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春季传染病及预防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麻疹由病毒引起、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以发热、出现红色斑丘疹等为临床特征。飞沫传播,以冬春发病率最高。5岁以下的儿童为患病最危险人群。预防措施:隔离患者,及早治疗,注射疫苗。
风疹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有轻微的全身症状,出现枕骨下淋巴结肿大及散在性红色斑疹。发病率在春夏较高,以大龄儿童较多见。多经飞沫传播,传染期自病起至皮疹消退为止,通常24小时后皮疹消退,最长不超过3~4天。预防措施:隔离患者用品,分泌物和粪便要消毒。
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在发炎的皮肤上出现成片的水疱,通常沿周围感觉神经呈带状排列,伴有神经痛或痒感,多发生于身体一侧。以成人发病为多,儿童甚少,常见于春秋两季。神经痛症状在老年患者身上表现最为显著。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并以唾液腺非化脓性炎肿为特征的全身性传染病。以冬春季发病率最高,在学校、幼儿园、新兵队伍中,常因大量易感者存在,引起流行。预防措施:隔离患者,注射疫苗。
甲型病毒传染性肝炎由甲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传染性肝炎,春季多发,儿童多见,发烧3~5天,伴食欲不振,轻度腹a,烧退出现黄疸,肝功能受损。一个月左右恢复正常,预后良好,无后遗症,无迁延症状。预防措施:隔离患者,加强患者粪便管理,注意饮食卫生,保护水源防污染。
传染病手足口预防措施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行。全年均可发病,手足口病多发生在夏天和初秋。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范围极广,发病年龄可从4个月的婴儿到30岁的成人,但以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率最高。成人和大儿童也会传染上这种病,但是由于大部分以隐性感染为主,所以没有很明显的症状。 手足口病是,最常见的病原体是甲类柯萨奇病毒,属于肠病毒的一种。
一、传染源:人是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该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帕、玩具餐具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亦可经口传播。
三、易感人群:幼儿多发,小于三岁的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四、临床表现: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常拌咽痛。发热一至二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黏膜。一至二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常见于手掌、足底,也可见与臀部。
五、手足口病预防措施:
1、做好晨间检查,发现疑似病人,要及时送诊、居家休息,及时隔离治疗,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
2、做好疫情报告,及时发现病人,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
3、流行季节教室和场室等要保持良好通风;
4、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见下图);
5、在传染病流行时,应做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6、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要清洗消毒;衣物、被褥、玩具、毛巾等要在阳光下暴晒,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7、家长尽量少带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的机会,还要注意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6、中药具有清凉解毒作用,如:板兰根、大青叶、金银花、贯众等具有一定效果,可用水煎服。
手足口病预防消毒方法:1.中心保持教室的良好通风;
2. 每天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必须进行清洗,餐具等物品用50度以上的热水浸泡30分钟或者煮沸3分钟;
3. 每天必须对门把手、桌面、座椅、图书、教具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4. 老师要教育指导学生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5. 学生进入中心要检查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6. 毛巾等煮沸或蒸汽消毒,也可用消毒剂溶液浸泡;
7. 全天班学生的睡觉教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8. 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9. 饭前便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保育员不要学生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学生;
10.保育员、老师处理学员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11.每天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希望各位中心老师提高预防意识,以保证中心孩子的健康。
手足口病预防方案为有效防控手足口病及各类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根据当前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要求,切实抓好病情监控和防治工作,召开了“传染病防控专题研讨会”、制订了“手足口传染病预防方案”、举办《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要点问答》专栏,使教师、学生、家长明确此种疾病的病理、发病时的症状及预防措施等,做到群防群控,保护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一、明确防控责任,落实防控措施。明确校长为学校传染病防控第一责任人,班主任为班级传染病防控第一责任人,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学校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处理工作。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做好学生的常规免疫、强化免疫和补种的宣传工作,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
二、强化健康教育活动,普及防控知识。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手足口病、麻疹等春季传染病的防控知识。
1、开展“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多通风、晒衣被”宣传活动,教育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同时通过班会、健康教育课、家长会、板报、队会等方式,向学生家长宣传传染病防控知识。
2、少先队发动春季爱国卫生活动,主题:“动员师生,清洁家园,减少疾病,促进健康”。 各中队要根据活动的要求,研究制定本中队的具体实施方案和防控传染病措施,明确重点,落实责任,并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活动的目的、意义和任务,使之人人知晓,营造出良好的爱国卫生运动防控传染病活动氛围。
3、活动内容
①全面清理环境。各班级要立即开展卫生大扫除,组织广大师生开展室内外卫生整治活动,对卫生死角进行全面清理,生活垃圾实行定点存放、统一收集,搞好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各班级每周至少要进行一次彻底的卫生清扫,少先队大队部进行卫生检查和评比活动,使内外环境整洁有序,无卫生死角。
②清除污水。对部分生活污水要定点集中排放;对低洼处污水坑立即进行填埋。
③开展灭蝇、灭蚊和定期消毒杀菌活动。
④搞好个人卫生、家庭卫生和班级卫生。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向全体师生倡导良好的卫生习惯,“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不随地吐痰、不乱扔乱倒生活垃圾,保持户厕清洁,防治病从口入。学校教室、桌椅要定期清扫擦拭和消毒。
⑤加大饮食、饮水卫生监管力度。
⑥各班级广泛利用各种宣传阵地进行预防传染病宣传,有针对性地宣传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防治措施,做好手足口病等春季传染病疫情监测预警工作,提高救治防控应急处理能力,做好晨检工作,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完善防控救治应急预案。
⑦示范引路,树立一批爱国卫生的典型,进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树立环境综合治理好、辐射效应强、管理规范的典型班级。
三、严格晨检制度,及时报告疫情。要求各班进一步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加强对本校师生的疫情监测。落实晨检制度,填写晨检日志,记录学生缺课情况和原因。一旦发现传染病或疑似病例及时做好隔离和上报工作,切实做到早隔离、早治疗、早处理。
