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班级管理惩罚奖励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班级管理;中职班主任;方法
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办学理念主要是通过班主任将其落实到位,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中职班主任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很多因素影响着班级的和谐,严重影响着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下面,就中职班主任管理过程中影响班级和谐氛围的因素进行详细探讨,对中职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方法与技巧进行分析。
一、影响中职班级和谐氛围的主要因素
1.学生个人因素
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对外界各种事物充满了好奇心。由于自身思想意识不健全,常因为外界因素而导致情绪大幅度波动。但是,这也正好是班主任引导学生、塑造学生的最好时间段。因此,中职班主任在日常管理过程,如果采用的管理方法不恰当,便很容易让学生产生负面情绪,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一副被动的状态,这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理念。
大部分中职学生由于未考进高中学校就读而对自己失去了自信心,甚至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还产生了自卑心理。同时,中职学校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经济因素,办学条件有限,无法为中职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容易产生叛逆心理,从而影响了整个班级的和谐氛围。
2.班主任自身因素
(1)班主任的素质偏低。由于部分中职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限,导致班主任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常出现忽略不管的现象,根本未将教师的道德职责落实到位。甚至部分班主任素质偏低,根本不重视自己的语言行为将会产生的影响,对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不良影响。
(2)未真正实现师生民主平等。目前,部分中职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存在轻视学生的情况,无法与学生建立起真正的师生关系,从而形成教师轻视学生、学生排挤教师的现象。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中职学生常常被动地学习,难以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果。
3.班级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当前中职学校的班级管理过程中,由于未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从而导致班级管理制度存在片面性,无法对中职学校的学生产生全方面的约束作用。同时,班级管理制度未及时进行更新调整,部分管理条规过于落后,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职班级的健康发展。除此之外,在当前班级管理制度内容中,针对“惩罚和奖励”部分的内容不科学、不合理。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部分惩罚措施过于严重,在实施的过程中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抵抗和负面情绪;二是奖励的条款所涉及的内容较为片面,接受奖励的学生容易产生骄傲的心理,无法真正起到鼓励中职学生的作用。
二、中职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方法与技巧
1.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提升学生综合技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为了创造和谐的班级氛围,中职班主任应该采用良好的管理方法和技巧。其中,班主任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如知识竞赛、辩论赛和演讲赛等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不断充实自己,从而最大限度挖掘自身的学习潜力。尤其是在组织中职学生参加辩论赛和演讲赛的过程中,中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水平选择合理的主题,然后通过广泛查阅资料来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在开展多样化的体育竞赛活动时,中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能情况选择最为擅长的体育活动项目,这样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培养起自身的团队精神。
2.提升班主任自身道德素质,强化奉献精神,发扬自身人格魅力
班主任自身的综合素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较大。因此,为了创造和谐的班级氛围,班主任需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坚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同时,班主任还应该全面约束自身的行为活动,更好地融入中职班级的管理中。
中职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具有琐碎性等特点,其不仅涉及管理中职学生的日常生活,而且还涉及管理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在中职班主任的日常管理过程中,需要班主任强化奉献精神,全身心投入中职班级的管理过程中,从而创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3.优化班级管理制度,提高班级管理效率,营造和谐班级氛围
为了创造和谐班级氛围,班主任应该从根本上着手,全面优化班级管理制度,最大限度提高中职班级管理的效率。首先,班主任应该根据班级的整体情况,组建一个责任心较强的班级管理团队,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创造和谐班级氛围;其次,班主任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惩罚和奖励制度,从制度上约束中职学生,从而促进中职学生健康成长。
总之,在中职学校的发展过程中,为了创造和谐的班级氛围,需要班主任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巧,从根本上提升班级管理效率,从而推动中职班级稳定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一、制定奖罚分明的班级日常管理制度
有专家指出:一味赏识是“温柔杀手”。教育不能没有惩罚,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一样都不能少。我非常同意这个观点,适当的惩罚有时候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自从计划实施小组管理班级以来,如何奖罚就是最难设计的环节。最后我忽然想到,小组的位置是在大思想的指导下学生自己设计的,那么这个奖罚让学生做不是更好吗?最后的结果肯定是他们心理最真实的表达,无论是奖还是罚都能直达他们的心里,取得最好的效果。班会课上我提出了奖罚的原则是一星期评一次周最好小组和表现欠佳小组,对表现最好的小组怎么奖励,表现欠佳的小组怎么进步?怎么帮助一周中扣分最多的同学?经过讨论最后形成定稿。
一种制度的实施,必须要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做,草稿中我参照了对我影响很大的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虽然里面很多内容对今天的我们来说已经过时了,但是思想是永远不会过时的,特别是魏老师的“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在起草协议中,我把很多的工作全部都分摊到每个人身上,让他们觉得自己是班级的主人。在小组中让每个人都分担了不同的工作,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小组的一员,小组荣则己荣,小组损则己损。让每个人无论哪方面都在别人的监督之中。经过一周的设计完成了定稿,在跟学生共同讨论后形成了适合我们班级的定稿。
二、不折不扣地将制度落实到位
在进行小组合作管理的过程中离不开班主任的组织和调控,对于制定好的协议,如果不能执行到位,等于一张废纸。我们班第一学期刚开学时,各方面还尽如人意,随着同学们的互相熟悉和对老师的熟悉,一些同学的坏习惯开始慢慢显现,上课纪律开始不好、回答问题也不积极了、作业完成不及时等等,这时我就重点狠抓纪律评比,在班级加分中加大积极回答问题的分值,并配合召开了主题班会,让同学们自己来发表看法,找到解决的办法。经过一段时间,现在纪律好转了,课堂上同学也很积极回答问题,然后我再倡导积极学习、重视成绩的风气。
