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审批流程优化建议范文

审批流程优化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审批流程优化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审批流程优化建议

第1篇:审批流程优化建议范文

近年来,我局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为核心,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优化审批流程、压减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为目标,在土地供应、不动产登记等方面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服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普遍赞誉。两年来,争取用地指标**余亩,其中民营企业供地**余亩。办理不动产登记**多宗,为企业办理融资抵押**宗,金额**亿元。现就我局优化营商环境,服务经济建设的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提前介入,主动服务

1、保障重点项目用地。我们着力拓宽视野,把全局的思维凝聚到保障全县的发展需要,服务项目建设的大局上来,把“项目用地需求不受限”作为自定的工作底线,在多次局党组会议上明确:如果因国土用地使项目受阻,从分管局长到股室成员,评先评优一票否决,绩效工资一律从重扣除这一措施。同时,我们把最精干的力量向这一线工作倾斜,凝聚全局力量集中攻坚,促使整个队伍主动团结担责,有效地推动“供地数量、用地存量”双量齐升。最近几年,每年报批用地**亩以上,动态储备工业用地2000亩以上,完成耕地占补平衡近6000亩,基本破解了保障发展的困局。

2、提供优质服务。严格推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责任追究制等便民服务制度。一方面全程跟踪服务。在项目早参与、早规划、早预审、早准备上下功夫,与项目用地单位沟通联系,全面掌握用地需求,主动安排专人对接重点项目、重点工作以及领导交办事项,进行跟踪督办。另一方面开辟绿色通道服务。针对重点项目用地报批、不动产登记、企业利用物权融资担保等业务,一律走绿色通道办理,实行“一对一”服务,协助申请人准备申请材料。

二、简化流程,高效便民

1、优化业务流程。对照“最多跑一次”工作目标,我们按要求完成了窗口优化、流程优化,落实两不见面行政审批。一是除行政审批单位按照法定程序须到场外,所有工作由联企干部负责全程办理,企业不与行政审批部门见面。二是企业不与村、组见面处理矛盾。由联企干部负责协调处理。

三是实行“一窗受理,一站办结”。实现了不动产抵押登记业务即来即办,最快的业务1小时可以办结,一般业务最多5天办结。

2、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持续提升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全体工作人员做到主动热情接待,耐心解答疑问,坚决禁止对服务对象“态度冷硬、敷衍塞责、拖延刁难、推诿扯皮”。设置意见箱,公开监督电话、完善监督渠道,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向社会公开涉及自然资源行政审批的清单,明确每个审批事项的办结时限。企业签约后,第一时间列出行政审批清单,倒排办理审批期限,进度表上墙公示。在企业提供资料齐全的前提下,由联企干部与企业服务中心资料员对接,由资料员对行政审批事项实行内部流转。

三、优化营商环境的困难和建议

1、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由于**本身山多田少,全县的耕地数量和每年占补平衡指标有限,能够占用的指标也日益紧张,建设用地供求矛盾越来越突出,新增建设用地计划甚少,今年省自然资源厅下达我县新增建设用地40公顷。而我县,目前已组织拟报批资料准备上报省厅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的项目达24个,面积216公顷。

建议:省厅充分考虑我县脱贫摘帽后,从工业强县巩固抚贫成果的角度增加我县新增建设用地计划。

第2篇:审批流程优化建议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多项目管理;计划管理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6-0035-01

1 引言

基于我国对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房地产企业生存压力日益增大。中小房地产企业面临的生存压力更大,需要不断优化其管控模式,提升多项目运作计划管理控制能力,进行规范化地管理。流程优化,一般是指采取循序渐进的策略对现有流程进行系统的逐步的改进。一般优化对企业原有体系创伤较小,新的流程体系运行起来也较容易推进。

2 中小型房地产企业计划管理现状及问题

(1)系统性差。计划缺少系统性,各计划外部接口模糊,如各部门专业计划是否对应,与项目计划是否匹配,与公司经营目标是否协调等这些综合要素没有体现出来。

(2)管控思路不完善。计划管理方式较为简单,缺少整体管控思路。表现为“各部门提出计划目标月度计划协调会月度计划执行”,前置任务与后置任务之间缺少联系,缺少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

(3)计划粗细分解不均。对计划目标的分解存在漏项,并且没有重点,粗细不均。计划没有重点级别,计划执行的过程平均用力,费时费工,计划达成率又低,失去了计划原有的意义。

(4)计划调整审批流程不规范。计划调整随意性大,审批不规范,存在口头审批现象,使计划形如空壳。

3 重庆XX中小型房地产企业计划管理优化设计

(1)计划管理体系设计。一个完整的计划管理体系,需保证每个计划过程与下个计划过程有接口的循环体系。XX企业根据计划关注重点不同,分为三级管控,分别为决策层,负责对战略规划、项目总体计划、关键节点计划及分解的公司年度、月度计划进行决策;审议层,负责对项目主项计划、部门年度、月度计划进行审议并提交总经理决策;执行层负责对分解形成的专项计划、岗位年度、月度计划进行实施,并接受计划管理部对计划执行效果的考核。计划管理体系见图1。

图1 计划管理体系(2)计划管理流程优化。计划管理流程,涵盖各个项目计划,并按自上而下进行分解,自下而上进行丰富。逻辑性较强,较完整,体现了各计划之间的接口,体现计划管理部门与各部门计划交接联系。计划管理流程审批程序设计为:部门提交计划管理部审核与修订各分管副总审议总经理审批 计划管理部下发各部门执行计划管理部考核分管副总审核总经理审批计划管理部执行。

(3)计划调整审批流程优化。若各部门及计划管理部门在计划执行中,发现某些计划无法达标时,可以提出计划调整申请提交计划管理部,计划管理部若认为通过赶工措施能完成计划,而可以不用调整,则审核不予通过,并与该部门进行沟通,完成计划目标。若认为该项计划确需调整,并且赶工措施需求资源较高,则分析该项计划调整是否会对上级计划有影响,若影响上级计划,则提交公司领导审议、审批,进入上一级的计划调整流程。

(4)计划绩效考核优化。各项计划指标按计划的级别设置不同权重,各部门计划制订时按该项计划权重指标设置该项计划分值;计划考核的评估分为按时完成、提前完成、延误完成三种情况,该项工作的得分按完成情况分别有加分、扣分措施。

