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班级管理基本原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班级管理 赏与罚 有效执行
魏书生多次强调“民主像一座搭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民主的程度越高,这座连通心灵的桥就越坚固,越宽阔。”“民主与科学紧密相联。人们善于从科学的角度去理智地思考问题,而不是只从私欲的角度单凭感情去思考,这样才谈得上民主。”班级教育管理中的“民主”与“科学”从比较通俗化的层面去思考的话,其实也就是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教育管理中应当讲求对表现优异突出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充分的奖赏,而对于一些不良行为与思想要给予公正严明的处罚。当然,这两者本身并不是冲突的或不可调和的,而是有机统一的,是有效的班级教育管理的两个不同侧面。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只讲“赏”不讲“罚”,最后必然会堕入放任自流的伪民主与伪科学之中。真正的科学与民主化的班级管理需要讲究将“赏”与“罚”这两大班级教育管理的最基本的手段巧妙的结合运用;只有“赏”与“罚”同步前行、并肩作战,做到赏罚并举,那么,才有可能实现班级教育管理的有效性和魏书生所强调的民主与科学的教育管理。正如《孙子兵法・计篇》和诸葛亮的《出师表》中所论述的,“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这两件利器也只有配合使用才能真正的发挥其威力。
那么,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怎样才能实现赏与罚的适度结合和有效执行呢?一个班级的管理,没有赏罚就很难明制度、立规矩,没有赏罚也就不足以激励士气、激扬正气。班级管理必得有赏罚,赏罚必得有依据、讲方法。笔者认为要实现赏与罚的适度结合和有效执行应当首先遵循一下几条基本原则:
一、赏罚应有据
不管是赏还是罚都必须有事实和规章的依据,而不能仅凭班主任的个人意愿,随心所欲。如果赏罚无据,赏罚不当,那么势必会导致班主任的威信下降,也会使受赏的学生会遭到其他学生的排斥,受罚的学生会赢得其它学生的同情。
二、赏罚应有信
“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我国古代有许许多多诸如此类的论述。放到我们的班级管理中就是指我们应做到该赏则赏,该罚必罚,不能因人而异,因事不同,更不能将班主任的个人感情掺杂在赏罚之中。
三、赏罚应有度
不管是赏还是罚,都要把握好一定的尺度,正所谓“过犹不及”。当然这并不是说班主任要搞“中庸主义”,模棱两可,而是需要班主任慎重考虑赏与罚的度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同一类型事件的首次赏罚,班主任一定要慎重对待,因为这将成为日后每次遇到这一事件时学生心中的处理参照。
四、赏罚应有方
班级管理不能仅凭着一腔热血,更多的是需要班主任有着丰富的智慧与管理的技巧,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讲究方法、讲究技巧。赏罚一定要讲究方法与策略,方法掌握不好往往会影响赏罚的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
在遵循以上赏与罚的基本原则的同时,我们还要考虑到具体的操作方式与方法。赏罚并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物质与精神相结合。“赏”分为物质的与精神的。物质奖励一定要有,因为实物是直观的,效果是直接的,学生拿在手里,心里是满足的。但比物质奖励更有价值的当是精神奖励。物质的作用是一时的,而精神信念的作用是长久的。所以班主任对学生长期而有效的正确价值观的教育是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前提。对于问题学生,批评教育、纪律处分虽然是必要的,也是有效果的,但身体处罚也是必不可少的。总而言之,无论是赏还是罚都应将物质与精神结合起来,做到物质与精神的有机统一才能更好地实现赏与罚的目标,达到赏与罚的效果。
2.重于赏而轻于罚。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受到他人重视,自己的行为被认为有特殊的重大意义时,人的主观能动性便能够被充分被激发,潜在的能量才能够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和运用。研究还表明,对学生而言,表扬的作用大于批评,批评的作用大于漠视。班主任对学生的表扬可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及时表扬与阶段总结性表扬结合。二、当众表扬与私下表扬结合。三、实事求是性表扬与适当夸大性表扬结合。四、物质表扬与精神表扬结合。学生取得了成绩或进步,通过表扬加以巩固,可促使学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3.赏与罚都应及时。无论是赏还是罚,都要及时处理。《司马法?天子之义第二》:“赏不逾时,欲民速得为善之利也。”逾期赏罚,赏罚所达到的效果会打折扣。尤其是“罚”,如果拖得太久,会使学生怀疑班主任处置的公正性,至少会阶段性地造成“军心”不稳。
4.赏与罚应结合使用。赏罚宜并举,这里就存在一个赏罚先后顺序的问题。对学生个体而言,宜先赏后罚。当学生犯了错误,班主任不能一味地批评,一味地批评会引起学生的对立情绪。班主任应看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批评之前先肯定其优点,用表扬与肯定作为铺垫,这样学生对批评也就容易接受了。对学生整体而言,宜先罚后赏。罚在前,以突出校纪班规的严肃性。赏在后,作为缓冲,让全体学生明辨识是非,看到希望,有利于学生去恶趋善,寻求进步。
一、正确认识“创新”的本质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
我认为“创新”是指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基于以上认识,在班级的管理上适当调整思路,在管理措施方面予以正确的导向,使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健康的轨道上运行。
二、班级管理理念的转变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
传统教育旨在强调行为的统一性,使学生在校生活停留在遵守纪律的层面,使管住学生成为班级管理得法的唯一标准。强调“唯师是从”,学生时刻听从命令,而创新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开发他们的创造性潜能,着重培养他们开拓、创新的精神,促使学生自我发展,使引导学生发展成为班级管理的主要任务。对于长期生活在鲜花和光环中内心变得特别敏感和脆弱的学生,可以采用善意的“挫折”创新教育去锻炼他们的意志和心理承受能力。师爱如春雨,润物细无声,班主任只有释放关爱的情感,才能做学生的知心人,学生只有爱你、信任你,才能和你一道成长。
三、遵循基本原则,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确保创新教育的实施在班级管理中落实创新教育,切不可操之过急,应该遵循创新教育的基本原则,我采取了如下几点方法:
1.我在班级管理与教学过程中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存在为前提,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最终目的这一教育目标,让学生与老师一起选择,设计和完成各种教育活动。在纪律、劳动、卫生等方面基本做到了学生主动参与,全体参与和全程参与,提倡学生做班级的主人。例如,制定班规班约,首先在班内充分展开讨论,广泛征求意见,然后我与班干部共同商议起草,在交全班讨论,修改,最终定稿,力求使班规班约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得到绝大多数学生认可。班内出现什么问题,我先不急下结论,而是引导学生开展讨论,透彻的分析原因,深刻认识其影响,集体提出处理意见,这样做,既强化了学生自我教育的效果,同时也是学生主体性的体现,对学生思想水平和能力的提高都大有好处。再如,班委的建立和改组,评先评优工作都严格遵守民主程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2.积极创设创新氛围。创新教育是以师生合作为基础的不断优化教育环境的民主型教育。所以,我以平等、宽容、友善、引导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学生,让学生身心自由地表现和舒展,培养学生对自己创新能力的自信心,获得创新成就的勇气,积极鼓励学生探索,选择新途径新方法处理问题,激发了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3.鼓励学生质疑。提出一个疑问,就是创造的开始。在班级中我提倡学生质疑,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尊重老师,又不迷信老师的敢想敢说的创造精神、批判精神,同时使他们成为创造型、开拓型的人才。我在班级管理中主要做了三点:(1)鼓励学生对管理质疑,激活学生的生活热情和内在潜能。(2)鼓励学生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以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本质特点就是独创性。(3)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敢于标“新”立“异”,敢于用前所未有的方法去解决遇到的问题,真诚地去尊重课任教师,充分地全方位地搞好创新教育。通过与各任课教师的共同研究、探讨,摸索出一套对本班的实际情况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方法,例如:教学工具带的全、上课时认真、积极、主动参与者可采取奖励小红旗等方法,期末的评优工作也把此项加进去。我的工作主旨是:用人格感染学生;用诚心去爱学生;用智慧去启迪学生。使我的学生不仅有知识更要有思想;不仅有文化各要有品位;不仅有个性更要有魅力;不仅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懂得怎样做人。“痴心一片终不悔,只为桃李竞相开”。讲坛上挥洒汗水,讲坛下勤奋耕耘。品尝着教书育人的甘苦,享受着教学相长的快乐,收获着进取创新的硕果。爱心与责任相伴,执着与使命相拥,我相信:未来的日子,我会用执着的爱写就那份对教育的爱的执着:“春风化雨三十载,三尺讲台系情怀;清贫劳苦浑不怕,只求满野群芳开。”
,缺乏远大抱负和理想追求。就小学而言,如何从小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给班主
任贵州带来了复杂的一面,正确面对不同学生的心理及表现,也是对班主任的严峻考验。落后的班级管理
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班主任根据新时期班主任贵州的基本任务及要求,对班级学生施以用"爱"教育,用
"心"沟通的人性化管理,即以人为本管理。在此就如何实践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与大家探讨
一、了解学生,是实践以人为本班级管理的基础
一个班级由几十个学生组成,他们来自四面八方,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心理。在成长中表现出
不同的行为,所以每个学生哥方面情况必须努力做到知根知底,心中有数。否则,班级管理就会处于被动
局面,有时甚至会把班主任推向尴尬、难堪的境地。只有对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健康状况、学习态度、
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全方位深入细致的了解,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计划,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得心应手
,学生才能在班主任的爱心帮助教育下,激发学习之情,点燃理想之火。从而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二、注重自身建设,是实践以人为本班级管理必备条件
班主任是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每个儿童自他入学的第一天起,就在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的
精心教育和培养下逐渐成长起来的,他们各具特点各有所长,有着不同的要求和发展,行为习惯很容易受
社会不良因素影响,这就需要班主任对全班同学的思想、学习、生活、健康等方面进行教育和指导。因此
,班主任自身建设必须做到:
1、热爱教育事业,热爱班级工作,乐于奉献,热爱关心每一位学生;
2、学习勤奋,积极探索班级管理途径,不断丰富和提高管理知识水平;
3、努力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树立人格形象;4、具有教育机智,能及时恰当处理偶发事件。
三、恰当处理班主任与学生关心,是实践以人为本班级管理的关键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烦琐而复杂的工作。班主任在具备上述条件的同时,还应正确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
系,时时把学生摆在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正确运用班主任工作的八项基本原则,树立良
好的班风。一个班级出现的问题很多,班主任必须彻底弄清产生的原因,从"本"着手,恰当使用八项原则
,大公无私,一视同仁,因势利导,以情感人,家校结合,解决"根"的问题,彻底消灭负面影响,做到严
中有爱,爱中显严,严爱结合,既不失自身威严,有能使学生感受到师爱的温暖,绝不能目无学生,唯我
事从,超越主导地位,把自己驾驭于学生之上。否则,看似简静的问题,往往蕴藏着许多不利因素,
给今后的工作带来不少麻烦,最终难以实现班级管理目标,严禁出现宠化生,歧视,讽刺、挖苦甚至体罚
后进生,无论出现任何大小事情,都必须耐心启发疏导,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细雨无声的方式,达
