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培训指导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全科医师;导师制;探索;规范化培训
住院医师培训作为毕业后医学教育的主体,是医学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组成部分。培养优秀合格的全科医师,带教医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层医院全科医师培养仍采取指定专科医师带教科室轮转。导师制作为一种教育制度源于14世界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1],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院2013年进入基地进行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医师。
1.2方法 采取问卷方式调研学生需求及制定导师标准,遴选师资;对2013级在培的全科医师培训学员实施11个月的"导师制"培养模式与未实行"导师制"前后对比。即2013年3月~10月对在培学员实施科室指导教师培养模式,2013年11月~2014年9月实施科室指导教师与"导师制"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及出科和理论考核。
2 结果
2.1问卷调查情况
2.1.1问卷结果 根据设计问卷对未实施"导师制"的学员和实施"导师制"的学员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5份,收回24份,回收率96%,有95.1%的培训学员认为在培训过程中有导师指导是必要的,学员对导师的要求集中表现在掌握全科的理念和基础知识,有良好的带教经验,有临床工作经验和沟通技巧。
2.1.2问卷结果分析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进行科室论转时,由科室的带教老师作为指导教师,学员进入培训后遇到的问题只能在轮转的科室向带教老师请教,不是这个科室或专业的问题就没有解决途径,如培养目标、规划和综合素质的等问题。这就需要配备一个导师来补充,在培训过程中协助学员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及时解决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全科导师的选择一定要贴近全科,指导学生的接诊技巧和临床技能的培训。
2.2导师的遴选及培训情况
2.2.1导师遴选标准 ①主治医师以上职称;有临床和科研经验和基础;②有全科理念,接受过全科师资培训;③符合带教标准(参见全科医师师资培训);参与全科授课或带教;④符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指导教师应具备的条件。
2.2.2导师组培训 针对教师全科理念较差,邀请三级教学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教师对导师进行培训,提升导师的带教能力。培训内容包括《住院医师培训与考核过程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与全科医学的发展现状及相关政策》《以教学研究提升教学质量》《如何上好一堂课》《全科医生的素质与角色要求》等。通过培训提升教师对全科医学的了解及规范化培训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带教能力。
2.2.3导师组对学生培训内容 2013年11月成立导师组。10名导师(共分5组,每组5名学员)授课共计41次,其中11次涉及社区常用内容,专科知识介绍20次,进展性内容5次,科研开展内容2次,教学查房3次。活动的时间主要集中在课题开展的上半年。
2.2.4结果分析 自2013年10月~2014年5月,科教科对此项工作进行督促和指导。从导师组活动的时间安排和活动次数,有科教科督促的阶段较多,没有督促的阶段活动明显减少。活动的内容来看部分教师安排的讲课内容和全科医生的内容不相符合,专科医生过多的讲授专科知识,脱离社区的工作需求。所以,对导师的遴选时要综合评估,同时要加强全科理念和全科知识的培养。学员轮转培训的主管部门的监督能促进导师对学生的管理。
2.2.5学生考核 学生考核的内容包括出科考核和阶段的理论考核。采取同组学员的两种制度前后的对比。即A组实行采取科室指导教师制管理方法,B组实行单纯采取科室指导教师制和采取科室指导教师制度和导师组制度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按照相同的大纲和相同的科室指导教师轮转,结果显示出科考核都顺利通过。理论考核的结果见表1。
干预前理论成绩平均分为(84.30±4.20),干预后理论成绩平均分为(84.73±3.56),经统计学检验,干预前后理论成绩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6结果分析 对于两组的分析显示,虽然两种制度在出科考核和理论考试成绩的结果没有明显的变化。但对于学生轮转过程起到引领和指导的作用。能帮助学生解决日常学习问题。此外,导师组的建立目的不是对学生学习内容的辅导,而是从总体上给学生已指导,引领思维。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基层医疗,上海在全国率先将全科医师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2012年10月,国务院颁布的《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指出,要加强以全科医师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加快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制度;到2015年,通过转岗培训、在岗培训和规范化培养等多种途径培养15万名全科医师,使每万名城市居民拥有2名以上全科医师,每个乡镇卫生院均有全科医师[3]。
本研究95.1%调查的学员中认为"导师制"的实施是必要的。尽管对比前后在出科考核和理论考试成绩的结果没有明显的变化(P>0.05),但对于学生轮转过程起到引领和指导的作用。为其创造技能操作及临床实践的机会,有计划地安排外出进修、交流,开阔眼界、积累经验、提高能力。导师的遴选,有效定期的培训,完善的考核制度,有效地评估机制对于"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实施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谭飞,周围,王秀丽.专科医师培训导师制度模式的构建[J].医学教育探索,2010,9:991-993.
走进“国培计划”,荣幸地成为“国培计划”的跟岗学习基地,我们感受到了肩负的责任和压力。通过学习和了解各跟岗基地学校的经验,我们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制定了“国培与校本相结合、指导团队与学科委员会相结合、引领与辐射相结合、提升自我素养与推进学科建设相结合”的研训原则,将“国培计划”活动真正与教学实践联系起来,与教师联系起来,与科研培训联系起来,打造扎实有效的培训活动,探索新型的校本研训模式。
一、夯实校本研训体制,奠定国培团队基础
开学伊始,根据全校教师的推荐,学校将各学科的骨干教师组织起来,成立了“中山小学学科委员会”,打造“中山名师”团队。但是,到底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个团队的作用,如何开展研讨活动促进教师发
展……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在接受“国培计划”任务后,“国培计划”新颖的研训方式,严谨的培训制度,让我们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国培计划”给了我们一片天空,我们不但要让跟岗学习的教师有所得,我们还要让本校的教师在这片天地自由翱翔。我们从学科委员会中挑选出四名优秀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在市数学学会理事长汪校长、省特级教师及省名师朱书记的带领下,打造了一个强有力的指导团队,积极投入到“国培计划”的培训活动中。同时,我校的学科委员会、学习型小组的成员配合指导团队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
二、制定周密的研训计划,研训与常规活动一体化
我校是黄石市最大的小学,师生参加各级各类的活动频繁。怎样将常规教学与“国培计划”的研修工作有效地结合?既不加重教师们的负担和压力,不与正常的教学活动发生冲突,又可以保证“国培计划”不走过场,不敷衍了事,就成为我们研究的第一个问题。为真正落实“国培计划”的各项培训任务,我们研训团队确定了“国培与校本研训,与学校特色活动一体化”的研训目标。在跟岗教师到来前夕,结合本校的教科研活动特色,研究制定了周密的研训计划,落实到每天的学习、研讨的日程培训表,将“国培计划”的研训活动与学校的常规活动一体化。研训计划让跟岗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反思,在教学实践中收获;研训计划还要使我校的特色教学活动成为国培、校本培训的一个学习项目,使我校的教师投入到“国培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培训体制中,与跟岗教师一同学习,共同进步。
镜头一:语文活动,精彩纷呈
春暖花开的三、四月,正是我校轰轰烈烈开展语文活动的时间。30~35岁的语文教师参加“习作教学先行课”,30岁以下的语文教师参加“中山杯习作教师评优活动”;全校学生参加“中山第一届读书节暨语文周活动”――低年级的猜字谜,中年级的古诗词比赛,高年级的朗诵比赛,全校的“淘书乐”活动及征文比赛。
在精彩纷呈的语文活动中,跟岗教师和中山的教师一起走进了每一节先行课的研讨,每一节评优课的倾听,每一个年级活动的参与,研训不再是形式上的摆设,内容上的空壳。
镜头二:数学教学,科研氛围浓厚
教科处的张兆媛主任,是市级名师,中山学科委员会的会长,同时也担任了本次“国培计划”的指导教师。集多重身份于一体的她,站在了更高、更广阔的平台对待本次研训活动。她将数学学科委员会的成员组织在一起,对跟岗教师与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做课题研究,细致入微的课堂观察,严谨客观的课堂评价,整个团队一同走进我校的科研课题的研讨中。跟岗教师积极参与,指导教师在活动中观察,在活动中指导,跟岗教师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受益。
