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点范文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点

第1篇: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点范文

素质教育对中小学体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无论是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同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有着直接的、密切的关系,对体育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体育教师是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发挥着主导作用。那么如何在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我觉得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体育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

提倡素质教育,发展素质能力是新时期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它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民经济和社会体制的实际情况,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联系密切。体育教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从事、学习各项体育活动起着主导作用。素质教育对学校提出的要求,即是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无论是体育观念的更新,还是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所以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热爱体育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每一名学生。其次要端正教学思想树立以育人为目标的现代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树立学校体育为健身、益智、育德、促美的体育教育教学观点。第三体育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多种技能。体育教师除对所任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之外,还要对相关学科有一定造诣。同时还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等。具有了这些能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就能够得心应手,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在体育课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

德育教育应贯穿于各科教学之中,体育课教学同样应重视德育教育。在体育课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动作迅速、听从指挥、遵守纪律、协同行动的良好习惯和作风。通过教材中的游戏内容,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热爱集体、勇敢顽强、机智果断、遵守规则等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田径、球类、体操等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和勇敢、果断、机智、顽强的意志及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通过体育教师的表率作用教育影响学生,时时刻刻注意对学生的言传身教,用自己的模范行为为学生做出表率。在体育课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同其它学科一样重要,体育教师且不可有忽视德育教育现象,否则培养出来的学生则只能是四肢发达,只懂体育技能的学生,同党的教育方针将格格不入。

在体育课上教师一定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备课只是教学的基础,教学才是中心环节。只有在教学中反映出备课的设计理念,才能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真正落实。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体育课上要让学生当主角。传统的教学,老师是主角,学生是听众、观众,只能是教师有板有眼的教,学生按部就班的学,在严格的课堂纪律约束下,课堂气氛沉闷,单调枯燥,严重的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以至于使部分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课程改革要求让学生当主角,要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实践、去尝试,才能让每个学生从容的学习,有思考的余地,有自己解决、处理问题的机会。只有使体育课的后进生和一般学生的差距缩小,才能实现因材施教,面向全体。

二是要鼓励学生互相帮助。上课时“以学生为中心”的最大特点是让学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通过合作交往,使学生之间达到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对学生之间的思维方式、操作方法不同的学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因而要鼓励学生互相帮助,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活泼、主动的状态。

三是体育教师一定要和学生打成一片。“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就要低下身来同学生交流,为学生传导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推广好的学习方法。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使教师成为学生可信、可亲、可依、可敬的学习伙伴。这不仅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也是为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学习、运动、掌握方法技巧以及人格方面进一步的深化。

重视对学生体育兴趣和爱好的培养

体育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并使之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要充分发掘学生对运动的内在潜力和乐趣,以良好的教学形式,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并把稳定的兴趣培养为自我锻炼的习惯,使学生学有所得,受益终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加强体育基本知识教学,开阔学生视野,教会学生运用知识技能的方法及科学的健身方法,增强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

五、重视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学校体育的必然。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求要有健壮的体魄,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因此要充分利用体育形式,加强对学生顽强向上的精神,良好的心理品质及顽强的意志,发展他们的想象思维和创造能力,要指导帮助学生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信的品质。

第2篇: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 把握 重点知识

一、针对不同知识类型组织教学

小学语文知识教学中的陈述性知识,如,汉语拼音的整体认读音节的认读,教学组织时,首先应使学生明确“什么是整体认读音节”“整体认读音节有哪些特点”等问题;其次,教学内容应按顺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予以安排,并且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如要复习前面所学的声母、韵母、声调等的读法;最后,组织教学时既要确保用于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知识的巩固,又要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系点,还要考虑寻求新知识的生长点。小学语文知识教学中的程序性知识,如: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首先,应把作为教学内容的方法教给学生。其次,教学组织要重视运用正例和反例以供学生学习领会。再次,要组织并督促学生把这些方法运用于新学习情境中,即做到面对适当条件就能立即作出反应。最后,要明确教学效果的标志是看学生能否运用所学去解决问题。小学语文知识教学中的策略性知识,如,写作文时选择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选择表达个性的写法,可以大处着眼,也可以细节处作细腻描写或抒发自己的情感等。在组织教学时,首先,可专门组织学习方法的教学,看学生如何去观察,如何选取材料,如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等,还要把思维方法渗透到另两种知识的教学组织中。其次,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内隐的思维活动的监控和调节的过程展示给学生,便于学生仿效。

二、针对不同的语言文字务实教学

语言的理解扎实。近几年,“整体感知”的教学由于不能在重点词句段上下细致的功夫,语文教学已在不同程度上失之肤浅。没有细致的语言教学,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只能事倍功半。三位大师语言教学的细致堪称典范。如,袁老师教《狼和小羊》,课文中的“嚷”与“喊”,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不大容易分不清楚的。而理解小羊的“喊”和狼的“嚷”,对理解小羊的弱小无助和狼的凶残是很有帮助的。在教学中,袁老师启发学生想象,把抽象的文字变成一幅具体形象的图画浮现在脑子里,从而体会词语的内在意思。她先教“喊”,对可怜的小羊的“喊”,她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体会,引导学生想象小羊“喊”时是怎么想的,从而赋予“喊”以具体形象的感情;接着教“嚷”,对狼的“嚷”,她引导学生想象狼逼进小羊时的凶相,再引导学生体会“嚷”的意思和能不能用“喊”代替“嚷”,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体会到“嚷”含有无理取闹的意思,是狼存心要吃羊的大暴露,狼的“嚷”是不能用“喊”字来代替的。

