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自动化专业培训范文

自动化专业培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自动化专业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自动化专业培训

第1篇:自动化专业培训范文

【关键词】PLC技术;电气自动化;电力企业

电力企业的发展是基于生产能力增强、电力供应范围扩大的前提下,在实现这一目标中可以通过科学利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从而满足电力企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现阶段电力企业实现现代化转变的重要目标。电力自动化技术为电力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持,使得我国电网系统化、科学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通过自动化服务提高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一、PLC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一)PLC技术的发展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计算机的出现为PLC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支持。计算机在处理事务方面的速度加快,网络技术也基本发展成熟,这就形成了计算机控制下的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这一时期是现代PLC技术形成的基础阶段,但是由于当时的应用范围较小以及研究深度不高,再加上系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使得计算机处理速度无法与电力系统需求相匹配。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微计算机处理技术的出现,推动了现代PLC技术的进步,加上遥感技术、远程监控技术、集成控制技术等技术的共同应用,完善了PLC技术,为现代电力企业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持。

(二)PLC技术的应用

PLC技术是在机电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运行编程实现命令执行,并通过记录和计算系统各项数据,从而执行编制的指令,从而促使电力系统运行效率提升。①收集、处理信息:PLC技术的应用能够实时收集系统运行数据,同时筛选出异常信息进行独立分析,在数据的支持上进行计算处理,提升了系统的智能化水平。②控制系统顺序:PLC技术能够有效记录电力系统的各模版资料,从而分析各模版运行情况,有效调节电力系统各部位的运行状况。③模拟闭环控制: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受到各因素的影响,例如电流、电压以及开关状态等方面,而PLC技术能够通过模拟闭环控制,发现系统中存在的故障,从而尽早发现系统故障,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④控制开关:PLC技术能够通过控制系统开关来控制电力系统信号的输入与输出,有效保障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二、PLC在电气自动化应用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

PLC技术中应用了许多不同的技术,且多数技术在现代工业企业中都有广泛使用。此外,由于PLC技术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在系统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针对软硬件进行不同的设计,需要结合使用场所、行业需求来设计,这就对操作人员的知识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各供电企业中能够熟练使用PLC技术的人员较少,PLC编程虽然不难,但主要在实际应用和应用场所方面需要大量的经验。因此,在编程中需要准备相应的硬件设备进行联系,在检测程序时能够直观的反应程序与设备的运作情况,从而找出编程中的问题。

(二)抗干扰性较低

工作环境恶劣或是电磁干扰性强的地方都会对PLC系统的运作造成影响,使得控制出现故障,导致部分缓解出现问题,使得经济效益下降,无法保证供电的定性。因此,提升PLC技术的抗干扰性是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个全面的PLC系统,其采集信号、运算处理以及执行结构等功能的实现都与电子技术有密切的相关性。因此,PLC技术存在过度依赖电子技术的问题,而电子技术受到容易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稳定性有待提升。

三、提高PLC技术在电气自动化应用的对策

PLC技术在我国现代电力企业中有着较好的适用性,尤其是针对不同类型的电力企业。在电网规模逐渐扩大以及结构越来越复杂的背景下,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发挥其智能化和系统化的优势,为电力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一)加强操作人员的专业培训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操作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结构复杂,且对操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因此需要重视检验人才的培养,一方面要加强现有检验职员的专业培训,另一方面要加大优秀操作人员的引进。加强检验相关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要加强计算机操作技术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有助于提高电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工作效率。

(二)完善电气自动化系统

首先需要明确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优势。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优点明显,但系统结构也比较复杂,导致操作的专业性大大提升。因此,通过健全电网电气自动化系统,有效明确操作人员的责任与义务,进一步提高电力网络的系统化水平;然后要加强人员管理,严格控制操作工作的合理开展,从创新电气自动化方法方面出发,通过改进自控工艺,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并将创新与奖金挂钩,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主动性。

四、结束语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促使现代电网的结构和模式不断变化,在此背景下,提高电网运行安全性的同时,也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带来了许多挑战。为了保障电网的运行安全,需要不断改善PLC技术,从而与市场环境变化相适应,提高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企业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范建忠,刘爱琴,吴延伟等.PLC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J].科技资讯,2014,23(32):84

[2]赖秋燕.电气自动化设备中PLC控制系统的应用分析[J].时代农机,2016,43(7):28-29

[3]林伟通,徐羽高.浅谈PLC技术在煤矿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现状[J].装备制造技术,2016,23(6):114-116

第2篇:自动化专业培训范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智能控制;信息技术

自从进入到 21 世纪,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发展迎来了春天,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电气自动化也从兴起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前提是信息技术和网络智能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使得电气自动化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的距离不再遥远。就目前来看,电气自动化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领域之中,本研究将针对电气自动化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做出探讨。

1.我国电气自动化的现状

1.1开放式的平台应用

在电气自动化应用与发展中,统一性、开放性的平台,对系统设计及应用起到重要作用%一方面,全面采用 IEC61131标准,既可优化管理程序,也可提高平台应用效率,缩短编程更改或升级的周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在该标准平台中,除了规范语义、语法之外,也实现了产品编程接口的统一化、标准化,以此保证电气化系统的合格率,实现各个程序之间的有效通讯。

1.2现场总线与分布式控制系统

现场总线是连接智能现场设备和自动化系统的全数字、双向、多站的通信系统%将中央控制室内的计算机和 PLC的CPU与现场设备通过一根电缆连接取来,现场设备的大量信息被收集,通过电缆被传送到中央控制器上表现来。主要解决工业现场的智能化仪器仪表、控制器、执行机构等现场设备间的数字通信以及这些现场控制设备和高级控制系统之间的信息传递问题。主要应用于制造业、流程工业、交通、楼宇、电力等方面的自动化系统中。分布式控制系统具有数据获取、直接数字控制、人机交互以及监控和管理等功能。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高可靠性、开放性、灵活性、易于维护、协调性、控制功能齐全等特点。

