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生常规教育范文

小学生常规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生常规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生常规教育

第1篇:小学生常规教育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习惯;日常行为

在小学教育教学中,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主要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内容,以课堂训练为主渠道,以各种教育活动相辅助。训练学生自尊自爱,注重仪表;训练学生诚实守信,礼貌待人;训练学生遵规守纪,勤奋学习;训练学生勤劳俭朴,孝敬父母;训练学生严于律己,遵守公德……很多教育者都有这样的困惑:“做了一二十年的教育工作,为什么小学生年级越高越不听话,年纪越大习惯越不好呢?是我们的经验欠缺还是我们的方法不对?是现在的学生不好教,还是我们思想落后?”如何破解这个疑难呢?笔者以为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学校。

一、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要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态度

“万事开头难。”入学第一周,学校一定要安排教师进行一系列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什么不能迟到?”“为什么要戴校徽?”“为什么不能乱扔垃圾?”“为什么要用礼貌用语?”“为什么走路要靠右行?”……都要和学生讲清楚、讲明白,让学生懂得做一个小学生日常行为起码要做到的基本规范,端正态度、端正思想努力落实到日常行动中。小学生正在成长期,在日常行为上会反反复复,具有不确定性,这需要教师不厌其烦地教育,说一次忘记了再说一次,同时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做得好的及时表扬,做得差的适时批评,批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对事不对人,一定要讲究方法,要让学生心服口服。态度左右行为,行为久而久之形成习惯。事在人为,任何时候只要每一位教师看到希望、充满信心,学生就一定会形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二、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要严格地监督检查、落实到位

学生养成习惯教育流于形式,落实不到位,主要在于监督检查不到位、不及时。垃圾乱扔没人管;桌椅乱刻没人管;作业没做没人管……有的老师会说:“我一个人要管50多个人,管得过来吗。”一个人管不了,可以发动学生互相监督;可以成立督导队督促检查学生日常行为;每天利用10分钟时间小结反馈学生日常行

为表现,及时处理,及时落实,久而久之学生也就习以为常,自然形成了好习惯。

三、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要教师身体力行

第2篇:小学生常规教育范文

关键词:农村小学;低年级;德育工作

德育就是通过教学引导和渗透,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与道德等方面的强化与提升。农村低年级的小学生刚刚步入校园,德育工作必须尽快完善,通过德育管理控制学生德育水平的不断提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本文通过专项教育、常规教育和校外教育三方面进行了德育工作管理的实效性研究。

一、专项教育――主题班会

小学低年级的德育工作任务是艰巨的,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刚刚入学,很多德育思想都需要尽快建立起来,而开展专项教育是让低年级小学生树立起良好品德和思想道德的最佳途径。主题班会的形式要力求多样化,才能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诗歌朗诵、诗歌表演、小品表演、小快板,采访等,都是可行的形式。例如,设立“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主题班会。教师可以利用诗歌朗诵的形式,让一年级的小学生转变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认知,让他们明白帮助别人,获得感谢,获得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誉,内心是很快乐的。又如,设立“团结友爱”的主题班会,着重解决一年级小学生在刚刚入学的阶段经常和同学发生摩擦和争吵,不断地告状,不断地哭泣,使得常规教学活动受到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要召开以讲团结、讲友爱为主的主题班会。在开展班会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品表演,每个学生都会感受到“友爱”要比“争吵”更让人幸福,更好地体现出一个人的良好品质。除了与日常管理相关的主题班会之外,低年级的小学生知识储备有限,刚刚步入校园,看到学校的许多规则制度和行为往往会感觉困惑,因此,教师可以设置提升知识量的品德教育内容,如“红领巾来历”的主题班会。针对这类的少先队教育活动,教师要让学生借助网络资源进行了解,同时讲述更多的“故事”等,让学生形成爱国、爱党的思想。总之,班会教育能够进一步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充分发挥主题班会的教育功能。