四、加强环境整治,提高防控能力。学校经常性地对教学生活环境和基础卫生设施进行自查。动员师生集中整治环境卫生,彻底清除卫生死角,保持教室、图书室、专用教室等室内场所经常通风换气。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户外活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五、保障措施
1、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强化责任。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师生健康放在第一位;坚持预防为主,着力抓好健康教育、环境卫生整治和疾病防控工作。
2、广泛宣传,全面发动,群防群控。广泛宣传预防疾病的卫生知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广大师生正确认识疾病,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做到群防群控。充分利用校园宣传栏等宣传媒体,有针对性地向广大师生和家长宣传春季传染性疾病特别是手足口病的防控知识,教育家长纠正儿童不良卫生习惯,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要将“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宣传到每一个师生和家长,使广大师生和家长了解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引发原因、传染途径、预防方法和治疗措施。
3、明确任务,强化责任意识。预防和减少传染病的发生,提高师生的健康水平,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是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学校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班主任、年级组长为具体责任人,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建立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4、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取得实效。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开展自评活动,并加强信息的送报工作,确保春季传染性疾病防控目标全面实现。为有效防控手足口病及各类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根据当前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要求,学校切实抓好病情监控和防治工作,召开了“传染病防控专题研讨会”、制订了“手足口传染病预防方案”、举办《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要点问答》专栏,使教师、学生、家长明确此种疾病的病理、发病时的症状及预防措施等,做到群防群控,保护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手口足病症状:1、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2、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3、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4、小儿手足口病的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不会造成瘢痕,更不会留下印迹。
【2017年春季疾病预防主题班会一】 最近一段时间,流感在学校大范围传播,影响较为严重。春天由于气候变化异常,是各种常见病的高发季节,它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望通过本次主题班会能使学生对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作一了解,以便学生有效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发生,从而使学生能以健康的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一、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成因
冬春交替之际,人体内部系统还来不及适应气候变化,加之初春天气忽冷忽热,早晚温差大,人体免疫系统来不及调节、适应外界变化,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较冬季趋于活跃,就容易患病。
二、春季常见传染病: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2、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
3、水痘
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园形的小水疱,24 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
4、流行性腮腺炎
俗称乍腮,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发热、耳下腮部、颌下漫肿疼痛,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病毒经过飞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预后良好,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
5、风疹
风疹是一种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春季是风疹的高发季节。开始一般仅有低热及很轻的感冒症状。多在发病后1到2天出现皮疹,疹的形状及分布与麻疹相似,出疹迅速由面部开始发展到全身只需要1天的时间,发热即出疹,热退疹也退,这些是风疹的特点。
三、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1、传染源
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病原体在传染源的呼吸道、消化道、血液或其他组织中生存、繁殖,并且能够通过传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或生物媒介(如蚊、蝇、虱等),直接或间接地传播给健康人。
2、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病原体传播主要途径有:
(1)飞沫传播:当学生在讲话、咳嗽、打喷嚏时,通过唾液飞沫、空气飞沫将病菌传播给他人。
(2)灰尘传播:患者的痰液、鼻涕里都含有大量病菌,由于平时不注意卫生,随地吐痰、拧鼻涕。
这些脏物干燥后,病菌就夹在灰尘中随空气到处飞扬,结果被健康人吸入就会感染。
(3)直接接触传播:手是传染病菌最直接的途径。在传染病流行期间,患者手上都沾有大量病菌。
他们所接触的物品表面都留下大量病菌。如果健康人不注意,直接接触患者的物品,这是病菌就有可能从鼻腔进入呼吸道引起感染。
3、易感人群: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下面以流行性感冒的流行为例,来说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当流感患者讲话、咳嗽、打喷嚏时,会从鼻咽部喷出大量的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悬浮于空气中,周围的人吸入了这种带有病毒的空气以后,病毒进入呼吸道,就有可能引起流行性感冒。可见,流行性感冒的传染源主要是流感患者,传播途径是飞沫、空气传播,易感人群则可以包括大多数人。
四、预防传染病的注意点
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但基本的预防措施是相通的,我们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就能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1、合理膳食,增加营养,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
2、不到人口密集、人员混杂、空气污染的场所去,如:农贸市场、个体饮食店、游艺活动室等;
3、勤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包括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4、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尤其宿舍、电脑室、教室等;
5、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注意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6、不食、不加工不清洁的食物,拒绝生吃各种海产品和肉食,及吃带皮水果,不喝生水。不随便倒垃圾,不随便堆放垃圾,垃圾要分类并统一销毁;
7、注意个人卫生,不随便吐痰,打喷嚏;
8、学生应学会进行自我观察,如有发热、全身疼痛、头痛、呕吐、咳嗽等身体不适时,要及时告诉家长或教师,以确保早发现、早治疗。
【2017年春季疾病预防主题班会二】 一、主题班会的目的:
通过这次班会,使同学们认识到,我们在学校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在家里同样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是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关键。
二、主题班会活动准备:
1、提前安排主持人,布置活动步骤。
2、提前安排参加活动和讲故事的同学。
3、课前在黑板上写上 健康 快乐 生活
三、主题班会的过程:
1.有主持人宣布班会开始:
开场白: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也是由冬寒向夏热过度的时期。春天气候往往变化无常,一会儿是阳光普照,春风送暖;一会儿又是阴雨连绵,寒气袭人,故有人把它称为百草发芽,百病发作的季节。每到春天,各大医院的门诊部内往往人满为患,鼻炎、流感、肺炎、麻疹、心脏病、精神疾病等,一时之间众症齐发,有人因此把春季戏称为多病之春。那么,我们如何在春季有效地预防疾病呢?