1.3 IT技术与电气工业自动化的结合

在计算机与网络时代,IT技术与多媒体技术已经在自动化领域发挥作用,其采用的网络结构实现了从办公自动化环境到控制环境的升级;由于市场需求的增长,带动了自动化技术与 IT平台的融合,并且在电气自动化领域掀起改革的热潮、信息技术不仅在工业界管理层发挥作用,也在自动化机器、自动化设备及自动化系统中产生一定影响,对推动自动化系统的构成,完善网络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我国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前景

2.1电气自动化产品创新

电气自动化生产企业能够按照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不断提高开放条件下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自身产品的科技含量,研发生产更好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与产品,加大自主创新的发展力度,提供了更多、更大的空间,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加快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中低挡产品以国内企业为主,中小型项目选用国内产品的市场格局%电气自动化生产企业应当努力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坚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2操作人员专业化

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安装时,往往忽略对那些将直接接触控制设备人员培训工作。这是通常认为实际运行设备时进行人员培训比较容易,许多生产厂家及工程部门直到系统安装运行之后,才开始对操作人员及维护人员进行系统培训。系统安装过程中,随时让将来最终要维护和操作该设备人员了解安装过程,这将使他们对新系统有感性认识。通过专业培训,操作人员能更好理解系统为何按某一特定方式安装。为应付突然出现故障及恶劣运行环境下维修,就要事前弄清楚原因,否则会影响对发生问题做出正确判断。新系统安装,操作人员必须掌握这些技术。培训期间,公司培养技术娴熟操作人员,系统可运行时,那些将接触新系统人员掌握硬件设备及其操作和维护保养知识。

2.3电气自动化产业市场化

企业在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形成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保障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产业市场化的形成问题。这就要求电气自动化企业在集中力量加强自身的关键技术开发和系统集成的同时,要通过市场化的外包分工和社会化的协作,带动配套及零部件生产的市场化,有计划的研究与开发重大技术装备需要的关键共性制造技术等,逐步提高装备的自主制造比率。产业市场化是产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2.4电气自动化生产安全化

我国电气自动化企业应当认识到安防行业技术多系统集成一体化的大趋势。强调安全控制系统和非安全控制系统的集成。让客户在现有的非安全控制系统的基础上,以较低的开发设计成本实现自己的安全方案,也同样是我们目前应该思考的问题之一。电气自动化安全系统与产品将会成为未来自动化领域的一个亮点。针对中国市场特点,循序渐进开拓市场,可以先从安全等级要求最高的应用领域入手,逐步拓展到其他危险等级较低的场合。按照从工厂设备层到网络层,从硬件到软件,从安全单元到安全系统的路线进行电气自动化系统安全方案的应用,努力开展电气自动化安全防范系统设计的研究。尤其是在楼宇智能化集成系统领域。

3.结语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下,电气自动化已经融入到了各行各业中,成为了不可缺少的一项技术。不管现在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已经达到了什么样的地步,它还仍旧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只有不断的探索不断的改良才能将对未来的设想实现。本研究针对电气自动化的现状应用以及未来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做出了浅显的分析,我们需要有更多的人才从中创新,为改革电气自动化技术做出不懈的努力,实现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光明未来。 [科]

【参考文献】

[1]刘海龙.浅谈电气自动化的现状与发展方向[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6).

[2]付中元.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的几点探索[J].科技信息,2010(15).

第3篇:自动化专业培训范文

关键词 独立学院;课程体系;自动化;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06-0080-02

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教育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中明确指出:“独立学院应确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学院的学生有其特殊性,与本一、本二院校学生相比,学生的追求目标、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存在明显的差异。因而,作为实施大众化本科学历教育的独立学院,应定位于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社会、行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

自动化专业,是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最早开设的专业之一。在该专业成长壮大的过程中,课程体系经历了照搬—模仿—自身发展完善几个阶段。从2010级学生开始,学院对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进行了整体设计与优化,以更好地满足独立学院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

1 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科学构建自动化专业教学体系

近年来,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自动化专业依托铁路院校优势,密切跟踪我国铁路电气化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结合学生就业情况,明确专业特色,细分专业方向,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合理构建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很好地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

合理安排各课程模块比例,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自动化专业在课程体系构建上,围绕专业主线合理安排各课程模块学时的比例,在保证理论教学基础上,适当加大实践教学环节课时。通过合理增开实验课程、开设课程设计、综合性专业实习等形式,使实践教学学分达到总学分的40%,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综合素质。实验教学方面增开了电力电子、电子电路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等课程中实验课程的学分;课程设计方面增加了单片机课程设计学时,增开了铁路信号综合实践、计算机控制系统综合设计等综合性实践课程;鼓励学生参加电子设计大赛、数学建模比赛等全国性学科竞赛,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兴趣;结合学生就业,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职业技能考试,提前熟悉实际工程环境;毕业设计要求结合工程实际,一人一题,控制类题目要求做出实物,工程设计类要求参照国家、行业标准绘制工程图纸。改革后的课程体系使得教学过程中专业理论基础和动手能力的结合更加紧密,更好地体现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专业课程群 通过分析课程内在特点与相互关联,设置电路、电机拖动、模拟电子、数字电子、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铁道信号基础等核心课程,依据理论和技术的特征,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划分为性质相关、内容相联的课程群:“电路—电机拖动—控制”理论课程群,“模电—数电—微机”技术课程群和“铁道信号—车站信号—区间信号”技术课程群等,如图1所示。深入研究课程群内和课程群之间知识的相关性和连续性,按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系统整合教学内容,删除陈旧部分,合理分配交叉内容,实现群内和群之间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

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结合行业发展,细分专业方向 近年来随着铁路电气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铁路行业需要大量的铁道信号自动控制方向的专业人才,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很多进入了铁路局和工程局。结合学生就业形势,将自动化专业分成工业控制和铁道信号控制两个方向,对专业方向课程进行了调整。铁道信号方向增开了车站信号、区间信号、编组站等专业课程及多门反映铁路信号发展现状的选修课程和实践课程,使学生能及时获取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保证其在毕业时能满足行业需求。

