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海产品市场需求范文

海产品市场需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海产品市场需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海产品市场需求

第1篇:海产品市场需求范文

关键词:绿色食品;市场;现状;发展对策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发展绿色食品,对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增强人民身体健康,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我国绿色食品市场发展的现状

我国绿色食品产业经过十几年发展,已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目前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我国绿色食品产品开发以年均37%的速度递增,1999年产品总数1360个,2000年产品总数为1831个,2007年达到15238个,截止去年底,全国共有5740家农业和食品加工企业的15238个产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绿色食品生产总量达到8300万吨,出口创汇21.4亿美元。现已开发的绿色食品产品涵盖了中国农产品分类标准中的7大类、29个分类,包括粮油、果品、蔬菜、畜禽蛋奶、水海产品、酒类、饮料类等,其中初级产品占37.24%,许多企业是大型知名企业,如运城市的胃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维之王食品有限公司、珊瑚红果业有限公司等,都是中国名牌产品。目前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南京、西安、深圳等国内大中城市相继组建了绿色食品专业营销网点和流通渠道,绿色食品以其鲜明的形象、过硬的质量、合理的价位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好评,相当一部分已成功进入了日本、美国、欧洲、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展示了绿色食品的广阔前景。

2、我国绿色食品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产品结构不合理,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缺乏完整认识,制约了绿色食品的发展

市场的拓展,需要一定规模的产品。资料表明:绿色食品主要大类产品数量比重分别为:农林产品及其加工品类占59.4%、畜禽肉类占11.4%、水产类6.2%,饮品类占15.3%,其他产品占7.7%,而消费者最为关心和市场需求较大的畜禽肉类产品、水海产品所占比例极小。因此绿色食品生产规模太小,绿色食品在结构不尽合理,无法形成独特的绿色食品市场。

由于绿色食品宣传力度不够,消费者对绿色食品感知尚浅,因而未形成稳定的消费人群,造成有效需求不足。2006年某市统计局对绿色食品的认识做了一项调查:结果是78.5%的人听说过“绿色食品”这个名称,其中有24.1%的人未听说过“绿色食品”有识别标志,而具有识别标志能力的人只有21.9%。在买过绿色食品的人群中,也只有48.8%的人意识到“无污染安全”是绿色食品的主要特征。而62.4%的人由于对绿色食品缺乏正确的认识,以为绿颜色的食品就是绿色食品。

2.2 绿色食品生产经营分散,缺乏统一的协调和组织,产销脱节问题严重

绿色食品区域化生产虽初见雏形,但总体上分布仍很分散。目前我国绿色食品原料主要分布在生态资源未破坏的农村和边远地区。据统计,1999年绿色食品生产企业近70%分布农村,有的甚至是边远地区、交通闭塞的山区,而绿色食品的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的沿海开放区,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距离拉大,造成绿色食品供货困难,产供销脱节,导致绿色食品消费市场发展缓慢。

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的市场的发育缺乏统一的协调组织,缺乏较强的经纪人队伍,并受流通领域条块分割、行业封闭体制的惯性影响,产品跨地区经营比较困难,产品供给没有规模,市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有限,同样,绿色食品经营企业也相对分散,难以形成合力,影响了市场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此外部分企业还存在“重申报,轻市场”的观念,过分依赖政府,这些都影响了绿色食品的市场发展。

2.3 绿色食品市场建设滞缓,市场机制不规范,影响了人们购买的信心

绿色食品市场体系建设滞缓,主要表现在: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市场建设和绿色食品专业流通渠道建设滞后;目前我国大中城市80%的消费者对绿色食品有所了解,其中大部分消费者表示,愿意消费绿色食品,但购买时必须非常方便,价格合理。当前绿色食品商业流通的专业化水平还很低,全国仅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等少数大城市建有绿色食品专门零售商店,其他的地区绿色食品与普通食品混售,不便于消费者选购。

绿色食品商标必须经过注册,才得以保护。但是部分企业法律意识淡薄,绿色食品侵权行为和假冒绿色食品的事件时有发生。有的企业擅自扩大绿色食品标志使用范围。有的超期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更有一些不法分子,假冒绿色食品标志,欺骗消费者,严重损害了绿色食品的市场整体形象。

3、加快绿色食品市场发展的的方式和途径

3.1 严把产品质量关,组建绿色食品龙头企业

选择有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扩大专业产品生产基地,建立龙头企业是绿色食品生产销售的关键。龙头企业可以是加工企业,也可以是流通企业。它们有共同的优势:一是具有自己的拳头产品,产品的生产基地、质量、市场占有率有保证;二是不断发展扩大,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向规模化经营迈进。随着我国人均收人水平提高,人们对肉、蛋、水海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国内居民的肉蛋水海产品消费量比90年代分别提高了19.4%,76.8%,和55.1%。但在畜、禽、水产品养殖过程中,一些生产者为了增加产量,获取暴利,大量使用激素、抗生素、兴奋剂等,绿色食品质量令人担忧。因此国家应鼓励和支持建设一批大规模标准化的产品和原料生产基地,培育一批从事生产、加工、贸易、科研、开发的产业化龙头企业,严格检疫程序,建立市场营销网络,规范绿色食品的市场秩序。

3.2 有组织地建立绿色食品专营市场,形成全国统一的绿色食品营销网络

为发挥绿色食品的规模效益,应有计划、有组织,分区域建立专业化的绿色食品批发市场。通过专业批发市场,聚集绿色食品,建立集散地;建立绿色食品专业销售网点;一定规模绿色食品的连锁店;具有不受时空限制、准确度高、更新速度快、成本低、促进销售等特点。绿色食品管理部门应对连锁店和专业批发市场进行统一设计,结合绿色食品标志颜色,综合设计绿色食品统一的销售图案。建立连锁店和专业批发市场,配套好市场的各种硬件与软件。建立绿色食品交易平台,开展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实现了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和绿色食品原料企业之间,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和绿色食品营销企业间的网上订购;并依靠绿色食品连锁店和配送队伍,实现“网上购物”。

第2篇:海产品市场需求范文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影响

近年来,无棣县依托自身资源优势,采取多种经营方式,带动农户进行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一批枣、棉、水产、畜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迅速崛起,全县共发展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24家,其中省级6家,市级18家。一是水产养殖加工业规模膨胀。在山东神力、滨州港友发、正海生态等一批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推动了沙蚕、青蛤、丰年虫卵、对虾、鱼、蟹养殖等海水养殖加工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全县建立水产养殖标准化基地36.68万亩。二是油棉加工业发展迅猛,在基德生态、滨州亚泰、德利油棉等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带动下,全县植棉面积逐年增加, 2010年全县植棉面积达到47.68万亩,实现总产86万担。三是积极培植壮大万德福食品、舜园枣业等枣业龙头,发展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枣产业市场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大大提高。四是龙头带动,产业拉长,畜牧养殖业形成支柱产业。在“建设规范化、生产标准化、效益最大化”的原则指导下,养殖业逐步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伊德圆、清河富氏、开元畜牧等一批市重点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带动全县新建各类规模养殖场264个,新增养鸡大棚320个。同时,以正升、鑫宏、等鸡饲料加工龙头企业带动了全县粮食生产及养殖业的快发展,优化了种植业结构。

