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荷花古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2、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王昌龄《采莲曲》
3、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清. 石涛 《荷花》
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宋·周敦颐
5、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晋·乐府 《青阳渡》
6、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江洪《咏荷诗》
One night she was wakened by the sounds of sweet singing and babies laughing. She looked out through the window. The sounds seemed to come from the lily bed, but she could see nothing.
The next morning she walked among her flowers, but there were no signs of any one having been there the night before.
On the following night she was again wakened by sweet singing and babies laughing. She walked softly to her garden. The moon was shining brightly on the lily bed, and the flowers were swaying to and fro. The old woman looked closely and she saw, standing by each lily, a little Fairy mother who was singing and rocking the flower like a cradle, while in each lily trumpet lay a little Fairy baby laughing and playing.
The good old woman went quietly back to her house, and from that time on she never picked a lily, nor did she allow her neighbors to touch the flowers.
The lilies grew brighter in color and larger in size, and they gave out a delicious perfume like that of roses. They began, too, to bloom all the year round.
The day came when the good old woman died, and the lily-bed was torn up ,other plants were planted there, but they all withered, and from that time on nothing would grow there.
But the good old woman’s grave grew beautiful, for the Fairies sang above it ,and kept it green;while on the grave and all around it there sprang up lilies, tulips, violets, and other lovely flowers of spring.
很久以前,一位好心的老太太住在一个小房子里。她的花园里种满了喇叭状的百合花。
一天晚上,老太太被一阵甜美的歌声和孩子的笑声吵醒。她向窗外望去,那声音好像是从百合花丛中传来的,但她却什么也没看到。
第二天早晨,老太太来到花园,仔细地看了一遍,没有发现任何昨晚有人来过的迹象。
