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物流规划报告范文

物流规划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物流规划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物流规划报告

第1篇:物流规划报告范文

距2月25日《物流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出台已过去近半年时间,金融危机的到来,使得物流业面临发展30年来最为困难的一年。《规划》出台后,国内物流市场迎来怎样的变化?

二季度物流需求系数高于预期

博科资讯的调研报告指出:《规划》的出台的确推动了国内物流市场的发展,在金融危机的负面作用下,2009年第二季度的物流需求系数并未如业界预计的下滑,而是依然与2008年全年物流需求系数持平,保持了3.0的位置,这一点与中国物流市场自然增长的趋势不谋而合。

而今年年初的调查称,由于物流业的发展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高度的同步性和依赖性,因此金融危机的蔓延同样对我国物流业的发展造成了冲击,特别是去年9月份以后,物流业务明显下滑,部分业务领域和局部地区还出现了负增长。

博科资讯调研结果显示,区域物流和重点行业物流在2009年第二季度呈现出逐步回暖的趋势。

报告称,在所有的制造、零售流通企业中,89%的企业对其专业物流服务商的物流供应链信息化系统提出了要求。博科资讯物流供应链研究中心预计,在《规划》的推动和物流行业市场自然发展的双重作用下,2009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将达到100万亿元,其中,物流供应链软件行业将伴随着物流的发展而保持高增长的态势,在2010年将超过21亿元的市场容量。

对于2009年第二季度中国物流市场规模,博科资讯物流供应链研究中心分析对比发现,2009年第一季度的物流需求系数为2.7,低于2006年以来同期系数;第二季度的物流需求系数回升至3.0,与2008年全年系数持平,高于市场预期。对于企业物流发展特点,分析结果显示,37%的企业已经外包物流业务,日益增多的企业货主认为值得把一项或多项物流活动外包给专业的物流服务公司。在受访的4801家生产制造、零售流通企业中,有1777家企业已经将其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物流公司。

信息化和标准化成最大诉求

调查显示,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仍然有少数物流企业在下行的经济环境中实现了业绩的增长。博科资讯物流供应链研究中心分析发现,对于5%逆势发展的物流企业而言,对服务对象和区域的准确定位、完善强大的信息化系统、以及对新兴物流业务的大胆探索是实现逆势增长的主要原因。

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已经成为物流企业的共识。调查报告显示,几乎所有的受访企业都认为,作为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对于提高物流运作效率、管理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信息化水平不高,已成为制约中国物流行业发展的障碍。

由于缺少信息化的精确管理,我国企业一般以高库存的形式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仓库只是个仓库,没有形成现代企业需要的中转站。目前我国物流管理费用与GDP的比率仍高达2.3%,而美国和日本均只有0.4%。有分析人士指出:“由于缺少信息化的支持,公司各部门之间沟通效率低,难以形成合力,需要更多的人力来完成复杂的数据整理、收集、统计、分析工作,同时也容易出现失误,必然导致管理费用居高不下。”

由此,《规划》强调。“应积极推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促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尽快制订物流信息技术标准和信息资源标准,建立物流信息采集、处理和服务的交换共享机制。加快行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全国性公路运输信息网络和航空货运公共信息系统,以及其他运输与服务方式的信息网络。推动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建设,鼓励城市间物流平台的信息共享。”

物流行业标准的确定和制定,是包括生产服务企业和物流企业在内的所有受访企业呼吁亟待解决的问题。

博科资讯物流供应链研究中心在《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市场效应调研中发现,对于国家关于信息化和标准化的提倡,拥有强度响应能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分别占比11.69%和1.34%。大型国有企业和较大的民营企业对标准化都很重视,但由于中国的物流行业本身处于发展初期,大多数物流企业尚处于发展初期,对标准不够重视,是致使物流标准化工作难以快速推进的重要原因。

第四方物流企业蓬勃兴起

在此次调研中,第四方物流的兴起成为国内物流行业发展的一个亮点。所谓第四方物流是指依靠业内最优秀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技术供应商、管理咨询顾问和其他增值服务商,整合社会资源,为企业提供独特的和广泛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在本次调研中,博科资讯物流供应链研究中心发现,国内第四方物流行业正在蓬勃兴起,第四方物流无缝联接了物流供应链的理念。以低成本、高效率、实时运作,实现最大范围的资源整合,为客户提供最佳物流服务,进而形成最优物流方案或供应链管理方案。

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是第四方物流得以发展的前提。借助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快捷的通讯方式,第四方物流才能有效与各个部门联系,提供从供应商到经销商、从经销商到单一客户的一整套涉及货物运输、仓储、货物跟踪等全流程的解决方案,对整个供应链进行有效管理。

第2篇:物流规划报告范文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则,充分利用现行政策和有效资源,抢抓机遇,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设施,用现代物流技术和理念整合粮食物流各个环节,促进粮食流通现代化。