三、注重示范引领,带动全员参与
来自全省各地的跟岗教师,是各地的骨干教师,来到我们跟岗学习基地学习,我们就要毫无保留的将学校的特色呈现在他们面前,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也要不断挖掘跟岗学习教师的潜力,加大教师间的交流,创造学习交流的机会,让大家的思维不断发生碰撞,绽放出绚丽的火花。
镜头一:专题讲座,注重示范引领
专业发展离不开理论知识的不断更新。为此,学校为做好“国培计划”工作,在了解跟岗教师的专业需求的情况下,有针对性的开展了两次讲座――《如何说课》《让学生感受好玩的学习》。对于我校教师来说,大多数教师已经参加过此类培训,并且也参加过各级的说课研讨活动。既然跟岗教师有此学习需求,我们也把职初教师纳入到培训中,既完成了对跟岗教师的培训,又完成了对职初教师的校本培训。《让学生感受好玩的学习》的讲座是在全体教师的培训会上由教科处的张主任所主持。她博览群书,抛出各个实际案例,深入浅出的结合各学科特点,阐述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学有所得的理论。她精彩的讲座使得跟岗教师赞叹不已,鼓舞了跟岗教师的斗志,充分体现了名师示范引领的作用,也促使了我校的教师不断向榜样学习。“国培与校本相结合”的研训活动一举两得。
镜头二:同课异构,带动全员参与
如果单纯的让跟岗教师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走进课堂,我们认为这种指导力量还是存在着局限性。学科委员及学习型小组成员的加入,使我们的研训团队更加充满了活力。他们和跟岗教师一起参与“同课异构”活动,形成多人教学智慧的碰撞,多人教学设计的探究,多人教学风采的展示。为开展好“同课异构”活动,我们在征求跟岗教师课题之后,确定了学科委员及学习型小组的授课人员。课前,跟岗教师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精心备课;课中,教科处组织全体语、数教师参加听课;课后,“同课异构”教师说课,指导教师与其他语数教师参与评课。整个活动参与人数多,研讨氛围浓。跟岗教师在直接的“正面碰撞”中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授课的学科委员及学习型小组成员也看到了跟岗教师的优点,参与听评课的语数教师“旁观者清”,吸收了授课者的经验,大家通过这样的“真实课堂”的学术研讨共同进步。
镜头三:市级汇报课,挖掘团队潜力
跟岗教师结业前的市级汇报课,牵动着研训团队每个人的心。跟岗教师的压力大,其实我们的压力更大。一个月的培训工作到底有没有成效,虽然不是一节课能完全反映出来的,但是毕竟是一个团队的成果展示。因此,我们没有掉以轻心。不但指导教师手把手地教,学科委员们也是尽心尽力。整个团队的成员发挥出各自的优势,直至汇报课当天,指导教师仍是不离不弃,从头到尾陪同跟岗教师,圆满完成了市级汇报课任务。
四、提升自我素养,推进学科建设
在为期一个月的“国培计划”活动中,我们不折不扣地完成了制定的各项培训计划。回想这段“痛,并快乐着”的时光,我们没有在困难面前退缩。在不断摸索的研训工作中,我们也欣喜地发现――
跟岗教师幸福地说,感谢“国培计划”给了他们难得的学习机会 ,感激中山对他们无微不至地照顾,感谢指导老师及指导团队给予他们无私地帮助。
指导教师们自豪地说,能成为一名“国培计划”的指导教师,感到无比的光荣。同时,在这一个月的“并肩奋战”中,跟岗教师奋进、刻苦的品质让他们感动,“国培计划”也促使他们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
我校的教师们羡慕地说,他们也想走进这样的“国培计划”中……
正是在这样的氛围熏陶下,我校的语文、数学两大学科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学科委员们由开始的无序工作到有序地安排,从被动地参与到积极地思考,从学科活动的形式化到扎扎实实地落实细节,从组长单枪匹马地吆喝到教研组全员的积极参与。
“国培计划”跟岗培训活动促进了我校语数学科常规教学与教科研活动的规范化、制度化,推进了语数学科的教学研究向纵深发展。实现了校本研训的“四化”――研训主题专题化、研训内容系列化、研训形式多样化、研训行为自主化。同时,也促进了我校进一步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管理机制,为探索“名师示范引领,构建研究型团队,促进全体教师发展”的学科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校企联合;专业认证;卓越计划;教师队伍建设
0 引言
2007年初,教育部、财政部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中提出,积极探索专业评估制度改革,逐步建立适应职业制度需要的专业认证体系。教育部随后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中提出,积极开展专业评估和工程教育认证、医学教育认证等试点工作,逐步建立高等学校、政府和社会共同参与的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2010年6月,教育部又启动了旨在促进工程教育回归工程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无论是专业认证还是“卓越计划”,其实质一是引导企业深度参与学校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1-3]。教师是教学关系中重要的一环,教师的教学水平对人才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非常重视新产品、新技术的科研开发,具有先进的设备装置、实力强大的研发队伍以及紧密贴合社会需求的技术发展策略,这些都是进行工程应用型师资培养的优良资源。因此,依托校企合作机制,建设一支具有开阔的工程视野、敏锐的工程思维以及很强工程设计能力的工程应用型师资队伍,成为“大工程化”背景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
1 当前工程应用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而教师教学能力又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2010年全国高校专业教师近135万人,但年轻教师大多是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学工作岗位,始终没有迈出校门,理论知识很强,却缺乏企业任职经历和工程实践背景,对于培养学生面向社会需求的工程能力往往感到力不从心。
作为具有丰富工程背景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一般又要忙于处理许多日常生产管理事务,尤其是往往会面临许多无法预计的临时性事务,难于保证有充分、稳定的时间与精力来投入教学指导工作[4]。且企业技术人员在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教育心理学方面缺乏经验,往往难以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系统、清楚地传授给学生。
2 依托校企联合平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2.1 构建多层次、全方面的教师工程能力培训体系
教师工程能力培训体系主要分为校内培训和校外培训两类。校内培训由企业派出技术专家“走进来”,采用定期普及性培训、竞赛针对性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展。近年来,我校与广州泰克公司、固伟电子有限公司、湖南中仁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培训制度,由企业工程师定期进校为教师们开展电子仪器、实验装置等培训。同时,利用电子设计竞赛、机械创新大赛等赛事契机,先后邀请Xilinx公司、新百利制造工程有限公司等分别开展了SOC系统设计、零部件3D测量与制造等专项培训课程。学校还引入电子工程师、软件工程、机械制造、数控技术、三维设计及测量等多项工程资质认证平台,为教师提供工程思维、工程设计与工程制造方面的培训。校外培训主要是鼓励中青年教师“走出去”,通过挂职、顶岗、访问、轮训、研修、担任技术兼职、参加企业培训和专业会议等多种形式,接触产业前沿和社会需求。另外,鼓励教师参与协同创新平台、自然科学基金、纵向或横向课题、创新创业计划指导、学科竞赛指导等各类科研项目及科研活动,尤其是参与校企联合攻关课题,提高面向工程实际的科研和教学能力。学校对有企业工程实践经历的指导教师,在工作量计算、教学奖励等方面给予倾斜。
2.2 完善外聘教师聘用流程
修订《专家讲学办法》,规范企业导师聘用流程,设立校企合作指导机制,由合作企业选派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参与指导和培训工作。对企业派遣的技术人员进行教师资格培训,聘任其担任兼职教师,参与学校的科研活动,使他们能更了解教学规律和学生心理,让学生乐于学、学得懂。对承担教学工作的企业员工给予薪酬补贴,还可给予学历提升机会;在年终院级教学质量考核中,将校企双方指导教师人数及结构合理性列入考核指标。
2.3 选拔工程及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推行教学结对指导
充分利用已有的“双师型”教师资源,开展“传帮带”活动,扩大辐射受益群体。在制定教学结对指导培养计划时,重点选拔具有企业实际工作经验、工程类高级职称、业务技能精湛且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要求指导教师和受指导教师一起共同制定每学期的详细培养计划,共同分析教材,检查指导其备课情况,并在听课后针对受指导教师的教态、业务水平、实践指导能力给予详细的分析和指导。力求通过教学结对形式,搭建专业技能和工程能力的教学交流平台,使受指导教师能迅速熟悉所教课程的任务及要求,能较好地进行教材、单元分析,主动将工程实践问题引入课堂,具有较强的理论联系实践的授课能力。
【参考文献】
[1]罗正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其对高校实践教学的影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06):1-3.