第二天晚上,老太太又被甜美的歌声和孩子们的笑声吵醒。她悄悄地来到花园,想看个究竟。银色的月光洒在百合花丛中,花儿在风中翩翩起舞。老太太仔细地看了看,她发现,每朵花上都站着一位百合花仙妈妈,她们边唱边摇着摇篮似的花朵,每个小喇叭里都躺着一个小百合花仙,她们在里面欢笑玩耍。
好心的老太太悄悄地回到自己的屋子里。从那以后,老太太再也不摘百合花了,也不让邻居碰这些花。
渐渐地百合花开得又大又美,并散发出玫瑰花一样浓郁的芳香,而且四季常开。
2、水泥按用途及性能分为:
⒈通用水泥:土木建筑工程通常采用的水泥。通用水泥主要是指: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
⒉专用水泥:专门用途的水泥。如:G级油井水泥,道路硅酸盐水泥;
越王勾践
首推“生三胞胎”可享受“免费奶妈”政策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古代中国实行的是鼓励国民生育的“计生”政策。战国初期中国总人口仅1000余万,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时,全国人口翻了一倍,达2000万人左右。当时东周王室衰微,诸侯国争霸,战争连连,死亡巨大,可人口不减反增,就是当时各诸侯国实行鼓励多生的“计生”政策的结果。
这一时期,“计生”政策实施最坚决的,当是越国。
在吴越之战中,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实施强国战略,其中一条重要的举措就是鼓励生育,增加国内人口。勾践当时实行的奖励政策非常优厚。据《国语·越语》所记,越国当时对孕妇实行“公费医疗保险”,女人生产时只要通知政府,医生很快便会赶到产妇家里助产。如果生的是男孩子,奖品是两壶好酒,一条狗;如果生的是女孩,奖品是两壶好酒,一头小猪;如果是双胞胎,政府安排免费保姆;如果是三胞胎,政府安排免费奶妈,也就是说,由国家来抚养。
在鼓励生育的同时,越国也强制早婚。规定:“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娶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三十不娶,其父母有罪。”从越国计生政策来看,如今流行的年龄悬殊的“姐弟恋”、“黄昏恋”均被严格禁止,青壮男子不能娶年龄大的女人,老男人则不准娶年轻女子。不仅如此,对未婚嫁适婚子女的父母,还要治罪。
后来,越国能打败吴国重新崛起,虽然原因很多,但与此“计生”政策的实行不无关系。
齐桓公
削减后宫人数解决婚龄男女比例失调
奖励多生孩子的家庭,这只是古代中国“计生”政策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则是解决育龄男女性别比例失调问题,其中重要手段之一是强制早婚。
在古代中国早期,一度提倡“晚婚”,西周时期(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便是这样。当时法定适婚年龄:男子30岁,女子20岁。但在实行鼓励多生的“计生”政策时期,适婚年龄往往被大大提前。如春秋时的齐国,便推行男20岁、女15岁的“计生”政策,鼓励国民早婚,有的朝代甚至将女子婚龄提早到13岁。
齐国早婚政策的推出,还有一段故事。据《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记载,有一次,齐桓公到民间微服暗访,在一老百姓家里看到,一年已70岁的老头还是自己做饭,他便问是不是没有子女。老头说他有三个儿子,可因为家里贫穷,都没有娶到老婆。齐桓公回宫后,把这件事对主持齐国政府全面工作的上卿管仲说了,管仲便提出了这一鼓励早婚的政策。
同时,管仲还提出了解决育龄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的一个办法,是消减齐桓公的后宫人数,不让“宫中有怨女”。当时王室、诸侯女人数量“超编”严重,以周王后宫来说,是“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在编”女人共计121人;诸侯则是“一娶九女”。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不论是王室,还是诸侯都多占多用,民间有钱男人也跟着“蓄私”。墨子当时便向外界爆料,称“当今之君,其蓄私也,大国拘女累千,小国累百”,认为这是造成社会适婚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的原因之一,呼吁“节制”。
