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和美乡村建设建议范文

和美乡村建设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和美乡村建设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和美乡村建设建议

第1篇:和美乡村建设建议范文

以精品村、重点村和特色村为节点,重点打造3条精品线,每条精品线实行县领导联系制度,全程参与指导美丽乡村建设。在精品线的打造上,注重沿线环境的综合整治,花大力气破除“脏、乱、差”问题。大力推进“四边三化”活动,全面实施城乡绿化,按规划、有重点地开展增绿行动,做好104国道、62省道、60省道和上三高速公路沿线的洁化、绿化和美化。大力推进“三改一拆”工作,依法拆除违法建筑。县农办统一购买树苗,组织人员对全市现场会考察路线见缝插绿,街道、镇和镇区块对62省道沿线进行综合整治,提升整体形象。

二、清洁家园工作明显提升。以开展“垃圾不落地、更美丽”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为载体,在全县范围内掀起集中大整治活动,对城乡结合部、外来人口集聚区、河道沟渠、学校门口、废品回收点等重点区块进行全面清理整治,进一步提升城乡环境整治整体效果。县清洁办定期对国省道沿线村庄、乡村、河道进行全面督查,并通报,督促整改落实。以“清洁河道、清洁乡村”专项行动为契机,组织开展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全面清理处置沿河沿路、房前屋后的暴露垃圾和卫生死角。在等村开展三星、四星、五星级“清洁户”评比活动,在等村按照环境洁美、亲人谐美、生活甜美、邻里和美、群众赞美等“五美”要求,开展“美丽家庭”评比,已创建三星级美丽家庭32户,四星级6户,五星级3户,并设立红榜和黑榜曝光,让好的露脸、差的丢脸,村民文明素质明显提升。

三、开展新一轮扶贫开发。开始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召开新一轮扶贫对象认定工作动员会和业务培训会。低收入农户和扶贫重点村初选对象的调查已完成,低收入农户、扶贫重点村认定对象报批和公告工作正在进行中。将1000人的异地搬迁指标分解到各乡镇(街道),目前幸福花苑五期工程进展顺利,一号楼建至第15层,二号楼建至第13层。推荐了199户农户为2013年我县“创业增收”贴息贷款对象。

四、农家乐产业进一步做精。重点扶持、水云间、雷峰休闲农庄等具有代表性的农家乐,指导经营户主根据自身实际,进行各具特色的发展。对具有代表性的几家农家乐进行摄影取材,装订成展示农家乐特色风采的宣传资料。会同县餐饮协会,完成特色农家土菜收集整理工作。协调各方人员,确保现场会顺利完成。加大农家乐经营人员的学习培训,提高农家乐经营的效益。查清农家乐环境管理状况,落实规模农家乐排污许可制度,督促上规模农家乐经营单位申领排污许可证。推进农家乐环境整治,提高农家乐发展水平,加强管理实现农家乐可持续发展。

第2篇:和美乡村建设建议范文

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基础

各位委员、各位领导:

为加快推进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县政协组成调研组深入到我县部分乡村进行了调研视察,并赴吉林省图们市凉水镇、四平市铁东区叶赫满族镇、延吉市安图县万宝镇红旗村(被誉为中国朝鲜族第一村)和我省桓仁、宽甸两个满族自治县部分乡村进行了学习考察。五市县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举措和成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此基础上,我们深入思考,充分论证,精心撰写,形成了调研报告。下面,我代表县政协调研组就扎实推进我县美丽乡村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基础提出几点建议。

一、五市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和作法

通过学习考察,我们感受到,五市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思路明晰,措施得力,成效显著,富有特色,他们的经验和作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明晰思路,强化规划引领

按照“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韵”要求,五市县用科学的规划设计提升实践水平,编制了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让规划引领建设、改造和升级,致力于推进环境、产业和文明相互支撑。四平市铁东区明确了“抓点、连线、促面”的工作思路,坚持规划、整治和建设并举,做到组织领导、示范引领、资金投入、帮扶措施、督查指导“五个强化”。桓仁、宽甸两县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桓仁县制定完善了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桓仁镇和北甸子乡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大南沟村成为国家级生态村。宽甸县确定了“四美十有”标准,河口村被国家六部委评为中国十大最美乡村,成为全省乃至东北地区惟一获此殊荣的乡村。

(二)整合资金,注重突出实效

五市县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美丽乡村建设取得实效。宽甸县积极开展美丽乡村申报创建活动,美丽乡村建设的点定在哪里,相关部门的项目和资金配套就跟到哪里,全力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集中优势,重点帮扶。如2013年,帮助青山沟镇整合省市县各类资金770多万元,对散居于山上的45户进行整体搬迁,统一标准,规范建设,依托青山沟景区,悉数办起了农家乐,每户每年住宿和餐饮净收入可达10万元左右。桓仁县“十二五”以来,整合各方资金,累计投资10多亿元,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并对全县103个行政村的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和新建。四平市铁东区强化资金投入,坚持多渠道筹资,即区上支持一点、单位部门帮扶一点、乡镇挤出一点、社会捐助一点、村民自筹一点,有效破解了建设资金难题。

(三)整治环境,改善村容村貌

四平市铁东区全面开展了以“治山、治水、治脏、治乱、治污”为主要内容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投入大量资金,重点实施了农村环境整治净化工程、高标准村屯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完善环境整治配套设施工程、退耕还林整治工程,成效显著。桓仁县加大农村环境治理投入力度,“十二五”以来,整合各方资金1.9亿元,建成生物质垃圾气化站8处、垃圾堆肥池1650立方米、污水处理设施套,新建畜禽粪便处理中心2处、户用沼气池5132个……达到了既解决环境问题,又解决卫生问题;既解决燃料问题,又解决肥料问题;既解决生产问题,又解决生活问题。宽甸县着力开展了“四场五化六整治”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先后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全面推进“万盏路灯进村屯”、“万座水厕进农户”等工程,使全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四)依托资源,发展特色产业

五市县各乡村紧紧依托本地资源,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步伐。作为中国朝鲜族第一村,延吉市万宝镇红旗村依托毗邻长白山的区位优势,精心打造民俗特色品牌,原汁原味的朝鲜族民族风情。在这里,一幢幢具有民族传统建筑风格的白墙青瓦房整齐地排列在溪水两旁,统一的木栅栏围起一座座农家小院,86户家家院里都是“蔬果飘香绿满园”。该村逐步形成了以朝鲜族特色餐饮、民俗表演、民俗风情体验、家庭度假和农业观光为主的民俗旅游产业体系。2014年共接待游客24万人次,旅游收入1900万元。桓仁县依托生态资源优势,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形成了以葡萄、山参、优质米等产业为重点的六大产业基地,培育和发展了10个“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示范村。其中老黑山村成为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全村共发展大榛子种植基地3600多亩,年产大榛子35万公斤,人均收入达2万元。大榛子产业成为老黑山村农户致富的摇钱树,让曾经的全县经济最落后村变成如今的最富村。宽甸县立足自身优势,大力发展集观光、游览、采摘于一体的观光农业产业基地,在景区与沿线周边建设了有机蔬菜、山野菜、食用菌、花卉、中药材等示范基地,农旅结合效益明显。如今宽甸农家乐已多达2000家,农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带动了百姓致富,也将宽甸美丽乡村建设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

(五)创设载体,培育乡村文明

五市县积极引导农民提升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准,培养农民科学的、文明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形成了良好的民风、村风。万宝镇红旗村一直把村民道德建设和乡风文明培育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该村认真开展了评选“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和“美德在农家”、“不让黄赌毒邪进我家”等活动,形成了“团结友善、明礼诚信、家庭和睦、邻里互助、遵规守法”的良好风尚。桓仁县湾湾川村,以“爱家邦、美家园、传家风、睦家邻”为村训,建设了集休闲、健身、娱乐为一体的文化广场2处,村民在闲暇时间唱村歌 、跳健身操、自编自演文艺节目,文明和谐的文化生活在村里蔚然成风。宽甸县河口村,在村“十星文明户”的基础上,按照“美丽农家”的标准,评选出家庭和谐、邻里和睦、环境整洁、产业致富的美丽农家80多户。用典型的力量感召和激励村民人人讲文明、家家有产业、户户讲和谐、共奔幸福路。

二、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我县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村屯环境美化、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弘扬乡村文明新风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新建和改造了村部、村路、巷道、边沟、院墙、卫生室、农民书屋、文化广场等,更多的农民走上了柏油路、水泥路,住进了漂亮新房,喝上了清洁自来水……二是农村面貌大为改观。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各村设置了垃圾箱,配备了保洁员,村屯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加强,卫生改厕力度加大,农村环卫保洁水平得到提升,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改观。三是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结合乡村实际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绿色农业,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农民收入持续稳步增长。四是道德文明素质得到提升。认真开展了“四德”主题教育进乡村活动和“道德文明示范户”、“十星级文明标兵户”等评选活动,提升了农民道德文明素质,净化了民风、村风。

几年来,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我县涌现出了一些生态优良、环境秀美、乡风文明、幸福和谐的美丽乡村。如:南口前镇王家堡村被评为国家级文明村,获得省村容村貌综合治理先进村、省环境优美村等多项荣誉称号。南山城镇大北岔村先后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先进村(大孤家镇王小堡村也曾获此称号)、全国法制文明村、省级卫生村等一系列荣誉称号。红透山镇成为全省宜居示范乡镇。大苏河乡沙河子村成为我省少数民俗村和全市乡村旅游的典范。

成效有目共睹,差距不容忽视,任务依然艰巨。近年来,我县美丽乡村建设虽然取得了可喜的变化,但也应清醒地看到,与五市县等地区相比,我们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一是进展不平衡。由于认识高度、工作力度和推进程度的不同,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我县各乡、村之间发展得不平衡,有的差距还比较大。全县生态环境良好、产业特色鲜明、卫生环境整洁、乡风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所占比例还不高。二是缺乏科学规划。一些村规划意识淡薄,缺乏通盘考虑,村庄布局不尽合理;有的村虽有规划也不按规划实施,随意性强,导致规划和建设“两张皮”;有的村规划粗线条,缺乏科学性和实效性……总之,重建设、轻规划的现象在农村并不少见。三是健康文明的社会生活习惯尚未形成。有些村户垃圾乱丢弃、污水乱排放、杂物乱堆积……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的情形,在一些村户中还相当程度地存在着,污染了农村的环境,制约着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四是有的村级班子战斗力不强,存在着畏难情绪和“等、靠、要”思想,工作主动性不强,群众参与度不高,美丽乡村建设进展不快。