二、主要任务

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国家和省粮食仓储、物流规划以及粮食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性文件;研究制定市县仓储、物流规划,用规划指导建设;抓住国家拉动内需增加投资的机遇,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财政投资粮食流通项目,做好粮食仓储物流项目的储备、申报和跟踪服务,正确引导地方和企业对粮食仓储物流项目投入,尽快构建满足粮食流通的仓储体系和贯通省内外的粮食现代物流通道;加大在建项目检查指导力度,做好各级财政补助项目和园区的建设管理;积极关注、指导非国有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并做好相关投资统计工作。

三、内容和目标

1、编制物流设施建设规划。各地要深入学习国家和省粮食基础设施和现代物流规划,结合本地粮源、交通、粮食基础设施布局等实际情况和粮食生产、流通发展趋势,认真研究制定市、县级粮食物流设施建设规划(规划期2012—2015年)。用规划指导今后一个时期的物流设施建设工作,避免重复建设。

2、做好项目申报工作。要按照国家粮食局《关于进一步做好粮食现代物流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切实做好粮食物流项目布局、建设和申报管理工作。项目申报工作要在粮食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加强与发展改革部门的沟通协调,认真编报粮食物流、仓储等基础设施项目资金申请报告。要加大工作力度,关注政策动向,抓住机遇,务求实效,做好项目建设和投资争取工作。

3、加强在建项目管理。已竣工的53个仓储物流项目(其中新建26个)做好竣工验收、资料归档、库区功能完善等扫尾工作。继续对在建项目和粮食产业园区建设工作进行督查,规划不合理或者影响长远发展的建筑物要及时纠正、拆除,做到生产、生活区功能规划合理、货畅其流,消防、环保设施完善,生产安全、经济高效。2012年争取竣工或基本竣工新扩建仓储物流项目19个。获得国家和省资金补助的物流项目、示范库建设、产业(物流)园区、加工项目,要按照中央和省补助项目的原则和要求做好各项工作,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争取年底前竣工验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4、继续推广粮食散运。各地要按照《省关于加快推广散粮运输的意见》继续开展粮食“四散”工作调研,加强对外交流、考察,引导仓储、加工企业适当投入,努力提高和扩大当地“四散”能力和范围。南部地区争取“零”的突破,中部地区实现由点到面的扩展,北部地区尽快普及和提高。2012年,全省粮食散装、散运、散卸的比重争取达到20%,进一步降低粮食流通成本。

5、做好项目准备工作。已进入前期准备的项目要抓紧做好开工前各项工作,及早开工,今年全省争取新开工物流设施项目15个以上。产业园区有条件尚未启动建设的,要抓紧做好项目立项、开工、备案等工作。同时要整合资源、招商引资,积极谋划新项目,增加项目储备,增强发展后劲。

四、工作步骤

一季度编制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向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申请各类项目;印发全省活动方案;各市县完成活动实施方案并上报省局仓储处。

二季度研究制定市县级粮食仓储、物流、维修改造、农户储粮规划(可合写),并报省局备案;省市局组织活动开展情况检查并通报各地。

第3篇:物流规划报告范文

关键词:第四方物流;东北地区;问题;对策

第四方物流的发展能够对提供商资源进行整合,为物流发展提供全面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对于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对于我国老工业基地――东北地区而言,其具备现代化物流发展的物质基础,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相应的问题,实现东北地区第四方物流的发展对于我国整体物流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第四方物流发展现状

随着近几年物流产业的迅速发展,第四方物流逐渐成为新的行业热点,成为物流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根据物流行业的实际调查显示,2010年全球的物流实际实际费用总支出为6万亿美元,其中我国占据物流市场份额为4800亿美元,为全球总物流支出的8%,截止到目前,全球物流总额年平均增长率为15%,其中第四方物流总额以年平均6.5%的速度稳步增长。同时针对我国大中型物流仓储企业进行实际调查,大多数企业会选择新型的现代物流企业,并愿意将综合物流业务进行外包。由此可见,我国第四方物流市场的发展空间巨大。

经济全球化形势发展,使得国内外交流形式逐渐得到融合。国外第四方物流企业的成功案例,对我国大型的物流企业起到一定影响。例如:我国南北方两个初具规模的第四方物流在合作过程中,进行用户服务时,双方实现资源共享,使得在没有任何实际投资的情况下,业务能力得到实际拓展

二、第四方物流在东北地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四方物流产业的发展壮大,对于东北区域经济活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经济环境以及诸多因素的影响,第四方物流产业在东北地区的发展依旧存在一定障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东北地区第四方物流缺乏发展规划。在东北地区物流产业发展中,缺乏对第四方物流产业发展的规划,导致第四方物流产业发展缓慢。东北地区第四方物流企业无法发展规划,具体体现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思想观念问题,现代物流产业的出现,现有的物流企业缺乏对第四方物流的正确认识,导致物流产业高速发展中出现相应的问题,对现代物流产业的认识应该有效提升;另一方面,规章制度不完善是阻碍发展规划制定的重要因素。由于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相关制度以及法规条文缺乏完善。这就导致在第四方物流实际发展中缺乏正确引导,导致物流产业发展步伐受到阻碍。同时,由于我国东北地区身居内陆,在第四方物流的实际发展中存在物流基础设施薄弱问题。基于东北地区辽宁省为例,工业基础较为雄厚,根据中国第四方物流市场调研报告显示2010年辽宁省完成装备制造业增加值为1900亿元,环比上涨22.3%,取得明显优势。但是基于物流产业的发展与南方发达地区相比,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虽然大连新增港口通货能力156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50万标准箱,但往往局限于单纯运输方面,物流增值服务能力低下。这样问题的产生,是缺乏具体的发展规划进行实际引导,导致第四方物流发展受到影响。