4 新的计划管理流程体系运行时的阻力及解决措施

(1)新的体系运行时的阻力。由于受到制度规范化约束,计划目标与绩效考核挂钩,使员工的工作压力增大,新的计划管理体系运行中势必会遇到一定的阻力。一般组织变革的阻力无外乎利益、认知与价值观、制度这几方面,原因一般为:企业结构与策略的惰性;企业原有文化僵固性,变革会带来新的危机;企业内成员存在互赖关系,变革使互赖关系被改变,成员感觉到不安全的恐惧,故而,抗拒变革。

(2)应对措施。企业积极宣传流程优化的利益,对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培养员工团队意识,增强企业集体荣誉感;为使员工更快熟悉新的计划流程体系,计划管理部安排每月培训计划;公司中高层管理者严格执行新的计划体系流程,并带动底层员工的执行;面向全体员工收集流程运行时的问题、建议,及时采纳合理性建议,并不断优化,以此增强建议者的参与成就感,执行时就会相对顺利。

5 结论

新的计划管理流程体系,理清了管理者计划管理管控思路,提高了计划管理的工作效率,为实现企业效益和股东价值的最大化提供有力的支持。对企业内部管理而言,加强了对计划的管理,建立计划过程监督与预警,减少了计划的信息不对称,有利于形成快速反应机制,有效的保证了计划目标的及时完成。建立计划绩效考核制度,与员工的经济利益挂钩,提高了员工的工作责任心与积极性。

当然,新的计划管理流程体系需要通过不断实践和持续改进。随着企业的发展需要,不断改革新的计划流程制度,进行更详尽的优化,进而产生更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杰.城市房地产项目审批流程再造研究[D].2009,(5).

第3篇:审批流程优化建议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财务会计;流程优化

财务会计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财务会计绩效是企业运营所有环节的集中体现,而财务会计信息化则是企业财务会计管控的有力工具。我们当今处于信息化环境下,企业信息化需求的不断增多,信息化建设的财务会计管理活动日益复杂,涉及大量耗费支出、费用核销以及资产形成等财务会计管理业务。然而,目前一些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无法共享,对一些核心数据的传递通常采用手工渠道来完成。企业各个部门之间、子公司、分公司之间不仅对数据的统计方式不同,且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也表现出传输不透明现象,无法实现对相关数据资源的共享与查询,严重制约了整个企业的发展。要解决这一现状,核心是进行财务会计工作流程优化,在信息化系统支持下,企业整合优化资金管理、会计核算、日常账务等工作流程,提高信息化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信息化环境对财务会计工作流程的影响

(一)财务会计数据输入形式

在实施信息化的企业环境中,有一点重要的不同就是财务会计数据的输入形式。首先是原始凭证。书面形式的原始凭证逐渐退出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各类电子凭证,如网上银行交易凭证、各类机打票据、系统自动记录的数据等等。其次是业务相关原始凭证的发起点将产生于直接发生数据的业务部门,如营销部门、采购部门等,而非传统的财务会计部门。再次是记账凭证。数据输入形式、凭证生成形式均发生了变化,记账凭证由信息系统自动生成。传统财务会计岗位的设置将会发生变化,会计凭证的处理流程将会重新建立,数据资料的生成与管控也将面临新的模式。

(二)财务会计数据处理内容

会计信息应该是客观、真实的,且不具有针对性,对所有信息使用者来说,会计信息都应该是有效的、公开的。数据库信息在信息化的环境下,反映企业全部的经济活动事项,数据为整个企业所共享,这些数据没有经过以会计要素为标准的分类、归纳。随着网络技术、计算机数据处理功能的不断完善和数据库技术的日益发展,财务会计工作由原来的以日常核算、做账报税为主,发展为参与企业管理,用既有财务会计数据的分析为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会计数据的收集和处理不再受到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远程核算得到了应用,实时监管成为了可能。

(三)数据处理流程

实施信息化的企业中,数据处理流程的方式有很大不同。从数据处理流程的起点看,凭证输入点不再由财务会计部门唯一担当,而是扩展至各项业务源头,由此可见业务数据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数据处理能否准确。只要计算机保证足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内部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换言之,只要对输入的准确性有足够的把握,那么数据处理和输出结果的准确性就能得到保障。因此,即使不经过人工对账和审核,原始数据也可以作为计算机内部处理流程的直接依据。

(四)内部控制管理

企业实施信息化以后,会计数据将以电子数据的形式直观反映,并在规范化的流程中进行日常业务处理和事务管理。传统上的以各个部门为节点的管控模式将退出舞台,随之而来的是通过内控制度来确保信息安全、可靠,利用具体的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审批权限和事务管理。届时,内控的保障措施将通过计算机处理技术进行实施,对操作进行口令控制、对数据实行加密保护、对数据进行实时检测等。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内部控制的范围最终将从组织内部延伸到整个社会。

