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优质护理服务
围手术期护理对于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术后康复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显著提高预后效果,改善临床疗效[1]。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应用效果,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实施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9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观察组患者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获得较为满意的应用效果,其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实施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9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有48例患者。对照组48例患者,年龄20~56岁,平均年龄(38.6±4.2)岁;观察组48例患者,年龄22~55岁,平均年龄(37.5±3.8)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在年龄以及肌瘤类型等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48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基础护理、生活护理以及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等。观察组48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主要包括术前优质护理服务、术中优质护理服务以及术后优质护理服务。
1.3评价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①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没有不适感,通过X线与其余常规检查后显示肌瘤全部剔除;②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基本没有不适感,通过X线与其余常规检查后显示肌瘤基本剔除;③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见改善甚至加重,不适感增加或未见减少,通过X线与其余常规检查后显示肌瘤未全部剔除。采用我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予以调查,主要有护患关系、健康宣教、基础护理以及护理主动性等,非常满意为>85分,满意为75~85分,一般为65~74分,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全部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应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20.0完成,计数资料应用率(%)显示,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x±s)显示,组间对比应用t或χ2检验;当对比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是10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是72.92%,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χ2=15.036,P=0.000),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为77.08%,组间护理效果对比,观察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χ2=5.352,P=0.021),见表2。
3 讨论
子宫肌瘤属于女性生殖器方面较为多见的一种妇科疾病,具有较高发病率[2]。由于医疗水平的逐渐提升,腹腔镜技术也愈发成熟,成为临床治疗子宫肌瘤的最佳手术治疗方法。优质护理服务指的是以患者作为护理工作的中心,在基础护理上进行完善,充分达到患者的心理与生理的各项标准,为患者提供最全面以及最舒适的护理服务[3]。本次研究对我院观察组患者实施了优质护理服务,具体护理内容有。
3.1术前护理 积极与患者交流沟通,掌握患者心理需求;为患者实施健康宣教,让其掌握该疾病的相关知识、注意事项以及手术治疗的重要性等,缓解患者紧张、害怕以及焦虑等不良心理,增加患者治愈信心,全力配合治疗[4]。
3.2术中护理 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的监测,需要医护人员有较高的服务水平与责任心,检查术中气腹机和双极电凝等仪器的运转情况,若有问题发生及时告知医师予以处理;做好腹腔冲洗护理,及时更换腹腔冲洗液,维持冲洗液的进出平衡;严格掌握手术各种操作与技术,全力辅助医师完成各项操作;充分准备好应急措施,降低术中并发症发生率。
3.3术后护理 手术后12h内对患者的脉搏、呼吸以及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予以严密监测,进行常规吸氧;告知患者术后应多吃热量高、维生素多的流质食物,加快胃肠功能的恢复;护理好导尿管、切口以及术后阴道出血,以免发生并发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是10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是72.92%,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χ2=15.036,P=0.000);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为77.08%,组间护理效果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χ2=5.352,P=0.021)。结果表明,患者应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时,实施积极有效的优质护理服务,能明显改善护理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静.优质护理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术期中的护理效果研究[J].当代医学,2014,17(12):106-107.
[2]肖新顺.优质护理服务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3):137-138.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膀胱肿瘤;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7.024
Analysis of curative effect by transuretha plasmakinetic prostatec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and bladder tumor SHEN Zhong-wei, YANG Bo. Liaoning Heishan County First People’s Hospital, Jinzhou 1214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curative effect by transuretha plasmakinetic prostatec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and bladder tumor. Methods 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and 40 patients with bladder tumor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 for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transuretha plasmakinetic prostatectomy for treatment. Comparison was made on 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hospital stay time and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all better 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and hospital stay time in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patients and bladder tumor patient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ladder tumor; Transuretha plasmakinetic prostatectomy
临床上良性前列腺增生及膀胱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案很多, 本文旨在研究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对治疗这两种疾病的效果, 因此, 将6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和40例膀胱肿瘤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 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和40例膀胱肿瘤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0例。每组有3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和20例膀胱肿瘤患者。观察组年龄50~77岁, 平均年龄(63.52±5.15)岁, 病程3~15年, 平均病程(7.28±4.43)年。对照组年龄51~78岁, 平均年龄(63.57±5.20)q, 病程4~14年, 平均病程(7.32±4.5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1. 2. 1 对照组患者给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①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按照临床上的标准设定电切镜的参数以及准备好灌洗液, 患者取连续硬膜外麻醉, 行膀胱造口, 在膀胱颈的纵向部位作一切口, 深至包膜, 切除的边界部位选择膀胱颈和精阜, 术后止血并留置导尿管, 给予患者抗感染药物使用。②膀胱肿瘤患者:在进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后将患者摆放成膀胱截石位, 将5%的葡萄糖注射液灌注到患者的膀胱内, 将电气切镜从尿道置入, 对肿瘤的大小、形态进行探查, 电切肿瘤, 使用电灼止血后冲洗膀胱, 给予患者抗生素。
1. 2. 2 观察组患者实施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①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除仪器换为等离子双极电切镜外, 其他操作和对照组一致。②膀胱肿瘤患者:在设定好参数后进行手术, 从基底部到肿瘤基底部2 cm为手术的切除范围, 游离较大的肿瘤, 随后将其切除。术后对膀胱黏膜进行止血以及冲洗膀胱, 术后给予化疗。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 治疗后, 观察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和膀胱肿瘤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出现1例尿失禁, 继发出血和膀胱痉挛各2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膀胱肿瘤患者出现膀胱症状1例, 膀胱穿孔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中出现2例尿失禁, 尿道口损伤和尿道口狭窄各2例, 4例继发出血, 3例膀胱痉挛, 1例包膜穿孔, 并发症发生率为46.67%;膀胱肿瘤患者中出现3例切口感染, 5例膀胱症状, 2例膀胱穿孔, 并发症发生率为50.00%。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良性前列腺增生和膀胱肿瘤均是泌尿外科疾病, 其中良性前列腺增生在中老年男性中的发病率较高[1], 其临床症状包括排尿困难、血尿、尿频、尿路梗阻等, 会对患者的肾脏生理功能造成损害。膀胱肿瘤的临床症状表现为上尿路阻塞症状、下腹部包块、膀胱刺激症状等, 复发率较高,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8]。经尿道电切术常用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和膀胱肿瘤, 但存在术中出血量多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的缺点。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是泌尿外科常用的手术方法[2], 具有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损伤小等优势, 切割准确率高, 在术中使用生理盐水冲洗膀胱, 可防止发生经尿道电切综合征;等离子体可使组织表面均匀分布凝固层[3], 有利于愈合毛细血管、小动脉和小静脉, 止血效果较好;双极电不从人体经过[9-12], 同时进行低温操作能够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减少对膀胱的刺激和术中出血量, 避免发生闭孔神经反射和术后后功能障碍, 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 具有较高的手术安全性, 应用在良性前列腺增生和膀胱肿瘤的治疗中具有明显的效果[13-20]。
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和膀胱肿瘤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 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是一种效果显著的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以及膀胱肿瘤的手术方法, 临床推广价值较大。
参考文献
[1] 瞿豪.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及膀胱肿瘤的临床研究.健康导报(医学版), 2014, 19(12):6.
[2] 朱冬进.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分析.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5, 26(10):1225-1226.
[3] 胡国森.经尿道双极等离子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临床分析.中外医疗, 2015, 34(19):76-77.
[4] 赵金全, 杨连升, 张学忠, 等.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体电切术同期治疗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0, 16(4):313-314.
