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教育的特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合作学习 生生互动 道德教育
一、合作学习的概述
笔者通过综合各国合作学习专家对于合作学习概念的认识,认为合作学习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合作学习以小组活动为单位,是一种主体型的教学活动,是一种关注同伴合作互助的活动;②合作学习具有目标导向的功能;③合作学习以小组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④合作学习过程中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合作学习包括五个要素:①积极的相互依赖。 ②面对面的积极地相互作用。 ③个人责任。 ④社交技能。 ⑤小组自评。
二、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的特点
1.学生间互动学习与个别化的学习方式并存。生生互动的合作性的课堂教学中虽然以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为主,但其中也包括与学习任务有关的大量活动,体现出个别化的学习行为,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互动与个别化的学习模式间转换。2.与学习任务无关的学生互动行为存在的比率较低。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特别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并重视其潜在意义,积极倡导学生间的交往、合作、互动,教师已不再认为它是对课堂纪律的破坏和对自己权威地位的威胁。在互动的学习过程中,同时也实现了学生间情感、态度等的互动。因此,学生在学习之外还要另找途径以满足自己情感、态度等互动的需要有所降低。3.学生间的帮助行为更为明显。学伴之间相互分享知识和交流经验,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大优势是实现资源共享,同伴间的互动是这种学习方式的基础。合作学习中每位小组成员可以面对面的交流讨论,这样可以为彼此提供最直接的帮助,促进小组所有成员的共同进步,这也是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的优势之一。4.大量的师生互动行为。生生互动并不意味着放弃或否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相反,有效的生生互动,绝离不开教师卓有成效的工作。在生生互动环节中,教师对教学内容有效的设计,对教学过程进行不断地调控,对教学结果进行缜密的评价,这些行为都体现了对于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的地位更为重要。
三、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对德育教育的价值及其实现
1.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生生互动合作学习模式是建立在生生的活动和交往基础之上的,以学生与学生的合作为基本形式的学习活动,而这种交往活动的顺利进行往往依赖于个体间的相互尊重、民主和平等。在此模式的课堂中,合作学习小组是在大的班级范围内建立的小型学习团队,小组具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内部互动运行机制,小组成员均有自己的学习任务并承担一定的责任,成员间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每个成员的任务完成与否以及效果如何,个体成员在原有的基础上是否取得进步,对自己和小组整体都很重要,这样能够在尊重个体的基础上培养团队意识。
2.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有利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提供了各种道德情境,在这种模式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发生在小组的各个成员之间,也发生在组与组之间。在平等的合作关系中,活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加强,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积极的竞争关系中,学生的责任感和竞争意识呗充分调动并得到积极的强化。小组成员之间通过相互协调以及尊重彼此的情感和劳动付出,个体的自尊也得到了应有的保护,自尊作为人格力量中重要的素质之一,对人的行为具有暗示、稳定和调节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
3.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会理解和宽容。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相对于传统的讲授为主的德育模式,这种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更轻松的学习氛围和交流环境。学生在在自尊自重和平等互助的基础上展开“对话式”的交流可以更易于理解彼此之间的思维方式。在交流过程中,主体双方沉浸在互动的活动过程中,各个成员共同参与合作并有意的创造相互交往的行为,同伴间互相“敞开”思维和“接纳”意见,以此回应的关注和交流,双方通过理解形成相互吸引、彼此包容、共同参与的和谐气氛。接受不同的意见与建议,分享彼此的思维结果,这种理解可以使彼此的思维方式相互影响,优化整合。
4.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在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小组中,成员间积极参与制定个人计划共同规划小组计划,任何人均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当完成阶段性任务或取得学习研究的进展时,成员之间彼此享受其中的快乐。在团队中,每个个体都具有主体的地位,享有一定的权利。每个成员都自愿遵守小组制定的规则,按照小组内部共同达成的计划要求行事。个人的主体责任与团体的共同意识构成了一个有机的循环系统,自律与他律可以实现有机的转换,实现了小组的共同愿景。
5.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教育能力。生生互动合作学习的过程提升了学生获得成功的先机,每个学生可以将努力后的成绩与努力前的情形作出对比,用鲜明的事实展现学习效果,体现学习价值。这样的对比方式具有真实性、可比性,也更加合情合理。学生之间通过有效的交流合作,使学习者明显的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了学习者的自信心。学生通过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借鉴他人眼光,不但从自己的立场出发,还能达到博学精鉴,在情境的认识程度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等不同方面都有了很大一步的提高。针对经验不足和失败困扰的学生来说,可以改变他们对学习的认识,提高他们思维和行动的能力,为体验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种评价观所带来的自信力具有强烈的自我激励功能。
合作学习以集体教学为出发点,针对传统教学忽视同伴相互作用的弊端,着眼于学生间的互动普遍性。为了改进传统的以灌输为主的中学德育教授模式,将以生生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模式用于德育教学,对德育教学有着积极的影响和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践[M].中国人事出版社.
小学语文一直在我们的学习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从字词的简单认识,到句子成分的分析,又到文章的深刻解读,每个阶段的学习都具有不同的意义,因此,教师应从学生学习的细微处着手,奠定小学语文的学习基础,培养学生的小学语文学习热情。本文以教学的细节处为基础,发现细微的小学语文教学特征,为创新式的小学语文教学提出提供一个良好的开端。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细微 教学 特征
小学语文教学是教师同孩子们一起学习的文学之旅,教师通过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交流。并且可以从中窥探到学生学习小学语文的细节,从而将这些细节反馈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这样无形的互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快乐地学习小学语文。学习细节和教学细节的吻合会让学生觉得小学语文学习并不困难,能够顺畅地学习和理解知识。所以,教师要以细节为突破口,彻底改变学生的小学语文学习观念,使他们乐学、知学、会学!