二、信息化环境的财务会计工作流程优化路径

(一)日常账务处理优化方案。我国许多财务部门只具备基础的会计电算化软件,既无法与业务发生部门直接建立数据联,也无法实现凭证的实时传递。此外,由于原始凭证流转周期长、会签部门多,对费报销的进度也造成不可小觑的影响。针对现有账务处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流程优化实施中,应将系统自动处理与现部门间数据共享为核心,对账务处理流程做出如下优化:1、审核环节由线下手签升级为线上审批。明确审批权限、设定权限类别,使凭传递更具实效性;2、在后台对原始单据必填项进行升级,与会计科目关联,提高业务效率;3、精简会签部门,缩短原始凭证流转时间。(二)应收应付账款管理流程。通常情况下,应收、应付账款的管理由财务部门负责。这种单一权责的模式,忽了业务部门在款项收付过程中的主动地位,弱化了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反馈。针对这种现象,优化流程的制度中,应设立以财务部门为主、业务部门共同参与的具体化细则。如此一来,各方相互协作、共同监督,达到提升管理效率的效果。具体来看,财务部门的职责在于控制应收、应付账款的额度,以避免产生大量呆账、坏账、死账的风险;业务部门作为款项发生源,掌握着相关的客户信用评价、市场定位需求等,这些信息对于分析账龄、评价风险等方面有着重要价值。合理化的分工能够将应收、应付账款的管理更具实效性,降低资金流动风险,从而达到强化资金管理、提升经济效益的目标。针对现有流程中对应收、应付款项的管理,对流程做出如下优化:1、财务部门承担核算功能,业务部门作为款项的发生源,承担外部对接功能;2、建立健全客户信用数据库,订单信息由业务部门自动传递至财务部门,缩短信息流转时间和审批程序,方便业务部门进行催款处理,提高回款能力;3、财务部门对账款的额度和期限进行把控,定期与业务窗口部门及时核销款项、确认信息。提前规划,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三)资金计划管理流程。目前,企业资金计划面对两大困境:一是事先编制难以准确,二是事中控制难以把控。资金计划的编制通常由财务部门独揽大权,但财务部门只能够做到对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支出合理把握,具体到产品的收入、成本则无法掌握,只能依照经验粗略估算,这样一来就造成了资金计划的编制与实际执行不相匹配;二是事中控制难以把握,例如审批制度松散,款项拨付手续不齐备;资金计划贯彻执行力度不严,计划外或大额支出频繁;应收账款催收不力;销售回款额度不足等等。总而言之,资金计划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无法对业务执行提供有力保证。针对上述情况,对资金计划流程做出的优化如下:1、明确资金计划编制的内在逻辑关系。大多数企业实行年度经营目标责任制,以全年完成销售业绩为年度目标;企业会根据年度目标制定生产计划,资金计划即是在此基础上制定的一系列支出计划、回款计划、融资计划。简而言之,资金计划要与企业生产计划紧密融合。2、将资金收支依照产品开发周期进行分解,得出资金计划平衡表,再对资金计划进行月度分解,考核当月的资金盈余或缺口,达到对资金计划的平衡。3、引入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资金计划的编制应围绕产品开发的全周期,执行过程始终与业务保持联动,一旦出现异常,应迅速发出预警提示,及时更新资金计划。由此一来,既列明了资金计划的来源,又保证了与业务的紧密关联。(四)资金账户管理流程。目前,公司本部及各子公司的资金账户管理流程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新账户报批不及时、开立账户存在随意性、账户归集手续办理滞后等方面。因此,对流程优化提出如下建议:1、明确开户银行范围,列示符合开户条件的银行;2、缩短审批时间,将开户审批由线下审批升级为线上审批,财务部门及子公司在得到上级审批之后可直接进行账户开立筹备;3、新设账户(投资资金监管账户、融资贷款账户除外)均需及时、主动办理资金归集手续,将资金归集作为账户开立流程中的一环,避免因缺乏有效监督而导致的账户归集滞后

三、信息化环境的财务会计工作流程优化的建议与保障措施

(一)信息化环境的财务会计工作流程优化的建议。第一,流程优化方案实施前,在网络建设和系统开发完成后,先试点进行,再总结经验教训后,逐步推开,不要一下在过大的范围内铺开,给正常的财务会计工作造成混乱,确保过渡期的管理受控;第二,对一些与财务会计联系紧密的重要流程,不要轻易大量调整人员,可以采取增配人手,重新分工等方法解决一些操作上的问题;第三,信息系统的开发要在财务会计流程再造前完善,具备使用条件,不宜在流程再造过程中不断修改信息系统,给新流程的实施造成混乱;第四,信息系统的开发要紧密结合工作现状,具有可操作性,同时由于财会基层操作人员计算机使用水平有限,所有的系统交流平台尽量简便,便于操作,且功能尽量融合,不宜子系统过多,造成混乱;第五,要加强各级人员计算机运用水平的提高,企业各部门、各个分公司应能够独立完成各自管理数据的维护,确保信息系统的正常使用,确保各类数据得到有效传递和运用;第六,财务会计流程的改造不要完全脱离既有流程,要吸取既有流程中运作多年并取得的成果,不宜全盘否定,推倒重来。(二)信息化环境的财务会计工作流程优化的保障措施。1、人员培训。信息化环境下财务会计工作流程优化,各部门组织间的会计信息不对称,财务会计制度很难在短期内做到统一化,那么在部门间产生道德风险的可能性就会加大。要预防此类风险,既离不开明确的制度保障,如内部审计制度、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和流程规范制度,又要有统一的思想约束,加强人员培训至关重要。企业应在现有基础上创新培训方式方法,针对企业领导层应推行“体验式”培训的方法,锻炼实战操作能力,充分理解信息化环境的财务会计工作流程理念,转换成个人认识。增加培训的投入力度,建设起现代化的培训基地,优化多媒体教室、微机室、报告厅、图书室、活动室、学员宿舍等教学设施,打造一个教学设施一流、教学资源丰富、学习环境幽雅、学习氛围浓厚的培训基地,为“做实培训、做优培训”提供有力的硬件保障。根据培训的目标制定出对受训者的考核方案。一方面,通过必需的考核方法检验培训活动,实行后在对培训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考核,为培训方案的优化提供依据;另外,在必要的考核受训者过程中,激发起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培训实效。2、组织保障。财务会计工作流程信息化管理的顺利实施,离不开事先的精细筹备组织。首先要抽调专业人员成立工作组,对财务会计信息化的实施进行由始至终的监督管理,其次要对企业内部现有的财务会计流程进行分析,以顾客需要的为第一要务,最后设计出一整套全新的财务会计流程,在整个企业内部推广实施。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流程信息化管理的实施,绝对不是一蹴而就、一步到位的改变,因其将彻底颠覆企业员工已经适应多年的工作方式,其中将涉及到的权力、利益不可小觑,所以,面对潜在的巨大阻力,企业的管理层、领导者还需具备坚定的信心、付出不懈的努力,才能确保财务会计工作流程信息化管理在企业内部顺畅实施。3、风险控制。财务会计工作流程信息化管理离不开风险管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依靠技术支持。通常情况下对于集中处理数据的保密性的做法就是通过设置口令、权限等来实现,看似安全性得到了保障,实际上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员具备了较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想要潜入数据库修改数据并不是天方夜谭;第二,依靠法律保护。在实施财务会计工作流程信息化管理之前,所有的会计凭证、单据和报表都要经过逐级领导签字审批、经办人签字确认作为收付依据;单在网络化情况下,传统签名方式被线上审批、签所取代,此时法律对其的有效性认可成为业务流转的依据所在;第三,依靠制度办事。要建立网络安全指引、财务会计工作流程信息化管理制度,形成对网络系统的运维和保障,并设定网络责任中心、分离岗位职责;第四,依靠内审把控。要建立独立的内控审计部门、聘用专业专职的内审人员,对组织内的信息化环境实施监管。对数据的查询和处理可以经内部审计人员通过鼠标操作来完成,从而将监督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将事前预警作用充分发挥,最终形成强化企业审计的监督机制。