[5] 王勇, 侯宓. 采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同期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肿瘤. 实用医学杂志, 2008, 24(12):2098-2099.
[6] 张立卿, 徐建江, 刘仰东, 等.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2012, 32(2):196-199.
[7] 张光明, 崔光华, 张敏.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疗效分析. 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15):84-84.
[8] 陈向能, 熊林, 陈春明, 等. 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62例临床分析. 海南医学, 2013, 24(14):2112-2114.
[9] 卢军.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体电切术治疗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研究. 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21):205-206.
[10] 徐广明.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分析.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25(21):121-122.
[11] 孟庆军, 苏猛, 杨辉. 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40例疗效观察. 中国社区医师, 2014(18):51-52.
[12] 田桂菊.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体电切术治疗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观察. 中国医疗前沿, 2010, 5(4):33.
[13] 李春明.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与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效果分析. 中外医疗, 2013, 32(11):102-103.
[14] 衣学龙, 武艺, 裴昌松, 等. 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 陕西医学杂志, 2011, 24(8):5365-5366.
[15] 林云侨, 李惠长, 刘昌明, 等. 经尿道电切除术和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META分析. 中国医学创新, 2010, 7(13):5-7.
[16] 严广, 黄志华, 葛新国. 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 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22):8-9.
[17] 任福祥. 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 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32):49-50.
[18] 杨晓荣, 蚌凌青, 刘裔道, 等. 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 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34):41-42.
[19] 张孝雄, 吴健, 罗德毅, 等.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分析. 西部医学, 2015, 27(2):200-202.
【关键词】互联网+;数字乡村;乡村振兴;数字鸿沟;发展路径
数字乡村不仅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1]。山东省在《数字山东发展规划(2018-2022年)》和《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政策文件中明确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互联网在乡村的快速普及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城市和乡村联系越来越紧密,城乡联动、融合发展在技术上成为可能,但数字乡村建设才刚刚起步,城乡数字鸿沟仍然存在,还有加大的趋势,鉴于此,开展基于“互联网+”的山东省数字乡村发展路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山东省数字乡村发展现状
近年来,山东省数字乡村发展迅速,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1数字基础设施全面提升。随着“宽带山东”战略的深入实施,数字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得到稳步增强,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运算速度和综合技术水平位于国内前列,全省所有城区、行政村实现了光纤全覆盖,城乡家庭互联网接入能力基本达到100Mbps,乡村数字基础设施也不断的得到完善,但乡村信息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亟需增强,农村尤其是偏远山村,因其居住分散且基础设施差,导致网络建设成本很高,运营商无法收回成本,不愿意建设农村网络,设备商提供商也不愿意花费精力进行农村网络创新方案的研究,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还不广泛。1.2电子政务建设深入推进。全省政务服务平台基本实现互联互通,各服务平台的核心业务信息化应用加速,“一次办好”改革全面推进,基本实现了公众和企业网上办事“一号登录、一站受理、一网通办”[2],全省政务信息系统集成整合共享工程明显提升了政府数字化管理和服务水平,但在农村,电子政务治理还比较薄弱,公共服务的数字化建设还需稳步加强。1.3信息惠民水平大幅提升。在数字山东的带动下,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推进,农村宽带建设已普及,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成效初显。在教育、医疗、养老和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的信息惠民政策宣传和普及、信息服务平台的使用及惠民水平都得到了大大提高,形成了城乡共享的优质教育文化资源,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1.4农村数字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互联网+”和市县级大数据服务平台的建设,使农村数字化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农业信息技术成果越来越多的得到转化和推广应用,但是不同地区之间差距明显。鲁西南是淘宝村集聚区,菏泽市淘宝村、淘宝镇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从地区分布来看,开展跨境电商的村主要位于沿海地区,特别是拥有外贸传统的城市,如青岛市等。同时电子政务标准及规范体系不断完善,网络空间法治化取得积极进展,显著提升了网络安全防护和处置能力[3]。
2山东省数字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城乡数字化鸿沟进一步拉大。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下,城乡“数字鸿沟”是山东省数字乡村战略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4]。传统意义上的城乡“数字鸿沟”集中体现在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管理措施上。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缺乏网络设备与上网条件、缺乏文化知识与上网技能两者相互作用和影响,共同构成了制约数字乡村建设的瓶颈[4]。由于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和受教育程度存在很明显的较大差异,城乡居民的互联网理念和对信息知识的应用就存在着较大差异,城乡“数字鸿沟”不断以新的形式呈现,其更多的是体现在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理解和使用上,阻碍了农村培养数字化生产力的进程。还有一些地区在引导搬迁、撤并村庄时忽略网络设施和信息服务完善,促使了新的城乡“数字鸿沟”的形成。2.2农村信息失联、情感失联、财富流失及空心化严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中青年农民都选择进城务工,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也逐渐增多。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留守儿童、老人和妇女对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的应用很少,导致了乡村的信息失联以及情感失联。大量中青年农民的进城,使得农村土地也被大量闲置起来,无人耕种,加剧了乡村财富的流失,乡村空心化严重。这是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必然产物。2.3农村数字化发展水平各地区不平衡。目前,我省农村数字化发展各地区很不均衡,发达地区与一些偏远、落后的地区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差距较大,农业信息技术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比例差距也比较明显。淘宝村的出现,破解了农村信息化的难题,缩小了城乡数字鸿沟,如:滨州博兴县、菏泽曹县和郓城县等、青岛市即墨等淘宝村数量都位居全国前列。2.4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我省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我省移动宽带用户、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等指标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种植养殖、加工、集配、运输、仓储、营销、支付、消费等整个流程的数字化设施建设还比较薄弱,产地仓、冷链物流、信息网络、购销网点等方面的建设还需加强,智能电网、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农业建设任重道远。另外农村的互联网理念淡薄,缺乏网络设备与上网条件、缺乏文化知识与上网技能也是影响数字乡村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2.5缺乏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和平台。在农村数字化建设中缺乏专业的科学技术指导和技能培训,没有完善的培训机制和管理机制。虽然在农村开启了社区教育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有些数字化学习平台的构建还不完整,学习资源不丰富,根本无法满足学习者的需要。另一方面部分村民没有电脑和智能手机,不会上网也限制了数字化学习平台的使用,而且绝大部分人上网只是娱乐,对学习农业新技术不感兴趣。2.6乡村治理和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比较低。“互联网+党建”工作开展不到位,村干部老龄化严重,党务、村务、财务不能实现网上公开,乡村现代化治理能力进程缓慢,“互联网+政务服务”不能实现乡村覆盖,缺乏“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服务体系,乡村治理能力和体系亟待加强。数字技术和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在线诊疗和在线教育等公共服务发展缓慢。因此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乡村综合治理能力,提高公共服务的数字化水平,使村民真正获得数字化带来的便利,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3山东省数字乡村建设的发展路径