二、常规教育――班级管理

品德教育活动不可能经常开展班队会等专项活动,在进行品德教育的过程中还需要开展常规教育,而班级管理的过程就是开展常规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径。主要的途径包括:

1.开展奖励制度

农村低年级的小学生往往较为顽皮,在上学前,在农村院子里等各处自由玩耍,许多班级制度的约束往往不能很好地坚持,因此教师要每天都会利用好晨会课时间,及时把班中出现的情况或发生的事情和他们一同分析,引导他们学会辨别好坏。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奖励,实行“今日之星”评选制度,并颁发物质奖励,如印着“奖”的本子等。

2.爱心教育

对农村低年级的小学生不应该一味地责备,要利用爱心来约束他们。对学生要倾注一片爱心和耐心,把爱的雨露洒向学生的心灵,学生就会明白即使自己犯了错误,只有认真改正教师就会更喜欢自己。

3.游戏管理

目前,受计划生育的影响,农村家庭中的孩子也是娇生惯养,许多学生都会表现出自私自利的心理,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利用游戏来进行纠正。如,教师设计一个竞赛游戏:画一条线,线内发一个足球,学生远远地站在线外,让两人一组,每次有4~5组,最早钩到球的是胜利组。这时学生就会想尽办法,最后知晓一个人向前,另一个抱住她的腿,这样才能完成。游戏活动后,教师要告诉学生团结才是最有力量的,进而开展团结友爱的德育教育。游戏使学生增添了快乐,增长了知识。在游戏中加强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三、校外教育――联系家庭

农村家庭中有许多外出务工的人员,针对这些留守儿童,教师特别要重视校外教育,联系学生家庭,拉近家校距离,形成德育合力,以家长学校为依托,提高家长综合素质。首先,要建立学校、家长、社区、教育点站联系制度,学校主动与政府及社会各部门沟通,广扩开辟校外教育途径。其次,可以联合学校领导,组织开办家长学校,让家长们接受一定的家教知识,避免家教中简单粗暴、过分溺爱等传统观念的产生。开办好家长学校,还要与社会各界、家长共同商议出德育实施方案,取得家长们的配合和支持。

强化小学生德育工作是一项艰苦的、长期的育人工程,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它要求一线工作者必须立足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与时俱进,精心策划,不断地用生动的、贴近生活的实例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综上所述,针对农村低年级的德育管理工作必须要重视校外教育管理、常规教育管理和班会组织的管理等多元化的管理控制,才能保证低年级小学生的德育水平迅速提升。

参考文献:

[1]魏银萍.小学低年级班主任如何开展德育工作[J].甘肃教育,2012(13).

第3篇:小学生常规教育范文

我们正处于世纪之交,正处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关键时期,加强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教会学生做人,是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基于此,我们从本区中小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了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探索。力求通过学校、社会、家庭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在文明礼仪教育上取得突破,并以此带动学校其它各项教育工作的开展,为培养跨世纪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立足于抓好这一最基础的教育,我们于去年底向全区中小学生、教师和学生家长印发了《福州市中小学生文明礼仪常规》、《福州市教师礼仪常规》等一批文明礼仪教育的文件,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一是要求全区各中小学校全面强化师德教育和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整体优化学校文明礼仪环境。将师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成效,列入“文明学校”和“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的评估体系。

二是把《中小学生文明礼仪常规》列入学生思品课教学内容,力求学生“知”与“行”的统一。

三是强调各学校把文明礼仪教育与各项校内外活动的开展结合起来,做到形式活泼,内容丰富,扎实有效。四是强调教师的为人师表,在文明礼仪上率先垂范,并将其列为教师年度考核及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第4篇:小学生常规教育范文

本班共有学生22人,其中女生12人,男生10人。本学期的重点是对学生进行常规训练,让他们讲文明,懂礼貌,学会宽容,学会与他人合作,营造良好的班内氛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尽快的适应学校环境,投入到学习当中,成为一名优秀的、合格的小学生。

