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学生考核加减分细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上课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上课开小差较多,教师在上课时讲得很卖力,但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好。针对这种情况,我萌发了进行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的想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具体采用的做法是:导—学—议—练—点课堂教学模式。
导,即引导、指导、点拨、帮助学生学习,组织、评价、调控、激励学生学习。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但学生的学习活动不能自发地进行和顺利地完成,遇到阻碍不能自动地克服。因此,需要教师的导,导,活动主体是教师,指向是学生,目的是引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其活动内容包含设计、编制《学案》,以《学案》为引导的载体,以探究和解答《学案》上的问题为主线,组织、引导、点拨、帮助学生课前自主复习回顾、自主尝试学习,组织引导学生课堂自主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小组及全班展示交流、及时完成练习并反馈信息,通过发展性评价激励学生,跟踪指导、帮助学生等,其主要方式为适时、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指导、点拨、提供帮助和科学评价。
学,即学生自主地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指导和帮助下,以《学案》为载体,自主地复习回顾,在课前自主地尝试学习。课堂上,首先明确学习目标,然后在进行独立自学,之后与同学合作学习,完成《学案》的相关问题,将学习所得和存在的问题记录、呈现出来。其表象是一种“静”。
议,即展示交流、互动讨论。“议”,指学生间的展示交流、互动讨论而言,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其主要形式有展示、汇报、表演、提问、追问、反问、质疑、对话、辩论、提示、点拨、提炼、评价等,主要类型有以下四种:同桌“议”、小组“议”、全班“议”、师生“议”。其表象是“动”。
练,即及时练习、检测、反馈。主要包括每个知识点或环节学习之后的“步步清”,每堂课学习结束时的“堂堂清”,对阶段学习情况检测和反馈的“周周清”、“单元清”。对练的要求是:侧重基础,分层要求;分类设计,区别处理;及时练习,步步落实;大胆放手,独立完成;及时反馈,调校行为;有效点拨,提炼拓展。其表象是“动”与“静”的结合。
点,即即精讲点拨,点评升华。所谓精讲,主要体现为教师抓住知识的关节点、关键点、易错点、疑惑点等,讲出知识的精华,讲得精彩。把握住了“这四点”就能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全面开花,到处点火,则徒劳而无益。原则上教师一节课讲15分钟左右。
根据这个教学模式,我首先进行的是小组建设,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学生一改原来对着讲台坐的方式,而是将课桌分成几个小组,把学生按照“成绩均衡,男女搭配,性格互补,优弱科结合,住校走读相间”的原则优化组合成8个学习小组围团而坐。每小组自己为本组起好组名,设计组牌和小组口号,每个小组按学习层次有固定的编号。固定的结帮对子。课前,在组长的带领下认真预习;课上,让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交流;展示时,可以全组成员一起展示。小组间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其次,制定了操行评分细则,对每个学生进行量化考核,包含了课堂表现情况的加减分。由组长负责给组员打分,组长的由班长打分。包含预习,发言,展示等内容,到周五时统计好这一周组员的得分情况并上交得班长。班长核实后登记于操行评分总表上。每周评选一个最佳学习小组和一个最认真负责的小组长,到了每周二的班会课,对学习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统计,公布。对学习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先个人自评,小组自评,学生互评。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表扬先进,号召学习,鼓励中等,促进落后者。对优胜者,也可以给予适当的精神或物质奖励。
在备课时,每节课都确定了学习目标并设置学案,提前印发给学生,待上课时拿出来讨论展示,也写了相应的教学流程。其次是上课,每节课前黑板上板书好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上课时先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干些什么,做到心中有数。课中主要是学生发言,讨论,展示,提问,答疑,评价为主体,我只是课堂记录的监督者和学习流程的引领者,组织者和联络人,在上课中,教师就是“导演”,学生就是“演员”。最后是检测,常常每节课留几分钟时间对字词进行听写或默写,或者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提问,也或是文学常识的检测等。在一单元结束后,再一次对学生进行一个单元知识的检测。做到不拖帐,即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