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乡村振兴行动计划范文

乡村振兴行动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乡村振兴行动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乡村振兴行动计划

第1篇:乡村振兴行动计划范文

2017年广东省教育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将制定《广东省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开展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推进中考改革。

据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介绍,截至2016年底,全省有教育强镇1574个、教育强县(市、区)132个、教育强市20个,同比增加92个、14个和8个,覆盖率分别为99%、99%和95%,同比提高4.8个、10.3个和38个百分点。在学前教育上,全省去年毛入园率达100.97%,公益普惠园达73%以上。高中阶段的毛入学率则继续保持在95%以上,中职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规模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

记者了解到,省教育厅与9个地市、11所本科院校签订共建协议,省财政未来5年将安排30亿元资金支持省市共建本科高校。2017年,广东要推动高等教育分类发展,按高水平大学、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应用型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等4种类型分类建设。

广东副省长蓝佛安指出,加快教育结构调整、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等六方面是今年教育工作的重点。如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上,将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教师人才工程,完善教师管理制度体系,建立聘用优秀人才到乡村小学任教的“绿色通道”,扩大农村紧缺学科教师补充渠道。

会议透露,今年广东将制定《广东省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开展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推进中考改革;研制广东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有序推进高考综合改革。

第2篇:乡村振兴行动计划范文

一、工作目标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区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部署和关于营商环境的系列重要论述,以切实增强企业和群众获得感为出发点,大力推进制度机制创新,着力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的痛点、难点、堵点,补短板、拉长板、树品牌,不断提升我区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努力打造“门槛低于周边,服务高于周边”的营商环境新高地,为推动建设全省特色工业示范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公园城市示范区提供强力支撑。

二、主要举措

紧紧围绕营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惠商利企的建设经营环境、多元包容的融资环境、便利快捷的税收服务环境、和谐充足的人力资源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亲商爱商的发展环境等主题,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条优化提升措施,通过最大程度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和各种不合理门槛限制,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不断提升群众办事创业的便利度、满意度和获得感。

三、组织保障

第3篇:乡村振兴行动计划范文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有机衔接的调研报告

实施乡村振兴,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既不降低扶贫标准,也不吊高胃口,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进行有机衔接,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精细的工作,坚决打好精准脱贫这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坚战。

一、基本情况

赫章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是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发祥地,是中央统战部、台盟中央、深圳市福田区、重庆市北部新区对口帮扶的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是《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中贵州的10个贫困县之一,是贵州省13个同步小康发展困难县之一,同时也是贵州取消gdp考核的10个贫困县之一。赫章县总面积3250平方公里,辖27个乡镇456个行政村,总人口82.0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6.87万人,占93.56%。现有扶贫开发重点乡镇8个、贫困村287个、农村贫困人口13.43万人,贫困发生率为17.92%。

二、2018年发展目标

2018年,全县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加快迈向高质量发展。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6.07亿元、8796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42%;减少贫困人口3.99万人,72个贫困村(居)按省定标准出列,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870人,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11070人,引导11500名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完成1860公里农村“组组通”公路、84公里农村公路,危房改造完成4683户,完成行政村公共卫生间和户用厕所改造年度计划;调减低效传统玉米种植16.7万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87.5%、91%、90.55%;每千人床位不低于4张、执业医师数不低于1.25人,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稳定在100%;通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验收,完成465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64个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农村低保平均保障标准提高到3876元/年以上,儿童之家覆盖50%的村(居);森林覆盖率达54.84%。

三、调研发现的问题

今年以来,我深入到27个乡镇(街道)75个村(居)进行走访调研,参加县级领导带队集体调研活动8次,发现全县总体贫困程度较深,农业产业结构参差不齐,农村安全饮水严重不足,道路、院坝硬化资金缺口较大,部分村寨基层组织弱化,群众内生动力不足。

在总体贫困程度方面。全县还有贫困人口10.27万人,贫困发生率为13.37%,高出全省贫困发生率5.62个百分点。目前还有极贫乡镇6个,深度贫困乡镇1个(省级极贫乡镇河镇乡),贫困人口7059人,占全县贫困人口的6.87%,市级极贫乡镇5个(分别为结构乡、安乐溪乡、德卓乡、双坪乡、铁匠乡),贫困人口20866人,占全县贫困人口的20.32%,有深度贫困村113个(含已出列的13个深度贫困村),贫困人口51530人,占全县贫困人口的50.15%。总体来看,全县贫富差距较大,贫困程度较深。比如松林坡乡箐营村总人口1483人,其中贫困人口1035人,贫困发生率为69.76%;水塘堡乡彬木箐村总人口702人,其中贫困人口469人,贫困发生率为66.81%;铁匠乡处卓村总人口1209人,贫困人口630人,贫困发生率为52.11%。

在农业产业结构方面。如达依乡、罗州镇、雉街乡、威奢乡、妈姑镇、哲庄镇、德卓镇等绝大多数乡镇,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土地破碎,农业产业供水资源缺乏,难以推广现代高效农业和规模化产业。由于受地理条件限制和传统农业的影响,扶贫产业链延伸不够,虽然农产品产量较大,但由于农产品加工滞后,大量农产品集中上市,容易造成价格下跌、产品季节性滞销,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出行带来极大不便。

在农村安全饮水方面。总体缺口资金较大,根据省委省政府要求,到2019年6月,我县将全面解决59.6711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实现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全覆盖的目标;但我县农村水利历史欠账多,发展基础差,缺口资金大。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缺口资金10亿元,其中,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缺口资金2.25亿元,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缺口资金7.5亿元,恒大帮扶援建产业供水设施建设项目缺口资金0.25亿元。通过走访调研发现,全县部分乡镇农村安全饮水还不能完全保障群众对生产生活的需要。如、双河街道大桥村、妈姑镇的马鞍山村、财神镇的营山村和双龙村、雉街乡的雉街村和大凉山村、双坪乡的红卫村、铁匠乡的共同村等,这些村寨若按国家标准实现贫困脱贫退出,还达不到指标要求。

在道路、院坝硬化等方面。由于山高坡陡、生产生活条件恶劣,按照“五个不能纳入实施”的原则,受“一组一路”和30户以下自然村寨暂不修建等条件制约,很多乡镇深度贫困村极难达到出列标准。目前需求串户路和院坝硬化最严重的乡镇有:双坪乡需求串户路246户,院坝硬化194户;可乐乡需求串户路350户,院坝硬化376户;德卓镇需求串户路268户,院坝硬化179户;松林坡乡需求串户路284户,院坝硬化205户。按照省决战办“不得对项目、建设规模和融资资金进行随意调整”的要求,原项目延伸或缩短里程未予调整。一是我县尚未覆盖的30户以下边远贫困自然村寨约800公里通组路无资金来源;二是串户路和院坝硬化缺口资金1.3755亿元,其中串户路硬化2355公里,缺口资金1.1775亿元;院坝硬化36万平方米。

在群众内生动力不足方面。主要体现在产业扶贫、结对帮扶等工作领域中,表现为贫困农户劳动致富的意愿不强、参与积极性不高等方面,如铁匠乡河山村、妈姑镇平原村等民族聚居村寨,面对帮扶干部定期上门走访、政策宣讲等行为,有不搭理、不配合等行为,有装穷装病,躺坐等吃政策饭的类型。部分“等靠要”思想严重的贫困户尝到政策甜头后,行为也越学越精,以装病、装穷的方式主动向镇、村干部、结对帮扶干部开口索要项目、资金、低保、兜底名额等现象。

四、亮点工作

今年“春风行动”以来,通过实践“五步工作法”,切实开展脱贫攻坚作风年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聚焦“八要素”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完成玉米调减16.69万亩,实现核桃补植补造10万亩,完成中药材种植10万亩、牧草10万亩、蔬菜16.36万亩、经果林12.22万亩,有效突破全县产业结构调整“5个10万亩”工程。