2.东北地区第四方物流信息化水平较低。信息化在第四方物流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是保证第四方物流发展的基础。随着信息化水平的逐渐提升,东北地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发展已经取得巨大进步。同时由于信息建设水平的迅猛发展,使得现代信息水平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导致信息化水平较低。根据2011年中国物流信息化发展报告显示,东北地区物流信息化水平明显低于南方发达城市,南方物流信息化覆盖面积高达85%,东北地区为65%。通过数据对比,明显看出东北地区在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在东北地区第四方物流建设过程中,物流信息系统以及信息资源缺乏统筹规划,使得信息化系统与信息资源没有得到整合,导致信息化水平发展缓慢。

3.东北地区第四方物流基础设施薄弱。东北地区第四方物流基础薄弱,是影响第四方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东北地区在进行物流产业实际发展中,在物流的基础设施(如公路以及铁路)以及基本设备(如仓库和车辆)等方面,依旧存在一定缺陷,导致第四方物流产业发展受到阻碍。基础设施薄弱主要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铁路灵活性发展不具备相关优势,铁路信息系统不够完善,对于物流的实际运输灵活性能力低下,导致延误以及铁路专线建设能力较差;第二,公路货运缺乏一定规模建设,导致货运能力受到影响,并且公路货运的安全性较低;第三,物流产业仓库建设能力较差,依旧保持传统物流仓库建设,导致仓储缺乏科技性,信息化程度低下。

4.东北地区第四方物流专业人才匮乏。物流进行外包以及信息化平台的建立,并不意味着整个物流供应链条的整合。在优化供应链以及整合社会资源的过程中,第四方物流从业人员在其中具有重要作用,是保证物流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东北地区在进行实际发展过程中,由于第四方物流产业发展较晚,使得第四方物流人才缺乏。人员素质问题、创新意识以及实践环节都缺乏专业精神。根据物流人才缺口调查报告显示,东北地区第四方物流人才需求为45%,人才供给为20%,存在25%的人才缺口,造成第四方物流发展缺乏人才推动。由于第四方物流产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人员以及具备丰富经验的人才进行推动,这就体现了教育体系问题。

三、第四方物流在东北地区发展的对策分析

1.制定第四方物流发展规划。发展规划的制定,是保证第四方物流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正确的发展规划的制定对于东北地区以及全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能够实现第四方物流产业的发展。制定发展规划,能够有效的加强各个物流功能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合作,促进第四方物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第四方物流的实际发展意识,应该进行大力宣传,实现对第四方物流产业的正确理解。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重视第四方物流产业的在现代物流产业当中的重要作用,保证第四方物流产业的发展得到推动。同时,政策制度的推动,是保证第四方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制定的关键因素。这就需要政府转变职能,明确对第四方物流产业的理解,以及能够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实现对第四方物流产业的有效认识,在制度上针对第四方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促进现代物流产业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2.建立东北地区物流信息化平台。第四方物流产业在实际发展中具有强大以及高效的信息处理能力,实现东北地区物流信息平台的实际建立,对于第四方物流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东北地区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正处于快速发展的进程当中。物流产业在区域经济中地位逐渐突出,对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就需要将信息服务产业与现代物流产业相结合,最有效途径就是大力发展第四方物流产业,实现区域信息化平台的建立。在实现整个物流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对互联网资源进行实际整合,为物流企业以及相关单位提供准确、高效以及便捷的信息服务。通过信息化平台的建立,形成信息化共享体系,为东北地区第四方物流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改善行业信息当中信息不对称现象,为实现东北地区第四方物流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3.完善东北地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我国物流产业能力的整体提升,需要依靠第四方物流产业进行支撑。东北地区在进行第四方物流的发展中,依旧需要对物流基础设施进行实际建设。由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周期较长,这就需要以政府为主导,引导外资以及当地资金实现完整的投资体系的建立,并通过国内外发展经验,改善物流设施投资以及现金回报制度,实现企业的低成本运行。同时,对于货物运输过程中的交通问题进行建设,保证运输过程中的便捷性以及高效性。对于物流产业发展,需要制定科学的操作规范,保证第四方物流产业发展操作当中的规范性。在硬件以及软件的各个方面提升管理水平,保证物流企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相一致,保证第四方物流企业在东北地区得到发展,提升我国整体物流产业综合水平。

4.加大专业物流人才培养力度。由于物流专业型人才匮乏,导致东北区域内部第四方物流发展缓慢。对于大量的人才缺口,在东北区域外部,应该重视对物流人才的引进力度,保证第四方物流人才缺口得到填补。政府应该制定政策,对于引进的专业素质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机制,保证专业型人才为东北地区第四方物流的发展做贡献。同时,在地区内部,众多高校应该重视第四方物流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四、结论

综上所述,第四方物流作为未来物流发展的重要方向,其高效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东北地区由于区域经济以及物流发展因素的影响,需要从信息化平台、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改进,保证东北地区第四方物流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萍.第四方逆向物流相关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12:34-35.

