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安全标准化评审细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引言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主要内容包括目标、组织机构和职责、安全生产投入、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教育培训、生产设备设施、作业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职业健康、应急救援、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等13个方面。
一、安全标准化建设的推进步骤
目前在安全标准化建设过程中,部分企业安全意识淡薄,忽视安全等情况,导致难以建立预防机制,事倍功半,难以持续改进。如何解决现实问题,结合企业实践事半功倍地开展安全标准化,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按步骤地推进安全标准化。
1、策划准备及制定目标
策划准备阶段首先要成立领导小组,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所有相关的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作为成员,确保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组织保障;成立执行小组,由各部门负责人、工作人员共同组成,负责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目标,并根据目标来制定推进方案,分解落实达标建设责任,确保各部门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过程中任务分工明确,顺利完成各阶段工作目标。
2、教育培训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需要全员参与。教育培训首先要解决企业领导层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其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理解,从而使企业领导层重视该项工作,加大推动力度,监督检查执行进度;其次要解决执行部门、人员操作的问题,培训评定标准的具体条款要求是什么,本部门、本岗位、相关人员应该做哪些工作,如何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企业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相结合。同时,要加大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企业内部资源广泛宣传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相关文件和知识,加强全员参与度,解决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思想认识和关键问题。
3、现状梳理
对照相应专业评定标准(或评分细则),对企业各职能部门及下属各单位安全管理情况、现场设备设施状况进行现状摸底,摸清各单位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对于发现的问题,定责任部门、定措施、定时间、定资金,及时进行整改并验证整改效果。企业要根据自身经营规模、行业地位、工艺特点及现状摸底结果等因素及时调整达标目标,注重建设过程,真实有效可靠,不可盲目一味追求达标等级。
4、管理文件制修订
安全生产标准化对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要求,核心在其内容的符合性和有效性,而不是对其名称和格式的要求。企业要对照评定标准,对主要安全管理文件进行梳理,结合现状摸底所发现的问题,准确判断管理文件亟待加强和改进的薄弱环节,提出有关文件的制修订计划;以各部门为主,自行对相关文件进行制修订,由标准化执行小组对管理文件进行把关。
5、实施运行及整改
根据制修订后的安全管理文件,企业要在日常工作中进行实际运行。根据运行情况,对照评定标准的条款,按照有关程序,将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及完善。
6、企业自评
企业在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依据评定标准,由标准化执行小组组织相关人员,开展自主评定工作。企业对自主评定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整改完毕后,着手准备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申请材料。
7、评审申请
企业要通过《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信息管理系统》完成评审申请工作。企业在自评材料中,应当将每项考评内容的得分及扣分原因进行详细描述,要通过申请材料反映企业工艺及安全管理情况;根据自评结果确定拟申请的等级,按相关规定到属地或上级安监部门办理外部评审推荐手续后,正式向相应的评审组织单位(承担评审组织职能的有关部门)递交评审申请。企业根据自评结果,经相应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安全监管部门)同意后,提出书面评审申请。申请安全标准化企业的相关材料清单一般包括:
1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申请表
2 安全生产许可证复印件(未实施安全生产行政许可的行业不需提供)
3 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
4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制度清单
5 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及安全管理人员名录
6 工厂平面布置图
7 重大危险源资料
8 自评报告
9 自评扣分项目汇总表
10 评审需要的其他材料
8、外部评审
接受外部评审单位的正式评审,在外部评审过程中,积极主动配合,由参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执行部门的有关人员参加外部评审工作。企业应对评审报告中列举的全部问题,形成整改计划,及时进行整改,并配合评审单位上报有关评审材料。外部评审时,可邀请属地安全监管部门派员参加,便于安全监管部门监督评审工作,掌握评审情况,督促企业整改评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企业整改计划为企业针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外部评审末次会议中提出的扣分项及建议项的整改计划。
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
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调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和法制化,强化风险管理和过程控制,注重绩效管理和持续改进,符合安全管理的基本规律,代表了现代安全管理的发展方向,是先进安全管理思想与我国传统安全管理方法、企业具体实际的有机结合,有效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从而推动我国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强化行业监管,防范生产安全事故,促进地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的重要举措。
随着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全面深入推进,使得安全生产领域的一些基础性的、共性的、深层问题日益暴露。一是企业安全生产整体水平不高,工艺技术落后,安全生产设备设施薄弱,安全生产管理不力等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二是一些企业安全标准意识淡漠,不了解标准,或有标不循,“三违”现象突出。三是推进标准化工作的相关制度、配套政策措施有待进一步加强完善等。
这些企业常见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开展,致使不遵循安全标准的生产经营活动大量存在,生产安全事故常有发生。要消除企业生产经营中事故隐患,有效控制安全风险,达到本质安全水平,就必须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把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作为增强企业安全发展能力的固本强基工程来抓,作为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一项主要任务认真实施。各个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抓住有利条件和机遇,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广泛动员,齐抓共管,全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关键词:安全生产 标准化
在区局(公司)正确领导下,在市局(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相关科室通力配合下,经过近一年的努力,9月份市局(公司)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达标评审,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取得阶段性成绩,安全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虽然市局(公司)达到了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标准,但这只是安全管理工作一个新的起点。安全工作是一个发现问题、整改问题,再发现问题、再整改问题的往复推进,持续改进提高的过程,时刻不能放松。下面就如何改进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水平作一介绍:
1 充分认识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国家局、区局(公司)都高度重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对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安全生产长治久安的重要手段,是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的长效制度。实施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精神实质,既是企业通过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彻底排查治理隐患的过程;也是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要求的过程;更是推进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安全管理,确保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实现安全生产最高目标的过程。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持续改进、不断完善、持之以恒的具体工作。虽然公司已通过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达标,但在专业达标、岗位达标方面还是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各级有关部门加强监督、跟踪检查,更需要公司全体员工有深刻的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高度重视,从自身做起,把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摆在重要的工作位置,进一步改进提高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
2 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安全标准化工作的全面改进提高