语言的积累扎实。三位大师都能随时注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如,教学《开国大典》,考虑到学生描写欢乐场面词语的贫乏,斯老师有意识地找出一些词语让他们欣赏、积累,如描写部队行进的词语,描写红旗的词语,斯老师认为此类词语学生仿效运用都不是太困难的,然而不给一定的提示,归纳,却也易为学生所忽视。

三、运用古代汉语知识对小学生释义

在中小学的课本上古诗和文言文还是占了很多篇的,但是老师在教授时对字词的解释是十分不到位的。很多时候都是在曲解词义,误把随文释义当作了义项,有的不考虑文献性质而胡乱解释,如将李白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疑是”解为“好像”,事实上,前三句都是作者“遥看”之景,第四句,作者并没看到其景,但古人认为实有“银河”。“疑是”正表明作者心中疑疑惑惑,这瀑布似乎是来自九天之银河,这正反映了当时李白的认知心态。还有,《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中的“床”其实是“井干”的意思,并非我们现在的“床”。再如,将“唯贤是举”的“是”翻译成“适合”。事实上,这是一个宾语前置格式,翻译过来就是“举唯贤”,“是”是提宾的标志,没有实际意义。如果教师在平时多读古代汉语的书,增加知识,在讲到这些翻译时就可以给学生最准确的知识。

四、运用修辞知识训练学生技巧

引导学生把理解和运用修辞的方法结合起来,则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精神,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段。

教师:“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大花。”老舍先生用巧妙的比喻为我们描绘出一幅色彩鲜明的风景画。请你展开想象,也来个巧妙的比喻,赞美一下小丘。我相信同学们会想出很好的比喻。

学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在无边的绿毯上撒上了一把把白色的珍珠。

学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在蔚蓝的大海上扬起了点点白帆。

学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在蔚蓝的天空上飘着几朵盛开的白莲花。

第3篇: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 读书训练 教学质量 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表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增强课堂结构的综合性,学科间加强整合,开阔视野,使语文学习效率更高,注重立足文本,“双基”训练,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把握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才能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1.抓好教材,打下扎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是最基础的学科,作文教师,应抓好教材,为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语文课堂就要紧扣教材重点,扎扎实实地教,给学生充分的识、写、读和背的时间,让学生理解、掌握、积累和运用字、词、句、段、篇、章最基础的语文知识技能,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还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拓展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更加广阔的背景下学习语文。而当下语文课仍有不少教师是脱离语文教材的教学,偏离主题,漫无边际的拓展,形成了许多非语文的东西。出现了轻视“双基”的现象,尤其是轻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再者,由于语言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因此要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尽量让学生去感悟、体会、揣摩、体验。我认为语文教学必须贴近教材适度拓展,把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在教学《秋天的图画》时,让学生充分阅读课文,在指导学生读懂文章写什么之后,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借鉴课文“想怎么就怎么”的句式进行语言训练。学生放飞想象,将情感融入语言,写出了许多精彩的语段,取得了极好的表达效果。

2.重视阅读实践,丰富语文积累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的分析来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已经被越来越广泛地关注,这不仅仅因为读是学习语文的有益方法,更因为读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新课程标准中就阅读要求我们做到以下几点:①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尝试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②重视默读,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③对部分诗文还应该做到诵读。因此,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进行读书的训练。既能通过阅读培植自我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又能在阅读实践中体验语文情感,丰富语文积累。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读”时,从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做到:①有明确的目标。读书的方法很多,什么时候该用哪种,教师应给予引导。要训练学生在读中感知、感悟,培养语感,受到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即“初读感知——精读领悟——品读玩味——诵读积累”;②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读书时间。阅读教学的质量,往往取决于教师在课堂上安排学生读书时间的多少,所以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切忌“走马观花”。

3.加强听说,提高语文运用能力

让学生学会倾听不仅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品质。因此,语文课堂应该加强“听”的训练。既要倾听教师的课堂讲解,又要倾听同学的课堂发言;既要听得到,听清楚,听完整,又要听得懂,听出重点,听出实质。而乐于倾听,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这也是良好学习习惯的体现,亦是语文学习的必须具备的品质。所以,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安排听力的训练也是很有必要的。如安排生字词的听写,课文内容部分的听写,听记作文的训练等等,这样学生的听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锻炼、提高。

