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暑假的假期计划范文

暑假的假期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暑假的假期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暑假的假期计划

第1篇:暑假的假期计划范文

关键词:棉花;优势;嫁接技术

嫁接栽培是一种无性杂交的方法,通过嫁接可以使砧木与接穗体内的营养物质进行交换,从而提高接穗的品质,使棉花达到抗寒抗病、生长速度快、早熟、丰产和改善品质的目的。现将棉花嫁接优势及关键嫁接技术总结如下,以促进该技术的推广应用。

1棉花嫁接的优越性

1.1提高棉花的抗逆性

经过5年的调查发现,由于嫁接中采用的砧木根系发达,长势旺盛,可以提高棉花根系的生活力和吸收肥水的能力,增强其对低温和高温的抵抗能力,提高棉花的抗逆性和丰产性,延长棉花的生育时间,增加棉花的产量。2010年射阳县清明中期至谷雨后期连续20多天的低温阴湿,常规棉大部分重育第2次苗,而嫁接棉一次育苗成功。在大暑的连续高温天气下,嫁接棉的落铃率也不到30%,远低于常规棉[1-2]。

1.2增加棉花的抗病性

选择的砧木为海岛棉,其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尤其对土传病害的抗性更为突出。2009年以不耐黄萎病的湘杂3号为接穗,特庸镇兴胜村张万顺家102株嫁接棉中,发生黄萎病的只有1株;千秋镇滨兴村吴承奎家550株嫁接棉,发生黄萎病的15株,均低于相邻常规棉发病率30%左右。2010年以鲁研棉39号、鄂棉10号、中棉46号做接穗,在盐城市盐都区大岗镇歧山村和射阳县洋马镇北邗村2处同时嫁接,未发生枯萎病、黄萎病和其他病害。

1.3促进早结桃,提高产量

嫁接的棉花由于体内营养物质的交换,植株生长旺盛,促进了花芽分化,现蕾早。一般3片真叶时移栽,栽后10 d左右开始现蕾,棉桃充实快。2010年9月14日即白露后第6天,考察洋马镇北邗村的嫁接棉发现中下部平均有56个棉桃,上部刚至开花盛期,用常规棉的生长规律“白露花不归家”来衡量,产量基本确定。但10月12日再实地察看发现,每株棉花上部有棉桃15~20个,棉桃数量平均为72个/株,且桃壳呈深褐色,壳表皆有成熟的红褐色斑纹,几乎没有青色嫩桃,大部分可于11月中旬吐絮结束。以盐都区歧山村史乃宏家0.43 hm2嫁接棉测算,中棉46铃重6 g,籽棉产量为6.6 t/hm2。在2010年夏秋多雨的年份,夺得棉花高产,充分显示出杂交棉的优越性。

2嫁接关键技术

2.1制钵

选择土质肥沃、偏粘性的土壤,入冬后耕翻作床。苗床宽1.3 m左右(根据薄膜宽度灵活掌握),长度根据田块长短而定。床深12 cm,四周开排水沟,做好畹埂。3月20—30日在备好的钵床里取土制钵,加拌15%复合肥和杀菌剂,喷水搅拌均匀,以手握成团、平胸落地即散为宜。制钵器直径7.0~7.5 cm。将制成的钵整齐排放在钵床内,盖好薄膜,等待播种。

2.2播种

海岛棉于4月5—10日播种,陆地棉推迟7 d播种,播种前6 h分3~4次对钵体喷水,喷水量以小木棒从上至下戳透为标准。陆地棉与海岛棉播量为1粒/穴,播后覆盖1层湿土,轻压实,喷除草剂,搭架盖膜,四周用土封严踏实,防风揭膜。

2.3棚苗管理

播种封棚后10 d内不揭膜。棉苗出土80%左右时,晴天8:00左右将棚南侧用砖头垫起小通风,阴天低温潮湿不通风,如中午有太阳也要小通风。要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封棚。随气温上升,通风时间逐步延长,晴天8:00左右揭膜,16:00—17:00左右封棚。第15天后,晴天白天全揭膜,夜间灵活掌握,阴雨天低温中午前后也要通风。15 d后要炼苗,晴天昼夜都要揭膜,阴雨天棚膜不揭,适当通风。

2.4嫁接时间

依棉苗长势情况在5月10—21日嫁接。砧木海岛棉第3片真叶长至一元硬币大,露出一心,陆地棉第1片真叶一元硬币大,露出一心时为最佳嫁接时间。嫁接在室内进行,共有5个环节:①海岛棉保留2片子叶,切去2片子叶以上茎叶;②取陆地棉一元硬币大的真叶和一心;③在保留2片子叶的海岛棉茎的中心垂直向下切长约1 cm口子,将取下一叶一心的陆地棉茎的两侧各削1刀,插入砧木海岛棉的切口中,在2片子叶下的结合部捆紧[3-4];④嫁接好的棉苗,及时移入床内,成排摆放,钵与钵隙间填上表层土,浇足水分,立即盖膜封棚,并盖上遮阳网封紧;⑤用遮阳网盖6~7 d,在此期间如晴天,可在避风向阳棚子的侧面观察苗床水分情况,如发现水分不足,要再喷1次水,立即封棚保温,7 d后逐步揭遮阳网,并由小通风过渡到全通风,炼苗,准备大田移栽。

2.5移栽后田间管理

一是按常规棉操作,二是按嫁接棉生长规律管理。实践证明,不锄草、不中耕、不打老叶、不抹赘芽、迟打顶、中轻后重化控的的管理方法,能够达到嫁接棉无限果枝、有限

果枝、零式果枝同时存在,结桃多、高产、稳产的目的。

3参考文献

[1] 郭香墨,刘金生.棉花良种引种指导[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7.

[2] 李红辉,李健强,王爱英.乌苏市棉花示范区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5):101.

[3] 张玲.优质棉花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5):102.

第2篇:暑假的假期计划范文

了概括总结

关键词 德士古 工艺原理 流程 设备布置 管道布置

中图分类号:TE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德士古气化技术简介

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技术是美国德士古发展公司(Texaco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TD 现归属GE 公司)从开发重油气化工艺中得到启发,于1948 年首先提出水煤浆气化的概念,取名为德士古气化工艺,即用煤粉和水制成一定浓度的可泵送的水煤浆进入气化炉进行不完全氧化反应得到有效气体(CO+H2),水煤浆的浓度一般为61%左右。

2、德士古气化工艺原理及流程简述

2.1 工艺原理

德士古气化以水煤浆进料,以纯氧为气化剂。气化压力可在2.0~8.5MPa 范围内选择,气化温度约1300~1500℃,湿煤气主要含有CO,H2,CO2,H2O,N2,H2S,CH4 等。在气化炉中进行的主要反应有:①煤的热裂解与挥发物的燃烧反应;②固定碳与气化剂(氧气,蒸汽)间的反应;③反应生成气体彼此间进行的反应;④生成的气体与气化剂,固定碳之间的反应。

2.2 流程简述

2.2.1 煤浆制备和给料系统

由贮运系统来的碎煤和界区外来的石灰石粉(或颗粒)分别进入煤料斗和石灰石料斗,经称量给料机进入磨煤机与一定量的滤液、新鲜水混合,在磨煤机中磨成一定粒度分布的约61%浓度的水煤浆经高压煤浆泵送到气化炉工艺烧嘴。

2.2.2 气化和粗渣处理系统

送到气化炉工艺烧嘴的煤浆和从空分装置来的氧气一起进入气化炉,在一定压力(由用户选择)、约1400℃条件下进行部分氧化反应生成粗煤气。急冷后的粗煤气经文丘里洗涤器和洗涤塔二级洗涤后送至下一工序。熔渣固化后进入破渣机将大块渣破碎。碎渣进入锁斗定期排入渣池,再捞出装车外运。

2.2.3 渣水处理系统

出气化炉急冷室的黑水和从洗涤塔底部排出的黑水在减压后经过闪蒸分离出水中溶解的气体进入沉降槽,沉降后的固含量约为20%的灰水用泵送至过滤机脱水后滤饼装车外运。

3、设备布置

德士古气化装置共分为三个部分:煤浆制备,气化框架和渣水处理。煤浆制备为多层框架和单层厂房的联合结构,气化框架和渣水处理均为多层框架结构。针对各装置设备布置应注意的事项分述如下:

3.1 煤浆制备

3.1.1.从经济角度考虑磨煤机应选用棒磨机,从安全角度考虑,为避免磨煤机滚筒伤人,应

在磨煤机周围设安全护栏。

3.1.2.煤料斗锥部增加几个手孔,便于在堵煤时用工具进行清理。石灰石料斗锥部增加压缩空气管线,以防堵塞。

3.1.3.煤浆制备厂房内的地沟尽量做宽(600~800mm),因煤浆在无压状态下流动能力较差不能尽快排入废浆池,增加宽度后(容量增加)既可防止煤浆外溢又便于人工清理。

