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学管理体系范文

教学管理体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学管理体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学管理体系

第1篇:教学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小学教学;管理机构;教师队伍

向管理要质量,向课堂要效益,只有强化管理制度,才能保证教学有秩序、管理有效率。因此,必须强化各项管理制度,加强体系建设。笔者认为,小学教学管理体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

一、建立健全学校教学管理机构

一般来说,小学教学管理工作是校长负责制,具体教学工作由分管副校长、教学主任负责,以教学部门为主的各职能部门协同配合,各位教师负责具体实施。这就形成了一个校长―副校长―教导处―教研组―教师的管理体系,这种体系的优点是分工明确、管理有序,缺点是沟通效率低,由下至上的意见反馈较慢。总的来说是比较适合目前小学教学管理需求的一种管理体系。其具体的分工如下:

1.校长对教学管理工作负总责

教学工作是小学各项工作的核心,因此,校长必须对所有教学工作负总责,从而能够让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各界的指导意见、建议得到落实。这也要求校长要将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管理上,要在精心谋划教学计划后,定期深入一线研究问题,考察各项教学工作是否按照秩序进行,并根据问题制订整改措施加以督促落实。

2.副校长负责协助校长制订、落实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和计划

使得各项教学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案能够得到贯彻执行,并跟进了解反馈情况,将有关问题、困难等情况向校长反映,以和校长一起共同协商解决这些问题。

3.教学处在正副校长的领导下做好日常教学行政管理工作

如:学期初制订各项教学工作计划,学期中按照计划开展工作,确保各项教学活动有序开展,学期末进行各项评价和反馈工作,为制订和实施下一阶段教学工作计划做准备。

4.各个教研组负责学科教学管理

各位教师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讨论制订本学科教学计划和实施细节,并开展具体的备课、授课活动。

二、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小学最宝贵的人力资源,只有为教师提供最多最好的资源,教师才能尽心尽力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和家长服务,从而促进教学活动良性发展。

1.要打造学习型小学,开展各种培训活动

小学应该努力打造学习型校园,使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

识,让他们通过各种培训活动来提高自己的素养,锻炼自己的能力,从而使得自己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将自己所思所学用在学生身上,推动小学生素质教育发展。

2.重视尤其突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青年骨干教师是小学的未来,只有重视他们的培养工作,才能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起来,尽快适应教学工作,培养出更多符合新课改要求的小学生。

3.做好校本科研工作

通过建立健全观课评课制度,将全体教师都动员起来,以学科为单元,加强对集体科研的重视和落实,促进教师科研能力和校本资源的使用,最终达到教师能力和素质共同提高的目的。校本科研着眼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要放在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的转变上。

4.通过各种类型的评价体系,对教师进行全方位考评

引导教师对自己教学科研活动进行有效反思,从而促使他们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我,最终达到实现他们自我价值、提高职业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万恩.加强小学教学管理的策略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

第2篇:教学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 民用航空器维修 职业教育 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Building of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for

CCAR-147 Training Organizations

LU Hong

(Aviation Engineering Institute, Civil Aviation Flight University of China, Guanghan, Sichuan, 618307)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ivil aviation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eaching management of civil aviation aircraft maintenance training organization. These requirements are analyzed in the paper and with the resource situation of the university being considered,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of CCAR-147 training organizations is built to manage the civil aviation aircraft maintenance training.

Key words civil aviation aircraft maintenanc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management

随着民航业的快速发展,机务人员大量增加,培训工作跟不上,致使机务维修的技能水平不断下降,为加强我国机务维修培训这一薄弱环节,民航局于2005年颁布了中国民用航空规章第147部,即《民用航空器维修培训机构合格审定规定》(简称CCAR-147),之后又连续颁布了与之相关的6个咨询通告,以便对国内机务维修培训进行规范管理,提高国内机务维修培训水平。自CCAR-147颁布以来,先后有45家培训机构通过了CCAR-147部的审定,其中国内35家,国外10家。为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效益,保障机务维修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培训机构应加强自身的教学管理水平,不断推进维修培训教学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机务维修培训考试中心是通过CCAR-147合格审定的培训机构之一,本文将以此机构为例探讨民用航空器维修培训的教学管理的规范性建设。

1 民用航空器维修培训的类型

民用航空器维修培训可分为如下5个类别:(1)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培训;(2)民用航空器部件修理基础培训;(3)民用航空器维修基本技能培训;(4)民用航空器机型培训;(5)民用航空器部件修理项目培训。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机务维修培训考试中心取得了上述类别中的1、3、4、5四类培训资格,其中每个类别又涉及到不同的专业、机型、部件项目,由此带来了大量的教学管理工作,因此,必须建立规范有序的教学管理制度,才能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保证各类培训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保证教学质量。

2 法规对航空器维修教学管理的要求

航空器维修培训的教学管理与普通高等学校教学管理有很大差异,主要是因为航空器维修培训的教学管理受到CCAR-147规章及其相关咨询通告(以下简称147法规)的制约,因此147培训机构要建立自己的教学管理体系,首先必须明确法规对此有哪些要求,然后在满足法规要求的基础上才能行使培训机构的自,进行自主管理。法规对147教学管理的要求主要涉及硬件设施、人员、培训大纲、培训记录、考试、教学质量等方面。①

2.1 硬件设施

硬件设施分为培训设施和实习设施,法规在培训设施部分针对教室及教学设备、办公室及办公设备、图书馆、档案室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在实习设施部分则对实习场地、设备、工具、器材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2.2 人员

维修培训机构的人员包括管理人员、教员、考官及其他工作人员。对于管理人员法规中仅规定了责任经理、质量经理及其职责,其他管理人员则未提及,因此维修培训机构除了必须设置责任经理及质量经理外,其他管理人员岗位则可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自行设置。法规对教员的学历、职称、维修经历、维修执照等方面均有相应要求,并规定每个教员必须受到相关的持续培训(复训),培训学时不得少于70学时/2年。法规对口试和技能考试的考官的要求是必须获得民航局的委任考官资格。

2.3 培训大纲

民航局对每一培训专业/项目给出了培训大纲,②③但培训大纲仅规定了每一专业的培训科目及每一科目的知识框架,因此并不能作为培训机构的教学大纲,培训机构应当按照培训大纲的要求对每一科目自行编写详细的教学大纲,体现具体细化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分配和实习项目等,这样才有可能获得民航局的批准。

2.4 培训记录及考试管理

根据法规要求维修培训机构应当建立参加培训人员的清单和考勤记录,并且为每名学员建立培训记录,并对学员培训记录中应包含的内容及记录保存年限进行了限定。

考试管理方面,法规仅对学员考试资格、考试内容、及格要求、作弊处罚、监考人员资格等作出了要求,具体的规范的考试制度则仍需由维修培训机构自行建立。

2.5 培训质量系统

为了保障航空器维修培训的教学质量,147法规要求培训机构建立培训管理程序和质量系统,培训管理程序用以规范其所进行的培训工作,质量系统用来监督培训机构各项目的培训符合民航局规定的培训大纲的要求,保证考试公正,并确保培训机构的各项管理工作持续符合培训管理程序。除此以外,为保证教学质量,民航局或民航地区管理局每年对培训机构进行一次全方位的审查。

