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食物链特点范文

食物链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食物链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食物链特点

第1篇:食物链特点范文

电脑连接wifi显示无internet

1.WiFi本身的问题。如果连接WiFi后用不了,有可能是WiFi本身出了问题,如线路接触不良或者松动了,还有可能是路由器过热或者损坏。这个问题可以通过用手机来连接WiFi,从而进行排除是否WiFi本身出了问题。

2.宽带欠费。如果WiFi突然用不了,可能是宽带欠费了,可以在手机登录相应的营业厅去查询是否欠费。如果是欠费了,直接缴费然后等待网络重新连接即可,如果不是,那就排除这个原因。

3.WiFi信号弱。有些电脑连接上信号较弱的WiFi,是不能顺利上网的。这个时候可以将路由器的位置移动到与电脑更近的地方,或者安装一个WiFi信号增强器,用来增强WiFi信号。

4.电脑系统问题。有可能是电脑的系统出了问题,也可能是网卡坏了。这个时候可以试着自己设置一下IP地址,一般将IP地址设置为自动获取即可。此外也可以检查一下是不是CPU过高,过高可以关闭一些程序试试看。

笔记本电脑显示不出wifi列表

1. 打开“开始”菜单,打开“控制面板”,选择控制面板右上角的“小图标”;

2. 找到“Windows 移动中心”并点击打开它。如果您的无线网络处于关闭状态,点击“打开无线”按钮,无线图标将会显示在无线网络列表中;

3.右键点击桌面上的“计算机”图标,选择“计算机管理”,然后选择“系统工具”—“设备管理器”—“网络适配器”;

4. 右键点击[网络适配器],在弹出的菜单列表中选择[禁用],再右键点击[启用];

5、还可以打开驱动向导等软件,安装或更新自己的无线网络驱动;

第2篇:食物链特点范文

关键词:军队财务;联勤保障;启示

世界各国由于国情、社会制度和军队发展水平的不同,其财务联勤保障模式也各有差异,改革的成效也有差异。本文就外军财务联勤保障中一些主要的特点作简要分析,以期对我军有所帮助。

一、外军财务联勤改革中的主要特点

第一,注重效率和效益兼顾。外军财务联勤改革过程中十分注重效果,一切都以提高保障效率和经济效益为基本目标。凡有利于实现这一目标的,就予以保留和深化,凡不利于实现这一目标的,就加以改革和调整。兼顾效率和效益体现的是一种“正好”的后勤观念,实现了军事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完美结合。后勤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地使用军事资源,对财务联勤保障的改革是最能反映这一目的的措施。外军的财务联勤改革,在保证效率的同时,能够马上从节约的经费数字、精简的财务组织、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等方面上反映出改革的效益,从而促进改革不断深入。

第二,不断强化财务管理体制。外军的财务联勤保障改革都比较注重财务管理体制的建设,一般都有以下特点:首先,一般都在国防部(防卫厅)设有高度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机构。其次,都有一整套严密的规章制度。外军一般都在财务联勤保障改革之初,就通过前期调研和论证,而制定了覆盖改革各个方面的规章制度。再次,部队财务管理机构、人员精简。

第三,借助信息化系统,提高管理水平。外军后勤保障经过多年的发展,电子计算机的使用率很高,从总部到部队整个后勤系统已形成以电子计算机和后勤通信系统组成的后勤自动化网络,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并且这些信息系统覆盖各个兵种。外军在财务联勤改革中,充分利用了这一优势,使财务联勤保障进入了一个新领域。目前,外军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已广泛应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网络化办公。不仅能够编制预算和监督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经费的使用效益,而且也能进行账务处理、会计报表的编制和进行经费决算的处理、工资表的编制和工资的发放,还能与地方银行和企业进行业务往来等。

