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能源的社会效益范文

新能源的社会效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能源的社会效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能源的社会效益

第1篇:新能源的社会效益范文

为此,《广告主》杂志特邀各方人士共同探讨工业企业的绿色、低碳营销之路如何前行。

富士施乐:

绿色办公,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面对全球变暖的社会问题,作为具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富士施乐提出了绿色办公解决方案,不仅解决了打印机、数码多功能机等办公设备的节能环保问题,更能全面降低办公事能耗。为了支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富士施乐提出了到2020年将客户的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削减700万吨的目标。在整个作业流程中,富士施乐通过听取客户意见,了解客户业务中存存的问题,提出了重新设计并重新定义工作空间和工作方式的概念,力争实现环境保护和业务增长的平衡。

富士施乐(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兼CEO徐正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富士施乐(中国)是一个以销售为主的公司。从传统的产业链来看,公司既没有采购,也没有生产,但是我们也在为节能减排做出自己的努力,并且已经开始以全球的纸张、电和汽油等的消耗量作为具体指标,制订出了相应的目标。我们会言行一致,要求员工做到的事情,高管必须率先做到。这不仅是一种的承诺和率先垂范,同时也是对员工的环保、减排意识的加强。

爱国者:

转战新能源领域,是责任也是商机

中国数码第一品牌,爱国者也转战新能源领域,高调宣布与国内著名的太阳能企业英利集团联姻,致力于绿色节能事业。2010年5月,爱国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成立,并由爱国者副董事长高出任CEO。公司目前的规划是以LED、光伏太阳能等作为切入点,但爱国者的重点并非生产节能灯等产品,而是通过整合技术,推出合同能源管理服务。

高吉吉表示:低碳对于爱国者而言不是在做一场营销,这是爱国者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做出的战略选择。公司品牌文化中的“爱国、民族产业、责任”等关键字决定了爱国者的选择,新能源方向对公司而言不仅仅是责任感,也意味着巨大的商机

第2篇:新能源的社会效益范文

关键词:环境问题;低碳经济;国际贸易规则;内涵及策略

发展低碳经济是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如今欧盟已经明确将低碳经济作为其新世纪展现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美国也已将生物燃料、页岩气等新能源作为实现其经济发展和出口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也努力发展低碳经济,在共同保护地球环境的同时也力图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便是规则的制定,“无规矩不成方圆”说明了规则的重要性,为实现低碳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制定必要的国际贸易规则。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的提出最早是英国政府2003年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其的提出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低碳经济是指通过制度、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以及新能源开发等手段减少高碳能源的消耗,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兼顾的一种新型经济发展形态。

二、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

1.扩展国际贸易规则及内容

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之一是扩展国际贸易规则及内容。发达国家凭借自身在新能源应用体系方面和产业技术方面的优势在国际贸易的各经济活动中将国际贸易与低碳经济联系起来,是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最首当其冲的影响。如当前衍生的新型低碳概念“碳国际标准”、“碳关税”等,这些新名词实质上是将一些发展中国家排除在外,尤其是在低碳发展这一方面做得相对不足的国家,从而达到促进本国经济发展、提高本国产品和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和维护国际贸易的目的。

2.促进新兴产业的出现与发展

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之二是促进新兴产业的出现与发展。新兴产业的出现和发展是随着新兴科技成果和技术的发现而进行的,现今的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海洋、信息、生物和电子等新技术。低碳经济的出现和发展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出现和发展,尤其是新能源产业。新能源主要包括地热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聚变能和海洋能等,其在应用的过程中极少产生污染,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能够兼顾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3.使国际贸易格局出现新变化

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之三是使国际贸易格局出现新变化。发展低碳经济,大量运用环保、清洁的新能源能够改善以往运用传统化石能源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推动人类经济发展能源体系的根本改变。此外,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实力较强,发展低碳经济的条件更为成熟和设施技术更为完善,因此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走在世界各国的前端,这成为发达国家在制定低碳经济国际贸易规则的优势,使得低碳经济国际贸易规则能够符合本国发展利益,能够维护其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且长期领先于众多发展中国家。

三、我国应对低碳经济的策略

1.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低碳化

调整产业结构,推进我国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我国应对低碳经济最基础的方针。我国过去注重第一、二产业的发展,但如今第一产业经济效益不高,第二产业环境污染严重,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影响较大,不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因此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共赢发展。政府应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利用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限制碳排放量高的产业的市场准入,减少和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低碳化,以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政府应鼓励发展低碳产业,利用财政政策鼓励、引导和支持低碳产业的发展,如文化产业、旅游业、生态农业等。