2.表演小品《体育课》
3.看完小品后同学们谈谈自己平时的做法。
4.表演的小品《COOL》
5.春季防病三招:
①增强体质。主要是多参加户外体力活动,包括各种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以增强机体免疫力。譬如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参加跑步、打球、做操、打太极拳、郊游等。
②调节情绪。春天宜酌情增加一些富含苯乙胺、咖啡因的饮食,诸如绿茶、咖啡、香蕉、巧克力等,这些食品能兴奋神经系统,消除疲劳,防止春困和情绪低沉。另外,处事不要过激,力求心平气和,情绪安定。
【关键词】 甲型流感;住院精神病患者;预防接种
【摘要】 目的 探讨接种疫苗及一般预防措施对住院精神病患者爆发甲型流行性感冒的预防效果。 方法 对甲型流行性感冒疫区的20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中未发病的173例患者随机分为接种甲型流行性感冒灭活疫苗组152例,一般预防措施组21例,比较两组发病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采取预防措施前2 d内200例患者中有27例爆发流感,152例实施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措施后发病5例(3.29%),21例一般预防措施者发病4例(19.0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6.37,P<0.05)。接种流感疫苗组较一般预防措施组发生甲型流感的潜伏期长,平均最高体温低(P<0.05)。 结论 接种流感疫苗能有效预防甲型流感的爆发流行,并可延长潜伏期,减轻患病后的症状严重程度。
【关键词】 甲型流感;住院精神病患者;预防接种
Investigations and prevention study of epidemic situation of influenza outbreak in hospitalized psychiatics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rophylactic effect of vaccination and common preventive measures on influenza A outbreak in hospitalized psychiatric patients. Methods 173 psychotics without influenza A from 200 hospitalized ones in flu epidemic area were assigned to vaccination(n=152) and common protective measure group(n=21),incidences compared and statistical analyses conducted. Results Within 2 days before taking protective measures,27 of 200 patients developed flu, among them 5 of 152 ones taking vaccination (3.29%) did and 4 of other 21 ones without vaccination(19.05%),which showed obvious difference(P<0.05).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latency of influenza A was longer and average max body temperature lower(P<0.05). Conclusion Inoculating influenza vaccine could prevent the epidemic outbreak of influenza A in effect, lengthen latency, relieve the severity.
【Keywords】 Influenza A;hospitalized psychotics;vaccination
甲型流行性感冒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易引起流行。住院精神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存在诸多的甲型流感发生的危险因素。目前尚无住院精神病患者甲型流感发病情况及接种疫苗预防效果的相关研究。作者对2005年我院住院精神病患者甲型流感患病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样本选自2005年4月20日~5月20日我院住院在甲型流行性感冒疫区的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例资料。入组标准:(1)甲型流行性感冒流行疫区住院的精神病患者;(2)年龄19 a~65 a;(3)排除严重躯体疾病,脑器质性疾病,药物滥用,妊娠、哺乳期妇女及药物过敏者。
1.2 方法
1.2.1 分组 甲型流感爆发后,将未发病的173例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接种甲型流感灭活疫苗(流感疫苗由江门市防疫站提供)组152例和一般预防措施组21例(预防措施包括隔离观察、空气消毒、预防服用抗病毒药物等)。
1.2.2 诊断 取鼻咽部分泌物及深部痰液,以及静脉血后,立即由江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送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痰培养及病毒分离,并对标本血清进行免疫荧光及ELISA试验,以确诊甲型流感。
1.2.3 潜伏期计算 潜伏期为从患者接触流感患者后至出现症状的时间。本文以第1例患者出现症状为潜伏期的起始时间[1]。
1.2.4 最高体温检测 自患者症状出现起,每隔2 h测体温1次,至患者症状消失时的最高体温。
1.3 统计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与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200例患者中的27例在采取预防措施前2 d内爆发流行性感冒,9例患者于实施预防措施后发病,总患病人数36例(18.0%)。其中152例接种流行性感冒疫苗的患者有5例(3.29%)发病,21例给予一般预防措施的患者有4例(19.05%)发病。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6.37,P<0.05)。疫苗保护率=(19.05-3.29)/19.05=0.83[2]。
2.2 接种流感疫苗后发生甲型流行性感冒的5例患者的潜伏期分别为5 d,5.5 d,6 d,7 d,8 d,9 d;实施一般预防措施后发生甲型流感的4例患者的潜伏期分别为4.5 d,4.5 d,5 d,5 d。接种流感疫苗者发生甲型流行性感冒的潜伏期明显延长,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2.3 接种流感疫苗后发病的5例患者的最高体温分别为37.9 ℃,38.0 ℃,38.1 ℃,38.2 ℃,38.3 ℃;给予一般预防措施后发病的4例患者的最高体温分别为38.3 ℃,39.0 ℃,39.3 ℃,39.4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甲型流感是由甲型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一般发病较急,潜伏期较短,病情较严重,传染性较强,易引起局部流行甚至大面积流行,尤其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冬春季较易流行。
住院精神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长期生活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人群密度相对较大,也是流行性疾病的易感人群。本调查结果显示,2005年4月~5月(春季)住院患者爆发流感时没有先兆,未能采取及时的预防措施,所以流行较快,仅在爆发2 d内就有27例感染,且体温高、病情重、病程长。在及时实施预防措施后,两组患者流感发生率、病情严重度及潜伏期降低和缩短。尤其是接种流感疫苗组甲型流感发生率仅为3.29%,而给予一般预防措施组甲型流感发生率为19.05%,与瞿凤岐[3]报道的结果相一致。本调查总罹患率为18.0%,高于胡超云[4]报道的4.23%。提示住院精神病患者也属易感人群。流感的爆发需要具备三个必要的环节,即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缺一不可。所以,加强住院精神病患者的流感预防非常重要。因精神病患者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长期生活在封闭的环境中,缺乏应有的运动,加之住院环境人员密度大,空气流通差,卫生差,造成患者免疫功能逐渐下降,极易造成传染病的流行和爆发。所以,医疗单位应尽可能做到:(1)有效控制传染源,(2)降低人员密度,(3)增加病房通风及空气消毒,改善病房卫生条件,(4)改善患者的营养,增加户外活动和锻炼,(5)传染病流行季节应及时接种疫苗,(7)加强传染病监测等。
参考文献
[1] 彭文伟.传染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9~72
[2] 王陇德.现场流行病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41;166~168
[3] 瞿凤岐.一起群发性甲型流感疫情的调查与处理[J].江苏预防医学,2005,16(1):27
猪链球菌病
猪链球菌病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疫病。该病是由C、D、E、L群链球菌引起的多种疾病的总称。急性型常为出血性败血症和脑炎,慢性型以关节炎、心内膜炎及组织化脓性炎症为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危害大。
预防方法:搞好舍内外环境卫生,严格消毒,严防外伤,后用酒精或青霉素清洗伤口,仔猪出生14天接种链球菌疫苗,两周后加强免疫。
猪圆环病毒病与支原体病并发症