2 理顺课程关系,改革课程内容

针对多数学生偏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实际解决问题能力较差的情况,自动化专业以工程设计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总要求,对课程内容、学时、方法系统地进行规划和调整,更新自动化培养计划,重构相关技术基础课程的内容体系。

从2010级学生开始对理论教学进行了适当压缩,在保证理论教学的同时,对部分课程的课时和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删除陈旧过时的知识,增加实验课时:电路压缩8学时,数字电子技术理论48学时;电机与拖动基础理论56学时;传感器32学时;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理论48学时+实验24学时;单片机理论32学时+实验24学时;电力电子技术理论44学时+实验12学时;电气控制与PLC理论40学时+实验24学时;电子电路设计理论16学时+实验16学时。

增加反映专业发展的新技术、新知识,铁道信号方向增开了铁道信号施工、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铁道信号电源、车站信号计算机联锁系统;自动控制方向增开了测控电路、工业控制总线、光电检测技术及应用、通信原理等。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过程监督,保证教学效果

大部分独立学院都存在专任教师不足的现象,大量外聘教师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针对此问题,自动化专业一直非常重视专任教师队伍的建设,保证专任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对年轻的新进教师采用试教、助教、以老带新等形式严把教学关,保证青年教师顺利通过教学关,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鼓励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学术研讨会,在拓宽教师专业知识的同时,使教师能紧跟专业发展趋势,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为教师科研工作创造良好条件。经过近几年的补充和培养,自动化专业的专任教师已基本满足教学要求,专任教师中硕士学历以上教师达到90%以上,每年都有1~2名专业教师有机会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多名教师获得课堂教学质量奖。近几年自动化专业教师参与了多项省级教改项目和科研课题,教师的科研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完善、具体的教学过程监督体制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强有力有段。为保证教学效果,避免教学过程的程式化,采用了学院、系部、教研室三级听课制度;对教学效果采用系部、教学督导、学生三方评价制度;授课过程中采用周测、期中测试、期末测试相结合评定学生综合成绩的成绩评价制度;实验课程采用单人单组、逐个检查制度、抽查考试等形式保证实验成绩真实准确;细分课程设计考核内容,将课程设计成绩分为设计成绩、验收成绩、答辩成绩、报告成绩四部分,合理分配各部分比例,最后给出总评成绩;毕业设计严格过程监控,采用教师定期辅导考勤、中期检查全员答辩、没有毕业设计结果取消答辩资格等形式,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

4 课程体系改革的初步成效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从2008级学生开始探索,于2010级正式按照以上方案进行了系统性改革并实施。经过近三届的实践和调整,课程体系改革方案初步达到了预期目标。

首先,走出了照搬、模仿母体院校的培养模式,找到了一条适合学院实际情况、具有行业特色的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其次,教学体系改革进一步明确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向,将加强学生实践能力、专业能力的培养落到了实处,为我国铁路局、工程局等相关部门、企业培养了合格的应用型人才。近年来,该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续保持在86%以上。

第三,学科竞赛成绩喜人。该专业学生近年来先后获得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河北省三等奖等多个奖项。

第四,学生课外学术科研开展得有声有色。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多个项目已被成功批准为河北省项目。

从目前的改革效果来看,修改后的自动化专业教学体系符合学院实际情况,培养方向明确,培养方案具体可行,很好地促进了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5 结语

教学改革是教学不断归纳升华的过程,需要教师主体深入持久的结合施教客体、就业环境,完善专业教学体系,认真探索恰当的课程设置方案。根据“厚基础、宽知识、强能力、高素质”的标准积极探索适合独立学院自动化人才培养的模式。通过教改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生的实践动手和专业能力积极性,不断完善、创新教学方法,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24.

[2]刘薇娜.独立学院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4):53-54.

[3]马增强,王永强,任俊.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第4篇:自动化专业培训范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无功补偿技术;应用

近年来,国内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电力行业的发展状况也在朝着自动化转变。这时候,无功补偿技术的普及能够推动电气自动化进一步发展,为我国电力行业作出贡献。因此,要积极研究探讨无功补偿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方法,找出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一、电气自动化中无功补偿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现阶段,我国首要的电力运作模式可大致分成三类,即高压网、中压网和低压网,而其中,只有中压网的电力较为稳定,而其余两类的运作情况波动幅度较大,都缺乏一定的稳定性。因此,目前要面对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确保高压网和低压网的运作稳定。而自从无功补偿技术诞生后,就开始广泛应用于电气自动化中,对高压网和低压网的稳定提供了极大的改良和技术保障。无功补偿技术的主要功能是减少电力系统运作中不必要的消耗,从而提高电力资源的利用率,增大电力供应设施的容积,对于电气自动化中电力供应系统和配置系统耗费的电压,也能够进行较为高效的管控,还能够保持高低压电网的稳定性,减少电气自动化中未知电流对内在部件造成的损坏,因此对电气自动化具有积极意义。

二、电气自动化中无功补偿技术的应用分析

(一)运用无功补偿技术设置断路器

运用无功补偿技术设置断路器,能够降低设计成本。真空断路器的结构并不复杂,因此,在电气自动化中,采用无功补偿技术设置断路器,能将投资方的经济投入风险减至最低级别。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容易产生一些技术性问题。要合理运用无功补偿技术,把既定滤电器与合闸管调控电抗器有机结合起来,并在原来的基础上生成一类新的无功补偿设施,使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较好地确保滤电器内部电流维持均衡稳定的状态,从而满足电力自动化对于功率数据的标准和要求。此外,这种方法还能在较短的时间里配合电气系统和内在电压,实行高效的无功补偿工作,不仅能够普及电气自动化,还能规避部分不必要的电力浪费现象。

(二)对客户实行无功补偿

对用电客户实行无功补偿措施,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法。

第一,通过无功补偿,保证电力功率数据达到我国电力部门相关标准和预定要求。此外还能获取更大额度的电力经费补贴,宣传电力自动化政策,能提高用电客户群体的电力节约意识,从而实现对客户的高效无功补偿。这一措施不仅能有效减少生活中电力的无谓消耗,还能解决我国目前用电紧缺的问题。