齐桓公不愧是春秋霸主,让管仲这么一说,似乎也不好意思了,带头响应了管仲的计生政策:将后宫没有与他发生过性关系的大批“未尝御”女子,统统遣散回家、嫁人。
齐桓公此举,大概也是古代中国计生政策执行过程中解决男女性别比例失调问题的特例之一。
汉惠帝刘盈下诏
“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罚五倍人头税
古代中国对违反计生对象的处罚也很严厉。如在汉初刘盈(惠帝)当皇帝时期(公元前195~公元前188年),便有明确的“罚款”方案,据《汉书·惠帝纪》记载,在公元前189年,刘盈下令:“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
这“国策”用今天的话来解读是这样:年龄在15至30岁之间的适婚女子如果不出嫁,将被罚款,罚款的金额是“五算”。“算”是当时计征人头税的一种计量单位,是开国皇帝刘邦在建国后第四年定下的税收办法,15岁以上、56岁以下的国民,都要缴纳人头税,每人税款金额是120钱,称为“一算”。加上五算就是720钱,也就是说,如果适龄不结婚,就是违反“计生”政策,就要缴五倍人头税的罚款。
对于西汉“五算”的罚款标准,或许有人会认为“不高”,实际上在当时并不算低。以整个西汉的粮食均价每石100钱上下的标准来算,720钱可以买到七八石粮食,至少是一个成年人一年的口粮。仅仅没有及时结婚,一年的口粮就没了。
“贴肚脐”“点穴”节育秘方真假难辨
虽然在古代中国各个朝代计生政策的主调是鼓励多生,但很多民间学者却唱反调,建议实行少生、优生的“计生”政策。很多时候,民间会主动实行“少生”的“计生”政策,自觉采取节育、避孕措施,这也是古代中国“计生”的一个特点。
古人曾想出过五花八门的秘方、怪招,达到节育、绝育、少生的目的。如过去有一种叫“青粉”的秘方,女人服用后便不会怀孕。青粉实际是一种能要人命的绝育药物,由于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多为妓院老鸨强制青楼女子服用,民国时东北妓院中仍可见此避孕方法。
永久性的绝育手段,现代有“结扎术”,古代有吗?有,但很恐怖,男的叫“自宫”,俗称“去势”;女的叫“幽闭”,又叫“禁闭”。这都是直接把男女的生殖器官去除,无异于杀人,通常被作为一种刑罚手段来使用,并非常规的节育方式。
目前,各地街头的电信商战如火如荼,自一些地方联通率先推出“顺心 卡”,基本月租费下调到6元,来电超长免费接听后,移动不甘落后,也推出类似的“顺心卡”,基本月租等费用与其相同。电信的“小灵通”,见此形势,急忙推出每部固话可“捆绑”一部“小灵通”,全免月租费的新业务……但各地的“固话”月租费,似乎仍然稳坐钓鱼台,丝毫没有下调的意思。业内人士指出,“固话”资费下调的空间非常大,因为“固话”目前基本上是独家经营,没有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所以形成了“固话”月租一成不变、居高不下的状况。
城市的“固话”月租费不仅一直未作调整,而且出现了城市越大,用户越多,“固话”月租费越高的怪现象。如合肥市,民用电话基本月租费为20元,其他中小城市由于用户较少,月租费仅为十几元,特大城市“固话”月租费更高。而商用及办公电话,基本月租费还要高。如合肥市商用及办公电话,每月的月租费为30元。月租多种收费标准亟待统一,较高的月租费也应适当降低。
在每年的“两会”上,许多代表委员对电信资费纷纷提出质疑,认为我国电信资费与国外相比太高,出现了国内与国外电话联系,一般都不敢从国内向国外打电话的现象,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形象。对普通家庭来说,电信费占收入较大的比例,我国也是世界上电信费占收入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
下调空间很大
从市场竞争规律来讲,用户越多,规模越大,成本自然越低,但在电信公司的“固话”月租却违反了这个规律,城市越大,用户越多,“固话”月租费的标准反而越高,城市越小,用户越少,成本越高,“固话”月租还越低,这是极不合理的。另外,对民用电话与商用办公电话,又采取两种收费标准,以致出现了许多经商企业,虽然是办公电话,却以民用电话来申请。从理论上来讲,这两种电话的成本是一样的,收费不应采取两种价格。
造成这种一部电话多种月租的根源,是计划经济的观念的遗留产物,长期以来,我国许多商品的物价一直实行的是双轨制,即计划内与计划外,人为地把一种商品分为几种价格,实行市场经济后,基本上打破了这种状况。