[2]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I].2010.
[3]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04).
[4]施英德,邓诗峰,浦伟光,等.校所合作指导本科毕业论文新模式[J].化工高等教育,2002(03):97-99.
【2017大学生就业培训计划书一】
20xx年华民慈善基金会与兰州大学首次合作开展大学生就业扶助项目,此项工作得到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并已经签订合作协议。针对华民慈善基金会的要求,结合兰州大学受助学生及学校的实际情况,我校现制定华民慈善基金会大学生就业扶助项目培训方案如下:
一、 培训目标
以送岗实习实践引导就业,充分利用我校优质高效职业教育资源,直接面向职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强化毕业生职场就业经验积累,搭建学生与企业联系的桥梁,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实现就业对接服务。大学毕业生通过参加培训可以学习职业技能,习得工作经验,获得就业推荐,提升职场竞争力。
二、 培训对象
申请华民慈善基金会大学生就业扶助项目的xx大学在校20xx届本科生
三、 具体培训过程
(一)策划准备阶段(20xx年6月初)
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紧密结合我校实际,提出并制定工作方案,报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批准后实施。
各部门根据责任分工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完善各项政策和制度,为工作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全面实施阶段(20xx年x月至20xx年x月)
召开由我校就业工作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工作会议,下发就业培训实施方案和培训计划。
20xx年x月x日前首期培训班开班。
(三) 具体培训过程
1、举行华民慈善基金会大学生就业扶助项目兰州大学启动仪式,并邀请我校相关领导出席讲话。
2、邀请资深人力资源顾问邱岩老师作“创业教育”的讲座培训。
3、培训课程紧扣外在形象管理最核心的三大内容:妆容、仪态、服饰的“礼仪素养与形象塑造”培训。通过知识讲解、案例分析、自我演练、专家指导等多种培训方法,致力于帮助广大同学获取快速改变外在形象塑造的技能,让你简单快速地提升外在形象,成为一个自信,优雅的应聘者。
4、“人际关系与有效沟通”培训,本次培训邀请穆健刚老师主讲,以有效沟通与和谐人际关系构建、有效沟通的过程、倾听----有效沟通的基础、有效沟通技巧训练、小组中的有效沟通等五项内容为重点,全面细致地讲授有效沟通的技巧。
5、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简称OA)是将现代化办公和计算机网络功能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办公方式,是当前新技术革命中一个非常活跃和具有很强生命力的技术应用领域,是信息化社会的产物。本课程将进行Word、excel、Powerpoint等软件的详细讲解。
6、演讲与口才培训阶段将通过案例分享、游戏体验、情景模拟、小组训练、现场展示等环节,切实帮同学们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掌握日常交流和求职、实习过程中必备的沟通技巧;从而具备对各种沟通障碍的有效分析和灵活应对能力。
7、报考公务员培训阶段将针对公务员报考注意事项、公务员报考条件、各类公务员报考需求以及如何报考公务员等方面对学员进行强化培训。
8、简历制作与面试阶段培训将进行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求职简历制作、面试技巧以及面试的方法和技巧的培训。以便本期学员能够在职场挥洒自如,尽显个人风采。
(四)专家点睛阶段:
(五)实习练兵阶段(20xx年x月末)
与相关企业建立就业实习模块。在该期,针对其中相关职位具有就业意向的学员安排实习,并对其实习过程进行跟踪调研,进一步明确所需技能与知识,为其在以后就业奠定更好的基础。
(六)素质拓展阶段(20xx年x月末)
训练目的:如何融入到团队中去,在团队里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特长。
训练目标:
(1)人的整体协作精神
(2)提高人团队作战的协作能力
(3)团队作战及心理控制的技巧
培训地点:
国防生训练地(东区操场)
(六)成果验收阶段(20xx年x月末)
组织学生参加就业辅助项目资格鉴定考试,发放培训证书(考核评价体系见附件一)。各部门总结分析培训工作情况,指导今后工作。
四、 培训费用
【2017大学生就业培训计划书二】
为贯彻落实省厅通知精神,进一步做好我校困难学生的就业帮扶,组织实施好我校“双困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培训工作,现按照上级文件要求,特制定本方案,并将2016年培训计划和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意义:
通过培训,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增强团队意识,挖掘个人潜能,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就业能力,扎实有效地推进我校“双困生”就业能力拓展培训工作,从根本上帮扶我校“双困生”实现充分就业。
二、培训对象:
我校20xx级学生。
三、培训计划数、培训报到时间、地点、内容及返校事宜:
1、培训计划数:省里拨给我校双困学生培训计划96人,创业班培训计划2人(详见附件《20xx年“双困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培训计划名额分配表》)
2、培训时间、地点:
第一批双困学生培训:20xx年4月20日—25日
第二批双困学生培训:20xx年5月10日—15日
创业班培训:20xx年4月24日—29日
地点:吉林省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全封闭离校学习。
3、报到时间、地点及返校事宜:
参培学生于培训开始日的上午由带队老师统一带领从学校出发,前往省就业指导中心(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金川街151号教育宾馆一楼)报到。具体集合时间及买火车票事宜等候带队老师通知。培训结束后,由带队老师统一带队返回学校(不能统一返校的学生需由学院领导准假方可),任何人不得擅自行动,否则后果自负。
4、培训内容:
双困生培训:采用模块式教学,包括:户外能力拓展训练、职业探索、能力提升、简历制作和面试训练等内容。
创业班培训:实用性强的创业方面的重要知识以及训练。
四、明确职责分工,确保双培工作顺利开展:
学校按照省厅文件精神,要求各学院及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强化组织管理,细化工作流程,明确职责分工,落实责任到人,将此次培训工作组织好、落实好。具体分工明确如下:
(一)统筹“双培”工作。(负责部门:就业处)
1、制定“双培”工作实施方案。按照“双培”工作各项要求,制定方案,明确职责。
2、汇总相关材料与数据,按照文件要求及时上报省里。
3、做好协调与服务工作。就业处要在方案制定、组织管理、安全教育、跟踪服务等方面做好上下协调与服务工作。
4、做好学生请假事宜。就业处统一协调为此次参培学生办理请假手续。
(二)积极宣传、正确引导、加强安全纪律教育。(负责部门:学生处、团委、各学院)
1、加强宣传工作。可充分利用板报、广播、QQ群、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为学生提供耐心细致的政策解读服务,真正做到培训计划“为生所知,为生所用”,充分实现效用最大化。
2、加强文明礼仪、纪律及安全教育工作。各学院要在学生参培前对其进行相关的礼仪、纪律和安全教育,要求学生遵守培训的各项规定,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倡导团队精神和艰苦朴素精神,并将学生培训期间表现列入其年度考核鉴定之中。
(三)公开、公平、公正遴选“双困学生”。(负责部门:学生处、各学院)
1、要制定推选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
2、组织报名及审核。学生本人必须自愿向所在学院提出书面申请(学院将手写版的申请书留存于“双困生”培训学生档案中),然后由学院认真组织审核;审核合格后,以学院为单位联系学生处对审核通过学生进行心理筛查、填心理筛查表;心理筛查无异议后,将名单在学院范围内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3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后,各学院将名单汇总表签字、盖学院公章、报送就业处,就业处汇总后上报省就业指导中心。
3、每名学生都是代表我校参加培训,体现着我校的大学生风貌。
(四)心理筛查、严格把关、以人为本。(负责部门:学生处、各学院)
省厅要求,必须对每名参培学生进行心理筛查。我校学生处的心理咨询中心为参加培训的每一名学生提前进行心理筛查,依据筛查结果对学生提出能否参加培训的界定。凡在我校心理咨询中心进行心理测试未通过的学生,一律不得报名。发现有心理疾病的要及时替换培训学生,如有瞒报、不报等,导致学员在培训期间发生意外事故的,由责任部门负全部责任。
(五)请假或调串课、研究就业指导和职业发展教学及课程改革等事宜。(负责部门:教务处、就业处)
就业处、教务处负责协调办理参培学生请假或调串课等事宜;并结合我校专业特点和实际情况,以培训工作为切入点,深化我校就业指导和职业发展教学和课程改革,改进教学方法,充实教学内容。
(六)省厅要求,各高校要加强后续服务,建立动态跟踪机制。(负责部门:各学院、就业处)
1、每期培训结束后,各学院要召开 “双困生”培训交流会,并在交流会结束一周内留存好影像资料及参培学员培训心得存档。以“树典型”的原则固化培训成果,完善管理机制,构建我校“双困生”就业长效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帮扶体系,全面促进我校就业质量的提升。
