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生教育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南京晓庄学院,江苏南京,211171)
[摘要] 创业是一种价值观的选择,创业是一项长期(终生)计划;创业具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南京地处长江中下游,科教综合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是国家三大高等教育中心之一。如何将科教实力转化为先进生产力,如何吸引高校大学生落户南京进行成功创业,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有效助推城市品质提升和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根据在宁高校大学生结合自身专业和技能,分类开展创业教育培训工作尤为重要。因此,创业教育培训要从基础教育普及化、专业教育系统化等多方面来培养具有不同类型的创新型创业人才。
[
关键词] 南京高校;在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培训;工作思考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4)06?0107?03
2014 年5 月,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各高校要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工作,将创业教育培训课程纳入学分制管理体系,相关部门要开发出适合高校毕业生特点的创业培训课程,根据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教育培训,以此来提升高校毕业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1]。目前,南京市共有44 所高校,其中25 所本科院校(含985高校2 所,211 高校8 所),19 所高职院校。高校数量和学生数量在全国同类型城市里名列前茅,科教人才优势十分突出。创业教育培训工作必须结合高校自身的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和专业优势,根据广大在校学生自身的人才培养方案尤其是对创业培训的需求,有层次有重点的分类开展创业教育培训工作[2]。
一、基础教育普及化
2012 年8 月1 日,教育部在《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中明确规定,高校创业教育教学内容以传授创业相关基础知识为主,以锻炼创业技能为关键,以培养及塑造创业精神为核心。“创业基础”是面向全体高校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的核心课程,纳入学校教学计划,课程应不少于32 学时、不低于2 学分[3]。由此可见,在国家及省有关教育主管行政部门的督导下,各高校正在努力保质保量地开展普及性的创业基础教育培训工作。
二、创业培训系统化
我们在平时的创业基础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创业技能是可能通过培训的方式所获得能力上的提升,通过相关创业水平能力测试发现学生具备的素质和技能,有些更适合做医生、秘书、艺术家、技师或教师等。这就要求我们要对所有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分类引导,分层次、有针对性的教学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基本设想是让所有学生都参加教育部所规定的创业教育课程,对参加过创业教育基础课程并对创业有兴趣的同学当中推荐出来参加国际劳工组织所推荐的SIYB——创办你的企业的课程系统培训。创业,说到底是一种实践活动,如果受训学员不亲身体验创业过程是难以获得切身感受的。有专家认为:“创业教育仅仅向学生做知识性的传授是不够的,学生能力的养成应在实践中逐步实现。”
三、师资队伍专业化
我国高校开展“在校大学生创业培训”起步于2002 年,虽然只有10 多年的发展历史,但发展十分迅速,同时也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师资队伍的优劣决定着创业教育培训工作的成败,我们要不断加强创业培训师资队伍专业化能力建设,加快步伐将培训教师由传统“授课型”向现代“授业型”转变;创业教育的师资不仅要有丰富的创业理论知识,更要具备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目前,由于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还没有创业教育学科,更没有这方面专业人才。专业化师资队伍尤为奇缺,大多数高校的创业师资来自于就业指导一线工作人员,他们在面对烦杂的就业指导工作后再来面对广大学生进行创业培训工作有些力不从心。所以,各个高校加大重视力度,将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纳入学校整体师资队伍建设中去,把对创业有兴趣的教师选派到相关部门去参加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或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组织的各种创业师资培养工作,只有培训合格的教师才有资格在高校走上讲坛给广大在校大学生进行授课。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知识也日新月异,这就要求创业教师要不断地去参加实践和培训、不断地去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地去学习新的技术。
2014 年4 月17 日,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下发《关于加强我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时管理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在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72 学时,初级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40 学时(每天按照8 学时计算),其中计算方式中第5 条,参加市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举办的与专业相关的培训班、研修班等,经考试(考核)合格的,按照实际的培训天数登记继续教育专业课培训学时[4]。由此可见,如果我们每年举办各种类型的创业师资提高班,创业教育教研活动能纳入到继续教育专业课培训项目中去,每次考核合格后均可获得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时证明的话,这样吸引力更大,能更好的吸引广大高校在职教师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各项培训活动中去。这样可以很好地在短期内满足师资数量的同时,逐步改善师资结构,提高师资水平。
四、培训场地标准化
创业教育培训工作不同于高校其他学科的教学工作,创业培训场地不仅要有基本的多媒体设备外还要有方便布置成不同式样的桌椅,方便广大受训学生可以与任课教师进行互动教学。在模拟实训的环境中,我们不仅要能提供电脑和网络平台,还应该有无线网络,保障广大受训学生可以携带自身便携式上网设备以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相关创业资源。各培训学校还要根据高校大学生创业课程教学需求提供相应的教学基本设施,主要是提供创业实训实验室、创业模拟教学软件、创业信息数字资源库等。只有标准化的培训场地才会有好的培训效果。
五、考核体系科学化
无论是高校还是创业培训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任何培训都需要考核。而考核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尤为重要。高校属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而创业培训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属于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虽然属于不同管理部门,但仍属于政府管理机构,故双方之间可以加强合作。在每年教育部门牵头的高等学校创业就业工作检查时,可以由双方共同参与制定考核标准,共同参与检查评比。通过考核检查评估,促进各高校创业工作扎实开展、稳步推进,促进就业工作的全面提升。在对培训学生的能力考核不能单纯以理论考核来检验,更多的是要考察学生在培训之后对创业实践能力的检验。对待培训单位的考核,重点考察创业受训学生对创业培训需求的满意度和受训学员创业的成功率,为了保证公平公正,甚至可以邀请第三方专业团队进行考核,以体现考核的科学性、严谨性。考核成绩作为政府部门对培训机构发放政府补贴的标准。
六、教学方式多样
对于普及性的创业教育,我们应该在学校有关部门的领导下,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到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列为必修课程,并进行分步实施。对于技能型的创业培训,应将政府所主导的职业技能培训纳入到选修课范围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暑期的时间,开办创业夏令营,可以让广大受训学员放下平日专业课程学习压力,全身心投入到创业技能培训过程去,白天进行理论知识和模拟实训操作练习,晚上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小组讨论,激发创业热情,寻找适合自己的企业想法。
各高校应通过成立“在校大学生创业协会”等学生社团组织,广泛开展大学生创业论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校园模拟招聘会、五四创业之星选拔赛、走进知名创业企业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创新创业竞赛活动,营造激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学习氛围。将学习、训练、竞赛一体化,达到以赛激情、以赛促学、以赛创优、以赛创新的效果。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启发创新思维,培育创新团队,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七、成果展示多元化
举办在宁高校大学生创业大赛,引进优秀创业项目在宁落地;建立大学生创业项目库,为有创业意向的青年大学生提供创业项目选择和咨询服务。对参加大赛获奖的创业项目和经评估入库的创业项目,给予补贴奖励并优先向有关创业投资机构推荐。
对于组织参加创业竞赛的学生进行各方面宣传,成立宣讲团,赴高校开展“中国梦,创业梦,我的梦”——身边创业故事巡回宣讲。把创业成功的典型案例由各高校推荐,编辑具有地方特色的创业成功项目案例库,让每个创业者都有动力去向先进学习,典型学习。充分运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在宁自主创业的青年大学生典型,动员社会各界关心和帮助青年大学生自主创业,引导大学生切实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主创业的信心和能力。
八、后续服务个性化
研究表明,受训学生在系统接受培训教育后创业热情最高。这就需要广大培训老师能够及时做好受训学员个性化的后续指导服务,真正做到学生不出校园,就可以找到创业老师进行沟通交流,解决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各高校应当充分发挥大学生创业类社团在学生中的作用,建立创业者俱乐部,把所有有志创业的同学通过社团这一群众组织有效地集合起来。通过创业俱乐部开展课程培训、创业沙龙、经验分享等多种形式的创业活动,提高创业者的创业热情和兴趣。
互联网高速发展,商机随处都在。微信、微博、QQ 群等新媒体快速发展也促使我们创业培训的后续服务从线下转为线上,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最大程度满足广大创业培训者对创业培训后续服务的支持。
创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创业是一种意识、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精神。通过一系列的创业教育和实践,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具有了一种能吃苦、敢尝试、会创新、能创业的精神品质。今后将进一步完善举措、丰富内容、创新形式、加大工作力度,着力提升学生创业素质,不断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让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成为各高校重要的工作内容,为社会培育出更多优秀的高素质的具有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做好2014 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EB/OL]. gov.cn/zhengce/content/2014-05/13/content_8802.htm,2014-05-13.
