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能化社区养老范文

智能化社区养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能化社区养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智能化社区养老

第1篇:智能化社区养老范文

为尽快实现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国家政府职能部门相继出台了一些列政策。民政部将投入数千亿元来支持养老服务市场,且将养老服务信息化作为养老业四项重点工作之一。国家卫生部决定,将加强物联网技术在医疗保健、公共卫生、药品、血液等方面的应用。同时,构建“电子医疗”体系,实现远程医疗和自助医疗,还可以对血液进行自动识别和跟踪治理,对医疗废物进行电子监管,对问题药品实现快速跟踪和定位等。《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都有相应的条款提到使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服务质量。2013年8月《全国智慧化养老实验基地建设规范》,力争5年内在全国建设100家“智慧化养老实验基地”。截止2013年底,我国已批准筹建的全国智能化养老实验基地有15家,全国老龄智慧科技产业园1家。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国内各省市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实践逐步展开。

1.1国内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经验

1.1.1老年公寓社区养老服务系统智慧化北京“智能老年公寓信息化系统”,采用NEC的平板电脑、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等,实现移动生活护理和医护保健。

1.1.2社区养老医疗服务智慧化杭州桐庐“智慧医疗”,通过两个数据仪器、一个手腕式监护仪、一张SIM卡,为老百姓提供免费的身体数据监测、远程会诊、健康远程检查、急救定位等服务。

1.1.3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智慧化山东济南“智能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通过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为居家老人提供可靠及时全面的健康测评,并据此为居家老人制定个性化养生、保健方案,对疾病进行早期干预,早期治疗的动态管理。

1.1.4社区养老服务慢性病监测智慧化南京市秦淮社区“居家养老慢性病远程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南京市鼓楼区“智慧养老试点”,有慢性病且行动不便的老人开始使用智慧养老系统。厦门思明区“中华社区街道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开发了慢性病远程管理系统,并搭建“健康小屋”采集数据。

1.1.5社区养老服务平台智慧化天津联通河北分公司整合网络、技术资源等综合优势,和有关部门合作共同为居家老人提供了定制终端、远程服务、紧急求救等一揽子信息化服务,实现了与老年人需求的有效对接。

1.2发达国家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经验在养老服务智慧化方面除了国内以上探索和实践,国外在这方面发展的比较成熟。

1.2.1社区养老医疗服务智慧化在美国弗吉尼亚州,有4.9万家门诊都安装了“远程医疗”网络用于改善服务,其中75%的服务对象是老年人。根据政府机构的统计,弗吉尼亚州家庭慢性病患者的监护费用每年为1900美元,而家庭护理费用则高达77000美元。远程医疗既为这些患者节约了护理费用,又提供了生命安全保障。

1.2.2社区养老生活服务智慧化英国从2012年起,在社区医院和家庭普及使用机器人护士。这种机器人与网络连接,其头部安装有多台激光和热成像摄像机,在声音识别技术的辅助下,能够完成日常护理的功能。英国生命信托基金会计划构建一种全智能化老年公寓。公寓将采用电脑技术、无线传输技术等手段,在地板和家电中植入电子芯片装置,使老人的日常生活处于远程监控状态。

1.2.3社区养老辅助设备智慧化日本筑波大学研制的专为肌肉萎缩、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设计的“机器外套”已成功在日本推广,使老年人的行动和护理人员的工作变得更加简单。

2宁波市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建设策略

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推进这项工作需要立足宁波发展实际,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明确建设原则,把握建设步骤,全面规划建设涵盖内容。

2.1建设原则宁波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建设应立足市场需求,以完善制度为基础,以厘清职责为突破口,以人才建设为抓手,提高宁波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总体水平,促进宁波社区养老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2.1.1立足市场市场需求美国“远程医疗”网络建设遵循市场原则,通过节约医疗成本促使个人和机构共同趋向养老服务智慧化。宁波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建设过程中应遵循市场的价值导向作用,通过市场调节资源配置,促使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水平的提升,避免违背价值规律。

2.1.2完善制度为基础完善制度是保证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建设的手段。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涉及到个人医疗信、家庭等隐私信息,也关系到社区安全监管,关系到卫生医疗、民政、居委会等部门,制定相关制度,保障建设过程确保老年人信息绝对安全。

2.1.3厘清职责为突破口为保障社区养老医疗服务智慧化,南京、厦门都地区都有政府职和医疗机构的参与。宁波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应积极借鉴国内外协同其他部门,共同建设的方法,越来越重视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和支持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工作。民政部门扮有牵头、服务、协作、监督的角色,其他机构协同参与。

2.1.4人才建设为抓手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是一项专业性工作,离不开专业力量的支撑。国内外都十分重视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建设,从业人员需要具备过硬的信息化知识技术。宁波应通过政策驱动,引导科技人才投入社区养老服务技术、产品的智慧化研发工作。

2.2建设步骤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建设最终要实现老年人、设备和服务协同自主化运作,这项系统工程与智慧城市建设同理,需要分三步走。

2.2.1建立数据电子化、网络化与社区养老运行智能化社区养老服务针对的老年人分布在各自家庭或是社区照料中心,要实现智慧化首先是对包括老年人在内的社区养老服务设计的所有事物进行智能化,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智能生产技术对传统工具进行网络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改造,建立社区养老服务智能化的硬件基础。

2.2.2服务流程再造与系统协同化促使社区养老服务的人与智能化的物互补互促、互存互动,即使用智能制造技术和信息技术,最终让社区养老服务达成信息资源、智力资源与传统资源的深度融合;推动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发展,构建人机结合的智能网络,不断推进部门内资源的整合共享,提升各个部门、行业子系统内部的协同水平。充分运用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服务模式创新,按照系统优化的要求最大程度地实现社区养老服务系统内和跨系统业务的整合协同。

2.2.3社区养老服务系统运行的智慧化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涉及到医疗、社区安全监管、交通、民政、居委会等方方面面的资源,推动其智慧化多行业应用、跨部门资源共享建设,通过打造多行业、跨区域、云平台、跨部门、全覆盖的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运行体系。