到我耕耘我快乐的境界,让每一个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我是班中的一员,生活在这样一个班级里是
多么的快乐、幸福和温暖,自觉遵规守矩,勤奋学习,张扬个性,是之不断养成举止文明、勇于进取、品
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所谓教无定法,其实班级管理同样无一定之规,魏书生老师说得好:没有
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而我想说的是:没有教不改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只要我们勤
关键词:小组管理模式;实践中形成;基本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6-0139-03
在高中普通班级中,每天都会出现这样的一些场景:
场景一:早上没有人迟到,没有人不交作业,即使有人迟到,也是在惶恐、不安的心情中走进教室,因为他所面对的是小组同学略带指责、埋怨的眼神,因为他心里清楚自己的行为给小组带来了不好的、实实在在的后果。
场景二:课堂上,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下面各组就出现了相当热烈的讨论,要求回答展示时,齐刷刷地举起一片手,担心这个机会被别人抢去,当小组内某一个人回答或表达不完整、不理想时,其他人立刻站起来补充,因为这个回答或补充的机会意味着小组的积分会有新的增加,这样的课堂哪里会有人睡觉、哪里会有人心不在焉。
场景三:午休,当铃声还未响起,教室就已熄灯,并很快进入休息状态,无人迟到,也无人敢迟到,因为不能让小组受影响。
场景四:晚自习前,教室里早就打扫得干干净净,地扫了,垃圾桶处理了,黑板也擦亮了,工整地板书着今天时政播报的主要内容,负责播报的同学早就准备就绪。
这些场景就是实施班级小组管理模式以来,班级所发生的变化,让笔者这个班主任彻底从琐碎的班级事务中解脱出来,而这一切都源于新课程改革和学校“352模式”的推广,源于“让学生主动发展”理念的推动。班级是学校教育工作系统中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工作计划的实施和活动的开展都要通过班级管理来实现。因此,班级管理方式是否得当是班级管理成败的关键,是课改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因此,构建有特色的班级管理模式应成为班级管理的追求。通过三年班级管理的尝试,下面笔者就谈谈新课程下班级管理模式的几个观点。
观点一:在实践中形成班级小组管理模式,即小组模式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逐步完善的过程。
在本届高一开始时,笔者仍是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即班主任—班委会—学生个体,重点发现、培养几个得力的班干部,去承担日常的班级事务,但到了一学期快要结束时,学校开始了研究性学习,要求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进行,因为是初次进行,感觉到研究性学习效果不理想,有点乱哄哄的。作为班主任,笔者突发奇想,何不把小组模式移植到班级管理中来呢?于是我尝试着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将得力的班干部转变成各组组长,由过去学生个体值日变成小组轮流值日,班主任只需要进行考核,检查组长的工作,由他去分配、组织、落实。这样,过去的班主任—学生的二级管理就变成了班主任—小组长—学生的三级管理,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试行一段时间后效果不错,学生参加的广泛度和积极性都提高了,笔者也变轻松了,于是三年就一直坚持下来,只是在小组人员局部进行了调整,且管理角色的职责方面作了进一步的明确。
到了高二,学校“352课堂模式”大规模开始后,笔者就把小组管理模式与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随着各项细节的完善,特别是评价体系的建立,这种模式逐渐清晰、明朗起来,成为了一种在新课程下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
观点二:小组模式要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
2.民主性原则。
3.社会化原则。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统治者,大小事务都是老师说了算,学生是被动的,很少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权力与机会,新课标强调以人为主体的理念,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创新的能力,而这些因素也就必然冲击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无论尝试建立哪种新的班级模式就一定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参与的广泛性和民主性原则。
而社会化原则,也可以称之为集体化原则,即在小组模式中淡化个人意识,强化集体意识、协作意识,无论哪方面的评价,奖励加分还是惩罚减分,都是以小组为单位,用小组这个集体去制约、左右、影响或拓展个人行为,通过培养小组意识来逐步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社会责任感,明确自己的行为直接影响小组的综合评价,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个人主义。
观点三:形成小组管理模式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许多具体环节
1.合理分工,特别是各种角色分工是实施小组管理、学习的前提条件。班级小组的建立是在班主任熟悉、了解班干部能力、学习成绩、学生个体性格甚至兴趣爱好等各方面的基础上,将男生、女生;不同成绩基础、不同性格的人组成一组,形成互补。基于这个原则,笔者将全班同学分成6个小组,每组8人左右,在班级管理上每个小组从周一到周六各负责一天,将得力班干部(也是大家认同的)分配到各组担任组长,再由他将成员组织起来,分别确立本组的学习、环保、纪律、宣传等组长,全组成员一起共同确立各组的名称、口号和奋斗目标,完成了小组前期的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
2.有效地围绕某一任务或主题开展合作是小组运行的必要条件。建立小组后就要有目标、有任务、有活动,只有通过具体活动才能锻炼个人,提高意识和素质,说教的效果是极其有限的。笔者将小组活动分为班级日常管理、合作学习和合作成果展示三大方面。
(1)班级管理前面已涉及到,就是将每日常规中的环境卫生、考情记录、填写班级日志、两操、午休、时政播报等内容全部打包给一个小组承担,每组各负责一天,组内分工每周轮换、交叉。而班组合作学习则是主要体现在我们学校的“352模式”的建立、实践中,各组同学面向而坐,围绕教师提供的具有挑战性的、开放性、探索性问题展开,可根据教学内容分为课前学案完成、课中合作探究、课后合作复习进行,把“不求每个人成功,但求每个人进步”作为一种尺度和目标。