一、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是轻松快乐的
仔细观察小学语文课堂会发现,多数教师在教学时会出现“自我演讲”的状态,很多学生都没有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或是自己神游,又或是跟不上老师思路,还有的在详细记录课堂笔记。这些都使得小学语文课堂没有生气,学生是处于一种压力下学习的。还有部分教师的课堂是异常活跃的,甚至处于一种不受掌控的状态,学生在“吵闹”的环境中同样很难学习到知识。这些教学细节都提醒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轻松但不混乱,愉快但不吵闹。只要稍稍改变几个教学细节,就可以逐渐完善。教学时要观察学生的反应,没有生气时,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笑话扭转局面;也要改变大量板书的习惯,将重点的知识提示出来便可,让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听讲,而不是记录上;时不时和学生互动,了解他们的思维进度,或放慢或加速自己的讲课速度.
二、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是多样变化的
深入新课改发现,众多的教学方法纷纷涌现,不少具有很强的创新性。但是,真正落实到教学当中的并不多。甚至很多都是在“纸上谈兵”,对实际的教学没有有效的指导意义。也许我们并不缺少提出创新教学方法的能力,只是缺少实践它的能力。透视小学语文教学细节,孩子们不喜欢一成不变的东西,再好的教学方法在同样的一群人身上使用久了,也会产生“抗性”。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是多样变化的,但是更加要求贴近实际,符合自己学生的学习特点,当然更要结合课程本身的特点。
例如,在教学《日月潭》时,空洞的文字表达很难让学生产生共鸣,相反几张简单的图片、影视资料等却能够吸引大家的兴趣。或者还可以让去过日月潭的同学,来描述一下湖泊的平静和美丽,讲一下他们眼中的“日月潭”;在教学《丑小鸭》时,又可以采用话剧的形式,让学生们深入角色去扮演丑小鸭、白天鹅及里面形象鲜明的其他动物。让他们处于那个环境中去体会丑小鸭的坚持和勇敢,这也正是本文表达的中心思想;《纸船和风筝》的学习可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让同学们自由分组,按照自己喜欢的,是风筝还是纸船,然后再在公园里和大家一起玩纸船、风筝的游戏。让他们在团队合作中体会到快乐,学习到真正的团结精神。
三、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是精彩实用的
研究近年来的教学情况,发现教学往往会陷入这样的误^:小学语文教学就是文邹邹的学习,难以像数学那般可以拿来“显摆”,可以明显的表现在生活当中。觉得学习小学语文的自豪感没有算对一个数学题的自豪感强烈,这实际上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漏洞,是需要改变的小学语文教学细节之处。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是精彩实用的,就像是它本身那样,变化多样的形式,多彩丰富的表达,充满奇幻的内容等等。小学语文学习不要将目光放在认识字词上面,更要教学生如何去使用它,如何用它让自己得到更多人的肯定,如何提升自己的魅力。因此要将小学语文的学和用结合在一起,通过使用来让学生更有自信心和兴趣,然后激发学的动力。
教授《那树》一课时,我曾让学生认真品读蚂蚁和大树道别时的片段,体会动植物界的友情,并找同学分别扮演大树和蚂蚁,当时学生们热情很高,言语表达还挺感人的。课后同组老师一致认为本环节设计效果很好。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会更加清楚,特别是在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会想起来这篇文章。此时去给他人解释,一定会获得掌声;又或者学习《清澈的湖水》时,先让学生畅谈一下从出生到现在的周围环境变化,湖泊的变化,天空的变化等。然后发动学生响应环保的号召,在社区或者是城市的护城河旁边做公益宣传,不仅自己做到环保,而且也要鼓励别人去做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
四、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是积累提升的
深入学生的学习习惯不难发现,他们对知识的积累能力比较差,课堂上的小学语文教学知识体系也比较零散,有的时候甚至在做无用功。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更加不利于小学语文的初级学习阶段。因此,改变课堂教学细节,从积累知识和反思学习开始。每节课都要仔细规划教学细节,凸显每一步的教学意义。让学生能感觉到自己每次小学语文学习的知识积累,感觉到自己在成长。学习过程是一个积累过程,因为知识都是相互关联,互为基础的。中小学生正处于一个学习态度和习惯养成的时期,很容易受到老师教学思维的影响。在课堂上,注意引导学生回想旧知识,然后启发学习新知识,将两者的联系凸显,让学生可以相互关联记忆。加深印象,并且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
总之,透视小学语文的教学细节,能够发现很多细小的问题,虽然不严重,但是经过教学放大会产生较多不利于学生成长的因素。因此,我们应从细小点着手改变,全面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统整(Integration)一词源自拉丁文integrare,意指“使其完全、圆满”,或指“透过构成部分或要素的添加与安排,使其成为一种更完整、和谐或统合的存在或实体”。将统整的概念应用到教育上,并不是新鲜的创举,以往中小学课程中的团体活动和生活教育都体现统整的精神。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的教育要依据社会发展对人的需要的多样性及办学的方向性,自主选择个性化的发展模式,以“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的独特理念引领办学方向,形成各自的教育特色,完成各自的课程统整。
南京市艺术小学(南京小红花艺术团)是一所团校合一的全日制公办学校(简称“小红花”),创办于1957年,是全国首创的集文化教育、艺术教育与舞台表演于一体的少儿艺术学校。下面以该校为例来谈谈艺术教育特色小学的课程统整。
一、课程结构设计的基本思路
1.将学校的课程体系纳入整个学校的发展规划
学校的课程体系是整个学校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以学校为主体进行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统整工作,应该纳入整个学校的发展规划。艺术特色学校的课程体系在整个学校发展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体现在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中。“小红花”的办学理念是:“和谐教育,艺术修身,为每一个孩子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素质基础。”
2.适切地处理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关系
学校课程要涵盖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使这三个层次的课程相互结合成为一个有序而高效的整体,因此艺术特色学校的课程结构设计必须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小红花”的课程体系基本是以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为主,地方课程只是结合进来。
3.在课程结构设计中充分考虑到课程的局限性
其一,人的发展是有局限性的。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涯,学生所能开展的学习、所能获得的发展是有限的,我们不能对这六年有过高的期望。
其二,学校教育是有局限性的。学生有大量的发展是通过家庭和社会教育来完成的,不能期望学生的素质发展完全通过学校教育完成。
其三,学校教育中课程的作用也是有局限性的。学生通过学校的课程教育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但学校的学习不可能完全课程化,还有许多学习是情境生成的,无法也不需要以课程的形式加以具体规划、设计。
因此,“小红花”在课程结构设计时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对课程的总量加以限定,不能太大;二是对需要以课程形式来设计、规划的学习内容必须严格筛选,将特别重要的学习纳入课程框架,而不是将所有的学习内容都纳入课程;三是对那些无需纳入正式课程的学习内容,一般只做指导性的规定。