2.3建设内容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建设应以老年人需求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根据老年人生理和心理需求,其建设应包含以下七种智慧化服务内容。因老年人身体、财力、喜好等方便的不同,服务项目需求会各有侧重,但是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建设规划应该尽量做到全面,以期满足服务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

2.3.1生活照料服务生活照料服务是智慧化指向老人个人提供饮食、起居、清洁、卫生照护的过程实现智能化。通过研发智能机器人等设备,以及护理人员智慧,逐步实现生活照料服务的智慧化。

2.3.2膳食服务老年人膳食均衡是保持健康的关键,膳食服务智慧化指运用医疗健康设备,对老年人饮食提出要求,并根据营养学知识和老年人需要合理搭配食谱。在这个过程中以智能设备的测量数据为基础,通过智能运算系统,完成服务。

2.3.3居室和环境卫生服务老年人住所的电器设备实现智慧化运转,环境卫生有智能设备自主清洁,老年人不需要从事超负荷的体力劳动。

2.3.4安全保护服务老年人生理机能衰退,安全隐患增多,从日常行走,到居家生活,多有交通、水电、燃气等安全隐患,因此智慧化求救装置,水电安全报警器,燃气监控等智能化设备必不可少,也是安全保护服务智慧化的基础。

2.3.5医疗/康复护理服务老年人是慢性病的主题人群,医疗/康复护理服务智慧化指通过智慧化设备为老人提供基本的、连续的、综合的预防、保健、康复、医疗、护理等卫生照料的过程。

2.3.6心理/精神支持服务生理机能的衰退导致心态和精神的消沉,同时心态和精神的变化又反作用于身体健康,因此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不可以忽视心理/精神支持服务这项内容,即在智能设备的帮助下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以各种活动为载体,使老人的认识、情感和态度有所变化,增强适应性,保持和增进身心健康的过程。例如使用可视电话、网络电话、移动设备等帮助老年人与亲属、朋友等沟通交流,丰富老年人社会支持系统。

2.3.7文化娱乐服务老有所乐是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重要内容,生活水平的提升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文化娱乐活动不仅丰富多样,而且智慧化水平大幅提升。文化娱乐服务智慧化指运用智能设备手段向老人开展各种类型、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化体育娱乐的活动。例如为老年人提供电子报刊,数字化家庭影院等。

3结语

第2篇:智能化社区养老范文

关键词:智能化;养老服务;从业人员

一、引言

智能化养老服务依托信息化、智能化、互联网及物联网等先进技术,通过科技平台,整合了养老所需的医疗卫生、健康护理、物业管理、建筑设施等多种资源,为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和卧床老人提供了多样化服务,大大提高了养老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以及专业化程度。我国高度重视智能化养老服务的发展,2013年召开了首届智能化养老战略研讨会,至今已连续召开了四届,并相继出台了《全国智能化养老实验基地管理办法(试行)》、《全国智能化养老实验基地智能化系统技术导则》、《关于开展国家智能养老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当前,智能化养老服务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从业人员问题是其中之一。文章把智能化养老服务的从业人员笼统的分为管理人员和基层人员两类进行研究。

二、现状分析

(一)智能化养老服务管理人员现状分析。智能化养老是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我国并没有专门从事智能化养老服务的管理人员,目前的管理人员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思维传统。我国的管理人员年龄普遍偏大,传统管理模式在其心中的位置根深蒂固,以至于他们不愿接受新型事物,不愿转换管理风格,从而缺乏时代性和创新意识。二是缺乏经验。智能化养老服务在我国并没有普及,尤其是养老服务产业落后的地区,因此,对大多数管理者来说并没有实践经验。在我国,苏州、武汉和宁波是几个智能化养老服务发展相对较好的城市,有些领导者即便是借鉴了这些城市的先进经验,也并没有做到因地制宜,创新运用,反而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四是管理粗放。目前对智能化养老服务的管理并没有具体标准,系统化程度低,管理思路主要源于理论经验,各个环节缺乏有效控制。智能化养老服务亟待实现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

(二)智能化养老服务基层从业人员现状分析。智能化养老服务和传统养老服务相比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更高,尤其是在认知性、专业性和技术性上。本文智能化养老服务基层人员主要指养老护理人员。当前,智能化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护理人员年龄层偏大。尽管智能化养老服务大大减少了人员成本,但仍对护理人员有一定的需求。年龄问题是养老服务行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年轻人不太愿意从事这个行业,对这个行业有一定的社会偏见。二专业技能低。目前从事智能化养老服务的护理人员主体是“农民工”,并没有受过专门的培训,对互联网、物联网的认识程度低,操作技能缺乏。三是薪酬福利没有统一标准。从事智能化养老服务的护理人员,每月的薪酬差异悬殊,而国家也没有就此问题制定统一的薪酬福利标准。就长远发展而言,要想提高养老院工作者的整体素质以及建设好整个养老护理员队伍就必须尽快建立起统一的薪酬福利标准。

三、路径选择

(一)智能化养老服务管理人员

1、转变思维,与时俱进。本文认为转变思维主要包括两大方面:管理人员自身转变思维、管理人员助力相关人员转变思维。

受官僚制思想的影响,我国部分管理人员在管理理念、方式、手段上存在思想保守、求稳心强、不愿接受新鲜事物、缺乏创新意识等问题,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显然不适应新型的智能化养老服务。因此,应通过讲座、培训等方式,使管理人员在心里上认同、接受智能化养老服务,并在充分认识、了解的基础上树立与时俱进的理念,持续关注智能化养老服务的发展。

随着时间推移,智能化养老服务会越来越趋于成熟,并向着产业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作为公共部门智能化养老服务的管理人员,应负起监督、指导责任,以确保智能化养老服务的发展有一个健康、良好的环境。智能化养老服务的提供离不开智能养老产品或系统,因此一些研发企业可能会一味注重产品的技术开发,而忽略养老服务理念。此时,管理人员应发挥其指导、规范、管制的作用,引导企业重新认识智能化养老服务的核心是人对人的服务,而不是给老人安装好各种高科技的机器,老人就能享受高质量的养老生活。

