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测试问题分析报告范文

测试问题分析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测试问题分析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测试问题分析报告

第1篇:测试问题分析报告范文

1研究问题。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不是按成绩给学生排名次,而是在于区别每个学生已经达到的学习目标和未达到的目标。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将每个学生的答题情况做个一览表就足够了,所以有人认为合计正确答题数然后算出分数是无意义的并且是有害的。这种看法也未免有些极端。有的学生达到了大部分的教学要求,而有的学生只达到了很少的一部分,这种情况总是存在。所以,在量上了解每个学生的单元目标达到度对决定以后怎样指导学生的学习还是必要的。笔者认为课堂教学评价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1.1课堂教学评价既要明确质的侧面,即哪些目标达到了,哪些没有达到;又要明确量的侧面,即整体上达到了什么程度。

1.2以前我们面对测试结果考虑的是学生哪里会哪里不会,准确上有偏差,而且很难量化处理。如果将视点由学生转移到测试问题,依据每个问题被掌握的程度,就可以从量上知道对于学生来说哪里是难点,什么样的问题项目易于掌握,什么项目难于掌握。

2研究方法。无论是课堂教学评价还是综合评价,信度和吻合度是其应该具有的性质,但各有侧重。如前所述课堂教学评价的对象人数较少,没有必要一定采用花费时间较多的客观测试形式。教学评价的结果不是半永久化固定的,下一次评价很快就会进行,所以信度要求并不很高。另外吻合度的要求也不必那么高,重要在于要网罗式地将内容全部涉及到。教学评价要采取灵活的形式,以防止学生产生不公平感。一般来说,一个整体的教育活动可以分为几个比较独立的部分,我们将这些独立的部分称之为单元,课堂教学评价于每个单元进行。为此有必要明确每个单元的到达目标。因此对于课堂教学评价来说,相对评价和用一个数值来表示到达度的方法是不充分的。依据于目标的测试更适合课堂教学评价。对于测试结果的分析,以往习惯上通过统计平均分数来衡量,这样难免准确上有偏差,而且很难量化处理。本项研究采取计算整体的正确率及各问题的正确率的方式来进行,当然平均分数也是必要的。

3研究步骤。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原则上需要把那一单元的教学目标全部列举出来,然后按照目标要求编写试题。试题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一般认为既可短时间实施,又可以快速采分的客观性选择题比较合适。但是一般来讲,编写客观选择题要比想象的困难,花费的时间要多。所以对于测评对象人数较少的教学评价来说,不用过于拘泥于这种形式。而且课堂教学评价比起公平性,更注重在短时间内获得多的信息,所以也应该多采用些主观试题。单元测试的时间为1学时,闭卷进行。然后评卷,收集数据,进行数据分析。

4受试。本次课堂教学评价采用的数据为2009年英日双语专业大二下学期的日语精读课单元测验结果的数据;目的在于介绍实际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怎样进行的。他们在学习日语的同时还专修英语,日语学习均为零起点。教材为《新版标准日本语初级下》及《现代日本语》第三册。评价的方式为单元测试,每四课为一单元,每单元测验一次,进行闭卷考试。考试内容涵盖这个单元的词汇、语法、翻译等各个知识点。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做网罗式的测试,每次测试的题型各不相同。下表是其中的一次测验,其概要如下。

结果分析

测试的结果于测试当日输入电脑,担当评价的教师在两三日内分析数据然后发给各任课教师。

1个题成绩分析。个题成绩分析即具体地分析某个题,此题下面可设多个小题。一般是一个题一种题型。这里以第四题即相似词汇及句型辨析题为例进行分析。表1中横向是测试问题的题号,按照预想的难易度由易到难排列,竖向是学生的学号,这里只选取了前十号学生的答题情况信息。右端从上到下排列的数字是每个学生的得分及百分比。最下一行是每个题的正确回答数和百分比。正确的用1表示,错误的用0表示。通过观察表1,整个问题的答题情况将一目了然。表2横行按照得分高低排列,竖列不变。可以从量即得分和正确率上把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表3按照答对题的多少排列,左边为答对次数多(容易)的问题。这样就将视点从学生转移到了问题。可以了解到哪些问题容易被掌握,哪些难于掌握,即质的侧面;而且通过正确数的计算进行了量化处理。

读取的分析报告如下记录:本题的正确回答率为68%,和上次相当,不高。本次测试中有10问,其中6个在平均正确回答率以上,4个在平均以下。正确回答率高的是第5题,正确回答率为100%。次之的是第1题、正确率为90%,这与事先预想的难易程度相符。正确回答率低的是第9题和第10题,均为40%,这也和预想的相当。另外第2题也低,正确率为50%,这和预想的有差距。需要加强的是5、1、2、8号的学生,好像还没有掌握。