猪圆环病毒病是由圆环病毒(PC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病猪和带毒猪(多数为隐性感染)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经呼吸道、消化道和及胎盘传染, 也可通过污染病毒的人员、工作服、用具和设备传播。其主要特征为猪的体质下降、消瘦、腹泻、呼吸困难、咳喘、贫血和黄疸等。猪圆环病毒常与猪蓝耳病病毒、猪流感病毒、猪伪狂犬病毒混合感染。支原体病是最常见的顽固性传染病, 主要临床症状是猪咳嗽和气喘, 而体温和食欲没有明显变化。
预防方法:坚持实行自繁自养,加强日常的消毒、隔离工作。对母猪实行单圈饲养,断奶仔猪要按窝隔离、集中育肥,育肥猪、架子猪要分舍饲养,并定期检疫,清除病猪和可疑猪,以净化猪群,病猪应集中隔离饲养。平时做好猪瘟、细小病毒病、蓝耳病、流感疫苗的接种,可有效预防本病的发生与传播。
非典型性猪瘟
猪瘟又称猪霍乱、烂肠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在我国,近年来,我国猪瘟多发的是有别于经典猪瘟的非典型猪瘟,使猪瘟的防治更复杂,再度成为威胁养猪业的重大问题之一。
当前猪瘟的发生发展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从过去频发的大流行转变为周期性、波浪式的地区散发性流行。注射过疫苗的猪群仍时有发病;典型的猪瘟症状已不常见,常为亚临床症状,表现为母猪的繁殖障碍和新生仔猪的先天性感染,病理变化也不明显,而长期带毒的猪一般体温正常或高热不下、生长停滞、瘦弱,并反复出现呼吸和消化症状。
预防方法:在加强饲养管理的基础上要严格执行卫生预防措施,定期消毒,严防病原传入;注意疫苗在运输过程和使用前的保存,温差变化使疫苗失效;防疫注射要做到头头免疫,在疫情流行的猪场最好能做到一猪一针,否则至少得一栏一针。猪瘟的免疫程序最好是根据免疫监测来制订合适的免疫程序。从免疫时间来看目前猪场多用的是30日龄首免,70日龄二免;此外还有7日龄首免,20日龄二免,65日龄三免;20日龄首免,65日龄二免等方案。在免疫剂量方面,建议种猪用4-5头份,仔猪2-3头份由于春季温差较大,应做好猪舍保暖、防潮工作,定期消毒,搞好环境卫生,母猪在配种前15-20天注射猪瘟疫苗15头份,仔猪做超前免疫(出生后立即注射猪瘟疫苗1头份,两小时后再吃母乳)。新生仔猪22天注射4头份,可有效预防本病的发生。
猪流感
猪流感是由正黏病毒科猪流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呼吸道疾病。临床上以发病急促,咳嗽、呼吸困难、发热、衰竭、迅速康复为特征。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本病可发生于各年龄和各品种的猪,一年四季均可流行,多发生于天气突变的晚秋、初冬和早春季节,发病率高达100%。支原体的存在,是猪流感死亡率升高的原因,传播途径主要为空气和飞沫传播。
预防方法: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毒,注意室温,保持环境稳定非常重要。尤其是春季注意猪舍通风,但要防贼风、防潮。定期用利巴韦林拌料,能有效预防本病的发生。
猪传染性胃肠炎
摘要: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流腮”,是一种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4-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亦可见于成人,好发于冬、春季,在学校、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集中的地方易暴发流行,曾在我国多个地方发生大流行,成为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重点疾病之一。目的通过对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控制及治疗,以达到及时有效地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缩短流行时间,杜绝传播、传染的目的。方法 环境消毒,用84消毒液喷雾及擦拭消毒,用食用醋熏蒸,保持房间空气流通,隔离传染源,治疗感染者,预防接种保护易感人群,加强疫情监测与报告。结果流行时间120天,65例患者均获痊愈。结论通过对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控制治疗,可以达到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缩短流行时间,杜绝传播、传染的目的。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 预防控制 治疗
前言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呼吸道传染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临床特征为发热及腮腺非化脓性肿痛,并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器官。常可引起脑膜脑炎、炎、胰腺炎、乳腺炎、卵巢炎等症状。腮腺炎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对辖区内一所出现疫情的小学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并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措施,现将资料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调查总数752人,男450人,女302人。发病65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12岁。其中男45例,女20例。所有发病病例均有、食欲不振、耳部疼痛及腮腺肿大等症状和体征,部分病例有发热,头痛、呕吐,病例大多集中在部分班级。白细胞计数大多正常或稍增加,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根据临床表现和流行特点,确定为校内腮腺炎发病流行。
1.2 流行病学分析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主,患者以学龄儿童为主。此次腮腺炎的发病流行,主要原因是由学生缺乏对该病的免疫力,部分学生未接钟腮腺炎疫苗,教室通风换气不充分,自从成立小组合作学习惯,学生相互密切接触,在发生首例病例和疫情流行趋势时,学校认识不足,警惕性不高,未能及时向卫生部门报告,没能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致使本病在校内流行。
1.3 处理措施
(1)对一周发病较多的班级6(1)班进行停课,对全校学生发致家长的一封信。介绍腮腺炎危害,传播途径,主要临床表现,对学生进行有关腮腺炎防治知识的教育,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传染病是可防、可控、可治愈的,我们所做的一切是为了更多孩子的身体健康
(2)对学校教室、寝室进行全面消毒,对患病学生进行调查随访,核实诊断疫情,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到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出门时,应戴口罩,尤其在公交车上;
(3)积极治疗者,隔离传染源:对患病学生禁令居家隔离治疗或住院治疗。治愈前,不得进入学校上课或进入公共场所,以免传播、感染他人。患者治愈返校时,须接受卫生部门的健康体检,一旦发现孩子患疑似流腮,有发热或出现上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有利于早期诊治;
(4)加强消毒工作,切断传播途径:对教室每天进行空气消毒,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阻止病毒在空气中传播,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四勤一多”: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身体、多喝水。
(5)开展预防接种,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的方法,儿童应按时完成预防接种,家长可采取自愿的原则带学生到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科注射腮腺炎疫苗,费用自理,每针75元。同时,也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预防性服药。
(6)加强疫情监测与报告工作:①卫生部门每天对学校进行调查,进一步核实腮腺炎发病数,核实诊断,了解掌握患病学生治愈及返校上课等情况。②学校加强传染病疫情的预警报告,一旦发现可疑病例应及时报告卫生部门,同时配合卫生部门采取必要措施,对可疑病例进行隔离观察、治疗,防止疫情蔓延。③辖区医疗单位加强对疫情的监测报告,每天学校进行走访、调查,了解情况,及时汇报,每天定时向卫生院和教育主管部门报告情况。
1.4 结果 流行时间120天,65例患病学生均获痊愈。
2 体会
对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控,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传染病防治法》的宣传和教育,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增强民众对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及预防意识,合理开展预防接种,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及蔓延扩散,确保民众身心健康。一旦发现有腮腺炎,不应恐慌应隔离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后才可入托或上学,以免传染给其他小儿。另一方面教师及学生家长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合理膳食、劳逸结合、增强疾病的抵抗体力,避免腮腺炎的诱发。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生活学习环境!
