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股权激励利与弊范文

股权激励利与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股权激励利与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股权激励利与弊

第1篇:股权激励利与弊范文

2.中国民用航空杂志社,北京 100010)

[摘 要]私募基金上市是指私募基金管理公司通过首次公开发行,在证券市场上募集资金,成为公众公司。随着黑石公司的公开上市,私募基金上市成为行业热点,并一度被认为是私募基金的发展趋势。我国私募基金正处于发展阶段,研究国际成熟市场私募基金的上市趋势,有助于我国私募基金的发展与成熟。

[关键词]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上市;利弊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9-0044-02

由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先天特性即不对公众开放,所以私募股权基金上市一度引起了较大的争论。尽管对私募股权基金上市存在较大的认识分歧,美国、欧洲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私募股权基金上市已经成为行业的趋势和热点。本文从私募基金的特性和内、外部因素对其上市的利弊进行了分析。

1 私募基金管理公司上市优势

私募基金的商业模式是通过定向私募募集资金,在发现和购买具有潜力目标企业股份后,利用其自身经验和资源,通过持有和改造实现股份增值,最后出售股份获利。从私募基金的商业模式可以看出,上市至少在以下几方面对私募基金有积极意义。

1.1 拓宽融资渠道

私募基金上市可以引入战略投资者,改善投资者结构,实现快速发展。私募基金上市通过公开募集资金,拓宽了原有私募融资渠道。同时,私募基金上市有利于公司信息更加透明,对公司运营有积极意义。

1.2 降低融资成本

上市可以增加私募基金的信誉度和美誉度,提升社会形象,降低融资成本。信誉度和美誉度对私募基金至关重要,信誉度和美誉度较高的私募基金可以形成“优势富集效应”,降低融资成本。

1.3 获得市场竞争优势

随着大量社会资本进入私募基金行业,私募基金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对于优质的投资项目,往往是多只基金相互竞争,其结果是推高了目标企业的股权价格,造成竞争加剧。上市的私募基金通过上市吸引公众资本,扩大资本实力,更易获得竞争优势。

2 私募基金高回报率的内、外部因素分析

私募基金之所以对投资人有巨大的吸引力,是因为其无与伦比的造富能力,美国优秀的私募基金的年回报率超过30%,分析其高额回报的主要原因,可以看到离不开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

2.1 外部因素

(1)市场环境。在过去20年,私募基金高速发展,对照世界经济发展不难看出,这20年间,世界经济经历了科技经济、信息经济、网络经济三次大规模的进化和转型,大量的优秀企业在这一过程中诞生和崛起,私募基金的发展也恰恰是和这一阶段相吻合的,世界经济的进化和转型为私募基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2)低税率。由于绝大多数私募基金的组织形式为有限合伙制,根据美国1986年国内税收法,它获得的基金利润只需缴纳15%的资本利得税,而不用缴纳35%的公司所得税。这项税务规定使有限合伙制企业与一般企业相比,可以在相同的收入情况下,获得更大的利润。

2.2 内部因素

(1)信息不对称。私募基金要从每年上千个项目,发现投资目标,并作出投资决策。因为私募基金的相对封闭性,所以项目的谈判基本都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做出的,基金因处于投资者的角色,往往可以获得更多的市场信息以支持投资决策,而项目方经常处于信息劣势,在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所以信息不对称,有利于基金获得更低的交易价格。

(2)高激励机制。私募基金的主要投资者是养老基金、社会保险基金、机构投资者,对这些投资者而言,安全和稳健是投资决策的首要考虑因素,所以为激励私募基金管理者,美国通行的私募基金管理费用为2%,管理者的投资收益分成为20%。如此高比例的投资收益分成激励了私募基金的金融精英不断提升私募基金业绩。