2整体分析。通过部分表格分析可以了解具体问题的回答情况,全体分析表易于把握整体的倾向。下面是关于整体的分析报告:平均正确回答率为81.3%,比上次有所提高。最高的是第一题“给汉字写出日语假名”88.3%,最不好的是第四题辨析题68%,二者相差很多。辨析题属于综合能力运用的检测,所以说在学生的真正能力提高方面还有待加强。所有问题中答错最多的是语法题,同时整体上语法题又是正确率较高的,都和语法有关。5号学生学习不稳定,需要注意。

规定各任课教师要将分析结果熟记于心授课。并将测试分析中正确回答率低的试题集合起来,下次测试时再次检测。以便检验教师的指导是否被学生很好接受。另外按照正常的推理,上位学生答错的题下位学生也应该回答错,反之,下位学生回答正确的题目上位学生理所当然回答正确,如果得到这种结果,那么就说明学生的能力真正发挥,试题难易得当,整体分析的第三题就属于这种情况;但是大多数测试都得不到这种结果,从正确回答率上看第二题就是个明显的例子,这时要特别注意处于中间和下位的学生的学习是否稳定,上位的学生可以忽略。如果正确回答率偏低,可能是学生的能力和问题的难易程度不吻合,下次要降低难度,以便通过测试达到确认掌握情况、理解程度、促进学习的目的。

第2篇:测试问题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字:软件测试;构件技术;构件测试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14-20952-02

1 软件构件技术

自上个80年代以来,面向对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在提高软件可重用性方面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软件重用已经成软件工程技术的一个重要目标,成为开发出高效、低成本、可重用软件系统的重要的现实途径。当今软件开发技术的主流已是基于软件构件技术。只要遵循软件构件模型规范,各个软件开发商就可以用自己方便的程序语言去实现可重用的软件构件,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就有可能实现在计算机硬件领域早已实现的梦想:挑选构件,组合成新的应用软件系统。oscarNierstrasz提出[1]:Applieations=Components + seripts即应用软件就是构件和构件描述组成。

2 传统的软件测试

2.1 软件测试的重要性、目的和原则

为了能够保证交付的软件使客户满意,需要在软件开发、集成和形成系统之后进行充分、全面、有效的测试,软件测试是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

测试过程贯穿在软件开发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覆盖范围是很广泛的,包括需求分析,设计文档、程序代码等。目前比较侠义的理解是软件测试就是对程序代码的测试。

Grenford.J.Myers[2] 就软件的测试目的提出了如下的观点:(1)软件测试是程序的执行过程,目的在于发现缺陷;(2)一个好的测试用例在于能发现至今未发现的缺陷;(3)一个成功的测试是发现了至今未发现的多个缺陷的测试。因而,测试的目的是在资源消耗合理的情况下,发现尽可能多的缺陷和错误。

软件测试中应该遵循主要原则包括:(1)应当把“尽早地和不断地进行软件测试”作为软件开发者的座右铭;(2)测试用例应由测试输入数据和与之对应的预期输出结果这两部分组成;(3)序员应避免检查自己的程序;(4)在设计测试用例时,应当包括合理的输入条件和不合理的输入条件;(5)充分重视测试中的群集现象;(6)严格执行测试计划,排除测试的随意性;(7)应当对每一个测试结果做全面的检查;(8)妥善的保存测试计划,测试用例,出错统计和最终分析报告,为维护提供方便[3]。

2.2 传统的软件测试主要方法和技术

通常依照如下方法对软件测试进行分类:

(1) 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测试: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 验收测试。

(2) 软件产品测试。测试对象是已经或即将产品化的软件。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β测试;Benchmark测试。

(3) 专门的软件测试:包括可靠性测试;标准符合性测试;互操作性测试;安全性测试;强度测试。

3 构件测试方法概述

3.1 构件测试技术发展现状

构件测试技术发展历史并不长,构件继承了传统软件的特点,与传统软件相比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构件软件的测试技术也相应的继承了传统软件测试技术中适用的部分,同时又具有传统软件测试所不具备的特性。

正是这些特殊性决定了构件软件的测试方式、方法在某些方面具有自己的特点。为此,在传统软件测试技术的基础上,对构件软件测试技术进行挖掘和开拓成为构件软件测试领域的一项主要研究内容,并有了一定的发展。

构件软件作为软件的一种,是软件技术发展的新阶段,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开发模式,为此需要对构件软件进行一系列的测试,从而保证构件软件的质量要求。