随着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无棣县以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为依托,带动了我县粮棉油、畜牧、水产、林果等主导产业规模的迅速膨胀,把越来越多的农村富裕劳动力,吸纳到农业产业化建设上来。农业产业经营特别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的快速发展,已成为许多地方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途径。例如无棣大山海产专业市场是一家集海产品冷藏、粗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大型专业性市场,年交易量达5万吨,年交易额2亿元,海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十余个省市,带动了周边40余个村5800 余户农民从事海产品加工营销业;清河富氏食品公司以肉鸡加工为主导产业,促进了当地养鸡、饲料等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产、供、销为一体的产业体系,吸纳农村富裕劳动力5000余人。农业产业化建设的蓬勃发展,已成为吸纳农村富裕劳动力的重要途径。

无棣县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在消化吸收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呈现出领域不断拓宽、容量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但就总体上看,仍存在吸纳农村富裕劳动力的能力不够强、数量不够多、质量不够高的问题。究其原因,我认为一是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低。从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看,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占79%以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21%。受过专业技术培训学习、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特长的仅45%左右,有相当比例的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没有一定的技术特长。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小、规模小、带动能力弱,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小、档次不高,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发育缓慢,造成农业产业化水平提升不快,影响了农村富裕劳动力的消化吸收。三是农村二三产业和民营经济发展不够快。受经济基础、经济发展水平等多方面的条件制约,无棣县农村二三产业和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与省内外经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要求不相适应。

    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产业化对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吸纳能力,针对农村劳动力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内部转移就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以下对策措施:

一是以农业适用技术培训为重点,强化农村劳动力技能素质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适应能力。以县农民工实训基地和各乡镇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为载体,切实搞好对广大农民特别是青壮年农民的科技、实用技术和就业技能培训,特别是针对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的需要,搞好订单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从业适应能力,为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

二是以农业产业化建设为主线,深入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通过发展规模经济和现代集约型农业吸纳更多农村富裕劳动力。一方面,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要求农业生产应发展满足市场需求的优质农产品,调整过程中必然要求更多的劳力、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的投入,因而会产生更多的劳动力需求;另一方面,依据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的特点加快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棉花、粮食、油料、畜产品、水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加工业,通过加快农业生产从耕地密集型产品为主向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转变,发挥比较优势,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产生更大的劳动力需求。

第3篇:海产品市场需求范文

[关键词]日本地震;政权更迭;新经济增长战略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1-0043-03

一、日本《新经济增长战略》的提出

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日本经济经历了两个“失去的十年”,实际人均GDP年均增长只有1.0%左右,导致日本社会出现了消费不振、财政赤字增加、失业人数高居不下、国民对未来社会保障失去信心等情况。虽然日本自民党历届政府都把治理整顿经济、恢复民众信心当作头等大事,但成效有限,经济复苏和发展始终缺乏强劲动力,最终成为日本自民党失去执政地位的重要因素之一。2009年9月,以鸠山由纪夫为首的政府上台以后,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逐步消退,为了兑现竞选承诺,给予国民更多希望,保住首相“座驾”的“长坐久安”,开始着手制定拟在重新使日本经济恢复发展的经济发展规划。

2010年6月,出任政府第二任首相的菅直人在“履职演说”中对以往经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日本经济社会的现状进行了概括总结,指出日本经济以前所走的“第一条道路”和“第二条道路”已经无路可走,必须寻找日本经济发展的“第三条道路”,这也是政府集体智慧的结晶。

所谓“第一条道路”就是以“公共事业”为中心的经济发展路线。这一路线在20世纪60、70年代因道路、港湾、机场、高铁等大型公共事业的投资建设给日本经济带来了高速增长局面,也成为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但到了80年代,当这些社会基础设施建设趋于完善时,这种“公共事业投资”带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已不能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效果”成正比,并开始显现“经济泡沫”。到90年代初期,“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又实施了过于依赖市场的“市场至上主义”,推行了一条“以生产为核心,偏重供给”的经济发展路线——“第二条道路”,即企业可以通过采取“合理化”措施,优化机构,裁减人员,恢复企业业绩等。然而,“第二条道路”非但没有使日本经济得到快速增长,还造成了国民失业率增加,生活水平下降,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国民对政府失去信心等后果。

菅直人政府所寻找的“第三条道路”就是“从以往经济发展政策失败中汲取教训”,推行一条符合现实的经济发展,把具体解决经济社会的种种问题都作为能创造出“需求与就业”的良机,从而带动经济增长的道路。

2010年6月,日本内阁会议通过了日本未来十年经济战略的主体规划——《新经济增长战略》规划,也被称为实现政府提出的将日本打造成一个“强有力的经济”、“强有力的财政”和“强有力的社会保障”的“三强”目标的具体计划。

二、《新经济增长战略》概要

《新经济增长战略》(以下简称《新战略》)规划是日本政府对此前已经制定的各种经济发展计划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是日本未来10年经济发展的主体框架规划。《新战略》提出了实行“以解决经济社会现有问题、以扩大需求和增加就业为重心,促进经济成长”的经济政策。在2020年前实现经济增长的7个战略领域和21个重点“国家战略项目”,创造总计500万个就业机会和123万亿日元的市场需求的目标,并有针对性地列出330多项具体实施措施及时间表。主要目标有:2011年中实现消费者物价指数由负转正;尽快将失业率由当前的5%降至3%;在2020财年前,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到3%、实际年均增长率达到2%;实现确保全体国民居有“定所”、工作有“岗位”;逐步降低法人税,将国内企业所得税税率由40%逐步下调至25%等。

《新战略》所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7个战略领域和21个重点“国家战略项目”主要体现在开拓提升优势增长、构筑依托与周边国家合作的增长和打造支撑增长平台等三个方面。

(一)开拓提升优势增长方面

包括环境与能源战略和健康大国战略两个战略。环保与能源大国战略提出要创造超过50万亿日元与环境有关的市场需求,增加140万人的环境领域新就业岗位,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13亿吨。此战略共有3个“国家战略项目”,即国家通过“固定价格购买制度”扩大可再生能源利用项目、“环境未来都市”项目和森林再生计划项目;健康大国战略提出创造超过50万亿日元市场需求及增加284万个就业岗位。共有2个“国家战略项目”,即以促进医疗实用化项目和吸引外国患者的国际医疗交流项目。

(二)构筑依托与周边国家合作的增长领域

包括亚洲经济、观光立国与搞活地方经济两个战略领域。亚洲经济战略提出,“推进致力于亚洲经济增长的国内改革,使人流、物流和资金流成倍增长”,“通过亚洲收入倍增,扩大经济增长机会”等目标。此战略共包括6个“国家战略项目”,即促进基础设施出口项目、推进降低法人税及“亚洲据点”项目、人才培养及高级人才引进项目、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及国际标准项目、构筑亚太自由贸易圈(FTAAP)的经济合作项目等;观光立国与搞活地方经济战略提出“到2020年初访日外国人达到2500万人,将来达到3000万人,并以此带动11万亿日元需求和56万人就业”的目标。此战略共有4个“国家战略项目”,即推进创设“综合特区项目、吸引访日外国人3000万人项目、旧房改造及新建倍增项目和推进公共设施民间开放及活用民间资金项目等。

