塌等地质危害,而引起地下水水位反复升降的原因是季节气候的变化,如护坡、河流、水库中水位的变化,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引力变化、气压变化、潮汐变化等。

(二)地下水动压力作用引起的危害

地下水动压力作用对工程造成的危害虽然没有水位变化的大,但仍需注意。地下水在天然状态下,动水压力作用比较微弱,一般不会造成什么危害,但在人为工程活动中由于改变了地下水天然动力平衡条件,在移动的动水压力作用下,往往会引起一些严重的岩土工程危害.如流砂、管浦、基坑突涌等。

四、水文地质勘察的基本思路

(一)在工作开始前,要详细分析工程项目拟建地点的水文地质和环境条件,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评估。评估主要水文地质问题与工程实际相结合,认真推敲,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确保建筑施工的安全可靠性。

(二)水文地质勘察,主要是通过水文地质调查,并辅以相关的勘探和试验手段来查明工程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对建筑物地基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细致分析。在不同的设计阶段,勘察工作主要根据建筑场地的复杂程度、建筑物的规模、建筑类型、周边基本地质条件等进行布置,主要的地质测绘比例尺可以分为3种类型,即小比例尺(1∶100000至1∶50000)测绘、中比例尺(1∶25000至1∶10000)测绘和大比例尺(1∶5000至1∶1000)测绘。

(三)在水文地质分析过程中,岩土的水理性质也应当充分的考虑。岩土水理性质关系着岩土自身的强度,同时,与未来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性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对于岩土水理性质而言,其主要是地下水、岩土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表现出来的某种特性,地下水赋存在岩土之中,包括结合水、重力水以及毛细管水3种形式,因地下水的大量赋存,导致岩土水理性质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比如,透水性、软化性以及给水性和崩解性,这些要素在实际勘察过程中均应充分考虑,为日后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正确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

(四)采用新技术手段,提升勘察效率。水文地质勘查过程中,应当注意勘察。目前来看,很多勘察项目采用的是硬件与软件一体式技术手段,通过连续加密测试,可以准确、可靠地获取地质勘察信息,有效解决传统技术存在界面划分难的问题。在传统钻探技术应用条件下,界面划分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阻碍,这些问题的存在,可能会导致划分不准确或漏判现象;通过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弥补传统钻探技术的不足,提高钻探质量和效率。因此,在当前形势下,采取有效的技术方式和新技术设备,不仅可以对传统方式和技术进行补充,而且技术手段之间的有机结合,对于确保测量结果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结语

水文地质勘察对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型和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建筑行业必须对其提高重视度,认识到其对建筑工程的危害,做好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工作,需要所有水文地质勘察工作者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提高专业技术,总结经验,努力提高水文地质勘察的水平,为建筑安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张剑峰.水文地质勘察方法在找水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2010,24:12.

[2]秦蕾.工程地质中水文地质勘察情况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2:5.

第2篇:工程勘察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对策;质量

1 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问题

1.1 勘察手段单一。岩土工程勘察中常常运用综合的勘察手段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岩土问题。可目前许多勘察单位仍旧按工程地质勘察方法,因而显得手段比较单一。勘察报告内容多停留在定性评价,而定量评价数据较少。

1.2 勘察质量不高。目前许多勘察单位已实行企业化,由原来的行政拨款改为自负盈亏,勘察任务也由原来的上级下达改为单位自找。于是,有的勘察单位为了眼前利益,放松了对勘察质量的管理,造成勘察成果质量下降。主要表现有:第一,由于勘察工作量不足,为了能争取任务,只好压低预算价,但又要利润,就减少工作量,该做的项目不做或者少做;其次,是钻探、测试及取样不符合规范要求,现场勘察时,为了抢速度,钻探取样不执行规范,往往是2~3m 才提一次钻,结果往往造成分层位置不准确,或漏掉一些特殊的地质现象,如薄的软弱透镜体,小裂隙等。此外取样时,有的不用取样器,而直接从岩芯管中取原状土样。更有甚者个别单位原位测试时,现场只做少量几个,其余的照此编造了事。

1.3 勘察报告中只注重定性分析,定量数据较少,建议措施针对性较差。至今,一些勘察单位还没有摆脱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框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仍以描述为主,其结果往往是所下的结论和建议比较笼统,缺乏针对性,设计及施工人员很难采纳,甚至无法采用。根据某开发公司提供的资料,某新村五幢高层住宅的桩基承载力,由于勘察单位建议的安全系数偏大,经建设、施工与设计单位共同研究后将该系数由215 改210,原设计为38m 和32m 的桩,分别改为22m 和18m,仅此一项,每幢高层即可减少工程预算费用约30 万元。

1.4 忽视面上的研究。勘察成果就某种程度而言,是经验的积累,如果没有地区性的研究成果,就难以了解该地区各地基土层的特点及其性质的变化规律,对该地区的地基土就难以给予准确评价。目前岩土工程勘察中,往往只是对工程点的研究,而忽视工程所在地区的研究。勘察报告中常常因缺乏地区性的经验成果,其结论及建议过于保守,造成很大的经济浪费。如在高层建筑地基勘察中,本来用箱基已满足要求,可有的勘察单位由于缺乏当地经验,建议采用箱基加桩基复合基础,结果不仅延长了工期,还造成巨大的经济浪费。又如某地区有一层含砾粘土层,该层土具有蠕变特征,遇水及扰动后强度迅速下降。但在一般条件下,无论原位试验,还是室内土工试验,都表明该层土承载力标准值较高。如果不了解当地经验成果,而建议该土层采用较高的承载力值,其结果必将造成时间与资金上的浪费。

1.5 忽视工程与环境的共同作用。目前工程建设的发展主要三个特点:工程愈来愈复杂(建筑层数增加,结构及功能复杂化) ,工程建筑场地的地质条件愈来愈差,岩土问题愈来愈复杂。新建工程周围往往早已高楼耸立,工程建筑的基础与地基的共同作用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愈来愈强烈。有的勘察单位对此认识不足,表现在对岩土工程设计、施工论证不足,其结果是导致灾难性后果。如建筑场地四面紧邻高层建筑物或马路,对于这种建筑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时,除了按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定的一般要求进行外,还应重点论证工程施工及运营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但勘察报告中常常忽略这方面的工作,致使无法满足岩土工程施工及设计的要求。基坑开挖时使用的很多技术手段很难取得预期效果,反而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2 加强岩土工程勘察的对策

2.1 加强勘察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尽早推行岩土工程监理体制。第一,加强对勘察合同、勘察纲要的审查和管理。防止越级或盲目勘察;其次,加强勘察现场工作的监督,防止打假孔及不规范的编录、取样及试验等现象发生; 最后,加强对勘察报告的审查,对勘察报告中的工作量、勘探质量、资料数据分析及结论建议逐一进行审查,特别是对基础选型论证,场地稳定性评价及施工建议等内容进行重点把关,防止勘察报告中只重视描述,缺乏深入分析的现象发生。可见,勘察单位自身必须健全和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同时还必须加强政府部门和社会监督机构对勘察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即尽早推行岩土工程监理体制,以确保勘察市场健康发展。