说是言语的表达,它不但是语文实践运用能力的再现,而且可以借助说的实践可以熏陶情感,享受乐趣,形成价值观念。学生敢于表达,并表达有条有理,这不仅要求学生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大胆、自信、乐观,还要求学生在口头表达时做到认真、清楚、得当。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营造练说的机会。可以用晨间新闻直播、课前几分钟演讲、每堂课上每人至少发言一次的惯例、根据文本设计练说环节等方法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②营造敢说的氛围。创设情景,让学生自然、大胆地说出心中的话;用小组发言竞赛机制,激励学生主动发言;教师还应打消学生的顾虑,用“举手是积极勇敢的表现”、“说错了也没关系”等语言激励学生;③教给练说的方法。我们要抓好每一堂语文课,要求把话说完整;要学会用几句话阐述自己的某个想法或观点;教师应适时地传授口语交际的方法并在训练中不断强化。

4.引导精思,更现本色

第4篇: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电视教学片 编制 生物实验

利用电视和电视录像教材进行教学,在提高教学质量、扩大教学规模、提高教学效率和促进教学改革等方面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电视画面能打破时空的限制,为所表达的教学内容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图像,使学生对知识易于理解和记忆。同时,电视可以将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现象通过显微摄像而清晰地呈现出来,对变化极快或极慢的不易观察的现象,也能用适当的速度呈现,有利于学生观察和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原理和复杂的现象,可借助电视的特技手法和动画等进行模拟,使之形象化。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运用电视的优势,为教学服务。本文结合制作生物教学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过程,谈谈生物教学片的编制手法及其在教学中的效果。

1、深入教学一线,了解教学需求

电视教材是为教学服务的,因此,要制作出好的电视教材,对制作人员而言,必须深入教学一线,了解广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电视教材的实际需求,并根据电视节目的表现特点进行选题。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是化学类及生物类大中专科学生必须掌握的生物化学实验技术。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以聚丙烯酰胺凝胶作为支持物的一种电泳方法。它于1959年建立起来,目前已在分离分析酶、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方面得到十分广泛地运用,为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我校生命科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的教师,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发现,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的三种机制,即:浓缩效应、电荷效应和分子筛效应,无论是在实验理论教学中还是在实验课讲解中都是教学难点,往往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而且必须借助板书和挂图才能说清楚。同时,实验操作的规范化也是令指导实验的教师顾及不暇的事。尤其是整个实验时间较长,一般需要6~8小时。在此过程中,实验操作一般都是分段讲解,缺乏系统性,易造成学生对实验原理的一知半解。由于缺乏实验操作示范的规范标准,学生可能出现的操作失误得不到及时纠正,实验成功率不高。根据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学科教师提出了制作电视教材,运用电视教学手段,解决教学中重点、难点,以优化教学过程。

2、编制电视教材,解决教学难点

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和电视节目的表现特点确定了电视教材的选题后,从制作人员的角度来看,怎样才能编制出一部高质量的电视教材呢?

2.1充分理解与把握文字稿本的教学内涵

根据教师编写的文字稿本,编导要充分理解文字稿本的实质和意图,深入教学,虚心向教师请教,尽可能多地了解教学内容和相关理论,把握电视教材的整体结构。例如:在制作教学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种类很多,但是其基本原理大同小异,常见的有:(1)不连续垂直柱状凝胶电泳;(2)不连续垂直板状凝胶电泳;(3)连续的盘状和板状凝胶电泳;(4)梯度凝胶电泳;(5)双向电泳。由于每一个实验都需要6~8小时,要把每个实验过程都拍摄下来,时间之长是可想而知的,而且内容重复,枯燥无味,体现不了电视教材的特点。经与教师充分研究,我们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前两种凝胶电泳作为制作对象,既满足了教学需要,又大大缩短了教学时间。根据教学中的难点,即学生对凝胶电泳的基本原理理解不深,对实验过程感受不透彻等问题,我们把整个电视教学片构思设计为两部分:凝胶电泳的基本原理和凝胶电泳实验操作方法(包括制作凝胶、加入测试样品、电泳过程、剥制凝胶、凝胶固定、凝胶染色、脱色),系统地演示从基本原理到实验操作的全部教学过程,以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2.2运用电视艺术和技术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现教学内容

电视教材的主要特点就是运用生动活泼的视觉形象来展现教学内容。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非易事。编导无论是在电视教材制作的前期和后期,都应该自始至终围绕总体构思,把握好电视教材的内容与结构,充分运用拍摄技巧和艺术表现手段,形象而富有创造性地反映出教学内容。这一切都必须经过编导独创性的构思和摄制组全体成员的集体创作来实现。《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电视教材的制作难点也就是教学中的难点。首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的三种机制,即:浓缩效应、电荷效应和分子筛效应,特别是浓缩效应在实验技术教学中一直是难点,学生对这些抽象概念难以理解。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采用了动画特技手法,将凝胶电泳的基本原理形象逼真地表现出来。比如,什么是电泳?什么是电泳过程?我们用动画制作出带电颗粒在电场的作用下,向着其电荷相反的电极涌动的现象,这就是电泳。同样,在表现浓缩效应、电荷效应和分子筛效应时也采用动画特技,将电泳开始后样品进入浓缩胶浓缩,在分离胶中分离,最后在凝胶中形成不同的谱带的基本原理制作出来。这样,把不可见的微观现象变成了直观生动的可见现象,既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由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实验操作比较细致、复杂,有些步骤是不可逆的。比如,聚丙烯酰胺凝胶的配制过程,它是几种化学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配制而成,整个过程要求一气呵成。因此,在拍摄实验操作示范过程时,我们采用了现场多机多角度拍摄,通过特技切换器,把实验操作分段按分镜头稿本设计要求,一次性拍摄完成。这样,既保证了示范教师实验操作动作的准确性、连贯性,又使镜头衔接自然流畅,同时也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看清楚了实验操作示范。拍摄加入样品、接通电源进行电泳时,由于整个电泳过程非常缓慢,大约需要3个小时,教学片中不可能实况录下这个过程加以利用。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运用了双镜头(特写和全景)相互叠化的方法,分时间段将样品进入浓缩胶浓缩、在分离胶中分离、最后在凝胶中形成不同的谱带等现象予以呈现,使整个电泳过程在几分钟的镜头中清晰、连贯地表现出来,视觉效果非常好。其他的一些拍摄方法就不一一介绍了。通过教师和摄制组全体成员共同努力,《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电视教材得以圆满完成,片长28分钟。