[2] 詹筱茹.自我效能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创业认知决策培养[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2(10):398-40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EB/OL].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672/201208/140455.html,2012-08-12.
我有幸参加了“**县小学高效课堂与骨干教师素质提升”培训班,觉得很荣幸,无疑,这是给了我们又一次学习和充实自己的机会。短暂的教师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一场场精彩的讲座,让我反思以往的那套不成熟的教学观念;一个个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浅。
我们的培训在诙谐幽默的石教授的讲座中拉开了帷幕。石教授为我们讲解了很多实用的教学软件的使用方法。他还通过一些通俗易懂的小例子,让我们能更快的掌握软件,并能印象深刻。整个下午学员们个个聚精会神,竖起耳朵,认真听讲并记录。笑声此起彼伏,毫无困倦感。最后石教授更是慷慨地分享了适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软件。让我们都能收获满满。
第二天我们齐聚**教育集团。聆听了两位优秀教师分别带来的数学课和语文课。数学课上让我见识了教育技术的魅力,一块电子白板让学生更直观的观察物体和学习。叶老师的语文课让我感受了一节朴实却又扎实的语文课,即便是没有华丽的PPT,学生照样能听得津津有味。
在接下来两天,我们分别参观和学习了海宁文苑小学和余杭区实验小学。两所学校各具特色。文苑小学的何老师给我们分享了班主任工作经验,王洁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习作导航单》的微课程介绍。余杭实验小学是一所集现代与古典相融合的小学。整座学校看上去充满童话色彩,孩子们快乐阳光。该校更是编写了适合自己学生的阳光课程,打造阳光校园。带着满满的收获,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杭州。
培训的最后一天,也是我感触和印象最深的一天。孔晓玲教授为我们带来了题为《课堂教学方式转变路径探析》的精彩讲座。孔教授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生动形象地诠释了自己对教育的深刻领悟。同时也让我的教育观有了更大程度的转变。传统观念下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育要求,已不能适应新课程“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教学不光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要重在教会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学习,不能只让学生“学到什么”还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掌握了方法,终身受用,可以自己获取知识,除了学习,还要注重启迪学生的智慧,善于给学生留白,留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时间,促使学生发挥他们充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根据《陕西省教育厅关于申报2012年中小学教师省级培训项目的通知》(陕教师〔2012〕22号),经各单位申报、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评审,现就下达2012年我省中小学教师省级培训项目任务和培训名额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任务和名额分配
(一)中小学教师骨干体系建设计划。
此项计划中的六项任务另文安排并通知。
(二)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计划。
1.“阳光师训”项目。
(1)“阳光师训”市、县级培训项目
培训对象:全省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
培训计划:共39000人(分市任务分配见附件1)。
培训期限:每期3天(不少于20学时)。
实施时间:2012年7月至11月。
承办单位:各市(区)教育局。
(2)“阳光师训”省级送培到县项目
培训对象:项目实施所在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
培训计划:共3500人(任务分配见附件1)。
培训期限:每期3天(不少于20学时)。
实施时间:2012年7月至9月。
承办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陕西省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项目实施的具体安排由省教育厅研究确定后另行通知。
2.骨干教师省级研修项目。
(1)中小学教师培训团队省级研修
有关项目实施的具体要求,按照省教育厅《关于举办2012年中小学教师培训团队省级研修的通知》(陕教师办〔2012〕8号)执行。
(2)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
培训对象:全省中小学骨干班主任。
培训计划:共1000人(分校项目任务及分市名额分配见附件2)。
培训期限:每期7天。
实施时间:2012年12月至2013年4月。
承办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3)高中骨干教师省级研修
培训对象:全省普通高中在职骨干教师。
培训计划:共3100人(分校项目任务及分市名额分配见附件3-1、3-2、3-3)。
培训期限:每期10天。
实施时间: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
承办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陕西省小学教师培训中心、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北大学、西安文理学院、西安美术学院、西安音乐学院、西安体育学院、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咸阳师范学院、宝鸡文理学院、渭南师范学院、陕西理工学院、安康学院、商洛学院、延安大学。
3.农村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高项目。
(1)“英特尔·未来教育”核心课程主讲教师高级研修。
研修对象:经“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总协调机构认证、各市拟承担2012年核心课程项目培训教学任务的主讲教师。
研修计划:50人(分市名额分配详见附件4)。
培训期限:每期7天。
实施时间:2012年7月。
承办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2)“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核心课程学科教师培训。
培训对象:全省中小学各学科教师。
培训计划:2000人。(其中V7.2课程1500人,V10课程500人,分市名额分配详见附件4)
培训期限:每期7天。
实施时间:2011年6月至11月。
承办单位:各市教育局。
(3)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远程培训项目
培训对象:全省中小学各学科教师。
实施时间:2012年7月至12月。
承办单位:华南师范大学、陕西省电教馆。
有关该项目实施的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4.特殊教育教师培训项目。
培训对象:全省特殊教育学校骨干教师。
培训计划:100人(分市名额分配见附件5)。
培训期限:每期10天。
实施时间:2012年6月至12月。
承办单位:西安特教师资培训中心。
5.民族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
培训对象:全省民族中小学骨干教师。
培训计划:50人(分市名额分配见附件5)。
培训期限:每期10天。
实施时间:2012年11月至2013年3月。
承办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三)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推进计划。
1.省级校本研修实验区建设项目。
建设任务:省级校本研修实验区16个。
承办单位:在2011年“校地共建”基础上,继续委托陕西师范大学、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陕西省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延安大学、西安文理学院、宝鸡文理学院、咸阳师范学院、渭南师范学院、陕西理工学院、安康学院、商洛学院、榆林学院、宝鸡教育学院做好13个校本研修实验区建设,委托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建设3个直属实验区。
2.市级校本研修实验区建设项目。
建设任务:市级校本研修实验区20个。
承办单位:各市(区)教育局。其中西安市、宝鸡市、咸阳市、渭南市、榆林市、延安市、汉中市、安康市和商洛市各2个,杨凌示范区和铜川市各1个。
3.小学校本研修引领者研修项目。
培训对象:承担小学校本研修引领和指导工作的各市、县级教研机构、培训机构和小学教师。
培训计划:500人(分市名额分配见附件6)。
培训期限:每期7天。
实施时间:2012年4月至11月。
承办单位: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4.高中阶段校本研修引领者研修项目。
培训对象:承担普通高中校本研修引领和指导工作的各学科教研组长或优秀教师。
培训计划:450人(分校项目任务及分市名额分配见附件7)。
培训期限:每期10天。
实施时间:2012年12月至2013年4月。
承办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二、有关事项
(一)请各市(区)教育局结合本地实际,根据附件1—附件7所列名额,严格掌握条件,认真做好培训对象的遴选推荐工作。要按照各承办单位的培训通知,分项目、分学科、分期次落实培训对象,名额到校、通知到人。务必在培训开班前10天将填好的《推荐对象信息一览表》(详见附件8)以电子邮件或传真方式发送到陕西省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和有关培训院校,并督促教师按时足额参加培训。省项目执行办公室将对各市(区)参训学员报到情况适时进行通报。