二是全力攻坚农村“组组通”公路建设。2017项目共451个800公里,累计完成路基792公里、路面729公里、投资29931万元,形象进度93.5%;2018项目共805个1405公里,累计完成路基1327公里、路面840公里、投资39451万元,形象进度70.17%。

三是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有序推进。2017年第一期易地扶贫搬迁群众1270户5916人陆续喜迁新居;2018年实施的3782户19182人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478户17688人),规划建设安置点2个,新建安置住房4377套。目前已开工1383套,占建房任务的31.60%。

四是教育精准扶贫惠及民生。发放贫困学生资助资金5208.52万元,资助学生71828人,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25所,完成春季中职招生2012人,对227所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衡发展进行督导评估,开展辍学学生家访、劝返13718人次,劝返覆盖率100%,已劝返辍学学生共319人。

五是医疗健康保障落到实处。补偿贫困人口普通门诊77592人次,费用418.69万元,补偿城乡居民基本医保325万元;补偿贫困人口住院11470人次,费用4325.80万元,补偿城乡居民医保3458.63万元。

六是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全面加强。解决4683户库存危房户,目前已启动危改3165户、竣工1151户,“三改”竣工1151户。

七是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跟踪到位。开发就业扶贫公益专岗6821个,安置贫困户1341人,落实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5850人,开展技能培训5103人,实现就业3490人,易地搬迁贫困劳动力培训7767户38012人,新增就业3803人,发放创业贷款100万元,各类补贴35万元,开展招聘会27场,入户走访企业30家、贫困户610户,发放宣传资料30000余份,输送就为岗位20000余个。

八是大扶贫宣传格局初步形成。制定下发了《赫章县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工作成效宣传实施方案》,向贵州《微扶贫》《多彩贵州网》《毕节日报》《毕节微扶贫》《赫章日报》等媒体申请发表经验典型文章36篇,被采用26篇,采用率为72.2%。

九是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得到有效治理。2014—2018年,我县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7.04亿元,其中,中央资金5.584亿元,省级资金4612.47万元,市级资金3502.8万元,县级配套资金6422.3万元。实施项目1222个,竣工项目1154个,项目竣工率为94%,使用资金5.77亿元,资金使用率82%。

五、今后的工作思路

今后,我们将严格按照中央、省市相关工作要求,压实乡镇主体责任和压实部门帮扶工作责任;补齐农业产业结构参差不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供给不足、补齐项目资金报账率滞后、农村基层组织弱化等“四块短板”,强化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两者之间的结合。以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城镇带县、农产富县、文旅兴县“五大战略”为引领,持续深入推进“一棵树、一根葱、一只鸡、一个蛋、一头猪”五大产业向纵深发展,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确保到2020年按国家标准“减贫摘帽”,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强化漏评错评、错退治理常态化。进一步加强建档立卡工作,提高精准识别质量,完善动态管理机制,做到“脱贫即出、返贫即入”。剔除不合条件的人口,及时纳入符合条件但遗漏在外的贫困人口和返贫人口,确保应扶尽扶。抓紧完善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通过端口对接、数据交换等方式,实现户籍、教育、健康、就业、社会保险、住房、银行、农村低保、残疾人等信息与贫困人口建档立卡信息有效对接,逐步形成指标统一、项目规范的贫困监测体系,为脱贫攻坚决策和工作指导等提供可靠手段和支撑。

(二)持续深化农村产业革命攻坚战。全面深入实施产业扶贫三年行动计划,对照产业选择、农民培训、技术服务、资金筹措、组织方式、产销对接、利益联结、基层党建“八要素”,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扩大产业规模、提升质量效益,让所有参与产业革命的农户都能增收脱贫致富。按照“五线一重点”规划布局,实施“六个十万亩工程”,坚持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以市场为导向,打好点面兼顾、长短结合、大小并举“组合拳”,大力推进“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建设,重点发展核桃等经果林、养牛、食用菌、高山冷凉蔬菜、生态家禽、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通过产业扶贫,到2020年累计带动贫困人口6万人以上实现增收脱贫。

(三)织牢易地扶贫搬迁保障网。坚持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当头炮”和重中之重。结合农村公路“组组通”三年大决战,按照“通不了就搬、搬不了就通”的原则,严格建设标准,加快推广落实“五个三”经验,对搬迁安置群众后续发展进行跟踪调查,有针对性提出可行性意见建议,及时解决搬迁群众后顾之忧。确保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易地扶贫搬迁新模式。计划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到2019年带动脱贫退出3.68万人以上。

第4篇:乡村振兴行动计划范文

根据《自治区直属党委区直机关工委关于2021年机关党员干部春节回乡开展调研活动助力乡村振兴的通知》(桂直工发〔2021〕3号)文件精神,结合2018年5月10日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桂政办发〔2018〕46号)与本人工作经历,特选取产业发展(农业产业)、基础设施(交通设施)作为此次调研的重点方向。

为响应国家关于疫情防控的工作需求,同时调研范围广,时间紧,在必须满足防控要求的前提下,此次选取户籍所在地-广西东兰县花香乡(重点为乡所辖下的花香村)作为此次调研的区域,主要通过采取发放电子问卷调查、电话访问、面谈访谈等方式进行,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花香乡基本情况概述

花香乡位于东兰县东部,东与金城江区九圩镇、北与金城江区三旺乡、南与大化县板升乡交界,西与长乐镇、大同乡、隘洞镇等乡镇接壤。乡政府所在地花香村距县城48公里,全乡面积210平方千米,总耕地面积1177.77公顷,其中水田790.13公顷,旱地387.64公顷。截止2020年5月,从东兰县人民政府网站获知:全乡辖11个行政村,239个村民小组,364个自然屯,年末总户数5899户,年末总人口数为21135人,居住着壮、汉、瑶、苗、侗、毛南等6个民族。花香乡地理位置优越,有东兰"门户"之誉,是东巴凤经济发展的重要交通枢纽。

花香乡农业产业情况: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黄豆、红薯等,经济作物有大蒜、李果、油茶、甘蔗等,畜牧业以养猪、牛、羊为主,产业类别较多,但产量产值不高。

花香乡交通设施情况:全乡约有16条村级道路,894县道和976县道贯穿全乡,尤其894县道,原是东兰县往返河池市的必经之路,得益于此道路优势,花香乡曾跃居东兰县经济排名前列。

二、调研时间和调研对象

调研时间分为两期,第一期于春节放假前(2021年2月1日至2021年2月8日)采用电话访问和发放电子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第二期于春节放假时间(2021年2月11日至2021年2月17日)采用面谈访谈的形式开展。

为使调研资料收集更具有真实性、针对性和时效性,特将调研对象分为两类:一是花香籍在外工作人员,二是非花香籍的外来工作人员。具体对象涉及农业产业和交通设施的政府工作人员、企业员工、个体户及闲散就业人员等。

三、具体调研内容

根据调研对象的不同分别制定调研的具体内容,总体包括如下:

(一)从事的行业。

(二)对农业产业与交通设施的意见与建议。

四、存在问题和建议

经过为期15个日历日的调研,发放电子问卷调查300余份,收回有效调查卷236份;电话访问50人次;回乡面谈访谈15人次。现将调研对象所反馈的材料整理汇总如下:

(一)农业产业基础薄弱,没有优势企业,特别是缺少龙头企业的进驻引领发展。农业现代化技术不普及,应对灾害气候能力不强,生产水平不高,易受市场冲击,农民农业生产积极性不高。

(二)贯穿花香乡境内的主干道长乐镇至九圩镇二级公路还在建设,且进度较慢,极大增加了全乡人员的出行时间和成本,制约着全乡的经济社会发展。

(三)全乡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季节性缺水的顽疾未完全解决,需送水给群众的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近几年的春节期间仍存在缺水现象,农村饮水问题突出。

(四)对乡贤的回流引进急需加强,让乡贤能真正回得来、住得下来,专心为家乡贡献自己的热情。

五、启发与个人建议

饮水思源,做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花香人,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经历,经过此次调研,更引发了我对花香乡关于乡村振兴的思考:

(一)要将产业振兴作为重中之重。当前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应当引起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如可参照原先我曾主持或参与几个县份做的产业振兴规划项目,选择两到三个产业作为优势特色产业积极培育与发展,以点带面,同时组织专家把脉会诊和外出学习“取经”,建成乡级示范样板项目,进而提升自身的产业品牌效益。

通过了解,目前花香乡有乡级业示范园3个,村级示范点8个,包括桑蚕、大蒜、山羊、油茶等产业。政府应选择优势产业,以重点企业为抓手,加快现有农业企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培育壮大一桑蚕、油茶等电子商务企业,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带动农产品销售,推动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和全乡农民脱贫奔小康。

(二)加强项目带动,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一是重点

发展产业道路交通设施。乡政府应加强与县委县政府的沟通汇报,尤其是获得发改、财政、交通、扶贫办等项目主管部门的支持,积极解决我乡服务于产业发展的道路建设问题,尤其是解决在建二级公路项目进度缓慢,资金不到位的问题。花香乡应积极破除修路与致富难题,减少产业运输成本,进而为产业发展提供基础设施的保障。同时,也应当加强与农村信用社等当地金融机构的合作,为解决道路资金和农业发展瓶颈提供实惠的资金支持。二是优先发展农田水利。加快落实政府所在地和人口聚集区集中饮水工程,解决饮水难问题,进一步修整完善农田水利渠道,努力争取农村家庭水柜、田头水柜指标,大力实施水源保护和净化工程,确保人畜饮水充足安全。

(三)乡贤是乡村振兴的宝贵财富。改革开放以来,从花香乡出去当干部、做学问、办企业的人很多,这些人有知识、有人脉、有能力,也有家乡观念和乡愁情结,愿意为家乡发展做点事。个人认为,还是要从制度安排上做些探索和突破,要让乡贤能够回归农村作贡献。建议学习兄弟乡镇-三石镇对于乡贤回流的先进做法,重视乡贤,制定相应的回流引进方案或者制度,让乡贤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为建设花香乡的乡村振兴事业做贡献。

(四)继续加强党委对乡村振兴工作的领导力量,推动各项工作高效落实。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加强乡党委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关事项、重大项目统筹协调和指挥调度,更好地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全面落实各项任务。同时,建议切实加强党委对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的建设以及对乡内年轻人的培养,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要在这方面继续加大制度探索和创新。支部书记选得好,可以成为带领村民致富的一面旗帜,年轻人也是未来建设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我相信,在这样从横向到纵向的引领和发展下,我乡的乡村振兴事业会走在全县的前列,农村生活会越过越红火。

广西壮族自治区金城江公路养护中心

养护与工程管理科吴胜平

2021年2月18日星期四

附件:

1.电子问卷调查一

2.电子问卷调查二

电子问卷调查一

尊敬的女士/先生: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回答此问卷。本问卷旨在了解您对花香乡农业产业与交通设施的一些看法。调查的结果仅用于相关的科学研究。感谢您的支持和配合!

您所分管的部门:

£农业

£交通

£教育

£其他

您对分管部门的意见与建议:

电子问卷调查二

尊敬的女士/先生: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回答此问卷。本问卷旨在了解您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产业与交通设施的一些看法。调查的结果仅用于相关的科学研究。感谢您的支持和配合!

您所从事的行业:

£农业

£交通

£教育

第5篇:乡村振兴行动计划范文

一、主要目标实现情况

“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全县坚持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各项目标任务总体平稳。

(一)地区生产总值。201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05.81亿元,增长7%;2017年实现216.47亿元,增长7%;2018年实现213.93亿元,下降1.4%,根据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省市对2018年GDP数据进行修订,2018年我县GDP修订为179.52亿元,比原数据核减34.4亿元。2019年GDP实现190.09亿元,增速4.5%。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9%、44.2%、51.9%,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2.8:30.2:47.0,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0465元,增长4.4%。2020年一季度实现40.23亿元,增长0.4%。

(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现29614元、13141元,增长7.33%、8.6%;2017年,实现32102元、14232元,增长8.4%、8.3%;2018年,实现34181元、15340元,增长6.5%、7.8%;2019年,实现36441元、16712元,增长6.6%、8.9%;2020年受疫情影响,一季度城镇居民实现9541元、4423元,下降0.7%、0.1%。

(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39%、6.25%和-12.99%。2019年预计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左右。“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为年均增长10%,近年来,受煤炭消费压减、电解铝清理整顿、采暖季错峰生产等因素影响,全县经济发展受到很大冲击,部分企业停止生产导致工业总产值大幅减少。2020年,1-5月份累计增幅13.1%。环比提高0.2个百分点,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2.9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全县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12%、13.5%和-20.7%,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7.5%,列全市第六位,降幅较上半年收窄24.5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收窄。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下降2.0%;第二产业完成投资下降60.2%,其中工业技术改造完成投资同比下降7.4%,占工业投资比重为74.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下降27.7%。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下降85.6%。民间投资下降29.7%,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为87.9%。

(五)其他指标增长情况详见:附件“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

二、三大攻坚战推进落实情况

(一)脱贫攻坚成效明显。牢固树立“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理念,2017年争取各级产业扶贫资金5512万元,落实金融扶贫贷款2.7亿元,73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顺利摘帽,5897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实现全覆盖;新建改造危房1155户,姜楼镇、县供销社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2018年创新“5333”扶贫模式,新识别扶贫人口808户、1892人,享受政策11951户、22489人。扶贫产业项目收益覆盖率达100%,贫困人口动态管理“1234”工作法全省推广。1334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达到脱贫标准。2019年建成扶贫智慧管理平台,实现贫困人口信息零差错管理,10721户21653人享受扶贫政策,建立“5+4+12”产业扶贫模式,发放扶贫收益1431.05万元。“两不愁三保障”各项措施有效落实。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程在全市率先交房入住。

(二)污染防治深入推进。圆满完成中央环保督察、省环保督察和“2+26”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巡查和“回头看”等各项任务,统筹推进“四减四增”三年行动计划,环境监管体系不断健全。出台实施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1+1+10”工作方案,落实重污染天气应对和工业企业错峰生产等制度,完成清洁取暖改造5.6万户。大力开展“清河行动”,河长巡河常态化,主要河流实现“一河一策一档”;完成畜禽养殖“三区”划定,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达100%。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工作得到全面加强,2019年PM10、PM2.5、二氧化硫平均浓度分别同比改善3.6%、8.2%和15%。。

(三)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取得积极成果。建立健全债权人联席会议制度,深入开展“增信贷、降不良、打逃废、树诚信”活动,不良贷款率大幅降低,金融环境企稳向好。处置不良贷款23.46亿元。数字化普惠金融项目上线运行。2019年全县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252.55亿元、189.03亿元,增长9.6%和6.4%。2020年5月底,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70.79亿元,较年初增加18.24亿元,增幅7.22%;各项贷款余额195.92亿元,较年初增加6.89亿元,增幅3.65%。2020年1-5月份房地产业销售面积10.25万平方米,同比增涨1.9%。全县金融、地方债、房地产等重大风险防范化解成效显著。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重大改革任务推进情况

(一)供需动态推进更加平衡。清理取缔“小散乱污”企业290家,关闭淘汰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589台,拆除砖瓦窑厂27家,治理挥发性有机物企业8家;关停电解铝违规产能54万吨,停运煤电机组容量66万千瓦,实施超低排放改造企业4家。完成提标改造企业36家,整治造粒企业56家。2019年加强工业用地供应制度改革,完成“标准地”供应8宗262.6亩,弹性出让3宗87亩。建成标准厂房15.39万平方米。报批建设用地2913亩,挖潜增减挂钩节余指标1507亩、耕地占补平衡指标3870亩,盘活闲置低效用地1163亩。完成110千伏香翟变电站及配出工程,500千伏站送电运行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200公里,建成供电台区120个。气化工程实现镇镇通,超额完成省下达的“煤改气”任务。