对于每周的加扣分情况,我都及时地在下周的班会课上进行总结分析,对表现好的小组和同学按照规定给予表扬和奖励,对表现不好的小组和个人给予批评和处罚,每周落实到位,强化行为规范在每个同学心中的分量,让同学引起重视,增强其集体意识。几个月下来,班上的纪律和学风都有了明显好转,下课同学们都开始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扣分;如果自己扣了分,就要想办法把分加回来,积极地要求表现。
三、小组合作管理优势体现
经过近一年的实验,小组合作管理的优势充分地体现了出来,首先是行为习惯方面,现在班上的同学都比较自觉,上课下课的纪律都做得较好,特别是老师不在的时候都能做到自觉。
其次是促进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当每个同学都很重视自己组的荣誉时,他就会自觉地去完成自己该做的作业,去背该背的书,那么时间一长,学习习惯自然就有较好的改善,现在每天到校交作业,除非有时会出现忘带的情况,基本上不会出现不做的情况。自从班级管理中加大成绩一项的比重,每个小组的竞争意识加强了,都想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这也加大了同学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公平;初中班级管理;对策
为了实现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公平教育在初中教学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关系到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要保障教育的公平性,需切实落到每个班级的管理和整个学校的教育工作管理中,公平教育是建立和谐校园的关键。就我国目前的教育形式而言,不公平教育现象到处可见,造成这一现象与我国教育资源的不合理分配有很大关系。
1初中班级管理不公平教育现象分析
1.1班级管理中存在偏袒现象:公平、公正、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创建和谐课堂的基础,班级管理的公平性关系到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素质心理都有一定的影响。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如果忽视教育的公平性,对班级的管理有害无利,这样成绩优秀的学生会更加受到教师的关注和青睐,尽管这是教师无心造成的偏袒,但那些教师关注少、成绩不理想的的学生会认为教师对他们的教育不公平,在一定程度上给他们的身心带来阴影和伤害,同时也不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进行。
1.2班级管理制度不平衡:班级管理工作要想顺利开展必须制定适合班级的管理制度,但是现在的初中班级管理在管理制度这一方面还不够完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制度失衡现象,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奖罚制度方面的不公平。比如,学校为了鼓励成绩优异的学生会给予一定的奖励,在奖励方面,学校的奖品力度不大,但在惩罚方面,学校为了告诫学生,加大了与奖励制度不成正比的的惩罚力度。而且学校奖罚制度的标准是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而不考虑其他因素,这一点体现了初中班级管理不公平现象严重。
1.3班级管理中班干部的权利有限: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会培养优秀干部进行班级的管理,但在班干部的选择上,教师会优先选择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作为班干部任职对象,选择标准过于的单一化,同时,教师授予班干部的管理权力有限,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上显得力不从心,对于学习成绩不突出的学生而言,这样的班级管理制度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更加不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进行。
1.4班级课外组织活动少: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使部分教师和家长只关心学生的成绩,而忽视学生全身心健康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学校很少组织甚至不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班级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考试让路,成为教学课程中可有可无的一部分,长此以往,会严重阻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2完善班级管理,提高教育公平性的对策
2.1建立公平、公正、民主的班级管理制度:班级管理服务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教育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的体态快速发展,心理也产生快速的变化,个性化特征较强,班级管理中注重的是个体与整体的的融合,倡导公平、公正、民主的管理制度至关重要,班级管理制度实施过程中,要根据每个班级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管理制度,具体到每个班级每个学生,最大程度的满足班级成员的心理需求,方便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公平、民主的班级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互动性,公平、民主的管理制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班主任要树立公平、公正、民主的作风,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对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的学生加以关注,加强每个学生都争做班级小主人的意识;二、班级的制度管理要吸取全体学生的意见,保证每个学生有发表个人意见的权利,最大程度的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三、在执行班级管理制度时,学生们要积极监督,发扬班级主人公的意识;四、班级管理干部民主化轮流进行,加强每个学生对班级的责任心。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善于把握教育契机,结合教育资源对班级管理进行整合,当有突发性问题出现时,教师要从学生和班级两个方面进行教育,通过对学生个性与特点的分析,对他们进行教育。
2.2构建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制度:初中教学管理中要意识到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个性和文化素养,在中学生的成长阶段,构建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制度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班级文化。比如,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做到提问机会均等,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自尊心,这一阶段的学生都爱表现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提问机会也同样要留给成绩落后的学生,回答正确给予表扬和赞美,回答错误给予鼓励和希望,这样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说,都可以激发他们认真独立自考的能力和欲望,同时课堂的气氛和教学效果也会有所提高。另外,学校方面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制定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定期组织一些走进自然、融入社会的活动,让中学生积极踊跃参加,提高中学生社会实践的能力。结束语:总之,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建立民主、公平、和谐的班级管理制度,杜绝和消除课堂偏见现象,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每一个心灵都得到温暖。
作者:黄炎强 单位:五华县龙村中学
参考文献:
[1]朱磊.提高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效率的主要对策.《科技创新导报》.2013年17期.
[2]邱百惠.初中班主任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改进策略探析.《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4年11期.