二、课程结构设计的宏观框架
(1)国标课程。国标课程是最基本的课程,为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每个有特色的学校都必须完成。主要是语文、数学、英语、品生、科学、美术、体育等。
(2)拓展课程。拓展课程是在国标课程的基础上,对学生某个或某几个方面的素质发展加以强化而形成的课程,以校本课程为主。“小红花”的拓展课程主要有舞蹈、声乐、器乐、英语口语等,大部分的课程已经成为学生的必修课。
(3)微型课程。微型课程是容量小、学习时间短的课程。“小红花”的微型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对出访国家的系列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消防与安全等。
(4)自主探究。当今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自主探究发展,学校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和条件是非常必要的,为此,学校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艺术特色学校的自主探究可以不以课程加以规定,不规定学习的内容,而是给出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学习目标及内容由学生自主选择,教师加以适当指导。
“小红花”上述四类课程的占比如下:国标课程占50%,拓展课程占40%,微型课程占5%,自主探究占5%。
三、课程统整的方式
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的课程结构统整就是将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紧密结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课程学科属性、学习规律及方法进行统整。
1.按学科进行课程统整
学科之间各自分立、界限模糊,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学生发展的需求,按学科进行课程统整。
学科内统整——将某科内容相关的某几课加以统整,设计为较大的学习单元。“小红花”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如舞蹈中的“民族舞课”融合了藏族舞、蒙古舞、新疆舞等,让学生通过单科统整的学习方式,体会中国民族舞的丰富内涵。
学科间统整——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以统一的主题、概念、基本学习内容联接不同学科,但仍维持分科教学,采取大单元设计教学的精神,以某一科的单元主题为中心,其余学科则配合教学相同的或相关的主题,使各学科的教学内容获得联接。如“小红花”的“欣赏课”就属于这一类,它不仅含有舞蹈赏析,也含有音乐成分的分析。
科际统整——打破原有学科界限,统整设计学习内容,学科知识和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在课程设置时把学生的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内容统整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理解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小红花”的“舞台实践”课融合了语文、社会、艺术、人文等学习领域,让学生在舞台上充分展示自我、完善自我。
2.从参与者的角度进行课程统整
根据课程设计参与者身份的不同,“小红花”的课程可统整为教师设计、师生共同设计、学生设计三种类型。
教师设计的课程,即由学校教师自行设计的统整课程,学生并未参与。“小红花”的声乐基础教程、舞蹈基础教程等即是如此。
师生共同设计的课程,学习方案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协商、合作设计出来的。如“小红花”的“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及小故事”就是师生共同合作设计出来的。
学生自行设计的课程,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或需要设计研究的主题,教师仅在旁提供咨询或协助。
3.按实施方式进行课程统整
从实施方式的角度进行课程统整,有以下三种类型:
联科统整——顾名思义,就是在维持传统的分科教学的基础上,把数个学科相关的主题结合起来,使学习内容能够相互关联。这种实施方式变动最少,因此最容易实施。如“语文阅读与写作”,是在语文课程下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的课程设置。
附加统整——为了让学生能将分科所学的知识加以整合,由各科联合起来,在一个固定时间段内开展课程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来整合所学的各科知识。如,“小红花”根据学校的文化交流任务制定出一些附加课程,让学生对出访国的风土人情、地理位置及气候变化等知识进行整合,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交流,出访回来后学生根据自身体验进行写作与交流,学校也以板报形式加以宣传。这样的主题学习往往能持续一段时间。
综合统整——打破所有学科界限,将课程目标、学科教材内容、学生真实生活经验等结合起来,通过主题探索的方式来引导学习。这种统整方式改变了传统的课程结构,教师也必须具备较专精的课程设计能力,因此其实施的难度最高。对艺术类课程就是采取综合统整方式,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充分利用艺术资源,大胆实践,开发编制各类艺术校本课程。在课程统整中,根据学生学习的兴趣与需要,围绕艺术类别,以舞台表演的呈现方式,将不同学科的内容进行灵活组合,和谐统整。
“小红花”将艺术类课程综合统整为7类。
舞蹈类:将音乐欣赏、技巧、软度、舞台认识、民族舞蹈等引入课程,丰富学生知识,开拓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内化积累。
声乐类:除完成声乐基础训练外,将乐理知识、视唱练耳、形体、舞台方位、音乐小常识及欣赏统整到整个课程中,使学生得到音乐的享受、性情的陶冶、体能的训练。
器乐类:器乐五花八门,各自小课训练,“小红花”将乐理、合奏技巧、打击乐、形体、音乐欣赏等统整进课程,同时教给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高雅的生活情趣。
形体课:将舞蹈、体育、音乐融为一体,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一门独特的课程贯穿于学生的艺术生涯,既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力,也锻炼了他们的体魄。
合唱课:将合唱技巧、无伴奏合唱、小合唱、大合唱等都引进合唱课,鼓励学生与别人合作,使学生的学习更富有时代特征。
排练课:不管哪种艺术类型都安排了一定量的排练课,排练课的内容有两项,一是“小红花”原有精品节目的排练,二是新创作节目的排练。新老节目有机整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舞台实践类:“小红花”通过每年的南京市艺术节、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各类艺术考核、大队部活动等舞台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舞台表现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课程统整的评估
在学校课程统整中,“小红花”注重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进行有效评估。评估中坚持多元化、多样化、综合化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诸方面的综合因素,多方面采集和收集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特别重视发展过程的形成性评价,为终结性评价奠定基础、提供依据,使终结性评价具有客观性和说服力。在有效评估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工作的思路和计划。
“小红花”每年进行两次艺术考核,既是对学生的艺术课程学习效果的考核,也是对教师的艺术教学成果的总结,同时还是对学校整个课程统整效果的检验。
五、课程统整的意义