(二)经济质量优势凸显。2019年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00亿元,增长19%。化纤绳网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69亿元,增长12%。装备制造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0亿元,增长1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52%。中国绳网国际创新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中国绳网文化体验中心、产业大数据平台建成投用,金冠网具获批绳网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李庄镇获批创建省优质绳网基地,县绳网数字经济园区获批省级成长型数字经济园区,中国绳网产业大数据平台入选省第二批“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试点项目;水溶性红曲生产新技术荣获全县首个中国专利优秀奖。黄河三角洲花木小镇入选省级服务业特色小镇。李庄、姜楼获评2019年中国淘宝镇,中国淘宝村增加到20个,获批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工程示范县;李庄镇获批首批省绿色能源示范村镇;淄角镇在全省率先完成全域村庄规划编制,获评全国村庄规划优秀案例;在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项目现场观摩中,鑫诚现代农业产业园代表向全省展示了培育发展农业“新六产”的创新实践成果。

(二)重大改革任务顺利完成。一是联合办税服务大厅投入使用,国地税实现深度合作。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商事制度改革。二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顺利完成,农村集体产权交易中心投入使用。三是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精简行政审批事项80个,不动产统一登记全面落实;四是财政体制改革持续深化,被评为全省县级现代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先进县。五是深化“一次办好”改革,顺利实现“3540”攻坚目标,96项政务服务事项已全部下沉社区,在全市率先成立行政审批服务局;六是扎实开展“鲁担惠农贷”全省改革试点,发放惠农贷款2317万元。七是全面推进县管校聘、校长职级制、教师交流轮岗、绩效工作考核四项改革,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推动学校教育联盟向纵深发展。八是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改革,县医院与8家卫生院组建了医共体。九是公车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和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成。十是警务协作区机制改革经验得到省委领导批示肯定,被确定为全省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案例在全省推广。

四、重大发展战略任务推进情况。

(一)新旧动能转换提档加速。编制完成新旧动能转换实施规划和意见,建立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库,列入省市重点项目40个;列入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库项目8个;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38家,实施工业技术改造项目136个,国家批复2020年地方专项债券资金支持项目11个,下达债券资金11.12亿元。争取中央和省市预算内资金项目172个,到位资金12.84亿元。各类市场主体总量达4.09万户。引进培养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0人;引进硕博士93人、大学生879人。获批院士工作站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家,入选市级新兴产业“白名单”企业3家、隐形冠军企业2家、瞪羚企业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获评市优秀企业家“银狮奖”2名、“铜狮奖”3名。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室45家,省级工程实验室3家,市级工程实验室达到12家,省企业技术中心7家,市企业技术中心17家,省级众创空间2处、市科技进步奖4项、授权专利459件。

(二)乡村振兴步伐更加坚实。编制乡村振兴实施规划和意见,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是现代农业实力壮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达到14家、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7家、农民专业示范合作社达到943家、家庭农场达到64家。土地流转面积93.91万亩,土地流转率达到70.62%;建设高标准农田39.7万亩,深松土地28.45万亩;成片造林14.41万亩,新增省级森林乡镇3家;“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达到39个。编制完成现代农业产业园总体规划,获批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智飨田园综合体跻身全市首家省级试点。编制完成沿黄生态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注册资金1亿元,成立县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推出全省首家县域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原耕”,入围2019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排行榜名单。香菇被评为“中国好香菇”,“联五西瓜”成功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惠人面粉”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淄角”成为全市首件注册地理标志集体商标;“蜜桃”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2个粮食产品入选“中国好粮油”第一批名录,成功举办2018优质小麦规模种植现场观摩暨全国产业化交流大会;荣获省级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4个,创建为全国良种棉繁育基地县、省级三资管理先进县和全市首家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二是乡村治理更加有效。合村并居工程全面启动,10个镇办增减挂钩项目立项,拆迁复垦村庄16个,9个安置区启动建设。改造农村危房1662户、土坯房1763户。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村51个、创建村223个,完成人居环境整治村庄达756个。改造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11.1万户,顺利通过省政府全覆盖认定;城乡环卫一体化、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镇办全部被认定为市级“十佳”,麻店镇获批创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李庄镇荣获省级绿色生态示范城镇、美丽宜居小镇;魏集镇成功入选省十大美丽小镇;皂户李镇火把李村获评省级美丽宜居村庄;入选省级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镇2个、示范村19个,被确定为全省农村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三是人才振兴助力发展。3人荣获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标兵)称号,13人入选省市“乡村之星”。四是文化成效明显。胡集书会被列入国家《曲艺传承发展计划》,曲艺保护传承工作经验全省推广,成功创建“中国曲艺之乡”。

(三)对外开放持续深入深化。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着力提升“引进来”质量和效益,创造便利化、法制化、国际化的开放环境,积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成功举办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第十届海峡两岸()孙子文化论坛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孙子文化旅游节;成功举办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黄河三角洲(·)绿化苗木博览会;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国淘宝村高峰论坛。落实“6+4+6”招商工作机制,2019年全县实现进出口总额152661万元,增长13.22%,其中,出口额143422万元,增长13.31%。2020年1-5月份全县认定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5.22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84.07%;全县实现外贸进出口50191万元,同比增长22.66%。

(四)区域协调发展成效明显。紧紧围绕打造“黄三角新的经济增长极、省会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连接京津冀枢纽城市”的发展定位,落实“两区一圈”战略推进,积极承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区域交流与合作。树立全方位融入理念,主动超前做好城市规划建设和功能完善配套。加快基础设施对接,积极推进交通设施、信息网络、能源保障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畅通区域间要素流通。促进产业对接,抢抓发达市区产业转移机遇,充分利用其信息、人才、资本、市场等要素资源优势,共建优势互补、协作配套的产业转移发展平台,提升区域整体产业水平。加强区域间旅游、金融、人才、现代物流、生态环境建设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教育、科技、文化、医疗等社会事业的合作,共建品质生活圈,努力把打造成为承接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转移的前沿阵地,生态养老休闲旅游的后方基地。

(五)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一是网络化立体交通格局正在形成。坚持交通先行,加快构建以国省道、高速公路、铁路运输、城际轨道为骨架,县乡道为辅助的立体化交通网,完成了外环路和“六纵六横”公路网规划,完成了滨惠大道绿化、亮化工程。乐安黄河公路大桥及接线工程截至2020年5月底已完成年度计划30%。阳信至胡集里则铁路专线、济滨高铁线型确定。高青至商河高速前期工作、G233克黄线段改建工程有序推进。建设“四好农村路”87公里,养护大中修181公里,改造危桥34座,建设客运站点150个,设置乡镇客运站牌280个,农村客运班线停靠点587个,城乡公交一体化实现全覆盖。二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编制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古韵慢城、古城墙保护等专项规划,23个城中村改造顺利完成,县政务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启用。2018-2020年棚改旧改工程计划完成改造14782套,已签订协议9558套,开工建设7214套,腾空土地面积3468亩。启动了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省级森林城市、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县“四城同创”,滨惠大道绿化提升、北城门修复、北关街和孙武三路东延、仿古立面改造等工程完工,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省级卫生镇实现全覆盖。

三是民生投资持续加大,水利等各类设施更趋完善。2016年民生支出完成26.5亿元,2017、2018、2019年民生支出分别实现24.6亿元、28.4亿元、29.22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2%、81.3%、82.9%。实施了3万亩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樊桥闸、幸福闸新建和灌区干沟清淤等水利工程竣工投用。完成全面改薄、解决大班额、足球进校园工程和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建成了第三中学、县实验中学、职业中专,新建、改扩建学校13处、幼儿园148处。

五、重大工程项目进展情况

1.2016年,汇宏新材料新建项目、创源集团铝镁合金、龙马重科风电装备制造等大项目相继投产达产,国内500强企业明阳集团来惠投资合作。鑫诚农业、冠铭菌业、春生食用菌等改扩建项目全面完成。黄河三角洲苗木产业物流园、中国北方花木博览园投入使用。圣豪丽景温泉度假区、古源恒昌乡村旅游度假区、信誉楼百货建成运营。