2.加大研发力度,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发展低碳经济,必须加大对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方面的技术能够降低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成本,以及保证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标准符合国际标准。低碳经济作为新事物,符合经济发展和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因此拥有先发优势是非常重要的。我国加大对低碳方面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能够为我国的经济增长带去新的增长点,此外,还有利于我国环境的保护和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3.建立健全低碳经济法律法规体系

发展低碳经济,需在其发展战略的领导下,建立健全低碳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相关的鼓励发展低碳创新、进行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相关的政策,以及明确禁止一些不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行为。石油、天然气是我国如今主要使用的能源,但我国在石油、天然气等方面的能源单行法律和能源公共事业法方面的法律都较缺乏,导致我国能源与环境的协调不够畅通、不够全面,因此政府应加强能源立法工作,提高相关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4.进行宣传引导,提倡低碳生活方式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应提升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发挥其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尤其我国作为人口大国,我国人口基本占全球人口的四分之一,人民群众的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尤为突出,因此政府应在全社会范围内对低碳经济进行大力宣传,使人民群众能够明确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进行科学的、合理的和有意识的引导,使人民群众形成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和绿色经营的理念。对人民群众进行宣传引导,提倡其实行低碳生活方式是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四、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低碳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其必将使得贸易条件、贸易市场和技术竞争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其必将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今后的经济发展方向。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产生一定影响,我国作为国际贸易的一部分自然也受到影响;反之,我国作为世界各国这一整体中的部分,我国应对低碳经济的策略同样能够被世界其它各国借鉴。总而言之,低碳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善与保护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进行兼顾。

作者:刘佳佳 单位: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丽.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J].财贸经济,2014,09:114-123.

[2]郑峥.国际贸易规则视角下低碳经济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J].商业经济研究,2016,06:145-146.

第3篇:新能源的社会效益范文

1、新能源发电方面的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电力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使得能源危机问题越来越严重。而且,还造成了大气污染,破坏了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不利于生态平衡的维持。为此,缓解能源紧张,加强新能源的研发刻不容缓。目前,在新能源发电过程中,风力发电、生物发电及光伏发电等受到了高度重视。由于新能源具有不稳定性,随机性较强,不利于能源的开发。而将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运用到新能源发电领域中,便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促进我国新能源的开发。

2、智能电网领域的应用

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电网开始走向智能化、现代化,为了进一步确保电网系统的安全性,我们一定要加强智能电网的研究,从而提高我国电网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有待提高,处于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为此,我们要将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运用到智能电网中,促进智能电表的广泛应用,方便供电企业通过智能电表了解用户情况,并为用户提供人性化服务。

3、电气牵引方面的应用

电力牵引主要指运用电能为轨道提供运输动力,依靠电力系统来当作电源,同时也广泛的应用到生活中。以往运用燃机驱动,现在将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运用到电力驱动系统中,为轨道运输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虽然如此,由于供电系统是相对独立的,成本花费较高,而且在机车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信号波对电力系统有一定的不良影响。为此,我们在运用过程中,要注意做好抗干扰措施,避免系统受到破坏。

4、在电气节能方面的应用

随着能源的日益紧张,节能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将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运用到节能中,运用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变频调速装置来达到电气节能效果。变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变频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将变频器运用到电气节能中,不仅能够降低企业成本,还能够有效的发挥节能效果。

5、定制电力技术

定制电力技术是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与控制技术的有效结合,主要是为了确保电能的供电质量,有效的满足用户的电力需求。在人们的生活工作中,不仅对电能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且对供电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进一步保证供电质量,预防供电问题的发生,我们就要将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运用到电力系统中,也就是指定制电力技术,通过静止无功发生器装置的使用,来调整电压的稳定性,确保供电质量。

