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教案设计的评价及意见范文

对教案设计的评价及意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教案设计的评价及意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教案设计的评价及意见

第1篇:对教案设计的评价及意见范文

关键词:专业认证;PBL教学法;口腔正畸学

【中图分类号】G640

为进一步提高医学教育质量,规范教学管理,2001年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颁布了《全球本科医学教育标准》[1]。根据这一标准并结合实际情况,2008年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印发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教高〔2008〕9号)[2]。2010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参考国际、国内医学教育认证标准,制定了《中国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3]。标准一方面明确提出口腔医学本科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口腔临床能力和终生学习能力的口腔医生,具备继续教育、职业发展和自觉再提高能力,而另一方面对教学方法的核心要求是口腔医学院校必须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提倡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师生互动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改革,注重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关注沟通与协作意识的养成[3]。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法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问题来学习相关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与解决问题的技能,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医学教育中[4]。口腔正畸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基础理论抽象复杂,而临床应用要求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甚至多学科融合。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解为主,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导致学生难以理解理论知识,进入临床后不具备正畸思维方式,而PBL教学法恰好针对上述不足作了补充[5]。为适应专业认证的需要,本研究围绕《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模式改革,着重推动PBL教学法在口腔正畸教学中的应用,构建符合《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的PBL口腔正畸教学模式。

一、口腔正畸教学现状

口腔正畸学是口腔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研究错合畸形的病因机制、诊断分析及其预防治疗,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对临床思维能力要求很高的学科。国内外通常把口腔正畸学作为大学毕业后教育,在本科期间只就口腔正畸的一般概念及各种错合畸形矫治原则加以介绍,且没有列入临床实习。学生在学习时常常感到枯燥和难以理解,如颌骨的生长发育部分不够直观,矫治器和矫治技术部分在教科书中单独介绍,而实际上矫治技术与其后的诊断治疗联系紧密,错颌畸形的诊断治疗在临床实践中灵活多变,需要触类旁通,因此口腔正畸学历来是口腔教学中难教、难学的课程[5]。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口腔正畸学理论教学的主要形式仍是以讲授型为主,其优点是知识传递效率高,但学生被动接受不利于深刻理解知识间的联系,临床上面对具体病例时难以举一反三,难以建立完整的正畸学习思维方式。

二、PBL教学法在口腔正畸教学中的优势及问题

PBL教学法于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创立,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由教师引导的小组教学模式,常作为讲授型教学模式的补充。首先,PBL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将课程内容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其次,PBL小组教学的特点也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倾听能力和评价能力等[4]。但是目前PBL在正畸教学中仍处于探索阶段,存在问题设置随意性较大,对教学目标的控制有限,有时难以激发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兴趣,教师在此过程中引导不足或标准不统一等问题[6]。《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中要求鼓励应用引导式、问题式、交互式等教学方法,进入临床医学教学阶段,鼓励采取小班、小组方式教学。因此,针对口腔正畸学PBL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推进PBL教学法在口腔正畸学中的应用是实现《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核心要求的切入点。

三、以《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核心为依据,探索规范化口腔正畸学PBL教学法改革举措

1.制定PBL教学总体改革方案

教学方法改革不仅是授课方式的改变,还应该与教学体系中各方面有机融合,需要系统科学的教改总体方案作为指导。由一线教师组成的PBL教学组,结合《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制定PBL教学改革总体思路有利于教师在有充分思想准备的前提下逐步推进PBL教学法在口腔正畸教学中的应用。包括转变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路;对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应贯穿于整个正畸教学过程;确定采用PBL教学法的课程内容及教学程序,如以病例讨论和实验课为主;丰富PBL教案,编写案例要兼顾典型性和综合性,问题设计循序渐进、引导有效;遴选师资不仅要求理论基础扎实和临床经验丰富,还应具备良好的协调控制能力;并建立适合PBL的教学考核体系和对学生的评价标准。

2.建立规范的PBL教学程序

专业认证的目的在于规范国内院校口腔医学教育标准,帮助学校建立起科学可持续的教学模式。由于PBL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模式,在实施PBL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应特别注重各环节的规范性。PBL教学实行小组学习。首先,教师将口腔正畸病例资料和问题提前两周发给学生,让他们有时间看书、查资料,并欢迎学生到诊室参观、提问并及时解答。其次,教师指导如何使用检索工具,比如利用数据库资料,查阅参考书或文章,利用循证医学原理分析文献结论,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第三,上课以分组讨论形式进行,由教师引导,学生对设置的问题进行中心发言,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学生有不同的观点意见可随时提出,提倡辩论、讨论。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尽量不予干涉。第四,课堂总结。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可根据情况灵活掌握学生的发言、讨论时间,然后由教师进行简单概括。最后,通过匿名调查问卷方式,收集学生反馈信息,总结分析教学效果。

3.口腔正畸学的PBL教案设计及规范

《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要求课堂教学内容充实。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建立结构良好,横贯口腔医学知识体系的高水平口腔正畸学PBL教案库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临床实际工作、学习的能力。PBL正畸教案的构成包括病例、图片、X线片、模型、问题、参考文献以及教师的辅导大纲等。病例和问题的设计既要来自临床,要有足够的知识含量,又不能过于片面。另外,PBL采用小组教学的形式,每个小组具体讨论的内容不同,需要指导教师运用相同的问题和辅导大纲来引导学生思考,所以系列问题的巧妙设计和辅导大纲的规范编写更加重要。

在实践中制定正畸PBL教案编写指南、正畸PBL教案审核程序等教学管理文件,明确PBL教案的编写原则、必备元素、基本格式、审核程序。一个完整的教案包括供学生使用的教案和供教师使用的教案两部分,每个教案应以相关病例为基础,并根据教案所涉及内容征求其他学科相关教师的意见,经PBL专家组批准方可成为正式教案,并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完善。