2.1 学习先进,切实加强对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领导。事实证明,切实推进安全标准化工作,能够使企业从形象、设备设施,到管理制度、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行为,焕然一新。要做到这一点,最关键、最重要、最直接、最有效的经验,就是各单位部门领导要认识程度高、工作力度大、投入精力多、措施得力。只有各单位部门领导高度重视,加大安全投入,没有主要领导的督办和指导,就不会有企业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的高标准;没有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直接指挥,就不会有达到较好的创建速度和效果。要充分学习在安全标准化创建过程中取得的宝贵经验,并把经验,转化为公司推进安全标准化建设的实际行动。集中精力抓隐患问题整改、抓对标达标,全面完成安全生产标准化改进提高任务。
2.2 坚持标准,努力打造出本质安全型企业。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必须严格按照《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YC/T 384-2011)进行对标。此标准和细则是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的重要尺度,必须严格遵守。工作中,要坚持精、细、实抓安全,既要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又要调动他们主动参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积极性,真正使企业逐步形成安全生产岗岗有标准、人人有规范、处处有监督、事事有考核的安全生产规范性管理,增强企业抓好安全工作的号召力、执行力、服从力和落实力。作为烟草企业,要在主管部门的督促下,不断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做好自查自纠,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隐患,推动此项工作顺利开展。要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现本质安全,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又好又快发展。
3 要认清形势,着力推进安全监管工作
总体看,市局(公司)安全生产形势比较稳定,但同时也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安全生产责任制在一些部门和单位还没有得到真正落实,日常监管力度需要增加,隐患排查治理不深入。二是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发展不够平衡。主要表现在专业人员少,人数相对不足等。三是个别单位对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推进落实力度亟待加强。四是个别基础设备设施和人员需进一步整改和配备,如:①岭东物流中心消防水源应该为双路供水,需建立消防水池。②物流中心分拣设备、密集式仓储设备、叉车及空压机等设备设施应该与有资质单位签订维保协议,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③市局(公司)办公楼、岭西物流中心卷烟仓库及岭东物流中心卷烟仓库应该按照消防用电一级负荷供电,既有两路供电线路或由自备发电机供电。④物流中心仓库建议配置指纹锁,加强仓库进出人员安全管理。⑤火灾自动报警和自动灭火系统应有维保。⑥市局(公司)视频监控室应该整合,建议一楼原稽查支队办公室作为视频监控室,值班人员值班时在监控室值守。替换原有模拟摄像头,争取做到全市视频监控系统联网。⑦安全达标评审时专家组建议岭东物流中心应配置专业电工。
4 要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
事实证明,健全应急组织、修订应急预案、组织应急培训、开展应急演练、进行经常性应急管理检查,对遏制生产安全事故、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积极推动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备案、培训、演练和修订等工作,把加强应急救援建设作为安全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性保障,而且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必须完成每年的演练计划。
5 强力推进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活动
安保科将协同相关部门认真组织开展季度安全检查、季节性安全检查、重大节假日前后安全检查以及市局(公司)安全重点部位日常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在检查工作中做到“三结合”,即一是检查与隐患排查治理相结合,对检查和隐患排查中发现的隐患,必须责令存在隐患的单位采取落实资金、落实责任人、落实整改时间、落实整改措施、落实应急预案等“五落实”要求进行整改,做到既诊断又下药;二是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与达标创建工作相结合,通过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进一步发现问题、整改隐患、完善安全生产条件,有效促进达标工作。同时,各个单位部门也要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对本单位部门的安全隐患要切实做到胸中有数,对重大安全隐患要及时制定治理方案,加大隐患治理人力物力的投入。
6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安全培训工作
为提高职工安全素质,防范伤亡事故,减轻职业危害,减少安全生产事故,需加强对职工相关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培训。为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对新进员工、转复岗员工进行灌输式安全培训,即聘请专业人员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对其进行安全知识培训,使其掌握基本安全知识;对不同岗位、不同级别职工积极组织开展安全技能比赛、安全知识演讲、观看事故案例宣传片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通过安全培训,使广大职工掌握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操作水平,发挥自防自控的自我保护及相互保护作用,有效地防止事故。
7 有效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宿制度
24小时值班值宿工作是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国家局、区局(公司)到市局(公司)都非常重视,近一年的检查和抽查看,全市烟草系统24小时值班值宿制度总体执行情况较好,还有个别人员应加强认识。为切实做好此工作一是将值班值宿工作落实情况,作为员工的日常和年度考核排序一部分,纳入考核机制,奖励先进,鞭策后进;二是要加强24小时值班值宿的定期检查和抽查,主管安全领导及安保科全体每天将对全市各单位部门值班值宿情况进行抽查,并在每月安全生产简报中予以通报。各单位部门负责人要切实起到带头作用,将有关值班值宿规定传达到全体员工,使员工真正引起重视。通过采取上述措施,能够使全市烟草系统值班值宿工作特别是市局机关值班值宿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通过企业安全标准化标准,实行更加严格的企业安全管理,建设更加坚实的技术保障体系,实施更加有力的监督管理,采取更加过硬管用的措施,使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使安全生产基础性工作扎实有效,积极为企业安全发展营造和谐氛围,努力为市局(公司)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为实现卷烟上水平这一伟大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莉,崔景云,许立成.浅析中小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J]. 价值工程,2013(13).
[2]刘莉,许立成.由“励志公式”看中小企业安全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02).
对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内部大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我国强化安全生产工作的一个重大的举措。文章对近十年以来我国开展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进程进行了总结和分析,阐述了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的基本现状,详细描述了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基本步骤,同时具体分析了一些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在其安全标准化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
伴随我国经济的加速发展,化学工业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已然成了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多数生产资料以及消费品进行生产的时候都需要各类化学品的参与。但是有很大一部分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特有危险性,容易导致爆炸,火灾或者中毒等事故,故而归属于危险化学品。这些危险化学品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同时也对人们的安全造成了威胁[1]。所以,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安全进行标准化管理是危险化学品行业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1危险化学品安全标准化工作的概述
对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中大力施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是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整体水平,为企业的工作人员以及群众提供生命及财产安全保障的一个重要的方式。安全标准化[2]指企业内部有比较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以及安全生产的具体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细致的操作流程,各个生产的环节能够进行安全的工作,符合有关法律规定的要求,并且能够保持此种状况持续下去。近十年以来,对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极大地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
2我国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现状
危险化学品的从业单位包括化学品的生产单位储存单位、经营单位、运输单位,使用单位以及废弃以后的处置单位等。我国当前有危险化学品的从业单位三十余万家,而其中最主要的是石油以及化工行业,依据各企业管理的水平以及安全生产的状况,可以做如下分类:一是大型石油化工企业集团,其中又以中石油,中海油和中石化为主。这些企业内部的管理体系较为完善,生产设备较为先进,员工的整体素质比较高,企业领导对安全比较重视,而且也有足够的能力和条件在生产安全方面投入资金和人力等资源,促使其在安全生产方面表现较为优异,同时也体现了石油化工行业安全管理的最佳水平。二是原有地方的国有企业。这些企业多已经改制成有限责任公司,管理的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往往因为受到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多出现生产技术落后、生产设备落后、人才流失等问题,造成技术改革缓慢,在生产安全方面的投入不足,对安全方面的管理薄弱。三是各类小型化工企业。很大一部分私营的的小型化工企业,生产设备较为简陋,生产工艺比较相对落后,员工的整体素质较低,企业对生产安全的管理杂乱无章,生产责任无法落实,更有甚者根本就不具有安全生产的能力,企业本身存在很多安全方面的隐患[3]。所以说我国的化工行业还处于易发安全事故的时期,安全生产的总体状况比较稳定,有逐渐转好的趋势,但是当前安全生产问题仍然十分的严峻。亟需通过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来提升企业整体的安全管理水平。