第二,在客户群体的配电网内采用无功补偿技术,以求最大可能地减少电能耗费现象,缓解了用电客户的经济负担。

(三)对回路电流实行无功补偿

运用稳定的滤电器调控电流传感器内在的磁力饱和度,能够转变回路电流的状态,达到无功补偿的目的。在回路中容易生出一部分感性电流,而这类电流能够与滤电器剩余的电容互相消解,从而使回路中的电流达到平衡状态。在此之后,还可以利用滤电器与电抗器,将电压串联起来,再调控变压器的电力减压功能,在一定程度下减少侧流线上的电压,以实现对回路电流无功补偿的目的。

三、电气自动化中无功补偿技术的应用措施

(一)建立并完善宣传机制,强化客户管理

随着现代化科技逐步发展并完善,目前首先要对广大客户群进行必需的无功补偿技术相关知识宣传。目前很多客户对无功补偿技术的了解明显不足,因此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针对无功补偿技术展开大力宣传,建立并完善相关机制,能够在客户群中普及无功补偿技术的基础知识,让客户们懂得无功补偿技术对经济发展起到的积极影响。如此一来,客户就会有意识地自发节省耗电量,从而极大地提高人群用电效率,减少甚至杜绝用电浪费现象,强化了电力客户的侧面管理。

(二)充分满足客户的用电量

无功补偿技术设施需要精确的内在设置与合理的运用。在这种时候,要选出一部分较为贴合无功补偿技术有关规定的配件或部件,进行科学的内部设计。只有设计与运用达到了合理的规范,才可以确保无功补偿设施的相关部件能正常有序运作,同时还能实现电容器既定的完善功率标准。此外,还要尽量降低内在线路里出现的谐波,因为这部分谐波会对设备的内在电容造成一定影响,这种影响一旦发生,就会使得无功补偿技术设施得不到正确合理的运用,从而降低用电效率。

(三)加强专业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对于电气自动化的直接操作人员,要定期实行专业知识培训,提升操作人员的职业素质与电力专业技能。在电气自动化过程中,无功补偿技术的相关知识运用尤为重要,因此要针对这部分知识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对内部职员进行无功补偿技术与重点电力技能的考核与训练,让工作人员学到更多的新型技术,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操作中。要争取让所有工作人员都吸取到电气自动化的最新知识,提高工作人员的电力操作水准和实践能力。还要聘用具备高端知识的电力专家,对工作人员实行培训,教给职员遇到事故时的应急处理措施,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应变能力和素质。

结束语

电气自动化中应用无功补偿技术,可以提高整个电网的性能,同时还能降低内在电压消耗的能量,节省了大量电气自动化过程中需要的必备资源。此外,无功补偿技术从一定层面来说,还能为电气自动化系统内部的设施运用和电力输送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从目前趋势看来,无功补偿技术在未来电气自动化过程中的运用将越来越广泛。

参考文献

[1] 王槐青.无功补偿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23).

[2] 李忠文,张文增.浅析无功补偿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J].北极光.2015(10).

[3] 丁宝华.无功补偿技术在配电网中的应用与分析[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4(12).

第5篇:自动化专业培训范文

【关键词】技校模拟电子技术实习教学实践与创新

1.引言

地方技校是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定位与教学实践对于模拟电子技术实习的培养具有基础性作用。而模拟电子技术实习的存在形式则是很高水准的,模拟电子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要高水准的教师队伍,而目前模拟电子技术专业师资大都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很难摆脱坐而论道的旧框。

2.技校模拟电子技术实习的教学实践存在问题

2.1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脱节

模拟电子技术专业是一个应用性极强的专业,但教师在课堂上对知识的讲授大多是照本宣科,他们不了解模拟电子技术学的前沿知识,更不能通过自己的实践经历让学生学到应用型的知识,这极大的影响了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是生搬硬套,只讲理论,没有与理论学习相配套的完整的实践,讲解内容枯燥乏味,应用性不强,这也极大的影响了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比如我们第三学期的课程模拟电子技术实习学,模拟电子技术实习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就是通过系统的模拟电子技术实习理论和实务的学习,让我们能掌握模拟电子技术实习的基本原理和实务,然而教学中这门课程并没有设置公关实习环节,因而做不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2师资力量薄弱

技校教师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就我们学校情况看来,师资队伍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实践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与动手能力结构分布不合理。职业教育的实践具有灵活性和系统性,大多数模拟电子技术专业教师没有受过正式和系统的专业培训。二是实践教师缺少培训机会。在平时实践教学中不了解行业发展中出现的新的技能,知识难以更新、技能难以提高。三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缺乏有效措施。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是既具有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能力,并具有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实践的能力的人员。同时,本专业的双师型专业教师只有3、4个,且专业教师大多没有经过系统扎实的模拟电子技术学理论的学习,也没有任何模拟电子技术职业的从业经历。

3.技校模拟电子技术实习的教学实践与创新对策

3.1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研究确定本课程在培养目标中的地位,建立与邻近课程的联系;建立本课程知识模块和实践技能板块;构建理论与实际的关系、知识和技能的关系;根据市场需求设计多样化的学生作业。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让学生实践教师的讲课内容,如问题讨论、案例分析、情景重现等。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使传统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课模式变成教师与学生探讨的模式。让学生参与实践讲课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敢说、敢做、思维跳跃等能力,模拟电子技术专业学生必须具备语言表达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比如在模拟电子技术公关与礼仪这门课中,在前期的理论学习时,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教师在讲案例时,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最后推荐一人出来做总结发言,在总结发言过程中,教师与其他组同学可对内容进行讨论,整合成最科学合理的答案。

第6篇:自动化专业培训范文

涉网二次设备技术监督工作总结

各位领导、专家下午好:

非常欢迎XX电力调度中心组织继电保护、调度自动化、通信、无功电压方面的专家来我单位检查和指导工作,我们将虚心接受各位专家的批评和建议,为我们下一的技术监督工作指明方向,更好的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服务。首先由我代表XX风电公司向各位专家简要的介绍一下公司的基本情况并对风电场的技术监督工作进行总结汇报。