3 航空器维修培训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

根据前文分析的法规对航空器维修培训机构的要求以及培训机构所具有的自利,再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可以建立适合我校校情的147培训教学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培训机构的部门及人员架构、培训教学的计划和组织、多元化的考试管理体系、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3.1 培训机构的部门及人员架构

实施教学管理的基础是设置培训机构的各级部门及人员,并明确各部门及人员的职责。结合我校校情,可以建立如图1所示的组织机构,从图中可看出培训机构的部门设置及人员配备情况。除了法规要求的责任经理及质量经理外,特别设立执行经理一名,全面负责培训机构的日常运行工作,执行经理下设办公室主任一名,负责安排处理培训、考试及日常运作等具体事务,协调各培训部门之间的工作,具体工作由办公室工作人员协助。各培训部除了正常组织教学外,还应负责培训过程记录、各自教员的复训、教学大纲的制定及修订、考试题库的更新等工作。

3.2 教学计划和组织

147培训的教学计划由办公室主任负责安排,教学组织和实施由各培训部完成。由于培训部教员大多是由高校理论教师、实作教师或机务维修工程师兼任,他们在从事培训教学的同时,还需从事本专科教学或机务维修工作,而本专科教学由学校教务处安排,机务维修工作由机务工程部安排,这对培训教学安排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办公室主任在进行培训教学安排时必须与学校教务处、各分院机务工程部相互协调,避免出现教员的培训任务与其他教学、工作相冲突。同时,由于部分教室、实习场地、设备等在供培训教学使用的同时也在供本专科教学使用,因此,培训教学安排必须充分了解本单位实际,避免培训教学与本专科教学在教室、实习场地、工具设备等方面发生冲突。

3.3 多元化考试管理体系的建立

147培训的特点决定了其考核方式的多样性,考核必须既能体现学员对基本理论的掌握,又能体现学员的实作动手能力,即对维修技能的掌握,同时还要体现公平公正性。因此,结合实际培训情况,147培训的考核可以采取“笔试+口试+技能”、“本地+异地”、“纸质考卷+计算机考试”等多元化的考试体系。笔试可以用于基础理论、机型理论的考试,绝大部分笔试都能采用机考的形式,但个别不适合机考的科目仍需采用传统的纸质考卷;技能考试则是用于技能培训、机型和部件修理项目中的实作部分,技能考试中学员应该能够独立完成某一项目的维护工作;口试是一种考官和学员互动式的考试形式,考题是一种涵盖理论和实作的综合性试题,考官可以从理论或实作两方面对学员提出引申性问题。通过“笔试+口试+技能”的形式必将能够全方位地考察学员对培训内容的掌握情况。机型培训和部件修理项目培训受到培训场地、培训用飞机以及其他设备等因素的影响,有很多的培训都是在异地进行,因此其考核在必要时也可采用异地考试的形式。

3.4 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建立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既是法规的要求,也是保证培训机构培训水平和培训质量的要求。因此,培训机构应该设立一个独立的质量审核小组,该小组由质量经理领导。质量系统成员可以由学院机务管理部门的人员组成,成员不参加任何的培训和考试工作,因此能以中立公正的立场对培训和考试工作进行监督,保证各项质量管理政策的落实。质量系统的主要工作方式应该的是对培训机构的各项工作进行内部审核,包括对培训机构的任一部门、对管理程序和人员、对培训及考试的所有方面进行的审核,这种审核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告被审部门后,审核小组还应该对被审部门的改正过程进行跟踪监督,确保改正措施被切实执行。

注释

① 中国民用航空局.民用航空器维修培训机构合格审定规定[Z].2005-09-27.

第3篇:教学管理体系范文

Abstract:Under the new request, standard accountant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enhances accountant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to become university accountant the teaching profession the question. The quality control system introduces accountant ISO9000 in the teaching, is advantageous in strengthens accountant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enhances accountant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will realize university accountant the teaching futu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关键词:高校 会计教学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Key words:University Accountant teaching ISO9000 quality control system

基金项目:本论文受滨州学院青年科研基金《ISO9000在滨州学院教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BZXYQNRW200609)资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9-0130-02

一、高校会计教学管理现状

目前高校会计教学管理实行的是会计教学岗位责任制管理、会计教学量化管理和会计教学目标管理。岗位责任管理主要是通过一些职业资格考试和主观评价,判断会计教师是否胜任于会计教学岗位,在当前高校扩招,师资力量短缺的情况下,岗位责任管理不能很好的发挥对会计教师的监控作用。会计教学量化管理是对教师的业务考核引入量化指标,使对教师德、能、勤、绩的考核由模糊的软指标过度到明确的硬指标,主要考核会计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学生评教满意度,通过量化管理,明确责任,起到了有据可查的作用。会计教学目标管理绩效评估体系是运用激励控制等手段使教师了解、明确会计教学工作目标,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但是由于这些管理体系常常偏重于会计教学结果的考核、控制和处理,其管理体系自身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造成了其管理功能的局限性。又由于高校会计教学的许多业务工作具有较大的伸缩性,其工作情况仅凭数量是无法反映出来的。

会计教学管理体系的不健全,使会计学教师工作价值难以体现,使高校会计教学各个环节的衔接出现裂缝,使教师缺乏主动服务的意识和服务热情,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虽然当前高校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但事实上,学生仍处于接受被动服务的位置,师生交互过程中教学质量的提高,会计教学环境的友好诸多因素都因缺少有效的管理而难以实现,影响会计教学今后的生存和发展。

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容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简称ISO)最初颁布的ISO9000-ISO9004五个标准的总称。其实质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模式、方法的体现,它可以帮助组织实施并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是质量管理体系通用的要求和指南。它不受具体的行业和经济部门限制,可广泛适用于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组织,在国内和国际贸易中促进相互理解,成为沟通的一种重要桥梁。

最新的2000版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一个非常突出的成果,就是它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概括说就是一个关键,即领导作用;一个基础,即全员参与;二个基本点,即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和持续改进;三个方法,即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基于事实进行决策的方法;一个关系,即供方互利的关系。八项原则是开启IS09000管理体系的钥匙,它贯穿于整个2000版IS09000管理体系中,是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也是编写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基础。要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并使之有效且持续改进,就要求高等学校在进行质量管理时贯彻IS09000国际标准的质量管理原则。

2000版ISO9000质量体系由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四大板块过程构成。这四大过程是体系的四个支点,它们之间彼此相连,密不可分。也就是说,产品实现板块需要管理职责板块和资源管理板块的支持,管理职责中规定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中的职责,要求最高管理者组织和确保有关管理承诺、质量策划及组织内职责和权限的规定和沟通、管理评审等活动。资源管理则为产品实现过程提供人员和物质上的支持,资源能否在产品实现过程中发挥最大价值,主要取决于管理职责板块。测量分析和改进板块则通过分析本轮产品实现过程的不足,制定改进措施,输出结果作用于管理职责和资源管理板块,进而作用于产品实现板块,最后通过体系的持续改进而进入更高的阶段。