3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步骤
对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必须要细致的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采取针对性的策略。一般,对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步骤有:
3.1进行必要的培训
首先应该以企业生产的具体情况和特点作为依据,选择适合的能够进行安全标准化咨询的单位,分批次对企业内部的管理者、技术人员和普通的工作者进行安全标准化方面的培训[4]。此外,企业内部也要进行各类宣传活动,重点分析安全生产标准化具体的内容以及其意义。
3.2构建完善的制度
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要构建相对全面完善的各种规章制度。在进行此工作以前,先要系统的对企业原有的规章制度进行整理,并且评估当前企业整体的安全管理的现状,同时结合企业本身已经显现出来的问题,进而针对性地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规章或者制度进行适当的修改或者重新制定。
3.3设置机构
企业应该自组织上提升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重视程度,设立安全标准化的建设小组,并在其领导下,构建各种与之有关的机构并且配备专门的人员,各机构间要有清晰的组织,明确好各自的责任,进行明确的分工,同时以参照标准为依据进行考核,促进各工作都能够真正地落实到实处。
3.4持续提高
在进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后,企业的领导者要长时间地密切关注进程状况,及时发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详细的分析,以期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并尽量避免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同时,在生产中,持续性地对各类制度进行完善,且在平时的业务培训中增加教育培训,按时对安全标准化施行的具体状况进行检查以及评估,使安全能够成为企业生存以及进步的第一要务。
4一些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工作中的问题
当前,有一部分从事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受到自身各种因素的制约,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仍然滞留在传统类型的企业管理模式中,而没有一套完善的整体管理体制。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4.1认识不足
一些企业对与安全标准化工作的认识不到位,理解也不透彻,主要表现在企业的管理及决策者对安全标准化工作不够重视。一部分企业的安全管理台账出现有记录不够详实以及格式不准确规范等多种问题[5]。
4.2安全基础薄弱
某些地区的老化工企业,经营十分困难,技术比较落后,生护理产设备也十分老旧,又无力进行技术方面的改革创新以及推行安全标准化工作。另外,一部分私营的小型化工厂设备简易,职工素质普遍低下,工厂中隐藏着很多安全以及环保方面的隐患问题。
4.3安全意识淡薄
在一些企业内部诸多安全标准化工作没未曾落到实处,特别是少数的单位甚至没有把安全标准化工作编制到日常考核中,更没有建立追责体系。还有少数企业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超负荷进行生产作业,即使多次发生生产事故,也不从中吸取教训,仍然继续运行,无视生产安全。
4.4安全标准化脱离企业的生产实践
有一些企业将其他企业制定的管理标准以及安全细则直接全部搬到本企业中,而完全无视自身的实际状况,进而导致安全标准化和企业本身的技术以及管理体系完全脱节[6],在实际进行生产工作中可操作性弱,进而使企业的领导者出现安全标准化工作无实际价值的错误感觉。
5结束语
在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内部大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我国强化安全生产工作的一个重大举措。只有保证能够长期坚持安全标准化工作,才能够不断地提升企业中对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才能够促进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得到良好的发展。
作者:廉美艳 单位:吉林省安全生产检测检验中心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鑫.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探讨[J].安全,2016,37(8):52-53.
[2]王巍.浅谈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现状及对策[J].安全、健康和环境,2015,13(5):53-54.
[3]张宏荃,张耀庭,秦言杰.基于风险的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追踪评审方法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4,10(1):196-199.
[4]陈晶,李方,周中华.浅谈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5(28):187-188.
并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为基础,在组织机构、人力资源、体系文件和管理模式四个方面与安全生产标准化进行了融合研究,结果显示将二者融合后建立起的职业健康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集两者之所长,能为企业提供一套科学高效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系统。
关键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融合;标准化建设
0 引言
随着工业企业社会化分工的加速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工艺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职业健康安全问题不断突出。对于工业复杂系统,完全依靠安全技术系统的可靠性和人的可靠性不足以完全杜绝事故,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作为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兴起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是一种具有动态的、高度自我约束力和自我改进功能的系统化、程序化的科学管理方法,一经建立便迅速被世界各国所采纳。我国参照OHSAS 18001:1999于2001年11月正式颁布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GB/T 28001-2001),2011年12月又参照OHSAS 18001:2007颁布了新版标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GB/T 28001-2011),越来越多的企业按照标准要求建立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通过了认证,使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具有了系统性、先进性、预防性以及全过程控制性,提高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安全生产标准化相对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起步较晚,2010年4月国家颁布了安全生产行业标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 9006-2010),作为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基础标准。2010年7月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作为安全生产纲领性文件,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做出了强制性规定,要求必须“全面开展安全达标”。2011年5月国务院安委会下发了《国务院安全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作为“全面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对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2015年前实现全部达标。2011年11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对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强调:“在工矿商贸和交通运输行业领域普遍开展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建设,对在规定期限内未实现达标的企业,要依据有关规定暂扣其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责令停产整顿。对整改逾期仍未达标的,要依法予以关闭。”
由以上可以看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国家“十二五”强力推行的安全生产重要工作之一,是所有企业的规定动作,同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在基本原理、管理模式和实施方式上具有相似性。因此对于已经完成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如何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对已经完成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企业,如何顺利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或者已经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同时也完成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企业,如何对两套系统进行有效整合,降低资源浪费,提高管理效率都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对比
1.1 定义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 management system):是组织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用于制定和实施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并管理其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是用于制定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一组相互关联的要素。管理体系包括组织机构、策划活动(例如:包括风险评价、目标建立等)、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1]。
安全生产标准化(work safety standardization):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2]。
1.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区别
(1)企业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采取自愿原则,企业是否实施该标准,是否进行认证,取决于企业自愿,政府无强制要求。证书由认证机构颁发,与企业生产许可、安全生产许可等资质不挂钩。安全生产标准化则采取强制原则,政府有明确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必须达标,证书由政府颁发,并且与企业的生产许可、安全生产许可等资质挂钩。