二、工作重点及要求:

1、抓好学生的常规教育

利用晨会及班队会的时间学习《小学生一日常规》,《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在日常行为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2、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学生安全是班级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时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不知不觉让学生的安全意识也逐渐加强起来,我要留心观察孩子们的动态活动和学校内的活动环境,即时发现安全隐患,制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3、培养班级小干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班干部是班级管理的小助手,着重培养2个帮助管理班级的小干部(即班长和副班长)另外再培养8个小组长,让他们协助老师做好班级的各项工作。

4、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利用我过的一些传统节日多学生进行宣传活动,使他们能做到尊敬长辈,孝敬长辈,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乖孩子。

具体工作

9月份:

报名注册召开家长会

打扫校园环境卫生

迎国庆文艺活动

10月份

纪念少先队建队五十六周年暨新队员入队仪式

老人节慰问活动

小学生田径运动会

11月份:

家长会

主题队会

12月份:

一年级跳绳比赛

一年级口算过关

迎元旦故事会

第5篇:小学生常规教育范文

一、班主任必须转换观念、更新认识,努力做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工作。

应试教育即选拔性教育,追溯寻源,从隋末至唐初的科举考试开始至现今的统考、高考,这些年间进行的教育都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即有它的优点,也有其自身的弊端:

1、应试教育又叫选拔性教育,它的教育覆盖面比较狭小,是对极少数人的教育。要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必须进行素质教育,必须从小学抓起,从启蒙教育抓起。因为“万丈高楼平地起”。

2、应试教育,某些程度上挫伤了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教师及家长的心理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扭曲,身心健康受到了一定的损伤。由于应试教育,在学校、家庭、社会中出现了一种“学习成绩差――同学看不起――家长常打骂――教师评价低――学习情绪低――学习成绩差――最后赶回家”的现象。学习拔尖的毕竟是少数人,这就挫伤了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现今的少年儿童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统考分数则采取了重主课、轻辅课,甚至变向体罚逐赶差生,干脆不上辅课,这就抑制了小学生音乐、美术及诸种能力的发展、培养和形成。

综上所述,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认识到应试教育的弊端,全面关心学生,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班主任必须结合各科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和时事政治教育,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班主任在做班级工作时,利用语文课、思想品德课及当前“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向小学生进行勤俭节约、诚实守信、爱劳动、爱人民、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利用体、音、美、劳动课培养小学生的诸种能力,并使他们的诸种能力通过有效的实践活动得到提升和发展。三、班主任必须讲究科学的育人方法,为人师表、做到教书育人,使小学生的品格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班主任必须了解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掌握小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并根据不同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心理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小学生的年龄一般在7――13岁之间,这时的小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有如下几点:

1、小学生的好奇性强,思维具有较大的具体性、形象性。班主任对小学生的教育不应太抽象,不呆板,要形式多样,内容要具体形象,生动有趣。

2、模仿力强,很容易受别人的影响。据此特点,班主任在进行教育时就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教,积极引导小学生接受好的影

三、班主任必须讲究科学的育人方法,为人师表、做到教书育人,使小学生的品格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班主任必须了解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掌握小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并根据不同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心理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小学生的年龄一般在7――13岁之间,这时的小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有如下几点:

1、小学生的好奇性强,思维具有较大的具体性、形象性。班主任对小学生的教育不应太抽象,不呆板,要形式多样,内容要具体形象,生动有趣。

2、模仿力强,很容易受别人的影响。据此特点,班主任在进行教育时就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教,积极引导小学生接受好的影响。

3.小学生的坚持性较差,意志比较弱,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自控能力差,可塑性大。针对这一特点,班主任对小学生进行教育活动时,内容和时间不宜过多过长,保持时间的间断性,内容的精彩性和教育性。让小学生积极参与、做活动的小主人,使小学生的自身价值得到充分的表现和认可。只有这样才能逐步锻炼小学生的意志,提高自制能力。1.

