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光伏的发展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徐州市光伏产业;产业链;多晶硅
中图分类号:F4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21-0072-02
一、光伏产业综述
根据光伏特效应原理,通过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的电能称为光伏太阳能,与之相关的产业称为光伏产业。在世界各国政府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的重视和支持下,受技术进步和法规政策逐步完善的强力驱动,光伏产业自90年代后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中国光伏发电产业于20世纪70年代起步,90年代中期进入稳步发展时期,太阳电池及组件产量逐年稳步增加,2007年中国光伏企业生产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产量达到1088MWp,占世界总产量的27.2%,超过了日本和欧洲,成为太阳能电池的世界第一大生产国。
二、我市光伏产业的发展状况
我市光伏产业起步于2003年,经过几年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市重点发展的四大千亿元产业之一――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光伏产业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领导重视、措施得力
我市非常重视发展以光伏产业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出台了《能源产业规划纲要》,将其纳入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制定了宏大的发展目标,给予全力支持,投资新能源产业除可享受正常优惠政策外,还可得到规模为1000万元的“专项基金”支持(2008年《关于扶持新能源及清洁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二)产业潜力大、发展快
从2003年起步至今,我市光伏产业从无到有,已形成多晶硅1.8万吨、太阳能电池80兆瓦、组件230兆瓦的产能,2008年实现产值53亿元,预计到2011年产能将达到:多晶硅2万吨,拉棒、切片1万吨,电池组1500兆瓦,总产值超500亿元,成为全球知名的光伏产业基地。
(三)产业链不断延伸、产业集聚能力增强
我市光伏产业主要聚集在徐州经济开发区内的光伏产业园中,建成项目有:江苏中能硅业、江苏艾德太阳能和宁波麦克森,签约项目有:台湾强茂集团年产700吨单晶项目、中美硅晶投资1亿美元建设生产太阳能晶片及半导体晶片项目、中能投资2亿美元的铸锭/单晶项目等,逐步形成了从高纯多晶硅、电池板、电池组件到太阳能发电系统的产业链,以江苏中能为龙头的光伏企业都聚集在徐州经济开发区内,布局合理,初步形成企业集群。
(四)产业特色鲜明、原材料具备优势
我市光伏产业的突出优势是多晶硅材料制备,中能硅业的多晶硅产能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现已被江苏省规划为省重点硅材料产业基地,预计2009年多晶硅产量能达到1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产业链下游的核心企业――台湾强茂集团综合实力强大,在太阳能电池、组件封装以及产业延伸方面具有竞争优势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我市光伏产业虽然经过几年快速发展,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光伏产业发展环境恶化,仍存在以下四个突出问题:
(一)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巨大,我市光伏企业面临困境
由于全球经济危机的蔓延和深入,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我市光伏产业产品95%以上出口,因此受冲击很大。一是订单巨减,如江苏泰德太阳能产能闲置,被迫限产;二是产品价格大幅降低,企业效益快速下滑,多晶硅原料价格从最高时每公斤500美元下降到80美元以下,受此影响中能硅业的毛利率下降幅度很大;三是欧元汇率下降使出口企业遭受较大的汇率损失,江苏艾德太阳能2008年10月份对欧洲出口2亿多元,因欧元汇率变动减少毛利近3000万元;四是在建项目和规划项目压力增大,新投资和企业扩张趋于谨慎,普遍处于缓、停观望状态,中美矽晶晶片、强茂单晶硅、中能硅铸锭等签约项目均处于缓、停状态。
(二)上游多晶硅产能优势没有充分发挥,产业发展不平衡
目前产业链结构不够合理,呈现上游大下游小的格局,从上到下依次薄弱,目前上游的多晶硅年产能已达1.8万吨,不论规模还是技术都在全国属于领先地位,处于下游产业太阳能电池年产能80兆瓦,与上游原材料产能相比发展滞后,同发展目标年产能1500兆瓦有很大差距,而产业链中的硅铸锭、切片、光伏发电集成生产环节是空白,还有很大发展潜力。
(三)国内区域竞争增强,企业风险加大
国内已有20多个省市都把光伏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其中江苏、江西、河北、四川、河南、浙江、青海等省分别拥有一批优势制造企业集群,产业发展各具特色,全国区域之间竞争发展的态势明显。经过几年高速发展,光伏产业现在已经有产能过剩的迹象,而且由于光伏产品市场严重依靠国际市场,产业风险正在逐渐增大。我市光伏产业未来的发展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相关企业面临的风险也日益增加。
(四)人才培养薄弱,专业技术人才紧缺
我市光伏产业专业技术人才紧缺,技术力量不足。一是已成立的光伏产业科研机构少,目前全市只有“江苏中能”科技研发中心;二是没有充分利用我市的高等教育资源,目前我市各大中专院校无相关专业,而且高校与企业合作很少,仅有徐州工程学院与江苏艾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于近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是对人才培养,提高科研水平重视不足,目前我市尚无针对吸引光伏产业人才和支持光伏企业研发的激励政策。
四、我市光伏产业面临的机遇
随着全球市场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国内光伏市场开始启动,我市光伏产业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我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光伏产业作为国家支持的朝阳产业受到国内外投资者的青睐。并且经过此轮国际金融危机,部分弱势企业被淘汰和整合,产业环境得以净化,给具有先发优势的地区和大型规模企业更好的发展环境。
五、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全力以赴应对金融危机,降低不利影响
为消除金融危机不利影响,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以企业为中心,提高对企业的服务水平;二是做好已签约项目的落实工作;三是重视招商引资工作。目前光伏产业处于低潮期,投资机会少,但不能忽视招商引资工作,招商人员应该积极走出去,拜访符合我市光伏产业规划要求的企业,加强与客商的联系,积极参加和举办行业论坛,结识新的客商,宣传我市光伏产业,把工作重心放在提高招商引资水平上,为产业景气时的招商引资工作做好准备。
(二)制定产业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要加大财税扶持力度;二是要加大落实扶持政策的力度;三是要加快投融资体系建设;四是要加快太阳能示范应用步伐。积极与省政府协调,争取规划项目落户或项目资金支持,以政府为主导建设一批示范性小区、示范性道路、示范性小型太阳能电站,引导鼓励全社会应用太阳能光伏电池,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意义和科普功效的应用工程,引导和推动光伏产品的普及应用。
(三)结合当前形势,完善现有产业链
一是提高多晶硅生产技术水平,扩大产业链上游优势。在上游原材料制备环节,国内多个大型多晶硅项目逐步达产,供需趋于平衡,近期不宜盲目扩大产能,应重点围绕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应用,通过引进一批采用冶金法、流化床法、硅烷法、CP法等新技术制备多晶硅材料的企业,使生产更加多样化,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我市多晶硅产能优势;二是加大对中游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争取获得突破。硅铸锭和切片环节位于产业链中端,在我市光伏产业链中尚属空白,随着上游原材料多晶硅产量的增加,以及国内新开发出性价比很高的大型硅铸锭设备,目前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我们应当抓住机遇,争取引进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在该环节取得突破,完善我市光伏产业链,与多晶硅一起形成更大的优势;三是适度超前规划,发展下游产业。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及其他光伏应用产品开发环节处于产业链下端,由于目前晶硅类电池产能总体过剩,近期投资机会不多,但随着光伏发电成本不断降低,以及各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太阳能的开发及利用,不断扶持政策,光伏产业的市场潜力巨大。
(四)针对光伏产业投资特点,加强招商引资工作
一是提高重视程度,加强招商引资的组织领导工作。成立“徐州市光伏产业招商引资领导小组”,由市领导担任负责人,相关部门领导参加,统一指挥产业发展和招商工作,统筹资源,加强组织、指导、协调、调研和规划工作,形成专业招商力量,适应专业化、精细化招商的要求。二是发展产业集聚功能,依托龙头企业以商招商。充分利用江苏中能多晶硅产能优势,使用行政手段,要求中能公司对来我市投资的中下游企业提供优惠优先的多晶硅供应,其中差价政府可以给与补贴,并且政府应支持江苏中能、强茂集团等龙头企业扩充产能、兼并重组,扩大企业规模优势和对上下游企业的辐射,通过政府行政行为引导企业经营活动,影响行业竞争格局,加快产业集聚,形成具有规模优势与技术优势的光伏产业集群,使之成为我市招商引资的重要资源和以商招商的主要依靠。三是举办光伏产业招商会,提升招商引资实效。定期在我市及光伏产业发达地区举办专题招商会,结合我市产业规划要求来邀请有实力客商参会。四是针对投资多元化特点,加强招商项目策划和包装。针对光伏产业特点建立规范性和专业性的策划和包装机制,提升招商项目策划和包装水平。
(五)企业主导与政府指导相结合,提升我市光伏产业技术水平
一是紧紧抓住龙头企业,由政府牵头,建立产学研、科工贸群体,将政府目标和企业利益结合在一起进行运作;二是在我市有条件的大中专院校及研发中心培养光伏行业的专门人才,并积极引入国内外发达地区专业人才,制定相关人才激励政策,提高光伏产业人才待遇,要做到“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缩小我市光伏产业人才缺口;三是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对自主确立研究开发项目的企业给予研发资金补贴;四是加强与中科院等国家级科研机构以及实力行业组织的合作,利用他们专业水平高和对外联络渠道广泛的特点,获取光伏产业市场行情和世界最新的技术发展动态。
参考文献
[1]关于扶持新能源及清洁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2]2009~2012年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R].