3.1加强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乡村首先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各级政府部门应响应《数字山东2020行动方案》,积极推动“百兆乡村”建设,统筹推进移动和固定宽带网络的IPv6发展,推动智慧广电网络建设,支持培育和引进开放的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和农业农村观测网络基础设施和应用体系[5]。继续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在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推广和应用,大力发展农村数字经济,推动农业领域的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发展进程,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实现传统农业向数字化农业的转型。3.2加快建设数字政府。在基础建设的同时还应加快建设数字型政府,加强各行政部门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办理,力推政务服务“一次办好”,并进行机制和体制改革,推进线上线下政务服务一体化。地方政府做好促进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的制度供给工作,建立或者健全一套适合当地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的促进政策,特别是要制定出一套适合当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优惠举措,补足数字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制度体系,营造适合数字经济发展的良好制度氛围。同时,协调各级政府部门,为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主体提供必需的物质和资金支持,以此来引导和激励当地的数字经济发展。3.3消除城乡“数字鸿沟”,建设幸福乡村。首先,加强乡村信息化教育,培养信息化技术人才,把握好“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机遇,利用现代科技建设数字乡村,使农民得到更大的收益,愿意留下来,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数字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利用数字化、现代化设备来实现智慧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鼓励农民积极接触和参与到农村电商中去,彻底打破农民信息贫困锁定的藩篱,为农村数字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不断丰富乡村网络内容,构建数字乡村新系统,不断完善乡村信息化建设和农村数字产业,让更多的农民就地就业,使农民获得幸福感,改善农村信息失联、情感失联及财富流失等问题,建设幸福乡村,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真正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助力农村数字化建设的全面开展。3.4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培养。专业化信息人才的紧缺是数字乡村建设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已成为制约数字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本土农民是建设数字乡村的内生动力。首先,以本土农民为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目前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农村中种地的人大量减少,大量的土地进行了流转,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形成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趋势,因此,在发展农村数字经济的同时应提升农民的信息化素养,积极培育实现智慧化农业的新型职业农民。其次,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利用好各种培训平台,让农民成为懂信息、懂数据、懂技术的新时代农民,提升乡村信息化水平,进而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再次,建立健全人才培育、引进及激励机制,为各类人才到农村创业提供政策支持和良好的发展环境。3.5构建乡村大数据平台。山东省大多数农村地区的数字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以及平台的信息资源的收集、加工、传输、服务不健全,涉农电商的发展空间十分有限。需要政府制定相关政策、规划发展乡村大数据平台,整合数据信息资源,加强乡村信息资源的共享、兼容和公开,利用“互联网+”模式建设具有乡村特色优势的大数据系统,借助大数据促进数字乡村的快速发展。3.6数字乡村文化建设。在加强数字化基础建设的同时,还应加强数字文化建设,提升村民的信息化素养,尤其是乡村传统文化是农村数字化建设的灵魂,以无形之力推进着乡村数字化的进程。首先,改变文化宣传方式,除了采用传统的公告栏外,还可采用微博、微信、网站等各种形式实现农村各项政策和事务的线上宣传,在乡村营造起良好的信息化氛围。其次,在培育新型农民的各种培训中,加入传统文化的元素,使农民在接受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理念同时,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逐渐提高村民的数字化素养。最后,利用新闻网站、学习强国及各种媒体平台,宣传数字农村的建设,讲好数字乡村故事,形成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数字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3.7建立健全数字化乡村治理体系。在乡村政务工作和乡村治理中深化数字化建设。首先: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农村领导班子应改变传统思维,改变意识,从思想上树立农村信息化的观念,不断学习国家以及山东省关于农村数字化建设的相关政策和文件,并积极落实到位。其次:将农村的各类资源纳入到乡村大数据平台,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和数字化管理,建立“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服务体系;再次:积极开展“互联网+党建”工作,定期开展党员信息化学习和培训,鼓励党员带领群众一起发家致富,探索农民在线交流议事模式,激发农民参与决策的积极性。最后: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真正实现党务、村务、财务的网上公开,推动形成积极互动的农村基层自治体系,建立健全数字化乡村治理体系。
4结语
目前我国正处在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山东省将数据和信息融入乡村振兴全过程,统筹推动城乡信息化融合,加快推动山东数字乡村建设,使网络信息化在全省农村社会的影响不断扩大。论文在分析了山东省农村数字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度挖掘乡村数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农村数字化发展的路径,以期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静.分四阶段扎实推进数字乡村建设[R].经济日报,2019-5-18.
[2]丛楷力.从“碎片化”到“整体性”:地方政府数据开放治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3]2019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报告[J].新疆农业科技,2018(6).
[4]毕耕.”软硬兼顾”解决数字乡村发展难题[N].光明日报,2019-09-25(11).
新型智慧城市面向国家层面的全局智慧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城市发展赋予了新的内涵,为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型智慧城市是以为民服务全程全时、城市治理高效有序、数据开放共融共享、经济发展绿色开源、网络空间安全清朗为主要目标,通过体系规划、信息主导、改革创新,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现代化深度融合、迭代演进,实现国家与城市协调发展的新生态。”中国电科总经理樊友山表示。
与智慧城市相比,新型智慧城市在发展理念、建设目标、实施途径、核心功能、资源和形态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是强调在国家层面开展体系规划与顶层设计,实现城市之间、城市内部的信息融合共享以及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二是强调数据归心、信息主导,通过数据的集中、融合和开放,汇聚社会力量,共同挖掘数据的内在价值,支持城市的管理者、使用者和建设者实现更加合理的决策,并利用信息流驱动人流、物流、资金流和技术流等其他流态,完成智慧的组织,推动政府管理扁平化和高效化,加快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三是坚持探索开放经济和共享经济,打造基于开源信息系统的经济发展能力,把数据存量转化为产业增量,充分汇聚信息、利用信息、挖掘信息,以开源的方式催生数字经济、互联网经济、信息经济等新兴经济模式蓬勃发展,形成更具活力和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四是强调便捷为民,通过建立基于智慧信息系统的便捷为民服务体系,形成高效便捷、无处不在的信息服务。
“互联网+数据融合”解决城市治理难题
城市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关键环节,承载着人民对更美好生活的期盼。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进入协同发展新时期,以城市治理与新一轮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为代表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求。
在樊友山看来,传统意义上的智慧城市在技术上涉及基础网络、感知设备、云计算设施、共性平台及基础信息资源,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则面临着更为严苛的要求。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应从全局视角出发,根据国家总体规划、城市现状、城市功能定位、城市发展规划,对城市的特点、竞争力、吸引力、发展驱动力、信息化可提升的点线面进行全面分析。
纵观当前的城市治理,依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跨域业务协同方面,城市信息化建设,缺乏全局的顶层设计;管理机制建设方面,各部门条块分割和层级化的管理模式严重阻碍城市信息化发展;数据共享应用方面,城市基础数据资源未能实现充分共享和综合利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方面,尚未建立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体系,形势严峻……要解决这些问题,对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不能仅停留在技术层面,还要成体系的信息系统技术来推动城市管理改革。
在此背景下,许多企业都在积极布局,致力于通过“互联网+数据融合”催生新的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自2010年开始,中国电科先后承担了北京、重庆、天津、上海等100多个城市的智慧城市设计与建设。2015年8月以来,中国电科与深圳市、福州市、嘉兴市达成协议,深度参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在城市运营、大数据管理、网络安全等多领域运用体系工程方法,自顶层向下开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最终打造改革开放、创新生态、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三个方面的“新型智慧城市的新标杆”。
作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落地的重要技术手段,在物联网通用体系架构指引下,各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可实现城市内及城市间各部门应用信息的接入、汇聚和整合,通过数据融合共享和开发开放,可为城市管理者提供城市日常运行状态信息和应急响应决策依据,便于城市管理者进行一体化应急指挥调度、多部门协同处置、精细化和精准化城市管理。
“通过在普通监控摄像机中嵌入多种智能识别算法,当探头发现实时信息,自动将信息传送至视频平台,实现了对监控系统‘智慧’技术的革新。”海康威视董事长陈宗年表示,将可视化的视频设备与物联网、视频云平台等技术结合起来,还可实现智慧交通管理、智慧城管、智慧教育、智慧旅游等。
智慧方案为生活带去更多便利
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核心是为民服务。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浓厚氛围下,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致力于利用“互联网+”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智慧解决方案。
提起看病,很多人都有过去大医院就诊的经历:挂号排长队,候诊等半天,反复检查太折腾,开大处方花钱多……说到底就是一个字:“难”。那么,是否可以将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运用到医疗领域,实现更为便捷的智慧医疗?答案是肯定的!