3 上市对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分析

目前,私募基金成功的外部市场因素已经发生变化,而内部成功因素也将随着私募基金的公开上市而发生改变,私募基金成功的内、外部因素将受到挑战,逐一分析如下。

3.1 外部因素

(1)市场环境。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成熟,网络经济进入相对稳定阶段,在大的技术革命和科技创新出现以前,世界经济将经历一个平缓的发展时期,带来革命性变革的新公司出现频率降低,而原有的优质公司已经几经筛选,成熟市场的优质企业越来越少,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2)低赋税率将受到挑战。随着公开上市,私募基金的财务数据将向公众公开,私募基金高利润、低赋税的经营状态,将引发社会不满,并引发相关政治因素,使经营问题社会化,并最终向不利方向发展。

以黑石上市为例,自从黑石集团向美国证监会递交申请之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高收益和低税赋就引起了美国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黑石集团是一个有限责任合伙制企业(如下图),根据美国1986年国内税收法,它获得的基金利润只需缴纳15%的资本利得税,而不用缴纳35%的公司所得税。

美国参议员Max Baucus和Charles Grassley已经向参议院金融委员会提交了针对该税法的修正案,要求针对黑石等有限责任合伙制企业同样征收35%的公司所得税。据估算,如果该法案获得通过,那么黑石的年收入将减少2.5亿美元,在相同市盈率下,市值也将缩水15%~20%。

3.2 内部因素

(1)信息不对称优势丧失。随着公开上市,私募基金必将会遵守严格的监管和信息披露制度,其交易过程和交易环节将高度透明,竞争对手、项目公司,都可直接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这使私募基金在谈判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将无法获得价格优势。

(2)高激励机制将受到挑战。上市后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高激励机制将受到很大挑战,同时因为巨额的上市后维护费用,将使可分配利润大大降低,而这种情况将直接导致优秀人才的流失,从而使上市公司的发展动力不足。

由此可知,私募基金公开上市与私募基金的行业特点发生了背离,公开上市将部分丧失私募基金的竞争优势,使上市后的基金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并可间接造成成本增加,优秀人才流失,最终造成利润降低,对投资人的吸引力降低。

4 结 论

私募基金上市的主要动力无外乎两点:一是原有股东的变现需求;二是形势所迫,被迫上市。无论从哪一点出发,其上市的原始动机都是短期的投机行为,从长期看都不利于私募基金行业的健康发展。从已经上市的私募基金来看,在上市后,实现了其主要诉求以后,机构投资者和公众投资者将负担起沉重的长期义务。

私募基金有自身的发展和运营规律,为满足短期的利益诉求而盲目地寻求上市并不可取。从私募基金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上市虽可一定程度上解燃眉之急,并有一些现实的优势,但整个行业也必将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就私募基金而言,公开上市弊大于利。

参考文献:

[1]巴曙松.私募基金上市之利弊[N].证券日报,2008-05-06.

第2篇:股权激励利与弊范文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经营管理 利润 自主创新 股权激励

一、会计准则关于存货管理办法、资产减值准备及债务重组的变革

(一)存货管理办法变革 新存货准则取消了“后进先出”法,一律使用“先进先出”法记账,对生产周期较长的公司将产生影响。采用新的存货记账方法后,其毛利率和利润将出现不正常的波动,这将限制企业调节利润的灵活度。企业根据需要利用改变存货记账方法来调节当期的利润。如假设物价是持续上涨的,当企业经营业绩较好时,企业可以采用“后进先出”法,将利润平滑到下期,防止下期由于经营不善或出现意外状况导致营业外损失而使利润下滑。同理,当本期经营业绩不善时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降低原材料成本,达到粉饰利润的目的。而物价持续下跌时如果企业的经营业绩较好,就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从而增加成本费用降低利润,这样既可以为改善以后的经营业绩做好准备,又可以在当期减少交纳的所得税。当本期的业绩不善时,就可以采用“后进先出”法达到调节利润的目。准则颁布后,企业利用存货管理办法调节利润的手段将受到限制。然而,强制企业采用“先进先出”法,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果企业实物中采用的是“后进先出”,这样将会导致企业的实物流转与账面流转不一致,造成企业的存货有实物存在而没有账面价值或者有账面价值而没有实物的情况,不利于会计报表反映企业真实的存货情况和财务情况。