(2)合作成果展示则是面向全班或其他班级展示小组合作的内容、成绩等,在注重课堂分享的基础上,还要将成果以具体方式记载、呈现出来,交流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在班级制作塑料展板,轮流展示各组的演讲稿、总结、绘画、美文、相片或图片,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增加以后高中生活回忆的幸福感。
3.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小组管理模式维系、持续并取得效果的关键。建立小组、开展活动这都不是很困难的事,困难的是如何持续保持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动力。对此,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建立一个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将上述小组无论是班级管理、课堂合作还是成果展示的结果用一个分数量化体系表现出来,即许多人常用的加减法,其出发点是把个人竞争变成小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无论个人取得的是成绩还是失误,一律以小组为单位统计,再来划定小组等级,在班委会讨论意见的基础上,采纳网上斗地主的规则,将小组等级划分为“包身工、雇农、贫农……到帝王”22个等级,每十分晋级一级,无论是值日还是学科课堂表现,只要有良好表现一律予以加分。如有迟到、作业完成不理想,甚至小到课桌上物品摆放不合理等也都可以作为减分的依据。加减分的权力掌握在班主任和科任老师手中,这样个人表现直接影响到小组的评定,从而使评价重心由鼓励个人进步转向小组进步,让同龄人的评价去约束、影响学生个人的价值取向。
教师在小组合作中的调控能力是小组模式取得效果的保障。在小组模式下,尽管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调控、驾驭能力是不容忽视的。首先要细致观察和了解小组的运行状况,及时提供干预和指导,使小组活动顺利开展,要给予及时、恰当的表扬。而当小组之间、小组内部出现矛盾时,则要给予及时帮助和调整,尤其是做好组长的坚强后盾。其次是对每小组的表现要给予及时、公正的评价,加分要及时,减分要合理,做到公开严明,而当课堂合作中探究思维受阻时,科任教师还要亲自参与小组活动,帮助排除障碍,使探究能够延续下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老师的工作量并没有真正意义地减少,而是增多,检查评价的时候多了,排除解惑的时候多了,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这一模式的应有效果。
一些反思:
1.班级管理模式可以不采取小组面向而坐的方式,传统的座位轮换不会对它产生太多的影响,但小组合作课堂探究模式受座位影响制约。
2.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时因活动时间有限,合作不充分。有时我们着眼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小组活动未留足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合作探究停留在表面而无法深入,长次以往会削弱小组合作的兴趣,所以老师在引导探究时,要注意主题的开放性、针对性,题目不易过大、过宽,要做好课前学案的铺垫工作。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教育;素质
中图分类号:D52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1世纪的技校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环境使得他们头脑灵活、个性多样,但也导致他们综合素质较差,再加上青少年特有的逆反心理,使得对中职生进行素质教育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如何有效的进行班级管理,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共建和谐班级是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
班主任对班级进行管理、教育学生的核心问题是告诉学生做人的道理。这是一门艺术,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活动中也必须努力学习和应用这门艺术,只有掌握好说理的基本功,才能把思想工作做好。下面我就班级管理谈几点体会:
一、说理要平等待人,动之以情。
平等待人就是要爱护、尊重学生。要把自己与学生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成功教育的基础在于用真情感染学生。情感是通向师生心灵和谐境界的桥梁。原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在谈到学生教育时说过,我们的基本原则是永远尽量地要求每一个学生,也尽量地尊重每一个学生。他启示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加强感情投资,善于把情感注入被教育者的心扉,尽量地尊重他们,热爱他们,实现教育目的。
二、榜样示范,导之以行
对学生进行说理,应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以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去影响他们。其中教师,特别是我们班主任的榜样作用对学生影响最大。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必须坚持不做。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教师就要首先做到按时上下课。这种无声的“身教”,好比丝丝春雨,“润物细无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任何情况下,教师都要不厌其烦地进行诱导、教诲,使学生积极上进,改正缺点。
三、强化竞争意识,提高竞争能力
提高学生立足社会的能力,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科学健康的竞争心理,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样,将竞争引入到班级,在班集体建设中积极开展健康活泼的竞赛活动也是推进班集体目标管理实施的有效手段,是提高班级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班级应广泛地开展一些大众性的竞赛、评比活动,让全班的同学都能直接参与到活动中。在我管理的班级中,我与任课老师协商,将我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小组的好生、差生平均分配,让好生带动差生;每一次测验成绩就为本小组的平均分,这样好生就不会只顾自己做,差生也不好意思拖后腿了,整个班级的学风班风就慢慢好起来了,对于每一次进步的小组,都会有10-15分的奖励分,不管名次,只看进步。现在实施的效果很好,学生的竞争意识慢慢提高了。