中国电科的技术“极客”们推出了“全科医生”解决方案:患者通过智能手机连接社区全科团队,可以得到更加方便有效的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全科团队利用信息系统在循证、知识库、认知技术的帮助下提升诊疗水平,更好服务患者,全科团队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对接高端医院专科医生资源,实现远程会诊、远程门诊。
颇具代表性的还有“智慧工地”解决方案。这是专门为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打造的一款产品,其综合应用了RFID、红外探测、无线传感网等物联网技术,帮助施工企业和建筑工人改善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环境污染和劳动力薪资,并提供便民服务一站式服务。
元数据工作组(WG1)工作进展
WG1讨论了ISO 23081应用调查的结果、有关ISO 23081第三部分自评估工具及第四部分如何产生元数据方案的工作进展、ISO 23081与正在研制的文件管理体系标准的关系等工作。大会一致同意今后应加强ISO 23081的宣传与交流;建议由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的专家总结其所在国ISO 23081应用的经验和案例供其他国家借鉴;ISO 23081第三部分自评指南是未来工作的内容;第四部分《如何开始元数据方案制定》的修订本已通过,决定免费发给各ISO成员国,促进ISO 23081的推广应用;决定加强对ISO 23081与其他相关国际标准(如Morq2, DOD3,ICA相关标准)和正在制定的ISO文件管理体系标准的关系研究。
文件管理电子文件长期保存要求工作组(WG7)工作进展
WG7讨论了《文件管理――电子文件长期保存要求》技术报告草案的各国修改建议。会议一致同意该草案在范围、目标及功能等方面需要再修订和重新定位。专家提出该技术报告制定时应该注意避免与ISO 15489、ISO 23081内容重复;该标准应该提供如何与业务过程集成的保存规划、原则和方法,强调数字技术对文件管理和业务活动过程带来的挑战和问题,提供其对策和思考,而非孤立破碎的技术措施;保存对象不应仅限于文本文件,数据库文件等也应包括在内。大多数专家认为制定该标准是必要的,可以按短期迫切需要和长期的发展规划决定未来工作计划,应该将国际领域最新的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研究成果吸收进来,研制能够支持ISO 15489应用的电子文件保存专门化应用指南,但该指南不应仅供文件管理领域使用。
文件管理体系:基础与术语工作组(WG8)工作进展
WG8讨论了《文件管理体系:基础与术语》草案。专家们对草案各部分的内容、结构、组成部分、语言表达提出了修订建议;对术语选词、增词、删词、修词原则等问题提出了建议。对与《文件管理体系:要求》相关工作的合作进行了讨论。
文件管理体系:要求工作组(WG9)工作进展
WG9讨论了《文件管理体系:要求》草案。会议同意该草案制定时应该提供文件管理认证的可选功能,应该加强有关法律支持的研究,注意与WG8在相关术语和概念上的一致性。
文件数字化实施指南工作组(WG10)工作进展
WG10讨论了《文件数字化实施指南》草案。同意修订稿在2008年8月提交各国投票,作为技术报告出版。有关文件数字化的保存问题由美国专家在下次会议上提交建议稿,作为新的工作内容,不包括在此标准中。
特别工作组工作进展
特别工作组有四个,分别是:“ANSI/ARMA16―2007数字文件转化过程:项目规划、要求及过程”特别工作组、“ANSI/ARMA5―2003重要文件规划:重要文件的识别、管理、业务恢复”特别工作组、“基于风险评估的数字仓储审计方法(DRAMBORA)”特别工作组和ISO/ TC46/SC11市场化战略特别工作组。前三个工作组的工作与正在制定的文件管理体系家族标准的关系尚未解决,对ISO 15489的支持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为什么需要这些标准,如何将这些标准与现有的ISO 15489标准和ISO 23081标准融为一体是下一阶段工作共同需要解决的问题。部分专家提出应该从支持机构风险管理、问责和可持续发展等战略管理视野把握标准制定的特色和方向,避免各类标准各行其是,支离破碎或相互重叠,某些专家建议将有关内容融入相关标准中,不用再做新标准。市场化战略特别工作组将在下次会议提交ISO/TC46/SC11市场化战略及规划。
启示
参加此次会议有许多感受,以下就三个方面谈谈此次会议对我国文件档案管理标准制修订工作的启示。
第一,研究并制定具有全球视野的文件档案管理体系标准制修订国家战略势在必行。随着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到了ISO文件管理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及其推广应用中。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美国等国积极地将其国家标准推荐为国际标准或将其先进的文件管理思想用于指导ISO国际标准制定,并将引领国际标准发展作为其国家战略。新西兰、美国、荷兰、加拿大、西班牙、瑞典、法国、英国、韩国、日本等国积极地将ISO 15489应用于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支持机构基于证据的机构治理、问责、风险管理、绩效评估和审计等业务管理活动中,提高其国家在全球化竞争中的实力。我国已将ISO 15489和ISO 23081采标纳入工作计划,预备2009年完成采标工作。如何处理ISO文件管理体系标准与ISO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等管理体系标准的关系,如何处理ISO/TC46/SC11委员会制定的文件管理标准与其他相关委员会(ISO/TC171等)制定标准的关系,如何处理ISO文件管理标准与国际档案理事会(ICA)标准的关系,如何处理ISO文件管理国际标准和国家档案标准及其他国家信息化标准的关系等问题已提上日程。如何建立跨机构和跨部门的文件管理标准制修订协作与合作的机制,建立连贯和一致、经济和高效、全面和集成的文件档案管理概念框架、战略目标、规划蓝图和实施计划等问题亟待解决。为此笔者提出有必要开展全球视野下文件档案管理体系标准制修订国家战略的研制工作,其受益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为文件管理体系国际标准本土化应用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另一方面,为我国参与文件管理体系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提供国家战略方针,以维护我国在文件管理体系国际标准制定过程中的国家利益和合法权益。
第二,ISO 15489和ISO 23081采标工作应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因地制宜,建立动态治理机制。国际标准的研制及其推广应用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如何采用不变的国际化先进管理理念、原则和方法,研制符合我国国情和实践需求的最佳实践规范,与时俱进动态更新针对我国文件管理问题的对策,值得研究。如何将各种文件管理标准产品纳入文件管理体系标准家族总体框架,与我国档案管理标准、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业务标准及信息化标准相匹配,合理定位文件管理标准的功用,建立互补和增值的文件管理标准动态治理机制值得研究。
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和人工智能这一系列自动化技术的实施,有效地将金融服务标准化、降低了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并触及了以往无法或难以覆盖的长尾人群,包括小微企业、低收入人群以及农村群体等。技术驱动带来的金融普惠,在各个领域、各个企业,都取得了一定的应用经验,也获得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2017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三以“技术驱动下的普惠金融创新”为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嘉宾们就“金融创新的信息安全基础”,“数字普惠金融应有的边界”,“金融科技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信息安全是惠普金融的基石”,“普惠金融的商业逻辑”,“强监管周期下的金融科技”,“数字普惠金融正在发生的未来”,以及“现金贷是否有助于缓解财务困境引发的负面影响”八个主题发表讲话。
金融创新的信息安全基础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表示,我国依然面临着普惠金融成本高、效率低、服务不均衡、商业不可持续等全球化的共性难题。这些难题,成为实现全面普惠金融目标的主要障碍,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去破解。