(二)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变革 新资产减值准则明确,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得转回,这使得企业借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操纵利润的手段受到了遏制。在此之前,许多上市公司借大规模计提减值准备和转回减值准备来操纵利润的这种手段发挥到了极点。如某上市公司,由于本年度经营不善或其它原因,导致巨额亏损,此时,该上市公司可以再次大量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坏账准备,存货减值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等,即使下年继续亏损转为ST,在第三年企业可以通过一次性转回所计提的减值准备就可以扭亏为盈,不影响企业上市。由于,固定资产、存货、应收账款等资产占企业资产的比重很大,企业用以调节利润的空间就很大,计提减值准备往往不能反应企业资产的真实价值,反而成了企业调节利润粉饰报表的工具。新资产减值准则并没有完全彻底的防止企业利用计提减值准备来操纵利润。因为,新准则要求企业根据公允价值计提减值准备,企业可以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数量上暗箱操作,因为公允价值的判断上存在很大的主观性,是否需要计提或是计提多少都需要会计人员做出职业判断。而我们国家企业的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尤其是随着新会计准则的颁布,相关会计人员需要进行深入的学习,调整其知识结构,这样才能及时掌握新的会计变革,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做出正确的职业判断。

(三)债务重组方法变革与旧准则相比,新的债务重组准则有四大显著变化:一是,债务重组的账面原值与实际偿付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而不能计入资本公积;二是明确进行债务重组的前提条件是“债务人确实发生财务困难时”;三是非现金资产的计量基础由“账面价值”修改为“公允价值”;四是以修改债务条件进行的债务重组,将来应付金额的现值与重组债务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重组收益。新会计准则在《债务重组》准则详细规定了债务人进行债务重组可能产生损益的情况:一是,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现金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人当期损益;二是,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三是,当债务转为资本,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之间有差额,也可产生损益;四是,修改其他债务条件,使得重组债务的前后入账价值之间存在差额,也可产生损益。

2001年的《债务重组》准则规定债务人应将债权人的让步计入资本公积,但在新准则下债务人将可以确认重组收益,这是新准则最大的变化,体现了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会计处理的对称性,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因为债务重组利得毕竟是债权人而不是所有者作出的让步,过去将其不经过损益表直接计入资本公积。是特殊背景下的权宜之计,而新准则将重组收入计入当期损益是最恰当的方法。重组收入计入损益将极大改善债务人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帮助企业摆脱暂时的财务困境,推动企业继续向前持续健康的发展。因此,新准则从有利于企业营运和发展的角度出发,鼓励因过度负债而造成财务状况恶劣的企业,进行积极有效的债务重组。

债务重组新准则的积极作用表现在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两方面。其中短期效应比较明显,即增加了企业的当期收入。债务重组的差额计入损益,提高了当期利润,这对由于巨额债务无法偿还而造成利润急剧下降,每股收益持续下跌的上市公司是一个重生的机会。按照旧《债务重组》准则,上述情况的债务重组,其产生的账面价值和实际支付现金之间的差额将计入资本公积,而不会影响利润。这样即使债务人公司得到债务豁免,也无法改变其亏损的命运。在新会计准则下一旦债权人让步,上市公司获得的利益将直接计入当期收益。因负债较大可能发生债务重组的公司利润有大幅提升的可能性,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很可能会在公司出现亏损或面临“ST”的情况下,出于维持公司业绩或保住“壳资源”的考虑,通过债务重组为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新《非货币易》准则也会产生相同效果,大股东可以通过与上市公司以优质资产换劣质资产的方式,来不断向上市公司输送利益。虽然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正值,且这些非经常性损益不会直接改变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但优质资产的注入的确会提高上市公司的估值水平,甚至还有可能令上市公司的成长出现转折。新准则将极大地提高大股东向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的热情。