课程统整对艺术学校的特色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一,有效促进了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通过课程统整,“小红花”培养了一支素质高、专业精的教师队伍,成为学校课程建设的领头羊。
其二,有效开发了学生的潜能。通过课程的整合,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越来越强,综合实践能力大大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强化,综合素质稳步提高。几十年来,“小红花”的学生文化学习成绩一直位于南京市上游,艺术素养及水平居于世界一流。
其三,巩固和发展了学校的特色教育。国家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统整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小红花”通过课程统整,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课程体系,使学校的特色教育得以巩固与发展。
此外,在课程统整的过程中,我们还认识到,教师的合作意愿及相互尊重是非常重要的,而教师的自由组合是形成和谐团队的重要条件。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就是要把不同经验、不同背景、不同资格、不同知识领域的教师组合成一个战斗的堡垒,提升教师的教学优势,促进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使学校的课程统整获得成功。
关键词:“3的倍数的特征”
3的倍数的特征迥然区别于2、5倍数的特征,即使同样是运用不完全归纳的方法,3的倍数的特征的发现过程亦与2、5倍数的特征的发现过程有着显著的差异。从某种意义上讲,2、5倍数的特征的探索活动,对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具有一种负迁移作用。那么,在学习 “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中该如何处理好前面的学习经验与后继学习的关系?如何结合学习的内容,合理设计探究的台阶,使“3的倍数的特征”的发现过程成为一个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与引领下,结合原有知识经验与方法策略有效探索、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这成了在教学设计中需要突破的一个难点。
在变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我确定了“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索”的教学指导思想,为学生提供可操作探究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结合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策略在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下展开探索,让学生在3的倍数特征的本质属性的甄别发现中自主建构知识的意义,并在经历更为有效的探究活动的过程中,积累宝贵的数学活动经验,得到探究数学问题有效思维方法的训练,积淀基本的数学思想科技小论文,提升这一内容的教学价值。
【教学片断】
师:前面我们学过了2、5的倍数的特征。你能用3、5、6三个数字组成是2的倍数的三位数吗?
生:356 536
师:要使写成的数是2的倍数,要注意做到什么?
生:这个三位数的个位上只能是6,因为只有个位是偶数的数才是2的倍数。
师:再用这三个数字你能写出几个是5的倍数的三位数?
生:365 635
师:写5的倍数又要注意什么?
生:个位上只能是0或5。
师:你还能用这三个数写出是3的倍数的三位数吗?
生1:(快速而兴奋地回答)能。
师:你来说说看。
生1:653563 356 536
师:你能这么快就写出了四个数,能跟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有什么样的规律吗?
生1:我是从前面写2、5的倍数的方法得到启发的。是2的倍数的数个位上都是2的倍数,是5的倍数的数个位也都是5的倍数,所以我觉得个位上是3的倍数的数就应当是3的倍数。
师:你很善于思考,能从前面学过的方法去学习新的知识。这是一种以旧学新的方法。同学们,你们觉得他这种想法有道理吗?
(有生在思考,有生开始动笔算)
生2:(稍有困惑)我觉得行。
生3:我刚算了一个,好像不行。653除以3不能得到一个整数的商,也就是说653不是3的倍数。
师:对,算一算,验证一下,这是最有说服力的方法。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生纷纷动手计算验证,发现生1写出的4个数都不是3的倍数,每个数除以3都有余数2)
师:看来3的倍数不像2、5的倍数那样容易判断。那3的倍数又有什么新的特征呢?你们想不想知道?
生:想!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揭示课题)
师: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任意用几根小棒在数位表上摆出一个数,比如用8根小棒可以摆出26、53、125……,再算一算验证一下摆出的数是不是3的倍数。多摆几次,再把你的验证结果和你的发现跟组内的同学交流。
小棒根数
组成的数
是否是3的倍数
一、话语方式的个体性和普遍性
话语方式指小学教师在教学教育活动中对语言形式的积极选择和组合,其个体性和普遍性通过语言形式和手段来表现,并且是各种语言格素彼此融合中的体现。
(一)语言形式
1.语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表现教师语言风格的重要物质材料。由于教师主客观条件的差异、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的不同等,他们在语音的选用上总会带有个人色彩,于是往往形成不同的语言风格。如有的教师喜用叠音、拟声等形式,使语言富有清新鲜活的色彩;有的教师爱用儿化韵,显出亲切柔美的色彩。这样,不同的语言风格在语音上就会呈现不同的特点,具体反映在音质、音速、语调、节奏等方面,如铿锵激越的语言风格往往是抑扬顿挫的;庄重典雅的语言风格则是低缓沉稳的。同时,小学教师语言的声音形式往往都具有儿童化特点:亲和甜美、抑扬顿挫,语调起伏多变,并通过各种手段显出天真的韵味。这种富于变化的儿童化音调,就是小学教师语言风格的普遍性特征。
2.词汇。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显著的语言风格要素。汉语词汇丰富,不同的形式往往蕴含不同的风格色彩,有着巨大的风格潜势。于是,教师对不同风格色彩的词语进行个性积极地选用后,便呈现出了不同的风格特征。试看同样是诗歌《瀑布》导入,却因词汇的不同选择而表现出了不同的语言风格。例1:师:小河轻淌;长江滔滔;大海更是波涛翻滚着奔腾着。不管是小河,长江,还是大海,都是日夜不停地向前流着。然有种水,却不是向前流,而是从很高的山上倒下来的。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生回答后)有谁见过瀑布?有同学一定想,明明是水,怎么叫瀑布?还有同学可能想,瀑布从高山上直接往下倒,一定美妙极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瀑布的诗。例2:师:同学们,谁见过瀑布?谁能简单介绍下瀑布?(生回答后)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瀑布》。这两段教学语言不同的格调和气氛,表现在这些风格词语的综合运用中。例1中轻淌、滔滔、波涛翻滚、奔腾、日夜不停、美妙这些词的综合运用形成了这位教师诗情画意、娓娓动听的语言风格;例2中则表现了这位教师干净利落、质朴简练的语言风格。可见,小学教师语言风格的个体性突出地表现在一系列词汇的个体性中,而词汇系列的个体性又体现在它们的语音、语义和色彩中。同时小学生以感性思维为主,词汇量少,理解力弱,教师在词汇选择时便会相应地趋于儿童化和浅近化,所以小学教师语言中的词汇整体看来具有浅显化、感性化和形象化的特征,是照顾式语言特点的具体体现。
3.句式。汉语句式丰富,不同的句式系列又具独特的表现功能,蕴含不同的风格色彩。这样丰繁的句式域就为教师提供了极大的选用空间,如简约明媚的短句;活泼灵巧的倒装句;情感强烈的感叹句;等等。小学教师为适应小学阶段特点,句式运用往往都具有通俗直接、情感突出的风格特点,且还会尽量避免复杂长句的使用,这也都是小学照顾式语言特点的具体体现。同时,不同的小学教师由于各种原因,又会呈现各自不同的语言风格,表现出自己的个性特点。试看于漪老师讲授《春》时如此导入:我们一提春,眼前就仿佛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一提春,我们就会感到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很多诗人都用彩笔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当于老师深情描写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娓娓叙述无限的生机时,这种春意融融、勃勃生机的情与景跃然脑海,她将这份春意美景表现得淋漓尽致。于老师的这段导入,正是在有力而深情涌现的肯定句和情感浓挚的感叹句的综合使用中,呈现了她娓娓动听、声情并茂的语言风格。