(二)各项目承办单位在接到项目任务后,根据培训任务和要求,应尽快研究确定项目实施时间,拟定开班通知和学员报到通知书,及时发送至各市(区)教育局,同时报送省项目执行办公室备案。要根据省评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培训方案,从课程安排、专家队伍、培训资源、教学设施、后勤服务等各方面积极筹备,并在开班前10前将最终确定的培训实施方案上报省项目执行办公室。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精心组织、认真实施,高质量完成项目培训任务。
(三)各市(区)教育局和项目承办单位要高度重视省级培训项目的实施工作,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落实项目责任,严格按照《中小学教师省级培训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做好项目管理工作,确保培训质量。省教育厅将适时组织专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全面提高培训能力和培训水平。
(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摘要:2010年,浙江省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制定并实施了《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特别强调了“优质教育”这一概念,进一步提高了对教学工作者整体素质的要求,同时也从总量上对优质教育资源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如要求“人才培养模式更趋多样,教育内容、方法、手段不断创新,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对教师自身素质以及课堂教学提出的更高要求也在客观上提高了教师培训的目标和标准。作为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学,尤其是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尚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还无法满足《纲要》中提出的要求。因此,本文将对浙江省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修养及培训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索。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修养;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12—0091—02
收稿日期:2014—07—19
作者简介:龚奕峰(1969— ),男,浙江义乌人。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张赫(1982— ),女,吉林农安人。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外文化比较。
一、现状分析
农村英语教师作为义务教育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专业修养、队伍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需求。从整体来看,浙江省的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队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学历没有完全达标,这也直接导致了教师专业修养不过关,在语音、语调、语法等诸多方面存在问题,对欧美文化的理解也不够深入。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小学、初中、高中教师的学历应该分别达到中师、大专、本科。但部分英语教师,特别是年纪大的教师并未达到上述标准,有些教师甚至并非英语专业出身,而是入职后根据学校的需求临时接手英语教学的。二是教学技术落后,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互动教学等方面十分欠缺。三是教学模式陈旧,“一言堂”、照本宣科的现象十分普遍,这种教学方式也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学习质量的低下。
对此,《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提出了几点具体目标,如教师培训培养基地的建设、教师教育培训体系的完善等。其中还特别强调了师范院校、综合性大学参与的重要性,应该以这些院校为依托,建设开放灵活的教师培养体系。同时,还需要整合省、市、县(市、区)、校四级的优秀师资力量和先进的教学经验,建立灵活、高效的培养网络。
另一方面,农村英语教师也存在着一些显著的特点,如整体年龄层低,大部分都为4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因此,这个群体精力充沛、乐教好学,与学生的代沟小,课堂活跃度比较高。这一特点决定了他们在接受培训的过程中接受新知识和理论的能力强, 而且有更多的精力去学习并完善自己。基于上述现状和特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并完善浙江省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培训模式。
二、培训模式研究
传统的培训模式基本上是由培训机构确定统一的培训内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面授。这种集中培训虽然有实施方便、培训周期短等优点,但从效果上来看,很难达到全面提高受训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技能的目的。本文所研究的培训模式在传统培训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相应环节,力求实现培训效果的有效性、持续性。
(一)建立训前自学环节
以往的培训在开始之前很少有培训方与受训教师之间的互动,基本上都是培训教师报到后,直接开始面授,对于受训教师对本领域知识的把握程度、接受能力缺乏必要的了解。而笔者认为,培训教师应该根据培训计划,在每次培训开始前的一段时间对受训教师做问卷调查并布置学习任务,内容包括英语知识的学习、相关教育理论的学习以及教学案例的学习等,要求学员完成一定量的自我学习并进行自我评价。通过这种方式让受训教师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有正确的认识,进而明确参加培训的目的和目标。培训机构可以根据问卷调查反馈的情况,全面把握受训教师所擅长以及所缺乏的专业知识,作为下一步进行个性化培训的参考。
(二)建立多样化的面授模块
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学历普遍不高,专业背景以及教育经历各异,很多人甚至并非英语专业出身,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培训内容应该按照难易程度区分开,根据不同的内容设置不同的面授模块。模块的设置可以参照高等院校学生的选课方式,设置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两种。必修模块包括专业的英语听、说、读、写,选修模块内容应该涵盖教学方法、中西文化以及一些跨学科的教学内容,如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文学素养等。同时,在培训期间,可以通过专题讲座、案例教学、教学观摩等方式帮助学员掌握知识、开拓眼界、提升教学素养。
(三)建立个性化的网络辅导
多样化的面授机制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受训教师的专业水平,而个性化的网络辅导则可以更好地满足每个教师不同的特点以及需求,使培训更具针对性。教师的年龄层次不同、性别不同,对专业知识和授课技巧的接受度和关注点也存在很大差别,因此,接受培训后,其问题点也会不同。在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为人们提供了多种即时交流的途径,E-mail、QQ和微信等即时通讯软件的普及让交流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因此,利用这些媒体工具建立远程辅导系统的可行性大,有效性高。通过网络进行远程辅导可以实现培训教师一对一具体教学,让教师的辅导更具有针对性,而学员的个性问题也可以得到及时的解答。网络的随时性也有利于师生根据自身情况灵活地安排学习时间。
(四)建立训后实践、观摩环节
面授和网络辅导可以帮助受训教师提高专业知识和理论能力,但这对于教学一线的教师来说还远远不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才是最终目的。因此,在理论培训结束后,还应邀请城市中小学优秀英语教师将有特色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理念介绍给受训教师,同时采取一对一联络的助学模式。因为城市的中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对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目的、任务要求、教材特点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可以帮助受训教师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进度等,在学习策略、评价方法、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也能够提供一定的建议。
同时,可以组织受训教师走进城市中小学英语课堂,一方面,可以直观感受优秀的英语课堂是以怎样的方式呈现的;另一方面,在备课—说课—授课三个环节接受指导后,可以自己尝试组织课堂活动,感受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积累教学经验。还可以组织受训学员互相听课,共同探讨。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笔者所在单位在对浙江省丽水市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进行培训的过程中,邀请了杭州、宁波、金华等地的名师到教学现场,为学员上示范课、研讨课,使学员从中了解到了英语教育的多样性。
三、结束语
加强对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体系的研究,探讨教师培训的模式、方法、管理制度、保障措施,对总结教师培训规律、提高教师培训质量具有重大意义。但仅依靠一次或几次的集中培训并不能全面提高受训教师的教学能力,要全面实现《纲要》的目标,就需要中小学教师以及负责培训的教师树立终身教育的意识,与时俱进,不断学习英语教学领域出现的新思想、新方法,并通过教育实践去伪存真,保留优秀的教学经验。
[
参考文献]
[1]廖百秋.“国培计划”中农村英语教师跨文化培训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3(9).