作者:王俊杰 单位:包头市中心医院

参考文献

[1]仇铭燕.基于会计信息化下的财务会计流程优化探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3(12)

[2]何祎.信息化背景下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流程的优化分析[J].财会学习,2015(12)

[3]袁红涛.会计信息化下的财务会计流程优化探讨[J].财会学习,2016(3)

[4]张立多.会计信息化下的财务会计流程优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6(6)

第4篇:审批流程优化建议范文

一是继续提高项目审批集中度、优化度。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许可事项的相关操作流程进行梳理和优化,进一步缩短审批承诺时限,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努力协调应进“中心”项目进窗口办理,进一步提高窗口办件的集中度,发挥窗口集中审批优势。二是全面推进网上审批工作,探索网上监察系统的建设。利用政府电子政务平台,加快实施网上审批的建设步伐,推进部门领导、科室领导网上审批、核准,再由窗口直接办理批复、发文发照的审批方式,切实提高窗口“一站式”服务能力。为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建立廉洁高效的行政审批监管机制,“中心”将和有关部门积极探索网上监察系统的建立,对有审批职能部门的所有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事项进行梳理,逐个进行审核,收集各部门的审批数据信息,建立完整的执法数据库。三是推行首席代表制。简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让后方围绕窗口转,窗口有协调权、审批权、调度权、解释权,逐步推行首席代表制,提高窗口的办事效率。二、进一步创新方式,实现审批提速

一是围绕重大项目推进,开辟“绿色通道”,实现审批工作提质提速,促进经济发展;围绕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围绕外商投资项目,采取专人陪同服务和全程跟踪服务,优化投资环境。二是施行全方位审批服务。对投资规模在×××万元以上,属市级审批权限内的生产经营性项目,继续实行全程无偿服务,同时和镇(区)代办员联动,不断完善和推进上门服务、预约服务、延时服务、陪办服务、回访服务等制度,更好地为企业为群众提供方便。三是推进企业注册登记“一表制”新模式。“一表制”联合审批新模式可以实现企业登记信息资源共享,由原来需跑几个部门填几张表简化为只需要跑一趟填一张表,优化了审批流程,节省了企业办事时间和财务成本,提高了窗口的办事效率。三、进一步便企利民,实现服务提质。

一是继续深入实施项目联审会办制度,着力解决互为关联、互为前置的审批症结,疏通审批流程,努力推进重大项目“一门受理、一站办结”,让企业和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政府服务理念的转变和服务效能的提升。二是按照“能简则简、能优则优”的原则,对各审批职能部门的审批流程进行进一步的梳理优化,使每个审批项目都有规范的办理要求、流畅的操作程序、明确的承诺期限和详细的收费标准,最后印制成《行政服务指南》向社会公布,确保审批全过程公开透明、阳光操作,为办事群众、投资企业提供透明、放心的政务服务,以此推动行政审批提速,促进企业降本增效。三是努力提高现场办结率,使服务提速;进一步改进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方式,以温馨贴心和灵活多样的服务来提升办件质量。四、进一步建设队伍,实现形象工程。

第5篇:审批流程优化建议范文

2、自动化控制中心应用组(集体)。现有职工12人,按照"从一开始所有业务就在信息化系统上运行"的要求,以建设"智能制造的梦工厂"为目标,开拓创新、精准工作、改善服务,认真完成承担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及在线系统的维护任务。各项工作均取得创新性成果。由该集体主要承担的"管理流程创造暨信息化顶层设计"咨询服务项目成功实施,为公司确定了科学的管理流程,构建了"扁平、简约、智能、高效"的管理平台。该集体承担了ERP、MES等核心系统的组织实施工作,努力推进智能制造在日照公司的落地。该团队既承担项目建设又有在线系统维护工作,首创"一站式"、"问题不过夜"等服务模式,确保信息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3、杨x,女,财务部。该同志主动学习税务相关法律法规,研究新出台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政策,做好应对措施的落实工作,为公司争取进项税抵扣,降低了成本。针对公司第一笔设备进口业务、首批技术进口业务,加强协调,做好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的代扣代缴、对外支付税务备案等工作,为公司降低成本。制作系统自动导入模板,进行年度个人所得税申报,减少人工录入环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创新性的进行税收筹划,降低个人所得税、土地使用税等税费。

4、陈xx,男,能源环保中心。在技术创新方面,创新采用"极限回收、全部并网、科学分配、合理利用"分析方法,对煤气和余热等系统,从发生转换、输送分配、最终使用等环节进行分析,提出了建设燃煤气机组、建设区域性蒸汽管网、余热冬暖夏凉利用的建议,建议已被公司采纳,提高了能效。在管理创新方面,充分学习与借鉴浦项、宝钢等领先企业的管理经验,形成适合于日照公司"一个目标、三大支撑、两大平台"的管理路线。创新能源管理体系,支撑能源系统的高效运行。

5、张x,男,热连轧项目部。围绕钢卷运输系统、磨辊间技术方案研究和项目推动等开展工作。其中,钢卷运输系统首次采用国际先进的超级电容为动力,相比双排式托盘运输系统降低大量一次性投资,而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降低后期运营成本;磨辊间辅助设备通过优化轧辊冷却、拆卸、磨削、装配流程,降低了投资;轧辊工艺件通过装机件、周转件分批招标,降低公司资金占用,并且优选国内热轧工具钢、高速钢等材质替代进口,降低了巨大投资费用。