2.2 加强岩土工程技术人员培训。我国推行岩土工程体制进展缓慢,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岩土工程技术人才,而工程地质专业人员对岩土工程的理论、内容及方法等缺乏了解,习惯于工程勘察的原理及方法。因此,要全面推行岩土工程体制,当务之急是加强岩土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培训,特别是岩土工程设计及施工技术人员的培训,以适应岩土工程市场发展的急需。

2.3 重视地区性研究,尽早制订地方性勘察规程。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是全国统一的勘察准则,是根据我国各地区的特点,总结几十年来勘察经验成果制订而成的法规。具有普遍性指导意义。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质环境条件十分复杂,同一名称的地基土,由于成因环境不同,其物理力学性质,特别是力学性质都有差异。就地基土的承载力而言,有的地区高一些,有的地区稍低一些,而规范是从工程建筑的安全角度来考虑,所建议的指标,对大多数地区是可行的。但对有的地区,可能偏于保守。因此必须加强地区性研究,尽早制定出地方性规程。

2.4 重视工程与环境的共同作用。工程兴建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工程施工及运营时对环境可能产生的不良岩土问题,必须作充分论证和预测,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3 一些加强岩土工程勘察的个人意见

多年的经验证明,推行岩土工程体制是我国工程勘察体制改革的唯

一出路。但总的说来,岩土工程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一些问题亦所难免,为此,今后岩土工程的发展应注意如下方面:

3.1 要大力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及新方法,以保证岩土工程的质量和进度,使之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3.2 加强计算机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当前,岩土工程正朝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岩土工程问题日趋复杂,传统的岩土工程方法,已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因此,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岩土工程的各项工作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对岩土工程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如制作岩土工程图件,进行指标统计分析等;更重要的是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分析、模拟复杂的岩土问题的发生、演化过程,以便制定出正确的处理方案;还可用计算机进行岩土工程设计、岩土工程施工模拟以及岩土工程治理效果模拟。这样不但可以对岩土问题作预测预报以及防治,而且还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和物力。

3.3 加强与建筑设计单位及施工单位的合作,力求做到勘察、设计及施工一体化。

3.4 加强技术上和体制上的立法工作,使岩土工程逐步规范化、系统化。

3.5 尽早推行岩土工程监理体制。长期以来,我国对岩土工程的监督管理,一直由政府部门承担,几十年的经验证明,这种管理体制存在许多弊端,很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第3篇:工程勘察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水文地质;勘察;重要性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为了保障项目工程从规划设计到施工以及使用全过程都能都达到安全、经济以及合用的标准,使项目工程的场地、结构、规模以及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等能够相互的适应,就需要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在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加强水文地质的勘察是非常重要的,评价地下水对项目工程基础的影响,并且提出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为项目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保障项目工程施工的质量。

1 工程地质勘察概况工程地质勘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化技术,通常情况下工程地质

勘察工作的时间也比较紧,任务量也比较重,相应的困难度也比较大。同时,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有效的开展对于工程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效的开展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随着我国经济迅速的发展,对于工程建设投入力度的不断增强,应该加强工程地质勘察的研究力度,提出先进的科学理论和使用技术,使工程地质勘察能够取得更快的发展,保障项目工程能够安全施工。

2 水文地质的重要性

当前在工程勘察、设计以及施工的过程当中,水文地质问题始终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但也是比较容易被忽略的问题。地下水是岩土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会直接的影响到建筑场地地基岩土体的工程特性,同时作为建筑物的环境条件对于项目工程的稳定性以及耐久性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很少会直接应用到水文地质参数,从而会被认为这项工作不重要。在勘察的过程中只是简单的对其水文地质条件作一般性的评价,这是非常不合理的。为了提升项目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就必须要加强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不仅应该查明和岩土工程有关的水质的问题,评价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及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并且还应该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治理的措施,为项目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水文地质的资料,以此来减少地下水对于项目工程建设的危害。

3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价的内容

(1)水文地质条件首先应该查明项目工程施工区域内的气象资料,比如:年降水量、蒸发量以及河流的历史最高水位和常水位、地表水以及地下水的补给排泄关系等问题。其次要了解相应的含水层储水构造资料,比如:含水层的分布、厚度和水量,地下水的类型、水位变化幅度以及流向,测定各含水层的渗透系数等。此外还应该了解到岩土体的构造对于地下水储水的影响以及地下渗流等。

(2)水文地质评价的内容首先需要根据测定的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实际工程的特点,评价地下水对于项目工程的基础以及岩土体可能会造成的影响,并且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其次根据查明的水文地质条件,选择恰当的方式来实现项目的工程勘察。此外除了要明确天然状态下的地下水对于项目工程建设的影响,还应该着重对工程建设活动中,人们日常活动对于地下水造成的影响,以及地下水情况的变化而引起的地质情况变化和对建筑物造成的影响。第三应该根据项目工程实际的特点,提出在特定的水文地质条件下,需要对工程地质进行着重评价的方面。

4 地下水引起的工程的危害

根据相关统计表明,在地质灾害中因地下水的变化所引起的灾害占有很大的部分,同时其造成的灾害具有复杂性,所以在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应该注重地下水的变化引发的危害,加强地下水所引起的工程危害的预防和防治。

4.1 地下水升降引起的工程危害

地下水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通常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当此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对岩土工程产生比较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对项目工程的安全性造成严重的影响。首先是地下水位上升引起的危害。造成地下水位上升的因素有很多,水文方面的主要原因有降水量增大以及气温的变化等,人为方面的原因有灌溉以及施工破坏等因素的影响。其造成的危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土壤盐碱化现象加剧、地下水对于地下项目工程腐蚀作用加强;河岸以及斜坡容易产生地质灾害,比如:滑移以及崩塌等现象,这会对项目工程造成破坏;容易受到水的作用,而导致岩土体出现软化以及强度下降现象,对工程项目产生影响。其次是地下水下降引起的危害,地下水下降通常情况下是由人为原因产生的,比如:开矿活动、对于河流进行治理和改道等,地下水位下降后,相应的岩土变硬,诱发地面发生裂缝和沉降等现象,这样就会对地质条件产生比较大的破坏,从而影响到项目工程的质量。第三是地下水位反复波动造成的危害,地下水位的反复波动容易造成地上项目工程的基础产生变形,造成项目工程开裂等问题,最重要的是地下水位的反复波动,会对地层中的胶结物产生淘洗的作用,当土层中失去了相应的胶结物,土体的强度就会变低,给项目工程的处理带来施工困难。

4.2 地下水动压力作用引起的岩土危害

天然的地下水很少会产生动压力,但是人类日常的活动,比如:地下空间或者是矿产资源的开发就可能会使正常的地下水压力的平衡受到破坏,从而会使局部产生比较大的压力,当遇到粉土层的时候,会产生流砂、管涌、基坑及隧道突涌等问题的发生,从而会引发基坑的变形和隆起,严重的会导致边坡失稳现象的发生,引发项目工程安全施工事故现象的发生。