(二)语言手段
语言手段是指综合运用各种语言要素而形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言语表达方式,它同样是体现风格的重要因素。这里专指修辞。郎吉努斯《论崇高》中就指出形成风格手段之一是修辞格的妥当运用。教师语言风格与修辞运用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小学教师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知识常化深为浅,化静为动,于是常会选用各种不同的修辞;同时基于小学生的特征,教师又往往会倾于选用浅显直观的修辞。小学教师语言的语言手段格素具有浅显性、直观性和童趣十足的风格特色。当然,不同的教师在修辞选用中也会有所偏好,从而呈现不同的特点,形成不同的语言风格。如含蓄柔婉的语言风格,在修辞上往往多是婉曲、双关、比喻等的运用;繁丰疏宕的风格,则多是反复、排比、联用等修辞的使用等。试看窦老师抒情的语言风格,在修辞运用中是如何体现的:你已感受到,一枝红杏因何来,只因墙外有郎才。春色满园你还想看,柴门就为你打开。所以我的朋友,你热爱我的红杏,我这一枝的特别让你想象那份春色满园。刚才,让杏花和你们说话,这红杏和这花草真会说话吗?叶绍翁和园主人真能对话吗?那为什么我们能感受那么多?全在于我们的想。想象园子有多美,园子就有多美;想象园子怎么热闹,园子就怎么热闹。这些都源于那一枝红杏。所以就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但闹中我们却突然发现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我们想的。突然我明白了,心有多大,园子就有多大。一切都还是全凭我们的心啊!那就让我们静静地轻轻地回去,把我们所感受到的,深深地留在我们的心中吧!
窦老师交叉运用了押韵、反问、设问、排比、引用等各种修辞,且浑然一体,她通过这样情感充沛的语言,使学生体会到心有多大,园子就有多大。一切都还是全凭我们的心啊!。而且也充分表现出了窦老师生动形象、娓娓动听的抒情语言风格。
二、小学教师体态语的个体性与普遍性
小学教师语言风格还体现在体态语的展现中。教师体态语是教师语言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是教师传递信息、表情达意使用的一种无声语言。小学教师体态语有普遍性特征。小学生对事物及学习的注意力时间短,对动作的敏感度又强于对语言的敏感度,于是学生会从教师的体态语中获取更为丰富也更为形象的信息。所以小学教师的体态语具有开放性、丰富性、情感性的特点,且极具表现力,总体呈现出儿童化的风格特色。
同时,不同的教师有其自身的习惯特点,有自己喜好的体态动作,又基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科特征,往往会选择不同的体态语,从而呈现不同的风格趋势。如夸张多变、幅度较大的体态语,容易呈现幽默或生动的语言风格;表情平和、幅度较小的体态语则往往形成温婉的语言风格。如著名于永正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就离不开他惟妙惟肖、活泼有趣的体态语的使用。
三、小学教师书面语的个体性和普遍性
摘 要:科技创新以及人才的培养在当今时代是维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STEM教育的发展对于培养创新型优秀人才来说已经得到来自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STEM是在2006年1月31日,时任美国总统布什在其国情咨文中公布的一项重要计划,即《美国竞争力计划》,提出在新时代中要培养具有STEM素养的人才是教育目标之一,将这称之为全球竞争力的关键。这一观点在世界引起了很高的重视,对于正在探索实验道路上的小学科学课程也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可见,一般的教育方式及目标已经不能顺应当今时代的发展需求。从STEM教育的发展历程、基本要素、对小学科学课程的影响以及能否用于小学科学加以分析。
关键词:STEM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整合可行性
所谓的STEM,就是包括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因此,STEM教育就是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教育。STEM教育的核心素养是创新思维,这一点与传统教育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说,将STEM教育与小学科学课程整合就有了一定的必要性,让小学生从小就对科学产生一定的兴趣,并主动在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的同时创新并发现一些新的事物。
一、STEM教育融入小学科学课程中的方法
1.从教材上分析的视角来看,在科学教育领域,美国的教材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而且已经有了不少的研究成果。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了解美国科学教育的特点及整体发展趋势,也能通过教材的内容丰富、结构适当以及语言生动,进而了解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的呈现方式、各种功能栏目的合理安排。而且对于小学科学教学教材来说,采取了图文并茂,问题和故事结合呈现的方式,适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2.从研究项目的视角来看,让学生自主开展一个STEM的研究项目是培养STEM素养最好的方式。从发现研究问题,到自己得出研究方法,这一个完整研究过程最好是自己亲身去体验,因此STEM教育的方针在于让小学生在科学课程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完成,这对于小学科学课程来说也是很关键的一点。
3.从STEM课堂的特点来看,STEM教育回归了科学教育的本质,即探索和发现世界的过程。科学引领学生探索世界,让学生能够学习到设计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的能力,是STEM教育课堂的精髓所在。在课堂上,教师的引导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主组成讨论小组,进行对问题的探讨活动,以便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对科学的兴趣。
二、STEM教育对于小学科学课程的影响
1.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
从上述问题来看,教师在STEM教育中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当然已经不能满足STEM教育的需要,因此,必须以更好的教师专业能力来配合。另外,教师需认识到学生STEM的测试成绩并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善于发现、勇敢创新、积极分享的良好品质才是STEM教育的目的。教师需要深入地了解自己的专业能力,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并及时引导学生到正确的创新思路上,给予每个学生以公平公正的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STEM素养。
2.学习质量在于创新性和可操作性
对于创新型的学习方法,所得来的效果必定会是学习能力的多元化,在促进社会多元化发展的同时,也能将消除人们对STEM教育的历史偏见。STEM教育注重的是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小学科学课程中得到的创新解问题的办法加以操作,一方面在增强学生学习科学信息的同时,也能加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积极创新,使STEM教育在小学科学课程中能得到更好的整合。
3.对小学科学课程有更强的重视