【关键词】广州 流花商圈 服装商厦 挑战 方向
广州流花商圈,又名小北商圈,是广州人流量最大的商圈。流花商圈凭借着富有活力的市场机制,成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成交额最高的服装批发贸易集散地、中国服装品牌的孵化地和国内外知名品牌的交流地,为越秀区赢得“中国服装商贸名城”的称号。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广交会地址的迁离,告别展会经济,广州流花商圈面临新的挑战。因此,转型升级是广州服装专业批发市场发展大势所趋。本文通过了解流花商圈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并调查分析流花商圈具有代表性的18座服装商厦,研究其在新挑战下该如何持续发展,对其今后的发展提出对策。
一、广州流花服装商圈的发展概况
根据市场的需求以及各时期生产力水平的特点,流花服装市场不断发展创新,依次经历了形成、起步、发展及提升四个阶段。从2006年至今,流花专业市场处于高密度集聚、规模不断壮大及电子商务进驻流花专业市场的发展现状,进入了整合提升的调整阶段。其特征是“钱-物”面对面的市场交易量出现下降,服装电子商务等多种营销模式已悄然兴起。因为受到广州市市场格局调整的影响,流花专业市场现有的市场格局、功能也在逐步进行适应性调整,形成以服装产业链的高端领域主导,高端、中端、低端市场同时并存、共同发展的发展格局。
二、广州流花服装商圈面临的新挑战
流花商圈面对一次次来自各方面的现实竞争者和潜在进入者的挑战,都能凭借着富有活力的市场机制力量,快速地作出反应,在集成创新中持续地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业态水平。如今,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商业模式的再次改变,流花服装商圈看似繁荣依旧,但是很多专业市场的老商户都表示由于工厂劳动力的内迁造成区位优势的丧失;电子商务等新型经营模式的出现;商圈规模的扩大导致店铺数量增长带来了竞争的加剧,从而导致经营越来越困难。面临着这些新的挑战,广州流花服装商圈不得不进行转型升级,探索新出路。
三、十八座服装商厦的对比分析
所选的十八座商厦中有白马服装市场、流花服装批发市场、天马大厦时装批发中心等约二十年历史的商厦,也有刚开业不久的广州世贸服装城、新大地服装城及壹马服装市场等,各有千秋,十分具有代表性。通过对比分析这十八座具有代表性商厦的经营业态、经营类型、空置情况及租金情况,有利于提炼出每一类型的服装批发市场存在的可借鉴之处,从而了解在新挑战下,广州流花商圈的发展方向。
(一)经营业态对比分析
经营业态是为满足不同消费需求而形成的不同的营业形态。所以一个商场经营种类的构成与布局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商场的需求层次。本研究实地调研了流花商圈站前路、站南路周边的18个服装批发商场。调研发现:
第一,经营好的商场经营业态一般是服装综合体+餐饮+展贸写字楼。根据调查,18个服装商场中人流量较多,经营较好的商厦有白马服装批发市场、天马国际时装批发中心、红棉国际时装城、壹马服装市场、汇美国际和广州世贸服装城。这些商场一般是服装综合体,而且拥有展贸写字楼、餐饮和银行等。
第二,单一业态的商厦面临较大的市场压力。随着市场需求的改变,广州流花商圈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从之前的单一业态为主渐渐转变成综合服装市场。因而批发销售人员为了方便会更加倾向于一栋商厦中有多种经营种类的商厦,这样可以在满足购物者多种需求的情况下提供拿货的方便。因此,现在依然是单一经营业态的商厦具有较大的市场压力,为了更加适应市场的需求,他们会进行改造,比如广州康乐牛仔城。
第三,展贸写字楼和线上线下经营逐渐成为服装商厦的经营形态。随着室内服装市场的升级改造和互联网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服装市场在商厦上面几层都是以展贸写字楼的形式呈现,因为现在很多都是网上订货,然后直接发货的形式,展贸写字楼能更加符合此种需求。
(二)空置情况对比分析
1.具有交通区位优势的商厦空置率低。从下图可见,白马服装批发市场、汇美国际服装城、天马国际时装批发中心、红棉国际服装城、壹马服装市场都是直接分布客运站以及地铁站旁,交通通达性高,人流从站点出来就可以抵达这几栋商厦,甚至出站就是商厦的首层,自然这几栋商厦的经营就好。在调研中调研组就发现这几栋商厦的低层的零售商铺较多,人流也很大。
图1 各商厦目前空置状况(实地调研时间2014.6)
注:康乐牛仔服装城由于正在整体升级改造中,所以不列入空置率的统计分析中。
2.具有客户群体优势的商厦空置率低。调查显示,流花服装批发市场、步步高皮具广场、新星服装城、锦都服装大厦、金详大厦内衣批发市场、富骊国际服装城和广安大厦,尽管不是分布在站点旁,交通区位优势不是很明显,人流相对于上述商厦没有那么大,但是由于其开业时间早,商铺多是专做批发业的,批发的客户基本都是熟客,客户群稳定,自然商铺的空置率也低。
3.新商厦开业时间晚但潜力大。广州世贸服装城、新大地服装城、壹马服装市场的开业时间相对于其他商厦较晚,三者目前还在招商中,所以空置率相对于高些。但是这三座商厦的配套设置、功能规划更加合理,对于打造流花时尚品牌运营区这一规划处于更有利的地位,未来的潜力也更大。
(三)租金对比分析
调研发现,首先,商厦有整栋出租,且只租不售的。如白马服装批发市场和步步高皮具广场。白马在交通区位以及装修级别上都要比步步高好。通过现场询问招商人员得知,白马整栋租金为600元/平方米・月;步步高为400元/平方米・月。
其次,租售并举的商厦不同楼层的租金差异大,如金详大厦内衣批发市场和汇美国际服装城。汇美国际首层为5~6万元,而1楼的租金则2-3万元;不同楼层的租金差异大约在1.5~2倍之间。另调查发现汇美国际的交通区位比金详内衣要好,交通通达性高,人流量大;其次就是汇美国际的业态配置更加丰富合理,它有各色的批发以及零售,而且有配置餐饮,银行等,因而在租售价格上比金详内衣批发广场高。
最后,同一商厦同一楼层在不同的位置租金的差异大,如广州壹马服装批发市场:
表1 同一楼层不同铺位的租金差异
注:经过电话访问所得(调研时间2014.6)。
不同位置,不同面宽,不同开间进深,不同开面数等都会影响铺位租价的定价。
(四)各商厦运营管理分析对比
运营管理方面,提取消防措施、手扶电梯(观光梯)、升降电梯、安全电梯及保安管理这些要素来做简要对比。
消防措施方面,除了天富没有保安对讲系统,锦都没有禁止吸烟告示外,消防栓、灭火器、禁止吸烟告示、保安对讲系统是最基本的东西,每个商厦都有。与之区别开来的是,白马服、红棉国际、壹马、新大地、金详、汇美国际、广州世贸服装城这几个商厦都拥有自动喷淋系统,显示他们在消防方面更加用心。
手扶电梯(观光梯)方面,除明珠外贸服装城、广安大厦外,其他大厦均拥有手扶电梯,但是天富家居服内衣城仅第一层有,其他大厦一般到中间层。
升降电梯(货梯)和安全楼梯(消防楼梯)配置方面,白马拥有10个升降电梯、11个安全楼梯,长江国际拥有8个升降电梯、5个安全楼梯,红棉国际时装城拥有9个升降电梯、7个安全楼梯,壹马拥有12个升降电梯、7个安全楼梯,新大地拥有13个升降电梯、4个安全楼梯,广州世贸服装城拥有7个升降电梯、10个安全楼梯,他们给予了顾客更加便捷的消费体验和更加小的安全顾虑,其他商厦均是三三两两分布。
在保安管理方面,步步高、明珠外贸服装城及壹马的管理人员态度有待提高,楼栋巡查较少。综上所述,白马、红棉国际、壹马、新大地和广州世贸服装城在这一片区内在商厦的运营管理方面做得更加到位。
(五)整体经营状况分析
综合看来在早期开业的商城中白马服装批发市场、汇美国际、天马国际时装批发中心、红棉国际服装城经营得最好。主要优势有:
1.地理位置优越:直接分布在火车站、客运站以及地铁站旁,直达性好,汇集全国各地、五湖四海的人口,人流量大。
2.业态构成合理:以上商城都是服装综合体与展贸写字楼结合,并配有餐饮行业,一方面便于吸引人流,另一方面为入驻商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也为前来选购的消费者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3.运营管理到位:以上商城消防措施完善,电梯配置合理,安保巡查严格,人性化、系统化的运营管理及服务给予顾客便捷的消费体验,减少了人流大带来的安全隐患。
新开业还在招商期的广州世贸服装城、新大地服装城、壹马服装市场经营状况也较为乐观,虽然暂时空置率相对较高,但其配套设置、功能规划合理,具有打造流花时尚品牌运营区的巨大潜力。流花服装批发市场、步步高皮具广场、新星服装城、锦都服装大厦、金详大厦内衣批发市场、富骊国际服装城、广安大厦经营状况较为一般,因其区位一般,部分商厦也在低层兼营零售来吸引人流。
相比之下,康乐牛仔城、长江国际服装城、明珠外贸服装城、天富家居内衣城空置率较高,在经营上存在较为明显的问题。主要原因如下:
1.地理位置相对处于劣势:由于流花商圈不同服装商厦的布局改变,以上商城离广州火车站、地铁站、客运站距离相对于其他服装商厦来说是比较远的,无法集中人流。
2.原始客户流失:康乐牛仔城和长江国际服装城位于旧广交会展馆对面,随着广交会迁琶洲,失去了紧邻广交会的优势,其面向的人民北路的繁华程度下降了许多,商城的原始客户流失惨重,此处的服装批发业务也受到了影响。
3.未能及时调整经营战略:广交会迁至琶洲后,康乐牛仔城和长江国际服装城未能重新确立目标客户、改变经营策略,所以康乐牛仔城经营状况不佳,处于全面的升级改造中,而长江国际服装城也是遭到了铺主的撤租,四楼以上基本是全部空置。
4.竞争日益激烈:流花商圈服装商厦不断增加,商户们面对的竞争日趋激烈,并且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紧邻广州火车站的人民北路698号新开了越秀区电子商务孵化基地――友谊裤都,新型服装批发市场模式无疑给传统服装批发行业以重重一击。
四、广州流花服装商圈发展对策建议
(一)行业协会应该积极配合政府,加强公共空间的规划和管理
尽管90年代末,广州市政府通过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清退了绝大部分的占道经营,另外,市场管理方面也将整个商厦、商场内的业户作为一个整体行业进行管理,在批发行业内增加了一个专业管理机构,推动着流花市场不断升级改造。
但是现在火车站周边的流动摊贩还是很多,管理也很混乱,对整个流花商圈的市容市貌的影响不小。汽车尾气与流动食品的摊贩的污染,使得空气更加混浊;原本人流,车流密集的站前路,站南路更加拥挤,通行更加不顺畅,这些都将阻碍广州流花商圈的转型升级。积极配合政府的空间规划和管理工作,共同打造有序的商业环境,是流花商圈服装批发市场协会的必然选择。
(二)商厦经营者应及时调整并优化经营模式
社会商业模式变化,服装专业批发市场必然也要转变经营模式,建议各商厦结合自身的特点优化经营模式,摒弃单一旧市场模式,开辟集商务办公、形象展示、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多业态于一体的新市场模式。
(三)优化用户体验,加强运营管理
良好的用户体验是流花商圈服装专业批发市场立于不败之地的必要条件。在规划设计时,应该注重细节,提供更多人性化服务,如充足的消防措施,通畅的安全通道,便利的扶梯电梯,充裕的洗手间,方便的ATM取款机,干净卫生的餐饮等,给消费者惬意的购物体验,并保障相关设施设备的维护。