第四,坚持依法理财,突出财务监督。外军十分重视财务法制化建设。注重增强财务人员的依法理财观念和执法力度,对于违反财经纪律的人,轻则处分、罚款,重则依法惩治。如美军就制定了有关军事预算的法令《国防拨款受权法》和《国防拨款法》,这两项法律直接对军事预算起着制约作用。这样不仅使军队的财务工作实现了系列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而且也根除了产生不正之风的土壤。在财务监督方面,不仅机构健全,而且制度完善。外军的财务监督机构设置规格较高,独立性较强,通常直接隶属于国防部长领导,且自成一个系统。外军各军种的监察机构设置、组织、职能和管理工作范围,都与国防系统的机构设置相适应,上下垂直领导,不受行政干预,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二、对我军财务联勤保障改革的启示

第一,财务联勤改革需要巨大的前期投入。外军通过财务联勤改革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提高了保障效率。因此,我军进行财务改革势在必行。但我军的财务联勤保障改革,不能完全照搬外军的改革措施和改革思路。通过研究外军的改革经验,我们发现部分发达国家军队如英军、德军所进行的一步到位的、大刀阔斧的财务联勤改革,是建立在军队信息化程度高、配套措施完善的基础上,并且在改革的过程中,投入大量的财力支持。我军目前仍然处在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的过程中,军队信息化程度不高,要实行对财务联勤保障的改革,首先必须要有巨大的前期投入,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健全配套措施,创造改革的环境,这个过程就目前来看,是漫长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财务联勤改革要注意承前与启后的统一。在稳定中发展、在发展中求变革是外军财务联勤改革的鲜明特征。外军在联勤改革的初期就提出了很多关于财务联勤改革的构想,这些构想都体现在外军目前的后勤转型过程中。因此可以认为目前的改革是以往的延续,延续中又存在着变化,把未来可能的任务拿到现在来做,现在其他勤务的经验也可以应用在未来财务改革上,将来还要在所取得成就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我军目前的财务联勤改革研究和财务联勤改革试点,也要符合这个规律,既是以往数次改革延续,也是为了将来更高层次的改革打基础。财务联勤保障的改革不会在一夜之间完成,应该是“一个已经开始的既有渐变又有突变的朝着某个终极目标努力的过程”。改革不会在某个时间停止,而是会根据新军革的深入而不断调整,会伴随着充满活力的新思想、新观念的产生而蓬勃发展。

第3篇:食物链特点范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掌握食物链的组成结构;认识食物链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能用食物链和食物网描述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能把食物链中的生物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能分析缺少分解者的后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食物链中每一种生物的重要性;体会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食物链和食物网描述生物间的食物关系,把食物链中的生物划为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并意识到每一种生物的重要性。

难点:认识分解者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故事情境——漾起认知微波

电子白板拉幕出示故事情节。

师:在这个小故事里,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

学生交流“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教师相机利用动画呈现吃与被吃的场景。)

师:这节课我们将学习“有趣的食物链”。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比喻只看到前面有利可图,不知道祸害就在后面。今天我们研究的是螳螂、蝉、黄雀之间是什么样的食物关系。像这样的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我们称之为“食物链”。(运用电子白板的页面折叠功能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白板拉幕出示的故事带有一种神秘感,让学生眼前一亮,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结合动态的画面,将学生由故事的情境引入科学的话题。学生在交流碰撞中认识到黄雀、螳螂、蝉三者之间食物的链接关系。

(二)个性引导——激起探究巨浪

(1)探寻简单的食物链

电子白板拉幕出示“田野”图片。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哪些生物?(用白板放大镜的功能显示浆果、田鼠和猫头鹰。)

师:你能找出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吗?

在学生发言指出“浆果被田鼠吃,田鼠被猫头鹰吃”之后,教师指名学生上台用电子白板笔以箭头形式表示出它们之间的食物联系。结合学生个性化的表示方法,教师指导:箭头指向谁,即表示被谁吃。

设计意图:电子白板呈现场景图,将这些生物放在一定的环境中,更能突显它们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放大”呈现,使学生聚焦于研究对象。学生上台用白板笔直接画出三者之间的食物关系,包括画图方式的调整,初步显现电子白板较强的交互功能,有助于学生在展示自己想法的过程中主动建构对“食物链”的理解。

师:在这条生物链中,科学家把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称为生产者,我们来看一看对于生产者的视频介绍(播放“生产者”视频)。以其他生物为食的称为消费者(播放“消费者”视频)。

学生观看“生产者”视频和“消费者”视频。

师:看完了视频介绍,谁来讲讲——在这条生物链中,谁是生产者,谁是消费者,为什么?