4.3 地下水对基础的危害

在项目工程选择基础埋深的时候,则需要认真的考虑地下水的动态变化以及其埋藏的特点。在进行工程项目基础设计的时候,应该保障项目工程基础的地面埋置在地下水位之上,否则应该采取相应的排水和降水的措施,同时还应该对于基础的钢筋混凝土做必要的防腐蚀措施。当相应的基础伸入承压水层内的时候,在项目工程施工之前必须采取相应的降水措施,防止在基坑开挖的时候承压水喷出,危害到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在沿着河岸建设项目工程的时候,除了要考虑到地下水的影响之外,还应该考虑到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相互之间的补给关系,以此来避免地表水对于项目工程基础的冲刷,危害到结构安全,保障项目工程建设的质量。

5 结语

水文地质测试分析是工程地质勘察的关键,随着项目工程数量的不断增加,在工程建设中工程地质勘察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升建筑物的质量和使用的安全性。在进行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根据项目工程的特点,对于项目工程的持力层进行关注,方便在设计的过程中满足项目工程的地质条件的需求。其中水文地质条件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于地下水作用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评估,并且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才能够使工程地质勘察真正的服务于工程建设,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杜万海,尹洪峰.水文地质对工程地质勘察的影响[J].中华建设,2012 (12).

[2]田学君.浅析水文地质对工程地质勘察的影响[J].考试周刊.2010 (04).

[3]段凤华.水文地质对工程地质勘察的影响[J].华章,2013(03).

[4]郭岐山.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探讨[J].科技风,2010(08).

第4篇:工程勘察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现状;应用

中图分类号:F470.1 文献标识码:A

在岩土工程中,岩体的形成过程非常复杂,它在整个地质的历史过程中会经受到各种外力的作用,所处的外部环境也千变万化。存在于不同地区的岩体,由于所经历的外力作用过程差别很大,它们最终的工程性质也会千差万别[1]。当岩石在外面,长时间的外部环境作用后会形成土,这些岩土有的会停留在原地,有的在风雨的推动下会形成土层。在不同的地区,气候环境不同,土层受到的风化作用和搬运动力条件会存在差异,这也会导致土体的工程性质具有很强的区域性。

一、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意义及发展现状。

1、重要性。在勘察施工中,要根据基地的不同性质,选用不同的、适合的测试手段和方法,这样可以提高勘察结果的准确性,地基上的性质有以下几类:对于砂土,粉土和一般粘性土,常用标准贯入试验,需要注意的是标贯击数的精确度会影响评判地基土的强度性质,对于淤泥、淤泥质土,由于软土的灵敏度高会影响到钻孔,因此一些勘察单位广泛布置静探孔或采用全静探来降低成本。对于沿海附近地层中分布的淤泥、一般粘性土,淤泥质土、砂土、粉土,又由于地下水位埋藏较浅,最好采用静力触探,这样不但能准确分层,而且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地基土的强度性质。同时,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运用可为建设项目的没计和施工提供科学的指导数据,及时避免和改造自然环境中存在的不利条件,避免或节约项目施工中的处理费用,从而保证建设项目的质量安全和生产进度。因此,前期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虽然所占比率不大,但其作用和意义显得十分重要。

2、发展现状。国内以前对于该领域的研究相对薄弱,相应的技术手段、仪器及设备十分缺乏,在实践运用中往往会面临许多问题。但随着岩土工程勘探技术的不断提高,已经能够承担各类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和施工。目前,其发展状况良好,主要涉及的领域包括超高层建筑、处理复杂地基、移山填沟、地下工程、核电站、开挖深基坑、围海造陆、高层建筑和海上平台等。在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许多施工单位设备和技术较差,缺乏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最新技术的投入,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应用发展,不利于工程进度的加快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因此有待相关部门的重视。

二、数字化岩土工程勘察简介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技术有了很大进步。近年来,计算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也进一步加快了工程勘察设计的发展。所谓数字化岩土工程勘察,主要是利用先进的测绘、数据库以及计算机通信等技术,基于计算机软件平台,将所有相关联的信息进行合理组合集成,最终建立起合理的信息流程。这种技术改变了过去的手工方式,改用CAD技术,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信息化的数据采集和数字化的勘察信息处理。同时,在硬件系统上可以进行联网操作,方便自动化的处理图形和文字。

三、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的关键技术

1、在数字化地质建模方法上,当前使用较多的是表面模型法。该方法已有多年的使用历史,其建模原理是:对工程地质体的外表面进行准确的表示,以此来进行均质地质体的表示。在这种建模法中,获取数据的方法是进行测点得到离散型的测点信息,该信息中不仅包括有数据的几何特征,而且还包含有数据的属性特征。通过得到的这些数据进行结果重构地质体界面的分析。当然,对这些离散测点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可以将具有相同属性的测点按照相应的规则连接在一起,以此形成网状的曲面片,从而可以进一步对整个地质体的空间属性进行确定。在表面表示的环节,还可以采用很多其他的方法,比如:数学模型法、图示模型法等。对于后者来说,又分为:规则格网法、边界表示法、等值线法、不规则格网法等[2]。在这里,对不规则格网法进行介绍,它是采用区域内的有限点进行区域的划分,将区域划分为三角面网络。在整个区域中,所有的点要么处于三角面的内部,要么处于顶点或是边上。当某点位于三角面的内部或是边上时,可以通过线性插值的方法得到其数学属性。

2、对于数据库系统来说,在卫星定位系统基础上的勘察,涉及到的数据主要是地理信息方面的数据,分为: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主要来源于:基础性的地理数据,即自然区画图和地形地貌图,其中,前者反映的是研究区域内主要道路、居民区等公共设施的自然地理信息,后者反映的是研究区域内的原有地貌情况。研究区域内的勘探资料,经过合理筛选和处理后,勘探点处包含有环境、地理等大部分信息以及地层信息,如:液化等级和指数、特征周期等。构建岩土勘察工程的数字化数据库的主要步骤为:设计数据库的概念模型,数据库管理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具有很强的数据密集度,处理起来也十分复杂,为了得到全面准确的概念性模型,需要对数据对象及其属性进行研究,同时建立数据库表结构。下一步是进行数据库的建立,将数据划分为三类:原始数据,这类数据是通过用户侧输入的,主要是由测点数据组成;中间数据,这类数据是系统自动生成的,包括地层层面的等值线模型、三维表面模型等,它们可以各种图件,供用户使用,也可以实现信息的查询操作;最终数据,这类数据的种类较多,从用户需要的角度考虑,主要是图形以及文档资料。

四、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系统实现的方案分析

分析方案的第一步,需要对岩土工程勘察进行数字化。在岩土工程勘察的设计中进行数字化处理意味着不同学科的有机结合,从而建立与传统方法完全不同的全新的分析过程。数字化系统的建立涉及到的技术包括:测绘技术、数据库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以及CAD技术等[3]。另外,还需要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有机结合,GIS系统能够为勘察数字化系统提供数据采集以及管理能力,在空间查询和分析上也有很大帮助,将原来复杂的勘察研究简单化,同时,GIS还具有强大的可视化操作能力,它能够提供可视化操作平台给岩土工程勘察,真正意义上实现场地方域的数字化。地质统计学的相关理论也为数字化系统中物性指标的数字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现基础。