2、各学院实施责任落实制,要对培训后的学生进行后续帮扶,及时关注他们的就业状况,帮助他们解决经济上、心理上和求职过程中的实际困难。要实施“一对一”的就业指导服务,采取重点指导、重点服务、重点推荐等方式帮助其顺利就业。
3、各学院必须建立“双困生”培训跟踪平台,要建立参培学生的档案及信息库,对离校后的参加学生进行为期三年的动态跟踪,记载“双困生”培训后的表现、应聘时的表现、参培学生的就业率、工作后近一段时间内的表现以及毕业后三年内的情况。
4、对部分学生进行实地随访,及时掌握学生在求职和工作后职业发展的有关情况,征求对培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和提高培训工作质量。
五、培训需知:
1、学员培训期间食宿费与培训费全免,而且省中心按统一标准给参培学生报销往返车费。
2、培训期间学员要严格遵守培训机构的相关规定,培训期满由吉林省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颁发培训证书。
3、省厅要求学员参加培训期间不允许缺课,如果学员缺席超过八小时,将不会发给培训证书。如果培训期间学员自动放弃培训,该名额将视为已培训而被核销。
4、培训期间学员需携带身份证原件、带适合于活动的服装与正装(职业装)各一套、运动鞋、拖鞋、饮用水杯以及学习与生活必需品。
5、培训期间学员要注意个人安全,妥善保管好个人钱物及贵重物品,丢失自负。
6、各学院务必在学生参加培训前召开会议,讲解参加培训的目的意义;提前组织参培学生学习《培训学员守则》(见群共享);强调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强调不许吸烟、喝酒、打闹,不做任何有损学校和大学生形象的事。
7、对培训学员的其他具体要求详见《培训学员守则》(见群共享)。
六、报送材料有关要求:
(一)各学院需交的材料:
(二)参培学生需交的材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围绕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目标,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提升培训质量为主线,以农村教师为重点,以省、市、县(区)、校四级培训体系为支撑,创新培训模式,优化培训内容,完善制度机制,努力构建开放灵活的“大培训”格局和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为我市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实施原则
1.提升素质,服务学生。坚持服务于中小学教育,服务于学生有效学习,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宗旨,不断提高师德水平和综合素养,着力解决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中的现实问题。
2.加强统筹,分级负责。坚持市级统筹,以培训规划、能力建设和质量管理为重点,加强组织领导,优化业务指导,健全管理网络。高中教师培训以市为主,初中和小学教师培训以县(区)为主,完善省、市、县(区)、校四级培训体系。
3.按需施训,注重实效。坚持需求导向,加强需求调研,针对不同类别、层次、岗位教师的需求,科学设计培训课程,丰富和优化培训内容,逐步实行教师自主选学,创新培训模式方法,通过脱产研修、集中培训、远程培训、送培送教、校本研修等多种方式,推进混合学习,促进理论学习与岗位实践和行动研究的紧密结合,不断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创新机制,提高质量。坚持质量为重,加强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完善五年一个周期的教师培训制度,建立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制度,实行教师培训项目招投标制,建立健全教师培训质量监管机制,提升培训内涵、实施能力、管理和保障水平,促进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和“大培训”格局建设,促进教师培训可持续发展。
三、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我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总体目标是:聚焦“提高有效教学能力,促进学生有效学习”,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分类分层分岗按需施训,使广大教师的师德水平与综合素养进一步提升,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进一步更新,实践与应用能力进一步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切实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培训能力进一步增强,培训体系进一步健全,培训机制进一步完善,培训模式进一步创新,培训水平进一步提高。
四、主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我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主要包括“国培计划”、省级培训、全员培训和学历提高培训四种类型。
(一)“国培计划”
根据教育部部署,组织实施“国培计划”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参加由教育部组织实施的“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培训及其他国家级教师培训。
(二)省级培训
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教育规划纲要,根据教育部文件要求,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专项培训。
1.紧缺和薄弱学科教师培训项目。有计划组织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英语、历史与社会(历史、地理)、科学(物理、化学、生物)、体育、艺术(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心理健康教育等紧缺和薄弱学科教师开展专业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72学时。
2.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项目。全面实施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计划,加强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班级管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不断增强班主任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书育人的本领。培训时间不少于30学时。
3.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项目。进一步落实“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培训时间不少于48学时。
4.教师培训团队研修项目。以提高教师培训者和培训管理者高质量地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的能力水平为目标,通过脱产研修、集中培训、远程培训、校本研修和省外研修等多种途径,对教师培训团队进行专业培训。每年研修时间不少于72学时。
(三)全员培训
按照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规范办学行为的要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从师德与素养、知识与技能、实践与体验三个方面,采取混合学习模式,组织实施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在职教师岗位培训和骨干教师研修提高。
1.新任教师岗前培训
对所有新任教师进行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教学技能、教育教学常规和学生管理规范为重点内容的岗前适应性培训,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培训时间不少于120学时。
2.在职教师岗位培训
坚持师德为先,能力为重。以提高在职教师师德素养和“以学促教”的教学实施能力为目标,师德教育与业务培训双线并进,师德教育列为第一模块。五年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360学时,分年度实施专题培训。
(1)师德教育
模块一: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重点提高教师职业理想和践行师德能力;
模块二:法律法规教育。提高教师法制素养和依法履行职责水平;
模块三:学校安全教育。提高教师安全意识和保护学生安全技能;
模块四: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师身心健康和关心学生心理健康能力。
(2)业务培训
专题一:有效学习内容。主要包括现代知识观与学生能力培养、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修订版课程标准与学习内容要点、修订版教材分析与学科教学知识(PCK)构建、学科学习内容疑难问题分析与解决。
专题二:有效学习指导。主要包括现代学习理论与因材施教、学习心理与学生学习特点、学习设计与学习方式、学科学习策略与有效学习指导、学科学法指导问题诊断与解决。