6、郭x,男,炉卷项目部。在炉卷工程项目中,主持参与了多项技术创新,包括炉卷轧机配置弯窜辊技术、设计安装预矫直机、快速冷却设备增设DQ功能、热矫直机采用双辊盒等技术,都具有国际领先水平。为了大家共同提前业务能力,为大家编制了招标评标文件模板;制定了技术交流、方案优化、设备选型等工作流程;晚上还常常辅导大家一些专业基础知识,让大家交叉学习、共同提高。

7、段xx,男,装备材料部。该同志主要负责精品基地所有业主管理项目甲供材供应管理工作。签订了采购山钢自产钢材合作协议,解决了主要钢材采购供应问题,锁定了山钢资源,质量得以保证。改变招标模式,过去要耗费30天的招标现在最多7天可以完成。简化计划审批流程,缩短了10天左右;简化了定标报告审批路径、甲供材合同审批流程,减少人为因素,减少了十几个审批环节。建立采购"绿色通道",应对突发事件。建立了供应商、施工单位、项目部、装备材料部等四方信息沟通平台。紧跟工程建设的节奏,在合规框架下,大胆创新,解决供应时间上的"瓶颈",保证了物资的及时供应。

8、侯xx,女,科技质量中心。2012年7月博士毕业,现在科技质量中心从事冷轧产品研发,承担DP钢、BH钢产品研发的相关工作。以第一发明人授权汽车钢相关发明专利6项;并作为第一作者在金属学报、材料热处理学报等国家重点核心期刊发表先进汽车钢学术论文3篇。她把汽车钢相关入门知识进行详细整理,开展"汽车用高强钢概要及发展趋势"、"汽车钢组织性能检测方法"等方面的内部讲座学习,使每位成员熟悉掌握汽车钢领域研发产品特点,凝聚团队力量。

第6篇:审批流程优化建议范文

【关键词】投资;企业;政府;改革q

一、投资管理体制现状

投资管理包括政府对企业投资行为的管理和对政府自身投资行为的管理两个方面。当前,各地政府对企业投资管理是依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进行的。对企业投资项目区别不同情况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政府投资主管部门仅对重大项目和限制类项目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角度进行核准,其他项目无论规模大小,均改为备案制。对外商投资项目和境外投资项目一律实行核准制。现行企业投资管理体制中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审批环节多。一个企业投资项目从申请到竣工验收,审批流程涉及发展改革、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住房城乡建设、水利、消防、卫生、气象、地震、安监等20多个部门多个环节,按法定时间计算,至少需要310个工作日;二是审查内容繁。很多部门在办理各自环节时,除规定材料外还要求企业额外提供其他材料;三是审批自由裁量权较大。一些事项审查标准不太清晰,审查行为主观随意性较大;四是前期工作耗时长。一些审批事项中,自由裁量权较大,难以约束在法定时间内完成,有的审批部门甚至以人手不足为由擅自延长办理时间;五是部分审批事项变相收费。有些中介服务机构是隶属审批部门的企事业单位,搞独家经营、垄断经营;六是重事前审批,轻事中事后监管。

目前,政府对自身投资行为的管理仍沿用传统的审批制。一个政府投资项目需依次审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核工程概算、预算、结算和竣工财务决算。现行政府投资管理体制中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政府与市场范围边界不清,政府投资“缺位”和“越位”现象时有发生。一方面政府投资不恰当地进入商业地产等一般竞争性领域与民争利,另一方面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务和民生领域政府投资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投入不足问题;二是政府投资决策机制不健全。政府投资决策过程缺乏专家咨询和公众参与,公开透明、科学民主程度不高;三是政府投资资金管理部门化、零碎化,政府投资事前没有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对投资规模和结构说不清楚,难以做到“看菜吃饭”,实行总量控制,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各类政府投资资金;四是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不专业,建设实施方式单一,个别项目“三超”现象严重,投资效益低下;五是政府投资责任追究制度缺失,投资失误没有纠偏制度保障;六是政府投资补助管理灵活性不够,投资安排与实际需求脱节,基层政府和项目单位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变化优化安排、调整使用。

二、深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在新一轮的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中,建议按照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要求,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积极转变政府职能,一方面,要系统性、全流程改革企业投资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干预,进一步落实企业投资主体地位,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构建市场开放公平、规范有序,企业自主决策、平等竞争,政府服务高效、监管有力的新型企业投资管理体制;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资体制,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范围;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机制;规范政府投资资金管理;简化和规范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程序,合理划分审批权限;加强政府投资计划管理;改进建设实施方式,全面推行代建制;建立完善政府投资责任追究制度,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效益,构建决策科学、执行有力、责任清晰、监管到位的新型政府投资管理体制。

三、深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政策建议

(一)针对企业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1.试点取消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允许个别地区先行先试,为全国做压力测试。对试点区域内企业投资项目进行分类改革,其中不涉及公共资源开发利用的项目一律取消核准,改为备案管理,涉及公共资源开发利用、具备一定投资回收能力的项目改为竞争性配置,从而形成以备案制为主的企业投资管理体制。

2.改革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制。简化企业投资鼓励类、允许类项目备案手续,推行网上在线备案,所需提供的书面材料全部改为网上报送,逐步实现足不出户办妥备案。备案系统与工商、公安等系统联网确认企业信息的真实性,项目是否予以备案的信息即时发送企业并同时送各有关部门。企业应如实填报备案内容,并对备案信息内容真实性负责。制订出台全国统一的备案政策法规,杜绝变相审批,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备案制。

3.实行公共资源竞争性配置。创新管理,取消暗箱操作。对涉及公共资源开发利用的经营性项目,将原实行的“先到先得”做法改为政府通过制定规划,确定开发建设总量,做好重大项目布局,明确技术标准、准入条件等,采取公开招标等方式选择投资主体。各类企业公平竞争取得开发经营权,依照约定自主开展投资活动。政府为各种所有制企业创造一视同仁的投资环境,为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创造条件。

4.强化规划体系的指引作用。强化规划的法律地位,充分发挥规划对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构建科学、合理的规划体系,加强规划编制和实施的管理,增强规划对企业投资行为的指导性和约束性。深入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扩大公众参与和民主监督,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规划与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规划在产业政策、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衔接,明确建设总量目标、区域布局和开发时序,实现投资建设“一张图”管理,指引企业开展投资活动。