李东荣首先总结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意义:一是有助于解决“普”的难题;二是有助于解决“惠”的难题;三是有助于解决服务质量的难题;四是有助于解决商业可持续的难题。
随后,李东荣也提到数字普惠金融在业务模式、技术属性、风险特征等方面的新特点,以及其带来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挑战,都需要引起普惠金融从业者的高度重视。这些挑战分别是风险治理、数字鸿沟、基础设施、监管适应性,对监管体制方面,监管资源和监管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于前述分析,李东荣认为应该研究并推动包括政策、制度、技术等在内的一揽子系统性的普惠金融解决方案:一是构建数字普惠金融的政策支持体系,坚持普惠金融服务主体的公平准入;二是完善数字普惠金融的风险治理体系;三是建立数字普惠金融的技术创新体系;四是建设数字普惠金融的基A设施体系;五是完善数字普惠金融的消费者保护体系。
李东荣表示,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作为国家行业自律组织,高度重视数字普惠金融的应用实践和风险治理,愿与各界同仁一道共同研究、通力合作,努力实现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美好愿景。
数字普惠金融应有的边界
上海黄金交易所理事长焦瑾璞提出了数字普惠金融要有边界。他认为数字普惠金融应回归金融的本质,但是不忘普惠初心。这里面有两点非常重要:第一,普惠金融有别于政府扶贫,它不是慈善金融,也不是扶贫金融,它是实实在在的商业金融,就必须履行金融的内涵;第二,它的经营必须要建立在商业可持续的基础上,而不是一锤子买卖。
就如何建立商业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体系方面,焦瑾璞提出了五点建议:第一,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第二,完善普惠金融组织体系;第三,探索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第四,规范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防范金融风险;第五,加强消费者金融教育,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关于数字普惠金融应有的边界,焦瑾璞指出,监管体制错配和法律体系滞后,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所面临的两大问题。他建议应当:一是明晰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边界;二是对金融机构采取行为监管;三是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构建适应金融市场发展的新型法律与监管体系;四是发展监管科技,利用数字技术提升金融监管能力。
金融科技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市公司监管部巡视员、副主任,中证监测总经理赵立新就金融科技对资本市场影响,以及如何利用好金融科技做好证券期货监管发表了看法。
赵立新首先提到了金融科技运用的上三个场景:智能投顾,基于大数据的指数产品、交易策略和信息增值服务以及基于监管科技的风控合规系统。金融科技为这些场景带来了更低的成本、更强的纪律性、更广阔的服务面,相关技术充分利用所有信息发现价值,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不仅能够克服人类在交易操作上的缺陷,还能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随后,赵立新也指出,金融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可能导致的顺周期特征及交易行为趋同可能加大市场波动,技术风险和操作风险相互加强,对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最后,赵立新介绍了金融科技在资本市场监管中的应用前景,包括探索智能监管和完善市场监管的基础设施。他建议:一是用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建立各监管业务条件之间、各市场之间的信息关联;二是进一步整合全市场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大数据技术深挖数据金矿,对监管业务和流程进行集中的再造;三是构建资本市场运行及系统性风险,监控监测指标体系,开展政策效果的检验和评估,努力成为市场决策者的智囊。
信息安全是惠普金融的基石
中国金融认证中心总经理季小杰表示,想普惠金融走得更远、更稳,信息安全仍然是基石。她就四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第一,关于用户身份精准识别和认证的问题。她表示,核实用户的真实身份是所有金融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在现有条件下,建立立体、多维度的认证体系是实现线上业务身份识别和验证的有效手段。
第二,关于保证交易的完整性和合法性。具体表现为如何保证参与方相关权力与缺失有效的线上证据保全机制两个方面。她认为可以从电子签名与公正的第三方认证机构所颁发的数字证书、基于数字签名技术的无纸化解决方案和合同签署的时后保全服务体系三个方面来解决问题。
第三,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问题。安全的管理应该是多维度的,除了数据传输的安全外,系统本身的安全缺陷也可能导致信息被偷或者是本身被劫持。定期的信息安全系统检测是必须的,能够帮助我们尽早地发现安全问题,做到防患于未然。
第四,建立共享机制,联防联控安全风险。她建议尽可能大范围地打破行业壁垒,打通数据孤岛,建立高效的联网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做到异常交易及时报警。
季小杰总结,在科技驱动的普惠金融时代,金融服务不断创新的同时,安全风险也不断增加,CFCA愿意为普惠金融保驾护航,让金融真正地触达普惠。
普惠金融的商业逻辑
京东金融首席执行官陈生强指出,要做普惠金融,必须找到低成本、可持续的模式。经济学中,企业成本有一个划分维度是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成本结构的不同,使得经济实体所能服务的对象的广度和深度也完全不同。如果金融机构固定成本低、变动成本高,那么只能去服务高收入人群和高价值的大公司。反之,则相对没有边际的限制,可以快速复制,覆盖更多群体。目前制约普惠金融发展的症结在于变动成本高,而科技正好可以助力金融机构改变成本结构,并通过贷前、贷后管理降低信用风险,优化服务能力。
用科技降低三大变动成本:一是科技公司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触达到传统金融难以触达的人群。通过将这种场景开放给传统金融,就可以降低金融机构的获客成本;二是科技公司可以在生活消费和产业交易场景中获得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真实反应了客户需求和实体经济的产销情况,通过这些数据+风控技术可以去做风险管理与风险定价;三是在流程运营层面,科技公司可以基于更好用户洞察能力、产品洞察能力,实现从客户申请、授信、放款、贷后的全流程贯通,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能极大地改善客户体验。
陈生强还介绍了京东金融实践普惠金融的经验,以及其如何为金融机构提供助力。一是在批量@客方面,京东金融基于京东数亿用户的基础以及电商交易场景,2014年推出了业内首款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白条”,切入了传统金融不便触的弱信用人群或较低收入群体;二是在风控方面,依据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做风控。智能风控体系建立起来之后,几乎就不再产生变动成本;三是流程运营方面,以农村金融的养殖贷为例,帮助养殖户建立了一套现代化农业养殖管理体系,提高了整个贷前、贷中、贷后的流程效率,也降低了信用风险。
陈生强认为,未来的金融服务要形成一个“O+O”的模式,即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模式。放眼全球,传统金融拥抱新兴科技,利用科技的能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收入正在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
强监管周期下的金融科技
凡普金科创始合伙人、首席执行官董w就强金融监管周期之下的金融科技以及凡普金科积累的一些实践和创新两个方面发表了演讲。