学生在电子白板上操作:拖动图片到右上方的空白框中,“猫头鹰”和“田鼠”将显示“消费者”字样,“浆果”将显示“生产者”字样。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群组属性”的功能,设计自主互动环节,帮助学生主动辨识“生产者”和“消费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研究简单的食物网

师:我们都知道,在同一栖息地上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动植物往往不只三种,那多种动植物生活在一起的时候,它们又存在怎样的食物关系呢?

教师继续用电子白板的“放大镜”功能在“田野”图片中显示其他生物:狼、兔子、蛇、小鸟。

师:在这样一种生存环境中,你们能找到几条食物链?请各小组讨论后,用箭头表示出来。(不同的食物链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

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上台用白板笔连一连本组发现的食物链。其他组学生补充发言。

设计意图:在食物网的概念描述中,电子白板设置的背景仍强调“栖息地”的重要性。在寻找不同的食物链过程中,电子白板充分地容纳并展示了不同小组学生的不同想法,促进学生认识到一种生物不仅仅以另一种生物为食,从而认识到栖息地中生物食物的多样性。

师:你们看,这样交叉在一起的食物链像什么?

结合学生回答“食物网”,白板呈现连线交织成网状情况;如果学生回答不出,则先演示连线呈网状,启发学生回答。

师:生物学家把这样相互交叉在一起的食物链,形象地称为“食物网”。

出示问题:在这样一个食物网中存在几条食物链?每一条食物链都是从什么开始?到什么终止?

师生小结:食物链通常从植物开始,到凶猛的动物终止。

设计意图:电子白板上一个个箭头显现的食物链是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后的反馈。学生也正是在这样的良性互动中明白了食物链的概念。继而,电子白板演示辅助学生的认识从线状的食物链自然走向网状的食物网。

(三)深入分析——掀起思辨狂潮

师:由前面的交流,我们知道,食物链的源头一般在植物,那么植物的养料又从哪里来呢?(播放“分解者”视频。)

师:在下面的这片草地上生活着这样一些生物——(白板出示:狼、蛇、田鼠、水稻、真菌和细菌、羊、草。)

学生辨识:哪些是分解者,哪些是生产者,哪些又是消费者?

学生用电子白板笔拖动不同的生物到不同的类别,正确的则留在相应方框内,不正确的则返回原处。

设计意图:电子白板交互性强的特点在这一环节体现得非常明显,学生在用白板笔操作过程中,白板的即时反馈,帮助学生认识到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区别,加深了他们对于概念的理解。

师:请把它们的食物链用不同的颜色连一连,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操作,交流。教师引导发现: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及信息传递,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联系在一起。

师:如果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没有了分解者会怎样?(点击 “分解者”消失。)

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小结:如果没有分解者的作用,地球上的动植物残体和有机物将得不到分解,地球上将遍布垃圾;如果没有分解者的作用,植物生长的营养将会枯竭,生产者将不能生产,消费者将得不到食物,地球上的生命也就无法维持。因此,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是地球上生命波浪式发展、螺旋式进化的原动力之一。可见,分解者非常重要,缺它不可。

师:在这个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把每种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在这个食物网中,如果缺少某种生物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呢?下面我们来看一段文字:

(白板展示数据分析)如果一条蛇一年能吃60只老鼠,一只老鼠一年糟蹋5千克粮食。据统计,人类每年要吃掉200万条蛇,那么一年过去,相当于放过多少只老鼠?损失多少粮食?

师:你们从中读懂了什么?