五、结语

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岩土工程最终是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岩土问题都应该成为岩土工程重点研究的课题。土木工程建设与岩土工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中国这种联系表现的更加突出。要提高我国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实现数字化是必经之路,也是勘察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极大的改变了传统的勘察技术,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无论在操作方法还是实现效果上都有较大的优越性。但是在当前,这一技术依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未来之路依然很长,其中有很多关键性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人才方面也较为匮乏。因此,我国要大力培养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方面的专业人才,加大该技术研究的投入力度,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数字化。

参考文献:

[1]袁会玲. 岩土勘察在岩土工程技术中的现状与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3(21)

第5篇:工程勘察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软土、性质、工程勘察、注意问题。

1连云港市区软土分布、成因

连云港地处于黄海之滨,包括东海县、赣榆县、灌云县、藻南县等四个县,新浦区、海州区、连云区等三个区,地貌上多属黄海海积平原,其中有我国著名的花果山(云台山)为低山丘陵。连云港市区除了云台山及孔望山、锦屏山之外都普遍分布着厚度1-25米不等的软土。本人根据大量工作实践,总结出一条经验:一般自然地面标高在4.00米(黄海高程)以下的区域会存在软土,即使在山前地带也存在。而地面标高在5.00米以上的区域则不会存在软土(特殊情况例外,如山前的近代滑坡体、崩塌堆积物的下部可能会有)。

下表为连云港市区不同地段软土顶底板埋深

地点 华联 火车站 海州 墟沟 出口加工区 开发区 浦南 燕尾港

顶板深度 1.0-1.5 1.5-2.0 1.5-2.0 1.5-2.5 1-1.5 1.5-2.0 1.5-2.0 1-2.0

底板深度 11-11.5 11.5-12.0 10-12* 4-12 11-13* 10-13 5.5-6.5 16-18

*海州区山前个别地区淤泥厚度可达20米

**开发区山前个别地区淤泥厚度可达25米(古海冲沟)

连云港市区除了山区之外的平原区,都广泛分布着软土。据东海县志记载:在明代还是为海中的“仙山”,正如吴承恩所描写的花果山。当我们从山下向云台山上爬或走时,来到一片陡坡或山涯前,常常看到原来海浪冲蚀的“海蚀穴”,在近代还是一片大海。软土的成因为海积-冲海积。排除局部的海沟和山前因素,连云港市区的软土深度一般在10-13米。

2特征

2.1野外特征:

连云港市区的软土主要为淤泥,少量为淤泥质土,其特性和垂直分布见下表

层号 土名 厚度(米) 主要特征 Ps

(Mpa) 标贯击数N 十字板强度

Cu

(kPa)

2 粘土 1-2 褐黄-灰黄色,可塑-软塑夹薄片状粉砂,含少量铁锰结核。韧性好,干强度高。 0.75-0.9 3-4 30-50

3-1 淤泥质粘土 1-2 灰黄色、黄灰色,软塑,夹薄片状粉砂,韧性好,干强度较高部分地区具有“虫管”构造(原芦苇根腐烂) 0.5-0.75 1-2 15-30

3-2 淤泥 5-8 灰色-黑灰色,流塑,含有机质,具臭味,夹粉砂薄层和团块,粉砂层有时具一定的厚度(可达3米)。 0.2-0.5 <1 10-20

3-3 淤泥质粘土 1-2 黑灰色-灰黑色,软塑,含大量有机质,局部夹泥炭,部分地区缺失该层。代之为含贝的砂层。 0.5-0.75 1-2 15-30

4 粘土 灰绿色夹褐黄色斑点逐渐过渡到褐黄色夹灰绿色条纹-褐黄色,可塑。铁锰结核及钙质结核。韧性好,干强度高。 1.5-2.5 9-15

2.2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层号 天然含水量 密度 比 天然 76克锥稠度 压缩性 快剪 三轴UU 无

(g/cm3) 孔隙 液限 塑限 塑性 液性 压缩 压缩 粘聚 内摩 粘聚 内摩 侧

天然 重 比 指数 指数 系数 模量 力 擦角 力 擦角 限

a0.1-0.2 Es0.1-0.2 (C) (φ) (Ck) (φk)

(W) (γ) (G) (e) (WL) (WP) (IP) (IL) Cu

% % % MPa-1 MPa kPa ( °) kPa ( °) kPa

3-1 40.0 1.70 2.74 1.00 42.0 21.0 18.0 0.75 0.60

1.8 11 0.0 10 0.0 15.0

50.0 1.80 2.76 1.49 55.0 28.0 28.0 1.20 1.00 2.5 25 8.0 18 8.0 30.0

3-2 45.0 1.50 2.75 1.50 42.0 21.0 18.0 1.00 0.90 1.5 8 0.0 5 0.0 8.0

65.0 1.70 2.76 2.00 55.0 28.0 28.0 1.80 2.00 2.3 15 8.0 12 8.0 18.0

3-3 40.0 1.70 2.75 1.00 42.0 21.0 18.0 0.75 0.60 1.8 12 0.0 10 0.0 15.0

55.0 1.80 2.76 1.49 55.0 28.0 28.0 1.20 1.00 2.5 25 8.0 18 8.0 30.0

注:表中数据来源于我院1990-2010年连云港地区工程勘察统计数据。

从室内测试指标来看,本地区的软土,含水量高,压缩性大,强度低,为不良工程地质层,对工程建设极为不利。因此,在工程勘察中应查明软土在纵横两方向的分布及变化规律。

3工程勘察中应注意的问题。

3.1勘察等级及勘探点密度

本地区为软土地区,一般工程的勘察等级至少为乙级,在软土存在地区,不论工程如何简单,勘察的等级定为丙级是不正确的。

注意问题1:虽然软土底板分布较稳,总体地层结构不太复杂,常易被误定为简单场地和简单地基,应定为二级场地(中等复杂场地)及二级地基(中等复杂地基)。

注意问题2:详勘勘探点布置应为15-30米,常有部分工程跨度大于30米,中部未加密钻孔,造成勘探点密度控制不够(违反“强条”)而返工。

3.2桩基础勘察

因本地区的软土厚度较大,一般厚度可达10米右左,,而表层的粘土层(硬壳层)厚度不大,一般小于2米,因此本地区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二层以上)采用天然地基几乎不可能,地基处理也比较复杂,桩基是本地区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常用的基础形式。

注意问题3:取土试样的目的是查明软土的分布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每孔1-2米取一个土样没有必要,应根据工程特点,合理布置取样位置。

注意问题4:有些工程每取一个土样之后,要进行标贯试验,本人认为在本地区软土中做标贯试验意义不大。

注意问题5:软土中存在粉砂夹层,分布不均,对沉管桩的施工质量影响很大,很多施工经验表明,在淤泥所夹的粉砂层中易形成沉管桩的断桩。因此勘点不宜过稀,必要时应增加浅孔静探,以查明软土层中粉砂层的水平和垂直分布。其孔深达到软土底板即可。

3.3深基坑开挖勘察

对于高层建筑或具有地下车库等地下的工程勘察,对软土必须进行基坑支护评价。

注意问题6:勘察范围应宜在开挖边界外,按开挖深度的1~2倍范围内布置勘探点,并根据情况扩大范围,当开挖边界外无法布置勘探点时,应通过调查取得相应资料。孔距15~30m,孔深应穿越软土层。