(三)打造支撑增长的平台领域

包括科技与信息通信立国、就业与人才立国和金融立国三个战略。科技与信息通信立国战略提出“创造引领世界的绿色革命及人类生存革命”、“增加独占世界鳌头领域的大学、科研机关数量”、“达到理工类博士毕业生完全就业”、“促进形成中小企业自由运用知识产权”、“以科技信息通信等提高国民生活的便利性、降低生产成本”和“投入研究开发投资占GDP总值的4%以上”等目标。此战略共有3个“国家战略项目”,即强化国际竞争力及培养人才项目、促进灵活运用科技信息项目和充实研究开发经费项目等;就业与人才立国战略共有3个“国家战略项目”,即:幼托一体化项目、职业教育项目和国民居有“定所”、工作有“岗位”的新公共项目;金融立国战略提出了以“新金融立国”为目标,“确立亚洲主金融中心及主要参与者的地位”,“提高企业全球化进程的话语权”,“扩大运用能够使国民享受富裕生活的国民金融资产范围”等。有一个“国家战略项目”即推进创立“综合性的证券、金融、商品等的交易所项目”。

三、地震及政权更迭对日本实施《新战略》的影响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的里氏9级大地震及引发的海啸、核泄漏等灾害给金融危机后日本经济开始企稳向好的势头当头一击。地震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给日本经济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至今难以评估。同年9月,菅直人因种种原因被迫辞去首相职务,野田佳彦出任本届政府第三任首相。然而,面对日本在“失去的二十年”中积重难返的经济低迷和震后复兴的巨额资金需求(20万亿日元以上),日益高企的债务负担(已占到国内GDP的210%)和失业率(2011年7月为4.7%)以及日元升值压力、老龄化社会保险福利负担等,都将对日本实施《新战略》产生严重影响。

(一)地震重创支柱产业,短期内难圆“强有力的经济”之梦

虽然本次地震涉及的东北地区的GDP产值仅占日本GDP的8%左右,但是该地区是日本四大工业带之一的京滨工业带重要组成部分,是日本经济主要支柱产业钢铁、石化、汽车以及电子工业基地之一,受影响的汽车、钢铁等及其相关产业对日本GDP增长的贡献率近50%。地震致使大量工厂被迫停产、歇业,港口、公路等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再加上地震引发的核电供应部分的关、停等导致电力供应趋紧,这些因素将在中短期内对日本经济增长持续产生负面效应。根据《新战略》规划,到2020年,日本年均名义经济增长率为3%,年均实际经济增长率将超过2%。本次地震对于本已缺乏增长动力的日本而言,连续10年保持3%以上的经济增长成为一个“美好的愿望”。

(二)地震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强有力的财政”和“强有力的社会保障”受到挑战

任何一项经济政策的实施都需要一个强大的政府财政作为支持与保障,日本的《新战略》的实施也不能例外。地震前,根据日本财务省2011年4月10日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3月底,日本的国家债务余额(包括国债、借款和短期政府债券)为924万亿日元,人均负债约为722万日元,创下历史新高,为GDP的两倍以上。地震后,根据日本内阁府估算,受地震破坏,仅道路、港口、上下水道等基础设施和企业设备的直接经济损失就可达25万亿日元,相当于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3%~5%,而这一数字尚未包括福岛核电站事故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这样的损失对已经债台高筑的日本政府财政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而救灾和恢复重建是日本政府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得不做的头等大事,如果做不好甚至会影响到的执政地位。因此,本次地震及引发的海啸、核泄漏事故等短期内将严重影响《新战略》的实施,救灾和恢复重建所造成的巨额资金分流使日本政府财政分身乏术,难以支撑《新战略》中需要资金支持项目的落实和实施,如健康大国战略等。

(三)地震给《新战略》个别领域的实施带来不确定因素

第一,对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出口将受到严重挑战。地震前,日本的核电、铁路、水务等“基础设施出口”发展面临极佳的机遇,亚洲市场存在巨大的需求空间。如在核电方面,日本已与多个国家如约旦、哈萨克斯坦、越南、印度等国签订核能及高速铁路等合作意向书,拟向这些国家出口成套核电站设备等。《新战略》确定,政府将积极配合核电、铁路、水务等相关企业推动对亚洲的“基础设施出口”。地震以后,核泄漏引发的恐慌不仅影响到日本本国核电产业的发展,已经对全世界的核电产业发展都产生了负面影响。原来与日本有核能合作意向的国家很难在短期内与日本继续核电方面的合作,不是合不合作的问题,而是建与不建的问题。另一方面,地震所带来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在日本国内掀起新一轮浪潮,在今后几年内,日本很难有剩余力量对外“输出”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力量。因此,实现《新战略》提出的将核电站等“基础设施出口”市场规模发展至20万亿日元的目标面临极大挑战。

第二,“观光立国”战略将受到严重挑战。根据《新战略》规划,“观光立国”战略作为日本未来经济的一大核心支柱产业,到2020年“达到外国人访日数量2500万~3000万人”并以此带动11万亿日元需求和56万人就业,使其成为日本经济新的增长动力之一。地震前,根据日本政府观光局(JNTO)统计,2010年进入日本旅游的外国人数为861万人,离2500万人的目标还相当遥远,即便没有地震及核泄漏事故的影响也难以实现。地震及核泄漏事故发生后,不但给位于重灾区的宫城、福岛、岩手三县的旅游业造成重创,而且对整个日本的旅游业也形成了强烈冲击。除短期内给日本旅游观光产业造成重创外,从长期来看,福岛核泄漏事故隐患至今还未排除,将对人们的心理产生非常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日本的观光旅游业都将处于低迷状态。

第三,《新战略》中提出了今后十年以“新金融立国”的目标,将金融业作为未来十年日本服务业的一个新亮点,“确立日本在亚洲第一金融中心的地位”等。事实上,地震带来的心理冲击很有可能危及到日本东京作为亚洲金融中心的地位。本次地震中虽然东京等大都市不是地震直接灾区,但核辐射波及的阴影还将持续。从日本列岛本身处在地震带上的层面来说,本次地震将深远影响人们生活、工作的安全感。另外,随着亚太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善与提高,上海、北京、香港、首尔、新加坡等地金融产业正在对日本金融产业形成冲击,而地震在某种程度上更加剧了这种外部冲击。

第4篇:海产品市场需求范文

国营――――――――――――――

计划经济支配下的中国,所有的工业企业都是国家所有,生产销售都是计划和定额的。特别是80年代末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多起来,三者比较,人们在观念里还是比较信赖国营的产品。这时候,国营成了一个笼统的品牌,服装也不例外。

省优、部优―――――――――――

当时没有品牌的概念,国营企业生产的产品会参加国家相关部委和各省市的产品质量评比,被评选优秀的产品就获得“省优”“部优”称号,也成就一批服装品牌。如“大地”、“长城”牌风雨衣。

上海货、广州货―――――――――

改革之前的地方产品以上海产品在消费者心里最有口碑,而伴随着改革开放,沿海产品冲击内地市场,使得广州货被熟知。这时上海货、广州货成为了品牌的代名词。

皮尔・卡丹―――――――――――

1981年11月,由皮尔・卡丹的特别助理宋怀桂女士筹备的皮尔卡丹时装会在北京饭店西楼大厅举行。从此人们开始真正认识国际品牌,对于中国服装品牌的成长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服装节―――――――――――――