三、关于扎实推进我县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县14个乡镇,188个行政村,无论是从地域面积、人口规模来看,还是从生态资源、发展现状来看,广大农村都是我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和短板。美丽乡村建设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生态文明成果的集中展示,有利于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实实在在地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加快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为此,需要全县上下坚持不懈地努力和奋斗。现就进一步推进我县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方面,提出如下建议:

(一)深化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造福后代的民生工程。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化认识,加强领导,明确重点,扎实推进,切实把美丽乡村建设当作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实抓好。要像宽甸等县市那样,研究制定针对性更强、更实的实施方案、管理体系、职责分工和考核机制,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并在资金、政策、项目上给予倾斜,在全县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和互促共进的良好氛围。

一是建立“三级联动”管理机制。要建立以乡镇为责任主体、村屯为实施主体、县相关部门为考核主体的“三级联动”管理机制,加强领导,明确目标,有序推进,认真考评,形成县、乡、村三级共抓、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二是加强乡村两级班子建设。事业成败,关键在人。美丽乡村建设对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乡村两级班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更多的职责。要大力加强乡村两级班子建设,切实抓好以乡(镇)党委、村党支部为核心的乡村两级班子建设,不断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要将美丽乡村建设纳入乡村两级班子考核体系之中,从而形成一种工作导向和激励机制。实践证明,美丽乡村建设亟需一大批有责任意识、创业激情、开拓精神、务实作风的乡村干部来带领。这是时代的迫切要求,发展的关键所在,群众的强烈企盼。

三是建立有效投入机制。要建立多方筹资的投入机制。整合各类资金特别是涉农项目资金,加强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财政、城建、交通、农林水、环保、移民、扶贫等职能部门的作用和省市县帮扶部门、帮扶单位的作用,做到资金项目集中投放、高效使用,力求打造更多的示范乡镇、示范村庄,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取得实效。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制定出台“以奖代补”配套政策,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民间资本、社会资金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四是倾力守护绿水青山。绿水青山是乡村最宝贵的资源,是我县最厚重的家底。作为生态资源的承载主体,各乡村要始终不渝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让乡村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好。要依托丰富的自然禀赋,坚持生态富民战略,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使自然生态与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绝不能因为短视行为而牺牲乡村的生态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充分认识并发挥好生态这一最大优势,努力将我县乡村打造成为山清水秀的生态走廊和宜居宜游的美好家园。

(二)坚持科学规划,注重因地制宜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全局性工程。要坚持科学规划和因地制宜相统一,把乡村科学规划与环境卫生整治、农民素质提升结合起来,与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开发结合起来,努力打造乡村特色和品牌。

一要坚持规划先行原则。要把规划摆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首要位置,坚持先规划、后建设,不规划、不施工的原则,充分发挥规划的先导引领作用。要进一步完善《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各乡村要结合地理区位、资源优势、产业发展、村民实际需要,编制本乡本村切实可行的建设规划。做到同全县发展总体规划相结合,同产业布局规划相协调,同精神文明建设相呼应,让规划更具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二要发挥典型引领作用。要充分发挥典型村的示范引领

作用,优先抓好城郊村、 公路沿线村、乡镇政府驻地村、重点景区村建设工作,做到突出重点、典型引领、示范带动、以点促面、有序推进,努力打造一批环境优美、设施配套、产业兴旺、民风淳厚的示范村、特色村,实现生态美、百姓富、民风正的有机统一。

三要坚持因地制宜方针。要本着“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主动作为、群众满意”的原则,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坚持合理化布局,实施差异化指导,突出个性化塑造。坚决摒弃“一个模子”、“ 千村一面”的现象,始终保持乡土特色和田园本色,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的乡村独特魅力,彰显自然、恬静、绿色、清新的乡村之美。让蓝天白云、绿树红花、小桥流水、田园农家、鸟语蛙鸣、院墙屋瓦、淳朴民风、满乡文化……这些具有鲜明的生态元素和乡土气息的生活印记,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缩影,努力打造我县美丽乡村的品牌和特色。

(三)加强环境整治,形成长效机制

环境整治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要坚持把农村环境整治作为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重要举措。在“美”字上下功夫,在“实”字上求突破。

一是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涵盖硬化、绿化、亮化、美化、无害化处理等众多领域,需要多部门协调作战。要全面实施农村环境整治行动,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突出抓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化肥农药污染治理、饮用水源地保护、农村基础设施完善等重点工作。通过持之以恒、行之有效的环境整治,达到道路硬化、村屯绿化、卫生净化、街路亮化、环境美化,远离脏、乱、差。让干净整洁的村落、蔬果飘香的庭院、绿意盎然的花木、平坦通畅的道路、清澈见底的河流……成为农村一道靓丽的景观。通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让农村设施多起来、农村环境好起来、农村面貌靓起来,全面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二是健全机制,确保实效。要健全农村环境整治长效机制,明确工作任务,落实目标责任,加大监管力度。要从最基础的垃圾污水处理、村屯美化、河沟清理、卫生改厕等方面入手进行环境整治。制定环境卫生管理长效保洁责任制,做到卫生环境有人管,管得了、管得好,使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确保整治效果不反弹、可持久。

(四)立足生态优势,壮大特色产业

没有特色产业作支撑,农民就难以增收致富,美丽乡村建设也会成为一句空话。我们应坚持美丽乡村建设与农业、旅游、生态深度融合,以特色产业支撑为重点,形成产业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互促并进的良好态势。

一要围绕资源优势狠抓生产基地培育。各乡村要结合本地区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紧紧围绕特色农业狠抓生产基地培育。特别是要以大伙房水源保护治理规划实施为契机,搞好水源保护区产地认证、产品标识和区域保护工作。突出特色合理布局,依照标准规范生产,积极运作打造品牌。鼓励和支持农户积极发展中药材、食用菌、优质米、山野菜、花卉等有机农业、绿色农业、观光农业。让好的多起来,形成规模;多的好起来,形成特色;特色火起来,形成效益。使我们的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等特色产品走向城市、走进商场、走上餐桌,不断提升清原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我县农业提质增效、农民致富增收。

二要围绕生产基地狠抓龙头企业建设。实践充分证明,建好一个龙头企业,就能占领一方市场,带动一批农户,致富一地百姓。要紧紧围绕资源优势下大气力重点抓好具有区域特色的深加工型龙头企业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对外联大靠强等方式新建和改造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牵动能力的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组织形式,组织农户实行专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与农民形成联系紧密的产业发展链条,促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就地增值,大力提高特色农业的优势和市场竞争力,加快农民增收步伐。要本着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鼓励农民以租赁、转让、入股等多种方式合理流转土地所有权,从而使土地能够向家庭农场和龙头企业集中,实现土地的集约经营,促进土地增值和农民增收。

三要依托生态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要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鼓励和支持具备条件的镇(乡)村发展乡村游、生态游,真正将美丽乡村建设和生态农业、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相融合。积极打造融农家乐、观光农业、休闲旅游、生态景观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品牌,使自然之美与发展之美相得益彰,田园之美与生态之美相映成辉,努力打造更多旅游强镇、旅游特色村、旅游示范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农户就业增收。让乡村旅游成为我县旅游的亮点,使之既有看点,又有卖点。

(五)培育新型农民,倡导文明新风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物的硬件”建设,也需要“人的软

件”建设。只有让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齐头并进,才能实现外在美与内在美的深度融合,使美丽乡村既体现发展之美,也释放文明之美。

一是提升农民文明素质。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培育新型农民、提升农民文明素质有机结合起来,引导教育广大农民增强环境保护和卫生保洁意识。要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把生态、洁净、文明的理念渗透到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以往乱扔乱倒、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等不良行为习惯,保持村屯庭院干净整洁,使美丽乡村建设更具文明内涵、更有文化底蕴。让农村既有美景,又有美德。

二是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四德”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有效载体,组织开展美丽乡村、文明村、美丽农家、卫生模范户、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等评比活动,引导大家崇德向善、守望相助、明礼诚信、遵纪守法、敬老爱幼、创业致富,形成风醇物厚、健康向上的民风、村风。倡导新风尚、弘扬正能量。要继续推进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养老等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第3篇:和美乡村建设建议范文

罗江县地处成都平原北部,为德阳市北部丘陵地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降雨充沛;交通上拥有便捷的航空、公路、铁路、水运立体交通网络,经济区位具有明显优势,又是成德绵区域中心城,位于成渝经济圈和成德绵半小时经济圈核心地段,东西南北均可辐射超大城市,辐射成德绵2400万人口消费市场,向东可辐射重庆、湖南、湖北,向北可辐射大西北,向南紧联成都,辐射云南、贵州、广西。

2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资源调查

罗江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资源可分为5类:乡村产业旅游资源、乡村村落旅游资源、乡村文化旅游资源、乡村生态旅游资源和景区依托型旅游资源。

2.1乡村产业旅游资源

特色农业产业基地:优质粮油产业、现代柑桔产业(蜜柚、杂柑)、现代梨产业(翠冠梨、金花梨)、青花椒产业、贵妃枣产业、核桃产业、特色蔬菜产业、特色水产基地等。特色产品有贵妃枣、金花梨、翠冠梨、西蜀密柚、杂柑、核桃、油菜、大米、淡水鱼等。

2.2乡村村落旅游资源

产业村落:芒江村(翠冠梨)、宝峰村(贵妃枣)、顺河村(青花椒)、合圣村(青花椒)、大井村(金花梨)、千鱼欢村(水产养殖)、黄荆村(杂柑)、星光村(蜜柚)、灯盏村(杂柑)、苏桥村(柑橘)、槽沟村(有机稻)、太平村(食品加工)、老君村(莲藕)、金龙村(花果)等。有蔡家大院、龙泉山庄、凤岭居休闲山庄、故里农庄、凌云山庄等特色农家。