师生总结:食物链中每一种生物,都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某一种生物的消失或数量急剧减少,就将影响到其他生物的生活和周围的环境。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分析,并亲手用白板笔勾画出的食物网,加深对生物之间紧密联系的认识与理解。“分解者”的消失则直接造成物质循环的缺失。

教学反思

1.方式多样化,灵活性强

电子白板能及时、方便、灵活地引入多种类型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并可对多媒体材料进行灵活地编辑、组织、展示和控制。这使得它的呈现方式更加灵活,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课堂的生成,为教师及时调整提供技术上的支撑。尤其在寻找食物链,辨别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环节,根据学生的认知与分析,灵活地呈现学习内容,完善学习环节,同时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及时反馈,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学习效率。

2.突破重点难点,技术性强

本课教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他们求知欲和动手能力较强,有自我表现的欲望。在本课中,教师将电子白板的群组、拉幕、页面折叠等功能都充分加以应用,以期实现通过白板课件来解决本课重难点的愿望。比如,在突破食物关系的断裂对于自然界的影响这一重难点时,教师就将这一食物关系放在整个食物网的大环境下,当运用电子白板的隐藏功能将某一生物隐藏起来时,这种食物关系的断裂所带给大自然的影响会更加明显,学生的感受也会更加深刻。

3.教育信息化,具有革命性

第4篇:食物链特点范文

关键词:教学模式 提高课堂效率 合作探究

生物课堂“教”与“学”程序设计的研究是探究适合生物课堂学习的最佳教学程序,通过此新的“教”与“学”法,大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经过小组成员几个月的研究和反复实践,设计出最有效的课堂教学程序-----新课改型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本程序包括“自主学习”“探究交流” “点评总结”“课堂检测” “学后反思”( “ 课时作业”)。“自主学习” 部分(填空题形式),学生需在课前进行,了解学习内容,学会基本知识;“探究交流” 部分(问答题形式),通过课堂上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突破重点知识掌握难点知识;“点评总结”部分(知识网络格式),通过知识网络总结知识要点,鉴定学习结果,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课堂检测”部分(选择题、简答题形式)检验所学,巩固知识;“学后反思”部分(报告形式)目的是让学生总结归纳本节所学知识和获得的学习方法,以及思考自己在学习或实验过程中失误的地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方法;“课时作业”部分一般要求课后完成,主要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

在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汇报课、“青蓝工程”汇报课、市督查组验收成果等活动中均以这种模式上课,效果明显,一致得到好评。现在以《生态系统的结构》一课为例,对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介绍。

第5篇:食物链特点范文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教育层面普遍对这一环节的不重视,我们有集体备课——群体教学前反思的活动,有频繁的备课笔记检查,也是对教学前准备的要求。即使有教研活动,教学结束后的评课议课活动也是走关过场,形式一下,对教学后反思缺乏相应的鼓励和督促措施,也让教师对此产生了惰性。

教学后反思的内容广泛,有直接自己感受到的,如苏科版八年级上册观察鸟卵的活动过程,第一次上课我预设先演示鸟卵的解剖过程,但在教学时发现坐在后面的学生看不清演示过程,经过思考改进课后找了一段解剖鸟卵过程的视屏,于是第二次上课改成先看视屏再解剖,但在学生解剖过程中找鸟卵的结构还是存在问题,我把这一现象记录下来,课后找来学生询问才知道因为他们不熟悉各部分的结构。在第三次教学中我再调整成让学生先预习记忆结构后看视屏最后解剖,这样学生在解剖过程中很容易就找出了鸟卵的各部分结构。这是教学预设和生成过程中教师能明显扑捉到的不足,思考不足、改进不足、落实措施,这些过程都需要课后花时间解决,倘若不当回事,则失去一次很有意义的成长。

有的教学后反思通过别人间接领悟的。如在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十九章第一节《动物的生殖》一课中有观察动物的繁殖行为这一活动,教科书提供了四幅有关动物繁殖行为的图片供学生判断其受精方式,其中下面两幅图展示了金鱼和青蛙及其已形成的受精卵。