4.PBL教学法指导教师培养

《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对师资政策和教师培养做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必须制定教师队伍建设计划,保证教师的培养、考核和交流,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机会。结合《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要求,根据PBL新教学模式的的需要,必须对相关教师进行PBL教学方法的培养。指导教师上课之前要进行专业强化培训,定期召开教学讨论会。开展PBL教学时,指导教师要深刻认识PBL理念,并要有较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和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把握病例中涵盖的各方面知识。在讨论中既要调动学生的思维,又要驾驭局面,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深入讨论,使讨论不流于形式。只有教学相长,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胜任PBL教学。指导教师对上课过程要有详细记录,包括教案分析,教案进展程度的建议,病例叙述中需要加强讨论的要点等。选派中青年教师参加校级PBL教师训练营,体验其他有经验教师进行的PBL教学,亲自带教PBL课程,在实践中提升PBL教学水平。由专家组、学生评估PBL教学过程及带教成效;反思后修正改进教学,进一步提高PBL教学能力。编制PBL教师手册,规范化PBL教学。

5.PBL教学效果评估

《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对教学评价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口腔医学院校(系、专业)必须建立教学评价与督导体系,领导、教师和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评价活动,形成有效的教学质量保证运行机制,以确保课程计划的实施及各个教学环节的正常运行,并能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评价必须覆盖各个教学环节,其重点是对课程计划、教学过程及教育结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价;必须建立相应机构,系统搜集和分析教师与学生的反馈意见,以获得有效的教学管理信息,为改进教学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PBL教学模式的实施是基于问题学习的开放性和问题解决的过程性,决定了PBL学习效果的评价有别于传统的教学评价。缺乏统一,标准化的评价方式,单纯用考试成绩来反映PBL教学效果是不适宜的。因此,对照《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结合口腔正畸学PBL教学模式的要求,制定正畸教研室PBL学习效果评价方法和标准。重新修订考试管理办法,显著减少各门课程的终结性评价,增加形成性考核的比重。制定课程的考核目标,促使学生能达到课程的目标。形成性评价包括测验、报告、综述、个案学习、文章、讨论课发言、课堂作业、课外自修、实验室操作、临床实习和课室内活动。通过不同的类型评价,可以探知学生们的知识、批判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贯穿于整个学期中进行。

四、结束语

在近几年的正畸教学过程中,教研室逐步引入PBL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交流协作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在PBL教学法改革总体设计、教学程序和教案设计、师资培训及教学评估等方面尚需要进一步统筹规范。此次口腔医学专业认证创建活动,认识到国际医学教育标准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并以此为契机学习和理解先进的认证标准,改进和完善PBL教学法的正畸教学中的应用,以探索出一套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符合国际医学教育趋势的口腔正畸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梅人郎,陈钢,杨益,等.医学教育全球标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

[2]郑少燕,杨棉华.以医学教育认证为契机,深化医学教育改革[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7):37-38.

[3]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口腔医学研究会,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口腔医学教育学组.中国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8,43(7):392-397.

[4]崔晓阳,李益,廖虎,等.PBL教学法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J].医学教育探索,2010,9(4):439-442.

[5]冯翠娟,张扬,张丹,等.PBL在口腔正畸本科生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2):107-108.

[6]杨茜,范存晖,陈杰,等.PBL教学法在口腔正畸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2,48(6):551-552.

作者简介:周洁,女,硕士,住院医师,研究方向:口腔临床医学。

第2篇:对教案设计的评价及意见范文

一、深化对集体备课的认识

众所周知,备课工作是提高课堂效益并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新课程改革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方位、多角度的综合性备课。备课形式的改变,必须借助群体的力量进行精简高效的集体备课。而从我校集体备课的实施来看,效果不理想,大部分老师已经习惯了传统的单兵作战的备课方式,从内心深处还没有认识到集体备课的重要性,还没有真正接纳集体备课的方式。这就须要深化对集体备课及其价值的认识,从而改变观念,改进做法。

(一)集体备课的新含义。新课改革背景下的集体备课以打造优势学科组,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校教研蔚成风气为主要目标;以搭建学术研究平台,促进教师思想碰撞、合作探究为主要形式;以总结提炼经验,弥补强化不足,明确教学目标,突出重点难点,保证全体教师教学水平基本达标为主要内容;以学科组教师共同进步,学校教学质量整体提高为预期效果,是校本教研工作的重要载体之一。

﹙二﹚集体备课的价值

在新课改背景下,靠传统的一本教学用书结合经验来备课,按照传统的授课模式来上课,从实践上来看基本上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教学。而集体备课,则能够很好地达成多种有益的效果。

一方面,它能够很好地保证新课程理念的贯彻,使教学走上新课程改革的道路。新课程所倡导的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学生的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方法,课堂给学生以主体地位,师生的平等及知识与情感的交流,评价主体及评价内容的改变等等内容,都是对传统教学理念的重大转变,单凭个别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研读及感悟,难以很好地把握及恰当地运用于实践之中,另外现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体例的变化又比较大,如何对不同的内容加以取舍,合理利用,可以说在每一课的备课及课堂教学上,教师都会产生不少的困惑,而有效的集体备课,则正好使教师们的智慧叠加,增强对新课程的理解,并将新的理念运用到备课及上课之中,从而保证新课程理念的贯彻及本轮课程改革的成功。

另一方面,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业务水平的提高须依赖集体备课。本轮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没有现成的经验、没有固定的模式,这对于所有的教师都是一个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备课及上课都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探索,不停地进行反思,而不同特点、不同能力的教师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正好可以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集体备课就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

再者,它既可以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又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们能够做到更好地领会课程标准,更好地挖掘、把握和利用教材,获得更多的课程资源,有针对性地研究教学方法,设计各个教学环节,等等。大家互相交流,各抒已见,互相争鸣,势必使繁重的备课变成具有趣味性的交流与合作,而这种交流与合作的成果很可能体现为良好的教学效果。

集体备课还有利于教风学风的转变,对教师的学者化,教学研究的专业化,办公效率的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等等方面,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细化集体备课实施过程

﹙一﹚集体备课时间安排

集体备课以每周一次为宜。在任务量上能够接受,能够提高备课的针对性,便于针对上周的备课和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与总结,另外教师也有充分的时间准备下次集体研讨的内容,也不影响正常的教学及批改作业等工作。

﹙二﹚集体备课流程

制定计划 ----个人初备形成个人教案课件预案----集体研讨----主备人二次备课形成备课组优化教案和个性课件----教师个人二次备课(完成个人个性教案和个性课件)----教学反思