呼吸道疾病为何跟春天过不去
呼吸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直接与外界接触,因此最易受外界病原体的侵袭而致感染。春季气温变化较大,人体的免疫功能,特别是呼吸道黏膜的防病能力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当局部防御功能下降时,定居在呼吸道内的细菌或外来病原微生物易乘虚而入,引起呼吸道感染。
春天空气中的粉尘浓度较高,也会刺激呼吸道,引起痰液分泌增加,纤毛运动功能障碍,血管平滑肌痉挛收缩。干燥的空气被吸入呼吸道后,刺激呼吸道粘膜,使粘膜血管收缩,可造成局部贫血和营养障碍。一些有害病原体繁殖后,也能刺激呼吸道粘膜,使粘膜上皮的纤毛运动减弱,防御机能降低,这是春季高发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春节期间,走亲访友,人们在室内活动的时间较多,彼此间密切接触机会增多,你来我往,呼吸道传染病便通过飞沫传播开来。
常见呼吸道传染病识别
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症状是打喷嚏、流鼻涕、咽痛、发烧、头痛等,过程一般3~5天。
支气管炎、肺炎的主要症状是咳嗽、咳痰、气喘,严重时可发展为肺炎,也有的患者病程进展很快,可直接出现剧咳、高烧不退、精神萎靡等肺炎的表现,重者还会出现气促、呼吸困难等。支气管炎、肺炎主要是由上呼吸道感染向下蔓延所致。
流感、流脑、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也是常见的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它们的早期症状多与感冒类似,病人会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等不适,所以易被忽视、误诊。不过要分辨这些传染病与感冒也并非没有办法,因为除了有相似症状外,不同的呼吸道传染病还有自己的特殊症状。比如流脑,它在发病初期会出现发热、咳嗽等感冒症状,但随着病情的发展,病人会出现高热、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皮肤粘膜淤点或淤斑等。麻疹除了有类似感冒的症状外,有的还伴有两眼发红、畏光、流泪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病人口腔内可出现小白点。流感与普通感冒相比,前者起病急,全身症状重而局部症状轻,所以病人常会感觉到全身酸痛、头痛、食欲不振、高热等,后者局部症状重而全身症状轻,一般数天后便可痊愈。流行性腮腺炎以腮腺肿胀伴有疼痛为其主要特征,所以相对容易与感冒区分。了解这些呼吸道传染病的特殊症状目的在于早发现早治疗。
家中常备药别乱用
不少人家中有常备药,出现咳嗽、头疼等轻微流感症状,往往会选择自己服用一些感冒药,但要注意的是少用抗生素。先锋类、头孢类、大环类抗菌药物对细菌性感冒有作用,对病毒性感冒不仅毫无作用,还会导致药物依赖。感冒初期,应服些清热解毒和退热作用的感冒药、咳嗽药水等,同时多喝开水,多吃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并注意休息。如果出现发热,或是感冒症状2至3天后,并未出现好转,要及时到正规医院的发热门诊就诊。
呼吸道疾病预防全攻略
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但基本的预防措施是相通的,我们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就能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改善通风。定时打开门窗自然通风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调节居室微小气候,是最简单、行之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家里要经常开窗通风,每天至少3次,每次不少于10分钟。当周围有病人时,应增加通风换气的次数。
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关键。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勤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纸巾掩盖,用过的纸巾不要随地乱丢。勤换、勤洗衣服,天气好时将被褥在阳光下暴晒,不要随地吐痰,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应减少集会,少去公共场所。
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春天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体质增强。在锻炼的时候,必须注意气候变化,要避开晨雾风沙,要合理安排运动量,进行自我监护身体状况等,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生活有规律。睡眠休息要好,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尽量减少到空气不流通的场所集会,特别是不要到网吧长时间游戏,像通宵打牌、网游,劳累过度,必然导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衣、食细节要注意。春季气候多变,乍暖还寒,若骤减衣服,极易降低人体呼吸道免疫力,使得病原体极易侵入。必须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切不可一下子减得太多,运动出汗后注意避风寒。合理安排好饮食,不吸烟、不喝酒、不食辛辣食物,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不喝生水、不食不清洁的食物,拒绝生吃各种海产品和肉食。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使身体抵抗力增强。
及时就医。春季传染病初期多有类似感冒的症状,易被忽视,因此在发现身体不适或有类似反应时应及时就医,特别是有发热症状,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时进行治疗。如有传染病的情况,应立刻采取隔离措施,以免范围扩大,同时对发病者的房间要及时消毒。