四.抓好常规教育和养成教育,提高小学生的素质教育

由于我国多年推行“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社会人口中独生子女占据比例较大,因而,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是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的问题。大多数独生子女的性格、行为有如下特点:

1.知识面较宽,性格活泼、思想活跃、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是好的一面。

2.占有欲较强,娇、骄二气较重,独立生活能力较差――这是不好的一面。

第6篇:小学生常规教育范文

目前,很多学校还没有将人文教育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纳入到教学日程之中,所以学科教育成为了人文教育的主要阵地,课堂成为了人文教育的主要场所。学科教学本身拥有一套较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所以拥有强大的人文教育潜力,以学科教育为载体对小学生进行渗透性人文教育,可以说是实现小学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在语文教学中拥有丰富的充满活力、正能量的故事,其中的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可以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欣赏能力的同时适当地渗透品德、思想教育,使学生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还可以通过政治、思想品德、历史等学科进行渗透性人文教育,根据教材内容中真实的生活案例来培养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辨别事非的能力,以达到陶冶情操、提高自身修养的目的。

二、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渗透人文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的学习活动、劳动实践活动和服务性的社区活动,这些都与人文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整合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人文教育资源,从而更自然的在学生实践活动中渗透人文教育,对于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可以起到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实践活动使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生活中去体验和调查,通过亲身感受更理解接受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言行,有昨于培养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安全意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接受人文教育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小学生的爱国热情,帮助其逐渐形成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服务祖国、服务家乡、建设祖国、建设家乡的思想。

三、通过日常行为教育渗透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可以直接影响小学生的日常行为、日常生活和日常习惯,也能够反映出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通过日常行为来感染学生,并适时地渗透人文教育。教师可以针对某种行为组织学生对其进行讨论,通过正确引导渗透伦理道德教育、关爱、见义勇为的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达到对小学生渗透人文教育的目的。

四、在常规纪律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文习惯

常规纪律教育又包括生活规范教育、普法教育、礼仪教育、纪律教育等多方面内容,它一直贯穿着学生生活的始终,而且是学生生活中的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它即能够体现学生实际的人文素养水平,也突出了人文教育培养目标。在常规纪律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可以体现出常规纪律教育的人文性特点,也能够更科学、规范地实现人文教育的目标。在学习学校规章、制度、纪律的同时,有针对性地渗透人文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规范,进而形成正确的人文习惯。让学生在感受学校纪律性的同时也感受到学校的人文气息。在普法教育中渗透公民道德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法制素养。通过有针对性渗透人文教育,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文明礼仪水平的目的。

五、通过专题教育渗透人文教育

学校经常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核心工作、政治经济发展形势、教育需求开展一些专题性教育,如有关五四青年节、植树节、国庆节、六一儿童节等专题教育。这些专题教育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目标性,所以通过专题教育渗透人文教育可以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在专题性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内容,同时还要在专题后的实际行动中有有意识地安排人文教育实践内容,以突出人文教育的窜性,以获得阶段性的突出效果。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体育、游戏活动渗透人文教育,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去感受人文气息,以达到更好的人文教育效果。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全方位地渗透人文教育,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人文教育氛围。另外,还可以通过课外辅导、课外阅读,让学生自觉地接受人文教育,更能够体现人文教育的个性化特色。

六、通过教学评价渗透人文教育

第7篇:小学生常规教育范文

关键词:体育教学;品德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223-01

德育和体育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在小学体育课中融入德育教育,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想品德,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每一位体育教师必须担起的重大责任。为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及意志特点,遵循其规律,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