2.3乡村文化旅游资源

主题文化:三国文化、调元文化、诗歌文化、佛教文化、川剧文化、民俗文化、鸽子文化、乡愁文化、路桥文化、廉政文化等。节庆活动:梨花节、诗歌节、童儿节、葵花节、鸽子会、青花椒节、荷花节、枣子节、柚子节、品果节、赏花节、春分祭祖、新年祈福、中国ATV全地形车赛等,一年四季节会不断,“春赏花、夏纳凉、秋品果、冬养生”已经成为罗江乡村游名片。

2.4乡村生态旅游资源

自然生态:春风十里生态农业产业园、山弯湾家庭农场、凯江沿线“大回湾”、天马山翠冠梨基地、天泉山湿地公园、大霍山贵妃枣基地、彭家坝水库(隐海)湿地公园、乡愁记忆国家农业公园、周家坝湿地公园、宝峰山森林公园、春花秋月现代梨产业基地、八卦谷、凤雏湖风景区等。人文生态:醒园、庞统祠、点将台、白马关关楼、白马关北关楼、倒湾古镇、鹡鴒古镇、奎星阁、李调元纪念馆、文昌宫、金牛古道、诗歌博物馆、太平廊桥、潺亭水城、万安驿、五丁谷、八卦谷、五美寨、范家大院、王家大院等。

2.5景区依托型旅游资源

白马关4A级旅游景区、香山鹭岛3A级旅游景区、调元故里景区、大霍山(宝峰山)风景区、天马山风景区、天泉山旅游区等。全县有精品旅游点132个,可用“近”(空间)、“精”(产业)、“静”(生活)、“敬”(文化)、“净”(环境)5个字概括。其中,16条精品旅游线路,年接待游客320万人次以上。近3年游客接待数和营业年收入增速均在15%以上。

3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旅游开发层次不高

综合配套服务设施还需要不断完善和提升,绝大多数仍处于原生态状态。“乡土农业”味道十足、“乡土文化”味道不够,产业园区变景区还有一个“羽化升华”的过程,还亟待加大投入,完善景区道路、标牌标识、观光亭台、餐饮医疗卫生等基础配套,提升游客接待能力。景点打造风格内涵品味有待提升,文化还需深度挖掘。

3.2互动欠缺,缺乏统一管理服务、缺乏统一包装打造

一是复县20年里,罗江县委县政府在调结构时“五带十园”的匠心布局和“一镇一品”建设,为现今发展休闲农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罗江县内人文类、农业类、休闲类的景点众多,有132处,可谓“星罗棋布”“镇镇开花”,但没有形成统一品牌。比如,大霍山(宝峰山)风景区,同一座山、同为贵妃枣生产基地,在白马关镇域内(山南)叫大霍山景区,在蟠龙镇域内(山北)叫宝峰山景区。二是没有进行统一宣传和纳入统一的旅游线路管理,分布松散凌乱,没有串联形成经典特色线路,线路标识标牌不清晰,不能满足现今自驾游(骑行)的需求。三是没有深度挖掘文化和统一包装,每年罗江县境内的各种节会多达40余次,来罗江县观光的游客虽多达200万人次以上,但多停留在“观光”层面而不是“休闲”,没能发挥宣传罗江的作用。

3.3营销宣传不到位,未形成特色品牌

目前罗江县乡村旅游很有亮点特色,犹如养在“深闺中的女子”,既精致又有内涵,虽然自身条件不错,但由于包装和宣传力度不够,在百里之内的成都、绵阳等市,名气还不大,罗江县的宣传营销还亟需努力。

4关于罗江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考

4.1定位

罗江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探索和实践,需要以“体现罗江特色、塑造罗江品牌、服务罗江三农”为核心,遵循“以产业为基础、以文化为灵魂、以创意为手段”的指导思想,充分彰显休闲农业促进增收的经济功能、带动就业的社会功能、保护传承农耕文明的文化功能和美化乡村环境的生态功能。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生态旅游、智慧旅游。

4.2目标

按照突出优势资源、开发重点产品和逐步配套发展的原则,对罗江全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功能布局等进行综合规划,分阶段和分步骤有序开发建设,将罗江建设成中国西部最具川味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目的地。

4.3建议

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科学规划功能区域、明确重点发展组团和重点项目业态,带动和引导整个罗江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转型调整。依据罗江县的地理空间结构、人文资源分布、农业产业聚集特点,建议将罗江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按照“一带三区”的布局进行建设。凯江流域观光带(凯江流域沿线),即“水河-泞水河-凯江”。依托凯江流域的自然生态环境,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重点发展生态观光、休闲娱乐和水上康体等功能业态,形成一条“两岸有生态、水上有业态、节点有形态”的和谐共享罗江生态母亲河。诗乡田园发展区(北部4镇),即“略坪镇-调元镇-金山镇-慧觉镇”。依托良好的特色产业基底、文旅资源以及已经形成的乡村旅游综合体,重点发展生态观光、休闲娱乐、养生养老、乡村度假、农耕体验、文化节庆等主题业态,形成点-线-面乡村旅游资源相结合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格局,构建罗江北部诗乡田园发展区。文旅融合聚集区(中部3镇),即“白马关镇-万安镇-御营镇”。依托丰富良好的特色产业基底、文旅资源以及已经形成的乡村旅游综合体,重点发展都市商务休闲、主题文化之旅、山地运动康体、乡村休闲度假、会议节庆活动等主题业态,形成以罗江都市人文和三国历史文化为核心的农文旅融合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格局,构建罗江中部文旅融合聚集区。生态农旅体验区(南部3镇),即“蟠龙镇-鄢家镇-新盛镇”。依托优异的产业基础、生态环境和较完善的乡旅配套,重点发展生态观光、乡村休闲、家庭旅馆、山地运动、定向越野、乡村节庆、民俗活动等主题业态,形成以贵妃枣、蜜柚两大产业为主题的特色组团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格局,构建罗江南部生态农旅体验区。

4.4措施

第4篇:和美乡村建设建议范文

图文云空间美术教学一、版面设计――绽放艺术之美

美术教学就是让人学习欣赏美感悟美从而创造美,在空间建设上,利用美术设计的知识,注重版面大小的安排得当让人视觉舒适,色彩强调冷暖的搭配,恰当的运用色彩的对比关系,日期个人信息栏目的蓝色和周围的粉红形成对比,空间主页整体的色彩采用粉紫色,给人的感觉淡雅而不失庄重,每个小版块的安排注重疏密关系,严谨中透着活泼,很适合小学阶段的老师用,让进空间的学生进来感觉轻松愉快,乐意向往浏览关注。整体版面的动静结合有序,版头上动起来的飞禽,个人简介中的摇曳的灯光和晃动的圣诞树,跳跃的鲸鱼,散落的花瓣,不停转动的地球,晃动或闪烁的文字标题等等,提示着来访者来关注,浏览这些栏目。背景采用古毛笔字的女子古典场景,和现代的内容融合到一起,文化的发展源远流长,有传承古今的蕴含。

版面的制作是在阿里妈妈网站制作后利用保存的代码移植到云空间,图片是在网上搜索或软件合成制作,比单纯的利用现成的材料增色很多。用心的设计,希望让进入空间的人进来就能感受艺术的美感。

二、素材积累――提升美术素养

空间资源――蕴藏于既真实又虚拟的网络世界,资源是丰富多样的,包括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它们往往交汇融合于一体。优质网络资源应用于美术教学,犹如开辟了一条通往美术殿堂的大道,让师生观看或阅读画家的艺术人生和伟大成就,欣赏美术作品,提升美术素养。

我创设了很多和美术教学有关的栏目,如书海泛舟,提供的都是一些美术教育方面的书籍,点击相关的目录就可以打开连接阅读,通过阅读开阔视野,积累美术知识。另外,根据美术领域的艺术分类,设置了和课本知识相关的农民画、教师工笔画作品欣赏,国画欣赏,我校特长生比赛获奖学生的美术作品等的电子相册,可以点击按钮自动播放,像看动画一样欣赏作品,另外我还设置了音乐,在音乐中更容易投入作品意境中。在相册专栏,放了一些剪纸作品,参赛学生儿童画作品,画家的传世名画等内容,可以根据每个人的爱好和特长有选择的浏览,如果非常喜爱,还可以下载到自己电脑临摹制作。

我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尽可能多的引入优质网络资源,网络空间资源的无限魅力,让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天下美图,感受作品的震撼。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艺术视野、丰富了美术知识,又积累了美术素材,使师生更便捷、更有选择性地搜寻到更多、更新的信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引领学生踏入美术殿堂。

师生既是空间资源的享用者,又是建设者。我也鼓励我的学生积极搜集整理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并将之分类归档,上传至相应的资料库栏目。这样,云空间素材的积累不断增多,优质资源日益丰富。

三、栏目丰富――激发学习兴趣

1.美术教案。为更好地利用云空间促进美术学习,针对美术学科的特点,我设置了很多和美术课相关的栏目。备课是上好美术课的关键,所以在主页的中间位置,我设置了美术教案栏目,小学全册的美术教案收入其中,栏目内容简洁清晰,非常容易寻找自己想看的内容,同行可以互相学习,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栏目加了动态红字,业精于勤荒于嬉,时刻提醒自己工作要勤奋努力,容不得半点懈怠。

2.课堂魔方。课堂魔方栏目储存的美术教学课件,非常方便上课时直接打开应用,不用担心上课忘记带U盘,也不用担心课堂上学生不喜欢,因为除了自己的课堂魔方,同行的魔方内容我们也可以借鉴利用,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每个人都无私的奉献资源也给自己提供了方便。

3.空间相册。建立的相册里面可以存放学生活动的内容,也可以存放学生作品,以前学生的作业基本是保存不住,不是发霉就是丢失,现在建了空间相册,就解决了学生的优秀作品不能存档的问题

4.网址导航。导航栏目的设立,方便更便捷的寻找经常流连的网页,可以及时迅速的学习上级主管部门的通知文件,了解教育的最新动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可以阅读同行的美文,欣赏美图,分享空间视频。