1988年8月20日至28日,大连市人民政府发起并邀请中国服装工业总公司和中国服装研究设计中心联合举办首届大连服装节。参展的服装企业开始注重自己的产品宣传,开始了服装节推介服装品牌的开端。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平面、电视广告―――――――――

九十年代初一批三资、民营服装企业得到发展,这部分企业很重视产品的宣传,他们通过平面媒体展示产品,也通过电视广告传递品牌信息,那个时代几乎人人知晓的“杉杉西服,不要太潇洒了!”就是经典的例子。

国际品牌――――――――――――

1991年5月31日,意大利杰尼亚集团在北京王府井饭店开设服装店。尽管之前人们知道了皮尔・卡丹,但是国外品牌服装走进国内还是新鲜事,就像洋快餐进入中国一样让人们多一份关注。

商、专卖店―――――――――

批发,倒卖,这些服装的分销方式在八十年就已经出现,但是对于品牌的在九十年代才开始兴起,有一批专门的经销者受厂家授权只经营该厂家的品牌产品,并在单独的专门场所进行经营。于是就有了商和专卖店。

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CHIC)――

1993年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CHIC)首次召开,一直到今天,这种模式为企业展示自己的产品提供了重要的平台,促进了服装品牌的发展。很多服装品牌通过CHIC走向全国,走进消费者。

中国十大名牌西装与十大名牌衬衫――

1993年11月首届中国十大名牌西装十大名牌衬衫市场确认活动开始,之后又连续好多年的评选,让一批西服和衬衫产品得到推广被消费者认可。象杉杉、雅戈尔、仕奇、津达等西服品牌,开开、虎豹、琴曼等衬衫品牌都曾榜上有名。

名牌名师工程――――――――――

时任中国纺织总会副会长杜钰洲在CHIC96博览会开幕式上强调:博览会加深了世界服装界对中国的了解,我们将围绕“中国服装创国际名牌”这一主题,进行广泛、深入研究。同年中国服装协会启动了“名牌名师工程”。

汉派――――――――――――――

1998年,武汉服装人创造了“汉派”这一服装新名牌,以团队的力量树立形象,占领市场份额,以后不少省市试图仿效。如津派、瓯派、苏派等,虽未必成功,但毕竟留下中国服装竞争的美好一页。

CI策划―――――――――――――

1994年杉杉集团斥巨资全面导入CIS,全新打造企业形象,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活力,使得品牌价值迅速提升,之后有实力的企业纷纷效仿,掀起了一轮CI热。1997年4月的CHIC博览会上,“FUN”牌世界服装名牌论坛,主题是服装企业导入CI策划与包装。

联姻――――――――――――――

由1997年杉杉集团聘王新元、张肇达之后,引起一阵设计师与企业“联姻”热。企业家热切期望设计师能把企业带出困境,设计师则需要资金实现大师之梦,两厢情愿的火花迸出“联姻”冲动,一批在设计比赛中成名的设计师被企业家相中。如刘洋落户雅戈尔,谢峰情系圣三利,赵玉峰联姻黎明,吕越携手富威格……

多元化、多品牌战略――――――――

九十年代很多品牌快速完成了资本积累,面对发展的瓶颈,开始走多元化道路,有的品牌企业也开始运作多个品牌,相互之间错位经营,一直到今天也是服装企业发展的两个方向。

时装――――――――――――

九十年代初开始,随着CHIC的举办,国际服装大师纷纷来中国举办专场时装秀,国内的设计师也逐渐成长起来,纷纷代表品牌做流行。某种意义上讲,时装成为了品牌实力的展现。

虚拟经营――――――――――――

是一种新的营销模式带动成长的品牌,这类公司不负责生产,只负责设计,然后委托生产企业代加工,再自己设置营销渠道,取得很大成功,比如美特斯邦威。

设计师品牌―――――――――――

九十年代,一些设计师开始自己创立品牌,自己设计自己经营,形成鲜明的特色,并且在品牌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有的后来走向国际,比如薄涛、例外。

时装周―――――――――――――

1997年举行时装周以来,很多默默无闻的企业主推设计师进行专场品牌,凭借着时装周的表现一鸣惊人,成就了一批知名的品牌。

二十一世纪至今

跨界――――――――――――――

一些服装企业在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后,纷纷向与服装无关的领域拓展公司业务。也有的企业原来不经营服装但是凭借着原有的品牌名气进入服装领域开始创立服装品牌,进行跨界经营。

改制――――――――――――――

90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些品牌服装企业,因为历史原因,一直体制不清,在21世纪不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纷纷改制,比如国有、合资企业改制成为民营或是股份制,以2002年前后为多。

旗舰店―――――――――――――

旗舰店一词来自欧美大城市的品牌中心店的名称,其实就是城市中心店或地区中心店,一般是某商家或某品牌在某地区繁华地段、规模最大、同类产品最全、装修最豪华的商店,通常只经营一类比较成系列的产品或某一品牌的产品,旗舰店作为一种新型销售场所已经越来越流行。

ERP――――――――――――――

90年代中后期,企业所处的时代背景与竞争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应运而生。ERP发展了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扩展了管理范围,把企业与客户、供应商和经销商等因素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企业供应链系统,并对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管理。

快速反应――――――――――――

新时代人们的消费需求发生变化,品牌的多品种、小批量、短周期的快速反应适合了市场需求,以国外品牌ZARA等为代表以快速反应为特点的品牌运作模式被大家看好,受到品牌企业的热捧。

轻品牌―――――――――――――

轻品牌是06年左右发展起来的,与重视生产、以加工型为主的企业相对应的称呼,一般生产加工外包,设计和型号标准化,网络销售没有终端店面,各种费用主要靠宣传推广和资源整合,如网络营销服装品牌PPG。

国际化―――――――――――――

服装品牌的发展一直在寻求和国际接轨,很多服装品牌都在试图走出国门,21世纪国际化的进程加快,大批的国际品牌进入中国,中国本土的品牌也开始试图走向国际,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渠道、终端――――――――――――

进入新世纪,不再是品牌生产什么就能卖掉什么,企业开始加强市场营销和渠道扩展,他们也在意销售终端的管控,渠道、市场成为品牌竞争的关键所在。

第5篇:海产品市场需求范文

3月11日,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强震、海啸、核泄漏、火灾、火山爆发、电力不足、工厂停产……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使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日本痛不可当。

此次地震给日本带来的经济损失恐将超过1200亿美元,日本GDP增幅也会因此下降近3个百分点。日本首相菅直人在震后表示,这是日本自二战以来面临的最严重危机。

股市全线下挫,国际原油、铁矿石、钢材价格持续波动,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日本势必对中国、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的经济带来影响。

日本

汽车业损失最严重

虽然这次地震的重灾区东北部地区并不是日本最主要的工业区,但该地区也集中了汽车、核电、石化、半导体等众多重要产业工厂,该地区经济规模占到日本GDP的8%左右。目前来看,汽车业遭受损失最为严重,日野、三菱、丰田、本田、尼桑、大发等8家日本汽车制造商14日起将暂时关闭在日工厂。

农产品和食品供应明显不足

大地震导致日本农产品和食品物流受到很大影响。蔬菜、乳制品以及金枪鱼等日本人需求量很大的海产品供不应求,肉类、面包、干面条等甚至全部缺货,部分批发市场已出现涨价现象。