三、会计教学管理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必要性探讨

(一)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将有利于更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近年,随着我国高校招生与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以及不断扩招和教育市场化的逐步发展成熟,高校(包括会计专业)学生也在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就业压力增大,各高校毕业生面临如何使顾客(包括学生家长,受教育者,用人单位等)承认、接受、满意等问题,都在积极探索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现代化教学的方法和途径,以求在教育市场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良机,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高等学校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就是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严格管理程序,强化过程管理,注重过程评估、质量评估,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要在教学、科研、管理、后勤等各个环节均以学生为中心,建立完善的质量服务体系,并将纠正和预防措施作为一个质量要素,注重反馈,注重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不断完善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

(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适用于会计教学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人类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总结,它从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出发,精确阐述了质量体系的构成,为需要质量管理的各类组织提供了指导。ISO9000质量认证管理体系所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可以规范地、强制性地对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工作流程进行标准化、过程化的管理,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由于它所强调的是全员参与,这对增强会计教师的服务意识、改善服务质量、提高会计教学的业绩和顾客的满意度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且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已在国内外许多学校得到应用。有关调查资料显示,目前全球通过ISO9000认证的学校和教育机构数量已超过500个,其中包括哈佛、剑桥、牛津等世界名牌学校。ISO9000质量认证管理体系实施是构筑现代化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新方式,将有利于高校教学尤其是会计教学未来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四、建立实施高校会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探讨

(一)收集会计教学资料

收集高校现行会计教学质量体系中的有关资料,调查高校现行会计教学质量体系中的一些薄弱环节;收集有关高等教育法规,政策及办法;了解用人单位对高校教学质量的具体要求;收集其他行业贯彻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资料。

(二)制定会计教学质量目标

根据高校的现状、规划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期望,制定出会计人才培养质量、规格、方向等教育目标和学校在会计教学管理方面达到理想状态的管理目标。质量目标应涉及管理、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层面、可具体分为整体目标、分项目标、具体目标;管理目标可具体分为一系列指标,如学生质量、管理服务、教学成绩、教学改革、科研等,并将管理目标按时序逐级分解到各部门、各位老师。

(三)编制会计教学质量体系文件

会计教学质量体系文件由三个层次的文件构成:一是会计教学质量手册即各类教学管理文件;二是工作学习规范,管理规章制度,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案,设计指导书等;三是会计教学质量记录。各类质量体系文件需要科学、合理。

(四)注重信息反馈与沟通

建立现代化会计教学质量信息管理系统,以加强会计教学质量信息管理工作,运用信息了解、联系、调节、控制各种教育活动和工作状态。会计教学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应是一个多层次、多环节的相互关联的复杂系统,它以人才培养质量为受控对象,由一定的组织、人员、设备和软件组成,主要包括:会计教学质量信息管理的硬件和软件、会计教学质量信息流程。高校要对会计教学质量信息分层次、分等级进行管理,建立现代信息立体网络,能以最佳的途径和最快的速度将真实、可信、齐全、及时的质量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存储、分析、处理和反馈到决策和执行部门。同时要把信息反馈分为校内反馈和校外反馈,制定出各种会计教学质量信息的传递和反馈路线、程序和方法,使信息传递速度最快,反馈流程最短。通过各种信息的传播交换和处理,及时发现和解决学校实际工作和预定轨道之间的偏离度,积极地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和改进。

(五)会计教育服务质量监督与评价

利用各种形式的总结、评价、考核、监督等手段,保证教师按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实施教学,保证正在进行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要求。测量可以利用总结和填表等评价方式,还可以利用学生对课程和教师的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改进,需要根据评价结果,反馈到各单位和各教师,以改善和提高会计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郝彤.ISO9000与高校教学质量管理[J].河南社会科学,2004(5)

[2]张晓红等.高校体育教学引入ISO90001质量管理体系的现实

意义[J].体育与科学,2009(1)

第4篇:教学管理体系范文

迄今为止,交通运输专业由于包含的内容过于庞大,尚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课程体例,因此,对交通运输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研究是个关键课题。注重实践性教学、加强实践训练,是理论联系实际、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工程技术综合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1-2]。通过各阶段的实践性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逐步培养学生利用多门学科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使学生得到较完整的工程训练[3-4]。

本文研究与实践的目的是探索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性教学管理的规律与特点,构建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性教学管理体系,加速交通运输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2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性教学管理体系

实践性教学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高等教育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高校各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不仅包含课堂教学,同时也包含根据专业需要而设置的各种实践性教学课程。

传统的教学模式目前的教学模式还是比较重视理论教学,由于种种原因与困难而忽视某些必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表现在有些学科或专业的实践性环节的教学体系构建不够完善,实践教学随意性较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试方式不够丰富,实践性教学环节师资队伍需要加强,经费、设备、场所需要进一步的投入与建设。

通过这些方面的改正,有利于完善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采用加大实践性教学课程比例,以及在校学习与下厂实习相结合的交替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在典型的生产环境中学习。在实践学习中,充分了解各种社会、经济、生产革新、科学研究信息,使学生在理论学习、实践技能和创造力方面都得到较好的提高。

交通运输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交通运输类专业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其课程体系是在苏联同类专业基础上经过多次调整而形成的。根据教育部于1998年颁布的新的专业目录,全国各个有关院校陆续设立交通运输专业,各个院校根据各自的特点不同,设置课程的侧重点不同。沈阳大学的交通运输专业成立于2011年,学校交通运输学科以“立通、服务交通”为指导思想,培养具有交通运输组织管理能力、指挥决策能力、规划设计能力,能在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生产组织与指挥部门、规划设计部门及相关单位从事运输组织规划与决策、运输生产组织指挥、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的高级复合型专业人才[5]。

近年来,伴随着高新技术在交通运输各个部门的应用,运输现代化的步伐加快,导致各种运输方式由相互排斥、相互竞争转变为相互协调、相互依存,从而发展成综合运输的新概念和新模式。这种新的概念与模式,即所谓的“大交通”。在这种“大交通”背景下,针对交通运输专业构建一种实践性教学管理体系,使之能够适应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潮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3实践性教学管理体系改革

近些年来,沈阳大学围绕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在完善制度、规范管理上进行了改革与探索,建立了保障教学质量、规范教学管理体系。学校一直支持和鼓励教学管理人员与教师开展多方位的教育教学改革,投入大量经费建设交通运输专业实验室,并与沈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沈阳铁路信号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友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基于此,本文优化了交通运输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了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性教学管理体系实施方案。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交通运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本文优化了交通运输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总结并完善本专业各实践性教学管理规律。通过可行的实践性教学管理体系实施方案,规范学生实习、课程设计、实验等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创造性、综合性解决工程实际的能力。优化措施如下:

1)优化交通运输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涵盖交通运输专业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全部实践性课程的教学管理体系;

2)制定与规范实践性教学管理体系实施方案和管理文件,建立保障措施,规范实践性教学过程,建立保障措施,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3)注重创新性、综合性、设计性实践教学的要求,进行创新性、设计性实验与综合性课程设计教学实践,提高学生工程综合设计的能力。

实践性教学管理实施方案本文提出构建涵盖交通运输专业的实践性课程的教学管理体系,完善实施方案所要求的各项实践性教学的管理文件,建立校企结合的长期良好关系,并完善交通運输专业实验室,提高学生工程综合设计的能力。以下介绍具体措施。