一、公司基本情况:

XXX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6年,主要从事风力发电建设与运营。目前已建成两座风力发电场,其中XX风电场于2007年3月8日并网发电,装机容量49.5MW,安装66台750KW机组,红寺堡风电场于2008年4月22日并网发电,装机容量49.5MW,安装33台1500KW机组。

风电场各建设一座110KV升压站,均以一条110KV出线接入电网,升压站按无人值守设计,配置综合自动化系统,风电站接受电网2级调度管理。

XX风电场生技部下设四个运检班组,现有运检职工29名。由于人员配置少,目前采用运检合一的工作模式,运检工负责现场所有设备的运行维护和检修工作,在具体工作中按专业特点有所侧重。在风电场输变电设备专业方面,班组内均有分工安排。

二、技术监督工作汇报:

根据XXX关于2009年度技术监督工作安排,XXX在2009年的工作中全面加以贯彻落实,进一步提高对技术监督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发挥技术监督对电力安全生产的保障作用,确保风电场设备安全稳定运行。自风电场投运以来XXX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  继电保护:

1、保护装置概述:

XX风电场10kV升压站配置了国电南自PS6000综合自动化系统及SP600系列成套的继电保护装置,110KV出线配置国电南瑞RCS-94光差保护,共有17套继电保护装置;红寺堡风电场10kV升压站配置了国电南瑞NS2000综合自动化系统及NSR600系列成套的继电保护装置,110KV出线配置北京四方CSC-163A光差保护,共有17套继电保护装置。

2、继电保护定检维护情况:

XX公司两个风电场自2007年至2009年期间按继电保护定检计划,完成了变电站所有继电保护装置的第一次保护定检,定检合格率100%,装置合格率100%。

3、运行情况:

XX公司两个风电场升压站自投运以来全部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正常,未发生保护装置故障及缺陷,设备可靠率100%。其中110kV线路保护动作次数为0次,主变保护动作次数为0次,10kV线路保护动作次数为5次、正确率100%,故障录波器滤波次数5次,完好率100%。

(二)  调度自动化:

XX公司两个风电场变电站自动化装置分别配置了国电南自PS6000综合自动化系统和国电南瑞NS2000综合自动化系统,按照调度数据网的技术要求接入。系统配置的网络设备是一台路由器、两台三层交换机和两台纵向加密隔离装置,并配置了调度四线通讯网将变电站实时信息和非实时信息上传至2级调度。

运行情况:根据国家电网公司风电场变电站二次安全防护技术要求规定,制定了风电场的管理规定。两个风电场自投运以来运行情况正常,均按要求向中调和地调提供数据,其中XX风电场11月份发生一次至XX地调的运动调度数据四线板卡故障,由于备件为到未能及时恢复。

(三)  无功电压:

XX公司两个风电场10kV升压站分别配置了两套集中式并联电容装置,和1台50MVA有载调压主变,作为风电场调整电压和无功的主要手段。

运行情况:XX公司风电场自投运以来严格按照电网公司下发的关于风电场并网技术要求,认真调电场的功率因数和无功电压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及时投切电容器等无功调压设备,并及时做好记录,确保电压和功率因数合格率100%。

(四)  通信:

1、通信装置概述

风电场变电站均配置一套光端机转换设备,其中光端机有一路专供专用保护通道和一路接入调度数据网。通讯子框配置两套PCM设备,分别接入中调和地调,现场配置三部电力系统专用调度电话。通讯电源经变电站220V直流蓄电池经电压转换模块提供48V双路电源。

2、运行情况

风电场变电站通信设备自投运以来基本运行正常,其中长山头风电场发生了3次PCM通讯板卡故障,2次已处理正常,1次由于备件未到无法处理,风电场光纤设备运行率和光纤电路运行率100%。

三、存在问题:

1、网络通讯专业:现场加密网关PSTUNNEL-2000实时信号投运后,远动信号通讯不正常。至地调的远动四线板故障,地调无法接受非实时信号。

2、公司技术监督网络成员存在其他专业合并情况,专业培训亟待加强,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3、计量监督、继电保护监督还需联系相关部门协助工作,需进一步完善技术监督网络和继电保护管理监督网。

4、运检人员在完成风电场日常变电站临时、故障、小修检测任务的方面,工作经验欠缺,还需进行专业技术培训。

5、风力发电场设备的检验、试验、性能、运行、检修等方面的技术监督还需不断摸索和完善。

6、变电站的继电保护、调度自动化、无功电压和通信方面的规章制度不健全,还需改进和完善。

四、下一步的技术监督工作计划以及整改措施:

(一)完善技术监督体系,进一步规范技术监督管理工作

针对风力发电技术监督的新形势,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技术监督外延,健全技术监督体系,保证技术监督网络有效运转。加强高电压和继电保护技术监督人员的配备和培训,组织对《防止25项电力重大反事故措施》进行宣贯和学习,加深对反措的理解。

(二)加强风电场的技术监督工作

利用“春秋”检和线路停电期间,将按照年度电气绝缘监督计划、继电保护监督计划,完成风电场变电站电气设备绝缘预试和保护校验工作。结合风电场变电站“春秋”检及风机检修期间,做好风力发电场设备的检验、试验、性能、运行、检修等方面的技术监督。

(三)做好风电工程技术监督工作

在新的扩建工程中要进一步加强设备的选型、监造、安装、调试、验收等方面的全过程监督,确保新投设备有一个良好的初始状态。各专业要按照全方位、全过程技术监督的要求,提前介入,熟悉设备,制定好设备验收作业指导书,严格标准,严格要求,把好设备投运验收关,确保新投产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四)加强电能质量和节能监督工作

风力发电机组的随机性、反调峰性、负荷波动性对电能质量提出了新的课题,在了解掌握现状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技术措施,并不断完善电能质量技术监督。在对长山头风电场进行全面摸底调查的基础上,进行节能降耗潜力分析,提出节能措施,实施后根据效果情况进行总结,进一步降低厂用电率。