专题三:有效教学模式。主要包括现代教学理论与学生为本、有效教学与教学模式选择、以学定教与“先学后教”模式应用、以教导学与“先教后学”模式运用、学科教学模式有效应用典型案例研修。
专题四:有效学习评价。主要包括学习质量观与学生全面发展、学习评价理论与应用、发展性评价与学习评价工具、课堂学习与过程评价技能、学科学习评价问题诊断与解决。
专题五:有效教学研究。主要包括学生有效学习与教师专业发展、学习指导与叙事研究、学科课堂学习与课例研究、学习评价与行动研究、校本教学研修问题与指导。
3.骨干教师研修提高
以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课堂教学问题与对策、学生学习发展与评价、修订版学科课程标准与有效教学、教育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校本研修设计与实施为重点内容,帮助骨干教师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培训和指导青年教师的能力,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全员培训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培训时间不少于72学时。
(四)学历提高培训
实施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计划。重点鼓励支持45岁以下中小学教师,通过在职学习、脱产进修、远程教育、自学考试、攻读教育硕士等多种学习途径提高学历水平。重点对专科学历以下小学教师、本科学历以下初中教师开展学历提高培训,到2015年,基本实现小学教师专科化,积极推进初中教师本科化。
五、培训模式
采取集中培训、远程培训、校本研修、名师讲学、省外进修和境外研修等多种有效途径进行教师培训,逐步形成多渠道、开放式、符合省情、富有实效的培训模式。
优化整合多种培训方式,将远程培训、集中培训和校本研修相结合,培训研修与“送培到县”、“送教下乡”相结合。
远程培训采用分校(中心校)、分学段、分学科组建网络班级的方法,教师平时在线学习。采取课程学习、在线答疑、互动交流和资源服务等方式,进行培训专题的自主学习和在线研讨活动。
集中培训采用小班教学,集中在寒暑假或分散在双休日进行。采取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讨论式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专题的重点内容指导、远程学习的方法辅导和校本研修的操作指导。
校本研修在学校(中心校)的组织下,分学段、分学科,以学科组(或备课组)为单位进行培训教材研读、网下集中研讨、技能训练和岗位实践等研修活动。
采用基于学科、巡回送教的方式,组织培训讲师团“送培到县”、名师讲学团“送教下乡”,开展集中答疑、示范教学、课例研修和交流研讨等活动。
六、培训考核
(一)考核方式
坚持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并重,实行训前、训中、训后“三段式”考核。训前以问题和案例提交为重点、训中以过程参与效度为重点由承办单位进行考核;训后以岗位实践研修为重点由参训教师所在学校(中心校)进行考核。参训教师各阶段考核全部合格,由所在县(区)或市教师培训机构认定培训合格。考核结果报同级师训管理部门审核。
(二)学时认定
本周期继续教育总学时为360学时,每学年度学时数不少于72学时。
新任教师在试用期(第一年)必须参加不少于120学时的岗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免于参加当年度其他类别培训。
在职教师岗位培训周期内年度培训为72学时,其中校本研修40学时、集中培训8学时、远程培训24学时。
教师参加“国培计划”或省级专项培训项目,超过72学时,免于参加当年其它类别培训。不足72学时,需参加当年的校本研修。
教师参加学历提高培训,获得毕业证书当年按72学时予以认定。
中小学教师参加本《意见》规定的培训类型之外的,非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实施的培训,一律不予认定学时。
七、培训实施
(一)机构遴选
建立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制度。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经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定资质的培训机构,方可实施教师培训。
实行教师培训项目招投标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择优遴选具备资质的培训机构承担“国培计划”、省级专项培训、远程培训任务等。
(二)组织实施
1.“国培计划”和省级培训项目
在省教育厅指导下,由招标遴选出的培训院校或机构组织实施。
2.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和在职教师岗位培训
(1)远程培训和远程资源服务:高中教师远程培训,由省教育厅从省内外遴选具有“国培”资质的培训机构,依托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组织实施,市教育局负责统筹协调。城市初中和小学教师远程资源服务,由省教育厅招标遴选推荐具有资质的远程培训机构,各市教育局从中选择培训机构依托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组织实施。鼓励县镇和有条件的农村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积极推进集中、远程和校本相结合的培训模式。
(2)集中培训:高中教师集中培训,由市教育局遴选培训院校或机构采取集中答疑、送培到县等方式组织实施。初中和小学教师集中培训,在市教育局指导下,由县(区)教育局依托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组织实施。
(3)送培送教:在市教育局指导下,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协助县(区)教育局组织实施培训讲师团“送培到县”(初中)和区域名师讲学团“送教下乡”(小学)活动。
(4)校本研修:由教师所在学校负责实施,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负责业务指导和服务支持,县(区)教育局负责检查验收。
八、加强管理
(一)加强组织领导
省教育厅主管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负责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组织、指导、管理和评估,省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中心负责远程培训项目的组织管理和质量监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组织管理,师训管理部门负责培训实施与业务指导。
市、县、校和教师培训机构均应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分管负责人为组长的培训业务指导团队。
(二)健全管理制度
坚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师训管理部门、教师培训任务承担单位主要负责人和中小学校长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第一责任人制度。
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应纳入教育督导、市教育局年度主要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县区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中小学办学评估等考核工作中,并与“第一责任人”考核挂钩。
建立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制度。中小学教师在五年周期内,需修满规定学分(学时)的培训课程,其完成的培训学分(学时)和参加培训考核情况,是晋职、晋级、续聘、竞聘、考核评优及教师资格定期登记的重要依据,是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
九、保障措施
(一)增强机构功能
以“国培计划”项目实施为契机,支持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教师培训基地承担“国培计划”项目和省级教师培训项目。
按照标准化、专业化的要求,以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合格评估和示范创建为抓手,促进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与相关专业机构的整合和联合,有效实现优质资源整合,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增强培训主体功能,形成上联高校、下联中小学的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在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和校本研修的组织协调、服务支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加强能力建设
加强教师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严格教师培训师资准入制度,加强教师培训团队研修,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培训者队伍。
建立教师培训专家委员会。在省教育厅领导下,负责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专项调研、项目规划、招标评审、实施指导、绩效评估和课题研究,以及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等工作。