2、实地考察,经验交流。智能化养老在国内外已经有了多个成功案例。例如,中国首家基于长期照料体系的“互联网+养老”服务平台落户乌镇,目前已经收集到2010位老人的健康信息。安徽省芜湖市智能化养老信息平台成立于2013年10月,2014年5月在全市全面推广实施,目前芜湖市智能化养老已建立了6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监控平台,实现了“15分钟养老服务圈”,建立了全市家庭服务业综合数据库。地方政府可组织管理人员深入基层,对智能化养老服务的先进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并进行经验交流,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手段,提高自身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引入精细化管理理念。智能化养老和传统养老模式最大的区别在于借助信息化的力量,根据不同老年人的不同需求量身定制套餐。智能化养老服务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最大限度的满足老年人需求,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精准化的服务。因此,智能化养老服务的管理要引入精细化管理理念,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的手段,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只有这样智能化养老才能提供精准化服务。

(二)智能化养老服务基层从业人员

1、构建从业人员选用机制。智能化养老服务与传统养老服务相比较,智能化程度、精准化程度和专业化程度都较高,对从业人员的数量要求相对较少但对能力的要求很高。智能化养老服务急需一批掌握专业知识,接受过正式培训,综合素质较高的从业人员。

政府应制定标准,拓宽人才选用渠道,加强对培训基地的建设,进一步完善职业技能专业化鉴定管理和质量监督制度,使得资格考试认证制度更加科学化、规范化。通过完善的人员选用机制,既能保证智能化养老服务对护理人员在“质”和“量”上的要求,又能调节护理人员在年龄、专业、地域等方面的不平衡。

2、健全从业人员激励机制。建立科学的分配激励机制有助于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应该加强分配制度建设和带薪实习制度建设,制定统一的基本薪酬福利标准,充分体现人才、知识的市场价值,以岗定薪。另外,养老服务行业不同于一般行业特征,它需要一种奉献精神。基于老龄群体这种特殊服务对象,在工作别容易受到他人的误解和质疑,无论是在生理层面还是心理层面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所以一定程度上很难吸引有朝气的年轻人。因此需要从上到下,从内到外地加大对养老事业的宣传和从业者的表彰力度,弘扬中华文明的尊老、爱老、养老的历史文化传统,提高养老服务行业在社会上的公众影响力,激励更多从业者服务养老事业,提高养老服务水平。

3、推进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以科技信息为支撑,把物联网、互联网等先进技术运用到养老服务中是智能化养老服务最鲜明的特征,因此,引进、留住信息化建设高级专门人才对智能化养老服务来说至关重要。政府部门要完善相关政策,严格落实经费保障,创建一个信息技术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其次,加大教育培训力度,鼓励高等院校、企业合作办学或设立职业培训机构,培养智能化养老服务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应加大对现有信息技术人才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

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智能化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是积极应对老龄化进程,提升智能化养老服务质量的保证。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 徐莉,王萍.关于完善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思考――从智能化养老的兴起谈起[J].商业时代,2014(12):116-118

[2] 中国社会工作.首届全国智能化养老战略研讨会在京举行[C].中国社会工作,2012(32):4-4

第3篇:智能化社区养老范文

在人口快速老龄化、家庭规模日益小型化和机构养老发展不足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发展社区养老逐渐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建立起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分析的社区老人智能医疗服务系统,在市区大医院、社区医疗站以及社区老年人三者之间建立起信息网络,使社区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得到更好的保障。 

一、系统概述 

现如今,大型医院普遍存在床位紧张、人员调配效果不佳、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建立社区老人智能医疗服务系统是完善现有医疗体系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同时,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互联网与大数据分析技术用于社区医疗服务系统,已成为该方面的一项新技术。 

二、技术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需要开发一套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分析的社区老人智能医疗服务系统,此系统可以最优化利用资源,帮助老人方便、快捷的解决突发状况。为满足需求,该方案需要具备以下技术:1)概率统计。收集社区老人的体温、心率等生命体征数据。以河师大社区为例,运用概率统计技术采集社区老人的生命体征数据。2)大数据分析。分析老人生命体征数据。在信息协作平台上,利用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中不确定性推理技术,对采集到的老年人信息进行分析及推断。3)互联网技术。构建“三角服务”模型。运用互联网技术,构建一个以老人为中心,社区家庭、社区医疗站、市区医院三大子系统相互连接的“三角服务”模型,实现智能管理。 

三、设计方案 

1、总体流程。整个医疗服务系统可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服务方式。线上:系统按照固定方案进行老人身体数据采集;线下:社区医疗站会定期派专业人士到老人家里对其进行全方位检查以及相关医疗知识的普及。 

2、数据采集与处理。首先利用智能手环采集社区部分老年人的身体数据,通过社区中建立的互联网网络把数据传输到手机APP以及信息协作平台上。分析老人生命体征数据。在信息协作平台上,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不确定性推理技术,对采集到的老年人信息进行分析及推断。 

3、“三角服务”模型。“互联网+”社区养老中最为核心的就是系统模型的构建,运用互联网技术,构建一个以老人为中心,社区家庭、社区医疗站、市区医院三大系统相互连接的“三角服务”模型(如图1所示)。  

若采集到的老人的身体数据发生了变化,则会通过报警系统反馈到社区医疗站,社区医疗站则做出最快的反应,一方面,会到老人家中对老人进行急救,另一方面,会及时将老人的存档发送给医院,并联系医院进行一系列的急救措施,从而节约了救援时间。 

4、构建智能医疗服务系统。开发社区老人智能医疗服务系统。即开发一个集智能医疗设备、智能医护终端设备和带有功能模块的智能医护平台为一体的服务系统。将采集到的老人身体数据存于专门的数据库中,在信息协作平台上将社区老人、社区医疗站和市区大医院三者建立成一个相互共享的网络,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手机APP与信息协作平台相联系,能够通过移动设备查看网络平台的信息,市区大医院的医疗系统与社区医疗站的数据库相连接,从而便于实现信息的共享。 

结语:本系统是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分析的社区老人智能医疗服务系统,是物联网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目的是为社区老人提供更便捷的医疗服务。将大数据分析技术与智能医疗服务系统相结合,在概率统计的基础上,将手机APP与信息协作平台相联系,通过移动设备查看网络平台的信息,便于实现信息的共享与交流,医疗服务更趋于智能化。 

参 考 文 献 

[1] 赵静. 基于物聯网发展的智能化社区医疗服务研究[D].燕山大学,2013. 