(五)加强培训,提高专业人员业务素质

技术监督队伍的专业培训,是技术监督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专业人员的素质与工作质量密切相关。随着大量新技术、新设备、新标准的应用,对技术监督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客观上需要进行持续教育和培训。

第7篇:自动化专业培训范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4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生产企业当中应用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能够增强控制信号的有效性和实时性、提高生产出来的产品的质量,并且它能够有效的降低发生各种安全事故的可能性,从根本上确保各个企业生产安全和工人的人身安全。

一、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发展的现状

1.在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领域,图形化、集成化和平台化的人机互动界面已经是主要的发展趋势,因为它容易集成并且易于培训和使用,这些特性使得越来越多的用户接受、需求新型的人机互动界面。于此同时,由于在电气自动化控制设计中大量应用标准的程序语言,就使得维护更加容易,大大地降低了使用成本。在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中,安装在主系统中,为了保证主要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具有某种控制功能,由一些电子元件组合而成的设备就是控制回路。它一般要有以下功能:(1)自动控制功能。对于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需要能够根据不同运行条件和工作情况,自动对主系统进行各种功能控制的控制设备。(2)保护功能。在电气设备的运行过程中时常会发生一些无法预知的故障,例如:系统的电压或电流等可能会超过设备与线路正常工作的范围和承受的极限,而这就需要一套能够测量出故障信号并自动隔离故障点,减少设备和线路损伤,避免人员伤亡的保护设备。(3)监视功能。由于主系统中传输的电是肉眼看不见的,主系统中各种电气设备、线路是否带电,从外表上无法分辨,我们必须采用不同的探测器进行监测,然后利用各种信号,指示出在整个系统中的设备的带电情况。(4)测量功能。监视系统的信号只能表明系统中德各设备是否带电,而具体的电气设备的工作情况还需要由专业设备测量出线路的各种参数(如电压、电流、功率和频率的大小等)。

2.对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信息的集成化。在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中我们重要运用的信息技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在管理层面上向纵深方向延伸,我们的企业中的生产管理部门不仅能够对生产中的各项数据、信息及时进行测量和记录,而且能够准确的监督和控制企业生产中的整个动态过程,能够及时得到关于工厂的经营情况的最新资料。(2)我们能够利用电气自动化控制对各个设施、机器以及系统进行横向比较,得出不足之处和改进方向。

3.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采用了分布式的控制系统。我们现在采用的控制系统是在集中式控制系统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但是随着这种系统被大量采用,它的缺点也慢慢地暴露了出来。由于这种系统是由模拟式和数字式混合工作的体系,它大量的采用了输出模拟信号的传统仪表,这样一来,不仅造成了系统的可靠性降低,并且维修困难、造价高昂。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广泛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进是控制技术发展的方向。

4.控制系统采用了集中监控的方式进行的。所谓的集中控制系统是指设计师把所有控制功能都集成到一个处理器,因此导致了处理速度偏慢的情况,并且如果要求控制系统能够控制所有生产设备,那么监控对象数量就会过多,导致了主机空间被大量占据,同时通信线路的信息传送能力也要一并增加,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和维护费用,而且集中监控的隔离刀闸采用了接线繁杂的硬接线来控制闭锁与联锁,大大增加了维护、检修工作的难度。

二、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发展趋势

1.标准化的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产品进行标准化设计、标准化测试、标准化安装和标准化维护是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把开发系统从运行系统中独立出来,对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来说,这是具有突破性的发展,不仅能够将各个子系统之间通用化,而且能够利用一个通信系统将生产设施、企业工程管理和监管体系实现共同分享信息。

2.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市场化。一个产品要想有长时间的生产和发展,一定要加强在设计和制造方面的创新工作,并且要时刻紧跟控制系统市场的要求,以确保生产出来的产品能够符合客户的需要。于此同时,我们的企业不仅要投入大量资金、精力在控制技术上的开发,还要加强产品配套生产的专业化和市场化。工程控制设计的市场化是电气自动化控制工程发展的必然方向,市场化能够有效地提升市场资源的合理、高效配置,对产业的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3.在设计控制系统内部子系统时采用标准化接口。由于在采用微软公司的标准化技术后,大大降低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的成本,并且成功地实现了各个模块数据信息的分享。在各个企业都采用了视窗操作系统的情况下,管理系统和自动化控制设备之间通过电脑和网络建立数据信息。而标准化设计的程序接口能够确保不同厂家生产的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交换,解决有关于数据交换的难题。

4.大大提高电气自动化生产的安全性。集成化的安全保护装置是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一个发展方向,它的重点就在于如何有效地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在设计上要如何进行才能达到真正的安全。在经过对市场的需求和应用情况进行大量分析后,我认为应该从最高安全级别开始,逐渐延伸到其他的领域,从硬件到软件,分层实现对控制系统的安全设计。

5.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创新技术。在全球市场化的背景下,一方面,我们需要不断加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加大培养、吸收、引进创新型人才,建立和完善创新机制;另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也要增加对各个工厂企业的扶持和指导,降低他们的研发成本,增强他们的研发实力,从资金上、政策上扶持企业创新行为。

三、加强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建设的建议

首先,电气自动化可以与地球数字化互相结合。此设想包含了自动化的创新经验,可以把大量的相关数据整体为坐标,最终成为一个电气自动化数字地球。将信息全部放入计算机中,与网络结合,不管人们在什么地方,根据地球地理坐标,便能知道任何地方的数据信息。还可以加强企业与相关院校之间的合作。鼓励企业到此专业的学校中建立车间,进行技术生产等,建立学习形生产培训基地。还可以走入企业进行教学。将实践能力和理论学习结合在一起。此外,还要与现代网络联系起来,积极利用已有的科学技术。加强专业培训,提供研究人员水平等。

结语:

笔者认为应该从提高可靠性,降低结构的复杂性,简化维护需要出发。总之,电气化自动工程控制技术要想长远的发展下去就要不断地加强创新,分析市场需求,以满足越来越高的工业生产要求,这样才能够提高产品竞争力,做大做强我国的电气化自动工程控制产业。