[2]张永宾.多协调型第四方物流风险评价的研究[D].黑龙江科技学院,2012:56-57.

第4篇:物流规划报告范文

大力推动行业发展

记者:2009年3月国务院出台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一年多来,中物联在《规划》的推动、落实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何黎明:为政府服务,做好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桥梁纽带,是我国行业协会的重要职能,同时也是争取政府对行业支持的有效途径。2009年《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提出了关于税收、交通、投融资、支持物流企业、促进物流园区发展和推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等六个方面的“60条”政策建议。目前,税收试点企业范围进一步扩大,融资贷款额度进一步增加,甩挂运输试点政策开始实施,国家对重点物流项目的支持越来越多,力度逐步加大,许多地方政府制定规划、出台政策,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同时,受国家有关部门委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承接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七个专项规划中的四个,分是“全国物流国区规划”、“应急物流体系建设规划”、“商贸物流规划”和“物流标准化发展规划”。目前这些规划的研究和编制工作基本完成。

中物联积极协调政府有关部门,为物流行业争取政策,为物流企业带来实惠。经中物联汇总推荐,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税务总局已批准593家物流企业进入物流业税收试点企业;中物联受财政部委托,先后完成了农村流通体系财政支出政策、服务业集聚功能区财政支持政策等多项研究课题,并组织专家协助评审地方项目1000多个:中物联提出国家开发行支持物流业发展战略规划,并协助推荐重点优势企业,已使物流项目和企业获得贷款超过100亿元。

根据《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关于“加快物流人才培养”的要求,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已把工作重点由前些年推动在全国大专院校开设物流专业、扩大物流专业招生比例,转向注重提高大专院校师资力量、教材质量和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上来。

记者:回顾“十一五”特别是即将过去的2010年,您认为中国物流业发展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何黎明:2010年是我国“十一五”的最后一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长率为10.6%,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5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增长9.5%~10%。伴随着宏观经济的回升向好,我国物流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全力为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提供坚强的物流服务保障,出现了可喜的发展势头。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物流运行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物流需求明显回升;物流业增加值回升加快,物流企业经营情况好转。据对重点物流企业统计调查,1~8月,调查企业货运量由上年同期的下降1.5%转为增长27.1%,主营业务收入由上年同期下降18.4%转为增长41%,利润额由上年同期下降77%转为增长448%,调查企业全部实现盈利且盈利水平有昕提高。

五年来,我国物流业保持了持续较快增长。社会物流总额从2006年的59.6万亿元,上升到2010年的125万亿元以上,增长了2倍多,年均增长16%,大大快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维持在18.4%左右,物流增长潜力巨大。“十一五”期间,我国物流企业规模快速成长。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中国物流企业50强名单”显示,2009年50强物流企业主营收入达到4506亿元,比2005年的3572亿元增加26%。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超过干亿元,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超过百亿元,所有50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均超过十亿元。排名第50名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2.2亿元,是2005年3.6亿元的34倍,市场集中度显著提高。从2005年开始,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依据《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国家标准开展A级物流企业评估工作。截止到201。年年底,全国拥有A级物流企业1061家,其中,5A级企业76家,4A级企业330家,3A级企业450家,2A级企业195家,1A级企业10家。至此A级物流企业已覆盖除外大陆的所有地区。A级物流企业覆盖了国有、民营、外资企业,吸纳了各领域、各行业、各地区代表企业,集中了国内物流企业的典范,初步形成了我国物流企业群体。

明确思路,突破创新

记者: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作为新一任会长,您如何看待现阶段的物流业发展形势?有哪些值得重点关注的领域?

何黎明:2011年既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贯彻落实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三年规划的最后一年。从物流行业看,十七届五中全会中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要取得重大进展,将服务业作为战略产业发展,物流产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从制造业PMI指数看,经济向好的预期更加明显。9月份制造业PMI指数53.8%,较上月回升2.2个百分点,生产、新订单指数分别上升3.3个和32个百分点,产成品库存指数则下降1.9个百分点,显示制造业产品需求回升,进而刺激物流业活跃发展。

基于上述分析,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提出了2011年行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主要包括:

1 认真贯彻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服务社会经济转型发展为目标,以实现物流业转型发展为核心,加大物流企业整合、改造、提升、转型的力度,全力做好重点产业物流需求服务保障工作,推动物流业和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2 积极协助国家有关部门进行《2011-2020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前期研究工作,明确物流业“十二五”以至未来10年发展的总体思路、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工作重点、政策措施;

3 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规划》,推动各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加快出台支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

措施,促进物流产业政策体系建立,改善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引导物流企业做大做强;

4 继续深化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流通业、农业等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融合发展、供应链发展、产业链发展,大力推进社会化物流和专业化物流服务,创新物流服务方式,提高物流服务附加值,进一步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 大力提升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的物流信息化水平;

6 大力发展低碳物流:

7 加快生产资料流通转型发展,要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连锁经营和制等现代流通方式,构建顺畅高效、竞争有序、绿色环保的流通体系等等。

记者:“十二五”时期是《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的“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关键时期,对此,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将开展哪些工作?