[2]潘峰,宋峰. 互联网+社区养老:智能养老新思维[J]. 学习与实践,2015,09:99-105. 

[3]王蔚,邵磊,杨青. 基于大数据体系下的城市住宅区养老模式研究[J]. 住区,2016,01:35-41. 

第4篇:智能化社区养老范文

为期三天的CCBN2014展会上,捷成世纪除了展示音视频板块内容外,还重点推出了“捷成智慧城市”。

“捷成智慧城市”是集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居民自治和互动服务为一体,不但可以开展数字电视业务,而且能开展数据宽带和视频语音业务等各类增值业务。系统覆盖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等领域,优化资源,有效提升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进一步促进城市公共资源在全市范围共享,积极推动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协调高效运行,在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平台的同时,推动城市发展转型升级。

“系统的建设加快了广电网络双向改造,实现了服务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极大地提升了城市信息化和家庭生活的幸福指数。”捷成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宋建云说道,“这为加快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一步挖掘、整合和配置城市各类有形和无形资源,努力实现信息化、智慧化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军人大校出身的宋总严谨、敏睿、果敢。他向我们介绍到,“捷成智慧城市”充分运用信息化和物联网技术,通过数字电视网和家庭智能机顶盒,以强化服务、提升品质、科技创新、文化惠民为出发点,加快广电网络双向改造,实现社区电视高清化、互动化,实现服务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贴近民生,退出诸多益民、利民、便民、惠民的服务,借助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在公共服务、广播电视、教育服务、医护服务、社区服务、养老服务、智能家居等诸多领域,为用户提供智能化、信息化、快捷化的智能空间,并构建户户联网的全新城市形态,真正实现从“看电视”到“用电视”转变。建设智慧城市让城市发展更全面、更协调、更持续,让城市生活变得更健康、更和谐更美好。“‘捷成智慧城市’的建设,跳出了广电原有的运营模式,为广大数字电视用户提供了全新的使用体验,有力提升数字电视用户黏合度,同时也打造广电运营商的全新业务形态,开辟新的盈利模式,实现边建设边产出,形成良性循环和滚动发展。”

“智慧城市有诸多功用,”宋总最后总结道,“可推进管理服务流程的重塑优化,决策运行的智能化、协同化、精准化和高效化,实现经济社会科学管理和民生高品质服务;从企业角度,它将形成传感器制造、高性能计算服务、软件服务为主产业集群,实现智能产业的聚集发展,使现代产业更大更强;智慧城市大幅度提升居民的信息、知识获取和利用能力,极大地提高居民的人文素质;还可以智能化提高资源开发利用率和低耗,保护生态环境,使资源环境更加有好。”B&P

第5篇:智能化社区养老范文

>>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养老机构发展 论社会工作视角下“以房养老”在社会保障中的意义 社会工作视角下对家庭养老支持系统的试探分析 浅析社会工作视角下的机构养老服务模式 社会工作视角下失独家庭养老福利的应对措施研究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农村留守老人精神养老问题 社会工作视野下对农村养老问题的思考与介入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关系及现状 社会工作视角下贵州地区农村空巢老人家庭养老模式的探究 浅谈社会工作视角下对艾滋病患者的介入 社会工作理论视角下分析家暴对孩子产生的危害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丧偶老人关怀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虐童问题分析 论社会工作视角下的社区戏剧教育 对“妇女”开展专业社会工作的探索 社会工作介入城市居家养老探索 论社会工作视角下的亲子关系对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探索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的具体模式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方案探索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的探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左美云:智慧B老的内涵、模式与机遇[J],第三届国际智能交通与卫星导航位置服务展览会,2014。

参考文献:

[1]朱勇:智能养老[M],社会科学文化文献出版社,社科文献,2014(10):167-168

[2]徐丽、王萍:关于完善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思考―从智能化养老谈起 [J],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2014(12),116―118

[3]袁小良:“互联网+”智慧养老的反思―基于X市Z平台 [J],社会管理类类核心期刊,2016(3),56―60

[4]朱勇、庞涛:智能养老蓝皮书[M],社会科学文化文献出版社,社科文献,2015(4)

第6篇:智能化社区养老范文

关键词:智慧养老;养老体系;顶层设计

一、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我国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目前属于老龄化加速发展阶段,预计2025年老年人口将超4亿,我国将进入严重老龄化阶段。“空巢老人”“未富先老”等现象随之而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协同和共生等特性,使得人们在面对老龄化带来的各种问题时,自然而然的转向了现代信息技术,“智慧养老”应运而生。文章通过对智慧养老的概念、现状、存在问题以及策略对策等方面的梳理,从政府、公众、产业的需求出发,提出了我国发展智慧养老的对策建议。

二、 人口老龄化带来问题

从宏观层面来看,不断加快的老龄化进程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一方面,人口老龄化直接使得国家在养老金、医疗保险和养老服务等方面面临不断攀升的人、财、物压力。另一方面,快速推进的城镇化导致我国人口的高流动性,间接阻碍了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因此,在“十三五”这一新时期,采取有效方式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从结构上优化养老金制度并做好相应的财务准备已经迫在眉睫。

从微观层面来看,老年人口的增加还带来了家庭结构的变化。现有家庭在以下六个方面均面临巨大挑战:“4-2-1”的家庭结构模式让老人无人照顾、年轻人压力重大的矛盾凸显,“老有所养”受冲击;“医养分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老年人“看病难”“报销难”“养护难”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老有所医”受阻碍;目前的养老模式和养老机构较少顾及老人精神和文化方面的需求,从而使一些老人在退休后产生“精神贫困化”的症状,“老有所乐”被忽视;当前未能真正从老年人的认知结构、知识背景、情感动机和现实需求等角度深入探索老龄教育的发展理念、内容和形式,“老有所学”受阻碍;目前很多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居住条件以及配套的服务设施都存在较大的隐患,相关法规和政策缺乏,“老有所住”遇窘境;目前养老制度、养老政策和相应的养老模式和结构都无法很好地满足老年人自我实现的需要,老年人的智慧、经验和才干无法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老有所为”难实现。