﹙三﹚具体操作

学期初制定集体备课计划,根据教材确定单元集体备课主备人及内容。

个人初备。各备课教师提前认真钻研教材,钻研教学内容、(符合新课标的优秀教学资源)手段、方法、提出问题或设想;写好“单元集体备课初稿”,精心设计教学预案,并完成课时教学课件设计预案。教研组应积极提倡教师自主设计教案及课件,教案课件设计力求规范科学。

集体研讨。各备课教师要充分准备,对教材进行深入解读,前瞻后延,集体讨论时先由主备人围绕主备稿说课,其他教师充分研讨,要求人人发言,共同研讨,集思广益,对备课进行讨论优化。备课组长作好详细记录。

主备人二次备课并展示成果。在进入课堂实施教学之前,主备人根据集体讨论,结合年级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备课,形成备课组优化教案和优化课件。(优化教案必须打印,在进入课堂实施教学之前分发给每人一份,优化课件也要送到本备课组成员手中)

教师个人二次备课。在主备人二次备课的基础上,各备课教师结合本班实际,在研讨深化的基础上可适度灵活调整,完成个人个性教案设计和个性课件设计。

教学反思。要养成反思的习惯,要及时对课堂上的得失、感受、发现进行记录,加以分析研究,并记录在教案后面的教学反思栏内。

做好每次集体备课记录,学期末交教务处存档。

三、集体备课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要营造和谐团结的备课组氛围,增强备课组的凝聚力,这将会大大有利于教师们的分工与合作,提升集体备课的实效。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们的意见会有不同,以至发生争辩,切莫忽视或担心这些意见和争辩,它们实际上都是教师智慧的体现,有助于彼此之间的启发,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

二要防止走过场,使集体备课流于形式,这需要学校创造一定的环境,提供时间、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并加以督促检查,将教师在集体备课中的表现及成果纳入到对教师的考核和评价之中。各备课组要认真组织,使每一次集体备课都有准备、有内容、有收获,鼓励教师个性的张扬。

三是改变一些貌似集体备课的认识和做法,如认为集体备课就是要统一大家的思想,就是为了要一样地上课,将集体备课等同于教师们的轮流备课,或是分头加统一备课、组长备课、或是案、只备不研等等。

第3篇:对教案设计的评价及意见范文

1.培养农村学生自主学练的必要性

在新形势下农村中小学中,场地小的问题有所改善,但是器材数量少、不全面,体育教师师资缺乏,学生每节课练习次数少等,严重阻碍了学生自主学练能力的发展。正确的认识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不足与缺陷,改进教案设计与教学方法,将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传统的体育教学为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知识—布置课后练习。教师的过多主导,忽略学生的主体,使得在课堂中学生自主练习时间、次数少;运动量小,体育教学大纲的教学任务不能有效地完成。学生缺乏创造性、创新性。在教学中教师的活动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安排的内容多、难,是学生缺乏足够的自主学练的时间,约束思考、探索的客观原因。

例如上鱼跃前滚翻,半节课把鱼跃前滚翻的动作都教了,学生能够掌握吗?但当一半时间教动作(不要过多强调学生动作的对错),另一半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做(自己练习)、看(人家怎么做,老师怎么做)、想(为什么这么做,还有其他好的方法吗?)、试(试试自己能做好吗?我的做法对吗?)。在摸索中提高学生对技术动作的了解、掌握。留一定时间还予学生自主学练,让学生自己想、自己做、自己改、自己评价,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练能力,有效的发展学生全面素质。

2.如何培养农村学生的自主学练能力

2.1教案设计时考虑周详

教案的设计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功与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中,班级学生较多、师资、场地、器材少的特点,使得教案的安排尤其重要。一定要因地制宜处理好复习课与新教课的关系;体育好的学生与体育后进生的关系,才能使学生自主完成课时任务。

例如中学教材中的跳远(新课),在农村中学一般会受到场地限制,备课时可将学生分成男、女两组,如何安排学生运动的量和学习效率是关键,如果让学生练习一次跳远后,再安排一定的素质练习,虽解决了运动量,但对学生跳远动作的掌握效率则不高。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可将男生分成甲、乙两组,使男生的甲组练习,乙组观察记录错误人次、错误类型以及哪位同学跳的好、教师的指导性建议。练习一定时间后双方交换,最后如何安排讨论的时间。女生安排其他复习课内容。对于复习课中,对于掌握动作技术较快的学生指导其他落后的学生,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一项有兴趣的运动进行练习,如篮球、羽毛球等备课时还应将跳远的常见错误、解决方记法录在案,这样有助于在讨论时减少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弥补学生跳远的运动量的不足,使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跳远技术。让学生在认识、比较、练习、探讨、思考中更快的掌握技术动作的要领,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和对体育课的兴趣。

教案不宜死,要活,也不要对学生要求过高。教学内容要有实用性、趣味性,使学生自己积极地去学。死板硬灌的课不是体育课,更不是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而是枯燥的军事操—体操课。要求过高学生掌握要领时花费的时间多,且效果不明显。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的需要和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在教案中适当编一些游戏项目,在游戏中让学生找到学练的乐趣。要求体育课堂教学气氛达到活而不乱、自由思索、探究的情形,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练。

2.2实践课中练习任务,学生自主完成

教师在体育实践教学过程中,对新动作进行简单阐明、示范后,组织学生分组(每组7人左右)进行练习。各组自主学练,对练习中存在地问题进行探讨,提出解决方法。然后各组由一名代表根据练习的实际情况,提出遇到的问题,以及他们所找到的方法。并总结练习心得与效果:为什么—怎么练习—有无改进(创新)方法—效果怎样。立定跳远教学中,我在讲解其姿势要领时,同时也对学生提出要求“两脚平行,与肩同宽,半蹲充分,摆臂与起跳协调,蹬地有力,空中收腹、收大腿,落地时小腿前伸,手臂用力往后摆。”分组练习,在练习中分组让学生主动学练并观察其他同学的姿势正确与否,并对自己的动作做出自我评价。有疑难或技术动作不明确地向组长汇报,由组长负责帮助指导。练习后集体讨论立定跳远中的重点、难点、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十分钟后,再由教师总结分析普遍存在的问题,指导纠正个别动作的错误学生,最后学生各自练习5、6次。对于有创新的意见或方法给予肯定,在这个练习中有同学提出“在脚落地时,可否成外‘八’字形来增加跳远的距离。”我当场给予表扬并成立课后研究小组,事后表明确实有所提高。对于复习内容则要求学生多练、多思、敢于做、敢于改,小组长在训练结束时汇报复习情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培养了体育好的学生的指导能力,而且带动了其他学生学练的积极性和所有学生的思索性。同时增强了学生间的凝聚力、团结协助的集体精神。而作为教师一定要善于观察、捕捉学生的优点和发现学生的缺点,及时进行表扬和改正,使学生真正获得自主练习的时间、空间、方法,激发学生思维和创新的积极性。