[2]王春晖.信任、批判与挑战: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探索——以浙江省农村英语教师语音培训项目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13(3).
[3]吴文周.从“国培计划”看西部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J].教学与管理,2012(6).
[4]彭静,王云林.教师课程领导视野下农村英语教师培训策略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3(1).
论文关键词:培训;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灵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的动力。教育部早在2004年l2月就颁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并于2005年4月启动实施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对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开展了大规模的培训。
一
黑龙江省在2007年开始参与到“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中,在黑龙江省教育厅师范师资处的指导下起草了《黑龙江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实施方案(草案)》,在2008年先后开展了3期的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并促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工作在全省广泛开展。
从黑龙江省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和培训的总体情况看,大多数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一些培训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除存在教师人员流动、更换频繁以及在职教师投入低等普遍现象外,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培训管理体制不顺
由于目前教师培训的项目繁多,一些地区多头管理,各有关职能部门没有沟通协调,没有对教师培训的各项目做整体规划,因此出现了重复培训现象,乱办班、乱收费的问题比较突出。
2.培训内容存在问题
培训内容缺乏统一规范,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缺乏符合教师实际需要的培训内容,与教师教学实际脱节现象比较突出,导致的结果就是学员在参加培训后依然不知道该如何将技术应用于教学,也不知道如何应用教学理论来指导技术活动。
3.培训方式和培训模式还需不断探索和创新
目前的教育技术培训基本上采取整齐划一的运作方式,面授式培训仍然是主要形式,基于网络的培训模式还是少数。这样既不能满足学员的个体需要,也难以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
4.培训的认证评价体系没有建立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分为培训和考试两大环节,其中考试部分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组织实施。教育部推行该计划的总体部署是:2005年组织部分省市试点;2006年开始在全国推开;到2008年底,全国1000万以上中小学教师的绝大多数普遍参加培训,并参加全国统一考试。而目前,黑龙江省参加培训的教师还没有参加过考试。这使教师在培训过程中难以形成学习的紧迫感,没有形成有效的培训制约机制和激励机制,培训工作难以取得好的成效。
二
综合以上的几个问题,为了保证培训工作的健康有序和科学发展,提出以下应对策略:
1.加强管理,理顺关系,促进培训,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将“计划”纳入本地区推进教育信息化,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及开展新一轮教师培训的整体规划,规范教育技术培训,共同推进计划的实施工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加强与省内有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理顺教师培训管理体制,统筹考虑本地相关培训项目,确保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
2.统筹兼顾培训对象的特点,确定教育技术培训的重点内容
教育技术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对广大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必须把重点放在对教育教学最关键的内容上,即核心内容。当然,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内容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由于新教师缺乏现代教育理论,在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必须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理论的培训,这是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实践的必然要求。而中老年教师大多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经验,但对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掌握普遍感到困难,应以多媒体CAI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重点内容。
3.创新培训模式,注重实效,采用多种形式的培训方法
充分利用“人网、天网、地网”等多种途径,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农远工程”应用效益,引导教师通过光盘、文本等优质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集体研修,以解决部分地区硬件设备陈旧,且设备不足的问题;要制订详细可行的培训方案,要注重实效,在教材设计、培训形式、教学方法上力求刨新。
在骨干教师培训采用集中面授模式学习的基础上,鼓励探索多种形式的培训模式。积极组织力量进行研究与开发,尽早为教师提供基于因特网的远程学习平台及与之配套的网络课程和学习资源,提供在线学习支持服务和IP资源服务,以满足各地以多种形式开展教育技术培训的需要。
4.过程评价与终结考试相结合,加强培训质量监测
关键词:素质教育;培训;小学生;自学能力;自主学习
数学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当然,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要想学好数学,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另外,还需要具备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将数学和实践连成一体。数学是研究物质的数量以及结构和变化等概念的一门学科。自学是一种自主、自觉、主动地学习,积极地获取知识的行为,为此我在学生自学的培养上有几点认识与大家分享。
一、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激励自学成才
笔者认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被动地强迫学生去接受填鸭式教育要好得多,但是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只有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才有动力去自主学习,去实践探索知识海洋的奥秘。因此,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特点采取一定的方法进行思想教育,激励学生自学成才。
1.利用名人的故事,激励学生自学成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经常给学生讲:从古代到现代,只要是有一定的专长并且对社会做出过很大贡献的人,他们很多人都是通过自学来取得成功的。如,爱迪生、张海迪、欧阳修等故事。通过大量名人功成名就的这些典型事例,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大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
2.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挖掘教材因素
很多课本可以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教育,能够渗透到学生的脑子里,提高学生自学的自觉性,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思想。如第十一册教材中有这样的一道题目:一九九二年运动会,我国的运动员共创42项世界纪录,创亚洲纪录要比创世界纪录多,那么创亚洲纪录多少项?仅仅通过这一题我们就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祖冲之将圆周率计算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的事例来教育学生:祖冲之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他通过自己的反复演算,反复研究得来的结果,这个成就来之不易。这样学生不仅在思想上提高了认识,也会产生自学的动力。
二、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帮助学生指导之前要明确自己将要去指导的内容,然后再去思考应该怎样进行指导,并且教师要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可行的学习方法。学生可以通过“学”到“会学”最后能够“自学”。教师要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法变化,要先从简单到复杂,从课内到课外,让学生把在课内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课外的实践中,成为学生课外自学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才会逐步学会自主学习。当然,对学生进行恰到其位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还可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这种解题的思路会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会让学生自学的方法更加的科学化,也更加的先进。
三、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自学