1)提出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性教学管理实施方案:进行如何提高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性教学质量措施的分析,研究教学改革内容和措施。提出交通运输专业课程实验、专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以及实验室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实践性教学管理实施方案,提出各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与任务、要求,提出符合课程特点的考核方法与标准,从而完善本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体现本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并体现质量标准的多层次。

2)修订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性课程教学大纲:根据“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与“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性教学管理实施方案”,组织编写本专业课程实验、专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与设计教学大纲。在各大纲中充分体现提高大学生创新性、综合性、设计性能力的出发点,并通过实践,形成充满活力的良性运行机制,固化为学院、系的教学管理制度。

3)提出交通运输专业综合性课程设计实施方案:改变“毕业设计”这种单一设计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增加综合性课程设计,构建涵盖“交通运输信号系统”“交通运输系统规划”“交通运输组织学”“交通控制技术”“物流配送”等内容的若干套综合性设计方案、各阶段课程设计任务书、各阶段课程设计指导书、各阶段课程设计评分标准。在2011级、2012级中实施实践,提高学生工程综合设计能力。

4结语

本文根据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和实践教学管理的特点,较系统地分析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方法,构建了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性教学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力求提高大学生创造性、综合性、设计性工程实践能力。经过实践检验,方案能在同类专业中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周立新.同济大学交通运输专业特色课程体系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2(30):222-224.

[2]林晓辉,曹成涛,杨志伟.高职智能交通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初探[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67-70,89.

[3]尹建国.实践性教学方法及其在传统法学课堂中的运用[J].法学杂志,2013(1):21-27.

[4]赵瑞芳,郭德亮.“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性[J/OL].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5(8):199.

[5]肖倩.基于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探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12):155-156.

第5篇:教学管理体系范文

摘 要 本文针对中学体育教学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中所涉及的管理职责的明确、资源管理体系的分析和构建以及体育教学的评价反馈与完善等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借此让体育教育教学人员明确中学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主要过程和内容,以期对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能够有所助益。

关键词 教学管理 体育 中学 体系构建

通过对中学体育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能够明确中学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主要过程和内容,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通过科学的控制和把握来实现对教学过程连续性、整体性的组织和管理,进而实现中学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发挥中学体育教学管理体系应有的功效。鉴于此,本文就针对中学体育教学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中所涉及的管理职责的明确、资源管理体系的分析和构建以及体育教学的评价反馈与完善等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

一、中学体育教学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中管理职责的明确

明确中学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职责是有效开展中学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前提,也是构建科学的中学体育教学管理体系的关键。概括来说,中学体育教学管理职责的明确,主要包括管理方针的明确、管理目标的明确、管理体系中各职能结构职责与权限的明确等几个方面。

(一)管理方针的明确

管理方针是开展中学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基本准则,也是构建中学体育教学管理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重要内容。管理方针不但能够让中学体育教学活动的管理者更加明确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还能够让管理所涉及的人员能够更加了解和认可所实施的管理工作,增强自己的自我管理意识。因此,管理方针的科学与否会对管理工作的贯彻落实起到直接性的影响。

而在制定和明确中学体育教学管理方针的过程中,要确保管理方针的科学性,则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所制定的管理方针应符合本校的教学实际,注意突出本校的体育教学特色和校园体育文化;其次,所制定的管理方针应具备一定的稳定性,不可随意更改和变动。但是这并不是说管理方针一旦制定就要一成不变,实际上,中学体育教学的管理方针同样也要根据社会和学校的发展变化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调整,以确保其科学性和合理性,此处的稳定性,主要是指的是要杜绝针对管理方针所做的盲目的、随意的更改和变动行为。

(二)管理目标的明确

管理目标的明确,也就是要明确开展中学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目标和所应达到的具体要求。在制定中学体育教学管理目标时,要注意考虑本校的体育教学管理方针、社会的需求、本校的体育教学条件、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等问题,并据此制定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的总目标,然后再逐级将体育教学管理的总目标分解到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的各个职能部门,在分解的过程中,要始终注意保持方向的一致性问题。

(三)管理体系中各职能结构职责与权限的明确

明确管理体系中各职能结构的职责和权限,是确保中学体育教学管理工作高效、有序实施的基本保证。而要明确中学体育教学管理体系中各个职能结构的职责与权限,首先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设置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以形成管理体系的主体框架。然后就是要在所确定的主体框架的基础之上,进行人事的分配与安排,让所有的人员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和岗位权限,并通过内部沟通的方式确保中学体育教学管理的有效性问题。

二、中学体育教学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中资源管理体系的分析与构建

体育教学资源是构建中学体育教学管理体系的物质基础,也是实现体育教学管理方针和教学管理目标的根本保障。在中学体育教学管理体系中,所涉及的体育教学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基础设施资源以及教学环境资源三个主要的方面。

其中,中学体育教学管理所涉及的人力资源主要指的是学校领导、体育任课教师以及学生。人力资源是影响中学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关键,在构建中学体育教学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要确保人力资源所应有的作用的发挥,不但要注意明确体育教学管理体系中各个岗位对能力的需求情况,还要注意构建相应的激励机制。

其次,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基础设施资源。基础设施资源是开展中学体育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顺利开展中学体育教学管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在构建中学体育教学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关于基础设施资源的问题,主要应注意考虑中学体育教学场地和器材设施的正确使用和科学维护等内容,并据此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管理条例。

最后,教学环境资源。中学体育教学管理体系中的教学环境资源,主要指的是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环境以及校内环境三个方面,在构建中学体育教学管理体系中,应注意从这三个方面制定相应的管理条例,来确保环境资源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安全性等问题。

三、中学体育教学管理构建过程中教学管理的评价、反馈与完善

中学体育教学管理的评价、反馈与完善,实际上是教学管理体系的一种自我完善机制。通过对教学管理的评价、反馈与完善,能够对体育教学管理体系的管理目标、资源配置以及教学过程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并据此来始终保持所制定的教学管理体系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而中学体育教学管理的评价、反馈与完善主要包括监督与评测、结果分析、完善改进三个主要环节,在构建中学体育教学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就相应的要针对这三个环节分别制定对应的要求与措施。例如:在监督与评测环节中,可以通过制定学生满意度调查、课堂教学情况调查、领导听课反馈等措施,来了解教学管理具体的实施情况。

参考文献:

[1] 张百宇,岳立新.弹性体育教学管理初探[J].中国学校体育.2001(06).

[2] 袁正刚.体育教学管理系统的信息管理因素[J].中国成人教育.2007(16).