一、充分利用室内课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广大农村小学还没有室内体育活动室,遇到下雨天就只能上室内课,有些学校把室内体育课换成语文、数学课,或简单组织学生写作业、画图画打发时间,这是很不应该的。室内体育课是一种重要的体育课形式,主要讲授的是跟体育锻炼有关的技术理论及运动规则,是学生获得体育基础知识的重要形式,同时也是利用体育运动史上感人的事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绝好时机。在我们国家,体育运动历史可以说是一部写满艰辛血泪、浸透汗水的奋斗历史,在近代就由受尽别人的东亚病夫到腾空而起的东方巨龙。在奥运史上由零的羞辱到奥运赛场五星红旗频频升起的骄傲。体育教师应借助有关奥运赛场上升国旗的一些感人录像画面,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我国运动员在世界大赛中为国争光而奋力拼搏的事迹,并且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培养正确的体育动机和良好的体育观,并引导他们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发奋学习。

二、树立良好课堂常规,让课堂常规成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

体育课常规是进行正常体育课教学所必需的一系列要求与措施。其贯彻和落实,对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发展身体、增强体质、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以及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完成教学任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比如,在课的开始对学生进行动员,提出本次课的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通过动员,对他们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通过竞赛和游戏,培养他们集体主义精神和果断、机智、勇敢、顽强的优良思想品质;通过队列队形的练习,培养他们组织性、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提高他们反映速度、动作准确和协调一致的能力。这样,将思想教育同体育教学中的组织与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又能增强思想教育效果。

三、结合自身特点及学生表现来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重点在于师生的互动、沟通和交流,首先需要老师利用自己的位置便利,对小学生在运动中的一些特质进行观察,然后针对其表现进行指导,小学体育教师自己的一些形体语言直接影响着小学生,小学生模仿自己老师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这样,对小学体育教师自己的品德修养就有了很严格的要求,比如在单、双杠学习中,小学生可能因为自己的身高体力原因而无法胜任这项活动,但这又是必要的教学内容,那么老师可以在这时通过自己设计的适合小学生的体育动作技能来对小学生进行引导,让小学生克服自己对高大体育器材的畏惧心理,并在每个小学生做完这一连串动作后就投去鼓励的眼神,用鼓掌的方式等来鼓励他们,在小学生自己的努力得到老师的肯定后,小学生不会产生挫败心理,有利于德育教育的开展。

四、结合体育课的教材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是很广泛的,它可以通过典型人物或典型事例生动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田径运动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但坚持训练却能培养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球类项目需要在同伴的配合下进行,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增进学生的勇敢、顽强、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思想品质。针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这一体育盛会,对学生介绍运动员积极备战,刻苦训练的感人事迹,通过观看多媒体感受运动员的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还可以以奥运为主题,在课内开展一次小型的“奥运会”,让学生在比赛中学到不怕失败,团结协作的精神。还可以学习那些奥运明星,如姚明、刘翔等。学习他们的爱国,助困,不服输的精神,作为我们学生学习的榜样。

五、结合偶发事件的处理进行思想教育

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时有发生,教师应及时、充分地利用偶发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在篮球比赛中,有个别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这是很生动的事例,要及时给学生以恰当的鼓励与表扬,这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是很有作用的;面对偶发的不良事件则指出要害,给予适当的批评,以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

六、利用体育游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游戏一方面可以发展学生的跑、跳等基本活动能力,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另一方面由于游戏具有一定的规则,对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有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具有故事情节的游戏,可培养学生朝气蓬勃、团结友爱、机智勇敢、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总之,作为小学体育教师,要以人为本,在教学体育技能的同时,从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出发,有目的地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的身心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积极转变在体育教学中唯技能论的观念,改进学科教育渗透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使我们的体育教学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加贴近新的课程标准,真正做到“以体培德、以体启智、以体育人”。