董w表示,中国的金融科技目前是在一个非常好的起点上,这个和在过去几年整个监管当局对于金融科技等新生事物的包容性是分不开的。但是从2016年底开始,更严格的监管正在发生,在新形势下有利于帮助这个行业更加健康的发展。
他基于两个主要判断:一是金融科技创新,使得可以把钱推到个人和小微企业去;二是金融行业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才能生存。所以金融科技机构就需要通过技术让变动成本的幅度和整个服务的门槛降低来寻求生存空间。
在凡普金科的实践方面,董w介绍,该平台提供各类金融产品和类似理财的撮合服务,满足用户不同生命阶段的金融服务需求。凡普金科的云图系统整合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技术,使得其在风险的管理和精准获客上面获得一些优势。能通过大规模应用技术使其盈利性可持续化。
最后,董w指出了金融科技领域需要两方面的创新,一方面,专注在金融科技上的公司需要持续创新,才能提供可持续性的低门槛、补充性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需要监管层面上的更多创新,促使行业里面各主体(无论是第三方的机构,还是龙头企业)相互之间的合作,从而使得技术、信息和数据能够得到更多的共享,降低整个行业的运营成本。
数字普惠金融正在发生的未来
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陈龙以蚂蚁金服的实践举例,并从五个方面来讲金融科技最重要的趋势,探讨金融科技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金融体系的两大问题:难普难惠和脱实向虚。
一般来说,以政府机构与公众及私人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水平为准,政府管理方式发展至今经历了信息、交互、提交和交易这四个阶段[1](见表1)。目前处于交易阶段,这一阶段政府管理方式不再是单纯的信息与公共服务提供,而是政府信息、服务的融合,公众通过政府信息平台能够更方便进入一个多机构、多服务的政府管理系统。这也是政府管理方式的一次变革,其更关注政策或战略的制定,为公众和企业提供更有效的全面在线服务媒介,而且能够借助外部的技术和人力资源来完成这些活动。这一阶段,受众能够全面与政府服务机构交互,享受全面和制定式的信息及公共服务。这是一个更加复杂和不断完善的系统,丰富的信息、交易平台及多媒介是主要的特征。交易阶段的政府管理模式的一个明显特征是政府显着的数字及多极化特征,因此,这一阶段的政府也被成为“数字政府”。数字政府包含狭义和广义的定义,美国得克萨斯州数字政府规划中将数字政府明确定义为:“各级政府与公众、企业之间借助电子通信技术开展的政府活动,包括:产品及服务的提供和购买,产生及接受(政府)指令,提供及获取信息以及完成金融交易”。[2]
数字政府被认为是新公共管理理论革命最后的实践,成为公共部门改革公共服务的主要推动力,其对政府管理的影响更倾向于归入后新公共管理理论。 最早的数字政府可以追溯到1997年,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发起并逐步引入。1997年,基于一份关于21世纪迈向数字政府的报告,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开始指导美国联邦政府利用Internet技术来提高公共服务透明度,由此利用现有的先进技术建立高效数字政府的理念雏形,随后发展迅猛并得到推广和应用。仅1997年,世界范围内有1915个中央级政府机构建立了相应的政府公共网站,2000-2001年,短短一年,这一数字增长到9363个,美国以拥有403家政府公共服务网站(这里,仅以数量计,不论服务质量)独霸数字政府发展鳌头,一些发展较早的国家包括法国、巴西、葡萄牙及丹麦等。Gartner将数字政府的特征概括为:“数字政府,即通过各种技术、网络及新媒体发展,推动政府机构内部及社会外部的连续转型,从而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参与公共事务活动的能力和管理水平进行最优化的结果”,其实质是政府管理手段和管理理念的公共化和透明化。[4]Pardo进一步概况了数字政府区别于传统政府的主要功能:(1)公众获知政府信息更加便利;(2)更加清晰地遵守一般性规则;(3)公众借助政府提供的数字平台和公共协助更有效地取得个人利益;(4)政府之间活动及政府与企业之间活动的便利和公开;(5)政府对政府的信息和服务融合;(6)公众参与公共管理活动的更广泛性。[5]数字政府将进一步带动整个社会信息技术的融合和应用,形成“数字政府———数字企业———数字公众”三位一体的“数字社会”。Fang将数字政府的交互内容概况为八种:政府—市民,市民—政府,政府—企业,企业—政府,政府—政府供职人员,政府—政府,政府—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政府。数字政府的建立需要重视其中的五种关系:市民—政府,企业—政府,政府—政府,政府—非营利组织,政府—政府供职人员。[6]
具体来看,首先,市民—政府的关系反映了公众个人对政府提供的公共信息与服务的需求,这些服务包括发放有关许可和执照,如驾驶许可,渔业许可等,不仅包括纳税人对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的税费支付,也应该囊括政府对纳税人的退税等服务。其次,企业—政府的关系主要是企业、商务活动及合作组织对政府提供服务的需求,包括营业许可,用工信息及经营选址等服务。最后,政府—政府,政府—非营利组织,政府—政府供职人员的这三种关系源于其三者相互之间及其内部机构及政府供职人员提供与完善政府服务的要求,包括政府公务活动、政府采购、政府内部资金转移及其他相关的服务。目前,数字政府的发展阶段主要存在于市民—政府,企业—政府,政府—政府这三种关系之间,尤其是前两种服务需求较大,发展较快。[7]根据上述八种关系,多极数字管理体系的运行机理可以展示为图2。如图2所示,城市数字管理系统是不同机构与组织之间相互传递信息,内外部联动的“开放式循环”,其中内部的信息双向流动包括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以及这两级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之间的交流,外部信息流动分支包括地方政府与公众之间,以及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相互传递,这里,地方政府不仅承担着本级政府与公众和企业之间的信息、服务联通,更重要的是公众及企业与中央政府之间信息交换的媒介,中央政府的各种信息,需要通过地方政府的相关活动进行传递和解读,因此,地方政府在整个数字整合系统中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中央政府信息传递与反馈的主要渠道,这显示出城市管理系统的重要性,地方政府建立的城市管理系统不仅提供了公众与企业及其他组织需要的信息及服务来源,而且是贯通中央政府信息上下流动的决定性环节,通过地方政府实施的城市管理系统,中央政府的各种信息及政策才能得到顺畅的和贯彻,意味着借助于城市管理系统,地方政府成为中央政府实现其政策目标的主要执行者,也是公众及企业信息及其他服务需求的主要提供者。
二、全国省会数字城市管理体系构建的综合比较
根据城市管理体系运行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选择政府门户网站开通情况、城市管理专门机构的设立、城市管理专门条例或规定颁布情况、城市管理分类规章及制度颁布实施情况以及数字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等五个方面的指标,对全国31个省会城市(包括直辖市)的数字城市管理体系进行了比较。(1)从拥有政府门户网站情况看,全国31个省会城市(包括直辖市)无一例外都建立了政府门户网站,提供有关政府政策文件、法律法规信息、重大事件、经济社会发展状态、近期工作进展、公共服务信息等一系列浏览和查询服务,并提供政府直属机构及各相关部门的链接,实现了政府信息与机构的互通互联,体现出政府信息化建设初步成功和“数字城市”打造的前期成果。(2)从颁布专门性城市管理条例情况看,除天津和长沙外,其余城市都没有出台相应的城市管理专门条例,城市管理法制体系的建立相对滞后,统领性的城市管理条例出台势在必行,其颁布实施将有助于完善城市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为未来城市管理的法制化创造必要条件。(3)从城市管理分类条例或规定实施情况看,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市政管理和园林绿化管理规定实施情况最好,除乌鲁木齐和兰州外其他城市都有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规定,市政管理规定仅长春和乌鲁木齐没有,园林绿化管理规定没有出台实施的是石家庄和兰州。(4)从数字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建立情况看,北京、上海、天津、重庆、西安、成都和昆明都已经启动,其中重庆和成都不仅较早推行实施了数字网格化管理模式,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此方面已走在全国前列。