(四)利用网络,打造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现代物流的突飞猛进,电子商务正成为主流趋势,流花商圈的国际定位要求其紧跟时代的步伐,迈向电子商务。流花服装商圈专业批发市场要抓住电子商务的发展机遇,积极注册企业网站、开通电子商务功能。加快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的融合发展,借助物流、仓储,打造一个网上供货平台,与线下实体店有机契合,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着力打造有自己特色的线上线下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引导专业市场走线上线下融合,主动构造政府联网信息平台,是服装专业批发市场突围之路。
五、总结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商业经营模式的再次改变,广州流花商圈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时俱进地迅速调整定位,确定经营发展战略才可能有新的发展。据此,流花商圈服装批发市场应当加强公共空间的规划和管理;及时调整并优化经营模式;优化用户体验,加强运营管理;实施电子商务网络营销,提高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为未来更好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毅.新挑战下专业市场发展原因探析――以广州流花商圈为例[J].时代金融,2014(2):31-32
[2]黄宗凯.基于电子商务平台模式广州专业市场国际化(应用)研究(硕士论文).广州市:广东财经大学,2014.
[3]潘丽,张海泉.网络经济下服装销售模式及主要问题分析.商业现代化,2007(2):107-108.
[4]广州市统计信息网.广州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信息网,2014.
关键词:循环经济;支撑体系;中小型企业
在我国当前国情下,结合我省现状,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我省资源紧张,降低污染的重要战略决策。循环经济坚持以人为本,有效的改善环境,使企业转向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龙江,改变传统观念经济。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但由于中小型企业资源分配少,资金缺乏,人力资源不足以及小企业没有明确的经济发展方向,企业的循环经济建设收到了阻碍。因此,文章通过研究黑龙江中小型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来分析循环经济发展的推广服务支撑体系,实现在保证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同时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一、黑龙江省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1.发展背景
我省拥有丰富的矿物资源,林业资源,湿地资源。全省13个市(地)中有7个资源型城市。因此,我省是煤炭大省,石油大省,也是农业大省。经济发展初期,粗放式经济发展使得我省大量开采矿物,砍伐林木等破坏生态环境直接投入到生产中,“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严重浪费资源,无可持续性,因为地域资源优势,我省形成以国有经济、大企业、重工业为主的独特的经济格局。一直以工业为主导,第一和第三产业相对落后,产业结构失衡,工业发展十分依赖资源环境,不断的开发资源,破坏了资源环境。需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投入(减量化),废旧物资再生利用(再使用),减少环境废弃物的排放和废物利用(再循环)。分别在源头,循环过程,和终端的废物提取,使之变成可再次利用的资源。
2.循环经济建设成果
近几年,我省将发展循环经济列入发展计划,将全省节约能源条例列入立法程序。目前,我省已在石化、煤炭、电力、建材、冶金、森工、医药、造纸等行业推行清洁生产,大部分企业的能耗和排污都有效的得到了控制。积极推进循环经济项目建设,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初具规模。即便如此,生态环境形势依旧不乐观,水污染、空气污染问题依旧严重。需抓紧建设工业城市附近的污水废弃排放控制,解决集中供热问题,减少废气排放,改善污染处理模式。
3.黑龙江中小企业经济发展的优势与能力
中小型企业虽然在经济领域无法与国有企业及大型企业相比,也没有丰富全面的经济链。但是中小企业仍具备其独自的特点。经济产品单一、基础薄弱、规模小、资历少等均是其短板。企业可以利用其规模小,经济单一等特点,转变为单一的专业的经济产品,新颖的模式和提升服务等立足于经济市场。正因为企业规模小且灵活性高,便于循环经济的推广。因此中小型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中承担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的根本是在于控制成本,提升经济效益。因此,将单一经济产品做专业,通过推广产业的副产品获得额外经济效益。通过副产品提升的经济效益,可以稳定公司经济,发展市场规模,建立更加稳定的循环经济支撑体系模式。不可盲目构建循环经济体系,谨慎对待市场变化,中小企业在生存发展中应该学会识别经济风险以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经济企业构建循环经济体系时,还要注意对经济风险的规避,而市场的价格变动在很大程度上为企业规避经济风险提供保障。
中小企业发展需要紧跟政府政策的推行,因为政府在保护生态环境中占据主导地位,通过计划经济循环发展,政府的指导是中小企业的发展机会,推动循环经济发展需要合作,尤其是企业管理方式,为企业传统经济转变为循环经济提供动力。
在大趋势下,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在国有企业和大企业的挤压下,为了构建适合中小型企业发展的循环经济支撑体系,就需要确切分析企业发展的困难所在,利用自身灵活的优势,合理分配资源使用,发展高效的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这对于实现清洁生产有着巨大作用,从细节到全面完成循环经济支撑体系构建。
二、循环经济支撑体系理念与理论
1.支撑体系理念的理解
支撑体系在物理知识中即是指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所施加的基础性或决定性的作用力。而发展且应用到经济领域时,发展经济需要依靠相关的政策、制度以及观念等。这个体系中必须存在稳定的因素,既可以促进发展循环经济,又可以稳定循环经济发展势头,体系中各部分相互起到辅助和抑制的作用,完成支撑循环经济发展的任务。中小型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所需要的支撑条件如财力、资源、经济重心、科技和政策等都是架构循环体系的相关因素。本文通过分析相关因素,研究架构中小企业经济建立循环性的支撑体系,帮助中小企业开展清洁生产以及节约能源,促进企业经济的长期有效的经济发展体系。
2.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
发展循环经济是为了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人与自然和谐的良性循环的生产环境。因此,循环经济要有先进全面的政策制度来引导企业经济发展方向,并监督管理经济建设进程,维护环境生态和社会利益;发展可循环利用的资源,经济发展需协调自然环境以达到“投入少、产量高、污染小”的目标;利益原则统一,循环经济基于自然生态的发展,因此它具有将生产和消费的能源转化为能源的回收,不仅可以保证资源的有效利用,还可以满足生产,社会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统一的高效率;因此,在建设循环经济过程中,政府的政策措施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将会促进整个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三、黑龙江中小企业发展经济的观念与特点
1.黑龙江省经济观念
2014年,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增速低于全国经济发展平均增速近7%,曾经负担的国企过多、社保过重、产业老化、部分资源枯竭、区域偏僻等历史遗留问题,传统观念是经济模式僵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市场经济决定经济发展,而政府在此时更应加大改革力度,转变传统观念,建立开放的,循环经济模式,顺应党的十提出的中国经济升级任务,建立服务型政府,发挥市场的作用,引导中小型企业转变模式,改变观念,建设生态绿色经济,培养企业环保意识,将市场作为主导,构建和谐的自然与经济的协调经济。
2.黑龙江中小型企业经济特点
由于国家和政府部门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因此,黑龙江省的在全省的经济市场中中小型企业的比例增加许多。在2012年的数据中,全省非公经济三次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781.2亿元、3208.3亿元、3036.5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3.4%、15.0%、13.3%。中小型企业的比重增加使得企业生产改革进程加快成为必需,根据企业发展角度的分析,企业应注重从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重点来建设经济体系。随着国民经济的改革,中小型企业实行清洁生产,不仅能稳步提高经济效率,还可以促进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以在经济市场中稳定经济位置。
四、构建黑龙江中小型企业循环经济支撑体系
1.黑龙江政府对中小企业经济的支撑政策
(1)政府通过地方性环境保护政策,促进中小企业经济循环发展;
(2)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污染排放;
(3)政府监督企业发展进程,进行考察;
(4)推广宣传新理念教育,技术手段创新。
2.循环经济体系构建
政府引导体系建立的同时,还需要满足中小企业发展与社会需求,政府转型为服务型政府,转变为政策指导,以企业自身为主体发展适合企业发展的经济投资模式。循环经济的建设应保证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控制资源的最低消耗改变资源的利用方式。循环经济是一种尊重自然,回馈自然的循环方式,依据自然生态环境原则,以保证人类社会正常发展为前提,实现经济的循环发展。
五、结语
本文从黑龙江地域资源的特性和所在企业性质为角度,分析中小型企业的循环经济体系的构建背景,说明支撑体系的概念。随着中小型企业在市场经济体系中比例逐渐增加,为增加产业利益,需要学习先进技术手段,加强观念教育,更要由政府引导与实施政策,帮助中小型企业建立循环经济体系。建立循环经济支撑体系,可以帮助我省改善资源利用率,建设友好的生态经济,解决根本经济增长桎梏,促进我省企业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晓莹.黑龙江省发展循环经济问题的几点思考[J].世纪桥,2011(07).