注意问题7:应查明开挖范围及邻近场地地下水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层位、埋深和分布情况,查明各含水层(包括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的补给条件和水力联系;提供场地各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和渗透影响半径;必须采取在开挖的深度范围内三轴试样,作UU试验。

注意问题8:表层土层比较薄的,第3-1层的为淤泥质粘土,特别要提的是往往该层土被忽略,多数是因为颜色是黄色调,而划入第2层粘土中,给工程带来不安全因素;第2层粘土与第3-1淤泥质粘土之间的界限是呈渐变过渡,仅凭肉眼划分确实有一定的困难,而静力触探试验就很容易划分出来。因此必须以钻探与静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勘探,并在施工时先施工静探孔,根据静探曲线划分土层,调整设计的取样位置。

以上所谈到的八个问题,常常是工作中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对大家都能注意到的问题在此就不赘述了。

参考文献

《连云港地区地基基础设计规范》LG95-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建筑桩基设计规范》GB 50094-2008

第6篇:工程勘察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隧道工程;地质勘查;工程问题;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U45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城市化的加速,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完成,但是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生活的环境污染却也是愈加严重,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建设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发展的同时要遵循科学发展的观念。因此国家也加大了对环境方面的建设力度,交通运输道路的建设是环境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交通运输也是维系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地质勘查工作主要是为隧道工程的施工方案和规划进行一系列的前期数据检测工作,分析当地的地质构造、土质特性以及一些施工要求,预测并分析出在当地进行隧道建设时会出现的问题,例如滑坡坍塌等,在工程建设时做好预防灾害发生等应急工作,并解决好如何在不破坏当地原有环境的基础下进行土地开发等方面的问题。

一、隧道工程勘察工作的现状

隧道工程勘察工作主要是根据当地土地的地理特性来进行相应地地质勘查工作,并且了解到当地土质的具体情况,绘画当地土地的岩石分布结构图,对每一层的土质数据进行分析和探究,掌握当地岩石的具体构造情况,分析出岩石的稳定性和牢固性,为隧道工程的实施提供相应的实施方案。当然在地质的勘察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确定的因素,这就需要工程设计人员在进行方案设计时格外注意,并做好一切发生意外的准备工作,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并聘用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处理。隧道工程勘察工作是一份危险性很大的工作,而且它也保证着整个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地质勘查工作是隧道工程中最基本的准备工作,它主要是帮助工作人员进行与当地地质构造相匹配的工程建设,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保障投资方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地质勘查过程中,不仅要在理论上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和研究,还要借助以往工程勘察的相关经验,提高工程勘察工作的质量。

二、工程勘察中的问题

1.勘察时间问题

工程施工的建设是需要一定的周期的,周期内时间的合理分配使用是非常重要的,过多或过少的时间分配不合理都会导致工程质量严重下跌。特别是在很多地方性的小工程建设上,这种情况特别多。一般在申请施工项目之后,随即就提交上地质勘查报告,然而地质勘查却没有做到充足的准备工作,也没有得到数据 的准确分析,只能草草了事,但是这样导致的后果是非常惨重的。没有详细的地质勘查结果,人们对当地的地质构造、土质特性及岩石层的稳定性和牢固性都没有准确的了解,这就导致施工在进行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无法控制好施工的进程,造成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并且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环境,更有严重者会导致一些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威胁着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处理好工程建设的周期性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

2.勘查质量问题

地质的勘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提高地质勘查工作的质量是提高企业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是保障投资方获得经济效益的先决条件。然而在地质勘查过程中存在种种主观性问题,例如在勘查工作中对所勘察的重点不清楚、勘察的结果不能让人满意、勘察运用的方法费时费力却没有成效等,这些都会导致工程实施的滞后和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在对所得勘察数据的理论分析方面,不能切合实际运用所得数据制定出有效的实行方案,主要是因为分析数据时选择的理论方法不能满足当地实际情况的需要。特别实在地质报告说明中,没有详实准确地交代地质的构造和土质特性,理论方法不能满足当地的实施情况,有很多工作人员消极对待地质勘查工作,不以为然,这往往会对工程的实施造成重大的损失。

三、应对策略

1.工程管理明细化

地质勘查中的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着工程的建设,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严重破坏当地的生产环境,并且极大降低了工程建设的质量,更有甚者严重威胁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层层落实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前期阶段出现的勘察时间不充分、勘查质量达不到要求以及技术落后等问题应该联系相应的国家各职能部门得到解决。并且施工工作应具体到每个人,对于工作人员应该明确分工,提高工作人员的生产积极性,实行责任问责制,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能找到具体的工作人员并使问题得到迅速有效地解决。与此同时,在工程建设的改革过程中,新的生产观念、新的理论模式、新的技术应用都会给工程建设注入新的活力,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听从指挥,服从管理,是勘查工作稳定有效地进行。

2.拥有良好的施工环境

环境保护是维持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因此在隧道工程的勘察工作时,保证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合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隧道工程的勘察阶段,当地政府应发挥他的主导作用,全力配合当地施工企业的各项工作,为勘察人员提高当地的地质资料,提供当地的各项施工情况,联系各部门协助勘察人员解决勘察技术等方面的问题,保证工程勘察的质量。

3.加强法制教育

无规矩不成方圆。法制建设对于维系隧道工程的勘察工作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加大对地质勘查的秩序维护工作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并且会对地质勘查工作的改革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在建设的同时要建立健全监督制度,真正的去进行勘测上的监督和审核。与此同时,对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为其举办法制讲堂,深入学习在工程勘察方面的法制要求。

结语:

工程勘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虽然在以往的工程勘察工作中存在这样那样的一系列学术上的、技术上的、生产管理上的种种问题,但是通过政府相关部门的帮助和施工团队的潜心学习,这些都是可以得到有效解决的问题。为了提高工程勘察工作的效率,应该制定一些相对应的制度来督促工作人员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工作,以顽强的信念应对工程中出现的挑战,使隧道工程的勘察工作切实有效地进行。在今后,加强隧道工程的勘查工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是非常有必要的,科学合理的进行施工,来提高隧道施工企业的勘察质量,加大交通运输方面的发展,保证国民经济更加迅速的发展的同时,也可以让这些基础的设施更好地服务于人。

参考文献:

[1]张志亮,综合地质勘察方法在黄土梁峁区隧道工程中的应用[J].铁道勘察,2010(02)

第7篇:工程勘察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公路工程 地质勘察 设计 注意事项

一、公路工程中地质勘察的注意事项

1.初步阶段。

根据协议书的要求,在工程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对公路工程建筑场地进一步做好地质比选工作,为初步选定工程场地、设计方案和编制初步设计文件提供的必要工程地质依据。第二,首先进行综合地质勘察、查明路基和构造物场地岩土层结构及工程性质,为路基设计、选择构造物结构和基础类型提供工程地质材料;其次,初步查明对工程场地起控制作用的不良地质条件、特殊岩石类别、范围、性质、评价对工程的危害程度,为路线避绕或治理对策提供地质依据;最后,查明场地地震烈度,对抗震设防烈7度及其以上的高烈度区进行烈度复核和地震安全性评价。