三、 智慧养老的定义及优势

1. 智慧养老的定义。“智慧养老”最早是来自英国的生命信托基金会,起初也被称为“智能化家居养老”,意指通过物联网等技术随时随地、全方位监控老年人的各种信息,让老年人在家就过上高质量的晚年生活,如通过地面安全传感器,可以在老人摔倒的时候发出警报等。而后很多学者对“智慧养老”的概念进行了延伸,如郑世宝(2014)提出智慧养老的概念,指出智慧养老是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开展综合性、线上线下、医养融合、全方位的养老服务。左美云(2014)强调智慧养老从衣食住行、娱乐、健康等方面为老人提供全面的服务,在帮助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不忘帮助其体现自身的价值与尊严。

现在的智慧养老更多的强调智慧、更加关注老人的精神生活层面、也更加注重多个主体(老人、家庭、社区、养老机构等)的协作。因此,智慧养老是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等现代科技技术,通过各类传感器,结合传统家庭、社区、机构养老等养老方式,将各方紧密联系起来,满足老人的物质与精神需求,致力于为老年人打造更加健康舒适、安全便捷环境的新型现代养老模式。

2. 智慧养老的优势。传统养老的主体主要是家庭、机构和社区。以家庭为核心的养老即家庭养老,老人在家中自我照顾、由子女照顾、请保姆照顾或由专业服务组织定期提供上门服务。但是该模式存在老人自理有安全隐患、子女忙于工作而照顾不周、专人照顾服务费用过高等问题。以养老机构为核心的养老即机构养老,老人在养老机构接受统一的养老服务,难以实现个性化需求。以社区为核心的养老即社区养老,社区以家庭为单位,合作养老机构承担养老服务责任。在该模式下,老人服务消费意识不足,导致有些服务少有老人问津,服务提供商在运营初期存在严峻的生存问题。而“智慧养老”运用现代信息科技构建的高科技集成平台可以应用于任何传统的养老模式,对其服务进行整合和改善。与传统养老模式相比,“智慧养老”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服务能力方面,利用信息技术的集成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从多个层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智慧养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适老化智能设备,可以解决护理人员不足及护理费用过高的问题,提高了服务工作的水平,降低了人力和时间成本,实现服务的优质和高效。同时,依托社会公共信息平台或单独建设的智慧养老系统,将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和企业、社会组织进行对接,为老人提供精准便捷的服务,实现服务的供需平衡。此外,通过对涉老数据的收集,建立老人基本信息数据库,为政府给予老人相关补贴、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提高政府为老服务能力。

在服务形式方面,运用实惠便捷的包对点服务形式,从家庭及社区层面创新社会保障形式。传统养老的服务形式主要有点对点、包对包两种。点对点服务形式,即老人在家接受钟点工或保姆的上门服务,该服务形式针对性强,能满足老人的个性化需求,但成本较高,且需要较多的人力。包对包服务形式,即将老人集中在一起,提供统一的养老服务,该服务形式可以实现规模效应,但服务较为单一,众口难调。“智慧养老”打破以上两种服务形式,运用相关技术将养老信息集成到一个载体,该载体同时连接个人(点)和服务终端(服务包),通过网络和信息技术,为老人提供多样化选择,实现“自助式”服务。

在服务内容方面,满足老人多层次需求,从个人层面落实社会保障内容。传统的照护和医疗等方面的服务普遍位于需求层次的低端,随着信息技术与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服务内容已经难以满足老人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而“智慧养老”的内容突破了传统的“助老”范畴,同时兼顾“孝老”和“用老”,让老人摆脱被“监控”、被“服务”的束缚感,通过“嵌入”的方式进行智能提示来提供友好的养老服务,让老人实现被尊重的需求。“智慧用老”即通过网络技术及社交平台,利用老人的经验智慧,使老人发挥余热,做到“老有所为”,实现老人的自我实现需求。

“智慧养老”紧跟信息时代的步伐,顺应“互联网+”的浪潮,利用互联网、社交网、物联网、移动计算等现代科技技术,建立起连接老人、家庭、社区、机构及政府的适应性系统,是现代管理思想的重要体现。

四、 发展现状

1. 发展情况。

(1)国外智慧养老的发展情况。英国、美国等国家已率先进行了有关智慧养老项目的实践,并获得一定的成效。在美国的弗吉尼亚州就有很多门诊都安装了“远程医疗”网络,服务对象的三成都是老人。投入使用后有效的提高了服务效率,并减少了护理费用。英国则使用了机器人护士,服务于家庭或社区。不仅可以完成日常护理,还能够与老人互动,为老人提供咨询建议。英国生命信托基金会将智慧的理念运用到老年公寓的建设中,通过在家具、地板中植入芯片等方式实现老人生活远程监控。“机器外套”是日本一所大学专门为行动困难、肌肉萎缩的老年人设置的,现已被普遍推广。

(2)我国智慧养老的发展情况。我国的智慧养老也得到了政府和各界人士的积极推动,已有很多优质的智慧养老项目得到实施。如全国老龄办计划在全国推进“智能化养老试验基地”建设,并批准筹建全国智能化养老和全国老龄智能科技产业园;乌镇联合中科院物联网研发中心引进椿熙堂项目,拟建设惠及全镇的“物联网+养老”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长沙韶山路社区上线了“康乃馨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通过智能终端和体检设备为老人提供远程高科技养老服务;常熟市建设了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推出“CCHC持续照料社区”模式,打造“医养康护”四位一体的养老体系;也积极行动,以“互联网+”为抓手,构建“一台五网”智慧养老应用体系,通过为老服务热线对接需求与服务,实现多样化养老。老年信息科技产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发展方兴未艾,动力十足。