另外,还设置了我的课程、课程拓展和个性化栏目,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个人简介、个人信息的设置可以让空间的朋友了解自己,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

四、云中互动――促师生共成长

1.和“云”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们在云空间里分享与交流,我们在大学城里耕耘与成长……自从有了云空间,我就经常出入大学城云空间,优秀的居民空间在首页滚动出现,加好友,学习他们的云空间建设,互相学习借鉴,让空间更好地服务美术教学。在我加他人好友的同时,每次登陆总有加好友的消息提示,慢慢的,自己的好友越来越多,结交了不同地区的朋友,也被他们的地方风土人情吸引,看到他们空间的家乡美景,好像各地旅游,也为了解更多的风情内心喜悦。

2.任务传达及时迅速。局里要求教学视频上传空间。这在以前是逐级传达,最后到达的是执行者,而在空间里,和谁安排任务,点点鼠标,强敲键盘就可以直接传达,这不,录像课的任务安排后,电教人员给录制后还没剪辑完成,领导及时通知,立刻就能收到消息了。这就是信息化的好处,无论相距多远,消息的传送也就几秒的时间。

3.点点鼠标温笑盈盈。有时候人与人之间就是一个微笑的距离,每次登陆,总能看到打招呼的身影不断。通过头像,仿佛看到背后微笑的脸庞,同样也友好地报以同样的微笑回复。

五、用好云空间――教学魅力无限

第5篇:和美乡村建设建议范文

一、xx区来料加工业现状

我区来料加工业起步于xx年左右,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和特色。截至今年9月底,全区已有来料加工经纪人xx名,加工人员xx人。1-9月共发放加工费1.97亿元。全区各乡镇(街道)都培育了经纪人和加工人员队伍,加工产品种类繁多,也形成了一定的地域特色,如白龙桥、乾西以缝纫箱包加工为主;雅畈、琅琊、城东街道以服装加工为主;蒋堂以饰品加工和圣诞礼品加工为主;沙畈、塔石以仿真塑料花加工为主。总体来看,我区来料加工业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接单渠道不断拓展,从原来较单一的从义乌接单逐渐发展到现在的以义乌为主,网上、外贸接单,以及自主品牌产销结合的小微企业为辅。二是加工形式灵活多样,加工形式从原来单一的农户零散加工向现在的固定场所加工、农户领料加工、乡村专业加工转变,并逐渐向专业化、工厂化、块状化方向发展。三是人员队伍有新变化。从事纯手工加工的人员逐渐减少,机械辅助掌握一定技能的加工队伍稳中略增。四是收入稳定增长。加工人员工资从月收入不到xx元增至xx元每月,掌握熟练技能的车工月加工收入可达上万元。五是促进社会文明和谐。在人人有活干、有收入的同时,社会效益明显,邻里纠纷减少,家庭和睦。

二、发展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一是竞争激烈,劳动力成本上升快。从周边看,面临着江西、安徽等地区劳动力价格更为低廉的竞争压力,资源外流现象日趋严重,纯手工业加工队伍日益萎缩。从成本看,受近几年花卉苗木业快速发展、用工面增大且工资高等因素的影响和冲击,加工队伍明显不稳定,手工业加工人员相对年轻体力好的都转移到苗木种植移栽作业。

二是场所受限,制约来料加工业发展。原来的城西街道、城北街道、城东街道都是来料加工业发展重点区域。但因城中村改造征迁,加工队伍被分散各地,经纪人及加工点也搬迁流失,部分经纪人因加工厂房被拆除,一时无法租到合适场所而被迫转行。

三是政策缺乏,激励扶持力度不够。虽然出台了一些鼓励来料加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对于来料加工业的促进带动作用还不够明显。部分扶持政策只适用于5个山区乡镇和部分的山区移民村,整体激励效果不够。另外,对来料加工个转企,发展成小微企业的经纪人加工厂缺少扶持和奖补政策,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加工业的发展。

四是条件简陋,抗灾能力较为薄弱。我区来料加工业租用场地大多为旧仓库,旧校舍,以及农户三合一房子。存在抗灾能力差、消防隐患多等问题,虽然各级妇联都十分重视安全生产的检查和督促整改,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原因,面上情况改观还是较难。

三、建议与对策

一是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发挥政策激励作用。区乡各部门要立足自身实际和职能要求,制定相应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努力为经纪人、加工企业及加工人员提供优质便利的服务。在资金方面,可携手成泰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信誉好的经纪人或加工企业给予小额信用贷款等优惠政策。在运管方面,可以开辟来料加工的“绿色通道”,对收运成品和原料的任务运输车辆,在加工货物营运车运管费上给与适当优惠。在培训方面,继续实施对来料加工从业人员免费培训,开展技能大比武,提高加工人员的技能水平。同时,对于吸收残疾人、贫困妇女、移民妇女、特困群众等特殊群体参与来料加工的,给与提供就业机会的加工点和经纪人一定的补贴。

第6篇:和美乡村建设建议范文

市交通局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十五”期间,我市公路建设与管理工作认真贯彻交通部“建养并重、强化管理、深化改革、调整结构、依靠科技、提高质量、依法治路、保障畅通”的公路工作方针,在省交通厅和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公路建设与管理工作实现了协调发展,圆满完成了“十五”期各项目标任务,路网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为全市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了良好的交通环境。

现将我市“十五”以来公路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予指正。

一、全市公路概况。

承德市现辖八县三区,总面积3.95万平方公里。截止2004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15631.2公里,其中国省干线公路20条段2123.5公里,县级以下农村公路1391条13507.7公里;按公路技术等级分,全市有一级公路11.6公里,二级公路958公里,三级公路2586公里,四级公路7475.6公里,等外路4600公里。全市公路通车里程为7159公里,公路密度为18.1公里/百平方公里(全省平均37.4公里/百平方公里)。目前,市区与隆化、围场、滦平、兴隆、承德县、宽城、平泉、营子、双滦等9个县区已通二级以上公路;市区到丰宁县的二级公路正在建设中,今年年底将竣工通车。

二、全系统公路管理体制情况。

我市交通系统现有在职职工6010人,其中市局及局直事业单位在职1065人;局直企业在职847人;各县区局在职4098人。其中全系统公路养护与管理人员人。

我市实行全省统一的“条块结合”公路管理体制,接受省交通厅和地方政府的双重领导。市局下设京承、承朝、承唐三个高速公路建管处和公路工程管理处、公路管理处、地方道路管理处、质量监督站、养路费征稽处、通行费征收管理办公室,分别负责全市各级公路的建设管理和交通规费征缴工作。全市除双桥区(市区)外,均设有县区交通局。市局对各县区局采用省厅对市局的管理模式。各县区局分别设有公路工程队、地方道路管理站、公路管理站、养路费征稽所等机构,除工程队按企业管理并通过招投标方式参与全市范围内的公路工程外,其它机构分别对口接受市局相应机构的业务领导。全市公路通行费征收管理工作由市局通行费征收管理办公室统一领导。

三、全市路网改造情况

“十五”以来,我们紧紧抓住国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利机遇,不断加快公路建设步伐,完善全市路网结构,公路交通运输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一)高速公路建设

2004年《国家高速公路规划网》出台。在国家高速公路规划上,长深和大广(纵三和纵五)在承德呈x型交汇,涵盖了承德市的承朝、承唐、承赤、京承四条段高速公路。河北省高速公路规划的“五纵、六横、七条线”中,京承、承朝是横一,承赤、承唐是纵一,承秦是线一。另外,在省交通厅最新调整的高速公路规划中,承张高速又被列入全省高速公路规划之中。以此为基础,我市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以外环为起点,连接周边大中城市的“一环八射”的高速公路主骨架,力争通过五到十年的建设,基本形成我市的高速公路网络。

京承高速公路全长77.6公里,目前正在紧张施工,东营至市区段55公里计划年底前试通车,承德全路段计划在2006年前全线竣工通车;承唐高速公路承德段83.7公里,《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国家发改委及交通部组织的专家评估论证,正在履行审批手续;承朝高速公路约115公里,《项目建议书》和《预可研》于今年6月底已经上报国家发改委和交通部,国家发改委评估论证已完成,交通部评估论证工作刚刚结束,也在履行审批手续。张承高速公路正在进行方案研究工作。承唐、承朝高速公路均计划年底开工制约工程,2008年前建成通车。张承高速2006年开工建设。

(二)一般干线公路改建工程。

“十五”以来,我市共改建一般干线公路29条段,建设里程930公里。到2004年年底,已建成24条段、680公里,主要有112线丰张段、101线祥云岭至辽宁界段、111线大河口至三岔口段、承秦出海公路、宽凌线、京建线、承赤东线、张隆线、围多线、北凌线等项目。2005年,计划投资4.47亿元,其中112线承丰段128.4公里、隆凤线59.5公里、旅游公路御克线50公里建成通车,平泉至宽城铁门关公路93公里、韩郭线71公里力争年内开工建设。

(三)一般干线公路养护工程

1、养护质量:全市列养干线公路“十五”末年平均好路率达到72.4%,年末好路率达到73.7%,养护质量综合值年末达到80。

2、大中修工程:完成大修工程393.346公里,中修工程647.697公里,小修740.43万平方米。实施GBM工程127.453公里,桥梁维修加固159座9211.63延米,优良率达到100%,养护生产实现年年安全无事故。

3、公路绿化:新植路树740.43公里,栽植乔木137321株,火炬树87478株,爬山虎128329棵,灌木606.7万丛。累计建成绿色通道537公里,实施红花绿叶工程967.85公里。绿色覆盖达到97%。

4、路政管理:拆除违章建筑2360平方米,迁移集贸市场23处,街道化综合治理58.51公里。增设标志1168块,累计施划标线2686.2公里。购置路政执法车辆00辆,达到统一、使用规范。治理超限运输卸载25300吨。路政案件查处率、结案率、索赔率均达98%以上。