日本农林水产省最新的调查也印证了这一点。报告说,由于地震破坏,除东北地区蔬菜水果市场停止交易外,其他地区农产品和加工食品等不能按期交货现象也十分严重。

财政状况将更加恶化

日本大地震的发生正值日本政府与财政赤字进行艰难斗争之际。目前日本债务已超过GDP的一倍左右,比任何一个发达国家的债务水平都高。而大地震之后,日本政府必然追加预算,这无疑将使日本的财政状况更加恶化。

经济可能呈“V”形反弹

由于日本国内众多工厂停工,电力短缺,加上消费信心受挫,短期内日本经济将遭受重创。但此后,随着重建工作的开展,日本经济可能呈现“V”形反弹。来自政府、保险、私企、个人等多领域的资金将投入到重建过程中,这将创造就业,地震中受到重创的能源、建筑领域会得到极大提振。日本未来三个季度经济增速按年率计算将回升至3%。

中国

主要冲击进口领域

我国大量进口日本高技术产品、上游中间产品和设备。电子、汽车等一些产业产能利用率可能会因为日本上游中间产品供货停顿而降低,一些新建和改造项目可能因为日本设备生产、交货流程被打断而不得不减速。

受影响最大的当数进口日本设备和机电、光学等零附件的企业,鉴于或替代进口来源很少,或其本身就是“日本核心元件――中国组成加工成品――全球市场销售”产业分工链条上的一环,一时间根本就无从寻找替代供货来源。

当然,日本大地震还意味着巨大的重建需求。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建材、钢铁生产国和名列前茅的建筑工程服务输出国,我国相关产业可望从中获得一定份额。

大陆元器件厂商或成替代者

此次受灾地区是东芝的制造大本营,制造业务涉及内存和显示成像元器件,而这两者均为终端产品的核心器件。由此造成的终端产量减少,会间接影响到对显示面板和模组的采购量。受此次地震影响,只要是和日本面板厂相关的厂商,上下游都会受到影响。

日本相关厂商停产或者运输物流受损难以很快恢复,大陆地区相关厂商可能成为替代者而受益。另外,由于地震对某些家电产品造成较大损害,可能将增加市场需求。

全球

贸易:灾后重建或将提振全球贸易

鉴于日本在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地震造成的临时性出口中断必然会对其他国家企业造成影响。例如,日本芯片业占全球市场的五分之一,像苹果iPad这样的畅销电子产品也极度依赖日本厂商的NAND闪存。

不过,从全球视角来看,日本大地震的影响也仅是短期的。日本灾后重建可能将对全球贸易构成一定提振作用。

汇率:日元对美元一度大涨

由于日本目前的复苏动力很大程度来自于出口,因此避免日元升值将是日本经济复苏的关键所在。但11日大地震发生之后,东京外汇市场日元对美元汇率一度大涨1.4%。

在预测近期影响日元汇率的因素时,企业应对重建以及保险公司出售海外资产应对理赔等举措都会导致资金回流日本,推升日元汇率。另外,日本央行预计会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从而将影响日元汇率。

资源:原油及大宗商品价格下挫

日本是全球第三大石油进口国。由于大地震导致该国炼油设施破坏,进口需求减少,国际油价11日出现大幅回落,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一周来首次盘中跌破每桶100美元。

第6篇:海产品市场需求范文

安徽马鞍山市的潘善辉以前考察过不少项目,但直到最后也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项目。当他通过媒体知道东升三齐的加盟政策时,敏锐地意识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营养、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的要求一定会越来越强烈。海参这种高档的营养食品,有着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因此,潘善辉决定做海参项目。可是考虑到有好多骗人的公司打着招加盟的幌子,捞一把就走的事情时有发生,出于稳妥起见,潘善辉决定亲自到济南东升三齐公司进行实地考察。

潘善辉来到公司,三齐公司的加盟政策让他半信半疑。加盟后,总部将为加盟者提供全程保姆式跟踪服务;不但帮助加盟者打市场,制定销售方案,还会上门指导,驻店帮助加盟者打市场;如果效果还不理想,总部就会以6折优惠价回收产品,为加盟商分担60%的投资风险,彻底解除加盟者后顾之忧……能有这样的好事?为了验证真假,潘善辉决定认真细致地考察。

专业化经营模式

让他消除疑虑

2005年5月,潘善辉来到济南。在三齐公司他亲眼看到、亲身感受了公司品牌建设是在产品销售和顾客的消费过程中一步步实现的。为了确保海参产品的高品质,树立起自己的优秀品牌,公司进货的时候严把质量关,选择最好的货源,采用最科学的加工方法加工海参。为了让每一位消费者都能吃到营养成分不流失的高品质的海参,即使顾客买的产品再少,哪怕只买一只海参,公司也会为顾客提供细致耐心的服务。只要是接到顾客的订购电话,公司就会利用整整三天的时间,用专业科学的方法为消费者发制海参,直到把干参变成蓬松柔软的鲜参,供顾客放心烹制食用。顾客购买产品再少,也要为顾客服务,为的就是让消费者吃到高品质海参,从而树立自己的品牌。因为如果发制干参方法不得当,或者只是单纯地把干海参放在水中浸泡,发制出的海参不但硬不够大,而且营养成分轻易流失。

潘善辉还看到,公司在终端销售方面狠下了一番功夫。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将产品划分为大众市场和礼品市场两个方面:大众市场主要面向城市高消费群体,作为日常保健食品。除了海参外,同时为消费者提供海参常识、如何鉴别劣质海参的办法和数十种海参营养菜谱以及多种专业烹饪配料,让消费者会买更会吃;礼品市场主要面向走亲访友的顾客群,通过水晶、仿古铜等精美的包装和独特的海参文化突出产品是目前最为时尚和高档的馈赠佳品。在具体操作中,公司制定了以专卖店销售为主,为星级酒店供货、与酒店合作店中店、发展团购市场为辅的经营策略。其中,专卖店突出专业性和高档次,店员全部经过严格培训,店面设计以精致厚重为主要基调,全部采用开放式柜台,并设真假海参展示柜,使消费者迅速形成专业的品牌认同。

面对东升三齐公司专业化经营模式、专业化接待流程、员工个个精神饱满的工作状态,以及公司高品质的海参产品,经过几天深入考察,潘善辉心中的疑虑跑得无影无踪。

全程保姆式跟踪服务

让他放心做加盟

考察期间,潘善辉看到公司不但为加盟者提供深入、细致、科学、实用的产品知识、店面管理、产品销售等方面知识的培训,而且当加盟商没有时间到总部进行学习的时候,总部还会派老师到当地进行上门服务。对于每个加盟者,公司都会派营销人员上门辅导加盟者进行店面选址、店内装修设计和前期市场运作。如果加盟商经营情况不理想,公司就会安排经验丰富的营销专家驻店扶持经营一段时间。仍然打不开当地市场的情况下,公司将以6折的优惠价回收加盟商除首批进货外的所有产品,为加盟者分担60%的投资风险,彻底解除了加盟者的后顾之忧。