(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侧重于系统管理方法框架的构建,强调对过程的控制,是一种系统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方法,侧重于管理方法的系统化、结构化、程序化、文件化。所有企业共用一个标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GB/T 28001-2011),通用性强,但容易出现“形式化”,且条款不容易理解,对具体实施要求没有明确,对体系标准的理解不同,建立和实施体系的效果亦不同,因此要求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3]。
安全生产标准化侧重于管理标准的量化,强调安全生产各项活动的标准化,是一种执行标准,侧重于现场的人为作业安全和现场设备设施及作业环境的本质安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 9006-2010)作为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基础标准,条款容易理解,对具体的实施要求亦较明确,并且针对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标准化规范细则和考评标准,如《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AQ2007-2006)、《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2008)、《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等,企业便于也易于建立和实施标准化,有利于不同行业的企业持续改进其职业健康安全绩效[4]。
(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没有最低限制要求,并未提出具体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准则,也未作出设计管理体系的具体规定。也就是说不管这个企业的生产安全事故率高低,都可以建立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则有最低要求,并且分为三个等级,三级为最低要求,评审分数达不到规定的分值就不能达到相应的安全等级。
1.3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生产标准化联系
(1)运行模式相同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生产标准化均遵循著名的“Demiry循环”运行模式,即策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改进(Act)动态循环的“PDCA”现代管理模式,依据标准要求,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建立并保持体系,并通过体系的自我检查、自我纠正和完善,建立安全绩效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5]。
(2)要素设计相似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均采用要素管理形式,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由5个一级要素和17个二级要素构成,安全生产标准化由13个一级要素和42个二级要素构成。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表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生产标准化要素对应关系
序号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 28001-2011) 安全生产标准化(AQ/T 9006-2010)
1. 4.2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2. 4.3.1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 5.8 隐患排查和治理
5.9 重大危险源监控
3. 4.3.2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5.4.1 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4. 4.3.3 目标和方案 5.1 目标
5.3 安全生产投入
5. 4.4.1 资源、作用、职责、责任和权限 5.2 组织机构和职责
6. 4.4.2 能力、培训和意识 5.5 教育培训
7. 4.4.3 沟通、参与和协商 5.5.5 安全文化建设
8. 4.4.4 文件 5.4.2 规章制度
5.4.3 操作规程
9. 4.4.5 文件控制 5.4.5 修订
5.4.6 文件和档案管理
10. 4.4.6 运行控制 5.6 生产设备设施
5.7 作业安全
5.10 职业健康
11. 4.4.7 应急准备和响应 5.11 应急救援
12. 4.5.1 绩效测量和监视 5.8 隐患排查和治理
13. 4.5.2 合规性评价 5.4.4 评估
14. 4.5.3 事件调查、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5.12 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
15. 4.5.4 记录控制 5.4.6 文件和档案管理
16. 4.5.5 内部审核 5.13 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
17. 4.6 管理评审 5.13 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
通过上述对比可以看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在要素设置上,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虽然顺序和要素名称有所不同,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16个二级要素都可以在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一级要素和二级要素中找到相对应的要素,只有4.2职业健康安全方针1个要素在安全生产标准化中没有涉及,因此在要素设计上,两者具有很高的相似度。
(3)管理目标、基础和准则相同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均以预防事故发生,持续改进企业安全生产绩效为目标,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安全生产标准化称为隐患排查和治理)为基础,以遵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为准则[6]。
(4)实施方式类似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都采用了企业主体责任和外部监督相结合的思想,即都是企业根据标准要求,建立体系文件,按照文件实施管理,并先进行内部审核或自主评定,然后再申请由第三方认证机构或评审机构进行外部审核或评审定级,并由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对过程进行监督管理[7]。
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生产标准化融合
国内有许多企业已经建立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已运行多年,由于政策原因,这些企业在近期将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如果要建立两套文件系统,两个系统独立运行,势必会产生很多冲突和矛盾,削弱两者的系统功能和管理效果,也给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增加很多麻烦和造成资源浪费,导致管理效率降低。通过对比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运行模式、要素设计、管理目标、管理基础、管理准则和实施方式,可以发现两个模式依据的管理原理、管理准则是相同的,管理的重点和要达成的目标是一致的,基本的要素内容以及实施方式也是相似的,仅在审核要求、审核标准、某些要素上存在一些差异,因此,两个模式具有较强的兼容性,只要坚持“求大同,存小异”,使两者融合在一起成为可能。因此,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要充分利用已经建立起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可以避免许多重复性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2.1 组织机构融合
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建设工作是一项涉及整个企业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以及各部门负责人来推动实施,因此必须成立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可以直接由职业健康安全生产委员会组建,最高管理者担任组长,管理者代表担任副组长,安委会成员担任组员。领导小组下设安全生产标准化办公室,可以设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和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2.2 人力资源融合
企业在建立和运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过程中,拥有一批通过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内审员队伍,主要由各基层生产单位安全员和职能部门有关人员组成,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资源,在体系建立和运行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具备基本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操作技能,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比较了解。因此可以利用原有的这支队伍充实到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中来,具体可以根据内审员的专业背景充实到不同的专业工作组中,也可担任基层单位的工作小组骨干。
2.3 体系文件融合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一般分为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三个层次。管理手册是企业根据标准要求全面描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文件,主要供高、中层管理人员和提供给客户及认证机构审核时使用。程序文件是根据管理手册的要求,描述实施标准要素所涉及的某个职能部门或某项活动如何管理控制的文件,供有关职能部门或生产车间使用,又分为系统性程序文件(标准的11个要素要求的程序文件)和操作性程序文件(标准4.4.6要素要求的程序,根据企业特点数目由几个到几十个不等)。作业文件是描述具体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现场如何操作的工作文件,主要供个人或班组使用。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要求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编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要求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至少包含下列内容:安全生产职责、安全生产投入、文件和档案管理、隐患排查与治理、安全教育培训、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生产设备设施验收管理、生产设备设施报废管理、施工和检维修安全管理、危险物品及重大危险源管理、作业安全管理、相关方及外用工管理,职业健康管理、防护用品管理,应急管理,事故管理等。