二、总结

第4篇:新能源的社会效益范文

>> 汽车装修的产业链 CIAPE:汽车全产业链盛宴 掘金汽车产业链 产业链上的绿色之舞 如何打造绿色产业链 绿色发展理念视域下的绿色产业链 高能电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新秀 汽车产业链机会在哪里? 资本流向汽车产业链两端 哥本哈根峰会和汽车产业链合 汽车产业链构成及启示 SGS汽车服务健全整条产业链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全解析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全扫描 汽车产业链需要新的模式 成都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发展思路 绿色产业链激活东营“北大荒” 推行“绿色展览”需要产业链的协同 践行低碳:蒙牛打造绿色产业链 绿色生态产业链开辟蒙牛新局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福特汽车绿色产业链 福特汽车绿色产业链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王采奕")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社会效益:福特汽车支持中国民间环保事业,通过使用再生材料和新技术优化汽车生产环节以节能减排。

企业竞争力:通过一系列环保活动以及生产中坚持绿色环保,福特汽车与环保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既提升了品牌形象,也获得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作为世界最大的汽车企业之一,福特汽车公司长期以来致力于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汽车厂商。面对汽车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福特汽车选择以绿色环保为其CSR的切入口,并将绿色理念贯穿到整个企业之中。

2012年,福特又一次启动了“福特汽车环保奖”支持中国民间环保事业,还推出了“绿色晋级”计划来帮助面临转折期的中国草根环保组织。自2000年起,“福特汽车环保奖”已经资助了278个优秀的环保组织和个人。截至2011年底,“福特汽车环保奖”总计授予奖金1260万元人民币,共有278个中国的优秀环保团体或个人获得了奖金资助或提名鼓励,超过320家民间环保组织接受了能力建设培训。而由此奖项衍生而来的“绿色晋级”计划,也体现出了福特对支持中国民间环保事业一贯的关注与承诺。

许多企业CSR的追求都是单纯的公益意义,而福特汽车则将绿色环保这一理念直接同整个公司的产业链融合,减少生产和驾驶汽车对环境的污染,推动着福特汽车不断“变绿”。

中国重庆生产新福克斯的新工厂的整体设计和布局便处处体现着节能环保的理念。所有屋面都采用反射的涂料以降低厂房的热负荷,并采用了自然照明和新型节能灯具。在建造厂房时,道路和建筑的部分地基利用了原场石材。此外,厂区所有的生产生活废水经过工厂内的废水处理站处理后,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并且最大限度回收利用,同时收集雨水用以绿化。

第5篇:新能源的社会效益范文

关键词: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实践教学;远程监控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7-0004-02

近年来,能源科技日新月异,风电等新能源快速发展,新能源领域的人才培养日益受到政府、高校和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1]。2011年教育部批准设置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专业(080503T),全国许多高校纷纷增设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2012年原有的风能与动力工程和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合并统一调整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如何办好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的新专业是一项全新而艰巨的课题。作为传统能源特色高校的风电等新能源学科和专业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由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调整转变过来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面临诸多现实和复杂的研究课题[2],正在进行中的新能源专业人才培养应该予以及时解决。本文将结合校企共建远程监控中心建设项目的实践,探索一种新型的实际教学模式。

一、新能源专业校外实习面临的挑战

新能源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是一项十分紧迫的F实任务。新能源专业直接面对新能源产业的生产一线,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性,实践教学必须与生产实践相结合,需要有良好的实验环境和实践基地[3]。学校办学应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加强校企双向调研,优化新能源专业设置及相关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学计划,共同培养出更多符合企业需要的高素质的实践型人才。在长沙理工大学的新能源专业的培养方案中,有两次校外集中实习和两次校内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探索有效可行的实践教学模式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风电专业校外实习面临较大的实际困难。长沙理工大学开设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面向风力发电生产一线,实习单位主要为建成运行的风电场,而当前周边的风电场大都建在远离市区的山顶,风电专业学生实习路途遥远、费用高、费时长、交通不便、安全隐患重重,而且风电场一般不能为集体实习的师生提供住宿和饮食条件,生活极为不便,给校外实习的经费、实习时间、安全、住宿和生活带来很大困难,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习效果。为了破解这一难题,结合智能风场和互联

网+行动计划,学校在产学研合作的基础上,开创性地探索校企共建远程集中监控平台,探索校企联合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二、校企共建风电远程集中监控平台建设的

可行性分析

远程监控技术成熟。现代远程监控与诊断模式是随着通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而产生的[4],其特点是现场的采样设备将各种传感器获得的设备状态信息转变成数字信号后,通过网络传送给远程诊断工程师[5]。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远程实时监控系统不仅可以实现异地控制,也可实现多风场大范围的资源共享。采用无线通信技术为安装具有开通快捷、维护迁移方便、造价低等优点的监视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已经运行使用多年,技术成熟、性能稳定可靠[6]。