四、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 以各种活动为载体, 开展系列教育。
班主任要充分利用每周的班会以及重大节日, 结合爱国教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让学生自拟题目、自定班会内容, 利用课余时间准备。在校期间,如果条件允许也可组织他们围绕市场经济、环境保护、关心下岗职工等方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消费观。平时我也会让学生把矿泉水瓶、废弃书、纸等积攒起来, 拿到废品收购站去卖, 然后把所得的收入用于班级建设, 既维护了环境卫生, 又创造了经济效益。
总之,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是需要注入耐心和道德的过程。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班主任的班级管理 ,围绕 “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个中心 ,大力组织和开展相应的校园文化活动 ,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性,逐步形成良好的学风与班风,共建和谐班级。
参考文献:
[1 ]魏旭丽 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理论
与实践, 2007(S2)
[2] 罗树华,李洪珍.教师能力学[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3]毕佐良,王玉香.中学班级管理之我见[J].素质教育论坛
[4] 雷立社.班主任要处理好三种关系[J].班主任在线
[5] 郑志强.做好新时期班级管理工作[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5(2)
[6 ]王志成 浅谈了解中职学生[J]卫生职业教育, 2011(12 )
[7] 陈小萍. 浅谈中职学校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创新[J].消费导刊,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 管理工作 优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2.175
班主任的工作大抵就是,但凡是和班级事务有关的都要有所涉足,这就使得班主任在这个学校管理体系中,作为基层管理者的工作是“即全面,又复杂”的。就高中班主任而言,他们会直接对学生进行日常的教学管理,其在学校行政管理机构和学生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高中班主任教师和其他学科任课教师进行比较,其他学科任课教师的工作任务,就是做好某一门学科的知识传授,而班主任教师既要承担固有的学科教学任务,又要对班级进行全面的管理,且需要将工作的重心向班级管理工作进行倾斜,以便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进行有序的管理。
一、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职责
高中班主任的工作具体来讲就是“虽然琐碎,但是很重要”。班主任教师要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必要的教育,让学生能够清楚地知道其自身就是班级各种活动开展的主体,并在班级的发展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因此,学生要树立起一定的班级集体意识,做到与班级荣辱与共;还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去关心班集体,如何去关心班集体中的同学,如何去为了班级的荣誉而更为努力的去进行奋斗。在具体的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的进行中,班级是学校开展管理工作的基本构成单位,学校行政管理机构均是以班级为单位来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进行具体的安排,而班主任教师则在其中承担了组织、引导、带头的相关作用。因此,班主任教师不光是要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还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个人修养,这样才能先做好“教书”,再做好“育人”,从而使班级管理工作得到有序的开展。也正是这样,班主任工作的性质和其他任课教师是有一定区别的,其既要承担自己分内的科学文化知识传递任务,又要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全面引导,以此来让学生能够获得知识和道德的双重发展。
二、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基本措施
高中班主任要能够对班级进行全面的管理、有效的管理、成功的管理,这样才能让班集体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从而让班集体中的基本构成单位――“学生”,也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这才是符合教学基本需求和学生实际需求班级管理工作。
第一,高中班主任要抓住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并处理好这些细节,从而让管理工作能够得以顺利的开展。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是通^一件件小事累积而成的,要做好一件事情,那么就要能够对其中的细节予以全面把握,从细微之处入手,做到以小见大。成功者的成功并不是一个偶然,而是诸多细节积累而成的一个必然,其间有着许多小事的不断积累,为最终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正因如此,要想变得优秀,要想变得比其他人优秀,那么就要从一件件看似毫不起眼的小事做起,并且要对这些小事予以认真对待,从而才能够由小事而将大事予以成就,这也是我们平时常说的“细节决定成败”。而就目前高中班主任工作来讲,其中最为关键的也是平常的一件件小事,班主任教师只有将这些小事进行妥善的处理,才能使日常班级管理工作得到全面的优化,从而才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