教师要鼓励学生尝试自主学习,激发学生自学的潜能,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检验到的知识,才会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自学就是一种实践,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不仅可以让学生牢记知识,而且还可以将遇到的问题记下来,及时与教师进行交流,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我们要让学生树立必胜的信心,从容地面对失败。
四、掌握推理原则的规律,形成初步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定理其实是数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数学中学生如果想要理解定理就必须要提前做好自学的准备,自学是理解定理和其他一些概念的基础。严格的推理就是证明定理和和熟练地掌握定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则。对定理的推理过程的认识和理解便形成了一些数学的思想和数学方法。
五、利用课外时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的课前预习过程其实也是一种自主学习的过程,课前预习不仅能够提高课堂听课效率,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会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学生到了高年级后,还会保持自己的这种良好习惯,这样可以将被动听课变为主动听课,可以带着问题听课,这样无疑大大增强了听课的效果。
总而言之,学校教育需要从庞大的题海中逃离出来,从单一的升学教育中解放出来,从传统教育的育人思想中解脱出来。学校教育的着眼点不能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数控车削实训与考级》教学 思维能力 培养方法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缺乏自信心和自我反思的习惯,表现为自控能力不够,学习和生活中一遇到困难就轻易放弃目标;怕动脑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下面我就以《数控车削实训与考级》教学为例谈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一、选择多媒体资源全面的新教材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和思维的能力。
1.用旧教材实施项目教学法的问题。
当前有很多职业中学还在使用《数控制造工艺》、《数控车削实训与考级》等旧教材,虽然也使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跟以前相比好了一些,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与老师的设想还是有一定差距。这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以完成学习任务和作品制作成功为目的,没有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再者,由于老师的课件制作、多媒体使用技术的缺乏,能为学生提供的学习资源还不够多、不够全面。
2.选用多媒体资源比较全面的新教材,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思维能力。
如果我们能选择一本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的新教材,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控车削实训与考级》教材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式教学方式组织教材内容,该教材打破了原来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分颁发的相关国家职业标准为编写依据,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企业技术发展同步,在完成任务的的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体现“做中学、学中教”的职业特色。另外该教材还具备配套的教学光盘,光盘中有教案、PPT演示文稿、学习任务PPT课件和学习任务教案、交互式动画教学软件、企业产品生产流程和生产现场录像视频资料等。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情境教学方法,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采用多种途径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维,语言表达。教师扮演的角色既是组织者又是积极的参与者,还是学生的朋友,实行教学民主,师生之间关系融洽,使学生敢于提问,敢于讨论,甚至争辩,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解难点,突出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意识,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二、在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合理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问题情境”设置不好会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
在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大家都注意到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工作任务的完成为根本目标。老师也会分析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提出来去引发学生去思考、分析和讨论。在《数控车削实训与考级》教学中老师会设置为问题情境的内容通常有零件图的分析、刀具选择及刀具卡的定制、切削用量的选择、加工工艺过程卡、数值处理、程序编制等。这些问题学生思考清楚后,在模拟运行、实际运行过程中一般不会出现,就是出现了也能自行解决。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因素很多,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有的连老师事前都没有考虑到。当出现这类情况时,有的问题同学们通过相互讨论、查阅相关资料后能解决,有的不能解决,有的问题甚至连老师都不能解决。这样的情境出现多了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阻滞学生思维的发展,有一部分学生甚至会放弃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任务。
2.合理创设“问题情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
在学生数控模拟及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任务进程中、不同的学生在同一任务内会出现不同的问题。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下面几点:(1)分阶段设置,不同的任务进程设置不同的问题,即问题与真实事件联系;(2)分层次设置,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类型的问题,即问题设置因人而已;(3)设置问题要全面,设置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对加工产品进行分析、比较和综合,进而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设置好“问题情境”后要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学生遇到难题时,教师提出恰当的建议,以便于学生的学习顺利进行。在一个小任务完成后,要求学生模拟运行编程过程中所遇问题分析、解决过程中的困难,用可视化的方式对过程进行描述,尤其适合支持学生的高级思维活动,如分析、综合等。教师对学生的产品分类汇总,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展示给学生,逐渐引导学生学会全面思考问题。这样既能活跃教学的气氛,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同时又能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标。
三、利用“评价反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评价反馈”:任务完成后的评价与反馈,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同组互评及教师评价。中职生可能没有反思的习惯,也不大会自我评价。教师要通过过程评价和综合评价等合理评价学生,应避免以一次完成的加工产品来决定的情况,并有意识地让学生评价他人,通过评价他人展示自己的思维、反思自己的加工过程,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从而达到自我改进的目的,给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留充足的空间。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数控车削实训与考级》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多让学生进行评价反馈,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真正体现职业教育的“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
论文摘要:为了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满足企业尤其是电力企业对职业素质的要求,学院引入了旨在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职业化”培训体系,即将“职业化”培训体系中的5s现场管理、定置管理、目视管理、看板管理和学习型团队建设全面融入到专业教学体系中,开设课内和课外的“职业化”课程,并将“职业化”理念渗透到各教学环节,从而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教学目标。
一、问题的提出
职业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摇篮,技能训练、素质培养应当是高职院校全部教育教学问题中,既彼此独立,又相互融合的两大体系,二者缺一不可。然而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对素质教育尤其是职业素质教育内涵边界不清晰,目标定位不明确,造成教育工作者在职业素质教育实践中的迷茫、观望和无所适从。社会上曾经流行的一句话“素质教育是个筐,什么都往里头装”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现实。因此,在实践中只能采用撒“大网”的方式,面面俱到,使得职业素质教育缺乏针对性,实用性,结果收效不好,挫伤了教育工作者实施素质教育的积极性。于是又出现了另一个倾向——撒手不管,“素质教育是个筐,框里可装可不装”,人们把素质教育看成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在很多学校,素质教育仅仅停留在文件和口号上。显然,这种做法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企业对人才规格的需求背道而驰。