课堂上有学生认为是金鱼和青蛙产出的受精卵,这造成的结果是认为它们的受精方式都是体内受精。而事实是雌性和雄性同时排出生殖细胞,然后生殖细胞在水中完成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若图片展示出的是两种生殖细胞即卵细胞和,而不是已经形成的受精卵,那可以更利于学生的思考和理解体外受精。为消除学生的误区,我在网上找到了一段雌雄蟾蜍抱对及完成体外受精过程的视屏,得到了很好的效果。这是通过学生课堂反馈的信息而进行的反思。

当然,学生反馈的信息还包括学生的作业、问题和争议等,都是教师经验积累的教学资源。例如,在讲授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这一块,学生对戴口罩的判断就很混淆,有的认为是切断传播途径,有的认为是保护易感人群,对立两方都觉得自己有理,我就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一场小小的辩论赛,有模有样地请了几个小评委,最后的总结是戴口罩的行为得分情况而定,若戴的是感染者(即传染源),那么预防措施就是切断传播途径;若不是感染者(即健康者),那作用就是保护易感人群。争议是思考的动力,有了争议,学生也有了积极性,教师要考虑的不只是给争议一个结论,而是要思考争议背后折射出的问题以及如何引领学生提出争议、解决争议、获得知识。

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及其他教师听完课后的评价等也是教学后反思的内容。听过的所有课中有一节课给我留下特别深的印象,上的是七年级上册《食物链》,这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是食物链画法和食物链的特点,食物链画法书本上有示例,但上课老师没有演示食物链的画法,他提供了几个捕食关系的例子,让一个学生上黑板简化捕食关系,后让下面的学生总结食物链的画法,最后通过多条食物链总结食物链的特点。教师没有教,所有的东西都是学生自己想、做的,完全把学习的主动权给予了学生,教师只是个引导者。课堂上学生学习气氛很好,反应热烈,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

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固然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但教学后反思对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不可小觑。反思是个人经验的内在总结,往往因时间太长搁置而遗忘,所以应鼓励教师记录反思的内容,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记录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更深入地思考,更易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更快地由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学校及上级教育部门应多提供教育后反思的多种形式示范、提供教学后反思的教研平台,促进教师积极踊跃地参与进来。

第6篇:食物链特点范文

关键词:课堂导入;探究意识;生物课

生物课的课堂导入,如同桥梁,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如同序幕,决定着教学进程的发展和;如同路标,指引着学生思维进程的目标和方向。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的导入是教学成功的第一步。我在实践中感到,好的课堂导入不仅要吸引学生,还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为一堂课的成功奠定基础。

一、找错误导入

教学过程中我经常把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犯的错误编成题目,或是小文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找错误,学生在找到了之后再加以改正很有成就感。然后以这些问题为主线,让学生再学习相关的新的深层次的知识,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究。

在教学《食物链和食物网》时,由于受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干扰,部分学生头脑中已经形成了错误的食物链概念,如果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先读课本,找出正确的概念,再写出课本图6.1-10中的食物链,印象不够深刻,理解知识停留在表面。因此我这样设计,写出六条食物链,请学生判断哪些食物链的书写是正确的,并说明自己的理由:A.蝉螳螂黄雀B.虾小鱼大鱼C.树 虫鸟细菌D.阳光草鼠蛇E.草蝗虫青蛙蛇F.草鼠猫头鹰。学生在分析每条食物链为什么不正确的同时也总结出:食物链应该怎么写,从生态系统中的什么部分开始,到生态系统什么部分结束?不应该出现生态系统的什么组成部分?如何准确无误地写出一条食物链?而且学生在分析问题的同时课堂上出现了争论,有很多不同的意见,总认为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为了说服其他同学,都有一种积极找到正确答案的欲望,这样学生探究问题根源的积极性充分提高了,日后的检测发现这部分知识学生掌握得特别灵活,理解深刻。

二、故事导入

科学故事具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新知识。在教学《光合作用》时,我利用了萨克斯的实验,“萨克斯每天早晨、傍晚、深夜三个时间从同一棵植物上摘下一片叶子,再用打孔器在这三片叶子上各取下同样大小的一块圆片,烘干后称重,结果发现:深夜取下来的叶片最轻,早晨取下来的比较重,傍晚的最重。”然后顺理成章地提出问题:为什么三片叶子重量不一样呢?重量不同和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有关系吗?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什么条件呢?