何黎明:“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的“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关键时期。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发展很快,形势很好,但总体上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物流运作成本高、效率低、浪费大,现代物流服务体系还很不完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主要目标。要求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

我们要结合物流业发展的实际,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要抓住机遇,务实创新,努力完成“十二五”期间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重点任务。要积极扩大物流市场需求,推动物流需求社会化:要支持各类物流企业加快发展,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企业集团,要促进资源整合,优化基础设施布局: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全面提高物流技术、管理和信息化水平,要进一步营造政策环境,形成推动物流业发展的合力;要充分重视绿色物流,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把服务做深做细

记者:目前,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除了定期行业统计,PMI指数外,还在推动企业升级与结构调整,行业调研,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这些工作对行业发展起到怎样的推动作用?

何黎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成立已经十年了,十年以来,我们积极探索新时期行业协会的服务规律,在为会员企业服务、为行业服务、为政府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得到企业、行业和政府的认可。

2010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进一步夯实物流信息统计工作、物流教育培训工作以及物流标准化等行业基础工作。把行业信息统计、监测、分析、交流、工作放到突出位置来抓,按月度的制造业、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已经成为政府部门加强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中物联开展的物流统计分析报告、生产资料市场流通统计分析报告,不仅得到政府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也成为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同时,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会员企业服务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2010年,我们在为企业服务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进行了为A级企业评估、争取金融支持、物流企业税收试点、物流企业信用评级、物流示范试验基地评审、推进物流科技进步以及咨询服务等七个方面的工作。

记者:近年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服务能力不断加强,市场地位进一步确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将重点开展哪些工作?

何黎明:面对当前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迫切需要加强服务能力建设,要在改善发展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加快协会内部体制机制的创新。要完善协会的章程,创新制度;要加强学习型协会建设,提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工作的整体素质,要改革人事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调动员工积极性,组织社会力量,充分发挥专家和企业家的作用,通过各种形式进一步提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服务能力和水平,切实为会员、为企业、为政府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第5篇:物流规划报告范文

日本物流园区的发展历程说明物流同区与物流业的高度发达并不共生的。日本从60年代末就开始建设物流同区,当时日本经济处于高速增长期,经济稳步发展,需求扩大,经济发展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双重因素是导致物流园区产生的主要因素。

在日本,大型物流基地是由政府以很低的价格将土地卖给开发集团,并由若干企业集团、株式会社向银行贷款建造的。日本政府考虑到建设人型物流基地投资巨大、回收期长、社会效益显著,对改善城市功能具有特殊的意义,所以银行予以长期低息贷款或无息贷款。在欧洲,法国政府要求地方各级政府资助物流园区的建设,并对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一定资助。

政府担任总体规划者

日本政府把全国的大型物流基地建设的总体规划交给了通产省、运输省、农林水产省、建设省和经济企划厅等5省主务大臣,由他们制定全日本共通的基本事项,决定建设流通基地的城市。凡需规划建设人型物流基地的城市,均以本地区的城市规划为原则,决定物流基地的建设地点、数量、规模及功能,并报中央主务大臣审批。

日本东京都建设物流园区时的主要措施有:一是政府在市政规划时就确定在城市的边缘地带、内环线外或城市之间的干道附近,规划有利于未来相关设施配套建设的地块作为物流园区基地;二是将基地内的地块分别以生地的价格出售给不同的物流行业协会,这些协会再以内部募股作为购买土地和建设物流设施的资金:三是政府对已确定的物流园区,积极加快交通设施的配套建设,并在促进物流企业发展的同时,促进物流园区的地价升值,从而使有关的投资者得到丰厚的回报。

在日本,物流园区的建设主要是由政府推进的,政府在物流园区的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日本政府将发展现代物流视作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对于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控制能力和作用十分重视。

政策法规的支持

通过对各国物流政策的分析可知,虽然各国均未制定针对物流的专门法规,但是政府方面都在采取相应的政策来促进本国物流业的发展。这些政策虽然各有侧重,但大同小异,方向和目的是一致的。

在日本,首先进行物流的系统分类:将物流系统的布局分为区域内、区域间和国际物流三个部分。从20世纪50年代起,日本政府就开始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侧重制定相关政策。在从美国考察回国后,开始重视流通领域现代化的重要作用。1964年,通产省在产业构造委员会中设置了流通小委员会,正式着手计划和实施流通政策和措施。

在短短的几年中就先后制定了“流通政策的基本方向”、“流通现代化的展望和课题”、“流通活动系统化报告”、“流通系统化基本方针”等政策措施。此外,通产省还与经济企划厅、运输省、建设省、农林水产省等六个政府部门联合制定了“流通市街地整备法”,决定整顿城市流通秩序,统一规划流通设施,以解决城市交通混乱、空气污染和噪音等公害。到1969年,形成日本全国范围物流体系的宏观规划。在规划中,结合1966年制定的《流通业务市街的整顿法》,将日本按经济特性分为物流区域,进行区域间物流和区域内物流的分类。