关键词:职业学校;班级量化管理;创新
在我国实行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可以十分明显地发现,国家将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促进经济发展、有效解决就业问题、迅速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不仅仅如此,国家还将增加就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方法之一。显而易见,职业教育在我国改革开放大形势下,在教育系统中拥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位置。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教育途径,其存在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广大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具体掌握,从而拥有可以在社会上立足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因此在实际管理中,除了日常的管理,对学生的管理也是学校的工作重点。班级管理作为学生管理的重点,提高增强班级量化管理的创新水平,是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方法。
一、量化管理以及班级量化管理相关知识
(一)关于量化管理
量化管理最早应用与美国,凭借优越的管理成效,在被学者提出后迅速在其他行业大展身手。从概念上分析,量化管理指的是将管理的基础确定为数字,利用数学思维对研究对象的状态以及属性进行全面的考察,从而实现将研究对象至关重要决策点及操作流程的科学评估,进而达到对研究对象存在以及发展在数量和发展水平上进行准确数字表述以及控制的目的,量化管理是在机器大生产下为实现标准化操作目的,而催生的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
(二)关于职业学校班级量化管理
量化管理因为实现了对研究对象的量化考核,其一经推出便受到了诸多领域额的青睐,在本世纪初期,量化管理正式被引入到我国职业学校的班级管理中。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管理者将职业院校班级作为一个客观对象,将班级学生的考核标准具体的量化为日常表现、考勤、考试成绩等一系列指标,用数字的方式进行考察、评估,从而确定应当实行的奖罚决策。
二、职业学校量化管理创新的实质以及重要意义
创新已经成为当今的时代主题,任何一个团体组织,要想实现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必须将创新作为一项关键的工程来抓,将创新与量化管理创造性的运用到职业院校的班级管理管理中,是提高职业学校管理水平的一种重要尝试。通过对职业学校量化管理创新的创新,学校可以更加全面、科学的了解到学生在日常表现、学习成绩等各个环节上的表现情况,并以此为基础,作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手段的基础。
三、职业院校班级量化管理的创新方法
(一)科学的制定班级管理的量化点以及确立数量化评价方法。要实现量化管理创新,必须对量化管理中各个考核的指标进行科学的确定,并以此为基础选择最为恰当的评分方式。举例来说,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制定出量化管理过程中需要考核的具体指标,考核点可以确定为日常中的表现,例如学生迟到、旷课等情况,也可以对学生的考试作为重要指标,同时学生在学习期间所参加的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以及获奖情况也应当被纳入到被考核的范围内。依照学生违反这些考核点的程度以及受到奖励的程度和获奖情况确定应当加减分的详细指标。
(二)对量化管理实施过程中的“核心力量”进行强化
有了具体的量化指标以及加减分标准,并不意味着该项评价方法就能够被忠诚的践行,其具体的实施者对制度的实施情况有着十分明显的影响。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为确保职业学校班级量化管理的顺利、公平的实施,杜绝各种不公正现象的产生。应当对量化管理实施过程中的“核心力量”进行强化。
(三)根据班级实际情况,使用班级量化管理的学生数据库便于查询
创建班级EXCEL学生数据库,是实现对班级量化管理成果进行直接展示的重要途径,具体做法如下,可以将具体考核的内容一一输入到EXCEL中,并针对学生的实际表现,具体的输入应有的分数,做到全面的对学生信息实现统一归档,杜绝统计信息的无序管理。数据库信息必须要特别的详细,不得敷衍了事。举例来说,针对学生加减分数的情况,数据库中必须能够全面的显示出,学生姓名、学号、寝室号、加(扣)分多少,时间、周几、产生奖惩情况的原因。数据库必须完完整整的对其进行详细的记录。鉴于数据库在评价学生实际表现中的重要作用,班主任需要以身作则,确保各项数据能够如实、完整的在数据库中一一的反映出来。
三、结语
职业学校班级量化管理的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后,还需要定期的总结,并及时的实施奖励以及处罚措施。为了让学生全面地感受到班级量化管理创新所带来的直接影响,班级班主任可以将每月作为一次对班级量化评分总结的基本周期,每三个月进行一次正式的奖励、惩罚周期,在进行奖励、惩罚时,要求全班学生必须全体参与,不得无组织无纪律的不加丝毫重视。以强调该活动的重要性,只有认真实施量化考核评价成果,才能确保班级量化管理创新的有效性。
参考资料:
[1] 杨俊山. 量化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的积极作用[J]. 卫生职业教育. 2009(06):298-300.
[2] 许定红. 浅谈职业院校班主任工作[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09(01):297-298.
[3] 范玉敏,李锋. 关于中专学校班级量化管理的质疑及对策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 2010(08):186-189.