2.2017年,省网具检验检测分中心投入使用。康和药包完成股份制改造,进入主板上市辅导期。龙马重科等10家企业获准电力直接交易资格,交易用电量达7亿千瓦时。新上沐泽药业、斯蒙特新型建材、创源金属二期、中惠生物科技二期等项目。黄河三角洲花木物流园、红星美凯龙开业运营。

3.2018年,以汇宏新材料、创源金属为龙头的铝精深加工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80亿元,带动正信新材料年产60万吨铝用碳素项目、万顺新材料年产60万吨高品质冷轧薄板项目加快建设。借力“互联网+”,加快化纤绳网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工业总产值120亿元,成为我县首家市级创新型产业集群。绳网产业园区入选省绿色制造项目库。以国创风能、辰星耐磨材料为龙头的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0亿元,成长为我县新兴主导产业。县电商产业园开工建设,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中心建成投用,李庄镇成功创建全省第一批电商小镇,实现电商交易额72亿元,增长30%。国创风能提档升级,年产50套百吨级核乏燃料贮运一体容器技术实现突破,蔚蓝生物二期植物用微生物发酵工程顺利达产,智慧工厂示范项目主体建成,实现无人操作生产,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中惠生物科技建立国际红曲研究中心。获批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并开工建设一期食用菌扶贫产业园,建成投产温室大棚146个。智飨田园综合体跻身全市首家省级试点。建成润生现代果品种植基地、弘邦苗木二期、滨惠大道绿色廊道等项目。

4.2019年,汇宏新材料12万吨置换电解铝产能达产运营,元旺电工科技高档电工圆铝杆项目建成投产,汉狮高档砂纸、万顺高品质冷轧薄板等项目加快建设。中国绳网国际创新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中国绳网文化体验中心、产业大数据平台建成投用,县绳网数字经济园区获批省级成长型数字经济园区。高端风电装备制造基地项目、铸友机床高端数控机床部件项目开工建设,国创风能与金风科技实现深度合作。绳网生产力促进中心、黄河绳网先进技术研究院相继成立,省绳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落户。日产3万只菌包车间等项目建成投用,花木示范区等项目加快建设,魏集古村落二期主体完工,圣哥帝湾水上乐园投入运营。

5.2020年,成立全县重大项目推进指挥部,集中办公,实体化运作,落实6项推进机制,建立“1+7+7+N”、“指挥部+专班”经济运行和重大项目推进指挥体系,盯紧188个列统项目,推动180个“四个一批”项目、98个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30个省市县重大项目,8个集中开工项目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持续做好38个专项债券项目、75个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和50个省扩内需项目后续跟踪对接,制定出台《县新旧动能转换引导基金奖励办法》,发挥7个巡回督导组和30名驻企业服务员的作用,每周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运用“工作提醒”、“蜗牛项目”倒逼机制,争取更多资金支持,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六、规划实施中的典型经验和有益探索。

(一)建设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数字引擎试点县。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国淘宝村高峰论坛,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成为阿里巴巴集团确定的全国4个数字乡村试点县之一。李庄、姜楼获评2019年中国淘宝镇,中国淘宝村增加到20个,获批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工程示范县。疫情期间,与阿里巴巴集团创新合作方式,搭建数智平台,推出“同战疫情·平安、点亮、振兴、智慧”四部曲,开展了全民直播暨万人直播挑战赛活动,以全国第二的成绩成功入选阿里巴巴“2019年度淘宝直播村播计划示范县”,“电子商务+乡村快递共配”服务品牌成为国家交通部25个农村物流服务品牌之一。全力构建“6+1+N”数字体系,建设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数字引擎试点县。举办第三届淘宝五金行业绳网名城大会,打造一批电商示范园区,争创一批中国淘宝镇和淘宝村,构建普惠共享、线上线下融合、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畅通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

(二)建设中国绳网国际创新产业园。做优化纤绳网产业。发挥黄河绳网先进技术研究院创新引领作用,加快中国绳网国际创新产业园建设,打造绳网产业集群+人工智造基地,促进绳网产品向农业、海洋、生活、环保、军事等应用领域拓展,推动化纤绳网产业从“规模最大”向“价值最优”转型。

(三)打造全产业链风电现代装备制造基地。积极做大装备制造产业,发挥国创风能产能优势和高端风电装备制造项目带动作用,围绕数控智能装备、海上风电装备及汽车精密零部件等高端装备核心领域,攻坚研制一批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打造全产业链风电现代装备制造基地。

(四)研发编制中国()绳网价格指数打造全国绳网产业话语权。在省发改委的介绍下,南开大学价格指数编制团队两次到李庄进行调研,绳网价格指数编制工作已经初见成效。一是数据建模工作。此项工作已由学院承接,目前已签订协议,6月底完成建模任务。二是数据建模后的平台建设工作。此项工作李庄镇政府已经与相关软件企业积极联系,达成初步协议。三是专家评审验收工作。在指数投入试用完成后,将组织数量统计学、经济学专家、价格指数所在行业专家、省价格主管部门指数业务骨干和指数所在地价格主管部门指数业务骨干组成专家团队进行评审验收。四是后期宣传工作。此项工作省发改委、中国经济导报等媒体将为我县绳网价格指数提供媒体平台。

(五)建设省级农高区和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高标准温室20万平方米,创新采用混合所有制运行模式,打造现代农业孵化器,建设农业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区和成果转化区。运营打造“原耕”区域公用品牌,开拓高档商超、航空食品等中高端市场,增强品牌影响力,带动提升全县农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加强与首农集团合作,把农产品全面推进京津冀。

七、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工作建议

(一)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主要经济指标完成不理想。对照“十三五”规划目标,经济增速有所放缓。面临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压力叠加,工业产业园区实力不强,园区核心区集聚效应不高。工业上,传统制造业、初级加工业项目存在产业链条短、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小、经济效益差和名牌产品少;农业上,农产品加工链条短、档次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市场优势。

二是新旧动能转换矛盾依然突出。当前,面临着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加快,我县新兴产业培育压力较大,传统产业改造仍需加快,在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上任务艰巨,集聚技术、资金、人才等高端要素的能力不足,投融资渠道窄,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强,辐射效果不明显。优势特色产业总体上仍处于培育和起步阶段,产业集聚、规模集群形成仍有阻力,以“四新”促“四化”步伐仍需提档升级。

三是发展要素保障能力依然不足。县是全省贫困县,在经济、社会、民生建设等方面历史欠账多,经济发展及民生项目建设正处于高峰期,年均用地需求量较多,未利用地资源稀缺,政策红线压缩了县域建设用地空间,“亩均论英雄”倒逼机制尚未真正形成。金融机构对县域贷款的总量仍是杯水车薪,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经济建设急需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和学科带头人、优秀企业家紧缺。环保、交通等条件,严重制约了我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四是机制体制体系创新力不足。政府职能转变不够到位,越位、缺位、错位现象不同程度存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相对较弱,部门职能交叉、权责脱节的问题依然存在,事业单位活力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政务公开缺乏突破性进展,行政效率还需进一步提高。思想解放的深度和广度跟不上发展需求,市场经济意识不够强,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改革开放的意识不够浓厚,创新体制机制任重道远。

五是乡村振兴战略投入不够。乡村振兴仍处于起步阶段,距离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距离广大群众的期望仍有一定差距。建立乡村振兴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仍有困难,乡村振兴过度依赖财政专项资金,投入渠道有待拓宽,由于缺乏有效激励约束机制,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进入农业农村的意愿不强。乡村产业振兴基础仍不牢固,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任重道远。

(二)工作建议

一是在规划编制上给予支持。建议在研究上报国家重大事项、编制撰写“十四五”总体规划、统筹协调专项规划时争取省市支持,将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汽配风电产业园、铝精深加工产业园(一区三园)、“健康”、“慢生活”旅游和“原耕”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和上报的重大决策、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列入市“十四五”规划内容,争取列入省“十四五”发展规划。