第6篇:物流规划报告范文

某物流配送中心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建设工期2年。

某物流配送中心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编制目录

第一章 物流中心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总论

1.1项目提要

1.2项目建设背景

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4主要研究结论及建议

1.5资金申请报告编制依据

第二章 项目单位的基本情况

2.1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2.2项目建设单位经营理念

第三章 申请资金的理由和政策依据

3.1申请资金的理由

3.2政策依据

第四章 项目市场分析

4.1冷藏物流市场分析

4.2区域经济市场分析

4.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第五章 项目基本情况

5.1项目建设条件

5.2项目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

5.3冷链物流中心定位

5.4冷链物流中心的功能

第六章 项目设计方案

6.1建筑工程设计方案

6.2技术工艺及设备

6.3总图运输

6.4环境保护

6.5劳动安全

6.6职业卫生

6.7消防

6.8建筑节能

第七章 项目招标方案及组织管理

7.1项目建设管理

7.2招投标初步方案

7.3工程评标

7.4项目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第八章 项目实施进度

8.1建设期

8.2项目前期工作

8.3项目建设工期安排

第九章 总投资估算及融资方案

9.1投资估算

9.2总资金分年使用计划

9.3融资方案

第十章 项目财务评价

10.1财务评价

10.2评价指标

10.3评价结论

第十一章 社会效益评价

11.1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11.2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11.3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11.4增加就业机会

第十二章 项目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12.1项目的主要风险因素识别

12.2风险程度分析

12.3防范和降低风险的对策

第十三章 物流中心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附件附表

13.1投资估算表

13.2流动资金估算表

第7篇:物流规划报告范文

前期规划范围及内容

*医院定位

类型: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

规模:床位数、年门诊量、年急诊量、年手术量;

标准:医院级别等次、学科划分、专业设置及业务能力、教学、科研设置等;

服务:区域卫生规划所赋予的医疗预防、保健任务。

*医院管理

体制:包括产权关系以及财政体制、医院治理结构等;

管理:包括医院组织结构、人力资源配置、服务方式及后勤保障体系等。

*医疗工艺

专业结构:医院功能单元(科室)设置和业务设定;

工艺流程:一级流程(科与科)和二级流程(科内流程)设定;

业务标准:卫生学标准和各科业务标准的设定;

指标体系:医院质量和效率各种指标的预设。

*信息系统(HIS)

HIS结构:HIS、CIS(PACS、电子病历、LIS等)、OA;

HIS作业流程:与医院服务流程和医疗流程相匹配的HIS作业流程设计等;

HIS网络结构:HIS综合布线方案及信息点位设置等;

HIS管理:编码管理、权限及数据管理等。

*专项设施

洁净室:洁净手术部、血液净化病房、生殖中心等方案;

医用气体:气体种类、终端设置及技术要求等方案;

物流传输系统:物流传输方式及点位设置方案;

标识系统:医院导向方案及表达方式;

无障碍设计方案。

*装备

医疗设备:医疗设备配置及机房条件等方案;

护理装备:各种护理装备配置及房间布置要求;

医院家具:各种家具配置方案及标准。

后勤保障:餐饮、洗衣、物资供应、保安、物业管理等工作。

建设前期的界定

鉴于医院建设的复杂性和专业性,在医院管理、医疗工艺、信息系统、医疗装备等诸多方面均需反复详尽的规划。为此,将医院建设前期界定在建筑初步设计完成前较为合适。主要包括5个阶段:项目建议书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项目建筑设计任务书、项目建筑设计方案、项目建筑初步设计。前期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详见图示。

前期规划技术要点

*医疗工艺规划要点

医疗工艺设计包括专业结构、工艺流程及相关技术指标和系统能力等。工艺设计分为方案设计和条件设计两个阶段。工艺方案设计是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任务书及建筑方案设计的依据。工艺条件设计是医院建筑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的依据,并与建筑设计深化、完善过程相配合。

医疗工艺设计两个阶段的要求,见表1。

医疗工艺设计成果,主要为工艺系统说明,任务量计算书,工艺流程设计、设备、装备、配置及说明(含技术条件及参数),用房配置要求(含用房条件)及相关系统配置(医用气源、洁净室、物流传输等)。

*医用专项设施规划

医用气体系统。三种基本医用气源为:氧气(O2)、真空吸引(Vac)、压缩空气(Air);氮气、氩气、二氧化碳可按实际需要配置;手术室应设置手术废气回收装置。

呼叫对讲系统的规划要求,见表2。

物流传输系统。宜采用气压管道传输方式,每个物流传输站点终端应配备标准计算机接口和电话机接口。物流传输系统的使用应建立符合责任要求的管理措施。

标识系统。应具有定位、指引、服务、管理等功能,也是医院形象设计的一部分,可综合采用标牌、专用符号、专用色彩、多媒体技术等方式体现。

此外,常用房医用家具基本配置,也应纳入规划,如诊室应配置诊查床、诊桌、座椅、屏风、观片灯等,治疗室应配置药品柜、器械柜、操作台、治疗车、抢救车等。

*医疗设备规划

医疗设备配置方案,应根据医院总体医疗能力和各医疗专业需求而定。设备配置计划,应根据各专业技术能力进行设备选型,并结合投资能力来确定。

设备机房规划应根据医疗工艺流程和设备技术要求而定,主要包括:机房选址、房间尺度、结构要求;机房条件,包括给水、排水、温湿度、电源及电负荷、综合布线及信息点设置等;设备定位,包括机房布局和布置要求,以及设备通道要求;防护要求包括各种射线防护要求和电磁波屏蔽要求等;卫生学要求按GB-15982标准。