由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要素设计内容和顺序更加符合“PDCA”动态循环管理模式,因此整合体系文件,建议以已经建立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为主线,查漏补缺,增加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包含的内容。将安全规章制度以管理手册内容和程序文件的形式融合到体系文件中。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则相应融合为体系的作业文件。融合后的体系文件应涵盖两个标准的所有要素,同时满足体系认证和标准化达标的要求,做到标准不降、程序不减、内容不缺。
表2是以TH公司原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为基础融合后的体系文件示例。其中正体字是原有体系文件内容,斜体字是安全生产标准化规章制度要求必须包含的18项内容,由示例可以看出,其中有9项原有体系文件已经建立(表2中标注“*”的内容),6项需要进行融合(表2中标注“**”的内容),只有3项需要增加为体系程序文件(表2中标注“***”的内容),工作量大大减少。并且融合后的文件体系更加符合企业实际,使安全管理令出一门,将有效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效率。
表2 体系文件融合示例
要素号 管理手册 程序文件 作业文件
4.2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4.3.1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程序(隐患排查与治理**)
4.3.2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管理程序
4.3.3 目标和方案
4.4.1 资源、作用、职责、责任和权限(安全生产职责*,安全生产投入**)
4.4.2 能力、培训和意识 安全教育培训管理程序(安全教育培训*)
4.4.3 沟通、参与和协商 沟通、参与和协商管理程序
4.4.4 文件
4.4.5 文件控制 文件控制程序
4.4.6 运行控制 机加设备安全管理程序(设备设施安全管理*)
用电安全管理程序(设备设施安全管理*)
特种设备和特种作业人员管理程序(特种作业人员管理*)
厂内交通安全管理程序
危险化学品管理程序(危险物品及重大危险源管理**)
危险点控制管理程序(危险物品及重大危险源管理**)
危险作业管理程序(作业安全管理**)
电气临时线管理程序
相关方管理程序(相关方及外用工管理**)
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程序(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
消防管理程序
女工保护管理程序
劳动保护用品管理程序(防护用品管理*)
员工职业健康管理程序(职业健康管理*)
作业环境控制管理程序
生产设备设施验收管理程序***
生产设备设施报废管理程序***
施工和检维修安全管理程序***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全部融合为岗位作业指导书
4.4.7 应急准备和响应 应急准备和响应管理程序(应急管理*)
4.5.1 绩效测量和监视 监测与测量管理程序
4.5.2 合规性评价 合规性评价管理程序
4.5.3 事件调查、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事件调查、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管理程序(事故管理*)
4.5.4 记录控制 记录控制程序(文件和档案管理**)
4.5.5 内部审核 内部审核管理程序
4.6 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程序
2.4 管理模式融合
虽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运行模式都为PDCA循环,但两个管理模式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一套企业管理的通用做法和程序,它表达了一种对组织职业健康安全进行系统管理的思想和规范,强调文件化管理,注重程序的完善。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一个标准,它的依据就是国家和有关部门颁布的国家标准和安全行业标准,尤其是具体到某个行业的标准化规范,对企业的作业现场有着严格具体的要求,对每一项管理活动、每一类设备设施、每一个作业环境的评价都有着明确的规定。由此可以看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着眼于按什么流程去做,要做什么。安全生产标准化则着眼于按什么标准去做,做成什么样。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生产标准化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因此,可以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管理模式为基本框架,融合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具体要求,建立职业健康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使之成为一套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行之有效的系统。具体融合点如表3所示。
表3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融合点
阶段 融合点
策划(Plan) 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隐患排查定级,风险控制措施的确定
2、适用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识别、获取和遵守
3、安全目标的制定和考核
4、管理方案与隐患治理方案
实施(Do) 1、安全生产组织机构、责任制建立
2、安全教育培训实施
3、沟通、参与协商和安全文化建设
4、体系文件与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5、文件档案的管理、控制与修订
6、运行控制与生产设备设施、作业安全、职业健康管理标准化要求
7、应急组织、应急预案、应急演练和事故救援
检查(Check) 1、安全绩效测量、监视和预测预警
2、合规性评价
3、事故的调查处理及不符合整改
4、各类管理记录的建立和保存
5、体系内部审核和标准化自评
改进(Act) 1、管理评审与标准化绩效评定、持续改进
3 结论
(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都是现代安全管理方法研究的产物,两个模式既有区别,也有联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侧重宏观,安全生产标准化侧重细节。两者均强调预防为主,持续改进和动态管理。
(2)企业如果同时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两个系统独立运行,必然会产生冲突和矛盾,削弱两者的系统功能和管理效果,也给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带来麻烦并造成资源浪费,导致管理效率降低,因此对两个系统进行融合十分必要。
(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在运行模式、要素设计、管理目标、管理基础、管理准则和实施方式上基本相同,仅在审核要求、审核标准、某些要素上存在一些差异,因此,两个模式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只要坚持“求大同,存小异”,使两者融合在一起是可行的。
(4)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为基础,在组织机构、人力资源、体系文件和管理模式四个方面融合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具体要求,使两者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可以在企业内建立起职业健康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使之成为一套科学高效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 GB/T 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S]
[2] AQ/T 9006-2010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S]
[3] 陈元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国家标准理解与实施[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2.4
[4]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宣传教育中心.《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解读与实施指南[M].北京:团结出版社, 2011
[5] 王胜起.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持续运行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6,2(4):114~116
经过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晋宁磷矿(以下简称“晋宁磷矿”)的厂区时,可以看到厂区门口树立着这样一块牌子:“责任心是安全之魂,标准化是安全之本”。自2008年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后,晋宁磷矿的安全管理规范起来、生产车间的作业现场规范起来、员工的作业行为规范了起来,构筑起一道安全生产的坚实防线。
晋宁磷矿是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四大主体矿山之一,是集采、选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露天矿山。2013年,被第一批评为“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在标准化创建过程中,晋宁磷矿运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动态管理模式,从制度规程建设、生产工艺安全管理、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检查及隐患整改、重大危险源(点)监控、风险辨识评价、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等方面,持续改进,逐步建立自我约束、自我修正、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
建章立制 完善安全管理网络
根据标准化建设的要求,晋宁磷矿制定了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的实施方案,成立了以矿长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计划、步骤任务及职责,并重塑“安全”理念:领导转变观念认可“安全是确保生产任务完成的基础”;管理人员转变观念知道“安全管理的重点是过程控制”;操作人员转变观念明白“标准作业是安全生产的保障”。
同时,晋宁磷矿建立起“矿—车间—班组”三级安全管理网络,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管生产必管安全”的原则,明确各级组织、人员的安全职责。每年签订安全责任书,对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控制指标层层分解、落实,确保安全责任的落实;此外,还签订班组安全责任书和员工安全承诺书,确保班组安全责任及员工安全行为主体责任的落实。
为促进安全责任的落实,晋宁磷矿将安全绩效监测纳入经济绩效考核范畴,设置专项安全绩效监测的考核项目、明确考核方法,每年对上一年度的安全绩效监测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和评价,制定下一年度安全绩效监测的实施细则。对事故指标、基础安全管理和现场安全管理等指标,实施定期检查、及时纠偏,确保安全管理控制指标得到有效监控。
晋宁磷矿还结合标准化建设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进行梳理、完善,对可执行的进行认真落实,不适宜的进行完善补充。晋宁磷矿在整合原有安全操作规程、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岗位危险有害因素的基础上,编制了《生产岗位员工安全作业标准》《关键任务及危险性作业指导书》。通过每年对制度的适应性、有效性及执行情况的检查、评价、更新,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树立起规范化管理、标准化作业意识。