二是在优惠政策上给予支持。作为渤海区根据地,有18万人参军参战,80万民工随军支前,5.5万人英勇捐躯,孕育出了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老渤海”精神。建议争取省市在“十四五”规划中充分重视渤海老区发展,在资金、项目、政策等方面与沂蒙等革命老区享受同等待遇,执行中部地区政策。

第6篇:乡村振兴行动计划范文

关键词:村镇银行发展战略全面预算管理

1建立全面预算管理的迫切性

1.1全面预算管理有助于理顺治理结构

村镇银行独有的“发起人制度”使村镇银行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发起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银监会《关于加强村镇银行公司治理的指导意见》中规定:“主发起行应根据村镇银行需要提供信息科技、支付结算、人员培训等服务,指导村镇银行完善内部控制、创新服务模式、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和金融服务水平”。同时在《关于进一步促进村镇银行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主发起行应维护村镇银行的独立法人地位和经营自主权。这就要求村镇银行处理好所有者与管理者的关系,明晰双方的责权。通过建立与公司治理结构匹配的全面预算组织体系,规范股东、董事会、经营层的管理责任,约束各方行为,避免相互拉扯、相互干扰。

1.2全面预算管理有助于实现发展战略

预算是企业在战略规划和预测、决策的基础上,以数量和金额形式反映的特定期间的具体行动计划。全面预算是联结战略与执行的管理工具。通过全员参与逐步培养部门与员工的主动参与意识,将战略思想传达到每一位员工。通过业务预算、投融资预算和财务预算,明确资源配置重点,使企业的战略、长短期目标和年度行动计划协同配合。通过考核评价,建立责任传导机制,提高部门与员工的“自我管理”意识,将预算管理工作延伸到业务活动层面,减少无效、低效作业,持续改善盈利能力,促进发展战略的实施。

2构建以战略为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2.1探寻适合当地经济特色的发展战略

企业战略是指企业为实现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在综合分析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作出的一系列带有全局性和长远性的谋划。由于企业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千差万别,使企业战略具有特殊性、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村镇银行因业务范围被严格限制的当地范围,在制定战略时不能完全照搬发起行,必须充分收集并分析区域经济规划、产业布局等外部环境信息,结合企业的组织资源和能力,把握好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利时机,找准市场定位,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战略目标并加以分解,形成与之对应的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

2.2实施全面管理的预算管理制度

村镇银行明确战略目标以后,将战略目标融入全面预算管理,促使村镇银行在明确战略定位的基础上合理配置资源,在保持平稳发展的同时处理好短期目标与中、长期发展计划的关系,调动企业资源重点培育核心竞争力,打造企业品牌,建立竞争优势。通过实施全员参与、全业务覆盖、全流程控制的预算管理体制,实现成本费用精细化管理,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改善管理质量,增强发展动力,提升经济效益,落实发展战略。

2.3建立、健全与符合治理结构匹配的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建立与公司治理相匹配的预算组织体系,主要是指建立与公司治理相匹配的预算决策机构。预算决策机构在预算组织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通常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预算管理委员会和高级管理层。股东(大)会是法定权力机构,负责审议批准预算方案;董事会是法定决策机构,负责制订预算方案;预算管理委员会是专业机构,负责编制和平衡预算草案;高级管理层负责执行经股东会批准的预算方案。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安排,明确了各机构的工作职责,能较好地规范和约束发起行参与经营管理的行为。发起行以股东身份参与村镇银行公司治理,按照市场化原则处理业务往来关系,有利于保护其他股东利益,推动村镇银行健康发展。

2.4建立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绩效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的全面预算管理评价体系,并非单纯的追求靓丽的预算执行结果,而是引导预算管理向业务管理、经营管理活动渗透,使预算管理与业务管理、工作管理紧密结合,利用预算管理来落实并完成绩效考核目标,使预算责任主体从“被动管理”向“自我管理”转变,促进责任主体把工作重点转向增加企业价值的工作。因此必须打破传统只重视财务指标的评价方法。平衡记分法利用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和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审视自身,成为评价全面预算管理绩效的理想工具。

3结语

建立以战略为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是村镇银行在市场竞争下的必然选择,从单一的财务预算向业务预算、资本预算和财务预算相结合的全面预算转变还需要一个过程。企业唯一持续推进以战略为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建设,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引领作用,才能突破发展瓶颈,实现内涵式增长。

第7篇:乡村振兴行动计划范文

2016年: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从家庭到学校、从政府到社会,都要为孩子们的安全健康、成长成才担起责任,共同托起明天的希望。

2015年: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要畅通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子纵向流动的渠道,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

2014年: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我们要为下一代提供良好的教育,努力使每一个孩子有公平的发展机会。

2013年:继续推进教育优先发展。提高各级各类教育质量,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为国家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

2012年: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教育寄托着人民的希望,关系国家的未来,我们一定要把这项事业办得更好!

2011年:科技、教育和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必须始终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坚持优先发展教育。落实和完善国家助学制度,无论哪个教育阶段,都要确保每个孩子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2010年: 教育、科技和人才,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基石,也是综合国力的核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关系着民族素质和国家未来。教育不普及不提高,国家不可能强盛。这个道理我们要永远铭记。

2009年: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要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

2008年: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没有全民教育的普及和提高,便没有国家现代化的未来。要让孩子们上好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2007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就是要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就是要培养大批优秀的教师;就是要提倡教育家办学,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

十大教育热词

十年《政府工作报告》出现次数较多的教育热词统计如下:

农村教育(70次,农村义务教育、农村中小学、农村教师等,对比而言,城市10次)。

学前教育20次(其中,学前教育13次,幼儿园2次,入园5次)。

教育公平(17次)。

教育质量(14次)。

创新(12次)。

农民工子女11次(其中农民工随迁子女7次,分别出现在2016、2015、2012、2011年等;农民工子女1次,出现在2009年;进城务工人员子女3次,出现在2008、2013、2014年)。

义务教育均衡(6次)。

素质教育(5次)。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4次)。

课业负担(3次)。

十年来这些说法悄然在变

营养改善计划

2012年:办好农村寄宿学校,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2013年:实施惠及3000多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2014年:改善贫困地区农村儿童营养状况。

贫困学生上大学

2013年: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民族、贫困地区倾斜,教育公平取得明显进步。

2014年:回顾2013年,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比上年增长8.5%。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使更多农家子弟有升学机会。

2015年:要畅通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子纵向流动的渠道,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

2016年:继续扩大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农村招生规模。

国家资助计划

2007年: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我们一定能够实现这个目标。

2008年: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和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中央财政此项支出从2006年20.5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98亿元,高校资助面超过20%,中等职业学校资助面超过90%,资助标准大幅度提高。

2009年:完善国家助学制度,加大对中等业学校和高等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确保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2010年:国家助学制度不断完善,资助学生2871万人,基本保障了困难家庭的孩子不因贫困而失学。

2011年:落实和完善国家助学制度,无论哪个教育阶段,都要确保每个孩子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2012年:完善国家助学制度,逐步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覆盖到所有农村学生,扩大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范围。

2013年:国家助学制度不断完善,建立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实现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各个阶段全覆盖,每年资助金额近1000亿元,资助学生近8000万人次。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覆盖范围包括所有农村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2015年:2014年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国家助学贷款资助标准大幅上调。

2016年:对贫困家庭学生率先免除普通高中学杂费。

普惠幼儿园

2011年:公办民办并举,增加学前教育资源,抓紧解决“入园难”问题。

2012年:继续花大气力推动解决择校、入园等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推动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提高幼儿入园率。预计通过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各地将新建改扩建幼儿园9万多所,可新增园位500多万个,有效缓解“入园难”问题。

2013年: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入园难”问题有所缓解。

2016年:支持普惠性幼儿园发展。

随迁子女义务教育

2012年:2011年初步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

2013年:初步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问题,现有1260万农村户籍孩子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