2.详细阶段

(1)公路沿线的地质状况直接关系到路线的选择是否合理,以及路床和结构物是否安全稳定,因此地质调查工作十分重要,否则可能会造成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改线、重建或特殊处理等问题,这无形中加大了工 程量增加了工程投资延误了工期。地质调查必须做深、做细,要根据公路沿线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地质调查方法并制定具体调查细节,例如需钻孔的应仔细验算钻孔间距和钻 孔深度。

(2)有些高速公路由于受线形指标等因素的制约需要贯穿耕种区域或与排灌系统交叉时需设涵洞等构造物,由此增加了公路建设费用,同时构造物过于密集也不利于机械化施工。为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而不打乱原有排灌系统,设计人员必须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综合排灌方案,并要在取得当地政府的书面认可后再进行结构物和改移沟渠的设计,以避免工程开工后进行变更设计而影响工期的情况发生。

(3)地方道路可能会与设计主线交叉,因此交通量预测和地方公路网规划就显得十分重要。无论是上跨主线还是下穿主线,都必须按照远景要求留足跨径、宽度和净空,避免通车后再进行改造的损失。目前公路设计人员在进行外业调查时往往只对需要设置互通立交的地方道路进行交通量预测,对其它地方道路则只调查现状而未考虑今后的发展,这就给以后的工作增加了难度。因此在进行此项调查时,必须在全面了解当地的社会、经济、公路网现状等情况的基础上,才能对地方道路的远景交通量进行预测以确定设计标准和等级。

(4)路基勘探:路基勘探应在物探工作基础上采用钻探方法查明路基范围内溶洞分布特点、形态、规模、顶板厚度及完整性等,在填方路段钻孔应在完整基岩内钻进5~8米,在该深度内遇溶洞时,应钻穿溶洞并在底板完整基岩内钻进3~5米;在挖方路段,钻孔应在路基设计标高以下完整基岩内钻进5~8米,或穿过溶洞后在底板完整基岩内钻进3~5米。(5)桥基勘探:在物探基础上布设钻孔,主要查明每个基础范围内的岩溶情况。一般情况下,浅基础不少于2个钻孔,桩基础应逐桩钻探,钻孔应在完整基岩内钻进5~10米,在该深度内遇到溶洞时,钻孔应穿过溶洞在其底板完整基岩内钻进3~5米。

(6)隧道勘探:在物探工作基础重点查明断层带、褶皱轴部、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岩溶发育情况。除洞口布设钻孔外(钻孔应在洞口以上30~50米范围内),在洞身易发育岩洞地段布设钻孔。钻孔应在隧道底板设计标高以下完整基岩内钻进5~8米,在该深度内遇有溶洞时,钻孔应穿过溶洞,在其底板完整基岩内钻进3~5米。钻孔应布在中线外7米交叉布置。

二、公路工程设计的注意事项

1.设计与工程同步问题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设计滞后,即往往是公路主体工程确定后才在已确定的路线上寻找服务设施的位置,如发现问题时主体工程已无法变动,最后的结果是只能勉强使用而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为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在确定服务设施的位置时一定要遵循以下原则: (1)在公路设计的前期选线阶段就应考虑服务设施的位置;(2)在主线平、纵指标较缓的路段设置服务设施;(3)服务设施所选位置应避开大填大挖等工程艰巨路段,在服务设施范围内的主线路段约700~800m范围内尽量避免桥梁、通道和涵洞等构造物的干扰;(4)沿公路两侧对称设置服务设施时,应避开因主线路基过低但为保证贯穿通道净空而下挖原地面产生下雨积水影响车辆和行人通行的路段;(5)尽量在大城镇、风景名胜等交通量大的路段设置服务设施;(6)服务设施的间距一般为50km,停车区的间距一般为25km,为保证交通畅通和行车 安全服务设施与互通立交的中心间距应大于3km。

2.匝道设计和服务设施。

由加、减速车道和匝道组成,是车辆与主线分流、合流进出服务设施的重要通道,其设计应该像设计互通立交匝道一样得到重视。加、减速车道的设计标准与主线的设计时速和线形有关,这在我国《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相关互通立交的章节中有明确的规定,服务设施应参照执行。服务设施匝道是指从减速车道与主线分流点楔形端起至服务设施区内道路与贯穿车道分流点楔形端的道路,以及从服务设施区内道路与贯穿车道合流点楔形端至加速车道与主线合流点楔形端的道路。这两段距离是目前设计中经常被忽略的。很多设计的结果是使车辆刚刚通过减速车道与主线分流点楔形端便进入服务设施区内,造成车辆减速距离不够,同样车辆刚刚通过服务设施区内道路与贯穿车道合流点楔形端便进入加速车道,造成车辆加速 距离不够,这都极易引发交通事故。为避免匝道长度过短或纵坡过陡国外的经验是规定这段长度至少为60m,这点在我国还没有标准的情况下应该借鉴。

3.公路工程检测问题

随着公路建设项目管理水平、质量监控体系、监管办法和机械化施工水平的逐步提高,全社会对公路工程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公路工程质量的优劣是靠具体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数据来评定的。在钻孔桩沉淀层厚度上通常施工、监理单位对钻孔桩沉淀层厚度的检测方法是:钻孔结束清孔后,实测孔深H1;待钢筋笼下好浇筑准备工作完成后再测孔深H2,以H1和H2的差值作为沉淀层厚度。这种检测方法存在如下弊端:(1)未结合钻孔深度考虑,反映不出孔底标高是否满足设计,很容易发生桩长不够的质量问题。(2)未考虑钻头形状对测孔深度的影响,根据桥涵施工手册、沉淀层厚度应由钻头圆锥高度一半的地方算起,实际检测中应以钻井平台标高为基准,当它与实钻孔底标高的差值大于与设计孔底标高的差值时,说明此时桩长满足设计要求。

结束语:

由于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起步晚整体水平不高,因此目前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这需要公路设计者不断地吸取经验教训,在实践中摸索提高。近几年,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设计软件相继出现,由此公路设计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参考文献

第8篇:工程勘察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工程勘探;测量;勘探设计;问题探究

Abstract: in engineering exploration technology,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need to solve, such as thick soil style and thick a test problem, the liquefaction and the type of problems. The in-depth and meticulous research on these main problems, solving the problem of finding the root of the problem, and strive to use the most appropriate way to improve, to strengthen the operation and use of practice, to strengthen the engineering exploration of the quality and technical level, make positive contribu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ject.