医疗设备机房条件应在建筑初步设计阶段加以明确,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完成医疗设备机房全部技术设计。

*医院信息系统(HIS)规划

HIS需求分析:主要是应用范围、应用能力和条件;

第8篇:物流规划报告范文

关键词:河南省;物流园区;布局;原则

本研究为2013年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河南省物流园区的合理布局与运营策略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32400410811)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2月12日

一、河南省物流园区总体建设布局

2010年4月出台的《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指出全省规划总体上是“1+10”的模式。“1”是指郑州这一个国际物流中心;“10”是指十大行业,即食品冷链、医药、钢铁、汽车、家电、纺织服装、邮政、粮食、花卉、建材。那么,经过4年的发展,河南省的物流园区建设现状怎么样呢?

1、郑州国际物流园区的建设。郑州国际物流园区作为郑州国际物流中心的核心园区,重点发展以国际物流、区域分拨业务为主的高端物流业和优势制造业,为省级重点产业集聚区。规划范围为京港澳高速公路以东、万三公路(规划G107新线)以西、陇海铁路线以南、郑民高速公路以北所围合区域,规划面积约86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55平方公里。其中,涉及中牟县的区域规划面积约54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约39.4平方公里;涉及经开区规划面积约32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约15.6平方公里。园区范围内涉及行政村33个,人口4.8万。

目前,郑州国际物流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导则和市政基础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近期将提交最终成果。园区所涉及的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获批实施,园区产业规划编制工作正加快推进。园区道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总通车里程达到19公里。同时,铁路专用线、污水处理厂、热电联产等项目的初步选址和可研报告已经编制完成,计划近期开工。基础设施及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为企业入驻创造了条件,强有力的措施推进了招商引资工作。

作为郑州国际物流园区的起步区和核心区,河南(郑州)新加坡国际物流产业园由中国和新加坡两国合作建设,相关签约事宜已与新加坡方面达成共识。园区选址在郑州国际物流园区东北部,初期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规划了 “三大区、九大功能”。目前,产业园内“明星”物流企业汇集,香港嘉里大通(世界500强嘉里集团投资)项目已成功签约入驻,近期将开工建设;新加坡丰树物流(世界500强淡马锡全资子公司)、新加坡吉宝公司参股的安得物流,宜多果蔬冷链物流(世界500强日本住友集团全资)等项目将于近期签约;普洛斯物流、招商局物流、宝供物流、林安物流等知名物流企业正在积极洽谈。

郑州国际物流园区将以建设一个国际化、生态化、创新型的物流产业园区为目标,逐步建立产流互动、产城互融的复合型现代产业集聚区,力争将园区打造成为推动中原经济区发展的活力之区,成为未来国家物流产业创新综合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2、郑州航空港物流园区的建设

第一,著名电子产品公司努力汇聚航空港物流园区。目前,许多全球著名的电子产品公司正在努力汇聚郑州航空港物流园区。每天有几十万部苹果手机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乘坐飞机飞向世界各地,而且有关部门也正在谋划邀请韩国三星集团在航空港区建设三星智能手机生产基地。如能实现,全球两大高端手机品牌将齐聚郑州航空港区。航空港区有望成为全球高端智能手机的“大本营”。同时,中兴、华为、酷派、联想等国内智能手机知名品牌也谋划借势在航空港区建设手机产业园、制造中心、物流基地、呼叫中心等。

第二,物流“大佬”抢滩航空港区。国际航运物流巨头UPS已开通郑州-仁川-安克雷奇航线,以支持现有航线,提升运营能力。2013年5月底,河南省主要领导与UPS高层进行了会谈,就双方共同组建货运航空公司,在航空港区谋划建设郑州转运中心达成了共识,并确定了各项工作推进的时间节点,明确了责任人和工作要求。国内物流“大佬”们也不甘示弱,圆通航空物流项目,国航、南航、东航三大航整合组建货运航空公司项目,中国国际货运航空有限公司货运基地项目,东方航空物流项目等也正在商谈当中。

第9篇:物流规划报告范文

近年来,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是公司与公司之间的竞争,而是整体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除了考虑自身的利益外,更需要考虑整体供应链的竞争力和利益。在这种唇亡齿寒的模式下,企业必需有整体的概念,因此产生一个新的企业模式――供应链体系。在这样的体系下不仅应该包含正向的物流运作而且应该包含逆向的物流运作,只有包含逆向物流的供应链体系才算是一个完备的供应链体系。