2014年:使更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纳入城镇教育、实现异地升学。

2015年:2014年28个省份实现了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2015年落实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政策,完善后续升学政策。

2016年:落实和完善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当地就学和升学考试政策。

教师队伍建设

2008年:完善和落实教师工资、津贴补贴制度。

2009年: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实行绩效工资制度,提高1200万中小学教师待遇,中央财政为此将投入120亿元,地方财政也要增加投入。

2010年: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吸引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鼓励他们终身从教。

2012年: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2014年 : 加强农村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

2015年:加强教师伍建设。

2016年:落实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政策。

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

2011年:中等职业教育对农村经济困难家庭、城市低收入家庭和涉农专业的学生实行免费。

2012年:逐步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覆盖到所有农村学生。

2013年: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覆盖范围包括所有农村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2015年: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补助政策扩大到三年。

2016年:加快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

哪些词越来越热:近三年高频词

教育扶贫

2014年:启动教育扶贫工程。

全面改薄

2014年: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

2015年: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改善薄弱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2016年:改善薄弱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综合改革。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2015年:深化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改革、高等院校综合改革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2014年:积极稳妥改革考试招生制度。

民办教育

2016年: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2015年: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2014年:鼓励发展民办教育。

地方高校转型

2016年: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2015年: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立德树人

2015年:要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双一流”

2015年: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创新创业

2016年:提升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第8篇:乡村振兴行动计划范文

各位领导,同志们:

在第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庆祝暨表彰大会,纪念教师的节日,对我县近年来涌现出的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和“两基”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表彰。这对于我们牢记教育事业的光辉历程,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工作,加快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进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并通过你们,向辛勤耕耘在全县教育战线上的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和离退休教职员工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借此机会,我讲两点意见:

一、上下联动,全县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二十年来,我县教育工作在州委、州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基础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坚定不移地把“教育兴县”确立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之一,不断强化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形成了“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的良好格局,全县教育事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主要表现在:

——“两基”目标如期实现,基础教育快速发展。我县“两基”工作于年实施,年实现了基本普及六年义务教育目标。××××年×月×日州人民政府在我县召开全州“两基”工作现场办公会后,要求我县必须于××××年月全面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县委、县人民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并解决我县“两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全面打好“两基”攻坚战。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我县“两基”工作于××××年月如期通过省州验收,××××年月经国家教育部审核认定,并公布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县,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推动了全县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

——教育教学规模不断扩大,全民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全县教育工作坚持以扩大教育教学规模为重点,以强化素质教育为根本,全民受教育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全县有教师进修学校所(省定二级进修学校),职业中学所(省定二级合格职中),完全中学所,初级中学所,小学所(其中完小所、村小所),教学点(一师一校)个,幼儿园所。有在校生人,其中职高人,高中人,初中人,职业初中班人,小学人,在园幼儿人。有教学班个,其中职高班个,普高班个,初中班个,小学班个,职业初中班个,幼儿班个(含社会力量办学个班)。学校总占地面积平方米万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平方米万平方米。全县累计扫除青壮年文盲万人,文盲率下降到。

——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显著提高。按照“稳定、充实、提高”的原则,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全县有教职工人(有人为社会力量办学教职工),其中高中专任教师人,初中专任教师人,小学专任教师人,幼儿专任教师人。全县小学教师合格率达,初中教师合格率达。初中毛入学率达,小学入学率达,初中巩固率达,小学巩固率达,初中完学率达,小学完学率达。今年高考又创新高,人获南部六县理科状元,夺取了“红烟奖”。

——科教兴县战略稳步推进,教育信息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全县有所学校建成计算机教室;建成教育卫星宽带网站个,多名学生接受了信息技术教育。远程教育进一步加强。

我县教育事业虽然得到了蓬勃发展,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随着当前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各项措施的提出,我县教育工作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一是教育负债大,学校建设资金严重不足;二是教师数量不足,素质偏低;三是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这些困难和问题严重制约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顺利进行。

二、坚定信心,努力实现教育发展目标

当前,随着全国全省全州教育形势的发展,我县教育将迎来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全县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巩固“两基”、实现“普实”和发展高中教育。教育发展的方向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抓好“两基”巩固提高,推进“普实”进程,突破高中教育“瓶颈”制约,加强“职成”教育,努力构建基础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幼儿教育和成人教育四位一体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加快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根据全县教育工作的重点和发展方向,我县教育工作需要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教育发展

树立改革求发展的观念,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基础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红河州被列为全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州为契机,坚决贯彻执行《红河州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教育事业发展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及六个配套实施意见,抓好全县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落实。加大教育综合改革力度,重点实施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阶段的办学体制、人事管理、学校内部分配等方面的综合改革,努力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衔接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

(二)强化措施,抓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

我县虽然如期实现了“两基”攻坚目标,但由于“两基”工作基础差、底子薄,巩固“两基”任务还很艰巨。因此,要认真按照《屏边县关于进一步做好教育“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通知》要求,制定工作措施,扎实抓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一是要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国务院扫除文盲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工作的浓重氛围。二是要认真落实省《关于“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若干意见》,继续做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在教育指标、学校建设、管理、服务、育人等方面做到软件从优,硬件从实,在水平和质量上精益求精,为后续发展作好充分准备。三是要抓好贫困学生救助工作。高度重视中小学生的辍学问题,继续坚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三定三包”责任制度,抓死入学率,控制辍学率。积极争取中央、省、州的支持,做好中小学生“两免费”工作,继续开展好“心系特困学生捐资助学”活动,结合勤工俭学,通过实施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对口帮扶等,组织发动各级各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开展重教、抓教、兴教、支教宣传活动,动员全社会力量不断加大救助特困学生力度,控辍保学,巩固义务教育成果。三是要做到“两基”工作机构不撤,人员不散,任务明确。要严格按照《云南省“两基”巩固提高复查年审项目及指标要求》,做好档案资料和申报复查材料的充实完善工作。四是要认真做好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确保学生不因学校乱收费辍学和失学。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普实”进程

普及实验教学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州教育局推行“实验教学普及县”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是“两基”、“两全”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对“普实”工作的领导,把“普实”工作列入党政工作议事日程,成立了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制定了《屏边县“普实”实施方案》,组织开展了“普实”摸底调查,并完成了四中、徐屏中学、白云中学实验室仪器装备的配置。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小学自然实验室、仪器保管室及实验准备室建设,加强实验教师的业务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健全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创造条件,使之达到《云南省普通中小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规范》规定的标准。力争××××年月底向州教育局申报,完成州级验收,月完成省级验收,确保如期实现“普实”目标。

(四)扩大办学规模,进一步加快高中教育发展

随着我县“普九”推进和近年来高中班大幅度扩招,我县高中教育特别是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与教育资源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高中教育的发展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已成为制约我县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和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的“瓶颈”。因此,要做好我县高中教育发展规划,加快高中布局的调整,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实行初、高中分设办学,促进高中教育的发展。力争以拓展优质高中为重点,三年内规划新建一所高级中学,通过整合资源,集中建设,扩大规模,形成标准高、体制新、办学活、质量优的示范高中学校,带动初级中学,辐射全县。

(五)以服务为根本,进一步加强“职成”教育

坚持开门办学和为“三农”服务的方向,继续发展职业教育和以农民培训为重点的农村成人教育。实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三教统筹”,充分发挥农村学校和乡村化技术学校的综合功能,有效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学校办学效益。认真组织开展对内地市县职业学校办学的调查研究,围绕深化教育改革各项要求,明确发展方向,不断加大改革力度。在探索办学新路、招生改革以及建设骨干专业等方面着力研究和探索,推进职成教育发展。××××年下半年,实现职业中学招职高班人,职初班人。

(六)加强管理,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第9篇:乡村振兴行动计划范文

关键词 乡村教育 悬浮态势 突破途径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识码:A

On Rural Education "Floating Posture" and Breakthrough

JING Ming

(Zhengzhou Erqi District Jingguang Road Subdistrict Office, Zhengzhou, He'nan 450015)

Abstract To develop the economy of a region, we must first strengthen the promotion of education; rur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hina's education, rural education is important to carry out a reasonable way to protect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ducation. But in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of rural education in China, where "suspended posture" is an obvious problem. "Suspension situation" refers to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rural edu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in urban civilization dominate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erformance of problems of rural education in national education planning, and proposes reasonable solutions.