第6篇:教学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系统;数据中心;远程实验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1-0056-03

一、引言

高校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学校面对学生实施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实验技能、开展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必要场所, 是高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资源和保障。[1]随着高校实验室建设速度的提升和投入力度的加大,实验室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化、多样化,同时管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繁重和复杂:

(1)设备信息维护工作量巨大[2]

传统方式下,实验室设备信息是依靠手工建立台账、卡片,然后形成大量卡片的方式来进行管理的,台账等存档要占用大量空间,而且仪器档案的查询往往耗费大量时间。如果设备状态发生变化,在借出、归还、丢失、损坏、闲置时,都需要登记相应卡片,造成管理手续复杂,工作量巨大。

(2)实验室信息孤立

实验设备的信息、学生实验信息以及课程信息等不能有机地结合,各种收集和管理都是独立分散地进行,致使各个实验室之间、教师和实验室之间缺乏联系,造成了实验信息管理效率低、实验设备利用率低、预约实验比较烦琐等问题。因而,传统的书面和人工管理方式对于承担大量实验教学任务的实验室而言,确实存在难度大、工作量大以及工作效率低等问题。

(3)实验室运行数据统计困难

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在实验室的数据统计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进而制约实验室的总结评估工作。因为在有关信息查询或统计分析时十分不便,无法及时得到精确的统计数据,导致实验任务安排欠科学,实验室各类数据得不到充分发掘,只能依靠不精确的数据进行估算和评价,过于依赖管理者的个人能力和素质。

(4)实验室开放运行受到制约

由于高校对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学生竞赛、学生科研、实验选修课等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活动受到重视,这些教学活动大都需要实验室提供仪器、场地以及时间支持,实验室开放化管理变得异常重要。然而,利用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方式进行开放运行管理将给实验人员带来额外的工作量;同时,过于烦琐的申请流程会影响学生主动进入实验室开展实践操作的积极性。

近几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实验室已开始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加强自身的开放式管理。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主要是指利用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互联网络技术、数据存储技术、快速数据处理技术来对实验室进行全方位管理。通过信息化管理,实验室可以达到自动化运行、信息化管理,对实验室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3]信息化在高校实验室发展中能够实现数据的实时性,易于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大大减少了实验室的管理工作。

二、信息化系统整体设计

本文将以浙江树人大学信息科技学院省级实验示范中心――“信息与电子工程实验示范中心”为例,对该实验示范中心的信息化建设进行研究并提出实施方案,系统整体设计的结构如图1所示。

“信息与电子工程实验示范中心”(以后简称:示范中心或中心)的信息化建设由5个部分组成:

(1)示范中心网络改造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为所有数据传输提供基础平台;

(2)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通过与学校教学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中心对接,完成中心所有数据的采集、统计工作,并为教师决策、学生自助提供帮助;

(3)数据中心建设包括中心网站建设和中心数据库建设两部分,前者为中心提供展示窗口,为教师、学生获取数据提供接口,后者负责整个中心所有数据的存储;

(4)门禁监控系统负责采集学生进出示范中心实验室数据,并通过刷卡实现实验室开放运行;

(5)远程实验教学系统是示范中心的特色,通过网络技术和无线传感器技术实现实验箱的远程操作,使学生在寝室通过互联网便能完成实验项目,实现部分实验室开放、共享的管理方式。

三、信息化系统实施方案

1.示范中心网络平台改造

示范中心现有实验室大部分都建有局域网,但不同时期建设的局域网缺乏统一规划,出现了实验室之间数据孤立、IP网段分配凌乱等问题,无法形成一个通畅的数据传输平台,为此本课题将网络改造作为示范中心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重点。综合考虑示范中心应用需求和楼宇结构特点后,提出采用三层(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交换型网络的拓扑结构,如图2所示。

每一间实验室和教师办公室放置一台接入层交换机,为教师机、学生机提供接入服务,同时为门禁系统提供联网接口;每一楼层的所有接入层交换机通过6类非屏蔽双绞线(6类UTP,提供1000Mb/s传输速率)连接到该楼层的汇聚层交换机上,汇聚交换机负责本楼层实验室之间的数据流通,同时将跨楼层的数据流量以及将本楼层采集的所有数据上传到核心交换机,同时为本楼层视频监控提供接口;核心层交换机放置在三楼中心机房,通过光纤与校园网中心机房相连,负责本中心与校园网的互通;通过6类UTP与三层楼的汇聚交换机连接,负责跨楼层数据流量的转发;通过6类UTP与数据中心相连,负责进出数据中心流量的传输。

2.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规划

为实现实验室的高效、科学管理,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本课题根据学校实验室的实际情况,结合其他院校的管理方法,设计了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结构图,如图3所示。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主要由实验室管理员模块、教师模块和学生模块三个部分组成。

(1)实验室管理员模块是本系统设计的重点,由系统管理、资产管理、实验教学管理三个子模块组成,主要辅助实验室管理人员完成登录权限管理、资产维护与报废管理、实验教学排课、处理教师与学生预约申请等工作;

(2)教师模块主要辅助教师完成上传实验教学资源、预约实验场地与时间以及对实践过程中学生的成绩进行管理;

(3)学生模块主要是采集学生进出实验室的信息、帮助学生申请开放实验室资源以及对教师上传资源提供搜索服务。

3.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数据中心建设包括中心网站建设和中心数据库建设两部分。

示范中心网站不仅要作为本中心的宣传展示平台,同时考虑到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采用的C/S架构,可以通过网页的方式登录与管理,因此中心网站也要为信息化管理系统提供接口,给管理员、教师、学生进行管理操作,简化管理方式。网站以用户体验为中心,采用多线索的信息组织方式,整合信息、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特色、管理体制、规章制度、教研成果、在线调查、内容检索、实验设备管理等功能模块于一体,为实验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各项工作提供数字化资源共享环境。

数据库建设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部分包括服务器和UPS(不间断电源),预计放置在三楼中心机房,通过千兆端口连接在核心交换机上,用于收集来自于整个示范中心的刷卡信息、实验教学数据,同时保存教师、学生上传的项目资料和实验作业等。软件部分包括数据库管理软件和服务器操作系统,用于维护数据库正常运行以及对数据库备份等操作。

4.门禁监控系统方案

门禁监控系统负责采集学生进出实验室数据,为实验室提供安全保障,同时为实验室实现开放式运行提供支持,其方案设计如图4所示。

门禁监控系统由门禁系统、监控系统以及数据库组成。门禁系统从校园一卡通中心获取学生信息,并根据学生事先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预约情况,对进入实验室的人员进行筛选,只有预约申请被实验室管理人员审批通过的学生才能打开电子磁锁,同时读卡器记录学生的信息并上传至数据中心,为后期统计与评估提供支持。视频监控系统负责获取实验室声音和图像数据,便于实验室管理员对开放实验室进行远程监控,及时发现违规操作仪器、违反实验室规章制度的行为。

5.远程实验教学系统

远程实验教学平台是示范中心开放式运行管理的创新点,依据该平台学生能在任意时间、任何有网络的环境登录示范中心系统,预约实验并远程操控实验设备,远程采集实验结果。该教学平台主要由STC单片机实验箱、远程下载器、摄像头和服务器组成,如图5所示。

该平台主要功能是提供单片机实验的远程调试,学生在寝室和家里通过浏览器(如IE、Firefox)访问服务器网址,选择准备要做的实验。根据网页上的实验原理、硬件原理图和软件流程图编写C语言程序,上传该程序的hex文件。服务器通过网络接收到hex文件,在硬盘上自动存储,并通过网络传输给远程下载器。远程下载器接收到hex文件,自动把hex文件下载到STC单片机实验箱中,反馈下载状态和相关的串口数据。服务器接收到远程下载器成功下载的信号后,自动把相关的串口数据和摄像头采集的STC实验箱视频传输给学生。学生观察反馈数据和实验箱的视频结果,判断自己程序是否完成程序设计的功能。

四、总结

通过信息化建设,系统自动采集实验室运行数据,便于管理人员发掘数据规律,合理规划实验资源;教师将教学资源、实验内容上传到数据中心,为资源共享提供便利;实验室开放程度大幅提高。?筅

参考文献:

[1]金海萍,阮俊,冯建跃.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环保教育方式和内容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3):185-187.