2.3教师做好课后小结

第4篇:对教案设计的评价及意见范文

一、 研讨常规,聚焦重难点

集体备课既然是教学研讨,就需要有一定的主题。常规教学的集体探讨是必不可少的,但如果是抓住重点难点的主题式集体探讨就更有价值。只有主题明确,教师才不会在研讨活动中为备课而备课或是走走形式。结合新课程理念,可组内先布置学习新课标,然后组内各位教师交流自己教学中存在的薄弱点或困惑点,经讨论后每组提炼出教学中存在的具有“共性”或“普遍性”的问题;然后按照“聚焦的问题”形成本组本次的研究主题。聚焦的问题和过程一一记录在案。每个教师、每个组要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把想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都要记录在案。主题不是空穴来风,它来自于老师群体、学生或老师们共同关注的话题。

高中英语教学中,除了常规的教材教学还有很多教材和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因此集体备课活动一定要主题化要解决实际问题。

二、主备落实,突出重难点

明确任务,分工合作,突出主备,这是集体备课前提。根据个人特长,全组教师在备课组长的协调下,承担集体备课的任务。主备的任务不是网上收集资料,形成电子教案拼盘式的草案,而是要研读大纲说明和新课标等理论,要做好充分的学情调查,要将教学内容深入吃透,要梳理出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要确定好教学的重难点,并就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作深入地思考和设计,然后形成交流意见。在集体备课时主备不是读教案设计,而是要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说依据,即说出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尽可能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去审视、分析自己将要付诸实施的课堂操作行为。更高的要求是,主备人在说课的一些关键环节要设计若干预案供辅备教师集体讨论、参考和选用,还要留下一定的空白,以便大家讨论时补充、修改,或圈画批注,这一步是非常体现主备人个人素质及个性特点的。同时,辅备教师根据个人的特长,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同一堂课进行备课,即初步完成“确定目标、重点难点分析、教学过程设计、资源利用”等方案预设。

针对主备的说课及留下的空白、疑难问题,备课组集体交流后,由主备人综合集体的意见和智慧,在个人草案的基础上修改设计,形成初案。孟子曰:“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所以,集体备课后,规定每位教师特别是辅备人拿到初案后都要根据自己的个性情况、学生情况对集体备课的教案作深入地推敲、斟酌形成符合自己学生的终案。个性设计的方式可以是旁注,可以是知识点的解说,可以是教学方法的更换,可以是教学片断的增删。落到实处,注重教师个性,掌握集体备课火候,在二者之间寻求取最佳优化点。个性修改制度化:每位老师根据个人教学风格及本班学情,对集体备课教案进行再创造,使之成为一份适合个人特色和本班教学的个性化的教案。

三、教学反思,教研提升

教学反思是对教师备课和教学工作的一种自我评价,是一个总结经验和教训而提升教师教学素养的过程。把教学反思纳入集体备课活动中可以让“反思”取得更好的效果,吸取众人的经验教训对教师今后的教学指导和理论素养提高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作为备课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使教学反思经常化,也可以使教师在反思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备课质量。要做到集体备课时集体反思就需要记录好教学札记、教后感。做好教学札记,以便查缺补漏,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艺术与教学效率。写好教后感,教师可以在总结中,发现自己的教学闪光点和教学缺陷,在自我反思的过程中逐渐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提炼整理教学反思,撰写教研教学论文。在经常坚持记教学札记和教后感的基础上发现一些共性的、有规律的教育教学现象,加以分析和总结,撰写论文。

然而,我们的集体备课恰恰就是缺少这样的反思,也许更确切地说是根本就没有反思。我们的备课是对下个星期要教学的课进行讨论,而对刚刚完成的教学任务丝毫没有涉及。这样我们对存在的问题就一无所知,也就不能解决存在的问题,对我们以后的教学就没有提高。所以,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对前面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在反思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以后的教学奠定基础。及时反馈制度化:在集中教研组集体智慧与使用本人个性化教学策略后,效果如何,要及时反思,做好后记,交流总结得失,形成习惯。我们认为,教学反思是教师由经验型转变为研究型、专家型的必由之路,这种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分为三个阶段即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学中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过去教师处在被研究者地位,现在成为研究者、成为反思性的实践者,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能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

参考文献:

第5篇:对教案设计的评价及意见范文

【关键词】提升,高校教师,教学技能,途径

教学技能是教师通过练习运用教育教学原理知识和规则达成某种教学目标的能力,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理论,运用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等,使 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受到思想教育等所采用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它是教师任教的基本功,是高校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性执教能力。教学技能不仅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更是衡量教师专业成熟度的重要尺度;没有熟练的教学技能,再好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也难于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贯彻和体现,因此,高校教师良好的职业技能也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因素。目前,在高校中,教师的教学技能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并由此影响了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因此,重视与提高高校教师教学技能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一、高校教师教学技能现状

(一)教师教育理念落后、教学观念陈旧,缺乏对教学技能重要性的正确认识。我国高校教师长期以来存在着重专业知识传授,轻教学技能运用的倾向,认为“大学教师不需要研究什么教学技能,学生都比较成熟,他们可以自学” “大学教学就是要讲”。在实践教学中,很多大学教师也是过于强调理论传授,对课堂教学技能的运用重视不够,以至于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实际效果,难以实现应有教学目的。

(二)教学实践中,教学技能存在突出问题。1、教学准备技能上。在教学准备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教案缺乏专业性。由于部分教师缺乏专门的训练,教案格式不规范、内容单一、过少过简;还有的教案只有讲授内容的提纲,而无其他;也有的教师不写教案,只凭教科书就登台讲课,出现了“无案而教”的现象。