第8篇:小学生常规教育范文

一、积极评价,引导养成

评价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根据学校一日常规评比细则,我在班级中选了五位班级纪律管理员,这五个人有的是遵章守纪的模范代表,有的是平时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的人。选平时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的人,目的是督促他们在管理班级的同时能改正缺点,我要求这五位同学从早读、作业、课堂纪律、课间操、眼操、路队、卫生七个方面对全部学生进行评价,制作了一个表格,每人原始分100分,根据表现进行加分或者扣分。刚开始是每人登记一天,五个人刚好一周,后来脆一周一轮,每人负责一周。每周小结每位同学的一日常规表现得分情况,利用周五放学时间表彰一日常规表现好、得分高的同学,并予以物质奖励:有的时候是奖励一个本子、一支笔,有的时候是奖励一个小玩意,我还准备发奖学金,到银行去兑崭新的一块钱纸币,这样有发钱的感觉。加分或者扣分以老师说的为准,不允许学生私自乱加乱扣,如作业,谁没交作业或者作业质量极差,是要扣分的,作业质量好的可以加分。以老师宣布的为准。上课的纪律、做操的纪律等等都纳入评比。偶然发生的事情也可以加入加分或者扣分,一周内得分最低1个或者3-5个要留校,进行批评教育。学生都生怕留校,因为留校有的时候要参加卫生劳动,有的时候要完成课外作业,有的时候要通知家长。对于小学生而言,老师的肯定和表扬是莫大的荣耀和奖励,必将激发起争取更大进步的巨大动力。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我勤于观察孩子们的方方面面、一言一行,对符合规范的及时给予肯定,与规范相背的及时予以纠正,这是对小学生养成最现实的引导。

科学合理地运用评价手段,注意保护小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当众实施的以肯定表扬为主,纠错批评的以个别进行为宜。

二、言传身教,带动养成

作为班主任在注重身教作用的同时,我更注意从自己的一言一行、细微之处给学生以好的影响和带动。生活卫生习惯,我要求我的班级环境必须干净、整洁。我的想法是“教室可以不华丽,但不可以不干净、不整洁。”一进教室,就看看卫生情况,或者指名学生做,或者亲力亲为。魏书生曾说过,班级的工作要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我每天安排两个同学(有十个卫生委员)做卫生保洁,负责清扫教室;教室劳动卫生各区域专人负责,卫生角、饮水机、开关窗户、走廊、墙砖、雨伞摆放、牛奶沐淋的领取、发放、督促按时吃等都有专人承包。班级的各项工作都有专人负责,哪一样工作完成不好,就可以找到相应的负责人,要求其承担责任。我还不定时地要卫生委员检查学生的抽屉,看看是否干净。放学后的卫生检查由倒垃圾的同学负责,把卫生完成情况写在黑板上。以便加分或扣分。

三、加强监督,不断强化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艰巨、长期而细致的过程,不能寄望一朝一夕,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反复抓,抓反复。如通过长期的反复宣传、实践,学生就能逐渐了解、熟悉校纪班规,进而使多数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提醒、引导下,逐渐地由被迫遵守形成一种习惯遵守,再而经过继续地深化实践,最终才能变成自学遵守。例如要求学生在做眼操时,不要睁眼、认真做操。每次做眼操时,我总是早早到教室,进行表扬最先做好的同学。并反复强调做操的重要性。经过一段时间的不断强化和循环后,原来当做操的口令响后学生仍在教室里随意走动、说话的现象明显减少了,绝大多数学生能做到音乐一放就迅速坐到各自的座位上,自觉进行眼操。

四、家校配合,巩固养成

第9篇:小学生常规教育范文

关键词 小学生 信息素质 小学教育

一、信息素质的结构和内容

信息素质包括四方面的素质:传统素质,即具备读、写、计算等基本文化素质;计算机素质,即指了解计算机基本文化,掌握其基本应用;网络素质,即对当代信息环境的核心互联网的认识和掌握。媒体素质,即对包括图书馆信息资源在内的各种信息媒体的认识;一般来讲,信息素质的内涵主要指的是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知识和信息道德四个方面。

(一)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指人对信息敏锐的感受力、判断能力和洞察力。 信息意识,即人的信息敏感程度,是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各种现象,行为,理论观点等从信息的角度理解,感受和评价。