调动全员参与消除事故隐患
消除事故苗头,先得排除事故隐患。晋宁磷矿将安全检查作为消除事故隐患的一个重要手段,结合风险评价辨识结果及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要求,按照不同的检查项目,健全完善了巡回、例行、综合及专项检查表。以检查标准指导检查行为,检查不以“面小而不为”,现场设备(设施)、危险源(点)安全状态、“三违”作业行为查处、基础台账管理等方面都不放过,确保安全检查不留死角。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晋宁磷矿要求按照隐患情况,当场可以整改的,马上整改;当场不能整改的,明确责任人,限期整改;未能限期整改的,要制订整改计划,落实防范措施,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时间,做到专人落实。
此外,晋宁磷矿还持续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调动全员参与“查隐患、报隐患、治隐患”,对员工报告的隐患及时处理,并给予奖励,逐步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强化班组安全管理
按照《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班组安全标准化考评标准》,晋宁磷矿把“安全管理重心前移到班组、到岗位”,加强班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抓实班组安全管理。同时充分发挥班前会的作用,要求班组长上班前,查班组员工的精神面貌、劳防用品的穿戴;安排工作时,辨识危险隐患,提一提安全注意事项;员工上岗时,自己要做到“一想二查三严”(一想,当天生产中有哪些不安全因素,以及如何处置,做到把安全放在首位。二查,查工作场所、机械设备、工具材料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有无隐患;查自已的操作是否会影响周围人的安全,以及防范措施是否妥当。三严,严格遵守安全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格遵守劳动纪律)。
提高员工安全素质
晋宁磷矿认为安全教育在安全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因此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通过班前会、“安全生产月”、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曲艺大赛、全员年度安全学习、五大工种技能培训、岗位技术比武、应急救援演练等活动,加强员工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有害因素、事故应急等知识的学习。
此外,晋宁磷矿还全力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倡导“关爱生命、安全发展”理念。通过安全演讲、安全展板、安全警示教育、征集安全文章等活动,宣传安全法律法规,普及安全知识;在工作现场增设温馨标语,融入安全管理理念;征集企业安全管理格言,宣传工余安全知识等。将标准化作业意识、“安全第一”“安全为我”“一人安全,全家幸福”等安全理念逐渐根植于员工的思想意识中,落实到员工的作业行为中,促进员工实现“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过程的转变。
重视危险源点的管控
晋宁磷矿把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核心内容——风险控制管理,贯穿到整个安全管理过程中,鼓励员工参与风险辨识,做到“识危险、辨危险、知危险、治危险、防危险”。依据风险评价结果,对作业现场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缺陷进行重点检查。按照PDCA循环,落实各项纠正、预防措施。
关键词 道路施工 危险源 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道路施工项目近年来呈现上升的趋势,道路施工安全是道路施工的重要环节。如何很好地确保施工安全是施工的关键,而做到这些需要很好地辨识施工工序的危险源,针对危险源来明确施工安全防护措施。
0引言
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人身与财产安全的危险因素或者是有害因素。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知性的因素成为危险因素,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累计损害作用的因素一般称为有害因素。道路施工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对道路系统中的危险源进行识别,从而合理控制道路施工安全。道路施工的危险源较多,一般在根据事故发生的特点,把危险源分为两大类,即意外的能量释放或有害物质的泄漏的第一类危险源和生产不当或受约束而导致的第二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一般指在道路施工过程中,能量的意外释放,或能量载体的意外释放而导致的危险源,比如自然天气的意外发生,如地震、海啸等等。第二类危险源一般是指危险物质被破坏时所发生的危险事故,这类危险如果在限制了危险物质或能量时,危险事故时可以避免的。比如人的失误、器物故障等等。一般而言,事故的发生往往包括了第一类和第二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是第二类发生的前提,两类危险源相互关联。因此,在危险源的辨识方面,首先必须清楚辨识第一类危险源,然后再辨识第二类。现实情况中,有时候,第一类危险源是无法预测和完全避免,所以一般主要通过减少和消除第二类危险源来较好地避免事故的发生。
1 道路施工危险源识别的方法
道路施工危险源的识别方法很多,如调查法、经验总结法、事故树法和故障树法。
1.1 调查法
一般是指通过现场查看、与现场负责人和相关施工人员交谈、查阅施工记录、调研各类信息,进行总结分析,从而识别和预测危险源。
1.2 经验总结法
通过历来的工作经验通过分析施工过程中各项任务所涉及的危害,或者通过编制安全工作检查计划,对道路施工工艺过程进行严格审查,发生现场工作人员、施工工艺、标准化流程进展情况来识别道路施工的危险源,并找出控制危险源的方法。
1.3 事故树分析
在故障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将施工过程进行分项,严格运用逻辑推理分析施工过程中危险与安全的发展进程,预测事物发展结果,深入揭示事故的直接原因和潜在原因。在道路施工过程中,这种方法具有非常严格的逻辑基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
1.4 故障树分析
也是将施工过程进行分项,分析已经可能发生的或已经发生的安全事故情况,探究与事故发生的原因,寻找事故发生的规律,从而识别道路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
2 道路施工危险源的控制原则
2.1 危险源控制的一般原则
危险源的控制有一个一般原则,首先是以尽可能地降低和消除危险事故,实现安全施工为目的进行危险源控制。以预防事故发生为主,制定事故发生的应急措施,随时跟踪,随时应变,对极其危险的工作要适当禁止。整体而言,控制危险源的原则要注重轻重缓急,重大的危险源应该立即整改,中度危险源应该在一定的期限内整改,对轻度的危险源要保持监督,对非常小的危险源,应该保持常规管理。
2.2 危险源控制的评审原则
评审道路施工危险源管理是项目施工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危险源的管理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随着项目开展,危险源的危险级别,危险源的类型,危险源的分布情况都会发生一定的改变。基于这种情况,对危险源的管理需要及时调整、评审和修订,以确保危险源管理的有效性和全面性。一般而言,我们可以考虑在以下的时机进行及时评审:
(1)在道路施工项目开展之前
(2)在重要施工环节开展之前
(3)在特殊施工环节开展之前
(4)在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使用之前
(5)在施工项目与计划安排有重大变化发生时
在实施定期按计划对项目评审时,应注意到对危险源辨识是否充分,是否存在新的危险源,在对危险等级进行评定的时候,对风险的程度是否合理,在对危险源控制是,采用的措施是否合理是否有效,是否需要创新危险源控制措施。
2.3 危险源控制的预防原则
预防危险的发生是危险源控制的核心思想,一般是事故发生之前,就采用适当的管理措施和安全事故技术来预防事故发生。一般的方法有:
(1)制定目标,合理组建机构,职责明晰;
(2)制定管理制度、工艺流程、技术指导等的具体文案;
(3)加强定期监督、测试、检查;
(4)提高员工安全素质,定期安排学习培训;
(5)积累管理经验,学习先进的预防措施。
3 危险源控制的方法
控制危险源可以通过技术措施来实现,也可以通过管理手段来实现。
3.1 技术控制措施
技术控制措施包括距离防护、危险源隔离、防护设施完善、闭锁危险触发、警告警示全面,施工现场根据危险源的情况尽量采用上述技术,对危险源实现控制、防护和转移。一般而言,工艺过程中的危险源控制技术和安全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两个部分。
(1)工艺过程的危险源控制技术基于道路施工的工艺过程,依据安全标准对施工设备,包括电气设备和机械设备、材料构建的危险属性,如电、热量、压力、强度等进行控制,对设备设计安全保护装置,防止和避免因为设备或材料构建的失控导致安全事故。另一方面,加强紧急情况下的控制功能,比如电机的过电自动保护,机械设备的紧急停运功能。
(2)安全措施是指一些安全实施手段,如施工现场的消防设施,如消防通道、消防车、灭火器等。实时监控系统来监控危险源,检测危险源的相关参数,检测报警系统,检测防范设施等。
总之,只有当我们积极采取技术措施来进行危险源控制,才能减少和有效预防一部分管理失效所带来的危险源事故发生。
3.2 管理控制方法
一般而言,管理措施的失效极容易引起安全事故。这包括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与完善,所有道路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技术能力水平,安全执行机构的执行能力,事故安全演练,施工单位对事故应急预案等,基本包括四个方面。
3.2.1建立完善危险源管理的制度方法
建立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危险源管理执行细则,安全操作的标准化流程及以及操作的培训制度,实时检查的制度,危险工艺流程的审批制度,对紧急情况的处理原则及事故考核的管理制度。
3.2.2重视日常管理的实施效果
日常管理包括日常安全值班,安全检查,操作规程的日常检查情况,安全操作的实时记录情况等等。实践表明,做好日常管理对危险源控制有非常明显的管理效果。
3.2.3建立安全管理信息实时反馈制度
信息反馈能及时处理发现问题,在第一时间断绝危险源的发生。信息反馈包括建立信息反馈方法,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按相关规定执行信息反馈,并做好修整记录,一旦反馈中发现危险源隐患,及时报告项目管理领导,进行相应处理。
3.2.4制定危险源管理考核办法
对危险源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对认真定期严格完成危险源控制管理工作,对没有安全隐患或没有造成危险事故的进行相应的奖励,对安全工作不认真,管理不规范,执行不严谨,甚至由于工作疏忽造成危险事故的进行严格的处罚。
3.3施工人员安全管理方法
施工人员的安全操作对控制危险事故非常重要,能较好地控制第一类危险源的触发。因此有效地控制人为失误,及时发现不同类别人员的失误危险源,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强化教育。
3.3.1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加强管理领导层及项目实施人员的安全技能的掌握程度,对跟危险源接触紧密的管理层的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加强教育与培训,培训的内容涉及:道路施工危险源管理的意义,如何清楚辨识危险源,如何对项目施工安全进行标准化操作,危险源的日常管理工作和紧急事故处置工作等。
3.3.2施工过程中安全操作标准化
在道路施工过程中,根据每个工种所涉及的危险源,结合工艺特征,制定完善的的安全操作标准化流程,撰写文案指导书,该文案指导书应该依据道路施工进度和实际的反馈状况进行相应的检查和修改,通过专业指导使项目施工标准化流程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冯浩.在役城市公路隧道的事故及风险识别[D].重庆:重庆大学,2007.