建立教师培训教学专家库。省教育厅遴选高水平专家和特级教师组成省级培训讲师团,开展“送培到县”、“送教下乡”活动。各市教育局加强对骨干教师的使用,发挥他们的示范辐射作用,组建区域名师讲学团,支持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开展“送教下乡”活动。
省级及以上教师培训项目实行首席专家制。组建高水平专家团队,每期(班)培训团队中,省外培训专家不少于三分之一,优秀中小学教师(教研员)不少于40%。
加强培训课程资源建设。实施培训课程资源建设计划,采取政府购买、组织开发、引进等方式,积极开发本土培训教材,重点开发一批网络培训课程资源,努力构建符合时代要求、贴近教育教学实际、体现不同类别、层次教师需求的优质课程资源库,为实施年度培训计划和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撑。
完善优质课程资源评审与推荐制度。经省教育行政部门授权组织评审的培训课程资源,方可在本省范围推荐使用。地方课程要逐步实行省级备案制度。
加强教师培训网络平台建设。按照网络远程教育教学支持服务的共性要求,建设技术先进、功能完善、具备学习管理、资源管理、实施学习过程的支持服务等功能的远程培训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远程学习环境及支持服务系统;实现参训教师的在线课程学习、互动交流、共享资源和接受培训专家远程指导等功能。
加强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依托优质中小学校,建立一批教师培训教学实践基地,落实教师培训实践环节。探索和创建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示范校,加强校本网络研修资源平台和实践平台建设。鼓励支持师范院校与具有示范作用中小学广泛合作,引领校本研修、安排学生实习,促进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专业发展。
(三)提供经费保障
切实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办法的通知》有关继续教育经费的政策规定,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的继续教育经费由本级财政安排,经费标准不低于中小学教师工资总额1.5%,并在地方教育事业费中专项列支。地方教育附加费中按不低于5%的比例用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培训。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由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分项目落实。
切实落实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省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规定,教师培训费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用于教师按照学校年度培训计划参加培训所需的差旅费、资料费、伙食补助费、住宿费等开支。
省级培训经费由省教育厅在年初教育预算中设立,市级培训由市教育行政部门在年初教育预算中设立。国家级培训按照有关文件执行。
关键词:农村幼儿教师;幼儿教师国培计划;短期集中培训
中图分类号:G6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10-073-04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是教育部、财政部于2011年9月5日联合《关于实施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部署实施的,其培训对象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公办幼儿园(含部门、集体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转岗教师,设有短期集中培训项目、“转岗教师”培训、置换脱产研修等三个项目。“幼儿教师国培计划”充分显示了国家对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对每一个子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和问题应该认真分析、及时改进,以确保“国培计划”预期目标的实现。本研究仅针对黑龙江省首批农村幼儿教师国培计划的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以后批次的培训项目提供借鉴和参考,提高“幼儿教师国培计划”的实效性。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黑龙江农村幼儿园“国培计划”最早实施的两个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学员为抽样调查对象。学员基本情况见表1。
(二)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主要是问卷法、访谈法。问卷均在临近培训结束现场发放、现场回收,共发放问卷75份,回收有效问卷73份,回收率为97.3%。访谈法主要采用开放式访谈和半结构性访谈,访谈对象为1名“国培计划”组织者和5名学员。同时,本研究也对两个项目的培训方案,包括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者、培训学时等信息进行了描述分析。
三、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遴选培训学员把关不严
本研究从培训学员幼儿园所在地、幼儿园性质、职务、职称等自然分布情况中发现各地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参培学员的遴选把关不严,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城乡幼儿园教师分布失衡
袁贵仁强调国培计划要“以农村教师队伍为重点”,“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显著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要充发挥‘国培计划’的示范引领、‘雪中送炭’和促进改革的作用”。农村幼儿教师短期集中培训对象为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但调查显示,来自地市县的幼儿园教师占培训学员总数的72.6%;来自乡镇的幼儿园教师仅占学员总数的27.4%;无来自村级幼儿园的教师,乡村幼儿园教师比例大大低于地、市、县幼儿园教师比例。
2.公办园、民办园教师分布失衡
教育部强调“农村幼儿园教师国培计划培训对象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公办幼儿园(含部门、集体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转岗教师。要重视新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教师培训”。但在本次调查中发现,在参加两项国培计划的幼儿园教师中,公办幼儿园教师占98.6%,民办幼儿园教师仅占1.4%,比例严重失衡。
3.培训学员混杂
农村幼儿教师国培计划设置了农村骨干教师培训、园长培训、转岗教师培训等三项专项培训。这些专项培训是为了更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类别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研究对每项培训的学员类别进行分析发现,两个培训项目中的学员职务较混杂,如表2所示:在农村幼儿园园长培训项目中,职务为园长的学员仅占50%;另外50%的学员为教师、教研员、转岗教师;在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中,职务为教师的学员占86.5%,有5人不在教学岗位。培训对象异质性过大导致难以达成一致的需求取向和关注重心,从而导致培训目标不明、课程设置混乱,削弱了培训效果,造成培训资源浪费,教师培训后的“骨干示范”作用也值得商榷。
(二)培训前缺乏科学的培训需求分析
农村幼儿教师是“国培计划”的直接受众群体,了解农村幼儿教师对培训学习的需求,而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和培训者的具体需求是“国培计划”制订的参考依据,也是我们考量培训方案质量的参考依据。本研究对培训机构把握学员培训需求情况从客观条件、主观努力两个方面进行了访谈。
1.客观层面
由于短期培训项目在申报期间对学员的具体层次尚不明确,无法得知学员个体的学习需求,也没有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资料支持,对培训需求的分析主要从社会需求、岗位需求两个方面进行应然层面的理解。
2.主观层面
在分析的过程中,受组织者对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农村学前教育实际等信息获取层次、数量和代表性的限定,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需求主要聚焦在一些基本技能的显性需求,例如,如何开展有效的园本教研、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等,而对教师、园所没有意识到,但实际需要的隐性需求分析很少,也未涉及对诸多培训需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行排序、对培训要解决的问题和能解决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
(三)培训内容丰富,但实用性不足
在对两个培训项目的培训模块进行分析中发现,两个项目的培训模块数量都非常丰富,培训内容的重点也非常明确,但与学员的需求、农村幼儿园实际还有一定偏差。