3.2 构件测试面临的主要问题

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所面对的测试单元是构件产品,作为构件开发方来说可以针对构件的源码进行测试,而对于构件的使用方来说往往构件的源码是不可知的也很难与构件的开发者进行交流。这一差异导致构件的测试与传统的软件测试相比具有了新的问题,包括:

3.2.1 构件生产者所面临的测试问题

(1) 构件的应用环境复杂多变,作为构件开发者难以考虑所有的构件可能运行的环境,因而也就不能对构件进行充分的测试;(2)构件软件测试集的组合爆炸问题导致测试工作量非常大,却难以覆盖所有的测试点[4];(3)构件的测试环境配置困难重重,构件生产者不可能搭建构件使用的确切环境;(4)构件测试的可重复性;(5)构件测试工具缺乏。

3.2.2 构件使用者面临的测试问题

(1)很难获得软件的源程序,因而不能对构件的内部细节有详细的了解,从而对构件的测试带有一定的盲目性;(2)测试数据的产生:由于同样的原因,难以产生合适的测试输入,使得对底层元素难以达到较高的覆盖率;(3)组合爆炸问题依然存在,导致测试困难;(4)集成测试中有可能对构件单元测试中的测试点造成重复测试,从而造成测试冗余性;(5)构件测试的可重用性:对构件的测试应该是可重用的;(6)构件测试工具的缺乏。

3.3 构件测试与传统的软件测试的主要区别

构件与传统软件从系统设计开始就是不同的,传统软件开发从需求分析、软件设计到编写代码一直到测试都是软件公司独立完成的,所以具有比较清晰的脉络,也能得到软件的内部细节信息。

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采用的模式也是从需求分析开始的,但是组成软件的基本单元不再是传统的软件模块(比如类),而是来自于第三方的软件构件。从而面向构件的软件开发技术面对的主要问题是如何选择以及组装软件构件[5],经过充分的测试,最终形成软件产品。

因此,传统软件测试的软件设计详细信息和软件的源代码都是可以得到的,脉络十分清晰。软件构件的测试以及软件构件产品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需要寻找合适的构件产品并组装,而构件设计以及内部代码对于构件使用者来说是不可见的。

传统软件测试理论和方法技术都比较成熟,构件测试的测试方法和测试技术部分可以采用传统的软件测试。但是构件测试具有自己的特点,需要区别对待,根据构件的新特性研究构件的测试方法。

3.4 国内外构件测试的研究现状

国外及国内在构件测试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例如:Freedman提出了构件的可测性理论[6];Jerry[7]提出了构件可跟踪性以及构件可理解性;浙江大学提出界面构件关联图的测试方法,等等

从国内外构件测试技术研究的现状来看,具体的软件构件测试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基于元数据的构件测试

这种测试方法由构件开发者提供包含构件信息的元数据,这些元数据覆盖了构件各个方面的信息。构件测试者提取元数据中的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来制定合理的测试用例,然后对构件进行测试。由于这些元数据具有明确的构件使用上下文信息,所以通过元数据提供的数据对构件进行测试具有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测试切入点。不过元数据的制定比较困难。

(2) 软件构件流程图

使用数据流和控制流的方法,利用从构件中获取的信息将构件数据和信息的交互做成交互图,然后根据此交互图来制定测试用例。

(3) 错误注入的构件测试

通过对程序进行错误注入来观察构件失效或产生错误的状态下对整个系统的影响。通过对构件功能的限制来发现系统入侵情况下构件的运行状态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整个软件系统的危害。

(4) 测试序列技术

该方法对构件间的交互进行测试,通过应用需求分离出构件交互的序列并不断集成直到生成整个应用系统,因而可以看作是一个渐进的测试过程。但是随着系统中构件数目和规模的增加,这种测试的难度也逐渐的增加。

4 总结

随着构件技术成为当前软件工程中的热点发展方向,构件的软件测试成为软件测试中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本文对构件技术做了简单的介绍后,对构件测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了比较详细的描述,并介绍了目前过内外在构件测试方面的一些成果现状。所做的工作属于项目组系统实现的前期熟悉工作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Osear Nierstrasz,Theo Dirk Meijler.Research direetions in software composition[J].ACM computing surveys,1995,27(2):262-264.

[2] Grenford J Myers.The Art of Software Testing[M].2nd Edition.2004:147.

[3] 郑人杰.实用软件工程[M].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69.

[4] 李延春.软件构件技术的现状与未来[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3(1):86-96.

[5] 艾萍.软件构件组装基础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3(12):6-27.