校企共建远程集控平台和校企双方经济效益显著。将新能源发电远程监控中心建在学校校区,企业可以节省房屋建设或租赁费用;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相关资源和校区内完善的生活设施,降低运行成本和员工的生活成本。另外,企业投资建设新能源发电远程监控及仿真中心,学校则可节省新能源发电远程监控中心的建设成本;新能源发电远程监控中心由企业对其进行运行维护,学校还可节省新能源发电远程监控中心的运行维护成本。

这种模式能充分发挥新能源发电远程监控示范效益、人才培养效益、科研效益、社会效益。学校在全国电力行业特别是中南地区电力行业有一定优势,为企业的相关业务向中南地区电力行业推广有一定较好的作用。人才培养效益主要是为学校能源类本科生提供认识实习、风电场运行与维护实习、风电机组远程监控实习基地;为研究生提供新能源技术领域的课题研究机会,特别是风电场远程监控和故障诊断的机会。在新能源发电远程监控建设和运行中开展科研合作能使校企双方共同受益;新能源发电远程监控与仿真中心建成后,可以对湖南省新能源发电进行监控和故障诊断,对相关人员技术提供培训服务,还可作为示范中心向全国相关单位推广。

三、新能源校企共建共享新模式的构建

学生在校内能借助“远程监控”完成运行跟班实习,充分利用多风场、多机型和多种风资源状况的实时运行情况,全面提高实习效果。建立一套具有统一软、硬件架构平台的集中监控系统,满足新能源自身监控需求及企业对所辖风电场、光伏电站的集中监管、调度控制,为新能源领域相关教师及工程技术人员提供科研平台。

随着装机容量的快速增长,以及电网公司对风电场、光伏电站调度规划的需求,企业在借鉴国内外风电集中监控系统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具有统一软、硬件架构平台的集中监控系统,可以满足新能源自身监控需求,同时公司可对所辖风电场、光伏电站的集中监管、调度控制,实现湖南区域风场群、光伏电站群的远程监控和管理。企业还充分利用学校能源动力学科的优势,合作开展新能源发电领域科学技术研究,以及开展下属企业新进员工开展业务培训。

这种模式能很好地破解实践教学难题,全面提升专业办学水平。在整合学校特别是能源动力工程类学科现有技术机构、设施设备、人才队伍的基础上,建成新能源发电远程监控与仿真中心、新能源发电远程监控与仿真产学研基地,以及“新能源发电远程监控与仿真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实行统一的运行管理机制,从而大力提升学校新能源发电远程监控与仿真中心水平,推动学校新能源发电技术领域科学研究、学生实习、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保障学校新能源发电技术大学生校内实习基地目标的顺利实现。

四、新能源远程监控中心建设的内容

根据项目建设目标,拟建的“新能源发电远程监控与仿真中心”建设内容主要分为“新能源发电远程监控平台、新能源发电实习实训平台、新能源发电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平台、学术交流与培训中心”等四个主要部分。

1.新能源发电远程监控平台。主要由企业负责建设。根据公司的发展规划,该平台将纳入该公司下属十余个能源开发项目,总规划容量达1000MW以上。具体建设内容分为软件、硬件两大部分。软件部分包括大容量实时/历史数据库、报表系统等;硬件部分包括采集设备、存储设备、传输设备、互联互通设备等。

2.新能源发电实习实训平台。主要由学校负责建设。利用该平台可对在校学生开展各项实践教学活动(包括认识实习、运行实习、仿真实习、毕业实习、新能源综合实验、创新性实验、课外科技活动等),年均达1000人次以上。具体建设内容包括场地建设、相关设备及仪器仪表建设、师资队伍教室、文档资料建设等。

3.新能源发电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平台。校企合作共建科研和实验平台,对新能源发电的关键技术难题(如新能源发电并网技术、先进控制技术、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风资源评估及风功率预测技术等)联合攻关,合作开发科学研究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场地建设、专用工具和仪器仪表、测试及分析软件等。

4.学术交流与培训中心。主要由学校负责建设,可承接企业员工培训、相关教师的工程化锻炼及业内学术交流等,培训人工年均人次数达50人次以上,每年教师赴企业进行工程化锻炼3―5人次,每年不定期举行多场次以上学术交流活动。建设内容包括培训教室、会议中心等场地建设、培训计划制订、培训教材编写、工程案例准备等。