[2]张婧.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支撑体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11).
关键词: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国内外智能电网
中图分类号:TM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1-0141-02
2013年6月16日至18日,第三届中国国际智能电网建设、中国国际分布式能源及储能技术设备展览会暨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大会以“加快智能电网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发展分布式能源,推动储能技术新变革”为主题,邀请了19个单位的领导、专家学者共计五百余人共同出席,就智能电网相关产业政策与国家能源战略、智能电网的网络安全、相关技术标准、现阶段面临的问题挑战与应对措施、分布式能源冷热供、燃气发电、页岩气、分布式光伏、余热利用、储能技术等方面展开讨论及演讲。
1 国内外智能电网发展现状
1.1 国外智能电网情况
智能电网代表当今电网发展变革方向。欧美各国对智能电网的研究开展较早,且已形成强大的研究群体。美国主要关注电力网络基础架构的升级更新,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系统智能化。目前欧美许多国家均在积极规划推动智能电网建设。2006~2007年欧盟就了《欧洲智能电网技术平台:欧洲未来电网的远景和策略》、《欧洲未来电网的战略研究议程》和《欧洲未来电网发展策略》等重要文件,描绘了欧洲智能电网发展的路线图。
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横山隆一介绍了日本电力改革与智能电网建设相关情况,日本智能电网建设与电力改革进行了有效的结合,日本的电力改革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15年设立广域系统调度机构。第二阶段:2016年实现零售市场自由化。第三阶段:2020年实现输配电中立化,取消电价限制。
1.2 关于智能电网国际标准
IEC和IEEE国际标准组织已经就智能电网标准的规划和制定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中国电科院有关专家参与了相关工作。IEC的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MB)组织成立了“智能电网国际战略工作组(SG3)”,由该工作组牵头开展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的研究工作。IEEE2011年了《IEEEP2030能源技术和信息技术与电力系统(EPS)、最终应用及负荷的智能电网互操作性指南》,IEEE2030为智能电网互操作提供了实用工具和基础知识指南,
1.3 关于智能变电站
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环节,北京交通大学和敬涵教授从时间和空间维度讲述了智能变电站的层次化保护功能,论述了基于冗余信息和分布计算的站域协同保护算法,站域保护将在实现保护冗余化、优化后备保护以及安全自动控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广域保护将在精确故障定位、广域后备保护以及安全稳定控制等方面保证电网安全稳定。
2 国外分布式能源发展现状
分布式能源包括分布式发电和分布式储能,在许多国家都得到了迅速发展。
2.1 美国分布式能源
美国分布式发电方式包括天然气多联供、中小水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垃圾发电等等。2010年这一类的分布式总装机容量约为9200万千瓦,占全国发电量14%。根据美国能源部规划,2010~2020年将再新增9500万千瓦装机容量,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9%。美国的分布式发电以天然气热电联供为主,年发电量1600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4.1%。美国能源部积极促进天然气为燃料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利用这些系统先基础发展微电网,再将微电网连接发展成为智能电网。
2.2 日本分布式能源
日本的分布式发电以热电联产和太阳能光伏发电为主,总装机容量约3600万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13.4%。其中商业分布式发电项目6319个,主要用于医院、饭店、公共休闲娱乐设施等;工业分布式发电项目7473个,主要用于化工、制造业、电力、钢铁等行业。
2.3 丹麦分布式能源
丹麦是世界上能源利用效率最高的国家,在过去20年中,GDP翻了一番,能源消耗却没有增加,污染排放反而大幅度下降。其主要的措施就是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丹麦80%以上的区域供热能源采用热电联产方式产生。丹麦分布式发电量超过全部发电量的50%,分散接入低电压配电网的风电总装机容量有300万千瓦。
2.4 德国分布式能源
2010年德国分布式发电装机容量约20.84吉瓦,占总装机容量的19.8%。2012年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7.6吉瓦,占欧盟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的44%,新增风力发装机容量2.4吉瓦,占欧盟新增风力发电装机容量的20%。此外,德国还有300多个1万千瓦以下的沼气和其他生物质能发
电站。
3 分布式电源国内应用现状
我国分布式能源应用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以分布式光伏和天然气热电联产分布式为例,目前的装机容量分别仅为0.5吉瓦和1.5吉瓦左右,但政规划目标是到2020年分别要达到27吉瓦和50吉瓦,因此,分布式能源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1 分布式能源的示范项目
国网公司先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系统、智能输电”于一体的张北风光储输示范工程,工程一期建设规模为风电98.5兆瓦、光伏发电40兆瓦、储能20兆瓦,并配套建设220千伏智能变电站一座,总投资约33亿元;建立以风电研发、测试为中心的张北风电试验基地,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风电试验基地,是世界上唯一具备开展低电压穿越试验,可对风电机组进行电网适应性检测的风电试验基地;10兆瓦阿里光伏储能电站于2012年年底投入运行,本工程是世界海拨最高、容量最大的高渗透率孤网供电系统。系统采用监视网与控制网双网分离的结构,控制网通过定制非冗余的微源信息进行快速信息交互及控制,保证了微电网的稳定运行。
我国以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建设已进入实质性开发实施阶段,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居民小区、商城楼宇、大学城都有一批热、电、冷联产示范工程投运。如: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能源中心4000千瓦燃气轮机热电联供项目;上海黄埔区中心医院1000千瓦燃气轮机热电联供项目;广州大学城能源站热电冷三联产项目;成都会展中心热电冷联产项目等。
3.2 光伏并网发电
国家电网去年10月出台了《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简化了分布式光伏并网流程,促进了光伏行业发展。另外,今年3月发改委下发对光伏发电价格的征求意见稿,虽然具体的补贴数额仍不见定论,但政府对于完善光伏补贴的意愿和尝试,对于迟疑不决的光伏行业而言是个不小的鼓舞。在这些利好因素的激励下,已有多家包括英利、晶科、中电电气在内的光伏生产商推出了一站式的分布式光伏安装服务。
目前光伏组件价格已从2010年的7.5元/瓦降到3.7元/瓦左右,光伏系统成本由2010年的20元/瓦降至当前的9元/瓦左右,而成本下降趋势还将继续。照此估算,即使按照发改委征求意见稿中的0.35元/瓦的补贴计算,在工商业电业相对较高的珠三角地区,有望在未来一两年内实现上网平价。一旦实现,市场积极性将被充分调动起来,珠三角光伏发电将会快速发展。
3.3 分布式天然气发电
中国开展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已有十余年的历史,但是一直不温不火,进展缓慢。很多项目或是半途而废或是功亏一篑再或是完全没有体现梯级联供的优势,仅仅用于发电或供热。“十二五”规划提出的1000个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目标似乎也像随风而逝的口号,鲜有听到实质性的项目进展消息。原因主要在于影响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的关键因子多且复杂,加之政策层面缺少全盘考虑综合规划的顶层设计,因此,尽管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可以带来巨大的节能减排收益,但真正的项目开发落地始终是“前途光明、道路漫长”。
3.4 可再生能源发电预测
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出力易受天气影响,而且调节能力较弱,需要改进天气预报的准确性,更加准确地预测分布式发电的变化情况,以减少出力波动对电网的影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研究建立了数值天气预报系统。该系统的天气预报比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区域更小、时间密度更大,能提供5×5千米范围内、每15分钟的天气预报,预报时间跨度为72小时。准确的天气预报,为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发电提供技术术支持。
4 结语
近年来,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倡导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借鉴国外智能电网发展的先进经验,积极探究适合我国智能电网环境下的分布式能源具体发展模式,为我国实现分布式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应用,进而彻底解决我国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等问题,实现节能减排的具体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宋菁,唐静,肖峰.国内外智能电网的发展现状与
分析[J].电工电气,2010,(3).