为何手机月租费能一再下调?一来由于用户增多、成本降低,二来关键在于手机市场已基本打破了垄断,由原来的“独家经营”变成了“三分天下”,形成了市场竞争的格局。移动、联通和小灵通各家为了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必然千方百计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甚至主动降低自己的利润率。
“固话”的月租费能不能降低,从“小灵通”的低月租甚至零月租费,就可以看出,“固话”月租也有很大的下调空间。目前许多市小灵通月租费为15元,入“百姓卡”小灵通的用户,基本月租费为6元,与“固话”捆绑的“小灵通”月租费为零。而“小灵通”的成本,基本上与“固话”相同,因“小灵通”与“固话”本是一家、均属电信分公司,它们之间除月租费不同外,其他通话费用完全一样。
市场何去何从
由此可见,“固话”资费应有很大的下调空间,是政府行政干预使电信部门下调(目前电信资费由政府物价部门批准),还是引入竞争机制,用市场之手逼迫“固话”资费下调,很值得商讨。手机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花出了巨大的代价,有媒体曾报道,电信业的重复投资可以建几个“三峡”。如“固话”再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难免会出现重复投资的现象。一个城市内允许几家电信商从事“固话”业务,一个城市就会出现几条“固话”的线路,而且还占用号码资源。因此有人指出,如果政府调控得当,独家经营的垄断行业也可以限制它的暴利,在这一点上,铁路就做得较好,虽然独家经营,票价却比较合理,还低于多家竞争的公路运输的费用。
“固话”降低月租等资费,不仅是百姓的呼声,也是市场竞争的需要,在手机月租下调并实行单向收费后,一些“固话”的老用户,已纷纷考虑停“固话”改用手机了。而“固话”的高利润,也引起了许多电信商眼红……
关键词: 钢琴独奏曲《兰花花的故事》 钢琴教学 演奏技巧
“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格英英的彩,生下一个兰花花,实实的爱死人。”这是陕北民歌《兰花花》中的一句歌词。民歌以优美流畅、开阔有力的信天游曲调咏唱,吸取了叙事性的手法,采用分节歌的形式,以纯朴生动、犀利有力的语言塑造了一个热爱生活、向往纯真爱情、敢于反抗封建婚姻制度的农家女兰花花的形象,鞭挞了封建买办婚姻对妇女的摧残和迫害,同时也高度赞扬了兰花花勇于冲破封建传统礼教的束缚,大胆追求婚姻自主的反抗精神。这首生动的民歌从上世纪30年代传唱至今,受到几代中国人的喜爱,已是家喻户晓,是陕北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典范作品之一,曾多次被改编为各种器乐曲与大型歌舞剧。
钢琴独奏曲《兰花花的故事》是叶露生先生根据民歌《兰花花》改编而成的,于1959年正式发表。最早见于1959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钢琴曲七首》之中;二十多年后,于1985年被收入高等音乐师范院校教材《钢琴基础教程》第三册;1995年,又被收入由魏廷格主编的《中国钢琴名曲曲库》第四册;1998年,被收入中央音乐学院周广仁讲解的《中国钢琴名曲集》VCD教学片;2002年,收入由深圳市艺术学校但昭义编的《中外钢琴变奏曲选》(上);2004年,收入《21世纪高校音乐系列教材》之《钢琴》(第一册:民族风格)。
一首小小的钢琴曲被如此多的教材收录,收到多位音乐专家的推崇,并为广大的钢琴爱好者青睐,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第一,此曲由民歌改编而成,民歌是民间风土人情的真实写照,有着永恒的艺术生命力。特别是作为陕北最具代表性的民歌《兰花花》,传唱面广,为大众熟悉接受。大家不仅陶醉于歌曲本身的优美旋律,而且为其凄美动人的故事而感动。这就为钢琴爱好者们学习、理解、弹奏此曲提供了有利的基础。第二,此曲本身也是民歌改编曲中的成功之作,在我国钢琴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作曲技巧和钢琴语言的民族化及钢琴表演技巧的发挥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钢琴教学中的缺陷,具有较强的教学实用性。第三,此曲难易程度适中,技巧恰当,难度与车尔尼《钢琴快速练习曲OP.299》相当。一般学琴三到四年就能学习演奏此曲。