在普通教育上,教师的传授解惑一直以来是教育的重点发展方向,在此过程中,忽略了小学生的自我成长及接受知识的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科学思维的发展程度决定了在这个道路上能有多大的作为。因此,更应重视STEM教育对小学科学课程的影响,将科学知识及早地与学生接触,使小学生对科学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4.做到对教育评价体系的完善
美育是通过一定的方式、设施培养人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点、审美情趣、是提高人欣赏美和创造美能力的教育。美育是武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外武术教育从性质上看,有它的特殊性,它具有专业的武术教育特征,又有群众武术教育普及性的特征,同时又有学校武术教育――基础教育的延续和提高。校外武术教育,是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教学认知系统,教学中不能仅着重形体活动,更应讲究内在的精神、意向以及呼吸与形体动作的密切配合,所以,美育对培育武术学员的心理美与形体美的完美结合具有一定的特殊教育作用。
因此,我们应突破武术只停留在健身、技击等固有的价值观上,看到它包含着极为丰富的民族文化及传统哲学、美学的思想和智慧。通过习武,接受武术道德思想的熏陶、教育和影响,锻炼人的意志品质,培养人的气质个性,及至铸造和净化人的心灵品格,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二、美育在武术教学中的表现特征
武术套路是以优美的艺术性为特征的运动项目,武术美育的基本表现特征有姿势美、节奏美、劲力美、传神美、结构美。武术套路讲究动作形象完整,对“手、眼、身法、步”“精、气、神、力、功”等,在技术上讲究姿势正确,方法清晰,姿态多变,与眼相随,精神贯注,劲力顺达,节奏鲜明等等。
(一)姿势美
又称造型美,武术的造型艺术之美有动静之分。武术演练套路的造型是一种表现性极强的艺术,运用动静造型在不同时空上的运动,形成一幅幅连续不断的定格画面,从而透现出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美。
(二)节奏美
美学家们认为节奏是自然的组成部分,加强节奏感往往能使自然美升华为艺术美。武术套路节奏鲜明多变,气韵生动。近代竞赛自选套路的发展在节奏变化上尤为突出,动作衔接巧妙,连续性强,动静分明,井然有序,变化快,起伏转折有韵律。快速、多变的节奏是套路运动中一条重要的美学规律。
(三)劲力美
武术中的劲力均从“发劲”和招式着眼。如长拳中讲“劲力顺达”,富有“寸劲”,而出手含蓄,要求“起于腿、发于腰、催于肘、达于手”,协调顺畅,力点清晰。南拳的特点是步稳势猛,套路中多短拳,擅标手,上肢功夫尤为突出,动作刚劲有力,富有一种“阳刚之美”。又如太极拳推手,它是一种柔中寓刚,绵里藏针的双人对练。朴素无华的形意拳,整齐简练而又沉实的劲力,会使人心潮、筋肉随之铿锵而动,寓美于劲健之中。
(四)传神美
传神是武术套路是最高艺术境界,武术运动中尤为重视精、气、神的作用,讲求神形兼备,心动形随,意发神传,这使人能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和蔼的意境美中。
(五)结构美
即武术技术配合组织美。结构的艺术性和编排常常孕育着审美理想,武术套路很讲结构,首先是完整性,起、承、转、合,都要精心构思,反复推敲,犹如一首乐章,其次要符合技击规律,注重虚实、高低、轻重、开合等变化。
三、美育在武术教学中的渗透
武术套路是动态美的艺术性活动,武术本身就蕴含着育美因素,负有育美责任。因此,我在教学中积极渗透让学员提升思想美、培养审视美、实践形体美、加强乐感美的教育。
(一) 教学中渗透思想美的教育
武术是通过身体运动进行的教育,通过武术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还可以磨练意志,培养勇敢顽强、坚毅不拔、不畏艰难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胜不骄、败不馁的高尚品质。我在武术教学中,一向重礼仪讲道德。“未曾学艺先习礼,未曾习武先习德。”因此,这就需要加强武术教学中的武德教育,渗透尚武崇德,是习武者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武术教学的内容丰富多彩,运动形式多样,锻炼方法独特。因此,结合上述特点和要求,我在2005年到2011年的7年间,通过负责开展“上海市青少年民族文化培训”浦东武术培训活动的过程,全面渗透思想品德美的教育,7年间,共有1000余名武术学员接受我的武术教学。如:在集体项目练习中,我培养学员的组织纪律性,团队精神和责任感、义务感;个人套路演练中,培养学员勇敢顽强,坚韧不拔、刻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对练表演能够培养沉着、果断、机智、灵活的应变能力和自控能力,以及互帮互学、团结友爱、互相配合、互相尊敬的思想品质;竞赛、评比中培养学员朝气蓬勃、力争上游、奋发拼搏的竞争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这些优秀的思想品德,道德情操,体现了思想美对武术教学的重要作用。
(二) 教学中渗透审视美的教育
通过武术运动还可以使人体的自然美得到充分的发展。我在青少年活动中心武术教育中重视审视美的功能开发。正如马克思所说,不管是艺术美、还是自然美,对于那些未曾接受审美教育的眼睛,其迷人之美是不能呈现的。教学中,我将英姿飒爽的剑术运动员,勇猛刚强的刀术运动员,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春秋大刀运动员那种集力、健、美于一体的形象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现给学员,给与他们审视美的熏陶。
近7年中我先后任“香港国际武术传统比赛”的评委3次,每次出任评委的同时我都将大量的视频资料带回给学员观看,通过欣赏高水平比赛的的直观体验,具体讲解武术套路中优美的艺术性,通过姿势美、劲力美、节奏美、传神美的模仿练习,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使之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三) 教学中渗透形体美的教育
武术中的动作强调协调、规范、舒展大方、挺拔有力,有卧如弓、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之说。通过武术锻炼,有利于发展人体的柔韧、力量、速度、协调、耐力等素质以及骨骼肌肉的弹性。武术既重视躯体的锻炼,又注意身体形态的锻炼,这些恰是表现形体美不可缺少的审美要素,对于学员形成健壮匀称的体格,培养健美的姿态,轻捷矫健的动作,落落大方的风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从而使形体塑造的更加健美。
武术动作多而复杂,变化各异。我在教学中,强调动作阴阳刚柔、顿挫张弛、快慢缓急之中的节奏具有淋漓酣畅之快及细腻和顺之感,象稳健的平衡动作、疾速的翻转和出色的腾空动作要做的令人回味无穷,叹为观止。我还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加完美的示范和优美的语言引导,使学员能够心领神会,使之尽快掌握所学动作、得到各种优美动作的形体锻炼。近5年间,我带领学员先后参加“上海市精武杯中小学生武术比赛”,“2011年第六届国际香港武术比赛”等,先后获得集体一等奖,个人一、二、三名等多项,我也因此获得优秀教练员称号,评委对我带领的参赛学员在形体美方面的教育给予高度评价。
(四) 在教学中渗透乐感美的教育
音乐与武术套路的结合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将音乐与武术套路训练、比赛和表演相结合,不仅可以完善武术套路的“新、美”内容,提高欣赏性和艺术性,更能推动竞技武术的发展和武术套路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普及。我通过音乐和武术套路都具有的节奏感、欣赏性、艺术性培养学员动作的韵律感,激发学员做动作时的内在情感和表现力,增加学员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和音乐的鉴赏能力,烘托表演气氛和艺术感染力,使音乐的美感与动作美感完美的统一,有助于提高武术套路的欣赏性和艺术性。
四、思考
武术套路是一种表现其独特艺术美的运动形式,通过教学和练习,可使学员受到美育教育;武术套路教学中,培养学员的思想品质、形态美、乐感美,能帮助学员形成正确优美的动作概念和高尚的精神美;教师在传授学员理论和技术的同时应加强学员对美的鉴赏能力,寓美育于武术教学之中,充分发挥武术教学的育美功能,不断提高学员的审美能力。基于校外武术美育教学实践的特质,我将进一步进行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全国武术训练教材(理论部分)
2.李莲生:《武术教学应注重培养审美能力与建构审美心理》,1996年3月。
3.梁力夫:《体育科技》,1998年8月。