Keywords: engineering survey; measurement; exploration of design

中图分类号: DF4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在现今的过程建设当中,需要在正式的设计和施工开始之前,针对场地的具体情况以及特点,进行岩土的过程勘察。而要保证一个质量较高的工程勘测报告,需要在满足了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的基础之上,以真实客观的态度来反映施工场地当中的实际情况,如地形特征、地貌特征、地下水情况、地层结构、岩土层的特性以及不良的地貌地形特征等等,而更为重要的一个,则是需要合理的、正确的对岩土层进行详细深入的分析,根据实际的分析结果,提供详细的岩土层分析参数数据以及相关的建议。但是,在实际的操作当中,依然存在有多个方面的问题,对勘探设计的要求不明确、在取土式样的过程当中存在的原位测试问题、工程场地勘探之中的类别判断以及液化判定的问题等等,如果对这些方面没有详细的认识,则有可能会最终影响到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率等等。下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展开分析和探讨,为工程勘探的相关技术作出积极的贡献。

勘探设计要求问题

在相关的岩土工程勘探设计规范当中,对勘探的设计要求有着明确的规定,对工程附近的带有地形或者相关坐标的建筑平面图,需要对其进行详细的资料搜集,收集的对象包括有建筑物的规模情况、荷载情况、性质以及结构特点等方面,同时针对建筑的埋置深度、基础形式以及地基等资料,也需要进行重点的收集,以这样的方式来保证相关资料的完整性。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之中,存在有许多不规范的行为,例如在相关的工程当中,在没有设计要求以及建筑物的荷载情况之下,勘探单位部门仅仅凭着业主的陈述来进行勘探工作,进而造成相关的勘察结果报告不符合要求,对需要进行重点勘察的内容有明显的疏漏,并且报告的深度往往也不能够满足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在工程建设当中,如果工厂的厂房较大,相关设备的荷载情况较大,其天然的地基承载力不足以应对实际的情况,而需要使用到桩基。但是在勘探当中孔的深度不足以满足要求,进而就会造成桩基工作不能够正常进行,最后,还需要进行补堪。这样就会对实际的工程建设造成极大的麻烦,并且对工程建设的时间和资源等造成了浪费,所以,在施工之前,一定需要对勘察的实际要求和规定等方面内容有明晰的了解和掌握,特别是一些较为特殊的要求,例如基坑的支护、电阻率的测量、地下水的渗透情况等等,这样才能够保障勘察的报告符合要求和规定,在深度以及广度等方面满足设计的相关需求,按照施工方面的详细情况来进行实际的勘探,进而对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坚实的保障。

取原状土式样以及原位的测试问题

在工程勘探测量当中,另外一个较为重要的方面就是原装土试样的原位测试问题,而在这一方面内容当中,也存在有一些操作上的不当之处需要进行改进。根据相关的规范,针对原状土样,需要其每一个施工的场地当中,每一个主要土层的原状土的试样或者原位测试的相关数据不能够少于6个。而针对于大型的工程建设,由于在相关的工作当中,土样的选取、土孔以及原位测试的孔布置个数比较多,所以,取样的数量以及原位测试的数据也就会随之增加,一般的来讲,只要是分布情况较为均匀的土层,即便其土层厚度较小,但是也能够满足相关的规范需求。针对于较为常见的单栋建筑物工程建设而言,其孔的分布一般是4个到8个左右,按照相关的原则和规范,在勘探之中,采取钻探和触探相互结合的勘探方式,选取土层和原位测试孔应该各自占据一定的比例。在这一过程当中,尤其是对于一些土层分布相对均匀但是厚度比较小的土层,由于操作上的一些难点,就极为容易出现原状的土试样或者是原位的测试数据不能够满足要求和规范的情况。分析其原因,一般都是由于勘探施工过程之中采取的土样测试和原位测试较为盲目,或者较为随机。所以,需要加强相关技术人员的操作,根据具体的情况,能够进行具体的分析,而不是一概而论,能够根据实际的场地特点,来合理的对采取的土试样间距进行布置,就可以避免操作当的疏漏,保证勘探的质量。

工程场地类别以及液化判定的问题

岩土勘探工程,需要根据实际的需要,对建筑当中的有利地段、不利地段以及危险地段进行划分,并且针对场地的特点和条件,提供一些了岩土地震稳定性的资料和评价、例如崩塌、滑坡以及液化等等。场地的划分,应该是以土层的相关效剪切波速以及场地的覆盖厚度等方面内容为其基础,在布置勘探孔的过程之中,需要对测量的实际情况予以考虑,针对土层的剪切波速等予以实际的分析和探究,保证其个数不能够少于2个,同时孔的深度不能够小于20米。但是,在实际的操作当中,这一方面的问题往往会有所疏漏,没有按照规范来进行,对土层的剪切波速以及覆盖的厚度等没有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考虑,进而造成操作上的不合理,影响工程勘探的质量。针对于存在有饱和砂土的地基,除了6度的设防之外,需要进行相关的液化判定,这一点非常重要。另外一个方面,对于勘探当中的勘探孔个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实际的分析,力求做到有的放矢。

相关的勘探手段和方式

根据上文对勘探工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可以对现今的主要操作情况有着一个大致上的了解和掌握,接下来将对勘探当中使用的主要测试方式和手段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帮助明晰其适宜性以及使用的合理性,同时对优点以及缺点等有着很好的掌握。

在湖泊以及水泥当中,使用静力触探的方式效果比较好,针对其中淤泥、软土质的情况,可以有着比较好的发挥,可以进行准确的分层,同时客观的反映出地基的强度,但是其不适用与使用在山前冲洪积地层的情况,由于其土层之中的颗粒比较粗,再加上地下水的埋藏又较深,静力触探并不能够对实际的情况进行反映;针对于粉土、砂土以及一般的粘性土,则较为适宜使用标准的贯人试验,但是其不适用与使用在淤泥和碎石土当中,由于软土的灵敏性较高,所以会对贯击的准确度有着较大的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对工程勘探当中的常见技术问题,诸如设计勘察的实际要求、取原状土试样的原位测试问题以及场地的类别问题等,进行详细深入的分析和探究,分析此些方面存在问题的根源所在,并且从实际的角度出发,对操作上的不恰当之处进行了探析,对改进的方案进行了阐述,同时,对勘探的主要测试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了分析,帮助明晰其适用的情况和优缺点等等,旨在加强实际之中的运用,改进不足之处,为工程勘探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刘青.浅议工程勘探之中的问题和改进措施【J】.现代工程建设,2010.9

第9篇:工程勘察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发展趋势

Abstract: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in China professional after nearly twenty years of efforts, has realized to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progress in exploration, prospecting means, whether from the exploration equipment, technical investigation of digital or technical staff knowledge of the breadth and depth have made rapid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through analyzes the present development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urvey technology, and discusses the method of technology for investigation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development trend;

中图分类号:P25

一、我国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现状

1.桩基技术方面

在高层超高层建筑中,桩基技术应用最为广泛。如混凝土预制方桩和预应力管桩由于具有单位承载力投资省、质量有保证、施工速度快等特点,近几年得到快速发展;混凝土灌注桩及其后压浆技术由于桩长和桩径范围选择大,提供的承载力幅度大,地层适用性强等特点,发展也很快。为合理利用桩间土承载力,复合桩基技术的理论研究与应用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2.地基处理技术方面

我国软土地基处理现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在天然地基的合理利用方面,开发了大量的复合地基新技术。强夯法、预压法、排水固结法、堆载预压、水泥土桩、碎石桩、以CFG桩和静压砼预制小桩为代表的刚性桩复合地基技术,得到广泛使用和研究。复合桩基和刚性桩复合地基中桩土相互作用的理论和研究成果逐步被采用。