钢琴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并弹奏好这首作品呢?我认为主要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第一,在布置这首乐曲之前,教师就应该要求学生查阅有关兰花花的资料,年龄较小的学生应由教师或家长讲述兰花花的故事,以帮助他们理解此曲所包含的情感。鼓励学生学唱或教师教唱民歌《兰花花》的主旋律。第二,加强琶音与和弦的基础训练。此曲包含大量的琶音,带八度的和弦以及快速的分解和弦,因此教师不仅应该在平常的教学中加以训练,而且应引导学生在学习此曲时进行专项训练。第三,引导学生认真读谱。全曲共有七个小段,每个小段都有标题、速度标记、力度标记,这对理解乐曲、准确的表达乐曲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学生在弹奏时必须重视这些标记。
钢琴曲《兰花花的故事》采用变奏曲式写成,由主题和六个变奏组成。这七个小段虽然都保留了原民歌的旋律线条,但又从不同的侧面如力度、速度、节拍、调性、织体等方面强化各变奏之间的对比性和相对独立性,使用更为多样的变奏手法,使各变奏之间的音乐情绪、音乐性格和音乐体裁的反差进一步增大,以达到强化矛盾冲突,塑造音乐形象的目的。七段音乐七个小标题:兰花花、山歌、说媒、迫婚、秃坟、反抗、自由,类似于电影和舞台剧的场景切换,每段表达一段故事,加强了音乐的叙事性,使兰花花的“故事”性得到强化。下面,我就针对各个段落的演奏技巧逐一进行分析。
一、兰花花
兰花花:(1―8小节)慢板,优美的,力度为mf。以双手相隔八度的齐奏呈示出主题,如歌的旋律勾勒出兰花花那美丽质朴的形象。紧接着从第四小节的伴奏声部用五声音阶填充引出了双音、和弦。演奏时应注意突出主旋律,音色柔和,每个句尾做出自然的呼吸。
二、山歌
山歌:(9―16小节)运用复调音乐写作手法展开变奏,主题音乐的第一句在右手高音奏出,左手在低两个八度的低音区模仿右手的旋律,产生互为答题的效果。双手相隔一拍先后出现,模仿出兰花花和她的情哥哥用他们熟悉的信天游对山歌的效果。演奏时应注意高低两声部旋律线条清晰,高声部弹奏出明亮而柔和的音色,低声部的对位要准确明了。节奏可以处理得有弹性一些,句尾作出延长和渐慢的效果,以表现出信天游民歌拖腔的风格和高亢明亮的特点。
三、说媒
说媒:(17―25小节)曲调由原来平稳的慢板节奏变为中板,表现出焦急不安的音乐情绪。这段音乐主要描写了媒婆在利益的驱使下,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劝说、诱惑兰花花的家人把美丽动人的兰花花许配给老得好似一座“秃坟”的财主周老猴子。右手声部连续的十六分音符节奏和重复的、绕口令似的音调,刻画出说媒人喋喋不休的形象。左手声部非三度叠置的和弦具有民族调式的和声效果,固定的八分音符组成了一种模仿戏曲的敲打性节奏,表现出兰花花紧张不安的心情,也预示着不幸的来临。弹奏时注意右手的十六分音符要非常均匀、清晰,一气呵成,左手和弦需弹得有弹性,不可手腕下压或粗暴地砸琴。特别要小心24小节左手的一组双音应处理成连奏的效果,教师应为学生编写好这一小节的指法。
四、迫婚
迫婚:(26―41小节)这一段的速度又转为沉重的慢板,在速度和节奏上与前面形成鲜明的对比。左手声部四分音符与两个八分音符的固定节奏首先出场并贯穿整段音乐,模仿出陕北民间婚庆抬轿子的习俗。弹奏时四分音符要处理成“实”的效果,而八分音符则要“虚”一点,模仿出轿子晃荡的感觉。右手声部通过对主题在音调和节奏上的变形,表现出兰花花的痛苦、无奈与挣扎。音调上运用西洋调式旋律小调的变化形态,加入了升C、升F、升G形成半音的进行,造成一种不协和的效果。节奏上运用了十六分音符的休止,仿佛是兰花花的哽咽和哭泣声。弹奏时应采用高抬慢下的方式,表现出兰花花被迫出嫁的沉痛心情。
五、秃坟(周老猴子)
秃坟:(42―49小节)这段音乐主要由运用双手强奏的琶音与和弦构成。强烈的力度与不协和和声的出现表现出周老猴子的丑陋和粗暴,以及他所代表的封建势力对兰花花的压迫。此段在演奏技巧上是比较难的,主要涉及琶音的技巧。在教学时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两种不同的琶音形式:一是连接出现的琶音,应该从左手的最低音依次连续地弹到右手的最高音;二是双手同时出现的琶音,应双手同时从最低音连续弹到最高音。不论是哪种琶音都应清晰地突出最高音。在练习时要从慢练入手,逐渐加快速度,不能急于求成。另外,踏板要按照谱面的要求做成切分踏板,使一串一串的琶音既连贯又干净。