故事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不知不觉走进了新课程,探索了新知识,顺利完成了本课的教学内容,效果很好。

三、多媒体导入

现代科技使多媒体的搜集和呈现更为便捷,视频、图片、音频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视频录像能化抽象为直观,缩短或延长时空,使学生身临其境,在不知不觉中获取了新的知识,同时降低了学习的起点,提高了学习效率。在教学《动物的行为》一节时,我搜集的视频素材有:老鼠的贮食行为、苏门答腊的两群猴子为了争夺领地打群架、繁殖季节,雄性羚羊的争斗场面、鸟类的筑巢和孵卵和育雏的行为、乌鸦的“聚众鸣叫”行为、青蛙的捕食活动等,都是生活中不易观察的动物生命活动。伴着优美的音乐,学生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和动物一起体会生命的意义。看完录像大家意犹未尽,对提出的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列举了身边各种常见动物的不同行为,并归纳出这些行为的特点。学生的学习探究过程轻松,学习效果也令人满意。

四、社会热点、新闻导入

新课程标准提出生物学教学要让学生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使他们初步形成主动参与决策的意识。在教学《人类的染色体和性别决定》时,我给了学生一则新闻“愚昧引发惨剧:农妇为续香火残杀女婴”,看完内容后,学生都感到很气愤,但是却不能用科学的知识来解答。此时再引导学生自学课本内容,去解决心中的困惑:生男孩生女孩到底是不是母亲的责任?中国几千年来的重男轻女封建思想到底有没有道理?学生仔细分析原因,立刻进入了积极主动的探究状态。

教学《人类优生和基因组计划》时,把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内容,试管婴儿、人工授精、基因筛查等内容出示给学生。学生的探究活动与现实生活、现代科技的亲密接触,让古老的生物学焕发了青春。

五、问题导入

给学生出示容量教大、难度适宜及梯度恰当的问题,是学生思维的动力,更是学生思维的动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可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困惑”,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在教学《生命的基本特征》时,用多媒体出示问题:下列说法你认为属于生命现象的请标出来,并尝试说明理由:小猫长成大猫是生长现象吗?气球由小变大是生长现象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是生物的生殖吗?一个火种点燃了许多火把,这是生殖现象吗?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的鼠妇,你轻轻一碰,它就会卷成一团,这是应激性吗?学生首先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因此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所以学生之间存在争论。以此为契机,让学生带着新的问题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究中,经过仔细分析,认真对照,学生理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走出课堂,拓展视野,继续探究,学生成了学习的真正主体。

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精心设计好新课的导入,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根源的兴奋点,一开始就能紧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自觉地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结论,让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并主动地学习。

第7篇:食物链特点范文

现代教育技术包括视频、课件、图片,通过计算机、投影仪投放到大屏幕上,既直观、形象,又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扩充了教学容量,提升了教学效率。 以“食物链和食物网”一课为例,首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物世界》,学生观看的同时出示布置有学习任务的幻灯片,提出问题:动物世界里的动物如何生存?看完后请学生汇报,动物靠吃小动物或植物生存,具体是肉食动物吃食草动物,食草动物吃植物等。再次观看《动物世界》,观看的同时出示幻灯片,提出问题:具体的是谁吃谁?看完后再有学生汇报,教师则用箭头表示出来。学生写完之后,告诉他们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就叫作食物链。