3.1.4.为防止污染环境,在磨煤机油站周围设隔油用围堰或在地沟端部设隔油池。

3.1.5.煤浆制备的废浆池尽量做大,并为多级沉降,并考虑如何将废浆取出。(最好使用抓斗)

3.1.6.煤浆制备厂房内的环境相对较差,灰尘多湿度大,应将高压煤浆泵的变频柜放在控制室中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3.2 气化框架

3.2.1.在气化炉托砖板处增加测温点,便于及时监测托砖板处耐火砖的腐蚀程度。

3.2.2.改动布置将开工抽引器前的阀门放置在便于操作的地方,或者将开工抽引器改为立式,取消抽引器分离罐增加放空消音器和液封桶。

3.2.3.锁斗上部的稳定用弹簧在做布置时考虑将其水平支撑在设备的四周,尽量避免在锁斗上部斜拉。

3.2.4.气化炉内上升管的支撑要有足够的强度,以便于能承受开停车过程中由于压力的骤变而产

生的震动。

3.3 渣水处理

3.3.1.真空闪蒸槽为真空设备在设备上有增强设备刚度的补强圈,设备的支撑梁要考虑避开增强圈以免设备吊装时无法就位。

3.3.2.洗涤塔(包括气化炉)的磁翻板液位计有联箱体,在定管口方位时应尽量将液位计放在结构梁的四个角上,或者提条件让结构专业布梁时满足液位计的空间要求。

3.3.3.尽量考虑合理的设备吊装方案和设备检修方案,给结构专业提出吊装荷载和检修荷载。在渣水框架一楼泵房由于泵的布置比较集中应考虑设置检修泵用的单轨吊或永久性检修用吊点。

3.3.4.如果厂区面积足够,可以考虑将过滤机从渣水框架移出单独布置,以降低渣水框架的高度并提高渣水框架的有效利用率,同时过滤机移出可以有效的改善渣水处理装置的环境。

4、管道布置

德士古气化装置的管道布置有其特殊性:浆料管道,高压管道,易沉积易堵塞管道,高材质大口径管道等,在管线布置过程中要根据不同介质类型改变设计思路,以便更好的满足工艺流程的要求,避免生产过程中的频繁停车。

4.1 煤浆制备

4.1.1.低压煤浆泵回流管线应分开单独回流到煤浆槽,因泵在一开一备时有死腿,管线易堵。

4.1.2.所有高压煤浆管线上的冲洗及排污口均应从管道上部接出,阀门要尽量靠近主管,在管系的液兜处设置排污短节用法兰和法兰盖封堵用于管线冲洗干净后排水用,短节的设置要尽量短。在炉头处与煤浆管线相连的其他管线也应从上部接出且阀门要靠近主管。对于低压煤浆管线冲洗及排污口可以从侧面接出并与管底平齐,但阀门也要尽量靠近主管。

4.1.3.磨煤机进料管上的进水和添加剂管线应以一定角度斜插入输煤管(角度越小越好)。

4.1.4.从高压煤浆泵到气化炉头的煤浆管线较长,且煤浆泵为隔膜泵具有一定的震动频率,在应力计算时不仅要考虑管线的柔性还要考虑管线的稳定性,在管线合适的位置设置固定架和限位架。

4.2 气化框架

4.2.1.针对气化炉烧嘴层的配管应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由于开车投料前安装工艺烧嘴时气化炉内温度在1100℃以上呈热态,气化炉已有了向上的附加位移,所以管道安装时不能按气化炉冷态时配置,最终的管线标高应为气化炉冷态时的管口标高加上投料时气化炉的附加位移,附加位移量按炉内温度1100℃计算。配管图上标注的管线标高应为实际安装标高,并在设计说明和技术交底中明确说明。

4.2.2.锁斗冲洗水管线在做水联动和测试联锁程序时震动严重,噪音很大。在做应力计算时不仅要考虑管线的柔性还要很好的考虑管线的稳定性,做出合理的管道支吊架。

4.2.3.出于安全考虑,与氧气管道相连的中压蒸汽、中压氮气、高压氮气管线上的止回阀要距氧管线最近。

4.2.4.为快速拆装工艺烧嘴在气化炉炉头处要设足够方便的操作平台,同时要有足够的地方放置工艺烧嘴桶、预热烧嘴和工具箱。

4.2.5.氧气管线上吹扫用高压氮截止阀后要加限流孔板,截止阀最好采用角式截止阀以便于调节高压氮气的流量。

4.2.6.增加气化黑水管线去渣池的排放管线,这对开停车均十分有利。

4.2.7.应在开工抽引器蒸汽进口阀门处增加DN50 或DN80 的旁路,因在气化炉升温点火时由于蒸汽量进入过多造成炉内负压过大使得预热烧嘴的点火枪不易点燃。

4.2.8.激冷水过滤器过滤的污物易堵塞管道,其上的排污管线要将第一道切断阀装在管口处而且管线要以较大的坡度接入捞渣机。

4.3 渣水处理

4.3.1.气化炉和洗涤塔去高压闪蒸的黑水角阀底部盲板应堆焊耐磨材料以尽量延长其使用寿命。

4.3.2.文丘里流量计和楔形流量计上的导压管有DN80 口径的根部阀,要留出足够的安装空间(洗涤塔平台附近的配管要尤其注意),黑水管线和灰水管线上的隔膜式压力表必须竖直安装,如在立管上安装,需在压力表根部处增加弯头。

4.3.3.真空闪蒸槽渣水出口的弯头最好改为可拆卸的斜三通同时加盲板,这样即便于防腐也便于清理废渣。

第3篇:暑假的假期计划范文

关键词:气候变化;影响;适应技术;框架

中图分类号:P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3)05-0001-06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3.05.001

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已构成严峻挑战,尤其是气候变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日益加剧,可以预见,未来气候变化可能会在农业、林业、水资源、海岸带、生态系统以及人类健康等敏感行业和区域产生重大不利影响。面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事实的情况下,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是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减缓全球气候变化是一项长期、艰巨的挑战,而适应气候变化则是一项现实、紧迫的任务。只有适应气候变化,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根据现有的科学认识,研究和选择积极主动的适应方法和技术,才是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的明智选择[1-7]。本研究以气候变化影响显著的农业、林业、水资源、海岸带、生态系统以及人类健康等重点领域为对象,通过分析上述行业和领域受气候变化影响及其所作响应的基础上,构建各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技术框架,以期为适应技术清单的建立和选择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依据。

1 气候变化对重点领域的主要影响[8-16]

1.1 农业领域影响

农业生产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气候与气象灾害的频繁发生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国家评估报告指出,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今后20-50年中国的农业生产将受到气候变化的严重冲击,到21世纪后半期,中国主要农作物如小麦、水稻和玉米的产量最多可下降37% 。气候变化将严重威胁中国长期的粮食安全。综合分析和总结相关文献,气候变化对农业领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若干方面:作物产量减少;病虫害频发;地力下降;适应性生产技术落后;种植模式和结构改变;旱情加剧等。

1.2 林业领域影响

气候变化已经对林业产生了重要影响。未来全球将持续变暖,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增加,从而对林业发展产生诸多方面的影响,综合分析和总结相关文献,气候变化对林业领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若干方面:林业灾害频发(火灾、病虫害等);林业生长周期和生长界限改变;林业生态系统退化;林业碳汇功能减弱等。

1.3 水资源领域影响

在气候变化影响下,水资源问题将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和严峻的挑战性,如干旱灾害和洪水灾害等频发,温度和降雨量或蒸发量变化规律和趋势难以预测等问题突出。综合分析和总结相关文献,气候变化对水资源领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若干方面: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冰川积雪融水加剧等。

1.4 海岸带领域影响

自从IPCC第一次评估报告后,气候变化对海岸带的影响已成为重点研究领域之一,海岸带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地区,气候变化对其影响有着多方面的、不同尺度的体现。综合分析和总结相关文献,气候变化对海岸带领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若干方面:海水温度升高;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入侵;风暴潮等气候灾害事件增加;滩涂湿地面积减少;海岸带地区生物多样性破坏;围海造地工程受到破坏等。

1.5 生态系统领域影响

气候变化正在普遍改写人类及其它地球生命体所熟悉并赖以存在的生态系统,影响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安全、服务和资源供给能力,威胁发展的生态基础。综合分析和总结相关文献,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领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若干方面:生物多样性降低;生物迁徙通道和周期改变;外来物种侵入;稀有物种濒临灭绝等。