【关键词】班级管理 心理效应 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9-0045-02
一 “首因效应”与适当“晕轮”:军训是最好的观察时期
首因效应是指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所形成的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强烈的影响作用;晕轮效应(光环效应)则指当对一个人某种特性形成好或坏的印象之后,人们可倾向于据此推论其他方面的特性。虽然首因效应和晕轮效应可以适当运用,但绝不可全信,不可以偏概全。首因效应会使人们容易忽略、不注意后面的信息;会把后面的信息的重要性打折扣。晕轮效应使用不当时,就使认知对象被一种“坏”的光环笼罩着,他所有的特性都会被认为是坏的,称作“负晕轮效应”,也称作“扫帚星效应”。
高校新生的第一课就是军训,这一课被认为是最体现吃苦耐劳的一门必修课。一方面,多注意在军训中屡次缺勤的学生,这类学生可分为两类:一类确实身体状况欠佳,需要暂停训练的,辅导员应多对其进行健康状况的关注。因为大部分体质孱弱的学生,性格内向,内心渴望关爱程度也较高,人际交往中也表现得被动。另一类学生则是因“侥幸心理”,编造事假、病假作为逃避军训的借口。面对此类学生切忌直接拆穿谎言,而应多为其树立正直诚实的榜样,通过教化或诱导的方法将其认知思想纠正过来。因为此类学生大多好动,思维活跃,交际能力较强,辅导员一方面助其摒弃惰性,一方面能使其为班级提升活跃指数。
二 “罗森塔尔效应”,从班干开始:以感恩激发责任感
“罗森塔尔效应”和“皮格马利翁效应”都反映了期望的作用,所以又称为期望效应,也可称“爱的效应”。罗森塔尔通过实验,随机挑选一些学生作为“大器晚成者”观察,结果发现老师们对“大器晚成的学生”予以特别照顾和关怀,能使他们的成绩得以改善。
期望效应的运用机制就是通过这种“默认期望”来激发个体潜能、激励个体成功。大一新生在班干竞选中表现出的热情和激情是最浓厚的,然而这种热情会随着年级的递增而递减。新生在竞选演讲时充满激情,并擅于把曾经的优异成绩展现于老师、同学面前,而往往同学们会以这些难以考证的功绩来衡量一个候选者的能力,然而这样的判断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无论是通过民主投票选出或是指定任命的新生班干部,在刚踏上班干部道路时都会如履薄冰、忐忑不安、兢兢业业地执行命令、履行职责,源于他们对任务的使命压力和对自身的自信不足。此时最需要老师的鼓励和期望,就如罗森塔尔所做的实验那样,把他们看成“晚成”的“大器者”,现时没表现出的潜能会在酝酿后爆发。除了选拔形式外,鼓励和肯定才是真正激发学生感恩之心的良药,积极的鼓励性言语对学生干部有着巨大的肯定作用,就如同协助当事人做出客观、认可的心理暗示一样,这种心理暗示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当事人的责任感。
三 争当学生“自己人”:师生“相似”无距离
人际交往中有一个规律:如果交往双方有较多类似的地方,相互之间就较容易吸引,能促进双方关系的发展。俗语中“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指的就是“相似定律”现象。“自己人效应”具有“相似定律”的异曲同工之妙,在人际交往中,如果双方关系良好,一方就更容易接受另一方的观点、立场,甚至对对方提出难为情的要求,也不太容易拒绝。
由于在很多高校中都会出现“一辅多班”(一名辅导员带300~400名学生,约5~6个班级)的情况。而每个班级的情况不一致,当辅导员需要根据不同的班级安排工作、处理问题时,尽量避免使用“你们班……”、“你们班比不上其他班……”等句式来进行沟通。因为,这样以“你们”作开端的语句很容易为师生隔阂埋下隐患,甚至成为工作的阻力,追溯缘由就是“相似定律”和“自己人定律”。因为上述的表达方式会让学生感觉老师与学生的立场不同,老师并没有真正站在“自己人”立场去认识、思考问题。因此,辅导员表述时若能与学生一致,使用“我们班……”、“我们班的同学……”等句式,正好表明了“自己人”的立场,使学生倍感亲切,引发师生间更深层次的情感互动。此时,师生所思所想都是以共同利益作为出发点,所谈所议都是共同相关之事,双方具备良好关系的基础,才能真正敞开心扉,真正将心比心地沟通。
四 充分利用“负强化”:异曲同工的“惩罚”
强化理论也称行为修正理论,美国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利用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所谓正强化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给予报酬,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这种行为在今后重复发生的可能性,这正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奖励”、“表扬”手段。而与正强化相对应的则是负强化,负强化就是通过强化物的减少,使目标行为概率增加的过程。负强化与惩罚的共同点在于把目标行为的概率减少,不同点则在于:负强化利用负强化物的出现次数的减少使目标行为增加;惩罚利用惩罚手段的增加使目标行为减少。很多时候,学生开始都会害怕惩罚,但在惩罚手段过多使用后,学生们容易产生“耐受性”,不当行为的纠正就治标不治本了。负强化刚好弥补了惩罚与正强化之间的空白,因为有时候不给予奖励或少给奖励也是一种负强化,负强化利用的就是人皆有之的“尝甜心理”。使所有学生都明确获得利益的最直接方法就是按照原定的规则或既定的要求来执行时,能够一举两得,达到双方的共同目的。
由于高校学生的人格形成渐趋稳定,作为高校的教育者和管理者,需正确把握尺度。当今高校班级管理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学生不会再以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标准”作为自己的唯一发展导向,很多学生在自我意识中都已有了一个成熟的“理想自我”,并以此作为自身的发展方向。积极有效地运用心理学定律来管理班级,克服消极效应所引发的膨胀性消极情绪,能够更好地帮助高校学生工作者透过学生的个人行为了解其心理状况,顺利开展班级建设,促进大学生发展并完善其人格。
参考文献
[1]李建明、刘瑶.社会心理学[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193~197
[2]郭亨杰.人文社会科学十万个为什么心理学分册[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179~180
关键词:班级管理;小学;激励机制;应用
对于小学管理层面来说,班级管理是其关键和主体,所谓班级管理,其实就是班主任对班级内资源进行有效协调与组织,构建和实施激励机制等班级制度,确保小学生能够全面、健康发展的一种班级管理目标。①学生在小学时期的能力与知识都比较弱,而且耐挫能力小,应该以激励机制确保其健康、全面发展。基于这种情况,应该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构建有效、完善的激励机制,以此实现小学班级的有效管理。
1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重要作用
从根本上说,激励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对事物发展形成推动作用,在具体管理工作中选择表扬、鼓励等让人奋发努力的一种有效管理方式。该管理方式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对人们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具有调动作用,对集体奋发图强具有促进作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选择激励机制,有助于班主任将班级秩序管理好,以形成优良的小学班级学习氛围。除此之外,激励机制既可以将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调动起来,而且还有助于对学生集体主义精神进行培养,以确保其能够形成独立、民主的价值观。总之,激励机制被称为现实目标的重要心理过程,教师在对学生价值观予以转变的过程中,还必须尽量满足学生心理需求,将基础保障提供给班级管理工作。②
2激励机制在管理小学班级中的原则
所谓激励,指的是通过外部诱因将人类动机激发出来,确保人内心形成一种向某个目标迈进的综合心理过程。作为小学班级管理的重要方式,激励机制通过遵循规律发挥其在激励对象环节的重要作用,以此保证激励发生、运行等所应用的方式与体制。