在营销指导上,三齐公司会根据每一位加盟者当地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相适应的营销方案。首先,帮助加盟者选店址。由于海参产品有三种销售途径(海产品市场、大型超市、沿海城市的海参专卖店),但是这些途径通常成本很高,为 了降低成本,公司帮助加盟者把店建在高档的住宅小区这些目标客户居住的地方,而不是把店建在繁华的商业区,商业区客流量虽然大,但是人们匆匆而过,真正能够购买海参的人很少。不把店建在商业区,有效地为加盟者节省了经营成本和不必要的浪费。接下来,公司会帮助加盟商寻找当地的团购市场。具体到怎样和企事业单位、军队、干休所、各大医院的医药代表这些团购市场的负责人谈业务的方法。

公司还会为加盟商提供怎样和酒店、星级宾馆这样大的目标客户合作的注意事项,怎样和酒店商谈“酒店出场地和器皿、自己出厨师和产品”合作“店中店”的方法,怎样和当地的社区居委会合作,面向中老年人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宣传产品的举措……看到公司始终如一坚持为加盟商提供全程保姆式跟踪服务,为的就是让加盟商无后顾之忧,全力打造区域市场,帮助加盟商做大事业,潘善辉放心地和公司签了加盟协议。

如今,潘善辉和许许多多的加盟商一样,在公司的帮助下,把加盟店经营得红红火火。

地址:250014山东济南市山大路201号创展中心828室

第7篇:海产品市场需求范文

高美爱博展览集团农业及食品部总经理罗兰女士表示:“我们强调创新,一个食品的寿命平均只有5年,所以我们要不断创新,为国际和国内企业带来更多的创新,为更多的人提供更新鲜,有创新的食品。”正如她所说,中食展增长的动力,正是来自于创新。

SIAL创新大赛带来创新产品

最能说明中食展创新驱动的是SIAL创新大赛,2015年已经是第11届了,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56家公司、94种产品参加大赛,其中11项展品入围决赛,特设的SIAL创新展示区展示了这些产品,有超过70%的观众参观了这个展区。

通过激烈的角逐,SIAL创新大赛评审团甄选并最宣布,法国LISE BACCARA公司的香料喷雾剂荣获金奖;美国BROOKLYN BREW SHOP公司的自酿啤酒组荣获银奖;3+3国际集团(中国)有限公司的3+3果蜜(系列)荣获铜奖。

美国:荣誉贵宾国

这届中食展的荣誉贵宾国是美国,超过100家美国展商参展,举办各种展示、演示和品尝活动,推广美国的休闲食品、干果和坚果、全谷类食品、乳制品、含酒精饮料和非酒精饮料、海产品、酱料和调料以及猪肉和家禽产品。

上海美国总领事馆农业贸易处主任布蔚微向记者表示:“中国稳定的经济增长对美国的食品出口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各种消费食品的销售在稳步上升。连续的经济增长推动了市场对优质食品的更多需求,这一现象尤其体现在城镇地区。自2010年起, 中国已经成为美国农产品和食品的最大进口国。2014年,美国农产品和食品对华出口额达284亿美元,中国农产品和食品对美出口达105亿美元。我们还开始注意到中国电子商务和线下零售业、配送和运输领域整合情况的改善。所有这些变化,必然会提高进口食品和饮料在上海市场上的竞争力,外商对中国广大内地市场的贸易机会也会不断增加。”

活动精彩纷呈,推动业内交流

中食展的一大特点是活动特别丰富,各种体验式活动搅动着观众的味蕾,如第8届SIAL美食厨房、第4届巧克力世界、啤酒花――精酿啤酒体验之旅、第3届鲜生活――海鲜美食配美酒等,葡萄酒创新论坛、中国葡萄酒和烈酒品酒会、葡萄酒教育讲堂和大师品酒会等葡萄酒系列活动是其中最聚人气的活动。

第16届中国国际葡萄酒及烈酒品酒会在中食展美酒世界(SIAL WINE WORLD)期间举办,比赛由专业葡萄酒公关Vinsanity协办。8人组成的评审团由来自葡萄酒行业的侍酒师、葡萄酒讲师和葡萄酒大师等组成。葡萄酒大师Tim WILDMAN MW、葡萄酒教育家赵凤仪女士领衔以性价比作为主要参考指标,对来自展商的参赛酒进行盲评甄别。在本届中国国际葡萄酒及烈酒品酒会中,超过一半的参展商送选了葡萄酒参赛,共评出10个Best Buy大奖、9个荣誉奖和1个展商特别奖。颁奖仪式于2015年5月7日晚在黄浦江邮轮“船长5号”上举行。

另一项创新的活动是世界茶叶锦标赛――中国精品茶叶冲煮大赛,这是中食展首次引入的茶叶专业活动,高美爱博展览集团农业及食品部总经理罗兰表示,新增中国精品茶叶冲煮大赛,意在彰显“趣味、简单、传统、时尚”的特点,寻找茶叶冲泡过程中的精华,更好的演绎一杯茶的故事,引领年轻人对传统饮茶习惯的回归。比赛从茶叶冲泡风味、制茶技艺、现场表现等三个方面对选手进行评判,获胜者将进入世界精品茶叶大赛总决赛,与世界各国及地区选手进行现场竞技。

欧盟乳制品进入中国的窗口

由于欧盟牛奶生产配额制,30年来制约了欧盟乳制品的发展,出口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这个制度于2015年4月1日正式取消了,这将大大释放欧盟高质量的乳品生产潜力,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欧盟各主要乳品生产国已经准备了数年。2013年,欧盟总体限额为1.546亿吨,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这大约是全球牛奶产量的1/5。奶制品是食品行业的基础产品,通过提高乳制品的附加值及开发功能性食品,乳制品将成为欧盟又一经济支柱。坚定欧洲放开的信心很大程度上来自中国市场,具有欧洲背景的中食展因此成为优质乳品进入中国的绝佳平台,在展览上随处所见欧盟国家的乳制品企业就不足为怪了。

由法国高美爱博展览集团主办的SIAL国际食品展创建于1964年,逢双年10月在巴黎举办,现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食品展之一。

第8篇:海产品市场需求范文

关键词:水产品;出口风险;预警;多元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9-0153-02

一、问题的提出

山东省是中国水产品对外出口集聚区,但近年山东口岸水海产品出口显著放缓。在世界水产品贸易蓬勃发展的同时,各国为了本国经济利益,设置了极为严格的水产品贸易制度,其中许多技术标准和措施极为苛刻,严重阻碍水产品贸易正常发展。

自2006年5月,日本开始实施《肯定列表制度》,大大抬高了水海产品进入日本市场的门槛。其列表制度中有一项规定是对养殖鳗鱼加工品、鲫鱼及其加工品、菜鳗及其简单加工品,执行新的恩诺沙星残留限量标准(0.01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同时,“绿色壁垒”措施的不断加强,对日出口水产品障碍越来越高,山东口岸对日出口增速放缓,出口退运猛增,这些都使山东省水产品出口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

二、对日水产品出口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1.生产成本增加影响企业发展

企业建立原料收购、养殖基地,加大了成本;为保证产品的安全性,一些企业设立了质检机构,质量检测投资加大;柴油涨价,导致捕捞产品成本增加,原料价格上涨;检验检疫日趋严格,项目增多、费用增加,时间延长,在检测重金属同时还按养殖产品检验药物残留,增加了费用。据了解,山东省水产品通关出口企业每年检验费达上百万元。