1.6 人体健康领域影响

极端气温和致命热带疾病将成为更多地区和更多人口的严重困扰,气候变化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社会公共卫生压力正不断加大,尤其是落后地区将因贫困和增加的健康风险而限于更为窘迫的发展状态。综合分析和总结相关文献,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领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若干方面:热浪频发;流行疾病频发和潜在区增加;脆弱人群增加;公共卫生安全压力增加;贫困地区死亡率增加等。

2 应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措施[17-24]

2.1 农业领域响应和适应措施

气候变化导致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将出现变动,农业生产条件改变,生产成本和投入大幅度增加产量波动加大。综合分析和总结相关文献,农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措施主要包括以下若干方面:调整农业发展布局;调整农作物种植模式;优选农作物品种和品质;发展节水灌溉农业;防控农业病虫害;研发先进装备工具;加强社会宣传和引导;加强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评估、模拟和预测等。

2.2 林业领域响应和适应措施

气候变化会影响到林业生态系统(尤其是高纬度的寒温带森林)的结构、组成、功能和生产力,极端气候事件会增加林业灾害(火灾、病虫害等)的发生频率与强度,从而危及林业的安全。综合分析和总结相关文献,农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措施主要包括以下若干方面:加强林业灾害预警、动态监测与防治;恢复和重建林业生态系统的;加大林业生态工程功能建设;加强林业保护立法等。

2.3 水资源领域响应和适应措施

水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不仅是在水资源量上更加短缺,还包括水质量和水环境严重恶化,水资源灾害频发以及水资源供需平衡问题突出。综合分析和总结相关文献,水资源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措施主要包括以下若干方面:发展节水集水技术;加强水利基础工程建设;有步骤地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开展污水治理和循环利用;加强水资源灾害防治;水资源保护立法和社会宣传等。

2.4 海岸带领域响应和适应措施

海岸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一是海洋灾害频发,如海洋风暴潮以及海岸地质灾害频发;二是海平面升高,海水侵蚀倒灌现象严重;三是海岸带滩涂湿地减少,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等。综合分析和总结相关文献,海岸带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措施主要包括以下若干方面:加强海洋灾害预警、监测和防治;建设海岸带堤防工程;建立海岸带生态保护区;做好海岸带开发利用规划等。

2.5 生态系统领域响应和适应措施

气候变化给人类及自然生态系统带来的风险和危害日趋增大,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产生不同的反应特征,如沙漠绿洲数量和面积不断缩减,草原生态系统退化,森力生态系统病虫灾害增加,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降低。综合分析和总结相关文献,生态系统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措施主要包括以下若干方面:建立生态系统动态监测站点;加强灾害预警和防止;保护濒危物种,防止有害物种入侵;建立各类生态保护区;加大生态系统保护立法等。

2.6 人体健康领域响应和适应措施

气候变化及其引起的生态环境变化对人体健康产生了一系列影响,包括极端气候事件导致死亡、营养不良和意外伤害的增加,传染病的流行强度、范围和传播种类发生变化而导致人群患病风险和疾病负担的加重以及空气污染等造成心肺系统疾病的增加等,尤其以脆弱人群健康响应更为突出。综合分析和总结相关文献,人体健康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措施主要包括以下若干方面:气候变化致病机理研究;气候变化与健康预警研究;气候变化相关的疾病负担和成本效益评估;公共卫生环境条件改善;脆弱人群心理辅导等。

3 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技术框架构建

3.1 适应技术框架构建原则和依据

(1)遵循国际和国家相关技术规范、规程;

(2)适应技术表达方式要方向明确;

(3)适应技术应用措施要切实可行和可操作;

(4)适应技术要易于检索和选择。

3.2 适应技术框架的表达

各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技术种类丰富,如何有效地选择和描述适应技术,就需要有一个分门别类对适应技术的表达方式。通过对各领域适应技术表达方式的界定,才能更好地构建适应技术框架,为各领域应对气候变化作出适应和科学的技术选择。综合对所收集的上万例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成果分析归纳,对各领域适应技术门类归纳为11项表达方式。

(1)预警方向技术。各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中,预警技术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适应技术之一,预警技术主要在对气候灾害风险评估和预测基础上创建的,属于规划适应技术范畴。

(2)工程方向技术(研发)。各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工程技术种类最为丰富,具有多方向性特点,是在气候变化过程中所研发和实施的具体工程技术措施,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3)动态监测方向技术。各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动态监测技术主要是对气候变化影响在时间和空间的响应和反馈,是基于“3S”技术手段的一种技术表达方式。

(4)评估方向技术。各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评估技术主要是灾害评估,即包括灾害预测评估还包括灾后评估,应对气候变化灾害评估体系的科学建立可以为更大可能的减缓灾害影响和建立有针对性的预警技术提供服务保障。

(5)灾害防控方向技术。各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灾害防控技术主要针对各类频发灾害所做的具体研发技术,灾害防控的适应技术主要目的是降低灾害所产生的风险和影响程度。

(6)适应空间方向技术。各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空间方向技术主要针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具有不同地域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因此适应技术具有特定空间的适应性,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技术选择要因地制宜。

(7)适应长效性方向技术。各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长效性方向技术主要针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具有不同的时效性特征,因此适应技术具有特定时间阶段的适应性,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技术选择要因时制宜。

(8)模型分析方向技术。各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计量模型应用领域较为广泛,主要表达在相关性分析、各种预测、评估以及动态监测等方面,模型表达方式主要以丰富的数据和科学理论为支撑。

(9)重大工程方向。各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工程设计属于国家战略规划范畴,投资规模较大、设计标准较高,对气候变化响应和影响程度较为长远。

(10)各领域行业标准和规范。各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行业标准和规范主要是政府部门所出台的技术规程、标准、法规以及政策,从行政管理和立法角度建立适应技术应对气候变化的保障机制。

(11)社会影响和舆论宣传。各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社会影响和舆论宣传主要是提高人们认识和使用适应技术的思想意识,改变人们破坏气候资源的不良行为,降低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负面影响。

3.3 适应技术框架的构建

应对气候变化适应技术框架构建包括两方面表述内容,一方面明确表述应对气候变化影响中适应技术主要应用在哪些重点领域,另一方面明确表述各领域适应技术的表达方式,以便于归类和选择。综合相关文献分析[1,2,5],本研究共划分6大重点领域和11种类型的适应技术表达方式,并对专利检索的上万条技术数据进行归类表达,具体如表1所示。

4 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技术清单选择

4.1 适应技术清单选择一般步骤

在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技术框架基础上,根据适应技术应用领域以及表达方式,如何选择和应用适应技术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依据相关文献分析[26-29],本研究提出选择和分析适应技术通常包括四个步骤。

第一,充分分析各领域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脆弱性和敏感性;

第二,正确表达各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优先考虑选择的适应对策和措施;

第三,科学评估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技术成本效益;

第四,有效选择适应技术并示范及推广应用。

4.2 适应技术清单选择的深入思考

根据相关文献和本研究综合分析,目前,尽管应对气候变化的专利技术数量庞大,但是各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响应和具体的适应技术措施还比较单一,仅集中于某一个领域的某一方面,其他方面的适应技术之间相互联系和依赖性相对较差,可选择性不强,而且对适应技术的表达方式、选择的理论依据以及适应性效果分析还比较薄弱,还需要在建立适应技术框架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研究分析,保障适应技术表达清晰、归类明确、选择科学、依据充分。

适应技术的成本效益分析多被应用于海平面上升、农业和水资源管理等区域项目评估中,但是,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成本效益方法分析方面的研究和成果还很有

限。应推进相关研究, 以便为制定和实施适应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适应技术框架中,适应技术在空间性和时效性方面的表述和归类还较为薄弱,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适应技术的选择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此时间跨度和空间跨度范围内的适应技术研究也是未来适应技术研究的重点方面之一。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科学技术部社会发展科技司,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适应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Social Development Attend to Technology Division of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OST), The Administrative Center for China’s Agenda 21.Studies on National Strategy of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M].Beijing: Science Press,2011.]

[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司,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评估及其适应对策:海平面上升和冰川融化领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Department of Climate Change, National Development & Reform Commission of China, The Administrative Center for China’s Agenda 21. Effects of Climatic Changes on China an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Fields of Sea Level Rise and Glacier Melting[M]. Beijing: Science Press,2012.]

[3]陈宜瑜.对开展全球变化区域适应研究的几点看法[J].地球科学进展,2004,19(4):495-499.[Chen Yiyu. Several Points of View about Adaptation to Global Change[J]. Advance in Earth Sciences,2004,19(4):495-499.]

[4]潘家华,郑艳.适应气候变化的分析框架及政策涵义[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10):1-5.[ Pan Jiahua,Zheng Yan. Analytical Framework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on Adapting to Climate Change[J]. China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0,20(10):1-5.]

[5]《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编写委员会.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R].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National Assessment Report of Climate Change Compiling Committee. National Assessment Report of Climate Change[R].Beijing: Science Press,2007.]