3、推广运用电视教材,致力提高教学效果

制作出的电视教材,只有普遍地应用于教学活动中,才能充分体现出其价值。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是化学类及生物类大中专学生必须掌握的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其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为满足教学需要,推广电视教材的应用,我们向武汉 大学音像出版社提出了出版申请。武汉大学音像出版社组织了生物化学方面的专家和出版社评审委员会对该电视教材进行了评审,专家们在评审意见称:“该

片在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和规范性上可以说是比较成功的,不仅能使有实验条件的学校在教学中达到了突破难点、形象示范、启发思维、增强教学效果的作用,而且还可以使一些缺乏实验条件的学校和单位利用它达到教学目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电视教材正式出版以来,教师先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校及函授本科、专科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先看后操作、边看边操作等)进行了多次教学。学生普遍反映这种实验教学片形象直观,规范性操作指导性很强,尤其是实验原理的动画演示生动易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的学生看过片子后深有感触地说:“凝胶电泳实验,书看了好几遍,原理还是不清楚,电视上一放,一目了然,条理十分清楚。”还有的学生说:“要是我们的实验都能象这样先放录像,再动手做实验,我们的实验动手能力将大大提高。”函授生中反映:我们的面授时间短,有些实验不能做,但是象这样的教学片放给我们看一看也很有收获。通过一些渠道反馈回来的外校使用的信息称:该片系统详细地介绍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基本原理、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为基层单位开展该项实验并指导学生做实验起到了重要作用,实验成功率大为提高。《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电视教材的制作完成,不仅满足了本校的教学需要,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还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充分显示了运用电视教材进行示范教学的优越性:(1)展示最优秀的标准的典型示范;(2)节省了到外校去观摩的时间和经费;(3)不受客观条件影响,按教学进度安排所需要的内容;(4)能使大量学生同时看清示范的内容,有利于突出示范的重点和难点。

参考文献

第5篇: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点范文

2. 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延续初中的学习习惯,缺乏坚韧性、持久性。上课不专心,心不在焉,课后不及时消化和巩固知识,作业不做,一副无所谓的态度。他们从心理上就拒绝英语这门学科。

3. 有些学生有行动,但目的性不明确,缺乏内在的学习动机。他们学英语只是老师、家长所逼,所以没有动力,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打退堂鼓,导致成绩越来越差。

4. 家庭影响。不少学生家长对英语学习不够重视,认为他们的孩子反正考不上什么大学,也不可能出国,学英语没什么用。

家长的这种思想会严重影响学生们学英语的积极性。

5. 教师的影响。有些教师认为职业学校的学生主要学习专业,英语科无关紧要,老师放松一寸,学生就放松一尺。

如何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克服困难,重新燃起学英语的兴趣呢?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一、补基础1. 从音标开始抓起。开学初我利用半个月的时间进行完整的音标教学,确保每位学生过关,教会学生能用音标来记单词。

由于学生在初中体会到了学英语的难处,现在能从音标入手,很珍惜这个机会,所以学起来格外认真,信心十足。

2. 补单词。音标过关后,我利用一个月的时间补初中的单词,把初中的重点单词进行归类,规定学生以量化的形式每天背诵,对做得比较好的学生进行一定的奖励,学生很有兴趣,因为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3. 补语法。有了足够的词汇量后,我就用半个月的时间来补初中的语法,主要让学生了解各种语法的结构、用法,不必进行深度教学,因为语法比较枯燥,学生容易厌倦。

二、补思想

我常把学生分成几个组,利用课余时间以聊天的形式找他们谈心,先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让他们意识到学习与社会的发展、未来自我价值的实现密切相关。英语和电脑一样,在未来的社会里,它们都是一种很有用的工具。其次,强化学习动机,使他们保持进取的状态。我安排每位学生给自己设定一个阶段性的目标和实现目标措施,有了目标就有了动力。

再次,我在平常的教学中尽量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满足学生成就感的需要,只要有点滴进步,就在班里表扬,这是他们在初中时很难享受得到的荣誉。