2. 存在问题。

(1)规范化管理机制、统一信息化标准缺失。智慧养老体系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缺乏统一的信息化标准及规范的管理机制就会造成养老服务参差不齐、资源利用率低下、重复建设等问题。因此,需要有完整规范的标准体系提供保障,而从当前来看,不仅不同省份的智能养老产品差异很大,就连同一省份不同地区的差异也非常明显。标准的不统一造成了相关资源的浪费,使得经验的总结和分享没有规范化,不利于推广,同时也制约了养老服务信息化产业发展。

(2)老龄社会体系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方面力度不够。目前智慧养老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当前的研究主要局限在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家居和智慧医疗领域相关的产品上;智慧养老的系统和平台虽然由政府主导,但大多数还是分而建之、分而治之,并没有从全局进行规划和设计;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也存在譬如重复建设、多头管理、无人问津、沟通不畅、体制桎梏等问题;另外,我国养老领域还存在政策缺位、政策落实不到位的情况,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方面力度不够。

(3)养老信息化建设滞后,智慧养老面临技术发展障碍。当前我国的智慧养老产业刚刚起步,物联网、信息安全等相关技术还处在萌芽期,甚至在某些技术方面仍相对空白。在智能终端上的体现尤为明显,有些终端检测存在误差,售后服务滞后,不能很好的满足要求,同时信息安全方面也面临巨大挑战。

(4)优质智慧养老项目覆盖面过窄。通过比较养老信息平台的覆盖面,可以发现当前已推广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的设备配置以及技术水平相对有限。烟台、南京、北京等地的智慧养老项目有些仅仅覆盖了部分小区和福利院,多种类似智能老年公寓信息化系统等优质产品完全可以大范围推广,使更多老人受益,但事实却仅仅覆盖一小部分人群。由此可见,智慧养老的优质项目推广范围有限,并未得到真正的推广。

(5)智慧养老项目普遍缺乏专业团队。在当前的智慧养老项目中,缺乏专门负责的团队进行持续推动,难以很好的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特别是很多涉及技术的专业知识,削弱了专业化。此外,对于如何科学有效接近老人、了解他们的需求等问题,也需要专业人员的帮助,才能制定出更加具体、可靠的方案。

五、 发展对策

1. 积极推动养老服务信息化的标准建设、规范先行。建立行业标准和市场规范是推进智慧养老发展的基础,是推动为老服务发展的保障。从业务需求的角度看,相关标准规范应涵盖智慧养老事业、智慧养老产业和智慧养老服务三个方面。从项目实施的过程看,需要制定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维护做出制度性和流程性的规范;从项目覆盖的技术角度看,需要制订所涉及的网络通信、信息安全、物联/互联技术等做出技术性的标准和规范;从项目的层次结构上看,需要形成信息基础设施层标准、信息数据资源层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层标准、信息应用系统接入标准;从项目整体性上看,需要形成总体建设运营标准、信息安全保障规范和标准规范的评价体系。

2. 进行顶层设计,建立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智慧养老服务体系不仅仅包括信息系统的建设,还涵盖了体制机制改革、标准制定等一系列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资源能够在智慧养老的概念下有效的对接。其实现路径为:

政府部门进行顶层设计和集中管理,建立全国统一的智慧养老云平台,汇总全国老年人各项基础信息到一个统一的信息技术平台,为老龄事业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实现涉老数据的集中和贯通,形成智慧养老的数据基础;

第7篇:智能化社区养老范文

智能化公共服务体系

据朝阳区信息化办公室主任王臻介绍,2012年起,朝阳区将率先启动“智慧社区”建设。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提升社区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能力,并依据人口、法人、空间地理等基础信息,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托幼等各类社区服务资源在全区范围内的科学规划和动态分配。在此期间,朝阳区超过50%的社区将成为“智慧社区”,实现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和生活服务的在线便捷获取。

据了解,朝阳区将运用信息化手段强化社区层面的便民服务能力,实现更多事项在社区办理,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提供生活服务,辖区一半社区居民可享受各类智能化便民生活服务。“智慧社区”将能够让生活在社区中的居民充分享受到智能家居、智能安防、家庭医生、节能管理、停车管理等社区服务。坐在办公室中,远程遥控家中电器做饭、洗衣;建立电子病历和居民健康档案,为市民提供网络预约挂号、双向转诊等便民服务。

除了“智慧社区”,朝阳区还将结合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打造“智慧文化”,加快建设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文化馆等,推广普及街头自助借阅终端,提供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完善区域卫生信息化服务,结合实有人口和空间地理信息资源,规划建设公共卫生设施。

在此基础上,城市运行管理可实现精细化、可视化、动态化。基本实现重点区域、重点楼宇、重点企业、重点这是的全面智能感知;各类城市资源实现空间化展示;建成一批综合性或专业性的智能城市智慧中心,快速处理各类城市事件。

王臻进一步解释道:“2012年开始,朝阳区会全面提升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实现光纤到企入户,重点社区实现20M入户、重点企业实现100M接入、高端企业实现10G接入。”

事实上,这一举措与进入2012年来国家推行的宽带战略一致,目的在于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实现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智慧城市建设。朝阳区信息化办公室相关技术人员解释,光纤宽带具有传输速度快、基本不受传输距离和电磁干扰等影响,通过光纤入户相当于为每个用户架设了一条私家“信息高速公路”,即使同一个小区或者企业的所有用户都在上网,也不会影响网速。截止目前,朝阳区已经获得市级支持资金,推进联通无线网络在20个宽带试点小区、1个信息化试点村的应用。按照规划,朝阳区的CBD、电子城、奥运中心区等6大功能区“十二五”期间将达到10G的宽带接入能力,高端商务楼宇将能满足国际金融机构、高端要素市场和大企业总部的全球化业务需求。特别是在CBD区域建设的信息港,港内大力推广物联网技术在CBD区域内的应用,实现对CBD运行状态和空间环节的全面、实时“感知”。

用智慧解决问题

“智慧城市建设还包括以互联、协同、创新为特征的智慧政府初步建成。所谓‘智慧城市’,就是利用来自城市多个部门、多个单位的各类信息,通过问题预测和资源协调,使事件影响减至最小,并对事件提供更快、更有效的响应。以市民需求为中心,优化政府工作流程,全面提供政务服务在线办理;推广普及移动电子政务;建成覆盖全区的电子政务云。基本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利用;政府日常办公和绩效评价实现智能化。”王臻强调,“智慧城市”的智慧运营中心可以解决城市里的水、交通、公共安全、电力、建筑等一系列问题。