5、场站建设:新改建公路站9个,收费站00个,养护中

心5个。建连续市交通量观测站2个。建桥梁预制场一个,管涵预制场一个。建固定式沥青拌和站8套,水稳砂砾基层拌和站12套。

(四)农村公路建设

自2003年国家投入国债资金和省补资金引导农村公路建设以来,全市抢抓机遇,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截止到2004年年底,共建成通乡油路1052公里、通村油路(水泥路)2465公里。2005年农村公路计划投资4.4亿元,建设通乡油路447公里,使19个乡通油路,年末实现乡乡通油路的目标;建设通村水泥路717公里、通村砂石路457.6公里,使60%的行政村通水泥路、村村通公路。

“十五”期间,结合省委、省政府《关于张承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实施,全市各级公路建设投资可达到79亿元,是“九五”期的3.8倍;建成各级公路6655公里,是“九五”期的7倍。到今年年底,全市规划的“到‘十五’期末,市区有高速公路相通,到周边城市有高等级公路相连,市区到县区有二级公路相接,县与县、县到乡有等级公路相沟通”的奋斗目标将得以实现。

四、收费公路管理情况

截至2004年底,承德市已建成投入运营的省管一般收费公路7条,586公里,总投资267628万元,其中省投资210030万元(省直接投资42944万元,省贷款47220万元,市贷省还119866万元);市投资57598万元(贷款28000万元,投资29598万元)。7条收费公路分别是:1、京承旅游公路96.2公里;2、112线北营房至黄酒馆段31公里;3、承围线老西营至围场段139.7公里;4、101线漫子沟至许杖子段95.8公里;5、承赤线中关至冀蒙界段63公里;6、承秦出海公路下板城至大转岭段91公里;7、张隆线张百湾至隆化段69.5公里。

以上公路的收费管理工作由我局下设的通行费管理办公室统一负责,公路的建养工作和其他一般干线公路的建养情况相同。在全市已建成的收费公路中,共设10个收费处(站),有职工586人,2004年通行费收费总额6859万元。今年8月止累计收费6416万元,较去年同期提高24.7%。

目前,在建的收费公路为国道112线丰宁县城至陈栅子段,建设里程128.4公里,计划今年11月底前竣工通车;待建的收费公路为平泉至铁门关段93.4公里。上述两个项目的收费权已于2004年得到省政府批准。

五、公路养护与路政管理工作的主要做法

我们以路面养护为中心,坚持经常;以体制改革为突破口,跨越发展;以完善养护生产责任制为手段,减员增效;以依法治路为保障,文明服务;以科学技术为动力,打造精品;以政府促职能转换为措施,突出特色,全力提升公路养护与管理的水平和良好形象。

(一)抓管理,求创新

一是采取分段承包、百分考核和计量支付等办法,路面日常养护做到“四无一有”,即无病害、无坑槽、无跳车、无杂物。路基养护做到“畅、顺、平、实”,即排水畅通、边坡顺势、路肩平整和坚实。养护巡查做到“三到位”,即责任人到位、巡查到位、发现问题处理到位。桥梁养护做到“两经常”,即经常检查、经常维修。二是落实各项目标责任制,养护工作实现“四个转变”,即由被动型向主动型,由突击型向经常型,由随意型向规范型,由传统方式向现代化方式转变。三是对街道化路段进行综合整治,个人和集体共同出资,签订“门前三包”,实现“门前亮化、门前净化、门口绿化”的治理效果。四是规范内业实现“四统一”,即统一上墙图板、内容、内业资料和中心建设。五是开展信息化建设实现“三畅通”,即公用信息浏览和畅通、电子文件上传下达畅通、办公自动化畅通。六是政府协调各部门实现“三结合”,即交通与土地和水务等部门共同开辟无偿取料场、与工商和公安等部门共同迁移集贸市场、与公安和安全生产等部门共同规范平交道口。七是采取小型封面、及时挖补等植保性养护措施实现时间寿命和经济效益的结合。

(二)抓安全,保畅通

以突出“舒适、安全、美观”为主题,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施工安全、养护生产安全、道路安全为重点,在全系统深入开展了“消除隐患、珍爱生命”的“道路安全畅通活动”。一是通过广泛宣传和引导,增强全社会对公路安全畅通重要性的认识,为开展养护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二是通过加强对全体职工安全生产和安全技能的培训,严格操作规程,时刻注意安全生产,警钟长鸣。三是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制度健全,责任到人。四是加大桥梁的日常巡查、经常性检查、定期检查力度,特别是对三类以上桥梁采取果断措施,该限载的限载,该断交的断交,该绕行的绕行,确保桥梁使用安全。五是加大了对险方险段、地质灾害路段和事故黑点路段的治理力度,认真排查,确定方案,及时处理。六是加强养护路政巡查,重点坚持巡查频率、分时段、定人员、有记录,确保及时清除路阻路障,保障道路安全畅通。七是对路面坑槽、沉陷、桥(涵)头跳车、翻浆及其他影响行车舒适和交通安全的病害依据病害修复时限制度的要求及时处理,对危及行车行人安全的枯朽的行道树及时采伐。八是进一步完善了人性化的标志标线,实施了安保工程,制定下发了养护作业区管理制度和安保工程指导意见,规范了作业现场,明确了实施安保工程条件。九是制定抢险应急预案和紧急事件上报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对出现的各种自然灾害,及时处理,尽快恢复通车。十是做好干线公路的冬季除雪防滑工作。坚持以雪为令,以雪为号,养路工及时上路除雪和撒布防滑料,保障车辆安全通行。以上举措确保了“道路安全畅通活动”在全市开展的扎实有效,营造了安全、畅通的交通环境。

(三)、绿美结合,创特色。

为提高旅游名城品位,优化公路环境,我们在公路绿化和美化上狠下功夫。一是科学规划,突出山区特色。在规划设计上本着“因地制宜、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花草则花草”的原则。在绿化形式上采用符合我市实际情况的“上乔、中灌、下花草”的立体绿化模式,突出层次感。如在越岭及难栽乔木段,利用火炬树串根强的特性,栽植火炬树片林,强化越岭段绿化。在公路两侧上、下边坡栽植了适应性强的沙棘、棉槐、刺槐等灌木进行护坡,同时巩固了路基边坡。二是多品种栽植,加大绿色覆盖。在绿色通道建设中坚持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先后引进国槐、黄金树、白蜡、五角枫、油松、云杉、沙棘等品种绿化,因地制宜扩大绿化规模,增强绿化密度,提高覆盖率。三是实施红花绿叶工程,提高公路形象档次。为了加大公路绿化的内涵,增强渲染力,我市分别在101线、承围线等旅游路线实施“红花绿叶工程”和“亮点工程”。一是在公路沿线栽植大量的草本花卉,选择艳丽品种,以红、黄、蓝为主色调并配以浅色品种。以求姹紫嫣红、鲜艳夺目的视觉效果。二是强调不同花色品种的搭配,注意彼此消涨、相互衔接,做到花常开、竟常在、色常鲜。做到了在“绿”的基础上,注重加大“美”的力度,实现点与线、平面与空间、绿与美的结合。形成了一条条绿树成荫、花草飘香、环境优美的风景线,成为我市第一旅游景点和旅游窗口,展示了良好的交通形象,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四)、强素质,促服务

我们认为路政管理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到公路是否畅通。而管理,人是最积极的因素,法是最根本的保障。为此,一是不断加强培训,逐步提高人员素质。通过聘请武警官兵、大学教授、有关专家对路政执法人员从队列、军事素质、法律法规、社交社仪等方面进行培训,提高素质,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二是联合执法,集中整治。针对违章建筑、私开乱设平交道口、非交通标志、占路经营等侵害路产路权行为,由支队组织全市路政执法人员,协调联动,集中整治,使公路环境得到了有效净化。三是完善制约机制,实行目标考核。逐级签定了路政管理目标责任状,实行了“两错”追究制、末位淘汰转岗制,路政审批事项实行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制度,规范路政人员行为。四是路政管理提前介入。对新改建路段实施了路政管理提前介入,关口前移,有效控制了各类违章建筑。五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新闻媒体、印发宣传单和在公路两侧刷写路政宣传标语等形式,有效的宣传了公路法规和行风建设。六是开展多种活动,展现良好形象。积极开展了“优化公路环境,保障公路畅通”和“文明执法,文明服务”及路政执法“四条倡议”专项活动,开展“行万里路、进万家门、听万民声、访万民意”活动,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严格执行省厅“八不准,三注意”和公路路政执法“六条禁令”,展现了良好的路政形象。七、积极开展超限运输治理。铁铲行动以来我市先后启动了11个检测点,共散发宣传材料000万份,出动路政执法人员13425人次,检测车辆0000辆,卸载0000吨,罚款00万元,通过治理有效地遏制了超限运输,使超限运输比例从20%下降至00%左右。

(五)、增投入,提质量

“十五”期,我市在养护工程管理上加大力度,在设备更新上加快步伐,在科技上增加投入,以投入提高规模,以管理增加效益,以科技保证质量,使工程质量实现了新跨越,工程效益实现了新增长。在管理上,小修工程实现了养护维修队集中作业,大中修工程全部实现了招投标。养护工程通过实施四级质量保证体系、三人负责制、工程质量风险抵押制、工程质量责任终身制、工程三合同制等制度和开展开工审批、工序检验、材料进厂、两年验收和计量支付等五关的控制,使工程管理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在设备更新和工艺改进上,投资0000万元,购置了七套基层粉碎拌合设备,四个路面双缸轮压路机,四套2000型和两套1500型面层拌合设备,实现了拌合、摊铺、碾压机械化,提高了生产效率,确保了工程质量,使质量和进度得到统一,实现了质量和效益的双赢。在试验检测手段上,购置了齐全的试验检测设备,建立了较为规范的工地实验室,全部实现了标准化检测和试验,使工程质量得到有效保证。在科技创新上,通过与煤炭部合作对我市广仁岭隧道、岔沟隧道等防渗堵漏的治理上,采取注浆堵漏技术,

六、公路养护机制改革情况

自2000年省交通厅提出公路养护机制改革以来,我局在确保稳定的前提下,不断探索适合我市的改革之路,各县(区)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促进养护生产和路政管理工作动力为目标,深化改革,重在实效。

(一)干线公路养护管理:

1、投资体制上。公路处根据各养护单位列养里程数量,折算成二级公路当量数量,定编制、定投资。公路处依据考核办法按月对各站进行验收,计量拨付资金。

2、养护管理上。根据我市列养里程长的实际,剔除了小而偏的道班,全部组建大的养护中心,集中食宿、集中机械化作业,优化组合,竞争上岗。站长招聘中心主任,主任组合养路职工,层层签订责任状。实行分段承包、计量支付、百分考核,定额管理,打破工资界限。

3、人员分流上。体弱或年龄大的养路员工提前离岗;对建勤代表工,通过劳动部门协调和仲裁,分期分批解除劳动合同;对没有优化组合的人员,通过分流到三产或待岗培训。

4、养护工程上。养护工程全部进行内部招投标,面向全市竞争有序的养护工程市场已经形成。

(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

通过国家实施的通乡油路、通村油路(水泥路)的建设,乡村公路路面里程持续、快速增加。为统一全市养护管理模式,长久地发挥乡村公路的效益,我局根据省政府和省厅的有关政策,研究制定了《承德市乡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地方政府为乡村公路的养护管理主体,各乡镇政府成立“乡村公路管理站”,负责乡村公路养护管理,县区交通部门负责行业指导;乡村公路养护资金由市县乡三级财政,沿线厂矿企业、村委会共同筹集,交通部门给予一定的补助。

七、社会服务和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十五期间,我市在全系统积极开展了“加强行风建设,树立执法形象”、“养护保畅通、畅通为用户”和“爱我交通,我为交通做贡献”等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积极开展了“双十佳”、“双达标”和评选“公路卫士”、收费六项标兵、优秀公路站长活动,评选最佳路段、优质大中修工程和开展领导干部帮扶道班、岗位练兵等活动,不但增强了养护职工的凝聚力,改善了职工的生产生活环境,也推动了养抦职工的争先创优意识。截至2004年底,全市包括公路处在内的十三个养护管理机构被评为市以上文明单位,收费管理办公室在内的5个收费机构获团市委“青年文明号”和绿委“花园单位”称号。2005年,市路政支队在全省的执法知识竞赛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二)在全市公路养护和路政执法人员中开展了“四三二一”工程和“行万里路、进万家门、听万民声、访万民意”活动,收费站开展了为经济发展的“绿色通道”工程,通过深入沿线群众家中、厂矿企业单位和服务对象征求意见,认真解决好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中社会和广大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了交通的形象。

(三)全面推行和完善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等制度,建立失职追究制、告知承诺制、末位淘汰制等制度,以岗位责任制来明确工作职责,以承诺明确管理和服务要求,以失职追究来严肃工作纪律,实现以制度管人管事。

第7篇:和美乡村建设建议范文

一、基本情况

廿里镇,东临市绿色产业集聚区,北接衢州高铁新城,区域面积62.58平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现有人口4.4万(常住人口有3.55万,流动人口0.85万),其中集镇人口2.1万,辖区内现有企业356家(规限上企业18家)、个体工商户1288家,是衢南商贸集散中心。因距离衢州市中心仅10公里,紧邻衢州市绿色产业集聚区,依托这一区位优势,承接了大量的就业人口,流动人口比重大,同时因后溪、小湖南片区初中统一并到廿里初中,导致出租给陪子女就学的出租房增多,以上种种造成了廿里镇居住出租房面广量大,情况复杂,形势严峻。

截止至10月10日廿里镇共排查出租房359户(其中“四类人员”52户),其中335户位于集镇所在村,其中廿里村202户、白马新村85户、佘塘头村10户、通衢村24户及国有出入土地上14户,房屋基本为6层以下自建房,这些房屋主要租用给廿里小学、初中陪子女就读的家长,塘底斋堂、新村拆迁户及外来务工人员等。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出租房数量多,漏管失控现象突出

根据公安部频布的《出租房屋治安管规定》第六条规定“私有房屋出租的,出租人须持房屋所有权证或者其他合法证明、居民身份让、户口簿,向房屋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请登记;单位房屋出租的,出租人须持房屋所有权证、单位介绍信,到房屋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请登记,经审核符合本规定出租条件的,出租人向公安派出所签订治安责任保证书。”但事实上,由于集镇区域内出租房屋相当多,很多没有到公安派出所登记,而派出所由于警力少,上门登记数量严重不足,且租户人员流动频繁,出租房屋漏管失控现象较为突出。

(二)出租房使用情况复杂,火灾隐患严重

廿里镇出租房主要有以下用途:一是用作宿舍,这类出租房主要用于出租给外来务工员工,其中大多数人消防安全意识淡薄,人文素质状况参差不齐,致使消防安全状况十分复杂。因靠近集聚区承接了华友、晓星集团、元立等较大企业的出租用房,其中30人以上出租房5户,以白马新村为例,租住在白马新村会议室楼上19人,均为承接华友沽业外包业务的员工,人员难以固定流动性大,人员消防意识淡薄,且出租人数多,一旦发生火灾极易引起群死群伤;二是来料加工点众多,集镇区域内共有三个移民村,村妇女收益以来料加工为主。以白马新村为例,涉及登记在册的来料加工点8家,有些仅有一个安全出口,疏塞通道经常被物品堵塞,这些物品大部分为易燃品,一旦燃烧,逃生困难。

(三)消防设施短缺,火灾隐患严重

据调查了解,廿里镇出租房主要有以下这些隐患:一是大多数出租房属于自建房,这些出租房由于使用年限长而导致房屋严重老化;二是大多数租房户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消防知识缺乏,用火用电管理十分混乱,部分出租房屋存在集生产、储存、生活于一体的“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十分严重,一旦发生火灾,极易发生群死群伤事故;三是规范疏散出口不能保证消防安全的需要,同时,还有一些堆放大量杂物阻塞消防通道;四是乱拉电线,线路老化严重,违章用电等;五是未配置相应的消防设施,有的虽然配备了简易的消防设施,但是损毁严重,导致消防设施不能正常使用。

(四)租赁双方消防安全意识淡薄

廿里镇出租房大多数房主和承租人的消防安全意识淡薄,而且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防控火灾能力差,缺乏消防安全知识,在对出租房消防安全专项治理的过程中,发现房主和承租人消防安全意识和消防法制观淡薄。缺乏安全用火用电常识,防火能力差,也不了解扑救初起火灾的技能和基本的火场逃生技能。一些经营户连起码的安全用电常识都不懂,一旦发生火灾,就会应缺乏自身自救的能力而成为受害者,也很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等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

三、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对出租房消防隐患排查整改工作

进一步完善消防隐患排查工作机制,把出租房消防安全整治工作与流动人口排查、农房整治“回头看”、美丽城镇和文明城市创建四项工作统筹推进,全面排查,不留死角、不走过场,对排查中发现的隐患,可以立即整改的督促出租业户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按规定限期整改,并做好整改跟踪工作,实现隐患排查治理的闭环管理。

(二)加强部门间联合执法

充分发挥机构改革模块化运行“统合”作用,由政府牵总,派出所负责,消防、综合执法联动参与,对辖区范围内经整改仍达不到消防要求的出租屋进行集中清理,杜绝此类房屋进入出租市场,对未达消防要求,经清理仍在从事出租业务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严厉查处,确保出租房市场的安全稳定。

(三)提升群众消防安全意识

加强舆论宣传,一是通过悬挂横幅,发放消防画册、发送短信等宣传工具进行防火宣传;二是入户宣传,充分发挥村级网格员的作用,每家每户对消防安全进行进门宣传,三是通过安排部分居民参加消防安全演练,提升消防防火技能;通过上述手段,充分提升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将要求群众干转变为群众自觉干,提升消防工作效率。

第8篇:和美乡村建设建议范文

关键词:垄茶高速;先锋植物;边坡;生态恢复

1引言

高速公路是现代化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人员和物质的流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但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会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引发系列环境问题,也导致了与周围景观的不协调。因而高速公路在建设过程中,边坡的生态恢复是高速公路建设的重要内容[1],其目标是实现高速公路边坡植被的生态恢复和植物景观的美化。高速公路边坡由于表层土壤被破坏,土壤十分瘠薄,土层薄,甚至部分区域无土壤而只有石块,因而在恢复过程中,植物的选择十分重要。在所有的植物种类中,除了观赏强的植物种类,还有一类对土壤和环境起到改良的先锋植物种类,它们不仅适应性强,而且能与当地的景观相融[2]。垄茶高速公路地处湖南东部,其边坡的土壤贫瘠,为了能形成特色的植物景观,加快边坡的绿化和群落的形成,本文研究和总结了边坡绿化中先锋植物的种类及其应用,为其它高速公路边坡绿化提供参考。

2高速公路边坡绿化的功能

边坡绿化是高速公路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边坡绿化通过植被覆盖,能形成特色景观并减少水土的流失,其功能如下。

(1)边坡绿化能够有效稳定边坡。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通过根系和枯枝落叶能固定表层土壤,增强边坡的稳定性。同时,植物枯枝落叶覆盖在表面,能减少落水对表层的冲击作用,并且叶片能拦截雨水,根部能吸收部分水,有效减少地表径流,防止因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和山体滑坡。

(2)边坡绿化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加土壤肥力。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通过根部的代谢,不断风化岩石,同时根、枯枝落叶的腐烂能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另一方面,部分植物具有根瘤细菌或菌根,具有很强的固氮能力,能将氮气合成为含氮化合物,不仅能满足自身生长需要,还能为其它植物的生长提供氮肥。随着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为其它植物的生长创造了条件[3]。

(3)边坡绿化还具有美化作用,能丰富景观层次,减轻驾驶员的视觉疲劳[4]。边坡绿化能净化空气,吸滞粉尘,减弱噪音,降低路面温度等。可以说,边坡绿化具有实用功能和美化功能,对高速公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3高速公路边坡先锋植物的选择

3.1植物选择原则

高速公路的建设使得边坡原有植物被破坏,边坡稳定性不高,原有的生态平衡被破坏,的少量土壤十分贫瘠,没有肥力,甚至有些开挖处全是岩石,无土壤覆盖。因此,高速公路宜选用以豆科植物为主的先锋树种和其他植物种类相结合,合理配置,促进边坡的快速复绿,形成特殊的景观。