调研显示,用人单位选人用人主要以“德、能”为主导,有94.9%的调查对象认为,用人单位在选人用人时注重实际能力,90.3%的调查对象认为注重品德。目前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与招聘岗位相适应的知识技能、沟通能力和学历三个因素上。调查显示,应届毕业生最缺乏的素质是社会经验,动手实践能力,敬业精神、责任感和吃苦精神几个方面。调查对象选择的比例分别是66.0%,65.8%,64.9%,63.4%和63.3%,这几个方面集中体现了毕业生素质能力和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矛盾与不相匹配。①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能”主要是实践的技术技能,“德”主要是职业素质,如沟通能力、敬业精神、责任感和吃苦精神等。
为了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满足企业尤其是电力企业对“德”——即职业素质的要求,2009年2月,学院引入“职业化”培训体系,即将“职业化”培训体系中的5s现场管理技术、定置管理、目视管理、看板管理和学习型团队建设全面融入到专业教学体系中,开设课内和课外的“职业化”课程,并将“职业化”理念逐步渗透到各教学环节。
将“职业化”培训体系融入专业教学体系中,其本质是以“职业化”培训体系为载体,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素质教育,一是使学生能做到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并在知识、技能、观念、思维、态度、心理上符合职业规范和标准,并形成习惯,二是使学生具备阳光的心态、创新的意识、吃苦耐劳的品格、团队协作的精神,从而让他们在职业化理念、职业化行为和职业化技能三个方面得到提高,与企业要求相匹配。
二、职业化培训的实践
1.寝室、教室、实训场地、实习车间引入现场“5s”管理
学生职业化培训的精髓就是将“5s”理念充分运用到生活和学习当中,“5s”即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isu)、素养(shitsuke),因为这五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均为“s”,故称为5s。它起源于日本,近年来在我国大型企业中盛行,它是通过规范现场、现物,营造整洁、干净的环境,培养员工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最终提升人的品质。
首先,学生一进校,就要求学生对寝室、教室的物品进行整理,辨别哪些东西需要保留、哪些东西必须丢弃;在整理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寝室日常物品的摆放位置,确定最科学、最合理的摆放方案,即完成整顿。在清扫阶段,按照各班的实际要求和“5s”的标准,对所在寝室和教室进行彻底的清扫,并建立打扫细则。在打扫的基础上每天利用科学的、省力的方式进行清洁并随时保持,让寝室、教室一直处于明亮、干净的状态。然后,在学生进入大学二年级时,把寝室、教室的做法全部移植到实训室、实习车间。素养是“5s”的最高目标,即通过规范现场、现物,营造整洁、干净的生活、工作环境,养成员工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形成生活中的规则意识,工作中的规范规程意识,最终通过人的内化,提升人的品质。
2.寝室、教室、实训场地、实习车间物品、设备定置管理
定置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它运用工效学的原理,通过调整物品的放置位置,做到取用方便,一目了然,减少多余动作,减少往返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并可使生活、生产现场有序化、文明化,进而提高人的品质。
学院在定置管理方面作了以下工作:在学生寝室,制定了门的顺时针、逆时针推拉标识,电灯开关、风扇控制开关,清洁用具放置处,毛巾、脸盆放置处,漱口杯,牙膏、牙刷放置处,香皂、洗面奶放置处,洗发水放置处,洗涤用品放置处,水桶放置处,鞋子放置处,电源插座等明显的标识,让学生按照所贴标示进行摆放,使杂乱、无从整理的寝室变得干净、明亮、整齐,并且把物品的主人是谁也都标示得清请楚楚。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1)让其他人进入寝室就能很清楚地了解寝室物品的格局,并迅速的找到所需物品。2)有利于培养和监督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逐步形成规则意识。
在教室除了对电灯、风扇标示了具体控制开关外,还用黄色胶布将座椅的摆放位置进行固定,让学生座椅摆放整齐有序,不管从教室的哪个角度观察,都能看见座椅行列分明。每间教室的前面张贴有“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五个大大的词组,让学生身在教室也能感觉到规范化管理,通过各种标示,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接受和遵守这些规则。
在实训室,实习车间,设备、工具、图纸、标准、相关资料按规定的位置有序摆放,存取方便,各种标识牌美观齐全,各种标线色泽分明,工作区、学习区一目了然,与电力企业精益化管理、标准化管理理念相一致,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了充分的职业化情景,为标准化作业提供了软实力的支持,实现了教书育人与环境育人的双重功效。
3.教室与实习车间看板管理
看板管理是管理可视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的作用是通过看板让学生们了解班级状况,小组情况,营造竞争氛围,形成有形或无形的学习、工作压力与动力,有利于班级工作与学习的推进;展示改善的过程,让学生们能学到他人好的方法和技巧;展示改善成果,树立榜样和典范,让参与者有成就感、自豪感。
学生看板分为两种:一种是团队看板,另一种是班级看板。团队看板是由该队学生自己通过制图软件制作而成,该看板要每月定期更换,主要展示该队学生培训成果和风貌。班级看板包括班级职业化培训管理制度,每周国家、学院的重大要闻,学习园地,本期进程表,本期课程表,还有每周考评与每周评选出的团队之星照片和评选理由。通过这种班级看板规范张贴,并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激励,促使后进的学生积极跟进。
4.学习型团队管理班级
学习型团队建设是将班级分成若干个学习团队进行管理,每个团队由8~10名学生组成,组建团队时采取教师指导,学生自主选择小组、自主选举队长和制定队名、队歌、队训和共同愿景。
列队是构建学习型团队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训练学生们的团队协作精神、服从意识、竞争意识和时间观念。学生们严格按照职业化培训的作息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地点集合、行进,在行进途中要求学生步伐整齐,精神饱满。同时,每天进行3次团队展示,团队展示时要求学生们声音洪亮,朝气蓬勃,展示学生们活力四射的精神风貌,并形成团队与团队之间的良性竞争。
5.每日的“good and new”活动
每日的晚自习,学生们提前半个小时进入教室开展“good and new”活动。每天晚上派出一个队的学生逐一上台进行脱稿演讲,内容涵盖自己当天开心的事、新见闻,新思考,然后由班长进行总的点评,并在当天晚上由所有班干部一起评选出当晚的“good and new”明星,并在看板上公开表扬。开展“good and new”活动的目的有二:一是让大家每天多想开心的事,忘掉烦恼,培养阳光心态;通过讲述一天中的新事物、新问题、新思考,引导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二是通过每天上台脱稿演讲,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胆识,培养自信心。
另外,利用周末时间,由班上的学生自己组织、策划、实施班级活动,学生们在班级活动中举行深度会谈,强化沟通协调能力。要求每一次活动都要写计划和活动后的总结,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并通过总结,得到不断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班级凝聚力也在无形中得到了提升。
三、职业化培训的效果
学院职业化培训从2009年2月开始在水动专业试点以来,至今已有两个年头,走出了一条以“职业化”培训体系为载体,有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素质教育的新路子,实施后,效果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班风、学风明显改善,敢于吃苦,勇于担当。水动092班的学生在接受培训一年后,通过学习型团队的形式管理班级,班风、学风明显改善,团队内成员之间相互帮助,团结友善,顾全大局,共同进步,该班学生个个精神饱满,你追我赶,团队之间形成良性竞争;学习上刻苦努力、实习中不怕脏、不怕累,勇于承担最困难的工作。班级理论学习成绩和技能考核成绩逐步提高,在大一的第一学期该班有14人次不及格,第二学期减少到3人次。学生们还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活动人次明显增多,获奖项目多达90多项。
团队合作意识、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形成。通过学习型团队建设、班级活动、队列行进、团队展示,通过生活物品、实习设备的定置管理,学生们的团队协作意识逐步形成,学生们养成了内务整洁、纪律严明、生活有规律、做事有规范等良好习惯。过去是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现在所思所想、处理问题,一切从团队出发。过去是物品随意堆放、行为散漫,现在是整齐有序,讲求科学,树立效率意识,与现代企业要求团对协作完成工作,标准化、集约化管理相适应。
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创新意识逐步增强。通过两年来的“good and new”训练,接受培训班级的学生从刚开始进校上台的胆战心惊、语无伦次、不敢正视学生逐渐转变成自信、语言表达丰富、说话逻辑性强,并能很好的控制讲台,发生突发事件也能应对自如。该班进步最明显的就是一位来自贵州的学生,刚到校时,他性格内向、普通话不好,语言表达方面逻辑性欠佳,站在讲台上很拘谨。但是通过一年多的“good and new”训练,现在他不但在普通话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并且能够自信的站在讲台上用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由于“good and new”必须要讲述自己的新鲜事,学生们创新意识逐步建立起来,创新能力也得到提高。
有序的生活,按规则行事,不随心所欲;负责任的工作,按规程作业,从小事做起;勇于吃苦,敢挑重任,形成团队合力。我们看到了经历“职业化”洗礼的学生,逐步向职业人靠近,正在走向职场,走向高品质的人生。
注释:
①素质教育调研组.共同的关注——素质教育系统调研[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参考文献:
[1]李代培,程儒松.工业工程技术在理县红叶二级水电站运行维护管理中的运用[j].四川水力发电,2006,(06).