2.不正当的竞争给水产品出口造成威胁

随着生产加工能力扩大,来料、进料水产品的出口竞争日趋激烈,一些中小水产品加工企业采取多种不正当竞争手段扩大对日水产品出口。目前使用最多、影响面最广的就是在冻鱼片加工过程中“加水”。“加水”即违规添加“保水剂”,目的是增加鱼片重量。另外,渔业养殖业者为了追求高额利润,已经陷入了环境恶化、管理松散、病害频发、药物滥用、出口受阻的怪圈。造成如目前山东省水产品养殖方面发现食源性微生物污染严重导致不能顺利出口等问题。

3.对日出口损失增加

自2006年日本实施“肯定列表制度”以来,山东省水产品对日出口量直线下降。主要特点:限量指标大幅增加;限量指标更加苛刻,许多检测指标的标准比现行标准提高几倍甚至上百倍;检测项目成倍增加;覆盖面更为广泛。再加上日本出台的水产品标签制度,对我们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比如,2012年,日本扣留中国水产品143批次。日本目前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已经形成了一套系统完整的水产品质量安全卫生及技术法规体系,对抑制进口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对日水产品出口风险的原因分析

1.日本的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日本进口市场的封闭性

战略性贸易政策是利用关税、补贴、配额、技术优势等手段,鼓励出口,限制进口,提高本国战略性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保护和扶植本国战略性产业的发展,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战后日本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作为国家的战略目标,把技术立国、贸易立国作为国家基本国策。在实施战略性贸易过程中,日本政府注意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相协调、相配套,从而发挥一体性的作用。日本保持一些与国际贸易惯例不一致的交易惯例、制度等,“看不见的壁垒”使外国产品难以适应日本市场激烈的竞争及其特殊的竞争方式。这些都导致日本进口市场的封闭性。

2.中日经济发展不平衡

一般而言,当一国经济发展保持良好势头,竞争力日益增强时,其会主张贸易的自由化,而当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减弱时,面对强有力的国际竞争,就会采取一种保守的、封闭的办法,力图保护本国的相关产业,从而造成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据日本经济研究中心发表的题为“亚洲和日本的潜在竞争力”的分析报告称,日本的潜在综合竞争力已由1990年的第3位降到第16位。而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在过去的10年中,中国出口额翻了两翻,外贸总值居世界第2位。这种经济的不平衡性很容易反映到贸易政策上。

3.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弊端

由于多边贸易体制中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固有的缺陷,它不可能完全避免贸易战的发生;相反,争端解决机制的种种程序性安排可能会鼓励投机行为的发生。换句话说,有关国家可以用投机行为来换取其他国家的让步。如果投机行为不会遭致惩罚,反而成为与其他国家进行谈判的条件,那么,这种投机行为事实上是得到鼓励或“奖励”的。由此可见,中日贸易摩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较难避免的。

三、中日水产品贸易结构比较优势分析

(一)中国在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本方面明显强于日本

人力资本是中国各类战略资源中最具实力的资源。中国可以充分发挥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为企业提供了较大的市场需求,企业无须维持高价位就能有可观利润,企业也愿意降低价格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从而造就了中国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中国海岸线绵长,资源丰富,水产品天然性较好,产量大种类多元化,是对外出口的一大优势。

(二)日本在知识、技术资源、国际资源方面要优于中国

中国知识、技术资源十分匮乏,而日本在这方面相当于中国的8倍。中国利用国际资源的能力亦相当小,而日本利用国际资源的能力是中国的4.8倍。比如,日本利用国际资源占世界的8.80%,而中国1980年仅为0.59%,到1998年提高为1.83%。与日本相比,中国在密集产品出口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按照要素禀赋原则,中国应当充分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日本应当充分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三)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合作大于竞争

根据日本产业经济研究所的研究,中国与日本的竞争关系在美国市场上从1990年的3.0%上升为2000年16.3%。研究表明,中日之间竞争的主要领域集中在中等技术产品上,低技术产品领域中国占据竞争优势,而高技术产品领域日本占有竞争优势。在高、中、低技术制成品出口方面,日本有明显的优势。日企为了能在国际竞争中生存下去,把生产基地输往拥有廉价劳动力的中国,在中国发挥了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总体来看,日本国际竞争力大于中国,中日两国在产业和贸易等方面的互补性大于竞争性。

四、对日出口风险防范机制的科学构建

(一)进一步加强源头治理,提高养殖业发展水平,杜绝不正当竞争,提高监管力度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水产品的消费需求呈增长之势,出口前景看好。我们应继续加大养殖产品源头治理工作力度,尽快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技术推广培训体系和市场信息服务体系,重点对已获得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的单位加强监管和抽查,进一步规范科学用药,搞好标准宣传和培训,推广科学养殖和标准化生产,推动山东省养殖业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职能作用,积极进行监管工作,联合银行及工商有关部门,建立竞争合理化、无公害、无药物残留,符合肯定列表制度检验标准要求的养殖基地,逐步形成良性循环化、竞争合理化、养殖规模化、产品多样化、科技含量高、有高附加值的资源产品,为企业加工出口水产品解决资源不足的问题。

(二)从养殖到加工全过程管理,确保出口水产品安全

发挥水产品龙头、骨干出口企业的出口水产品质量优、信誉高、外向带动强等特点,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与养殖户进行合作,走产业化发展之路,带动养殖业向养殖、加工、销售融为一体的产业化方式发展。虾类、贝类、海珍品、藻类、蟹类和部分鱼类产品在山东省具有比较优势,应作为重点进行出口。利用龙头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客户多的优势,指导水产养殖企业试养新产品,加快养殖品种结构的调整与发展。完善水产品的技术标准和质量认证体系,加强对水产品加工企业和养殖企业质量标准体系的建设,注重无公害、无残留、绿色环保的水产品安全系列标准的制定。

(三)加强对重点水产品出口企业的扶持力度,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实施水产品出口名牌战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加大宣传推介,努力提高水产品品牌的知名度。积极组织水产品进行品牌注册,参加各类农产品展评会、博览会。强化水产品质量和出口认证、国外商标注册、国际质量认证、GAP认证、有机认证等工作;建立和不断完善水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提高出口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水平。加大对水产品出口企业在流动资金、技改资金贷款的支持力度,努力保障水产品出口企业出口退税的进度。规范出口秩序,积极应对贸易纠纷;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调整优化水产品出口市场结构,促进水产品出口。

改变单一的水产品出口模式和对水产品的加工处理方式,合成水产品、健康水产品等;出口其消费者感兴趣的产品来获得消费市场,如美容水产品、健康水产品等。这将达到我们将水产品多元化出口的目标以及多层次生产出口的优化结构,相信水产品在其“肯定列表”制度下也会打开一条中国特色的出口之路。

(四)逐步建立双边贸易合作协调机制

从大局出发,积极构建良好的双边贸易合作协调机制。积极交换市场需求、产量、产品质量、价格等信息,及时掌握生产、需求及贸易状况,努力提高水产品质量,减少国际经营环境变化的影响。加强政府引导和宏观调控的同时,发挥水产行业协会等民间组织的作用。加强国内协调,防止不当竞争和恶性竞争。此外,在政策设计中应突出服务措施。过去,我们的服务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政府身上,而忽略了民间中介机构,因而出现服务不到位,效率低等问题。建立多种形式的市场开拓与服务体系,将催生一批高效率的贸易中介服务组织,弥补政府能力的不足。

(五)实施多元化出口战略,拉近两国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实施市场结构多元化战略可以避免单一市场的规模制约,减少因某一国家市场的突发性事件,以及消费者需求变化所导致的负面影响。在推行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同时,我们还应加速贸易方式的多元化,贸易方式对贸易的扩展、收益的提升和避免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可以减少对部分市场的过度依赖,降低市场集中度,分散风险。

参考文献:

[1] 李荣富.农产品出口贸易风险分析及其防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107-109.