接种疫苗。常见的传染病现在一般都有疫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也是投资小,收效大的预防举措。
谨防床下灰尘伤身
一般灰尘的成分包括漂浮状尘埃、化学烟雾,而隐藏于床下的灰尘除了这些,还包含尘虫及排泄物、纤维等,这些凭肉眼很难发现,人们也常常疏于清理,它们长期漂浮在卧室空气中或附在物品表面,成为空气中尘螨及霉菌孢子的栖身地,尤其是养宠物的家庭,灰尘中易夹杂动物毛发,更容易滋生细菌。在人们睡眠时,这些脏东西会乘机进入呼吸系统内部,进而诱发哮喘、鼻炎等多种疾病。小于5微米的粉尘颗粒,会沉积在呼吸道的终部――肺泡里,损伤呼吸道黏膜,造成支气管炎等。
清除床下灰尘最好的办法是,每隔两三天便简单清洁一次,可以把湿抹布裹在晾衣竿上,伸进床下清扫:每隔一两个月,把床搬开,彻底清扫一遍。由于灰尘容易到处飞扬,因此打扫之前最好能洒点水,也可用吸尘器进行彻底清理。建议清扫时戴着口罩,以避免将有害的灰尘吸入肺内,危害身体健康。此外,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回家后换上家居服。外衣挂在客厅,尽量不要将灰尘带进卧室。
做个健身瑜伽,提高免疫力
通过做简单的健身瑜伽,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轻松预防呼吸道疾病。
喜鹊马步式
双脚站立与髋关节同宽,双臂向前伸直至肩膀高度。吸气,慢慢抬起脚后跟,身体重量均匀地放在脚趾上。眼睛凝视前方,并慢慢地弯曲你的膝盖,利用大腿和小腿的力量保持平衡。维持动作20秒后,再回到原位重复2次。
这个动作可以稳定你的心肺率,并收紧全身肌肉,增强集中力。
眼镜蛇式
俯卧在地上,双手屈肘放在腋窝侧地面,双腿打开与髋同宽,脚背贴地。吸气,收紧腹部及臀部,双肘夹紧,头、肩、胸离地,弯曲上身,头抬起。呼气时,放松括约肌,上身放下。重复3次后,俯卧在地上休息片刻。
这个动作能增强肺活量,同时锻炼腹部及腰部的肌肉。
弓式
俯卧在地上,双腿向臀部折叠,双手抓住小腿胫骨。吸气时,收紧腹部及臀部,四肢用力向上提起,屏住呼吸,感觉肩胛骨间的紧张。呼气时,慢慢地将四肢放下回到原位。重复数次。
这个动作能加强竖脊肌,增强肺活量,有效提高腹部肌肉力量。
拱桥式
仰躺在地上,双腿分开与肩同宽,膝盖弯曲,脚跟贴向臀部,双手屈肘反手放在肩膀两侧。呼气,缓慢地将手脚向地面推,使得背部及髋部向上送出。保持5~10个呼吸,然后慢慢放下回到原位,重复3次。
这个动作能加强四肢及背部肌肉力量,有助于激活心肺功能。
蝗虫式
[方法]采用调查表、托幼机构内环境消毒效果监测以及对托幼机构常规传染病的监测分析等方法。
[结果]托幼机构内环境消毒总体合格率为97.91%,公办托幼机构合格率高于民办托幼机构。托幼机构常规传染病中以手足口病为主,发病率民办幼托机构高于公办幼托机构;在区域分布上,外来人口流动多的手足口病发病率高于外来人口流动少的街镇;托幼机构内环境消毒效果合格率与手足口病发病率成负相关。
[结论]托幼机构应加强内部软硬件设施的配置,并设置规范的托幼机构消毒隔离制度,制定日常消毒制度,降低托幼机构传染病的发生。
关键词: 内环境;发病率;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 175文献标志码:B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status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in kindergartens and nurseries in 2012 in Baoshan District.
[Methods]The questionaire was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data from monitoring of the disinfection effect of environment, monitoring analysis of routine infectious disease and others.
[Results]The overall pass rate was 97.91% for environmental disinfection in kindergartens and nurseries, and it was higher in public kindergartens and nurseries than in private ones. The conventional infectious disease in kindergartens and nurseries was mainly hanefootandmouth disease (HFMD), whose incidence was higher in private kindergartens and nurseries than in public ones. And in terms of regional distribution, the incidence of HFMD was higher in streets and towns with more infloating population than those with less. And the pass rate for the disinfection effect on the kindergartens nurseries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HFMD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Conclusion]Kindergartens and nurseries in our district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mplete configuration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establish standardized system of disinfection and isolation, and develop daily disinfection system, so as to reduce infectious disease.