1. 素质教育概述
素质教育是我们国家这么多年以来一直提倡的一种教育模式,是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素质教育的理念在国内教育界的界定并不完全统一,但人本主义的观点还是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认可。人本主义的素质教育十分关注个性。他们并不否认外部条件的作用,但认为外部条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帮助学生及早发现他身上存在的并且能够进一步挖掘的潜能。当然,在此所说的个性是一种健康和谐的个性,而不是颓废畸形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个性,注重的是受教育者主体性建构和人格的健全发展素质教育也理应实现从“本本”向“人本”教育观念的彻底转变,真正实现培养人的宗旨。
素质教育中的素质主要包括内在素质和外在的素质。内在素质主要是人对世界、环境、人生的看法和意义,包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也就是一个人的对待人、事、物的看法,也可以成为人的“心态”。外在素质就是一个人具有的能力、行为、所取得的成就等。因此素质教育的内容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在知识的基础上融合了情感教育、意志品德训练、健康的人格、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与人交往的良好协作精神的一体化的系统内容。
2. 关于高职生顶岗实习教学
高职生顶岗实习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功能与作用和高职教育的特点密不可分。
2.1 高职教育的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主要培养在生产、工作第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或者说培养面向21世纪的素质型人才。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高职教育应培养既具有大专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工艺型“三型”人才。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除了应达到上面所提到的要求外,至少还应强调两点:一是对高职毕业生理论掌握的要求,这里所说的理论并不是局限于某单一学科,而是针对某一岗位群的所有相关学科理论知识。理论功底深厚,可以为终生接受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的毕业生不仅能够适应现在社会某一岗位要求,也具有发展的潜能,以适应未来新出现的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而不应仅仅局限于现在通行的说法“够用”。另一点要强调的是,现在的培养目标中对高职毕业生的素质没有具体明确的要求,高职生不仅是职业型人才,更重要的是应成为素质型人才。这里所说的素质包括专业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及身体素质。理由如下:“提高劳动者素质”这一点已明确写进我国的《职业教育法》;在现代社会,职业已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也是劳动者幸福与快乐之源,展示自己才能的必由之路;劳动者所具有的敬业精神、团队协作精神是将来事业成功和生活幸福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高职教育的特点和素质教育是一脉相承的,而高职生顶岗实习的目的以及作用也验证了高职生的顶岗实习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2.2 高职生顶岗实习的目的及作用
由于高职生人才培养的特点,决定了高职生顶岗实习这一环节是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重要的一个环节。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充分利用合作企业的资源办好高职教育的有效途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目前,我国各类高职院校都把顶岗实习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开展,一是希望通过顶岗实习促使高职院校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办好高职教育;二是希望学生提前到岗位上去真刀真枪地干,有效实现学校与社会的“零距离接触”,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又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使学生就业竞争力得以提高,并促进学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的提高。总而言之,高职生顶岗实习教学能有效的使学生尽快的完成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转变,能更快地融入企业的生产和工作,同时能使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得到现实的检验,从而不断完善终身学习的理念,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建设者。
3. 关于企业新员工岗前培训
新员工岗前培训,是一个企业所录用员工从局外人转变为企业人的过程,是员工从一个团体的成员融入到另一个团体的过程,员工逐渐熟悉、适应组织环境并开始初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定位自己的角色、开始发挥自己的才能。新员工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稳定有序发展的关键所在。
3.1 企业新员工岗前培训的目的
企业进行新员工培训的目的无非是让新员工尽快全面的了解企业,了解自己的岗位职责,进而及早融入企业生活,给企业创造效益的同时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3.1.1 明确责权利
对于一个新员工而言,刚刚进入一个新企业,面对的企业的战略、产品、同事、企业文化,一切都是新的,往往容易迷失方向、不辨东西。
此时,新员工责权利是否明晰,是否对等对其情绪影响较大,大量的内耗都产生于此,不满和怨愤是企业最大的成本。这个部分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岗位内容:即关于岗位基本情况的培训,包括岗位职责、岗位要求、岗位的汇报线、岗位的内外部工作联系、岗位的工作目标及考核项目等。通过培训,可以使员工对本职工作有较深的了解,从而可以迅速适应岗位要求。
3.1.2 统一核心价值理念
新员工的价值观必须和企业的核心理念达成统一,形成一个信仰,这是对企业最低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没有共同的价值观念,不互认企业的文化,根本谈不上一种合作,相互之间很难达成一种默契,员工带着情绪工作,每天做着与自己价值观向背的事情,工作效率必然低下。
为保证企业内不能有第二个主流文化的存在,绝对不能有个人色彩的价值观存在,迪斯尼公司推出了《新进员工培训规范》,其目的是将新进员工不符合企业文化的一切带有个人特性的观念和行为迅速磨掉。
3.1.3 熟悉公司与提升自我并重
新员工入职培训是一个系统性的项目,既要培训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介绍公司的基本情况,还要考虑员工的短期发展和长期发展,因此要系统地设计培训课程,使之成为一个系统化的整体,从而让新员工在熟悉公司的同时自觉的把自我成长融入其中,达到员工自我提升的目的。