2.1内外激励机制相结合的原则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外部激励其实就是置身工作任务之外的满足感,以荣誉激励、物质激励、榜样激励、目标激励等为具体表现;内在激励可以说是工作任务之内的刺激感,是组织成员在活动期间自我形成的成就感或者满足感,其特征主要表现为持久性。作为小学班主任,应该使学生形成重要的自我教育管理意识,不断激发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确保其能够在学习中得到满足感和成就感,以此实现自我完善,不断学习新知识。除此之外,还应该适当应用外部激励机制。只有让两种激励机制相辅相成,彼此配合,才能将学生的创造性与积极性激发出来,使学生健康发展、不断进步的班级管理目标得以实现。
2.2正负向激励机制相结合的原则
正向激励是奖励与组织目标相符合的期望行为,其主要目的在于能够出现更多类似的行为。而负向激励主要是惩罚与组织目标相违背的非期望行为,从而使该行为得以终止。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循正负向激励机制相结合的原则,当然,主要采用正向激励,辅以负向激励。奖励与班级管理目标相符合的期望行为,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惩罚与班级组织目标相违背的非期望行为,以实现奖惩分明的班级管理目标。
2.3精神物质激励机制相结合的原则
小学班级管理期间,可以选择物质激励的方式,比方说,面对家庭有困难的学生,班主任给予其物质上的资助;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给予其一定的奖励。此外,如果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有所进步,应该给予其一定的精神激励,比方说,颁发奖状证书、口头表扬、授予荣誉称号等。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激励的过程中应该采用精神与物质激励相结合的原则,确保两者能够彼此促进。而且还必须意识到精神激励本身属于持久性、主导的一种激励形式,应该将两者有机、合理地结合起来,并加以灵活应用,以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③
2.4适时适度激励机制相结合的原则
依照学生实际情况与特性在合适的情况下对学生加以激励,才能将激励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而且激励的强度一定要适中,激励不足或者过于强调都无法将激励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甚至还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情况,导致消极影响,无法达到激励效果。
3激励机制在管理小学班级中的实际应用
3.1竞争激励机制
就某种程度而言,竞争是事物发展与进步的不竭动力,同时也是时代精神的一种综合体现,竞争激励机制的合理构建是班级管理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例如,将一个班级划分为若干合作小组,小组与小组间就卫生、纪律、队标、学习等方面进行比赛,每周一小比,每月一大比,依照小组的综合实力对其成绩进行评判,奖励优秀的小组,鼓励其它小组,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主动参与该竞赛活动中。现阶段我国的教育已步入全面变革时期,所以在竞争激励机制构建期间一定要严格遵循公正、公平原则,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小组竞争中,同时确保学生能够在竞争过程中实现小组和个人的共同发展,使教学质量与班级管理效率不断提升。④
3.2目标激励机制
所谓目标激励,其实就是依照动机与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同时依照学生个人或者班级实际状况对合理目标进行指导。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适时地指导与帮助学生树立目标,并明确目标的意义与价值,那么最终目标实现的概率就会根据目标价值的提升而上升。从根本上说,班级管理是展开教学活动的前提与保障,如果在班级管理中能够将目标激励作用发挥出来,那么就能够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评价激励机制
班主任正确评价学生的激励作用非常大,反之则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伤害。新课程改革要求全面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其实还应重视教师激励评价学生是否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水平。基于以素质教育为根本与核心,知识、思想、道德等为重要参考因素实施评价激励,也可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依照学生与学生间的评价,由班主任做出总结性评价。班主任在评价激励中,可以选择评语+等级的评价方式,也可在实际评价中选择较为形象、生动的图形代表评价学生的优良,例如:黄色星星代表良好、红色星星代表优秀、绿色星星代表努力等。采用发展激励评价方式使学生能够实现健康、全面发展,这对提升学生整体学习水平具有促进作用。
3.4情感激励机制
所谓情感激励,其实就是班主任通过分析学生心理状态而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情感诱导激励。情感激励一方面可以将教师信任学生的心理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满足。经常和学生多接触与交流,和学生实现平等对话,避免将居高临下的姿态表现出来,这样不但有助于改进教师教学工作,而且对提升教师思想与工作作风也极为有利。在和学生交流与沟通期间,教师对学生的建议与意见思考越多,与学生接触时间越长,就越能明白学生的心思与所需,然后对学生加以激励,就能将激励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情感激励时,可以用亲切的话语鼓励学生,也可以采用期望的微笑与赞赏的眼神等方式传达对学生的激励,以保证学生能够领悟到老师最为真实、直接的鼓励。多肯定学生,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对其投以鼓励的眼神,保证学生能够在老师的眼神中看到激励与自信。除此之外,教师若以宽容的微笑对待犯错误的学生,以会心的微笑对待改正错误的学生,学生就能在教师友善的微笑中领悟到老师的鼓励和关心。⑤
3.5榜样激励机制
小学教育对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极为重要,很多成功人物在成长中都会有一个成功的榜样,并将其当作自己奋斗、努力的目标。所以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正面教育榜样提供给学生,可邀请周边的成功人士到学校作讲座,向学生传授做人的道理,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作为教师,其本身的行为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每天的言传身教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所以,任课教师与班主任都应该严格要求自身言行,从而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班级管理期间,班主任还可选择较为优秀的学生,将其当作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鼓励他向其他同学传授养成优良习惯的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在彼此交流与沟通过程中,增进相互之间的情感,对学生举止言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⑥管理班级期间,班主任也可将自我展现的机会提供给有一定特长的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自我优势,以榜样的力量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与进步。
4总结
总而言之,作为较为特殊的一个群体,小学生的想象力比较丰富,求知欲也比较强,但是在注意力方面却往往存在不稳定情况。所以,若要有效管理小学班级,就应该合理、有效地应用激励机制,以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培养,确保学生能够在合作和竞争中获得锻炼,通过榜样激励、情感激励、目标激励、评价激励等方式实现激励机制价值,从而有效提升班级管理效率。
注释
①马玉芳.基于职级管理的班主任激励机制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14.1(1):49-51.