2、课堂教学基本技能上。突出表现在:讲授方法死板,多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对于启发式、研讨式等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运用较少;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运用不恰当,不能很好地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出现了多媒体课件演示代替课堂一切的教学形式,师生间缺少基本的语言交流,缺乏正常良性互动;教学语言基本功不过硬,对教学语言如何把握并不清楚,只凭想当然,平铺直叙、枯燥淡然、一味说教等现象相当普遍;教学板书不规范,无板书、提纲式板书现象相当普遍;教学组织缺章法。

3、教学评价技能上。突出表现在:教学评价标准具有随意性、缺乏针对性和实践性,评价体系存在不规范现象。许多教师在构建评价标准时只是生搬硬套学校的教学考核要求,并没有从学生实际出发,体现学科特点。

二、提升高校教师教学技能的途径

应该以教师为主体,以学校为主导,学生为依托,着力建立提升高校教师的教学技能的多元机制。

(一)建立和完善高校教师的教学技能培训机制。由于目前我国高校教师来源多元化,非师范类毕业生居多,补上教育技能培训这一环十分必要。学校应建立和完善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制度,使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制度化、常态化。开设专门部门分管教师职业技能培训事宜。定期对教师进行短期集中培训、离岗培训,为高校教师提供脱产学习的机会。并对教师培训结果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列入教师年终考核项目中,进而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建立教师“老带新”制度,发挥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教学技能除了通过专门培训而获得之外,平时的教学实践和积累也是一种途径。大师、名师、老教师的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技能纯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将多年积淀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技能传授给青年的教师是提高教师教学技能的好办法。将教师,特别是新进教师,按照专业进行“老带新”一对一分组。通过开展示范教学、观摩教学、教学交流等方法和手段,将老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传授给青年教师,在实践中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

(三)完善教研室等教学基层组织。教研室是教师进行教学研讨的基本场所。可通过定期教研室会议和专题教研活动,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听课、说课、评课、教案点评、多媒体课件制作,并形成制度,使同行之间相互学习,交流切磋教学经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经常性的组织教学技能竞赛。定期组织广大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技能竞赛,如课程设计、课堂教学设计、教案设计、多媒体课件制作、授课、说课、教学基本功等技能比赛,为青年教师创造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在比赛中不断学习、提高教师教学技能。

(五)加强教学检查,完善教学督导制度。

首先,加强教学检查,充分发挥教学检查在教师教学技能提高中的促进作用。许多高校实行了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制度。期初检查授课计划、教案等教学文案的准备,期中检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的状况和效果,期末检查教学分析、考试考核等。通过检查,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中,尤其是教学技能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其次,完善学生评教制度。选取学生会干部、各班学委,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加强与教师的教学情况沟通与反馈。任课老师通过评教座谈会、个别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教师教学的具体意见,积累正反面经验和教训, 反思并改进教学方法,逐步升华课堂教学技能。

再次,充分发挥教学督导员的作用。教学督导员通过有针对性的不定期的听课及时了解任课教师授课实际情况,向任课教师反馈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第6篇:对教案设计的评价及意见范文

1、加强教学法理论学习

及时收集,理出当代国内外初中数学课中已衽实行的一些典型教学法,用“它山之石攻玉”。在认真学习的期 础上,为创造出我们自己的探究性活动教学法“面努力。

2、继续上好2次公开课

1复习三角形全等证明 张国群 (教研组老师,课题组成员)

2复习三角形全等证明 黄强 (教研组老师,课题组成员)

3.相互听课 ,研讨交流

课题组成员之间坚持互相听课,听课后进行认真研讨交流。除了平时的相互听课交流外,课题组内上有关课题研究课两次,并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专题研讨。

4.切实做好4次公开课小结工作。只有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才能有所得益。为进一步探索这一教学法的最佳模式提供依据。特别研究以下几点:①探究性活动教法的特点是什么?它区别于传统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②探究性活动教学法比较适合的课型是哪一类?最佳模式是怎样?③探究性活动学习教学法的教案设计与一般教案有什么不同?

5.认真研究以学生为主体,强化问题。这是探究性活动课堂教学的主要部分。着重解决①怎样采取措施才能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因素,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得充分发展。②课堂教学过程中怎样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度。(包括认知、记忆、思维等)

实验的第二阶段(2004年9月至2005年元月)

1.继续开展“探究性活动教学法”的实验研究,根据实验第一阶段中研究的问题,继续开展公开课实验研究。本期上的公开课2次:

1探究的推论 张国群

2探究的推论 黄强

2.本学期应解决好公开实验课与平时教学的有机结合,注意连续性,克服为实验而实验的做法。尤其是强调平时教学自觉地将“探究性活动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相结合,尽量做到使实验情境与平时教学情境相同,切忌公开实验课之前对学生动员、演讲等,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3.研讨探究性活动实验教案设计,应尽量发挥每一参加实验教师的个人特长,按“探究性活动学习的总体原则进行设计,逐步探索出最佳模式”。

4.元月中旬,召开一次“探究性活动教学”学术研究会,主要任务:总结实验第二阶段实验情况,制定下一年度的的实验方案,研究数学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成人构想,培养途径,研讨“探究性活动学习”的特点模式。

三、总结阶段(2005年2月至2005年7月)

我们对“探究性活动”课题的研究与实验中,保证每学期进行一次小结,并在每学期开学时提出书面意见,使每一实验组成员正确评价实验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同时明确本学期研究实验的具体目标:平时,则保证每月召开一次实验组成员会议,及时研究实验中的问题,保证实验项目的顺利进行。

在进行了五学期的研究与实验后,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此基础上制订出第六学期的研究实验方案。逐步使经验上升为理论。为最终完成研究与实验项目准备条件。

根据“探究性活动研究”课题实施计划,我们较好地完成了研究任务,在某些方面还取得了突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课题实验组全体同志分别深入、系统地学习了有关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数学哲学等著作。在课题的研究、实验中始终贯彻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工作,在“转变学生学习观念中,树立自主学习观,在形成性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建构型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应用型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四个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较大进展。