第二,高中班主任要将时间观念进行明确,在对班级进行管理时切忌拖沓,这样才能够让班级管理工作得到稳定的开展。高中班主任教师要能够有着严格的时间观念,每天的工作必须按照规定全部完成,切忌将今日之事推诿至明日,才能够让每天的时间得到高效的利用,使每一天都过的足够充实,这既是时间管理的基本原则,也是班主任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原则。因此,高中班主任要在班级管理工作进行开展时,做到快速选择、快速做完,并且要将要做的事情全部罗列出来,并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时间表,严格按照表中的规划来对管理工作进行开展,这样班主任才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尽可能好的处理班级日常事务,才能够挤出更多的时间来对自己进行必要的提升。班主任教师通过对时间的合理分配,使班级管理工作得到了持续不断的优化,这样班集体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第三,高中班主任要学会虚心向他人进行学习,以此来获取更多更好的班级管理办法,这样才能使班级管理工作的健康稳定开展得到有效保证。韩愈在《师说》中说过:“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班主任教师也是一个极为平常的普通人,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也正是这样,班主任教师才能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当然,为了让班级管理工作能够得到更好的开展,就有必要不断地去进行学习,其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自我知识和修养的提高,可以同其他班主任进行工作经验的交流,也可以对学生的优点进行学习,这样班主任教师才能够变得优秀起来。也正是这样,班主任教师自身的不断优化,使得其班级管理工作的综合能力能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从而让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变得有效且高效。
第四,高中班主任也要学会适当的对威信进行树立,这样才能够班级管理工作开展中让学生能够对其信服。高中班主任在管理工作的开展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让教育能够向本真回归,从而让学生能对班主任有着一种发自内心的信任和尊重。这样一来,当教学中班主任提出具体的任务要求时,学生就不会表现出抵触的情绪,而是心甘情愿地去对班主任教师提出的要求去予以接受,并且不去计较其中的个人得失,此时的班级管理工作就可以说是获得了成功的优化。
与初中生相比,高中生更成熟,其心智发展程度更接近成年人,然而高中生正处于人生的叛逆阶段,再加上学习压力大,往往在这一阶段更容易出现学生难管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的高中班级管理处于相对粗放的管理状态,具体反映在:教师人治管理色彩明显、学生主体地位难以得到肯定、学生的心理发展不受重视等方面,究其原因在于广大教师并不注重对高中班级管理进行探索、教师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高中班级管理的重要性,将学习成绩看做是高中生活学习的之重,而并不关心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长期以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认识到学生成长并不代表着学习成绩的上升,更代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在这样的客观现实下,如何通过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就提上高中班级管理者的议事日程。
二、“以人为本”理念下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施策略
(一)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感受到人性化管理。班级氛围如何是直接影响学生心理感受的一项重要因素,和谐的班级氛围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开心地学习生活,在积极正能量的刺激下可以用更好的态度学习生活,这对于他们健康成长来讲是十分重要的。笔者认为要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必须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注重建立学生之间友好和谐的关系,只有学生之间的关系友好和谐,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班级氛围的和谐。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应当积极组织学生以宿舍为单位、以前后桌为单位进行谈心,使他们在真诚、信任的氛围下学习。二是将发掘学生的长处看做是重点。每个人都需要赞美,高中生在较大的学习压力下,更需要旁人的肯定,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应当充分发掘学生的长处,通过不断鼓励,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价值,从而更积极地对长处进行挖掘并为获得更多的肯定而不断进行知识学习加强与同学之间的协作,从而促进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三是组织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增强整个班级凝聚力。班主任可以在充分考查学生的优点之后,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多样的活动,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在与同学的不断交流中,展示自己的优点,从而在互相赞赏的氛围下进行生活与学习。
(二)在班级制度制定上,推行“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制度。规章制度在班级管理中属于一项硬性的管理策略,除了人性化的管理方针外,班级管理者也应当制定出明确的规章制度,从而明确学生需要遵守的行为准则,使学生在具体的行为中有清晰、明确的规范指导,让学生意识到在班级活动中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被允许的。具体来讲在班级制度的制定上,落实“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制度,需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在制度制订的过程中,必须将民主讨论作为基本原则,在学生的广泛参与下,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学生意愿,从而确保班级管理制度是符合班级绝大部分学生需求的制度,为学生自觉遵守制度奠定必要的基础。第二,在班级制度的内容上,语言表达可以倾向于符合学生年龄阶段的人文化表达方式,并不一定非要用严肃的语言进行反映,而应当根据学生的需求,选择更容易让学生接受的方法阐明。在对于制度涵盖内容的规定上,尽量避免出现绝对化的现象,高中班级管理制度确定的最终目标是引导学生认知错误改正错误而并非彻底杜绝错误,因此必须注重对学生的有效引导,而并非一味强调硬性管理。
三、结语
关键词: 班级管理 分层管理理念 分层管理策略
有人用“良莠不齐”将学生比作田地里庄稼的长势参差不齐,农民们对待“良莠不齐”的庄稼,唯一的方法是关注长势好的幼苗,但也不忽视长势弱小的禾苗,对这些弱势禾苗多施肥、勤照顾,最后,弱势的禾苗逐渐茁壮长大,农民们收获“百亩良田”。