5.优化企业投资审批流程。按照“凡是能够通过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达到管理要求的,凡是能够通过事后监督达到管理目的的,凡是能够通过市场机制和行业自律达到管理效果的,一律取消审批”的要求,政府各部门重新梳理现行政策,改革传统审批模式,建立高效便捷的“并联”办理流程;创新管理模式,引入法定机构,把大量繁琐的报建和验收事项逐步标准化、规范化和便捷化。

6.建立“指导、服务、监管”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按照政府依法行政、企业自我约束、社会协同自治的原则,使企业成为投资项目决策的主体,政府成为监管的主体,逐步实现管理主体由以政府为主向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共同管理转变;管理重心由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管理方式由行政审批向标准化、精细化、专业化服务转变。

(二)针对政府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1.科学界定投资范围。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基建和社会领域,包括加强公益性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推进科技进步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凡能够由社会投资建设的项目,尽可能利用社会资金建设。

2.健全投资决策机制。推行政府投资项目咨询评估、公示和听证制度。项目审批决策前要求经过符合资质要求的工程咨询机构的评估论证。对经济、社会和环境有重大影响,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项目,在审批决策前面向社会公示或组织听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充分发动专家学者和社会公众参与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决策,创造条件让群众监督政府,提高政府投资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3.加强投资计划管理。按照量入为出、统筹平衡、保障重点的原则,编制统一的政府投资计划,合理确定政府投资规模和方向。政府投资计划须报同级人大审查批准。政府投资计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缺乏法定理由,未经法定程序,报经法定机构批准不得擅自变更,确保政府投资计划有效执行,实现政府投资有计划、资金有预算、审计有依据。

4.加强项目建设管理。严格执行招标投标、政府采购、工程监理、合同管理、项目法人、资本金等项目建设管理制度。实行项目建设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制,对项目质量、安全、进度、造价管理等负责。对政府投资新建、改建、扩建的非经营性项目全面推行代建制。严格执行无现场签证管理制度。项目按批准的设计文件建成并符合验收标准的,应及时组织验收并办理固定资产移交手续。实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和项目后评价制度。

5.严格投资责任追究。制订出台政府投资项目责任追究管理制度,以项目建设单位为监管追责重点,将政府投资责任落实到项目建设全过程和所有涉及政府部门、中介服务机构及人员,实行项目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制,由纪检监察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政府投资项目中出现的违法违纪行为,依据相关规定追究相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实现政府投资责任清晰、追责有据,建立健全政府投资监管体系。

6.改进补助管理方式。将中央和省级政府各类投资补助资金安排,由现行事前审批项目改为确定投资目标、原则和标准,并纳入同级政府投资计划,由市县政府按照政策导向和资金管理要求分解落实到项目,中央和省级政府有关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监督检查,发挥市县政府主观能动性,强化项目单位责任。

参考文献

[1]马秀岩.投资经济学[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2]陈晨.中国投资体制改革中的政府职能定位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投资司.投资体制改革[M].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第7篇:审批流程优化建议范文

物联网(IoT)迅速成为消费者体验和全球经济的关注焦点。但是,IoT也可能表现出浓厚的个性化特征。在医疗领域中,联网医疗设备逐渐融入IoT,这些设备佩戴舒适,并已临时植入乃至嵌入人体,以便开展药物治疗、药物处理及综合健康护理。

由Intel Security赞助、大西洋理事会完成的报告深入探究联网医疗设备面临的安全挑战和社会机遇。其中针对医疗行业、监管机构和医学界提出了一些建议,最大限度地提升患者福利,同时尽量降低这些设备面临的软件、固件和通信技术安全挑战。

今天人们可以佩戴联网设备进行详细自检,包括日常饮食、锻炼计划及生命体征。医生可以更准确地快速调整优化植入的医疗设备(如心脏起搏器),而且往往无需启用导入性医疗程序。在医院中,新设备纷纷联网,用以提供更高效、更经济的监测和治疗方案。据估计,在未来的15年中,这些技术可以节约630亿美元医疗费用,并能降低15%-30%的医疗设备成本。

然而,联网医疗在带来优势的同时,也呈现出四种主要交叉隐患,包括危及信任的意外故障。无论发生任何显著故障,各级社会团体都可能会抵制联网医疗设备,致使联网医疗设备部署延迟数年乃至数十年。保护患者隐私和敏感健康数据是另外一项当务之急,因为恶意黑客意识到医疗信息尤为可贵。2015年PwC全球信息安全情况调查,2014年医疗纳税人和提供机构报告的信息安全事故猛增60%,增幅几乎是其他行业的两倍。

蓄意破坏同样不容忽视,因为联网医疗设备与任何其他联网技术一样都很脆弱。黑客行动主义者、窃贼、间谍乃至纷纷设法利用IT漏洞实施犯罪及造成危害。从理论上而言,一款针对性恶意软件可能在Internet上广泛传播,感染采用易受攻击设备的每一位用户。此类场景在企业IT系统和工业控制系统中已有所显现,这一点在复杂Stuxnet攻击中得到充分印证。

当前的医疗设备开发和生产焦点集中于制造商偏好和患者需求。医疗行业和政府机构还必须转移注意力,实施一系列联网设备通用安全标准或最佳实践,以便缓解潜在风险。

一些建议有助于在尽量降低安全风险的同时促进创新。本报告证实,医疗行业必须从一开始就将安全方案内置到设备,而不是作为事故后的补救措施。

报告建议持续加强私营机构间的合作及公私合作。加强协作、减少监管才是关键。监管机构并不总能跟上技术进步的步伐。因而需要通过透明式协作论坛接受广大利益相关者的反馈意见,确保监管机构独立运作,避免出现与行业串通舞弊的现象。同样,业界企业还应持续加强彼此交流。