2.对“探究性活动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在认识上得到了深化,实践趋于成熟“探究性活动”论文《探究三解形斜边上的高》在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初二、初三学生版上发表。

已开始着手在更高层次的理论水平上进行系统收集、整理资料。为在理论上总结《农村初中数学探究性活动研究》做好积极准备。

本阶段主要做以下工作:

1.继续深化“探究性活动教学法”的实验,在已取得的成果基础上,进行案例分析,总结提高。对在新授课中探究性活动教学。我们采取了案例分析法,从教学的个案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问题,及时矫正,总结提高。通过听课交流、案例分析等,实践研究,提炼了探究性活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主探索—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合理指导—正确使用评价

2.按下述纲目系统整理资料:

第一:“探究性活动教学法”的意义

1. 探究性活动教学法的原则

2. 探究性活动教学法的意义

3. 探究性活动教学法产生的背景

第二:探究性活动教学法的指导理论

①探究性活动教学的认知规律

②探究性活动教学的建构学说

③探究性活动学习的教育学、心理学及生理研究

第三:探究性活动学习的课堂教学结构

1. 探究性活动法的课堂教育形式

2. 探究性活动教学法的模式

3. 探究性活动教学的内容

第四:探究性活动教学法的分类

1. 形成性探究性活动

2. 建构型探究性活动

3. 应用型探究性活动

第五:探究性活动的实践效果

1. 探究性活动实践效果对比分析

2. 探究性活动的主要优越性

3. 探究性活动的进一步发展

第六:探究性活动课堂教学实例选

1. 探究性活动课堂教学实录选例

2. 探究性活动典型教案选例

3. 做好教案修证工作,突出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活动,教案要有科技馆,集中设计好“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主探究,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合理指导,正确使用评价五个环节,此外,融洽的课堂教学气氛也十分重要的。教案送实验组审阅,集体讨论,教案通过后实验班试教,达到运用自如,配合默契。

4. 实验班在搞好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做好会考准备,迎接检验,做好各种数据的收集,统计以及有关的实验资料。

2.3.1探究性活动教学转变学生的学习观,树立自主学习意识

以前学生“知而不行,依赖心理严重”,不少学习学习上主动追求知识,培养能力的意识和习惯相当薄弱,

开展探究性活动学习以后

①态度、学习观念、学习方式的改变

②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③ 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交流意识和合作精神

4增强了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因此,促进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树立自主学习观念。

2.3.2探究性活动过程

在实验中,我们重点抓了下列三点:

(一)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本课题的兴趣

精心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开展探究性活动教学的关键,是实行解决课题教学法的关键。为此,应该把教师的设计、设问为知识发现过程的再编制。

根据农村初中生的年龄、心理特点,选择了下列一些角度活动

1、从学生实践或实验中切入,使抽象的数学命题变得通俗易懂

如: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的教学,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块三角形的玻璃被打碎成两片(如图)要配一块同样大小的三角形玻璃,要不要将12都带去?如果只须带一切,那么,应该带哪一块?为什么?这样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容易介入,一开始就具有浓厚的兴趣的探究欲望。

2、从学生认知冲突介入探究活动

例如:为了探究X4+X2Y2+Y4在实数范围内能否顺式分解让两名学生在黑板上对进行分解,如

结果答案不同。为什么正确的因式分解过程会有两种不同的结果呢?从而激发学生对在实数范围内能否因式分解的探究心向,通过探究,使学生认识到,因式分解的完成必须使每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3、从复习旧课介入探究活动,以旧引新,使学生积极参加探究性活动,突破难点,初三复习分式方程一节时,创设了以下情景。用换元法解分式方程

解法

解法1,设则原方程变形为,整理得解得,,当时,解得当时,,,,方程实数解得学生练习完毕后,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有一简单的方法解这个题。我发现方程的左边两项互为倒数,右边也正好互为倒数,于是我猜想可以这样解:

第7篇:对教案设计的评价及意见范文

几年来,通过不断的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受过去长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使教师指导实验、学生作实验或多或少摆脱不了重理论课教学轻实验研究现象,达不到像理论课授课那样得到足够的重视,使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工作效率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确保实验教学质量取得进一步的提高和不受其它因素的影响,我们对现行实验教学模式提出改革方案,即基于有利于培养动科专业大学生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构建动科专业遗传繁育实验教学开放体系,以推动实验教学全面开放和提高。

2构建管理机制,保障实验教学开放有序进行

为了公平、公正、准确评价学生的实验成绩,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遗传繁育教研室建立了实验教学开放操作技能与创新设计能力并重的实验教学考试考核机制,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操作中重点掌握以下几点:实验态度。教师在指导实验过程中首先要注意考察每一个学生的实验态度,此项内容应从一点一滴作起,不放过每一个环节。操作能力。通过现场考察和测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如对仪器设备使用熟练程度,操作方法是否准确,以及对实验的理解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给学生设置综合和设计性实验,该种实验要求学生自己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结合实验对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引导和启发学生,考查学生对实验中所提问题是否善于思考,是否提出有价值的创新观点,考查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纪律。在实验过程中遵守课堂纪律如何,有否交头接耳、迟到早退情况。实验报告。通过实验报告可以了解学生对实验的认真态度,逻辑思维如何,是否有抄袭行为。考试。实验结束后,通过笔试全面考察学生对实验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建立实验考试考核机制,比较全面客观地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根据学校的精神,学院将开放式实验教学纳入“教学评估考核指标体系评价方案”,并对其评估内容进行分解,主要包括实验教学任务、指导教材、实验项目管理、实验考试考核、实验报告、实验研究、每组实验人数等。每年对实验教学开放进行综合评估,以保证开放式实验教学不走过程。每学期由教研室主任和实验室主任牵头成立督导组,带领相关教师,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实验教学开放情况进行调研与督查。在督查活动中,督查组深入实验现场进行观摩,考察学生实际操作情况、实验班级、指导教师情况、开放实验课内容设置、所用仪器设备配置数量、实验课教案设计、查阅有关资料及学生参加科研项目等。通过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交流心得体会,全面检查开放实验教学的开展与效果,并对实验教学提出评价和指导意见。制定开放式实验教学奖励制度,每年对实验教学开放活动进行综合测评。鼓励和支持教师及实验技术人员积极参加实验教学的开放工作,对在非工作时间内参加实验教学工作的教师及实验技术人员给予工作量补助,具体补贴由院(系)参照实验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进行核算,并由学校实验教学管理部门核准发放。由于采取了逐级制定实验教学开放工作负责制度,从教研室主任到每一位教师对实验教学开放开展得好与不好采用投票表决制。对实验教学开放成绩突出的教师和技术人员给予表彰、奖励,并且每两年开展一次评选“实验教学开放先进个人”和“实验教学开放先进集体”表彰活动。通过建立实验教学开放奖惩制度,有效调动和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实验教学开放工作。