[6]丁一汇,林而达,何建坤.中国气候变化―科学、影响、适应及对策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201-207. [Ding Yihui,Lin Erda,He Jiankun. Chinese Climate Change:Sience,Impact, Adaptation and Policy Research [M].Beijing: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Press,2009:201-207.]

[7]IPCC.Climate Change 2007-Impact, Adaptation and Vulnerability.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Ⅱto th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R]. Cambridge, UK and New York, US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

[8]周曙东,周文魁,朱红根,等.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1):33-37. [Zhou Shudong,Zhou Wenkui,Zhu Honggen,et al.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Agriculture and its Countermeasures[J]. 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10,10(1):33-37.]

[9]张兵,张宁,张轶凡.农业适应气候变化措施绩效评价[J].农业技术经济,2011,(7):43-49. [Zhang Bing,Zhang Ning,Zhang Yifan.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gricultural Measures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J].Journal of Agrotechnical Economics,2011,(7):43-49.]

[10]齐闯.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系统性思考[J].林业经济,2012,(1):39-47.[Qi Chuang.A Systemic Thinking on Forestry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J].Forestry Economics,2012,(1):39-47.]

[11]孔凡斌.林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研究进展及我国政策机制研究方向[J].农业经济问题,2010,(7):105-109. [Kong Fanbin. Progress in Global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and Policy Research of Chinese Forestry[J]. Issues in Agricultural Economy,2010,(7):105-109.]

[12]Xia J, Zhang L. Climate Change and Water Resources Security in North China[M]// Wagener T. Regional Hydrological Impacts of Climatic Chang:Impact Assessment and Decision Making. Wallingford: IAHS Publication No. 295, 2005: 167-173.

[13]夏军,Thomas Tanner,任国玉,等.气候变化对中国水资源影响的适应性评估与管理框架[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8,4(4):215-219. [Xia Jun, Thomas Tanner,Ren Guoyu,et al. Potential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Water Resources in China: Screening for Adaptation and Management[J]. 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2008,4(4):215-219.]

[14]赵慧霞,吴绍洪,姜鲁光.自然生态系统响应气候变化的脆弱性评价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07,18(2):445-450. [Zhao Huixia,Wu Shaohong,Jiang Luguang. Research Advances in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of Natural Ecosystem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J].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2007,18(2):445-450.]

[15]何霄嘉,张于光,张九天,等.中国生物多样性适应气候变化策略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20):3966-3984. [He Xiaojia,Zhang Yuguang,Zhang Jiutian,et al. Study on Strategies of How Biodiversity Adapt to Climate Change in China[J].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2012,12(20):3966-3984.]

[16]钱颖骏,李石柱,王强,等.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0,6(4):241-247[Qian Yingjun,Li Shizhu,Wang qiang,et al. Advances on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Human Health[J]. 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2010,6(4):241-247.]

[17]蔡运龙.全球气候变化下中国农业的脆弱性与适应对策[J].地理学报,1996,51(3):202-212. [Cai Yunlong. Sensitivity and Adapyation of Chinese Agriculture Under Global Climate Change[J]. Geography Journal,1996,51(3):202-212.]

[18]朱建华,侯振宏,张小全.气候变化对中国林业的影响与应对策略[J].林业经济,2009,(11):78-83.[ Zhu Jianjun,Hou Zhenhong,Zhang Xiaoquan.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Chinese Forestry and Its Adaptation Proposals[J]. Forestry Economics,2009,(11):78-83.]

[19]丁一汇.人类活动与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J].中国水利,2008,(2):20-27. [Ding Yihui. Human Activity and The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Its Impact on Water Resources[J]. China Water Resources,2008,(2):20-27.]

[20]范代读,李从先.中国沿海响应气候变化的复杂性[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5,1(3):111-114. [Fan Daidu,Li Congxian. Complexities of Chinese Coast in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J]. 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2005,1(3):111-114.]

[21]居,韩雪.气候变化适应行动进展及对我国行动策略的若干思考[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8,(5):257-260. [Ju Hui,Han Xue. International Adaptation Activities and Considerations for China[J]. 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2008,(5):257-260.]

[22]吴建国,吕佳佳,艾丽.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脆弱性和适应[J].生态环境学报,2009,18(2):693-703.[Wu Jianguo,Lv Jiajia,Ai Li.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Biodiversity:Vulnerability and Adaptation[J].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9,18(2):693-703.]

[23]李克让,曹明奎,於,等.中国自然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评估[J].地理研究,2005,24(5):653-663.[Li Kerang,Cao Mingkui,Yu Li,et al. Assessment of Vulnerability of Natural Ecosystemsin China under The Changing Climate[J]. Geographical Research,2005,24(5):653-663.]

[24]李智.气候变化与感染性疾病的防治进展[J].抗感染药学,2008,5(4):205-208.[Li Zhi. Research 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and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J]. AntiInfection Pharmacy,2008,5(4):205-208.]

[25]殷永元.气候变化适应对策的评价方法和工具[J].冰川冻土,2002,24(4):426-432. [ Yin Yongyuan. Adaptation Evaluation Tools and Analysis Methods for Climate Change[J].Journal of Glaciolgy and Geocryology,2002,24(4):426-432.]

[26]Smit B. Adaptation to Climatic Variability and Change [M].Guelph: Environment Canada, 1993:3- 17.

[27]居,李玉娥,许吟隆,等.气候变化适应行动实施框架[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0,26(6):55-58. [Juhui,Li Yuer,Xu Yinlong,et al. Action Framework for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J]. Journal of Meteorology and Environment,2010,26(6):55-58.]

[28]彭仲仁,路庆昌.应对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适应性规划[J].现代城市研究,2012,(1):7-12.[Peng Zhongren,Lu Qingchang. Adaption Planning for Climatic Change and Extreme Weather Events[J]. Journal of Modern City,2012,(1):7-12.]

第4篇:暑假的假期计划范文

关键词 甲状腺疾病 围手术期 优化护理

甲状腺疾病在当前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同时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甲状腺切除术已成熟应用于临床。但是很多甲状腺疾病伴有各种器官慢性疾病的患者逐年增多,使手术的难度及危险性增大,所以围手术期的医院优化护理对患者的手术成功比较重要[1]。统计2006年4月~2010年6月成功实施了甲状腺切除术125例。现将医院优化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年4月~2010年6月成功实施了甲状腺切除术125例,其中男75例,女50例,年龄18~63岁。原发疾病:甲状腺机能亢进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00例,甲状腺瘤15例,甲状腺癌6例。本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与积极的护理后,都痊愈出院。

护 理

术前护理:①心理指导:甲状腺疾病病人入院前存在焦虑、易激动、发怒的情绪,再加上入院后要面对手术治疗,更易产生焦虑、烦躁不安。尤其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症状更为严重。因此,应做好耐心解释工作,说明各项检查的目的和意义,争取病人的配合,避免各种不良刺激,使病人保持心情舒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2]。②作息指导:手术前保持心情舒畅和保证充足的睡眠,为病人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对精神过度紧张或失眠多梦的病人,除加强心理疏导外,可遵医嘱适当用镇静药物。③行为指导:头后仰卧位的训练指导:术前3天开始练习,枕垫肩下,头向后仰,抬高床头5°~10°,练习时间由短到长,直至能坚持2小时,注意饭后2小时内避免练习,防止发生呕吐[3]。④用药指导:复方碘溶液避免用塑料杯盛放及直接吞服,应充分稀释并在饭后服用。通常剂量是每次10滴口服,3次/日,连续服用10~14天。如出现舌、唇麻木的现象时,应警惕为药物过敏,需通知医生给予停药。β-肾上腺受体阻滞剂,常用药为心得安,心得安能较快地控制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心率和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可用于快速术前准备的病人以及抗甲状腺药物无效或不能耐受的病人[4]。⑤病人手术部位皮肤的准备:皮肤准备范围为上至下唇,下至平面,两侧至斜方肌前缘。备皮时注意不要把皮肤刮破,并仔细检查该部皮肤有无毛囊炎及小疖肿,皮肤用肥皂和温水擦洗干净。

术后护理:①术后病房的准备:病人进入手术室后要准备好病房,将病床铺成手术后备用床,更换床单、被套、枕套。床边常规准备气管切开包、气管套管、吸痰机及吸痰用物、氧气及吸氧用物、引流袋等物品,并准备好各种急救药品。②护理:全麻病人麻醉未清醒前,去枕仰卧位,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误吸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血压稳定,麻醉清醒后可采取半卧位,以利于呼吸、伤口引流,减轻颈部充血水肿。③口腔护理:病人术后常因伤口疼痛不愿意吞咽,口腔内分泌物较多,故术后1~2天应给予漱口液,间断含漱,加强口腔护理。并常规雾化吸入3天,减轻咽喉水肿,稀释痰液[5]。④饮食指导:术后第1天可进温凉流食或半流食,例如:奶类、稀粥、豆花、饮料等,不宜进过热食物,避免增加咽部不适。待咽部不适缓解后可恢复正常饮食。如果患有喉上神经内支损伤表现时,为防止呛咳,避免误吸,不宜给予流质饮食,应改为成形软食或半流质饮食,例如稀粥、豆花等。⑤康复指导:术后当天应卧床休息,少讲话,避免剧烈转动颈部,防止诱发伤口出血,术后第1天可离床活动。拔除伤口引流管后,可做颈部小幅度活动,也可用手按摩、松弛颈后肌,防止颈肌疲劳,术后3~6天伤口拆线后,可做颈部左右、前后转动锻炼,但避免过伸颈肌。