转贴于 三、补情感 我常对学生说,学习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学习能给你更多的出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不应斥责和冷嘲热讽,相信他们没把英语学好是因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失误过多,长期得不到解决造成的。所以我很关注和学生的情感交流,尽量消除他们的心理负担,努力培养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情感关系,从而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四、补方法

1. 加强学法指导。强调学习过程:预习听课笔记复习作业。定期检查,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2. 创设问题环境,激发学习热情。每节课我都会设置些问题,给学生在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使他们达到一种欲罢不能的状态。这样不仅使学生学习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差生内部的积极因素,主动愿意学习。

3. 个个参与。针对学生的不同英语水平,精心设计,使得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

例如:让较差的学生念单词、回答简单的问题;让语音好的学生范读课文;基础较扎实的学生解答知识点;性格活泼的学生进行角色表演等。尽量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

4. 灵活运用教材。教材化难为易,精讲多练。在讲授新知识的同时,适当回顾、补充、总结旧知识,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在平时的作业、考试中,题目不能太难,要以基础为主,不然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很容易导致他们再一次放弃英语。

5. 与专业相结合。职业教育以培养技能和就业能力为主要目标,课程设置以专业课为主。因此上课时与学生的专业有联系的内容着重进行教学,让学生们觉得英语与自己的专业是不会脱节的。

第6篇: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酒店英语;实践教学

近年来,我国旅游事业迅猛发展,作为旅游业配套设施的酒店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据统计,到2009年底,全国星级酒店共有14639家。这些酒店成为了越来越多的来中国观光旅游及洽谈业务的国外人士的下榻场所。由此可见,既具有较强的外语表达能力又熟悉酒店管理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市场需求潜力巨大。综合素质、实用技能、英语能力已成为了酒店衡量人才的三个关键词。那么,在高职院校酒店英语的教学中,如何把素质、技能与英语能力巧妙地结合起来?这想必是酒店英语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酒店英语课程的特殊性

酒店英语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特点是专业性与实践性并重。它将酒店管理服务知识与交际英语融于一体,要求学生掌握酒店业的基本英语词汇,掌握前台、前厅、客房、餐饮及康乐部门等服务英语用语,学会操作程序、服务规范等环节中的英语表达方式。

二、加强酒店英语的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的办学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在高职院校教授酒店英语,要使学生适应未来市场的要求,就必须使教学工作着眼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大力开展实践教学。

1.学校要创造条件开展实践教学

在硬件上,学校要建校内模拟实训室。没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利用现有资源,例如,在教授中西餐饮服务的时候,可以把学校食堂作为实训室,要求学生在虚拟的情境中运用课堂所学的中西餐饮服务的知识和英语表达进行练习。在软件上,学校要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建成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双师型”教师是现在高职院校培养的重点,要求授课教师不但要精通理论和业务,而且还要有较强的工作实践能力,能够实际指导学生动手做。例如,在讲授《酒店英语》中的check-in(登记入住)时,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登记入住的程序、句型,更重要的是教师本人要会在前台用英语给客人办理登记入住,要教客人如何填表格,如何使用信用卡等等。“双师型”的教师必须自己能先做到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真正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

那么,如何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呢?学校可以鼓励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派教师前往宾馆接受餐饮和客房的技能培训。同时,学校可以从社会上引进专业技术人员或兼职老师,不定期地给教师开设讲座。对于青年教师,学校要鼓励他们考取专业技能证书。此外,学校要分批安排教师带队实习,让教师零距离地接触酒店,了解酒店业发展动态操作规范。

2.教师在教学中要贯彻实践教学的理念

首先,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可以引入游戏的概念,带领学生做游戏,在游戏中巩固和学习知识。教师可以事先将学生所学的专业术语,如double room,single room写在纸条上,让学生抽取并通过肢体语言表演出来,或用其他英语词汇或短语来解释该词汇,让在座的其他学生进行猜测。除了游戏,教师还可以运用模拟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酒店英语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能够运用英语为客人提供良好的服务,所以学生必须掌握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实际”,也就是模拟酒店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操练。例如,教师可以创设具体的餐厅场景,让学生扮演客人和服务员,给他们一个任务,让他们用英语表演出来。当然,在表演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学生英语表达的正确与错误,还要注意他们在餐厅进行服务时正确的和错误的操作方法,由学生自己先点评,再由教师最后进行点评。

其次,在考核方面,教师也要进行改革。目前很多院校仍采用一次性笔试考试形式,试题大多来源于课本,学生只需死记硬背即可,根本不重视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核。笔者认为,应对学生进行全面多样的考核。可以分为校内和校外的考核。学生校内考核可以采用笔试+角色扮演,考查学生酒店英语知识和英语服务流程的得体运用的能力。学生在酒店岗位实训的考核以口试为主,根据酒店岗位英语服务要求、酒店实际工作需求等等进行考核。