参考文献:

[1] 耿英会.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J]. 科技创新导报. 2012(02)

[2] 刘伟,贺晓蓉,贺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讨[J]. 中国电力教育. 2012(06)

[3] 姜明国.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 硅谷. 2012(06)

[4] 周瑜,田会峰.基于“校企合作和项目引导”的实践教学改革――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J]. 中国电力教育. 2012(12)

[5] 方如举,张元敏.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 许昌学院学报. 2012(02)

[6] 吴志宏,马仕海.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 中国电力教育. 2012(13)

[7] 刘燕.地方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构建的思考――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J]. 中国电力教育. 2010(32)

第8篇:自动化专业培训范文

摘 要:电力系统实际应用范围的扩大,对电力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技术人员采取可靠的技术措施加强调度自动化管理,确保电力系统能够长期处于稳定、高效的运行状态。为此,本文就调度自动化管理及电力通信管理展开论述。

关键词:调度自动化 电力通信设备 管理水平 措施 传递效率

中图分类号:TM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4(b)-0210-02

在科学的技术手段支持下,加强调度自动化管理及电力通信管理,需要结合电力生产的实际概况及行业技术规范要求,选择有效的管理方式提升调度自动化管理及电力通信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电力生产活动开展的实际需求。

1 当前调度自动化管理及电力通信管理中存在问题分析

1.1 具体的管理指标不明确

经济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我国电力调度自动化管理及电力通信管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确保了电力生产计划的安全实施及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行,为不同地区电力企业生产效益的增加提供了保障,拓宽了区域供电稳定性的工作思路。但是,由于电力调度自动化管理及电力通信管理相关的基础工作薄弱,实际管理措施应用时间短,致使具体的管理指标并不明确,致使电力系统运行管理工作中存在漏洞。

1.2 缺乏可靠的管理设备及平台

受到电力调度自动化管理指标不明确的影响,致使电力调度自动化管理工作计划实施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间接地降低了电力系统监控水平,影响着调度自动化管理实际作用的充分发挥。同时,由于电力调度自动化管理工作开展中对性能可靠的温度检测设备、视频监控设备等有着较强的依赖性,但是,当前一些电力企业在落实电力调度自动化管理中由于缺乏可靠的管理设备,难以难道实际工作落实的各种需求。

1.3 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加强电力调度自动化管理及电力通信管理,也需要管理人员具备的个人素质及专业水平,确保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但是,当前电力调度自动化管理及通信管理中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具体表现在:(1)对专业的电力调度自动化管理及通信管理知识掌握不充分;(2)管理中未能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处理中,致使相关问题影响范围有了进一步的扩大;(3)缺乏必要的管理工作责任意识,自身的管理工作水平有待提升。

2 加强调度自动化管理与电力通信管理的相关举措

2.1 落实电力系统监控工作,优化资源基础管理功能

加强电力通信管理,应注重通信资源基础管理功能的优化。具体表现在:(1)对通信资源管理系统的网元管理功能进行优化,保持数据接收、采集、下发的高效性,促使单个设备能够与上层设备长期处于畅通的工作状态;(2)对通信资源管理系统通道管理功能进行优化,确保不同通信设备站点之间的物理及逻辑通道资源的数据管理水平可以不断地提升;(3)对通信资源管理系统的业务关务管理功能进行优化,以便为各业务开展中相关决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优化各业务运行配置管理方式。某电力通信管理调度数据网络拓扑图如图1所示。

2.2 注重力系统安全分析及运行环境改善,优化运行与维护管理功能

全面提升电力调度自动化管理工作水平,应注重电力系统安全分析工作的落实,对系统运行安全性进行整体的模拟与分析,降低各类安全隐患可能存在的几率。因此,需要注重信息技术及计算机网络的合理使用,对系统的运行环境进行三维空间动态化模拟分析,为系统的运行环境改善提供相关的参考依据。

2.3 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建立高效的集中化管理平台

电力调度自动化管理工作落实中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有利于保持其中存在问题处理的高效性,减少电力企业的经济损失,保持良好的电力调度自动化管理工作水平。因此,需要开展各种专业培训活动,强化电力调度自动化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全面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加深对电力调度自动化管理专业知识的深入理解,从而为电力调度自动化管理工作效率提高提供保障。某电力通信业务系统属性及应用汇总如表1所示。

加强电力通信管理,应结合信息技术及计算机网络的优势,建立高效的集中化管理平台,提高电力通信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完善电力通信设备的服务功能,实现电力信息的高效传递。在新型统一的高效集中化网络管理平台支持下,可以为决策者实时搜集网络信息提供保障,全面提升电力通信管理系统长期运行中的服务水平。

3 结语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深入探讨,可知未来电网建设中应关注调度自动化管理及电力通信管理水平的综合评估,结合电力生产活动的实际需求,不断提高调度自动化管理工作质量,优化电力通信设备的服务功能,落实相关的设备维修计划,促使电力管理工作开展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最终实现电力生产效益最大化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立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可靠性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

第9篇:自动化专业培训范文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 电气自动化 电工考证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C-0143-02

近年来,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模式研究已经有了很大进展,从2012年起,广西为畅通技能型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加快发展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推出了5学年一贯制、“2+3”学年制、“3+2”学年制3种形式的五年制高职试点班。现已有第一批5学年一贯制、“2+3”学年制学生完成中职阶段课程的学习,开始进入高职学习阶段。电工类课程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学生参加教学实践、持“双证”毕业要求等方面均起到关键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五年制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考取电工证的必要性和电工类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探讨电工考证环节的一些教学具体实施策略。