[2] 倪敬敏,何光宇,沈沉.美国智能电网评估综述[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8).
[3] 胡学浩.智能电网—未来电网的发展态势[J].电网
技术,2009,(14).
[4] 冯江华.在中国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战略意义
[J].城市燃气,2011,(8).
[5] 许勤华,彭博.“APEC分布式能源论坛”综述—
兼论中国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发展[J].国际石油经
关键词:分布式光伏;发展现状;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 A
一、光伏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一)有利因素
1.国家政策大力扶持
近年来国家各部委陆续推出了《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分布式光伏发电实行按照电量补贴政策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光伏发电增值税政策的通知》等多项有利政策,并批准了“金太阳”、“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等多个分布式光伏示范项目,以大力支持国内光伏产业的建设。这对于指导行业发展方向、引导市场资源倾斜、提升行业关注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2.国内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快速增长
随着国内工业化、城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国民生产对能源需求也随之不断增长,伴随而来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峻。如何解决经济快速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已成为政府工作的头等大事。具有清洁、安全和可靠等特点的太阳能给以上问题的解决带来了希望,且近年来太阳能发电成本逐年降低,给太阳能发电的普及提供了有利的市场条件。未来低价的太阳能发电将会成为电力来源中的主流,太阳能行业必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二)对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1.宏观经济波动对光伏行业的影响
2012年以来,我国光伏行业主要面临的宏观经济波动风险:“欧债”危机升级及美国经济复苏放缓可能恶化外部宏观市场需求;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导致内需下降;国内光伏行业主要原材料多晶硅的价格一直为欧美多晶硅供应商掌控,价格的上涨将可能对整个行业造成冲击。此外,行业供需结构不平衡、人民币汇率继续上升、整体技术水平落后等问题也将会对光伏行业的整体发展前景造成不利影响。
2.转型升级时间紧迫,行业结构亟待优化
目前,我国光伏行业急需以技术创新为主导,加强设计业发展,发挥现有优势,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实现生产和贸易的转型升级。市场转型升级的宏观趋势将在短期内对行业中的初创期、中小规模企业带来较大的转型成本与技术压力。
二、分布式光伏发展的现状
工业化带来的生态问题、能源问题和环境压力日趋严峻,大力发展新能源迫在眉睫。近年来,随着国内支持政策的发展、应用市场的扩大、地方补贴对分布式光伏的刺激,光伏市场被逐渐打开。
2009年7月21日,中国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联合了《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以下简称“金太阳”),决定综合采取财政补助、科技支持和市场拉动方式,加快国内光伏发电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这被看做是中国支持光伏产业的首部政策。
不过在推出“金太阳”之时,中国光伏市场还未形成,成本尚未摸清,政策采取的是按装机容量进行补贴,这个方案简单易操作,但是弊端在于这种事前补贴方式,项目通过评审后就给补贴,“骗补、先建后拆、报大建小”的现象难以监管,而且电站建设“采用次级组件,质量缩水,难以管控”的问题也难以监控。
光伏产业经过几年迅猛发展之后,恶性竞争不断产生,当大家清醒之后才发现光伏的发展现状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国家上层的政策制定得很好,但是到下面执行和落实就会遇到很多问题,需要时间慢慢改善,很难一步到位。很多地区根本没有落实国家政策,优惠的政策没有分享给用户。2013年8月30日国家发改委下发的《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明确了对光伏电站发电实行上网电价制,按不同光照资源地区,上网电价划分为0.9元/千瓦时、0.95元/千瓦时和1元/千瓦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实行按电量补贴,补贴标准为0.42元/千瓦时。尽管国家明确了补贴标准,但是下到地方部门落实上还存在很多问题。目前国内用户安装分布式光伏电站仍面临“并网难、审批难、结算难”的问题。整个并网申请流程时间过长,手续复杂。相关文件制定的是45个工作日并网,可是实际流程一般会超过60天。
其次,光伏下游产业发展瓶颈还体现在国内公众对太阳能发电的认可程度上。欧美国家公众对可再生能源的认可度比较高,因为,其有很长的发展过程,而我国真正鼓励公众投资分布式太阳能电站从2013年才真正开始。光伏太阳能的电池板需要很大的空间面积进行安装,目前大多数的楼房小区不支持安装或者不具备安装条件。别墅区的住户不愿意投资这笔钱进行安装,他们觉得国家电网的电用着更省事省空间。农村的住户空间倒是没有问题,但是资金有问题,一套太阳能发电设备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元,大部分住户很难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
再次,目前太阳能电池板吸收太阳光转化为电能的效率还比较低,主要有3种商品化的硅光伏电池:单晶硅光伏电池、多晶硅光伏电池和非晶硅光伏电池。单晶硅光伏电池所使用的单晶硅材料与半导体行业所使用的材料有相同的品质,单晶硅光伏电池的成本比较贵,光电转换效率为13%~15%。多晶硅光伏电池的制造成本比单晶硅光伏电池低,光电转换效率比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要低,一般为10%~12%。非晶硅光伏电池属于薄膜电池,造价低廉,光电转换率比较低,一般为5%~8%。最后,太阳能电池对环境造成污染严重。太阳能电池生产过程的污染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特别是数量众多的部分中型及小型企业生产过程的污染问题严重。生产厂家繁多、规模小,污染较严重、品质参差不齐,一些不具备环保条件的作坊式工厂一哄而上,约四分之一的企业未经环保审批擅自选址建设,污染防治设施不配套,生产没有在严格的环保措施和工业安全卫生条件下进行,对操作者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危害。生产许可证制度没有严把清洁生产、环保设施达标这一关口。虽然我国自2005年实行了生产许可证制度,但由于在审批和执行中存在一些问题,并没有真正促使生产企业实现清洁生产,许多不达标厂家都转为合法化,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三、分布式光伏市场潜力及发展趋势
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委会“中国光伏发展路线图(2020/2030/2050)”研究推算,2020年我国建筑总面积将达到700亿m2,其中可利用的南墙和屋面面积为300亿m2,按照可利用面积的20%用于安装光伏系统计算,则届时可安装光伏的建筑面积约为60亿m2。
根据每20m2安装1kW光伏系统进行计算,2020年建筑光伏最大装机容量可高达3亿kW(300GW),由于80%的屋面面积位于我国中东部地区,因此建筑光伏的主要建设区域在中东部省份。按照中东部地区年平均等效年日照小时数1300h计,2020年建筑光伏年发电量约为3亿kW×1300h=3900亿kWh,约相当于5个三峡电站的全年发电量(按照三峡电站2013年全年发电量828.27亿kWh电估算)。
分布式光伏发电量易于消纳,盈利模式看好。我国目前建成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主要位于西北地区,这些地区具有地域优势,宽阔的地理空间便于大型地面太阳能发电站的建设;但另一方面,西部地区电网容量不足,并且地广人稀、不能大量消纳光伏电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弃光”现象,形成光伏发电阶段性产能过剩。相比于西部地区的光伏电站发展,分布式太阳能发电项目主要位于中东部地区,该地区用电量大,光伏发电高峰时段与用电高峰重合,无论自发自用还是余电上网都可全部消纳,不存在产能消纳问题;而且分布式太阳能发电项目可以建在屋顶、厂房等闲置空间,不占用土地。因此,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在商业盈利模式上具有优势,国内光伏项目向分布式转移是合理布局的必然选择。
从国外太阳能发电项目建设经验来看,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已成为光伏项目的主体。以德国为例,其太阳能发电占全部能源的5%,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占全部光伏项目的70%;欧盟、澳大利亚、日本等地区和国家,合理使用工业厂房、居民住宅等空间资源,大力发展分布式太阳能发电,使得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逐步成为光伏项目的主体。
结束语
分布式光伏产业是前景广阔的可持续发展行业。首先,它是绿色环保行业,将太阳能合理利用,不破坏生态环境;另外,它使用方便,无噪声,适于工商业和家庭使用。但现在的分布式光伏发展仍存在部分问题,因此我们不能盲目的进行开发,我们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分析,对分布式光伏进行稳中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知寒.杭州地区分布式光伏电源接入方式及其保护与控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
[2]贾志强.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无功控制策略及算法的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2.