[2] 任宏,兰定筠编著.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 任福松.公路施工企业的风险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
[4] 梁耀峰.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
[5] 李真.建筑施工企业风险评估模型构建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0.
[6] 张印玉.通过重大危险源控制提高建筑安全管理水平[J].建筑安全,2006(2).
一、总体思路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认真贯彻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规定,强化安全生产各项举措,深入开展建筑安全专项治理,有效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大力推行标准化施工,全面提升规范化、信息化管理水平,推动全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二、工作目标
1、无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无重大坍塌事故、重大设备事故、重大生产性火灾事故等。
2、死亡人数低于省、市下达的控制指标。
3、施工现场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率不低于85%。
4、新报监项目创建市级文明工地17个,创建省级文明工地7个。
5、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率达100%。
6、建筑施工起重机械设备使用登记率达100%。
三、工作措施
1、进一步提高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
加强对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管理体系的监督检查,督促施工企业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切实把安全生产工作抓实抓细抓好。强化对企业安全生产条件的落实和实施状况的监督检查,要求企业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求企业应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到实处。分期对施工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条件动态考核,对降低安全生产条件的进行通报并责令整改。
2、继续深化落实监理企业安全生产监理责任。
监理单位应认真履行安全监理职责,明确分管责任人,建立安全监理的各项制度,规范监理工作流程,落实安全责任。施工现场实行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在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中应明确安全监理的相关内容,安全监理要认真把好四道关:一是要把好施工队伍的资质审查关,尤其对分包企业资质和人员到岗情况实施检查;二是要把好起重设备及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关;三是要把好方案审批关;四是要把好现场验收关。
3、继续深入开展建筑安全专项治理,遏制重大事故的发生。
继续抓好预防高处坠落、施工坍塌(包括土方开挖坍塌、脚手架垮塌、模板坍塌)、施工起重机械事故的专项整治。以点带面,监督企业认真执行管理规定和标准,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施工现场生活区必须与作业区分开,杜绝施工楼层作职工宿舍;全面推行起重机械、脚手架等租赁单位行业确认工作。
4、继续推动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提高文明工地创建水平。
以扬尘治理为突破口,树立一批典型示范工程,继续开展质量安全标准化工地建设活动,严格文明工地创建推荐评审标准,规范文明工地推荐评审程序,加大创建文明工地动态化、日常化管理力度。重点要提高装饰工程、市政工程和安装工程创建文明工地水平。
5、加大安全监督执法力度,切实消除安全隐患。
一要贯彻执行《市建筑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工作职责》,全面提高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水平。二是要建立健全隐患销项闭合的责任管理制度,对所监督检查出的安全隐患,认真跟踪落实。三是对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点环节进行重点监督,实行挂牌督办制度,对有不良行为记录、发生过安全事故、中标价特别低的工程重点监督,对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不到位、施工安全隐患多、重大危险源监控不力的工程重点监督,对查出的问题,跟踪检查、落实整改,不留死角和盲区。加强对项目参建各方安全行为和安全责任落实的检查,制止不规范、不安全行为,对违法违规者,依法查处,屡犯重罚。四是严格实施《建筑施工企业负责人及项目负责人施工现场带班暂行办法》。工程项目必须严格执行《建筑施工企业负责人及项目负责人施工现场带班暂行办法》,并按省厅要求,落实领导带班制度与大力推行建设工程施工现场LBS定位系统试点工作相结合,与推行在建项目视频监控相结合,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五是加强对特殊工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的管理,严格执行《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规定》,认真贯彻特种作业人员上岗押证制度。充分利用先进科学仪器加强监督抽查,大力发挥专家作用开展监督综合检查和各类专项检查,并建立工程分类处置制度,发现问题严格按法律法规处理,将整改、暂停施工、约谈、不良行为记录和行政处罚等行政措施融为一体,尤其要大力加强工程安全不良记录管理,建立工程安全信用档案,及时公布工程安全问题及整改情况,强化对违法违规行为的信用惩戒,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约束作用。
6、推进安全生产科技进步,大力提升安全生产科技水平。
一是提高信息化监督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全市建筑工地安全管理短信群发系统,提高预警效率。在施工现场推行网络视频远程监控,对重点环节和关键部位进行有效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现场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施工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提升安全生产科技监管水平。二是推广使用先进施工安全设施,试行塔吊防碰撞、防超载装置的应用。在建筑施工现场推广使用阻燃装配式轻钢结构临时用房、标准铁制配电箱、合格的个人劳动保护用品等施工安全设施、设备和材料。
7、强化安全教育培训,提升全行业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和素质。
一是要加强对一线作业人员特别是班组长的安全教育培训,要充分利用农民工业余学校,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基地,充分发挥大、中型建筑企业安全培训教育优势,扩大培训教育面,推动培训教育活动制度化、规范化,未经培训的不得上岗作业。今年班组长安全教育培训率要达到90%以上。二是要组织开展对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经理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的培训考核和继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知识和能力。三是要全面开展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工作。根据《省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要求,重点抓好一线操作人员理论知识培训考核工作。四是加大安全宣传力度,以“安全生产月”等主题活动为抓手,广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努力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工作氛围。
【关键词】建筑;安全;管理
1.安全施工原则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整个建设施工过程。在控制过程中,要求对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突出重点,针对重大危险因素和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因素,进行重点控制。
1.1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
①立足消除和降低危险,构建系统安全,落实个人防护。
②预防为主,防控结合,预案与应急措施联动机制。
③动态跟踪,重点控制,应变策略。对极不可承受的危险要禁止作业,对重大危险要立即整改,对中度危险要限期整改,对轻度危险要加强监控和保护,对尚可忽略的危险,按照常规进行管理。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告诉我们,危险因素控制措施依次包括消除危险因素、降低和限制危险、使用个体防护装置等。
1.2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事故预防原则
事故预防可以分为事故发生前的预防及事故发生时的防止和减少事故损失的预防。这是一种发现、识别各种危险因素及其危险性并对其进行消除、控制的手段和措施。其基本目标是采取措施约束、限制危险因素的产生、发展和作用。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根除危险因素;限制和减少危险因素;隔离、屏蔽防止危险因素产生连锁作用;采用故障安全措施;减少故障及失误;安全规程;矫正行动。
1.3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
当事故发生时,必须及时采取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选择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原则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隔离危险因素;薄弱环节防控;个体防护措施;避难和救生行为;救援行动。
1.4建筑施工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措施的一般方法
制定安全目标、指标、组建机构、落实人员职责;制定管理方案,包括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等;制定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作业规范、管理制度等;加强监督、检查、测量及测试;对危险作业、危险设备、危险场所,加强运行控制。
2.施工安全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管理对象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具体危险因素,施工过程的危险因素包括技术工艺因素、材料因素、机械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五大类因素,每种因素都包含一定数量的具体危险因素。根据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危险因素预防控制工作可分为: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方案制定和初始评审及相关准备工作;工程实体施工全过程(基础施工阶段、主体施工阶段、装饰安装阶段)的危险因素识别分析、预报和定期评价分析、根据评价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发生事故后的应急管理和紧急救援等不同阶段的内容。
2.1材料因素控制措施
①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招投标制度。