Key words: Internal environment;Incidence;Influencing factors
托幼机构是幼儿学习、活动和生活的集中场所,幼儿是抵抗力和自我保护意识缺乏的特殊群体,一旦传染病传入,若控制措施不到位,极易扩散蔓延或引起爆发流行。幼托机构内环境中包括室内空气、餐具、玩具、毛巾、工作人员手等可能是造成这些疾病的传播媒介。为切实做好托幼机构内环境预防性消毒工作,防止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我们于2012年对上海市宝山区所有注册在案的153家托幼机构的日常内环境消毒工作进行了监测,并与传染病疫情的关系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2012年辖区内注册在案的153家托幼机构,其中公办托幼机构93家,民办托幼机构60家。
1.2方法
1.2.1问卷调查托幼机构基本情况包括机构类别、保育员、教师、幼儿数、活动场所的水龙头数及教室通风情况和设置专门隔离室情况。调查表采用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设计的幼托机构基础资料表格。
1.2.2消毒效果监测采样对辖区153家托幼机构的室内空气、物体表面(桌面、玩具)、餐具、工作人员手等进行细菌学检测。空气细菌菌落总数检测采用直径9 cm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暴露5 min;物体表面及工作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检测采用棉拭子涂抹法。
1.2.3评价标准依据《上海市托幼机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和《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室内空气以细菌总数
1.2.4传染病发病率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的大疫情网络直报系统统计,上海市宝山区2012年托幼机构各种传染病的发病人数与当年9月份在园人数相比得出当年各种传染病发病率;对托幼机构内环境消毒效果与手足口病发病率之间相关数据资料采用等级相关做统计分析。
2结果
2.1基本情况
在153家注册托幼机构中,公办托幼机构93家,民办托幼机构60家。开设班级1 214个,在园幼儿数达47 413名,工作人员5 348名,幼儿与工作人员之比为100∶[KG-*2]11.28,均配备专职保健老师和保育员。
153家注册托幼机构中有136家设有隔离室,占88.89%,其余17家未设隔离室,占11.11%,均为民办三级幼儿园;119家的教室、活动场所及卧室通风情况良好,占77.78%,8家托幼机构存在厕所、卧室、[JP2]活动室合用现象;托幼机构人均建筑面积为10.03 m2,水龙头数与幼儿数的比例为23.43∶[KG-*2]100。
2.2幼托机构整体监测结果
2012年全年对上海市宝山区153家托幼机构共监测样品2 204件,总体合格率为97.91%。其中公办托幼机构共监测样品1 398件,合格率为98.43%,民办托幼机构共监测样品806件,合格率为97.02%(表1)。
2.3幼托机构内环境检测结果
2.4幼儿传染病监测结果
2012年,上海市宝山区托幼机构共发生常规性传染病950例,其中手足口病发病率最高,共763例,占80.32%;其次为水痘,107例,占11.26%,流行性腮腺炎76例,占8.00%,急性出血性结膜炎4例,占0.42%。传染病发病居前3位为手足口病,水痘,流行性腮腺炎。
2.5不同区域托幼机构手足口病发病情况
本区共有12个街道乡镇,部分街道为老城区,托幼机构幼儿以本地儿童为主,部分街道乡镇为城乡结合部,外来人口流动较多,托幼机构中外来儿童居多。
手足口病作为托幼机构主要传染病之一,对不同区域托幼机构,手足口病发病率前3位的是杨行(2.48%)、罗店(2.33%)、顾村(2.28%)。外来人口比较集中地街镇手足口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街道,可能与外来人口防病意识薄弱、居住条件以及卫生习惯有关。
通过等级相关分析,12个街道乡镇的托幼机构幼儿手足口病的发病率与托幼机构预防性消毒不合格率之间存在正相关(rs=0.822),表明托幼机构日常的内环境预防性消毒能降低手足口病在托幼机构的发生(表2)。
2.6不同类别托幼机构手足口病发病情况
公办托幼机构手足口病2012年全年发病率为1.43%(401/28 010);民办托幼机构发病率为1.83%(355/19 403)。民办托幼机构手足口病发病率高于公办托幼机构。
3讨论
有文献报道,在学校、托幼机构所发生的突发事件中,肠道传染病、食物中毒占公共卫生事件的30.00%左右,证明了幼托机构监管的重要性[1]。
从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宝山区大部分托幼机构对消毒工作比较重视,建立了消毒管理组织,有专兼职人员落实消毒措施,对餐具、水杯、毛巾玩具等能定期消毒。也有部分托幼机构保健医师配备不足,幼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缺乏足够卫生防病知识。从问卷调查分析,反映出部分幼托机构对幼托机构的卫生消毒管理不够重视,消毒观念不强,亦无规范的消毒管理制度和设施,如水龙头过少,洗手液、干手设施缺乏,紫外线灯管配置不足,食具消毒柜老化或缺失。
2012年托幼机构全覆盖监测表明,内环境总体合格率为97.91%,高于罗引珍等[2-3]2006年的研究结果。说明随着消毒隔离意识的加强,托幼机构的消毒隔离工作普遍有所提高。本区托幼机构的内环境消毒质量,从硬件上来看,厨房饮食相关器具及水龙头等方面,民办托幼机构的消毒合格率要高于公办,这可能由于民办托幼机构多数为新建,设备较新,消毒方便;而公办托幼机构由于使用年限较长,相关硬件设施老化,消毒不彻底导致消毒合格率相对低。而在教室、卧室、活动室空气、保育员手、营养员手、体温计浸泡液等软件管理方面的监测结果来看,民办托幼机构的消毒管理工作相对弱于公办托幼机构,相应的消毒合格率低于公办托幼机构。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民办托幼机构的管理者由于岗位经验不足,预防性消毒意识观念淡薄,前期功能布局意识不佳,导致教室通风不良。另外一些基本的消毒设施或配置不足,如紫外线消毒数量配备不够,或安装不规范,所以软件管理上民办托幼机构应多学习正确的消毒理论,加强管理,责任到人,在硬件上公办托幼机构应及时更新老化或超使用年限的器具设施。
随着儿童“4苗防6病”以及二类疫苗的普遍免疫工作的开展,相关传染病的发病日益得到控制。目前幼托机构常规的传染病以手足口病、腮腺炎,以及水痘为主。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通过唾液、飞沫经呼吸道传播,或由手及污染物经口传播,托幼机构是本病的主要流行场所,而且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5月―11月为高峰,目前手足口病未有相应疫苗进行基础免疫。流行性腮腺炎和水痘都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尤其是在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由于该季节气候寒冷,儿童室外活动减少,再加本身抗病能力较低,更是利于此类疾病的传播。水痘疫苗目前不属于计划免疫,需自费,靠自发接种,因而接种率低。接种疫苗是降低托幼机构集居儿童传染病的有效方法,但托幼机构日常预防性消毒工作亦十分重要。从此次托幼机构内环境表面的监测结果来看,与幼儿密切接触的物品消毒不合格率相对较高,如餐具、水龙头、保育员手、营养员手等,另外室内空气消毒合格率也相对较低,这些因素与手足口病、水痘及腮腺炎等传染病发病率较高有很大关系。
手足口病作为目前托幼机构常见传染病,占常规类传染病的80.32%,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手足口病的发病高低,主要与两个因素有关,① 与外来人口有关。外来人口比较集中地街镇手足口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街道,可能与外来人口防病意识薄弱、居住条件以及卫生习惯有关。② 与托幼机构内环境消毒效果有关。本次对宝山区托幼机构内环境污染状况的全覆盖监测的结果显示,12个街道托幼机构的消毒不合格率与手足口病发病率之间存在正相关,说明托幼机构的内环境预防性消毒效果与手足口病的发生有相关性。
幼托机构是传染病易感者集中的地方,所以各托幼机构应做好综合性预防措施:① 把好入园关,做好晨检和一日生活观察,及早发现传染性疾病。②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根据各种传染病不同的传播途径和流行特点采取相应的隔离、消毒措施, 做到早发现、早隔离。③ 卫生保健老师认真做好儿童预防接种证的查验,及时补种漏种疫苗,做好计划外免疫的宣传工作。④ 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养成勤洗手,正确洗手的良好习惯,严防病从口入,冬春季少去公共场所。⑤ 保健老师要加强对托幼机构保育员,营养员等消毒隔离工作的指导,规范操作,做好托幼机构预防性消毒工作。
4参考文献
[1]张颖,曾光.2004年全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81-82.