三、结语

酒店英语是一门专业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课程,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中要着眼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注意将英语语言教学、英语服务技能与岗位实训结合起来,不能一味地只是教授英语语言知识,而是要侧重学生酒店英语技能的养成。同时,教师还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素质教育。高职院校只有大力开展实践教学,按照市场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才能培养出酒店所需的人才,提高高职院校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第7篇: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点范文

一、课型的设计理念

(一)课型

课型泛指课的类型或模型,是可操作性的教学结构和程序。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结构是课型分类的主要依据之一,特定的课型必然有特定的教学过程结构。通过对课型的研究,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掌握各种类型课的教学目的、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规律,提高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的能力。根据文体类型,语文课型可分为:记叙文课型、小说课型、议论文课型、文言文课型、古典诗词课型等。

(二)古典诗词课型

古典诗词课型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具有文字精炼、意境深远的特点,通过学习,能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修养,能促进艺校学生的艺术专业水平。

(三)创建有针对性的课型设计理念

一直以来,古典诗词教学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难点,艺术学生认为古典诗词苦涩难懂,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模式陈旧低效。而艺术学校学生有着思维活跃、理解能力强、擅长艺术表演的特点。只要在教学中找到两者的契合点,就会找到古典诗词课程探索的入口。我国在2010年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教师要站在时代的前列,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思想,转变教学观念。我们可以尝试把古典诗词课与艺术专业结合起来,使诗、乐、舞融为一体,创建一个新的教学模式。

二、课型实施的策略与手段

(一)确立古典诗词课型教学目标,建立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策略,实现多维互动教学。

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学生通过学习理解作品的意思,欣赏其文采,品味其内涵,提高自身的艺术水平,为将来从事艺术创作和艺术表演提供养份。如何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呢?建立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策略是关键。“任务驱动式教学”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论,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索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笔者围绕着古典诗词的教学内容,将教学环节循序渐进、科学有序地设计为:“再现情境――走进古代――融情入境――二度创作”,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让学生穿越时空,融情入境、诗意盎然,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二)以学生为主体,找出学生与课型的契合点,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艺术学校的学生思维敏锐,富于联想,表现力丰富。笔者力求把静态的古典诗词知识用动态的形式表现出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联想力和创造力,把课堂知识和艺术能力结合起来,互为促进。比如:在学习《诗经・蒹葭》时,先用歌曲《在水一方》引入,优美、熟悉的旋律让学生甚感兴趣,很快学生就能背出诗文。通过老师对时代背景的介绍,加深学生对诗歌的印象。接下来让学生自由发挥,讲解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老师选取在《诗经》的精粹篇章,把风雅颂、赋比兴等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深化知识的结构层次。最后让学生上台以朗诵、歌唱等形式进行表演,从而展示教学成果,进行教学评价。

(三)结合教改的新趋势,独辟蹊径,进行创新性探索,实现文化课学习和专业课学习的有机结合。

人教社《关于中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构想》中提出:“中职语文教学应适应培养目标,使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形成以符合专业学习需要,职业生涯需要、职业持续发展需要为主,兼及社会生活需要、个性发展需要的语文应用能力。”中职语文的教学特征之一就是为专业服务。按照这一理念,在课型的实施中,则应侧重于找出文化课与专业课的相通之处,两者有机结合,以艺术的形式和手段理解、深化主题,使学生不断提高审美能力并学以致用,增强走向社会的竞争力。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推陈出新,以新的思路、新的姿态走在教改的前沿。

(四)充分运用多种资源,建立古典诗词课型实施的基本操作流程,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精心设计课件,把作者的生平、趣事用形象生动的PPT展示出来;通过播放有关诗词的歌曲或视频,使学生身临其境,兴致盎然;调动歌库及声乐老师的有关古典诗词歌曲的教学资料,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把教学场地移到有音响设备的音乐室或小舞台,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表演(歌、舞、诵、小品、演奏等),表达对作品的理解;设计“古典诗词表演大赛”,用比赛的形式激励学生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充分发掘其艺术潜能,达到文化为专业服务的目的。课程教学寓教于乐,灵活运用多种创新教学法,最后通过创新竞赛展示教学成果。以下是笔者创建的基本操作流程,仅供同行参考。

古典诗词课型实施的基本操作流程

课例 再现情境 走进古代 融情入境 二度创作

《诗经・蒹葭》 播放邓丽君歌曲《在水一方》的视频,让学生体会诗歌的主题。 让学生寻找有关《诗经》的资料,还原古代的文化氛围。 化身为那个时代的青年男女,体会他们的爱情生活与婚姻追求。 让学生进行歌舞表演,再现古代浪漫,唯美的爱情意境。

《明月几时有》 让学生收集有关月亮的诗歌引入此文,播放王菲演唱此词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通过对苏轼生平及其创作风格的简介,组织学生对诗词的主题思想进行讨论。 让学生自由选择一首最喜爱的苏轼的诗词,变身为宋朝的坡朗诵其作品。 通过对作品的理解,让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表演,并融入个体的创作。

《琵琶行》 播放名家朗诵此作品的录音带,使学生对作品有一定的了解。 通过对作品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的介绍,让学生联系历史,体现朝代兴衰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变身为白居易和琵琶女,对自身的命运进行独白,体会他们此时的情感。 集体表演,用旁白、舞蹈、服饰、背景音乐、器乐表演等衬托朗诵,再现诗词的神韵。