第3篇:测试问题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220kv设备;绝缘;测试

中图分类号:TB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9-0187-01

我厂是2007年底投产的大型火电厂,2台600MW机组;一台启动变兼做高压备用变。据参加调试试运的技术人员介绍,在发电机投产时由安装调式单位测量过变压器的绝缘。在2台发电机没有发电的情况下,对启备变充电之前进行绝缘测量时,发现高压侧有2200伏(约额定电压的1%),低压侧有60伏的感应电压,启备变的感应电压来自于与母联212跨线构成的20米平行线,而感应电压的高低取决于流过212跨线的电流大小和电压高低。在开出一台发电机的情况下,进行另外一台变压器绝缘测量工作,由于变压器之间引线平行长度超过200米,间距约100米,单相引线上面的感应电压应该是多少·是超过5000伏还是不到200伏·直接进行测量对人员安全和摇表仪器是否非常危险·那么中性点引线上面电压又是多少·

下面我们简单分析金堂电厂主变高压侧引线之间在各种运行方式下感应电压的情况(供参考)。

线路与线路之间存在静电耦合和电磁耦合,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带电线路对停电线路的总感应电压可表示为:

M——停电线路和带电线路之间的等效电感,

UL——带电线路的电压,

I——带电线路的电流。

公式(1)告诉我们,在C、M、ω为定值时,感应电压是与带电线路的电流和电压高低成正比的。

在投运初期,启备变在发电机未送电时进行充电前的高压侧感应电压为2.2kv,低压侧为60v(约都是其额定电压的1%),那个时候,全厂使用的是临时施工电源,启备变没有电流,212母联电流也很小(但不为0,至少带有PT),这个感应电压就是取决于Us=C*UL/1.732这一项。

1启备变运行,发电机全停

在正常检修情况下,根据DCS资料统计得到启备变低压侧有约680A的电流,高压侧应该是20A左右,因此,这时如果要在主变中性点处测量主变高压侧的绝缘是安全的;但是一旦某台发电机开始点火启炉,高压电机开始运行,启备变低压侧电流将增加到最大2370A,高压侧电流就是67A,由于电流增加几倍,势必在发变组的引线上面(尤其是#61发变组)的感应电压也将相应增加,所以,我们只要将测量工作安排在启炉之前就可以了。

2#62发电机运行,启备变运行,#61发电机检修

由感应电压与距离的关系可知,随着他们之间距离的增加,感应电压衰减非常快,间距超过100米之间的线路感应电压已经很小了。所以,当#62发电机运行、启备变运行时对#61主变高压引线产生的感应电压最大;当#61发电机运行、启备变运行时对#62主变高压引线产生的感应电压最小。

这里我们要说明,我们测量绝缘时,是要求在变压器中性点引线上面测量,因为三相感应电压矢量和理论上应该为零,由于三相容抗和感抗的少许不对称,即使不为0,残值也只是未抵消掉的分量,数值不大,如果这样成立,我们就可以进行测量,这时,相当于我们给有感应电的设备增加了一个恒压的直流分量,而测量绝缘就是测量此直流分量的一个对地电流,相当于一个零序分量,由于感应电是正序分量,他们不会互相影响,所以对测量的绝缘值的准确性不会造成影响。但是理论归理论,实际我们还没有进行测量过,是否可行,需要实际测量中性点引线电压高低来确定。

对于开关站内220kv母线检修工作结束,就无法测量绝缘。因为开关站内的220kv母线都是三相悬空而独立的三根母线,没有像主变那样有中性点的零电位点,因而感应电压相对较高,即使要测量也应该在检修结束时由检修方面进行。

经过下面的现场绝缘测量,分析报告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220kv系统(包括主变高压侧)在正常情况下(设备未进行检修,或者故障处理等)可以不测量绝缘送电。

(2)220kv有中性点的设备(比如主变,PT等)在进行过设备检修或者故障消缺以后应该测量绝缘后送电。对于主变以及其高压引线相连接部分,应该在中性点处进行测量。测量时,电动摇表采用2500-5000v量程,运行人员应该带绝缘手套,将测量励磁回路绝缘用的5头双绞线(长度10米)和它连接起来,另一侧夹在拉杆的头部,在首先启动电动摇表以后,再接触中性点引线部分进行测量即可。测量前后无需进行放电操作。

(3)对于220kv母线的绝缘测量,也可以考虑将母线PT合上,按照变压器方式进行测量。

(4)对于主变高压侧一些重要设备(比如高压侧的导管,发变组出口开关处的电流互感器等)进行过检修,还可考虑在发电机启动时,修改自动升压方式,先升压20%,使得发电机定子封闭母线小电流暖哄半小时再至额定;或进行手动0起缓慢升压,以检查出口开关以内的设备绝缘情况。升压合格立即降压为0,励磁切换为自动方式,进行升压并网。

参考文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