术后并发症及护理:①术后出血:术后伤口出血多发生在手术后24小时内,在此时间内应经常巡视,加强观察。若发现伤口引流量多于100ml或伤口渗血较多时,应及时通知医生做相应处理。除观察伤口有无出血外,还应注意颈部两侧及背后,因为有的病人伤口出血时,虽然敷料染血不多,但血液沿颈部两侧流向背后,这点不可忽视。伤口内积血压迫气管时,可表现为颈围增粗,呼吸不畅顺,同时可有皮下淤血,遇此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对甲状腺术后病人,伤口引流管的护理特别重要,经常挤压颈部引流管,保持通畅,防止扭曲、受压,避免过度牵拉。②呼吸困难及窒息:甲状腺术后病人可因气管软化塌陷,伤口内血肿压迫,喉返神经损伤,喉头水肿,痰液堵塞,伤口敷料包扎过紧等原因,造成呼吸困难,甚至发生窒息。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必须注意加强观察、巡视病人,倾听病人主诉,如患者有胸闷、气憋感时,要检查敷料是否包扎过紧,有无出血及颈部皮下淤血或软组织肿胀。注意呼吸频率和深浅度,声音有无改变,口唇是否发绀,有无烦躁,出汗较多,心率过快过慢等情况。为防止发生窒息,除注意伤口出血外,还应注意术后痰多而不易咳出者,要警惕痰液堵塞呼吸道,做好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护理,应帮助病人轻按伤口,鼓励病人将痰液咳出,同时可给予雾化吸入。③手足麻木、抽搐的护理:甲状旁腺被误切、损伤或血液供应受累,都可引起甲状旁腺功能不足,发生手足麻木、抽搐。症状多在术后1~2天出现,多数病人症状轻而短暂,只有面部、唇部或手足的针刺感、麻木感或强直感,经过2~3周后,未受损伤的甲状旁腺代偿增生,起到代偿作用,症状便可消失。严重者可出现面肌、手足有疼痛感觉的痉挛,每天发作多次,每次持续10~20分钟或更长,甚至可发生喉和膈肌痉挛,引起窒息。一旦发生此并发症,应适当限制肉类、乳制品和蛋类等食品的摄入,抽搐发作时,立即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切勿将药液漏于皮下,以免发生组织坏死。症状轻者可口服补钙,并可加服维生素D,促进钙在肠道内的吸收。④甲状腺危象的观察和护理:甲状腺危象多发生在术后12~36小时内,尤其是术后24小时内发生的机会较多,要注意术后患者的体温是否突然升高至39℃以上,可伴有抽搐、烦躁不安、谵妄等。持续高热不退,多为甲状腺危象体温,也可视为甲状腺危象先兆症状。危象早期可有脉搏加快,当脉搏超过100次/分时,除考虑其他原因外,还应注意有无甲状腺危象先兆。对甲状腺危象病人的护理,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外,对烦躁不安、谵妄或昏迷的病人要加床栏,防止病人坠床。对高热病人可用冰袋冰敷,冰盐水灌肠或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及时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镇静剂,吸氧,口服复方碘溶液。严重者可给碘化钠1~2g加入等渗盐水中做静滴。

讨 论

甲状腺疾病围手术期的优化护理术前应保持安静,避免噪音等不良刺激。加强自控,防止情绪过激。指导病人练习手术时的头颈过伸。术后早期尽量避免活动过频或者谈话,以减少切口内出血。拆线后指导病人练习颈部活动,防止切口粘连与瘢痕挛缩。术后可进行小运动量的活动,避免剧烈活动。

参考文献

1 杨辉.全国规范性护理常规[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

2 梁朝旭.复发性甲亢的外科手术治疗册[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10):59-61.

3 石瑜,王巍松,严光亮,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手术治疗1954例分析[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7,5(1):24-26.

第5篇:暑假的假期计划范文

关键词:数据加密;网络安全;化工企业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数据加密技术成为网络安全中最重要的技术。数据加密技术也广泛应用于以计算机为主导的化工企业的数据传输交换中。

1数据加密技术的种类及其表现方式

化工企业中经过数据加密技术处理过的信息,需要经过密钥和解密函数的转化才能够使用,而没有这个密钥或者解密函数就会得到乱码或者无法打开。

1.1数据加密技术的种类

1.1.1对称式加密技术对称式加密也称为单密钥加密,是一种最简洁,最快速的加密技术,信息的加密和解密使用同一个密钥,由于它的效率高,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很多加密协议的核心当中。但是因为发送和接受双方拥有同一个密钥,所以只有双方在没有泄露密钥的前提下,才能够保证传输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对称加密的难就是密钥的管理问题,通常是把对称加密的密钥通过非对称式加密传输给接收方,保证在传输中不会被黑客截获,即便被截获也不会被破译。化工企业中的邮件加密、图纸和条件加密基本都是使用对称式加密传输的方式[1]。1.1.2非对称式加密技术非对称加密技术是需要两个密钥来进行加密和解密,即公开密钥(公钥)和私有密钥(私钥)。如果用公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就必须用对应的私钥进行解密;如果用私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就必须用对应的公钥进行解密。这种加密技术虽然安全性高,但是加密解密的速度比较慢,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大多数采用的方法是将对称式加密中的密钥使用非对称是加密的公钥进行加密,发送给接收方再使用私钥进行解密,得到对称式加密中的密钥。双方可以用对称式加密进行沟通,这样即安全又快捷。非对称加密技术可应用于数据加密,在身份认证、数字证书、数字签名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1.2数据加密的表现方式

随着化工企业设计过程数字化、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各类数据在设计人员内部之间流转,设计成果的可复制性虽然提高了效率,但是也出现了数据安全问题。海量的图纸、邮件、条件、信息在传输中面临被盗取、丢失的风险,令企业和业主蒙受巨大损失。假如被竞争对手掌握后果不堪设想。1.2.1链路加密链路加密又称为在线加密。它是同一网络内两点传输数据时在数字链路层加密信息的一种数字保密方法。在主服务器端的数据是明文的,当它离开主机的时候就会加密,等到了下个链接(可能是一个主机也可能是一个中集节点)再解密,然后在传输到下一个链接前再加密。每个链接可能用到不同的密钥或不同的加密算法。这个过程将持续到数据的接收端。链路加密掩盖了被传送消息的源点与终点,非法入侵一般很难截获明文信息,所以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2]。1.2.2节点加密节点加密在数据网络传输形式不会以明文出现,而是以再加密的方式将数据再次传输到通道中,避免了黑客入侵者对信息的盗取和修改。但是节点加密要求源点和终点要以明文形式出现,因此也存在一定的缺陷。1.2.3端端加密端端加密又称为脱线加密。端端加密从源点到终点一直以密文的形式传输数据,数据在到达终点之前也不会进行解密,因此即使在节点处有非法入侵也不会泄露数据[3]。例如某化工企业中,员工500多名,业务遍布全国各省自治区,数据的传输不仅限于局域网,更遍及全国各地,每天员工和客户的往来邮件和图纸等数据无数,而这些数据都是以明文的形式存储在个人或者单位计算机系统中,在传输过程中必须要对这些文档、图纸加密、设置权限等,防止设计成果的泄漏。采用端端加密的方式能更安全更高效的保证数据和系统的安全。

2影响化工企业网络数据安全的因素

核心数据是化工企业的命脉。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系统,保护化工企业核心数据尤其是企业商业机密,防止从内部泄密,已经成为众多企业的共识。企业从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等方面为基点,以数据安全为目标,纷纷构建企业数据防泄密体系[4]。

2.1软件漏洞

现在的软件为了方便企业和个人的交流都会有很好开放性和共享性,但是正因为此,软件的安全问题也凸现出来。通常使用的TCP/IP协议,在网络协议验证上并没有过多安全要求,这也避免不了网络安全问题的出现。再有浏览器的使用过程中也会对用户信息造成泄漏。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要采用正版软件并注意及时更新软件,减少软件漏洞的出现。