②罗莎.“激励”是班级管理的灵魂——浅议小学生激励机制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12):29-30.
③刘现忠.基于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构建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158-159.
④刘佩.班级管理的艺术在于恰当运用激励机制[J].中小学校长,2013.6(6):41-43.
⑤雷浪浪.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激励机制窥探[J].新校园旬刊,2015.1(1):198-199.
关键词:表扬;批评;学习;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022-01
小学生,对做事的方式方法以及能力还不具备,对做错事的后果也不了解,不懂得责任担当意识,家庭教育有时候对这方面也有缺漏,但是为了让一个培养一个正确的做事方式,就必须从小学抓起,而小学阶段,奖罚分明的管理制度,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知道,什么是错,什么是对,错了就要承担后果,表现优秀就可以得到认可,这样,让学生对自己可以严格要求,对今后成人时做事都有至深至远的影响。再者,小学阶段,奖罚分明的管理制度,可以极大的满足孩子的心理,调动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因为,都希望是被奖赏的那一个,所以,在小学阶段,奖罚分明制度,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
1.怎样做到奖赏分明
1.1 要给学生树立"奖罚分明"的观点,创建一个是非分明的班级氛围。要更好的管理一个班级,让自己的工作更好的完成,对刚刚接手的班级,第一点就是要让学生知道我们在班级中应该有的态度,就是奖赏分明。不对的事情一定不能发生,对的事情要多多提倡,多多支持,并且会给予奖励,争取在一开始就能够在班级里创建一种氛围,让学生们感受到自己身处于一个是非分明,奖罚有度的班之中,尤其是看出氛围对学生的影响,可以开一个班会,让学生来讨论这种制度的优点并且根据学生自己的想法提出建议,这有益于良好的班风的建立,去除歪风邪气,提升了学生对班级的参与度,加强是非观点。
1.2 听取学生的建议,奖赏制度取于"群众"。听取学生意见的原因是什么呢?很容易想明白,为了保证奖赏分明能够更好地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更急适合学生,在这基础上,有一定的制度作用,这可以使得学生更加的有集体性,关心集体的情况,积累集体思想使其有效构建。听取肯定不是全盘接受,而是有判断的截取意见,去除一些不利因素,留下其中精华。这样一来我们制定的奖赏分明的策略方案就会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所以就要积极鼓励学生提出建议,由老师来进行筛选,最后在确定相对完善的奖赏分明的制度,同时还得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奖赏分明主要在于赏而不在于罚,要学生多从奖励贡献的方面出发,尽量降低怎样做不好要受到怎样的处罚的这种内容的比例,而是在于怎样做出了贡献得到怎样的奖励的方面,要加强学生的奖励意识,减弱学生的受罚意识。
(2)其次奖励的内容要让学生尽可能的绕过以往的物质的奖励方式而注重精神方面的奖励。例如一个同学在某个方面做得好了,可以给他一次组织班级活动的权力,开一个交流联谊的活动,把他的才华展示给大家,让他在精神上的到相应的满足感,又是这样的奖励方式甚至比物质奖励更加的打动人心。学生们也会觉得很有趣,同时这样也可以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这才是我们最主要的奖赏分明的意义所在。
(3)奖赏制度要注意虚实相交,奖赏在实,处罚在虚是基本的原则。作为一个学生犯错一定是不可避免的,大人都没法说自己不犯错,何况孩子呢,所以一切以奖赏为主,不能使学生的内心受到打击,要从对学生有利的角度出发。奖罚的尺度很是紧要,奖罚内容形式要简单模糊,但内涵上却又是要明确的,这样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基本的问题,做到保护学生内心,同时也要益于体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吸引力度。例如学生迟到或者旷课的话,这是要受罚的,但是方法绝对不能是体罚,可以进行书面的检讨,批评警告或者是扣分的话处理的方法就会好很多了,也给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提供了一条道路。
2.创建监督制度,调动学生参与
我们都了解有了监督的力量,制度的实施情况就会越好,奖赏的制度也会更加的公正,也就更加的严谨有力,这才会有激励和惩罚的效用,学生才会更加的重视这个制度。我们在创建这个制度的同时,也就给予了学生一个判断对错的标杆,他们就会运用这个标杆来衡量学生的对错。如果这是只有老师一人作为判定的权威,那么必然会有不服气的现象,所以我们还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建立一个学生自己的监督小组,每次可以通过投票来决定奖赏与惩罚,少数服从多数,这样一来就会更加有公信力,学生也就更加有力的促进集体的发展。
结语: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体会到奖赏分明的意义所在,即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班级体发展的更快更好。
参考文献:
[1] 张卫群.论激励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
关键词:课堂教学;班级管理;情感沟通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而要做好教育工作,就要教学和管理两手抓,二者缺一不可。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要对教和学的众多环节实行控制。管理是一门科学,要想搞好教学管理,必须认真探索教学管理的科学化道路。通过几年的小学班主任经历,在实现教学的高效和管理的科学化道路上进行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教学、管理的方法。
一、课堂教学方面
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都很强的活动。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如何让课堂教学更成功,提高课堂效率呢?