一、逆向物流的产生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环保法规约束力度的加大,企业被迫承担起更多回收产品的责任。在美国,垃圾填埋场的数量急剧减少,而相应的填埋费却持续上涨,而且允许使用填埋方式的产品数目由原来的7683个减少到1993年的5345个,1995年更降至3518个。在德国,1991年的包装条例强制工业企业回收所使用的包装材料。强制性的法律法规使得企业不得不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加强逆向物流的管理,以期达到法律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逆向物流的经济价值也逐步得到显现,国外许多知名企业把逆向物流战略作为强化其竞争优势,增加顾客价值,提高其供应链整体绩效的重要手段。其中Cohen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如果企业使用再制造方式的话,一年可以节省40-60%的成本。

二、逆向物流的涵义

我们通常说的物流都是指“正向物流”,但一个完整的供应链不仅应该包括“正向”的物流,还应该包括逆向的物流。最早提出“逆向物流”这个名词是Stock在1992年给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的一份研究报告中,他在报告中指出:逆向物流为一种包含了产品退回、物料替代、物品再利用、废弃处理、再处理、维修与再制造等流程的物流活动。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逆向物流的定义是:“计划、实施和控制原料、半成品库存、制成品和相关信息,高效和成本经济地从消费点到起点的过程,从而达到回收价值和适当处置的目的。”

CarterandEllram定义逆向物流为公司通过再循环(recycling)、再使用(reusing)以及减少原材料的使用,使公司可以有效率地达成环境保护的过程。CarterandEllram认为逆向物流狭义的定义为通过配销的网络系统将所销售的产品进行回收的过程。但是以逆向物流广义的定义而言,逆向物流还包括减少正向物流中使用的物料数量,其目的是为了减少回收的物料数量和使产品能够再使用以及更方便地进行再循环处理。

狭义的逆向物流是指对那些已经废弃的产品再制造、再生以及物料回收的过程。而这种过程经常是由于环境或产品已过时的原因。而参与逆向物流的公司通常不属于原来的物流系统。广义的逆向物流除了包含狭义的逆向物流的定义之外,还包括减少使用资源,而通过减少使用资源可以达到废弃物减少的目标,同时还能够使得正向以及逆向的物流更有效率。

三、供应链中的逆向物流

1.由回收产品提供者到产品回收商的部分:

首先是回收产品提供者向整个逆向物流提供投入,也就是他们已使用完的产品或是不用的产品,而这些提供者可能是零售商或是最终顾客。而与正向物流的物料供应商不同的是,回收产品提供者并不会像物料供应商一样,当制造商有需求时就会提供所需的物料,而是要等到他们不再使用这个产品的时候,才会把这些回收产品提供出来。也正是由于这样使得产品再制商的再制生产规划和控制变得非常困难。

2.由产品回收商到产品再制商的部分

产品回收商到产品再制商之后,这些回收产品经由产品回收商收集起来并且将这些产品集中管理,以品再制商进行产品再制的需要。而这些回收商可能是与产品再制商有签订合约的厂商、各地的零售商或分销商等。

3.由产品再制商到顾客

产品再制商把回收产品进行再制之后,再交给分销商,而由分销商将再制产品运送给顾客。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逆向物流与正向物流部分是相同的,比如这两种物流同样需要有原材料的供应,同样需要进行生产规划和控制,同样需要将生产后的产品运送到顾客手中;但是,这两种物流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比如在逆向物流中的原材料采购并非像正向物流中的订购方式,逆向物流中的原材料是要等到顾客不再使用这项产品之后,才会将产品提供出来,而且在再制过程上因为回收产品的品质和时间的不确定性,将使得逆向物流的生产规划和控制相对于正向物流变得更加困难和复杂。

四、管理逆向物流存在的困难

从信息获得的角度来讲,许多企业不容易获得可以正确分析产品回收处理问题的信息。因为这些相关的信息通常都相当的分散,有的信息在公司内部,有的在整个企业链中,有的信息甚至是无法取得的。而这些必需的信息包括以下四种:

1.关于产品组成成分的相关信息。

2.关于产品回收数量以及不确定性的信息。

3.关于再制造产品、零件以及物料的市场需求信息。

4.关于产品回收处理以及废弃物处置的作业信息。

对于一个包含产品回收处理的制造系统而言,有七项特征使得生产制造系统的规划控制变得非常复杂:

1.回收产品的时间和数量的不确定性。

2.需要平衡回收产品的需求和供给。

3.需要将回收的产品分解。

4.回收产品所需物料数量的不确定性。

5.需要逆向物流网络的支持。

6.物料配合的复杂性。

7.对于修护以及再制造作业所需的物料,其处理流程是相当随机的而且是不确定的,同时其处理时间的不确定性也很高。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逆向物流在管理上比正向物流复杂得多,而究其原因在于逆向物流比正向物流增加了许多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恰恰是这些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往往会使整个逆向物流的绩效变差。

五、如何管理逆向物流

鉴于逆向物流本身存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笔者认为一定要有信息技术和运营管理系统的支持,才能使逆向物流实现规范化。在没有建成逆向物流信息系统的情况下,应该从根本上控制进入流通领域的商品和包装材料,比如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环保要素和逆向物流的需要,使得将来的回收处理和产品再制更方便;提高产品的质量以减少退货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