2.2操作系统漏洞

操作系统是整个计算机的核心,如果病毒侵入后就能随意操作计算机系统,盗取用户信息。病毒还能利用木马程序监控用户信息传送,更严重的能使服务器崩溃。在化工企业的网络中心应该及时升级操作系统并安装补丁,缩小风险。

2.3计算机病毒

病毒能够破坏计算机软件、资料甚至计算机硬件,使得计算机不能正常使用。随着计算机网络共享的不断发展,病毒的蔓延更加快速,轻者使得电脑运行缓慢,严重的导致死机、崩溃、数据丢失等。化工企业网络中心应该在服务器上及个人电脑上安装正版网络版杀毒软件,并及时更新病毒库,防止计算机被病毒感染。

2.4黑客入侵

黑客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漏洞,采用非法监测等手段侵入电脑,盗取计算机中的私密数据。黑客入侵主要是人为的对计算机进行攻击,所以其危害性比病毒更严重。平时要避免不明来历的下载,减少共享设置等[5]。数据加密技术突飞猛进,要求对数据进行高强度加密和对使用者透明的解密,防止各种泄密情况的出现,并且还要求操作简便、应用方便、无痕处理。数据加密采用内核驱动级文件加密技术,256位高强度加密算法。在单位内部文件可以正常流转,一旦离开单位网络,文件显示乱码或者打开失败。这样就实现了设计图纸加密、研发数据加密、客户资料加密等。真正意义上保障了企业数据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朱岩.浅谈数据加密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应用[J].工程与技术.2012:10-12.

[2]邵雪.数据加密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领域的应用探讨[J].电子商务.2014:34-35.

[3]卢开澄.计算机密码学: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保密与安全(第3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89.

第6篇:暑假的假期计划范文

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质量保证以及发展稳定性保证的基础条件就是安全。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技术的合理应用、全面化应用,能够切实保证石油化工企业的整体安全系数,能够相应地控制危险事故的发生概率,能够保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相应地防止出现设备故障、操作故障,能够实际提升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稳定性以及发展可靠性,能够实现这一行业的人才吸收容易化,以及促使石油化工企业的运作成本以及运作问题逐渐得到控制,石油的出产质量以及石油的出产量得到显著的提升。由此可见,安全评价技术对于石油化工企业而言是极为重要的存在。通过分析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技术方法,能够切实地掌握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性保障技?g及安全系数,提高操作以及要点;通过分析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意义能够促使企业对此引起重视,企业的安全意识得到相应的提升,这对于促进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有实际的价值。

1 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技术方法分析

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技术方法主要包括对石油化工企业运作生产的危险性进行详细的分析,全面地了解特定石油化工企业的潜在危险,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防护措施。安全评价技术方法还包括对各项石油化工企业的指标进行确定,为石油化工企业各步骤的操作奠定基础,提供最佳的操作方案,指出操作注意事项。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技术方法的最后一点就是对石油化工企业进行全面勘察,进行各项防护措施以及预防操作的安全系数分析,确定改进操作,实现石油化工企业的运作稳定化以及安全保障最大化。

1.1 石油化工企业的危险性分析

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原料本就存在易燃易爆的特性,原料主要为天然气、原油,在石油生产过程中,通过对这两种原料的加工、处理、反应等,最终出产石油。但是,在这一系列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是对于操作的规范性以及操作的顺序、操作的技术等有严格的要求,一旦在某一环节出现任何细微的操作失误或者操作不规范等,都会引发不同程度的事故以及不同程度的问题;加之,在处理过程中,由于化学反应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有毒物质、有毒气体,因而操作的失误不仅仅会引起设备的故障、设备的爆破、人员的伤亡,还会引起大规模的中毒现象,这是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一大安全隐患。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技术方法在危险性分析中,其具体操作就是对各设备进行检查,包括运行过程中的或者停运状态的,分析设备的运作潜在危险层面,以及引发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再对人员的操作进行监督,确定人员的操作存在的不稳定因素;最后对石油化工企业的出产石油进行分析,更进一步地确定石油化工企业运作的内部问题以及运作的潜在危险部位,将这些信息进行综合,能够实际地获知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等级,为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性保障奠定基础、指明方向。

1.2 石油化工企业的各项指标确定

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技术方法确定的主要指标类型包括人员伤亡指标、经济损失指标、环境损失指标,从这3个指标能够全面地实现安全评价,得出安全评价结论。人员伤亡指标的确定方法就是所造成人员伤亡的数量,这样能够确定伤亡的性质,能够进一步地确定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性。经济损失指标则根据损失的对象而进行性质的定义,经济损失的范围以及经济损失的数量与事故的危险程度有关,能够通过这一指标来进一步确定石油化工企业所能够达到的安全系数范围、石油化工企业所需要改进的内容以及所需要改进的操作步骤。环境损失指标则是指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事故对于环境造成影响之后,环境自我恢复的时间长度,这能够直接地反映出事故的危险程度以及事故的波及范围,综合性地对三者指标进行分析,能够实际地确定企业安全评价的内容以及评价的操作进展。

1.3 石油化工企业的勘察内容

石油化工企业会根据自身存在的显著问题而设计相应的防护措施以及相应的防范操作,以避免出现类似的事故以及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进行控制。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技术方法还需要对这些部件进行分析,这样能够实际地确定防护措施的安全系数,以及防护措施所能够发挥的作用,同时还能够相应地确定存在的防护不当部分,有方向以及有标准地进行相应的改进,实际地推动石油化工企业的整体安全防范方案的执行;能够从细节上、整体上实现危险最小化,以及潜在危险最少化,实际促进石油化工企业的运作稳定化以及运作的相对可靠化,很大程度上降低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局限性,推动产量质量的同步提高。

2 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意义分析

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意义在于,石油化工企业的运作不稳定性强,潜在危险大,出现事故的概率高,包括设备性事故、操作性事故以及条件性事故等,都会造成较大范围的损失及损伤。这对于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而言是极为不利的,间接地影响社会各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安全评价能够实际地保证石油化工企业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危险问题,有方向、有针对性地确定所需要采取的操作。

第7篇:暑假的假期计划范文

关键词:消费背景 多元经营模式探索 自身特色 文化价值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 (2017) 04-0012-02

一、咖啡书屋的消费背景

在市场经济注重物质消费的影响下,人们的精神消费明显不足。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不协调发展,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而在比例很小的文化消费中,人们也大都集中在玩手机、电脑上。这种快餐式的文化消费,使人们很难汲取到文化营养。而人类文化消费最传统、也是最妥实的物质载体――书籍,被人们所忽视。现代人群体中“拜金潮”的愈演愈烈,使得中华优秀传统美德逐渐被人们所漠视。而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阅读好的书籍,也是人们自觉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完善自己的精神品格的过程。

咖啡书屋的模式,实际上是兼顾了物质与文化消费的需要。咖啡作为一种饮品,拥有着可以帮助人们消除疲惫的功效。从咖啡市场规模来看,韩国贸易投资振兴公社数据显示,在2014年中国人均年平均咖啡消费量就已_到5 杯。如果只考虑咖啡销售总量,中国已经达到世界水平[1][2]。而在咖啡的选择上,速溶是目前咖啡的主流,口味是咖啡的关键。而速溶咖啡作为目前咖啡市场上的主流产品,以方便、经济等一系列的优点成为新兴阶层的主要选择[3]。而在近年来,消费者在咖啡的选择上又呈现了新的发展趋势,现磨咖啡逐渐成为主流。但随着寻找高级咖啡的中国人越来越多,在2014年中国现磨咖啡的销量同比增长就已达到22.1%。现磨咖啡和液体咖啡的市场发展速度将有望超过速溶咖啡。所以开一家现磨咖啡馆具有一定前景1。书籍是知识的载体,阅读好的书籍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而一个精致的小书店要比大的图书馆更有情调。咖啡和书屋两种元素的结合,恰好可以在物质与文化的消费中找的平衡点,达到兼顾的目的。南京的“先锋书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二、咖啡书屋的多元经营模式探索

在咖啡书屋成立之初,就已经确定了人文社科类图书经营走向,将消费人群目标定在知识分子与大学生人群;也确立了书屋独特的文化理念,即“开到荼靡”,只要读者愿意,他们可以在店面里随意阅读到任何时候。因此,我们果断放弃了盈利较高的少儿类,教辅类以及具有较强专业性的理工类的图书,而意在为消费者建立一个充满人文气息与关怀的阅读环境。但是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大地冲击着纸质图书市场。仅靠图书的售卖,很难维持店面的存活,而加入咖啡因素,则大大扩大了书屋的消费人群。书墨香与咖啡的醇厚,面包的麦香交织融汇于一起,正是书屋人文关怀的味道,也是创立者对于浮躁快餐式城市文化的抵抗,是对人们回归朴实静谧的纸质文化的希望。