当前及未来的小学生每天都要面对成千上万的信息,图书、报刊、广播、影视、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小学生要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要关注信息,敏感于信息,这样才能积极主动地挖掘信息,搜集、整理、加工信息。

(二)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指的是人们有效利用信息设备和信息资源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以及创造新信息的能力。身处信息时代,需要有效地利用各种信息工具,搜集、获取、传递、加工、处理有价值的信息,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适应信息时代对小学生的要求。

(三)信息知识

信息知识是指一切与信息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主要包括传统文化素质中读、写、算的基本能力,信息常识、多媒体以及网络等现代化信息技术知识。一般来讲,小学生应对信息的含义、特征、作用有所了解;小学生应对展示信息的新技术如:投影仪、幻灯机、电子计算机的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有所知晓。应对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电影等信息源的种类及使用有所了解;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革新,还要不断学习更新信息知识。

(四)信息道德

指人们在信息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如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个人隐私、抵制不良信息等。小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利用、生产和传播过程中应该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同时不得危害或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二、培养小学生信息素质的必要性

21世纪的人类社会已步入信息时代,整个人类社会的信息量增长速度越来越快,特别是科学知识的爆炸式增长,使人类近30年来的科学知识占有史以来积累的科学知识总量的百分之九十。面对信息量的猛增,如何在浩如烟海、漫无边际的信息中获取有用信息,并对有用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处理,如何利用现代信息工具进行高效率、高质量的学习等,对学生至关重要。因此,认真研究、思考学生的信息素质,并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是信息时代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

三、培养小学生信息素质的措施

在信息社会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质,应该从信息科学自身的发展规律出发,同时结合小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身心发展。知道如何从浩瀚的信息海洋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并有效将其有效作为己用,这样的人是具备信息素质的人。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质,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一)文献信息课教学以及计算机网络化建设是培养小学生信息素质的实践保障

现在国内小学学校里,重视以及开设了文献信息课程的学校为数不多。但实际上,开设文献信息课的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授人以渔而不授之以鱼,用这句话来形容文献信息课的作用丝毫不为过。文献信息课能够让小学生了解和熟悉各种信息源,例如图书馆和因特网等的使用方法和规则。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变换教学方式,根据小学生的接受能力,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把期刊检索途径、检索方法以及复杂的图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教会学生,让他们自己能快速有效地查找到书籍的方法。这样,也将大大增加和培养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学校对计算机网络化建设以及电子图书馆的建设。学校可根据自身情况,逐步建立起完善的信息网络。

(二)小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关键在于培养、提高教师的信息素质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的各方各面都将影响到学生,教师教学过程中始终是处于主导地位的。因此,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信息素质,教师也需要与时俱进。首先,教师要深刻地了解信息素质的重要性,转变之前传统的教育观念,强化自身信息意识。通过开发和利用网上信息为教学服务,开设有利于小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学习环境,指导小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其次,教师应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地充实、完善自我。通过参加培训以及进修,对迅猛发展的教育信息和网络技术有一个及时全面的了解,努力吸取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在教师的进修过程当中,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从理论到实践综合训练,利用各种局域网、互联网方式进行学习。

(三)整合信息技术课程与常规课程

课堂教学仍然是我国小学教育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因此,应充把信息素质的精神、意识整合到其他常规课程的教学中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在小学阶段,信息素质教育可结合各类学科的教学,利用计算机、幻灯片、投影仪等设备进行教学。在教学内容的制作上,采用一些小学生感兴趣的图片、颜色等内容,既能提高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能让他们对这些设备产生好奇心,进而想要学习一些简单的操作技能。对小学生教学来讲,这样做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在北京和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小学已经进行了充分实践,相比传统的一块黑板、一只粉笔和一张嘴的单调模式,取得的效果要好得多。

四、结束语

信息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小学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从多个措施下手,才能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才能促进小学教育事业的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岚.知识经济时代与教师的信息素质[J].电化教育研究,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