一、职业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考取电工证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电气设备发展迅速,作为技术工种的电工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几乎所有的企业都离不开电工。因此很多职业院校都把电工证作为电类专业学生必考的证书之一,五年制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也不例外。电工证分为三大类,即电工职业资格证、电工特种作业操作证和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电工职业资格证:全国通用,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共五个等级,一般与工资定级挂钩。电工特种作业操作证:俗称上岗证,国家从保证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角度出发,规定电工作业必须持证上岗,无证上岗是害人又害己。所以上岗证对于学生毕业前顶岗实习和就业后从事电工作业有重大的意义,也是用人单位招聘和录用的首要依据。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由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颁发,只能在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确定的作业范围内从事进网作业(指在用户的受电装置或者送电装置上,从事电气安装、试验、检修、运行等作业),分低压、高压和特种三类。这对于想进电力部门(或企业)从事相关电工作业的学生来说,是一张必不可少的通行证。显而易见,职业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考取电工证是很有必要的。

二、五年制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电工类课程教学现状

(一)课程教学内容重复

通过比较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和中职学校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高职电工类课程的教学内容重复率相当高,比如都有电工基础、电气线路的安装调试与维修等课程,不仅教学内容重复,而且教材理论深度没有明显的前后递进和有效衔接, 无疑造成了教育投入的浪费和教育效益的低下。尤其是5学年一贯制形式的高职试点班,学生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5学年都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学习,可能由于学生学习水平不一,部分学生没有完全达到中职教育目标;或者由于教师对中、高职课程教学目标的理解不到位,导致上到高职同类课程时会出现教学内容的大量重复,让学生有“炒旧饭”的感觉,也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不一致,评价形式单一

由于各所中职学校的教学资源完全不一样,教学硬件设施有的较完备,有的较落后,师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所以不同学校的课程教学目标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教学硬件设施较完备的学校可能更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有些学校由于教学硬件设施跟不上,就会侧重加强理论基础知识。正因为教学目标不同,课程考核标准也随之改变,有的学校侧重理论考试,有的学校侧重技能考核,对学生的评价方式缺乏统一标准。因此带来了中、高职教育相关课程的合理衔接问题。

(三)盲目追求考证通过率,为考证而考证

职业教育,无论是中、高职教育阶段,无疑都应该十分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培养。由于国家推行职业院校学生实行“双证”毕业制度,所以考取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成了学生毕业的拦路虎,考证通过率也成了教师教学的指挥棒。然而现在许多中、高职业院校盲目追求考证的通过率,为了考证而考证,忽略了最初设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真正适合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最终导致学生各类证书考试的通过率很高,但培养出来的操作工实际动手能力很差,职业素养偏低,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三、基于电工考证的教学策略

(一)做好与电工证有关电工类课程教学的有效衔接

1.明确中职与高职课程教学目标

由于中、高职教育都是培养工作在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人才,都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不同的是培养的层次不同:中职培养的是初中级技能人才(如初级电工、中级电工),高职培养的是高级技能人才(如高级电工)。所以在电工类课程教学目标上要分层次,并构建与课程教学目标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以电工类课程中电气设备这一知识模块为例,中职阶段重点学习电气设备的分类、用途及结构,电气设备的安装及操作使用,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而高职阶段重点学习电气设备的故障分析及处理,以及电气设备的专业实习等。这样安排教学内容,不仅与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相适应,遵循了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教学规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2.中职与高职课程教学考核体系多样化

由于五年制高职试点班的学生中职阶段在不同的学校接受教育,到高职阶段才接受统一的教学管理,因此中职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不一,给高职阶段的教育教学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课程教学考核体系,以便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这也有利于学生在后续课程和专业进修中得到更好的发展。比如中职阶段电机与电气控制这门课程,考核办法可以有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考试,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直接以电工证通过成绩来作为该课程最终考核结果。当然通过初级电工职业资格证和特种作业操作证“双证”考试的学生总体评价又比通过“单证”考试的学生总体评价要高,而没法通过电工证考试的学生也要有一套评价方式,不能让单一且不合理的评价方式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落实电工考证环节的具体指导工作

1.中、高职阶段电工考证实施策略

前面谈到五年制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考取电工证的必要性,这里有必要研究一下中职和高职阶段如何安排学生考取电工证,才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在中职教育阶段,学生已有资格报名参加初级(有些地区可以直接报中级)电工职业资格证和电工特种作业操作证考试,一般安排在中职第二学年进行。尤其是“3+2”学年制形式的学生,只要3年中职阶段所有课程成绩合格,即可获得中职毕业证书,也可以提前就业。对于这类学生,应该安排学生参加电工特种作业操作证的考试,以便学生在就业后或者在假期打工时能够更好地从事电工作业,进一步加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在高职教育阶段的第四学年,由于经过一定的电工专业培训,学生除电工特种作业操作证外,可以同时报名参加中级(有些地区可以直接报高级)电工职业资格证考试。有条件的职业院校还可以组织学生报名参加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考试,因为这类考试几乎成了电力部门内部相关作业人员的培训会。总之,在中职和高职阶段均安排学生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或上岗操作证,能够促使学生在顶岗实习和将来的就业岗位中做到学以致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继续深造和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电工证考前培训阶段教学实施策略

在学生参加电工证考试前,一般都会安排为期2~4周的集中培训。安排这类培训的目的是使学生尽快达到国家相应等级电工的要求,满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此项技能的综合性要求,而不仅仅是为了提高考证通过率。但不能因此就削弱了电工类课程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面的主导作用,否则就是本末倒置。在电工类课程的教学中,若能把行业(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中,提高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水平,将为学生考证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在考前培训阶段,则重点针对考试应知、应会模块进行综合训练,加强对每个应试学生的学习指导,查缺补漏。理论基础不牢固的,操作技能较弱的,安全意识淡薄的,都需要加强学习和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以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国家和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总之,为加快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为更多的学生提供继续深造学习的机会,我们的课程教学应以国家职业标准为导向,合理设计不同学习层次的课程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与其未来可能从事职业活动有关的知识与技能。

【参考文献】

[1]何建勇.五年制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衔接探究[J].科教导刊,2014(8)

[2]曹艳莉.浅析中职电工电子专业教学模式改革[J].才智,2012(33)

[3]毛艳秋.中高职煤矿电工类课程内容衔接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1(z1)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3JGB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