五、新能源专业多环节实践教学的效果

在中心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研究新能源实验课程、核心R悼纬痰目纬躺杓啤⒎抡媸迪啊⑷鲜妒迪啊⒃诵惺迪昂捅弦瞪杓频然方诘牡髡,实验室和实习条件的建设方案等。这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内容:新能源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和环节的研究、省部共建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实验室功能的调整与改造、新能源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质量标准的研究、新能源新增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方案研究。利用笔者所在高校“电力生产与控制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优质资源,高标准建设新能源发电过程仿真实验室。

产学研结合不仅是新能源这样的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能使学校学科和教学受益,同时也应做足做实让企业获利,实现双赢,这样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效能。本文不仅为高校新能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一种新思路,也为企业的校企合作提供有用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李俊峰,蔡丰波等.2014中国风电发展报告[R].2014.

[2]陈建林,陈荐.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

式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22).

[3]饶政华,廖胜明.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J].中国大学教学,2015,(3).

[4]Ahmed Mohamed A.,Song Minho,Pan Jae-Kyung,Kim

Young-Chon.Remote monitoring with hierarchical

network architectures for large-scale wind power

farms[J].Journa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2015,(3).

[5]赵飞.风电场远程集控中心的设计与应用[J].科技展

望,2015,(9).

[6]Park Joon-Young,Kim Beom-Joo,Lee Jae-Kyung.Dev-

elopment of unmanned remote monitoring system

第6篇:新能源的社会效益范文

价值工程的目标是在最低成本控制之下,使产品的功能尽可能达到完备并延长使用寿命。产品的成本包括生产成本、使用成本和维护成本组成,各种成本的减少与控制都在价值工程预算之列,因此,要是产品的成本预算最小化,降低成本这一举措应贯穿于产品整个寿命周期。延长产品寿命周期是优秀企业的良心所在。在商业主义价值泛滥的今天,多数企业已被商业利益蒙蔽了双眼,推出一款又一款所谓的“创新”产品,诱导消费者不良消费,一方面造成大量财富在无形中被消耗,另一方面有产生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这样的双生怪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关注全球生态环境和人类未来发展,现阶段将价值工程引入设计范围、全球大系统的运作显得尤为紧迫。

2价值工程在未来设计中的应用

影响设计的因素众多,除了功能与审美这样的显性因素外,还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隐性因素的制约。利用价值工程对设计方案进行比较,以往主要是进行成本对比、功能对比,现在侧重点应更多考虑产品使用时异己废弃后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提升设计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价值,这样产品的最终价值也就会体现在长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在设计中应用价值工程,对增加产品寿命和资源合理配置,减轻环境污染均有重大意义。设计“为人服务,以人的需要”为基本出发点,好的设计理解人的特点,与人互动交流。假如一切只为人自身需要而不顾及其他,那必定会有灾难性的后果等待着人类。现在多数设计师已经有了危机意识,但设计实践中却依然扭转传统“以利为本”的设计观。当今我们迫切需要确立一种整体的设计观,把人的需求、人机工程学和环境资源因素有机融合、综合考虑。“设计不仅设计了空间本身,而且设计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空间之间的关系,也设计了人的生活方式。”

工业革命带来经济飞速发展,社会极度繁荣,人们生活水平极大提高背后的代价是自然资源日渐枯竭、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这些问题的产生,本质原因并不在于物质技术本身,而在于人类整体设计上的失衡,没有把人性化的理念系统地贯穿到人类的一切创造和设计活动中。”事已至此,是时候考虑未来设计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了,有人已敏锐地洞察到人类已经进入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历史上新型通信技术与新型能源系统的结合,预示着重大的经济转型时代的来临。”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蒸汽动力开启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迎来了不同于以往的全新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煤炭和石油为主要能源,进入了电力与石油并存的电力时代,火电占据世界电力的大多数,交通工具的供给能源则是石油的天下,煤炭石油燃烧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它们在地球上的存储量日益减少的现实成为人类未来发展的致命要害。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人类急需找到新能源,并且这种新能源是可再生的。太阳能、风能、潮汐、地热、生物能等是目前发现的主要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是地球上最为充足的能源,且是大多数地方都能发展的能源。在找到太阳能这一新能源后,怎样获得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难题。