六、反抗
反抗:(50―57小节)这一变奏中作者大胆运用ff的力度,以及左手低音八度和双手柱式和弦的形式表现出兰花花对封建礼教的反抗。从谱面上看整段音乐采用了三行谱的形式,在保留低音声部八度长音的基础上,双手同时奏出快速有力的和弦。弹奏时低音声部的长音要有底气,踏板保持充足,双手和弦需突出旋律音,一气呵成。
七、自由
自由:(58―82小节)将主题旋律的骨干音构成的和弦分解,用双手衔接合奏的六连音为音型,左手的交叉点奏音与右手的最高音重叠,形成一个相差八度的旋律线,好像是兰花花获得新生后自由的奔跑。因此在弹奏这个段落时,一定要注意左右手的衔接,要弹得非常连贯,就像一只手弹出来的那样。想达到这样的效果一是要慢练,二是要严格遵循书上标注的指法来练习。
音乐的尾声(73―82小节)是包含在第七段自由中的。首先用琶音的形式分别在中音区、高音区以一强一弱的力度再现兰花花的主题片段,然后用分解和弦以四个八度的距离,由低往高进行,最后轻轻地落在了主和弦上。演奏中应注意到力度的变化,三小节的分解和弦应两头松,中间紧,结尾的和弦要控制好力度,并用踏板一直保持到余音结束,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钢琴曲《兰花花的故事》在中国传统民间曲调的基础上,借鉴和运用西方的作曲技法,并继承了我国传统音乐中的发展手法,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这首钢琴改编曲在使钢琴这一西洋乐器更具有中国化的内涵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此曲时,既要挖掘其中国式的内涵,通过故事展开联想,又要用西式的音乐语言来准确地演绎它。
参考文献:
适当收紧的货币政策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准备金率无绝对上限。
按2010年年报计算:每股近1元的收益,超过20%稳定的净资产收益率,却只有10倍的PE。这就是当前银行股的表现。在目前CPI持续上行的情况下,作为最直接收紧市场流动性的手段,经过连续十次上调存款准备金,已经冻结了国内商业银行约3.5万亿的可借贷资金。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近日透露,在与银行业人士的交流中获悉,有银行对3月31日存入的1000万元付8万元的当天利息,年化收益近300%,目前银行业对资金的需求可见一斑。
上调存款准备金对银行收益影响有限
本次调整存款准备金对银行业净利润的影响在负0.1%-0.5%之间,申银万国、国泰君安、银河证券等多家券商在本次存款准备金上调第二天纷纷预测,继续推荐银行股。
今年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3.98万亿元,同比增幅19%;人民币贷款增加2.24万亿元,同比增幅17.9%;加之在加息预期下债券收益的下降,银行对债券投资的力度减弱,且今年以来银行间市场净投放量较高,申银万国调研显示目前国有大型银行截至3月末的超储率高于3%,股份制银行大约在2%,本次准备金调整银行有相对充裕的超额备付金可以应对,因此预期对银行业利润影响较小。
30%业绩高增长带动估值修复
4月14日,深发展公告称一季度业绩预增50%-60%,打响银行一季报行情第一炮,4月12日至4月18日的五个交易日内,涨幅逾10.5%,预计其他银行后续的一季报业绩向好,将催化银行板块后续行情。多家研究机构数据显示,一季度银行业整体业绩增长将高达30%-35%。
我们看到银行股自春节以来走出一轮上涨行情,这是在银行业2010年高业绩推动下产生的,在当前信贷规模越控越严、存款准备金越调越高的情况下,实际上银行间流动性仍然宽裕,银行对企业贷款的议价能力提高、贷款利率的提升使得银行存贷款息差扩大,在一季度连续加息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的情况下,业绩仍将大幅增长。深发展业绩预报正印证了这一判断,预计各家银行一季报的陆续公布,将推动目前处于估值历史估值低位的银行股进一步上涨,银行股长期买点已经到来。
基本面
业绩:一季度行业平均增长30%
银行不缺钱:
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3.98万亿元,同比增幅19%;贷款增加2.24万亿元,同比增幅17.9%。
信贷市场趋紧,银行放贷议价能力提高,息差提高。
流动性充裕:
3月份外汇占款4079亿元,央票和正回购到期共9110亿元,存款准备金上调0.5%冻结3700亿不足以完全对冲流动性。
估值
一天,苹果和西红柿碰见了,它们都说:“自己营养最好。”谁也不服,就吵了起来。
回到家里,小主人来到了它们面前,把它们都拿起来,然后就吃,过了一会小主人就肚子疼了。
它们都说:“是你就是你。”西瓜过来说:“你们都很营养,但是你们没洗,有一点细菌,所以小主人会肚子痛。
它们惭愧的低下了头,过了一会儿,它们异口同声的说:“对不起。”
小朋友要好好学习,不要向它们一样,为一点小事就争吵。
世界上最丰富的铲齿象化石产地
铲齿象是一类现已灭绝的古代象,其颊齿仍然为低冠齿,下颌特长,前端伸长变宽,一对门齿为长板状,恰似一把大铁铲,所以有了这个名称。古生物学家认为,铲齿象适应于水边的生活,它的铲板就是用来从浅水中挖掘植物的。铲齿象的长鼻应该跟现代的大象一样,是圆筒状的,并且相当灵活,可以用铲板铲取草类,再卷送到嘴中咀嚼。铲齿象主要分布于亚洲和欧洲东部,是中新世的主要代表性动物。铲齿象的化石虽然在整个旧大陆到处都有所发现,但最典型、最好的材料主要是在我国发现的,我国是铲齿象动物群化石最丰富的国家,就出土的数量而言,和政地区的铲齿象化石位居全国之首。和政地区所发现的比较完整的铲齿象的头骨和下颌约60件,这个数字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铲齿象动物群化石的出土地。和政博物馆也因此拥有一套十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铲齿象个体发育系列头骨标本,铲齿象头骨标本从三四个月到40多岁以序排列,让人们能够看到十个年龄段铲齿象头骨化石的大小特征。与铲齿象共生的动物还有半熊、安琪马、西班牙犀、库班猪、土耳其羚、古麟等20几种动物,它们都是生活于湿润炎热气候条件下的动物,被称作铲齿象动物群。在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也能见到这些动物的化石标本。在距今1000多万年前后的中新世时代,地球上出现了一种十分特殊的象类。它的下颌极度拉长,其前端并排长着一对扁平的下门齿,形状恰似一个大铲子,故得名铲齿象。铲齿象生活在河湖边,用铲齿切断并铲起浅水中的植物,再靠长鼻子帮助把食物推入嘴中。铲齿象的铲板被解释是用来从浅水中挖植物的,因此铲齿象适应于水边的生活。铲齿象的长鼻应该跟现代的大象一样,是圆筒状的,并且相当灵活,可以帮助铲齿象用铲板铲取草类后再卷送到嘴中咀嚼。以铲齿象为代表的长鼻类在中中新世动物群中占据显著位置,肉食类也成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偶蹄类在多样性上超过奇蹄类,成为动物群中最大的类群。和政铲齿象动物群化石不仅在中国而且在欧亚大陆上也是最丰富的,其数量也超过了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和北京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馆藏,这批化石形成于青藏高原隆升关键的晚新生代,是生物进化的实证,在我国是绝无仅有的,具有极高的科研、珍藏、展览价值。
世界上最大的三趾马动物群化石产地
三趾马动物群研究是中国古脊椎动物学诞生的标志,长期以来备受关注。和政古动物化石数量之大,世界罕见。其中三趾马化石储量及已采集的头骨化石标本数量为欧亚大陆之首,这一数量不但超过了中国山西保德和陕西府谷地区的发现,而且超过了世界上三趾马动物群化石的最经典发现地———希腊的皮克米和萨摩斯。之所以称为三趾马,是因为蹄子上有三个脚趾。和政三趾马的四肢和牙齿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变化相当大。它的两个侧趾在正常行走和奔跑时脱离地面,没有支撑作用,适应于在不是特别干硬的草原上生活,而现代的马只有两趾。这也说明马的肢骨由最早的前肢四趾、后肢三趾逐渐地向现代马类单蹄的方向发展。除了马蹄,三趾马的牙齿也很有特点,颊齿由低的丘形齿向高的嵴形齿进化,前臼齿臼齿化。在1200万年前,三趾马以啃食树叶为生,它的牙齿颗粒比原本以食草为生的现代马坚硬,而且长年累月的磨损在其牙齿表面留下了斑驳的花纹,凭这些特殊的“年轮”,专家们就能断定它的年龄。马化石一直被作为生物进化最典型的例子,因为马科在5800万年的地质历史中保留了丰富的化石记录,这个记录一直延续到人们熟知的现生真马。三趾马动物群是哺乳动物演化历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动物群,不但化石的数量和种类极其丰富,而且是由古老类型向现生面貌转变的过渡型动物群。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和政羊化石