在咖啡书屋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发现,不仅“咖啡”与“书屋”元素可以结合创新,还有诸多元素可以与之相融合。首先是“音乐”的交融。在咖啡书屋中加入“音乐”因素,不仅可以在读者阅读时播放音乐广播以舒缓人们的心情;还可以在书屋中专设音乐交流区,摆放各种乐器,提供给多才多艺的顾客以进行艺术交流。店面还会不定期邀请专业的琴手,乐队和歌手进店表演,以丰富读者的阅读生活。当然,书屋还可以扩展音乐周边产品如唱片等的试听与售卖。其次是“创意”的加入。书屋中专设创意展示柜,用于展示顾客乃至店员的灵感创意以及一些具有创意的产品,可以小到一个用纸条记录下来的小点子,也可以是手工制作品,工艺品或是创意生活用品。而这些特色产品可由店面作为第三方转售,也可以提供给顾客相互之间沟通的渠道。再次是“生活”的补充。“生活”元素是最为平常,也是最常被人们所忽视的一个方向。而“生活”元素却也是非常能体现出咖啡书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的元素。在这一元素中,我们主要关注“美妆”,“养生”这两个方面。现今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于健康与美貌的追求,书屋也是响应消费者这一需求,定期邀请专业人士,展开美容知识讲座或养生知识讲座,以加强人们对于这些方面的了解。书屋也设立生活专区,提供给消费者养生与美妆方面的产品,例如相关图书,或相应美妆或养生用品的订购等等。

三、咖啡书屋的自身特色与风格

随着社会的发展,百姓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的饮食结构、消费观念也日趋多样化,咖啡等饮品越来越受到许多年轻人的喜爱;但在高度快节奏的生活的同时更多人希望寻求宁静淡泊的生活情调,放松心情。咖啡书屋就是一个提供安静舒服的休闲阅读空间的地方,可以让人们在休闲的时光里享受阅读的乐趣,是一个集学习、休息、交友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场所,能够满足大众对生活情调追求的需求。目前,市场当中咖啡馆有很多,但地区分布不太合理,且大多消费水平较高,很难真正满足大多数消费者需求;而书店一般无法提供一个愉悦的阅读环境,仅仅沦为了书籍交易的场合。咖啡书屋就很好的将两者结合起来了,环境优雅,富有格调 ,为人们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阅读场所。

随着多媒体的迅速发展,人们开始更多的使用电子书籍。不可否认的电子书籍有一些传统的纸质书籍无法比拟的优势,但纸质书籍独有的魅力更是电子书籍不能比拟的。咖啡书屋为顾客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号召人们回归纸质书本,沉浸于中华千年沉淀下的墨香之中。带领读者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

我们的书屋会要求店员也是爱书之人。他们必须要拥有和顾客交流,根据读者的爱好推荐相应读物的能力,顾客也会因此而信赖他们,增强书屋与顾客的练习。澳大利亚瑞丁思书店总经理MarkRubbo先生曾说过:“在当地的书店里买书,实际是在帮助当地经济发展。在城市中买书,你就可以帮助市中心的社区更好发展,而且能够提升社区在文化方面的意识,可以促进整个城市整体发展”。这一点在中国也是一样的。 在网上买书确实可能便宜一点,但是关键在于,在书店买书能创造条件让这些书店保留下来。这样我们才能看到文化方面的觉醒,在文化方面的觉醒意识对城市的发展非常重要。 将书店做成一种文化,是我们的目标与追求;将书店做成一种文化,是我们的风格与特色;更是我们的理想。

四、咖啡书屋的文化价值意义

将书店做成一种文化,不仅是创新发展模式的一种体现,更主要的是在于其自身所具备的文化价值意义。首先,传统阅读方式的回归。当下网络技术的盛行,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较之于传统的纸质书籍阅读,电子读物则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受到尤其是年轻人的喜爱。在体现出方便、快捷、共享等一系列优点的同时,也逐渐显现出了其所具有的弊端。首先电子读物的特点之一是能达到资源的共享,但在网络这样一个开放的环境当中,各种繁冗复杂的信息交织在一起,尤其对于青少年而言,他们很难从中辨别出良莠,容易被那些低劣的作品所影响,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其次,现代阅读方式的快捷便利也促使了阅读走向了“快餐文化”,人们很少能静下心来细细品读一部文学作品,这无疑大大降低了人们的文学欣赏水平。因此,在面对F代阅读方式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还是不能放弃传统的纸质书籍阅读,只有两者的共同发展才能显示出更强大的生命力。咖啡书屋的书籍是作为店铺的一大特色,这些书籍将包含各类经典之作,供读者任意挑选,同时店铺将会营造一种优雅舒适的阅读环境,让进店的顾客能够在安静的氛围中享受阅读的快乐,在浓浓的咖啡香味里沐浴着书的芳香,回归于传统的纸质书籍阅读。

其次,全民阅读风气的形成。近些年来,提倡全民阅读的呼声越来越大,全国各地也都纷纷实行各种手段来促成全民阅读社会风气的形成。书店作为传统的阅读之地,对促进全民阅读风气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集书店特色与咖啡店风格于一体的咖啡书屋,一方面承担了知识文化传播的功能,另一方面也将书店浓厚的知识氛围带进了咖啡馆,成为人们休闲放松的一隅心灵净地。同时,它的轻松休闲的特点符合现代人的时尚心态,深受年轻人的喜爱。此外,咖啡书屋也将摆脱传统书店的单调模式,将以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读书沙龙等一系列的读书活动加强人们的思想文化交流,以书会友,增加了阅读的乐趣。因此,咖啡书屋不仅能吸引更多的顾客群体,带动店铺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全民阅读风气的形成。

最后,商业与文化发展相交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书店经营模式受到极大冲击,呈现出衰落的趋向。近年在政府及社会的关注下,实体书店略有回暖,但整体运营状况仍然堪忧。想要打破这种发展瓶颈,传统书店必须要顺应当下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积极开拓创新,形成一条新型发展道路。从这一层面来说,咖啡书屋有着自己独特的经营模式。书籍、咖啡两者的巧妙结合,很好的达到了文化与经济的双重效益,这也是创新发展的一种体现。也为传统书店树立了新型发展模式,有力的推动了传统产业自身的转型升级。带领英国最大连锁书店甩脱破产困境的詹姆斯・且特曾说:“书店不只是卖书的地方,它是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文字与心灵之间联系的场所,如果书店丢掉这样的风格,就会变得贫瘠。”咖啡馆本是舒适的休闲放松场所,咖啡书屋将咖啡馆风格与书店特点紧密联系在一起,集休闲、放松、交友、阅读为一体,充分的发挥了自身的优势,将文化建设与商业发展紧密融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1]曾兰周大炜伍慧敏.咖啡书屋阅读体验创新经营模式的探索[J].科技创业月刊,2016年3期。

[2]中国咖啡市场分析[J],农村实用技术,2012年10期。

第8篇:暑假的假期计划范文

关键词:

汽车喇叭; 支架; 离合器踏板; NVH; 振动; 传递函数; 优化

中图分类号: U463.82; TB115.2

文献标志码: B

Structure optimization of automobile horn bracket based on transfer function

HU Huabin, YANG Jin, TIAN Guannan, ZHAO Suoqiang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Wuhu 241009, Anhui, China)

Abstract: As to the vibration of a prototype vehicle clutch pedal under horn working condition, the acceleration frequency response function for transfer path is obtained by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test. The acceleration frequency responses at clutch pedal obtained by NVH test are in good consistence with the results of transfer function calculated by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 horn bracket structure is optimized in the existing design space, and the acceleration frequency responses at clutch pedal before and after horn bracket optimization are compared. The test results of acceleration frequency responses at clutch pedal after horn bracket optimization show that the vibration problem of clutch pedal is almost solved.

Key words: automobile horn; bracket; clutch pedal; NVH; vibration; transfer function; optimization

0 引 言

随着人们对汽车乘坐舒适性要求的不断提高,汽车驾驶室内的振动噪声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方向盘、座椅以及离合器踏板等的振动与乘客的感受直接相关,是乘客能感受到的整车NVH性能的重要指标.汽车上的一些发声电器部件在工作时产生的激励会给整车带来许多NVH问题,如警报装置-喇叭、音响系统等.汽车是由多个子结构组成的复杂结构,某一特定位置的振动往往是受一个远处的振动源激励引起的,因此,在汽车NVH分析过程中常将汽车简化为由激励源、传递路径和响应点等组成的动态系统.[1]

针对某款试验样车在喇叭工作时离合器踏板处有明显振动的问题,通过试验测试和CAE仿真2种方法的综合应用,优化喇叭支架,进一步提高整车NVH性能.

1 传递函数的基本理论

黏性阻尼多自由度系统的平衡方程式为

Mx¨+Cx・+Kx=f

(1)

式中:M,C,K,f和x分别为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刚度矩阵、力向量和响应向量[2].