综合来看,有两项指标没有体现的为北京、重庆、南昌、杭州、南京、合肥和广州;表现较好、仅有一个指标没有达到的城市包括上海、西安、成都、昆明和长沙;而表现最突出,所有指标都有所作为的是天津,显示了天津市近年来对城市管理工作常抓不懈、突出重点、统筹规划、强调落实获得的良好成效。通过对全国省会城市管理体系的综合比较,发现以下几个特点:(1)从管理主体上看,政府仍是城市管理活动的组织者、指挥者及承担者,目前通过营利性企业和非政府组织配合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的城市较少,政府管理城市的任务艰巨且过于繁杂,无法完全发挥其最重要的市场维护和监督职能,管理主体过于单一,不利于分担政府管理事务,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城市管理运行效率。(2)从管理技术上看,数字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仅在几个城市得到应用,大多数城市还没有建立起科学的数字城市管理系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管理技术相对滞后的现状,制约“柔性化”城市管理的转变及发展。(3)从管理手段上看,包括城市交通管理、市容环境管理、旧城区改造管理、公共服务保障、公共安全管理、综合执法等多个领域的城市管理运行系统整合仍需时日,不同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完善与修订城市专门性管理条例、加强城市管理资源整合和配置的问题。(4)从管理目标上看,城市管理目标的法制化是保证其实现的首要因素,我国法制化的城市管理体系虽已起步,但进展较慢,目前还没有城市形成较成熟的城市管理法典,管理目标多体现为政府短期政策目标,从城市长远发展角度考虑形成的固定化城市管理目标仍是未来政府城市管理活动的努力方向。
三、建立多极数字城市公共管理体系的政策建议
1?建立现代城市管理三元治理结构。加快引入私营部门、第三部门等新的组织要素,建立由政府、企业、社会组成的多元化主体城市治理结构,以弥补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这种三元治理结构中,政府是组织者和指挥者,其行为决定和影响其他城市管理主体的活动方式和活动效果;营利性企业和非政府组织配合政府提供城市公共物品与服务,其有利于分担政府管理事务,提高城市管理运行效率和效益;社会公众作为基础通过公开与不公开途径参与城市管理活动,推动城市管理机制内生化转变。[8]其中,政府突出其统领与指导作用,企业突出其专业与独立作用,社会突出其监督与制衡作用,完成“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造,对于城市公共服务中的自然垄断产品,建立严厉的政府监督下的市场供给体制,对于共有资源或纯粹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政府作为投资主体可以通过市场交易委托给专业的建造者或经营者,提供高效高质的第三方产品或服务。[9]
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空气污染,空气治理体系的探索者贺克斌教授和他的团队为我们带来了希望。
在北京奥运会举办期间,北京空气质量全部达标,一级天数占50%以上,为10年来最好水平。但众所周知,奥运会开幕前,华北区域受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空气质量面临超标的危险。(图2、3)
空气治理体系是怎样帮助我们在短期内。使空气质量有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贺克斌说,空气治理体系是一个复杂的治本系统工程,它包括3大组成部分:污染源排放规律,是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一部分。它能够使我们掌握什么地方是重点;什么行业是重点;什么污染物种类是重点。第二部分,空气污染从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由于大气化学过程演变,大气物理过程空间变化,要掌握规律后,才能把污染现象和源之间有机的关系掌握住。
掌握了这两个方面以后,第3个才能够知道怎么治理它是最有效的,比如说当把奥运会期间空气的目标设定为符合奥委会的要求时,我们对源做什么样的工作。
原来空气治理体系跟大夫诊断病情一样,我们看到的一些污染现象,可以称之为病状,污染现象产生的规律我们叫作病因,然后再找到有害物质的排放点,这叫作病源。通过这3个步骤,就能知道如何对症下药,帮助我们解决空气污染问题。
这样看来,这一体系的原理非常简单,并没有特别独到的地方,但它为什么得到了国家的高度认可,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呢?
贺克斌说,发达国家目前只剩下二次污染,但是我们的一次污染仍在直接排放,没有经过化学反应的污染现象还没有彻底解决,同时二次污染又很严重。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它又形成一种复合污染。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把源的体系搞清楚。
首先要找准要治理的对象,也就是污染源的分布情况。它恰恰是这个体系里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贺克斌说,中国现在污染排放源的体系上,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和最落后的技术并存,同时也有固定源和机动车的并存。要把这个体系全部做清楚,必须有一套很清晰的技术方法,而世界上没有这样现成的方法。由于中国的发展变化太快,如果拿3年前积累的数据说3年后的事情,它已经变化了。排放分布图我们要有一套方法使它动态更新,这样我们整个体系里,掌握了下药方的信息,才能对症下药,对源下药。
环境保护部规划院副院长王金南说,排放源的调查或者核定,对整个空气污染治理体系至关重要,假如源掌握不清楚,后面所有的治理方案都没有基础。所以这个事情花十几年时间是值得的。
污染源实实在在地存在着,我们看得见摸得着,搜集污染源的排放清单需要花费十几年的时间吗?原来,贺教授和他的团队要把点点滴滴的排放源全部搜集在内,甚至烧灶煮饭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他们都亲自监测。
贺克斌说,我国农村大量使用生物质燃料。南方和北方的灶烧法不一样,不同时段烧的生物质也不一样。农村或城乡结合部的灶是一般的烧灶,但是它一旦进入空气体系中,大气化学过程会引起很多反应,所以把它搞清楚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源的方面。
经过一定归纳后,贺克斌在北方砌了一个能够模仿各种特点的灶,自己模仿烧,又补充了一批数据,对生物质燃烧排放的基本规律做了比较好的归纳。在奥运会、亚运会和世博会期间,这些信息得到了相当多的应用。(图4)
另一个让人头痛的排放源问题,是汽车尾气。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激增,带来了能源、环境、交通等方面的问题。同时也使汽车尾气的检测变得更加棘手。不同的车型、使用年限、路况条件等因素都会影响尾气排放量。这无疑给贺教授的工作带来很多障碍。他们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图5)
贺克斌说,汽车我们叫流动源,既然是流动源,要捕捉它的规律,在技术上难度最大。要动很多脑筋想很多办法来解决。首先,汽车的排放规律是跟汽车发动机、燃料,特别是它的运行状况有关系,汽车跑起来的状态是其中影响排放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掌握这种规律,要想很多办法。
贺克斌说,由于车太多了,我们只能摄像后回去再慢慢消化,找到在路面上行驶的实际分布,才能够定选多少小轿车、卡车、公交车。在没有用摄像这种方法之前,曾为了找它的昼夜变化规律,甚至24小时不睡觉,把信息捕捉下来。
不管是利用摄像,还是昼夜监守在街头,这些监测办法都费时费力。国外在实时监测汽车尾气成分时,有一套完整的设备。但是,每套设备都有它的指标上限,而我国污染物的种类之多、浓度之高,已经大大超过了设备的规定数值,不仅会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还会得到失真的数据,影响后续工作的准确性。
怎么对汽车进行实时监测呢?
贺克斌说,用测试仪器实时模拟。司机在路面上跑,根据实际的路面情况,我们有一套设计集成了一套系统,实时地把油耗、排放量和运行的速度变化、规律都摸下来,再反过来计算它的排放系数。既拿到不失真的数据,同时又保护后续的几个模块的仪器,在这上面下了很多功夫。我们研制的稀释系统对一些农用车、一些工况很差的大卡车都能测,稀释系统在国际上也是过硬的技术。
稀释系统的研制,成功地解决了国外设备在我国出现的“水土不服”问题,使汽车尾气通过等比例地稀释,适用于国外检测设备的指标要求。(图6)
安装上稀释系统以后,它会怎样为我们显示排放情况呢?