[2]饶婕,刘朝晖,王蓓.高校开放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2(1):80-83.

[3]杨伟.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探索与思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7,20(2):46.

[4]叶爱敏,张新立.师范生信息化教学技能实验室的规划与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5):165-168.

第7篇:教学管理体系范文

1我国高校和国外高校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模式

发达国家的高校质量管理体系基本模式有美国和英国两?N模式,其中美国的模式主要以中介组织为主,美国的教学评估活动由教育部认可的中介组织来认证,包括院校的认证和专业认证,政府也不参与评估的过程。而英国模式比较多元化,主要是民间组织、高等学校和政府共同参与管理,英国的教学模式更强调自身的教学质量,所有的教学评估活动都由学校完成而外部的评估只是对学校进行评估认证。目前我国的教育部也在积极的学习国内外教学管理体系的优势,教育部对各高校有良好的引导作用,教育部应当引导国内的教育评估模式也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而不是仅仅只由政府来完成评估认证。教育部也在新的教学评估活动中做出了要求:学校与自我评估为基准来建立健全的教学管理体系,评估内容包括:专业认证评估、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监测、院校评估等,再结合政府,社会机构和学校建立起和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相吻合的管理认证制度。新的教学评估体系,要注重建立学校自己的评估认证制度和和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部门要保证本科教学评估活动,就要对教育质量进行监控并且督促各高校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并且对各自院校进行定位,这与ISO9000指定的教学管理体系认证的管理目标相同,两者都是为了完善教学管理体系,加强对教学活动的监督,保证人才质量的培养。外界通常通过对本科教学的评估来鉴定本科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合格,相当于对本科学校进行了一次体检,体检的内容包括该校的教学管理体系是否适合当代的发展趋势、是否更有利于对人才的培养。

2我国高等院校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现状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经常将ISO9000应用到各个教育领域,相比之下,我国将ISO9000族标准应用到教育领域时间较短,而且主要应用在各类职业教育领域、军事教育领域以及航海教育领域等。目前我国应用该标准的高校主要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而航海教育领域是应用该标准比较早、比较成熟的领域。

我国引进该标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该标准在西方教学体系中表现比较出色。比如我国的航海类高校引入该标准就是为了适应国际公约的要求。早在1995年国际海事组织就修订了国际公约并对相关教育培训机构明确提出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而我国在1997年就制定了相关规定,要求我国航海类的院校也必须制定相应的教学管理体系而且还要接受外界的审核。为此我国的航海类院校率先建立起了质量管理体系,从某种层面上讲ISO9000族标准对我国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起到了引导的作用。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航海类院校都把ISO9000族标准应用到了学校的质量管理体系之中,航海类的院校在培养学生的环节方遵照相应的管理方法确定各个过程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履行各个过程的职责权限,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3我国高等院校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3.1对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不足

在这套体系的运作下相关教师对该套体系却并不了解,没有发挥出该套体系的作用,很多教师对该管理体系甚至有认识误区。在中国有许多名牌大学并没有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来作为教学保障,但是这些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就非常高。一所好的大学可以没有基于ISO9000的质量管理体系,但是必须有更符合自身情况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每个大学的质量管理体系虽然各不相同,但是只要是根据自己的实际身体情况制定的,而且有健全的体系、能够保证高效的运行,这都算是一套非常优秀的质量管理体系,都能够保证对人才的培养。而且各个学校自己的教学质量管理体虽然在结构等方面不相同但是都有一致的规律性:各个高校都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定位自身的办学,有着一致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且都制定了相应的科学培养方案,并且建立了相应的教学环节和教学制度;还保证了对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加强教学评估活动包括自我评估和质量监控;能够及时的收集教学信息和学生或者教师对该套系统的反馈信息,进而改进教学计划;学校也有自己的保障机构来保证该制度的顺利实施。而外部的审核不过就是为了拿到几个证书,人才培养的质量不仅要靠学校内部的质量认证评估体系来认证,有时候必须要靠外部认证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只有当与外部进行比较的时候高校才能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有利于高校进行自我修订。学校内部的审核通常是学校内部人员来找出相应问题,而外部审核就是请别人来为自己找出相应的问题。

3.2其实审核工作本身就是教条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

审核工作就是一种浅层次的要求,只是根据相应的依据来做记录,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比较高的层次就要求看到执行的效果和是否立即生效。目前大部分教师对审核的理解还没有上升到比较高的层次。质量管理体系通常不注重教育的内容,只是强调教育规范化、程序化。但实际上,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也会促进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更能够保障人才的培养。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还有待完善,有些高校在执行教学管理体系时不注重创新、缺少创意,只是一成不变的按要求执行,这就是程序化问题比较严重的表现,比如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固定的事情不能够灵活地进转变,不能根据变化的情况调整自身的计划,因此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效益的弱化了。而且相关认证机构的评审人员也没有相应的教学经验导致执行能力不足,而且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并不了解,审核的工作结果可能并不准确,导致审核工作的主要没有完全被发挥出来。

4关于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对策

4.1保证教学质量

主要的两种手段其就是本科教学的评估,另外一个就是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只有将两者结合才能够保证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就是用来保障人才的培养,并且起到以评促建、评建结合的作用。高校只有真正理解了教、学、管三方面并且对相应的需求信息有了足够的了解才能够切身实地的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等。在实际执行中要整合相关部门的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统计与分析,来获得更为客观的评价。

4.2高校应该注意加强二级教学单位质量管理

让教学管理活动和质量管理相结合,使管理的责任更加具体化,更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二级教学单位在培养人才管理方面的作用。另外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仅仅依靠外界的监督难以在真正意义上得到保证,真正的教学质量要靠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教师和学生将相应的信息反馈给学校管理人员,高校可以根据反馈的信息进行相应的教学计划调整,这种内部的反馈与评估才是教学质量的保证,然后再结合外部的评估,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就能得到不断的优化和改进。

第8篇:教学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工学结合;教学管理;策略体系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学管理的特点

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构建具有可适性、可持性与超前性的教学管理体系。它的教学管理特点是比较鲜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协同性。利用校企合作的形式,实施人才共育。例如,由校企双方协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教学计划,共同编制教材内容,协作管理、指导学生,共同开展对学生学习评价等。2.灵活性。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期间,学生需要不断的切换角色(既有学生身份,又需扮演企业员工角色),而且由于校企双方管理制度存在明显差异,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因此需建立统一的教学管理协调机制。另外,受企业生产周期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学校不得不按照企业的要求来调整教学安排,这就打破了原来的固定学期或教学周安排。3.实践性。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突出特点就是实践性,所以必须要重视实践教学管理。在实践教学管理中,不仅包括实训条件、校内实训教学及校外顶岗实习管理等,也涵盖了其具体的管理方式、监管制度等方面。4.系统性。教学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工学结合教学管理涉及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并且与各教学环节息息相关。全面实现工学结合,需加强教学管理中的学习评价、专业课程、师资团队、教学质量以及学生校内外实训教学等诸多要素的管理。