例如,由于降雨和泄洪引起的城市污水溢出,会导致街道堵塞和交通瘫痪,这种情况在大城市已经是个经常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难题让众多城市一筹莫展。对此,王臻介绍,“我们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在一个城市设定一批智能井盖,利用科技手段在城区重点点位进行视频监控,每5分钟获取一次数据,数据包括:水位、流速和水温。”为此提供技术支持的公司负责人介绍,实时传回的数据可被显示在管网拓扑图中,并能预测未来72小时城市污水排放情况,在降雨之前实时获知何处有堵塞发生,并通过GIS实时展示堵塞情况,并将相关信息及时提供给市政运营部门,从而提前制定计划安排维修检测,实现移除阻塞物,并修补泄漏管道,这样一来就能一定程度上缓解因污水排放不及时引起的交通堵塞问题。

第8篇:智能化社区养老范文

【关键词】智慧;居家养老;质性研究

我国已于2000年步入老年社会,目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达到2.02亿,占总人口的14.8%,且每年以3%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50年老龄化水平将会推进到30%以上,因此如何有效解决养老问题及关注老年人民生需求是政府、社会和百姓关注的焦点。无论从我国国情还是老年人的养老观念考虑,居家养老是最主要的模式,因此有人说社区居家养老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本项研究目的在于了解绍兴市居家养老现状及对智慧居家养老模式的需求,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2014年5-7月选取绍兴市范围内的6个行政区所属的10个社区年龄满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深入访谈,样本量的确定以受访者资料重复出现,资料分析不再出现新的主题为止。纳入标准:自愿参加本研究;居住所在社区满一年;思路清楚,语言表达流畅。本研究31位受访者中21位男性、10位女性,年龄为71~92岁,平均79.29±4.38岁。研究者向访谈对象介绍本研究的目的,同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1.2.1 资料的收集

本研究以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为指导,通过面对面深入访谈的形式收集资料,并进行同期录音。访谈前,研究者通过电话与上门的方式与受访者约定时间和地点。访谈时,向访谈对象说明研究的目的、意义,并就录音问题征得同意[1],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同步进行。本研究的访谈问题根据文献资料与自制调查问卷结果制订,并征求相关专家的意见,修改后先后对3位社区老年人进行初步访谈,并进行相应的补充与修改。主要问题包括:①目前您家庭养老的形式;②您如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③您平时使用的信息设备有哪些;④您所期望的智慧化服务是什么样的。通过深入访谈获取社区老年人对智慧化服务需求的信息,及时记录受访者的内心感受。当没有新信息出现时,认为资料达到饱和,收集结束,每个受访者访谈时间约30min至1h[2]。

1.2.2 资料的分析和整理

受访信息收集、提取与最后提炼由两位访谈人员共同完成,按照N1-N31的序号依次为每位受访者的访谈记录进行编辑并建立独立的文档,经过编码、归类,利用Colaizzi7步分析法进行整理,最后提炼出主题。必要时返回研究对象处核实信息的准确性,提高资料的可信程度。

2 结果

通过认真对比访谈记录和访谈录音,汇总社区老年人对智能居家养老的三大主题:居家养老的现状、居家养老存在的问题、对智慧居家养老模式的期望。

2.1 主题1:居家养老的现状

2.1.1 社会支持系统缺乏

访谈中很多老年人都提到子女忙碌而无暇顾及自己与自身的孤独感提升。随着核心家庭成为主流家庭模式,1人户和2人户在近年来呈现出持续增长势头,其他非核心化的小家庭式样,如空巢家庭、丁克家庭、单身家庭、单亲家庭等正在构成我国城乡家庭结构的重要内容。老年人的子女本身又成为核心家庭的核心,大家族的生活模式逐渐减少,老年人的子女、孙子、孙女因为工作、家庭、学习等各种原因与老年人接触的时间逐渐缩短,因此老年人的孤独感也日益增加。N4提到:“我现在是一个人生活,周末我儿子偶尔能带着孩子来看看我,但大家都很忙,我不想打扰他们,但也希望他们能经常来和我聊聊天。”我们所提到的健康不仅是身体健康还应包括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功能,只有三者达到完美的结合状态才是真正的健康,特别是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应更加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3]。

2.1.2 信息资源获取匮乏

调查对象中64.5%是小学及以下的文化程度,很多人不能完整的读报纸及看懂普通话新闻。在问及体重、血压、血糖等健康指标时,N1、N9、N21表现出一脸茫然或者直接说没有测量过,肯定健康的等等;问及什么是健康的饮食和运动状态时,N13、N20、N25都笑称爱吃什么吃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问及遇到疾病及健康问题如何解决时,有22.6%的老年人说会去看医生,而绝大多数老年人说自己会吃药或者弄些偏方;问及老年人知道可以通过电话或者网络预约就诊么,有12.9%的老年人说听说过,但不知道怎么用;问及是否知道一些超市和餐馆可以电话或网络接受购物到家和外卖服务时,老年人均摇头或者直接说从来没用过。

2.2 主题2:居家养老存在的问题

随着老龄化水平不断推进,老年人内部年龄结构变动将进一步加剧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性,主要呈现在五个方面:高龄老年人继续增长;失能老年人口继续增加;慢性病老年人持续增多;空巢老年人口规模继续上升;无子女老年人和失独老年人开始增多。而从居家照顾来讲,尚存在居家养老安全隐患、居家养老不匹配、居家养老服务人员专业化程度低、居家养老的社会保障难以落实等问题。N17提到:“平时我一个人生活,每天有阿姨来帮忙打扫做饭,但3年中我换了7、8个阿姨,每个阿姨开始工作的时候都还好,慢慢的就出现各种问题,有一次地上的水没有擦干,我还滑倒导致大腿骨折。”