3.1.1遵循适地适树原则

进行边坡绿化设计时,首先要考虑栽植地点的立地条件,因地制宜,充分了解边坡与植物的特性,深入分析树种与立地因子的关系,根据立地条件选择最适宜的树种,即“适地适树”原则。其次要了解栽植地区的大气候与地貌特征,特别是温度与降水情况。还应分析绿地类型及其对树木的功能要求,调查栽植地点的小气候、土壤理化性质及环境污染情况和生物因子,确定最主要的限制因子,筛选适宜的树种。进行种植设计时,应根据植物的生态学特性,选择适宜植物生长的生境,使之与栽植地条件相适应,充分发挥所选树种在相应环境上的最大生长潜力、生态效应与观赏功能。

3.1.2遵循乡土植物优先原则

乡土树种是本地区原有天然分布的树种,它是在当地自然条件和栽培条件下长期形成的,因此对当地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和抗逆性,能突出地方特色,取材方便。种植后,植物成活率高,生长旺盛,能有效节约和控制成本。为了景观的需求,可以少量选择外来树种。

3.1.3考虑景观效果

边坡绿化的好坏直接影响高速公路绿化的整体景观效果,因此,植物选择必须考虑景观的要求。部分先锋植物虽然适应性强,但是大部分的观赏性较差,因而在考虑景观效果时,还应当选择一些观赏性的植物种类,包括观花、观果、观秋色叶的植物种类,且这些植物要求管理粗放,基本不需要养护。

3.1.4考虑地域文化在景观中的体现

植物是景观中的重要元素之一,不同地方植物景观所呈现的风格有显著差异,植物景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景观的风格和地域特色。因此,进行植物选择时应考虑地域文化在景观中的体现,在乡村营造景观时,多选用禾本科植物,禾本科的多数种类丛植,呈现出乡野独有的野趣和粗犷美,与城市景观的精致美截然不同。任何一处植物景观都是以地域为基础,以植物为载体,通过二者相结合,营造出适宜的景观。

3.2高速公路边坡先锋植物的习性要求

边坡绿化由于其土层厚度和土壤肥力均不理想,植物选择适当与否是边坡绿化成败的关键之一。树种选择恰当,立地条件或生境条件能够满足它的生态要求,树木就能旺盛生长,发育正常,稳定长寿,不断发挥其功能效益。反之,如果树种选择不当,植株不会成活或成活率不高,即使成活也会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先锋树种能在裸地或无林地上生长,具有以下习性。

(1)更新能力强,竞争适应性强,能在边坡环境中生长。边坡的环境是干旱、强光、土壤瘠薄,植物必需有较强的适应性、竞争能力才能生长[5~9]。

(2)深根性、须根发达,耐干旱贫瘠。边坡土壤薄或非常少,植物需将根系扎进岩石中才能固定,同时也对边坡起到稳定的作用。

(3)自我繁殖能力强,萌蘖性强,能自然生长成林。植物要成林,需要更多的植物生长,因而植株具有较强的自我繁殖能力和萌蘖性。

(4)具有根瘤细菌或者菌根。具有根瘤菌的植物可固定空气中游离的氮,将其还原成含氮化合物,供植物生长。同时,通过它们对土壤的改良作用,为其它植物的入侵和生长创造条件[5]。

(5)适应性广。高速公路边坡的条件复杂,特别是土壤条件,因而植物适应性越强,其成活率越高,恢复也就越快。

4垄茶高速公路边坡植物选择

湖南省垄茶高速公路是福建泉州至广西南宁国家高速公路的重要路段,也是湖南省“五纵七横”高速公路网的组成部分。路线起自茶陵县界化垄(湘赣界),接江西省吉安至莲花(湘赣界)高速公路,止于孟塘村,接衡阳至炎陵高速公路,主线长45.2km。该公路的完成将大量减少湘中地区前往湘西的车程,成为通往珠三角地区的重要通道[10]。

垄茶高速走廊带位于向东茶永红层盆地丘陵、低山地区,地势总体东高西低,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类型,在高温多湿条件下,其地带性土壤属红壤,所有土壤类型中红壤占50%以上,山地土壤主要是黄壤、黄棕壤和山地草甸土等。与其他高速公路相比,该区域边坡的岩类质地松散,透水性差,易风化,且风化层极薄,抗冲刷能力低,易流失而产生面蚀,风化与冲刷交替进行,使浅薄的土层难以保存,从而出现的光山头,导致植被恢复困难,治理难度大。

边坡绿化秉承“红色之旅,彩色大道”的设计理念,在植物景观营造时,采用多层次配置方式,既提高了生态效益,又能增加景观的层次。

4.1垄茶高速公路周围的植物资源

垄茶高速公路位于茶陵。该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天冷的时间短。年平均温度为17.9℃,最低温度是1月,5.9℃平均,最高的是7月,平均29.2℃,超过10℃温度的天数是233d。积温为5509℃,平均初霜日为12月3日,终霜日为2月10日,无霜期294d。结果表明,近20年来,极端最低气温是4.2℃(1991,持续时间较短的)。

该区域裸子植物丰富,有75种,其中裸子植物的科、属、种分别为中国总数的90.9%、76.0%和30.9%。公路边坡土壤有普通的红黄壤,特殊的红色和黄色的土壤,煤矸石土壤。湖南植物区系的复杂性,源于其不同的地理分布类型。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在湖南东南部的过渡区的地理位置,北方的冷空气质量和南方暖湿空气质量连接在这里,这导致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和邻近地区的联系。使得该区域生长了一些特有的物种,包括中国和湖南省特有物种,例如银杏属、观光、银杉、水杉、杜仲等。以及湖南省特有的物种,包括长果秤锤树,湖南参,喜雨草。

4.2垄茶高速公路边坡植物的选择

垄茶高速全线位于湖南茶陵县,茶陵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其中以“红色文化”、“稻作文化”、“书院文化”、“宗教文化”最具特色。茶陵是的一部分,垄茶高速是一条修建在红色土地之上的高速公路,毗邻井冈山,守望韶山,构筑起一条红色旅游线。因此,边坡植物绿化要符合“红色之旅,彩色大道”的设计理念,故而选择适合高速公路生长的观花、观秋色叶植物进行合理配置,季相变化显著,观赏效果好。根据其景观和生态功能的定位,推荐以下植物。

4.2.1豆科植物

豆科约650属,18000种,分布广泛,生长环境各异[10]。常有能固氮的根瘤植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花色多样,有红、粉红、黄、橙黄、白、紫、黄白等,花形丰富。少数种类的花具有芳香,而且,秋天到来,落叶植物的叶色变黄,成为秋季绝佳的美景,以弥补秋季花少,色彩单一的不足。

4.2.3其他植物

除了有豆科、蔷薇科等,其他科属中也有大量能够改良土壤或观赏性较强的先锋树种,如桦木科、鼠李科、杜鹃花科、胡颓子科等[11]。如杜鹃花,在远古时代即被誉为“花中西施”,是我国传统的十大名花之一。其形秀美端庄,神态自若,花开繁密,色彩丰富,颜色艳丽,其花瓣薄,富于变化。松科中的马尾松,本地乡土树种之一,喜光、喜温,不耐庇荫。根系发达,有根菌。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在石砾土、沙质土、粘土、山脊和阳坡的冲刷薄地上,以及陡峭的石山岩缝里都能生长。能在杂草丛中生长,3~4年后穿出杂草逐渐郁闭成林,为我省重要的荒山造林先锋树种树种,也是江南及华南自然风景区和普遍绿化及造林的重要树种。

5结语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进程的加快,对环境具有重要影响,高速公路边坡面积较大,植被恢复缓慢。本文对边坡生态恢复中先锋树种种类选择进行了探究,这还远远不够,种类选择只是植物景观设计中众多步骤中的一个,因此,日后还应从不同先锋树种对土壤理化性质改良程度、所需时间长短、植物群落的演替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闫兴富,杜茜.银川绕城高速公路边坡绿化的建议[J].北方园艺,2008(2):133~136.

[2] 廖飞勇,谢瑛,覃事妮,等.常吉高速公路边坡绿化的植物选择[J].北方园艺,2010,(2):142~144.

[3] 闫兴富,周立彪.银川绕城高速公路边坡绿化的若干生态学问题[J].山西农业科学,2008,36(12):101~103.

[4] 单雪琴,单雪琴.豆科和非豆科植物的结瘤和固氮作用[J].科技导报,1994(6):30~31.

[5] 闫双喜,金红.河南野生豆科植物的多样性及在园林中应用的研究[J].河南科学,2008(9):1042~ 1045.

[6] 王世兰,李英华,于水亮.流动沙丘的先锋树种――沙柳[J].河北林业科技,2012(2):149.

[7] 邓化虹.柳杉――桂北高寒山区造林绿化先锋树种[J].农业与科技,2012(9):104~105.

[8] 曹跃进.冶金企业园林绿化先锋树种――女贞[J].国土绿化,2011(11):46.

[9] 杨朗生.采用造林先锋树种加速生态环境建设[J].四川林业科技,2002(1):38~40.