学生和田地里的庄稼一样,是千差万别的。新课程标准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有所发展、有所进步。因此,在高中班级管理工作中,良好的班级氛围是学生快乐成长和学习的摇篮,班级中学生的基础和素质不尽相同,因此,分层教学、分层管理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班级分层管理的意义
1.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
新课改下,分层教学成为教学主流。在分层教学中,班级管理松散现象逐渐明显,一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加之分层导致的心理因素,对自己的要求逐渐降低,和老师配合不密切,和同学合作不主动,因而成绩出现滑坡。高中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升学的压力,以及父母、老师期盼的压力,更有社会的压力,使得一些学生因达不到自己的要求而逐渐丧失学习信心。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进行自主意识教育,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觉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2.培养学生适应能力。
多数学生往往习惯于一个老师、一种教学模式。在分层教学中,教学模式的变化令他们眼花缭乱。因为随着学生层次的不同,科任教师可能随时改变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这里,学生的快速适应能力很关键,在较短时间内调整心态和学习方式,以适应新要求、新方法、新挑战。
二、班级分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很多教师认为高中学生都是为了升学,都是为了进入高校大门,分层教学无疑会给B、C层次的学生重重的打击,学生认为自己被老师看不起,自己被“拒之于”高校的大门之外;而A层次的学生则被老师“看好”,是老师心目中的佼佼者,但如果不注意引导和加压,他们也会浮漂起来。总之,学生习惯“一条渡船”过河,他们认为“一刀切”是对他们的尊重。其实,这种看法和想法是对分层教学的误解,没有真正理解和把握分层教学的内涵与意义,多数教师和学生认为在高中搞分层管理没有必要,甚至是画蛇添足。因此,思想、认识到位是分层管理的关键。
三、优化班级管理,实施分层管理
1.处理好管理和教学的关系。
抓班级管理是为了促进教学,教学质量提高了,反过来对班级管理就有促进作用,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在教学和班级管理中,班级管理和教学质量就是一架天平,应时刻促其保持平衡,不得重一头轻一头,否则,教育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
素质教育为班级管理和班级教育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无论是班级管理还是教学活动都是发展人的实践活动,应以“学生的发展观”为指挥棒,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
2.分层管理中注重动态管理。
所谓分层管理,简言之,就是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实施分层次管理。层次的划分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实际情况阶段性地发生改变,如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对学生的层次进行一次调整,才能有针对性地、有效地开展层次教学。
班级管理工作中,层次的划分很关键,划分方法大不相同。如根据成绩划分、根据遵守纪律与否划分、根据学习习惯是否养成划分、根据性格划分等。一个班级的学生,有的遵守纪律,爱学习,积极向上等,这些学生基本不要老师费心;而一些学生逃课上网、玩手机等,则需要老师多加注意;还有的学生谈恋爱、喝酒、打架、斗殴等,那么这部分学生的品德需要老师正确、耐心、悉心地疏导和沟通。
学生是发展变化的,层次的划分不能一成不变,管理方法、管理策略、教育方法也不能固定不变,教师的管理机制、管理机智更见其重要性。
3.班级管理开放,学生自我管理。
一个班级的管理水平,首先看班干部的组建和班干部的工作能力。我不否认这种观点,但更坚持班干部轮流当,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人公意识和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班干的选用上,一些教师习惯于任命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认为他们说话和做事有说服力,在学生中有影响力。其实,让那些违纪的同学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对他们来说无疑更是约束和促进,迫使他们自我约束自己、自我管理自己。在班级管理上,我多采用值周制,即每人参与班级管理一个星期,值周的班干可以自由搭配,也可以老师根据情况“任命”,如品学兼优的学干加一个普通学生;也可以一个性格内向的和一个管理、组织能力强的等。当然,学生管理班级不意味着老师一点不问,任其发展,应加以指导和幕后指挥,对每一周的值周情况及班级在一周内的具体情况及时总结,并进行有效评比,以促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分层管理理念在新课改的形势下,需要新的管理方法和新的管理模式。在分层管理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动态发展等,同时,更应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通过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分层管理,以及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实现因材施教,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以及全面提高班级管理质量,使每一位学生在和谐、民主的班级氛围中,在教师的呵护和指导下,在同学们的互爱中健康成长、快乐学习、提高能力,为以后成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一、缺乏自主性班级管理带来的弊端
在如何经营管理班级的过程中,以往有些教师总是显得主导型、控制性较强,对班级管理和学生参与管得多、收得紧、放得少,往往采取“胁迫式管教”或班主任“一主独大”下的班干部层级管理。殊不知,这样的班级管理模式,既累人又累心,不仅阻碍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和主动性发挥,同时还会使班级管理陷入严重低效。