2.3 主题3:对智慧居家养老模式的期望

智慧居家养老模式是基于物联网技术,在居家养老设备中植入电子芯片装置,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处于远程监控状态,根据老年人的需求提供政务咨询、养老服务、医疗服务、社区导购、旅游指南、法律服务等内容,是老年人较为完善的生活与安全保障[4]。在访谈中,93.5%的老年人都可以独立使用手机和电脑等通讯设备,对智能化养老模式充满期待,认为它可以在健康、安全、生活、信息以及医疗等方面提供全面的帮助。N29提到:“如果真能实现智能化那就太好了,儿子、女儿也会非常安心的让我一个人在家,不会时刻担心我。”

3 讨论

有研究显示,目前我国的养老格局呈现“9073”状态,即90%的老人以家庭自我照顾为主,7%的老年人享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享机构养老服务,依托社区居家养老是将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是一种社会化的养老方式。而智慧居家养老是集智能养老与虚拟养老院的功能于一体,既兼顾了日常生活照顾又能紧急处理意外事件,是老年人较为完善的生活与安全保障。智慧居家养老从对老年人的监控角度应包含三个分系统,即老年人健康智能监控系统、老年人智能家居监控系统以及老年人外出智能监控系统,满足老年人日常安全监护、老年人日常生活物资供应、老年人日常生活帮助、老年人医疗健康服务以及老年人精神慰藉等5个层次的需求[5]。未来依托新媒体手段,以政府主导,社区监管,企业服务,老年人收益的智慧居家养老模式将是未来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曹晶,贺茜,刘戈,等.护士岗位流失人员临床工作情感体验的质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6):650-653.

[2]王薇,赵小萍,殷晓红,等.护理人员对护理知识库需求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8):742-744.

[3]刘晓虹.护理心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72-74.

第9篇:智能化社区养老范文

(一)借助网络平台,打造专业社区服务体系

物业服务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优势与相关企业联合,向不同社区服务延伸,形成跨行业、跨区域的联合,具体包括面向社区居民、周边企业的不同服务业。如深圳的长城物业通过旗下的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房地产经纪公司、老年服务公司、家政服务公司等形成了专业的社区商务服务体系。再如深圳市彩生活服务集团,通过运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打造了一种新的物业服务模式——“彩生活模式”。该模式是建立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最新技术基础之上的一种全新的物业管理、服务与运营模式。通过创新推出的彩空间社区体验店、彩之云、彩付宝(社区支付平台)等社区服务载体,将信息、资源与新媒体进行整合,建立起线上线下、有形与无形、现实和虚拟相结合的互联网时代的物业管理与社区服务运营模式。同时,住宅物业管理也可以和居家养老等服务结合起来。如上置物业通过搭建电子商务平台,推行“长者居家养生”,创新社区物业服务新模式。“居家养生”包括生活护理服务、应急求助服务、精神慰藉服务、娱乐活动服务等多个方面,由家政服务人员上门全程服务、客服管家单项特色服务、志愿者单项特色服务和助推服务中心等四种基本形式组成。物联网平台的启动和长者居家养生俱乐部的成立,受到了广大业主的欢迎,物业人员的服务意识不断增强,综合服务的技能得到提升,整体物业服务水平有了明显进步。与此同时,商业物业管理的发展空间更大,物业服务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商业企业形成三方互利共赢的模式。如SOHO中国与北京移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探索了房地产开发商与运营商合作的全新模式,面向SOHO中国楼宇租户,北京移动提供了4G明星终端和4G无线上网等产品的独家优惠,并为办公的中小企业提供便利和优惠,满足办公固话、宽带上网及手机电话通信的综合需求。这表明与互联网合作,能做好商业物业经营管理创新,顺应时代潮流。

(二)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减少管理成本

物业管理行业应充分利用现有信息网络技术,探索大数据时代的管理模式。随着网络信息化的迅猛发展,许多新建住宅大量采用新技术,如管理上的智能楼宇自控系统、综合保安系统、火灾报警系统,智能卡技术的运用,家庭智能化技术如防盗报警、火险报警、家庭电器设备远程遥控,社区无线信号转发器应用,数据卫星通信技术等,都为企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效率提供了基础。建立物业管理网络信息系统集成平台对于大型物业服务企业来说,是提高管理效率、提高服务质量的必经之路。这样就可以运用信息与网络科技和自动化技术,把建筑智能化系统与计算机物业管理系统集成于一体化的自动化监控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上,实现集成性、交互性、实时性、动态性的信息化物业管理服务。如陆家嘴物业建立的以物业服务为主体的“96916”呼叫中心,用电子平台实现了“一个电话,五大功能”,即报修、应急抢修、投诉、家政服务、租赁中介。

二、高级阶段——物业企业成为集信息、物流、物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企业

在未来,物业服务企业必须突破现有的传统管理与服务模式,做好对物的管理和对人的服务两个方面,物业服务不再是简单的房屋及其设备的管理,更要提供信息,针对不同家庭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成为小区居民真正的“管家”。

(一)打造物流企业终端,做好社区“大管家”

未来,物业服务企业可以考虑与物流企业合作,在相关社区区域内建立物流终端,引进先进设备,如安装自助快递收发终端,规范管理整个社区的快递收发工作。同时根据物业服务企业所掌握的居民情况和居民提供的信息,为居民提供送货上门服务。这样物流的“最后一公里”就交由物业服务企业全权负责,一方面物业服务企业代替居民和物流企业进行沟通,提高了沟通效率;另一方面规范了公共秩序管理,保证了社区安全。

(二)采集大数据,做好居民“小管家”

数据的采集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物业服务企业建立的网络平台上,居民所需的生活服务都统一在这个平台上,会留下大量的数据。对于不同业务类型的公司,大数据的用途各有不同,那么对于物业服务企业来说,大数据就是居民的画像。通过数据的采集、分析,能够充分了解居民的基本信息、消费能力、消费习惯及各种潜在的或现实的需求。有了这种居民数据,一方面方便了物业服务企业对居民提供“私人定制”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的不同需求,提高日常经营管理的效率和居民满意度,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集成社区服务供应商和社区周边各类商业实体,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逐步形成多方共赢的商业生态系统。

(三)回归服务本质,体现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