摘 要 网球运动在当今时代下越来越多的受到年轻人的青睐,尤其是一些高校的学生,网球运动的普及以及普修课的大范围开展,为他们学习网球提供了一系列优越的条件。但在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主要从高校网球教学过程的特征入手分析,由点及面,由深入浅的有针对性的去优化网球教学过程,使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更好的去接受偏向于社会化以及有利于终身体育形成的教学内容。使教学环境与教学效果得到明显的提升,从而在技术和综合能力上促进学生的进步。
关键词 网球运动 高校 教学过程
一、高校网球教学过程的特征
(一)复杂性与重复性
首先从学生层面来看,从零基础到二人能够对拉起来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网球运动自身存在的难度加上初学学生对并不熟悉的网球的接受过程,会让学生感觉学好网球并不简单,然而对教师来说也无疑是一个复杂的教学过程。因为网球对于学生脚步的灵活性要求很高,但是步伐的移动又和对来球的预判紧密相连,教师单纯的语言描述与动作示范不能代替学生对动作技术的进一步掌握,因此教师需要寻找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
教学过程本身的周期性特点让网球教学增添了重复的特性,对高校网球普修学生来说,学好正反手以及发球技术是关键的环节,可能在教学过程当中课程内容的设置更多的是正手反手以及发球的多球循环重复练习,因为网球的单个技术的掌握需要长时间重复练习的积累,这种重复性可能会让学生对学习网球的兴致大大降低。
(二)合作性与竞争性
在网球教学过程当中会频繁性的需要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合作,师生之间的合作性体现在学生帮助教师做示范以及课上教师和学生的良好配合以达到教学效果等,在n堂上,良好的合作关系对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以及学生的进步有很大的帮助。学生之间的合作性主要体现在练习过程当中,比如一人打球一人喂球,两人之间的对拉球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仔细观察二人搭档之间合作的是否有效率,是否默契,技术水平是否相当,因为课堂上很容易出现学生之间分歧比较大以及性格不合的现象,所以在开课之后的前几节课内,尽量帮学生选好适合自己的“合作伙伴”。
有合作当然也会存在着竞争关系,当学生大致掌握了正手反手技术动作之后,不论是在课上练球的对比还是在一些小比赛中的胜负都关乎着学生之间的竞争性,而这种竞争性是一把双刃剑,有的学生在比赛中愈挫愈勇,正视自己的不足之处,虚心向他人请教,于是进步的特别快,也存在一部分学生由于个人心理,技战术的欠缺等各方面的因素可能在比赛过程中发挥失常,自信心会受到打击,产生自卑心理,导致后边学习过程中积极性大大减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的运用这种竞争性在一定层面上会对学生形成一定的保护作用。
二、网球教学过程的改革策略
(一)“小家庭”模式教学过程
在新授课之前,整个教学过程统一采用分组的教学模式,由单纯的二人一组转变为四人一组,这四人通过自己组合就成为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个“小家庭”,成员之间共同进步,遇到困难互相帮助,共同解决。玩的特点就是要从这一个个的“小家庭”入手,传统教学过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当然是不能分离的,但是要想让课堂充满凝聚力与吸引力,首先需要学生有一种不甘落后的态度,刻苦训练的决心以及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当小家庭与另外的小家庭去PK时必然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无名的小压力,促使他们积极的去学习,而教师也在无形当中为课堂效率作出了贡献。
用学习网球正手击球为例来详细介绍一下“小家庭”模式,当教师讲解完动作之后,四人一片场地开始练习,没有固定的二人搭配。教师讲完具体的动作后,四人一组开始练习,然后课的结束部分进行小竞赛,看哪一组的击球质量更高,动作更准确,最后由教师和另外的小家庭进行评价,并记入学期末的考核成绩。
(二)课程具体化,分类化
将每一个星期的课具体到取名字上,比如周一的游戏课,周三的竞赛课,周五的步法课等,当然这是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教师会提前将下一节的课堂内容告知各个小家庭组长,然后每个小组员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结合课上即将学的内容以及技术去组织充满趣味性的游戏,竞赛等,每一组的设计都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当他们自己设计的内容在课上真正的得到检验取得成功并得到教师的肯定时,这种收获是无可厚非的。
(三)对教师进行教学技能传授方面的培训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想优化教学过程,对教师的培训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教师有一个新的认识,对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要有宏观的把握,积极地在课堂上展现自己,而学校需要对教师进行统一,可行的教学策略培训,对教师进行“快易网球”教学的培训,一是对教师自身技能的要求,二是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有进一步的创新,提高教师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教师作为一种专门的职业,有异于其他职业的特殊行为方式,即从教的人要具有教师角色意识,而师范生由学生角色到教师角色的转变,需经过教师角色认知,教师角色认同和教师角色实现三个阶段,因此,学校要对教师根据这三个阶段针对学生教学技能的提高进行一系列培训,预防教师自身素质的欠缺。
参考文献:
[1] 李箐F.新体育课程纲要下普通高等学校网球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9(12):70-72.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评价
随着英特尔未来教育在全球的推广,经过十年来在我国的不断推进,该模式正逐步推向全国,深受我国广大教师的普遍欢迎。目前,一些高校思政课教师也尝试着把英特尔未来教育运用到教学中去,发挥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效果十分明显,这对于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高校思政课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效果如何,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评价体系对其进行评价。因此,构建高校思政课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对于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高校思政课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评价的设计原则
教学评价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原则,利用有效的评价方法及技术对教学活动的价值和教学效果进行判定。高校思政课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评价是高校思政课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中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吸引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对高校思政课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评价体系进行设计是十分必要的。根据构建教学评价体系的有关理论,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的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1 评价导向要体现自主性和协作性