其实每一栋建筑都是一个潜在的小型发电厂,在建筑的顶部按住太阳能发电机,这样收集的电能不仅自己使用有余,还能供给他人。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数百万建筑———包括家庭住房、办公楼、商场、工业园区———将会一物两用:既发挥本来功能,又能作发电厂。要想获得足够的太阳能,建筑的设计势必会做出相应调整。设计师决不能天马行空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设计建筑,当今建筑注重外部造型、营造视觉冲击的设计趋势必须改变,而要为能源的获取所考虑。在设计的价值工程体系中,综合各方要素,成为新的考量标准。新能源虽然清洁无污染,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太阳不会一直照耀(雨雪天气时),风也不会一直吹,其供应令人担忧,多半是间歇式供应,因此,十分有必要对可再生能源的存储技术进行研究。

据目前研究结果显示,氢气可能成为可再生能源长期储存的介质。我们知道,通过电解氢气可以从水中分解出来,但问题又产生了:我们用新能源而获取的电能去分解水中的氢气、氧气,这是否划算呢?除了工程技术本身的难度外,价值工程也该发挥适当作用。继续试想,假如储存这一难题得以解决,那么接下来面临的就是实际应用了。很有可能会在汽车上大规模应用该技术,不仅成本降低,而且会大大改善全球生态质量。要抛弃以往采用汽油为燃料的汽车绝不是件易事,期间的困难难以想象,设计出节能的、采用新能源的汽车也许是设计师、工程师们现在就应该着手的事情。

3结语

第7篇:新能源的社会效益范文

关键词:新能源产业;税收;激励政策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9-0010-03

随着传统能源的不断减少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新能源逐渐得到了许多国家的重视,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更为新能源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世界各大经济体都将发展新能源作为刺激经济复苏的重要选择。对中国而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2009年底,新能源产业被确定为中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发展新能源产业对于中国优化能源结构,实现低碳经济,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能源产业发展需要税收优惠政策激励的原因

近几年来在整体上,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得到各地大力支持,各种投资投入不断增加,市场规模有所扩大,正成长为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但是这个新兴产业的稳健快速发展离不开税收优惠政策的扶持。

首先,新能源产业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一般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科技水平情况下,新能源有不同的内容。中国目前将新能源界定为在新技术基础上,系统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如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等,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树立,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也可看做新能源技术的一种形式。相对于传统能源产业,新能源产业具有污染少、技术层次高和可再生的突出特点,具有重要的环境意义和能源安全战略意义。新能源产业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技术创新面临很大的风险或不确定性,新能源产品开发与生产的前期投资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资金需求的门槛较高,投资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产业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性,而且产品推广应用的初期成本也比较高,使得新能源产业在短期内经济效益不明显,需要政府的引导。从经济学角度看,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动力之一是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基础研究是一种公共物品,导致私人企业的创新不足,加之新能源产品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保障能源安全,具有正的社会效益,因此新能源产业是具有正外部效应的产业,它的初期产业发展不能单纯依靠市场行为,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其次,从目前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现状看,新能源产业发展存在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根据2011年新能源国际峰会上的全球新能源企业五百强榜单,尽管中国新能源企业以172家成为上榜企业数量最多的国家,但从上榜企业的规模来看,五百强榜单中排名前十的企业,中国仅有一家,这反映出中国新能源企业虽然发展很快,但在企业规模和行业影响力方面与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着相当差距,还沒有形成规模化生产,更别说实现真正的产业化。在技术上,新能源产业发展层次较低,沒有形成真正的核心技术,不具备跟国外新能源企业产生强有力竞争的核心竞争力。

综上,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导向和鼓励。税收激励政策作为主要发达国家鼓励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也是中国政府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有必要制定细致的、系统的税收激励政策来帮助新能源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创造市场需求,形成真正的产业化。

二、中国新能源优惠政策现状及其评价

中国流转税和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中直接或间接地含有部分有利于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在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方面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但这些政策存在各种缺陷,并不利于新能源产业的长远发展。