1.培训内容与学员培训内容需求的偏差
“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共设置了8个模块的培训内容,幼儿教育教学、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两个模块是培训的重点内容,各占培训总学时的30%和25%,其次是现代教育技术、幼儿园课改前沿、教育科研分别占总学时的100%,教育理论、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环境创设模块各占5%。而与本次调查的学员最希望学习的幼儿园教育教学(71.2%)、园本教研(46.6%)、儿童发展与评价(37%)等三个模块对照,后两个模块内容没有被重视,甚至没有被纳入培训内容,而不符合农村幼儿园教学实际的现代教育技术也占了一定比例。
2.培训内容脱离农村幼儿园实际,缺乏实用性
培训内容缺少实用性的主要表现如下:一是理论性内容难以实践转化,如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学前教育科研、课改前沿等模块的内容虽然能拓宽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视野、构建专业发展愿景,但学员的专业水平有限,很难通过短期培训实现实践转化,正如培训学员回到岗位上的慨叹――“新鲜后是一片茫然”;二是观摩研讨主题脱离农村幼儿园实际。两个培训项目为学员安排城市优质幼儿园、优秀教师的主题活动进行观摩。优越的园所条件和优质课观摩的幼儿园活动让学员耳目一新,但由于许多农村学校教学设备简陋、落后,甚至没有电脑,所以这些具有城市化倾向的培训内容对部分农村学员来说是中看不中用,看着很新鲜,回去根本用不上。也可能误导学员认为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就是要达到城市里的教育水平,盲目地学习,而缺乏独立思考和开展教学工作的能力。
(四)培训方式实践性不足,难以实现“实践解困”
两个项目打破了传统短期培训的专题讲座的单一培训形式,培训形式呈现多样化、综合化的特点。但是,受培训的主要内容和规模影响,专题讲座仍是短期集中培训的主要方式,培训内容多以理论讲授、方法技能的训练为主,辅之以参观或观摩,而学员喜欢的观摩研讨、实践指导、案例研讨所占比例并不高(如表3所示)。
这样的培训形式可能很难帮助学员运用新的教育理念、知识、技能解决实践工作的问题。关于“培训的最大收获”的调查显示,有78.1%的学员选择了“理念更新”,有58.9%的学员选择了“知识扩展”,只有39.7%的学员选择了“实践解困”。虽然学员的“理念更新”和“知识扩展”的收获看起来较乐观,但是如果这些收获不能有效地实践转化,终将失去意义。
(五)培训者团队资源失调
教师培训是一种系统化的智力投资……优秀的培训者是有效培训的重要保障。两个培训项目的教师团队主要由高校教师、教研员、优秀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组成,但各类培训者资源的比例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调。一是培训教师中理论研究者颇多,一线实践者较少。承担培训的高校教师是培训者团队的主体,占培训者总数的62.2%;幼儿园一线教师和园长比例较小,占培训者总数的37.8%,且人均承担学时不足2学时,明显低于高校教师的人均承担学时。二是来自幼儿园的培训教师城市化明显,培训者团队中的一线教师、园长全部来自城市优质幼儿园,在培训中的实践引导和理论阐释具有明显的城市化倾向。
(六)培训绩效评价形式化
教师培训的绩效评价对政府、组织培训的机构、院校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于“国培计划”的培训效果的评价调查主要从评价者、评价方式、评价内容等三个方面展开。培训的组织管理效果主要由黑龙江省教育厅委派专家进行评价,主要检查内容为培训学校在培训期间的工作简报、培训光盘、培训项目总结报告、培训学员问卷调查汇总表。从上述检查内容来看,黑龙江省教育厅的项目评价侧重对承办培训单位的培训组织工作评价。学员学习效果的主要评价者为组织培训的高校,评价内容主要是显性的知识技能,评价方式主要是书面总结、汇报展览,组织者在培训过程中既是教练员,又是裁判员。有研究提出,这种做法会使评价的作用失真,表现为培训学校对教师、培训者对自己的培训均不负责。
四、农村幼儿教师国培计划实施建议
(一)加强培训项目的资源共享,促进培训项目的多元合作
“国培计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国培计划”的实施不能靠项目承担机构孤军作战,需要各级教育部门自上而下在培训政策法规、组织管理、培训资源等方面共享协作,形成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的组织合力。
1.加强“国培计划”项目宣传与资源共享
农村幼儿教师是培训学习的主体,“国培计划”必须要调动广大农村幼儿教师的主体性。本调查发现,教师对参加“国培计划”的需求与对“国培计划”的了解显著相关(r=0.279*,p=0.017
2.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规范国培学员遴选工作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规范国培学员遴选工作。一是要明确国培学员的选派要求,制定出骨干教师、转岗教师、园长的评选标准、条件,明确他们的责任与义务。二是要明确申报办法、筛选原则、培训的任务与要求,适当增加乡镇、农村幼儿教师、民办幼儿园教师的比例。确保学员选派的引领性、需求性、广泛性、均衡性。
3.培训机构积极组织学员培训需求的合作调研
培训需求调研是培训方案的重要参考,要借助资源共享平台,以一线教师、园长、教研员、教育专家为调查对象,全面分析培训学员的基本情况、问题与困惑、培训需求,使培训项目既能有效回应农村幼儿园和农村幼儿教师的发展需求,又能实现对学员培训需求的专业引领。
4.为教师培训成果应用提供有利条件
“国培计划”要求参培学员返回工作岗位积极进行培训成果应用。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农村幼儿园应当积极为教师培训成果的运用提供各种有利环境和实施条件,鼓励参培教师带动全园教师结合园所实际开展各种园本教研活动、进行改革实践。培训机构也要加强对培训学员的跟踪实践指导,以便真正发挥参培骨干教师在推进农村幼儿园课程改革和园所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紧扣农村幼儿园实际,提高培训方案的适宜性
培训方案是培训实施的参照,提高培训方案的适宜性是提高培训质量的重要保障。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方案的适宜性要以农村幼儿教师职业需求为依据,以教育教学发展需求为指导;以适合幼儿教师学习特点为根本要求;以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在培训的内容、方式、培训者等方面紧扣农村幼儿园实际,大胆创新。
1.课程内容结合农村幼儿园实际,重点明确
从培训学员培训内容需求的“实践”趋向来看,培训内容尤其要源于教学实践。各类指导性文件也都明确强调培训内容应“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所以,培训内容要注重从农村幼儿园的案例中提出核心问题,由核心问题生成培训内容、聚合培训模块。最好以学员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疑难问题的讨论为核心内容建构培训的内容模块。
同时,在培训内容中严防“贪大求全”、“面面俱到”,而要重点突出和切实有效,为此,对于短期集中培训项目而言,应以提升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在以后的园本培训中的带头示范作用和引领作用等为宗旨,引领他们把握适合农村实际的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理念、方法,以提升幼儿园教育教学能力的园本教研为培训重点。
2.依托农村培训实践基地丰富培训形式,讲求实效
幼儿园教师培训实践性、操作性、参与性特征要以优质的培训实践基地为条件保障。教育部重视培训实践基地建设,提出“要遴选优质幼儿园、中小学,建立‘国培计划’教师实践基地,健全教师培训体系”。但是城市幼儿园脱离农村幼儿园实际,不能为农村幼儿园教师提供有效的示范参照,所以,有必要在农村遴选一批有代表性的幼儿园,通过前期的专业引导,使之成为农村幼儿园改革的前行者,并把这些幼儿园作为培训的实践基地。借助培训实践基地资源,在培训方式上就可以打破纯粹的专题讲座形式,加大实践研修和小班教学的比重,开展探讨式学习、观摩式学习、案例式学习和实践式学习多种学习形式。这种基于农村幼儿园在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案、效果等的实践性示范能更有效地实现专业引领作用。
3.着力培养本土培训者,加强示范引领
按照“建设高水平培训专家团队,选拔熟悉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的专家和中小学一线优秀骨干教师参加培训教学”和“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不少于40%”等相关要求,可以重点培养一批坚守在农村教育教学一线的特级教师、长期深入农村学校的各级教研员,充实培训者团队。因为,对农村教师来讲,根植农村幼儿园实践的教育理念、成功经验最实用;他们也了解农村教师的需求和困惑,理解农村教师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能够准确地把握农村教师的心理。让他们在“国培”师资中唱主角,更能贴近农村教师的实际需求,更好地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
(三)加强“国培计划”项目绩效评价,提高培训项目的有效性
1.建立专项评估组进行过程评价指导,促进培训过程改进
在“国培计划”项目的评估与绩效考评上,既要避免培训机构身兼教练员和裁判员,又要避免形式性终结评价,否则难以推动“国培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绩效改进。如果在实施“国培计划”项目的各培训基地派驻培训评估专家小组进行现场监督和具体指导,既能体现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于“国培计划”项目的监管和专业指导力度,帮助培训机构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又能有效剔除终结评价资料、汇报中的虚假信息,增强评价的客观性。