[2] 杨正勇,史君英.中国水产品质量问题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渔业经济研究,2000,(4):20-23.

[3] 骆乐.水产品国际贸易非关税壁垒及其应对措施[J].中国渔业经济,2001,(4):10-13.

[4] 洪信强.中国水产品出口遭遇技术壁垒的分析及对策[J].齐鲁渔业,2004,(9):40-42.

[5] 于维军.近年中国水产品出口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概括[J].中国水产,2003,(12):33-35.

[6] 董方勇,徐磊.渔业风险的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J].中国渔业经济,2003,(5):33-35.

第9篇:海产品市场需求范文

我国农村人口收入主要为四大部分:即农业收入(包括养殖和渔业收入)、非农业工作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包括土地房屋买卖、出租、入股等收入)、投资创业和经营性收入。起初,农业收入占较大比重,随后比例越来越小;随着农村人口和劳动力的转移,非农业工作收入的比重开始增加;而由于土地房产是私有的,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土地房屋等财产性收入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高;而国家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宽松环境,又使得农民投资、创业和经营性收入越来越多。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民增收的大部分除了来自于外出务工收入外,致富类的小项目投资也成为他们的主要收入之一。

无农不稳,无商不富,社会经济的发展应以富民为先,富民应以创业为本。农村致富项目的推广对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富裕、农村的繁荣以及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可见,要想让中国的农民进入小康社会,要让农民致富增收,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好的致富项目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农民朋友们应该如何选择致富项目呢?

根据市场机会选择致富项目

农民要致富,就必须把自己生产的产品拿到市场上销售,只有把握有利的市场机会,才能实现较大利润,达到致富目的。市场机会是由供求变化决定的。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当某种农产品供过于求时,供给越多,价格就越低,不仅没有利润,成本也会不同程度地赔进去。反之,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供给缺口越大,价格就越高,利润就越大。

例如,河南未来农业示范园种的“跳舞草”因其比较罕见,而且种植量少,远远不能满足好奇者的需求,所以产品售价相当昂贵,连初期的追随者,也能以每盒60元的价格获得丰厚的利润,一举致富。这些人把握并抓住了早期有利的市场机会,但如果全国绝大多数农民都追随去种“跳舞草”,产品铺天盖地的涌向市场,它就会很快经过成长期、成熟期进入衰退期。当供给量远远超出好奇者的需求量时,好奇者也不为之好奇了,其市场价格就会逐渐走低,大量跟风投资的人肯定不能获利,而且会血本无归,何谈致富呢?

由此可见,只有善于进行市场预测并抓住有利的市场先机,才能达到致富目的。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致富项目

农民们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实际情况各不相同,应根据各自不同的实际情况选择致富项目。第一,有的投资者具备了资金、资源、技术、生产经营、管理、销售渠道、人员素质、信息系统、市场位置和机会等各方面条件,能结合市场未来一定时期的供求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并结合自己各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平衡,合理安排,选择确定带来利润最多的一个或几个致富项目;第二,有的投资者只具备了致富所要求的一部分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应想办法创造所不具备的条件,再结合未来市场供求情况选择相应的致富项目;第三,有的投资者虽然各种主观条件、客观条件都具备,但这些条件的具备程度不同,有的较充分,有的不太充分,应该想办法加强不太充分的条件,使之与致富要求相适应,以选择相应致富项目;第四,有很多农民不完全具备致富所要求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并且在一定时期内很难弥补或创造这些条件,选择任何致富项目都不可能成功,这就很难致富;但也可以结合自己的条件,寻找市场需求,增加自己的收入。例如,有的农家有一辆脚踏三轮车,又有一个身强力壮的劳动者,就可以在农闲时间或节假日到城里拉客,搞人力运输,搞城乡必需品的流通等,这样也可增加些收入。如果这点条件也不去利用,不根据自己的具体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致富项目,不自量力或悲观消极,就达不到致富目的。

结合实践和事物的变化判定致富项目的真假优劣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人利用虚假的致富项目、方法和信息骗取钱财,坑害致富心切的投资人。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类致富信息,投资者要结合实际情况和事物的变化判定致富项目的真假优劣,以便正确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致富项目。比如,有的致富信息已经过时,这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市场变化,作出正确的判断,不能盲从,以免做徒劳无益的事。有的致富项目(例如海产品的种养),只能在特定的地理、气候、资源条件下才能致富,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本人又不可能到具备这些条件的地方经营,就不能把它看成是好的致富项目,就不该选择该项目;有的致富项目(例如培育良种、新品种)要求个人具备某种特殊素质,该项目对于其他不具备这种素质的人来说,就不是好项目;有的致富项目处于炒卖状态,带有传销欺骗性质,并不是像其宣传的那样“提供服务、高价回收产品”,最终选择这种项目的大多数人都会吃亏上当;有的致富项目虽然处在初期,其产品人们也需要,但却未必能致富。例如:穴播机之类的小农具,虽然能给农民带来某种方法,提高劳动效率,农民也需要,但买一台需要花几十元或上百元,农民在有限的责任田里每年用上一两天,大部分时间闲置,不少农民不舍得花钱买它,或者认为它不太值得,该类农具就很难畅销,倘若投资开发这种项目就很难致富。某些致富项目,对少数人来说是非常适合的项目,但多数人都搞这个项目时,其产品供过于求,它就变成了不好的项目。每个投资者只有结合自己的优势,选择别人不能干或干不了的项目,才是好项目,才能致富。在选择致富项目时,投资者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辩证地判定致富项目的真假优劣。千万不能一哄而上,盲目模仿。

在选择致富项目的过程中,还有以下几方面是需要注意的。

一是信息不灵,不善应变。有些农民朋友在种植、养殖中,对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上的地位,同类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情况及其发展趋势等,缺乏足够的了解,闭门造车,使种养出来的农产品难以销出。

二忌喜新厌旧,见异思迁。有些农民脱离实际,不是按自己的擅长去生产和经营,而是一味地“追风”,始终不能确定自己的方向,结果什么都搞了,却什么都搞不好。

三忌心中无数,盲目上马。多数农民致富心切,但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面前,显得很盲目,凭着心血来潮、热情和胆量一哄而上,有的因此赔得倾家荡产。

四忌前紧后松、重上轻管。开始经营热气腾腾,决心大,劲头足。然而没几天,士气大减,甚至疏于管理,最终功亏一篑。

五忌重大轻小,贪大求新。有些农民不顾客观条件,单纯追求高、大、全,结果小钱看不起,大钱赚不来。

六忌囫囵吞枣,照抄照搬。一些农民看到市场热销什么,就全盘照般,结果大家都搞,大家都挤上独木桥,使产品过剩由热销变滞销。

七忌掺杂使假,忽视质量。有些农民想赚钱,又不在质量上下功夫,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虽然赚了钱,但是最终丢掉信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