3开放内容体现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

选择专业化层次和实验内容丰富、课程间能更好地发挥渗透作用的实验,如“动物胚胎移植”、“动物体细胞培养及染色体的制备”等实验,这种实验涉及内容广泛,它要求动手操作能力强。学生通过做这种实验熟悉和掌握了动物繁殖学、动物遗传学等学科领域接近前沿的生物技术研究。使学生大大开阔了视野,印象深刻,启发和带动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在实验的引导和启发下,增强了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生物科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该实验启发能力强,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的。主要选择某些带有设计研究性的实验或结合研究课题进行,这种实验涉及内容广泛,可有效地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项目。实验形式采用:要求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选用和调试实验仪器设备,整个实验下来必须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不提供具体实验方法,只对其学生设计的方案进行审查,并提出整改意见,不对学生作任何指导。这种实验的作用能够把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地运用在实验课中,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创新,达到完全自主开放的目的。加强实验过程指导,还必须有教师的专业引领。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方式:鼓励大学生参加实验研究和创新活动。采取由教研室组织的主讲教师及实验教师针对某些科研和实验方面的问题,举办专题讲座和开展观摩研讨活动,激发和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于实验课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验、研究和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要求实验指导教师必须具备本专业系统而又扎实的实验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以及相关专业的知识,并及时掌握国内外本学科实验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及发展动态。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培养成严谨、求实、认真的科学态度。教师目标化参与实验教学指导活动。根据实验教学开放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尽量参与本学科或相近学科的科研课题研究活动。

4总结

第8篇:对教案设计的评价及意见范文

论文摘要:在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作为从事语文教学法课程教学的教师,也应对这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其一,用新课程理念武装学生的头脑;其二,用新课程理念改革课程教学;其三,为学生营造实践活动的真实空间;其四,用新课程理念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的教学改革步伐已明显滞后于中学语文教育的发展。因此,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已成为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近年来,笔者从这门课程的性质特点出发,结合语文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并根据我校学牛的实际情况,对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教学作了一些探索性的改革

一、以学生为主体,用新课程理念武装学生的头脑

本次新课程改革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具有非常明确的教育理念,旨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就应该把理解和把握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作为教学理论内容的重点,用新课程理念武装学生的头脑。笔者认为,作为未来的语文教师,应该具有以下新课程理念:。

(一)树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语文学科性质观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木特点。”这就把语文课程的性质完整地表述出来了。

作为教师,在用此新理念武装学生头脑同时,还应贯穿这一新理念,既注重培养学生的教学职业技能,又重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教师应紧紧抓住“师德”这个重点来展开。

(二)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主体教育观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主体教育观。

这一新课程理念教师应传授给学生,同时教师传授的时候,应体现这一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去理解这一新理念。

(三)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课程基本理念。这一课程理念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习观、教育观和学生观。

传授这一新课程理念,教师可以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让学生在研究某一有关语文的课题时,既理解掌握了这一新理念,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他们团结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

(四)创设师生之间平等对话的教育氛围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巴赫金曾经说过:“对话的前提就是对个体的尊重,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平等对话的教育氛围。

作为教师,一方面要传授这一新理念,另一方面要在自己的教学中彻底贯穿这一新理念,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以学习者的姿态参与学生的对话,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中得到发展。

二、抓住关键环节,用新课程理念改革课程教学

教师在用新课程理念武装学生头脑的同时,应紧紧抓住关键环节—实践性环节,培养学生的教学职业技能。作为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教学职业技能,就应改变传统的以理论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用新课程理念改革课程教学。具体做法如下:

(一)以学生充分发展为主线,强化教学职业技能培训模式。

i.参与式教学。这是语文教学法课堂教学的重要模式,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教学活动的目标指向培养学生的教学职业技能。学生的参与主要体现在:

W参与教学设计。对于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选择;而对于教辅资料,除了教师自己选择外,同样可以让学生参与收集,拿到课堂中作为授课内容。另外,教师还应向学生征求意见,以调整教学方法,满足学生需要,促进学生教学职业技能的发展。

c2>参与课堂教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是有学生参与的课堂教学。作为教师,应创设平等对话的教育氛围,让学生参与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去。如在讲授“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节内容时,我就让学生分成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白己编演课本剧《雷雨》。这样既让学生学习和把握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让学生学习了编演课本剧的方法和程序。又如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模拟教学。模拟教学可以是教学片段,也可以是整堂教学,从而促使学生把所学到的技能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3)参与课堂评价。对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表现,教师可以进行评价,也可以发挥学生的作用,让学生参与课堂评价,使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学生参与课堂评价可分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的相互评价。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以达到学生教学职业技能的提高。如每次学生模拟教学之后,我都会进行自评—互评—师评这样的教学过程。

2.科研式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也应由“传授型”转变为“研究型”。要使学生今后走出校门就适应“研究型”教师的角色,教师就可以运用科研式教学,以培养学生“教师即研究者”的意识,这也是提高学生教学职业技能的一种教学模式。科研式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科研方法、科研行为。培养科研意识,就是要把所有教学活动科研化,提高目标和行为的档次。培养科研方法与科研行为,主要是把教学、训练、科研有机结合,在模拟教学中科研式备课、科研式讨论、科研式小结,同时还可以结合案例进行教学的微观研究,并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撰写成。

总之,科研式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且指导了高师生今后在教学中如何引导自己的学生进行研究与创新。

3.微格教学。这是一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培养学生教学技能的有效教学模式,它将复杂的课堂教学过程细分为单一的技能,再逐项培训,这就使得对学生的教学技能培养变成具体的、可观察的、可控制的、易操作的教学技能训练。微格教学一般包括六大步骤:(1)理论学习和研究;(2)技能分析示范;(3)微格教案设计;(4)微格实习记录;(5)小组观摩评议;(6)教案修改后的角色扮演。