再出示幻灯片,布置学习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请将所有关联的动植物用箭头连在一起。学生写完后在展台前使用投影仪汇报展示,相互交流。用幻灯片出示下一项任务: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汇报,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就可吃多种食物;把动物世界里的动植物连接起来就像一张网。此时,向对学生解释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就叫食物网。顺势利用幻灯片出示学习任务:生物之间是什么关系?学生能够答出,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播放关于池塘和田野中视频,让学生观察生物的生存情景。播放后,利用幻灯片出示任务:让学生找一找视频中包括哪些食物链和食物网。播放视频,进而可以让学生把学习的知识食物链和食物网充分应用,加深理解生物之间的关系。

再利用幻灯片布置任务: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有什么影响?让学生交流讨论,最后得出“一种生物灭绝会影响其他生物,因此保护一种生物就等于保护了许多生物,应该从保护每一种生物开始保护地球”的结论。该堂课,通过让学生多次观看不同的视频,并利用幻灯片布置任务,比只使用课本上的几幅图片学习更生动、合理。这样做法使得课堂内容丰富,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学生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二、解决生成性问题

小学科学学科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多学科的知识,教师具备再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也无法全部应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网络技术可以辅助解决这一问题。师生都无法解答的课堂生成性的问题可以通过网络搜索答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例如,在讲授“我们周围的材料”内容时,有学生提问“玻璃是由什么做成的?”。这并不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因此任课教师在没有精心准备的情况下很难解释清楚。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索“玻璃的成分”关键词,找到相关答案,让学生了解玻璃的主要原料、制作的工艺等内容。

三、辅助实验教学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提出明确的观察方法,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按照一定的顺序细致观察。但是有些观察方法教师难以表述,学生也很难理解并正确操作,这时利用教育技术“变抽象为具体,变模糊为清晰”就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在讲授“温度表的读写时”内容时,需要让学生掌握“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顶端相平”的要领。教师可运用Flas形式让学生观看,再亲身示范,矫正学生错误的读数方法。有些实验受时空限制,学生无法在课堂中完成,就需学生回家实践,但学生的能力不同,有些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任务,就会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可以把实验过程录制成视频片段,再进行有机组合做成实验视频,让学生观察模仿实验。以讲授种子的发芽实验为例,教师课前可以把种子每天发芽、生长的情况拍成视频或照片,让学生观察。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也能获知绿豆种子发芽的过程,其中包括绿豆芽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以及植株的高度等,进而得知绿豆发芽、生长需要的条件。教师的这种操作方法充分说明了教育技术具有实时、直观、形象、实效的特点,可提升学生实验探索的效率。

四、利于合作学习

第8篇:食物链特点范文

在生物教材中,涉及环境保护的内容有很多。高中人教版第三册教材《稳态与环境》中,就有两章内容《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环境保护问题之间有密切联系。除此以外,教材中还有很多其他内容也具有环保教育价值,如何恰当地利用教材中的环保素材,传授给学生环保知识的同时,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对于广大教师来说是一个十分值得探讨的问题。如果教师能够积极利用教材中的环保教育资源,对于环保教育乃至整个生物教学活动都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例如,在学习了“光合作用”以后,学生了解到绿色植物对于控制大气中氧气的浓度、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调节气候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借此给学生介绍:当前地球植物覆盖正在急剧减少,被称为“地球之肺”的热带雨林仅仅在过去的四十年间就已经消失了一半;与日本百分之六十的森林覆盖率相比,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远远低于百分之二十的警戒线等内容。结合刚学习的知识,学生对于绿色植物的减少所带来的环境危害会认识得更加清晰,会有效地树立学生保护绿色植物的理念。

二、密切联系日常生活来加强环保意识的渗透

生物学科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尤其是生物学科中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更是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发生着直接的联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素材都可以作为我们进行生物环保教育的资源。因此,教师在进行环保教育的时候,可以尝试着把它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从关注身边的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来渗透环保理念。例如,日常生活中的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事都可以让我们为环保事业作出贡献。这样,把环保教育用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不但会让环境保护变得更加具体实用,同时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环保实践能力,为“绿色之美”能够在生活中实现发挥出力量。