【关键词】光电技术 光电产业 新兴产业 发展对策
光电技术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也是新兴产业。光电技术的发展,不仅在多个学科发展领域广泛应用,还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光电技术的大量发展必将推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光电技术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多个国家的注意。其中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把目光盯向了光电信息技术产业,不小的新兴的发展中国家,也向电子技术产业投入大量的资本。我国的光电信息技术产业要想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争取新的经济增长中站稳脚跟,还有一段比较长的路要走。
1 光电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应用
1.1 光电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光电技术采集了光学技术、机械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等多种学科优势为一体的综合技术门类。在我国的光电技术大多应用于国防科技、武器制造、应用医学、航天技术等领域。
1.2 医学领域的应用
我国的光电技术发展门槛较高,很少进行光电技术推广,普通民众对光电技术的认知度不高,光电技术的发展也难以让社会大众熟悉。光子技术在生物与医学中的应用即定义为生物医学光子学,其相应产业涉及人类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治疗以及保健、康复等。
1.3 武器领域的应用
近几年,随着发达国家对光电技术的挖掘不断深入,光电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空前盛况,光电技术的发展极其迅猛。我国奋起直追,目前光电技术已经扩展到了通讯技术、信息、医疗、军事、生物工程等多个新兴科技领域,光电技术的应用得到了极其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光电技术是信息技术,它促进了轻武器领域的发展。传统轻武器通过配备光学和光电瞄准具等来提高射击精度及杀伤能力。
1.4 经济领域的成效
近几年来,我国的光电技术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近三年来我国的光电技术给经济带来的增长在20%以上,光电技术的产值达到了1000亿人民币。
1.5 光伏产业的发展
在光电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且被社会大众所熟知的是太阳能光伏产业,“光明工程”就是在光伏产业中发展起来的,目前光明工程的制造能力得到了迅猛的提升,无论是电池生产还是制造方面都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应,实现了100%的利润增长率。“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和“金太阳示范工程”再次推动了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我国目前的光伏发电机装机量已经达到了4318万千瓦,成为了世界上光伏发电机容量最大的国家。
2 光电技术的发展
2.1 要重视人才的培养
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国家之间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光电技术产业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目前,我国的光电技术发展迅猛,但是由于我国光电技术的起步较晚,产业人才不足,必须要尽快发展大量的光电技术人才,适应光电技术的快速发展。
2.1.1 高校人才分析
目前,我国的光电技术的人才,主要来源于高校大学毕业生,但高校毕业生的素质较高,动手能力较差,理论基础知识不深厚,对所学的光电技术知识不能广泛的进行应用。
2.1.2 普通技校人才分析
光电技术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在人才的招聘中,也会选择普通的技术学校学生,这些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但是理论知识不足,理论素养的缺失严重妨碍了人才的快速成长;如何发展创新,如何进行技术研发,如何在短期内快速发展光电技术人才是目前光电技术发展的首要任务。
2.1.3 人才发展培养方向
要大力发展光电技术产业,就要保障光电技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培育大量人才,因此,你须建立一套更为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更具有稳定性的人才培养基地。要提高光电技术产业工人的薪资待遇,保障职工的福利水平,吸引大量的人才加入光电技术产业。
2.2 要高瞻远瞩,把握好光电技术产业的方向
光电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各个科技行业的发展,在不同的技术领域光电技术应用的范围不同,光电技术既可运用于航天科技事业,也可运用于民间照明用品,电子产品。光电技术产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体系,包含的产业类型也是极其复杂。在光电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要立足于企业的发展状况,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制定好合适的发展战略,充分考虑考各方面的问题。其中对于资金、科技实力、人才利用率及政府决策对光电技术产业的发展最为重要,要仔细思考。
在企业向光电技术发展的过程中,要高瞻远瞩,立足高远,站在世界的眼光来看待光电技术产业的发展。我国的光电技术发展起步较晚,还没有成型的理论指导,在发展的路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我国企业在光电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要吸取经验教训,“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不断借鉴国外发展的先进经验,尽量少走些弯路。同时要加强自身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不拘泥于一格,大胆启用有能力的人进行企业管理,不断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
除了企业的自身发展之外,要想使我国的光电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政府还必须根据地域特色,加强产业扶持力度,适当加大政府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减少企业的负担,实行减税政策,减少企业的本地发展压力。
2.3 要规范企业发展,不断完善产业规范体系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我国的光电技术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发展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在重视光电企业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尽快建立一套完善的体系规范,减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遇到的障碍,要加快建立光电产品的质量监管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要形成一套从产品原材料到成品成熟的监管体系,并且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保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努力发展我国的光电技术产业,为我国企业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奠定基础。
3 结束语
虽然光电技术产业的发展前景很好,但是也要预防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风险和障碍,要进行合理规避,光电技术是我国的一个新兴技术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就创造了巨大的经济财富。光电技术的发展,具有能耗低、效益高的优点。我国的光电技术迅猛发展。
参考文献
[1]骆清铭.光电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J].光学与光电技术,2003(01):7-14.
[2]刘宇.光电技术在轻武器中的新应用[J].应用光学,2006(04):289-292.
作者简介
王华(1963-),男,湖北省荆州市人。理学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光电技术应用方向。
【关键词】并网;光伏发电;配电网;影响
现在的地球面存在很多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许多国家都在力求找到新的清洁并且可再生的能源替代现有的能源,在众多的能源之中,太阳能的储量是最丰富,也是最安全可靠清洁的能源,因此太阳能现在已经逐渐成为了21世纪能源开发的主流。太阳能的发电方式中,光伏发电是最主要的方式,这种发电方式可以让供电更加安全可靠,可以满足用户多方面的要求,也是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方式,许多国家在选择可再生能源的时候,都会将太阳能的光伏发电技术放在第一位。
一、光伏发电系统发展现状
在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并网的光伏发电技术是发展最迅速的技术,而对这一技术的发展起到激发作用的就是固定上网电价。德国是在本世纪初开始实行这一政策的,在世界上处在领先的地位。欧洲的有关机构也对这一技术的发展进行了预估:到二十年代,世界上的太阳能发电总量将会是所有能源的百分之一,到了本世纪中叶,就可以达到五分之一,世纪末将超过一半。在这方面,我国也推行了一些发展策略。要求通过提升能源的开发率让能源使用更加广泛,提升能源的使用率来降低使用的成本。有关专家认为,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发电就可以占据总发电量的四分之一,因为太阳能光伏发电越来越频繁,利用提升发电率来降低成本,稳定电网也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如今的光伏发电技术日益成熟,也朝着并网发电以及建筑结合发电的方向发展。当然,国内的这一技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大多数的原材料依然需要进口才能获取,而产品也是大多运到了国外,高价买材料,低价售产品,国内的市场一直停滞不前,这才让我国现在的光伏产业结构急需调整。
二、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对电网的影响
1.对电压的影响
如果将光伏的电源接到配电网上,因为谐振以及发电机进行自激可能产生很大的电压。不少研究利用了PSCAD这一新的软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细致地分析与研究。结果就是,选择电源的时候,一定要尽量避免那些容易出现故障的配电网,不能让分布式电源空载或者是轻载。进行配置补偿电容的时候,要对电压进行抑制,这就是要求补偿的容量尽可能不要落到那些容易发生谐振的区域中。分析之后发现,影响分布式电源在配电网中的电压过大的主要原因就是孤岛效应,如果在孤岛电网中,分布式的电源本身就具备抗电的能力,电容也能满足各方面的参数配置,就会形成各种形式的谐振电压过大。将电源接入配电网,如果线路只是单相接地,发生故障,发电机内部的抗电能力就会跟补偿的电容产生谐振的反应。发电机周围单相接地的时候,也会引发主网的侧保护设备忽然跳闸,于是形成了孤岛效应。孤岛现象是如果电网没有电,分离的并网发电系统就会持续工作而且跟本地的浮在相连,让分布式发电系统跟负载形成新的子系统,即使该系统已经与电网分开,但也会产生、消耗电能。孤岛现象有几大危害:第一,对配电系统的保护开关产生影响;第二,电力公司的工作人员会发生危险;第三,在特定区域很可能电压与频率不稳定,还会发生过电压;第四,恢复供电时,相位可能不同步。所以,孤岛效用的研究重点就在于怎样迅速地监测网到这一现象的发生,能够及时地断开电源。现在的孤岛现象的检验也分成了主动与被动两种形式,被动方式因为难以匹配逆变器的输出功率以及负载的功率,因此检测并不十分准确。
2.对配电网网损的影响
跟其它能源的发电相比较,这种太阳能发电的方式更贴近符合测。分布电源在接入的时候,对系统的损耗是不一定的,关键在于电源的位置,负荷量的大小和网络结构等问题。经过研究,发现输电线中部一般的大容量分布式电源,而输电线末端通常是小容量分布式电源。如果分布式电源的容量超过了负荷,就把电源靠近变电站,这样就能有功无功的输出同时进行,让输电线上的无功电流减少,不至于形成强度的网损。
3.对配电网电流保护的影响
太阳能的光伏发电通常以10kV的馈线接到配电系统中,如果发生了事故配电网的故障电流分布就会跟不接光伏电源的时候不一样。如果光伏电源的容量比配电网容量大许多,配电网中的继电保护设备就会难以正常运行。因为光伏电源会助长或是分流故障电流,故障电流就可能变大可能变小,很有可能使保护的范围以及灵敏度发生很大的变化,让整个装置出现问题。首先,如果是在馈线的上游区域,光伏发电出现了故障,就可能在馈线进行保护的时候发生失误;其次,如果是靠近的馈线发生故障,就可能让本馈线保护失误;另外,光伏发电系统的容量不一样,故障发生的区域不一样,会引起馈线部分区域工作能力下降,也可能引发灵敏度的增加;最后,并网之后的光伏系统,会让部分配电网中的电流保护范围发生变化。
三、结语
光伏发电作为未来的可替代能源之一,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对于光伏发电与现在电网并网后产生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以找出更好的解决办法,更快的应用光伏发电。
参考文献
[1]李斌,王刚.高原光伏发电并网对电流保护的影响分析[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4).