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为学习环境,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进行小组合作和互助学习,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项目,共同达到知识的建构。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评价应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评价。由于学生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络进行创设情景,进行自主选择相关的信息资源,与传统思政课学生所获取的信息相比,无论是从时间还是空间角度来说,学生的选择更具自主性和广泛性,这是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模式最重要的特点。同时,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评价应根据思政课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模式的特点,对学生的协作性进行评价。这种教学模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小组交流合作,通过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评论,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作品展示的反馈情况来调整教学,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真正交流。因此,导向性原则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学活动评价要有利于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自主性和协作性。
1.2 评价载体是任务驱动学习
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政课中所采用的是任务驱动式的一种建构主义学习方式,它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在任务驱动的过程中,无论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还是与组员进行交流与合作,都大大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体会到自己的主体作用,才会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才能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使学习成为了一种自觉的行为。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二是让学生有机会去体验所学的知识;三是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1.3 评价目标是师生共建
传统的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学生很少有机会能参与到教学设计中,师生之间是一种单向式的知识传播方式。而在高校思政课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中,教师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倡导师生互动,鼓励进行学生交流,学生还参与到整个课程建设中,实现了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特色,是这一种新型的平等师生关系。因此,思政课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目标应是师生共建,促进教学相长。
1.4 评价指标科学和可行
高校思政课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评价的指标和方法要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和实际情况。思政课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确定评价标准,对于目前无法实现或没有实效的,不纳入到思政课的教学评价。另外,评价指标应做到具有可操作性,评价语言简明和准确。
2 高校思政课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评价的基本内容
根据高校思政课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设计原则,结合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项目的特色,可以从教师教学理念和方法、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学生学习的态度和情感、学生的作品等四方面构建高校思政课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评价的基本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自我评价和反思。
2.1 教学理念和方法的评价
本层面评价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种理念。学生通过完成项目的情况,以及完成项目后进行的反思是否体现了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2.2 教学设计能力的评价
本层面主要是评价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体现学生的交流和协作精神。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模式强调任务驱动,学生进行教学设计是一种基于任务和项目的能力学习,学生根据教学设计后提出问题,提交一份学习报告或作品。可以从章节问题设计、学习目标制定、教学过程设计、教育技术的有效使用情况和教学评价设计等方面进行评价。
2.3 学习的态度和情感
本层面主要评价的是学生参与到项目学习中的态度。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出勤和合作学习的态度来进行评价。
2.4 作品评价
从这个角度进行评价,主要是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主要从作品的规范性、创新性和可实施性进行评价。
3 高校思政课英特尔未来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是开展评价活动的具体依据,直接关系到评价结论的形成。因此,设计出一套定位准确、系统完整、详细具体、科学可行、操作简便的评价指标体系就显得非常重要。设计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应做到准确性、全面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校思政课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提高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评价质量、增强评价的有效性的重要保障,为进行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评价的实施奠定基础。
为了检验思政课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模式的效果,该指标体系同时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评价。对教师进行评价由思政主任、学科教研室主任进行评价,而对学生进行评价则有思政课教师进行评价。该指标体系由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具体的量化分值和过程评价参考构成。一级指标主要考量教学理念和方法、教学设计能力、学习的态度和情感、学生的作品等;二级指标主要考量框架问题设计、学习目标制定、教学过程设计、教育技术的有效使用和教学评价设计等情况。(见下表)
将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引入思政课是一种新的尝试,对它进行有效地评价体系,不仅是在理论上进行研究的课题,也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中的有效应用,提高高校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有效途径,还是让高校思政课成为“大学生真正喜欢、终身受益”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