(一)中国现行新能源税收优惠政策

现行税制中涉及到关于新能源产业的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流转税和所得税方面。

1.增值税方面的优惠政策缺陷

自2009年1月1日起,国务院规定购进符合条件的固定资产所含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抵扣,这一增值税转型有利于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除此之外,专门针对新能源产业的增值税税收优惠则比较少。财税[2008]156号《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和财税[2008]167号《关于再生资源的增值税政策的通知》中有部分内容规定了鼓励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促进环保等政策措施。其中包括:以垃圾为燃料生产的电力或者热力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的政策;销售利用风力生产的电力和销售自产的以煤矸石、煤泥、石煤、油母页岩为燃料生产的电力和热力实现的增值税实行即征即退50%的政策,其中煤矸石、煤泥、石煤、油母页岩用量占发电燃料的比重不低于60%;销售自产的以废弃动物油和植物油为原料生产的柴油实现的增值税实行先征后退政策。增值税方面仅对部分行业有较详细的征管办法,如电力行业。

2.所得税方面的优惠政策缺陷

第8篇:新能源的社会效益范文

5年500亿元授信额度助创新

市科委与国家开发银行北京分行正式签署协议:签约金额500亿元,5年内每年提供100亿元授信额度。

据市科委副主任朱世龙介绍,此协议是为了解决国际先进技术引进和产业化所需资金问题。按照合约,双方将每年发出100亿元以内的授信额度,用于支持北京的国际化创新合作项目。

“有个形象的比喻,科技是‘从0到1’,产业化则是‘从1到10或者100’,二者结合,才能让新技术真正变成经济社会效益、生产力。”市科委国际科技合作处处长陈宁解释道。据介绍,500亿元的合同资金,科委不会截留一分钱,将全部用于资助国际化创新合作项目。

此次科委与银行的合作,最大的优势是解决了科技创新与金融支撑的对接。市科委将负责筛选、评估、推荐有前景的国际化创新合作项目;银行则根据专业的金融知识,结合科委推荐信息,及时给予合作项目金融支持。

下一代电视机定价权在中国手中

“今后的电视屏幕,可能只有两毫米。”见记者不太相信,投资人杨奇又重复了一遍,“没错,是毫米。”他投资的北京彩比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与美国公司签订了“大尺寸新型显示设备和工艺技术产业化项目”合同,标志着一项新的产业在北京落地。

经历了阴极射线管、等离子显示、液晶显示等技术之后,平板显示技术正向大面积、超薄、低成本、柔性等方面发展,而OLED是全球公认具有革命性的显示技术之一。这种显示板的能耗,也将大幅度降低。不过,目前全球OLED显示产品市场主要是被韩国占领。

今年杨奇的项目将在北京建厂实现量产,更让杨奇兴奋的是,在这个国内市场超千亿元人民币、全球市场超千亿美元的新产业中,他的投资将让中国、北京拥有发言权。

“以前总说国内彩电企业为外国企业打工,几乎没有利润,是因为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企业技术负责人说,“下一代电视机的定价权,会在我们自己手里。”

据介绍,在市科委大力支持下,该公司通过国际技术转移合作,采用技术引进吸收和再创新相结合的道路,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核心技术,并成功打破外国的设备和工艺技术垄断,大大降低国内面板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今后,这家大尺寸新型显示设备公司,将向面板厂商提供设备和工艺技术,并帮助国内电视面板厂商进行技术升级换代。

能源与环保成技术转移热点

新能源汽车专场、新能源技术对接专场、低碳环保专场、世界能源研讨会、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专场——在2013北京跨国技术转移大会举行的16个专场活动中,能源、低碳环保等占据了至少5个。

据了解,大会安排两场大会专题讨论,举办全球创新高端论坛、国际技术转移协作网络年会、中意技术创新专场等3场平行会议,并针对不同领域安排16个专场项目沟通与对接活动。这些活动预计将实现超过1000次的项目对接,而能源、环保领域的对接项目,有可能超过一半。

第9篇:新能源的社会效益范文

关键词:工民建;节能技术;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使得节能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话题,在建筑工程中更是如此,许多商家把施工单位的节能技术水平作为评价标准,这不仅是因为节能技术能为商家节省成本,更重要的是节能技术符合现代社会的趋势,是解决能源问题的有效途经。