《虞美人》、《相见欢》 播放邓丽君的歌曲《虞美人》、《独上西楼》,体会作者的离愁别恨。 收集有关史料,介绍李煜跌宕的人生,引入本文。 化身为亡国之君南唐李后主,体会其失去国家的痛苦。 让学生用演唱歌曲的形式,表现作品主题。

三、课型实践的成效与反思

(一)建立有效教学评价机制,及时检验教学成效。

老师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学生的表演形式、学生对作者及时代背景的理解、学生表现作品主题的程度、学生创作的积极性。由此,老师能客观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从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有效教学评价一览表

题目・作者 学生的表演形式 学生对作者及时代背景的理解 学生表现作品主题的程度 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诗经・蒹葭》 能和作品内容相结合 理解透彻 能创造性地表现主题 积极性高涨

表现形式一般 理解一般 基本能表现主题 积极性一般

表现形式不合适 不能较好地理解 不能较好地表现主题 积极性较低

《明月几时有》・苏轼 能和作品内容相结合 理解透彻 能创造性地表现主题 积极性高涨

表现形式一般 理解一般 基本能表现主题 积极性一般

表现形式不合适 不能较好地理解 不能较好地表现主题 积极性较低

《琵琶行》・白居易 能和作品内容相结合 理解透彻 能创造性地表现主题 积极性高涨

表现形式一般 理解一般 基本能表现主题 积极性一般

表现形式不合适 不能较好地理解 不能较好地表现主题 积极性较低

《虞美人》、 《相见欢》・李煜 能和作品内容相结合 理解透彻 能创造性地表现主题 积极性高涨

表现形式一般 理解一般 基本能表现主题 积极性一般

表现形式不合适 不能较好地理解 不能较好地表现主题 积极性较低

(二)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学习效果显著。

课件的丰富多彩,手段的创新运用,较好地带动学生融情入境,打破了以往课堂的沉闷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动起来,让古人活起来。实践大大激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艺术加工,融入个体二度创作,使文化和专业两个层面互为促进,不断进步。

(三)有助于学生艺术表演能力的提升和增强语文学习的实用性,有利于推进语文教改的实施。

以学生对主体的表演活动从策划、创作到表演、化妆、道具的制作,均由学生一手操办,老师只是从旁指导,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老师提供的这个展示平台,展现了学生多姿多彩的艺术潜能,诗词与朗诵、小品、器乐、声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结合,真正体现了歌、乐、舞圆融相通的特征。学生通过表演展现自我,互相切磋,互相学习,达到文化课与专业互为促进的作用。

(四)由于笔者专业水平及设备的限制,古典诗词探索仍有诸多方面有待完善。

探索中的古典诗词课型,没有现成的教案、教辅资料和参考模式,教师在短时间内引领学生对作品理解透彻,难度的确较大。因此,更要求老师多才多艺,一专多能。我们需不断阅读作品,查找资料来丰富教学内容,设置生动的教案,制作丰富有趣的课件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文化课老师也应多向专业老师请教,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这样才能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养份。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把课堂搬到舞台、音乐室等地方,但有时由于场地的限制,活动内容无法按计划完全展开;学校歌库、音乐库资料还不十分齐备,也制约了我们的选材;有些服饰、道具没有现成的,只能学生动手制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表演的发挥;乐器种类单一,对表演的效果也有影响。

总而言之,我们的探索只是一个开头,各种课型的研究,还有待于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互相交流。只要我们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就能通过语文教学点亮学生的职业前途!

参考文献:

[1]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2]吴必尊.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现状调查报告[J].广州师训,2007,(05).

第8篇: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中职 统计学 教学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26-02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中职院校势必要全力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新要求:要以提高质量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构建科学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统计学产生于应用,是一门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论科学,在中职人才培养中发挥着巨大的辅助功效。它较强的理论性和实用性特点使其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然而,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如何不断增强中职统计学教学实效性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不得不完成好的大课题。

一、统计学教学面临的共性问题

(一)学生基础薄弱

统计学是一门学科交叉的方法论学科,它研究经济社会现象,具有数据量大、内容枯燥、要求学生系统性思维强的特点,而目前的中等职业院校招生压力大,生源质量下降是不争的事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一些基本技能欠缺,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弱,客观上加大了提高中职统计学教学质量的难度。例如,统计学对于学生中学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要求较高。然而,部分学生要么有基础没兴趣,要么有兴趣没基础,要么没基础没兴趣,如何引导好这部分学生认识到统计学的重要性、充满兴趣地下大功夫来弥补学习基础的不足成为一个难度不小的工作。

(二)教学内容不尽合理

首先,中职统计学教材标准不一。统计是由原来分属于经济学科的社会经济统计学和分属于数学学科的数理统计学两门学科融合形成的。有些教材,只是将原来的这两类教材的内容进行了删减,没有新内容;有的教材,有新内容,但是对新研究成果的介绍不够,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缺乏规范性和合理性。