三、结合社会热点渗透环保教育

环保问题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在生活中,一些事件一旦涉及环境保护问题,很容易会演变成社会热点问题,这些与环保有关的社会热点对于我们的环保教育工作者来说也是十分有价值的教育素材。教师在生物教学活动中,可以围绕着教学内容,结合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有效的环保渗透。例如,在给学讲到“食物链”的知识时,为了让学生理解食物链在环境保护中的意义,笔者就给学生举了一系列的例子,最典型就是“水俣病”。人以动物和植物为食,那么人与自然因依靠食物链而有了联系,动物和植物又是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物质而生长的,当环境里有了汞污染,通过一些微生物的作用汞变成了有机汞,水里的鱼类吃了这些微生物,有机汞就在鱼体内富集,附近的人们吃了这些鱼,有机汞进入人体神经细胞,引起蓄积中毒就会患上水俣病,这严重损害了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也给整个生态环境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对于这一社会热点问题,学生并不陌生,而结合“食物链”的知识进行环保教育,可以让学生学会利用食物链的知识更专业的分析环境污染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影响,既加深了学生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理解,也强化了环保在学生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四、利用生物实验深化环保意识

第9篇:食物链特点范文

我们的身体在恐惧、愤怒或紧张的时候会自体中毒而得病;动物无异于人类,在危险的情况下,其体内的化学平衡会有极大的变化,而产生强烈的毒素。动物屠宰过程中,恐怖、怨恨、悲痛集于一心,又见到其他的动物或死或生地躺在四周,自己也为了生命与自由而徒然地挣扎奋斗,其血液中的荷尔蒙——尤其是肾上腺素的分泌便会亢进,因此大量的荷尔蒙及毒质会留在肉内,随着血液循环的紧急加速,全身立刻就会布满有毒的元素,令整个躯体充满毒素。而动物被杀后,血液停止循环,在10分钟内,尸体内的每一个细胞中的小液胞自然展开、产生溶解酵素导致细胞组织的自然破坏或自身分解,酵素开始蚀化肉细胞内的细胞组织,冷藏或加防腐剂只能降低腐败的速度,而不能完全阻止腐败。肉中代谢毒素含有黄碱,这种物质与咖啡、香烟中的有机碱刺激物极为相似,无怪乎有专家说,肉比刚拉出来的粪便还脏(意指肉里的有害物质比粪便还多)。

人类吃肉的同时,也把这些毒质吃进了体内,毒化了自己的身体组织,使自己生病。关于尸毒的报告也证实了在我们身上常常会出现的一些生理心理体验,比如我们在极端愤怒或极端恐惧时,身体上立刻会发生近似于病态的变化,呈现出一些临床症状,如心跳紊乱、血压陡增、呼吸窘促,乃至昏厥等。

越来越多的化学添加剂、抗生素等被混合进饲料之中,甚至有人在鸡饲料里添加化学色素,目的仅仅是使蛋黄的颇色更好看一些。人类作为这些产品的最终消费者,同时也使自己的身体成为了这些化学添加剂和各种化学药品总的汇集之地,因为动物体内终生聚集的饲料残余农药和化学污染物质在动物死后都会悉数“过户”给那些食用者。可想而知,肉食者的整体健康状况自然会越来越恶化,这就是当今世界各种现代性疾病日益增多的主要原因。

也有人提出,目前各地的农业中都滥用了农药、化肥等,因此吃素跟吃肉不是同样的很不安全吗?这种担心的确有一定的道理,但就今天市面出售的牛肉、猪肉、鸡肉、海产品等动物性食品而言,其所含的有毒性污染物比我们平常食用的瓜菜水果要高出数倍乃至十几倍!这还需从“食物链”的特点慢慢道来。在自然界的众多物种之间,有一条使这些物种相互联系起来的长长的“食物链”——植物“吃”阳光、空气、土壤里的养分和水,动物吃植物,大动物吃小动物。想想看,能随意吃掉猪、牛等大型动物的人类,自然就处在食物链上的最高环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