二、工学结合模式下教学管理策略体系的构建

当前,虽然工学结合教学管理模式在高职院校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总结出了许多的经验成果,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只有从工学结合教学管理的特点出发,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策略体系,才能使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得以全面施行。在该体系中,不仅包括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管理机构组建,也包括了课程管理、师资团队、教学质量监控等。

(一)构建基于工学结合的教学组织管理机构

高职院校在实施工学结合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与教务处、教学系部、合作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顶岗实习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要加快“校企协同、校内联动”教学管理机构建设。在建设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管理机构时,需要将以下几个方面涵盖到其中:1.成立专门的工学结合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组织和协调学校工学结合过程中与企业合作事宜。以学校主要领导(分管教学及招生就业工作的校领导)牵头,以及职能部门(如教务处、学生处、招生就业处等)负责人等共同组成。2.构建完善的校企双方合作协调机构。负责指导、协调以及组织校企合作的开展,确保双方合作运行顺畅,并为系部提供指导,同时协助相关部门做好市场调研、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等工作。3.建立专门的校企合作管理部门。负责跨系、跨专业校企合作项目的洽谈,同时指导教学系部开展校企合作事宜,并进行及时的跟踪与反馈。4.系部主要领导牵头,并设立相应的工学结合管理岗位,通过矩阵式管理方式以及项目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的沟通与协调。工学结合管理岗位人员应具备较好的协调沟通能力,将系部领导、任课教师、辅导员、校外实习指导老师等相关人员协同联动,进而使工学结合得到全面落实。

(二)构建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课程管理体系

构建以工学结合为基础的高职院校课程管理体系,既是整个模式的核心,又为教学管理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保障。需要按照以下几个步骤开发程序:1.调研社会需求;2.分解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3.岗位工作任务的分析;4.教学转化;5.课程体系及项目任务的制定;6.专业及课程教学标准的编制;7.教学及管理方案的制定。高职课程管理体系的构建应突显工学结合的特色。为此,应注重如下几点:1.专业和课程设置以市场调研为基础,满足岗位职业需求。2.课程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3.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即“教、学、做相结合,工学交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4.丰富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包括互联网资源的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资源的使用与更新。5.改革课程的考核管理模式,突出技能考核。

(三)构建基于工学结合的实践性教学管理体系

在高职院校的实践性教学管理体系中,包括了校内外的教育教学实训实习管理,以及建设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的具体方法与措施等多样化的内容,其主要目的在于全面落实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使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

1.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实习基地建设

加强校企双方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学校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实施。对于学校与企业来说,需要建立一个长期合作的伙伴关系,才能够实现产教结合,有效加强双方的深入合作。同时,师生需要结合企业发展,共同对企业技术应用和专业前沿领域进行研究,协助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在建设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时,要规划和布局好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为课堂教学营造真实的生产现场和职业环境,借助校外实习基地的真实岗位协助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通过校企长期、稳定的合作平台,不仅能够促进互利共赢运行机制形成,而且可以使双方共享共用资源、人才以及经验成果。

2.加强实践教学中的硬件和软件条件建设

为了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升其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要为其创造一个符合企业工作岗位实际环境。职业院校要大力加强教学实训基地建设,并建立能够满足实践教学需求的软硬件设备设施。实训条件的硬件建设主要是指,建设满足专业技术技能学习需要的场地及配套设施设备;软件建设主要是指,实训基地内部的职业环境与内涵建设,以及实践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同时为了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硬件与软件的建设需要尽量符合企业现场要求。

3.加强实践技能考核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意味着在理论教学期间,就结合了技能训练,在完成教学任务后,不仅需要组织理论考试,也要对学生技能训练进行评价,企业指导老师则需要负责考核学生的校外实践成果。由于工学交替,学生的实操是在企业完成,校内教师无法充分掌握所有学生的实习情况,因此可以让实习企业的指导老师考核学生,并评判他们的表现,这样不仅能够对学生的实习起到督促作用,又能够通过考核结果全面反映出学生在校外的表现状况。

4.构建基于工学结合的师资队伍管理体系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推行,教学方法与手段能否得到科学合理的运用,以及教学质量是否能够得到全面提升主要是由教师团队整体水平与结构所决定的。所以,必须要努力建立一支与工学结合模式相适应的教师团队。需要加强“专兼结合”“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建设,不断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和素质,并通过定期培训和下企业锻炼等制度更新其知识与技能水平。在师资队伍的管理方面,需要转变身份制与等级制的管理方式,实施教师职称“聘期制”,打破教师职称“终身制”,实现“想用的评得上,评得上的用得好”。引入弹性管理方式,鼓励竞争上岗,将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

5.构建基于工学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为了更好地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职业院校需要对教学质量进行多元化的监控和评价,从而使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得以顺利实施,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提高。(1)建立基于工学结合的多元监控体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同样需要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学校必须要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完善的教学质量标准,要明确监控与评价的内容与程序,并对各监控部门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构建形式多样的教学督导运行机制,同时围绕合作企业、学校各职能部门等,进行全方位的督导,并将其运用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构建综合性的信息反馈机制。要利用多种形式,如走访合作企业、开展学校座谈会等,充分掌握反馈信息,并在分析研究之后,及时完善该反馈机制,进而为工学结合的落实提供坚实保障。此外,为了确保教学质量,需要结合第三方评价机构进行定期的监督,并提出具体的建议,教师将这些反馈意见及时掌握,并调整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内容的合理性与有效性,进而提升教学水平,确保人才培养的目标得以实现。(2)建立基于工学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将政府监管部门、企业、学生以及第三方评价机构对教学质量的监管与评价积极引入其中,丰富评价的主体与形式,使评价成绩更加科学客观。政府职能部门不仅是学校主要的管理者、监督者以及举办者,而且也是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参与者,因此需对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做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通过学生的学业成绩,能够充分体现出教学与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要努力使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依据用人单位与社会评价来判断培养水平的高低。教学评价的目的主要在于全面监督、评价以及检查整个教学过程,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培养场所由最初的教室与校内实训场地转移到了企业工厂中,需让企业人员参与到评价中,并站在他们的角度上对学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进行评价,在考核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时,需着重针对学生技能掌握情况。企业需要为学生已具备的职业素养与能力、已掌握的岗位技术等做出一个正确、客观、科学的评价。通过校企双方的综合评价,能够较为客观、全面的反映出学生的学习表现情况。

第9篇:教学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教学质量 管理体系

[作者简介]陈文艺(1970- ),男,广东和平人,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广东 广州 51064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独立学院实践育人质量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12404)和2012年华南农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独立学院实践育人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项目编号:JG1207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6-0033-02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进入21世纪以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就成为学生、家长、高等学校、政府及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以下简称“我院”)遵循独立学院教育教学规律,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应用、彰显特色的办学理念,突出内涵建设,突出特色发展,不断优化保证基础、强化实践、培养能力、提升素质为基本原则的人才培养方案,始终坚持办学规模扩大与教学质量提高同步的原则,并以基于“四系统合力”的应用型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为保障,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并获得了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和社会的赞誉。文章以我院为例,基于“四系统合力”的视界,对应用型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作初步研究。