1.提前备课,课前三分钟进教室
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与基础,备课的质量决定课堂的质量,有效的备课可以减轻师生的负担,备课不仅要备知识,也要备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2.课堂上教师要充满激情
激情的课堂中需要教师注重恰当的语音语调,肢体语言,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孩子的高尚品德。
3.将游戏引入课堂,控制好课堂的“活”
爱玩是儿童的天性,教师把游戏引入课堂,给学生创设了宽松的教学环境,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让学生自由表达观点和情感,更适合学生心理特点。
4.以学生为主导,老师为辅
课堂上真正体现出学生为主导,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思考、回答,能使自己的思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学得的知识印象深刻,这时教师给予及时表扬与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从而越发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5.及时梳理课堂,做好课后反思
作为教师,每上一节课都会有自己感到满意的地方,无论是哪个地方,课后如能及时地把它记录下来,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并学会归类整理,发挥优势,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经验的总结、积累,这是整个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6.认真布置、批改作业,准确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准确把握教学指向,取得最佳教学效率的一个有力手段。适当的作业对学生来说是必要的。但我们不能仅仅为作业而作业,而要通过做作业使学生巩固所学的。所以作业布置要有针对性、有层次性,要做到有布置有检查,这样才能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
7.努力思考创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平时多做记录,积累其他老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积极地参加学校开展的评课活动及教研活动,听不同科目的优秀教师的课。合理安排时间,每周定期到网上学习,利用好一师一优课这个平台提高自己。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思想。
二、班级管理方面
班级管理不仅是一项系统的德育工程,更是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一环,直接影响校风、班风和学风的形成和好坏。
1.颁布班规
家有家规,校有校规,班有班规。班规可以说是班主任管理班级和教育学生的基本依据,一个好的班规,可以有效地约束学生的行为习惯,从而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遵守纪律的习惯、做作业的习惯等等。每一位班主任都要通过制定一系列奖惩条例来约束和规范学生的行为,达到激励和鞭策学生的目的,以此形成健康良好的班风学风。
2.巧设奖励与惩罚
奖励与惩罚作为控制行为的两种手段,是教育实践补课或缺的重要激励方式。没有惩罚,奖励就不能显示其扬善功能;没有奖励,惩罚也不可能发挥其惩恶作用。惩罚要有度,奖励的方式要多种多样,二者并用不断激励孩子朝著好的方向奋进。
3.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发现优点及时表扬
当学生出现错误时要及时纠正,委婉劝诫,不当众批评孩子,不能让错误停留,生根发芽,如果教师不及时纠正,给孩子一个正确的是非观,会让孩子分不清对与错。当发现学生的优点时,要及时表扬,不仅受表扬的孩子会增强自信心,继续好下去,而且其他的孩子也会去模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4.开设班会活动
班会可以提高学生认识,发展个性,愉悦生活;可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锻炼自理自立能力,增强班级凝聚力;可以树立孩子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可以让孩子认清自己、了解他人、增进友谊,从而达到巩固班集体和良好班风的目的。
例外,我还在班级开展小组活动,把班级学生平均分成若干小组,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管理上,都让小组发挥其作用,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不同的角色。学习过程中,实行合作式学习,主动探究,管理过程中,小组内有个人分数及小组分数,最终还是会和奖励联系到一起。
总之,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我们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针对每一个具体学生的不同特点,做细致而艰苦的教学工作,并且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密切结合起来,争取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出彩的机会,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各类人才,为祖国的未来造就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小组合作 班级管理 德育管理
新课改强调学习方式的改变,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于是符合这一学习方式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运而生,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老师和班主任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和班级管理中。它的有效应用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帮助班主任建立开放的、民主的、有学生自觉参与的班级管理体制。
在班级管理中,很多班主任利用小组合作进行科学的管理,做到“兵教兵、兵管兵、兵查兵、兵赛兵”,让学生真正走向自我管理,在自我管理中健康成长,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部分班主任或因操作不当,或因认识不到位,在实际操作中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笔者结合多年的德育管理经验,就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中班主任需注意的问题提出看法。
一、明确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管理模式的意义。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
1.小组合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小组建设的积极性。在小组内交流中,每个小组成员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交流,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往往能引发大家的争论,自己的观点能影响别人,这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小组建设的积极性。
2.小组合作能让学生学会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生客观存在个体差异,对于同一问题,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思考的角度不同,会产生各自的见解。在管理过程中,每个人都是小组的主人,都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在小组内部,每个人都要对小组负责,都要力求维护小组的荣誉、利益。这就要求学生在每一项活动中既要严格要求自己,又要积极与同伴合作。在合作中,学生既学会了与他人沟通交流,又从他人那里得到了知识上的互补,还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3.小组合作能增强学生间的竞争意识、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小组合作的建立促进了小组内和小组间的竞争,竞争内容多样化,使学生一直处于竞争的环境中,不敢松懈,又乐于进取,从而更努力地改变自我,尽量超越自我,展示自我,努力为小组争光;在竞争中,同组同学会时常督促帮助本组成员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或其他工作。在竞争的压力下,小组全体成员同心同德,形成合力,共同进步,在总体上促进了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