债务重组收益的长期效应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和长远发展比短期效应更具有意义。债务重组产生的债务豁免能够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的资本结构,降低资产负债率从而降低财务风险;增强现金流动性缓解资金紧张。新准则能改善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财务杠杆、资产净利率等一系列评价企业负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而这些指标对于企业的经营业绩和风险评价都有重要影响。财务指标的改善能够提高股东对企业的业绩评价,从而提升股票价格,不仅增加了股东财富和企业价值,更使得企业重塑其良好形象为以后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对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考虑时间价值,反映了负债的现值,有利于企业真实的反映其经营成果,防止夸大负债;对于债权人而言,则避免了少计应收账款,造成资产的流失,从而能够更客观充分地反映债务重组的真正损失。

新准则的实施仍存在很多困难,以下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公允价值的确定。公允价值的使用是会计准则的进步,不仅遵循了实质终于形式原则,也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由于公允价值的计量容易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新准则对于公允价值的使用应当

谨慎。究竟应该按什么原则,如何真实地确定资产的公允价值,新准则应该给出详细完整的说明;二是如何判断重组条件,即企业确实出现财务困难。这项标准具有相当大的主观性,如果不加以限定必将造成恶意的债务重组,为企业粉饰报表提供托辞。

二、费用资本范围的扩大将促进企业的自主创新意识

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必须不断的增强自身竞争力才能在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熊彼特指出,“创新”就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从而获取潜在的利润,创新是现代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新《无形资产》准则中,将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支出区别对待,允许将开发支出予以资本化。新准则将无形资产的开发划分为两个阶段: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即费用化;而开发阶段的支出,如果能够满足相关条款规定时,进行资本化处理,计人无形资产,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经营者在开发阶段压力,从而提高在研发投入上的热情。中央明确提出,“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将新准则《无形资产》与国家最新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联系起来,笔者认为,此项会计变更的意义不仅在于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更是体现了国家对科技及创新类企业的政策扶持,再辅之会计及税收政策的配套,将使得科技及创新类企业的业绩及现金流实现长期的同向增长,这将使企业进入一个发展的良性循环周期,并提高其估值水平。这一政策规定的实施,对于提高整个国家的科技水平都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熊彼特还指出创新的承担者只能是企业家,企业家的创新活动是经济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自主创新将成为21世纪企业家主要任务,这需要公司的管理层对这种提高自主创新的大环境能有清醒的认识,积极进行自主创新,包括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形式的创新等,以免落人之后,陷入市场竞争的被动局面。

三、股份支付改革,促进股权激励机制的发展,

新会计准则将股份支付作为完整的一项提出来,解决了股权激励机制的会计处理问题,它标志着股权激励方面能够实现同国际的接轨,为我国股权激励机制的发展道路清除了障碍。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将可以施行股权激励计划,新的《股份支付》准则和证监会出台的《上市公司股票期权管理办法》也使得上市公司在操作时有章可循。股份支付,是指企业为获取职工和其他方提供服务或商品而授予权益工具或者承担以权益工具为签础确定的负债的交易。股份企业支付分为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和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股权激励是一把“双刃剑”,对公司的影响是正反两方面的,其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改善公司现金流和吸引优质员工。上市公司施行股权激励计划,将会改变公司人力成本的支付方式,从而改变公司现金流的流转。作为最宝贵的资源,高质量人才的拥有和激励是企业赖以生存和竞争的关键。但上市公司对关键管理人员和核心员工进行股权激励,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很难判断。上市公司很可能因为施行股权激励后,得以确保珍贵的人力资源,从而在竞争中取胜,但也很可能给予员工过度的激励或者采取不恰当的激励方式,从而令公司价值受损。所以,股权激励的首要问题,就是激励的上限难以确定。如何把握股权激励的“度”、选择什么样的股权激励方式成为实施股权激励机制的企业重点研究的问题。在国际上,以股票为载体的长期性股权激励则以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应用最为广泛。我国目前的新会计准则,尚未对某一种股权激励方式作出任何约束,但随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我国上市公司采取的股权激励方式也将发展为与国际趋同。股权激励的另一个问题是接受激励的人员的业绩评价存在困难,确乏定量标准。因为企业的经营业绩是集体努力的结果,很难量化个人的绩效,要想发挥股票期权的激励作用,还必须要一套科学的绩效评价标准。

四、新准则的颁布对企业管理活动的影响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