一、工民建筑中节能施工技术的意义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能源的支持,建筑行业作为基础行业对能源的需要量更大,现在各国的竞争焦点逐渐集中于能源上。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工业的发展,能源是工业最为需要的原料之一,但目前我国能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甚至部分资源必须依靠进口维持供给,这无疑将会成为经济发展的阻力[1]。可见,节能技术的实施不仅会给建筑商带来经济效益,而且会给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首先,建筑中节能施工技术是把节能环保理念加入建筑行业的一个重要体现,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在环保中要顾及建筑工程的特殊性,运用土木工程等原理,同时在建筑中要有人文意识和环保意识,不可滥用资源。其次,节能施工技术是对施工单位提出的新要求,可以促使施工单位对施工技术作研究,改善施工方法,提高施工质量,进而提高整个建筑行业的施工水平。再次,节能施工技术的要点在于挖掘新能源,对于可循环利用的资源进行多次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并寻找其他可代替不可再生资源的方法,减少对资源的依赖。

二、节能施工技术在工民建筑工程技术上的运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施工单位也必须研究新的更科学、更环保、更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施工方法,如果施工方一味采取传统的施工方法而不知改进,最终会被社会淘汰。关于工民建筑工程中能源选择以及运输的新技术,有如下几种:

1、对太阳能技术的运用

节能技术的展开首先要对能源的本质作分析,太阳能是各能源的最终来源,而且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的,只要开发出利用太阳能的技术就可以减少其他能源的使用,并可以利用太阳能作为传输其他能源的载体,减少能源在运输过程中的消耗[2]。太阳能作为一种新能源,不像其他能源那样储存量有限、污染严重、利用率低,越来越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比如航空技术中太空站的建设主要是利用太阳能作为能源来源。民工建筑中对太阳能的利用包括太阳能的汇集,太阳能的转换和太阳能的散热等一系列技术,涵盖建筑技术和能源开发技术,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不仅体现了技术开发的实用性,还体现了技术实施的安全性,符合现代能源开发的新要求。不过,现在对太阳能的研究还不很成熟,许多技术难题还没有攻克,利用太阳能也有诸如技术投入过高、对自然环境依赖较大等不便的地方。

2、风能的技术在工民建筑工程上的运用

风能也是自然界的另外一种可再生并且无污染的能源,在风力较足的地方可以把风能转换为电能,这样可以与太阳能形成互补,利用两者的不同特点为施工提供能源。风能依靠的是风,太阳能依靠的是太阳,在风力较小而天气晴好的时候可以利用太阳能,在风力较大而太阳不足的时候又可利用风能,两者交换使用以确保施工的连续进行[3]。

3、地热能的运用

地热能与太阳能和风能不同,它本身就是热能,储存在地表下面的岩浆中,具有巨大的能量,地震和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多数是由于地下的热能运动不均匀产生,地热能的开发不需要经过转换就可直接利用,可见地热能的利用较之太阳能和风能更为划算。不过,作为一种新能源,地热能还处于待开发状态,有待于科研人员继续研究,特别是在抽取和运输方面开发难度较大,必须保证安全。目前在建筑行业主要把地热能用在供热方面,比如温泉,利用方式单一,利用得不够充分,需要加大对地热能的开发,以更好地为工民建筑服务。

三、工民建筑工程施工节能技术创新发展的路径

工民建筑工程中引入节能技术是环保理念、低碳经济在建筑行业的体现,大多数施工单位都想摒弃耗能高、污染大的传统施工方法,但另一方面,节能技术带来的过高成本和技术难题又让建筑单位望而却步。为扩大节能技术在建筑中的适用,改进施工技术,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在施工人员中宣传节能技术,强化其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环保不仅是施工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使施工人员从思想上重视节能技术的运用。第二,在节能技术方面要增加资本投入,加大研究力度,以完善节能技术。我国对工民建筑中的节能技术研究还不够深入,节能理念也是近年才提出,许多技术难题还没有解决,这无疑抑制着节能技术的应用。我国建筑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单就建筑理论而言已经很成熟,如果能在节能方面能开发出新技术加以配合,将极大地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第三,参考其他节能技术先进国家的做法,并加以借鉴,当然在实际操作中要因地制宜,不能完全照搬照抄,要以我国当前的经济水平和现实情况为背景,以此来发展我国建筑中的节能技术。

四、结论

总而言之,工民建筑施工中引入节能技术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建筑行业提出的新要求,做好节能工作可以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工民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在建筑理念上重视环保,重视节能技术的开发,在施工中不畏科技难题,勇于探索,致力研究新技术,大力运用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提高施工中的节能水平,以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并促进工民建筑施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国玉,孟繁丽.谈工民建施工节能措施[J].科技资讯,2011(08):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