一方面,班主任胁迫式的管教,扼杀了学生的民利。班主任过于强调自己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会导致“保姆式”“警察式”班级管理模式的形成。班主任每天起早贪黑、不辞辛苦,结果却是老师喊累、学生叫苦。这种强调教师权威的控制型、胁迫型管理,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忽略了学生的需要、愿望和兴趣,会导致多数学生简单服从和循规蹈矩,不利于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创新能力培养,班级管理一潭死水。
另一方面,管理主体的单一性伤害了学生同伴关系。在班主任“一主独大”的层级化管理中,整个班级管理事务相对固定于极少数班干部成员,而多数学生却置于被管理、服从管理的被动地位。这必定造成多数学生缺乏自主管理意识,班级凝聚力缺乏。少数充当管理角色的班干部,由于受到班主任的控制过多,也难以真正发挥自主管理的作用。
由此看来,汇聚人气、优化管理,促进班级管理实效与学生群体和谐共生,建构以人为本的自主性班级管理模式,迫在眉睫。
二、自主性班级管理的引导策略
所谓自主性班级管理,就是班主任通过有效组织,充分调动与发挥全体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实现班级的自主管理,其基本原则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为了全体学生、调动全体学生。在此过程中,班主任要努力尝试各种策略,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班级管理。
1.正面引导:培养孩子的自我学习能力
小学生知识、经验和智力发展尚有局限,思维比较具体、形象,可塑性强,因而特别需要正面引导。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一是树立班干部的榜样。榜样的树立,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龄段学生十分重要。同伴的榜样示范,可以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对象和努力方向。为使学生自我管理得以持久下去和上升到群体自我管理的高度,建立一支责任心强、素质高、示范性强的班干部队伍必不可少。在此过程中,班主任可以给班干部进行细致的分工,指导引领他们具体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比如,指导劳动委员如何管理班级卫生,指导学习委员怎样组织早读,指导组织委员如何管理午餐纪律,等等。二是多提供锻炼的机会。班主任应注重实践,让每个学生都有实践参与、锻炼展示的机会。比如对于班内的一些常规工作,如值日、收发作业、领队、领读等等,可采用轮流方式让所有学生去锻炼实践,让他们展示各自的才能,体验主体参与的收获。
2.建立制度:培养孩子的主体参与能力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班级各种管理制度的建立,能有效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实践证明,由学生共同参与制订的计划,不仅学生的主体性能得到充分发挥,目标的达成率更高,而且班级管理成效也更为显著。
一是制订管理制度。无论是班级工作制度,还是专题活动计划,班主任应充分发动学生共同参与制订。这样不但能集思广益,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开学初,班主任可带领学生学习学校有关文件和规章,认真分析班级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班级制度或阶段活动目标的制定,如小组目标管理、班干部竞选制度、班务工作评价机制等。
二是完善管理制度。在制订管理制度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充分吸纳学生的意见,营造民主管理的气氛。为使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应重视以下几点: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特点合理分配岗位。在分工时,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与优势进行恰当的岗位分配。班干部任命可以采取轮流制,班干部队伍应该好中差生都有,以免某一组班干整体素质不强而影响班级管理的正常运转。选好班干部后,还要进行任职前培训,使他们明确职责,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怎样做。另一方面,发现问题要及时指正。班干部轮流制将学生引领到管理者的地位,让他们在自己创设的天地里自由表演、自主发挥,但班主任依然要发挥强有力的监督和指导作用,处处留心。如果发现班干部工作不到位、工作方法失当,要及时纠正引导或及时轮换。
3.注重评价:培养孩子的自我反思能力
在引导学生开展自主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还应注重评价,明确评价对班级管理与学生发展的意义。比如学生在“当差”中,如长时间达不到要求,或者责任心缺乏,可以解聘;如学生自认不能胜任某项工作的,也可以申请辞职;每个周期各部门负责人可根据解聘和自动辞职的情况,重新推出岗位进行新一轮的竞聘。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要引导学生明确责任,重视自身评价。笔者的做法是,首先让学生通过写管理周记或日记的方法对自己进行剖析,然后在定期召开的民主班会上,由班长主持,小组讨论,每位学生发表看法,由此,在群体中正确认识自我并且公开、公正评价自己,进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管理与主体成长的目的。
二是实行评选,给予奖励。班主任可在期末组织全班进行综合评议,设置一些奖项对优秀班干部予以奖励。由此引导学生明白,诚心奉献班级、乐于为大家服务、维护集体利益,一定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受到奖励。
三、开展自主性班级管理的原则
一是要努力转换管理理念,重视学生生命成长。在自主性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应不断审视自己,转换角色,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发展差异。班主任要时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尤其要帮助后进生树立信心,激励全体学生的自我提升。
二是要尊重成长规律,形成班级管理体系。教育就是在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和需求的前提下,通过最有效的方式和途径,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班级自主管理的过程中,针对孩子的不同年龄段,班主任要有侧重地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主管理能力,充分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循序渐进,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的小学班级自主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