[2]李凌.电力配电系统的继电保护[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2).
作者简介:
关键词:吉林省;新能源;太阳能
作者简介:程腊梅(1962-),女,长春工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1-03-03
一、吉林省太阳能产业发展现状
(一)吉林省太阳能资源现状
吉林省处于北半球的中纬地带,欧亚大陆的东部,相当于我国温带的最北部,接近亚寒带。东部距黄海、日本海较近。气候湿润多雨:西部远离海洋而接近干燥的蒙古高原,气候干燥,全省形成了显著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有明显的四季更替,春季干燥风大,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漫长。全省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为2~6℃,年活动积温平均在2700~3200℃。全省年降水量一般在400~900毫米,自东部向西部有明显的湿润、半湿润和半干旱的差异。吉林省太阳能资源丰富,全省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00~3000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为5051.7兆焦耳/平方米。太阳能资源总体属三类地区,局部接近二类。由于省内各地区间天气条件差异较大,日照时数的地理分布不均匀,总趋势由西向东递减,山地低于平原,东部低于西部。西部地区太阳能资源最为丰富。年日照时数为2800~3000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达到5200兆焦耳/平方米以上:中部的长春、四平地区次之,年日照时数为2600~2800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达到5000~5200兆焦耳/平方米:东部山区最少,年日照时数为2150~2500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达到4672~4800兆焦耳/平方米。
(二)吉林省太阳能产业发展现状
1.太阳能热利用情况
吉林省太阳能仍主要以热利用为主,截止到2010年底,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其中城镇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达到70万平方米,农村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太阳能房22160户,太阳灶630台,太阳能路灯逐步在市政道路等方面进行应用。
2.光伏发电产业现状
太阳能光伏发电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有4个太阳能光伏电站项目(金太阳示范工程),均为大型并网光伏发电示范项目,总规模3万千瓦。目前,洮南金匮光电有限公司0.5万千瓦单晶硅太阳能光伏电站项目和吉林庆达新能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双辽0.5万千瓦非晶硅太阳能薄膜光伏电站项目已核准,正在编制财政补助资金申请报告。大安天威集团0.5万千瓦多晶硅太阳能光伏电站项目和大唐集团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洮南0.5万千瓦多晶硅光伏电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已完成,正在办理相关支持性文件。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在长春市开工建设集风光电一体的天威新能源产业园,建设产能10万千瓦太阳能光伏组件项目、300套逆变器项目。洮南金匮光电3000吨多晶硅开发生产项目和双辽四平吉林庆达新能源5万千瓦非晶硅薄膜和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及组件都正在前期准备中。
二、吉林省太阳能产业发展的存在问题
近年来,虽然随着多晶硅材料价格的大幅下降,以及电池生产技术的进步和效率提高,光伏发电成本已大幅下降。但发电成本仍大大高于常规电力,短期内难以与常规能源竞争,成为其短期内大规模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国家近年优先发展风电等技术相对成熟的新能源,太阳能光伏发电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此阶段国家重点发展太阳能资源一类地区,而吉林省太阳能资源属于三类地区,尚不具备大规模开发的成本优势。造成吉林省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发展缓慢。此外,吉林省尚未出台支持鼓励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土地、电价补贴等配套政策。局限了光伏发电的市场需求和推广应用。
三、吉林省发展太阳能产业的条件
(一)中央政策大力支持太阳能产业发展
1.2006~2008年已的与光伏发电有关的《可再生能源法》等政策
《可再生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实施细则)规定了电网企业要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政府给出合理上网电价(合理成本加合理利润)。对超出常规电价部分在全国电网分摊。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节能发电调度办法(试行)》、国家发改委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同时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了《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发改办能源(2007)2898号《关于开展大型并网光伏示范电站建设有关要求的通知》。明确了大型并网光伏电站的上网电价必须通过招标确定。2008年发改委能源办了《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
2.2009年出台的太阳能产业政策
2009年可谓是太阳能产业在中国高速发展的时期。国家的补贴扶持政策陆续推出。2009年3月财政部和住建部出台《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补助资金使用范围城市农村的建筑光电利用;太阳能光电产品发电。2009年7月财政部、科技部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文《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金太阳工程”中规定全国在3年时间里,光伏系统安装总量达642MW(平均每个省20MV)。总金额约达100~120亿元。“金太阳工程”的补贴范围也扩展到了原材料、光伏系统辅助设施等多个层面。国家2009年修改可再生能源法。规定电网经营商需购买所有由再生能源所生产的电力。这次修订希望能够提升再生能源发电所占的比重,达到2020年再生能源发电占总发电量的15%。2010年初,由财政部、科技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能源局联合文件,对“金太阳示范工程和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工程”的有关政策进行了大幅调整,涉及设备招标、项目调整、补贴标准、项目并网等多个关键环节,2010年新增了272兆瓦的项目。此外,还宣布在全国建立13个光伏发电集中应用示范园区,以此为依托推动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应用,并公开表示力争2012年以后每年国内光伏产品应用规模不低于1000兆瓦。
(二)太阳能发电成本的降低为太阳能发电企业提供了发展空间
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由光伏电池组、光伏系统电池控制器、交直流逆变器3个部分组成。光伏电池组主要材料是单晶硅或多晶硅。目前,单晶硅光电转换的效率是13%~15%。多晶硅是11%~13%。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光伏薄膜电池效率8%~10%。自2005年以来。国内外太阳能电池行业的发展呈爆炸式增长,造成全球多晶硅原料紧缺,价格随之暴涨,每公斤达到400美元以上,结果也造成国内多晶硅原料生产企业遍地开花。到2008年经
国家核准通过的多晶硅生产企业计划生产规模如果全部投产将达到全球的37%,发展速度十分惊人。自2008年以来,国际市场光伏电池组件及多晶硅的需求明显减少,国内市场光伏产业发展速度相对不快,市场萎缩和同业竞争等因素迫使多晶硅价格从300多美元/公斤下挫到100美元/公斤左右,太阳能电池价格也随之下调,因而太阳能发电成本也大幅降低。同时,这也为国内太阳能发电企业提供了较好的发展空间。
(三)吉林光热及土地资源条件好
1.吉林省光热条件
吉林省西部地区太阳能光照资源最为丰富,而且地表植被以草原、沙化草原、盐碱地为主,适宜建设大型地面光伏电站。以白城市为例,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嫩江平原西部。科尔沁草原东部,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积温累计达276.5℃,年均日照时数达2915.3小时,人均光热资源为吉林省之最。全市年均气温4.4℃,年均总云量4.3成,天气多以晴朗为主。有条件利用光电转化。
2.吉林省太阳能热利用的土地资源
吉林省土地总面积逾18万平方公里,按综合自然因素可将全省土地资源划分为4个类型:东部长白山地宜林类型、东部低山丘陵宜林宜农类型、中部台地平原宜农类型、西部平原宜牧宜农类型。该部分约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21%,该区除西北角为大兴安岭东麓低山丘陵外。绝大部分地区海拔200米以下,地势平坦,是全省热量最高的地区。可供太阳能发电的土地资源将近101.37万公顷。洮北区占10%就是10.1万公顷。土地平坦,地理坡度为千分之三左右,是太阳能发电的理想选址。目前国内规划的10兆瓦规模的太阳能发电站,一般需要占土地面积30万平方米,这些可用于太阳能发电的土地资源如果全部用于太阳能发电,可以形成3370兆瓦的规模容量:洮北区的草原和荒地如果按全市的5%计,用于太阳能发电厂建设,可以形成170兆瓦的发电容量。
(四)吉林西部输变电网配套条件较好
吉林白城电网是东北电网重要组成部分,现有和正在建设的输变电设施,能充分满足太阳能发电项目接入。东北电网以500KV和220KV电压等级为骨干网架。其中500KV主网架已经覆盖了东北地区的绝大部分电源基地和负荷中心;黑吉、吉辽省间的500KV网络线均已达到三回;东北和华北电网实现了跨大区交流联网,东北地区电力流向呈“西电东送,北电南送”格局。有利于太阳能光电项目的电力能源输送,总体电网电力负荷承载力会更强、各类型发电厂电力并网会更容易。
四、发展吉林省太阳能产业对策建议
从长远来看,随着太阳能光伏产业技术的提升、各个环节成本的持续下降以及其他传统能源的逐渐饱和,太阳能将在未来成为主流的能源之一。
(一)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太阳能热利用科技研究和开发体系