第8篇:审批流程优化建议范文

一、以统一思想、提升认识为前提,进一步明确开展民评民议和突出问题整改承诺工作的重要性

(一)民评民议是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工作的重要手段。各单位、各部门要以开展“治庸问责”、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工作为契机,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再造审批流程,实现审批项目最少、程序最便捷、收费最低、效率最高的目标。要进一步提高对政风行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积极投身到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工作中来,自觉地适应在民主监督的环境下开展工作,从领导机关到基层单位,从领导干部到工作人员,都要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精神状态,坚决纠正损害企业和群众利益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行为,坚决纠正服务不诚信、管理不文明、执法不规范、效率不高等不良倾向,切实把民评民议、对标评标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开展整改承诺是将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工作落到实处的重要举措。掀起责任风暴、实施治庸计划、开展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工作,重点是要解决当前影响民生、制约投资发展环境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围绕整改10个重点问题开展承诺,实际上就是把群众、企业、社会所急、所需、所难的问题,把一些长期困扰我们的问题列出来,拿出解决办法,明确责任领导,确定解决时间,通过向社会公开承诺,在社会、群众、企业的监督下,在规定的时间内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我们深入推进“治庸问责”、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工作的决心和态度。

(三)转变工作作风是优化投资发展环境的关键。开展民评民议和整改承诺工作,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干部作风的转变。开展民评民议和对重点问题、疑难问题整改进行承诺,就是将社会的呼唤、群众的需求、企业的期盼,交给各单位、各部门,由各责任单位拿出具体的整改措施,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并且在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下践行承诺。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各单位、各部门的主动性、创造性,效果和作用会更积极、更持久。

二、以统一要求、规范操作为重点,着力解决政风行风建设中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按照省、市统一部署,今年参加民评民议的单位共57家,涉及经济发展管理、社会综合管理、公共服务三个类别。各参评单位、部门要通过多渠道倾听社会各界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本单位、本部门存在的问题,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从而及时改进不足,规范办事程序,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现阶段,政风行风建设和民评民议的效果要突出地体现在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工作上,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工作的立足点,就是要围绕“四个环节”,统一“四个步骤”,实现行政审批流程的优化再造。

首先,要围绕“四个环节”,确定优化目标。一是减项目。以政务环境最优区为标杆,别人没有的行政审批项目,我们一定要减下来。对擅自设立审批、收费项目的,对单位主要负责人一律先免职再处理。二是减程序。审批程序能优则优,能省则省,能并联的不串联,着力改变串联项目多、并联项目少的格局,最大限度地提升审批效能。三是减时限。按照审批时限最短城市的做法加以规范,在条件允许、不影响审批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做到更短。四是减费用。进一步清理收费项目,按照全市的统一要求,凡省以下自行设置的收费项目一律取消,省以上的收费按下限收取。工本费等一般性的收费项目由政府统一“买单”。

其次,统一“四个步骤”,实现优化再造。一是学“标”。前一段,区政务服务中心等相关部门赴五城市考察学习,目的就是认真学习先进地区优化环境工作各项标准的制定、具体的作法,要进一步学深吃透,切实拿过来,真正学上手。二是对“标”。综合外地先进做法与经验,将我们现行的标准与之相比照,逐一甄别、逐一核对、逐一审查,看别人优在哪里,我们又差在何处,用表格的形式把差别、差距对应列举、固定下来,做到优劣分明,一目了然,使下一阶段“改”有目标、“制”有依据。三是制“标”。以全国最优的标准为依据,从审批项目、流程、时限、费用这四个方面着手,进行全程、全面、彻底的优化再造,该删的删,该并的并,该缩短的缩短,该减少的减少,制定出行政审批新流程、新标准。四是评“标”及公开承诺。新“标”制定出来之后,由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签字确认后,要以公开承诺的形式向社会公布并严格落实,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公开承诺分两步走:第一步,按照《实施办法》的要求,不涉及流程再造的部门,或者各部门不涉及流程再造的项目,于5月中下旬先期向社会作出承诺;第二步,经过流程再造的项目,在6月底以前向社会作出承诺。

三、以公开承诺、接受监督为核心,扎实做好突出问题整改承诺工作

关于如何抓好突出问题的整改工作,区优化办已制定了详细实施方案,对整改内容、责任分工、实施步骤、完成时限及工作要求都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各相关单位要不折不扣抓好落实。

(一)必须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责任单位要高度重视,主要领导负总责,班子成员分工负责。涉及多个职能部门的,各责任牵头单位要主动联系配合单位,明确责任分工,做好沟通、协调工作,确保步调的一致性。配合单位要积极协助、配合牵头单位做好工作,共同完成任务。

(二)必须认真研究,细化措施。各责任单位要针对各自需要整改的具体问题,细化解决的实施方案,明确近、远期目标,既要有应对当前、解决现实问题的办法,还要有巩固成果、实现长效治理的举措。目标、措施、效果、时限、责任人、追责方式等都要在实施方案中予以明确,以便于更好地落实。

(三)必须统一样式,公开承诺。各责任单位要以细化方案为基础,制作结合实际、内容具体、简洁明了的承诺书,主要包括解决问题的措施,近远期目标,完成效果、时限与责任承担等,经区优化办审查通过后,务必于5月底之前,在电视台、区政府网站上一并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四)必须倒排时间,强力推进。承诺了的事情就一定要兑现。各责任单位要根据问题难易程度,倒排各项工作任务时间,列出进度表,有计划、分步骤地抓好落实。要围绕近期见成效、半年使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的目标来筹划工作,相对简单的问题,原则上要在3个月内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可适当延长,但一般不超过半年。

(五)必须标本兼治,长效管理。要把突出问题整改承诺过程作为一个掌握规律的过程,不是把10个问题整改完了,给上级一个报告事情就完了,关键是要通过分析这些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挖掘深层次的东西,从体制机制上去加以防范和根治。不要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低层面,要不断加强制度化建设,用完善的制度、机制实现长效化、常态化的管理。

四、以加强督查、从严问责为抓手,推动民评民议和突出问题整改承诺工作取得实效

(一)加强督办检查。区优化办、区纠风办要采取暗访代办、督查促办、整改直办的方式,加强经常性的督导、检查。建立通报制度,对这两项工作进展情况,每月通报一次。对落实不力、进展不快、效果不好的,坚决予以曝光。

第9篇:审批流程优化建议范文

1.内容易

在制度条款应当掌握适度宽松原则的同时,还应强调底线要求。对于员工绝对不能触碰的底线,要明确出来,直接与惩罚措施挂钩,即“亮红线”。具体来说,在管理类制度中,包括无故迟到、早退、损坏公共设施和办公用品等内容;在流程类制度中,包括未按规范流程进行操作、缺失必要的审批授权环节等内容,明确不可触碰,违者必罚。