3.深基坑工程及边坡支护技术

我国深基坑及边坡支护技术是近20年来随着高层建筑的大量兴建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是集岩土工程和结构工程为一体,包括支挡、防水、降水、挖运土、监测和信息化施工的系统工程,具有工程地质复杂多变,区域性和个性强的特点,已成为施工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4.环境岩土工程方面

与环境关联的岩土工程及与岩土有关的环境工程的广义环境岩土工程的概念逐步为学术和工程界所接受。环境岩土工程的概念和理论逐步深入人心,地基处理与深基坑工程对环境的影响问题的认识与处理,要求将地基处理与深基坑工程作为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整体问题一并考虑成为环境岩土工程的新思想。

5.岩土预测与控制方面

从采用传统理论力学和计算土力学计算方法发展到采用灰色理论、损伤力学、神经网络技术等人工智能方法和动态滚动预测方向发展;控制技术从单一手段朝着多样、复合的方向发展。

二、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方法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下面就与传统勘察方法进行对比, 加以论述。

1.传统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方法研究

勘察资料过于地质化。由于部门长期的条块分割, 勘察、 设计分散作业, 加之岩土工程规范制定和新技术、 新方法应用的滞后, 以及专业设置过细, 岩土工程本身的特殊性等原因, 设计与勘察之间脱钩多,使得勘察提供的岩土工程信息通常以设计人员难以理解的形式出现,而且勘察也较难参与设计的全过程;设计人员也因知识的局限, 很难深层次理解岩土工程勘察信息, 因而勘察成果在设计中的转化率较低, 造成许多不应有的浪费和损失数字化地图与数字化设计系统间不够贯通。地形图是设计系统的底图或称基础数据,由于数字化地图中的某些环节技术条件不成熟,与 CAD 设计软件的接口不匹配, 很难顺利实现对接, 设计系统不得不重新将勘察资料数字化, 影响了设计系统 CAD 的推广应用。勘察信息数字化程度低。勘察部门提供的勘察信息往往以图纸、 表格、 文字等形式为主,内容上定性描述较多。这一方面造成设计人员对于勘察信息难于准确理解, 另一方面造成对勘察信息处理、 利用上的困难。

2.数字化勘察技术研究

数字化岩土工程勘察是指应用当代测绘技术、 数据库技术、 计算机技术、 网络通信技术和 CAD 技术, 通过计算机及其软件, 把一个工程项目的所有信息有机地集成起来,建立综合的计算机辅助信息流程,使勘察设计的技术手段从手工方式向现代化 CAD 技术转变,作到数据采集信息化、 勘察资料处理数字化、 硬件系统网络化、 图文处理自动化, 逐步形成和建立适应多专业、 多工种生产的高效益、 高柔性、 智能化的工程勘察设计体系。该技术体系用系统工程观点, 把勘察、 设计的图纸、 图像、 表格、 文字等以数字化形式存贮。

3.数字化勘察技术关键优势

岩土工程地质建模的方法目前采用的主要有表面模型法,表面

模型法的历史较早,它的基本内容就是通过精确的表示出工程地质体的外表面来表示均质地质体的建模方法,也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建模方法。表面模型法的数据来源是通过测点获得的一系列离散的测点资料, 包括测点的几何特征数据和属性特征数据, 然后利用数据解释结果重构地质体界面。可以抽象为把一系列同属性的点按照一定的规则连接起来,构成网状曲面片,进而确定整个地质体的空间属性,有很多方法用来表示表面, 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数学模型法和图示模型法, 本论文主要讨论图示模型法。 常用的图示模型法有边界表示法、 规则格网法、 等值线法、 不规则格网法等, 其中不规则格网法是本系统选用的模型表示法, 将做详细分析讨论。不规则格网法是将区域内有限个点将区域划分为相连的三角面网络。 区域中任意点落在三角面的顶点、 边上或三角形内,如果任意点不在顶点上, 则该点的数字属性值通常通过线性插值的方法得到,所以 TIN 是一个三维空间的分段线性模型, 在整个区域内连续但不可微。有许多种表达 TIN 拓扑结构的存储方式,这里采用一个简单的记录方式是:对于每一个三角形、 边和节点都对应一个记录,三角形的记录包括三个指向它三个边的记录的指针, 边的记录有四个指针字段, 包括两个指向相邻三角形记录的指针和它的两个顶点的记录的指针;也可以直接对每个三角形记录其顶点和相邻三角形。每个节点包括三个坐标值的字段,分别存储 X,Y,Z 坐标。这种拓扑网络结构的特点是:对于给定一个三角形,查询其三个顶点属性和相邻三角形所用的时间是定长的。它在沿直线计算地形剖面线时具有较高的效率,当然可以在此结构的基础上增加其它变化,以提高某些特殊运算的效率。对岩土工程勘察方法实施改进, 逐步过渡到数字化勘察技术, 并推广其广泛应用, 这是勘察工程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是这其中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不仅仅是因为其中还有一些关键技术问题尚未完全攻克,而且我国目前在数字化勘察、勘探方面的专业人才也很匮乏, 因此, 必须加大数字化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人才的培养, 并加快该技术的研究应用,以真正实现岩土工程的数字化勘察的广泛应用。

4.数字化勘察技术的应用

我们在进行道路、 桥梁、 隧道的测量设计经常遇到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的情况。如线路在丘陵山区,经常是各种树木生长茂盛、 沟壑纵横,难以通视,传统的测量手段很难解决,经常令测量工作人员吃尽了苦头。传统的测量手段数据处理往往用手工方法记录储存,不仅数据显得零乱,而且在数据后续处理中,往往手工处理,工作量大,容易出错,测量数据不易校核。 由于处理枯燥,需要耗费的重复劳动也就相当多,内业处理出错率较高。通过调查研究, 在我国大多数单位在公路设计测量工作中采用的方法传统,速度慢、 精度差,数据不易保存校核,所以难以适用当前推进公路建设自动化、 信息化建设的要求。采用现在传统的测量方法存在许多弊端,例如测量数据多,易出错,测量完毕不易校核和保存,采用数字化地形图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采用专业数字化地形图测绘,经过处理后,可以满足公路规范的需求,每条公路的地形图可以形成永久保存的电子档案,勘测成果在图上一目了然,可重复利用,并可不断补充调整。 公路设计引入专业勘测的电子地形图,勘测效率大大提高,勘测费用降低很多,勘测设计周期会大大缩短,而且数据精确,易于保存,数据直接导入利用,免去人工录入的繁琐和失误,可以重复利用,一举多的,可以纸上选线、 定线,测量数据可以视实际情况,随时补充调整。测量成果可以直接与国家控制网转化,以便与其他测量行业的数据共享。测量完毕或公路施工后能长久保存测量成果,并进行校核,推进公路测量的数字化进程。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岩土工程勘探是工程质量的重点,目前我国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方法较多,且众多勘察方法、技术发展的成熟程度不尽相同,所以我们要在实际勘察设计工程中积累经验、重视有效性的发展、时刻应用新科学新技术来发展我国的工程勘察技术,把我国的勘察技术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赵成刚,白冰,王运霞. 土力学原理[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