建立太阳能热利用开放实验室,吸收国内人才,开展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的研究和试验:选择并支持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建立研究开发中心,使吉林省的太阳热利用的科学技术达到国际前沿水平。
(二)进一步鼓励太阳能与建筑结合的能源利用方式。
太阳能集热系统在建筑上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吉林省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建筑面积达1400多万平方米,国家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已达到8个。示范面积达55.5万平方米。是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之一。开发太阳能与建筑结合的集成技术,包括工程规划、设计与工艺技术、与常规能源互补技术、控制技术,使之成为安全、稳定、可靠的在建筑上应用的低温供热能源。太阳能与建筑结合,建筑也必须是节能建筑。主、被动式太阳房就是节能效果极为显著的节能建筑,特别是在我省广大农村应予以大力推广。
(三)制定太阳能产业的相关政策
吉林省虽然了一些支持太阳能产业的相关政策,但在政策层面上,支持文件较多。实际操作性差。政府应尽快确立太阳能光伏发展的战略定位。在制定规划、科研投入、人才培养等方面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应组织人员切实研究世界及国内先进省份光伏发电的发展趋势,科学制定吉林省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并使规划符合我省能源发展的实际。加强政策引导,建立完善投资、价格、税收、补贴、加速折旧等方面的经济激励政策,对太阳能产业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鼓励企业轻装上阵。鼓励和培育本省企业参与太阳能热水系统(产品)研发、生产,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关键词:新能源 风电 光伏发电 现状 发展 建议
中图分类号:TM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a)-0086-02
近年来风电和光伏发电等新能源的应用,在我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工作不断深入。但毋庸置疑地,风电和光伏发电行业在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光伏并网技术存在瓶颈、行业普遍亏损等都制约了风电和光伏发电行业的发展,因此对其展开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 风电、光伏发电行业发展情况
1.1 我国风力发电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速度让众多发达国家望尘莫及,其中风电和光伏发电产业尤甚从2003年开始,我国的风电产业进入了较快的成长阶段,风电装机从55万千瓦上升到2012年底7532.4万千瓦(吊装容量),已成为世界风电第一大国。
1.2 我国光伏发电行业发展现状
随着光伏发电成本的降低以及政府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光伏发电迅速发展,2011年新增装机陡增到223万千瓦,累计装机309万千瓦,成为全球重要的光伏市场。
2 目前风电、光伏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经济危机引起欧洲主要国家光伏补贴下调
受金融危机和随后的欧债危机影响,部分欧洲国家财政情况恶化,光伏发电装机开工建设放缓。全球光伏产能远高于需求,产品积压严重,导致部分企业为了回款低价抛售光伏组件。主要欧洲光伏市场国家因此下调了对光伏发电的支持政策和补贴政策。
2.2 美国、欧洲“双反”使我国光伏设备出口受到极大影响
美国商务部在2012年当地时间3月20日下午宣布向我国晶硅光伏电池制造企业征收2.9%~4.73%的反补贴税。5月16日宣布反倾销税率为31.14%~249.96%。最终,美国双反落槌,中国光伏产品税负最高增逾两倍。2012年9月16日欧盟委员会对中国光伏产业反倾销调查的正式立案。这对国内光伏设备90%产品依靠出口的生产厂家来说几乎是命悬一线。
2.3 部分地区风电限电严重,风机企业利润下滑
2.3.1 2011年我国风电限电情况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对10个省(市、自治区)共1869.1万千瓦的风电场进行了统计分析,认为2011年这些风电场由于电网调度原因被限发的电量高达59.8亿千瓦时,具体的调研结果见表1。
2.3.2 我国风机制造企业利润下滑
2011年,国内主要风电类上市公司业绩均出现下滑,具体如表2所示。
2.4 光伏设备制造产能远高于需求,行业企业普遍亏损
前我国光伏产品主要市场为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欧美市场销量占总产量的90%以上,而国内市场开发程度较低。2013年3月20日,我国最大的光伏企业无锡尚德,由于无法归还到期债务,被当地法院裁定破产重整。光伏产业自诞生之日起就面临畸形发展的状况,严重依赖政府补贴、9成以上依靠出口、产能过剩企业难以为继。这些“原罪”导致了今天的产业困局。今后部分生产工艺落后、生产成本较高、竞争力较弱的企业面临被淘汰的风险,行业企业数量将大幅减少。
2.5 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存在并网瓶颈
正如业内一位专家所言,风电并网,首先的是利益调整,其次是观念,再次才是技术。并网困难表面看受制于技术因素,但更深层次的症结在于利益驱动,电网企业在风电上网和远距离输送方面需要大量投入,但收益不大,缺乏利益驱动和变革的动力。技术上的困难是可以克服的,管理体制尚未捋顺、利益分配不均衡才是造成风电并网困难的首要因素。
2.6 光伏电价面临下调
有消息称,发改委已向各地方政府、发电企业等下发了《关于完善光伏发电价格政策通知》的意见稿。从意见稿的内容中可以看出,光伏上网电价将从“一刀切”的1元/千瓦时,改为分四大资源区来定价,最低的地区电价为0.75元,降幅达25%。从意见稿内容看,国家的思路是,即便是产能严重过剩,也要按市场化方式操作,不会过度补贴国内市场。这对发电企业来说又将是一个新的挑战。
3 目前风电、光伏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3.1 我国风力发电行业发展预测
根据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风电装机将达到1亿千瓦,2020年达到2亿千瓦。
3.2 我国光伏发电行业发展预测
根据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2015年太阳能发电装机2100万千瓦,2020年5000万千瓦。
3.3 分析判断
(1)新能源发电行业长期发展趋势向好。根据前面的预测分析进行测算,从目前到2016年底,我国风电和光伏装机容量增长较快,新能源发电行业长期发展趋势向好。
(2)我国风电和光伏装备制造有效产能将更为集中。我国风电和光伏设备制造产业已拥有了完整产业链、较低生产成本和一定的规模效应,是我国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行业之一。但随着发展初期暴利的消失,未来行业竞争将对技术水平、资金实力、企业管理等提出更高要求,行业资源将向大型企业集中,新能源发电的成本与传统发电成本差距将逐步缩小,行业竞争力日趋明显。
(3)风电、光伏发电等发展将更加规范有序。国家能源局出台了有关规范风电项目审批制度的管理办法,意图收紧地方审批权。根据办法规定地方政府在核准装机容量在5万千瓦以下风电项目之前,须拿到国家能源局的复函,否则不予通过。政府各种配套政策的出台及完善使各路开发商进入此领域更加谨慎,从一定程度上规范了风电、光伏发电发展脉络。
4 风电、光伏行业发展建议
4.1 积极推动支持风电、光伏企业发展的政策制订
各相关方应找出影响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推动有关部门制订扶持行业发展的布局、规模、电价、并网等具体政策,并适时联合国家能源局启动电网运行机制创新研究工作,解决风电并网和弃风问题。
4.2 大力支持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助推光伏企业走出大幅亏损和产能堆积的困局
目前美国的“双反”的裁定,已使光伏行业面临巨大的危机,而我国国内光伏发电市场仅为开发初期,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仅为德国的1/9,发展空间巨大,同时由于光伏组件的大幅下跌,光伏发电企业的成本也相应下降,效益相对较好。大型光伏企业应寻求政府、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同时大力开拓内需,为剩余产能找出路;光伏发电企业应抓住机遇大力发展,以促进光伏发电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化解光伏行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解决。
4.3 拓展境外新兴市场
国内企业应瞄准亚非拉等地区资源禀赋好、政策措施到位的新兴市场,加大新能源行业的投资、EPC总包、并购等多种方式,开拓“蓝海”领域。
4.4 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风电和光伏设备制造企业通过优胜略汰,使有效产能适度集中
鉴于全球光伏市场和我国风电市场放缓的预测,我国光伏和风机设备行业仍将处于激烈竞争、盈利下滑时期。在核心技术、产业链等方面具备竞争力的企业抵御风险能力较强,具备一定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行业企业的优胜劣汰,使有效产能适度集中。
4.5 新能源发电企业内部资源更加倾向效益好,发展潜力大的项目
为促进了风电规模化发展,过去提倡建立大基地融入大电网,随着风电近年的高速发展,此模式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并网送出困难,事故频发。近来,风电开发呈现向国家倡导的分散式开发和由内陆向沿海推进的趋势。从地域看,海上风电开发区域均为沿海地带,而这些区域集中了我国用电负荷大的省份,在电力传输上,只需要考虑将电从海中送上岸,较陆上风电的“千里送电”,一来大大减少了电力的损耗和衰减,二来也省下了大规模建设特高压输电线的投资。各个大型新能源发电企业将从追求装机容量的粗放式发展逐步向效益优先的方向迈进。
4.6 加强新能源产业前瞻性问题研究
各新能源企业应进一步密切与能源局、国家电网和电规院等部门合作,加强对分布式能源、海上风电、聚光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等新技术、新领域的研究,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和重点,拓展国家能源战略和行业发展的能力。
5 结语
风电和光伏发电等新能源的开发势在必行,虽然目前行业发展的态势不容乐观,还存在很多观念和技术上的约束,但笔者相信,通过多方的努力,风电和光伏发电行业必能迎来发展的春天。
参考文献
[1] GWEC. Global Wind Energy: Solid Growth in 2012[EB/OL].http:///wp-content/uploads/2013/02/GWEC-PRstats-2012_english.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