二、应用型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模式

1.优化质量要素定位,是构建应用型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我院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精神,遵循独立学院办学和教学规律,优化应用型教学质量管理要素定位,为构建应用型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提供支撑。一是坚持独立学院民办大学定位。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教育公益性原则,发挥民办教育体制机制优势和独立学院“优”“独”“民”优势,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构建内涵发展模式,创新教学质量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切实增强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针对性,以确保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效。二是坚持教学型大学定位。我院坚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任务,坚持以学生为本,突出教学中心地位,突出教师主导地位,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并以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为保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三是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我院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围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坚持能力为重,坚持以培养学生专业应用能力为核心,强化实践教学,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四是坚持服务广东区域定位。我院坚持以广东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导向,科学配置教育资源,优化专业和课程结构,切实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适应广东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2.创新教学管理机制,是构建应用型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我院充分利用民办高等学校体制机制优势,努力发挥独立学院“优”“独”“民”优势,以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执行力为抓手,规范教学质量管理内容、程序和手段,减少教学质量管理要素资源投入,提高教学质量管理实效。一是通过构建申办方和投资方宏观调控,董事会领导下院长负责,分管副院长直接负责,教务处、学生工作处(部)等职能部门和各系(部)参与的教学质量管理模式,完善了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性协同创新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了教学质量管理的整体效能。二是将应用型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涵盖人才培养过程的各环节,并呈闭环状态,使整个体系在运行过程中能够环环相扣,形成有机整体。同时,各个子系统功能相对独立,各司其职,自成体系,并能在运行过程中进行自我修正和调适,保证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协同运行。三是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我院依据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对教师进行督导评教、专家评教、学生评教和教师互评,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综合测评,强化对教学过程的有效监督,有效保障教学效果。四是优化教师教书育人的长效机制。我院坚持教育教学规律,围绕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特点,将规范教学管理和倡导“教学自由”结合起来,通过构建激励与约束相对平衡的质量管理考核和评价机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鼓励和引导教师主动教学和自主教学,热心实施教学改革,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

3.营造优良学风氛围,是构建应用型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关键。我院坚持以营造优良学风氛围为平台,努力建设风清气正的学习氛围和校园环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一是以加强党建营造优良学风氛围。我院坚持把学习成绩优秀作为学生党员发展的重要标准。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进入党校学习和确定入党积极分子为发展对象以及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等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均坚持把学生学习成绩优秀作为重要的考察条件,坚持学生学习成绩优秀优先发展,积极发挥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在营造优良学风氛围中的导向作用。二是以完善岗位管理制度营造优良学风氛围。我院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系(部)、教师和学生参与学风建设的积极性,坚持学风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通过构建“职能部门和系(部)共同抓,教师人人管,学生齐参与”的学风建设管理机制和模式,优化和规范营造优良学风的职责,有效提高了学风建设的效果。三是以开展校园文化学术活动营造优良学风氛围。我院围绕各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积极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学术活动,如外国语系的英语话剧大赛、经济管理系的沙盘模拟经营大赛等。通过开展以上校园文化学术活动,为学生搭建了课外科技创新及学术活动平台,营造了良好的学术和学习氛围,对促进学风建设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均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应用型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实证架构

1.人才培养方案子系统。其功能是科学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为教学决策咨询、教学质量监控提供依据。一是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行业人才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的原则,以培养学生专业应用能力为核心,组织构建了各专业适应广东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课程体系。二是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我院坚持知识与能力和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同时,对应用性强的专业课程,除按常规组织基本实践教学外,还增加了实践教学独立环节,设置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以促进学生专业实践意识和专业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三是调整公共基础课实践教学。对大学英语类、计算机应用类和应用文写作等应用性强的基础课程,调整为以应用能力培养作为其质量的核心目标,不断提高学生应用基础课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是搭建个性化发展平台。学生可结合个人兴趣和就业创业意愿,依托工作室等实践平台和终身教育学院以及大学生职业发展中心进行自主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

2.教学决策咨询子系统。教学决策咨询子系统的功能是研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规范教学质量监控的管理理念及政策措施,并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模式和质量实施宏观调控。教学决策咨询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董事会会议制度。董事会定期听取教学质量报告,并对办学方向、发展规划、教学方案、学生规模、质量提高等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并作出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指导性意见。二是专家决策咨询制度。我院成立了教学指导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会等参与教学质量决策咨询的机构,定期对教学质量管理进行诊断、评估和研究,并提出实施性意见。三是学院例会制度。每周一次定期召开院长办公会议和教学工作例会,研究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尤其对教学质量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和评估,并针对教学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及时提出决策性的改进意见。

3.教学质量监控子系统。教学质量监控子系统的功能是依据教学决策咨询、教学信息管理子系统的指令和数据,组织制定和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措施,保障教学质量管理有效运行。首先,结合独立学院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优化法人治理结构为核心,以规范教学质量管理为抓手,构建了由申办方和投资方宏观调控,董事会领导下院长负责,分管副院长直接负责,教务处、学生工作处(部)等职能部门和各系(部)以及广大学生参与的全方位教学质量管理模式。其次,坚持“制度第一、院长第二”的顶层设计理念,按照规范管理与“教学自由”相结合的原则,分别制定了学生教学信息员、教学督导员、领导、督导听课,学生评教,教学检查,学生座谈会,教学投诉,考风考纪举报,教学事故处理等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使教学质量管理有章可循。最后,坚持以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为重点,通过构建由学生、教研室主任、同行教师、督导专家、各级领导等参与的全员性课堂教学质量监控的模式,增强全员质量管理意识,保障课堂教学质量。

4.教学信息管理子系统。教学信息管理子系统的功能是诊断、评价和反馈教学质量管理信息,为质量标准修正和决策咨询优化及质量监控改进提供依据。一是对教学质量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均以书面形式反馈到相关职能部门,职能部门应当对教学质量检查信息进行诊断和评价,并提出处理意见后送主管院长和院长审定,然后由教务处督促执行。二是对教学工作状态评估、学士学位授权审核等外部质量评估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予以改正。三是基于平等、尊重、信任、包容的教学管理原则及《教学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建立了教师与学生的教学沟通机制。学生可以向教师定期反映对教学质量的意见和建议,教师应当及时反馈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四是于每学期结束前两周安排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并对学生的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然后以文件形式向各系(部)、教学督导员、学院领导和教师反馈,作为教学决策咨询和教师评价及改进教学的重要参考。

四、结语

应用型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发展概念,也是一个动态过程。独立学院应当牢固树立“质量立校”的理念,始终坚持内涵发展,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定位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组织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完善应用型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以促进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文艺.独立学院毕业论文质量保障的影响因素与管理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2(3).

[2]王佩国.构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保障体系[J].教育与职业,2011(11).

[3]陈文艺.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实证评价与模式选择[J].高等农业教育,2013(1).

[4]杨德广.现代教育理念专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