2.重点环节易检查

检查审计是推动科技制度落实的有效手段,在制度编制过程中,需着重体现如何使后续的检查审计有“规”可依、有“据”可查。在有“规”可依方面,需要首先明确哪些工作环节和工作要求是制度手册的重点,这些工作重点的执行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或给业务的正常开展带来较大风险。在明确需要加强管理的工作环节的基础上,在编制制度过程中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对相关环节进行细化,如编制操作手册,或增加工作要求,明确质量保障。对于有必要保留的工作记录,可以通过明确生成对应的规范记录、阶段性报告等形式加以控制。

有“据”可查,就是要对制度的执行情况保留相应工作记录,以便在审计和检查中作为“证据”提供。有“规”可依是有“据”可查的基础,只有在制度中明确了审批流程、记录表格等信息,相应岗位的员工才可能在制度执行中关注这些环节。如系统记录的日志信息、手工维护的登记表格、审批流程的授权等,都是保留工作记录的重要内容。

二、制度宣传

1.明确的渠道

员工接受制度要求,首先需要明确的制度和下发渠道,这是员工了解制度、学习制度的首要环节。同时,制度有效的落实与领导的关注有很大关系,银行高层管理者的批示会对制度的落实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因此,在形式上,制度的和下发可以通过红头文件、重要通知等形式下发,也可通过制作成小册子等印刷品下发。总之,制度的和下发一定要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并明确和清晰渠道,使全行各部门所有员工均能便捷的获取。

2.深入的培训机制

制度培训为各部门、各岗位员工规范工作流程、统一管理要求提供依据和支持,是传达全行制度管理精神、解释制度条款要求的重要途径,也是商业银行内部学习制度文件、了解管理思路的重要渠道。商业银行应每年根据制度建设情况制定详细的制度培训计划,包括培训时间、培训方式、培训范围、培训对象等。制度管理部门根据计划安排,按时组织开展全行培训,落实全行指导精神。在全行层面开展培训的同时,还应要求各单位、各部门根据各自职责、不同分工,有针对性地对本单位、本部门需重点落实的制度进行细化学习,从全行到部门、从部门到岗位、从岗位到人员,层层细化、步步落实,在学习制度的过程中,将其固化到具体的工作中去。

3.便捷的答疑响应

制度在编制过程中应力求语言规范、描述准确、表达清晰、思路流畅。不同的单位、部门、执行人在制度落实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同的理解,因此,便捷的答疑响应是落实制度过程中所不可或缺的。为了建立快速有效的答疑响应机制,首先应当明确制度的解释部门,具体承担制度条款解释说明、制度咨询方面的反馈、制度意见建议的收集和分析等职责,这是在制度前就应当明确的职责。在此基础上建立制度的咨询、意见和建议的反馈渠道,当不同部门、制度执行人员存在疑问、提出优化建议时,应该有便捷的渠道和快速的反应,使相关问题得到解答,建议得到处理。该渠道可根据各银行自身工作特点和系统建设情况而定,如采取专用邮箱、软件管理平台等方式。

三、监督、执行

在完成了制度编制、、宣传、培训等环节后,面临的是制度建设和管理最关键的一环:制度要求是否真正落实到了具体工作中。为了更好地把握这一关键环节,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敦促各部门有效落实。

1.事中及时控制

事中控制是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对运行管理、操作实施进行监控。在管理层面,针对重要的业务流程,可以通过增加审批环节,实现事中及时控制,降低风险。在操作层面,针对重要操作,可以通过双人复核等方式确保操作中不存在违规和失误。同时,为了降低事中控制的人力投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可以建立自动化监控平台,通过软件系统控制及时报警提示各个业务环节出现的不合规问题,及时解决和处理。

2.事后规范检查

事后检查是在生产运行过程中,阶段性地对相关业务处理进行回顾和浏览,检查是否按照制度要求实施。从检查类型看,合规性检查可分为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现场检查是指通过成立检查组,制定完备的检查计划、检查要点、检查流程,入场到业务开展单位实施检查。检查过程中,通过人员访谈、文档调阅、系统登录、现场查看、技术检测等方式开展。非现场检查是指检查人员无需到达业务开展单位,以异地办公的形式开展,信息来源主要包括提前调阅文档、系统远程登录、内部系统管理平台等。从检查效果看,现场检查比非现场检查更全面,能够获取被检查对象更多的信息,但是会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非现场检查能够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但是检查的范围和深度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具体实施时,通常选择两者结合的形式,在开展过程中结合、互为补充。

3.设立奖惩机制

奖惩机制是现代企业不可或缺的管理手段,是企业制度落实的重要工具。在奖惩机制中,奖励是期望具有正面外部效应的行为持续发生,是一个正反馈过程;惩罚是阻止具有负面外部效应的行为发生,是一个负反馈过程。因此,在制度落实过程中,采取奖励和惩罚并行实施的措施,可以从正反两个方向推动,促使所有部门和员工遵守制度要求。奖惩机制没有可以完全照搬的模式,各商业银行信息科技制度落实过程中,可根据企业文化、员工素养等实际情况,在精神奖惩、物质奖惩、职级升降等方面进行正向鼓励和反向约束,使得员工重视、敬畏制度,遵守管理制度的要求,遵从规范的流程,进而推动制度的落地。

四、制度优化

1.意见和建议收集前文提到的答疑响应机制,同样为制度意见和建议的收集提供了方便,是制度管理部门对科技制度持续剧优化的重要来源和信息支持。对于各个制度执行单位和部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制度管理部门应进行认真甄别和深入分析,合理采纳。针对制度建议的处理,主要存在的情况有三种,一是对于制度理解不准确、不透彻,建议有针对性地进行解释说明;二是意见和建议很有道理、得到制度管理层面认可、但是没有必要在制度层面体现的得到,建议采取通知等形式补充来传达相应的要求,体现思想导向;三是意见和建议直接提出了制度存在缺失或不合理的情况,应及时对制度进行研究和改进。

2.制度的持续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