通过微格教学的训练,学生的教学技能能够得到显著的提高,从而使得学生毕业之后可以踏实地走上中学的讲台。

(二)与活动课结合,强化教学职业技能培训内容。

要强化学生教学职业技能,光靠72课时的语文教学法课程是不够的。教师要充分利用时间,最好每个学期为学生开设活动课(每周2节)。活动课上做到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手段综合化,突出师范性、实践性,始终把培养学生的教学职业技能放在第一位。

活动课的内容主要就是技能训练。依据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将技能训练分为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单项训练内容主要有教案设计、问题设计、板书设计、练习设计、课堂评价、课件制作等等。综合训练主要有整篇课文阅读教学训练和写作教学训练。训练的方法主要有观摩评议法、模拟训练法、自主操作法。每次活动课的训练内容由教师科学安排,开始先模拟教学片段,进行单项训练,继而模拟整堂教学进行综合训练,每次训练留些时间进行课堂讨论与总结。单项训练阶段侧重学生某项技能的掌握,而综合训练阶段则要求在单项训练基础上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促使学生把所掌握的技能运用到整堂教学之中,真正做到在活动课中强化学生的教学职业技能。

三、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为学生营造实践活动的真实空间

(一)采取请进来的方式,进行教学示范。

要培养学生的教学职业技能,如果仅仅局限于语文教学法课堂教学的改革,效果仍然不会理想。我们还应把课程改革向课外延伸,特别是向中学延伸。我们可以聘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中学语文教师来校开讲座、上示范课。课后,老师应及时组织学生评课。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学到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及时吸收中学语文教学的前沿理论,促使学生教学职业技能的提高。

(二)采取走出去的方式,进行教学实践。

语文教学法课如果不走出课堂,不面向中学,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教师要经常性地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深人中学课堂.进行观摩和学习,感受和体会中学语文课堂的真实氛围。具体做法如下:

1.教育见习。教师应组织学生经常到中学去教育见习。(1)教育见习时间:最好能够每周固定一个下午,分配在定点学校并固定班级,每班二人,为期一个学期。本人认为这样的见习时间,肯定比“走马观花式”的一星期见习效果要好。(2)教育见习内容:观摩中学教师的现场教学,看教师备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参加语文教研组活动,旁听乃至参与语文教研组说课和教学评议等。通过教育_见习,让学生与中学语文教育有了零距离的接触,了解了教学实际,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从而有助于学生教学职业技能的提高。

2教育实习。这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地技能训练的一种最有效、最具实践性的教学形式。教育实习期间,学生应做好以下下作:(1)备课;(2)听课;(3)上课;(4)作业批改与课后辅导;(5)试题编写与评改;(6)班主任下作。其中上课是最关键的,如条件允许,高师生可以多进行这样的上课实践活动。不过,课后应虚心听取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同时,教师应加强督促检查,把各项实习指标落到实处。实习告一阶段后要进行分析、总结。

3.教育调查。教师应组织学生经常到中学进行教育调查,调查的内容可以为中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优秀语文教师的优秀之处等。调查的方法主要有问卷法、调查统计法、访谈法等。通过教育调查,可以让学生对中学语文教育及教育对象有更深的了解,有助于他们今后走出校门更快地适应教师角色。

四、以学生发展为本,用新课程理念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一)在评价手段上,注重多样化和灵活性。

新课程改革强调质性评价,倡导形式多样的评价方法,将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就应运用新课程理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注重评价的多样化和灵活性。在评价的内容上,教师可以主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主要考查学生的课程论、教学论知识(主要是知识的运用);教学能力主要考查模拟教学和教育实习的表现;创新能力主要考查学生的多媒体制作、科研论文写作等。同时,可以实行结构分,将平时成绩与期终考试成绩按6:4的比例确定总分。平时成绩的考核方式除T考试测验外,还有访谈、观察、个人经历记录、档案资料分析等多种方法,并且在评价上以鼓励、表扬为主,尽量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以促进学生教学职业技能的不断提高。

第9篇:对教案设计的评价及意见范文

在这期间,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学校、家长的沟通,进一步提高了我的教育技能,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本次教育实习的基本内容包括三部分: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和教育调查。

一、基本情况1、课堂教学:听课30节,完成教案数为10份,上课节数为20节,其中新授课9节,复习课1节,练习课10节。2、班主任工作:组织一次主题为“理想之光”的主题班会和一次“矛盾出现了,怎么办?”的团体心理活动课,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3、教育报告;完成一份教育实习论文。

二、具体情况:

(一)课堂教学 一年的大学理论学习,各种各样的教育理论冲击着我的脑袋,我曾感到迷茫和无助,但通过这次实习,很好的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运用在实践中,在实践中筛选、磨砺出适合自己的理论指导,给我以后的教学工作指明的发向。 首先,要认真在备课。 第一天实习,黄老师就建议我们,作为新老师,在备课时,可以采取集体备课,集体设计教案,制作课件,集智慧之所长。在备课时,不要过于追求形式上的多样性。备课前既要备教材要备学生。熟读教材、尊重教材,将教材中透漏出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备课时的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将教学重点和难点用教材语言用学生能读懂的语言简明扼要地呈现给学生。同时上课前一定熟悉教案,反复试讲,理顺教学思路,从整体上把握教学设计的框架,提高教学德条理性和逻辑感染力,此外也要确定教学细节,尤其是新老师,避免上课时由于经验不足,无法应对各种状况外的事情。 其次,课堂上要“一心两用”。 第一次上讲课后,黄老师给我的评议是:教案设计得不错,有很多亮点,但你没有调动全班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看到你的亮点。教师的任务不只是将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就完成任务,还要留意学生有没有开小差,如果学生没有听课,老师讲得再精彩也是徒劳的。此后,我每次上课,除了要用心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细心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注重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在讲重难点时。 由于经验不足,课堂的调控和应变能力还有欠缺,有待加强。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自己往往还不够清醒,不能很好的处理。我认为一个教师最主要的基本功还是体现在课堂的控制上,我应该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

再次,要做好教学反思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