贺克斌说,稀释系统和计算机集成起来,同时获得油耗、工况和排放的数据。在我们这套体系里它是很重要的,能把它集成起来用,并且获得比较稳定的有用信息,解决了许多技术问题才得以实现。
贺克斌费了如此大的力气,终于全面掌握了污染源排放清单。可是各种污染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反应,很难分清某种污染成分的增加是由哪种污染源排放出的。贺教授和他的团队如何使这份污染源清单发挥出神奇的作用呢?
贺克斌说,要掌握大气物理,就是气象和大气化学的演变规律。这个规律积累到一定数量,通过野外大量观测、实验室模拟和实验数据以后,要把它建成数字模型,这个模型经过验证以后,反过来通过相对精确的源,大气物理和大气化学规律的数字模拟过程,就能得到不同的空间位置的浓度演变过程。
空气治理体系在各个方面的创新,是添砖添瓦互相学习和逐步集成的过程。甚至包括卫星信息的进步,
都不断地引用进来,提高这个系统的准确度。就是说把污染源的信息跟最后形成的浓度的分布关联起来。
获取的工具和信息的准确度越高,或者说分辨率越高,用到实战里的参考价值就越高。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都进行了空气污染治理里头的实战。
根据排放源清单,再经过一系列的模拟、计算和建摸,贺教授和他的团队能够最终测算出导致某种污染成分增多的根本原因。找到了这些原因,就可以配合政府制定相应政策了。可是贺教授还要反复测算和模拟,尽量减小与实际的误差。毕竟,空气治理体系是否科学准确,最终还是要看实战中的治理效果。(图7)
王金南说,这个体系对决策者和政府部门,最大的用处是帮助我们建立一个区域性的空气治理体系。我们在“十二五”期间,想用这套体系来研究制订像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还有6个城市群,建立区域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体系。这套治理体系对我们国家应该是一个很大的贡献。
目前就北京市来说,有没有得到实际的效应呢?
贺克斌说,这套体系通过奥运、亚运和世博的应用,使我们初步掌握了一定的规律,第一是污染的复合现象,就是必须考虑一次污染和二次污染同时治理。第二是它的区域性,奥运会中河北省和天津市的空气质量对北京有影响,反过来北京对河北、天津同样也会有影响,通过3场实战,我们初步摸到了这种规律。
目前这套系统是否在其他地区也得到应用呢?
贺克斌说,在重庆的蓝天工程、乌鲁木齐的空气质量改善计划中这套系统都得到了应用。目前正在合作的是王金南副院长牵头在做的我国3大城市群和6个正在快速发展的城市群,要在“十二五”期间使这些城市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情况下,让它们尽快得到一片蓝天。
贺教授和他的团队不但做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繁琐工作,整理出庞大的污染源清单,同时把排放规律和反应规律联系在一起,解决实际问题,成为系统创新的典范。正因为如此,空气治理体系才能够准确诊断大气污染状况,提供科学精准的数据,为国家环境治理把关,据此制定的国家标准达到9项之多。通过这些持续的努力,我国空气状况在不断改善,人们拥抱蓝天的梦想将不再遥不可及。(图8)
公司凭借科学精细的企业管理,卓越的产品质量,诚实规范的经营管理,先后荣获“2014广东上市公司综合实力10强”、“2014广东上市公司最具盈利能力10强”、“2014年度全国‘安康杯’竞赛安全文化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国家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全国质量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广东省节能先进集体”等多项国家和省、市级荣誉,实现了经济效益、环保效益、社会效益和谐共赢。
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始终坚持与践行“环境优先、综合利用、清洁低碳、持续发展”的企业环境管理理念,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严格执行国家环境政策、法律、法规,以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为目标,重视与强化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机制建设,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广应用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工艺、装备,推行清洁生产;加大资源综合利用,发展与推进循环经济,强化科学管理,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发展,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企业,促进水泥行业节约、清洁、低碳和可持续发展。
公司坚持生产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对新、改、扩建项目都经过严密论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进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项目实施中严格执行环保设计方案,建设项目均按国家相关法规做到了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制度。报告期内,公司各成员企业涉及的“新、改、扩建”项目均开展了环评并获得相应环保部门的批复,环评执行率100%。
强化领导和管理机制,狠抓节能减排工作
为切实履行企业的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公司严格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技术标准与制度等要求,建立与健全了环境保护管理体系,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成立了由集团公司总经理挂帅的环境保护管理委员会,由集团生产技术副总经理任主任的安全环保办公室,负责检查监督集团公司属下各企业环保管理落实工作。集团公司及各成员企业根据各企业情况制定了环保管理制度和内控标准,确立了环保目标责任制,将环境保护考核指标纳入各公司、各分厂的目标责任书内,做到了环保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到人,严格考核,薪酬挂钩。
公司加强企业污染预防与控制,主动接受当地环保管理部门及群众等外部监督,及时排查治理企业生产经营运行中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环境隐患,并采取定期、定责任人、定整改措施予以限期整改完成,切实做到环境保护管理“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加强资源综合利用,促进科学治理污染
公司积极开展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物用于水泥生产。公司技术中心及各企业试验室积极研究开发与实施矿山废石用于生产机制砂石及混凝土矿物掺合料技术、低品位无烟煤用于水泥窑煅烧技术、脱硫石膏与陶瓷石膏综合利用技术、钢铁厂钢渣与铁渣、化肥厂氟石膏与磷石膏综合利用技术,以及绿色水泥助磨剂开发利用技术,每年综合利用各类工业废渣200多万吨,矿山开采基本实现废石零剥离、零排放。公司水泥工业窑炉使用的耐火砖主要为尖晶石砖、高铝砖,每次更换并经破碎后作为水泥混合材使用;生产过程中各收尘器收集的粉尘全部返回生产系统作为水泥生产材料使用,一般固体废物安全处置率达100%。公司各企业的生产流程设备设施均配套有先进的收尘器和消声器;旋窑企业生产线在窑头和窑尾安装有烟气在线监测系统;配套有纯低温余热发电和SNCR脱硝系统,投入运行以来一直保持安全稳定高效。
大力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实现节能减排
2014年度公司全面完成了新型干法旋窑生产降氮脱硝SNCR+低氮燃烧技术改造,并保持稳定运行,取得较好的成效。水泥窑烟气氮氧化物排放浓度由原平均600—800mg/Nm3降至目前的250—320mg/Nm3,脱硝效率达60%以上,氨逃逸率小于10ppm。公司完成了下属企业窑尾高温风机、立磨循环风机等大风机的高压变频技术改造,实现年节电约468.66万千瓦时。同时还完成福建区域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MFA自动控制系统改造,保持生产线整体稳定,降低煤耗与电耗值,并为系统的优化运行建立了便捷灵活的调整平台,使水泥熟料烧成系统运行在最佳状态,提高了燃烧效率,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放。通过优化公司6条新型干法旋窑生产线余热发电的操作管理,提高转窑烟气余热综合利用效率,实现余热发电系统供电29869.2225万千瓦时,比2013年度多供电1859.25万千瓦时,实现节约标煤2285吨。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节约能源和环境治理保护意识
为加强企业节约型文化建设,提高资源忧患意识、节约意识和环境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公司通过企业报刊、黑板报及召开会议等方式开展节能与环境保护意识宣传,有针对性地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学习国家有关环保法律法规、环保标准与技术规范、环境管理体系及企业内部环境管理文件,开展环保知识培训和应急演练,进而提高相关岗位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同时还聘请国内专家和高等院校的教授到公司授课并到工厂生产现场结合理论进行实践和工作指导。通过宣传培训,营造人人参与节约能源,做好环境治理保护的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