4.小组合作能为学生个性的释放提供自由的空间。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把管理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建设性地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虽然在实践中难免出现一些失误和波折,但学生可以在这种挫折中学会自我调控、自我勉励、自主思考,自力更生地解决问题,都得到锻炼,丰富知识,增长才干,全面发展,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明确小组成员的角色定位。
小组合作是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是一种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许多班主任在小组创建时,对小组成员间应担负的角色没有定位,缺少明确分工,有的同学事事抢着做,有的同学无所事事。因此,班主任要明确每个成员的角色,以“小组的事,事事有人做;小组的人,人人有事做”为目标进行创建小组,重点细化小组成员的任务分配,明确各成员的角色定位。要充分地体现“因生而宜,力所能及”的原则,对小组内部进行合理的分工。每个组员不仅要明确自己的任务,而且要了解个人的价值,从而加强组员之间的配合,使每个同学都有事可做,都得到锻炼。
小组战斗力的强弱跟核心组长能力的强弱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物色核心组长时,班主任要通过查阅档案、座谈、个别谈话、日常观察等方法,尽量物色有较强责任心、较强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能在同学中起模范带头作用且成绩较优秀的同学担任小组核心组长。
三、明确对小组考核的内容。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和学风,最大限度地激发同学们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每位同学优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真正实现全班同学自主学习,自主管理。
班级合作小组成立后,班委就要组织全体学生集体讨论制定符合全体学生意愿的班级公约即“班规”,要求大家严格遵守,不得违反。在“班规”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本班实际的“小组量化考核评分细则”。各小组也要围绕“小组量化考核评分细则”并结合小组实际情况制定小组条约,约束本组成员守“法”。这样,整个班级的管理形成了一张“法”中有“规”,“规”中有“约”,相互约束的“法”网,各小组在管理中就有“法”可依,执“法”治班了,在处理问题时就会做到“公正、公平、合理、信服”,只有这样,班内的违纪现象才会明显减少,学生的素质才会逐步提高,良好的班风才能逐渐形成。
考核内容应遵循靠近学生能力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吃,要求千万不要过高或过低。否则,在没有实际价值的情况下,小组合作就是一种重复而无益的劳动。
量化考核内容应分为两大部分:
1.学习方面,包括课堂表现、作业上交及完成情况、各类考试、其他方面成绩等。
2.德育方面,包括纪律、卫生、安全、两操、礼仪养正、人际关系等。
四、明确对考核数据分析的重要性。
学生的学习和组织能力是有限的,班主任始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巡视中了解情况有时往往是片面的,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当前班级存在的各种问题,只有对各小组考核结果的数据进行详尽的分析,才能发现真正问题所在,才能对各组内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点拨和引导,便于制订下阶段的德育计划。
班主任是班级之魂,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首先是一种思想引领。在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建设中,班主任首先是一个理念倡导者。要在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中倡导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的理念。教师和学生应该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一起迈向新的境界。要让学生明白,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是个体的自主学习,只有个体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独立探究、深入钻研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构建起来后,不可能一劳永逸。在运行过程中,小组内成员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师生之间,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肯定会出现。要协调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则非班主任莫属。班主任要全方位地关注自己的班级量化考核数据,分析数据隐含的各种信息,和班委会成员、小组核心组长、学生个体、任课教师及时沟通,主动解决问题,不断修订、完善制度,保证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顺畅、有效运行。
五、明确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的建设需要时间的积淀。
小组创建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这一原则决定小组内个体之间肯定存在巨大差异,要让所有组员主动承担责任,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局面,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这需要时间。另外,学生能力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一定时间。
因为各小组成员之间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呈现了一定的和谐性、互、鼓励性、进取性,为以后开展小组合作的班级管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个过程可以说是花时、花精力的,但它是值得的,是必须做好的前提工作。采用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不等于班主任就无所事事万事大吉了,而且要常查常了解,及时发现问题并协助组长解决问题,关心组长及组员的困难,倾听他们的想法和合理建议,指导组长正确开展工作。对能力太差的组长,要手把手地进行指导或及时更换。
六、明确评价体系。
心理学表明,成功的体验对动机的激发作用大于失败的体验。中学生普遍存在着成功的心理,班主任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肯定他们成长中的点滴成功,多激励,少批评。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参与合作的热情。
小组合作模式应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德育管理所追求的一种境界,作为评价工作成效的尺度。班主任要让学生经常品尝到成功的快乐滋味,从不同角度去激励学生,开发潜能。
小组评价的主体是多元的,教师、学生、家长都可以参加评价。小组评价的方式是多样化的,对于学习合作小组,每日一公布,每周一小评,每月一小结,半学期一总结,一学期一评选。小结可以利用班会课表彰表现优异的同学,总结可以通过家长会或以班报的形式向家长汇报孩子的表现;学期的评选可以依据学校的统一部署,评出年级标兵、班级标兵、标兵小组。在评价过程中既要以寻找“闪光点”的形式来肯定每位学生的管理实绩,让他们体味到成功的喜悦,又要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客观地指出他们在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缺陷,让他们坦然地面对自己的失败。评价必须客观、公正、公平、合理,做到实事求是。公正公平的奖励和惩罚是使一个团体积极向上的最有效管理手段。在公正公平基础上的“奖励、惩罚和教化”是管理的不二法宝。决定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成败的很重要的一点在于班主任的评价是否公正。如果让学生感觉到了评价的不公,就会挫伤学生小组合作的积极性,如果学生不服你的惩罚、教化,那么班主任的威信就不能建立,师生的关系就不会融洽、和谐。无论何种形式的管理与学习,让学生爱你,信你、听你的话是很重要的,这是我们实施教育管理的最终目的。
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充分体现了主体的平等性,强化了群体合作意识,激发了学生参与管理的热情,在自主管理中增强自我约束,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会竞争,学会创新,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有效学习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