②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进场复检制度,确保使用的材料符合国家相关质量安全标准。
2.2机械设备因素控制措施
①选用安全性能较高的机械设备。
②指定专人操作危险性较大的机械设备,特殊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
③定期检修保养机械设备、及时更换零部件,确保机械设备安全正常运转。
2.3技术工艺因素控制措施
(1)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进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采用成熟的施工工艺标准和安全技术标准等。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应包括内容有:临时用电安全方案、基坑护坡支护安全方案、脚手架搭拆安全方案、模板支撑体系安全设计方案、高处作业临边洞口安全防护方案、建筑构配件吊装安全方案。
(2)使岗位安全化、操作标准化,根据各个工种所涉及的危险因素和技术工艺特征,编制科学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作业指导书,通过专门的培训教育或岗前的技术交底,使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真正落到实处。施工企业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要根据施工进度和实际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修正。
2.4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①根据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地质、地形、气象条件、周围环境,科学合理地布置施工现场,保证施工现场安全、整洁、有序。
②指定专人接收天气预报,及时掌握天气变化趋势,以便采取对策。
③根据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的平面布置要求,指定专人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性管理。
2.5管理因素控制措施
(1)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各级领导及相关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对涉及危险因素管理的相关领导和人员进行定期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危险因素管理的目标和意义;施工项目危险因素的辨识和评价;危险因素触发条件及控制措施;危险因素管理的日常操作要求和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
(2)建立健全各项危险因素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各项危险管理的规章制度。其中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重大危险因素控制实施细则、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制度、交替班制度、检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异常情况紧急措施和安全考核奖惩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
(3)明确安全责任,定期安全检查。对施工中的各个系统层面的危险因素管理确定各级负责人,并明确他们各自应负的具体责任,特别要明确各级单位对归属区域的危险因素定期检查的责任。包括作业人员的每天自查、职能部门定期检查、企业领导的不定期督察等。
【关键词】建筑;安全;管理
一、安全施工原则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整个建设施工过程。在控制过程中,要求对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突出重点,针对重大危险因素和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因素,进行重点控制。
(一)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
1、立足消除和降低危险,构建系统安全,落实个人防护;
2、预防为主,防控结合,预案与应急措施联动机制;
3、动态跟踪,重点控制,应变策略。对极不可承受的危险要禁止作业,对重大危险要立即整改,对中度危险要限期整改,对轻度危险要加强监控和保护,对尚可忽略的危险,按照常规进行管理。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告诉我们,危险因素控制措施依次包括消除危险因素、降低和限制危险、使用个体防护装置等。在选择危险控制措施时,优先选用图中底层的措施,只有下一层的措施不能使用,或受到技术、经济和管理等实际因素制约时,才选用上一层措施。
(二)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事故预防原则
事故预防可以分为事故发生前的预防及事故发生时的防止和减少事故损失的预防。这是一种发现、识别各种危险因素及其危险性并对其进行消除、控制的手段和措施。其基本目标是采取措施约束、限制危险因素的产生、发展和作用。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根除危险因素;限制和减少危险因素;隔离、屏蔽防止危险因素产生连锁作用;采用故障安全措施;减少故障及失误;安全规程;矫正行动。
(三)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
当事故发生时,必须及时采取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选择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原则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隔离危险因素;薄弱环节防控;个体防护措施;避难和救生行为;救援行动。
(四)建筑施工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措施的一般方法。
制定安全目标、指标、组建机构、落实人员职责;制定管理方案,包括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等;制定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作业规范、管理制度等;加强监督、检查、测量及测试;对危险作业、危险设备、危险场所,加强运行控制。
二、施工安全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管理对象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具体危险因素,施工过程的危险因素包括技术工艺因素、材料因素、机械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五大类因素,每种因素都包含一定数量的具体危险因素。根据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危险因素预防控制工作可分为: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方案制定和初始评审及相关准备工作;工程实体施工全过程的危险因素识别分析、预报和定期评价分析、根据评价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发生事故后的应急管理和紧急救援等不同阶段的内容。
(一)材料因素控制措施
1、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招投标制度;
2、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进场复检制度,确保使用的材料符合国家相关质量安全标准。
(二)机械设备因素控制措施
1、选用安全性能较高的机械设备;
2、指定专人操作危险性较大的机械设备,特殊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
3、定期检修保养机械设备、及时更换零部件,确保机械设备安全正常运转。
(三)技术工艺因素控制措
1、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进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采用成熟的施工工艺标准和安全技术标准等。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应包括内容有:临时用电安全方案、基坑护坡支护安全方案、脚手架搭拆安全方案、模板支撑体系安全设计方案、高处作业临边洞口安全防护方案、建筑构配件吊装安全方案。
2、使岗位安全化、操作标准化,根据各个工种所涉及的危险因素和技术工艺特征,编制科学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作业指导书,通过专门的培训教育或岗前的技术交底,使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真正落到实处。施工企业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要根据施工进度和实际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修正。
(四)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1、根据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地质、地形、气象条件、周围环境,科学合理地布置施工现场,保证施工现场安全、整洁、有序;
2、指定专人接收天气预报,及时掌握天气变化趋势,以便采取对策;
3、根据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的平面布置要求,指定专人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性管理。
(五)管理因素控制措施
1、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各级领导及相关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对涉及危险因素管理的相关领导和人员进行定期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危险因素管理的目标和意义;施工项目危险因素的辨识和评价;危险因素触发条件及控制措施;危险因素管理的日常操作要求和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
2、建立健全各项危险因素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对危险因素进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各项危险管理的规章制度。其中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重大危险因素控制实施细则、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制度、交替班制度、检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异常情况紧急措施和安全考核奖惩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
3、明确安全责任,定期安全检查。对施工中的各个系统层面的危险因素管理确定各级负责人,并明确他们各自应负的具体责任,特别要明确各级单位对归属区域的危险因素定期检查的责任。包括作业人员的每天自查、职能部门定期检查、企业领导的不定期督察等。
(六)应急管理措施
虽然我们对施工过程各阶段的危险因素进行了有效的控制,由于种种原因,不可能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编制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是做好应急救援工作的前提。建筑施工的应急管理工作一般应按如下步骤展开进行:
1、根据建筑工程施工常见的六类安全事故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编制应急预案;
2、落实应急人员,建立应急组织;
3、储备应急物质,布置应急设备;
4、组织员工进行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