Key words rural education; floating posture; breakthrough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倡以现代化的理念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乡村教育相对于城市教育来说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可能与乡村的教育设施、教学条件、教学实力等方面有着直接的关系。这种局面造成乡村教育如同一座孤岛悬浮在我国整个教育事业中,乡村教育如何从孤岛中突围已经成为解决乡村教育问题的重要课题。

1 乡村教育“悬浮态势”的主要特征

1.1 国家教育规划对乡村教育的忽略

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主要表现在城市教育上,长期以来,在城市取向的教育价值观和政策下,国家教育规划很少有体现乡村教育的,比如在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只提出了对具备条件地区的教师学历的提升,而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乡村地区的教育则不在规划之列。这样就使乡村教育迷失了自身发展的方向,国家教育忽略了乡村教育的规划,乡村教育始终走在城市教育之后。近几年,国家逐渐重视乡村教育的发展,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乡村教育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必须看到在实际发展中,规划中所提到的乡村教育并没有落到实处。可操作性不高,致使乡村教育仍然远远滞后于城市教育。

1.2 乡村文化在乡村教育中逐渐淡化

乡村教育是在乡村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乡村自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使乡村教育也呈现出独特的乡村风格与特色。一般情况下,乡村动植物繁多、自然景物比较多,这些都是乡村所独有的资源与文化素材,这些素材也为教育事业提供了大量的资源,这些都是城市教育所不能做到的。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这些优势在迅速发展的现代化技术的冲击下淹没于城市文明中,致使乡村教育脱离于乡村传统文化。乡村孩子也和城市孩子一样被繁重的课业所束缚,物质利益成为孩子学习的动力,乡村文化被扭曲。风土人情等乡村特色逐渐消失在乡村教育中。

1.3 乡村学生在教育中的迷失

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乡村孩子在教育中很难确立自身的身份认同感,他们对自我身份的认同感到困惑。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乡村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以城市生活为目标,他们在应试教育下激烈的竞争,为自己融入城市开辟道路。有些乡村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走进城市,但是他们本身的乡村身份在今天阶层日益固化的社会中较难改变,而且他们很难适应城市的生活与发展,继而产生无归属感,甚至对自己的身份认同陷于边缘化状态,产生身份认同的迷失感。

1.4 乡村教师的城市化情结严重

在城市化进程的过程中,乡村教师日益市民化,他们在教学以及生活的过程中城市情结比较严重,他们对城市有着强烈的眷恋。乡村教师的生活逐渐从乡村社区的大交流圈转向只有学校教学及城市业余生活的小天地,生活比较单一,他们的生活缺乏乡土文化的参与,他们对乡土文化的参与意识不高。乡村教师远离乡村的日常生活气氛,他们乐于追求城市的生活氛围,对乡土文化与知识比较陌生,所以在教育的过程中也很难把乡土文化风情与知识传输给学生。另外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比较倾向以城市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在课堂上流露出以城市教育为主,忽略了乡村自身教育特色,致使学生对乡村文化的认识变得模糊,甚至使学生在潜意识里认为乡村是落后的代名词,加快了乡村的边缘化发展,扭曲了乡村文化的内涵。

2 乡村教育“悬浮态势”形成的原因

2.1 教育体制不合理

我国的教育体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从城乡发展方面来看,表现为城乡发展的不协调,这种不协调性主要表现在城乡教育存在很大的差距,城市的教育资源比较丰富,教学条件、教育设施、师资力量雄厚等相较于乡村教育都有着很大的优势。另外,这种体制对乡村教育的发展也有很多压制性措施,比如城乡户籍制度就把城乡居民隔离开来,使乡村人不能与城市人一样享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这阻碍了城乡教育发展一体化的进程。经济发展的差异也是城乡教育资源分配失衡的重要原因之一,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教育条件比较好,而乡村由于缺乏资金,现代化教育进程比较缓慢。

2.2 乡村本土文化的淡漠对乡村教育的限制

文化与教育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文化是教育的乐土,教育是文化的传承。乡村文化自然有其自身的特点,需要在乡村教育中代代相传,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但是目前乡土教育所面临的文化态势是:乡土文化在乡村教育中逐渐被淡化,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人们大力追求城市化发展,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个人利益被过度强调,致使乡村人的目光也逐渐转向城市。城市化的乡村教育忽略了乡村本土文化的发展与情感内涵,对乡土文明的关怀不够。通过应试教育使乡村学生有机会融入城市生活,为城市的发展积蓄人才,留在乡村的都是一些“老、弱、病、残”,使乡土人力以及文化资源更加贫瘠,不利于乡土文化的发展与继承,最终使得乡土文化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被淡忘。

2.3 乡村学生精神生活相对匮乏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乡村学生的物质生活得到了保障,但是其精神文明生活仍然比较匮乏。另外,乡村家长一般认为读书的作用不大,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提高。乡村孩子毕业后面临升学难、就业难、致富难等局面,致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感受不到学习带给他们的希望与乐趣。

3 如何突破乡村教育的“悬浮态势”

3.1 重视乡村教育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要使乡村教育突破悬浮态势,首先必须加大对乡村教育的资金投入与政策倾斜,解决乡村教育现实问题。一方面可以从解决学生学杂费问题出发,学生学杂费问题自我国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以来已经基本解决,但是又延伸出一个新的问题,国家按每个学生划拨的教育经费,常常使学校开支入不敷出,同时也打击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改善乡村教育条件,缩小城乡差距。教育条件所涉及的范围很广,比如现代化教育设备、优秀师资等。利用现代化的教育设备使乡村教育从落后、封闭的传统教育中解救出来,使乡村教育向城市教育看齐。

3.2 重视乡土文化在乡村教育中的发展

良好的教育需要文化的充实,这种文化包含校园文化、本土文化以及个人隐性文化等。乡村教育中的文化发展是学校文化在乡村空间所隐含的隐形文化的延伸。乡村文化的构成要素包括:乡村独特的自然生态景观、村民们的生存方式与行为、乡村生活中继承下来的传统文化、通过学校教育实现的创新文化。乡村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乡村文化教育应该以本土文化为主导,结合外来文化与民俗传统,学校正规教育要与自然野味相结合,与乡村情感相结合。乡村教育必须立足于本文化,在充分解读、吸收本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挖掘丰富的乡村文化。

3.3 建立平等的城乡教育交流机制

突破乡村教育的悬浮态势必须把乡村教育与城市教育放在一个平等的平台上,乡村教育不应该被看作是城市教育帮扶的弱者,而是支撑中国教育的坚强支柱。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打破以城市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态势,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双向交流与资源共享平台,加上相互沟通与交流的机制,建立一个双向沟通、良性互动、平等交流的平台。首先建立特定的信息交流渠道,将城市教育先进的成果转移到乡村教育中;另外建立制度化城乡教师平等对话与交流的机制,改变传统观念下城市教师对乡村教师帮扶的不平等理念,建立城乡教育合作模式,消除城乡教师之间的隔阂,为乡村教育营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

4 结语

总之,乡村教育要走出悬浮式孤岛必须在坚持自身发展特色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改革,国家政府应该大力扶持乡村教育,重视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消除乡村教育与城市教育之间的差距,为乡村教育的发展打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 闫守轩.乡村教育“悬浮态势”的困境与出路[J].教育科学2013,29(2):37-38.

[2] 刘铁芳.重新确立乡村教育的根本目标[J].探索与争鸣2008(5):59-60.

[3] 赵霞,杨筱柏.当代中国乡村教育的文化阐释与价值选择[J].河北学刊2012,32(3):211-212.

[4] 杜尚荣,李森.当代中国乡村教育的主要问题及思考[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1(10):23-24.