[10] 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第9篇:和美乡村建设建议范文

受国家能源局的委托,根据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的要求,协会对2012年31个中小型风力发电机组(单机容量为100W~100kW)生产企业进行了统计,汇总如下。

总生产数量:122987台,总容量97133.2kW,总产值98547.4万元,2012年年生产量过万台的企业有5家:广州红鹰、中科恒源、南京欧陆、宁波风神、深圳绿电康;产值过亿的企业2家:上海致远、广州红鹰。

总销售量:106538台,机组容量:84552.3kW,销售额:81279.5万元,利税:21497.7万元,2012年销售量过万台的企业有3家:中科恒源、广州红鹰、南京欧陆。

二、企业基本情况

根据31家主要企业填报的数据汇总:各企业总计注册资金为5.16亿元,固定资产原值40亿元,净值达21亿元,占地面积654509m2,建筑面积256939m2,职工总数3100人,其中技术人员842人,占总人数的2712%,工程师以上技术人员406人,占技术人员的48.2%,年生产能力约20万台。

三、行业科研、生产单位

国内生产中小型风力发电机组的企业近百家,主要生产企业31家,其中重点企业:上海致远绿色能源有限公司、广州红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华鹰风电设备有限公司、中科恒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蜂鸟电机有限公司、青岛安华新元风能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华德新技术公司、深圳泰玛风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珠海宏锋风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浙江刚玉新能源有限公司、上海法诺格绿色能源系统有限公司、宁波风神风电集团有限公司、宁夏风霸机电有限公司、西安大益风电技术有限公司等。

从事中小型风力发电系统研究、开发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有:中国农机院呼和浩特分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科院电工所、内蒙古工业大学能源动力工程学院、沈阳工业大学风能所、汕头大学能源研究所、华北电力大学可再生能源学院、西北工业大学、江苏南通紫琅职业技术学院、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总后营房部西安建工所、北方交通大学、中南大学长沙铁道学院等。

四、历年产量汇总

从1983年开始,协会每年按企业报表统计生产量,到2012年底,累计生产中小风力发电机组1078950台,分年产量详见下表:

五、产品品种及产销情况分析

1、产品品种:2012年中小型风电机组生产单机容量从100W到100kW共有18个品种:100W、150W、200W、300W、400W、500W、600W、1kW、2kW、3kW、4kW、5kW、7.5kW、10kW、20kW、30kW、50kW、100kW。

2、机组容量:单机容量不断增加,生产风力发电机组单机容量30kW-100kW的企业共13家,其中生产30kW的6家:上海致远、宁波风神、安徽蜂鸟、山东佳利、宁津华亚、浙江华鹰;50kW的5家:上海致远、安徽蜂鸟、山东佳利、宁津华亚、瑞安海力特;100kW的2家:上海致远、安徽蜂鸟。

3、机组销售构成情况:

单机容量300W、400W、1kW销售较多,占总销量三分之二,详见下图:

1kW-100kW销售量占比仅约20%,但销售容量占总容量的比例约60%,详见下图:

六、国家海关总署中小型风力发电机组出口数据统计

为了更可靠的掌握进出口情况,我们根据国家海关总署出口数据分析。

1、出口量:

2012年全国中小型风力发电机组出口到全球六大洲111个国家或地区,共18900台,出口额为2,645.87万美元,比2011年的2,491.7万美元增长6.18%。

2、出口国家和地区:

亚洲:塞浦路斯、朝鲜、印度、印尼、伊朗、以色列、日本、约旦、黎巴嫩、马来西亚、巴基斯坦、菲律宾、沙特阿拉伯、新加坡、韩国、泰国、土耳其、阿联酋、也门、越南、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缅甸、柬埔寨、科威特、蒙古、卡塔尔、斯里兰卡、香港、台湾金马。

欧洲:乌克兰、斯洛文尼亚、捷克、斯洛伐克、比利时、丹麦、英国、德国、法国、爱尔兰、意大利、荷兰、希腊、葡萄牙、西班牙、奥地利、保加利亚、芬兰、匈牙利、挪威、波兰、罗马尼亚、瑞典、瑞士、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俄罗斯联邦、冰岛、马耳他、克罗地亚、前南马其顿。

非洲:克麦隆、肯尼亚、毛里求斯、摩洛哥、莫桑比克、南非、尼日利亚、留尼汪、坦桑尼亚、突尼斯、刚果(金)赞比亚、阿尔及利亚、贝宁、冈比亚、加纳、马拉维、塞内加尔、索马里、津巴布韦。

南美:阿根廷、巴拿马、巴巴多斯、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多米尼亚、厄瓜多尔热、法属圭亚那、危地马拉、圭亚那、洪都拉斯、牙买加、尼加拉瓜、巴拿马、秘鲁、波多黎各、圣卢西亚、乌拉圭、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墨西哥。

北美:加拿大、美国、巴哈马、伯利兹。

澳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

3、产品出口六大洲中的比重

2012年中小型风力发电机组一半以上出口到欧洲,其次是美洲和亚洲,详见下表:

4、2012年前十名出口国

5、2012年前十名自主出口企业

6、中小型风力发电机组的进口情况

2012年通过某些进出口贸易公司从7个国家和地区共进口中小型风力发电机组38台,同比增长126%,进口金额为226.3万美元,进口国家分别为日本、韩国、台湾、丹麦、德国、荷兰和美国。

七、中小风力发电机组部分产品水平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过去的一年,我国中小型风力发电技术有了很大进步,叫国内外同行刮目相看。有些企业在做强做大的基础上,更注重品牌、质量、可靠性,取得多项认证,31个企业共拥有专利127项,新型实用专利252项,外观专利89项,国际PTC发明专利7项,其中突出的企业有:

1、2012年浙江华鹰5kW变桨距风电机组通过了国际认证机构TUV的英国MCS3的认证证书,这是我国也是全亚洲获得的首张国际型式认证。他们的产品,解决了在大风中运行的可靠性与耐久性问题。安装在浙江东福山岛的HY-30kW机组经历三次台风,最高经历风速达到47m/s仍在正常运行。

2、广州红鹰解决了风力发电机组噪音大、风能利用系数高、机组适用性和高可靠性以及抗大风能力达60m/s风速等系列问题,获得了美国ETL和欧洲ROHS以及SGS认证,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大受欢迎,2012年产品出口成倍数增长。

3、上海致远有46位工程技术人员,每年投入数百万元科研费用,重点解决离网型和分布式并网风力发电系统的研究与开发,产品技术性能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公司共获得7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国际发明专利;50kW风力发电机组通过TUV测试,并网用的60kW逆变器获得ETL认证、G59认证,全系列产品通过CE认证;100kW风力发电机组形成批量出口,在国内成为最大风光互补通信基站解决方案提供商。

4、青岛安华始终致力于风电产品质量、安全和可靠性,拥有一支小型风力发电专业技术的队伍,具备雄厚的研发能力。他们以5kW和10kW变桨距风力发电机为主攻方向,参照IEC61400-2国际标准,打造世界一流品牌,先后取得丹麦、德国等国家安装许可与认证。2012年产品出口增长60%左右。

八、中小型风电行业发展动态和亮点

1、国家电网公布允许自建电站、并网发电,用户可向国家卖电

国家电网公司已正式《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这无疑是促进分布式电源发展的重大举措。从3月1日起,用户可在其附近以10kV及以下等级接入电网,风力发电机组所发的电可全部上网,或自发自用后多余电量上网,用户自发电不足电量也可由电网提供,上网、下网电量分开结算,电价执行国家政策。国网公司免费提供关口计量装置和发电量计量用电能表,风电项目不收取系统备用容量费。

这样千瓦级以上风力发电机组除大量出口外,可以在国内就近并网发电,这无疑是个潜在市场。

2、农业部成立了“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

2012年,经国务院批准,农业部成立了“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总站将承担农村能源及节能减排政策研究和技术示范推广,承担全国农村能源体系建设的业务指导工作。农业部近期计划组织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

2013~2015年,在全国选择产生1000个“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单位。其中之一就是推动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坚持农村能源建设的“十六字”方针,根据条件状况和农民需求,集成推广新能源技术和产品,其中包括小型风电系统供电,解决炊事、采暖、洗浴、照明等需求,增加清洁能源供应,提升生活用能品位,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农业部农村能源推广应用的十大技术之一的小型风力发电技术将会得到很快发展。

3、“分布式中小型风电机组设计制造关键技术”重点项目正式启动

2012年由科技部立项的“分布式中小型风电机组设计制造关键技术”重点项目已经正式启动,目的是要在短期内显著提升我国中小型风力发电技术的自主研发水平和设备制造能力,进一步提升风机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该项目拟开发5kW、10kW、20kW、50kW的4种新型风力发电机组,创建两个中小型风力发电机组野外测试站。届时,我国中小风电产品将拥有自己的测试基地,对中小型风电的设计、研究、认证起到推动作用。

4、新编中小型风力发电机组标准已报批

2012年,新的国家标准GB/T18451.2-2012《风力发电机功率特性测试》,于5月11日,代替GB/T18451.2-2003,于2012年10月1日执行。同时,中小型风电行业采纳IEC61400-2标准的国家标准《小型风力发电机组设计要求》,经过业内专家们的审定,报批稿已经上报国家标准委员会,将于2013年。

农业部为了在农村能源建设中确保风力发电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拟编制“离网型风力发电系统运行质量检测规程”。工信部为了满足当前移动基站通讯领域技术发展的要求,拟对工信部移动基站现行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标准进行补充修订。

由海峡两岸共同起草的GB/T29494-2013《小型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组》已制定完成,报批稿已上报国家标准委员会。

5、内蒙古推广应用中小型风电和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全国领先

国家有关部门提出的“通电工程”、“金太阳工程”等项目促进了中小风电行业的发展。是我国推广应用中小型风力发电机组最早、保有量最多、投入力度最大的省区。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大力推广小型风力发电机组。主要是50W、100W机组,解决广大农牧民生活用电。进入21世纪以来,为了进一步提高广大农牧民生活质量,进一步解决自治区内盟、旗、县及边防哨所的无电地区的用电问题,内蒙电力公司在全区实施“无电地区新能源通电工程”,采用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主要是300W风电和200W光电),2010年到2012年通过招标,共推广应用风光互补发电系统49242台,其中2012年20519台,投资28774万元。

九、行业发展建议

1、国家出台扶植政策

建议国家中小型风力发电产业给予扶持,尽早确立合理的标杆电价,并提供税收减免优惠:将广大农牧渔民购买小型风力发电机组给予购机补贴;对生产制造企业技术改造给予贴息或半贴息贷款。

2、标准的贯彻执行

新的标准正在制定中或逐步制定中,标准的贯彻执行是今后工作的重心。企业应积极采纳执行新的标准。

3、迅速建立产品检测体系和认证制度

中小型风能产业的发展,也应参照欧美国家的作法,迅速建立起自己的检测体系和认证制度,设立行业的准入门槛。

4、产品质量和可靠性要引起行业高度重视

用户反映,少数中小型风电机组在应用过程中常有故障发生,如叶片断裂、发电机掉头、控制器烧毁等。由此要引起本行业高度重视,继续在产品质量和可靠性上下功夫,为行业树立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