和政羊四肢骨很粗壮,通常无侧趾。虽然在个体大小和体态上与现在的羊很接近,但其头骨的构造、角心的形态和颈部的特征却与现在仅生存于北美阿拉斯加的麝牛更接近,是麝牛类早期的祖先类型。和政羊是最近在和政地区新发现的一种牛科动物,它具有短而粗的角心,其横切面呈三角形,左、右角心的基部在头骨上非常靠近甚至愈合,这是麝牛类的重要特点之一。这表明麝牛这类动物的起源地应该是亚洲,只是后来才迁徙至北美的。和政地区所发现的这类动物的化石非常多,仅头骨就有700多个,居各类动物之首。甘肃和政地区是这种动物化石在全世界惟一的产地,所以被命名为“和政羊”。和政羊是本地区最有特色的动物之一,到目前为止,这类动物仅在本地区发现,是和政地区最具特色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动物。和政羊实际上是一种麝牛,而在今天的世界上麝牛只分布于北美地区。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时,决定要送一样最具美国特色的礼物给中国,在动了无数脑筋后,最后选中了麝牛,而中国回赠的也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大熊猫。和政羊是和政地区三趾马动物群中最有代表性的动物之一,数量非常丰富,它就是以在和政发现的标本作为正型首次在世界上记述的一个麝牛亚科中的新属新种,被命名为布氏和政羊,种名用以纪念对中国的麝牛化石研究作出过重大贡献的瑞典古生物学家布林博士。和政羊的个体中等大小,小于现生的北美麝牛,它具有短而粗的角心,其横切面呈三角形,左右角心的基部在头骨上非常靠近甚至愈合,这是麝牛亚科的重要特点之一。和政羊是麝牛类早期的祖先类型。和政羊的发现表明,麝牛的起源应该是在亚洲,后来才通过白令陆桥(现白令海峡)迁徙到了北美地区。
世界上最大的巨鬣狗化石
巨鬣狗头骨以犬齿大于其他牙齿,上牙的第四前臼齿和下牙的第一臼齿组成一对可以切割皮肉的刃状裂齿。鬣狗是以啃咬骨头为主的食肉类动物,它啃咬骨头的习性,使其前臼齿不但不退化,反而变得越来越粗壮,同时咬肌的发育使头骨的矢状嵴变得高耸,下颌变得越加厚实。由巨鬣狗头骨化石的大小可以推算,生存于1200——900万年前巨鬣狗的体重达210多公斤,是现代最大的非洲斑鬣狗的四倍,比现代非洲狮还重六七十公斤。这样大的食肉类动物在任何时代都不常见,在鬣狗中则是绝无仅有的。巨鬣狗生活的时代,是一个环境逐渐变化的时期,随着气候逐渐变冷变干,植被也普遍从森林向草原转化,与开阔草原相适应的食草动物逐渐倾向于向奔跑型方向演化。现代食肉类动物中,个体越大的种类就越容易抢占别家的猎物,所以依仗其体重来抢掠其他动物的猎物,很可能是导致巨鬣狗变大的主因。和政地区的鬣狗类化石很丰富,其中的巨鬣狗是食肉目中最大的动物之一,也是本地区最具特色的古动物化石之一。在1200万年前,临夏盆地又一种巨大的食肉动物———巨鬣狗,它拥有一对像匕首一样的巨大犬齿。根据测算,巨鬣狗体重接近400公斤,它的头骨看上去像铁锤一样粗壮而有力。在它的面前,剑齿虎的张牙舞爪似乎显得有些装腔作势。不过考古学家发现,这种足以称霸临夏盆地的史前巨兽却面临着食物短缺的危机。
世界上最大的真马——埃氏马
埃氏马是世界上最大的真马,它的头骨长度达到0。73米,同时它的脸部无论从绝对还是相对两个方面来说在马类中都是最长的,也就是说,它具有世界上最长的马脸。埃氏马头骨化石是在和政地区250万年前的黄土地层中发现的一种新真马化石,从巨大的体型也可以想象它可能是生活在一个寒冷的高纤维硬草植被环境中,更长的脸部能够容纳更长的颊齿列,以便更有效地咀嚼和研磨干旱环境中少汁的草本植物。埃氏马当时生活的环境中食肉类动物丰富,其中大型的剑齿虎、猎豹和鬣狗等显然都是其潜在的捕猎者。埃氏马长脸的特点还有助于它们在取食时使眼睛不至于深陷草丛中,随时保持对周围情况的观察,防范凶猛动物的袭击。埃氏马与现代的马已经非常相像,四肢四足都仅仅有一个脚趾,其余的脚趾已全部退化。埃氏马是最近在和政地区的早更新世黄土地层中发现的一种新的真马化石,是用法国著名的研究马化石的古生物学家埃森曼的名字为其命名的。埃氏马是世界上最大的真马,它的头骨长度达到0。73米,同时它的脸部无论从绝对还是相对两个方面来说在马类中都是最长的,也就是说,它具有世界上最长的马脸。
世界上最早的披毛犀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