新员工入职培训是其进入企业的第一步,通过有效的培训,一方面可以使新员工的能力、知识、技能得到提升,快速适应岗位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新员工树立自我人力资本投资的观念,使其意识到自我发展的重要性,从而积极与企业合作,努力提升自己。
4. 关于高职生顶岗实习教学与企业新员工岗前培训的有效衔接
高职生顶岗实习教学,就是培养未来合格的企业员工;企业新员工岗前培训,是培养企业需要的合格员工,从培养人的角度,两者是一致的。事实上,每年都有大批的高职生流向各类企业,他们在上岗之前一般也会进行岗前培训,如果能把培训的内容在不同的阶段有机整合,肯定是提高培训效率的途径之一。
4.1 有效衔接的可行性
基于素质教育的理念、内容和方法的角度,两者在教育目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都具有共性,因此基于素质教育的角度,两者的有效衔接是具有切实可行性的。
4.1.1 教育目的的共性
高职生顶岗实习教学的目的是实现学校与社会的零距离,让学生提早了解企业的运作,了解自己在企业的岗位角色,应该履行的岗位职责。通过这一环节,也让学生对于职业道德、职业素质等以前所学的理论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从而及早成长为企业的合格员工,也使学生完成社会人的转变,为个人价值的实现迈开第一步。企业新员工岗前培训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员工认同本企业文化,了解企业的基本概况,了解员工的岗位情况和相应的职责,从而为企业创造效益,也实现员工的职业生涯价值。
鉴于此,无论是高职生的顶岗实习教学,还是企业的新员工岗前培训,在人的个人价值的实现和社会价值的认可上是一致的,统一的。
4.1.2 教育理念的共性
素质教育理念的最基本点就是以人为本的思想。这一点在高职生顶岗实习教学上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顶岗实习本身就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为了让学生能更适应外面的世界,为了学生尽早的进入社会人的角色,是顶岗实习教学的初衷所在。通过顶岗实习,高职院校能及时发现在专业设置中出现的问题,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还不够完善的地方,从而及时修改专业培养方案,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一线人才。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学生也能进一步认识自我,发现自己的缺点和自己的优势,学会与人相处,学会舍与得,学着不断成熟。正如李开复在自传中所说,“每一次放弃,都有争议,都有挣扎,都有留恋。但是最终通过理性走向平静,我深刻地知道,每一次放弃与选择,都是‘舍’与‘得’的对应。但人们只有倾听内心的声音,真正做到‘舍弃’,才可能让自己全力以赴,到达心中的下一个‘理想国’。”“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一次选择的机会成本越来越大。随之对应的,是作出选择时需要的勇气越来越多。我相信,根据一般人的经验,一定时间之后,年龄与勇气的增长就成了反比。”而这些成熟都是需要去历练的,顶岗实习恰巧是在一个知识储备到一定程度后让人能尽早开启成熟之门的一把进门钥匙。
企业的新员工培训同样是以人本思想为基础的。企业要让员工愉快的工作,不带情绪的工作,前提就是企业的文化,企业的核心理念和员工的价值观念是不冲突的。企业在追求产值、效益的同时,必然也要把员工的个人成长、职业规划纳入到企业的规划中,让员工和企业共同成长,企业和员工是一个有机体,大家为了共同的价值目标而努力,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也能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稳定性,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因此,从素质教育人本主义理念出发,高职生顶岗实习教学与企业新员工岗前培训是如此的步调一致,前者的有效进行能缩短后者培训的时间,而后者的有效进行能巩固前者的教学效果。
4.1.3 教育内容的共性
从素质教育内容的角度,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高职生顶岗实习教学和企业新员工岗前培训一样,都是希望通过一次再教育,进一步提高这些准员工们的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其中尤其关注员工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因为这是每个企业都需要的职业素养,也是每一个员工能够实现自我职业价值的关键所在。
4.1.4 教育方法的共性
如何有效的把素质教育的内容传达给顶岗实习的高职生和企业 的新进员工,教育方法的恰当性是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无论是顶岗实习还是岗前培训,为了能够达到预期效果,综合性的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是共同的选择。比如讲授法,就是运用多种教学技巧和交流手段,用口头传授的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培训者。讲授或讲演中,通常采用多种交流媒体工具,如书面资料、投影仪、幻灯片、录像带、电影、标本、展品、粉笔、黑板和电脑等等,让人聆听、观察、理解培训内容。
再比如小组讨论法,将培训者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某一内容的讨论。培训者都有参与机会,人人都兴趣盎然,积极投入;能发挥小组成员各种能力的作用,如学识、经验等,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能观察到学习效果。而高职生顶岗实习教学中,一般也是按小组为单位进行的,这样更有利于成员组经验的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
4.2 有效衔接的执行设想
以素质教育为基准点,高职生顶岗实习教学和企业新员工岗前培训的有效衔接的可行性已经十分清楚,那如何在实际工作进行操作呢,本文大致作如下设想。
4.2.1 建立不同行业的校企合作联盟
高职院校主动和各类企业联系,建立校企合作联盟,为高职生的顶岗实习提供场所。在顶岗实习教学中,聘请企业人力资源的专业人士为兼职教师,在学生没有进入企业之前就进行岗前基本知识教育;进入企业后,聘请企业的相关人员作为学生的企业指导教师,全程对学生的顶岗实习进行指导。
企业同时也欢迎高校的教师去企业锻炼,参与企业建设,参与企业新员工岗前培训的整个过程。
4.2.2 培训教材的统一
高职生顶岗实习中使用的实习手册可以按专业的类别,结合相关行业的企业培训手册的内容,培训教材实现基本的统一。参编学生实习手册的人员应该有企业人力资源的相关人员,在手册编写的过程中就把企业员工手册的内容渗透其中,真正实现校企零距离。
4.2.3 师资力量的统一
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可以在企业新员工岗前培训中承担一定的任务,企业的人力资源人士也可作为高校的兼职教师,参与高校的就业指导课,大学生综合素质课等。高职生顶岗实习和企业新员工岗前培训的师资可以相互倚重,取长补短,和谐统一。
4.2.4 平时互相观摩参与机制的建立
高职生顶岗实习教学分为学期制和上岗制。所谓学期制就是高职生在寒暑假期间,到合作企业进行假期实践,每次实践前都能接受企业短暂的岗前培训,然后把每次的假期实践连贯起来,就是完成的新员工岗前培训内容。学期制的设想需要依托订单班的开设,订单班就是按照企业的需求来培养学生,成为该企业的合格准员工。
所谓的上岗制就是在学生完成学校教育部门后,集中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去企业实习,其实就是企业新员工的预备阶段,这时完全可以直接进行企业新员工岗前培训,实习教学与岗前培训合二为一。
高校同时为企业员工培训提高场所和设施,企业培训时学校可以挑选部分学生在旁观摩,随堂旁听培训,增加感性认识。
高校就业指导课的开设,可以邀请企业人力资源人士来作讲座,也可以让企业指导教师随堂听课,提出宝贵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