对式(1)进行拉氏变换,并假设初始位移和初始速度为0,可得

(s2M+sC+K)X(x)=F(s)

(2)

式中:s为拉氏变换因子.

式(2)可写为

Z(s)X(s)=F(s)

(3)

式中:Z(s)为动刚度矩阵,其倒数称为机械导纳,也称为传递函数H(s).

式(3)可变换为

X(s)=H(s)F(s)

(4)

对于实际的振动系统,用jω代替s不会失去有用信息,对方程两边进行傅里叶变换,得

X(ω)=H(ω)F(ω)

(5)

式中:H(ω)为频率响应函数.

系统的频率响应矩阵为阻抗矩阵的逆矩阵,可用傅氏域内的H(ω)代替拉氏域内的传递函数

H(s).在一定的激励作用下,频率响应函数与系统的响应成正比,动刚度与系统的响应成反比.[3-4]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可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如MD Nastran)计算出单位载荷激励下目标位置的频率响应函数,或用试验设备测出其传递函数.

2 支架优化流程

试验样车的喇叭为蜗牛电子喇叭,分别布置在左、右前纵梁侧面处.左前纵梁处为低音喇叭,工作频率为400~440 Hz;右前纵梁处为高音喇叭,工作频率为500~540 Hz.喇叭安装示意见图1,其支架一端与喇叭本体螺栓连接,另一端与车身螺栓连接.

2.1 原因分析

在喇叭工作时,离合器踏板处加速度频率响应测试结果见图3,在495 Hz处x向和y向踏板响应峰值明显,y向和z向峰值分别为13.9g和7.6g,而x向峰值过小,在图上无法显示.可知,在喇叭工作频率下,踏板处振动响应过大,可判断离合器踏板的振动源为喇叭.在喇叭工作时,较大的振动能量通过一定刚度的白车身传递到踏板,振动传递路径为喇叭喇叭安装支架前纵梁前围板踏板.

2.2 有限元模拟结果

采用HyperMesh建立结构有限元模型,选用基本尺寸为10 mm的壳单元进行网格划分.模型主要包括白车身、踏板总成和喇叭总成(包含喇叭支架,其中喇叭本体用质量单元CONM 2代替)等.最终的模型包括557 773个单元,三角形单元比例为3.5%.

传递函数的分析方法为在喇叭安装处采用强制单位位移激励,在离合器踏板处输出其加速度响应值,分析频域为300~600 Hz.为提高分析效率,采用模态法计算加速度频率响应[5],离合器踏板处加速度频率响应有限元分析结果见图4,可知,在频率为475 Hz左右时,离合器踏板y向加速度响应最大.结构的频率响应函数完全由结构的共振特性决定,而结构共振是因为输入载荷频率达到结构的固有模态频率时,结构固有模态因储存能量而将输入载荷放大的一种结构运动状态.本文喇叭支架为悬臂结构,很难保证与高、低音喇叭激励完全解耦,导致喇叭工作时在其激励方向引起喇叭支架同向振动,较大的振动能量通过纵梁传递,在得到一定衰减的同时传递至踏板处,引起本文NVH问题的产生.

图 4 离合器踏板处加速度频率响应有限元分析结果

Fig.4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result of acceleration frequency response at clutch pedal

2.3 优化方案

控制传递函数需要考虑激励源、路径频率响应函数和响应合成等3个因素.在不改变车身结构件的情况下,只能通过改变喇叭安装支架的刚度来衰减振动能量的传递,使喇叭安装支架在支撑喇叭的同时承担振动衰减的功能,并满足疲劳强度的要求.衰减振动与疲劳强度互相冲突:衰减振动要求支架刚度小,疲劳强度要求支架刚度大.本文结合喇叭实际工作原理(膜片振动)及其激励与响应方向,对喇叭支架进行优化,优化后的喇叭支架见图5.

(a)优化前

(b)优化后

图 5 优化前、后的喇叭支架

Fig.5 Horn bracket before and after optimization

喇叭支架优化前、后加速度频率响应有限元分析结果对比见图6,可知,离合器踏板处加速度响应值大幅降低(x向0.17g,y向0.09g,z向0.08g),确认其改进方案有效.通过对优化后的喇叭支架进行手工样件制作和实车验证,喇叭支架优化后离合器踏板处加速度频率响应测试结果见图7.通过主观评价和客观测试,离合器踏板处振动现象基本消除.

图 6 喇叭支架优化前、后加速度频率响应有限元分析结果对比

Fig.6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result comparison of acceleration frequency response of horn bracket before and after optimization

图 7 喇叭支架优化后离合器踏板处加速度频率响应

测试结果

Fig.7 Test result of acceleration frequency response at clutch pedal after optimizing horn bracket

3 结束语

在整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各种激励因素对NVH性能的影响,特别是中、高频激励问题,不仅车身模态密度较高,而且振动能量也较大.在产品开发阶段,合理设计振动激励源和响应传递路径,对确保整车NVH性能有极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传兵, 徐晓敏, 王新文, 等. 传递路径分析法进行车内噪声优化的应用研究[C] // LMS第2届中国用户大会论文集, 北京, 2007.

[2] 沃德・海伦,斯蒂芬・拉门兹,波尔・萨斯. 模态分析理论及实验[M]. 白同化, 郭继忠, 译.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1: 10-11.

[3] 方同, 薛璞. 振动理论及应用[M]. 西安: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8: 44-50.

第9篇:暑假的假期计划范文

关键词:碎煤加压气化;污水;膜技术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2.004

0 背景技术

碎煤加压气化属于固定床气化工艺,由于干馏层和干燥层的存在,在气化年轻煤种时,粗煤气含有较多焦油、酚类、氨、氢氰酸等有机和无机杂质,随着粗煤气的洗涤冷却过程,这些杂质绝大部分转移到煤气水中。传统的煤气水处理工艺首先经过煤气水分离装置和酚氨回收装置,包括沉降、脱酸、蒸氨、萃取等一系列物理分离过程,之后排出的工艺污水经过生化处理,然后达标排放。生化处理碎煤加压气化工艺污水,经过多年实践和改进,工艺较为成熟,得到推广应用。然而碎煤加压气化污水做为高酚、氨含量的工业污水,其中酚类对细菌污泥具有一定生物毒性,特别是负荷波动时容易对污水生化处理装置造成冲击,而且恢复时间较长,对企业连续生产造成很大影响。另外采用生化处理,污水中的酚类和有机物被生化分解,不能回收利用。

1 工艺简介

本工艺的膜技术处理碎煤加压气化工艺污水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从酚氨回收装置排放的工艺污水先经过机械过滤和精密过滤除去机械杂质,防止对膜造成堵塞或损伤;其中机械过滤采用立式机械过滤器,滤料选用石英砂,具有独特的均匀布水方式,使过滤器达到最大效果,能长期满足出水水质要求。精密过滤采用精密过滤器的作用是防止泄露的填料颗粒划伤膜表面,过滤精度为5μm,滤芯为PP棉或线绕滤芯。

(2)过滤后的工艺污水加碱调节pH值至9~10.5,使污水中的酚类形成酚氧负离子,防止对膜造成污堵,然后通过两至三级膜系统脱除污水中绝大部分酚类和其它有机物;

(3)步骤(2)排出的淡水加酸调节pH至6~8,使游离氨形成铵盐,通过末级膜脱除污水中的绝大部分氨氮,膜是反渗透膜或纳滤膜。

下面对本工艺作详细说明:

碎煤加压气化产生的废水经酚氨回收装置回收大部分焦油、中油、粗酚和氨之后,然后通过三到四级膜系统进行分离,脱除其中的酚类和氨,所产淡水进行回用,浓水循环至酚氨回收装置入口或用于制备水煤浆。

用膜技术处理碎煤加压气化工艺污水面临最大的问题在于废水中的弱极性有机物容易吸附在膜上,对膜造成污堵,使得膜清洗过于频繁,装置无法稳定运行并严重影响膜的寿命。对碎煤加压气化污水成分的分析表明,其中的有机物主要是各种单元酚和多元酚,酚类呈弱酸性,在酸性环境下以酚羟基(ROH)形式存在,在碱性环境下以酚氧负离子(RO-)形式存在。本工艺利用这一性质,在一级膜的入口处加碱调节污水的pH值,使污水中的酚类负离子化,极性比游离酚显著增强,大大降低了对膜的吸附作用,从而有效防止了膜的污堵。但是由于一级膜入口处加碱,污水中的氨以游离氨形式存在,膜对小分子游离氨的去除效果很差,本工艺在末级膜入口加酸,使污水中的游离氨形成铵盐,很容易被膜去除。污水在经过两至三级膜后,绝大部分酚类已经被脱除,此时再加酸降低pH值,不会对膜造成污堵。

2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