[2]罗引珍.托幼机构传染病发病情况与影响因素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1):2171-2172.
[关键词] 流行性腮腺炎 爆发 调查分析 处理
[中图分类号] R373.1+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333-01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全年都有发病,但以冬春季为发病高峰。近年来该病在托幼园所和小学爆发时有发生。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治疗,在学校中主要通过隔离病人、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来达到控制疫情的目的。通过对此起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和处理,寻找规律,总结经验,为今后处理类似疫情的发生提供参考有着重要意义。现将此起疫情的调查分析与处理对策归纳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疫情资料 来源于2010年疫点某校学前班疫情爆发后期所进行的调查所得。
1.2 调查的方法 采取对爆发流行期间现症病人的个案调查和病愈病人的问卷回顾性调查。资料尽可能采取最原始、最直接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分类和统计,确保资料真实性和可靠性。
1.3 诊断与分类标准 根据1990年8月卫生部颁布的《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试行)中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断标准》中临床诊断病例标准。
1.4 分析方法 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2 结果
2.1 流行概况 疫点自某校学前班5月13日出现第一例病人以来,5月17-18日、陆续出现小面积爆发病例,以某校学前班为主,以呼吸传播链在学校中进行扩散。导致整个疫情引发了13人发病。
2.2 临床特征 某校学前班的13例病人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患者不同程度地出现头痛、咽痛、全身乏力及腮腺单侧或双侧肿痛。部分病人还出现发热、畏寒等感染性症状。具有比较典型的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表现。
2.3 病例的三间分布
2.3.1 时间分布 5月份。
2.3.2 年龄分布 6岁左右儿童。
2.3.3 性别分布 男童6人,女童7人。
2.3.4 职业分布学前班儿童。
2.4 疫情分析 根据以上疫情三间分布特点可知,该疫情发生具有比较明显的聚集性,以学校为主,呈现呼吸道传染病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传播的特点,并通过学校儿童之间进行传播,以致造成同一班有多个同学受到传染而发病。由于传染源没有得到及时严格的隔离和大量易感人群的存在是这次疫情发生流行的主要原因。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1)由于当地家长及教师对本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未对首例发病儿童进行阻止其上学,致使得了病的学生和儿童没有得到及时的隔离和治疗,为疫情的扩散提供了条件。(2)由于学校对患本病的学生都没有接种过流行性腮腺炎疫苗,也是造成本次疫情爆发的原因之一。(3)由于发生爆发的疫情没有及时地报告,使卫生防疫部门无法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进行控制,致使疫情不断扩散。
2.5 疫情处理对策 针对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流行的特点,我们采取了以下处理措施:(1)宣传教育。我们对该校的全体师生进行了多次的健康教育,把有关流行性腮腺炎防治知识传授给全校师生,使他们懂得如何去预防和治疗这种病,提高个人的防护意识。同时在该校出版宣传专栏,发放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宣传单和小册子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2)对现症病人进行隔离和治疗,严格控制传染源。(3)对非密切接触者接种流行性腮腺炎疫苗进行预防,并要求尽可能不要接触现症病人。(4)利用漂白粉等消毒药品对教室及人群聚集较多的公共场所进行了喷洒消毒处理,并保持通风透气。通过采取这些有效的措施之后,疫情很快得以控制。
3 讨论 通过对此起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得知,这是一起典型的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疫情,呈现该病的流行特征,常年发病,以冬春季为主;以6岁左右儿童为主,符合流腮主要集中在5-17岁的特点;病例主要通过近距离呼吸道传播,并呈现学校学生之间进行传播的方式。由于该病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治疗,我们必须要针对该病流行的三大环节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首先,必须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学生、老师和家长对防治该病的认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使患者自觉隔离和治疗,易感人群尽可能采取自我保护的措施,老师和家长积极提供帮助和管理。其次,隔离治疗传染源。这一点很重要,除了对现症病人要进行隔离治疗外,对密切接触者也要适当进行隔离观察和接种流行性腮腺炎疫苗进行预防。第三,切断传播途径。可采用漂白粉以及一些空气消毒剂对教室等场所进行空气和用具的消毒;并保持教室等场所空气的流通。第四,保护易感人群。由于该病是可免性疾病,因此,可用疫苗对非密切接触者进行免疫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广泛流行的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丙类传染病,但在实际工作中对其缺乏较为完整的参考资料。该病除了存在有临床表现的病例外,还同时存在不引起腮腺炎临床症状的隐性感染病例,容易造成人们的忽视,是重要的传染源,也是我们控制疫情的难点。因此,一旦出现疫情,我们就要针对该病流行的三大环节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重点预防,防止疫情进一步漫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