2.培训跟踪指导与延迟评价相结合,促进培训成果转化
教师培训的效果具有延迟性,在培训过程和结束时只做表现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仍是不够的。对于培训后的评估验收工作不仅应当采用省级教育主管部门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评估,而且还应当对于参加培训学员返回工作岗位后的实际表现进行必要的跟踪指导和实地服务,以便真正地体现出国家级培训所要求的促进培训学员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发挥骨干和带头作用的培训初衷。在培训过程中,应该特别加强对学员培训后的实践学习、示范引领的指导。在培训结束后,要通过培训学员QQ群、公共邮箱、教师博客等形式建立网络互动平台,对学员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后续分享交流、解疑释惑,或者采用定期定园个别追踪指导,持续帮助农村幼儿教师在实践工作中实现专业发展,实现“国培计划”的示范引领、雪中送炭、促进发展的宗旨。
通过大力开展对农民实用技术的培训,不断完善农业种养殖技术指导进村的工作机制,使我市的种养殖基地向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推动我市现代农业建设。抓好农民培训、技术入户,发展以西芹、番茄、川芎、商品蔬菜、小家禽养殖、水稻制种等“一村一品”为主,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专业村。
二、工作计划
1、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业种植业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培训0.5万人次,5年共培训2.5万人次。
2、绿色证书培训。重点培训年龄在16至40岁之间的骨干农民,使他们成为该村“田秀才”、“土专家”和科技带头人以及充实到村级农技服务队。每年培训16人,5年共培训80人。
3、农业职业技能中。一是开展农业行业特有工程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二是结合省农劳办的“四川省劳务品牌培训”项目,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培训闭幕按市上安排落实。
(二)养殖业培训
1、五年计划进行农民养殖技术培训15场次,受训人数达0.5万人次。
2、大力推广“稻鸭共作”养殖实用技术,每年推广0.3万亩,五年计划累计推广1.5万亩。13.建立“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2个。
三、工作措施
(一)工作机构
成立以党委委员、副镇长简勇为组长,农业中心主任王家华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人员为成员的“技术指导”进村工作组,负责实施“技术指导”进村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日常工作。
(二)技术指导进村的方式
1 市场部职能2 市场部组织架构3 市场部年度工作计划4 市场部xx年度销售工作计划实行精兵简政、优化销售组织架构实行严格培训、提升团队作战能力科学市场调研、督促协助市场销售协调职能部门、树立良好企业文化把握市场机会、制定实施销售推广信息收集反馈、及时修正销售方案
一 市场部职能:
市场部直接对销售总经理负责,是企业的灵魂,其工作职能在生产、销售、服务中的作用十分重要,是销售环节核心的组成部分,作为市场部,重要的工作是协助总经理收集、制订、执行。衡量市场部工作的标准是:销售政策、推广计划是否科学、执行力度是否严谨。
市场部作用:直接对总经理负责,协助总经理进行市场策划、销售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督促销售部年度工作计划的进行事实。全面协调各部门工作职能。是企业的灵魂。2.市场部工作标准:准确性及时性协调性规划力计划性执行力3 市场部工作职能:制定年度、季度销售计划、协助销售部执行。协调各部门特别是研发生产部的协调工作。组织销售部进行系列培训。监控销售成本、对销售区域人员指导性的增减、调控制定、督促、实施必要的销售推广。专卖店形象的管理、建设、导购、督导的培训。销售客户档案统计、归纳、整理。全面收集销售、市场信息,筛选整理形成方案上交相关部门
二 市场部工作计划
1 制定xx年销售工作计划:科学严谨的剖析现有市场状况和销售状况,扬长避短、寻求机会、制定2xxxx年 市场部和销售部工作任务和工作计划。
2 实行精兵简政、优化销售组织架构:认真分析了解目前销售部组织架构、根据市场情况合理性、在市场精耕的前提下,精兵简政、调整局部人员、控制销售成本、挖掘人员潜力、激发工作热情、感受工作压力、努力作好各自市场销售工作。
3 严格实行培训、提升团队作战能力:
集中培训、努力使所有员工充分掌握公司销售政策、产品知识、应用技术知识、营销理论知识,形成学习型团队、竞争型团队、创新型团队。
品知识系统培训销知识系统培训业执行标准培训从优秀到左卓越--企业人在企业自律守则培训销售人员职业道德培训销售人员必备素质培训应用技术及公司产品培训(应用中心或工程师培训)
4 科学市场调研、督促协助市场销售:
市场部的核心工作就是协助、指导销售部和各区域不断的提升品牌力、巩固销售力。因此,市场部只有不断的了解市场、拜访市场、调研竞品、分析原因、找出差距、并针对各区域实际情况汇报总经理、并给予各区域给予明确的指导销售思想、思路、方法。以上都以表格形式,各区域经理必须按月完成
5 协调部门职能、树立良好企业文化:
行政人事部:行政人事部门的功能和职责就是直接对总经理负责、协调各部门工作、建立完整的人事档案,制定科学的人才竞争奖惩机制,考察各部人员工作情况,在市场部的建议和科学的数字、事件、和市场情况下,不断为企业储备人才,挖掘销售人员潜力,致力于销售的提高和市场的发展。
研发部生产部:研发生产部门的职责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市场需求,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和产品功能、把握产品质量、严格推行ISO- 2xxxxxx质量体系,向市场推出竞争力产品。因此,市场部每月都会给出市场信息、竞品信息、销售情况信息,使该部门能及时、客观、科学把握市场新动态、航标,在不断调整自身产品不足之处的同时,并为企业研发、生产适合客户和市场需求的好产品来赢得市场和客户。
销售部:销售部是企业的先锋部队、是贴近市场的侦察兵、是企业发展的硬武器。他们的职责就是不断的开拓销售通路、寻求最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合作伙伴,不断的把企业的产品推向市场、同时向市场提供科学的前沿信息,而市场部在捕捉市场信息的前提下,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强有力的市场方案和销售策略,最有力的树立企业灵魂的作用。
财务部:直接对总经理负责,如果说市场部是灵魂、销售部是先锋、是轰炸机,那财务部则是企业的大闸、是企业运作、健康发展的动脉,它的职责是制定企业科学年度预算、结算,把屋企业的赢利,及时的为总经理提供合理的生产成本预算、市场推广预算、销售成本预算、风险和利益的客观评估。作为市场部,在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市场的实际情况、客户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推广方案和费用,上交总经理或与财务部进行沟通,使之切实可行,使企业发展利益的最大化。
一、开展工作基本情况
(一)任务明确,狠抓落实
为做好2010年绿色证书培训工作,强化市绿色证书制度建设,根据市绿色证书办公室《关于下发二〇一〇年市绿色证书制度建设及指导性培训任务的通知》文件精神,我局拟定了《关于下达区二〇一〇年绿色证书制度建设指导性培训任务的通知》(五绿办2010)1号)文件,把2010年培训任务分解到各涉农街道办事处,多次召开工作会议,研究了今年培训的重点专业,就农村教育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各办事处明确专人负责抓此项工作,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做到计划早下达,任务早落实。
(二)多方筹集经费,确保绿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因我区绿证培训经费一直未纳入财政预算,所需经费只能由各街道办事处多渠道筹集,今年各街道办事处主要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共同培训,确保绿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培训专业
结合我区农村经济发展实际,坚持以贴近政府工作、贴近产业发展、贴近农民需要为原则,围绕主导产业,开展多专业培训。主要培训专业有6个,分别为特色蔬菜种植、果树栽培管理、物业管理、农民驾驶、育婴师、中式烹调师。
(四)部门配合,建立绿证培训长效机制
为圆满完成绿证培训任务,各街道办事处与培训部门密切配合,根据农闲季节,采用集中培训方式开展培训,做到关键环节主动入户,技术咨询随时解答,学用结合,进一步提高学员生产技能水平。2010年,我区绿证培训共821人,其中厂口街道办事处指导性培训412人,取证人数200人;沙朗街道办事处指导性培训409人,取证人数200人。
二、存在问题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培训经费不足,工作难开展。因为一直没有专项培训经费,参照“两转”培训工作,但经费仍紧张,对于广大自愿接受教育的农户,我们尽量满足农户对农业知识的需求。在实践方面,因没有规范的实验、示范基地,很难达到绿证管理办法上要求的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