其次,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统计学教学是一门对实践教学要求较高的学科,例如,它所研究的数量分析方法被大量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中,然而目前统计学教学的内容明显重理论,轻实践,只注重课堂“灌输”,忽视了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动手动脑能力。

(三)教学方法不能及时更新

目前的中职院校统计学课堂还是以传统的“填鸭式”教育为主,师生之间互动缺乏;教学模式法相对落后,教学手段停留在过去的形式上,以多媒体、网络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没有充分得到运用;不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科的创新发展而与时俱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激发,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得不到很好地掌握。

(四)考核方式不够科学

中职院校统计学教学对学生的考核内容和方法稍显陈旧,实际效果不强,主要还是依靠学生的出勤、课堂作业和期中期末考试。这样的考核评价模式,缺乏对学生统计学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考察,对于学生提高统计实践操作能力作用不明显。

二、增强教学实效性的对策分析

针对当前中职统计学教学存在的共性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一)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师在统计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全面贯彻十“立德树人”的要求,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和崇高目标;其次,要充分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水平,因材施教;第三,要创新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让学生成为参与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开展好统计教学的基础保障。作为中职院校要思想上高度重视,建立提高统计学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的长效机制,完善教师更新知识、进修、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积极探索联合培养师资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三)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传统的统计教学模式枯燥乏味,一味的“填鸭式”灌输不符合学生成长成才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创新是教师的使命,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创新人才。作为一线教师,应该本着实事求是和改革创新的精神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来,充分运用网络、多媒体等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育手段,广泛应用项目教学、互动教学等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让自己的课堂变的富有新意,让学生的学习充满动力。

(四)不断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模式

因为统计学注重应用,所以中职统计学的考试,我们应该改变传统单一的考核模式,采用综合应用能力方面的考核。首先,坚持德育为先的原则,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表现、诚信考试等道德素养层面的内容作为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次,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等业绩,对学生的学习成效有一个合理的评定。第三,要考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更新考核内容和方式。

总之,中职院校统计学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是一个动态过程,存在的问题需要在中职院校发展的过程中去自我改进提高,通过不断的探索,总结经验,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林中科.中职统计学教学现状与思考[J]. 科技信息,2009(35).

第9篇: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点范文

一、在情境中展开质疑。使学生问之得意

平面的、静止的文字是难以真正调动起学生质疑的兴趣和热情的,只有将原本孤立的文字置于生动、鲜活的情境中去,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丰富学生的感官,给予他们真切的体验,让他们在这种体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种质疑才是有意义的。以激发学生质疑意识为目标导向的情境创设,要着力于诱导学生积极提问,推动他们情绪高涨、思维活跃。

如在教学《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在新课伊始就大胆质疑,唤起他们质疑的兴趣,凝聚学生质疑的重心,教师精心创设了如下情境:

①播放关于蝈蝈的视频。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告诉学生蝈蝈是一种身体绿色、善于蹦跳、能发出响亮清脆声音的昆虫。

②展示盲婆婆面露笑容的图片。告诉学生,婆婆年纪大了,而且双目失明,什么也看不见了。

③出示课题。启发学生:你想知道些什么?

通过视频、图片的情境渲染,帮助学生基本扫清了认知上的障碍,使他们从一开始就扣住关键展开质疑。

二、在定格中展开质疑。使学生问之得法

在从“有疑”迈向“善疑”的^程中,教师要体察学情、深挖教材,从教学各个环节中找到可以“定格”之处,引领学生在阅读中的重点、难点处体会疑点,做到三“点”的契合。要把握好定格的时机积极进行质疑探究,可以从预习中进行质疑。强调“读书必发问”;可以从课题上定格,仔细揣摩文章的眼睛;还可以在反思阶段定格,组织学生对文本进行反刍等。

如在教学《谁的本领大》一课时,教师在课始、课中和课末三个环节中适时“定格”,给学生留下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更深刻地领会文章主旨。在导入阶段,让学生根据课题质疑,有学生提问:“太阳和风究竟谁的本领大呢?”教师鼓励学生畅谈太阳和风都有哪些本领,营造自由辩论的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本文第4-8自然段时,让学生回顾前面内容进行质疑,有学生提出:“为什么又要进行第二次比赛呢?”教师要学生品读课文,感受太阳的得意与傲慢。在课末总结阶段,启发学生对全文展开质疑,有学生问道:“这个故事真好,还有像这样的故事吗?”教师抓住这一疑点,引导学生展开课外拓展阅读,向学生推介了《伊索寓言》。通过及时恰当的定格,使本节课的学习活动饱满而又深刻,让学生有了充盈的收获。

三、在激励中展开质疑。使学生问之得趣

学生总是习惯于在教师的牵引下,完成各种语文学习活动,质疑问题也不例外。要真正落实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理念,就要在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时候善于激励,充分放大学生的每一个亮点,调动他们质疑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每一个质疑,都能得到及时和恰当的回应;让学生丢下思想包袱,敢于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发表自己异于他人的独立观点。通过教师的耐心、宽容和呵护,帮助学生体会到质疑的乐趣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